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春秋正義 (四部叢刊本)/卷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春秋正義 卷六
唐 孔穎達 等奉敕撰 景海鹽張氏涉園藏日本覆印景鈔正宗寺本
卷七

春秋正義卷第六      桓公

  國子祭酒上護軍曲阜縣開國子臣孔 穎達  等奉

  勑撰

三年注經之至嬴縣 正義曰桓公元年二年十年十八年凡四

年於春有王九年春無王無月其餘十三年雖春有月悉皆無王

榖梁傳曰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弒兄

臣弒君天子不能㝎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為無王之道遂

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二年有王正與夷之卒也十

年有王正終生之䘚也十八年書王范𡩋注云此年書王以王法

終治桓之事先儒多用榖梁之說賈逵雲不書王弒君易祊田成

宋亂無王也元年治桓二年治督十年正曹伯十八年終始桓

以正是王正歴從王岀故以為王者班歷史乃書王明此歴天王

之所班也其或廢法違常失不班歴則諸侯之史不淂書王言此

十三年無王皆王不班歴故也劉炫規過云然天王失不班歴經

不書王乃是國之大事何淂傳無異文又昭二十三年以後王室

有子朝之亂經皆王豈是王室猶能班歷又襄二十七年再失閏

杜雲魯之司歴頓置兩閏又哀十三年十二月螽杜雲季孫雖聞

仲尼之言而不正歷如杜所歷旣天王所班魯人何淂擅改又子

朝奔椘其年王室方定王位猶且未㝎諸侯不知所奉復有何

人尚能班歴昭二十三年秋乃書天王居於狄泉則其春未有

王矣時未有王歴無所岀何故其年亦書王也若春秋之歴必

是天王所班則周之錯失不関於魯魯人雖或知之無由輙得改

正襄二十七年傳稱司歷過再失閏者是周司歴也魯司歴也

而杜釋例雲魯之司歴始覚其謬頓置兩閏以應天正若歷為王

班當一論王命寜敢專置閏月改易歳年哀十二年十二月螽

仲尼曰火猶西流司歴過也杜於釈例又雲季孫雖聞此言猶

不即改明年復螽於是始悟十四年春乃置閏欲以𥙷正時歴

旣言歴為王班又稱魯人輙改改之不憚於王亦復何須王歴杜

之此言自相矛楯以此説難淂而通又案春秋經之闕文甚多其

事非一亦如夫人有氏無姜有姜無氏及大雨霖廧咎如潰之

𩔖也此無王者正是闕文耳今刪定知此不書王非是經之闕文

必以為失不班歴者杜之所拠雖無明文若必闕文止應一事兩

事而已不應一公之內十四年並闕王字杜以周禮有頒告朔於

邦國都鄙以有成文故為此說但斉桓晉文以前翼戴天子王室

雖㣲猶能班歴至靈王景王以後王室卑㣲歴或諸侯所為亦遙

稟天子正朔所以有子朝之亂經仍稱王不責人所不得也猶如

大夫之卒公疾在外雖不與小㪘亦同書日之限然則司歴之過

魯史所改拠此而言有何可責列君不尋此旨橫生異同以規杜

過恐非其義也 注旣盡至不見 正義曰食旣者謂日光盡也

故云旣盡也月體無光侍日照而光生半照即為弦全照乃成望

望為日光所照反淂奪月光者歴家之說當日之衝有大如日者

謂之闇虛闇虛當月則月必滅光故為月食張衡靈憲曰當曰

之衝光常不合是謂闇虛在星則星㣲遇月則月食是言日奪

月光故月食也若是日奪月光則應每望常食而望亦有不食者

由其道度異也日月異道有時而交則相犯故日月遞食交在

望前朔則日食望則月食交有望後望則月食後月朔則日食交

正在朔則日食旣前後望不食交正在望則月食旣前後朔不

食大率一百七十三日有餘而道始一交非交則不相侵犯故朔

望不常有食也道不正交則日斜照月故月光更盛道若正交

則日衝當月故月光即滅譬如火斜照水日斜照鏡則水鏡

之光旁照他物若使鏡正當日水正當火則水鏡之光不能有照

日之奪月亦猶是也日月同會道度相交月揜日光故日食日

奪月光故月食言月食是日光所衝日食是月體所映故日食

常在朔月食常在望也食有上下者行有高下謂月在日南從

南入食南下北高則食起於下月在日北從北入食則食發於

高是其行有高下故食不同也故異義雲月高則其食虧於上

月下則其食虧於下也日月之體大小正同相揜密者二體相近

正映其形故光淂溢岀而中食也相揜䟽者二體相逺月近而

日逺自人望之則月之所映者廣故日光不復能見而日食旣

也日食者實是月映之也但日之所在則月體不見聖人不

言月採食日而雲有物食之以自食為文闕於所不見也注禮

君至卿逆 正義曰天子尊無與敵不自親逆使卿逆而上公臨

之諸侯則親逆有故淂使卿八年祭公逆王后於紀傳曰禮也是當

使人天子不親逆也襄十五年傳曰官師従單靖公逆王后於斉

卿不行非禮也是知天子之禮當使卿逆而上公臨之也禮記哀

公問曰冕而親迎不巳重乎孔子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継先聖之

後以為天地宗廟社禝之主君何謂巳重乎此對哀公指言魯事

是諸侯正禮當親逆也荘二十四年公如斉逆女丘明不為之傳

以其淂禮故也文四年逆婦姜於斉傳曰卿不行非禮也以卿不

行為非禮知君有故得使卿逆也 有年正義曰年訓為稔

謂歳為年者取其歳榖一孰之義故禾稼旣收農功畢入以其

歳豊於常故史書有年於䇿此書有年宣十六年書大有年

榖梁傳曰五榖皆孰為有年五榖大孰為大有年杜取榖梁為說

其義亦當然也周禮疾醫以五榖餋病鄭玄雲五榖麻黍稷麥

豆即月令五時所食榖也賈雲桓𢙣而有年豊異之也言有非

其所冝有案昭元年傳曰國無道而年榖和孰天賛之也是言

歳豊為佐助之非妖異之物也君行旣𢙣澤不下流遇有豊年

輙以為異是則無道之丗唯冝有大饑不冝有豊年非上天祐

民之本意也且言有不冝有傳無其說釋例曰劉賈許因有年

大有年之經有鸜鵒來巢書所無之傳以為經諸言有皆不冝

有之辭也拠經螟螽不書有傳發於魯之無鸜鵒不以有字為

例也經書十有一年十有一月不可謂不冝有此年不冝有此月

也螟螽俱是非常之災亦不可謂其冝有也 傳注武公至之

右 正義曰武公荘伯子韓萬荘伯弟丗本卋家文也周禮戎僕

掌馭戎車戎右掌戎車之兵革使故知御為戎僕右是戎車之

右也 注汾隰汾水邊 正義曰釈例曰汾水出大原故汾陽縣

東南至晉陽縣西南經西河平陽至河東汾陽縣入河爾雅釋地

雲下溼曰隰知汾隰汾水邊也 注驂騑馬 正義曰說文雲

騑驂旁馬是騑驂為一也𥘉駕馬者以二馬夾轅而巳又駕一馬

與兩服為參故謂之驂又駕一馬乃謂之駟故說文雲驂駕三

馬也駟一乗也兩服為主以漸參之兩旁二馬遂名為驂故揔舉

一乗則謂之駟指其騑馬則謂之驂詩稱兩驂如舞二馬皆稱驂

禮記稱説驂而賻之一馬亦稱驂是本其𥘉參遂以為名也驂馬

在衡外挽靷每絓於木由頸不當衡故也名騑者以駟馬有騑騑

之容故少儀雲騑騑翼翼是也 注公不至禮也正義曰此成昬

謂聘文姜也詩刺魯桓公不能禁制文姜雲取妻如之何匪媒不

得旣曰得止曷又極止言桓公以媒淂文姜此雲不由媒者公親

會斉侯必無媒也詩舉正法以刺上傳拠實奉以解經故不同耳

注昬禮至其義正義曰公子遂逆女傳言尊君命是奉時君之

命也此言脩先君之好是稱先君為辭也翬遂俱是逆女傳文各

言其一是互舉其義昬禮納采辭曰某有先人之禮使某也請納

采其納徵辭曰某有先人之禮使某也請納徵是男家辭也主人

醴賔辭曰子為亊故至於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禮請醴從者是

女家辭也彼士禮也故稱先人若諸侯則稱先君以此知其言必

稱先君以為禮辭 凡公至送之 正義曰昬以相敵為耦先以敵

國為文然後於大國小國辨其所異姊妹於敵國猶上卿送之於

大國則上卿必矣且姊妹禮於先君不以所嫁輕重雖則小國亦

使上卿送也於小國則上大夫送之文承公子之下謂送公子非

送姊妹也周禮序官唯有中大夫無上大夫也禮記王制曰諸侯

之上大夫卿鄭玄雲上大夫曰卿則上大夫即卿也又無上大夫

矣而此雲上大夫者諸侯之制三卿五大夫五人之中又復分為

上下成三年傳曰次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

大夫小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

是分大夫為上下也 注古者至釋之正義曰經書來聘傳言

致夫人是行聘禮而致之也故知使大夫隨加聘問得所以存謙

敬序殷勤也其意言不堪事宗廟則欲以之皈也成九年季孫行

父如宋致女與此事同而文異故辨之雲在魯而出則曰致女在

他國而來則揔曰聘是詳內略外之文傳嫌其不同故以致夫人

釋之 注為明至北縣 正義曰地理志雲馮翊臨晉縣芮郷故

芮國也河東郡河北縣詩魏國也卋本芮魏皆SKchar姓尚書顧命成

王將崩有芮伯為卿士名謚不見魏之𥘉封不知何人閔元年晉

獻公滅魏芮則不知誰滅之 四年注冬獵至書地 正義曰冬

獵曰狩爾雅釋天文也易比卦九五王用三驅失前禽鄭玄雲

王者習兵扵蒐狩驅禽而射之三則巳法軍禮也失前會者謂禽

在前來者不逆而射之旁去又不射唯背走者順而射之不中

則巳是其所以失之用兵之法亦如之降者不殺奔者不禦皆

為敵不敵巳加以仁㤙餋威之道是説三驅之事也狩獵之禮

唯有三驅故知行三驅之正禮得田獵之常時故傳曰書時禮也

善其淂時明禮皆無違矣周之春正月建子即是夏之仲冬也

周禮大司馬中冬教大閱遂以狩田是田狩從夏時也釋例曰三

王異正朔而夏數為淂天雖在周伐於言時舉事皆拠夏正故公以

春狩而傳曰書時禮也隱五年公矢魚於棠傳曰言逺地也僖二十

八年天王狩於河陽傳曰言非其地也舉地名者皆言其非地

故知此𭅺非國內之狩地故書地也若國內狩地大野是也哀

十四年傳曰西狩於大野經不書大野明其淂常地故不書耳

由此而言則狩於禚蒐於紅及比蒲昌間皆非常地故書地也田

狩之地須有常者古者民多地狹唯在山澤之間乃有不殖之地

故天子諸侯必於其封內択隙地而為之僖三十三年傳曰鄭之

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是其諸國各有常狩之処違其常処

則犯害居民故書地以譏之 注宰官至放此 正義曰周禮天

官有大宰小宰宰夫知宰是官也傳言父在故名知伯糾是名

自然渠為氏矣周禮大宰卿小宰中大夫宰夫下大夫未知伯

糾是何宰也貶之乃書名則於法當書字但中下大夫例皆

書字則此宰髙下猶未可量故注直言王官之宰不指小宰

宰夫慎疑故也詩稱済済多士書戒無曠庻官為政有三擇人

為急王官之宰當以才授位今其父居官而使子攝職是王者

輕侮爵位遭人則可故書名以譏之糾之岀聘事由於王而貶糾

者王不應授糾糾不應受使二者俱有其過貶糾亦所以責王

如宰咺之比也春秋編年之書四時畢具乃淂為年此無秋冬

知是史闕文也舊史先闕故仲尼困之膏肓何休以為左氏宰

渠伯糾父在故名仍叔之子何以不名又仍叔之子以為父在稱

子伯糾父在何以不稱子鄭箴之雲仍叔之子者譏其㓜弱故略

言子不名之至於伯糾能堪聘事私覿又不失子道故名且字

也鄭氏所箴與杜同雲伯糾名且字非杜義傳注郎非至合禮

 正義曰春秋之丗狩獵多矣見於經者無數事焉良由淂時

淂地則常事不書故也以獲麟在於大野淂地則不書其地知地

時並淂則例皆不書此書公狩於𭅺必是有所譏刺所刺之意在

於失常地也但傳於棠與河陽已雲言非其地則非地之責於理

已見而此狩淂時𢙢並時亦刺駮出合禮而非禮自明故注申其

意言𭅺非狩地唯時合禮以時合禮 地非禮也公羊傳曰常事

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遠也公羊說諸侯逰𭟼不得過郊故有

遠近之言左氏無此義要言遠者亦是譏其失常地也 五年注

未同至兩書 正義曰僖二十三年傳例曰赴以名則亦書之檢

經傳魯未與陳盟而書鮑名知其來赴以名故也隱八年蔡侯考

父卒注云蓋春秋前與惠公盟故赴以名案史記年表隱之元年

是陳桓公之二十三年則桓公亦淂與惠公盟而雲未同盟者以

蔡侯之卒去惠尚近故疑與惠公盟此去惠公年月巳遠且自隱

公以來陳魯未甞交好於惠公之卋亦似無盟故以未同盟解之

也以長歴推之知甲戌巳丑別月而赴者並言正月故兩書其

曰而共言正月若其各以月赴亦應兩書其月但此異年之事

設令兩以月赴則當於四年雲十二月甲戍陳侯鮑卒五年正

月己丑陳侯鮑卒 注外相至故書 正義曰傳言朝經言如

知知即朝也下文州公如曹與此相𩔖故云外相朝皆言如也

魯岀朝聘例言如獨言外朝者經有公朝王所以不盡雲公如故

獨雲外也朝聘而謂之如者爾雅釈詁雲如往也朝者兩君相

見揖譲兩楹之間聘者使卿通問隣國執圭以致君命拠行禮

而為言也魯之君臣出適他國始行即書於䇿未知成禮以否

經每有在塗乃復是禮未必成故直雲如言其往彼國耳不果

必成朝聘也公朝王所則朝訖乃書故指朝言之此斉鄭朝紀

亦應朝訖乃告但略外故言如耳外相朝例不書而此獨書

 者傳言𣣔以襲紀紀人知之明其懼而告魯故書也  注仍叔

 至岀聘 正義曰天子大夫例皆書字仍氏叔字知是天子大夫

 也公羊榖梁皆以仍叔之子為父老代父從政左氏直雲弱也言

 其㓜弱不言父在則是代父嗣位非父在也伯糾身未居官攝

 行父亊故稱名以貶之此子雖巳嗣位而未堪從政故繫父以譏

 之譏王使童子出聘也蘇氏用公羊榖梁之義以為父老來聘

 非父沒義或當然 注蚣蝑至故書 正義曰釈蟲雲蜤螽蜙

 蝑楊雄方言云春黍謂之蚣蝑陸機毛詩䟽雲幽州人謂之舂箕

 舂箕即舂𮮐蝗𩔖也長而青股鳴者或謂似蝗而小班黒其股狀

 如珻瑁又五月中以兩股相切作聲聞十數歩爾雅又有蟿

 螽上螽樊光雲皆蜙蝑之屬然則螽之種𩔖多故言屬以包

 之傳稱凡物不為災不書知此為災故書 州公如曹 正

 義曰周禮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男二百

 里男一百里隱五年公羊傳曰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

 餘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然則三公之外爵稱公者唯二王之後

𣏌與宋耳此州公及僖五年晉人執虞公並是小國而淂稱公者

鄭玄王制注以為殷地三等百里七十里五十里武王克殷雖

制五等之爵而因殷三等之地及周公制禮大國五百里小國

百里所因殷之諸侯亦以功黜陟之其不滿者皆益之地為百里

焉是以周卋有爵尊而國小爵卑而國大者言爵尊國小蓋指

此州公虞公也案虞是克啇始封非為殷之餘國鄭玄之言

不可通於此矣杜之所觧亦無明言唯卋族譜雲虞SKchar姓武

王克啇封虞仲之庻孫以為虞仲之後処中國為西吳後卋謂

之虞公服虔雲春秋前以黜陟之法進爵為公未知孰是

或可甞為三公之官若虢公之屬故稱公也以其無文故

備言之劉炫難服雲周法二王之後乃淂稱公雖復周公

大公之勳齊桓晉文之霸位止通侯未升上等州有何功得

遷公爵若其爵淂稱公土亦應廣安得爵為上公地仍小國

若地被兼黜爵亦冝減安得地旣削小爵尚尊崇此則理之

不通也  注不書至陶縣 正義曰如者朝也以朝岀國不淂

書奔外朝不書以因來向魯故書其本也卋本州國姜姓曹

國伯爵譜雲曹SKchar姓文王子叔振鐸之後也武王封之陶丘今

済隂定陶縣是也桓公三十五年魯隱公之元年也伯陽立

十五年魯哀公之八年而宋滅曹地理志雲済隂郡㝎陶縣

詩曹國是也 傳公疾病正義曰鄭玄論語注云病謂疾益

困也 注奪不使知王政 正義曰隱三年傳稱王貳於虢謂

𣣔分政於虢不復專住鄭伯也及平王崩周人將𢌿虢雲政即

周鄭交𢙣未淂與之八年傳曰虢公忌父始作卿士於周於

是始與之政共鄭伯雲王政矣九年傳曰鄭伯為王左卿士然

則虢公為右卿士與鄭伯夾輔王也此年王奪鄭伯政全奪與

虢不使鄭伯復知王政故鄭伯積恨不復朝王 注曼伯檀

伯 正義曰十五年傳曰鄭伯因櫟人殺檀伯昭十一年傳曰鄭

京櫟實殺曼伯知一人也 注司馬至陳法 正義曰史記稱斉

景公之時有田穣苴善用兵景公尊之位為大司馬六國時斉威

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乃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

附穰苴其中凡一百五十篇號曰司馬法車戰二十五乗為偏是

彼文也五人為伍周禮司馬序官文也   注旝旃至號令

正義曰旝之為㫋事無所出說者相傳為然成二年傳張侯

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是在軍之士視將旗以進退

也今命二拒令旝動而鼓望旗之動鼔以進兵明旝是可觀之

物又旝字從於旌旗之𩔖故知旝為旃也周禮司常通帛為旜故

雲通帛為之謂通用一絳帛無畫飾也鄭玄雲凡旌旗有軍衆者畫

異物無者帛而巳郷遂大夫或載旜或載物衆屬軍史無所

將如鄭之意則將不淂建旃而此軍淂有旃者僖二十八年傳

曰城濮之𢧐晉中軍風於澤亡大旆之左旃是知戰必有旃故

以旝為旃也鄭氏之言自謂治兵之時岀軍所建不廢戰陳之

上猶自用旃指麾今時為軍猶以旌麾號令故云蓋今大將之麾

執以為號令也賈逵以旝為發石一曰飛石引范蠡兵法作飛

石之事以證之說文亦云建大木置石其上發以機以追敵與

賈同也案范蠡兵法雖有飛石之事不言名為旝也發石

非旌旗之比說文載之於部而以飛石解之為不𩔖矣且三軍之

衆人多路遠發石之動何以可見而使二拒凖之為擊鼓侯也

注以旃說為長故從之  注𥙊𠯁至非也  正義曰隱元年

傳稱𥙊仲上雲𥙊仲足此雲祭足十一年傳雲祭封人仲足此人

雖名字互見而不知孰字孰名公羊以仲為字左氏先儒亦以為

字但春秋之例諸侯之卿嘉之乃書字十一年經書祭仲而亊

無可嘉注意以仲為名故云名仲字仲足釋例曰伯仲叔季固

人字之常然古今亦有以為名者而公羊守株專謂祭氏以仲

為字旣謂之字無辭以善之因託以行𫞐人臣而善其行𫞐逐

君是亂人倫壞大教也說左氏者知其不可更雲鄭人嘉之以

字告故書字此為因有告命之例𣣔以苟免未是春秋之實也

宰渠伯糾蕭叔大以皆以伯叔為名則仲亦名也傳文曰祭仲

𠯁或偏稱仲或偏稱足蓋名仲字𠯁也是辨其名仲之意也凡

傳所記事必有意存焉此丁寧説鄭言其志在苟免知其意言

王討之非也 注仍叔至末秋 正義曰此子來聘雖不言聘意

蓋為將伐鄭而遣告魯也經在伐鄭之上傳在伐鄭之下明其必

有深意故注者原之以為童子將命無速反心久留在魯故經

書夏聘傳釋之於未秋譏其夏至而秋末反也下句更言

秋大雩則秋末為末注云末秋者上有秋王以諸侯伐鄭此仍

叔之文在秋亊之末故云末秋也下文更雲秋者自為𣣔顕天時

更別言秋 注十二至凡事正義曰上旣言秋王以諸侯伐鄭

而此復言秋故觧之方發雩祭之例須辨雩祭之月𣣔顕言天

時以指怠慢之事故重言秋異於凡事凡事則不須每事重舉

時也襄二十六年重言秋者𬒳注自釈中間有𥘉不言秋則嫌

椘客過在他年注言凡至南郊正義曰下三句謂雩甞烝也

雩是祭天甞烝祭宗廟此無祭地而言祭地者因天連言地耳

周禮天神曰祀地祇曰祭人鬼曰享對則別為三名散則揔為一

號禮諸侯不得祭天魯以周公之故淂郊祀上帝故雩亦祀帝書

傳皆不言魯淂祭地蓋不祭地也魯不𥙊地而注言天地者以發

凡言例雖因魯史經文然凡之所論揔包天子及諸國則凡公

嫁女於天子諸卿皆行及王曰小童之例是也此凡祀亦揔包

天子及諸國則有祭地之文故杜連言之釋例雲凡祀舉郊雲烝

甞則天神地祗人鬼之祭皆通其他群祀不録可知也礿祠及地

祇經無其事故不備言亦約文以相包也礿祠之祭過則亦書但

無過時者故經不書耳夏小正曰正月啓蟄其傳曰言始發蟄也

故漢氏之始以啓蟄為正月中雨水為二月節及大𥘉以後更改

氣名以雨水為正月中驚蟄為二月節以迄於今踵而不改令歴

正月雨水中四月小滿中八月秋分中十月小雪中注皆以此四

句為建寅建已建酉建亥之月則啓蟄當雨水竜見當小滿

始殺當秋分閉蟄當小雪晉卋之歴亦以雨水為正月中而釈例

雲歴法正月節立春啓蟄為中氣者因傳有啓蟄之文故逺取

漢初氣名𣣔令傳與歴合其餘三者不可強同其名雖則不同

其法理亦不異故釋例雲案歴法有啓蟄驚蟄而無竜見始殺

閉蟄比古人所名不同然其法推不淂有異傳曰火伏而後蟄者

畢此謂十月始蟄也至十一月則遂閉之猶二月之驚蟄旣啓之

後遂驚而走出始蟄之後又自閉塞也是言啓蟄為正月中閉蟄

為十月中也注以閉蟄為十月而釋例雲十一月遂閉之者以正

月半蟄蟲啓戶二月𥘉則驚而走岀十月半蟄蟲始閉十一月

初遂閉之傳稱四者皆舉中氣言其至此中氣則卜此祭次月

初氣仍是祭限次月中氣乃為過時旣以閉蟄為建亥之月又

言十一月則遂閉之欲見閉蟄以後冬至以前皆淂烝祭也故

釋例雲孟獻子曰啓蟄而郊郊而後耕耕謂春分也言淂啓蟄

當卜郊不應過春分也春分以前皆淂郊則冬至以前皆得烝

也釋例又曰僖公襄公夏四月卜郊但譏其非所冝卜而不譏其

四月不可郊也以建卯之月猶可郊知建子之月猶可烝也正

由節卻月前未渉後月中氣故耳本不舉月為限而舉侯以言

者釋例曰凡十二月而節氣有二十四共通三百六十六日分

為四時間之以閏月故節未必𢘆在其月𥘉而中氣亦不淂

𢘆在其月之半是以傳舉天宿氣節為文而不以月為正也

土功作者不必月日故亦言竜見而畢務戒事也火見而致用

水昬正而栽日至而畢此其大凖也是言凡𠋫天時皆不以

月為其節有參差故也若周禮不舉天象故以月為正大

司馬職曰中夏獻禽以享礿中冬獻禽以享烝言四時之祭

不淂後仲月非謂孟月不淂𥙊也釈例曰周禮祭宗廟以四

仲蓋言其下限也下限至於仲月則上限起於孟月烝起建

亥之月則甞起建申之月此言始殺而甞謂建酉之月亦是

下限也若仲是下限則周之正月淂為烝祭春秋之例淂常

不書而八年書正月烝者釋例雲經書正月烝淂仲月之時

也其夏五月復烝此為過烝若但書夏五月烝則唯可知其

非時故先發正月之烝而継書五月烝以示非時並明再烝

瀆也然仲月雖不過時而月節有前有卻若使節前月郤

即為非禮此秋大雩是建午之月耳而傳言不時明涉其

中氣故譏之釈例雲竜星之體畢見謂立夏之月淂此月則當

卜祀過歩次節則以過而書故秋雩書不時此涉周之立秋

節也言涉立秋節者謂渉立秋之月中氣節也過涉次節

亦謂中節非𥘉節也若始渉初節則不譏之矣如此傳注必是

建寅之月方始郊天周之孟春未淂郊也禮記明堂位曰魯

君孟春乗大輅戴弧韣以祀帝於郊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

公於大廟季夏周之六月即孟春是周之正月矣又雜記雲

孟獻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於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

於祖七月而禘獻子為之如彼記文則魯郊周之孟春而傳

言啓蟄而郊者禮記後人所録其言或中或否未必所言皆是正

禮襄七年傳孟獻子曰啓蟄而郊禮記左傳俱稱獻子而記言

日至傳言啓蟄一人兩說必有謬者若七月而禘獻子為之

應有七月禘矣烝甞過則書禘過亦應書何以獻子之時

不書七月禘也是知獻子本無此言不得雲禮記是而左傳非也

明堂位言正月郊者蓋春秋之未魯稍僭侈見天子冬至祭天

便以正月祀帝記者不察其本遂謂正月為常明堂位後世之

書其未章雲魯君臣未甞相弒也禮樂刑法政俗未甞相変

也春秋之卋三君見弒髽而弔士有誄俗変多矣尚雲無之

此言旣誣見郊亦難信以此知記言孟春非正禮也鄭玄注書

多用䜟緯言天神有六地只有二天有天皇大帝又有五方之

帝地有崐崘之山神又有神州之神大司樂冬至𥙊於圜丘者

祭天皇大帝北辰之星也月令四時迎氣扵四郊所祭者祭五

德之帝大㣲宮中五帝坐星也春秋緯文耀鉤雲大㣲宮有

五帝坐星蒼帝其名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

白帝曰白招拒黒帝曰汁光紀五徳之帝謂此也其夏正郊

天祭其所感之帝焉周人木德祭靈威仰也魯無冬至之

𥙊唯祭靈威仰耳唯鄭玄立此為義而先儒悉不然故王肅作

聖證論引群書以證之言郊則圜丘圜丘即郊天體唯一安淂

有六天也晉武帝王肅之外孫也泰始之初㝎南北郊祭一地

一天用王肅之義杜君身処晉朝共遵王說集解釋例都不言

有二天然則杜意天子冬至所祭魯人啓蟄而郊猶是一天

但異時祭耳此注直雲祀天南郊不言靈威仰明與鄭異

也劉炫雲夏正郊天后稷配也冬至祭天圜丘以帝嚳配也

注竜見至膏雨 正義曰天官東方之星盡為蒼竜之宿見謂

合昬見也雩之言遠也遠為百榖祈膏雨逺者䂊為秋収言

意深遠也榖之種𩔖多故詩每言百榖舉成數也雨之潤物

若脂膏然故謂甘雨為膏雨襄十九年傳曰百榖之仰膏

雨是也傳直言雲而經書大雩者賈逵雲言大別山川之雩

蓋以諸侯雩山川魯淂雩上帝故稱大月令雲大雩帝用

盛樂是雩帝稱大雩也此竜見而雩㝎在建巳之月而月令

記於仲夏章者鄭玄雲雩之正當以四月凡周之秋五月之

中而早亦脩雩祀而求雨因著正雩於此月失之矣杜君以為

月令秦法非是周典潁子嚴以竜見即是五月釋例日月令

之書出自呂不韋其意欲為秦制非古典也潁氏因之以為

竜見五月五月之時竜星已過於見此為強牽天宿以附會

呂不韋之月令非所拠而拠旣以不安且又自違左氏傳稱秋

大雩書不時此秋即潁氏之五月而忘其不時之文而欲以雩祭

是言月令不得與傳合也鄭玄禮注云雩之言吁也言吁嗟哭

泣以求雨也郊雩俱是祈榖何獨雩為吁嗟旱而脩雩言吁嗟

可矣四月常雩於時未旱何當已吁嗟也賈服以雩為遠故杜

從之也  注建酉至宗廟正義曰甞者薦於宗廟以甞新

為名知必待嘉榖孰乃為之也詩稱八月其穫穫刈嘉榖在於

八月知始殺為建酉之月隂氣始殺也釈例引詩蒹葭蒼蒼白

露為霜以證始殺百草也月令孟秋白露降季秋霜始降然則

七月有白露八月露結九月乃成霜時寒有漸歳事稍成八月

嘉榖孰所薦之物備故以建酉之月薦甞於宗廟案月令

孟秋農乃登榖天子甞新先薦寢廟則似七月榖孰矣七

月當甞祭而雲建酉之月乃甞祭者以上下凖之始殺甞祭

實起於建申之月今雲建酉者言其下限然杜獨於甞祭舉下

限者以秋物𥘉孰孝子之祭必待新物故特舉下限而言之哀

十三年子服景伯謂呉大宰曰魯將以十月甞祭之驗也何

上帝先公季辛而畢彼雖恐呉之辭亦是八月甞祭之驗也何

則於時會呉在夏公至在秋景伯言然之時秋之𥘉也若甞在

建申當言九月不應遠指十月知十月是甞祭之常期周之十

月是建酉之月也建酉是下限耳若節前月卻孟秋物成亦

可以孟秋甞祭故釋例雲周禮四仲月言其下限若建申得

甞何以釋例又雲始殺而甞謂建酉之月蒹葭蒼蒼白露

為霜又以始殺唯建酉之月者以賈服始殺唯拠孟秋不通建

酉之月故釈例破賈服而為此言也先此則不可十四年八月

乙亥甞乃是建未之月故注云先其時亦過也  注建

亥至備矣 正義曰傳稱火伏而後蟄者畢周禮季秋內火

則火以季秋入而孟冬伏是蟲以孟冬蟄故知閉蟄是建亥

之月也王制雲昆蟲未蟄不以火田鄭玄雲昆明也盟蟲者得

陽而生得隂而蔵隂陽即寒溫也祭統注云昆蟲謂溫生寒死

之蟲也是蟄蟲謂之昆蟲也月令仲春雲蟄蟲咸動啓戶始

岀出言啓戶故蟄言閉戶爾雅釋詁雲烝衆也知萬物皆成可

薦者衆故名此祭為烝 ⺊日至慢也 正義曰祭必當卜卜

有吉否不吉則當改卜次旬故不可期以一日⺊不過三故限以一月

過涉次月之節則書之以譏其慢 六年大閱 正義曰公狩

於𭅺公狩於禚皆書公大蒐大閱不書公者周禮雖四時教戰而

遂以田獵但蒐閲車馬未必皆因田獵田獵從禽未必皆閲車

馬何則怠慢之主外作禽荒豈待教戰方始獵也公及斉人

狩於禚乃與隣國共獵必非自教民戰以矣魚於棠非教戰之

事主為逰戲而斥言公則狩於郎禚亦主為逰戲故特書公也

大蒐大閲國之之常禮公身雖在非為遊𭟼如此之𩔖例不書

公㝎十四年大蒐於比蒲邾子來會公公身在蒐而經不書

公知其法所不書以其國家大事非公私𣣔故也且比蒲昌間皆

舉蒐地此不言地者蓋在國簡閱未必田獵昭十八年鄭人簡

兵大蒐在於城內此亦當在城內 注齊為至車馬   正

義曰大閲之禮在於仲冬令農時閲兵必有所為傳不言其意

故注者原之於時四隣與魯無怨又竟無征伐之処諸侯戍斉

經所不見而傳説鄭忽怒事於大閲之上及十年鄭與齊衛

來戰於𭅺知此大閲是懼鄭忽而畏斉人故以非時簡車

馬也 注佗立至二年 正義曰殺陳佗傳無文不言無

傳者以傳說此事在荘二十二年不是全無其事故不言

無傳 注桓公至生也 正義曰適妻長子扵法當爲大

子故以大子之禮舉之由舉以正禮故史書於䇿古人之立大

子其禮雖則無文蓋亦待其長大特加禮命如今之臨軒䇿

拜始生之時未得即爲大子也以其備用正禮故書其生

未得命故不言大子也杜雲十二公唯子同是適夫人之

長子又雲文公哀公其母並無明文未知其母是適以否蓋

其父未為君之前巳生縦令是適亦不書也釋例雲拠公衡之

年成公又非穆姜所生杜此注云子同是適夫人之長子

備用大子之禮故史書之然則雖適夫人之長子不用大子

之禮亦不書也 傳注隨國至隨縣  正義曰卋夲

隨國SKchar姓不知始封爲誰隨以此年見傳僖二十年經書椘

人伐隨自是以後遂為椘之私屬不與諸侯會同至㝎四

年呉入郢昭王奔隨隨人免之卒後楚國椘人德之使列諸國哀

年隨侯見經其後不知為誰所滅 以為至其君 正義曰言

此計今雖益以為在後圖謀也言季梁之諌不過一見従耳少

師得其君心君將必用其計若用少師則此謀必合故請示弱

以希日之利 天方授椘 正義曰椘之先君熊繹始封於椘

在蠻夷之間食子男之地至此君始疆盛威服隣國似有天

助故云天方授椘 臣聞至可也 正義曰臣聞小國之能敵

大國也必小國得道大國滛辟如是乃得為敵也其意言隨未

有道而椘未為滛辟隨不能敵椘也旣言隨未有道更說

道之亊道猶道路行不失正名之曰道施扵人君則治民事神

使之得所乃可稱為道矣故云所謂道者忠恕扵民而誠信於

神也此覆說忠信之義於文中心為忠言中心愛物也人言為

信謂言不虛妄也在上位者思利於民𣣔民之安飽是其忠也

祝官史官正其言辭不欺誑鬼神是其信也今隨國民皆飢餒

而君快情𣣔是不思利民是不忠也祝史詐稱功德以𥙊鬼神是

不正言辭是不信也無忠無信不可謂道小而無道何以敵大君

𣣔敵之臣不知其可也欲君之下椘也 注牲牛至日盛 正

義曰諸侯祭用大牢祭以三牲為主知牲為三牲牛羊豕也周禮

牧人掌共𥙊祀之牲牷祭用純色故知牷謂純色完全言毛體全

具也曲禮曰豚曰腯肥肥腯共文知腯亦肥也重言肥腯者古人自有

復語耳服虔雲牛羊曰肥豕曰腯案禮記豚亦稱肥非獨牛羊也粢

是𮮐稷之別名亦為諸榖之揔號祭之用米黍稷為多故云

黍稷曰粢粢是榖之體也盛謂盛扵器故云在器曰盛對曰夫民

至扵難  正義曰鬼神之情依人而行故云夫民神之主也

以民和乃神說故聖王先成其民而後致力扵神言餋民使成

就然後致孝享由是告神之辭各有成百姓之意𥙊之所用有

牲有食有酒耳聖人文飾辭義為立嘉名以告神季梁舉其

告辭觧其告意故奉牲以告神日博碩肥腯者非謂所祭之

牲廣大肥充而巳乃言民之畜産盡肥充皆所以得博碩肥

腯者由四種之謂故又申説四種之事四謂者第一謂民力

普偏安存故致第二畜之碩大滋息民力普存所以致之者由

民無労役餋畜以時故六畜碩大蕃多滋息民力普存又

致弟三不有疾病疥癬所以然者由民力普存身無疲苦

故所餋六畜飲食以理埽刷依法故皮毛身體無疥廯疾病

民力普存又致第四備腯咸有所以然者由民力普存人皆逸

樂種餋畜群牲備有也奉盛以告神曰絜粢豊盛者非

謂所祭之食絜淨豊多而巳乃言民之糧食盡豐多也言

豊絜者謂其春夏秋三時農之要節為政不害於民得使盡

力耕耘自事生産故百姓和而年歳豊也奉酒醴以告神曰嘉

栗旨酒者非謂所祭之酒栗善味羙而巳乃言百姓之情上

下皆善羙也言嘉旨者謂其國內上下群臣及民皆有善徳

而無違上之心若民心不和則酒食腥穢由上下皆善故酒

食馨香非言酒食馨香無腥膻臭穢乃謂民德馨香無

讒䛕邪𢙣也所謂馨香揔上三者由是王者將說神心先和民

志故務其三時使農無廢業脩其五教使家道協和親其九

族使內外無怨然後致其絜敬之祀於神明矣於是民俗大和

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戰無不克今民各有心或𣣔從主或

𣣔叛君不得為無違上之心而鬼神乏主百姓飢餒民力彫竭

不得爲年歳豊也民旣不和則神心不說君雖獨豊其何福

之有神所不福民所不與以此敵大必䘮其師君且脩政撫其

民人而親兄弟之國以爲外援如是則庻幾可以免於禍

難也告牲肥碩言民畜多告粢豊絜言民食多告酒嘉

旨不言民酒多而言民德善者酒之與食俱以米粟為之扵盛

巳言年豊故於酒変言嘉德重明民和之意 注雖告所闕

 正義曰劉炫雲杜以博碩肥腯拠牲體而言季梁推此岀

理嫌其不實故云其實皆當兼此四謂又民力普存非畜之

形貌而季梁以之觧情又申之民刀適完則得生養六畜故六

畜旣大而滋息也博碩言其形狀大蕃滋言其生乳多碩大

蕃滋皆複語也瘯蠡畜之小病故以為疥癬之疢也不疾

者猶言不患此病也 注嘉善至敬也 正義曰嘉善釋詁文

也杜訓栗為謹敬言善敬爲酒案詩實穎實栗與田事相連

故栗為穗貌此栗與嘉善旨酒相𩔖故栗為謹敬之心即論語

雲使民戰栗與此相似劉炫以栗為穗貌而規杜過於理𢙢非

注父義至子孝 正義曰父母於子並為慈但父主敎訓母主撫養

撫養在於㤙愛故以慈為名教訓愛而加教故以義為稱義者

冝也教之義方使得其冝弟之於兄亦冝為友但兄弟相於乃

有長㓜尊卑故分岀其弟使之為共言敬其兄而友愛 注禋

絜至族者也 正義曰釋詁雲禋敬也故以禋為絜敬十一年注

雲絜斉以享謂之禋意亦與此同也漢卋儒者說九族有二異

義今禮戴尚書歐陽說九族乃異姓有屬者父族四五屬之內

為一族父女昆弟適人者與其子為一族巳女昆弟適人者與其

子為一族巳之子子適人者與其子為一族母族三母之父姓為一族

母之母姓為一族母女昆弟適人者與其子為一族妻族二妻之

父姓為一族妻之母姓為一族古尚書說九族者從髙祖至玄孫

凡九皆同姓謹案禮緦麻三月以上思之所及禮為妻父母有服

明在九族中九族不得但施於同姓鄭駮雲玄之聞也婦人皈

宗女子雖適人字猶繫姓明不得與父兄為異族其子則然昬

禮請期辭曰唯是三族之不虞欲及今三族未有不億度之事

而迎婦也如此所云三族不當有異姓異始其服皆總禮𮦀

記下緦麻之服不禁嫁女取婦是為異姓不在族女明矣周

禮小宗伯掌三族之別名䘮服小記說服之義曰親親以三

為五以五為九以此言之知髙祖至玄孫昭然察矣是鄭從

古尚書說以九族為髙祖至玄孫也此注所云猶是禮戴歐陽

說以鄭玄駮雲女子不得與父兄為異族故簡去其母唯取

其子以服重者為先耳其意亦不異也不從古學與鄭說者此

言親其九族詩刺不親九族必以九族者䟽遠㤙情巳薄故

刺其不親而羙其能親耳高祖至父巳之所稟承也子至玄孫

巳之所生育也人之於此誰或不親而羙其能親也詩刺棄

其九族豈復上遺父母下棄子孫哉若言棄其九族謂棄

其岀髙祖岀曾祖者然則豈亦棄其出曽孫出玄孫者乎又

鄭玄為昬必三十而娶則人年九十始有曽孫其髙祖玄孫

無相及之理則是族終無九安得九族而親之三族九族族

名雖同而三九數異引三族以難九族為不相值矣若縁三及九

則三九不異設使髙祖䘮玄孫死亦應不得為昬禮何不言九

族之不虞也以此知九族皆外親有服而異族者也注班次至闕

文 正義曰劉炫雲在戍受饋而使魯為班明魯人在矣㐮五

年戍陳書經此戍斉亦冝書今不書經疑史闕文以史䇿本闕

仲尼不得書之十年説此雲北戎病斉諸侯救之或可魯亦

往救但傳無事之驗魯必不救不須解之 注大牢至適也

正義曰大牢牢之大者三牲牛羊豕具為大牢儀禮少牢饋

食之禮以羊豕為少牢以牲多少稱大少也詩公劉曰執豕於

牢周禮充人掌繋𥙊祀之牲牷祀五帝則繫於牢芻之三月

是牢者飬牲之処故因以為名鄭玄詩箋雲繋養曰牢是

其義也禮記內則曰國君卋子生告於君接以大牢文在三日

負子之上則三日之內接之矣記雲凡接子擇日鄭雲雖三日

之內必選其𠮷焉是三日之內択日接之為子接母故記稱

接子此傳舉之之下即雲接以大牢亦以接子為文其實接母

故云以禮接夫人重適也鄭玄雲接讀為㨗捷勝也謂食其母

使𥙷虗強氣也此言以禮接之則與鄭異也內則又雲接

子庻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國君卋子大牢其非冢子則

皆降一等 注禮卋至乳母正義曰四方以上皆內則文也

內則又雲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食謂乳也故以乳母

言之鄭玄雲桒弧蓬矢本大古也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

士妻大夫之妾謂時自有子者㝎本直雲射四方無天地案

禮雲桒弧蓬矢六今無天地誤也賈逵雲桒者木中之衆蓬

者草中之亂取其長大統衆而治亂  注世子至之婦

正義曰乃降以上皆內則文也鄭玄雲子升自西階則人君見

卋子扵路寢也見妾子就側室凡子生皆就側室以其生於側

室見於路寢故從外而升階也襄二年葬斉姜傳曰斉侯使諸

姜宗婦來送葬諸姜是同姓之女知宗婦是同宗之婦也

公與夫人共命之故使宗婦侍夫人 注若文至名發  正義

曰周本紀稱大見季歴生昌有聖瑞乃言曰我卋當有興者其在

昌乎則是大王見其有瑞度其當興故名之日昌欲今昌盛周

也其度德命發則無以言之服虔雲謂若大王度德命文王曰

昌文王命武王曰發似其有舊說也舊説以為文王見武王之

生以為必發兵誅暴故名曰發 注若孔至尼丘  正義曰

孔子卋家雲叔梁紇與顔氏禱於尼丘得孔子孔子生而首上汙

頂故因名曰丘字仲尼是其象尼丘也 注若伯至曰鯉正義曰家

語本姓篇雲孔子年十九娶於宋並官氏一歳而生伯魚伯魚生

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孔子榮君之賜因名子曰鯉字伯魚此

注不言昭公賜而雲人有饋之者如家語則伯魚之生當昭公

九年昭公庸君孔子尚少未必能尊重聖人禮其生子取其意

而遺其人疑其非昭公故 注國君至名也 正義曰下雲以國則

廢名以國不可易須廢名不諱若以他國為名則不須自廢名

也且春秋之卋晉侯周衞侯鄭陳侯呉衛侯晉之徒皆以他國

為名以此知不以國者謂國君之子不得自以本國為名不以山

川者亦謂國內之山川下雲以山川則廢主謂廢國內之所主

祭也若他國山川則非其主不須廢也此雖因公之問而對以

此法曲禮亦云名子者不以國不以日月不以隱疾不以山川

則諸言不以者臣民亦不得以也此注以其言國故特雲國君

子耳其實雖非國君之子亦不得以國為名其言廢名廢禮

之徒唯謂國君之子若使臣民之名國家不為之廢也然則

臣民之名亦不以山川而孔子魯人尼丘魯山得以丘為名

者蓋以其有象故特以𩔖命非常例也  注隱痛至祥也

正義曰鄭玄雲隱疾衣中之疾也謂若黑臀黒肱矣疾在外

者雖不得言尚可指擿此則無時可辟俗語雲隱疾難爲醫案

周語單襄公曰吾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黒

曰使有晉國故命之曰黒臀此與叔虞季友復何以異而雲

不得名也且黒臀黒肱本非疾病以證隱疾非其𩔖矣詩稱

如有隱憂是隱為痛也以痛疾為名則不祥之甚故以為辟

不祥 注畜牲六畜 正義曰爾雅釈畜於馬牛羊豕狗雞之

下題曰六畜故鄭衆服虔皆以六畜為馬牛羊豕犬雞周禮

牧人掌牧六牲鄭玄亦以馬牛等六者為之然則畜牲一物養

之則為畜共用則為牲故並以六畜解六牲注幣玉帛正義

曰周禮小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

以黼然則幣玉帛者謂此圭璋璧琮帛錦繡黼之屬也以幣

以幣為玉帛則器者非徒玉器服虔以為爼豆罍彜犧象之

屬皆不可以為名也周人至諱之正義曰自殷以徃未有諱

法諱始扵周周人尊神之故為之諱名以此諱法敬事明神故

言周人以諱事神子生三月為之立名終久必將諱之故須豫

有所闢為下諸廢張本也終將諱之謂死後乃諱之 注君父

至斥言正義曰君父之名固非臣子所斥謂君父生存之時

臣子不得斥其名也禮稱父前子名君前臣名鄭玄雲對至

尊無大小皆名是對文則弟可以名兄對君則子可以名父

非此則不可也文十四年傳曰斉公子元不順懿公之為政

也終不曰公曰夫巳氏注云猶言某甲是斥君名也彼以不順

故斥其名知平常不斥君也成十六年傳曰欒書將載晉侯

鍼曰書退國有大任焉得專之注云在君前故子名其父彼以

對君故名其父知平常不斥父也雖不斥其名猶未是為諱

曲禮曰卒哭乃諱鄭玄雲敬鬼神之名也諱辟也生者不相辟

名衛侯名𢙣大夫有石𢙣君臣同名春秋不非是其未為之

諱故得與君同名但言及於君則不斥君名耳旣言生巳不斥

死復為之加諱𣣔表為諱之節故言然以形之禮旣卒哭以

木鐸徇曰舎故而諱新自寢門至於庫門皆禮記檀弓文也

旣引其文更解其意謂舎親盡之祖而諱新死者也親盡謂高

祖之父服絶廟毀而親情盡也卒哭之後則以鬼神事之故

言以諱事神又解終將諱之所諱卋數自父上至高祖皆不敢

斥言此謂天子諸侯禮也曲禮曰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

事父母則外諱王父母鄭玄雲此謂庻人適士以上廟事祖雖

不逮事父母猶諱祖以其立廟事之無容不為之諱也天子諸侯

立親廟四故高祖以下皆為諱親盡乃舎之旣言以諱事神則

是神名必諱文三名昌武王名發詩雝禘大祖祭文王之廟也

其經曰克昌厥後周公制禮醢人有昌本之菹七月之詩周公

所作經曰一之日觱發烝民詩曰四方爰發皆不以為諱而得

言之者古人諱者臨時言語有所辟耳至扵製作經典則直言

不諱曲禮曰詩書不諱臨文不諱是為詩爲書不辟諱也由

作詩不諱故祭得歌之尚書牧誓雲今予發武成雲周王發武

王稱名告衆史官録而不諱知於法不當諱也金縢雲元孫

某獨諱者成王啓金縢之書親自讀之諱其父名口改為某旣讀

之復史官始録依王所讀遂即雲某武成牧誓則宣諸衆

人宣訖即録故因而不改也古者諱名不諱字禮以王父字

為氏明其不得諱也屈原雲朕皇考曰伯庸是不諱之驗也

注國不至廢名 正義曰國名受之天子不可輙易若以國爲

名終䘚之後則廢名不諱若未卒之前誤以本國爲名則改

其所名晉之先君唐叔封唐爕父稱晉若國不可易而晉得改

者蓋王命使改之 注改其山川之名 正義曰廢主謂廢其

所主山川之名不廢其所主之祭知者漢文帝諱𢘆改北嶽為

常山諱名不廢嶽是也劉炫雲廢主謂廢其所主山川不復更

得共祀故須改其山川之名魯改二山是其事也  廢祀廢

禮 正義曰祀以牲為主無牲則祀廢器幣以行禮器少則禮

闕祀雖用器少一器而祀不廢且諸禮皆用器幣故以廢禮揔

之 注二山至名山 正義曰晉語雲范獻子聘扵魯問具敖

之山魯人以其郷對獻子曰不為具敖乎對曰先君獻武之諱

也是其以郷名山也禮稱舍故而諱新親盡不復更諱計獻

子聘魯在昭公之卋獻武文諱乆已舎矣而尚以郷對者當諱

之時改其山號諱雖巳舍山不復名故依本改名以其郷對猶司

徒司空雖歴世多而不復故名也然獻子言之不為失禮而雲

名其二諱以自尤者禮入國而問禁入門而問諱獻子入魯不問

故以之為慙耳注物𩔖也謂同日 正義曰魯卋家雲桓公六

年夫人生子與桓公同日故名之曰同是知同物為同日也言物

𩔖者辨此以為𩔖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