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柳河「五·七」幹校為機關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經驗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柳河「五·七」幹校為機關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經驗
《人民日報》通訊員
1968年10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編者按:黑龍江「五·七」幹校關於幹部下放勞動的經驗很好,建議各級革命委員會的同志們和廣大幹部、知識分子認真讀一讀。我們已經有了關於精簡機構方面的經驗,再加上關於幹部下放勞動方面的經驗,對如何實現機關革命化、幹部革命化,認識就比較完整了。

毛主席最近指出:「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除老弱病殘者外都應這樣做。在職幹部也應分批下放勞動。」毛主席的這個指示,對反修、防修,對搞好鬥、批、改,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應引起我們各級革命幹部和廣大革命群眾的高度重視。希望廣大幹部(除老弱病殘者外),包括那些犯過錯誤的幹部,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下放勞動的過程中重新學習,使自己精神面貌來一個比較徹底的革命化。在革命委員會中工作的新老革命幹部,也要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分期分批下放勞動,使自己不脫離勞動人民,既當「官」,又當老百姓。新幹部要特別注意不要染上脫離群眾、脫離勞動、一切依靠秘書、做官當老爺的剝削階級壞作風,要保持無產階級朝氣勃勃的革命的青春。

本報訊 今年五月七日,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組織大批機關幹部下放勞動,在慶安縣柳河辦了一所農場,定名「五·七」幹校,為機關革命化,改革不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提供了新的經驗。

「五·七」幹校的人數是陸續增加的,現在共有學員五百零四人,主要是原省直屬機關幹部和省革命委員會的工作人員。

「五·七」幹校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深受廣大貧下中農的歡迎。貧下中農稱讚說:「要是縣、公社的幹部都象『五·七』幹部(社員們親切稱學員為『五·七』幹部)那就帶勁了。我們就是需要這樣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和咱們一條心的幹部。」不少機關幹部、解放軍和學生看了「五·七」幹校後,都一致認為: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要繼續進行革命,就必須走「五·七」指示的道路。「『五·七』幹校走在前面了,我們要緊緊跟上。」

黑龍江省「五·七」幹校,把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幹部的世界觀,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作為頭等任務來完成。不少學員說:「到了『五·七』幹校,思想上很快起了變化。過去總是教育人的,現在是受教育,心情不一樣,感受也不同。」文化大革命中,有的幹部挨了批判,產生了很多怨氣,躺下不幹了。他們甘當「逍遙派」,想找個山青水秀的地方,過着「日出而起,日落而歸」的桃源生活。到了「五·七」幹校後,激烈的階級鬥爭和緊張的勞動生活,「逍遙派」不逍遙了。日沒有出就起床,日已落還沒歸家,使他們受到了鍛煉,開始觸及了靈魂。一個抗日時期的老幹部,參加革命前是放羊娃,革命勝利後,高官厚祿,養尊處優,還自認為功有應得,應當享受清福。這次到「五·七」幹校後,他重新拿起幾十年前的放羊鞭子,感慨尤深。他說:「天下還有多少放羊娃、窮苦人沒有解放呵!我怎能革命勝利了就享清福呢!今天趕着羊群爬山涉水,越走離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越近,越走越覺毛主席親。」有的過去長期蹲在大樓里,不聞春秋的幹部,成天意志消沉,思想空虛。到農村後,呼吸了新鮮空氣,暮氣被打掉了。他們說:「進了『五·七』幹校,有千個變化,萬個變化,感受最深的是由幹部到普通勞動者、由『官』到民這個變化。這個變化才真正觸及了靈魂,不論你『官』有多高,鋤頭鐮刀一拿,官架子就打掉一大半了。」

過去,不少「三門」(從家門到學校門,再到機關門)幹部很少接近過工農群眾,到了「五·七」幹校後,親臨三大革命第一線,接近了貧下中農,增強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同志深有體會地說:「長期蹲在機關,腦袋空虛,腿腳發軟,香臭不辨,敵我不分。接觸了貧下中農才發覺自己一身灰,不洗不行了!」由於幹部的思想得到改造,貧下中農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貼心人。有的社員手把手地教幹部撒種,有的社員從很遠的地方跑來幫助開荒建校。今年夏天攔河築壩時,幹部下河凍得渾身發抖,當地貧下中農看見後,馬上運來草筏,很快把水截住,讓幹部上了岸,很多學員深受感動。

黑龍江省柳河「五·七」幹校,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耕種三千餘畝土地,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並自力更生辦起了小型工廠企業。實踐證明:「五·七」幹校是改造和培養幹部的好地方,是實現機關革命化,搞好鬥批改的一種好辦法。許多同志已經對「五·七」幹校有了深厚的感情,有的把自己中學畢業的兒女帶到了幹校;有的主動要求把全家帶到幹校去落戶。他們說:「我們是從生產中來的,今天又回到生產中去,幹校就是我們的家。」為此,幹校正在為他們修蓋住房,準備迎接他們。目前,「五·七」幹校全體學員正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前進。他們決心在與工農相結合中,把自己改造鍛煉成為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