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籬先生文集/年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世系圖 東籬先生年譜
1811年
卷一

世宗皇帝嘉靖三十九年明宗大王十六年庚申五月十五日。先生生於安東府豐山縣西九潭裡第。先生之先。系出順天。自七代祖左議政襄景公居於京。至六代祖參議公爲觀察使權公執經女壻。觀察公牧尙州時。行過九潭。愛江山之勝。卜居焉。參議公隨之。因爲嶺人。

四十年辛酉先生二歲

四十一年壬戍先生三歲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四歲隨母夫人歸寧行往禮安。母夫人眞城李氏。退溪先生第三兄漪之女。先生生而岐嶷。氣像不凡。退溪先生見而奇之。許以遠器。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五歲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六歲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七歲

穆宗皇帝隆慶元年宣祖大王元年丁卯先生八歲

二年戊辰先生九歲

三年己巳先生十歲○爲兒嬉戲。羣兒畏敬之。擁衛趨從。咸稱之以金令公。○有吟海作日有物半天地。萬古含元氣。胷中亦有海。丈夫當如此。他作亦多類是。人以爲氣像可見。

四年庚午先生十一歲

五年辛未先生十二歲受讀於嘯臯朴先生。從四兄松陰公允思就學。先生特器重之。

六年壬申先生十三歲

神宗皇帝萬曆元年癸酉先生十四歲哭伯兄晩悟軒公。

二年甲戌先生十五歲

三年乙亥先生十六歲

四年丙子先生十七歲

五年丁丑先生十八歲謁謙菴柳先生於河上。留侍受學。謙菴先生深加器重。留置收敎。使與諸子同處焉。

六年戊寅先生十九歲就質所業於西厓柳先生。每當西厓先生乞假歸覲之時。先生輒進而就質所讀。聘夫人具氏。鶠齡之女。栢潭先生之從女。

七年己卯先生二十歲

八年庚辰先生二十一歲寓居於佳丘。栢潭先生每語其子弟曰汝等當以金某爲師表雲。○長子根厚生。

九年辛巳先生二十二歲往來於鶴峯金先生之門。

十年壬午先生二十三歲六月十二日。次子基厚生。○十九日。夫人具氏卒。○八月葬具氏於羅池洞巽向之原。

十一年癸未先生二十四歲

十二年甲申先生二十五歲正月。上書西厓先生。先生答書有曰衰病餘生。方存不出戶庭之戒。雖懸想同人。無緣攀接云云。○九月九日。遊仙遊亭。金靑溪先生棲息之所。○次板上韻曰憶昔甲申重九日。偶逢微雨宿仙菴。小山臨水如龜曝。孤火明篝訝虎眈。李白已能吟瀑布。徐凝何必汚霜縑。襄陽耆舊今安在。千古聲名斗以南。○金先生六世孫伊湖公世鏞。嘗請次仙亭韻於密菴李公栽。李公曰東籬爺詩下。不敢續次雲。

十三年乙酉先生二十六歲四月二十八日。丁先考憂。○七月日。奉窆於九潭村西高所峯先壠後子坐之原。

十四年丙戍先生二十七歲正月。哭嘯臯先生。葬時有祭文。○七月哭栢潭先生。中祥終祥。俱有祭文。

十五年丁亥先生二十八歲六月服闋。○七月哭權松巖先生。○八月參鄕解兩試。○冬聘夫人南氏。部將瑢女。

十六年戊子先生二十九歲三月。中司馬兩試。生員三等。進士三等。與四兄松陰公同榜。大夫人方在堂。兄弟聯璧而歸。鄕里榮之。

十七年己丑先生三十歲七月。哭伯父處士公。

十八年庚寅先生三十一歲正月。哭三兄處士公。○子處厚生。○撰龜巖李先生祠宇上樑文。龜巖名楨。泗川人。○三月餞鶴峯先生日本通信副使行有詩。詩曰先生當世鄭圃隱。早有男兒四方志。昔年曾觀周禮樂。星駕迢迢幾千里。又曰先生何處酹一杯。堤上忠魂應不死。又曰歸來一拜石門路。搜得錦囊好文字。○先生日記雲先生奉使日本時。行過桑鄕。余往拜於石門精舍。以此詩奉呈。先生讀之數遍。擧手而揖曰朝中士大夫別章。無慮數百篇。無一人及於朴堤上事。君詩及之矣。○五月遊曲江亭。與李玉山珝,李上舍仲陽。李汝美,金士悅,權忠男會話於亭中。玉山時倅比安。索別章。先生以五言一絶書贈。

十九年辛卯。先生三十二歲○柳參奉義男。是年以童子來謁。其母夫人送女奚傳語於先生曰。吾兒齒値入學。請垂敎導之方。先生不獲辭許之。柳公後竟成就學業。○往會金惟一齋彥璣葬。有輓詩祭文。

二十年壬辰先生三十三歲四月。倭變起。從松磵公赴義陣。松磵公首倡義擧。先生從之。江左上流義兵。皆屬於內翰金公垓。先生在其幕下。掌符移記。檄文書事。應機敏給。率中事宜。衆服其能。○十二月。在義擧所。西厓先生書至。書曰想諸君義擧。暫有頭緖否。海氛猶盛。國艱愈甚。寧知世道一至此極耶。天兵今始大至。未卜如何。嶺鄕年饑兵疲。無復着手處雲。未知諸君更將何以爲計。千萬努力。以死爲期。是望是望。生公私憂迫。只恨未早瞑目爾。聞玉淵倖免焚燒。賴天之靈。與公輩更能周旋於此間否云云。時西厓先生在安州。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三十四歲夏。護松磵公癘疾。時兵火連年。疫癘熾盛。先生不爲畏避。日夕扶抱。竭誠救護。○五月鶴峰先生訃至。金先生至晉陽。四月卄九日。卒於公舘。訃至先生與幕中諸人哭之。○六月二十四日丁大夫人憂。先生與兩兄雖在亂離饑饉之際。而治喪盡禮。無有小缺。○八月日。奉窆於先考塋左子坐之原。喪葬祭奠。一遵朱文公家禮。鄕里歎服。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三十五歲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三十六歲八月服闋。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三十七歲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三十八歲九月。南冦再猘。轉寓於佳丘。南下之賊。迫逼村里。冬天兵又織路。閭井震蕩空虛。猝逬山谷。因轉徙佳丘。寓舍傾頹。風雨不庇。而先生處之晏如。講習不輟。尤喜朱子書。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三十九歲六月六日。冠長子根厚。以四言詩書勉。自六月賊勢稍退。晦谷權先生以先生將撤還。爲結姻相留。以其弟敎官公春桂之女。歸於先生長子。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四十歲厚德語勉諸子。又編女範授女子。先生語子弟曰人道當以厚德爲先。先君子名爾等以厚字者爲此。爾等顧名思義。不負先志可也。又裒集前古閨門之行可法者。譯以方言。編之曰女範。以授女子。使之爲儀則焉。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四十一歲九月。撰月庵齋舍重修文。月庵卽觀察使權公墓下齋舍。權公爲潭裡開基之始。而無本裔。故自先生先世。與完山之李,光山之金,廣陵之安,平山之申,晉州之柳。合議搆齋。而奉墓祀焉。至是重修。○又撰悠然堂記。堂卽金山陰大贒所棲。○奉西厓先生命。與金士悅會玉淵書堂。編次退溪先生年譜。西厓先生寄詩四絶。詩曰萬象登虛一氣淸。江風不動水雲輕。多情此夜西臺月。應爲遊人分外明。又老病昏昏臥一林。多慚諸友遠相尋。都無好事能留客。只有澄江可洗心。又微言久絶人何在。末學分離事亦難。獨抱遺編興一喟。瑤琴絃斷不堪彈。又西林回首意茫然。尙憶臨溪講學年。咫尺眞源尋不到。一筇怊悵暮雲邊。○十二月進候謙菴先生。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四十二歲三月。哭謙菴先生。

三十年壬寅先生四十三歲三月。操文祭謙菴先生中祥。○中別試東堂初試。以策居第二。○往留廬江書院。時帶山長。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四十四歲正月。夫人南氏卒。○三月葬南氏於九潭村後原。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四十五歲西厓先生寄書至。時有儒疏伏閤之議。西厓先生寄書。畧曰近日士議何如。老物塊閉一室。不聞囪外事。中夜獨有數行感時淚耳。如有所聞。不妨時寄一二。此事雖不得不言。若未得折衷之論。則轉成紛挐。無異抱薪救火。未知士類中有可辧此者乎云云。○五月。伏閤上晦齋李先生伸辨疏。上賜批寵答。自數年。五贒從祀之議起。自上於文元公乙巳事。有不滿意。下敎貶斥。館學疏先被峻卻。本道儒生上章辨明。推先生爲疏首。前後疏文。皆出先生手。其略曰臣等生晩。其於乙巳事。耳目所不及。然彥迪之遺文具在。因其書而求其心。執其心而推其跡。則其是非得失。可得而言也。當其二聖賓天。朝野遑遑。幼沖嗣緖。同未在位。當此之時。姦邪不逞之徒。戚里恃寵之輩。交亂讒妒。如鬼如蜮。則彥迪乃曰自古幼主在位。母后聽政。或不能全德而致禍亂者。蓋有二焉。曰信讒邪也。私戚屬也。當此之時。治亂安危之機。係於慈殿之一念。凡政令刑賞之施。一循公議。而不置私意於其間。則朝廷正而紀綱立。人心悅服而治化可期矣。又擧宣仁不貸高遵裕之事。反覆言之。則欲其至公無私。而斷以大義也。仁宗之於明廟。有父道焉。則乃曰殿下當盡子之道。又曰無愆大禮。以盡誠孝。比則欲其盡孝弟之德。極人倫之道。而俾厥後爲堯舜之心也。慮其內外攀緣。請托肆讒。則必請申勑內外。嚴其防禁。切勿判付。以昭公道。政有所疑難。議諸朝廷。罪有所可論。付諸有司。以昭平明之理。嗚呼。觀其言論風旨。大抵斥姦邪定危疑。直前無畏。雖賁育。不能奪也。若使此言得行於當世。則可以陰消於上。陽長於下。李芑元衡之奸。不得售於其間。而士林魚肉之禍。可保其必無也。終之以沈潛學問。涵養德性之功。勸勉乎上。以爲修身齊家之本。發號施令之源。嗚呼其精誠意氣。固足以感激人主。折伏兇邪。而竟不能障塞橫流。以止滔天之勢者天也。臣等伏聞殿下又以彥迪爲請殺鳳城云云。臣等之爲彥迪痛寃者。至此而極矣。彥迪集中有乙巳箚子二篇。其一勸上盡孝弟之道。而因及洪嬪鳳城之事。略曰臣聞孟子曰聖人人倫之至。堯舜之道。孝弟而已。蓋聖人之道。雖若高遠。而求其所以爲聖者。盡人倫之道而已。臣伏見近日上敎。悲痛於洪嬪之出外。不忍於鳳城之防禁。朝野聞之。莫不感泣。非仁聖友愛之至。何以及此云云。其言懇惻悲痛。至今讀之。令人隕涕。但其箚旣成而終不得上。意者其時朝臣。只請防禁鳳城。尙無已甚之語。且奸臣方以鳳城贒明。爲衆心所屬爲辭。當時一言救解。大禍立至。彥迪慮或言之無益。而反速大禍。益累明廟盛德。故不果上。蓋莫非隨時之義。憂國之誠。愛君之忠也。臣等聞尹元衡一朝托密旨。誘臺諫使擊尹任。芑等又詣閤門。欲有所啓。兩殿卽御忠順堂。引入宰樞。將加尹任等罪。時天威震赫。人莫敢小忤。彥迪從容言曰人臣之義。當專於所事。當彼時專心於大行大王者。豈宜深罪。且擧事當顯明。不然恐士林多罹禍。聞者縮頸。而彥迪色不懾。當此之時。羣兇肆毒。擧朝靡然。一立赤幟。屠戮隨之。而彥迪於此。不計一身之禍患。乃敢出言於雷霆之下。欲發明尹任之無罪。及夫入侍宰樞。例加勳封。則觀其懇辭箋文。有曰非但取譏於當時。直恐貽笑於萬世。其言之也深而諷之也切矣。殿下又以彥迪爲不能明哲。彥迪以兩朝大臣。受國厚恩。與同休戚。死生以之。而一朝見宗祀危亡岌岌之勢。必棄而去之。不加欣戚於其心。則烏在其爲大臣之道哉。彥迪以道學名世。奮於絶學之餘。爲百代儒宗。其所樹立。卓然奇偉。平生直道而行。無所回互。正色立朝。困於權奸。白首竆徼。萬死而不變。此其立身之大節。世亂則一瓢林泉。隱居求志。歌詠先王之道。若將終身。及其遇時一起。受知二聖。忠言嘉謨。朝啓夕沃。以盡夫忠愛之誠。道旣不行。然後去。蓋其行止久速。與時屈伸。可謂合於聖人之道也云云。疏末又以大學章句補遺之說。縷縷辨明。因請必尊先覺之贒。以置崇報之地。○承批後上從祀疏曰。伏以臣等嶺外遐蹤。亂離餘生。久未聞道。孤陋益深。雖有秉彜好德之天。不全鑠於兵火之中。而其所以辨釋儒臣之行事。啓發聖心之所疑者。意義未暢。辭語不的。大乖獻上之忱。瞻望天門。只俟鈇鉞之至。不意聖度包容。特賜寬假。天章一下。羣疑渙釋。贒人心事。復歸無過之地。是知聖人之心。日月如也。至公無私。萬目咸睹。臣等聚首相賀曰跋涉遠來。大事已了。歸見父老。亦將有辭。充然有得。不食而飫矣。第以竊有所懷。三宿遲回。而抑恐籲呼之煩。時或不可。今將卷而懷之。則心事戚矣。夫從祀一事。乃國家之大題目。而儒生之第一義也。其陞祀與否。無絲毫損益於先贒。而其在尊師重道之義。固不可一任放過。以孤萬世之公論。則贒關多士之血誠陳列者。勢有所不得已也。臣等邈在偏方。音響相阻。旣不得同參泮疏。又不得別具鄕章。三十年來。得罪斯文者多矣。凡國之親切而薰沐者。莫如我朝之贒儒。則所謂金宏弼,鄭汝昌,趙光祖,李彥迪,李滉。卽其人焉。夫五贒之邃學懿行。或見於當時文籍。或在於後世之耳目。而或具於近年儒疏。今不必毛擧緖餘。覼縷贅陳。而竊念從祀之典。乃帝王崇報功德。表準多士。而爲國家之元氣也。若於此擧。有所嫌焉。則斯道終何所託。而不幾於熄歟。伏惟殿下雖當危亂之時。亦且留心經籍。銳意講道。高明之見。已到十分地頭。上可以接先聖之道緖。下可以啓後世之表的。則快擧祀典。昭揭人文者。此殿下之責。況今祀宇新成。妥享有期。芬苾之祀。此正其時矣。每委愼重。謙而又謙。使斯文莫重之擧。不得有所歸宿。臣竊恐日月愈邁。重爲後人之永惜也。臣等將理弊屣。遠辭君父。一出都門。五雲千里。所懷不盡。只有危涕。若蒙俯採愚衷。特賜曠世盛典。則臣等雖顚死丘園。亦有餘榮。無任感激懇切之至。昧死以聞。○應製殿庭設試居魁。上爲慰遠方儒生。炎程懷疏之勞。設試於庭。賦題綠衣言事。先生擢在第一。上欲賜第。廷議不一而止。○發還。諸搢紳以詩餞行。金栢巖玏詩曰南斗開文運。年來不墜聲。周王多吉士。湖學識先生。血疏披緘懇。汪恩入彀榮。東郊遠相送。雲日共含情。又斯文將自任。千里聳先聲。披懇雲天遠。開恩瑞日生。明庭呈秘寶。香佩荷殊榮。好語飛南嶺。應酬父老情。○李五峯好閔詩曰吾道南歸後。兵餘尙繼聲。欲興周禮樂。須起魯諸生。裹足封章遠。承恩過嶺榮。提壺阻相送。脈脈宦遊情。○會別於訓鍊院。及追至楮子島者凡三十餘人。○歸鄕。西厓先生書賀。略曰頃聞先聲。此行爲有光。遠近增氣。今見寄示二疏。平穩的當。無激發失中之語。固可以動天聽矣。五峯須起魯諸生五字。眞着實語也云云。○登薦剡。聲望日隆。諸公交薦。○薦目逸。○哭藥圃鄭先生。有輓詩。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四十六歲除召村道察訪赴任。南方新去亂。居民蕩析。驛里蕭條。先生條報弊瘼悉蠲之。吏卒還集。○從使相巡到金海。行望闕禮。○冬往護謙菴先生夫人李氏葬。有輓詩。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四十七歲正月。哭二兄松磵公。公以文藝筆法名於世。早有頖庠重望。屢登館薦。壬辰首倡義擧。終始有功。事載錄券。其後出宰開寧,安陰二縣。○有祭文。○十月從巡兵兩使。泛海賦詩。巡相使將佐起舞。幕客賦詩。先生先成一絶。因敘其事。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四十八歲在召村。聞西厓先生病報。上書候問。○五月哭西厓先生。○閏六月。聞柳先生窆期在七月。有公差事。未得親往。遣子根厚操文致祭。又有輓詩。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四十九歲二月。宣祖大王昇遐。○過崔守愚堂永慶舊宅。有感題詩。

三十七年光海君元年己酉先生五十歲○時鄭仁弘疏攻柳永慶。人或以不避權貴稱。先生獨憂之曰以小人攻小人。曷足貴乎。異日鄭之禍。當不止柳。後果如其言。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五十一歲夏自召村瓜歸。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五十二歲春。除內贍寺直長。改嘉禮卽廳。○中別試東堂初試。先生初欲休擧。松陰公力勸強赴。以策居五。以論居五。論題陳白沙,王陽明優劣論也。○擬上疏辨斥鄭仁弘搆誣先正。尋以出位不果上。時仁弘怙寵逞兇。搆誣退溪先生。擧國駭憤。先生慨然搆疏。其略曰伏以鄭仁弘醜詆先正誣罔之說。以殿下之聖明。固已洞燭而無疑。上自三公原任。下及政院三司館學儒生。交章連日。具陳畢達。殿下亦知公論所激。不可抑塞也。但伏恐殿下或不能深識仁弘之爲人。故論者雖多。殿下不以爲信。而一切掩護。似若無過之人然。此所以衆怒愈激。而國言不止也。臣伏覩殿下前日答政院及館儒疏批曰。鄭贊成林下讀書之人。又曰守道不撓。所貴乎讀書者。以其知義理公好惡。涵養本源。變化偏質。然後方可謂讀書之人也。仁弘局量褊狹。性氣剛拗。知人不明。悅人佞己。於其所惡者則雖贒人君子。嫉之如仇讐。其所好則雖行若狗彘。親之如骨肉。其爲害。終至於詬辱先正。捏虛搆無。甘自絶不知量也。則仁弘平日所讀者何書。所竆者何理。所守者何道。所尊者何人耶。晩年一箚。擊破姦兇。獨立敢言。人所難爲。然觀人大致。必要終始。終始蹠盭。眞僞莫掩。則不可以一事之善。斷其平生也。仁弘早負重名。位躋貳公。但學術一差。無涵養變化之功。徒尙矜持。無溫厚和平之氣。爲其師報復之言。剛忿狠愎。庸陋鄙瑣。決非知道有德者言。則不可以守道之名。歸之仁弘也。吾東方僻在海隅。雖被父師仁贒之化。上下數千年間。戰爭搶攘。人心貿貿。所謂文人儒士。不陷於異端虛無之敎。則局於功利詞章之習。未聞有一人得聞周公孔子之學者。麗朝之末。獨有鄭夢周聞伊洛關閩之學。爲東方理學之倡。至於我朝。太祖太宗培之於前。世宗成宗作之於後。時有金宏弼,鄭汝昌潛心絶學。倡明義理。不幸橫遭慘禍。身被淫刑。繼而有趙光祖,李彥迪。資稟之粹。學問之正。雖古之贒人。無以加焉。志學欲展於聖明之遇。忠誠必殫於危亂之日。兇人罔極。搆陷後已。李滉不樂仕進。杜門專靜。旣明且哲。以保其身。一言一話。一動一靜。務遵先哲。動中䂓繩。發明聖贒微密之旨。以丕變世俗卑陋之習。其闡聖學明正道。扶世敎淑人心。其功大矣。故人無贒不肖。咸稱之曰東方朱子也。先王初載。待以賓師。殿下卽位。陞享廟廷文廟。人心歡悅。中外攸同。豈意誣毀之言。獨出於山林讀書之人。嗚呼。道之行廢。天耶數耶。鄭氏之子何如是蝃蝀於此耶。仁弘親炙曺植之門。必聞君子好贒之論。而今其說顚錯繆戾。仇視其師所嘗景仰之人。則豈仁弘也哉。必天也數也。伏恐殿下以仁弘擊破姦兇一節。雖知其說之怪妄。而疑於決擇。不從公論。殊不知好正而惡邪。天下之至情也。順之則服。逆之則背。必然之理也。然無道以照之。則以正爲邪。以邪爲正者多矣。臣觀今日之事。此正陰陽消長之機。國家安危之非。殿下豈不深懼而預防之哉。伏願殿下加居敬竆理之學。照好惡順逆之際。則國家幸甚。吾道幸甚云云。

四十年壬子先生五十三歲九月。擢文科甲科第二。以賦策居二。賦題秋風悔心之萌。策題天下之義理無竆而先儒之論議不一。○時李東洲敏求慕先生文名德望。同入塲來拜。因見先生所製賦初頭嫋嫋兮秋風。帝舟橫兮中流一句。請以其全篇所製易之。先生笑不許。李曰小生當爲壯元。尊丈居二。及榜出果如其言。○除司宰監直長。尋陞通政階。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五十四歲三月三日。與鄭愚伏經世,申河陰共遊三淸洞。○四月。拜大丘府使赴任。時貪風日肆。郡縣競爲掊克。先生以淸儉自持。治民御吏。一出至誠。凡事務存寬大。而守正不撓。邑人有附麗鄭仁弘者。侵奪人臧獲。先生一切推還之。鄕有東西相爭之擾。先生作書以曉之。○九月。與松陰公參廣興寺壬癸稧會。有唱酬韻。松陰公同權漫叟暐,朴石林洽,崔南川㠍,安定峯聃壽,河松灘遇聖,孫猿谷慶弘,李曲江瑚,趙松軒承先,許河巖應吉,權梅湖行可諸公修甲稧。先生亦與辛學諭弘立,金正字是柱。同會和詩。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五十五歲拜寒岡鄭先生。時寒岡先生寓居泗水上。先生簿領之暇。輒就之講學。○以詩贈鄭桐溪謫行。桐溪上疏言事。光海大怒。命安置濟州。人畏之。莫敢有問。先生使人唁於道。又致別章。其後桐溪見先生孫如亮。歎曰令公當日。獨爲人所不敢爲雲。○四月往參西厓先生奉安享禮。自庚戌八月。營建屛山尊德祠。至是奉安位版。先生與松陰公掌其事。○爲徐孝子時立作百安亭。府北三十里解安北。有百安村。徐孝子居焉。先生爲作亭付與之。十月。先生爲徐公老母。與鄕中長老幷往。設宴於全歸堂。堂號先生所命也。因贈詩曰。昔聞徐孝子。入隱鹿門山。竹筧分泉遠。楓火映水斑。初疑魚在鏡。還訝月分環。落日尋君處。危橋淺淺灣。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五十六歲三月。哭徐樂齋。思遠○先生以府伯偕寒岡先生及省峴丞辛弘立。並護喪。及葬時爲營塚壙。○七月。候寒岡先生疾。自是至十月月必一二往拜。○閏八月。遊海印寺。藏經閣,學土臺,落花潭。俱題詩。○九月。以右道監試官往開寧。京試官金中淸。參試官趙淸道靖。○十月。送鄭進士澤雷南海謫行。以直言大忤主意遠配。先生就別贈詩。○與柳修巖袗書。書略曰迄未上歸。先生文集事至此稽緩。歎慮無已。○棄官歸。歷拜寒岡先生。○到海平留住。自官歸。不以一物自隨。至朝夕無床。用竹笥。家世淸寒。居無定所。而處之怡然。未嘗有營爲計校。日與諸贒。優游江湖間。不以去留關心。○十一月還九潭與松陰公遊仙夢臺。鄭察訪汝廓,李方叔,曺佐郞汝益,李上舍善叔,李上舍發坤同會。○十二月往海平。張旅軒顯光來訪。○還九潭拜掃先墓。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五十七歲消憂堂成。自號東籬。堂記在集中。○二月。與張旅軒金行初宗孝遊不知巖。題詩一絶。○五月。次韻題主簿叔草堂。主簿名協。以詩文醫學名於世。酬唱詩一軸藏在其子孫家。○八月往候寒岡先生於醴泉。寒岡先生自榮川椒井過宿醴邑。先生與松陰公迎拜。時柳季華,尹景揖,權光彥隨行。花山襄陽士子亦坌集。追送於大谷津上。○哭琴勉進齋應壎。○有輓詩。○十一月哭金栢巖玏。○有輓詞祭文。○祭崔松亭應龍墓。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五十八歲正月。遊玉成洞書堂。李月澗㙉,李蒼石埈,鄭愚伏,康南溪應哲,全沙西湜,崔訒齋,高月峯仁繼,任疎庵叔英凡二十五人同會。四日唱酬。愚伏題跋序齒錄。○二月。次崔訒齋季升天問天答韻。○三月以洞主到屛院。○五月陪松陰公遊曲江亭。金上舍珽子昷,尹景楫,權剛彥,淸彥諸人同會。○日記略雲。庚寅五月。十餘人會於此亭。至今二十有八年。而復遊於此亭。庚寅遊者。只余兄弟及歌者琴從而已。感舊題七絶。呈金上舍云云。○七月作雞畏鳶吟。以三五七言。成篇以寓意。○九月與張敬堂興孝金洗馬崔訒齋。校正鶴峯先生行狀。張金二公將請受行狀於寒岡先生。來留海平。共校原狀。因與敬堂,訒齋共論說理氣分別。○哭權晦谷。有輓詞祭文。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五十九歲四月。訪張旅軒。善山府伯柳時會,洪西潭偉夫,盧府使光仲,李吉夫。同會於院堂松下。旅軒授簡於李吉夫使賦詩。吉夫詩敘坐客雲坐中三府使。松下兩持平。此會千載一。蘭亭奪勝名。三府使蓋指柳府伯盧府使及先生。兩持平指旅軒及西潭也。先生次曰松下涼風生。醉中胷次平。勿論倘來爵。莫要身後名。○六月。聞李白沙恆福訃。白沙卒於北靑謫中。先生病中聞報。痛悼垂涕。作一絶詩云公不少留我涕滂。帝心何遽遣巫陽。令威莫恨歸無日。長見魂棲日月傍。○七月。作排悶詩長篇。是歲北虜犯天朝。寇陷威順鎭。天朝方議大擧。移咨我國。徵兵助勢。朝廷移各道抄發兵馬。列邑騷擾。聞虜酋以書恐喝。使不得助順。辭甚悖慢。京師震動。移本道使修理本府城池官舍。以爲避兵駐駕之圖。民役大興。不能堪供。列邑守宰乘時貪縱尤無狀。憤悶有作。代史譏刺。幷序載集中○十月。到屛院。以西厓先生文集謄寫事會士友。柳季華,李慶發,金念祖,柳元直,權克誠,金光澤,柳元之來會。子基厚從孫如玉從。先生閱集中戊戌迷津詩。田園歸路三千里。帷幄深恩四十年。立馬渡迷回首望。終南山色故依然。歎曰此詩乃先生去京絶筆也。讀之使人悽然。○十一月。寄詩同志。賀文集編次卒業。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六十歲三月。往參金烏書院。奉安享禮。奉享吉冶隱,金佔畢齋,鄭新堂,朴松堂四先生。盧校理景任以院長。書請先生。○述懷一絶。書錦幅。令孫女繡其字畫。或雲令子婦添繡。○詩云遠野微苾似掌平。長江一帶接天橫。重來風物皆如舊。衰老難堪作客情。○此詩未知作於何年。而以重來字推之。必是自海平來住九潭時述懷。姑錄於此。

光宗皇帝泰昌元年庚申先生六十一歲正月。寒岡先生訃至。與崔訒齋往哭之。二月葬時。有輓詞祭文。○二月。次崔訒齋記夢詩韻。訒齋記二月十八曉夢拜西厓先生。論及時事。答問縷縷。覺而愴異。因詠一律云云。先生感而次之。一自雲亡國老成。艱虞誰復念民生。天心可卜應非遠。人怨須圖豈在明。若使公忠銷黨議。定將危亂變治平。只今猶有精靈在。涕淚流時想血誠。○三月作排悶四韻詩。前月有排悶詩。至是更步其韻。末句東海魯連何處在。不須求活況求田。○八月自海平撤還九潭。○十月哭金雲川。涌○有輓詞。○十一月。屛山撤廟。移奉廬江。遣子基厚往參。初先生聞西厓,鶴峯從祀廬江之議起。先生與松陰公。以屛祠毀撤有持重之意。鄭愚伏與書畧曰所重有在。故不得不爾。況今又有兩存之議。二兄尤不當持難也。卜日告期之文。遍歷列邑。萬一有退日之擧。則非但事同兒戲。同志缺望。抑恐聞聽惶惑。其間或有不相悉之輩。妄意此間尊奉之議。不能歸一而罷。則豈不重爲外人所笑哉。此利害不細。幸熟思之。此非一家私事。想二兄必無固必於其間也云云。○與松陰公。發南賁趾先生祔享廬江之議。先是雲川金公涌。聞西厓,鶴峯合祔江院之議曰。南賁趾以溪門高弟。宜在從祀之列。不可不幷議也。不幸是年雲川卒逝。未及遂意。至是先生更申此議。

熹宗皇帝天啓元年辛酉先生六十二歲十月。以西厓先生改享屛山事。作書於鄭愚伏。先生與松陰公。發改享本院之議。遠近士林皆以疊設一鄕。大有持重之議。先生兄弟。以是作簡。相議於愚伏。愚伏答書。略曰近攷朱子實紀。則婺源,建陽皆是一小縣。而皆有朱子祠二所。前例可據。今見二老兄單子語。亦可謂不謀而同。何幸何幸云云。○先生自是與同志諸公。廣取公議。將改享。未及就而明年先生歿。又七年崇禎己巳三月。始復享本院。

二年壬戌先生六十三歲寢疾彌篤。自庚申春。患腳部。至是腰痛。及諸證挾發彌淹。愚伏,旅軒,月澗,蒼石,金淸陰尙憲,李石潭潤雨,李菊囪燦諸公。合藥送劑。書問面診無虛日。先生對人酬酢。無異平時。雖病谻中。不廢日記。○五月二十五日。終於寢。翌年癸亥。仁祖大王反正。先生首膺銀臺之薦。以已歿聞。遂寢而仕錄則載以大司鍊。○十二月九日。葬於九潭村後子坐之原。南夫人墓上。

顯宗大王十一年庚戌十月。移葬於一直縣光淵峴向卯之原。與南夫人合窆。○英廟五年己酉。建表石。七年辛亥立碣。權判書愈撰銘。李府使重協書。玄孫起漸書後面。

當寧三年癸亥閏二月日。士林奉位版。配享於花川書院謙菴柳先生祠。院在河隈北潭上。與拙齋先生柳公東西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