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八陣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新方八陣
本作品收錄於《景岳全書


<目錄>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陣

<篇名>新方八略引

屬性:藥不執方,合宜而用,此方之不必有也。方以立法,法以制宜,此方之不可無也。夫方 之善者,得其宜也。得其宜者,可為法也。方之不善者,失其宜也。失其宜者,可為鑑也。 第法有善不善,人有知不知,必善於知方者,斯可以執方,亦可以不執方,能執方能不執方 者,非隨時之人不能也。此方之所不可廢者,正欲以啟發其人耳。余因選古方之得宜者共若 干首,列為八陣,已不為不多矣。第以余觀之,若夫猶有未盡,因複製新方八陣,此其中有 心得焉,有經驗焉,有補古之未備焉。凡各方之下,多附加減等法,及分兩之數,俱有出入 不一者,正以見方之不可執也。八陣之中,如攻方、寒方之不多及者,以古法既多,不必更 為添足也。大都方宜從簡,而余復冗之,不尤鄙乎?正意在冗中求簡耳,此制方之意也。然 用方之意,則猶有說焉∶夫意貴圓通,用嫌執滯,則其要也。若但圓無主,則雜亂生而無不 可矣,不知疑似間自有一定不易之道,此圓通中不可無執持也;若執一不反,則偏 生而動相左矣。不知倏忽間每多三因難測之變,此執持中不可無圓活也。圓活宜從三思,執 持須有定見,既能執持,又能圓活,其能方能圓之人乎,而人其為誰哉!


<目錄>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陣\新方八略引

<篇名>一、補略

屬性:一、補方之制,補其虛也。凡氣虛者,宜補其上,人參、黃 之屬是也。精虛者,宜補 其下,熟地、枸杞之屬是也。陽虛者,宜補而兼暖,桂、附、乾薑之屬是也。陰虛者,宜補 而兼清,門冬、芍藥、生地之屬是也。此固陰陽之治辨也。其有氣因精而虛者,自當補精以 化氣;精因氣而虛者,自當補氣以生精。又有陽失陰而離者,不補陰何以收散亡之氣?水失 火而敗者,不補火何以蘇垂寂之陰?此又陰陽相濟之妙用也。故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 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余故曰∶ 以精氣分陰陽,則陰陽不可離;以寒熱分陰陽,則陰陽不可混,此又陰陽邪正之離合也。故 凡陽虛多寒者,宜補以甘溫,而清潤之品非所宜;陰虛多熱者,宜補以甘涼,而辛燥之類不 可用。知宜知避,則不惟用補,而八方之制,皆可得而貫通矣。


<目錄>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陣\新方八略引

<篇名>二、和略

屬性:一、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虛者,補而和之。兼滯者,行而和之。兼寒者, 溫而和之。兼熱者,涼而和之,和之為義廣矣。亦猶土兼四氣,其於補瀉溫涼之用,無所不 及,務在調平元氣,不失中和之為貴也。故凡陰虛於下而精血虧損者,忌利小水,如四苓、 通草湯之屬是也。陰虛於上而肺熱乾咳者,忌用辛燥,如半夏、蒼朮、細辛、香附、芎、歸 、白朮之屬是也。陽虛於上,忌消耗。如陳皮、砂仁、木香、檳榔之屬是也。陽虛於下者, 忌沉寒。如黃柏、知母、梔子、木通之屬是也。大便溏泄者,忌滑利。如二冬、牛膝、蓯蓉 、當歸、柴胡、童便之屬是也。表邪未解者,忌收斂。如五味、棗仁、地榆、文蛤之屬是也 。氣滯者,忌閉塞。如黃 、白朮、薯蕷、甘草之屬是也。經滯者,忌寒凝。如門冬、生地 、石斛、芩、連之屬是也。凡邪火在上者不宜升,火得升而愈熾矣。沉寒在下者不宜降,陰 被降而愈亡矣。諸動者不宜再動,如火動者忌溫暖,血動者忌辛香,汗動者忌蘇散,神動者 忌耗傷,凡性味之不靜者皆所當慎,其於剛暴更甚者,則又在不言可知也。諸靜者不宜再靜 ,如沉微細弱者脈之靜也,神昏氣怯者陽之靜也,肌體清寒者表之靜也,口腹畏寒者里之靜也 。凡性味之陰柔者,皆所當慎,其於沉寒更甚者,又在不言可知也。夫陽主動,以動濟動, 火上添油也。不焦爛乎?陰主靜,以靜益靜,雪上加霜也。不寂滅乎?凡前所論,論其略耳, 而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能因類而廣之,則存夫其人矣。不知此義,又何和劑之足雲。


<目錄>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陣\新方八略引

<篇名>三、攻略

屬性:一、攻方之制,攻其實也。凡攻氣者攻其聚,聚可散也。攻血者攻其瘀,瘀可通也。攻 積者攻其堅,在髒者可破、可培,在經者可針、可灸也。攻痰者攻其急,真實者暫宜解標, 多虛者只宜求本也。但諸病之實有微甚,用攻之法分重輕。大實者,攻之未及,可以再加; 微實者,攻之太過,每因致害,所當慎也。凡病在陽者,不可攻陰,病在胸者,不可攻髒。 若此者,邪必乘虛內陷,所謂引賊入寇也。病在陰者,勿攻其陽。病在里者勿攻其表,若此 者,病必因誤而甚,所謂自撤藩蔽也。大都治宜用攻,必其邪之甚者也。其若實邪果甚,自 與攻藥相宜,不必雜之補劑。蓋實不嫌攻,若但略加甘滯,便相牽制;虛不嫌補,若但略加 消耗,偏覺相妨。所以寒實者最不喜清,熱實者最不喜暖。然實而誤補,不過增病,病增者 可解;虛而誤攻,必先脫元,元脫者,無治矣。是皆攻法之要也。其或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此又當酌其權宜,不在急宜攻、急宜補者之例。雖然,凡用攻之法,所以除凶剪暴也,亦 猶亂世之兵,必不可無,然惟必不得已乃可用之。若或有疑,寧加詳慎。蓋攻雖去邪,無弗 傷氣,受益者四,受損者六。故攻之一法,實自古仁人所深忌者,正恐其成之難,敗之易耳 。倘任意不思,此其人可知矣。


<目錄>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陣\新方八略引

<篇名>四、散略

屬性:一、用散者,散表證也。觀仲景太陽證用麻黃湯,陽明證用升麻葛根湯,少陽證用小柴 胡湯,此散表之準繩也。後世宗之,而復不能用之,在不得其意耳。蓋麻黃之氣,峻利而勇 。凡太陽經陰邪在表者,寒毒既深,非此不達,故制用此方,非謂太陽經藥必須麻黃也。設 以麻黃治陽明、少陽之證,亦寒無不散,第恐性力太過,必反傷其氣,豈謂某經某藥必不可 移易,亦不過分其輕重耳。故如陽明之升麻、干葛,未有不走太陽、少陽者。少陽之柴胡, 亦未有不入太陽、陽明者。但用散之法,當知性力緩急,及氣味寒溫之辨,用得其宜,諸經 無不妙也。如麻黃、桂枝,峻散者也;防風、荊芥、紫蘇,平散者也;細辛、白芷、生薑, 溫散者也;柴胡、干葛、薄荷,涼散者也;羌活、蒼朮,能走經去濕而散者也;升麻、川芎 ,能舉陷上行而散者也。第邪淺者,忌峻利之屬;氣弱者,忌雄悍之屬;熱多者,忌溫燥之 屬;寒多者,忌清涼之屬。凡熱渴煩躁者喜干葛,而嘔惡者忌之;寒熱往來者宜柴胡,而泄 瀉者忌之;寒邪在上者,宜升麻、川芎,而內熱炎升者忌之。此性用之宜忌,所當辨也。至 於相配之法,則尤當知要,凡以平兼清,自成涼散;以平兼暖,亦可溫經;宜大溫者,以熱 濟熱;宜大涼者,以寒濟寒。此其運用之權,則毫釐進退,自有伸縮之妙,又何必膠柱刻舟 ,以限無窮之病變哉!此無他,在不知仲景之意耳。


<目錄>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陣\新方八略引

<篇名>五、寒略

屬性:一、寒方之制,為清火也,為除熱也。夫火有陰陽,熱分上下。據古方書,咸謂黃連清 心,黃芩清肺,石斛、芍藥清脾,龍膽清肝,黃柏清腎。今之用者,多守此法,是亦膠柱法 也。大凡寒涼之物,皆能瀉火,豈有涼此而不涼彼者,但當分其輕清重濁,性力微甚,用得 其宜則善矣。夫輕清者,宜以清上。如黃芩、石斛、連翹、天花之屬是也。重濁者,宜於清 下。如梔子、黃柏、龍膽、滑石之屬也。性力之濃者,能清大熱。如石膏、黃連、蘆薈、苦 參、山豆根之屬也。性力之緩者,能清微熱。如地骨皮、玄參、貝母、石斛、童便之屬也。 以攻而用者,去實郁之熱。如大黃、芒硝之屬也。以利而用者,去癃閉之熱。如木通、茵陳 、豬苓、澤瀉之屬也。以補而用者,去陰虛枯燥之熱。如生地、二冬、芍藥、梨漿、細甘草 之屬也。方書之分經用藥者,意正在此,但不能明言其意耳。然火之甚者,在上亦宜重濁; 火之微者,在下亦可輕清。夫宜涼之熱,皆實熱也。實熱在下,自宜清利;實熱在上,不可 升提。蓋火本屬陽,宜從陰治,從陰者宜降,升則反從其陽矣。經曰∶高者抑之,義可知也 。外如東垣有昇陽散火之法,此以表邪生熱者設,不得與伏火內炎者並論。


<目錄>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陣\新方八略引

<篇名>六、熱略

屬性:一、熱方之制,為除寒也。夫寒之為病,有寒邪犯於肌表者,有生冷傷於脾胃者,有陰 寒中於臟腑者,此皆外來之寒,去所從來,則其治也,是皆人所易知者。至於本來之寒,生 於無形無響之間,初無所感,莫測其因,人之病此者最多,人之知此者最少,果何謂哉?觀 丹溪曰∶氣有餘便是火。余續之曰∶氣不足便是寒。夫今人之氣有餘者,能十中之幾?其有 或因稟受,或因喪敗,以致陽氣不足者,多見寒從中生,而陽衰之病,無所不致。第其由來 者漸,形見者微,當其未覺也,孰為之意?及其既甚也,始知治難。矧庸醫多有不識,每以 假熱為真火,因復斃於無形無響者,又不知其幾許也,故惟高明見道之士,常以陽衰根本為 憂,此熱方之不可不預也。 凡用熱之法,如乾薑能溫中,亦能散表,嘔惡無汗者宜之。肉桂能行血,善達四肢,血 滯多痛者宜之。吳茱萸善暖下焦,腹痛泄瀉者極妙。肉豆蔻可溫脾腎,飧泄滑利者最奇。胡 椒溫胃和中,其類近於蓽撥。丁香止嘔行氣,其暖過於豆仁。補骨脂性降而散閉,故能納氣 定喘,止帶濁泄瀉。制附子性行如酒,故無處不到,能救急回陽。至若半夏、南星、細辛、 烏藥、良姜、香附、木香、茴香、仙茅、巴戟之屬,皆性溫之當辨者。然用熱之法,尚有其 要∶以散兼溫者,散寒邪也;以行兼溫者,行寒滯也;以補兼溫者,補虛寒也。第多汗者忌 姜,姜能散也。失血者忌桂,桂動血也。氣短氣怯者忌故紙,故紙降氣也。大凡氣香者,皆 不利於氣虛證。味辛者,多不利於見血證,所當慎也。是用熱之概也。 至於附子之辨,凡今之用者,必待勢不可為,不得已然後用之,不知回陽之功,當用於 陽氣將去之際,盒飯漸用,以望挽回。若用於既去之後,死灰不可復然矣,尚何益於事哉。 但附子性悍,獨任為難,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參、熟地、炙甘草之類,皆足以制其剛而濟其勇 ,以補倍之,無往不利矣。此壺天中大將軍也,可置之無用之地乎?但知之真而用之善,斯 足稱將將之手矣。


<目錄>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陣\新方八略引

<篇名>七、固略

屬性:一、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如久嗽為喘,而氣泄於上者,宜固其肺。久遺成淋,而精脫 於下者,宜固其腎。小水不禁者,宜固其膀胱。大便不禁者,宜固其腸臟。汗泄不止者,宜 固其皮毛。血泄不止者,宜固其營衛。凡因寒而泄者,當固之以熱;因熱而泄者,當固之以 寒。總之,在上者在表者,皆宜固氣,氣主在肺也;在下者在里者,皆宜固精,精主在腎也 。然虛者可固,實者不可固;久者可固,暴者不可固。當固不固,則滄海亦將竭;不當固而 固,則閉門延寇也。二者俱當詳酌之。


<目錄>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陣\新方八略引

<篇名>八、因略

屬性:一、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可按證而用之,是謂因方。如癰毒之 起,腫可敷也;蛇蟲之患,毒可解也;湯火傷其肌膚,熱可散也;跌打傷其筋骨,斷可續也 ,凡此之類,皆因證而可藥者也。然因中有不可因者,又在乎證同而因不同耳。蓋人之虛實 寒熱,各有不齊,表里陰陽,治當分類。故有宜於此而不宜於彼者,有同於表而不同於里者 。所以病雖相類,而但涉內傷者,盒飯於血氣中酌其可否之因,不可謂因方之類,盡可因之 而用也。因之為用,有因標者,有因本者,勿因此因字而誤認因方之義。


<目錄>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篇名>補陣

屬性:\x大補元煎\x 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危劇等證。此回天贊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本 方與後右歸飲出入互思。 人參(補氣補陽,以此為主,少則用一、二錢,多則用一、二兩) 山藥(炒,二錢) 熟地( 補精補陰,以此為主,少則用二、三錢,多則用二、三兩) 杜仲(二錢) 當錢(二、三錢,若泄瀉 者,去之) 山茱萸(一錢,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元陽不足多寒者,於本方加附子、肉桂、炮姜之類,隨 宜用之;如氣分偏虛者,加黃 、白朮;如胃口多滯者,不必用;如血滯者,加川芎,去山 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紙之屬。 \x左歸飲\x 此壯水之劑也。凡命門之陰衰陽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此一陰煎、四陰煎之主方也。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 山藥(二錢) 枸杞(二錢) 炙甘草(一錢) 茯苓(一錢半) 山 茱萸(一、二錢,畏酸者,少用之)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肺熱而煩者,加麥冬二錢;血滯者,加丹皮二錢;心熱而 躁者,加玄參二錢;脾熱易飢者,加芍藥二錢;腎熱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錢;血熱妄動 者,加生地二、三錢;陰虛不寧者,加女貞子二錢;上實下虛者,加牛膝二錢以導之;血虛 而燥滯者,加當歸二錢。 \x右歸飲\x 此益火之劑也,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此方與大補元煎出入 互用。如治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等證,宜加澤瀉二錢,煎成用涼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如前) 山藥(炒,二錢) 山茱萸(一錢) 枸杞(二錢) 甘草(炙,一、二錢) 杜仲(姜 制,二錢) 肉桂(一、二錢) 制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虛血脫,或厥或昏,或汗或運,或虛狂,或短氣者, 必大加人參、白朮,隨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為嘔噦吞酸者,加炮乾薑二、三錢;如陽 衰中寒,泄瀉腹痛,加人參、肉豆蔻,隨宜用之;如小腹多痛者,加吳茱萸五、七分;如淋 帶不止,加破故紙一錢;如血少血滯,腰膝軟痛者,加當歸二、三錢。 \x左歸丸\x 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 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干,或腰 酸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證,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大懷熟(八兩) 山藥(炒,四兩) 枸杞(四兩) 山茱萸肉(四兩) 川牛膝(酒洗,蒸熟,三兩,精 滑者,不用) 菟絲子(制,四兩) 鹿膠(敲碎,炒珠,四兩) 龜膠(切碎,炒珠,四兩,無火者,不必用)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如真陰失守,虛火炎上者,宜用純陰至靜之劑,於本方去枸杞、鹿膠,加女貞子三兩, 麥冬三兩;如火爍肺金,乾枯多嗽者,加百合三兩;如夜熱骨蒸,加地骨皮三兩;如小水不 利不清,加茯苓三兩;如大便燥結,去菟絲,加肉蓯蓉三兩;如氣虛者,加人參三、四兩; 如血虛微滯,加當歸四兩;如腰膝酸痛,加杜仲三兩,監水炒用;如髒平無火而腎氣不充者 ,加破故紙三兩,去心蓮肉、胡桃肉各四兩,龜膠不必用;上凡五液皆主於腎,故凡屬陰分 之藥,無不皆能走腎,有謂必須導引者,皆見之不明耳。 \x右歸丸\x 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 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番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 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總之,真 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或心跳不寧,或四體不收,或眼見邪崇,或陽衰無子等證,俱速宜 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此方主之。 大懷熟(八兩) 山藥(炒,四兩) 山茱萸(微炒,三兩) 枸杞(微炒,四兩) 鹿角膠(炒珠,四兩) 菟絲子(制,四兩) 杜仲(薑湯炒,四兩) 當歸(三兩,便溏勿用) 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 制附子(自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 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其效尤速。 如陽衰氣虛,必加人參以為之主,或二、三兩,或五、六兩,隨人虛實,以為增減。蓋 人參之功,隨陽藥則入陽分,隨陰藥則入陰分,欲補命門之陽,非加人參不能捷效。如陽虛 精滑,或帶濁便溏,加補骨脂酒炒三兩;如飧泄腎泄不止,加北五味子三兩,肉豆蔻三兩, 面炒去油用;如飲食減少,或不易化,或嘔惡吞酸,皆脾胃虛寒之證,加乾薑三、四兩,炒 黃用;如腹痛不止,加吳茱萸二兩,湯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連皮四兩;如 陰虛陽痿,加巴戟肉四兩,肉蓯蓉三兩,或加黃狗外腎一、二付,以酒煮爛搗入之。 \x五福飲\x 凡五臟氣血虧損者,此能兼治之,足稱王道之最。 人參(隨宜,心) 熟地(隨宜,腎) 當歸(二、三錢,肝) 白朮(炒,一錢半,肺) 炙甘草(一錢,脾)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或加生薑三、五片。凡治氣血俱虛等證,以此為主。或宜 溫者,加姜、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左右逢源,無不可也。 \x七福飲\x 治氣血俱虛,而心脾為甚者。 即前方加棗仁二錢,遠志三、五分,制用。 \x一陰煎\x 此治水虧火勝之劑,故曰一陰。凡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虛火發熱,及 陰虛動血等證,或瘧疾傷寒屢散之後,取汗既多,脈虛氣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此 以汗多傷陰,水虧而然也,皆宜用此加減主之。 生地(二錢) 熟地(三、五錢) 芍藥(二錢) 麥冬(二錢) 甘草(一錢) 牛膝(一錢半) 丹參(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火盛躁煩者,入真龜膠二、三錢,化服;如氣虛者,間 用人參一、二錢;如心虛不眠多汗者,加棗仁、當歸各一、二錢;如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 十粒,或加山藥、山茱萸;如見微火者,加女貞子一、二錢;如虛火上浮,或吐血、或衄血 不止者,加澤瀉一、二錢,茜根二錢,或加川續斷一、二錢,以澀之亦妙。 \x加減一陰煎\x 治證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 芍藥 麥冬(各二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水二鍾,煎服。如躁煩熱甚便結者,加石膏二、三錢;如小水熱澀者,加梔子一、二錢 ;如火浮於上者,加澤瀉一、二錢,或黃芩一錢;如血燥血少者,加當歸一、二錢。 \x二陰煎\x 此治心經有熱,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陰。凡驚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瘍疹煩 熱失血等證,宜此主之。 生地(二、三錢) 麥冬(二、三錢) 棗仁(二錢) 生甘草(一錢) 玄參(一錢半) 黃連(或一、二錢) 茯苓(一錢半) 木通(一錢半) 水二鍾,加燈草二十根,或竹葉亦可,煎七分,食遠服。如痰勝熱甚者,加九制膽星一 錢,或天花粉一錢五分。 \x三陰煎\x 此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病,故曰三陰。凡中風血不養筋,及 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能止,是皆少陽、厥陰陰虛少血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陰煎;無 火者,宜此主之。 當歸(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一錢) 芍藥(酒炒,二錢) 棗仁(二錢) 人參(隨宜)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嘔惡者,加生薑三、五片;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十四粒 ;汗多氣虛者,加黃 一、二錢;小腹隱痛,加枸杞二、三錢;如有脹悶,加陳皮一錢;如 腰膝筋骨無力,加杜仲、牛膝。 \x四陰煎\x 此保肺清金之劑,故曰四陰。治陰虛勞損,相火熾盛,津枯煩渴,咳嗽吐衄多熱等證。 生地(二、三錢) 麥冬(二錢) 白芍藥(二錢) 百合(二錢) 沙參(二錢) 生甘草(一 錢) 茯苓(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夜熱盜汗,加地骨皮一、二錢;如痰多氣盛,加貝母二、 三錢,阿膠一、二錢,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而乾燥喘嗽者,加熟地三、五錢;如 多汗不眠,神魂不寧,加棗仁二錢;如多汗兼渴,加北五味十四粒;如熱甚者,加黃柏一、 二錢,鹽水炒用,或玄參亦可,但分上下用之;如血燥經遲,枯澀不至者,加牛膝二錢;如 血熱吐衄,加茜根二錢;如多火便燥,或肺乾咳咯者,加天門冬二錢,或加童便亦可;如火 載血上者,去甘草,加炒梔子一、二錢。 \x五陰煎\x 凡真陰虧損,脾虛失血等證,或見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陰。忌用潤 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錢,或一兩) 山藥(炒,二錢) 扁豆(炒,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茯苓(一 錢半) 芍藥(炒黃,二錢) 五味子(二十粒) 人參(隨宜用) 白朮(炒,一、二錢) 水二鍾,加蓮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x大營煎\x 治真陰精血虧損,及婦人經遲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氣血虛寒,心腹疼痛等證。 當歸(二、三錢,或五錢) 熟地(三、五、七錢) 枸杞(二錢) 炙甘草(一、二錢) 杜仲(二錢) 牛膝(一錢半) 肉桂(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寒滯在經,氣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制附 子一、二錢方效;如帶濁腹痛者,加故紙一錢炒用;如氣虛者,加人參、白朮;中氣虛寒嘔 惡者,加炒焦乾薑一、二錢。 \x小營煎\x 治血少陰虛,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當歸(二錢) 熟地(二、三錢) 芍藥(酒炒,二錢) 山藥(炒,二錢) 枸杞(二錢)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營虛於上,而為驚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棗仁、茯神 各二錢;如營虛兼寒者,去芍藥,加生薑;如氣滯有痛者,加香附一、二錢,引而行之。 \x補陰益氣煎\x 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或陰虛內乏,以致外感 不解,寒熱 瘧,陰虛便結不通等證。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用此升散,無不神效。 人參(一、二、三錢) 當歸(二、三錢) 山藥(酒炒,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 陳皮(一錢) 炙甘草(一錢) 升麻(三、五分,火浮於上者,去此不必用) 柴胡(一、二錢,如無外 邪者,不必用) 水二鍾,加生薑三、五、七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x舉元煎\x 治氣虛下陷,血崩血脫,亡陽垂危等證,有不利於歸、熟等劑,而但宜補氣者,以此主之。 人參 黃 (炙,各三、五錢) 炙甘草(一、二錢) 升麻(五、七分,炒用) 白朮(炒,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兼陽氣虛寒者,桂、附、乾薑隨宜佐用。如兼滑脫者 ,加烏梅二個,或文蛤七、八分。 \x兩儀膏\x 治精氣大虧,諸藥不應,或以克伐太過,耗損真陰。凡虛在陽分而氣不化精者 ,宜參術膏;若虛在陰分而精不化氣者,莫妙於此。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覺陰虛者,用以調元,尤稱神妙。 人參(半斤或四兩) 大熟地(一斤) 上二味,用好甜水或長流水十五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若味有未盡,再 用水數碗煎 取汁,並熬稍濃,乃入瓷罐,重湯熬成膏,入真白蜜四兩或半斤收之,每 以白湯點服。若勞損咳嗽多痰,加貝母四兩亦可。 \x貞元飲\x 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者。常人 但知為氣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無根,虧損肝腎,此子午不交,氣脫證也,尤為婦人血 海常虧者最多此證,宜急用此飲以濟之,緩之,敢雲神劑。凡診此證,脈必微細無神,若微 而兼緊,尤為可畏。倘庸眾不知,妄雲痰逆氣滯,用牛黃、蘇合及青、陳、枳殼破氣等劑,則速其危矣。 熟地黃(七、八錢,甚者一、二兩) 炙甘草(一、二、三錢) 當歸(二、三錢)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如兼嘔惡或惡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氣虛脈微至極者,急 加人參隨宜;如肝腎陰虛,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錢。 \x當歸地黃飲\x 治腎虛腰膝疼痛等證。 當歸(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山藥(二錢) 杜仲(二錢) 牛膝(一錢半) 山茱萸(一錢) 炙甘 草(八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下部虛寒,加肉桂一、二錢,甚者仍加附子;如多帶濁, 去牛膝,加金櫻子二錢,或加故紙一錢;如氣虛者,加人參一、二錢,枸杞二、三錢。 \x濟川煎\x 凡病涉虛損,而大便閉結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若勢有不得不通 者,宜此主之。此用通於補之劑也,最妙最妙。 當歸(三、五錢) 牛膝(二錢) 肉蓯蓉(酒洗去咸,二、三錢) 澤瀉(一錢半) 升麻(五、七分或 一錢) 枳殼(一錢,虛甚者不必用)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前服。如氣虛者,但加人參無礙;如有火,加黃芩;如腎虛 ,加熟地。 \x地黃醴\x 治男婦精血不足,營衛不充等患,宜制此常用之。 大懷熟(取味極甘者,烘、曬乾以去水氣,八兩) 沉香(一錢,或白檀三分亦可) 枸杞(用 極肥者,亦烘、曬以去潤氣,四兩) 上約每藥一斤,可用高燒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矣。凡服此者, 不得過飲。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x歸腎丸\x 治腎水真陰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腳軟,形容憔悴,遺泄陽衰等證。此左 歸、右歸二丸之次者也。 熟地(八兩) 山藥(四兩) 山茱萸(肉四兩) 茯苓(四兩) 當歸(三兩) 枸杞(四兩) 杜仲(鹽 水炒,四兩) 菟絲子(制,四兩) 煉蜜同熟地膏為丸,桐子大。每服百餘丸,飢時,或滾水或淡鹽湯送下。 \x贊化血餘丹\x 此藥大補氣血,故能烏鬚髮,壯形體,其於培元贊育之功,有不可盡述者。 血餘(八兩) 熟地(八兩,蒸搗) 枸杞 當歸 鹿角膠(炒珠) 菟絲子(制) 杜仲(鹽水炒) 巴戟(肉,酒浸,剝,炒干) 小茴香(略炒) 白茯苓(乳拌蒸熟) 肉蓯蓉(酒洗,去鱗甲) 胡桃肉(各四兩) 何首烏(小黑豆汁拌蒸七次,如無黑豆,或人乳、牛乳拌蒸俱妙,四兩) 人 參(隨便用,無亦可) 上煉蜜丸服。每食前用滾白湯送下二、三錢許。精滑者,加白朮、山藥各三兩;便溏者, 去蓯蓉,加補骨脂酒炒四兩;陽虛者,加附子、肉桂。 \x養元粉\x 大能實脾養胃氣。 糯米(一升,水浸一宿,瀝乾,漫火炒熟) 山藥(炒) 芡實(炒) 蓮肉(各三兩) 川椒(去 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取紅末二、三錢) 上為末。每日飢時,以滾水一碗,入白糖三匙化開,入藥末一、二兩調服之。或加四君 、山楂肉各一、二兩更妙。 \x玄武豆\x 羊腰子(五十個) 枸杞(二斤) 補骨脂(一斤) 大茴香(六兩) 小茴香(六兩) 肉蓯蓉(十二兩,大 便滑者去之) 青鹽(八兩,如無蓯蓉,此宜十二兩) 大黑豆(一斗,圓淨者,淘洗淨) 上用甜水二斗,以砂鍋煮前藥七味,至半乾,去藥渣,入黑豆,勻火煮干為度。如有餘 汁,俱宜拌滲於內。取出用新布攤晾曬乾,瓷瓶收貯。日服之,其效無窮。如無砂鍋,即鐵 鍋亦可。若陽虛,加制附子一、二兩更妙。 \x蟠桃果\x 治遺精虛弱,補脾滋腎最佳。 芡實(一斤,炒) 蓮肉(去心,一斤) 膠棗肉(一斤) 熟地(一斤) 胡桃肉(去皮,二斤) 上以豬腰六個,摻大茴香蒸極熟,去筋膜,同前藥末搗成餅。每日服二個,空心食前用 滾白湯或好酒一、二鐘下。此方凡人參、制附子俱可隨意加用。 \x王母桃\x 培補脾腎,功力最勝。 白朮(用冬術腿片味甘者佳,苦者勿用。以米泔浸一宿,切片,炒) 大懷熟(蒸搗,上二 味等分) 何首烏(九蒸) 巴戟(甘草湯浸,剝,炒) 枸杞子(上三味減半) 上為末,煉蜜搗丸,龍眼大。每用三、四丸,飢時嚼服,滾湯送下。或加人參,其功尤大。 \x休瘧飲\x 此止瘧最妙之劑也。若汗散既多,元氣不復,或以衰老,或以弱質,而瘧有不 能止者,俱宜用此,此化暴善後之第一方也。其有他證,加減俱宜如法。 人參 白朮(炒) 當歸(各三、四錢) 何首烏(制,五錢) 炙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渣再煎。或用陰陽水各一鍾,煎一鍾, 亦如之。俱 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鍾,飯後食遠再服一鍾。如陽虛多寒,宜溫中散寒者,加乾薑、肉桂之 類,甚者,或加制附子;如陰虛多熱,煩渴喜冷,宜滋陰清火者,加麥冬、生地、芍藥,甚 者加知母,或加黃芩;如腎陰不足,水不制火,虛煩虛餒,腰 腳軟,或脾虛痞悶者, 加熟地、枸杞、山藥、杜仲之類,以滋脾腎之真陰;如邪有未淨而留連難愈者,於此方加柴 胡、麻黃、細辛、紫蘇之屬,自無不可;如氣血多滯者,或用酒、水各一鍾,煎服,或服藥後飲酒數杯亦可。


<目錄>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篇名>和陣

屬性:\x金水六君煎\x 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 多痰喘急等證,神效。 當歸(二錢) 熟地(三、五錢)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不實而多濕者,去當歸, 加山藥;如痰盛氣滯,胸脅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細辛五、 七分;如兼表邪寒熱者,加柴胡一、二錢。 \x六安煎\x 治風寒咳嗽,及非風初感,痰滯氣逆等證。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三錢) 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 杏仁(一錢,去皮尖,切) 白芥子(五 、七分,老年氣弱者不用)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分,食遠服。凡外感風邪咳嗽而寒氣盛者,多不 易散,宜加北細辛七、八分或一錢;若冬月嚴寒邪甚者,加麻黃、桂枝亦可;若風勝而邪不 甚者,加防風一錢,或蘇葉亦可;若頭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荊子皆可;若兼寒熱者 ,加柴胡、蘇葉;若風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黃芩一、二錢,甚者再加知母、石 膏,所用生薑,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當歸二、三錢,老年者尤宜;若氣血不 足者,當以金水六君煎與此參用;凡非風初感,痰勝而氣不順者,加藿香一錢五分;兼脹滿 者,加濃朴一錢,暫開痰氣,然後察其寒熱虛實而調補之。若氣虛猝倒,及氣平無痰者,皆 不可用此。 \x和胃二陳煎\x 治胃寒生痰,噁心嘔吐,胸膈滿悶噯氣。 乾薑(炒,一、二錢) 砂仁(四、五分)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一錢半) 甘草(炙,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x苓術二陳煎\x 治痰飲水氣停蓄心下,嘔吐吞酸等證。 豬苓(一錢半) 白朮(一、二錢) 澤瀉(一錢半) 陳皮(一錢) 半夏(二、三錢) 茯苓(一錢半) 炙 甘草(八分) 乾薑(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如肝腎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錢。 \x和胃飲\x 治寒濕傷脾,霍亂吐瀉,及痰飲水氣,胃脘不清,嘔惡脹滿腹痛等證。此即平 胃散之變方也。凡嘔吐等證,多有胃氣虛者,一聞蒼朮之氣,亦能動嘔,故以乾薑代之。 陳皮 濃朴(各一錢半) 乾薑(炮,一、二錢) 炙甘草(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澤瀉 之類,皆可隨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滯而兼時氣寒熱者,加柴胡。 \x排氣飲\x 治氣逆食滯脹痛等證。 陳皮(一錢五分) 木香(七分或一錢) 藿香(一錢五分) 香附(二錢) 枳殼(一錢五分) 澤瀉(二錢) 烏藥(二錢) 濃朴(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熱服。如食滯者,加山楂、麥芽各二錢;如寒滯者,加焦乾薑、吳 茱萸、肉桂之屬;如氣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檳榔之屬;如嘔而兼痛者,加半 夏、丁香之屬;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搗碎,用二、三錢。 \x大和中飲\x 治飲食留滯積聚等證。 陳皮(一、二錢) 枳實(一錢) 砂仁(五分) 山楂(二錢) 麥芽(二錢) 濃朴(一錢半) 澤 瀉(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脹甚者,加白芥子;胃寒無火或噁心者,加炮乾薑 一、二錢;疼痛者,加木香、烏藥、香附之類;多痰者,加半夏。 \x小和中飲\x 治胸膈脹悶,或婦人胎氣滯滿等證。 陳皮(一錢五分) 山楂(二錢) 茯苓(一錢半) 濃朴(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扁豆(炒,二錢)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服。如嘔者,加半夏一、二錢;如脹滿氣不順者,加砂 仁七、八分;如火郁於上者,加焦梔子一、二錢;如婦人氣逆血滯者,加紫蘇梗、香附之屬 ;如寒滯不行者,加乾薑、肉桂之屬。 \x大釐清飲\x 方在寒陣五。 \x小釐清飲\x 治小水不利,濕滯腫脹,不能受補等證,此方主之。 茯苓(二、三錢) 澤瀉(二、三錢) 薏仁(二錢) 豬苓(二、三錢) 枳殼(一錢) 濃朴(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前服。如陰虛水不能達者,加生地、牛膝各二錢;如黃膽者 ,加茵陳二錢;如無內熱而寒滯不行者,加肉桂一錢。 \x解肝煎\x 治暴怒傷肝,氣逆脹滿陰滯等證。如兼肝火者,宜用化肝煎。 陳皮 半夏 濃朴 茯苓(各一錢半) 蘇葉 芍藥(各一錢) 砂仁(七分)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服。如脅肋脹痛,加白芥子一錢;如胸膈氣滯,加枳殼 、香附、藿香之屬。 \x二術煎\x 治肝強脾弱,氣泄濕泄等證。 白朮(炒,二錢或三錢) 蒼朮(米泔浸,炒,一、二錢) 芍藥(炒黃,二錢) 陳皮(炒,一錢五 分) 炙甘草(一錢) 茯苓(一、二錢) 濃朴(薑湯炒,一錢) 木香(六、七分) 乾薑(炒黃,一、二錢) 澤瀉(炒,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 \x廓清飲\x 治三焦壅滯,胸膈脹滿,氣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腫脹,或肚腹 單脹,氣實非水等證。 枳殼(二錢) 濃朴(一錢半) 大腹皮(一、二錢) 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錢) 蘿蔔子(生搗, 一錢,如中不甚脹,能食者,不必用此) 茯苓(連皮用,二、三錢) 澤瀉(二、三錢) 陳皮(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內熱多火,小水熱數者,加梔子、木通各一、二錢; 如身黃,小水不利者,加茵陳二錢;如小腹脹滿,大便堅實不通者,加生大黃三、五錢;如 肝滯脅痛者,加青皮;如氣滯胸腹疼痛者,加烏藥、香附;如食滯者,加山楂、麥芽。 \x掃蟲煎\x 治諸蟲上攻,胸腹作痛。 青皮(一錢) 小茴香(炒,一錢) 檳榔 烏藥(各一錢半) 細榧肉(三錢,敲碎) 吳茱萸(一錢) 烏梅(二個) 甘草(八分) 硃砂 雄黃(各五分,俱為極細末) 上將前八味,用水一鍾半,煎八分,去 ,隨入後二味,再煎三、四沸,攪勻,徐 徐服之。如噁心作吐,加炒乾薑一、二錢,或先啖牛肉脯少許,俟一茶頃,頓服之更妙。 \x十香丸\x 治氣滯寒滯諸痛。 木香 沉香 澤瀉 烏藥 陳皮 丁香 小茴香 香附(酒炒) 荔核(煨焦,各等分) 皂 角(微火燒煙盡) 為末,酒糊丸。彈子大者,磨化服;丸桐子大者,湯引下。 疝之屬,溫酒下。 \x芍藥枳術丸\x 治食積痞滿,及小兒腹大脹滿,時常疼痛,脾胃不和等證。此方較之枳術 丸,其效如神。 白朮(二兩,面炒) 赤芍藥(二兩,酒炒) 枳實(一兩,面炒) 陳皮(一兩) 荷葉湯煮黃老米粥為丸,桐子大。米飲或滾白湯任下百餘丸。如髒寒,加乾薑炒黃者五 錢或一、二兩;如脾胃氣虛,加人參一、二兩。 \x蒼朮丸\x 治寒濕在脾,泄瀉久不能愈者。 雲苓(四兩) 白芍藥(炒黃,四兩) 炙甘草(一兩) 川椒(去閉口者,炒去汗) 小茴香(炒,各 (一兩) 濃朴(三兩,薑汁炒) 真茅山蒼朮(八兩,米泔浸一宿,切,炒。如無,即以好白朮代之) 破故紙(酒浸二日,曬乾,炒香,四兩) 上為末,糯米糊為丸,桐子大。每食遠清湯送下七、八十丸。 \x貝母丸\x 消痰熱,潤肺止咳,或肺癰肺痿,乃治標之妙劑。 貝母一兩為末,用砂糖或蜜和丸,龍眼大。或噙化,或嚼服之。若欲劫止久嗽,每貝母 一兩,宜加百藥煎、蓬砂、天竺黃各一錢佐之尤妙。如無百藥煎,即醋炒文蛤一錢亦可,或 粟殼亦可酌用。若治肺癰,宜加白礬一錢,同貝母丸服如前,最妙。 \x括痰丸\x 治一切停痰積飲,吞酸嘔酸,胸脅脹悶疼痛等證。 半夏(制,二兩) 白芥子(二兩) 乾薑(炒黃,一兩) 豬苓(二兩) 炙甘草(五錢) 陳皮(四兩,切 碎,用鹽二錢入水中拌浸一宿,曬乾)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一錢許,滾白湯送下。如胸脅疼痛者,加台烏藥二兩。 \x神香散\x 治胸脅胃脘逆氣難解,疼痛嘔噦脹滿,痰飲膈噎,諸藥不效者,惟此最妙。 丁香 白豆蔻(或砂仁亦可) 二味等分為末。清湯調下五、七分,甚者一錢,日數服不拘。若寒氣作痛者,薑湯送下。


<目錄>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篇名>攻陣

屬性:\x吐法\x 此方可代瓜蒂、三聖散之屬。凡邪實上焦,或痰或食,或氣逆不通等證,皆可以此法吐之。 用蘿蔔子搗碎,以溫湯和攪,取淡湯徐徐飲之,少頃即當吐出。即有吐不盡者,亦必從 下行矣。又法,以蘿蔔子為末,溫水調服一匙,良久吐涎沫愈。 一法,用鹽少許,於熱鍋中炒紅色,乃入以水,煮至將滾未滾之際,攪勻,試其滋味稍 淡,乃可飲之。每用半碗,漸次增飲,自然發吐,以去病為度而止。一法,凡諸藥皆可取吐 ,但隨證作湯劑,探而吐之,無不可也。 \x赤金豆\x 亦名八仙丹。治諸積不行。凡血凝氣滯,疼痛腫脹,蟲積結聚 堅,宜此 主之。此丸去病捷速,較之硝、黃、棱、莪之類過傷髒氣者,大為勝之。 巴霜(去皮膜,略去油,一錢半) 生附子(切,略炒燥,二錢) 皂角(炒微焦,二錢) 輕粉(一 錢) 丁香 木香 天竺黃(各三錢) 硃砂(二錢為衣) 上為末,醋浸蒸餅為丸,蘿蔔子大,硃砂為衣。欲漸去者,每服五、七丸。欲驟行者, 每服一、二十丸。用滾水,或煎藥,或姜、醋、茶、蜜、茴香、史君煎湯為引送下。若利多 不止,可飲冷水一、二口即止。蓋此藥得熱則行,得冷則止也。如治氣濕實滯鼓脹,先用紅 棗煮熟,取肉一錢許,隨用七、八丸,甚者一、二十丸,同棗肉研爛,以熱燒酒加白糖少許 送下。如治蟲痛,亦用棗肉加服,止用清湯送下。 \x太平丸\x 治胸腹疼痛脹滿,及食積氣積血積,氣疝血疝,邪實秘滯痛劇等證。此方借些 陳皮 濃朴 木香 烏藥 白芥子 草豆蔻 三棱 蓬術(煨) 乾薑 牙皂(炒斷煙) 澤瀉(各三錢) 以上十一味俱為細末。 巴豆(用滾湯泡去皮心膜,稱足一錢,用水一碗,微火煮至半碗,將巴豆撈起,用乳缽 研極細,仍將前湯攙入研勻,然後量藥多寡,入蒸餅浸爛搗丸,前藥如綠豆大。每用三分, 或五分,甚者一錢。) 上隨證用湯引送下。凡傷食停滯,即以本物湯下;婦人血氣痛,紅花湯或當歸湯下;氣 痛,陳皮湯;疝氣,茴香湯;寒氣,生薑湯;欲瀉者,用熱薑湯送下一錢。未利,再服。利 多不止,用冷水一、二口即止。 \x敦阜丸\x 治堅頑食積停滯腸胃,痛劇不行等證。 木香 山楂 麥芽 皂角 丁香 烏藥 青皮 陳皮 澤瀉(各五錢) 巴霜(一錢) 上共為末,用生蒜頭一兩研爛,加熟水取汁,浸蒸餅搗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 隨便用湯引送下。如未愈,徐徐漸加用之。 \x獵蟲丸\x 治諸蟲積脹痛黃瘦等病。 蕪荑 雷丸 桃仁 乾漆(炒煙盡) 雄黃(微炒) 錫灰 皂角(燒煙盡) 檳榔 使君子 (各等分) 輕粉(減半) 細榧肉(加倍) 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七分,滾白湯下,陸續服之。如蟲積堅固者,加巴豆霜與輕粉同。 \x百順丸\x 治一切陽邪積滯。凡氣積血積,蟲積食積,傷寒實熱秘結等證,但各為湯引, 隨宜送下,無往不利。 川大黃(錦紋者,一斤) 牙皂角(炒微黃,一兩六錢) 上為末,用湯浸蒸餅搗丸,綠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錢,或二、三錢,酌宜用引送下,或用蜜為丸亦可。


<目錄>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篇名>散陣

屬性:\x一柴胡飲\x 一為水數,從寒散也。凡感四時不正之氣,或為發熱,或為寒熱,或因勞因 怒,或婦人熱入血室,或產後經後因冒風寒,以致寒熱如瘧等證,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須 從涼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 黃芩(一錢半) 芍藥(二錢) 生地(一錢半) 陳皮(一錢半) 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內熱甚者,加連翹一、二錢隨宜;如外邪甚者,加防 風一錢佐之;如邪結在胸而痞滿者,去生地,加枳實一、二錢;如熱在陽明而兼渴者,加天 花粉或葛根一、二錢;熱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x二柴胡飲\x 二為火數,從溫散也。凡遇四時外感,或其人元氣充實,髒氣素平無火,或 時逢寒勝之令,本無內熱等證者,皆不宜妄用涼藥,以致寒滯不散,則為害非淺,宜此主之。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錢) 細辛(一、二錢) 濃朴(一錢半) 生薑(三、五、七片) 柴胡(一錢半, 或二、三錢) 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邪盛者,可加羌活、白芷、防風、紫蘇之屬,擇而用 之;如頭痛不止者,加川芎一、二錢;如多濕者,加蒼朮;如陰寒氣勝,必加麻黃一、二錢 ,或兼桂枝,不必疑也。 \x三柴胡飲\x 三為木數,從肝經血分也。凡人素稟陰分不足,或肝經血少,而偶感風寒者 ,或感邪不深,可兼補而散者,或病後產後感冒,有不得不從解散,而血氣虛弱不能外達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 芍藥(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 陳皮(一錢) 生薑(三、五片) 當歸(二錢。溏泄 者,易以熟地)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微寒咳嘔者,加半夏一、二錢。 \x四柴胡飲\x 四為金數,從氣分也。凡人元氣不足,或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或六脈緊 數微細,正不勝邪等證,必須培助元氣,兼之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若但知散邪,不 顧根本,未有不元氣先敗者,察之,慎之! 柴胡(一、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生薑(三、五、七片) 當歸(二、三錢,瀉者少用) 人參 (二、三錢或五、七錢,酌而用之) 水二鍾,煎七、八分,溫服。如胸膈滯悶者,加陳皮一錢。 \x五柴胡飲\x 五為土數,從脾胃也。脾土為五臟之本,凡中氣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 不可。此與四柴胡飲相表里,但四柴胡飲止調氣分,此則兼培血氣以逐寒邪,尤切於時用者 也,神效不可盡述。凡傷寒瘧疾痘瘡,皆所宜用。 柴胡(一、二、三錢) 當歸(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白朮(二、三錢) 芍藥(錢半,炒用) 炙甘草(一錢) 陳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熱服。寒勝無火者,減芍藥,加生薑三、五、七片,或炮乾薑 一、二錢,或再加桂枝一、二錢則更妙;脾滯者,減白朮;氣虛者,加人參隨宜;腰痛者, 加杜仲;頭痛者,加川芎;勞倦傷脾陽虛者,加升麻一錢。 \x正柴胡飲\x 凡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疼身痛, 瘧初起等證,凡血氣平和,宜從 平散者,此方主之。 柴胡(一、二、三錢) 防風(一錢) 陳皮(一錢半) 芍藥(二錢) 甘草(一錢) 生薑(三、五片)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熱服。如頭痛者,加川芎一錢;如熱而兼渴者,加葛根一、二 錢;如嘔惡者,加半夏一錢五分;如濕勝者,加蒼朮一錢;如胸腹有微滯者,加濃朴一錢; 如寒氣勝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黃一、二、三錢,去浮沫服之,或蘇葉亦可。 \x麻桂飲\x 治傷寒瘟疫陰暑瘧疾,凡陰寒氣勝而邪有不能散者,非此不可。無論諸經四季 ,凡有是證,即宜是藥,勿謂夏月不可用也。不必濃蓋,但取津津微汗透徹為度。此實麻黃 桂枝二湯之變方,而其神效則大有超出二方者,不可不為細察。 官桂(一、二錢) 當歸(三、四錢) 炙甘草(一錢) 陳皮(隨宜用,或不用亦可) 麻黃(二、三 錢) 水一鍾半,加生薑五、七片或十片,煎八分,去浮沫,不拘時服。若陰氣不足者,加熟 地黃三、五錢;若三陽並病者,加柴胡二、三錢;若元氣大虛,陰邪難解者,當以大溫中飲 更迭為用。 \x大溫中飲\x 凡患陽虛傷寒,及一切四時勞倦寒疫陰暑之氣,身雖熾熱,時猶畏寒,即在 夏月,亦欲衣披覆蓋,或喜熱湯,或兼嘔惡泄瀉,但六脈無力,肩背怯寒,邪氣不能外達等 證,此元陽大虛,正不勝邪之候。若非峻補托散,則寒邪日深,必致不救,溫中自可散寒, 即此方也。服後畏寒悉除,覺有躁熱,乃陽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外,凡以素稟薄 弱之輩,或感陰邪時疫,發熱睏倦,雖未見如前陰證,而熱邪未甚者,但於初感時,即速用 此飲,連進二、三服,無不隨藥隨愈,真神劑也。此方宜與理陰煎、麻桂飲相參用。 熟地(三、五、七錢) 冬白朮(三、五錢) 當歸(三、五錢,如泄瀉者,不宜用,或以山藥代 之) 人參(二、三錢,甚者一兩,或不用亦可) 炙甘草(一錢) 柴胡(二、三、四錢) 麻黃(一、 二、三錢) 肉桂(一、二錢) 乾薑(炒熟,一、二錢,或用煨生薑三、五、七片亦可) 水二鍾,煎七分,去浮沫,溫服,或略蓋取微汗。如氣虛,加黃 二、三錢;如寒甚陽 虛者,加制附子一、二錢;頭痛,加川芎或白芷、細辛;陽虛氣陷,加升麻;如肚腹泄瀉, 宜少減柴胡,加防風、細辛亦可。嘗見傷寒之治,惟仲景能知溫散,如麻黃、桂枝等湯是也 ;亦知補氣而散,如小柴胡之屬是也。至若陽根於陰,汗化於液,從補血而散,而雲騰致雨 之妙,則仲景猶所未及,故予制此方,乃邪從營解第一義也,其功難悉,所當深察。 \x柴陳煎\x 治傷風兼寒,咳嗽發熱,痞滿多痰等證。 柴胡(二、三錢)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 生薑(三、五、七片)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寒勝者,加細辛七、八分;如風勝氣滯者,加蘇葉一 錢五分;如冬月寒甚者,加麻黃一錢五分;氣逆多嗽者,加杏仁一錢;痞滿氣滯者,加白芥子五、七分。 \x柴芩煎\x 治傷寒表邪未解,外內俱熱,瀉痢煩渴喜冷,氣壯脈滑數者,宜此主之。及瘧 痢並行,內熱去血,兼表邪發黃等證。 柴胡(二、三錢) 黃芩 梔子 澤瀉 木通(各二錢) 枳殼(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如瘧痢並行,鮮血純血者,加芍藥二錢,甘草一錢;如濕勝氣 陷者,加防風一錢。 \x柴苓飲\x 治風濕發黃,發熱身痛,脈緊,表里俱病,小水不利,中寒泄瀉等證。 柴胡(二、三錢) 豬苓 茯苓 澤瀉(各二錢) 白朮(二、三錢) 肉桂(一、二、三錢) 水一鍾半,煎服。如寒邪勝者,加生薑三、五片;如汗出熱不退者,加芍藥一、二錢。 \x柴胡白虎煎\x 治陽明溫熱,表邪不解等證。 柴胡(二錢) 石膏(三錢) 黃芩(二錢) 麥冬(二錢) 細甘草(七分) 水一鍾半,加竹葉二十片,煎服。 \x歸葛飲\x 治陽明溫暑時證,大熱大渴,津液枯涸,陰虛不能作汗等證。 當歸(三、五錢) 干葛(二、三錢) 水二鍾,煎一鍾,以冷水浸涼,徐徐服之,得汗即解。 \x柴葛煎\x 方在因陣十八。 治瘟毒表里俱熱。 \x秘傳走馬通聖散\x 治傷寒陰邪初感等證。此方宜用於倉卒之時,其有質強而寒甚者俱可用。 麻黃 炙甘草(各一兩) 雄黃(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下,即汗。或加川芎二錢。 \x秘傳白犀丹\x 發散外感瘟疫癰毒等證。 白犀角 麻黃(去節) 山茨菇 玄明粉 血竭 甘草(各一錢) 雄黃(八分) 上共為末,用老薑汁拌丸,如棗核大,外以紅棗去核,將藥填入棗內,用薄紙裹十五層 ,入砂鍋內炒令煙盡為度,取出去棗肉,每藥一錢,入冰片一分,麝香半分,研極細,瓷罐 收貯。用時以角簪蘸麻油粘藥點眼大角。輕者只點眼角,重者仍用些須吹鼻,男先左,女先 右,吹點皆同。如病甚者,先吹鼻,後點眼。點後蜷足坐起,用被齊項暖蓋半炷香時 ,自當汗出邪解。如汗不得出,或汗不下達至腰者不治。 又一製法,將前藥用薑汁拌作二丸,以烏金紙兩層包定,外搗紅棗肉如泥,包藥外約半 指濃,曬乾,入砂鍋內,再覆以砂盆,用鹽泥固縫,但留一小孔以候煙色,乃上下加炭火, 先文後武,待五色煙盡,取出去棗肉,每 過藥一錢,止加冰片二分,不用麝香。忌生冷、 麵食、魚腥、七情。 上藥,凡傷寒瘟疫,及小兒痘毒壅閉,癰毒,吼喘,及陰毒冷氣攻心,或婦人吹乳,或 眼目腫痛,鼻壅閉塞,並皆治之。 \x歸柴飲\x 治營虛不能作汗,及真陰不足,外感寒邪難解者,此神方也。如大便多溏者, 以冬術代當歸亦佳。 當歸(一兩) 柴胡(五錢) 炙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服。或加生薑三、五片。或加陳皮一錢。或加人參。


<目錄>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篇名>寒陣

屬性:\x保陰煎\x 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 ,凡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 生地 熟地 芍藥(各二錢) 山藥 川續斷 黃芩 黃柏(各一錢半) 生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小水多熱,或兼怒火動血者,加焦梔子一、二錢;如夜 熱身熱,加地骨皮一錢五分;如肺熱多汗者,加麥冬、棗仁;如血熱甚者,加黃連一錢五分 ;如血虛血滯,筋骨腫痛者,加當歸二、三錢;如氣滯而痛,去熟地,加陳皮、青皮、丹皮 、香附之屬;如血脫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一、二錢,或烏梅一、二個,或百藥煎 一、二錢,文蛤亦可;如少年,或血氣正盛者,不必用熟地、山藥;如肢節筋骨疼痛或腫者 ,加秦艽、丹皮各一、二錢。 \x加減一陰煎\x 方在補陣九。 治水虧火勝之甚者。 \x抽薪飲\x 治諸凡火熾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柏(各一、二錢) 枳殼(錢半) 澤瀉(錢半) 細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內熱甚者,冷服更佳。如熱在經絡肌膚者,加連翹、天 花粉以解之;熱在血分大小腸者,加槐蕊、黃連以清之;熱在陽明頭面,或躁煩便實者,加 生石膏以降之;熱在下焦,小水痛澀者,加草龍膽、車前以利之;熱在陰分,津液不足者, 加門冬、生地、芍藥之類以滋之;熱在腸胃實結者,加大黃、芒硝以通之。 \x徙薪飲\x 治三焦凡火,一切內熱,漸覺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劑。其甚者,宜抽薪飲。 陳皮(八分) 黃芩(二錢) 麥冬 芍藥 黃柏 茯苓 牡丹皮(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多鬱氣逆傷肝,脅肋疼痛,或致動血者,加青皮、梔子。 \x大釐清飲\x 治積熱閉結,小水不利,或致腰腿下部極痛,或濕熱下利,黃膽,溺血,邪 熱蓄血腹痛淋閉等證。 茯苓 澤瀉 木通(各二錢) 豬苓 梔子(或倍之) 枳殼 車前子(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如內熱甚者,加黃芩、黃柏、草龍膽之屬;如大便堅硬脹 滿者,加大黃二、三錢;如黃膽小水不利,熱甚者,加茵陳二錢;如邪熱蓄血腹痛者 ,加紅花、青皮各一錢五分。 \x清流飲\x 治陰虛挾熱瀉痢,或發熱,或喜冷,或下純紅鮮血,或小水痛赤等證。 生地 芍藥 茯苓 澤瀉(各二錢) 當歸(一、二錢) 甘草(一錢) 黃芩 黃連(各半錢) 枳殼 (一錢) 水一鍾半,煎服。如熱甚者,加黃柏;小水熱痛者,加梔子。 \x化陰煎\x 治水虧陰涸,陽火有餘,小便癃閉,淋濁疼痛等證。 生地黃 熟地黃 牛膝 豬苓 澤瀉 生黃柏 生知母(各二錢) 綠豆(三錢) 龍膽草(錢半) 車前子(一錢) 水二鍾,加食鹽少許,用文武火煎八分,食前溫服,或冷服。若水虧居多,而陰氣大有 不足者,可遞加熟地黃,即用至一、二兩亦可。 \x茵陳飲\x 治挾熱泄瀉熱痢,口渴喜冷,小水不利,黃膽濕熱閉澀等證。 茵陳 焦梔子 澤瀉 青皮(各三錢) 甘草(一錢) 甘菊花(二錢) 用水三、四鍾,煎兩鍾,不時陸續飲之。治熱瀉者,一服可愈。 \x清膈煎\x 治痰因火動,氣壅喘滿,內熱煩渴等證。 陳皮(錢半) 貝母(二、三錢,微敲破) 膽星(一、二錢) 海石(二錢) 白芥子(五、七分) 木通 (二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一小鍾;如渴甚者,加天花粉一錢 ;如熱及下焦,小水不利者,加梔子一錢半;如熱在上焦,頭面紅赤,煩渴喜冷者,加生石 膏二、三錢;如痰火上壅而小水不利者,加澤瀉一、二錢;如痰火閉結,大便不通而兼脹滿 者,加大黃數錢,或朴硝一、二錢,酌宜用之。 \x化肝煎\x 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致為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 青皮 陳皮(各二錢) 芍藥(二錢) 丹皮 梔子(炒) 澤瀉(各錢半,如血見下部者,以甘草 代之) 土貝母(二、三錢)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木通,各 一錢五分;如兼寒熱,加柴胡一錢;如火盛,加黃芩一、二錢;如脅腹脹痛,加白芥子一錢 ;脹滯多者,勿用芍藥。 \x安胃飲\x 治胃火上沖,呃逆不止。 陳皮 山楂 麥芽 木通 澤瀉 黃芩 石斛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如胃火熱甚,脈滑實者,加石膏。 \x玉女煎\x 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 血等證,如神、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麥冬(二錢) 知母 牛膝(各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如火之盛極者,加梔子、地骨皮之屬亦可;如多汗多 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澤瀉一錢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 水俱虧,因精損氣者,加人參二、三錢尤妙。 \x太清飲\x 治胃火煩熱,狂斑嘔吐等證。可與白虎湯出入酌用。 知母 石斛 木通(各一錢半) 石膏(生用,五、七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或加麥門冬。 \x綠豆飲\x 凡熱毒勞熱,諸火熱極不能退者,用此最妙。 用綠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濃或稀或湯,任意飲 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傷脾氣,且善於解毒除煩,退熱止渴,大利小 水,乃淺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甘,不宜濃味,但略煮半熟,清湯冷凍飲料之,尤善除煩清火。 \x玉泉散\x 亦名一六甘露散。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二便閉結,溫疫斑黃,及熱痰喘嗽 等證。此益元散之變方也,其功倍之。 石膏(六兩,生用) 粉甘草(一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一、二、三錢,新汲水或熱湯,或人參湯調下。此方加硃砂三錢亦妙。 \x悉尼漿\x 解煩熱,退陰火,此生津止渴之妙劑也。 用清香甘美大梨,削去皮,別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於水中,少頃,水必甘美 ,但頻飲其水,勿食其 ,退陰火極速也。 \x滋陰八味丸\x 治陰虛火盛,下焦濕熱等證。此方變丸為湯,即名滋陰八味煎。 山藥(四兩) 丹皮(三兩) 白茯苓(三兩) 山茱萸(肉,四兩) 澤瀉(三兩) 黃柏(鹽水炒,三兩) 熟地黃(八兩,蒸搗) 知母(鹽水炒,三兩) 上加煉蜜搗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滾白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x約陰丸\x 治婦人血海有熱,經脈先期或過多者,或兼腎火而帶濁不止,及男婦大腸血熱便紅等證。 當歸 白朮(炒) 芍藥(酒炒) 生地 茯苓 地榆 黃芩 白石脂(醋 粹) 北五味 丹參 川續斷(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服。火甚者,倍用黃芩;兼肝腎之火甚者,仍加知母、黃柏各等分;大 腸血熱便紅者,加黃連、防風各等分。 \x服蠻煎\x 此方性味極輕極清,善入心肝二髒,行滯氣,開鬱結,通神明,養正除邪,大有奇妙。 生地 麥門冬 芍藥 石菖蒲 石斛 川丹皮(極香者) 茯神(各二錢) 陳皮(一錢) 木通 知母(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如痰勝多郁者,加貝母二錢;痰盛兼火者,加膽星一錢五 分;陽明火盛,內熱狂叫者,加石膏二、三錢;便結脹滿多熱者,玄明粉二、三錢調服,或 暫加大黃亦可;氣虛神困者,加人參隨宜。 \x約營煎\x 治血熱便血,無論脾胃、小腸、大腸、膀胱等證,皆宜用此。 生地 芍藥 甘草 續斷 地榆 黃芩 槐花 荊芥穗(炒焦) 烏梅(二個)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前服。如下焦火盛者,可加梔子、黃連、龍膽草之屬;如氣虛者 ,可加人參、白朮;如氣陷者,加升麻、防風。


<目錄>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篇名>熱陣

屬性:\x四味回陽飲\x 治元陽虛脫,危在頃刻者。 人參(一、二兩) 制附子(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炮乾薑(二、三錢)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徐徐飲之。 \x六味回陽飲\x 治陰陽將脫等證。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 制附子(二、三錢) 炮乾薑(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熟地(五錢,或 一兩) 當歸身(三錢,如泄瀉者,或血動者,以冬術易之,多多益善)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黃 四、五錢或一兩,或冬白朮 三、五錢;如泄瀉者,加烏梅二枚,或北五味二十粒亦可;如虛陽上浮者,加茯苓二錢;如 肝經郁滯者,加肉桂二、三錢。 \x理陰煎\x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凡脾腎中虛等證,宜剛燥者,當用理中、六君之類;宜溫 潤者,當用理陰、大營之類。欲知調補,當先察此。此方通治真陰虛弱,脹滿嘔噦,痰飲惡 心,吐瀉腹痛,婦人經遲血滯等證。又凡真陰不足,或素多勞倦之輩,因而忽感寒邪,不能 解散,或發熱,或頭身疼痛,或面赤舌焦,或雖渴而不喜冷凍飲料,或背心肢體畏寒,但脈見無 力者,悉是假熱之證。若用寒涼攻之必死,宜速用此湯,照後加減以溫補陰分,托散表邪, 連進數服,使陰氣漸充,則汗從陰達,而寒邪不攻自散,此最切於時用者也,神效不可盡述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炙甘草(一、二錢) 乾薑(炒 黃色,一、二、三錢)或加肉桂(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陰煎;再加人參,即名六味回陽 飲。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等證。若風寒外感,邪未入深,但見發熱身痛,脈數不洪,凡內 無火證,素稟不足者,但用此湯加柴胡一錢半或二錢,連進一、二服,其效如神;若寒凝陰 盛而邪有難解者,必加麻黃一、二錢,放心用之,或不用柴胡亦可,恐其清利也。此寒邪初 感溫散第一方,惟仲景獨知此義。第仲景之溫散,首用麻黃、桂枝二湯,余之溫散,即以理 陰煎及大溫中飲為增減,此雖一從陽分,一從陰分,其跡若異,然一逐於外,一托於內,而 用溫則一也。學人當因所宜,酌而用之。若陰勝之時,外感寒邪,脈細惡寒,或背畏寒者, 乃太陽少陰證也,加細辛一、二錢,甚者再加附子一、二錢,真神劑也。或並加柴胡以助之 亦可。若陰虛火盛,其有內熱不宜用溫,而氣血俱虛,邪不能解者,宜去姜、桂,單以三味 加減與之,或只加人參亦可。若治脾腎兩虛,水泛為痰,或嘔或脹者,於前方加茯苓一錢半 ,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若泄瀉不止及腎泄者,少用當歸,或並去之,加山藥、扁豆、吳 茱萸、破故紙、肉豆蔻、附子之屬;若腰腹有痛,加杜仲、枸杞;若腹有脹滯疼痛,加陳皮 、木香、砂仁之屬。 \x養中煎\x 治中氣虛寒,為嘔為泄者。 人參(一、二、三錢) 山藥(炒,二錢) 白扁豆(炒,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茯苓(二錢) 干 姜(炒黃,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噯腐氣滯者,加陳皮一錢,或砂仁四分;如胃中空虛覺 餒者,加熟地三、五錢。 \x溫胃散\x 治中寒嘔吐,吞酸泄瀉,不思飲食,及婦人髒寒嘔惡,胎氣不安等證。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扁豆(二錢,炒) 陳皮(一錢,或不 用) 乾薑(炒焦,一、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當歸(一、二錢,滑泄者勿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下寒帶濁者,加破故紙一錢;如氣滯或兼胸腹痛者,加 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屬;如兼外邪及肝腎之病者,加桂枝、肉桂, 甚者加柴胡;如脾氣陷而身熱者,加升麻五、七分;如水泛為痰而胸腹痞滿者,加茯苓一、 二錢;如脾胃虛極,大嘔大吐不能止者,倍用參術,仍加胡椒二、三分許,煎熟徐徐服之。 \x五君子煎\x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x六味異功煎\x 治證同前而兼微滯者。 即前方加陳皮一錢。此即五味異功散加乾薑也。 \x參姜飲\x 治脾肺胃氣虛寒,嘔吐咳嗽氣短,小兒吐乳等證。 人參(三 五錢或倍之) 炙甘草(三、五分) 乾薑(炮,五分或一、二錢,或用煨生薑三、五 片)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徐徐服之。此方或陳皮,或蓽茇,或茯苓,皆可酌而佐之。 \x胃關煎\x 治脾腎虛寒作瀉,或甚至久瀉,腹痛不止,冷痢等證。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山藥(炒,二錢) 白扁豆(炒,二錢) 炙甘草(一、二錢) 焦乾薑(一 、二、三錢) 吳茱萸(制,五、七分) 白朮(炒,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瀉甚者,加肉豆蔻一、二錢,面炒用,或破故紙亦可;氣 虛勢甚者,加人參隨宜用;陽虛下脫不固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錢;腹痛甚者,加木香七 、八分,或加濃朴八分;滯痛不通者,加當歸二、三錢;滑脫不禁者,加烏梅二個,或北五 味子二十粒;若肝邪侮脾者,加肉桂一、二錢。 \x佐關煎\x 治生冷傷脾,瀉痢未久,腎氣未損者,宜用此湯以去寒濕,安脾胃。此胃關煎之佐者也。 濃朴(炒,一錢) 陳皮(炒,一錢) 山藥(炒,二錢) 扁豆(炒,二錢) 炙甘草(七分) 豬苓(二錢) 澤瀉(二錢) 乾薑(炒,一、二錢) 肉桂(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如腹痛甚者,加木香三、五分,或吳茱萸亦可;如瀉甚不止者,或破 故紙,或肉豆蔻,皆可加用。 \x抑扶煎\x 治氣冷陰寒,或暴傷生冷致成瀉痢,凡初起血氣未衰,脾腎未敗,或脹痛,或 嘔惡,皆宜先用此湯。此胃關煎表里藥也,宜察虛實用之。其有寒濕傷髒,霍亂邪實者,最宜用此。 濃朴 陳皮 烏藥(各一錢五分) 豬苓(二錢) 澤瀉(二錢) 炙甘草(一錢) 乾薑(炮,一、二錢) 吳茱萸(制,五、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滯痛甚者,加木香五、七分,或砂仁亦可;如血虛 多痛者,加當歸二錢;如寒濕勝者,加蒼朮一錢半。 \x四維散\x 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痢不能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無出此方之右。 人參(一兩) 制附子(二錢) 乾薑(炒黃,二錢) 炙甘草(一、二錢) 烏梅肉(五分或一錢,酌其 味之微甚,隨病患之意而用之。或不用此,即四味回陽飲也) 上為末,和勻,用水拌濕,蒸一飯頃,取起烘乾,再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湯調下。 \x鎮陰煎\x 治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細脫, 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治格陽喉痹上 熱者,當以此湯冷服。 熟地(一、二兩) 牛膝(二錢) 炙甘草(一錢) 澤瀉(一錢半) 肉桂(一、二錢) 制附子(五、七分 ,或一、二、三錢) 水二鍾,速煎服。如兼嘔惡者,加乾薑炒黃一、二錢;如氣脫倦言而脈弱極者,宜速速 多加人參,隨宜用之。 \x歸氣飲\x 治氣逆不順,呃逆嘔吐,或寒中脾腎等證。 熟地(三、五錢) 茯苓(二錢) 扁豆(二錢) 乾薑(炮) 丁香 陳皮(各一錢) 藿香(一錢五分) 炙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中氣寒甚者,加制附子;肝腎寒者,加吳茱萸、肉桂,或加當歸。 \x暖肝煎\x 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證。 當歸(二、三錢) 枸杞(三錢) 茯苓(二錢) 小茴香(二錢) 肉桂(一、二錢) 烏藥(二 錢) 沉香(一錢,或木香亦可)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寒甚者,加吳茱萸、乾薑;再甚者,加附子。 \x壽脾煎\x 一名攝營煎。治脾虛不能攝血等證。凡憂思郁怒積勞,及誤用攻伐等藥,犯損 脾陰,以致中氣虧陷,神魂不寧,大便脫血不止,或婦人無火崩淋等證,凡兼嘔惡,尤為危 候,速宜用此,單救脾氣,則統攝固而血自歸源。此歸脾湯之變方,其效如神。若犯此證而 再用寒涼,則胃氣必脫,無不即斃者。 白朮(二、三錢) 當歸(二錢) 山藥(二錢) 炙甘草(一錢) 棗仁(錢半) 遠志(制,三、五分) 干 姜(炮,一、二、三錢) 蓮肉(去心,炒,二十粒) 人參(隨宜一、二錢,急者用一兩) 水二鍾,煎服。如血未止,加烏梅二個,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一錢半亦可;滑脫 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一錢;下焦虛滑不禁,加鹿角霜二錢為末,攪入藥中服之;氣虛甚者, 加炙黃 二、三錢;氣陷而墜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補骨脂一 錢炒用;陽虛畏寒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錢;血去過多,陰虛氣餒,心跳不寧者,加熟地 七、八錢,或一、二兩。 \x三氣飲\x 治血氣虧損,風寒濕三氣乘虛內侵,筋骨歷節痹痛之極,及痢後鶴膝風痛等症。 當歸 枸杞 杜仲(各二錢) 熟地(三錢,或五錢) 牛膝 茯苓 芍藥(酒炒) 肉桂(各一錢) 北細辛(或代以獨活) 白芷 炙甘草(各一錢) 附子(隨宜一、二錢) 水二鍾,加生薑三片,煎服。如氣虛者,加人參、白朮隨宜;風寒勝者,加麻黃一、二 錢。此飲亦可浸酒,大約每藥一斤,可用燒酒六、七升,浸十餘日,徐徐服之。 \x五德丸\x 治脾腎虛寒,飧泄 溏等證,或暴傷生冷,或受時氣寒濕,或酒濕傷脾,腹痛 作泄,或飲食失宜,嘔惡痛泄,無火等證。 補骨脂(四兩,酒炒) 吳茱萸(制,二兩) 木香(二兩) 乾薑(四兩,炒) 北五味(二兩,或以肉 豆蔻代之,面炒用。或用烏藥亦可) 湯浸蒸餅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甚者百餘丸,滾白湯或人參湯,或米湯俱可下 。腹痛多嘔者,加胡椒二兩更妙。 \x七德丸\x 治生冷傷脾,初患瀉痢,腹脹疼痛,凡年壯氣血未衰,及寒濕食滯,凡宜和胃 者,無不神效。此即佐關煎之偏裨也。 台烏藥 吳茱萸(制) 乾薑(炒黃) 蒼朮(炒,各二兩) 木香 茯苓(各一兩) 補骨脂(炒,四兩) 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或百丸,滾白湯送下。 \x復陽丹\x 治陰寒嘔吐泄瀉,腹痛寒疝等證。 附子(制) 炮姜 胡椒 北五味(炒) 炙甘草(各一兩) 白面(二兩,炒熟) 上為末,和勻,入溫湯搗丸,桐子大。每服一錢,隨證用藥引送下。 \x黃芽丸\x 治脾胃虛寒,或飲食不化,或時多脹滿泄瀉,吞酸嘔吐等證。此藥隨身常用甚妙。 人參(二兩) 焦乾薑(三錢) 煉白蜜為丸,芡實大。常嚼服之。 \x一氣丹\x 治脾腎虛寒,不時易瀉腹痛,陽痿怯寒等證。此即參附湯之變方也。 人參 制附子(各等分) 煉白蜜丸,如綠豆大。每用滾白湯送下三、五分,或一錢。凡藥餌不便之處,或在途次,隨帶此丹最妙。 \x九氣丹\x 治脾腎虛寒如五德丸之甚者。 熟地(八兩) 制附子(四兩) 肉豆蔻(面炒,二兩) 焦姜 吳茱萸 補骨脂(酒炒) 蓽茇(炒) 五味子(炒,各二兩) 粉甘草(炒,一兩) 煉白蜜為丸,或山藥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或百丸,滾白湯下。如氣虛者 ,加人參,或二兩,或四兩,尤妙甚。 \x溫髒丸\x 治諸蟲積既逐而復生者,多由髒氣虛寒,宜健脾胃以杜其源,此方主之。 人參(隨宜用,無亦可) 白朮(米泔浸炒) 當歸(各四兩) 芍藥(酒炒焦) 茯苓 川椒( 去合口者,炒出汗) 細榧肉 使君子(煨,取肉) 檳榔(各二兩) 乾薑(炮) 吳茱萸(湯炮一 宿,炒,各一兩)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或百丸,飢時白湯下。如髒寒者,加 制附子一、二兩;髒熱者,加黃連一、二兩。 \x聖術煎\x 治飲食偶傷,或吐或瀉,胸膈痞悶,或脅肋疼痛,或過用克伐等藥,致傷髒氣 ,有同前證而脈無力,氣怯神倦者,速宜用此,不得因其虛痞虛脹而畏用白朮,此中虛實之 機,貴乎神悟也。若痛脹覺甚者,即以此煎送神香散最妙。若用治寒濕瀉痢嘔吐,尤為聖藥。 白朮(用冬術味甘佳者,五、六、七、八錢,炒,或一、二兩) 乾薑(炒) 肉桂(各一、二錢) 陳皮(酌用,或不用)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熱服。若治虛寒瀉痢嘔吐等證,則人參、炙甘草之類,當任意加 用;若治中虛感寒,則麻黃、柴胡亦任意加用。


<目錄>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篇名>固陣

屬性:\x秘元煎\x 治遺精帶濁等病。此方專主心脾。 遠志(八分,炒) 山藥(二錢,炒) 芡實(二錢,炒) 棗仁(炒,搗碎,二錢) 白朮(炒) 茯苓 (各錢半) 炙甘草(一錢) 人參(一、二錢) 五味(十四粒,畏酸者去之) 金櫻子(去核,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此治久遺無火,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如尚有火覺熱者, 加苦參一、二錢;如氣大虛者,加黃 一、二、三錢。 \x固陰煎\x 治陰虛滑泄,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等證。此方專主肝腎。 人參(隨宜) 熟地(三、五錢) 山藥(炒,二錢) 山茱萸(一錢半) 遠志(七分,炒) 炙甘草(一 、二錢) 五味(十四粒) 菟絲子(炒香,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虛滑遺甚者,加金櫻子肉二、三錢,或醋炒文蛤一錢, 或烏梅二個;如陰虛微熱而經血不固者,加川續斷二錢;如下焦陽氣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 ,加補骨脂、吳茱萸之類,隨宜用之;如肝腎血虛,小腹痛而血不歸經者,加當歸二、三錢 。如脾虛多濕,或兼嘔惡者,加白朮一、二錢;如氣陷不固者,加炒升麻一錢;如兼心虛不 眠,或多汗者,加棗仁二錢,炒用。 \x菟絲煎\x 治心脾氣弱,凡遇思慮勞倦即苦遺精者,宜此主之。 人參(二、三錢) 山藥(炒,二錢) 當歸(錢半) 菟絲子(制炒,四、五錢) 棗仁(炒) 茯苓(各錢 半) 炙甘草(一錢或五分) 遠志(制,四分) 鹿角霜(為末,每服加入四、五匙) 上用水一鍾半,煎成,加鹿角霜末調服,食前。或加白朮一、二錢。 \x惜紅煎\x 治婦人經血不固,崩漏不止,及腸風下血等證。 白朮 山藥 炙甘草 地榆 續斷(炒) 芍藥(炒) 北五味(十四粒) 荊芥穗(炒) 烏梅(二枚)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如火盛者,加黃連、黃芩;如脾虛兼寒,脾泄者,加破故紙、人參。 \x苓術菟絲丸\x 治脾腎虛損,不能收攝,以致夢遺精滑睏倦等證。 白茯苓 白朮(米泔洗,炒) 蓮肉(去心,各四兩) 五味(二兩,酒蒸) 山藥(炒,二兩) 杜仲(酒炒,三兩) 炙甘草(五錢) 菟絲子(用好水淘淨,入陳酒浸一日,文火煮極爛,搗為餅,焙乾為末,十兩) 上用山藥末以陳酒煮糊為丸,桐子大。空心滾白湯或酒下百餘丸。如氣虛神倦,不能收 攝者,加人參三、四兩尤妙。 \x固真丸\x 治夢遺精滑。 菟絲子(一斤,淘洗淨,用好酒浸三日,煮極熟,搗膏,曬乾。或用淨白布包蒸亦佳) 牡 蠣( ,四兩) 金櫻子(去子,蒸熟,四兩) 茯苓(酒拌蒸曬,四兩) 上蜜丸,空心好酒送下三錢,或鹽湯亦可。 \x粘米固腸糕\x 治脾胃虛寒,或因食滯氣滯,腹痛泄瀉久不止者,多服自效。 用白糯米滾湯淘洗,炒香熟為粉,每粉一兩,加乾薑末炒熟者二分半,白糖二錢,拌勻 ,於飢時用滾水調服一、二兩。如有微滯者,加陳皮炒末二分,或砂仁末一分俱妙。一法用 陳老米粉亦妙。此與古方固類四十九泄瀉經驗方大同小異,並補陣養元粉略同。 \x玉關丸\x 治腸風血脫,崩漏帶濁不固,諸藥難效者,宜用此丸兼煎藥治之。及瀉痢滑泄 不能止者,亦宜用此。 白面(炒熟,四兩) 枯礬(二兩) 文蛤(醋炒黑,二兩) 北五味(一兩,炒) 訶子(二兩,半生半炒) 上為末,用熟湯和丸,梧子大。以溫補脾腎等藥隨證加減煎湯送下,或人參湯亦可。如 血熱妄行者,以涼藥送下。 \x鞏堤丸\x 治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門火衰,小水不禁等證。 熟地(二兩) 菟絲子(酒煮,二兩) 白朮(炒,二兩) 北五味 益智仁(酒炒) 故紙(酒炒) 附子(制) 茯苓 家韭子(炒,各一兩) 上為末,山藥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餘丸,空心滾湯,或溫酒下。如兼氣虛,必加人參一、二兩更妙。 \x敦阜糕\x 治久瀉久痢,腸滑不固妙方,及婦人帶濁最佳。 白面(炒黃,二兩) 冬白朮(炒黃,一兩) 破故紙(炒,五錢) 上共為末。臨服時加白糖,隨宜用清滾湯,食前調服如糕法。如胃寒者,每一兩加乾薑 炒末五分或一錢;如氣有不順,或痛,或嘔,每末一兩,加丁香一錢;如滑泄不禁者,每兩 加栗殼末炒黃一錢。若以作丸,則宜三味等分用,即名敦阜丸。


<目錄>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篇名>因陣

屬性:\x逍遙飲\x 治婦人思郁過度,致傷心脾沖任之源,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二、三錢) 芍藥(錢半) 熟地(三、五錢) 棗仁(二錢,炒) 茯神(錢半) 遠志(制,三、五 分) 陳皮(八分)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虛者,加人參一、二錢;如經水過期兼痛滯者,加酒 炒香附一、二錢。 \x決津煎\x 治婦人血虛經滯,不能流暢而痛極者,當以水濟水,若江河一決而積垢皆去, 宜用此湯,隨證加減主之。此用補為瀉之神劑也。如氣虛者,宜少用香、陳之類,甚者不用亦可。 當歸(三、五錢,或一兩) 澤瀉(一錢半) 牛膝(二錢) 肉桂(一、二、三錢) 熟地(二、三錢或五 、七錢,或不用亦可) 烏藥(一錢,如氣虛者,不用亦可) 水二鍾,煎七、八分,食前服。如嘔惡者,加焦姜一、二錢;如陰滯不行者,非加附子 不可;如氣滯而痛脹者,加香附一、二錢,或木香七、八分;如血滯血澀者,加酒炒紅花一 、二錢;如小腹不暖而痛極者,加吳茱萸七、八分;如大便結澀者,加肉蓯蓉一、二、三錢 ,微者以山楂代之。 \x五物煎\x 治婦人血虛凝滯,蓄積不行,小腹痛急,產難經滯,及痘瘡血虛寒滯等證,神 效。此即四物湯加肉桂也。 當歸(三、五、七錢) 熟地(三、四錢) 芍藥(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 肉桂(一、二、三錢) 水一鍾半,煎服。兼胃寒或嘔惡者,加乾薑炮用;水道不利,加澤瀉或豬苓;氣滯者, 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陰虛疝痛者,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臍下若覆杯,漸成 積塊者,加桃仁或酒炒紅花;痘瘡血虛寒勝,寒邪在表者,加細辛、麻黃、柴胡、紫蘇之屬。 \x調經飲\x 治婦人經脈阻滯,氣逆不調,多痛而實者。 當歸(三、五錢) 牛膝(二錢) 山楂(一、二錢) 香附(二錢) 青皮 茯苓(各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因不避生冷而寒滯其血者,加肉桂、吳茱萸之類;如兼脹 悶者,加濃朴一錢,或砂仁亦可;如氣滯者,加烏藥二錢,或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一錢半。 \x通瘀煎\x 治婦人氣滯血積,經脈不利,痛極拒按,及產後瘀血實痛,並男婦血逆血厥等證。 歸尾(三、五錢) 山楂 香附 紅花(新者,炒黃,各二錢) 烏藥(一、二錢) 青皮(錢半) 木 香(七分) 澤瀉(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鍾,食前服。兼寒滯者,加肉桂一錢,或吳茱萸五分; 火盛內熱,血燥不行者,加炒梔子一、二錢;微熱血虛者,加芍藥二錢;血虛澀滯者,加牛 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三十粒,去皮尖用,或加蘇木、玄胡索之類,瘀極而大便結燥者, 加大黃一、二、三錢,或加芒硝、蓬術亦可。 \x胎元飲\x 治婦人沖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隨證加減用之。或間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劑。 人參(隨宜) 當歸 杜仲 芍藥(各二錢) 熟地(二、三錢) 白朮(錢半) 炙甘草(一錢) 陳皮 (七分,無滯者,不必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下元不固而多遺濁者,加山藥、補骨胎、五味之類;如氣 分虛甚者,倍白朮,加黃 。但 、術氣浮,能滯胃口,倘胸膈有飽悶不快者,須慎用之; 如虛而兼寒多嘔者,加炮姜七、八分,或一、二錢;如虛而兼熱者,加黃芩一錢五分,或加 生地二錢,去杜仲;如陰虛小腹作痛,加枸杞二錢;如多怒氣逆者,加香附無妨,或砂仁亦 妙;如有所觸而動血者,加川續斷、阿膠各一、二錢;如嘔吐不止,加半夏一、二錢,生薑三、五片。 \x固胎煎\x 治肝脾多火多滯而屢墮胎者。 黃芩(二錢) 白朮(一、二錢) 當歸 芍藥 阿膠(各錢半) 陳皮(一錢) 砂仁(五分) 水一鍾半,煎服。 \x涼胎飲\x 治胎氣內熱不安等證。 生地 芍藥(各二錢) 黃芩 當歸(各一、二錢) 甘草(生,七分) 枳殼 石斛(各一錢) 茯苓(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熱甚者,加黃柏一、二錢。 \x滑胎煎\x 胎氣臨月,宜常服數劑,以使易生。 當歸(三、五錢) 川芎(七分) 杜仲(二錢) 熟地(三錢) 枳殼(七分) 山藥(二錢) 水二鍾,煎八、九分,食煎溫服。如氣體虛弱者,加人參、白朮,隨宜用之;如便實多 滯者,加牛膝一、二錢。 \x殿胞煎\x 治產後兒枕疼痛等證如神。 當歸(五、七錢或一兩) 川芎 炙甘草(各一錢) 茯苓(一錢) 肉桂(一、二錢或五、七分) 水一鍾,煎八分,熱服。如脈細而寒或嘔者,加乾薑炒黃色一、二錢;如血熱多火者, 去肉桂,加酒炒芍藥一、二錢;如脈弱陰虛者,加熟地三、五錢;如氣滯者,加香附一、二 錢,或烏藥亦可;腰痛,加杜仲一、二錢。 \x脫花煎\x 凡臨盆將產者,宜先服此藥催生最佳,並治產難經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當歸(七、八錢或一兩) 肉桂(一、二錢或三錢) 川芎 牛膝(各二錢) 車前子(錢半) 紅花(一 錢,催生者,不用此味亦可) 水二鍾,煎八分,熱服,或服後飲酒數杯亦妙。若胎死腹中,或堅滯不下者,加朴硝三 、五錢即下;若氣虛困劇者,加人參隨宜;若陰虛者,必加熟地三、五錢。 \x九蜜煎\x 治產後陽氣虛寒,或陰邪入髒,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此與大岩蜜 湯略同而稍勝之。 當歸 熟地(各三錢) 芍藥(酒炒焦) 茯苓(各錢半) 炙甘草 乾薑(炒) 肉桂 北細辛(各 一錢) 吳茱萸(制,五分) 水二鍾,煎服。 \x清化飲\x 治婦人產後因火發熱,及血熱妄行,陰虧諸火不清等證。 芍藥 麥冬(各二錢) 丹皮 茯苓 黃芩 生地(各二、三錢) 石斛(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覺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一錢半;熱甚而渴或頭痛者 ,加石膏一、二、三錢;下熱便澀者,加木通一、二錢,或黃柏、梔子皆可隨證用之;如兼 外邪發熱,加柴胡一、二錢。愚按∶丹溪雲∶芍藥酸寒,大伐發生之氣,產後忌用之。此亦 言之過也。夫芍藥之寒,不過於生血藥中稍覺其清耳,非若芩、連輩之大苦大寒者也。使芍 藥猶忌如此,則他之更寒者,尤為不可用矣。余每見產家過慎者,或因太暖,或因年力方壯 ,而飲食藥餌太補過度,以致產後動火者,病熱極多。若盡以產後為虛,必須皆補,豈盡善 哉!且芍藥性清,微酸而收,最宜於陰氣散失之證,豈不為產後之要藥乎?不可不辨也。 \x毓麟珠\x 治婦人氣血俱虛,經脈不調,或斷續,或帶濁,或腹痛,或腰酸,或飲食 不甘,瘦弱不孕,服一、二斤即可受胎。凡種子諸方,無以加此。 人參 白朮(土炒) 茯苓 芍藥(酒炒,各二兩) 川芎 炙甘草(各一兩) 當歸 熟地(蒸 搗,各四兩) 菟絲子(制,四兩) 杜仲(酒炒) 鹿角霜 川椒(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湯送下,或為小丸吞服亦可 。如男子制服,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膠、山藥、山茱萸、巴戟肉各二兩;如女人經遲腹 痛,宜加酒炒破故、肉桂各一兩,甚者再加吳茱萸五錢,湯泡一宿炒用;如帶多腹痛,加破 故一兩,北五味五錢,或加龍骨一兩,醋 用;如子宮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乾薑 隨宜;如多郁怒,氣有不順,而為脹為滯者,宜加酒炒香附二兩,或甚者再加沉香五錢;如 血熱多火,經早內熱者,加川續斷、地骨皮各二兩,或另以湯劑暫清其火,而後服此,或以 湯引酌宜送下亦可。 \x贊育丹\x 治陽痿精衰,虛寒無子等證妙方。 熟地(八兩,蒸搗) 白朮(用冬術,八兩) 當歸 枸杞(各六兩) 杜仲(酒炒) 仙茅(酒蒸一 日) 巴戟肉(甘草湯炒) 山茱萸 淫羊藿(羊脂拌炒) 肉蓯蓉(酒洗去甲) 韭子(炒黃,各 四兩) 蛇床子(微炒) 附子(制) 肉桂(各二兩) 上煉蜜丸服。或加人參、鹿茸亦妙。 \x柴歸飲\x 治痘瘡初起,發熱未退,無論是痘是邪,疑似之間,均宜用此平和養營之劑以 為先着。有毒者可托,有邪者可散,實者不致助邪,虛者不致損氣。凡陽明實熱邪盛者,宜 升麻葛根湯;如無實邪,則悉宜用此增減主之。 當歸(二、三錢) 芍藥(或生或炒,一錢半) 柴胡(一錢或錢半) 荊芥穗(一錢) 炙甘草(七分或一錢) 水一鍾半,煎服。或加生薑三片。血熱者,加生地;陰虛者,加熟地;氣虛脈弱者,加 人參;虛寒者,加炮姜、肉桂;火盛者,加黃芩;熱渴者,加干葛;腹痛者,加木香、砂仁 ;嘔惡者,加炮姜、陳皮;若治麻疹,或以荊芥易干葛;陰寒盛而邪不能解者,加麻黃、桂枝。 \x疏邪飲\x 治痘疹初起發熱,凡血氣強盛,無藉滋補者,單宜解邪,用此方為主,以代升 麻葛根湯及蘇葛湯等方,最為妥當。 柴胡(倍用) 芍藥(倍用,酒炒) 蘇葉 荊芥穗 炙甘草(減半) 水一鍾半,煎服。無火者,加生薑三片;火盛內熱者,加黃芩;渴者,加干葛。 \x涼血養營煎\x 治痘瘡血虛血熱,地紅熱渴,或色燥不起,及便結溺赤,凡陽盛陰虛等證,悉宜用此。 生地黃 當歸 芍藥 生甘草 地骨皮 紫草 黃芩 紅花 水一鍾半,煎服。量兒大小加減用之。渴,加天花粉;肌熱無汗,加柴胡;熱毒甚者, 加牛蒡子、木通、連翹之屬;血熱毒不透者,加犀角。 \x柴葛煎\x 治痘疹表里俱熱,散毒養陰,及瘟疫等證。 柴胡 干葛 芍藥 黃芩 甘草 連翹 水一鍾半,煎服。 \x搜毒煎\x 解痘疹熱毒熾盛,紫黑乾枯,煩熱便結純陽等證。 紫草 地骨皮 牛蒡子(杵) 黃芩 木通 連翹 蟬蛻 芍藥(等分) 水一鍾半,煎服。渴者,加天花粉、麥門冬;陽明熱甚,頭面牙齦腫痛者,加石膏、知 母;大腸乾結實,臍腹實脹者,加大黃、芒硝;血熱妄行者,加犀角、童便;小水熱閉者, 加山梔、車前子;兼表熱者,加柴胡。 \x六物煎\x 治痘疹血氣不充,隨證加減用之,神效不可盡述。並治男婦氣血俱虛等證。 炙甘草 當歸 熟地(或用生地) 川芎(三、四分,不宜多) 芍藥(俱隨宜加減) 人參(或有 或無,隨虛實用之。氣不虛者不必用) 上咀,用水煎服。如發熱不解,或痘未出之先,宜加柴胡以疏表,或加防風佐之;如見 點後,痘不起發,或起而不貫,或貫而漿薄,均宜單用此湯,或加糯米、人乳、好酒、肉桂 、川芎以助營氣;如氣虛癢塌不起,加穿山甲炒用;如紅紫血熱不起,宜加紫草或犀角;如 脾氣稍滯者,宜加陳皮、山楂;如胃氣虛寒多嘔者,加乾薑炒用,或加丁香;如腹痛兼滯者 ,加木香、陳皮;表虛氣陷不起,或多汗者,加黃 ;氣血俱虛,未起未貫而先癢者,加肉 桂、白芷;如元氣大虛,寒戰切牙泄瀉,宜去芍藥,加黃 、大附子、乾薑、肉桂。 \x六氣煎\x 治痘瘡氣虛,癢塌倒陷,寒戰切牙,並治男婦陽氣虛寒等證。 黃 (炙) 肉桂 人參 白朮 當歸 炙甘草 上咀,水煎服。加減法照前六物煎。 \x九味異功煎\x 治痘瘡寒戰切牙倒陷,嘔吐泄瀉,腹痛虛寒等證。用代陳氏十二味異功散等方。 人參(二、三錢) 黃 (炙,一、二錢) 當歸 熟地(各二、三錢) 炙甘草(七分或一錢) 丁香 (三、五分或一錢) 肉桂(一錢) 乾薑(炮,一、二錢) 制附子(一、二錢) 上量兒大小加減,用水一鍾半,煎七分,徐徐與服之。如泄瀉腹痛,加肉豆蔻面炒一錢 ,或加白朮一、二錢。 \x透邪煎\x 凡麻疹初熱未出之時,惟恐誤藥,故云未出之先,不宜用藥,然解利得宜,則 毒必易散而勢自輕減,欲求妥當,當先用此方為主。 當歸(二、三錢) 芍藥(酒炒,一、二錢) 防風(七、八分) 荊芥(一錢) 炙甘草(七分) 升麻(三分) 水一鍾半,煎服。如熱甚脈洪滑者,加柴胡一錢。此外,凡有雜證,俱可隨宜加減。牛 膝煎 截瘧大效。凡邪散已透,而血氣微虛者,宜此主之。 牛膝(二錢) 當歸 陳皮(各三錢) 上用好酒一鍾,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鍾,煎至八分,溫服。 \x何人飲\x 截瘧如神。凡氣血俱虛,久瘧不止,或急欲取效者,宜此主之。 何首烏(自三錢以至一兩,隨輕重用之) 當歸(二、三錢) 人參(三、五錢或一兩,隨宜) 陳 皮(二、三錢,大虛者,不必用) 煨生薑(三斤,多寒者用三、五錢) 水二鍾,煎八分,於發前二、三時,溫服之。若善飲者,以酒一鍾,浸一宿,次早加水 一鍾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 何首烏(一兩,制) 當歸 甘草 半夏 青皮 陳皮 柴胡(各三錢) 上用井水、河水各一鍾,煎一鍾, 亦如之,同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鍾,飯後食遠再服一鍾。 \x木賊煎\x 凡瘧疾形實氣強,多濕多痰者,宜此截之,大效。 半夏 青皮(各五錢) 木賊 濃朴(各三錢) 白蒼朮 檳榔(各一錢) 用陳酒二鍾,煎八分,露一宿,於未發之先二時,溫服。 \x牙皂散\x 治胃脘痛劇,諸藥不效者,服此如神。 用牙皂燒存性,以煙將盡為度,研末,用燒酒調服一錢許即效。 \x荔香散\x 治疝氣痛極。凡在氣分者,最宜用之,並治小腹氣痛等證,神效。又心腹久痛方如後。 荔枝核(炮微焦) 大茴香(等分,炒) 上為末,用好酒調服二、三錢。如寒甚者,加制過吳茱萸減半用之;凡心腹胃脘久痛, 屢觸屢發者,惟婦人多有之,用荔枝核一錢,木香八分,為末,每服一錢,清湯調服,數服除根。 \x豕膏\x 《內經》曰∶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 死;其化為膿者,瀉則合豕膏,冷食,三日已。此必以豬板油煉淨服之也。又萬氏方∶治肺 熱暴喑。用豬脂一斤,煉過入白蜜一斤,再煉少頃,濾淨冷定,不時挑服一匙,即愈。按∶ 此方最能潤肺潤腸,凡老人痰嗽不利,及大腸秘結者,最宜用之。 又,《千金》方∶治關格閉塞。用豬脂、薑汁各二升,微火煎至三升,加酒五合和煎,分服之。 愚意先以當歸半斤,濃煎取汁,煉過豬脂一斤,同煉去其水氣,乃入白蜜一斤,再煉少 頃,濾淨收貯,不時挑服,用治老人之秘結,及噎膈閉結等證,必無不妙。如果陽氣不行者 ,仍加生薑四兩,同當歸煎入;或宜酒者,以酒送服亦可。或氣有不利者,加杏仁二兩,去 皮尖,同前煎入皆妙;或有滯者,當以餳代蜜更妙;是即《內經》所謂以辛潤之也。 \x罨傷寒結胸法\x 凡病傷寒結胸,其有中氣虛弱,不堪攻擊內消者,須以此法外罨之,則 滯行邪散,其效如神。 蔥白頭 生薑 生蘿蔔(此味加倍。如無,以子代之) 上用蔥姜各數兩,蘿蔔倍之,共搗一處炒熱,用手巾或白布包作大餅。罨胸前脹痛處。 此藥須分二包,冷則輪換罨之,無不實時開通,汗出而愈。但不宜太熱,恐炮烙難受也。 又法∶以大蒜一、二十頭,搗爛,攤濃紙或薄絹上,貼於脹處,少頃即散。用治一切脹 痛,無不神妙。 \x連翹金貝煎\x 治陽分癰毒,或在臟腑肺膈胸乳之間者,此方最佳,甚者連用數服,無有不愈。 金銀花 貝母(土者更佳) 薄公英 夏枯草(各三錢) 紅藤(七、八錢) 連翹(一兩或五、七錢) 用好酒二碗,煎一碗服。服後暖臥片時。火盛煩渴乳腫者,加天花粉;若陽毒內熱,或 在頭項之間者,用水煎亦可。 \x連翹歸尾煎\x 治一切無名癰毒,丹毒流注等毒,有火者最宜用之。 連翹(七、八錢) 歸尾(三錢) 甘草(一錢) 金銀花 紅藤(各四、五錢) 用酒煎服如前。如邪熱火盛者,加槐蕊二、三錢。 \x桔梗杏仁煎\x 此桔梗湯之變方也。治咳嗽吐膿,痰中帶血,或胸膈隱痛,將成肺癰者,此方為第一。 桔梗 杏仁 甘草(各一錢) 阿膠 金銀花 麥冬 百合 夏枯草 連翹(各二錢) 貝母(三 錢) 枳殼(錢半) 紅藤(三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二錢。 \x當歸蒺藜煎\x 治癰疽瘡疹血氣不足,邪毒不化,內無實熱而腫痛淋漓者,悉宜用之。此 與芍藥蒺藜煎相為奇正也,當酌其詳。 當歸 熟地 芍藥(酒炒) 何首烏(各二錢) 炙甘草 防風 川芎 荊芥穗 白芷(各一錢) 白蒺藜(炒,搗碎,三錢或五錢) 上或水或酒,用二鍾煎服,然水不如酒。或以水煎服後,飲酒數杯以行藥力亦可。陽虛 不能化毒者,加桂枝,甚者再加乾薑、附子;氣虛不化者,加黃 、人參;毒陷不能外達者 ,加穿山甲或皂刺。 \x芍藥蒺藜煎\x 治通身濕熱瘡疹,及下部紅腫熱痛諸瘡,神效。外以螵蛸粉敷之。 龍膽草 梔子 黃芩 木通 澤瀉(各錢半) 芍藥 生地(各二錢) 白蒺藜(連刺捶碎,五錢,甚者一兩)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火不甚者,宜去龍膽、梔子,加當歸、茯苓、薏仁之屬; 如濕毒甚者,加土茯苓五錢,或一、二兩。 \x降癰散\x 治癰疽諸毒,消腫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斂毒速潰可愈。若陽毒熾盛 薄荷(辛佳者,用葉) 野菊花(連根葉各一握) 土貝母(半之) 茅根(一握) 上干者可為末,鮮者可搗爛,同貝母研勻,外將茅根煎濃湯去 ,用調前末,乘熱 敷患處,仍留前剩湯燉暖,不時潤於藥上。但不可用冷湯,冷則不散不行,反能為痛 。約敷半日即宜換之,真妙方也。 後方∶凡疽毒堅頑深固,及結核痰滯,宜用此方。 腦荷(倍用) 生南星 土貝母 朴硝(各等分) 鍛石(風化者,亦倍用或倍倍用之) 上同為末,用鹽滷調杵稠粘,敷患處,經宿,干即易之,不必留頭,若膿成者留頭亦可 。或炒熱攤絹上,隔絹貼之亦可。或用麻油調,或用熱茅根湯調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 香或冰片少許更妙。 \x百草煎\x 治百般癰毒諸瘡,損傷疼痛,腐肉腫脹,或風寒濕氣留聚,走注疼痛等證,無不奇效。 百草(凡田野山間者,無論諸品,皆可取用,然猶以山草為勝,辛香者佳。冬月可用干 者,須預為收采之) 上不論多寡,取以多,煎濃湯,乘熱熏洗患處,仍用布帛蘸熨良久,務令藥氣蒸透,然 後敷貼他藥,每日二、三次不拘,但以頻數為善。蓋其性之寒者,可以除熱;熱者,可以散 寒;香者,可以行氣;毒者,可以解毒,無所不用,亦無所不利。湯得藥性則湯氣無害,藥 得湯氣則藥力愈行。凡用百草以煎膏者,其義亦此。此誠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傳之方外 人者也。若洗水鼓腫脹,每次須用草二、三十斤,煎濃湯二、三鍋,用大盆盛貯,以席簟遮 風熏洗良久,每日一次或二次,內服廓清飲分利等劑妙甚。 \x螵蛸散\x 治濕熱破爛,毒水淋漓等瘡,或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諸瘡,無不神效 。又海藏治下疳方,在《外科》下疳門。 海螵蛸(不必浸淡) 人中白(或人中黃, 砂亦可,等分) 上為細末。先以百草多煎濃湯,乘熱熏洗,後以此藥摻之。如干者,以麻油或熬熟豬油 ,或蜜水調敷之;若腫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許更妙;若濕瘡膿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 過官粉亦可,或 制爐甘石更佳。 \x腸癰秘方\x 凡腸癰生於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隱痛不止者是。若毒瓦斯不散,漸大內攻而潰 ,則成大患,急宜以此藥治之。 先用紅藤一兩許,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臥之。午後用紫花地丁一兩許, 亦如前煎服。服後痛必漸止為效,然後服後末藥除根神妙。 當歸(五錢) 蟬蛻 僵蠶(各二錢) 天龍 大黃(各一錢) 石HT FS (五錢,此草藥也) 老蜘蛛(二個,捉放新瓦上,以酒盅蓋定,外用火 干存性) 上共為末。每空心用酒調送一錢許,日逐漸服,自消。 \x槐花蕊\x 治楊梅瘡、下疳神方。 凡綿花瘡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經久難愈者,速用新槐蕊揀淨,不必炒,每食前用清酒 寒涼敗脾之慮,此經驗神方也。如不能飲,即用滾水、鹽湯俱可送下,但不及酒送之效捷也。 \x飛丹散\x 治寒濕風濕腳腿等瘡。 飛丹 人中黃(白更妙) 輕粉 水粉(各等分) 為末,凡濕爛者可以干摻,外用油紙包蓋。若干陷者,以豬骨髓或豬油調貼之。先以百 草煎湯,乘熱熏洗,然後貼之,日洗數次妙。 綿花瘡點藥 杏仁(取霜) 輕粉(真者) 二味等分為末,敷於瘡上,二、三日即痂脫而落。 又武定侯方,用雄黃錢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輕粉一錢,同為末,用雄豬膽汁調敷之。 二、三日即愈,百發百中,天下第一方。 \x雞子黃連膏\x 治火眼暴赤疼痛,熱在膚腠,淺而易解者,用此點之,數次可愈。若熱由 內發,火在陰分者,不宜外用涼藥,非惟不能去內熱,而且以閉火邪也。用雞子一枚,開一 小竅,單取其清,盛以瓷碗,外用黃連一錢,研為粗末,摻於雞子清上,用箸徹底速打數百 ,使成浮沫,約得半碗許,即其度矣。安放少頃,用箸撥開浮沫,傾出清汁,用點眼 ,勿 得緊閉眼胞,擠出其藥,必熱淚湧出,數次即愈。內加冰片少許尤妙。若雞子小而清少者, 加水二、三匙同打亦可。 \x金露散\x 治赤目腫痛,翳障諸疾。 天竺黃(擇辛香者用) 海螵蛸(不必浸洗) 月石(各一兩) 硃砂(飛) 爐甘石(片子者佳 ,淬童便七次,飛淨,各八錢) 上為極細末,瓷瓶收貯。每用時旋取數分,研入冰片少許。諸目疾皆妙。若內外 障, 取一錢許,加珍珠八厘,膽礬三厘。內珍珠須放豆腐中蒸熟用。若爛弦風眼,每一錢加銅綠 、飛丹各八厘;如赤眼腫痛,每一錢加乳香、沒藥各半分。 \x二辛煎\x 治陽明胃火,牙根口舌腫疼不可當,先用此湯漱之,漱後敷以二香散,或仍服 清胃等藥以治其本。 北細辛(三錢) 生石膏(一兩) 上二味,用水二碗,煎一碗,乘熱頻漱之。 \x冰玉散\x 治牙疳牙痛,口瘡齒衄喉痹。 生石膏(一兩) 月石(七錢) 冰片(三分) 僵蠶(一錢) 上為極細末,小瓷瓶盛貯,敷之吹之。 \x冰白散\x 治口舌糜爛,及走馬牙疳等證。 人中白(倍用之) 冰片(少許) 銅綠(用醋制者) 杏仁(二味,等分) 上為細末,敷患處。此方按之古法,有以人中白七分,與枯礬三分同用者。又有以蜜炙 黃柏,與人中白等分,仍加冰片同用者,是皆可師之法,諸當隨宜用之。 \x代匙散\x 治喉痹。 月石 石膏(各一錢) 腦荷(五分) 膽礬(五分) 粉草(三分) 僵蠶(炒,五分) 冰片(一分) 皂角 (炙煙盡,五分) 上為細末,用竹管頻吹喉中。加牛黃五分更佳。 \x三香散\x 治牙根腫痛。 丁香 川椒(取紅,等分) 冰片(少許) 上為末,敷痛處。如無川椒,以蓽茇代之亦可。 \x固齒將軍散\x 治牙痛牙傷,胃火糜腫,久之牢牙固齒。 錦紋大黃(炒微焦) 杜仲(炒半黑,各十兩) 青鹽(四兩) 上為末,每日清晨擦漱,火盛者咽之亦可。 \x熏疥方\x 硃砂 雄黃 銀硃(各三分,同研) 大楓子 木鱉子(各三個) 上將大楓、木鱉先搗碎,乃入前三味拌勻,外以干艾鋪捲成筒,約長二寸許足矣。凡熏 時,須將全身疥痂悉行抓破,熏之始效。後五、六日,復熏一筒,無不悉愈。 \x杖丹膏\x 豬板油(半斤) 黃占(二兩) 輕粉(三錢) 水銀(三錢) 冰片(三分) 先將水銀、輕粉同研細,俟豬油熬熟,去滓,先下黃占熔化,後入末藥,攪勻收貯,以 水浸二、三時,令出火毒。用竹紙攤貼,覺熱即換,輕者即愈,重者不過旬日。 \x銀硃煙\x 治頭發生虱,及諸瘡之有蟲者。 用銀硃四、五分,揩擦濃紙上,點着,置一干碗中,上用一濕碗露縫覆之,其煙皆着於 濕碗之上,乃用紙揩擦發中,覆以氈帽,則蟣虱皆盡矣。此煙以棗肉和捻作餅,或作丸,或 擦於豬雞熟肝之間,用點諸瘡癬之有蟲者。及蟲蝕肛門者,以綿裹棗丸納肛門中一宿,無不 神效,須留綿帶在外,以便出之。 \x雷火針\x 治風寒濕毒之氣留滯經絡,而為痛為腫不能散者。 五月五日取東引桃枝,去皮,兩頭削如雞子尖樣,長一、二寸許。針時以針向燈上點着 ,隨用紙三、五層,或布亦可,貼蓋患處,將熱針按於紙上,隨即念咒三遍,病深者再燃再 刺之,立愈。咒曰∶天火地火,三昧真火,針天天開,針地地裂,針鬼鬼滅,針人人得長生 ,百命消除,萬病消滅。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又雷火針新方,乃以藥為針者,其法更妙。 白芷 獨活 川芎 細辛 牙皂 穿山甲(炮,倍用) 丁香 枳殼 松香 雄黃 乳香 沒藥 杜仲 桂枝(各一錢) 硫黃(二錢) 麝香(不拘) 熟艾(二、三兩) 上搗為粗末,和勻,取艾鋪底,摻藥於上,用上好皮紙捲筒,先須用線絆約兩頭,防其 伸長,然後加紙再捍,務令極實,粗如雞子尖樣,是其度也。乃用雞子清盡刷外層,卷而裹 之,陰乾。用法如前。一方有巴豆仁八分,斑蝥三錢,去頭、足、翅用。 \x疥癬光\x 治疥瘡,搽上即愈。癬瘡亦妙。 松香(一錢) 水銀 硫黃 枯礬(各二錢) 樟腦(各二錢,此或一錢) 麻油 上先將松香、水銀加麻油少許,研如糊,後入三味,研細如膏,擦之神效。 \x鵝掌風四方\x (附錄) 豬胰(一具,去油,勿經水) 花椒(三錢) 上用好酒溫熱,將二味同浸二、三日,取胰,不時擦手,微火烘之,自愈。 又方∶用白砒三錢,打如豆粒,以麻油一兩熬砒至黑,去砒用油擦手,微火烘之,不過二、三次即愈。 又方∶用蔥五、六根,椎破,再用花椒一把,同入瓷瓦罐中,入醋一碗,後以滾湯沖入 ,熏洗數次即愈。 又方∶用谷樹葉煎湯溫洗,以火烘乾,隨用柏白油擦之,再以火烘乾,少頃又洗又烘, 如此日行三次,不過三、五日即愈。 \x秘傳水銀膏\x 擦治楊梅風毒潰爛危惡,多年不愈者,經驗神方。 黃柏 黃連(各一錢) 川大黃(五分,三味另研) 雄璜 膽礬 青黛 兒茶 銅青(各三分) 輕粉 枯礬(各四分) 大楓子(去油,取淨霜五分,黑者勿用) 珍珠(一分半,生用) 冰片(一分) 半,二味另研) 人言(人壯者七厘,弱者半分,中者六厘) 上十四味為極細末,分作三分,每分約一錢八分。 \x番打麻\x 另為末。若瘡重而人壯能食者,每分用五分;人弱不起者,每分用三分;中者 四分。以末入前藥各分內研勻。 水銀 人健者,每分用一兩,或八、九錢;中者,或五、六錢;臥床不起而極弱者,只 可用三錢,決不可再多矣。 上先將麻、汞並前藥各一分,俱入盞內,再入真芝麻油少許,用手指研開,務使汞藥混 為一家,漸次增油,久研,以不見汞星為度,大約如稀糊可矣。一、擦法∶用此藥擦手足四 腕動脈處,每藥一分,務分擦三日,每日早晚各擦一次,每次以六、七百數為度,擦完用布 包之。擦藥時,凡周身略有破傷處,俱用無麝膏藥貼之,膏藥須濃攤,每二日一換,換時不 可經風,常須避帳幔中,冬月須用濃被暖炕,他時亦須常暖,南方則多用被褥蓋墊可也。擦 至七日,毒必從齒縫中發出,口吐臭涎。若口齒破爛出血,但用甘草、蜂房煎湯,候冷漱解 ,不可咽下。輕者只以花椒湯漱之亦可。擦處必皮破,不可畏疼而少擦也。忌鹽十餘日,多 更好,並魚腥、生冷、沙氣、發風等物一個月,尤忌房事。外如牛肉、燒酒、團魚之類,須 忌二、三年。惟蕎麥麵、羊肉則終身忌之。治楊梅瘡初發者,五六日可愈。但每分用汞四、 五錢足矣。若治蛀干疳瘡,或咽喉潰爛,或遍身牛皮瘡癬,俱照前中治法。若治久爛 瘡, 爛處難擦,則擦腳心,俱照前中治法,亦布包貼膏如前。一、自擦起之日,即當服後敗毒散 ,至七日後,發口則止。 \x二十四味敗毒散\x(隨前水銀膏) 當歸 川芎 生地 熟地 芍藥 牛膝 防風 荊芥 白芷 防己 忍冬 桔梗 羌活 獨活 白鮮皮 薏仁 連翹 木通 陳皮 粉草 黃柏 知母 梔子 黃連 上每帖加土茯苓干者四兩,鮮者須半斤,用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次,每日早、午、晚 各服一碗。上方後四味,須察其人陰陽寒熱,酌而用之。 按∶上水銀膏方,凡用此者,其於筋骨經絡無處不到,既能追毒,亦善殺蟲。若用治大 麻風證,必有奇效,但未經試,故表諸此,以俟後人試用之。或於大風條擇煎劑之相宜者同 用尤妙。倘獲濟人,其幸多矣。 \x 瘡隔紙膏\x 黃占(五兩) 飛丹 鉛粉(各四兩) 輕粉 乳香 沒藥(各二錢) 冰片(三分) 麻油(春夏二兩, 秋冬三兩) 上先將占油煎五、六沸,下乳、沒,再二、三服,下輕粉,隨下丹粉,槐柳枝攪十餘沸 ,取起冷定,後下冰片攪勻,瓶盛,浸水中一宿出火毒。先以苦茶洗瘡淨,將膏用薄油紙刺 孔濃攤,間日番背面貼之,三日一換,三貼即可愈。 \x收瘡散\x 治濕爛諸瘡,肉平不斂,及諸瘡毒內肉既平,而口有不收者,皆宜用此,最妙。 滑石(飛,一兩) 赤石脂(飛,五錢) 粉甘草(三錢) 上為末,干摻,或用麻油調敷。或加枯礬一錢,癢者極宜。若癢甚者必有蟲,先用水銀 三、四錢,同松香二錢研勻後,拌前藥和勻敷之。


本作品由於校訂不足而錯誤百出。您可以參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嘗試改善它,再移除這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