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一些體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一些體會
湖南瀏陽縣一中黨支部、革委會
1971年3月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毛主席《五·七指示》指引下,我校革命師生去年創建了校辦工廠,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

校辦工廠第一階段,因為我們認識不明確和缺乏經驗,曾一度把學生單純作勞動力使用,並把學工與學文截然分割開來。我們反覆學習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和《五·七指示》,組織全校師生就如何利用校辦工廠這個基地,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問題開展了討論。大家認識到:認真落實毛主席關於「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偉大方針,搞好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才能培養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通過一段時期的實踐,我們對「三結合」有了以下一些體會:

在學工勞動中,我們儘量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文化科學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加深體會。例如,在工人師傅傳授熔鐵的配料技術時,教師引導學生複習書本上學過的有關石灰石、錳、硅的知識,結合實際操作進行講解。學生很快理解了加石灰石是為了去渣,加錳和硅是使氧化鐵還原為鐵,提高產品質量。學生還掌握了配料的原理和操作過程。

在學工中,我們要求學生不僅完成勞動生產任務,而且應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思考,積累感性知識,及時加以總結、提高,上升為理性認識。例如,去年八月上旬天氣最熱時,曾因熔鐵爐的爐溫較低,鐵水澆注不勻,產品合格率一度下降。在同樣通風設備條件下,為什麼熱天爐溫比冷天爐溫低?學生很不理解,教師也解釋不清。我們同工人師傅和氣象站的同志一道研究,才認識到天冷時由於空氣冷且重,爐內外冷熱懸殊,對流強,從而加強了鼓風的力量,爐溫就高。天熱時空氣熱且輕,對流慢,爐溫上升也慢。因此,在同樣通風設備條件下,冬天爐溫比熱天爐溫高。學生理解了原理之後,敢想敢幹,馬上提出:「為什麼不想辦法改善鼓風設備呢?」於是工人、教師、學生三結合,進行研究試驗,終於找到了改進鼓風設備的辦法,使產品合格率迅速回升。這樣,師生從學工中獲得了知識,同時也促進了生產。師生們還從生產中發現問題,結合教學開展科研活動,已試驗成功了擋板鑽孔、廢鐵屑回爐等技術革新項目。

我們的學工形式,除校辦工廠外,還有廠校掛鉤。學工既有長計劃,也有短安排。具體作法是:第一,結合教材及時學。也就是各科教學需要到校辦工廠或校外工廠進行現場教學時,事先同工廠聯繫好,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做到結合教材內容及時學。第二,從學科開設和學生年齡特點出發,輪流到校辦工廠學工。這樣參加勞動,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學文與學工、理論與實際就緊密結合起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