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欒城集 (四部叢刊本)/三集卷第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三集卷第七 欒城集 三集卷第八
宋 蘇轍 撰 宋 郎曄 注 景烏程張氏南海潘氏合藏宋刊本
三集卷第九

欒城第三集卷第八

  易說三首

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何謂道

何謂性請以子思之言明之子思曰喜怒哀樂之未

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

也和也者天下之逹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

焉中者性之異名也性者道之所寓也道無所不在

其在人爲性性之未接物之寂然不得其朕可以喜

可以怒可以哀可以樂特未有以發耳及其與物接

而後喜怒哀樂更岀而迭用岀而不失節者皆善也

所謂一隂一陽者猶曰一喜一怒云爾言隂陽喜怒

皆自是岀也散而爲天地歛而爲人言其散而爲天

地則曰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言其歛而爲人則曰成

之者性其實一也得之於心近自四支百骸遠至天

地萬物皆吾有也一隂一陽自其逺者言之耳

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此何數也曰一氣判

而爲天地分而爲五行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

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十者天地五行自然

之數雖聖人不能加損也及文王重易將以揲蓍則

取其數以爲蓍數曰大衍之數五十大衍雲者大衍

五行之數而取其五十云爾用於揲蓍則可而非天

地五行之全數也故繼之曰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

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

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明此天地五

行之全數古之聖人知之所以配天地參隂陽其用

有不可得而知者非蓍數之所及也及子瞻論易乃

以蓍數之故而損天地五行之全數以合之爲之說

曰大衍之數五十者五不特數以爲在六七八九之

中也言十則一二三四在其中言六七八九則五在

其中矣一二三四在十中然而特見者何也水火木

金時見於四時而土不特見故土無定位無成名無

專氣夫五行迭用於四時其不特見者均也謂土不

特見此野人之說也今謂五行之數止於五十是天

五爲虛語天數不得二十有五天地之數不得五十

有五而可乎且上之生數旣不得特見而其成數又

以水火木金當之是土卒無生成數也使土無生成

數則天地之數四十已而尚何五十之有且天地五

行之數人之所不與也今也欲取則取欲去則去是

以意命五行也蓋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

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行旣生矣而未及

成地安於下天運於上則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地以

五合一而水成天以五合二而火成地以五合三而

木成天以五合四而金成地以五合五而土成天之

所生不得地五則不成地之所生不得天五亦五成

此隂陽之至情而古今之定論非臆說也且土之在

天地四行之所頼以成而土之頼於四行者少其實

可視而知不可誣也今將求合蓍數而黜土其爲說

䟽矣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常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

至順也德行常簡以知阻乾之健坤之順皆其材之

自然也譬如鳥之能飛魚之能游非有使之者也乾

以其健濟天下之險坤以其順濟天下之阻皆有餘

矣然而或亦不濟如鳥之能飛而因於弋魚之能游

而斃於網健順之不可恃者亦若是矣且天下之險

阻果安在乎物固有強弱有逺近有髙下有好惡有

向背有取舎此爭之端而險阻之所出也方其不爭

乘之以至健和之以至順無不濟也遇其方爭健能

勝之順能說之尚可也不能勝不能說而險阻作矣

然則何爲而可易曰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

示人簡矣健而無心者其德易其形確然順而無心

者其德簡其形隤然易簡積於中而確然隤然者蓍

於外吾信之物安之雖險阻在前而無不知知之至

則渙然氷釋無能爲矣此則簡易之功而非健順之

所及也易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

成位乎其中矣物得非理則吾何爲哉亦位於其中

而已矣

  洪範五事說一首

昔禹觀洛書而得九疇之次𥘉一曰五行次二曰敬

用五事二者天人之道而九疇之源本也漢劉向父

子始采諸儒之說而作五行𫝊其論五事失其實者

過半後世因之予以爲不然乃爲之說曰五行天事

也五事人事也五行之先後以天事言之五事之先

後以入事言之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二生

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𡈽此五行之所以爲先後

也人之生也形色具而聲氣繼之形氣具而視聽繼

之形氣視聽具而喜怒哀樂之變至喜怒哀樂旣旣

而思生焉喜怒哀樂之未至則無思也無爲也無思

無爲則性也性非五事而五事之所依也故形色爲

貌聲氣爲言目爲視耳爲聽心爲思此五事之所以

爲先後也畜爲五藏發爲五事以應五行故脾之發

爲貌而主土肺之發爲言而主金肝之發爲視而主

木腎之發爲聽而主水心之發爲思而主火自黃帝

以來知醫者言之詳矣捨此則無以治病無以生殺

人也漢儒之說以言爲金以聽爲水則亦旣得之矣

至於以貌爲木以視爲火以思爲土則不可何以言

之𡈽之爲物形色先具而水火木金附焉故形色之

著者莫如𡈽𡈽實爲脾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土之

屬而脾之餘也此佛氏所謂地大者也其於人爲貌

貌之德恭恭之至肅肅則𡈽得其性𡈽得其性則能

勝水故其休徵時雨肅之反爲狂狂則上失其性𡈽

失其性則不能勝水故其咎徵常雨肺之於人氣之

所從出入也方其有氣而未聲則無以接物而物亦

莫之喻也失其性火失其性故其答㣲當風此五者

洛書之本說與黃帝之遺書合醫者由之至於今不

變而漢之諸儒反之此智者之所大息也

  詩病五事

李白詩𩔗其爲人駿發豪放華而不實好事喜名不

知義理之所在也語用兵則先登䧟陣不以爲難語

游俠則白晝殺人不以爲非此豈其誠能也哉白始

以詩酒奉事明皇遇䜛而去所至不改其舊永王將

竊據江淮白起而從之不疑遂以放死今觀其詩固

然唐詩人李杜稱首今其詩皆在杜甫有好義之心

白所不及也漢髙帝歸豐沛作歌曰大風起兮雲飛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髙帝豈

以文字髙世者哉帝王之度固然發於其中而不自

知也白詩反之曰但歌大風雲飛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安用猛士守四

方其不識理如此老杜贈白詩有細論文之句謂此

𩔗也哉

大雅緜九章𥘉誦太王遷豳建都邑營宮室而巳至

其八章乃曰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始及昆夷之

怒尚可也至其九章乃曰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䟽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事不接文不屬如連山斷嶺雖相去絶逺而氣象聮

絡觀者知其脈理之爲一也蓋附離不以鑿柄此最

爲文之髙致耳老杜䧟賊時有詩曰少陵野老吞聲

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鎻千門細柳新蒲爲

誰緑憶昔霓旌下南𫟍中萬物生顔色昭陽殿裏

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

齧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𩀱飛翼明眸

皓齒今何在血汙遊䰟歸不得淸渭東流剱閣深去

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霑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徃城南忘南北予愛其詞氣如

百金戰馬注坡驀澗如履平地得詩人之遺法如白

樂天詩詞甚工然拙於紀事寸歩不遺猶恐失之此

所以望老杜之藩垣而不及也

詩人詠歌文武征伐之事其於克宻曰無矢我陵我

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其於克崇曰崇墉言言

臨衝閑閑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𩔗是禡是致是附

四方以無侮其於克商曰維師尚父時惟鷹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諒彼

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淸明其形容征伐之盛極於此

矣韓退之作元和聖德詩言劉闢之死曰宛宛弱子

赤立傴僂牽頭曳足光斷腰膂次及其徒體骸撐拄

未乃敢闢駭汗如雨揮刀紛紜爭切膾脯此李斯頌

秦所不忍言而退之自謂無愧於雅頌何其陋也

唐人工於爲詩而陋於間道孟郊嘗有詩曰食薺腸

亦苦強歌聲無歡出門如有礙誰謂天地寛郊耿介

之士雖天地之大無以安其身起居飲食有戚戚之

憂是以卒窮而死而李翶稱之以爲郊詩髙處在古

無上平處猶下顧沈謝至韓退之亦談不容口甚矣

唐人之不聞道也孔子稱顔子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回雖窮困早死而非其處身之非可

以言命與孟郊異矣

聖人之御天下非無大邦也使大邦畏其力小邦

其德而巳非無巨室也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

一國慕之矣魯昭公未能得民而欲逐季氏則至於

失國漢景帝患諸侯之強制之不以道削奪吳楚以

致亡國之變竭天下之力僅能勝之由此觀之大邦

巨室非爲國之患患無以安之耳祖宗承五代之亂

法制明具州郡無藩鎮之強公卿無世官之弊古者

邦巨室之害不見於今矣惟州縣之間隨其大小

皆有富民此理𫝑之所必至所謂物之不齊物之情

也然州縣頼之以爲強國家恃之以爲固非所當憂亦非所嘗去

也能使富民安其富而不橫貧民安其貧而不匱貧

富相恃以爲長乆而天下定矣王介甫小丈夫也不

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不知其

不可也方其未得志也爲兼併之詩其詩曰三代子

百姓公私無異財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賦予皆

自我兼併乃姦回姦回法有誅𫝑亦無自來後世始

倒持黔首遂難裁秦王不知此更築懷清臺禮義日

以媮聖經乆煙埃法尚有存者欲言時所咍俗吏不

知方倍克乃爲才俗儒不知變兼併可無摧利孔至

百岀小人私闔開有司與之爭民愈可憐哉及其得

志專以此爲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氏之利民無貧富

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縁爲姦至倍息公私皆

病矣呂惠卿繼之作手實之法私家一毫以上皆籍

於官民知其有奪取之心至於賣田殺牛以避其禍

朝廷覺其不可中止不行僅乃免於亂然其徒世守

其學刻下媚上謂之享上有一不享上皆廢不用至

於今日民遂大病源其禍出於此詩蓋昔之詩病未

有若此酷者也



欒城三集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