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21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十卷目錄
居士部列傳四
明
宋濂 魏宗杲
佘喜巖 錢梗
顧源 殷邁
丁明登 陳守真
殷錦 楊嘉褘
郝熙載 孫叔子
唐廷任 王曰銓
紀青 戈以安
五臺居士 汪魏美
朱元正 朱綱
無名氏 楊氏僕
杜羅漢 繆光
周姓夫婦 江雲
覺來先生 黃家舒
馬壬玉 張二果
居士部藝文一
與遠法師書 晉戴安公
重與遠法師書 前人
答戴處士書 釋慧遠
復與戴處士書 前人
與隱士劉遺民等書 前人
復陳旻昭 明釋智旭
復項居士 前人
居士部藝文二〈詩〉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 唐王維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前人
酬黎居士浙川作 前人
聽藍谿僧為元居士說維摩經 孟郊
自皋亭至吳門弔二大護法 僧慧浸
錢道人有詩云直須認取主人翁作兩絕戲之
宋蘇軾
劉器之好譚禪不喜遊山山中筍出戲語器之
可同參玉版長老 前人
贈王居士三首 何偁
贊居士趙抃偈 釋佛慧
病後贈姚仲寬居士 金陳賡
集古懷韓居士 李俊民
早秋聽秋居士園池 元歐陽元
悟道吟 明周憲王
又
居士部紀事一
神異典第二百十卷
居士部列傳四
[編輯]明
[編輯]宋濂
[編輯]按《佛祖綱目》,宋濂,字景濂,號無相居士,金華人。生時, 母夢異僧手寫《華嚴經》來,謂母曰:「吾乃永明延壽,願 假一室,以終此卷。」覺已,濂即生,因名曰壽,後更名濂。 六歲日記二千餘言,九歲能詩,入清蘿,盡閱鄭氏所 著書數萬卷。聞伏龍元長吐言如奔雷,欲屈之,特往 謁,相與詰難數千言,不契而退。復上長書,長答曰:「前 日承一宿山中,今日有書來報。無明讀一過,不覺失 笑,笑箇什麼?笑景濂坐井觀天,又如貧兒,拾得錫說 與人,要做銀子賣。只是自不識貨,教別人不識貨則 不可。何以故?景濂每嘗在塵勞聲色境界中混得爛 骨地熟了,思量計較文字語言,弄聰明業識多了。乍 聞吾輩說,一箇放下可以做寂靜工夫,透脫生死,得 此事入手,暫時起一念厭離心,退步靜坐,回頭乃見 無思量、無語言處,便錯認作法身。喻如玲瓏八面窗, 喻如須彌山,言說不得。這箇只是暫時岐路,如何便 罵得佛,贊得祖,贊得無明耶?贊罵憎愛心不除,但增 長我見。我見未忘目前,只見別人過失,不知自家過 失,要成辦透脫生死」大事,難矣。景濂果欲辦這件事, 只向無思量無言語處仔細推窮,不用說向人。驀忽 命根斷,偷心絕,絕後更甦。欺君不得,卻來求印可亦 不遲。濂得書越二年,又往見長。長曰:「聞君閱盡《一大 藏教》,有諸?」曰:「然。」曰:「君耳閱乎?抑目觀也?」曰:「亦目觀耳。」 曰:「使目之能觀者,君謂誰耶?」濂揚眉向之,於是相視一笑。
按《學佛考訓》學士宋濂,相傳為永明壽後身也。元時 隱居,自號幅巾居士。博通內典,撰《護法錄》行於世。
魏宗杲
[編輯]按《紹興府志》:「宗杲,諸暨人。永樂間,以人材試刑部。無 何,謝事歸,遇雲水僧談禪理,遂有悟。晨夕趺坐,有時 或兀坐草間,如木偶人。臨卒,謂諸子曰:『扶我龕中,當 衣我以薪』。」
佘喜巖
[編輯]按《四川總志》:「喜巖,延安人。性資朴古。住太清宮,年踰 八十。永樂五年三月二十六日,更衣焚香,盤趺而坐, 曰:『來由此門,去由此路,一腳不失,回頭即悟。鼻垂雙 柱,旬日顏色不改』。」
錢梗
[編輯]按《紹興府志》:「錢梗,山陰人。明嘉靖四年解元,五年進 士,官邢部致仕。後十餘年,秦望山半巖間構八角亭, 獨棲其中者八年。今亭址俱存也。姑蘇都太僕穆嘗 遇異人謂曰:『凡學長生者,必於功名地,馳驅數載,心 乃死,若公者非邪』?」
顧源
[編輯]按《列朝詩集》,源字清甫,金陵人。家有日涉園,甲於都 城。陳魯南為之詩曰:「六朝家世舊風流,猶說江南顧 虎頭。花竹逕深如樂苑,窗楹池繞似滄洲。東晉香鑪 金籀字,南唐畫障澄心紙,米家國畫鄴侯書,平泉樹 石烏皮幾。」其勝概如此。居士少負俊才,高自位置,非 勝流名僧不與梯接。山水師小米,書法懷琳,落筆無 塵俗氣。年幾四十,即斷葷酒,獨處一室,禪榻淨瓶,蕭 然壁觀,宛然,一老爛頭陀也。嘉靖乙丑八月,忽示微 疾,延名僧素庵、雲谷輩,懸彌陀像,鳴磬念佛,語素庵 曰:「吾決定往生矣。我每夜見彌陀法身,遍滿虛空世 界,世界皆金色。佛視我微笑,而挈我,又以袈裟被我。」 庵曰:「居士即今身在何處?」曰:「我身坐蓮花中,半月餘, 止露一頭華,色白,大於我身。其內甚香。」侍者一室俱 聞華香,諸子悲懸不已。居士說偈以示之,復語雲:「谷, 我觀佛已成,空中無數諸佛,如一片金山耀目。今夜 三更行矣,須如車行十里頃,始可沐浴更衣。」至期怡 然而逝。金陵有殷侍郎邁者,研精內典,所謂學佛作 家也,作《寶幢居士傳》,記其往生事甚覈。以謂居士生 平示有妻子,常修梵行,雖處居家,常樂遠離,皈依淨 土,從容告終。其素履清修,積報如此也。馮祭酒聞之 曰:「余欲採近世往生事跡顯著者,彙為一集,當以《寶 幢》壓卷。」萬曆間焦狀元竑刻居士《玉露堂稿》四卷。 按淨土晨鐘,萬曆間顧公寶幢,諱源,志修淨業,與道 友張老居士善,疾篤,集僧俗十人念《阿彌陀佛》,唱和 相續,張與焉。公謂云:「此時尚不見動靜。」張云:「汝大錯, 何用疑,須專切打起精神念佛。」須臾間,眾忽聞異香 滿室,公自見身坐蓮花中。諸子悲戀不勝,論曰:「汝等 謂我往何處,即此處諸佛迎我,三鼓起行,我願既遂, 汝等之願亦慰矣。」至期含笑去。
殷邁
[編輯]「按《列朝詩集》,邁字時訓,南京人。嘉靖辛丑進士,除戶 部主事,改南吏部,出為僉事副使,請致仕,又起原官, 歷布政、南太僕卿,復致仕。萬曆初,即家起南太常卿, 陞禮部右侍郎,管南祭酒事。後再疏致仕。性尚元泊, 淡默寡交。少求格致之義,不得其說。參證內典,澄思 靜照,久之忽有省。自此皈心佛學,棲息天界寺,灰心」 縛禪,精持戒律,雖老禪和不能及也。華亭陸文定公 稱其「坐鎮雅俗似房次律,急流勇退似錢宣靖,洞明 宗要則楊次公、晁太傅。」至其信道之篤,不言而默成, 視理學諸儒,不知何如也。二公外修儒行,內閟禪宗, 皆為法門龍象。故文定之稱殷公,其信而有徵如此。
丁明登
[編輯]按《淨土》晨鐘明登,號劍虹,江浦人。萬曆己酉,皈依雲 棲大師,篤信淨土法門,改號蓮侶。崇禎己巳,受四戒 於隱微;庚午,受菩薩戒於大慧。自萬曆丙辰登第,宦 遊溫陵,每以出世大事開化,緇素感悟甚多。守衢時, 力禁屠牛,有無賴犯法,捕之急。知公敬僧,即薙髮進 公,令里甲察其還俗日重懲之。其人勵志參修,卒為 名衲。初任泉州司李,憲批枷責。公立法,願納米者聽 用,以贍獄貧犯。夏月修葺監鋪,給香薷飲葵扇;冬月 設暖匣椒薑,擇醫視病。更買素珠百十串,散眾囚念 佛。恆語人曰:「人在患難,發心者多。吾乘其悔恨,導之 念佛,幸而出獄,為良民矣。」憫念室中閾流,不聞佛法, 請禪師演說《大乘》,令於幃內聽之,眷屬一時披剃者 四人。聞蓮大師云:有老嫗稱其夫念佛,一心不亂,臨 行一請而別。嫗由此深信淨土,大師亦自此發心出 家。公繪一請圖懸齋中,題詩有「與君一請瞥然去,珍 重相逢九品蓮」句。乙酉冬病劇,十一月朔具疏告佛, 決意願求往生。日焚一疏。至第十日,粥飲如常,面色 光潤。諄諄以同生西方普勸親知,就榻稍臥,寂爾長
往。輯有《故鄉消息》,「《蓮漏清音》,《芥火菂商淡話》」十餘種皆淨土要書也。陳守真
[編輯]按《松江府志》:「陳守真,年七十有五,猶童身也。事母孝, 歲種木棉半畝,所穫恆倍,藉以養母。當鉏種,高擊木 魚,祝諸蟲。遠徙後,守真坐化,百千人送之,用釋氏法。 茶毘竟,猶端坐火中,觀者驚異。」
殷錦
[編輯]按《松江府志》:「錦,華亭新塘人。貧農好施。六十抱痾,命 次子性德披緇,代進諸名山香,數年始歸。錦喜曰:『我 願畢矣』。遂沐浴焚香端坐,口吟曰:『世味已知雞肋淡, 人生何用馬蹄忙』。又說偈而逝,時年七十有五。」
楊嘉褘
[編輯]按:《淨土晨》鐘嘉褘,字邦華,泰和人。年十三,持不殺戒, 蚤虱無所傷,潛心淨土法門,日誦《彌陀經》。二十三肄 業南雍,俄疾作,以萬曆乙巳仲冬十九日卒。卒之先, 夢遊地獄,見地藏大士於冥陽殿,覺而放諸生,命延 僧誦經念佛,謂人曰:「吾將逝矣,青蓮花現吾前,得非 淨土境乎?」遂晝夜念佛不輟,命息燭曰:「汝輩假燭為 明,吾不須燭,常在光明中耳。」問:何所見?曰:「蓮開四色。」 問:「見彌陀否?」曰:「見彌陀現千丈身。」問觀音,曰:「身與彌 陀等。」問勢至,曰:「不見也。」言訖,忽躍起拈香,連聲語曰: 「《彌陀經》功德,不可說!不可說!吾已得上品矣。」寂然而 逝。
郝熙載
[編輯]按《淨土晨鐘》熙載,錢塘人,法名廣定。生平忠信不欺, 以德行稱於黌校。晚歸佛,持誦夙夜加虔。萬曆辛亥 春二月得疾,每睡覺云:「吾夢於中山求見佛,佛未見, 百鳥叢集。」如是累日。至二十七,子夜,忽云:「有二童子 來迎,佛坐蓮華臺,現吾前,吾往矣。」吉祥而逝。
孫叔子
[編輯]按:《淨土晨》鐘叔子法名大玗,自幼敏而好學,年十二, 隨父鏡吾公奉四十八願「彌陀像入雲棲,因受五戒, 歸斷葷血,矢志念佛。誓取金臺,勤苦不惜身命。俄見 兩比丘持蓮花,以一心淨土印可。復見化人誦《金剛 經》一晝夜,乃矍然起坐曰:『彌陀觀音皆來迎我』。」結金 剛拳印,大呼「阿彌陀佛數聲,泊然而寂。時萬曆辛亥 仲冬十一日。有《淨土十二時歌》」傳世。
唐廷任
[編輯]按淨土晨鐘廷任,蘭谿人,號體如居士,友孝醇慤,出 自天性。少遊黌校有聲,已而覺世無常,傾心至道。參 雲棲,受《念佛三昧》,遂力行之,凡十三年如一日,篤志 西方。萬曆癸卯仲冬,六十壽旦,忽謂諸子曰:「新春十 二日,吾歸矣。」數日前,禮誦如平時。至期,盥漱,整衣端 坐,結手印,口稱佛名,含笑而逝,如入禪定。
王曰銓
[編輯]按《畿輔通志》曰:銓,開州人。生而記憶兩世事,博通經 史,尤精於《春秋》。後棄舉子業,悉心內典,大有元悟。時 或口占自述,如「蘆花兩岸雪,江水一天秋」,「鐵牛耕破 扶桑國,迸出金烏照海門。」人皆傳頌之,號鮒鰅山人, 又號蓮舟居士。萬曆十七年,對人言,明春當化去,果 應之。所著有《心經註疏》《金剛註疏》行世。
紀青
[編輯]按「《列朝詩集》:紀青,字竺遠,上元人。為諸生,好為詩古 文,譚言穎絕,不得志於有司。入天台國清寺,投耆宿 雪堂為僧,繙閱藏典,力掃宗門,雖天童亦所不與,他 無論也。久之,遊西湖,不耐寂寞,冠巾歸江東,以詩酒 遊山水間,食貧,薄遊長安,抵滇廣。年六十餘,歸家卒。 子映鐘,善為歌詩,刻其遺集,余采詩留都紀之,友張」 文寺出以示余,自徐穎以下五人,皆文寺所論次也。
戈以安
[編輯]按淨土晨鐘以安法名廣泰,錢塘人。性至孝,素積善 行,而深自韜晦。晚歲精誠好佛,與靈芝僧元素結春 秋二社,念佛誦《華嚴》五經。繼忽謂人曰:「吾大限將至, 當為西歸資糧。」遂掩關課誦,昕夕不輟。預定歸期,於 臘月二十一日前二夕,妻子環視悲哽,戈笑曰:「生必 有滅,奚悲為?吾方凝神淨域,若等慎勿以情愛亂我。」 至期寂然而逝。
五臺居士
[編輯]按《學佛考訓》,「五臺居士姓陸氏,平湖人,博通內典,多 所著述,三學禪士每奔走之,參無趣空禪師傳斷橋 一派。」
汪魏美
[編輯]按《學佛考訓》:魏美居士舉孝廉,參愚庵老人,二十年 不入城市。臨歿作詩曰:「大化無停軌,道術久殊轍。住 世守頑形,問途猶未徹。至人本神運,可會不可說。冰 泮水還清,雲開月方潔。一旦破樊籠,逍遙從此別。」輾 然而逝。
朱元正
[編輯]按淨土晨鐘,海鹽朱元正為諸生時,講孔孟之學,端 方不苟。六十後,深入禪悅,於宅後敝屋三楹,閉關不 與家事。門上題「譬如我已死了」六字。每日功課,午前諷《法華經》一卷,午後念佛千聲。庚申四月,唐宜之同 其門人陳則梁訪之,公謂則梁曰:「宜之向曾與汝書, 勸子修淨業,可切聽之。」既而則梁曰:「老師年高盍少」 開酒禁,公曰:「子意謂衰年當藉數杯以調氣養血也, 不知我之生死已畫得斷,何復言此?」公說畫得斷時, 因以手在几上畫一畫,蓋已了生死矣。七月無疾,忽 謂子曰:「吾在此無事,可行矣。」子問「何處去?」曰:「西方去。」 子及孫固留,許之。至臘月朔,示疾不食,家人倉皇治 後事,公曰:「勿忙,此臘八半夜事也。」預戒家人「臨行時 勿令婦女來,過二三時來亦勿哭。」及期端坐而逝。時 方雞鳴,比天旦,眷屬方至舉哀,公復醒,開眼而不開 口,但搖首令女人去,仍瞑目逝。爾時來去自由如此。
朱綱
[編輯]按《淨土晨鐘》:綱,京都人,業儒,中鄉舉,三上春官不第, 乃就職官二府。致仕,專修淨土,日課佛三萬十五年 無少怠。臨終坐榻上,兩手擎珠,念佛不輟,異香滿室, 乃云:「佛來也。」連聲稱佛而逝。
無名氏
[編輯]按《太平府志》:無名氏,椎魯頑鈍,隨人命其負擔,輒從 之。年三十,忽向人曰:「『我欲去矣』。人曰:『何往』?」曰:「化身也。」 遂積柴端坐其上,自鼻中滴一珠於掌心,火遂起。人 為之念佛而化。
楊氏僕
[編輯]按《太平府志》:城中楊氏僕,性愚痴,蓬頭垢面,不省人 事。一日語同事曰:「吾當別汝主人,不歸奈何?」少間,主 人至,即曰:「『主人歸矣,我可去』。乃朗聲頌曰:『西方去也』。 閉目而逝。」
杜羅漢
[編輯]按《南陽府志》:「杜羅漢,裕州人。自幼不茹葷,飲酒不傷 蠕動。貧常為人傭工,暇則誦經禮佛。一日有惡少匿 羶腥於食中,杜食而覺之,入河引刀割腹,滌其腸,遇 異人以藥塗之,立愈。後數年坐化於羅漢山,夜嘗放 大光明,里中因山名,遂以羅漢稱之。為建塔刻像於 中,迄今遇旱,禱雨輒應。」
繆光
[編輯]按《南陽府志》:「光,汝寧人,修道於裕州大乘山石佛洞 前,坐臥一小室。人有餽者,止受一餐。辟穀十餘日,自 若也。室後有一虎,嘗至室中相伴。一蛇大如椽,伏座 下。光逝,蛇虎俱不見。」
周姓夫婦
[編輯]按《崇仁縣志》:邑西有周姓夫婦者,住居普庵巷口,好 誦《金剛經》。一旦俱有悟,其夫告其妻曰:「吾將去。」即更 衣而坐。婦亦更衣從之,二人同時坐化。郡邑建「雙善 坊」以旌之。
江雲
[編輯]按《鎮江府志》:「江雲,名鑑,年七十餘,書《法華經》。一夕,漏 二下,客至,呼之猶書經竟,未知為夜分也,因訝暗室 何能書,眾始知其目有慧光。嘗語人曰:『吾某日當去。 問其去處,不言,屆期竟不去。又問之,曰:『繡頭延吾耳』。 人曰:『公禁足又不見客,而繡頭久未至,何知之』?鑑曰: 『吾自知之,苐往問可也』。及問繡頭,以素諷《法華咒》意』」, 更三載為滿,乃鑑咸前知焉。後三載,繡頭果延鑑作 圓滿功德訖,而鑑以無疾化去。憨山德清為題其遺 像曰:「筆頭無火夜生光,了了徐書經幾行。幽鳥一聲 啼不盡,東風吹盡百花香。」
覺來先生
[編輯]按《嘉魚縣志》:「覺來先生早歲習舉子業,補邑諸生。博 採內典,隨感悟,棄功名,結草區外,負米自炊,不受人 間一縷粒。秉巢高夷齊之節,入象王獅子之宮,習止 觀,修淨土,放生戒殺,持咒禮經。久之心臆洞然,了無 滯礙。坐脫之日,感應殊異。縉紳先生如正希、魚山如 洞庭伯仲澹公父子,皆其門下士也。建塔表在白湖」 淨土庵之前。
黃家舒
[編輯]按《無錫縣志》:「家舒,字漢臣。少負才,有名當世,而久困 諸生間,甲乙以後,遺棄一切。體素清羸,與病終始,坐 臥斗室,交窗密護,秋風微振,已襲重綿,竟日之需,脫 粟半器而已。知府宋之普聞而重之,欲致一見,委曲 至再,卒謝不往。至若知交過從,討論今古,談讌既浹, 流連景光,感慨係之。其學無所不探,皆務究根柢。文」 章典縟,金聲玉亮,使牽率底滯者自廢。晚學於靈巖, 息心禪乘,而究以西方之教為無弊,故日從事焉。無 子,門人馬翀輯其遺文以傳。
馬壬玉
[編輯]按《無錫縣志》:「壬玉,字彥豐,文肅公世奇子。方文肅官 京師,蔭藉高華,一時干謁請求刺促,望塵倚為梯媒。 壬玉心鄙之,輒杜門以絕。所居蕭然,硯北惟《華嚴》《圓 覺》諸經,時時雜置左右。文肅殉難,旅櫬東歸,亂首垢 面,委頓累月。請卹南都,目擊時事,歎曰:『定鼎門西,名 利如舊,而國家陰陰,猶日將暮』。因黯然神傷,無復人」 世之意。為詩文寄託幽咽,自寫無聊。一日過虎丘,疾作,不欲歸,卒於舟中。先是有《彌陀摩頂》之夢,自知壽 不得長,臨時手斷頂髮,命以沙門服殮。
張二果
[編輯]按《廣東通志》:「二果,字穉復,東莞人。正直慈良,穎悟傑 出,參究性命之學。十四歲遊邑泮,十七歲中乙榜。天 啟丁卯,舉鄉薦,見魏璫排陷正人,憂時憫世,不求仕 達,即師事黃岩僧道,創建羅浮、華首臺、水簾、洞山諸 寺。崇禎丙子,奉詔薦舉內外賢才,督臣熊文燦、科臣 郭九鼎兩疏交薦,徵辟不就。戊辰歲,知縣汪運光敦」 請纂修《邑志》。公正不避權勢,咸稱信史。修道於江西 廬山,一日示寂,今有塔碑在焉。所著有「《是誰集》《白業 巵言》《金剛經註釋》《楞嚴正脈》」行世。
居士部藝文一
[編輯]《與遠法師書》晉·戴安公
[編輯]安公和南。「弟子常覽經典,皆以禍福之來,由於積行。 是以自少束修,至於白首,行不負於所知,言不傷於 物類。而一生艱楚,荼毒備經,顧景塊然,不盡唯己。夫 冥理難推,近情易纏,每中宵幽念,悲慨盈懷。如知修 短窮達,自有定分,積善積惡之談,蓋是勸教之言耳。」 近作此《釋疑論》,今以相呈,想消息之餘,脫能尋省。戴 《安公和南》。
《重與遠法師書》前人
[編輯]安公和南。間作《釋疑論》,以寄其懷,故呈之。匠者思聞 啟誨,既辱還告,開示。宗轍井送《周郎難》,甚有趣致,但 理本不同,所見亦殊。今重伸鄙意,答周復以相呈。旨 誠可求,而辭不自暢,想脫覽省。戴安公和南。
《答戴處士書》釋慧遠
[編輯]釋慧遠頓首:省君別示,以為慨然。先雖未善相悉,人 物來往,亦未始暫忘。分命窮達,非常智所測,然依傍 大宗,似有定檢。去秋與諸人共讀君論,並亦有同異。 觀周郎作答,意謂世典與佛教粗具其中。今封相呈, 想暇日能力尋省。
《復與戴處士書》前人
[編輯]見君與周居士往「復,足為賓主。然佛教精微,難以事 詰。至於《元數表》義,隱於經者,不可勝言。但恨君作佛 弟,未能留心聖典耳。頃得書論,亦未始暫忘,年衰多 病,不暇有答。脫因講集之餘,粗綴所懷,今寄往,試與 同疑者共尋。若見其族,則比干、商臣之流,可不思而 得。」釋慧遠頓首。
《與隱士劉遺民等書》前人
[編輯]「每尋疇昔,遊心世典,以為當年之華苑也。及見《老》《莊》, 便悟名教是應變之虛談耳。以今而觀,則知沈冥之 趣,豈得不以佛理為先?苟會之有宗,則百家同致。君 與諸人,並為如來賢弟子也,策名神府,為日已久,徒 積懷遠之興,而乏因藉之資,以此永年,豈所以勵其 宿心哉?」意謂六齋日,宜簡絕常務,專心空門,然後津 寄之情篤,來生之計深矣。若染翰綴文,可託興於此, 雖言生於不足,然非言無以暢一詣之感,因驥之喻, 亦何必遠寄古人。
《復陳旻昭》明·釋智旭
[編輯]法門之衰,如大廈將傾,非一木所支。故數年以來,惟 恃道友為命脈,而眾生習氣,各有偏重,亦復不能如 水乳合。興言及此,惟有血淚橫流而已。名利兩關,從 來羈絆我不得非適。今也迺極相知人,猶然以名利 見疑,所以誓朽此骨於深山,不甘受千古誣謗耳。居 常謂「壞法門者,皆由於撐法門人。」如齊桓晉文尊周, 適所以壞周。方痛懲之不暇,奚忍蹈其覆轍。獨有出 家,一點初志,急欲剋獲聖果,而悠悠十五六年,竟成 虛度。慚天愧地,夫復何言。即此十五六年行腳,打破 麵皮,放捨身命,僅開得名字,即佛位中一隻清淨肉 眼,於佛菩提,了了得知。歸家道路,明如指掌。而形枯 氣索,前進為難。意欲傳得一人,勿令「最後佛種從我 而斷,亦竟未遇其人。」嗚呼痛心,又惟有夢寐永泣而 已。慧公來,伏讀手教,兼承厚施,愧不能消。然訊知居 士近況,所履頗艱,而道念益固,深以為慰。或我佛遺 法,將來不至永墜,尚有否極泰來之機,其終藉手於 居士乎?每觀種種邪外之流,其智甚短,其說甚陋,猶 足以簧鼓天下。後世「有述者,大抵別有一段徹底精 神以持之耳。」況將徹底精神持此至妙至深正法,豈 反不能弘於天下,垂於千古?倘不能弘,不能垂,「只是 我輩精神未曾徹底,但當自反自勵,不必他求也。」船 子身葬水中,而夾山乃大弘其道。荊谿以居士身參 學多載,後方出家,一世不登法座,而其書乃傳之萬 世,不「可磨滅。宣聖之木鐸,孟軻之好辯,皆此類也。此 意願居士共之,雖未獲一第,亦奚足憂?當勤心道業誓續佛祖慧命為急務耳。」如是師帶病遠來,期共作 山中朽骨。不意寺內三喪相繼,未免內顧之憂,勉強 勸其一歸,了世間幻局。賴有此人,差慰鄙懷。但身亦 多病,竟未知誰死誰手也。《山居八百偈》,附呈清覽。又 附《戒消災經略釋》一卷,知居士必能得意於語言文 字之外,其餘著述未能一一持上,統俟後緣賤恙,仗 庇僅痊。但久病之餘,非復向日精力。一息尚存,惟以 著述念佛為務。俟金蓮現前,便長揖西馳矣。
《復項居士》前人
[編輯]回音藹然,深悉道況,兼承厚施為謝。但細讀扇頭和 偈,未免落在口頭三昧,大似「初生牛犢不畏虎。」居士 向本正信篤實,今何忽弄此虛頭耶?豈不見古人錯 下一語,五百世墮野狐身。奈何妄談般若,作拔舌犁 耕種子?萬祈戒之,勿視作等閒也。山僧一行一止,各 有因緣,漫以趙州相擬,殊為未確。夫帝鄉可遊也,皈 戒之心,不可忘也。詩偈可作也,儱侗套語,不可襲也。 「紅塵堆裡學山居。風塵何能染人」,只恐人自染風塵 耳。後會未期,聊進藥石,以酬一日之知。餘非所計,臨 楮神馳。
居士部藝文二〈詩〉
[編輯]《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唐·王維
[編輯]了觀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計苟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聲何謂客,陰界復誰守?徒言蓮花目,豈惡楊枝肘。 既飽香積飯,不醉聲聞酒。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 即病即寔相,趨空定狂走。無有一法真,無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達,隨宜善抖擻。床上無氈臥,鍋中有粥否? 齋時不乞食,定應空漱口。聊持數斗米,且救浮生朽。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前人
[編輯]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如是睹陰界,何方置我人。 礙有固為主,趣空寧捨賓。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 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達竟何遣,萬殊安可塵。胡生但高枕,寂寞與誰鄰。 戰勝不謀食,理齊甘負薪。予若未始異,詎論疏與親。
其二
浮空徒漫漫,汎有定悠悠。無乘及乘者,所謂智人舟。 誰捨貧病域,不疲生死流。無煩君喻馬,任以我為牛。 植福祠迦葉,求仁笑孔丘。何津不鼓櫂?何路不摧輈? 念此聞思者,胡為多阻修。空虛花聚散,煩惱樹稀稠。 滅相成無記,生心坐有求。降吳復歸蜀,不到莫相尤。
《酬黎居士浙川作》前人
[編輯]「儂家真箇去,公定隨儂否。」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 松龕藏藥裹,石唇安茶臼。氣味當共知,那能不攜手。
《聽藍谿僧為元居士說維摩經》孟郊
[編輯]古樹少枝葉,真僧亦相依。山木自曲直,道人無是非。 手持《維摩》偈,心向居士歸。空景忽開霽,雪花猶在衣。 洗然水谿晝,寒物生光輝。
《自皋亭至吳門弔二大護法》僧慧浸
[編輯]病耳蚊過似走雷,杖行猶怯步難回。一舠白水牽愁 斷,兩束黃香拭淚開。了悟世緣容直往,徘徊夢影或 雙來。遠公自看蓮花漏,無復宗雷過講臺。
《錢道人有詩云直須認取主人翁作兩絕戲之》
[編輯]宋蘇軾
首斷故應無斷者,冰銷那復有冰知。主人若苦令儂 認,認主人人竟是誰。
有主須還更有賓,不如無鏡自無塵。只從半夜《安心》 後,失卻當年覺痛人。
《劉器之好譚禪不喜游山山中筍出戲語器之可同參玉版長老》前人
[編輯]叢林真百丈。法嗣有橫枝。不怕石頭路。來參玉版師。 聊憑柏樹子。與向籜龍兒。瓦礫猶能說。此君那不知。
《贈王居士》何偁
[編輯]多羨王居士,心閒事事幽。山從天末見,江近枕邊流。 春囿千葩秀,霜林百果收。更能窮物理,濠上看魚遊。
其二
地占松江勝,為園不種瓜。幽深清磬響,高下石欄斜。 花密蜂隨蝶,林深雀啅蛇。勝如摩詰畫,不是季鷹家。
其三
霜落川原淡,風高木葉丹。雲垂千頃白,月墮一江寒。 禮佛因成塔,焚香旋築壇。竹聲過小院,雜珮響珊珊。
《贊居士趙抃偈》釋佛慧
[編輯]仕也邦為瑞,歸歟世作程。人間金粟去,天上玉樓成。 慧劍無纖缺,冰壺徹底清。春風瀔水路,孤月照雲明。
===夢,一寸丹心古鼎灰。野老相過聊問訊,溪禽近啄不 驚猜。好奇誰是劉公子,肯為揚雄載酒來。
《集古懷韓居士》李俊民
[編輯]烏巾年少歸何處,陵谷依然世相移。上天下地鶴一 隻,還在人間人不知。
《早秋聽秋居士園池》元·歐陽元
[編輯]碧池流水綠潺潺,高下樓臺紫翠間。阮籍才華勝南 族,謝安清致滿東山。標名花塢鸚爭道,集句桃符鹿 守關。灑掃園丁今白髮,秋翁化鶴幾時還。
《悟道吟》明·周憲王
[編輯]慈悲為雨法為航。心是蓮華性是香。靜裡功夫些子 力。閑中識論許多長。提攜一氣通金界。顛倒三車運 玉漿。笑把明珠閑玩弄。眉間萬丈白毫光。
又
[編輯]自從悟得真如理。今古空談善有因。撒手往來還是 我。點頭問訊屬何人。安閒常樂勝中勝。自在頻觀身 外身。大笑西來緣底事。等閒識破便休論。
居士部紀事一
[編輯]《蓮社高賢傳》:「靈運祖元,有功晉室。靈運為康樂公主 孫,襲封康樂公,文章為江左第一。嘗著木屐,上山則 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尋山陟嶺,必造幽峻。至廬山, 一見遠公,肅然心伏。乃即寺築臺,翻《涅槃經》,鑿池植 白蓮。時遠公諸賢同修淨土之業,因號白蓮社。靈運 嘗求入社,遠公以其心雜而止之。」
《槁簡贅筆》:遠法師在廬山,初修淨土之社,凡百有二 十三人。謝康樂為鑿東西二池,種白蓮,求入淨社,故 號「白蓮社。」然遠公以靈運心雜止之。世傳十八賢,乃 彭城劉遺民、豫章雷次宗、雍門周續之、南陽宗炳、南 陽張野、南陽張銓、西林覺寂大師、東林普濟大師、惠 持法師、罽賓佛馱耶舍尊者、蜀賓佛馱跋陀羅尊者、 慧睿法師、曇順法師、曇恆法師、道炳法師、道敬法師、 曇詵法師、道生法師,李伯時畫《蓮社圖》。陶淵明乘籃 輿、謝康樂乘馬、張曲笠,二公雖不入淨社,常往來山 中。僧齊己遠公影堂詩云:「陶令醉多招不得,謝公心 亂入無方」是也。
《高僧傳》:「朱士行嘗於洛陽講《道行經》,覺文意隱質,諸 未盡善,遂西渡流沙,至于闐,得梵書正本,凡九十章。 遣弟子弗如檀送至陳留倉垣水南寺。時河南居士 竺叔蘭,本天竺人,父母避難,居於河南。蘭少好遊獵, 後經暫死,備見業果。因改厲專精,深崇正法,博究眾 音,善梵漢之語有無羅叉比丘,西域道士,乃手執梵」 本,叔蘭譯為晉文,稱為放光般若,故本今在豫章 南《齊書何求傳》:「求弟點,少不仕。永元中,京師頻有軍 寇,點欲結裳為褲,與崔慧景共論佛義。其語默之跡 如此。」
《梁書陶弘景傳》。「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曾夢佛 授其菩提記。名為勝力菩薩。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 誓受五大戒。」
《佛法金湯編》:「陶弘景臨終,不用沐浴,命以大袈裟覆 衾,上蒙手足,弟子遵之。」
《續高僧傳》:「僧迦婆羅以天監五年,被敕徵召,於揚都 譯經。時有居士木道賢,以天監十五年獻《優樓頻經》 一卷,文既鮮具,不辨來由。」
法華持驗隋居士陸淳,吳郡人,心常慕道,《法華》一部, 日夕誦持。後忽病,仰臥看屋,了不暫瞬。有知識僧來 探疾,因問:「君何仰視屋梁耶。」答曰:「佛記陸淳當生夜 摩天,今見彼天宮殿城闕及諸天眾,故顧盼不倦。」 《宋高僧傳》:釋慧悟隱太白山中,持誦《華嚴經》,服餌松 朮。忽於一時見一居士來,雲相請。居士騰身入空,令 悟於衣襟中坐,攝以飛行,至一道場,見五百異僧翔 空而至,悟奄就末行。居士語曰:「師受持《華嚴》,是佛境 界,何得於小聖下坐。」遂卻引於半千人之上。齋訖,居 士曰:「本所齋意,在師一人,雖有五百羅漢來食,皆臨 時相請耳。」齋訖,遂送還本處,有如夢覺。時高宗永徽 年中也。
《佛法金湯編》:孫思邈,京兆人。上元元年,高宗召見,拜 諫議大夫。後求還山,乃入終南隱居,篤志佛典,手寫 《華嚴》。盧照鄰稱思邈云:「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子;深 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詰。」
《玉壺冰》:「王摩詰貯蕙蘭,用黃磁斗養以綺石,累年彌 盛。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於舍下竹洲 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吟終日。在 京師以元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酒臼、經案繩 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
《尚書故實》顧況,志尚疏逸,近於方外。有時宰曾招致, 將以好官命之。況以詩告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 何用喚狂生?此身還似籠中鶴,東海滄洲叫一聲。」後 吳中皆言況得道解化去。
《雲仙雜記》:「蘇尚書八十猶參禪,大溈訪之,以手拍碎 金面棋盤,尚書尋有解悟丁繫自尚書郎參靈度禪師,棄官修道,日食脫粟二 升,諸僧缽水一盂。夏月夜禪,雖飛蚊咂食,終不搖動。 坐夏既滿,面為破爛。」
《佛祖綱目》:慶諸住石霜,會下一千五百人。時齊己、貫 休、泰布衲等以詩筆為佛事,惟泰悟心秀才張拙嘗 與三僧道話,一日謂三僧曰:「三師中何不選一人為 長老意少諸不善詩筆。」泰曰:「先輩失言也。堂頭和尚 肉身菩薩,會下一千五百人,如我輩者七百餘人,勝 我輩者七百餘人。」拙愧服,乃同上拜謁。諸問:「先輩何 姓?」曰:「姓張名拙。」曰:「覓巧了不可得,拙自何來?」拙遂有 省,獻詩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 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趣 向真如亦是邪。隨順眾緣無罣礙,涅槃生死是空華。」 諸肯之。
李翱,字習之,趙郡人。刺朗州,慕惟儼道風,入山躬謁。 儼執經卷不顧,翱拂袖曰:「見面不如聞名。」儼呼曰:「太 守何得貴耳賤目?」翱回拱謝問曰:「如何是道?」儼以手 指上下曰:「會麼?」曰:「不會。」儼曰:「雲在青天水在瓶。」翱欣 然答以偈曰:「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 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又問:「如何是戒定 慧?」儼曰:「貧道這裡無此閑家具。」翱罔測,儼曰:「太守欲 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閨閣中 物,捨不得便為滲漏。」
《先覺宗乘》。李翱見老宿獨坐,問曰:「端居丈室,當何所 務?」宿曰:「法身凝寂,無去無來。」公問藥山:「何姓?」曰:「正是 時。」公不悉,卻問院主:「某甲適來問和尚姓曰:『正是時』。 未審姓甚麼?」院主曰:「恁麼則姓韓也。」藥山聞乃曰:「得 恁麼不識好惡,若是夏時,對他便是姓熱。」一夕,師登 山,忽雲開見月,大嘯一聲,聲落澧陽九十里許。公聞 之,復贈詩曰:「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 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公嘗問龍潭信禪 師曰:「如何是真如般若?」龍潭曰:「我無真如般若。」公曰: 「幸遇和尚。」龍潭曰:「此猶是分外之言。」公一日問僧:「馬 大師有甚麼言教?」僧曰:「大師或說即心即佛,或說非 心非佛。」公曰:「總過這邊。」公卻問「西堂」藏:「馬大師有甚 麼言教?」藏呼「李翱」,公應諾。藏曰:「鼓角動也。」有一僧乞 置塔,公問曰:「教中不許將屍塔下過,又作麼生?」僧無 對。僧卻問鵝湖義禪師,義曰:「他得大闡提。」
法華持驗汴京張慶祥符中為司獄,常以慈慎自持, 日躬侍掃滌,暑月尤勤飲食,湯藥臥具必加精潔。每 戒其徒曰:「人不幸罹於法,我輩若不知所恤,則罪者 何所赴訴。」生平持誦《法華經》,每遇重囚就戮,必為設 齋誦經,一月乃止。嘗教獄囚有罪當自認,毋誣良善, 以重己孽。
《佛法金湯編》:丁謂,太宗朝登第,後相真宗,封晉國公。 杭僧省常與公卿大夫結淨行社,公作詩云:「己悟何 須傍水雲,未休終是利名身。伊予泠笑陶彭澤,卻作 蓮花社外人。」
《佛祖綱目》:曾會,字宗元,官翰林學士。幼與重顯同舍, 及冠異途。天禧間,會守池州,一日與顯會於景德寺, 會將中庸、大學參,以楞嚴符宗門語句質顯,顯曰:「這 箇尚不與教乘合,況《中庸》、大學耶?學士要直捷理會 此事。」乃彈指一下曰:「但恁麼薦取。」會於言下領旨。 《先覺宗乘》,天聖初,曾會守四明,以書幣迎明覺師補 雪竇。既至,公曰:「某近與清長老商量勘婆子話,未審 端的有勘破處也無?」明覺曰:「清長老道箇甚麼?」公曰: 「又恁麼去也。」明覺曰:「清長老放過一著,學士還知天 下衲僧出這婆子圈䙡不得麼?」公曰:「這裡別有箇道 處,趙州若不勘破婆子,一生受屈。」明覺曰:「勘破了也。」 公大笑。
《教外別傳》:「英公夏竦居士字子喬,自契機於谷隱,日 與老衲遊。偶上藍溥禪師至,公問:『百骸潰散時,那箇 是長老自家底』?上藍曰:『前月二十離蘄陽。公休去上 藍,卻問:『百骸潰散時,那箇是相公自家底』?公便喝。上 藍曰:『喝則不無,畢竟那箇是相公自家底』?公對以偈 曰:『休認風前第一機,太虛何處著思惟。山僧若要通 消息萬里無雲月上時』』」上藍曰「也是弄精魂。」
《佛祖綱目》:晁迥,字明遠,歷事三朝,諡文元。弱冠時,遇 高士劉為一,訪以生滅之事,一曰人常不死,迥駭之; 一曰「形死性不滅。」迥始悟。自是留意禪觀,嘗曰:「予觀 《寶積》中末後云:『若彼比丘於一切法,但取一行極隨 順者,所謂無生,是為禪行』。」予詳此語,若有酌然明禪 理而學佛者,止用此一科足矣。
范仲淹,字希文,吳郡人。仁宗朝累官樞密、參知政事, 為宋朝人物第一。守吳日,慧覺來謁,留數日,淹於言 下知歸,贈覺偈曰:「連朝共話釋疑團,豈謂浮生半日 閑。直欲與師閑到老,盡收識性到元關。」
張方平字安道,宋城人。慶曆中為滁州守。游瑯琊,抵 藏院,偶見《楞伽經》,取視之,忽感悟前身事,入手恍然, 如獲舊物。讀至「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遂明己見。 偈曰:「一念在生滅,千機縛有無。神鋒輕舉處,透出走盤珠。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