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9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九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九十七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九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九十七卷目錄

 僧部藝文三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     唐楊炯

  為僧普潤辭公封表      張說

  荊州玉泉寺大通禪師碑    前人

  衡嶽十八高僧序      盧藏用

  送林上人序         李白

  蘇州支硎山報恩寺大和尚碑 釋皎然

  杭州餘杭縣龍泉寺故大律師碑 李華

  東都聖禪寺無畏三藏碑    前人

  故左溪大師碑        前人

  潤州天鄉寺故大德雲禪師碑  前人

  揚州龍興寺經律院和尚碑   前人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  前人

神異典第一百九十七卷

僧部藝文三

[編輯]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
唐·楊炯

[編輯]

「三元日月,不能改弦望之期;四序炎涼,不能移變通 之運。況乎人生天地,嶽鎮東西,良時美景,始雲蒸而 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道之常也,復何言哉! 是旻上人天骨多奇,神情獨至。法門梁棟,豈非龍象 之雄;晉國英靈,即是河汾之寶。道尊德貴,所以名稱 並聞;盡性窮神,所以身心不動。遍觀天下,暫游城闕。 劉真長之遠致,雅契高風;習鑿齒之宏才,深期上德。 芝蘭一面,暫悅新知;垂棘連城,將遊舊府。雞山法眾, 餞行於素滻之濱;麟閣良朋,祖送於青門之外。是日 也,河山雨氣,原野秋陰,風煙淒而禁籞寒,草木落而 城隍晚。雲中振錫,有如鴻鵠之飛;水上乘杯,更似神 仙之別。左右為之魂動,金石由其變色。恆山岱嶽,看 寶鼎於風雲;帝里神州,對長安於白日。兩鄉綿邈,何 當惠遠之游;千里相思,空有關山之望。群賢僉議,咸 可賦詩,題其爵里,編之簡牘。

《為僧普潤辭公封表》
張說

[編輯]

僧普潤言:「伏奉甲寅制書,以普潤加榮沐秩,授邑封 公。聖恩無涯,將變枯朽,佛法有教,誠願住持。普潤自 剃落壞衣,五十餘載,心不見是,口不言俗,因誡證業, 憑禪悟理,幸逢皇祚,特啟大運有歸。皇太子逼畏兇 讎,永懷興復,憂虞之際,始蒙顧問。貧道起廣救之悲, 決必成之策,奉符命之旨,贊無畏之心。今得眾生乂 安,群魔消伏,在於法侶,所願為多。視身本無,何功受 祿?天位有德,陛下享之;天討有罪,太子行之。豈貪天 之功,以為己力,賣佛之法,而求身利?必若冒榮背律, 返俗違真,亦恐乖陛下崇誠之情,失如來付囑之義。 凡所稱述,諸佛證明,伏願聖慈,亦垂開領,乞停恩授, 以幸法門。無任護戒傳道之至願謹詣朝堂,奉疏陳 情以聞。」

《荊州玉泉寺大通禪師碑》
前人

[編輯]

譔。夫總四大者,成乎身矣;立萬法者,主乎心矣。身是 虛哉?即身見空,始同妙用,心非實也。觀心若幻,乃等 真如,名數入焉,妙本乖,言說出焉,真宗隱,故如來有 意傳要道,力持至德,萬劫而遙付法印,一念而頓受 佛身。誰其弘之?大通寶禪師其人也。禪師尊稱大通, 諱神秀,本姓李,陳留尉氏人也。心洞九漏,懸解先覺。 身長八尺,秀眉大耳,應王伯之象,合賢聖之度。少為 諸生,遊歷江表,老莊元旨,《書》《易》大義,三乘經論,四分 律儀,說通訓詁,音參吳晉,爛乎如襲孔翠,玲然如振 金玉。既而獨鑒潛發,多間旁施,逮知天命之年自拔, 人間之世企聞。蘄州有忍禪師,禪門之法轍也,自菩 提達磨天竺東來,以法傳慧可,慧可傳僧璨,僧璨傳 道信,道信傳弘忍。繼名重跡,相承五光。乃不遠遐阻, 飜飛謁詣,虛受與沃心懸會,高悟與真乘洞徹。盡捐 妄識,湛見本心,住寂滅境,行無是處,有師而成,即燃 燈佛所;無言可說,是空王法門。服勤六年,不舍晝夜。 大師歎曰:「東山之法,盡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並坐, 於是涕辭而去,退藏於密。儀鳳中,始立玉泉,名在《僧 錄》寺東七里。地坦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門 蘭若,蔭松藉草,吾將老焉。」雲從龍,風從虎,大道出賢 人,睹岐陽之地。就去成都華陰之山。學如來市,未雲 多也。後進得以拂三有,超四禪,昇堂七十,味道三千, 不是過也爾。其開法大略,則專念以息想,極力以攝 心。其「入也品均凡聖;其利也行無前後。趣定之前,萬 緣盡閉;發慧之後,一切皆如。持奉《楞伽》,遞為心要。過 此以往,未之或知。」久視年中,禪師春秋高矣,詔請而 來。趺坐覲君,肩輿上殿。屈萬乘而稽首,灑九重而宴 居。傳聖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無臣禮。遂推為兩京 法主、三帝國師,仰佛日之再中,慶優曇之一現,然處 都邑,婉其祕旨,每帝王分座,后妃臨席,鴛鴦四匝,龍象三遶。時熾炭待礦,故對默而心降;時診饑投味,故 告約而義領。一雨溥霑於眾緣,萬籟各分於本分,非 夫安住無畏,應變無方者,孰能焉爾乎?聖敬日崇,朝 恩代積。當陽初會之所,置寺曰「度門」;尉氏先人之宅, 置寺曰「報恩。」式閭名鄉,表「德。非儗局厭諠輦,長懷虛 壑。累乞還山,既聽中駐,久矣衰憊,無他患苦,魄散神 全,形遺力謝。神龍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顧令扶 坐泊如化滅。」禪師武德八年乙酉受具於天宮。至是 年丙午,復終於此寺,蓋僧臘八十矣。生於隋末,百有 餘年,未嘗自言,故人莫審其數也。三界火心,四部冰 背,榱崩梁「壞,雷動雨泣。凡諸寶身,生是金口,故其喪 也,如執親焉。」詔使弔喪,侯王歸贈。三月二日,冊諡大 通,展飾終之義,禮也。時厥五日,假安闕塞,緩反葬之 期懷也。宸駕臨訣至午橋,王公悲送至伊水,羽儀陳 設至山龕。仲秋既望,還詔乃下。帝諾先許,冥遂宿心。 太常卿鼓吹導引,城門郎監護喪葬。是日,天子出龍 門,泫金櫬,登高停蹕,日盡迴輿,自伊及江,扶道哀候, 幡花百輩,香雲千里,維十月哉!生明即舊居之後岡, 安神起塔,國錢嚴飾,賜逾百萬。鉅鐘是先帝所鑄,群 經是後皇所賜,金牓御題,華幡內造,塔寺尊重,遠稱 標絕。初禪師形解東洛,相見南荊,白霧積晦於禪山, 素蓮寄生於坐樹,則雙林變色,泗水逆流,至人違代, 同符異感,百日卒哭也。在龍華寺設大會八千度二 七人,二祥練縞也。咸就西明道場,數如前會。萬迴菩 薩乞施後宮,寶衣盈箱,珍價敵國,與寵貴侑供巡香。 其廣福博因,存沒如此。日月逾邁,榮樂相推。於戲!法 子永戀宗極,痛慈舟之遽失,恨湧塔之遲開,石城之 嘆也不孤,廬山「之碑焉可作,竊比夫子貢之論夫子 也,生於天地,不知天地之高厚;飲於江海,不知江海 之廣深,強名無跡,以慰其心。」銘曰:「額珠內隱,匪指莫 效,心鏡外塵,匪磨莫照,海藏安靜,風識牽樂,不入度 門,孰探法要?卓焉禪伯,獨立天下,功收密旨,解卻名 價,誦無所得,解亦都捨,月影空如,現如,誤者無量眾 善,為父為師。露清熱惱,光射昏疑。冀將住世,萬壽無 期。奈何過隙,一朝去之。嗟我法門,憂心斷續。進憶瞻 仰,退思付囑。盡不離定,空非滅覺。念茲在茲,敢告來 學。」

《衡嶽十八高僧序》
盧藏用

[編輯]

「夫理存於業,理契則業忘;心宅於形,心寂則形勝。豈 不以體會機化,通同我人,馳無役有而脗合,出生入 死而無際?古之懸解者,懷挾海嶽,提挈天地,掌擲千 界,身沒一絲,前際後際,其非動,無去無來而常樂」,豈 支離其德,孟浪其言哉?蓋同體大非,而物不能自物 也。則有詠其《洪波》,志其小行,指元源以驤首,和幽鍵 而少留。亦能捭闔形神,度越茲數,則衡嶽思海之列, 可得而稱矣。衡嶽寺者,梁天監三年立,本名「善思」,暨 陳改為大明,有隋號為衡嶽,則衡山之心也。二十八 宿,上飛翼軫之晶;三十六都,下蟠吳楚之紀。赮駮舒 蔚,燦爛炳煥以萬殊;松標玉聳,清蒼璀錯以億尺。水 碧嚴霜而育粹,雲芝貯秀以孕直。幽「岫滅氣,絕頂無 跡。遊其質者,則蘧廬清明,挹其靜者,則營魄淵澹,信 神明之所棲遲也。」故異人接踵,於此焉遊,靈跡葳蕤, 道風綿邈。自鷲巖西閟,象教東流,勝躅雖多,宗元或 替。至於仗智慧劍,懷煩惱軍,理以意傳,階惟神遇者, 未有斯美之盛也。然而年代攸邈,故老或遺,真詮緬 微,後生何述。有沙門慧日,俗姓慶氏,濮陽人也。息心 達道,利見觀方。自北徂南,爰憩茲嶽,入空寂舍,覺今 昔常然。到清涼池,知我人非遠,備聞眾異,祗覿前修。 而山間朴略,簡編無次,遂覃思翰墨,博採遺風,事無 虛美,務存摭實。自思大師凡一十八人,著之於傳藏。 用早遊斯道,頗涉藝文,承日公之恩獎,聞眾真之故 事,心「存目想,若見斯人。倘茲理或存,亦旦暮之期也。」 遂懷鉛秉翰,序其傳焉。

《送林上人序》
李白

[編輯]

「江南之仙山,黃鶴之英氣,偶得英粹,篤生俊人。林公 世為豪家,此土之秀,落髮歸道,專精律儀,白月在天, 朗然獨出。既灑落於彩翰,亦諷誦於人口,閒雲無心, 與化偕往。欲將振五樓之金策,浮三湘之碧波,乘杯 泝流,考室名嶽,瞰憩冥壑,高凌諸天。登祝融之峰巒, 望長沙之煙火,遙謝舊國,誓遺歸蹤。百千開士,稀有」 此者。余所以歎其峻節,揚其清瀾。龍象先輩,迴眸拭 視,比夫汨泥沙者,相去如牛之一毛。昔智者安禪於 台山,遠公託志於廬嶽,高標勝概,斯亦嚮慕哉!「紫霞 搖心,青楓夾岸,目斷川上,送君此行。」群公臨流,賦詩 以贈。

《蘇州支硎山報恩寺大和尚碑》
釋皎然

[編輯]

我先大師曰「佛,嘉言孔願,大造人天,張無生極宗,懸 衡於群教之表。自第一義諦,皆我之蘧一也。況儒墨 名法,道家之流哉!教之斯行,資乎哲匠,今師即其人 也。」大師諱道遵,字宗達,吳興張氏之子,崇勳茂德,世 為吳中右族。大師夙負殊操,潔士稱之,榮耀不足關其心,聲塵未曾觸其性。其年二十,詣天竺威大師,首 宗毗尼,依佛教也。常愀然而歎曰:「孔老之學不明三 世昭昭之業,何異夫適郢而求冥山哉?先大師則不 然,觀萬像無根,我獨以無生一心,覆疑山之峻;知四 流妄有,我獨以不動二字,停倒海之波。室是遠而悟 者天隔。」昔在漢明、永平之際,大教洋溢,霈然而東,與 生靈滌心,觀天地更始,正士自摩騰以降,持法有如 關中者,秉律有如南山者,海內髦士,亟歸乎哉!如凱 風徵陽,嘉禾先發。北齊惠文大師,傳龍樹《智論》一性 之教,即我釋迦如來九世祖師文殊所乘也。惠文傳 南嶽,南嶽傳天台,始授一心三觀之旨。以十身佛剎 微塵數修多羅,如懸帝網不出,正念無遺即中蓋如 來一斯教之局鐍也。天下弘經之士窺我宗者,不得 其門而入天台去。世界傳章安,章安傳縉雲,縉雲傳 東陽,東陽傳左溪,左溪傳自龍樹已還,至天台四祖, 事具諫議大夫杜正《論教記》。今大師則親承左溪,一 受心宗,方造其極。物有凋折,而苦節不衰,時有晦明, 而至行不變,法華三昧,淵乎我衷。嘗從容謂門人曰: 「堯舜之民,不必獨義,教之至也。教若不至,民何咎焉? 吾恐大教未周,群機未發,陷諸子於邪見之網,吾徒 得無過乎?」乃欲廣寫《法華經》,置道場,闢經院,以燭繼 景,揚大雄慈聲,蓋平生之願與?一之日發其心,二之 日規其趾,作不逾序,厥功成焉,居山之福地。於戲!群 峰合沓以就我,當大藏而孤峙,疑天作以待用,此持 經之境也。及以清晝山空,杉吹不動,真念凝乎寂寞, 經聲在乎窅冥,此持經之心也。大曆元祀,州將韋公 元甫、兵部尚書劉公晏、侍御史王公圓、開州刺史陸 公向、殿中侍御史陸公迅、大理評事張公象,境誘真 心,共獲殊勝,乃相與飛表奏聞,詔書特下,署名曰《法 華道場》。焯哉盛乎!經王之惠,日昇於天乎!自江以東, 總一十七所,皆因大師之首置也。舉精行大德二十 七人,常持《法華》,報主恩也。大師以無緣慈眼,極一觀 四生多溺空見,乃鑄盧舍那及毗盧遮那像,明智身 不有,法體非無,將顯古佛證經之由。乃起多寶妙塔, 開淨土當生之葉,遂作彌陀色身。《法華》一經,駭聲得 記,《方等》四部得嘉,廣教盡收,無垢淨光。蓋是如來極 開方便,跡雖有作,功乃無為,接人天機,使知有殊常 之福。又寫天台一教,溢乎道場,真詮昭昭,與清景不 極。大師有言:「佛法壽命,其性常任,杳乎不存,我法安 寄?」於是置莊二所,世田為義,俟嘉穀以登身。由是修 期,聖禾不絕。非夫大師平等之施,孰能於事理雙全 哉?物役我慈,日用不足。門人有懈廢者,接彼退機。諸 《法華元義》《天台止觀》《四分鈔》文,臨壇度人,授心揚律, 願盈乎石室之籌。天寶年於靈巖道場行法華三昧, 忽觀大明上燭天界,我身正身儼在光中。異日問天 台然公,公曰:「智慧光明從心流出,非精志之所致耶?」 又於本寺入法華道場,忽睹此「身在空中坐,先證者 知是大師滌垢之相,不然則萬法有無礙之用哉。」其 年春秋七十一,僧臘四十六,以興元元年七月二十 九日告終於支山本寺。嗚呼!象法梁壞,苦流增波,無 數人天,從今何怙?初當寺蓋公、輪公,一夜同夢,大殿 忽崩,得非法匠將亡之應?示疾之日,驕陽久亢,嘉苖 若燎。辭世之夕,風號雨暴,天地慘黷,亦我法陵遲之 變也。傳教門人靈輪、法盛道欣,可入如來之室,豈唯 宣父之室哉,俾厥鴻猷,張而未弛,奉教門人猶子靈 源等,高志警拔,德鄰先賢,精細行以檢儀,敷大乘以 基性,雖後學夙聆德聲,曷雲不騫,貽諸樂石,銘曰:泓 澄吳江,靜幾於道,清氣蓄焉,誕我僧寶,洸洸大師,與 道為蕃。義天無孛,慈釭不昏。巋然支山,繄公所履。建 塔闢院,夷荒而趾。乃基靈峰,靈峰崇崇。乃啟祕藏,祕 藏彤彤。天色在下,日輪當中。真經無言,至象非象。冥 理徹性,不昧不朗。三觀一心,如懸帝網。雪山嵯峨,有 時而裂。香樹偃蹇,有時而折。世相若斯,師何示滅?示 滅何之,天泣人悲。高丘漠漠,細雨霏「霏。陵履西去,相 逢是誰。見海未乾,疑山尚阻。囂囂魔民,爰得其所。吾 所寂寥,空留法語。入室數子,皆弘我經。安公如月,遠 公如星。恭恭秩秩,釋氏儀形。影塔停停,長在寒樹。天 上花落,人間日暮。猶飄苦雲,與我為喻。」

《杭州餘杭縣龍泉寺故大律師碑》
李華

[編輯]

大朴既彫,淳源不復。生人溺於迷妄,自拔無由。我梵 惟哀之力,現靈東方,雷起群蟄,間生龍象,調御人天。 巍巍乎大明燭幽,而品物知向矣。噫稠林枝幹,榮枯 不息;火宅煙焰,起滅相尋。於眾生速壞之身,有諸佛 常存之性。垢衣纏寶而不見,濁水求珠而未得。法無 高下,根有淺深,由是啟禪那證入之門,立毘尼攝護 之藏。土因水而成器,火得薪而待燃。惟此二宗,更相 為用。律行嚴奉,則凈無瑕缺;戒光深照,則測見本源。 次修定門,而自調伏。云何為大?定地雖傾而不動。雲 何為修?我心雖寂而無住。然後登般若之岸,上楞伽 之峰。以此身為法身,了無得為真得。或有默修元契 於文義,受教頓悟於宗師。不由門階,「徑造堂室,微塵學者,時得一人。復有大悲空隘而不窮,弘誓海涸而 不盡,俯從像法,以導世間,則我大律師其人也。」師諱 道,一,字法崙,餘杭嚴氏。生族姓之家,是為因地,作如 來之子,寧有本緣?故祖考不書,尊上乘也。禮峻山嶽, 神閑江海,機對敏洽,應受融明。自襁褓至於成童,顏 色無違,視聽皆正。年甫八歲,辭親就師。鴻鵠入冥,自 然方外;蓮花出水,不染泥間。十七預剃度,隸龍泉寺, 受具於光州岸律師。行相珠圓,滌流鏡澈。始就山陰 聽岸講《涅槃經》。師既歸而為眾敷闡,同時聽者,奉以 為師。恭惟此經,佛最後說,教旨深圓。故草元著義,傳 《法華經》,大事因緣,授《聲聞記》。口誦心奉,誓盡當來《金 剛經》。滅度無邊,悉離諸相。誦《起信論》,滌除邪妄,開導 心宗。常所受持,皆為義什。於《華嚴》入普賢性海,於《維 摩》得不二法門。凡歷見聞,莫非心證,從文悟理也。白 日頓明於世界,飛鳥自在於空中,從理乘如也。嘗謂: 天台觀門,往誓深教,吾所歸也。夫垢因戒淨,定慧以 生,未有愛尚存,而坐登三昧。每歎曰:「持心繫於剎那, 求道本於清淨。使學徒懈怠,由軌範不明。教之興衰, 在我而已矣。」乃護一席,心必相隨。嘗講《大乘》,方攝齊 登座,侍者布席,微爽律文,即命撤席澣衣,以俟明日。 其檢身激下,皆此類也。自是江南律學,砥礪彌精矣。 至若齋場星列,談座雲繞,四眾仰山王之高,萬里赴 龍宮之會。遠夷逾海而來,「聽,長老順風而請益。至仁 生滅,至辨成簡。判析疑問,若陽和解冰;弘敷妙理,如 止水觀月。化童蒙為上智,伏我漫為調柔。引諸佛戒 定之池,浴眾生輕重之垢。垢自流去,池常湛然。」又以 「儒墨者,般若之笙簧;詞賦者伽陀之鼓吹。」故博通外 學,時復著文,在我法中,無非佛事。故李大理昇期、崔 河南希逸,嘗撫本州,麾幢往復。御史廣業令盧、華州 元裕、兵部韓員外賞,屈身郡邑,請幫助識別此字。舸洄沿,及鄉人故 汴州何司戶寒同與「叩絕韻於清風,味元機於永夕。 廬山師友,今古一時。誠願密弘,崇修本寺。導容纓網, 高殿棟宇,工人殫其百櫨,信士竭其千金。佛宮嚴麗, 一方勝絕。寫《大藏經》,手自刊校,學者賴焉。席常住因, 通給無閡,凡聖均焉。」於天竺寺造《慈氏變相》,憑高為 臺,與眾均福。光靈肹蠁,如在會中。「永以報生育劬勞 之恩,光先師訓誘之德,不離宴坐,應者如歸。」天寶十 三年春,忽灑飾道場,端理經論,惟銅瓶錫杖,留置左 右。具見五天大德,十八羅漢,幡蓋迎引,請與俱西。二 月八日,恬然化滅,報齡七十六,僧臘五十七。生以其 日,滅亦如之。昔同如來捨位之辰,今是菩薩往生之 日,古先大士,無此「明徵。」先時院庭有百合兩本,對發 白花,光如月輪,照於昏夜。嗚呼!慈雲既歸,花亦彫萎。 物感如是,人哀可知。至某月日,遷厝於寺之西偏,江 嶺淮湖,緇麻縞素,茶毗之會,聲動山川,寂寥原野,人 亡地古,悲夫!一為人師,六十年矣。遠名利故不遊京 國,樂閑安故不出戶庭。有請方去,故深慈密行,莫得 而究焉。門人之冠者,一行禪師惠罕法師、律梁寺乾 應律師、蘇州東林寺懷哲律師、湖州開元寺惠登,少 明之記,長者寶藏,修身執持,導師化城,無處瞻仰,眷 屬之賢,有若族人,神都等如來影中,怖畏都盡,力生 今地,哀號不窮。以華悅曾史之風,尚竺乾之道,追書 本行,見託斯文。銘曰:苕溪教源,因戒生「定。百千人俱, 見性清淨。裂除意網,磨拂心鏡。雖會一乘,終修萬行。 說法登壇,天龍諦聽。須彌峰頂,白月孤映。彼迷方者, 從我得正。報盡生盡,歸自法身。晨朝涕泣,江上門人。 炬滅陰夜,舟沈海津。雪山靈草,無復青春。欲報之德, 蒼蒼罔極。既斷言語,又非空色。假言喻空,觀我為則。」

《東都聖禪寺無畏三藏碑》
前人

[編輯]

惟和尚,輪王梵嫡,號善無畏,釋迦如來季父,甘露飯 王之後。其先自中天迴,《因難》分八王烏茶父曰佛手。 王以和尚生有聖姿,早兼德藝,故歷試焉。十歲統戎, 十三嗣位。睹諸凡舉兵搆亂,不得已而後征之。接刃 中體,捍輪傷頂,軍以順勝,兄以愛全。乃白母后,告群 臣曰:「向者親征,義斷恩也;今以國讓,行其志也。」因置 位於兄,固求入道。太后哀許,賜以傳國寶珠。南至海 濱殊勝招提,入法華三昧,聚沙建塔,誓一萬區。黑蛇 傷指而不退息。身寄商舶,往中印度密修禪誦,口放 白光,無風三日而舟行萬里。與商人同遇群盜阽於 併命和尚慰帖徒侶,默誦直言,七俱胝尊全現身相, 盜果為他寇所殲。寇乃露罪歸誠,指蹤夷險,越窮荒, 踰毒水,至中天境上,乃遇其王。王之夫人,即和尚妹 也。和尚服凡品,而徒侶以君禮奉之。王問獲其由,嗟 稱不足。菩提眷屬,是日同歸,慈雲布蔭,一境丕變。於 是發三乘之藏,究諸部之宗,品偈章句,誦無遺者。說 龍宮之義理,得師子之頻伸,名振五天,尊為稱首。郍 爛陀寺,像法之泉源,眾聖之都會。乃捨寶珠,瑩大像 額端,晝如日魄,夜則光耀。僧有達摩鞠多,掌定門之 祕鑰,佩如來之密印,顏如四十許,實八百年也。和尚 投體兩足,奉為本師。缽中非國食,示一禪僧,華人也, 見油餌尚溫,粟飯餘煖,愕而歎曰:「中國去此十萬八千里,是彼朝熟而午時至此,何神速也?」會中盡駭,而 和尚默然。本師謂和尚曰:「中國白馬寺,重閣新成,吾 適受供而返,汝能不言,真可學也。」乃授以《總持密教》, 龍神圍繞,森在目前,無量印契,一時受頓。即日灌頂 為天人師,稱曰三藏。三藏有六義:內為戒定慧,外為 經律論,以陀羅尼而統攝之。惟陀羅尼菩提速疾之 輪,下脫吉祥之海,三世諸佛生於此門。夫「慧照所傳, 一燈而已,殊異燈亦無邊。由是有百億釋迦,微塵三 殊菩薩,金剛總攝於諸定向月懸,同於法身,頓升階 位,鄰於大覺,此其旨也。」和尚遍禮聖跡,周行大荒,不 悔艱難,每所三至,為迦葉剃髮,受觀音摩頂。嘗結夏 於靈鷲山,有猛獸前路,深入山穴,穴明,晝有摩尼立 像,左右侍者,色相如生。中印大旱,求和尚請雨,觀音 大聖在日輪中,手執淨瓶,注水地中,感咽於雙樹之 下。問往昔於佛世之人為者,不言十問其一,鍛金為 貝葉,寫《大般若》,鎔銀起窣堵波,等佛身相。母后謂和 尚已化,淚竭喪明,及寄疏問安,朗然如故。大雄威後, 外道如林,九十六宗各專其見。和尚皆隨所執,乘喻 破疑,解邪縛於心門,捨迷津於覺路。法雨大小而均 澤,定水方圓而滿器。仆異學之旗鼓,建心王之勝幢。 使其以金制狂,即身觀佛。大師喜曰:「善男子!中國有 緣,可以行矣。」乃頃辭奉下,至迦葉濕彌國。中夜次河, 河無津梁,浮空以濟。受請於長者,有羅漢降曰:「我小 乘之聖,大德是登地菩薩。」乃讓席推尊。和尚受以名 衣,乃升空而去。烏傷國有白鼠馴遶,日獻金錢,講《毗 盧》於突厥之庭,而可敦了請法,和尚乃安禪樹下,法 為金字,列在空中。突厥之妻有以手按其乳,乳為三 道,飛注和尚口者,乃合掌端容曰:「此我前生母也。」或 悟,舉刃三斫,支體無所傷,破者惟聞銅聲而已。至雪 山天池,而和尚不愈,本師自空而至,曰:「菩薩身同世 間,不捨生死。汝久離諸相,寧有病耶?」言畢而沖天,則 洗然而愈矣。路出吐蕃,與商旅同次。夷人貪貨,率眾 合圍,乃密為心印,而蕃豪請罪。至中國西境,夜有神 見曰:「此東非弟子界也,文殊師利實護中州。」禮足而 滅。以駝負經至西川,涉龍沙,陷駝疋,沒於泉下。和尚 入泉三日,止龍宮而化之,牽駝出岸,經無霑濕。睿宗 道尊德盛,立契無為,詔僧若那及將軍史獻出《玉門 塞表》,以俟來儀。開元紹興,重光大化,聖皇夢與真僧 見其姿狀非常,躬御丹青,圖之殿壁。及和尚至止,與 夢合符,天子感靈而敬悅之,飾內道場,尊為教主。自 寧、薛二王而下,皆跪席捧器為師賓大士於天台,接 「梵筵於帝座,禮國師以廣成之道,致人主於如來之 乘,巍巍法門,於此為盛。有術者握鬼神之契,參變化 之功,承詔御前,效其神異。和尚恬然不動,而術者手 足無施矣。其餘祕要,代莫聞也。」累請居外,敕諸寺遞 送,隨駕至洛京,詔於聖善寺安置。自出內之後,奔走 華夷,和尚臨之,貴賤如一。奉儀形者,蓮華開於眼界; 稟言說者,甘露降於心源。超然自悟,曰「有其人矣。」法 侶高標,惟尊奉長老寶思,其餘皆接以門人之禮。禪 師一行者,定惠之餘,術窮天地,有所未達,咨而後行。 和尚質粹神邁,氣和言簡,不捨律議而身心自在,不 離坐席而願力俱圓。有來畢應,蠲應無礙。故眾妙懸 解,藝能兼於百工;大悲普薰,草木同於一子,不知其 極也。於本院鑄金銅靈塔,以此功德,應緣護世,手為 模範,妙極人天。寺眾以銷冶至廣,庭除甚隘,慮風至 火盛,災延寶坊,笑而言曰:「無可為憂,自當有驗。」及鼓 鑄之日,大雪蔽空。靈塔既成,瑞花飄席。前後奉詔,禳 旱致雨,滅火返風,昭昭然遍耳目矣。從容上請,大庇 緇林。「正法之興,繫於龍象,信也。」表求還國,優詔不許。 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右脅累足涅槃於禪室, 享齡九十九,僧臘八十。法界淒涼,天心震悼。詔鴻臚 寺卿李現威儀賓律師,以某月日葬於龍門西山。涕 慕傾都,山川變色。弟子寶思禪師滎陽鄭氏、明畏禪 師瑯琊王氏,皆高族上才,超然自覺,息言為《樂說》之 辨,妙用即禪那之宗,入和尚之室,惟茲二人。而乾元 之歲再造天維,大君心證無緣之悲,躬行不匱之孝, 由是釋梵扈蹕,天師濟師,凶穢掃除,神祇清淨,位光 付囑,教大興行。二禪師爰以偈頌,刻諸金石,法離文 字,道不可名,以慰門人感慕之心,有同顏子喟然之 歎。其文曰:「釋宮尊種,龍扶出持。捨位成道,為天人師。 度微塵寰。行甘露慈。仁消大怖,辨洗群疑。法本不滅, 今子得之。隨方演教,聿來中國。帝居承迎,天花滿裓。 懽喜園花,惟聞薝蔔。百千萬億,調伏其心。灌頂在昔, 聲聞現今。山王高妙,海月圓深。因於示滅,空悲鶴林。 伊水西山,冥冥元室。金棺此閉,式瞻無日。雙寶昭興, 教尊言密。歸我者因,因明悟實。」

《故左溪大師碑》
前人

[編輯]

百億三昧,無非度門,於覺昭中,而自在過去大士。時 惟左溪傅氏之子,法號元朗,字惠明,其先北池泥陽 人,漢魏大族,隨晉南渡,家於義烏,今為東陽義烏人 也。自江夏太守極梁居士翕,賢達相承,世謂居士為諸佛化身,杳不可測。左溪即居士六代孫,梵行之間, 宜生上德。母葛氏,夢天降靈瑞而娠左溪,心凈體安, 迄於乳育,生九年矣。辭家入道,兼綜群言,曰:「此法門 之畎澮也。」如意年中剃度,隸義烏清泰寺,尋光州岸 律師受具戒,就會稽印宗禪師尚律部。重山深林怖 畏之地,獨處巖穴,凡三十年。宴居左溪,因以為號。每 言:「石泉可以洗昏蒙,雲松可以遺身世,吾以此始,亦 以此終。」於所居一方,建立精舍,約而「不陋,跪懺其間。」 如來諸大弟子,皆菩薩僧。大迦葉之頭陀,舍利弗之 智慧,羅㬋羅之密行,須菩提之解空,由此四者,皆最 上乘,同趣異名,分流合體。舍利弗先佛滅度,佛以法 心付大迦葉,此後相承,凡二十九世,至梁魏間,有菩 薩僧菩提達磨禪師,傳《楞伽法》,八世至東京聖善寺 弘正禪師,今北宗是也。又達磨六世,至大通禪師,大 通又授大智禪師,大智降及長安山北寺融禪師,蓋 北宗之一源也。又達磨五世,至璨禪師,璨又受能禪 師,今南宗是也。又達磨四世,至信禪師,信又受融禪 師,住牛頭山,今徑山禪師承其後也。至梁、陳間,有慧 文禪師,學龍樹法,授惠思大師,南嶽祖師是也。思傳 智者大師,天台法門是也。智者傳灌頂大師,灌頂傳 縉雲威大師,縉雲傳東陽威大師,左溪是也。又弘景 禪師得天台法,居荊州當陽傳真禪師,俗謂蘭若和 尚是也。左溪所傳,止觀為本,祇樹園內常聞此經,燃 燈佛前無有少法。因字以詮義,因義以明理,因理以 同如,定慧雙修,空有皆捨,此其略也。菩薩或以性海 度,或以普門化,香像至底彌樓最高,其餘幽贊,不知 充滿法界。夫知上法易行,上法難修,上法易證,上法 難明。謂左溪為有,則實無所行;謂左溪為無,則妙有 常住,視聽之表。巍巍左溪因恭禪師重研心法,惟十 八種物行頭陀教。厥後奉東陽威大師得最上乘,詮 第一義,現聲聞像,弘大覺心,大無可名也。偏袒跪膝, 奉觀音上聖,願生兜率天,親近彌勒。殫罄衣缽,嚴具 尊儀。焚香稽首,則舍利降靈。光寺非正陽,屋宇凋落。 殿移則像毀,財匱則力難。左溪錫杖指揮,工人聽命。 如從舊貫,儼若天成。心不離定中,口不嘗藥味。耄期 之歲,同於壯齡。告門人曰:「吾六印道圓,萬行無礙。戒 為心本,汝等師之。」天寶十三載九月十九日就滅,春 秋八十二,僧夏六十一。四輩號慟,如慕如癡,香拂花 幢,雷動山谷。鄉人或夢左溪居寶閣第四重者,寤告 其鄰,與之夢協。兜率天者,第四天也。願力所屆,度廣 人天。既茶毗巳,門人分舍利建塔於左溪,遵相法也。 城邑之人,願獲親近,分半舍利起塔於州某原,申永 慕也。左溪假在深山,衣弊食絕,布紙而衣,掬泉而齋, 如繒纊之溫,均滑甘之飽,誦經則翔禽下聽,洗缽則 騰猿跪捧。宴坐一堂,如法界之樂;蕭然一院,等他方 之遊。或問曰:「萬行皆空,云何苦行?」對曰:「本無苦樂,妄 習為因,眾生妄除,我苦隨盡。」又問曰:「山水自利,如聚 落何?」對曰:「名香挺根於海岸,如來成道於雪山,未聞 籠中,比大遼廓。至若旱蛙躍流,瞽犬能視,雲雷興而 獵者捨弓矢,鱗介絕而漁者壞罾梁,舉其晫然,曷可 殫載。弟子衢州龍丘九喦寺道賓、越州法華寺僧法 源、僧神邕、本州靈隱寺僧元靜、棲喦寺僧法開、蘇州 報恩寺僧道尊、菩薩僧開、左溪之祕藏、常州福業寺 僧守真、杭州靈」曜寺僧法澄、靈隱寺僧法真、明州天 寶寺僧道原、淨安寺僧惠從、本州開元寺僧清辨,純 得醍醐,飽左溪之道味。入室弟子本州開元寺僧行 宣、常州妙樂寺僧湛然,見如來性,專左溪之法門。新 羅僧法融,理應英純,理應歸國,化行東表,弘左溪之 《妙願菩薩戒》弟子傳禮、王光福等。菩薩惠慈,霑左溪 之一雨。清辨禪師等荷瞻遺烈,見請斯文。銘曰:「慈石 湊金,澄流見月,法與心起,緣隨定設。眾生未度,我為 舟筏。將如趙代,空望荊越。趨道云何,知之在行?殈煩 惱𪃟,歸寂滅城,不住之住,無生之生,兜率天樂,徘徊 下迎,潺湲左溪,東入蒼海。青松白月,人亡地在,四輩 盡哀,時乎不待?頌德空嶺,劫塵無改。」

《潤州天鄉寺故大德雲禪師碑》
前人

[編輯]

東南,苾芻之上,首曰長老雲:公報年若干,永泰二年 某月日,涅槃於潤州丹徒天鄉寺。人天痛慕,江海寂 寥。御史中丞韋公元輔,頃臨潤州,嘗申跪禮。無何,韋 公兼觀察,領浙西,按部至京江,來脩謁,問長老曰:「如 來遺教,付囑仁賢,貧道有檀像一龕,敬以相奉。」意深 言簡,聞者悽然。韋公致別之明日,長者繩床跏趺,無 病而滅。嗚呼,至矣哉!昔支遁與謝公為山水之遊,竺 法師與王度為生死之約,古今同道,如見其人。長老 每言曰:「得天師於牧馬,求善法於鬻香,不可不敬。樂 羊以食子見疑,苾芻以草繫成忍,不可不仁。智瑤死 於大縣,項生退於什宮,不可不廉。留侯先期而黃石 悅,元謀懇乞而觀音降,不可不信。」學此四者,以為教 端。內訓緇褐,外化群品,其餘觸類而長。道遍恆沙,長 老法號法雲,獲度於神龍之歲,俗姓申氏。其先魏都

之望,出於姜姓,左右宣王,《詩》所謂「維嶽降神」者也。曾
考證
祖寧,皇朝考功員外郎。祖靖,睦州遂昌縣令。父儉,不

仕。以復楚之忠烈,相韓之勳伐,蓄靈韜曜,鍾美後人。 長老童年入道,誦《法華經》。景龍歲,受具於本州龍興 寺元昶律師,由是萬計俱圓,名冠同列。與鶴林絢律 師偕往嵩潁,求法於大照和尚。以心眼視徹,見無邊 界,果在掌中,隨心舒捲,喻庵羅熟,終當自知,此其端 也。道在兼愛,故無棄物。有志於道,來問長老曰:「飲甘 露者,當淨其身。」有涉道未弘,來問,長老曰:「菩提為寶 耶?無知無德;涅槃為空耶?常樂我淨。」由是江左禪教, 有大照之宗焉。至若願力所弘,莊嚴佛教,像飾同日 月之照,廚供盡人天之福。積若山川,流於他方。凡聖 去來緇素,皆以天鄉為中路之化城也。夫三界為牢, 鬼神同死,使桎梏輪轉,無解脫時。佛性在煩惱之中, 佛身即眾生之體。大法平等,無所不同。雪山滿月,是 為真語;同音半字,寧為妄說?如來毫相,始於東土;菩 薩求法,遍在西方,慈悲之間,固非一致。若乃昆明劫 灰,夏時同學,化來周穆之歲,星隕魯莊之年,甘泉金 人之祀,伊存浮圖之說。謂之為妄,則常情不測;謂之 為實,則迂闊難明。立定哀之時,書隱桓之事,憑魯史 之文,猶未之詳。況超乎視聽之外,出乎名言之域,固 宜然也。國史傍錄,往往合符者,則宣尼稱西方有聖 元老云:吾師竺感厥乾,後夢孝明漸於中國。楚王英 尢敦此道,嘗奉縑贖罪。詔曰:「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 圖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而為誓,其還縑以助伊蒲 塞桑門之盛饌。」浮圖仁祠,即塔廟也;潔齋為誓,即禮 懺也。伊蒲塞,則優婆塞也。至魏受禪,洛陽宮中有浮 圖毀除之,沙門以佛舍利擲水生光,由是移於道車, 廣開禪室,僧會揚化於三吳,惠持演教於三蜀,震曜 聾瞽,無代之法壤也。因,蓋吳同亂之積,其後也。賴曇 休堅持之誓,自菩提達磨降及大照禪師,七葉相乘, 謂之七祖心法傳示為最上乘。南方以殺害為事,北 方多豪右犯法。故大通在北,能公在南,至慈救愍,曲 無不至。其餘則澄公威神,止石羯之虐;惠始定力,悛 赫連之暴。淨檢尼部之初,曇柯律藏之始,道安垂範, 羅釋詮譯。惠遠、道生,闡教於匡廬;杯渡《寶誌》,著異於 江浙。舉稠公之衣而定興廢,驗仲尼之記而崇建立。 有唐撫運,同符聖覺。中州徼外,人智如林、元奘、無畏, 繼興夷夏,不可悉數,舉其殊尤。長老既滅,門人僧某 等,戒還本原,智人無學,以某月十六日,遷定於鶴林 寺西。江湖晦冥,道路悽慟。初,吏部侍郎齊澣採訪江 東,見天鄉殿宇傾圯,孰屍完葺,乃請禪師與絢公當 謂寺僧乾,最得堅固力,求真實智。乾元初,奏請天下 一十五寺,長講戒律,天鄉即其一焉。爾後率同心願 善繕理。禮部員外郎崔令欽,常為丹徒宗仰不怠。於 何吳越震擾,緇侶竄伏,長老挺身於戈劍之間,宴坐 於虎狼之口,大浸不溺,大火不焚,天鄉獲全,長老之 力也。韋中丞以句容令田少文悅長老之風,弘無生 教,故托句容護辦葬事。刺史韋公,奉善逝甚深之旨, 行菩薩廣大之慈。大理司真兼丹徒令史坦惟爭道 周如潤州者,長之兄弟之子曰堂構,為當代詞人,修 在家梵行,與門人俾華贊德,於萬斯年。其文曰:「至哉 元德,高標法流。法而不著,行而不求。輪王自在,象寶 調柔。黑夜生月,驚波起洲。洲淪大浸,日落中夜。方外 常在,人間代謝。性不遷易,法無高下。億萬人天,從吾 受化。從受化已,委順知時。諸佛如是,於今得之。清江 朗月,古人仁祠。以我遺法,為人導師。」

《揚州龍興寺經律院和尚碑》
前人

[編輯]

「菩薩調伏身心,具一切智,調伏心者為定慧,調伏身 者為律議。假煩惱而後有身心,有身心而後開知見, 權衡並用,何莫由之?」如來於鹿野苑中為五俱輪,始 開此法,持律第一。有優波離如來,謂戒為性源,因定 見性;定為慧本,因慧得常。不依科教,無所成實。乃宣 告四輩,攝護身心。命以優波長老集《毗尼藏》,以優波 無緣此土,摩訶迦葉啟迪當來,而付囑之。興禪同祖 數世,去聖滋遠,枝剖條分,令學者所宗,四分為盛。此 間有數息諸觀,以攝亂意,是蓋《禪那》之濫觴也。夫沙 門奉律,猶世間行禮,若備中和易直之心,而無升降 周旋之節,於為義非為義,非為半人。恭惟世間,皆歸 佛性,體無分別,具會一乘勝妙法蠡,爰傾海水,明徹 寶器,方貯醍醐。禪律二門,如左右翼。和尚執持戒律, 兼修定慧,恩制落染,為人式瞻,六十年矣。和尚法號 懷仁,其人也。惟天寶十載十月十四日,晨起盥漱,繩 床跏趺,心奉西方。既曛,就滅於龍興寺,春秋八十三, 僧夏六十,緇素弟子,北拒泗沂,南踰嶺徼,望哭者千 族,會葬者萬人。其上首曰越州開元寺僧曇一、福州 開元寺僧宣一、常州興寧寺僧義宣、杭州譚山寺僧 惠鸞、東京敬愛寺僧璿光、潤州棲霞寺僧法瑜僧乾 印、潤州天鄉寺僧法雲、揚州崇福寺僧明幽、延光寺 僧靈一、龍興寺僧惠遠等。天下甘露,正味調柔;人中 象王,利根成熟。音樂樹下,長流福慧之泉;雪山峰頂, 仰見清涼之日。金剛決定,煩惱無餘,優曇開敷,香潔盈滿,罔不成實,樂說辨才,得《法華》三昧。眾所知識,物 之依怙,法施之恩重,群居之感深。哀奉色身,經始靈 塔於某原,像教也。幽公自幼及哀所親侍,靜言元梵, 俯托斯文,試言之曰:先陀姿者,分於一名;摩醯目者, 夾於三點。眾法歸善,群緣體無,道豈遠人,「弘之在我。」 外離諸相,猶行邪道;內度四生,方為靈覺。至若調牛 良田,惟待天雨;渡馱巨海,何護持囊?喻夫靈藥毒草, 同在林中;甘泉淤泥,共生地下。疇能了達,惟我宗師 和尚大原郭氏,厥後遷於淮,在孩抱之歲,誓齒道門, 親慈所鍾,志不可奪,因瑤臺成律師受具戒律文有 往哲所疑,時賢或誤,一言曲分於象表,精理自得於 環中。聲振京師,如晞日月。諸寺固請綱領,乃默而東 歸。既還揚都,俯允群願,常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如 意輪陀羅尼》《般若佛心》,「我得此心,眾生亦如。」謂天台 止觀,色一切經義;東山法門,是一切佛乘。色空兩忘, 定慧雙照,不可得而稱也。寒不加服,暑不攝齊,食不 求飽,居不易坐。四方施捨,歸於大眾,一身有無,均於 最下。朝廷之士,御命往復,路出維揚,終歲百數,不踐 門閾,以為大羞,仰承一盼,如洗饑渴。「和尚與人子言 依於孝,與人臣言依於忠,與上人言依於敬。佛教儒 行,合而為一。慮學者流誤,故親教經論;延來者聽受, 故大起僧坊;將警群迷,故廣圖菩薩因地,善護」諸命, 故曲濟群生壽量;以文字度人,故工於翰墨。法皆佛 法,兼採儒流。以我漫為防,故自負衣缽;以規範為任, 故綱正緇林。發揮道宗,故上紆睿禮;以感慕遺跡,故 不遠他邦;以龍象參議,故再至京國;以軌度端明,故 研精律部。黃門侍郎盧藏用,才高名重,罕有推挹,一 見和尚,慕味循環,不能離坐。退而歎曰:「宇宙之內,信 有其人。黃門於院內置經藏,嚴以香燈,天地無疆,象 法常在。」太子少保陸象先、吏部尚書畢構、少府監陸 餘慶、吏部尚書崔日用、祕書監賀知章、禮部尚書裴 寬、中書侍郎嚴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守房琯、中書 侍郎平章事崔渙、禮部尚書李澄、詞人汜水尉王昌 齡等所瞻奉,願「同灑掃」,建塔之地,廣狹如素,高卑得 中,周臨四衢,平睹千里。門人環相侍列,薦以名香,空 曠寂寥,以哀以慰。夫子門人,輕重諸侯之國,如來弟 子,皆為釋梵之師,敬悅其風,以偈銘曰:「佛境無二,佛 心皆一,隨其根源,乃起禪律。持戒外獎,觀空內祕。是 藏私耶,眾僧祕密。昏醉億萬,求醒者稀,如來戒定,與」 爾為歸。性空因戒,垢重初微。彼上人者,深乎道機。真 空不生,妙果無得。開明戒定,洗去怨賊。衣染利波,鼻 聞簷匐。白月正圓,如何昏黑。昏黑既已,四輩號咷。不 見金櫬,空圖白毫。月明江闊,月落山高。迥野孤塔,群 心鬱陶。訓迪真子,森然朗達。阿難苾芻,迦葉菩薩。仙 髮承足,諸天奉缽。智火遽燃,獨留緇褐。月苦淮甸,風 悲楚川。千株茂樹,百道春泉。佛日長晦,浮圖巋然。哀 哀龍象,大芘群緣。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
前人

[編輯]

「道行無跡,妙極無象。謂體性空而本源清淨;謂諸見 滅而覺照圓明。我天人師,示第一義,師無可說之法, 義為不二之門。其定也風輪駐機;其慧也日宮開照; 其用也春泉利物。三者備體,誰後誰先?入無量而不 動,開法華而湧出。湛兮以有無,觀聽而莫測;寥焉以 遠近,思維而不窮。知德皆空,為真實際;大悲恆寂,遍 撫群迷。月入百川之中,佛匝千花之上。修而證者,元 同妙有;應而起者,旁作化身。」先大師適來茲土,化身 歟?適去他方,補處歟?不可得而知也。自如來現滅,四 魔橫恣,人天無怙,寄命崩崖。勝大敵者那羅延身,銷 大毒者伽陀妙藥,拔陷扶墜,而生大師大師延陵馬 氏,諱元素,字道清。崇高紹興於法位,「冑緒不繫於人 間。慈母方娠,厭患葷肉,長至之日,誕彌仁尊。生有異 祥,乳育安靜。既齔稽首父母,求歸法門。即日獲請,出 依精舍,如意年中剃度,隸江寧長壽寺,即進具已。戒 光還照,定水澄源。鵝王之不受泥塵,香象之頓除羈 鎖,未之比也。身長七尺,體無凡骨,眉毛際臉,口若方 丹。目不顧盼,聲侔扣」王入南牛頭山,事威大師。撞鐘 大鳴,入海同味。迦葉以頭陀第一,大師亦斗擻塵勞, 聞一知十,未嘗請益。觀法無本,觀心不生,喻金剛之 最堅,比獅子之無畏。圓月照海,高深盡明;慧風吹雲, 宇宙皆淨。威大師摩頂謂曰:「東南正法,待汝興行。」命 於別位,開導來學。於是騶虞馴擾,表仁之至也;眾禽 獻果,「明化之均也。接足右繞,百千人俱,大師悉以菩 薩呼之。教習大乘,戒妄調伏,自性還源。無漸而可隨, 無頓而可入。摩尼照物,一切如之。吾當默然,無法可 說。或有信願雙極,懇求心要,於我渴仰,施汝醍醐。」問 禪定耶,吾無修。問智慧耶,吾無得。道惟心證,不在言 通。懷帝釋輪,終為世論。自淨而已,無求色「聲。既悟者 小無微塵,大無三界;當悟者內珠雖隱,猶作來因。」藥 草萬殊,根莖等潤。貌和言寡,饑至飽歸。或有聞尊稱 而遷善,現色身而獨得。我無示念,道溥慈圓。食不問

鹹酸,口不言寒暑。身同池水,飽蚊蚋之饑渴;道離人
考證
我,順眾生之往來。貴賤怨親,是法平等。故饋甘味而

不辭,同於糗糒;奉上服而不拒,齊於弊褐。俾夫家有 道侶,府無爭人。開元中,本寺僧法密請至京口,潤州 刺史韋銑灑掃鶴林,斯焉供養。有屠者恣刃,積骸如 山。刺史韋銑,聞大師尊名,來仰真範,忽自感悟,懺伏 求哀。大師受之,又白言:「和尚大悲,當應我供。」大師衲 衣跏趺,未嘗出戶,公侯稽首,不為動搖。至是如其懇 求,忻然降「詣。夫盜隱其罪,虎慈其子,仁與不仁,皆同 佛性。無生無滅,無去無來。今濁流一澄,清水立現,諸 佛所度,我亦度之。」天寶中,揚州僧希元密請至廣陵, 便風馳帆,白光引棹,楚人相慶,佛日度江。梁宋齊魯, 傾都來會。津塞途盈,人無立位。解衣投施,積若丘陵, 皆委於所在,行無住捨。禮部尚書李憕,時為揚牧,齋 心跪謁,為眾倡首。望慈月者,誰不清涼?傳百億明燈, 照四維上下,塵沙之數,皆超佛乘。二州以貪法之心, 移牒。踰月均吾喜捨,成爾堅牢,無非道場,還至本處, 天寶十一載十一月十一日中夜坐滅。嗚呼!菩提位 中六十一夏,父母之生八十五年,起哀位者,可思量 否?至有浮江而奠,望寺而哭,十「里花雨,四天香雲,幢 幡蓋網,光蔽日月。以其月二十一日,四眾等號捧全 身,建塔於黃鶴山西原」,像法也。州伯邑宰執喪師之 禮,率眾申哀,江湖震悼。曩於寺內移居,高松互偃。涅 槃之夕,椅桐雙枯,虎狼哀號,聲破山谷。人祇憯動,天 地晦暝。及發引登原,風雨如掃。慈烏覆野,靈鶴徊翔, 有情無情,德至皆感。初,達摩祖師傳法三世,至信大 師。信門人達者曰融大師,居牛頭山,得自然智慧,信 大師就而證之。且曰:「七佛教戒,諸三昧門,語有差別, 義無差別。群生根器,各各不同。惟最上乘,攝而歸一。 涼風既至,百實皆成。汝能總持,吾亦隨喜。」由是無上 覺路,分為此宗。融大師講法,則金蓮冬敷,頓錫而靈 泉滿溢。東夷西域得神足者,赴會聽焉。融授巖大師, 巖授方大師,方授持大師,持授威大師,凡七世矣。真 乘妙緣,靈祥嘉應,咸具傳錄,布於人世。門人法鏡,吳 中上首是也;門人法欽,徑山長老是也。觀音、普門,文 殊、佛性,惟二菩薩,重光道源。門人法勵、法海,親奉微 言,感延霜露,繕崇龕座,開構軒楹。時惟海公,求報師 訓,廬孔氏之墓,起淨明之塔,世異人同,泫然長慕。僧 慧端等蔭栴檀樹,皆得《身香菩薩戒》弟子,故吏部侍 郎齊澣、故刑部尚書張均、故江東採訪使、潤州刺史 劉日正、故廣州都督梁昇卿、故採訪使、潤州刺史徐 嶠、故採訪使、常州刺史劉同昇、故潤州刺史韋昭禮、 故給事中韓賞、故御史中丞李丹、故涇陽令萬齊融、 禮部員外郎崔令欽,道流人望,莫盛於此。弟子嘗聞 道於徑山,猶樂正子春之於大夫也,洗心瞻仰,天漢 彌高。鏡公門人悟甚深者,大理評事楊詣,過去聖賢 諸功德藏,志之所至,無不聞知,魯史從告,況乎傳信。 其文曰:「濁金清境,在爾銷鍊,磨之瑩之,功至乃現。膏 漬炷然,光明外遍。陽升律應,草木皆變。啟迪瘖瞽,惟 吾大師。息言成教,捨法興悲。辰極不動,風波自移。境 因心寂,道與人隨。杳然元默,湛入無餘。性本無垢,雲 何淨除?身心冥寂,大拯淪胥。內光無盡,萬境同如。甘 露正味,琉璃妙器。遍施大千,無同無異。度未度者,化 周緣備,道樹忽枯。涅槃時至,我無生滅。隨世因緣。吉 祥殿上,應化諸天。寂寂靈塔,滔滔逝川。恆沙劫壤,智 月常圓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