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
《人民日报》通讯员
1968年10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编者按:黑龙江“五·七”干校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经验很好,建议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同志们和广大干部、知识分子认真读一读。我们已经有了关于精简机构方面的经验,再加上关于干部下放劳动方面的经验,对如何实现机关革命化、干部革命化,认识就比较完整了。

毛主席最近指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毛主席的这个指示,对反修、防修,对搞好斗、批、改,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应引起我们各级革命干部和广大革命群众的高度重视。希望广大干部(除老弱病残者外),包括那些犯过错误的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下放劳动的过程中重新学习,使自己精神面貌来一个比较彻底的革命化。在革命委员会中工作的新老革命干部,也要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分期分批下放劳动,使自己不脱离劳动人民,既当“官”,又当老百姓。新干部要特别注意不要染上脱离群众、脱离劳动、一切依靠秘书、做官当老爷的剥削阶级坏作风,要保持无产阶级朝气勃勃的革命的青春。

本报讯 今年五月七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组织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办了一所农场,定名“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提供了新的经验。

“五·七”干校的人数是陆续增加的,现在共有学员五百零四人,主要是原省直属机关干部和省革命委员会的工作人员。

“五·七”干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贫下中农称赞说:“要是县、公社的干部都象‘五·七’干部(社员们亲切称学员为‘五·七’干部)那就带劲了。我们就是需要这样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和咱们一条心的干部。”不少机关干部、解放军和学生看了“五·七”干校后,都一致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继续进行革命,就必须走“五·七”指示的道路。“‘五·七’干校走在前面了,我们要紧紧跟上。”

黑龙江省“五·七”干校,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干部的世界观,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作为头等任务来完成。不少学员说:“到了‘五·七’干校,思想上很快起了变化。过去总是教育人的,现在是受教育,心情不一样,感受也不同。”文化大革命中,有的干部挨了批判,产生了很多怨气,躺下不干了。他们甘当“逍遥派”,想找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归”的桃源生活。到了“五·七”干校后,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紧张的劳动生活,“逍遥派”不逍遥了。日没有出就起床,日已落还没归家,使他们受到了锻炼,开始触及了灵魂。一个抗日时期的老干部,参加革命前是放羊娃,革命胜利后,高官厚禄,养尊处优,还自认为功有应得,应当享受清福。这次到“五·七”干校后,他重新拿起几十年前的放羊鞭子,感慨尤深。他说:“天下还有多少放羊娃、穷苦人没有解放呵!我怎能革命胜利了就享清福呢!今天赶着羊群爬山涉水,越走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越近,越走越觉毛主席亲。”有的过去长期蹲在大楼里,不闻春秋的干部,成天意志消沉,思想空虚。到农村后,呼吸了新鲜空气,暮气被打掉了。他们说:“进了‘五·七’干校,有千个变化,万个变化,感受最深的是由干部到普通劳动者、由‘官’到民这个变化。这个变化才真正触及了灵魂,不论你‘官’有多高,锄头镰刀一拿,官架子就打掉一大半了。”

过去,不少“三门”(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干部很少接近过工农群众,到了“五·七”干校后,亲临三大革命第一线,接近了贫下中农,增强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同志深有体会地说:“长期蹲在机关,脑袋空虚,腿脚发软,香臭不辨,敌我不分。接触了贫下中农才发觉自己一身灰,不洗不行了!”由于干部的思想得到改造,贫下中农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贴心人。有的社员手把手地教干部撒种,有的社员从很远的地方跑来帮助开荒建校。今年夏天拦河筑坝时,干部下河冻得浑身发抖,当地贫下中农看见后,马上运来草筏,很快把水截住,让干部上了岸,很多学员深受感动。

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耕种三千余亩土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并自力更生办起了小型工厂企业。实践证明:“五·七”干校是改造和培养干部的好地方,是实现机关革命化,搞好斗批改的一种好办法。许多同志已经对“五·七”干校有了深厚的感情,有的把自己中学毕业的儿女带到了干校;有的主动要求把全家带到干校去落户。他们说:“我们是从生产中来的,今天又回到生产中去,干校就是我们的家。”为此,干校正在为他们修盖住房,准备迎接他们。目前,“五·七”干校全体学员正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前进。他们决心在与工农相结合中,把自己改造锻炼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