批臭「專家」路線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批臭「專家」路線
天津乾電池廠試製新型產品「三忠於」學習班
1968年10月1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過去,中國赫魯曉夫的代理人把持了我廠的大權,忠實地執行中國赫魯曉夫「專家治廠」的修正主義路線。他們試製新型的蓄電池,不相信工人群眾,依靠一些技術「權威」,閉門造車,大搞神秘化,最後一個個都失敗了。他們有的研究了一年,竟宣告「不可造」,而報廢。我們工人階級看在眼裡,肺都氣炸了。

一九六七年八月,我廠接受試製一種新型的蓄電池任務。這項任務比較艱巨,一位研究五十多年電池的「工程師」,認為不可能搞出來,甩手不干。這時,廠革委會在駐廠解放軍的幫助下,遵循毛主席「辦學習班,是個好辦法」的教導,首先舉辦了有工人、革命領導幹部、技術幹部參加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在學習班裡,狠批了中國赫魯曉夫及其代理人推行的修正主義的專家路線、洋奴思想,進一步地提高大家的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覺悟,樹立了信心。工人說:「外國能造出來,我們也一定能造出來。」「毛主席為我們撐腰,我們一定要為毛主席爭氣,決心製造出新型蓄電池來,回擊帝修反對我國的攻擊和誣衊。」年青的技術員在工人階級的教育下,狠斗私心,決心當工人階級的小學生,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貢獻力量。

試製這種新型蓄電池,沒有資料,沒有圖紙,沒有設備,困難不少。在毛主席關於「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教導鼓舞下,我們拋開「洋框框」、「洋教條」這些絆腳石,走自己的路。在試製過程中,我們以《矛盾論》、《實踐論》的光輝思想為武器,分析矛盾,指導每一段工作。比如擬出不同種的電池配比,進行反覆試驗,從實踐中發現規律,最後找出一種最滿意的電池配比,得到較好的電池性能。沒有資料,工人就憑着在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和技術人員相結合,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共同研究,大膽摸索。沒有圖紙,一邊干,一邊畫圖紙。工人就是技術員,技術員也是工人,工人參加設計,技術人員也動手製作,大家群策群力。要做什麼樣的模具,都是工人與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最後確定製作方案,砸爛那種束縛工人智慧的枷鎖,確立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在試製工作中,遇到了電池怕鹼的現象,這是電池上的最大難關。為了攻克這道難關,必須有一種設備。廠里沒有這種設備,但這並沒有難倒我們。大家遵循毛主席關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教導,自己動手創造這種設備,解決了電池怕鹼的問題。經過了一個月零五天的奮戰,就把這種具有先進水平的新型蓄電池試製成功了。這種蓄電池的體積小,容量大,成本低,為我國化學電源填補了空白點。

新型蓄電池試製成功後,一個研究機關來了幾十個人參觀。他們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是研究化學電源的,連想也不敢想。」那位「工程師」也在事實面前,不得不認輸。他自言自語地說:「這是給我一個響亮的耳光。」

事實證明,最聰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實踐經驗的戰士。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工人階級,有無限的創造力,有能力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中國赫魯曉夫的修正主義專家路線必須砸爛。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