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曝書亭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六十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六十六 曝書亭集 卷第六十七
清 朱彜尊 撰 清 子朱昆田 撰附錄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卷第六十八

曝書亭集卷第六十七

           秀水 朱彞尊 錫鬯

 記

   天津衞稽古寺重修藏經閣記

佛之書入於中國其初四十二章耳其後盛於姚秦熾於梁

大備於唐代興日繁幾與儒者之書相等縉紳學士靡然舍

已所學從之而其徒復侈大其事鳩土木以爲之宮飾朱丹

爲之桷誦焉則有拜跪坐起之容梵焉則有抑揚髙下之節

而又縚繩以襲之鐘鼓以宣之其所以崇奉之者靡不至自

孝定皇后篤信其敎命中使頒經藏於梵剎其徒猶慮未廣

更梵夾爲篇籍自是經藏薄海內外所在多有嗚呼使遇漢

明梁武又可知矣天津衞屬京畿之衝城之西門有稽古寺

藏經之閣峙焉地近海多風飛沙晦冥歲未久閣圮浮屠含

光者新之予檥舟道此登焉夕陽在衣風鈴錚然翔鳥上下

爲之目曠心怡含光語予曰凡吾材之所需井稅之入升盎

之儲積之累年始成焉憚閣之頽而經藏將失也今縉紳學

士誦法周孔其於六經百氏之書舊聞放失往往置勿問而

府州縣學或傾廢不治不有媿於佛氏之徒也哉浮屠之言

雖非聖人所與而能崇奉其敎以興廢自任若含光者殆亦

聖人之徒之所進也遂爲文以記之

   大悲院記

孔子歿百氏之學興其最盛者楊朱墨翟治墨氏之學者至

分爲三其師說之不傳豈非孟氏闢之也與浮屠之言近乎

墨者也墨之敎摩頂放踵利天下爲之而獨於治喪也以薄

爲其道爲浮屠者術主乎慈其始去父母昆弟捐妻子而不

顧詎非忍哉昔孔子不遇於時馳驅四方若微生畞接輿荷

蕢之徒交訕其後而曰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痛哉其言

也蓋吾觀於佛獨善彼所稱觀丗音菩薩者推其願所至欲

盡斯人而登之善其去孔氏之旨不逺而大悲菩薩者彼所

謂觀丗音之化身也其手目之數多至八萬四千目必有𠩄

運手必有所執俾匠人一一肖之佛氏之敎則然禪人丗髙

結茅天津之衢夏以水冬以茗果施往來之人而予友曹君

實司武備茲土捐俸錢繼之程工庀材築室三楹題曰大悲

禪院而請記於予嗟夫舉斯丗之人其可惻然悲者衆矣惟

泯於無所睹聞則已試游目而觀其迷途陷溺目不能周手

不能援者何限此菩薩之以大悲名也而況聖人之心哉曹

君勇而好文馭兵以嚴而養民也惠殆𠩄謂可使治賦者也

夫浮圖之言儒者疾之以其無預於丗天下饑溺而不思所

以救也丗髙用其師之說獨以大悲菩薩自託則豈盡無意

於斯人者哉宜曹君之樂其人而信其道也

   雲岡石佛記

雲岡之寺有十建自拓跋氏今之存者特其一耳石佛大者

髙七十餘尺小至徑尺斬山爲窟數十鑿佛數千軀架以飛

閣凡客大同者必游於是予嘗再往游焉覩石像之怪偉退

而作記按魏志丗祖用崔浩之言毀佛像造泥人銅人者門

誅土木宮塔莫不畢毀及浩旣戮興光和平之際爭立石像

太和中四方諸寺凡六千四百七十有八延昌之季僧尼𠩄

居積至一萬三千七百二十有七剝窮而反理數然也釋氏

說如蠱之中人卒不可愈良醫者擇其可治治之有疾之

者見方藥不効遂刳患者之腸胃必盡殺其蟲乃止患者旣

死其同病之人未有不剚刃於醫者崔浩是已方詔遣立像

其徒惟恐再毀謂木有時朽土有時崩金有時爍至覆石以

室可永無泐又慮像小可鑿而去徑尺不巳至數尺數尺不

已必窮其力至數十尺累數百千而佛乃久存不懷使見者

因像生感自謂極天下之智慮不知其陷於至愚也嗚呼周

公仲尼之道感人千載之下者豈以其像哉雖然拓跋之俗

習聞釋氏之說其敬信固宜非若漢明梁武生周公仲尼之

郷而沉溺異端者比也彼十六國之君殺人若刲羊豕而佛

氏倡好生斷殺之旨丗主信之往往少回其殘忍之習是佛

像之有益於當日亦事理所有也然則君子之排擊異端尤

當揆丗之理亂彼持論過激豈吾道之幸與䕫州李先生者

好爲古文辭素擯佛又與予同游雲岡者也遂書一通寄之

   應州木塔記

軒楹臺榭廣墀複宇游觀之勝苟作非其時侈過其制則春

秋書之太史紀之故雖王公之尊不敢輕役其民至浮屠之

宮竭天下之民力奔走恐後丗莫有議其非者吾不知其故

也彼其師以虛無寂滅爲敎視支骸爪膚爲不足惜而崇奉

其敎者顧必範金以像之築宮室以棲之非大惑與然山川

城郭必有升望降觀之地惟浮圖之制崇髙累級出軒楹臺

榭之表足以曠覽形勝所在登髙明而逺眺望感時賦詩則

又君子之𠩄不廢也去應州治西北百步有釋迦佛塔建自

遼淸寧二年上下以木爲之其髙三百六十尺州居絶塞之

衝土風苦寒無良材珍木之産一木之運百車牛乃達蓋遼

之君臣恃甲兵之武責獻納於宋金繒所入動億萬計宜當

日成此不難也遼史載道宗即位初詔求直言亦嘗有志經

國者迨乎晩節崇尚異敎一歲飯僧至三十六萬人一日祝

髮至三千人嗚呼侈心有漸皆是塔啓之也已土人指予簷

端大字凡八係長康二陵駐蹕時所書其一時游豫猶可想

像得之然則登是塔者不獨盡覽山川城郭之勝而盛衰之

故又可感也遂相與賦詩記之同游者三人山西按察司副

使前戸部侍郎同里曹公溶江西布政司參政臨淸周君之

恆汾州推官大興孫君如銓而鑱予文於壁者知州事蓋州

傅君登榮也

   南泉寺新建惜字林記

古之典籍方冊焉而巳不及百名者書於方百名以上書於

冊編用韋摘用鐵書用漆有燔燼之虞而無遺棄之患逮後

易以繭紙隃麋書以不律杵頭軸子人知愛惜自長興鏤九

經於板學者無筆札之勞獲觀古聖賢書誠厚幸矣旣而史

記兩漢書文𨕖皆付雕造諸子百家次第皆有官則儲之國

學民間則吳蜀越閩悉能摹印而閩之麻沙崇化二坊翻刻

流傳日多士子得書易而怠心生又科塲定製經書各有專

門程子朱子胡氏蔡氏陳氏諸家而外帖括罔敢逸出於是

經書義稍有異於諸家者多束而不觀至於士子揣摹時文

是習坊間𨕖本盈屋充棟人之意見各別非所好者土苴視

之或覆醬瓿或糊蠶箔至若京師五方𠩄聚一有委棄輒溷

於糞壤中士大夫旣未克捃之車塵馬足之下而往來行子

計慮所不遑及故必藉蕭閒寂寞之人昕夕司之庶事不費

而收之也博宜莫如沙門氏南泉寺在三里河橋之東康熈

十有七年夏予策柴車應召舍於僧廬有禪上人者衣禞

衲持頃筐拾字紙於道月之朔望輒焚之越三載結數椽於

文昌閣下扁曰惜字林貯之有庫焚之有爐來請予作記噫

自宗乗分爲五葉叅者期於頓悟漢晉以來所譯梵夾且委

之蟲鼠不顧而何有於廢紙則上人之捃拾非專代儒家爲

之亦所以自爲也雖然吾觀上人之勤鐘鳴必起偕其徒陳

梵夾於堂展縚繩而宣之以魚鼓若是乎主於敬焉由一寺

推之則西域古先生之言其徒儲藏猶謹而上人所捃拾終

代儒家而勞其心力也已因記落成歲月於壁

   唐朱邪府君墓銘石蓋記

丁未之秋自代州復至大同將次應州避雨馬神祠下前有

施食臺刻石列八卦於旁又書二十八宿字心異焉俾從者

覆而觀之上有篆文曰唐故汾州刺史朱邪府君墓誌銘蓋

沙陀之俗死焚其骨盛以石函此則其蓋也考後唐家人傳

無官汾州者惟明宗之父電嘗贈汾州刺史見冊府元龜又

葬於應州其爲電墓銘無疑也史稱明宗無姓氏太祖養以

爲子不知其父冒姓朱邪者久矣後明宗即位諡其考曰孝

成廟號德祖當其時祠官之守春秋之祭山陵之封土必崇

孰意爲人所發千載之下並石函亡之而僅存其蓋也乃言

於按察副使曹公徙之於州學而爲文記之

   游晉祠記

晉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縣西南八里其曰汾東王曰

興安王者歷代之封號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虧山下有聖

母廟東向水從堂下出經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難老合流分

注於溝澮之下漑田千頃山海經所云懸甕之山晉水出焉

是也水下流會於汾地卑於祠數丈詩言彼汾沮洳是也聖

母廟不知所自始土人遇歲旱有禱輒應故廟特巍奕而唐

叔祠反若居其偏者隋將王威髙君雅因禱雨晉祠以圖髙

祖是也廟南有臺駘祠子産所云汾神是也祠之東有唐太

宗晉祠之銘又東五十步有宋太平興國碑環祠古木數本

皆千年物酈道元謂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左右雜樹

交蔭希見曦景是也自智伯決此水以灌晉陽而宋太祖太

宗卒用其法定北漢蓋汾水勢與太原平而晉水髙出汾水

之上決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後城可灌也歲在

丙午二月予游天龍之山道經祠下息焉逍遙石橋之上草

香泉冽灌木森沉鯈魚羣游鳴鳥不已故郷山水之勝若或

睹之蓋予之爲客久矣自雲中歷太原七百里而遙黃沙從

風眼眯不辨川谷桑乾滹沱亂水如沸湯無浮橋舟楫可渡

馬行深淖左右不相顧雁門勾注坡陀阨隘向之所謂山水

之勝者適足以増其憂愁怫鬱悲憤無聊之思巳焉旣至祠

下乃始欣然樂其樂也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臺駘者金天

氏之裔歷歲更逺蓋山川淸淑之境匪直遊人過而樂之雖

神靈窟宅亦馮依焉而不去豈非理有固然者與爲之記不

獨志來游之歲月且以爲後之游者吿也

   風峪石刻佛經記

太原縣之西五里有山曰風峪風穴存焉相傳神至則穴中

肅然有聲風之所從出也愚者捧土塞穴建石佛於內環列

𠩄刻佛經凡石柱一百二十有六積歲旣久虺蠍居之雖好

游者勿敢入焉丙午三月予率土人燎薪以入審視書法非

近代所及惜皆掩其三面未縱觀其全也由唐以前書卷必

事傳寫甚者編韋續竹截蒲輯柳而浮屠之言亦惟山花貝

葉綴集成文學者於時窮年筆札不能聚其百一難矣石經

肇自蔡邕歲久淪缺至唐鄭覃周墀復勒於京兆後唐長興

中始更傳寫爲雕印舍至難而就至易由是書籍日以盛顧

丗之學者忽其易反或束而不觀何與豈其所謂日盛者乃

其所以衰與北朝之君臣崇奉釋氏故石刻經像在處多有

予友太原傅山行平定山中誤墜崖谷見洞口石經林列與

風峪等皆北齊天寶間字而房山石經刻之自隋甚矣其法

之蕃熾也今佛宮所棲少者百人多至數千人然通其旨者

率以語言文字爲無用見講說佛經者往往鄙置不屑嗚呼

佛之說雖戾於聖人之言要皆彼國中之先生長者也旣用

其法盡棄其先生長者之言果何如哉九經之文在西安府

學儒者雖不能盡觀而得之者咸知愛惜至風峪所藏其徒

雖繁莫有顧焉者矣是則釋氏之無人不尤甚於吾道之衰

也夫傅山聞之曰然遂書以爲記

   西山碧雲寺記

西山佛寺百數多建自內官其最閎麗者曰碧雲寺因山下

上築臺殿金碧露松栝之表其北內官墳墓數十鐫石爲䦨

窮極纖巧翁仲羊虎夾侍墓碑林列其文俱宰輔所製中立

穹碑二具書緫督東厰官旗魏忠賢爵秩遊人每畫灰於壁作

憤詈語寺僧輒塗去灑埽惟謹過者徒有歎息而已方忠賢

擅政建生祠立碑者徧天下固無足責迨刑書旣定執童子

問之鮮不以黨逆爲恥見其姓名踣石破碎之惟恐不速地

僻逺無存者而茲山近在輦轂顧秉謙魏廣微之文大書深

刻獨得不去則以忠賢雖敗而閹寺力護其類至其屍已戮

其族已徙復樹碑立冢有非法禁之所能懲者然後知小人

流禍未有酷於閹寺者也易曰君子以逺小人不惡而嚴夫

身爲宰輔其地不爲不峻必先假之以顔色而後小人得邀

其文章秉謙輩不足數顧中人以上亦爲之諛墓何與浮屠

之敎背棄父母殄絶宗祀內官樂其相近捐無用之金錢顯

爲邀福於佛陰令其徒守冢寺僧藉以衣食遂甘爲所愚而

灑埽無廢可憫也嗚呼士君子立朝務明周易之義毋爲小人

𠩄狎而輕假以文章要在嚴之於始斯可矣

   登嶧山記

嶧山上下皆積石間不容趾小若拳大若堂房若鬼工所運

而驚濤駭獸之突於前也山逺近草木不殖然嶧陽孤桐載

在禹貢豈以其生之不易故貴之與石質麤惡游者鑱姓名

於壁未及百年輒漶漫磨泐不可辨識李斯篆其不存於今

宜也按詩言保有鳬繹釋者謂繹與嶧同鳬山在今嶧縣縣

雖以嶧名山去縣二百里在鄒縣之南杜預以爲在鄒縣北

蓋縣治之徙久矣山徑坱圠無燕憩之𠩄以是游者特少然

升髙逺望風檣煙浦出沒百里之外於以覽神禹之跡𥬇亡

秦之愚足以増懷慨慷豈必林木鬱蔥臺館髙下然後爲名

山也邪同予登是山者四人巡撫山東工部侍郎兼右副都

御史宛平劉公芳躅増美公弟芳永大年河間府推官大興

牛裕範式之歙人汪之魴於鱗登其巓者公與之魴曁予也

   濋泉記

宛平劉公巡撫山東之明年於㕔事西北掘土深二尺有泉

涓涓出自穴從而濬之又二尺其廣倍焉甃以甎養魚百頭

淸可鑒髮公顧而樂之語其友朱彞尊曰是宜何名曰爾雅

水自濟出爲濋其濋泉乎記之曰天下之水源澂者流必淸

源濁者流亦濁然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

黃則衆水混之也航於下流者見其濁以爲河之性然彼徒

窺其末而未窮其夲則謂之濁也固宜爲政之道亦若是而

已吏至㢘也爲之賔客者苟萌營利之心惑於視聽則混之

者日至源之淸濁流亦異焉今公旣能潔已於上賔客咸以

公之心爲心若泉之在甃纖塵有所不納雖極而至於大小

淸河而入於海無非淸者矣公曰旨哉子其書之以吿後之

居是邦者

   重建屯溪石橋記

浙江之源是名率水由武溪東北流合漁亭榔木二水經齊

雲之麓夾溪入焉東過珠里越隆阜至屯溪其西南五城之

水注月潭度閔口納髙梘之流達黎陽黎陽者南朝之廢縣

治也東北之屯溪匯於率口或曰孫吳時毛甘屯兵萬戸於

是故溪以屯名或曰程忠壯王靈洗之𠩄保也故其子姓多

率口居蓋自率水東至於淛爲瀨四十有七灘三百有六十

濬流驚急至屯溪而平土人乃築石爲橋以通行路創始於

嘉靖十五年歷百有餘歲民安其利康熙丙辰橋圮率口

程翁子謙出私錢獨任之先後費錢六百七十萬閱二年橋

成又十七年再圯翁曰橋之不固是吾過也遂以丁丑之秋

復事興建仍獨任之橋未成而翁沒其子戸部廣西淸吏司

員外郎岳繼翁成之匠石之費幾倍工旣竣介珠里陳君㫤

請予爲記予嘗考之周官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掌固以時

修之而遂人以土地之圖經田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

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塗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

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於畿其不及橋梁者非義有所遺也

蓋五溝五塗莫不有梁焉故爾雅曰隄謂之梁春秋傳曰九

月除道十月成梁孟氏亦曰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

成凡西北之水其勢奔迅一失故道則陵谷變遷石橋之利

無從興民之病涉者衆迨氷始合乃克斬木成梁春氷旣泮

輒復漂去如孟氏𠩄雲必每歲更作之若新安江水其淸見

厎流泠溶漾可洄可游然谿流旣廣梁非石不久蘭舟竹筏

齊出其下陸則車徒之轚互茶綱紙戸交於五達之衢易之

以木則易壞易壞則行者病歲事更作則居者勞城郭溝池

樹渠之固將失其險然後知翁濟人之功經畫之計爲逺且

周也今朝野之士往往守楊氏爲我之學君臣父子兄弟之

間事輒相諉其於處丗之術則工矣任重之謂何使居其郷

者皆克如翁之用心不私其財恆以濟人爲念推而邦國天

下何利之不可興而害之不可去昔之人所以貴夫任天下

之重者蓋由是矣翁以子岳貴封朝議大夫戸部江西淸吏

司主事嘗捐金置府縣儒學田葺明倫堂築率口上流沿溪

石堤建宗祠修族譜樂善不倦其爲德鄰里匪止兩建石橋

而巳

   古南禪院重建方丈記

方丈道家之山也而釋子以名其居本諸維摩詰也大江以

南僧寺宏麗者必有方丈歷階而升設師子座於中植杖其

右凡宰官之參禪諸弟子之問法必於是焉書其言以爲語

録鋟諸木以衍宗傳猶儒家之有山長書院之有講堂也明

自萬曆而後五燈似續各有其人臨濟一支尤盛牧雲禪師

者舍宏麗之地來居嘉興縣梅會里之古南院安禪賦詩所

居方丈不盈一丈止水一泓稚竹數挺足以濯巾缾掛麈拂

雪霽扶杖以觀月明挐舟以翫恆蕭然物外焉師旣逝師之

弟子懸厓亦逝而主是院者無力鳩工院日以圯懸厓弟子

岷源居武康採茶燒筍集山資以自給里人迎之主院事不

數年闢松門廣菜圃舉凡房廊庖湢靡不畢治又伐木於山

取方丈之址恢拓之南牎北戸丹粉一新四方之打包持盋

至者咸歎息服其幹略工旣畢而岷源之力殫矣竟以疾謝

丗歲在屠維赤奮若年饑予偕里人爲粥於路以活餓者日

坐方丈布施因其徒之請作壁記嗟夫人生居可爲之地或

有所不爲至於力不足以有爲事有不得不爲者則有志者

盡心力爲之終以勿悔斯恆情之所難君子有取焉用告後

之居是院者牧雲諱通門嘗熟人懸厓諱行筏岷源諱超濬

俱梅會里人

   白玉盌記

予自大同轉客太原留布政司王公官𪠘時歲在丙午客有

述定陵遺事者雲吳中有貴公子周姓逸其名家有美玉俾

工治作杯玉色粹白旁有赤文九工琢之爲盤螭旣成裝以

重錦盛之櫝將自郊𨵿以入周氏子慮城闉甎石之或墜也

緪布於木由女牆升降張燕會賔客或進曰人不目子爲周

九癡乎今玉工乃刻盤螭九是以子爲戲也周氏子大恚太

監孫隆聞而購以五百金進之御顯皇帝愛玩焉每夕必舉

以飲及李自成陷京師杯流傳人間今失其處矣公曰我所

藏雖遜之然其佳者亦未相逺也予請觀之公乃越日具酒

肴𤼵箱笥若敦者一若𠤱者二若癸彞者一𧈂彞者一若卣

者三用以合卺者四若匜者六杯卮各五強予一一飲之予

曰是烏足以擬客之所云公曰未也於是別𤼵所藏玉爵一

色白以周尺度之其崇九寸趙康王所以燕賔者也玉杯一

色白黃螭抱其耳以脣下飲尾貫於足公之王父爲兵部尚

書定陵之所賜也白玉盌一崇五寸深四寸六分徑七寸舉

以映膏燭皎若氷雪有黃㸃如粟凡十餘綴焉獲之晉恭王

府者也予狂喜連引滿遂大醉盌及於石案有聲頽然隱几

臥坐客色駭亟持盌奉公公𥬇曰子誠小人盌爲好友所賞

即碎庸何傷先時公同官有願以千金易之者公不可至是

以予之愛之也俾留書屋且命㕑人月致桑落酒二甕踰明

年有督府緫制山陜西軍務索公賂十萬公不能應爲𠩄劾

落職歸後三年予遇之京師詢之則玉盌杯爵皆鬻之大賈

又五年予奔喪經廣平公出郭相慰唁時公已病又三年予

復至京師傳聞公已歿冨平李子德嘗訪予太原其後數從

公飲會亦以應召至相對南泉僧寺翦燈話舊事感知已之

不再不禁泫然之出涕也遂書以爲記焉公諱顯祚字湛求

先丗𬃷陽人其爲兵部尚書諱一鶚者始徙家廣平之曲周


曝書亭集卷第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