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梅月堂集/卷十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七 梅月堂文集
卷之十八
作者:金時習
1583年
卷十九

[編輯]

古今帝王國家興亡論

[編輯]

書雲。愼其終。惟其始者。言始之不謹。則終至濫觴。西漢創業。幾乎三代。然其始也。戚姬專寵。幾易太子。呂后專政。幾移漢鼎。方其初基。不謹童牿。故至於哀,平。終以外戚而亡。唐之初創。除隋之亂。跡比湯武。在太宗也。脅父自立。有慙閨門。故唐禍始於武。盛於韋。危於楊妃。終以宦官藩鎭而亡。是以。創業垂統之際。不可不愼者以此也。然亦必居安思危。乃可能保。易泰之九二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六五曰。包荒。用馮河。朋亡。得尙於中行。至於否之九五曰。傾否。有喜。上九則曰。休否。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聖人於大易否泰存亡之際。丁寧反覆。諄諄規警。如此其至者。惟在於安不忘危也。三代興亡。已載聖經。不可縷論。至若秦政。滅六國。一四海。驕氣太張。侈宮室。更法制。頌功德。稱皇帝。驅疲散之民。築萬里之城。當是時也。不知禍起於蕭墻。亂生乎無妄。至於二世。淫佚尤甚。竟滅楚,漢爭雄之際。而廟不血食矣。隋廣因文帝之業。國內大富。以爲四海一統。群雄竄跡。天下億兆。莫敢誰何。罔圖後慮。惟務逸豫。浚大河。築行宮。池臺園苑。極遊觀之樂。姬娃管絃。盡視聽之娛。罔知怨起於不見。亂萌於所忽。至於恭帝。邦本傾搖。盜賊蠭起。隋家一統之業。委靡顚踣。以及唐室而社稷爲墟矣。故至今稱危亂滅亡者。皆目秦,隋。嗚呼。向使始皇,煬帝。硏精力思。圖存慮亡。則秦,隋之爲國。雖曰秦,隋。豈特秦,隋而巳哉。是故。有爲之主。致治之際。先圖其所敗。慮其所危。必須防微杜漸。勿使禍芽長於因循。然後身安而國家可保。何謂禍芽。淸談高論。禍之源也。宮室園囿。禍之基也。妄崇無益。禍之漸也。寵嬖內謁。禍之原也。姦佞讒諛。禍之媒也。詩酒燕傲。禍之翼也。田獵遊觀。禍之底於荷校滅頂而無疑也。燎之方揚。寧或滅之。浪之滔天。寧或遏之。禍不在於危而在於安。福不在於慶而在於憂。憂虞之際。福慶之基。宴安之時。禍毒之萌。故帝王之業。莫不以憂慮而興。以逸豫而亡也。非特大業爲然。匹夫一家一身之齊不齊。脩不脩。在於方寸之正與不正如何耳。故大抵治國安家。以正心術爲先。然欲正心術。必先誠其意。乃可快足於已。而我意之誠。罔有自欺者。則在於必先致知以格物。而後理之巨細精粗。可精究其本。而盡其源矣。故云源淸則流潔。本端則末整。歷觀古史。家國興亡之端。不可以一二論。姑撮其大槩。

或問於余曰。自古創業之主非一。而子專以漢,唐爲戒。何也。曰。暴秦以下。爲帝王而有志於三代之治者。惟漢,唐數君而已。七制三宗也。而得國之勢。庶幾湯,武者。亦惟漢,唐而已。魏,晉以下。六朝之主。五季之君。得之者皆以不仁。故失之者易於反掌。宋之創業。雖能安戢五季爭戰之餘。然其時群姦競起。太祖以殿前點檢。雄豪氣勢。已振寰宇。恭帝之禪。蓋出於不得已也。非如漢,唐始祖除秦,隋暴虐之餘。以拯濟生民爲辭。而得天下也。自餘以後。脅主而自爲者。何足道哉。故不得不責備也。

或問曰。自古危國家者非一。子專以女後爲戒。何也。曰。詩云。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天下古今。難節者好色也。而難制者亦婦人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幹蠱。牝鷄無晨。載於書。無攸遂。在中饋。戒於易。哲婦傾城。惟厲之階。刺於詩。夏以妺喜亡。商以妲己敗。周以褒姒衰。國家之危。未有不原於女謁者也。而況漢,唐呂,武以女後專政。幾於顚敗者乎。

或問曰。自古帝王。興亡者非一。子專以秦,隋爲戒。何也。曰秦,隋。一統之君也。其一統也。起於周,陳傾墮之餘。如拉朽焉。收其怨懟困葬之民。如拾芥焉。故其得之也甚易。然其失之也。則徒知得之之易易於反掌。不知保之之難難於涉險。驕恣因循。怠惰放肆。日危月削。以底於亡。非如漢,唐始祖躬擐甲冑。東征西撫。觸矢石冒危難。與良臣智將。協謀同力。勤苦以得之者也。大抵創業之主少。守成之君多。而今先以創業爲戒者。創業之主。一有瑕玷。貽厥後昆。則後嗣之易得者。不思乃祖肇基之勤勞。而依違苟且之間。容易以失之故也。請詳論之。甚矣。守成之君之難保也。承祖宗之烈。傳已辦之業。臣民之風俗。祖宗已化之風俗也。府庫之錢穀。祖宗預儲之錢穀也。承其已化。而不能躬行以復化。恃其預儲而不知奬勸以加庶。惟荒淫逸豫之是務。無危懼脩省之遠慮。御衣食而不知農桑之爲苦。處宮室而不知役作之甚勞。是故。驚怵之心漸弛。邪僻之氣轉放。終至於滅亡而莫之省。良可悲哉。是故。論興亡之勢。不得不以秦,隋易得之君爲戒也者。有由然焉。

古今君子隱顯論

[編輯]

君子之處身。難矣哉。不可以利躁進。不可以危勇退。接淅而行。非強速也。遲遲吾行。非強緩也。聖賢之進退。惟在義之當否。時之可不可如何耳。伊尹。莘野一耕叟也。方其處畎畝之中。樂堯舜之道。以爲自得焉。及其帝乙之三聘也。見可而進。而爲保衡。傅說。傅岩之野一胥靡也。處版築操楨幹。樂以平生焉。及其武丁之夢得而旁求也。乘時而出。而作冢宰。太公。渭濱一釣叟也。方其投竿淸渭。坐茅以漁。若將終身焉。及其逢西伯之獵也。計合志同。而爲尙父。是三人者。其隱也豈欲潔身亂倫而已。其顯也豈欲市名沽利而爲之哉。特待其有爲之時。沕然相合故也。易曰。見龍在田。何謂也。子曰。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咸覩。言遇時也。至於四皓之避秦。靖節之不臣於宋。世我乖也。伯夷去周。言聖之淸。展禽仕魯。言聖之和。伊尹之殷。言聖之任。其爲聖則一也。斯仕於秦。雄仕於新。出處雖殊。其干利犯義則一也。是故。士之去就隱顯。必先量其義之適與不適。道之可行與不行而已。不必去而賢。就而謟。隱而高尙。顯而苟且也。故當去而去。微子去紂。不可言背商。當就而就。伊,傅就殷。不可言奪志。當隱而隱。夷,齊西山。不可言高尙。當顯而顯。呂望鷹揚。不可言苟且。易蠱之上九曰。不事王侯。乾之九二曰。利見大人。各因其時也。至若巧臣貪利。辭爵以要君。僞士干名。沽隱以避地。甚者才劣德薄。爲世所棄者。自處窮村。無吹噓之勢。有交謫之實者。悻悻然告人曰。我亦隱者之徒。是嫫母而效西施之粲也。何足道哉。

古今忠臣義士摠論

[編輯]

三代盛時。無忠臣。但良臣而已。至於衰世。有直臣焉。有忠臣焉。言良臣者。際明盛之世。居吁咈之朝。君臣以道相資而已。故其處身也甚安。其行道也甚易。咎,夔,稷,卨之類。易曰。與時偕行。是也。其次直臣者。處將興之世。逢有爲之主。其君幸有過差。直言不諱。以道扶持。納君於善治。故其處身也雖難。其行道也無滯。詩曰。袞職有闕。仲山甫補之是也。至於忠臣。則其處身行道也極難。逢將危之世。處顚沛之際。惟以殺身成仁。見義則爲。爲責而已。詩曰。彼其之子。捨命不渝是也。故云。歲寒知勁草。世亂識忠臣。可不危哉。古之君子。必欲見幾而作。知難而退者。皆以是也。然旣已委質而爲臣。則無可去之義。故有先見之智。然後得不臣之節。有知幾之量。然後守靖退之機。非明哲保身者。不能與此。然又有同姓異姓之異。異姓之臣之處危世也。其諫君也。反覆之而不聽。則理或可去。同姓之臣。屬籍相連。國亡與亡。與社稷同休戚。寧以死自處而自盡。業不可去。數諫不聽。或位可也。之士之在世。讀書就仕。爲直臣也固難。爲忠臣也極難。古人說忠字。以盡己釋之。盡己者。死生危難。必盡臣道。竭力盡己而已也。不必敢忍以赴死。苟且以避難也。但觀其勢耳。然其事之成與不成。志之就與不就。命也。可爲之事。當盡其力。可行之志。當竭其誠。而其爲忠也。不必苦爲爲臣不可爲之事。只以爲臣可爲之事。盡其職分耳。龍逢,比干之死於桀,紂。職分也。諸葛亮,岳飛,文天祥之盡節於蜀,宋。亦職分也。何足爲異哉。或曰。臣之於君。竭力盡忠。職分也。而古今太史。別爲列傳以旌異也者。何也。曰。三代以降。世道澆漓。臣之於君。徑情直行。當危不避者。什無一二。巧言迎意。患得患失者。比比有之。故必旌其節義。筆之華袞。然後慷慨憤烈之士。競赴於義。樂以授命。無逡巡趑趄之容。有掉臂唾掌之勇者。間或有出。故必表而出之。以警萬世。然達人觀之。則以爲我之職分。何必效古人。然後敢爲可爲哉。嗚呼。伊人不可屢得而見之也。曷勝歎哉。故列忠臣。追傷著贊。

爲治必法三代論

[編輯]

稱木者必稱松柏者。以其凌霜雪也。理直也。材美也。其中有臃腫者。樛曲者。夭枯者廁焉。而因其本之確也。必以松柏稱。稱鳥者必稱鳳凰者。以其瑞世也。鳴和也。羽毛之鮮也。其中有不時而出者。鳴不和者。羽毛不鮮者廁焉。而因其本之德也狀也。必以鳳凰稱。稱治者必稱三代者。以其禮樂也。敎化也。憲章之有法度也。其中有中材焉。庸愚焉。暴虐焉廁焉。而因其禹湯文武之首創大業者。如天之高而不可陵也。如山之峻而不可拔也。如元氣之宰萬物而不可窮也。故必以三代稱。故觀萬物者。擇其可觀而觀之。不必鳳凰松柏爲盡觀也。法古治者。擇其可法而法之。不必三代爲盡美而可法也。然不法中材庸愚昏暴。而只法禹湯文武也。雖禹湯文武之中。亦有可擇而不可法者。呱呱而泣。余不子。施之於八年功敍之時則可。施之於殘忍自私則不可。放弒其君上。施之於時日曷喪。百姓怨咨之時則可。施之於專擅自私則不可。後世有戮君父。殺弟及子。以有天下者。如祖龍君臣之殺子。司馬炎,楊廣之弒君父。其餘脅制自立。而謂之法三代者。不必三代之罪人也。抑亦春秋之罪人也。人人之所共討也。余故以松柏鳳凰爲喻。不當以松柏鳳凰爲盡美而聳觀之也。故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