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條奏貢舉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條奏貢舉疏
作者:楊綰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331

國之選士,必藉賢良。蓋取孝友純備,言行敦實,居常育德,動不違仁,體忠信之資,履謙恭之操,藏器則未嚐自伐,虛心而所應必誠。夫如是,故能率已從,化人鎮俗者也。自叔世澆詐,茲道寢微,爭尚文詞,互相矜衒。馬卿浮薄,竟不周於任用;趙壹虛誕,終取擯於鄉閭。自時厥後,其道彌盛,不思實行,皆徇空名,敗俗傷教,備載前史,古人比文章於鄭衛,蓋有由也。近煬帝始置進士之科,當時猶試策而已。至高宗朝,劉思立為考功員外郎,又奏進士加雜文、明經加帖經,從此積弊,寢而成俗。幼能就學,皆誦當代之詩;長而博文,不越諸家之集。遞相黨與,用致虛聲,六經則未嚐開卷,三史則皆同掛壁。況複徵以孔孟之道,責其君子之儒者哉!祖習既深,奔競為務。矜藝者曾無鬼色,勇進者但欲淩人,以毀讟為常談,以向背為己任。投刺幹謁,驅馳於要津;露才揚已,喧勝於當代。古之賢良方正,豈有如此者乎!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長老,以此垂訓。欲其返淳樸,懷禮讓,守忠信,識廉隅,何可得也?譬之於水,其流已濁,若不澄本,何當複清?方今聖德禦天,再寧寰宇,四海之內,喁喁向化,皆延頸舉踵,思聖朝之理也。不以此時而理之,則太平之政又乖矣。凡國之大柄,莫先擇士。古先哲後,皆側席待賢;今之取人,令投牒自慶,非經國之體也。望請依古制,縣令察孝廉,審知在鄉閭有孝悌及信義廉恥之行,加以經業,才堪策試者,以孝廉為名,薦之於州。刺史當以禮待之,試其所通之學,其通者送名於省。自縣至省,不得令舉人輒自陳牒。比來有到狀保辨識牒等,一切並停。其所習經,取《左傳》、《公羊》、《穀梁》、《禮記》、《周禮》、《儀禮》、《尚書》、《毛詩》、《周易》,任通一經,務取深達奧旨,通諸家之義。試日,差諸司官有儒學者對問,每經問義十和,問畢對策三道。其策皆問古今理體,及當時要務,取堪行用者。其經義並策全通為上第,望付吏部便與官;其經義通八、策通二為中第,與出身;下第者罷歸。其明經比試帖經,殊非古義,皆誦帖括,冀圖僥幸。並近有道舉,亦非理國之體,望請與明經、進士並停。其國子監舉人,亦請準此。如有行業不著,所由妄相推薦,請量加貶黜。所冀數年之間,人倫一變,既歸實學,當識大猷。居家者自修德業,從政者皆知廉恥,浮競自止,敦龐自勸,教人之本,實在茲焉。事若施行,即別立條例。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