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晩覺齋先生文集/卷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晩覺齋先生文集
卷之六
作者:李東汲
1926年

附錄

[編輯]

挽詞

[編輯]

李萬運

秉燭探羣言。盈床總手畢。厚夜抱歸時。漆燈應未滅。

遲庵去後恫。瞻望惟阿同。何意晨星盡。當天一塔中。

[編輯]

鄭宗魯

海內親朋若曙星。覺翁今復隔幽明。天資雪白蘭薰得。詩格珠聯璧貫成。功積朱門書類抄。行傳喬木古家聲。巖臺共賞思如昨。淚灑東流獨掩扃。

[編輯]

崔興璧

吾道駸駸日益分。誰能回轍覓中垠。恨深交臂稱私淑。志切梳頭揭晩聞。晴晝靜開眞氏卷。殘年勤綴晦翁文。吁嗟已矣今何去。無復人間挹舊薰。

[編輯]

鄭煒

精金良玉天資美。晩景工夫轉覺深。一部朱書分各類。誰能收拾得君心。

兩家幾世託情深。憂樂中間見一心。未盡論琴琴已斷。無竆山水有餘音。

[編輯]

鄭東弼

髮白眸靑好讀書。晦庵書裏積功餘。固知晩覺誠由篤。堪愧終迷竟負虛。尺素時憑資警益。寸丹誰與更論攄。溪齋月夜空西望。老淚無從自滿裾。

[編輯]

金㙆

皓髮韶顔珮服鮮。風流文彩一儒仙。潭翁恕老貽謨遠。玉友金昆令譽全。晩覺齋扁惜往日。晦庵書類在衰年。南州宿德今誰是。爲寫荒詞涕泗漣。

[編輯]

孫秉魯

同堂知己二難幷。儒雅風流世厥聲。一自遲翁道山去。曙天孤照是長庚。

平生身在夢關中。慚愧人間晩覺翁。晴晝熏爐無一事。周圖邵圈座西東。

山南君子老堪傷。況復靑山墓若堂。牢落人間餘後死。誰憐吾道日淒涼。

[編輯]

崔南復

名門德望毅然持。林澤枯黃世態悲。肆力文章因悟學。會心經義著爲辭。遲翁已去詩無敵。愚老相從道與期。稀歲工夫如少日。孜孜探賾不知疲。

[編輯]

李鼎基

名門儒雅聳南東。七十林泉伯仲同。漆水尋源從少日。朱書分類見深功。小車俄報愚堂過。丈席飜驚鹿社空。尙記宿逋徵拙搆。謾將挽語替郵筒。

祭文

[編輯]

崔華鎭

嗚呼。不佞不知公所造淺深。然嘗入其室。見牕壁皆題聖賢格言。有著述若箴若銘若贊。乃公所自爲。曰居敬曰致知曰存養曰省察。無非得於體驗實踐之餘者。而所謂朱書要類。乃公所編輯。分門彙摭。以便考覽。其用心亦勤矣。嘗爲余言曰余少時妄意詞章。浪費身心。至今思之。悔恨無竆。嚮者一二先進。隱約自修。其餘敎亦多及人。時從其門生子弟。叩其所聞。儘令人開發。而略有所窺。亦私淑之助。吾宗君淸彥有子求匹。公卽以女妻之。每有事於吾世父則曰吾師之事也。如子趨父事。倘非樂善好賢。其能之乎。昔石曼卿受歐陽公詩。讀其挽友人諸什。喟然歎曰。吾願先歐公死。得其詩寫吾平生如此作。可無恨也。吾於公亦有是願。今余後死而不獲遂願。爲益可悲也。

[編輯]

朴光輔

廣陵華閥。甲乎吾東。簪組相承。鴻碩迭興。詩禮傳門。德業範世。有源有流。公乃式似。天挺標格。灑落塵表。人間仙鶴。壺中冰月。孝友家訓。慈諒天質。披襟吐懷。物我無間。納汚藏垢。賢愚同歡。握瑜懷瑾。才華穎敏。早歲騫攘。高步藝苑。中退而休。於焉林泉。扁以晩覺。樂道安貧。斯道指南。考亭遺訣。潛思積慮。用工尤切。分門抄類。嘉惠後學。閉戶著書。手不釋筆。源於經術。典雅成章。風流儒雅。師表吾嶺。抱負丘園。致用有需。禮網羅賢。小獲大遺。蕭灑江湖。歲暮幽篁。優哉悠哉。樂我餘齡。於乎叔季。古道淪喪。公及先君。弱冠舊要。情孚管鮑。誼兼陳朱。志同道合。如兄如弟。曰彼仙莊。路不崇朝。訪無虛月。書不間旬。馬蹄印路。榻面不塵。同憂同樂。餘三十年。晩年修契。錦亭翼如。惟我兩公。實經營是。亦粵遲庵。曁乎躄老。巴山一區。德星之聚。課學後進。講會同儕。時聽牙絃。間以商局。對案聯筇。共管風物。蒼蒼月露。輝映澗谷。嗟我小子。及見盛時。摳衣在傍。猥被奬詡。義實師生。情同骨肉。叨承警誨。百年無斁。惟我卯君。卽公門客。黃蛇早秋。毛檄有喜。時公在座。延吏適到。曁我先子。合席同慶。板輿行期。待春和暢。海山形勝。約以聯鑣。不肖惡積。神明不弔。白馬春暮。終天至痛。枯魚含索。穹壤冥冥。仲也見星。千古遺憾。公時哭臨。親檢殯斂。捐板以賻。中心是與。長牋短誄。闡發隱幽。言言肝膈。字字涕淚。昨春中祥。公又綿漬。歸鑣屬耳。訃車忽爾。生順歿寧。在公何慽。惟余無似。於何考德。撫念先契。天地茫茫。鶴山東西。十里相望。萬年幽宅。更接芳隣。不昧英靈。庶更聯翩。躄老遲翁。亦必後先。撫筵興哀。聊洩我臆。於乎哀哉。

[編輯]

李在衡

於乎小子。幸以先人之故。嘗獲親近於近世之賢豪長者。時則有若鄭公警軒惕齋,朴公可軒,先伯公遲庵先生及公也。之數公者。皆以古家碩德。布衣行樂。以道義文章。相高於江湖拓落之鄕。蓋其德器所就。各隨其氣質。非若賜達求藝之各專其隅。而敦厚者近道。踈曠者出俗。均之爲抱道君子也。我先子樂與之友。以古義相許。臭味如蘭蕙。居處如影響者。五十年如一日。使此竆閻草衣之鄕。皆知尊道德而重交遊。蔚然有洛社名勝之風者。將誰任其功哉。公少以文藝大鳴。晩又沈潛於性理羣書。以竆探象數之源。蚤夜孶孶。樂而忘老。其所編朱書彙類及愚山往復書牘。可以徵諸後人。亦嘗以人道心四七等吟。謬及於小子。敢以罄陳愚衷。非有寸長可槩於長者之心。而愛恤誘掖之道。蓋欲推之故而不棄其孤也。庶或收放心於桑楡。報佛恩於塵剎。以卒業於門生灑掃之列。而天之不憗。公又不少延以惠我。於乎已矣。前塵若影。浩㥘誰攀。巋然江榭之魚鳥。寂寞三逕之松菊。謾增後人之躑躅抆涕。而文人學士之抱遺經而迷趨向者。將何所考質。矧余小子之孤露失敎。仰並山斗者。亦何以爲心也。天之生此羣賢於聚星之壄者。何其彬然盛大。而轉頭人世。便如曇華故事。單觴獻祖。言未狀德。惟與滿庭蘭玉之倫。握手大慟而退。伏惟尊靈。鑑此微衷。於乎。

[編輯]

朴光錫

嗚呼。先生以赫世簪纓之胄。稟祥麟瑞鳳之姿。文章華敏。學問博洽。抱蘊需世之具。其端委廟朝。黼黻明時。乃是分內事。而恬淡自持。脫然於功令之窠。專意於實地之工。中年以後。自號曰晩覺齋。依歸於漆門而爲私淑之徒。講磨於愚山而爲道義之交。又致意於紫陽之書。分門抄類。以繼夫節要酌海之後。其有功斯文。嘉惠後學。亦豈曰少補之哉。以小子之淺見末學。不敢言造詣之如何。而見其御家以孝悌。接人以誠信。一門雍睦。鄕邦悅服。先生之學。篤於踐履。而其心得躳行之實。亦可驗矣。惟我先君許以心交。切偲相與之密。不但姻好之誼而已也。尺牘無虛日。尋訪無虛月。常常而思。源源而會。實無間於骨肉兄弟也。山水遊觀之時。朋友宴集之際。行必聯鑣。坐必同席。管鮑之契。久而彌篤。三十年如一日。小子之忝一海邑。不足爲幸。而公與老親合席同慶。則猶爲慰悅之資。無過於是矣。小子不天。昨年千里戴星。隕迫呼號。穹壤茫茫。似此情境。孰憐而孰扶之也。惟先生慟古悲今。握手長號。臨喪而賻壽具。及葬而誄行蹟。字字涕淚。言言肝膈。小子非木石人也。此骨未白之前。其可忘恩誼之至此極耶。天不憗遺。先生又遽爾長逝。半世舅甥之誼。百年依仰之深。自此已矣。心肝欲裂。有淚傾泉。

[編輯]

李埰

於乎。廣陵有李華之隴西。世秉國成。奎璧輝輝。惟我先生。挺於其門。靈芝之根。紫泉之源。家學以討。同志以求。有亭翼然。淸洛之湄。八仙聯翩。平地上攜。例於香山。契於蘭亭。平章水石。唐突雙淸。收拾晩計。反約究精。晩計維何。寒泉之編。口誦心得。昌歜芻豢。伸其佔畢。亦旣粹醇。每恨用工。未早而晼。道腴於身。旣耋而健。吾道有恃。斯文以闡。那意一疾。遊造於旬。先生在世。七十四禩。行積於躳。政成於家。滿架牙軸。焯焯垂後。能事已畢。符到何慽。惟後死慟。以親誼篤。小子登門。粵自玄黓。小子質魯。公獨提撕。篦之於膜。石之於盲。庶幾擩染。免乎面牆。小子自棄。未克奉承。公每喟然。錘鎚時警。先爺隱德。盡心揄揚。幽堂之銘。一字雙涕。匪惟小子。先誼是懋。暮春之拜。訣語琅琅。爾歸無速。後期難成。豈知此語。而爲千古。寢門之哭。剖心以告。於乎。

[編輯]

姜玉成

於乎先生。以名門華胄。夙負聲望。孝友著於家。文學達於鄕。朱編之書。有功於斯文。道心之吟。闡明乎聖旨。以此高明之見。純熟之工。宜其出而致澤。瑚璉於廊廟。蓍龜於邦國。而奈之何白首林泉。竟作一韋布而止。天所以報施於先生者。胡若是乖舛也。荀龍滿庭。謝樹成林。於門高大。從此可卜。意者天將以不食之報。酬之於後耶。

[編輯]

崔孝述

猗公先閥。鴻碩相望。種德旣厚。公乃挺生。資質之美。玉潤金精。趣味之潔。雪白松靑。修我本分。道在經傳。上溯傍推。由近及遠。善孶鷄鳴。義悅芻豢。不離下學。其理昭著。炳燭之工。老而愈加。衛武之箴。蘧瑗之知。歲暮金丹。晩覺題楣。言溫行潔。氣和貌粹。惟孝友於。克施家政。忠信爲本。儀於鄕邦。會友結社。伊洛之濱。徜徉花柳。玩樂魚鳶。荷衣蕙帶。卒歲盤旋。惟彼朱書。晩年篤好。地負海涵。難於領會。分門成編。點火引路。雖爲自勉。來裔是賴。嗟我曾考。公實師事。中心欽慕。八旬無斁。社祭有營。鄕約克復。雖出輿論。斡旋伊誰。先人之故。以及小子。眷愛之厚。匪直翁婿。匪面輒書。至誨亹亹。豈意今年。奄値百六。慟兼公私。我懷冞極。惟是仰慰。餘慶未艾。子姓克肖。家聲不墜。單盃訴臆。語出實際。公靈不昧。庶賜歆顧。

[編輯]

三從弟東迪

箕疇五福。壽爲一曰。華封三祝。多男最吉。公乃兼有。何憾何慽。朱書一部。晩覺吾道。羲圖八卦。夙闡蘊奧。玩心析理。老而靡懈。裒聚書史。於屛於幾。撰述遺集。無冬無夏。此謂自慊。無悶無悔。生平老平。古有堯夫。存順沒寧。今見子厚。天胡不憗。奪我蓍蔡。士友相弔。君子噓唏。念公溫溫。惟悳之基。物我同胞。親疎一體。惟彼㷀獨。曁夫羸癃。偕來奔走。涵我春風。矧余親炙。始見大方。庶幾矜式。牖我迷濛。今焉已矣。樑摧山崩。何處得覿。諄誨更承。琴祥奄屆。悲慕尤增。

遺事

[編輯]

府君以英廟戊午九月十四日。生於漆谷上枝里第。大人公簡嚴莊重。敎子弟不少假貸。先夫人貞正有法。亦未嘗以慈掩過。府君自在孩提。已擩染義方。性又仁孝。每得魚果異味。必懷而獻之。人以陸橘比之。

幼而聰穎。六七歲時。受學於王考恕軒公。字音文義。不待煩敎。而言下領解。十餘歲遍讀四子等書。多發言外之旨。恕軒公奇愛之。

十三歲時。方伯以朝令設童蒙小學講。方伯問以父子有親之義。府君對曰以舜之所處而至於底豫。亦不過於克盡有親之道也。聖人之必以一親字爲敎者。豈非開示天下爲人父子之義乎。方伯稱歎不已。

甲戌聘夫人朴氏。外舅公嘗以衿出事。累書要見。府君竟不往。外舅公嘗稱其不失赤子心。因許給書籍累十卷。府君以爲此是本家故藏。後皆輸還之。

戊寅大人公疾革。府君監視藥饌。晝夜扶持。嘗糞甜苦。以驗差劇。及當大故。哀毀踰制。

辛巳恕軒公棄世。臨終顧謂府君曰。汝以敬字爲持心之符。寬字爲處世之法。蓋以府君天資之美。而奬勉之也。府君益加勉勵焉。

事先夫人誠愛備至。甘旨之屬。無物不具。隨時供進。未嘗乏絶。雖於昏後。亦必問所欲。而卽地措辦。不計難易。先夫人性度慈諒。當饌必均分子姪與侍傍者。是以所進之饌。必爲豐備。以適親意。如是者殆數十年。及當大故。哀毀如前喪。

己酉陪伯氏遲庵公作南遊之行。發向伽倻。周覽名勝。轉至某里。訪桐溪先生遺躅。自三洞南至頭流。歷龍遊潭。上天王峯。又至德山謁南冥先生廟。轉過矗石黃溪瀑而還。

癸丑長子景運夭死。蓋其聰明絶倫。文行夙就。聲譽藉菀。屢登殿講。眷注隆重。至詢及閥閱。繼以嘉乃之敎。及其喪出。遠近士友。莫不嗟傷慟惜。而府君以理寬遣。悲慽之容。不形於色。人咸服其定力。

甲寅改築於舊第之南。卻掃一室。杜門靜處。以聖賢要訓。列書左右。以寓箴規。作自警詩曰掘指吾年餘五十。知非已過不知非。莫雲晩景桑楡迫。覺後工夫亦庶幾。

府君自蚤歲修擧業。屢占大小解額。華聞藉蔚。中年以後。專心爲己之學。每歎曰吾前日枉被外物所奪。多費了好箇日月。旣往不可以追悔。見今地頭。尙有著力處。古人有朝聞夕死之訓。當以是自勉爾。遂自號曰晩覺齋。有詩曰早逐浮名狼狽歸。晩來方覺枉奔馳。道誠在邇那求遠。學欲竆經貴致知。又曰須從白屋甘咬菜。不向朱門羨齧肥。今日淵明方覺是。去年蘧瑗始知非。遂以老先生答金而精書。拈出其竆理居敬之目。揭之左右。以爲下手用工之要。

平居終日對案。手不釋卷。而奇文僻書。未嘗掛眼。凡經傳諸子與我東儒賢之書。莫不參互證釋。以爲小學其根本也。大學其間架也。中庸其總腦也。至若心近書敬齋箴集說。眞學者要訣也。

府君於朱子書。其所以體認受用者最爲親切。以爲朱子道學全體。當求於元書。而卷帙汗漫。莫得其要領。遂抄其微言奧義之最要者。名之曰朱書抄節。未及成書。又以爲學者啓發。莫如答商辨質。而生世苦晩。未能執經親炙。則千載之下。無由得其門路矣。若以諸子之問。爲自己之問。夫子之答。爲面命之敎。則其功效當倍蓰。而問答之在大全者。次序散落。莫能參互而會通。遂倣語類之例。分門彙編。而經傳倣近思錄讀書法。小學爲大學之基本。故以小學冠於首。次以大學論孟詩書中庸周易春秋。爲進學之序。以禮記太極圖說通書西銘。類於經而附經傳之下。太極爲道之大原。故以太極冠於首。次以天地日月陰陽五行。至於理氣變化。屬天道而類從之。以心性誠敬仁義禮智。至於仕䆠風水。屬人事而類從之。其他無題目之可名者。謂之雜問。附之於末編。名之曰朱門書類。默軒李公萬運,龜窩金公㙆序其意。立齋鄭公宗魯曰天敎翁一隻眼。尙如水碧峙而明星燦者。亶欲辦此偉蹟。

先是百弗庵,大山二先生倡明絶學。誘掖士類。爲一代儒宗。府君嘗一再登門。未及質疑請益。而先生遽已易簀。常以爲恨。乃取二先生實記及遺書。反復潛玩。切實體認。以溯尋其門路。以替面命之誨。嘗見理學通錄。列錄朱張及門諸賢。次錄其私淑諸子。於是有感。以爲吾於二先生。誦其書習其訓行其道。則亦無異於踵門挾冊之人。遂自附於私淑之義。而於百弗先生緬禮時。爲文以祭之。

與默軒李公萬運,立齋鄭公宗魯,俛庵李公㙖爲道義交。凡義理剖判。經旨講說。源源往復。以資麗澤之益。

乙卯修契於星山之布川。號其洞曰九老。

己未刱建書塾於達城之巴山。卽寒岡樂齋兩先生遺躅之地。而伊江洛水交會之處也。近邑同志倡而和之。爲講業興學之所。扁之曰伊洛書堂。其東室曰慕寒。其西室曰景樂。堂之西石臺曰觀瀾。堂之北蒼壁曰詠歸。以兩先生講學立規。揭壁遵行。有時招邀名勝。聚會後進。講說經旨。考試學業。遠近章甫。多有聞風興起之效。

辛酉重修鹿峯精舍。聚會多士。陞降課試。以復古規。

癸亥講定邑規節目。蓋本邑以文獻之邦。古來邑規。彬彬可觀。而法久弊生。多不類古。府君乃取朱夫子漳州榜諭及增損呂氏鄕約。參以本邑舊制。一曰修講學以立其本。二曰正鄕堂以淸化源。三曰正名分以一民志。四曰立鄕規以矯吏習。其瑣節細條。參酌古今。不失時措之宜焉。

甲子遲庵公下世。府君與遲庵公年紀密邇。臭味相符。湛樂之外。有徵邁之益。遲庵公嘗曰吾兄弟隨事資輔。骨肉之友道也。及其喪出。府君痛之曰古人以兄弟之喪。謂之割半之慟。我則無異於全體也。

先夫人宅兆不吉。遲庵公嘗營緬禮而遷就未行。府君奉遵遺意。而遷祔於先府君墓廬於墓下。攀擗哀號。一如袒括之日。子姪以七耋筋力。易致傷損交諫之。府君曰親喪固所自盡。豈以年老廢自盡之道耶。

乙丑以四先生請廡事。道中士林推府君爲疏首。遂率疏儒赴京。疏未徹而歸。

丁卯方伯尹公光顔設行鄕飮酒禮。前此府君講定儀節。欲設行於伊洛書堂而未果。至是尹公將擧是禮。禮速甚勤。遂赴而相禮。立齋鄭公爲賓。府君爲三賓。行禮於觀德堂。

冬與同志諸賢約會鹿峯精舍。講論朱書。月餘乃罷。

己巳春命駕訪愚山。與立齋鄭公,損齋南公漢朝講大學疑義。鄭公稱府君曰八耋衰齡。能照破聖賢書。及指導後生。若鑑燭幽而車指南也。

初夏作東海之遊。歷覽盤龜內延之勝。烏島萬波之壯。還至玉山。謁晦齋先生廟而歸。

府君年踰七耋。筋力康旺。日對書冊而視不用鏡。遇勝登覽而步不須杖。以至握管行墨。無異少壯。雖霜雪之朝。晨起拓牕。終日整衣冠。應酬賓客。而不見疲倦之色。

辛未四月六日。巾櫛衣冠。列方圓河洛諸圖。著五言律詩以解義。卽絶筆也。自申時寢疾漸革。命整頓書冊。以翌日辰時考終於晩覺齋。享年七十四。以是年五月二十六日。葬於陶唐洞亥坐之原。

府君受氣淸明。賦性仁厚。符采明爽。儀表端秀。律己以孝悌爲本。制行以忠信爲主。聞人之善。播而不匿。聞人之惡。隱而不宣。樂易平和而有由然不自失之志。謙恭退抑而有卑而不可踰之實。逮至中晩。益見俗學之汩人才性。而致力於性理之學。以讀書明理。爲進德之門。以閑邪愼獨。爲篤行之要。嘗曰學者之病。有許多般樣。曰正也曰忘也曰助也曰間斷也曰走作也。欲救這病之藥。無踰於敬。乃以敬齋主一等箴。爲內外交養之方。而體驗於日用之間。凡於太極動靜之妙。河洛方圓之辨。靡不究其所以然。治心養性之法。敦倫懋業之說。無不明其所當然。精思潛玩。發之論著。深合乎先賢之論。而蓋多有自得者矣。至於人道同異。四七剖析。則曰是學問之頭腦也。差以毫釐則立心制事之間。未免夾雜之失。而將至千里之謬矣。尤爲致意。而多發於吟詠書牘之間。

嘗以爲自古以來。道之不明。異端害之也。異端固不一。而其尙奇好怪則特一類耳。楊墨起而孟子闢之。老佛熾而朱子辨之。使其詖行誕說。靡然同歸於明敎之內矣。不幸近者。又有所謂邪說者出焉。其名雖殊。皆是尙奇好恠之說。改頭換面者。而其爲害則尤爲慘烈。今世固難得孟子朱子。然其正言至論。著在方冊。必也尊信之盡其道。彰明之極其方。使誕妄之類。無所走作而歸於正。然後不刑一人而可復三代之美俗。竊念我朝建極之初。立官設敎。一依三代。故異端自滅。正學大行。鴻儒碩德。相繼迭興。今者邪說之橫行。專由於世代寖遠。敎法漸弛之故也。爲今日計。莫如修復古制。敦尙學𧗱。遂著爲說以示志。

篤於倫理。奉親至孝。日與諸昆季。侍側左右。恪勤服勞。色婉而容愉。其有不安之敎。勉戒之時。則必免冠俯伏。敎畢乃退。肅敬之意。未嘗少弛於食息之間。朝夕進饌之時。必監視匙箸加損。撤饌而後始乃退食。夜則省其寢房溫冷。待其就寢而後退出私室。每當湯侍之日。必沐浴致誠。禱於北辰。及抱終天之痛。盡吾誠敬之所至者。惟在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凡於愼終之節。靡不用極。每當忌日。助以魚果時物。宗家或有故則設位以盡哀。雖至晩境。尋常言語之際。有語及先親事。輒泫然含涕。

其於奉先之節。靡不用極。及參議公祧遷而府君爲長房。則以爲宗家不贍。以其祭田還獻宗家。而別爲區畫。以奉祀事。將事之日。灑掃庭際。宿齋預戒。庶需凡品。莫不躳自省視。雖衰老甚。不使子弟代行。因又刱建別廟。以安神位。名其正堂曰著存。廣其兩夾室。爲子姪肄業之所。曾祖妣韓氏墳墓在原州地。而道路絶遠。府君合謀宗中。營置位田。遂規定節目。使之逐年定任司。不廢香火。凡先塋之未有表碣處。或爲之親述陰記。或求有道之筆。不至湮沒。以至先代文獻之散佚者。亦皆裒集編次。得成完部。

其處兄弟也。怡愉欵洽。和氣自溢。有無與俱。物我不分。嘗買一段田。聞伯嫂氏曾有意而未果。卽以納之。其於姊妹之出嫁者。時節候問。未嘗忘懷。其有疾病。痛若在己。雖至衰暮。必躳往調治。

其於子姪也。隨事警飭。未嘗以恩掩義。蚤夜每以彝倫等事。申申焉常戒之曰。人顧自省如何。常於無過處求有過。庶幾寡過矣。又曰士子當以治心爲先。心事當如靑天白日。一以正大光明爲主。若有一毫査滓未能淨盡。偏私夾雜之萌。容乎其間。則便非士君子用心之道也。嘗見不肖輩言人過失。峻責曰士夫有許多做底道理。何可遑及於此等說話耶。古人云言人之惡。如含血噴人。先汚其口。正謂汝輩道也。以至堂內子姪。幷均親愛。開心敎導。未嘗有間也。

其於宗黨也。雖族分之稍疎者。憂慶必相訊。短長不相較。常曰分於父母而爲兄弟。自兄弟而至於疎族。以疎族而忽之。是忘吾祖先也。又曰敦睦之道。務在不露圭角。而有過不規。亦非相愛之道也。是以苟有過誤處。則辨析義理。誠心開導。或至過於直截。而素性樂易。人已信服。故周親之間。恩義相孚。莫不敬歎而感服焉。

家素淸寒。有時昕夕不繼。而賓友之過從而留連者。罄竭所儲。豐薄與共。不論親疎貴賤。而輒披露悃愊。不設畦畛。是以戶外之屨常滿。雖疎外不相識之人。若其情地矜憫。則無難解衣推食。救其飢寒。傾帑竭篋。資其竆乏。甚或收合於一堂。同志之家。至於賙救資濟而後已。

所與從遊者。皆當世重望。或與之開卷講業。或與之賦詩論文。易直之性。自露於言面。媟慢之容。不設於身體。每合席羣會。言論和暢。風流篤厚。休休然有洛社風致。

樂取人善。一言一行之合於道理者。必舍己從人。少無慳吝。以故其於文義講說。事理商確處。雖新進後生。苟有可取。亦傾心稱許。嘗曰人之爲學。病在自是己見。夫義理者。天下之公共也。若不顧當否。拗執而務勝。則不但在我無進取。其於公是非何。

常曰士君子當先自立志。如以明道希文自期待者是也。今人皆汩沒於科學。已喪其心術。雖幸得一第。更何與論於立身事君之道哉。又曰國朝旣以科目取士。則父兄之所敎詔。門戶之所興替者。皆此物也。惟當隨分應擧。而知其內外之分。施其輕重之力。不以一毫得失。橫在肚裏。此乃吾儒正當底道理也。

律己甚嚴。雖在燕閒獨處之地。欽欽若師友之在傍。整頓籤帙。羅列圖書。俯讀仰思。硏精覃心。苟有片言隻字之疑晦難解處。則必手箚心記。左質右稽。若到得心會理順則怡然自得。喜形於色。爲文章不事雕飾。惟以理順辭達爲主。作字未嘗胡草。惟以楷正爲務。工於吟詠。每遇佳山韻水。神會興劇。則與同志唱酬成軸。陶寫性情。凡世俗之所嗜好者。一切不經於心。而內外粹然。望之無一點塵埃氣。

不肖孤旣懵無知識。且晩生膝下。未及見府君少時言行可記之蹟。略撮其所聞見如右。古人有言曰一毛失眞。便非吾先。不肖雖無知覺。亦知一言爽實。卻重吾不孝耳。用是踧踖。寧略無煩。不敢傷府君撝謙之德。惟秉𥳑之君子。恫其心而慽其情焉。不肖孤芳運泣血謹書。

行狀

[編輯]

先生姓李氏諱東汲字進汝號晩覺齋。系貫廣州。鼻祖諱集。高麗判典校寺事號遁村。文章行義。爲世所重。生諱之直。本朝直提學。生諱禮孫觀察使。生諱克堅左通禮。生諱摯。始居漆谷。其後三傳至諱光復。僉正贈兵曹參判。生諱榮雨。主簿贈吏曹判書。無嗣以從兄工曹參議贈吏曹參判石潭先生諱潤雨之仲子道長爲後。副應敎贈左贊成號洛村。生諱元祉。參奉贈吏曹參議。寔先生之高祖也。曾祖諱顯命。生員壯元。號草塘。無嗣以參議公之仲兄大司憲號朴谷諱元祿之仲子兵曹佐郞號石門諱基命之子世珩爲後。成均生員。號恕軒。學問精純。行誼表著。推重於士林。考諱恆中。以孝友德行稱於鄕。妣江陵金氏。兵曹正郞徵慶之女也。以英廟戊午九月十四日。生先生於漆谷上枝里第。資質聰穎仁孝。自免懷有識。無忤於親意。凡得魚果異味。必懷而獻之。大人公敎法甚嚴。大夫人未嘗以慈掩過。先生一意承順。應對惟謹。七歲受學於恕軒公。音釋句讀。自能言下領解。十餘歲遍讀小學四子等書。恕軒公奇愛之。十三歲方伯以朝令設講童蒙小學。問父子有親之義。先生對曰以舜之所處而至於底豫。不過盡其親底道也。聖人之必擧此一字。將使天下之爲父子者定也。方伯稱歎不已。戊寅大人公疾革。晝夜扶持。涕泣嘗糞。及當大故。哀毀踰制。辛巳恕軒公棄世。臨終謂先生曰汝以敬字爲持心之方。寬字爲處世之法。蓋以質美而奬勉之也。先生於倫次爲仲。而宗家淸寒。大夫人奉養之具。時或不贍。則與季氏公同心助力。克殫其誠。雖在夜深後。問所欲而措辦無難色。大夫人當食。必均分於在傍者。故每多備以承其意。及其寢疾。盡心調護。未嘗解帶交睫。竟遭故。致哀如前喪。伯氏遲庵公博學飭行。先生早夜同處。日征月邁。以門戶之望。傍治擧業。屢參大小解。竟屈於省圍。則曰得失有數。不如專吾所好。遂潛心於爲己近裏之學。先是百弗,大山兩先生倡明絶學。爲一代儒宗。先生嘗一再登門。未及質疑請益。而先生遽已易簀。所以有不早覺之恨。乃取兩先生遺書及實紀。反復潛玩。切實體認。以寓古人私淑之義。而於崔先生特爲文以祭之。凡於尊衛之地。盡其誠意。每會同志。講討於聾淵杖屨之所。以寓其影響。當時碩德如默軒,立齋諸公。氣味相孚。結爲道義之交。而論難經義。反復精密。必至同歸而後已。雖在燕閒。必對聖賢之書。無時不玩賾。而至於朱子書則平生所深嗜而篤好者也。以爲朱子之道學全體。當求元書。而卷帙汗漫。莫得其要領。遂抄其奧意之最要者。名之曰朱書抄節。未及成書。又以爲學者啓發。莫如答問辨質。而在大全者次序散落。莫能參互而會通。遂倣語類之例。分門彙編。而小學爲學問之基。故冠於首。繼以大學論孟詩書中庸周易春秋。爲進學之序。禮記太極圖說通書西銘。類於經傳。故附經傳之下。而太極爲道之大原。故冠於首。次以天地日月陰陽五行。至於理氣變化。屬天道而類從之。以心性誠敬仁義禮智。至於仕䆠風水。屬人事而類從之。其他無題目可名者。謂之雜問。附之於末編。名之曰朱門書類。立齋翁曰天敎翁一隻眼尙如水碧峙明星燦者。亶欲辦此偉蹟。又曰此翁初爲自用工地。而其有功於後人大矣。長子景運文行夙就。屢登殿講。眷注隆重。至詢閥閱。有嘉乃之敎。而遽然夭折。遠近莫不嗟惜。而先生能以理排遣。己未與近邑同志。營建書塾於伊江洛水交會處。卽寒岡,樂齋兩先生遺躅之地也。扁之曰伊洛書堂。其東西室曰慕寒曰景彌。西有石臺曰觀瀾。北有蒼壁曰詠歸。以先生遺規。招邀名勝。聚會後進。講說經旨。考試學業。實多興起之效。辛酉倡起士論。重修鹿峯精舍。其曰養浩樓明善齋時習齋玩物臺天淵池。卽錦溪黃先生所刱。而退陶老先生所命名也。遂聚會多士。升降課試。以復古規。聞風而來者相繼矣。癸亥講定邑規。取朱夫子漳州榜諭及增損呂氏鄕約。參以本邑舊制。一曰修講學以立其本。二曰正鄕堂以淸化源。三曰正名分以一民志。四曰立鄕規以矯吏習。其他瑣節細條。參酌古今。不失時宜焉。遲庵公嘗曰吾兄弟白首相將。人間之至樂也。隨事資輔。骨肉之友道也。及其喪出。先生泣曰古人以兄弟之喪謂割半。吾則喪全體也。先夫人緬襄。遲庵公嘗擬議而未就。遂體其意而遷祔於大人公墓。廬於墓下。攀號如袒括時。時年已耋矣。子孫諫之。先生曰豈以年老不自盡耶。丁卯廵相尹公光顔會一道名士。設鄕飮酒禮。蓋先生前此講定禮節。欲一行之而未果。尹公禮速甚勤。遂往與行禮於觀德堂。旣歸又與同志講朱書於鹿峯。月餘而罷。己巳春往愚山。與立齋及損齋南公漢朝講大學。立齋書曰八耋衰齡。能照破聖賢書。及指導後生。定有若鑑燭幽而車指南也。辛未四月六日。巾櫛衣冠。列河洛方圓圖。著五言律詩以解義。申時寢疾漸革。使諸子整頓書冊。戒之曰書冊公物也。好學者爲主。我死之後。必勉勵無使書冊讓別人也。以翌日辰時考終於晩覺齋。壽七十四。以是年五月二十六日。葬於陶唐洞亥坐之原。先生得氣之淸而稟性之粹。修身以孝悌爲本。立身以忠信爲主。樂易和平而有由然不自失之志。謙恭退抑而有毅然不可奪之操。早承家庭之學。有妙年老成之名。中晩以後。致意於性理之學。嘗以爲觀河洛之象數則先儒辨析。不啻明白。而愚以卦與位互有常變。而皆變於西南者。皆必如是而後流以對待。一生一克。成天地之化。而且念象數之列於四方者。皆興於中央之位。卦氣之循環無竆者。從起於中間白處。是知心爲太極。而萬化萬事。生於心也。觀太極圖則理爲氣主。不雜不離。乃造化之樞紐。而人得此理則天又在人。而可以參三才而致位育之效矣。觀西銘則知天人一理。一本萬殊。而人可以事天而盡其道也。觀敬齋箴夙夜箴則知此理之無物不有。無時不然。而但人之工夫。涉於助長。則其害有甚於忘。惟用工於忘助之間。乃爲持敬之方也。觀四勿箴則知制外養中。由中應外。而內外交養之工。不可少忽也。古聖賢所以開示者明白的當。無以加焉。而但念理之千變萬化。未易盡竆而窺其奧也。蓋此心神明不測。放失之易而持守之難。則主宰照管。防微謹獨之工。未可易而能。此吾所洞屬斯須未已也。凡古人箴規之語。有切於受用者。揭座隅爲常目之資。以至東方大賢遺集。朝夕觀玩。惟日孜孜。不知老之將至。則先生造詣之深。有非末學之所可窺者矣。其日可見之行。則其事親也。與昆季侍側。左右恪恭承奉。容婉而色愉。或有警戒則免冠俯伏。承受其意。朝夕饌品。察其嗜厭。食已乃退。房室溫冷。每自檢視。侍湯之日。必沐浴禱天。及抱終天之痛。葬祭盡其誠。凡於先忌。每有助需。而其祭也宿齋預戒。雖老必躳。以致如在之誠。宗家若有故則設位於家。以伸其哀。尋常言語。或及先親。則愀然作懷。或發於夢寐。泫然出涕。及參議公祧遷。先生爲長房則祭田屬之宗家。別爲區畫。以奉其祀。將事之日。灑掃庭際。庶羞凡品。莫不省視而精潔。未嘗使子姪代行。又創建別廟。前立齋堂。名曰著存。廣其兩夾室。爲子姪肄業之所。曾祖妣韓氏墓在原州地。而道遠不便省掃。合謀宗中。區畫保長。優置位田。規定節目。逐年定任司。不廢香火。凡先塋之未有表碣處。或自述陰記。或求得當時信筆。遺蹟散失者。亦皆裒聚成編。不使泯沒。其處兄弟也。怡愉款洽。和氣自溢。有無與共。物我不形。其於伯兄。愛敬俱至。無異溫公之於伯康。嘗置一段田。聞伯嫂氏有意無資而未果。卽以其田納之。姊妹之遠嫁者。時節候問。未嘗忘懷。其有疾病。若痛在己。雖至衰境。必躳自往護。其於閨門之內。禮貌相加。未嘗有慢意。其於子姪也。隨事警飭。未嘗以恩掩義。嘗戒之曰人顧自省如何。常於己分上。點檢得失。庶幾寡過。又曰士子當以治心養性爲先。然後氣像開豁。意思明爽。發於文字。亦能辭達理順。又曰心事當光明正大如靑天白日。若一毫査滓未盡融化。則不覺自陷於偏陂之科矣。子姪或言人過失。則責之曰汝當自省己過。奚暇察人之得失乎。含血噴人。先汚其口之戒。不可不念也。至於堂內年少。亦爲之導率不倦。其於宗族。不有親疎。憂喜與同。嘗曰同父母而爲兄弟。兄弟之孫。漸至於遠。自遠而溯尋則其初乃一人之身也。豈可踈外之乎。其有過誤。密諭而明辨之。未至於峻責。而人服其忠信。故莫不敬憚而感悟焉。至於賓友過從。必接以悃愊。雖家力不贍。戶屨常滿。或開卷講義。或賦詩論文。言論和暢。風流篤厚。見人之一端識解。苟合於義。得於事理。輒傾心推奬。許以益友。常曰人之患。在自立己見。夫義理無竆。見識有限。縱欲自是。奈天下公是非何。常持謙退。雖年少後輩。有信從者。未嘗以師道自處。眷眷有接人之意。又曰國朝以科目取士。則惟當隨分應擧。然內外輕重之分。不可不嚴也。又曰異端之害。自古有之。而楊墨則孟子闢之。老佛則朱子斥之。近又西學者出焉。卽邪說之改頭換面者耳。作斥邪說以拒之。平生淸雅自持。於財利泊如也。外舅公嘗以衿出事。屢書要見。而竟不委往。外舅公心愛之。許給書籍數千卷。又以爲本家舊藏。竟輸還之。雅好山水。暇日盤旋。以宣暢其胷襟。如陶山玉山德山檜淵東洛屛山愚山。皆先賢妥靈之地。而兼山水之勝。則寓其羹牆之慕。託其仁智之樂。布川水石。因名勝之會。而結九老之約焉。望其儀表則仙鶴之下霄也。想其臭味則猗蘭之絶俗也。平居堂室庭除必精潔。几案器皿必齊整。書冊置之有常所。每見積卷。齊頭如刀割而繩直。終日整衣冠端坐。惰慢之氣。不設於身。鄙倍之言。不出於口。誦味前賢之微言。探索相傳之路脈。終有疑晦處。則手識心銘。以俟其精通。及其心會意到則怡然自得。喜形於色。爲文章不事雕飾。以理會爲主。作字未嘗胡草。以楷正爲貴。凡世俗之嗜好者。一切不經於心。內外粹然。無一點塵埃氣。配密陽朴氏。處士漢圭之女。忠莊公榮臣之後也。性度柔順貞淑。事舅姑盡其孝。奉君子無所違。生一男景運。一女朴光錫前承旨。繼配仁同張氏。學生以亨之女。性和懿貞恪。奉尊姑至誠竭力。隨事適意。尊姑極稱篤孝。生三男範運,芳運,憲運。三女李埰,姜玉成,崔孝述。景運無嗣。以範運之子以默爲後。二女張㵓,崔祥甲進士。範運生四男。以默出後,以馨,以淵,以馦。芳運生三男。以晦,以暹,以翼出後。三女朴祐錫,朴佐鉉,沈必欽。憲運生四男。以斗生員獻陵直長,以心生員,以璧出後,以參。朴光錫生二男基載,基戩進士。五女崔雲翼,李建秀,李邁基,鄭民秉,金斗欽文承旨。李埰生三男秉煕,秉烈,秉默。姜玉成生二男斗俊,台俊。三女朴武鉉,李彙𮃦,鄭承和。崔孝述生二男命德,命愚。三女李瓚秀,李淵在,鄭致周。以默生四男一女。男根秀,達秀出後,芝秀,𪻶秀,女幼。張㵓生一男文樞。崔祥甲生六男,澐進士,餘幼。三女李相稷,餘幼。嗚乎。世降俗卑。當世之士。惟功令是務。而先生能超然獨悟。自託於有道之門。深究於聖賢之書。使斯學斯道。維持於一身。而敎詔於方來。其所以有功於斯文者。果何如哉。先生之子芳運述遺事一通。責余以記德之狀。顧見識蒙陋。不敢與論於闡揮之地。然竊念先生與吾先子志同道合。或談討於義理之際。或觴詠於泉石之間。其相與相期之密脗然。是君子道義之契。而況余無狀。自年十五託跡門下。挾古經而質疑。奉明訓而書紳。至今六十年而受用者。皆先生賜也。玆不揆僭妄。略敘顚末如右。以俟夫秉筆者採擇雲爾。嘉善大夫行漢城府右尹兼同知義禁府事五衛都總府副總官順天朴光錫謹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