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無產階級政權建設的一件大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無產階級政權建設的一件大事
紅浙文
1969年9月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波瀾壯闊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把一大批從工人、貧下中農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分子,推上各級革命委員會的領導崗位,這是文化大革命的一個偉大成果。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指示,堅持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制度,使新幹部不脫離勞動,不脫離群眾,「既當『官』,又當老百姓」,這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一項根本措施,是無產階級政權建設的一件大事。

幹部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是毛主席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權建設學說的偉大發展。毛主席根據國內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特別是蘇聯出現赫魯曉夫修正主義,使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全面復辟資本主義的慘痛教訓,一貫強調幹部必須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早在一九六三年,毛主席在《浙江省七個關於幹部參加勞動的好材料》的批語中,就深刻地指出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偉大革命意義和幹部脫離勞動的嚴重危險。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又強調指出:「必須堅持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制度。我們黨和國家的幹部是普通勞動者,而不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幹部通過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同勞動人民保持最廣泛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繫。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一件帶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於克服官僚主義,防止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又指出:「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除老弱病殘者外都應這樣做。在職幹部也應分批下放勞動。」毛主席的這些偉大教導,給我們新老幹部永保勞動人民本色,密切聯繫群眾,為無產階級掌好權、用好權,指明了方向。

新幹部參加勞動,對我們的政權建設有着特殊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使新幹部「既當『官』,又當老百姓」,不染上「做官當老爺」的惡習,人不變修,政權不變色;只有這樣,才能使新幹部保持同群眾的密切聯繫,了解和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使我們的政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我們的新幹部,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激烈搏鬥中,錘鍊和選拔出來的。他們無限忠於毛主席,朝氣蓬勃,充滿革命精神。他們在地位變了以後,仍然十分注意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十分注意密切聯繫群眾,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但是,有少數同志,對此還有不少模糊認識,自覺性不夠高。

有的同志說:「我們是拿鋤頭、榔頭出身的,根紅苗壯,不勞動也變不了。」具有這種思想的同志,對無產階級專政下階級鬥爭的特點認識不足。

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內,被推翻了的資產階級及其他反動階級,決不會甘心於自己的失敗。他們千方百計地用種種糖衣炮彈腐蝕我們黨和國家的幹部,妄圖通過「和平演變」方式,在共產黨、無產階級專政機構內部尋找代理人。毛主席早就告誡我們:「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着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認為自己是勞動出身,保險不會變的同志,就容易喪失革命警惕,就有「和平演變」的現實危險。

從工人、貧下中農中選拔出來的新幹部,具有勞動人民的本色,對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腐蝕有一定抵制力。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現在地位變了,從一個普通勞動者進入了領導崗位,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地對待面臨着的新變化,就有可能成為資產階級糖彈進攻的目標,就有被擊中的危險。脫離了勞動,就會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就會不知不覺地失掉勞動人民本色。「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有的老幹部,原來也是勞動人民出身,就是因為官做大了,架子大了,脫離勞動,脫離群眾,脫離實際,身上土氣丟盡,腦子裡「修」氣灌進,結果犯了走資派的錯誤。這個深刻的教訓,難道不應該好好記取嗎?有少數同志,剛剛造了一小撮走資派的反,可是沒有認真吸取他們犯錯誤的教訓,沒有認真學習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當了幹部以後,就長期不回本單位,不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由「生產牌」變為「脫產牌」。手上的老繭也退了,「鐵腳板」變成了「嫩腳板」。對勞動,從習慣變為不習慣,聽不慣機器聲,捏不慣鋤頭柄。生活上,從艱苦樸素變成要排場,講闊氣,勞動人民的本色在逐漸消失,勞動人民的階級感情漸漸淡薄。這難道不是一種危險的變化嗎?有的同志說得好:「這樣變下去,就會變革命群眾代表為新的資產階級代表,就要叛變自己的階級了!」

勞動人民的本色,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勞動中,通過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實踐的磨練形成的。手上的老繭厚一層,勞動人民本色深一層,防修反修力量就增一分。只有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在三大革命運動第一線「經風雨,見世面」,才能直接地、經常地接受勞動人民的階級教育和革命思想的薰陶;才能取得群眾的監督,增強自己抵制和粉碎資產階級糖彈腐蝕的能力,甜言蜜語騙不了,「香風」毒氣吹不倒。

世界上一切壞事,都是從不勞動開始的。「懶、饞、占、貪、變」,懶是缺口,變是結果,這是一條規律。從勞動到不勞動是最危險的變化。離勞動遠一分,靠「修」近一寸,參加勞動能防修,脫離勞動會變修。

還有的同志認為,「只要接近群眾,不勞動也不會脫離群眾。」這種思想也是不對的。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國家機關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聯繫群眾。」毛主席這一光輝指示,科學地闡明了我們政權建設的根本方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眾創造的三結合革命委員會,是無產階級政權的一種嶄新的形式,它為國家機關密切聯繫廣大勞動群眾創造了空前有利的條件。要充分發揮這個有利條件,就必須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參加勞動是聯繫群眾的根本途徑。工農勞動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經常的、大量的活動,是進行集體生產勞動。只有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才能與群眾有共同的思想感情,才能體會群眾的疾苦,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

接近群眾,不等於聯繫了群眾;只有參加了勞動,才能真正聯繫群眾。有的同志過去不覺得自己脫離群眾。一勞動,才發覺自己和群眾脫離了一大截。當了幹部以後,地位變了,不經常和群眾一起參加勞動,雖然也經常與群眾見面,但群眾把你當作「官」,是「管」群眾的,你與群眾之間無形中已經有了界限,把你當「客人」,話到嘴邊留三分。參加勞動,以普通勞動者姿態出現,群眾把你看作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從客客氣氣到隨隨便便,從敬而遠之到親密無間,打破了「官」與「民」的界限,群眾有話願意找你講,有事樂於找你辦,就能成為群眾的知心人。所以我們絕不能滿足於會場、辦公室、道碰路遇地接近群眾,一定要踏踏實實地、經常地和廣大工農群眾共同參加生產勞動,才能廣泛地、經常地、密切地聯繫群眾。

從工農群眾中選出來的新幹部,只有參加勞動,聯繫群眾,才能代表群眾。脫離勞動,離開了群眾,就不能代表群眾,在政權里就失去了代表性。因此新幹部參加不參加勞動,不能看作是個人的事情,而應當看作有關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有關無產階級政權鞏固的大事。

有的同志把勞動與工作對立起來,說:「工作這樣忙,哪裡還有時間勞動!」這些同志的思想方法不對。他們不知道,工作越是忙,越是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走群眾路線。毛主席教導我們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群眾是智慧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只有走出辦公室,到群眾當中去,與群眾同勞動、同學習、同生活,才能摸清情況,找出辦法,集中群眾的智慧,搞好工作。有的同志深有體會地說:「蹲在上面,眼睛黑,耳朵聾,腦袋空,辦事沒有準;深入群眾,眼睛明,耳朵靈,腦袋裝問題,辦事有本領。」所以,我們只有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緊密聯繫群眾,才能搞好工作。

幹部是否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從來就是無產階級的人民勤務員同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官老爺的根本區別,也是黨內兩條路線鬥爭的一個突出表現。參加勞動,是我們無產階級幹部所固有的本色。所有的地主、資產階級以及代表這些階級的反動統治者,他們都是厭惡勞動的,是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吮吸勞動人民血汗的寄生蟲。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一夥,出於他們反革命復辟陰謀的需要,一貫反對毛主席關於幹部必須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指示,拚命鼓吹剝削階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黑貨,宣揚「入黨做官論」,把勞動看成是卑賤的事情,當作懲罰的手段,妄圖把我們幹部引向脫離勞動,做官當老爺的邪路上去,成為他們復辟資本主義的工具。要堅決貫徹毛主席的指示,就必須徹底批判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徹底肅清幾千年來剝削階級輕視勞動、厭惡勞動的傳統習慣的影響。一定要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長期地、自覺地、無條件地投身到三大革命運動中去,永遠不脫離集體生產勞動,不脫離群眾,不脫離實際,在鬥爭中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做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先鋒戰士。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