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學引
外觀
杜詩注六、七十家,發明隱奧,不可謂無功;至於鑿空架虛,旁引曲證,鱗雜米鹽,反為蕪累者亦多矣。要之,蜀人趙次公作證誤,所得頗多。託名於東坡者為最妄,非託名者之過,傳之者過也。
切嘗謂子美之妙,釋氏所謂學至於無學者耳。今觀其詩,如元氣淋漓,隨物賦形;如三江五湖,合而為海,浩浩瀚瀚,無有涯涘;如祥光慶雲,千變萬化,不可名狀,固學者之所以動心而駭目。及讀之熟,求之深,含咀之久,則九經百氏古人之精華、所以膏潤其筆端者,猶可仿佛其餘韻也。夫金屑丹砂、芝術參桂,識者例能指名之,至於合而為劑,其君臣佐使之互用,甘苦酸鹹之相入,有不可復以金屑丹砂、芝術參桂而名之者矣。故謂杜詩為無一字無來處,亦可也;謂不從古人中來,亦可也。前人論子美用故事,有著鹽水中之喻,固善矣,但未知九方皋之相馬,得天機於滅沒存亡之間,物色牝牡人所共知者為可略耳。
先東岩君有言,近世唯山谷最知子美,以為今人讀杜詩,至謂草木蟲魚皆有比興,如試世間商度隱語然者,此最學者之病。山谷之不注杜詩,試取《大雅堂記》讀之,則知此公注杜詩已竟,可為知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乙酉之夏,自京師還,閑居嵩山,因錄先君子所教,與聞之師友之間者為一書,名曰《杜詩學》。子美之傳誌、年譜,及唐以來論子美者在焉。候兒子輩可與言,當以告之,而不敢以示人也。
六月十一日,河南元某引。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