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 推陳出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披荊斬棘 推陳出新

——談《沙家浜》唱腔和舞蹈創作的幾點體會
北京京劇團 紅光
1970年2月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毛主席無產階級文藝路線的光輝指引下,江青同志率領革命文藝戰士,在兩條路線的激烈搏鬥中,創造出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無產階級的光輝藝術——革命現代京劇。

京劇,在群眾中流傳久遠,它代表了我們民族的藝術形式、藝術特色。江青同志指出:「我們如果不把祖國最美好的藝術形式、藝術特色加以批判地繼承,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那是錯誤的。」但是「古典的藝術形式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的思想內容」,「全盤肯定,不作任何推陳出新,也是錯誤的。」江青同志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披荊斬棘,衝破了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的阻撓和各種保守勢力的抵制,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完成了京劇改革這一件非常細緻、相當困難的工作。

幾年來,在江青同志的親自指導下,革命樣板戲經過千錘百鍊,煥發出了更加奪目的光采。江青同志這種精益求精,不斷革命,對革命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使我們深受教育。下面,談談我們根據江青同志的指示在《沙家浜》的唱腔和舞蹈創作方面的幾點體會。

歌唱是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任何過程如果有多數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着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京劇是綜合藝術,在多種藝術手段之中,歌唱是主要手段。京劇主要靠歌唱塑造人物形象。全劇唱腔要有一個通盤的布局,要有一個完整的構思。這裡要正確處理幾個方面的關係:即主要英雄人物的主要唱段和次要唱段的關係、主要人物的唱腔和次要人物唱腔的關係、獨唱和對唱的關係、唱和念的關係。

主要英雄人物一定要有主要唱段。通過主要唱段,集中地、從容不迫地展示他的精神世界。根據江青同志的指示,我們選擇了「堅持」和「授計」兩場,安排了郭建光和阿慶嫂的主唱。在「堅持」一場中,郭建光是處在暫時失去主動的情況下,他判斷敵情,分析戰士情緒,考慮對策,「心潮起落似長江」。在「授計」一場中,阿慶嫂在敵人的嚴密監視之下,關懷着蘆盪里「糧缺藥盡消息又斷」的「親人們」,思考着「戰勝頑敵度難關」的辦法,內心激盪着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的政治責任感。這兩個主要英雄人物,處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內心活動都很深沉,情感起落的幅度很大。在全劇之中,這是適於安排主唱的地方。

用什麼板式設計主唱?江青同志屢次指出,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要靠旋律。在京劇的板式中,〔慢板〕是能容納豐富的旋律的,要敢於用〔慢板〕。沒有慢,也就無所謂快。慢和快是辯證的關係。要有慢有快,有層次,有變化,要成套。舊京劇中一些表現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唱腔,是四平八穩,一成不變的。要表現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就必須設計層次鮮明、富於變化的唱腔。我們按照江青同志的指示,為郭建光「堅持」一場的唱腔規定了一種新型的板式結構:〔導板〕——〔回龍〕——〔慢板〕——〔原板〕——〔跺板〕——〔叫散〕。這樣的板式結構,就能充分地表現出無產階級英雄人物感情奔放,生氣勃勃的氣質。

主要英雄人物的主要唱段要着力刻劃。郭建光所以能夠沉着、冷靜地在蘆盪中堅持,是由於他心中有毛澤東思想。因此,最近我們對郭建光在「堅持」一場的主唱作了重要的增改。自「要鼓勵戰士察全局,等指示,堅守待命、緊握手中槍」以下增改的唱詞是:

「毛主席黨中央指引方向,鼓舞着我們奮戰在水鄉。要沉着冷靜,堅持在蘆盪,主動靈活,以弱勝強,河湖港汊好戰場,大江南自有天然糧倉。漫道是密霧濃雲鎖蘆盪,遮不住紅太陽萬丈光芒。」郭建光能夠把毛主席的戰略思想運用於具體的鬥爭實際,這樣,他所表現的革命的樂觀主義就有了更充實的內容,胸懷也顯得更為開朗豪邁。與此相應,唱腔就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節奏更為明快而多變化,旋律更為挺拔高昂。

沒有次要,也就顯不出主要。主要英雄人物的唱腔大致可以劃分為:成套唱腔、中型唱段、小段唱腔。中型唱段是展示主要人物的精神世界的不同側面的重要手段。成套的主唱大都難度較大,而中型的唱段每每是在群眾中易於流傳的,這就必須精采,必須美聽、感人,又要平易好唱。「奮臂揮刀斬豺狼」一段,深刻地展示了郭建光熱愛祖國山河的無產階級感情和「早早回前方」的堅強決心。「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這是革命軍民對於一切侵略者的嚴正立場和鮮明態度。最近,我們修整了這句唱腔,「寸土不讓」不使腔,增加力度,正是為了突出這種斬釘截鐵的態度。小段唱腔可以對人物的思想感情作必要的補充。隨着劇情的發展,一劇的音樂高潮,有時不在成套的和中型的唱段上,而在零散的唱腔上。江青同志要求在關鍵的地方,小節骨眼上,不放過。郭建光在「堅持」一場的「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的「高八度」,在「奔襲」一場的「此一去搗敵巢擒賊擒王」的〔戛調〕,都不可忽略。最近的改本,郭建光在「堅持」一場念了一段毛主席的教導來鼓舞戰士:「往往有這種情形,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下面接唱了四句〔散板〕:「困難嚇不倒英雄漢,紅軍的傳統代代傳,毛主席教導記心上,堅持鬥爭勝利在明天。」最後一句如果唱得挺拔高昂,波翻浪疊,一氣貫注,遊刃有餘,就能鮮明地表現出郭建光英武豪邁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

成套唱腔着力刻畫,中型唱段要求精采,小段唱腔抓住關鍵,這是我們學習革命樣板戲的唱腔的一點心得。 在唱腔設計上必須分清人物的主次。最好的旋律必須留給主要英雄人物。次要人物的唱腔必須服從主要人物的唱腔。「轉移」一場沙奶奶敘家史一段,本來設計的是〔反西皮〕,很有感情,很好聽,但這樣就壓住了郭建光的唱。我們按照江青同志的指示,把這一段移到前面,又改用了〔二黃〕,這樣在調性、旋律上就都不妨礙主要人物,使郭建光的唱腔更突出了。

在着重樹立主要人物的音樂形象前提下,次要人物也要適當的點染。沙七龍是革命青年群眾的代表,原來是有幾句唱的,被資產階級反動藝術「權威」掐掉了。最近,在「授計」一場裡為他寫了四句〔快板〕。縣委書記程謙明,原來只有四句陳舊平淡的〔散板〕,最近改用〔二六〕。這樣,這兩個人物的形象就比較豐滿了一些,戲也顯得更活躍生動了。

除了獨唱之外,《沙家浜》還有相當篇幅的對唱。這是這個特定的題材所提供的。「轉移」一場有對唱,「智斗」一場裡主要是對唱。獨唱是想,唱詞的文學性可較高;對唱是說,要明白如話。獨唱在時間上比實際生活是放大了的;對唱在時間上與實際生活不能距離過遠。獨唱可以容納豐富的旋律,可以使大腔;對唱常常是在中速和快速的唱腔中主要靠節奏的變化來表現人物的,——當然也要有旋律,也要使腔。「轉移」的對唱都是正面人物,雖然有主有從,但是融洽無間,兩個人的唱腔在旋律上沒有太大懸殊,在節奏上是和諧地推進的。「智斗」是敵我雙方在斗,這就要有鮮明的區別,要突出阿慶嫂,要讓阿慶嫂處處壓倒刁德一。這裡,我們一是運用了節奏對比。阿慶嫂和刁德一唱的不是一個節奏,比如阿慶嫂唱的「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在節奏上很明顯地扳下了一塊。但是,在對比的同時又要注意銜接。阿慶嫂和刁德一的針鋒相對的對唱,又是一個完整的結構,構成一個統一體。如果單純強調對比,彼此不相連屬,就會把唱腔搞得鬆散、破碎。二是讓阿慶嫂的唱腔在旋律上有幾個突起的高峰,例如「人一走,茶就涼」,「傷病員也無蹤影」,都是。

《沙家浜》還有一段三人背供唱。「背供」是各人想各人的心事,是在一個時間內展開的三個人的獨唱。但各自的思維是在互相觀察,互相刺激之下活動的,又是互相聯繫的。在唱腔上是按對唱來處理的,這實際上是一種獨特的對唱,一種對唱的變體。正反面人物的獨立的唱詞在音樂上都有着上下句的關係。我們讓反面人物唱的都是上句,阿慶嫂唱的都是下句,後發制人。反面人物是陪襯,阿慶嫂是主導。反面人物的唱腔都是落不住腳的、不穩定的,阿慶嫂的唱腔是肯定的、堅決的。阿慶嫂前面幾句都是快節奏,搶着板唱,表現她的思想敏銳。最後兩句反過來,讓刁德一搶着板唱:「我待要旁敲側擊將她訪」;而阿慶嫂則撤下來:「我必須察言觀色把他防」,使了一個大腔,表現出她的從容堅定,成竹在胸。毛主席教導我們,描寫反面人物「只能成為整個光明的陪襯,並不是所謂『一半對一半』。」這一段三人背供唱,反面人物和正面人物在數量上雖然是二比一,但正面人物阿慶嫂卻居於支配地位。

《沙家浜》是一出念白比較多的戲,念白同樣也是表現人物的重要手段;並且是展開事件、推動劇情的主要手段。念白不清,有如隔靴搔癢,鈍刀割肉,使人對於劇情得不到深刻明確的印象。我們要為工農兵着想,要讓人把戲聽明白。「堅持」一場,郭建光對戰士做思想工作,用毛澤東思想提高戰士的覺悟。念白的堅實深厚,對於表現郭建光的政治素養和生氣蓬勃的革命精神是有重大作用的。「智斗」、「斥敵」各場,正反面人物之間的戰鬥是唇槍舌劍,念白都很多,而且有些大段念白,這就要求演員對念白有過硬的基本功。

江青同志要求有一種既不完全是生活中的語言、又不同於傳統戲的「京白」、為革命現代京劇所需要的新的舞台語言,我們應當向這方面努力。

舞蹈設計——有主角的英雄群象[編輯]

《沙家浜》是以表現武裝鬥爭為主的,舞蹈、武打很重要。設計《沙家浜》的舞蹈,我們曾經經過一段艱苦的摸索階段。在設計過程中,要正確解決三種關係:

一是生活和藝術的關係。設計「奔襲」一場的舞蹈時,先後設計過十四種方案。學習了毛主席的教導:「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我們在思想上明確了:以實際生活為依據,吸取軍事動作,變化戲曲程式,創造新的舞蹈。突擊排打進沙家浜是遠途奔襲,是「飛兵奇襲」,「兼程前往」,要快速行進,因此我們以「圓場」作為基本動作,用來表現象流水和疾風一樣的急行軍。為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減小受彈面積,避免危險,採用「側身蛇形前進」。有靜才有動,有停才有走,有慢才有快,在行進當中安排幾次停留、原地活動、亮相;同時,也適當地運用了「前弓後箭」、「踢腿」、「旋子」、「飛腳」等程式動作,「虛」「實」結合,從生活的基礎上升為舞蹈。

二是人物和環境的關係。環境要靠人物來表現。「穿過了山和水沉睡的村莊」,新四軍突擊排的戰士走過了很長一段道路,但是舞台是有限制的,布景是虛的,這就要求演員在形體動作、眼神上有清晰的環境感。地方是江南水網地區的田塍曲徑。我們按照江青同志的指示,用單行,用曲線作為進行的路線。時間是月夜。夜間在田間小路上急行軍,要找路,要注意敵情。我們曾參加過「夜老虎連」的夜間演習,知道夜間行軍最重要的是眼睛和耳朵。在舞台上聽覺也是通過視覺來表現的,因此這一場的眼神特別重要。

三是主要英雄人物和群眾的關係。關於舞蹈和造型的設計,江青同志曾經指出,應當是有主角的英雄群像。在表現新四軍戰士的同時,要突出郭建光。郭建光是生活在群眾中的,他是這個革命集體的一員。要強調集體的作用。不論是「堅持」一場暴風雨來了之後的舞蹈或「奔襲」一場的舞蹈,都是群舞。要表現人民軍隊的堅強團結,高度的紀律性,要整齊得象一個人一樣。在這些舞蹈里,郭建光的許多動作和集體是一致的。但郭建光是指揮員,不論在行軍中、戰鬥中,他所起的作用和一個普通的戰士是有區別的,又要表現他的特殊性。我們為郭建光設計了一系列的動作,比如了望或騰躍,都和戰士的動作是一致的,在畫面上是互相協調的,然而身段的高、矮、正、側又有不同。同中見異,就把郭建光烘託了出來。他身先士卒,「奔襲」時走在前面,「突破」時帶頭過牆。「聚殲」時郭建光在關鍵的時刻出場。在火熾的翻撲動作造成的戰鬥高潮中,他連發數槍,槍槍命中,敵兵橫屍遍地。最近,我們還根據江青同志的指示,在「開打」中,讓郭建光和黑田開打,最後把黑田踩在腳下,這是一個關係到全劇主題的重要改動。此外,在「奔襲」一場中,讓郭建光單獨出場「亮相」,巡視周圍,目光四射,在他一招手之後,突擊排戰士疾走而上,由他「領」起這場群舞,這樣郭建光就更突出了。結尾的「龍擺尾」下場改為集體「亮相」,以靜顯動,「引而不發」,將動未動,用來表現直搗敵巢的不可阻擋之勢。「亮相」時,郭建光在集體之中而又居於一個突出的地位,具體地表現了「有主角的英雄群像」。

在這三種關係中,我們認為主要英雄人物和群眾的關係是最重要的。從生活上升為舞蹈,通過人物表現環境,這些都離不開郭建光,必須首先由郭建光表現出來。郭建光必須始終居於主導的地位。「有主角的英雄群像」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具體的表現,但是我們認為這個正確反映人民軍隊的官兵關係、軍民關係的藝術法則是不可變更的,這是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建軍路線在舞台藝術上的體現。

幾年來,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在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提高。我們決心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江青同志的直接指導下,繼續發揚不斷革命的精神,滿懷豪情,披荊斬棘,在偉大的七十年代中,爭取更大的勝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