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22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二十三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二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二十三卷目錄

 神仙部彙考三

  黃帝

  老子

神異典第二百二十三卷

神仙部彙考三[編輯]

黃帝[編輯]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 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 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 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 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 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 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 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尢作亂,不用帝命,於是 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 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 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 嘗寧居。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 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 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 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 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后》力牧 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 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 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號曰黃帝。」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 十四人。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 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 元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 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 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 也。

按《路史·後紀》:「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名茶,一曰軒軒之 字曰元律,小典氏之子,黃精之君也。母吳樞曰:符葆 祕電繞斗軒而震,二十有四月而生帝於壽丘,故名 曰軒。生而紫炁充房,身逾九尺,附函挺朵,修髯花瘤, 河目隆顙,日角龍顏,生而神靈,鬐而能言,幼慧齊,長 敦敏,知幽明生死之故。小典氏沒,後軒嗣立,成為姬」 姓,並謀兼智,明法天明,以使民心一,四國順之,於是 開國於熊。炎帝氏衰,蚩尤惟始作亂,赫其火燀以逐 帝,帝弗能征,乃帥諸侯責於後。爰暨風后、力牧、神皇 之徒,較其徒旅,以曷小顥,而弭火災,得一奉宸。乃臨 盛水,錄龜符,納三宮五意之機,受八門九江之要,衍 《握奇》以為式,故五旗、五麾、六毒而制其陣。年三十七, 戮蚩尢於中冀。於是炎帝諸侯,咸進委命,乃即帝位, 都彭城。王承填而土行,故色尚黃,而天下號之黃帝 自有熊啟胙,故又曰有熊氏。其即位也,適有雲瑞,因 以雲紀,百官師長,俱以雲名。乃立四輔、三公、六卿、三 少、二十有四官,凡百二十官有秩,以之共理,而視四 民命。知命糾俗,天老「錄教,力牧準斥,鵊冶決法,五聖 道級,闚紀補闕,地典州絡,七輔得而天地治,神明至 十有五年。」帝喜天下之戴己,乃養正命娛,耳目昏然, 五情爽惑,於是放萬機,舍宮寢,而肆志於昆臺。方明 執輿,昌㝢參乘,張若,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風后 柏常從,負書劍,發軔紫宮之中,涉洹沙而屆陰浦,陟 王屋而受《丹經》,登空同而問廣成,封東山而奉中華。 君策大面而禮甯生,入金谷而咨涓子心。訪大恢於 具茨,即神牧於相成,陞鴻隄,受神芝於黃蓋。遂盍群 神大明之虛,而投玉策於鍾陰。自是愛民而不戰,四 帝共起而謀之,邊城日警,介冑不釋。帝乃焦然歎曰: 「朕之過淫矣。君危於上者民不安於下;主失其國者, 其臣再嫁。厥病之繇,非養寇邪?今處民萌之上而四 盜起,迭震於師,何以哉?」乃正四軍,即塋壘,滅四帝而 有天下。謂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矢 以仁義,擾以信禮,故投之死地而後生;知彼知己,故 亡敵於天下。於是以兵為衛,內行刀鐻,外用水火,天 自臨四維而巡行,句陣並「氣而決戰傍行,天下未嘗 寧居,先之德正,而後之以威刑,必不譓者,從而征之」, 是以麾之所擬而敵開戶,身五十二戰而天下大服 焉。乃達四面,廣能賢,稽功務法,秉數乘剛,而都於陳, 師於大填,學於封鉅赤,誦復岐,下見岐伯,引載而歸, 訪於治道。於是申命封胡以為丞,鬼容蓲為相,力牧 為將,而周昌輔之。大山稽為司徒,庸光為司馬,恆先 為司空,建九法七相,翼而下服。度猶且蛩蛩,常若備

盜,豫若天令,令人知禁風。後善乎伏戲之道,以為當
考證
天而配上台。桓常審乎地利,以為常平,於是地獻草

木,乃述耕種之利。奢、比辨乎東,以為土師,而平春種, 角糓論賢,列爵,勸耕饁,禁伐厲。庸光辨乎南,以為司 徒,而正夏種。芒糓修馳,戒僇發,宿藏,靜居,農以戒力, 以宛夏功,種房糓,以應戊己之方。《大封》辨乎西,以為 司馬,玩巽禽種。糓,收糓薦祖,組甲厲兵,戒什伍以 從事。后土辨乎北,以之李行。冬斷罪種,稜糓劋,箭伐 木,乃勞農,始獵殺。帝處中央而政四國,分八節以紀 農功,命天中,建皇極。乃下教曰:「聲禁重,色禁重,香味 禁重,宮室禁重。國亡衺教,市亡淫貨,地亡曠土,官亡 濫士,邑亡遊民,山不童,澤不涸,是致正道。」是則官有 常職,民有常業,父「子不北恩,兄弟不去義,夫婦不廢 情,鳥獸草木不失其長,而鰥寡孤獨各有養也。」於是 立貨幣以制國用。問於柏高曰:「吾欲陶天下為一家, 有道乎?」對曰:「請乂其莧而時之,吾謹逃其爪牙,則可 矣。」曰:「若言可得聞乎?」曰:「上有丹矸者,下有黃銀;上有 慈石者,下有銅金;上有陵石,下有赤銅青金;上有代 赭;下有鑒鐵,上有蔥,下有銀沙」,此山之見榮者也。至 於艾而時之,則貨幣於是乎成。乃燹山林,破曾、藪、楚 萊、沛,以制金刀,立五幣,設九棘之利,而為輕重之法。 曰:「自言能司馬,不能者釁鼓;自言能治里,不能者釁 社;自言能為官,不能官者劓以為門。」故人亡有奸能 誣祿而至於君者。相任夤為官,重門擊柝,不能者亦 隨之以法,所謂李法教而後殺,故法設而亡用。致五 法而布之天下,故財用自是作,而刀棘繇此顯矣。河 龍圖發,洛龜書威,於是正乾坤,分離坎,倚象衍數,以 成一代之宜。謂土為祥,乃重坤以為首,所謂歸臧易 也,故又曰歸臧氏既受《河圖》,得其五要,乃設靈臺,立 五官,以敘五事,命臾蓲,占星,鬥苞授規,正日月星辰 之象,分星次,象應著名,始終相驗,於是乎有星官之 書,「浮箭為泉,孔壺為漏,以考中星。」命羲和占日,僪珥 旺適,纓紐苞負,關啟亡浮,尚儀占月,繩九道之側匿, 糾五精之留疾。車區占風,道八風以道乎二十四,隸 首定數,以率其羨,要其會,而律度量衡,繇是成焉。泠 倫造律,采解谿之篁,斷篁間三寸九分,為黃鐘之宮, 曰《含少》,制十有二筩,以之阮隃之下,聽鳳之鳴,以定 其雌。乃作玉律,以應候氣,薦之宗廟,廢治忽,以知三 軍之消息,以正名百物,明民共財而定氏族,氏定而 繫之姓,庶姓別於上,而戚殫於下,婚姻不可以通,所 以崇倫類,遠禽獸也。大橈正甲子,探五行之情而定 之,納音風后,釋之,以致其用,而三命行矣。察三辰於 上,跡禍福於下,經緯歷數,然後天步有常而不倍。命 容成作《蓋天綜六術》,以定氣象。問於鬼臾蓲曰:「上下 周紀,其有數乎?」對曰:「天以六節,地以五制。周天氣者, 六期為備;終地氣者,五歲為周。五六合者,歲三十七 百二十氣為一紀,六十歲千」四百四十氣為一周,太 過不及,斯以見矣。乃因五量治五氣,起消息,察法斂, 以作調歷。歲紀甲寅,日紀甲子,立正爻以配氣致。 爻以抵日,而時節定。是歲己酉朔旦南至而獲神策, 得寶鼎冕侯問於鬼容蓲,容蓲對曰:「是謂得天之紀, 終而復始。」爰興封禪,迎日推策,造十六神歷,積邪分 以致閏,配甲子而設蔀,歲七十六以為紀,紀二十而 蔀首。定之原名《握先率》,二十而冬至復朔,凡二十,推 三百八十年而策定,然後時惠而辰從。於是始有天 地、神民、事物之官,各司其序,俾不相亂。民是以能有 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異業,敬而不瀆,故神降 之嘉生。本,次分范十有二鏡,六乳四獸變異,得以 占焉。受祥金隱耀神鐘、九乳神光玉聲於赤城。乃本 陰陽,審風聲,命榮猨鑄十二鐘,以協月筩,以詔英韶 調政之緩急。分五聲以正五鐘,令其五鐘以定五音, 伶倫造聲,以諧八音,五音調以立天時,八音交以正 人位,人天調而天地之美生矣。命大容作承雲之樂, 是為《雲門》《大卷》,著之椌楬,以道其龢。中陽之月,乙卯 之辰,日在奎而奏之。弛張合施,動靜麗節,是故翕純 皦繹,聲而聽嚴,五降之後而不彈矣。今曰《咸池》,乃廣 宮室,壯堂廡,高棟深宇,以避風雨。作合宮,建鑾殿,以 祀上帝,接萬靈,以采民言。「四阿反坫」,《亢》。即庫臺 設移旅楹複格內階幽陛提唐山廧樀幹,惟工斲其 材而礱之。乃命甯封為陶正,赤將為木正,以利器用。 命揮作蓋弓,夷牟造矢,以備四方。岐伯作鼓吹,鐃角 靈鞞,神鉦以揚德,建武厲士,風敵而威天下。重門擊 柝,備不速客。命邑夷法斗之周旋。魁方標直,以攜龍 角。為帝車大輅,故曲其輈,紹大帝之衛。於是崇牙交 旂,羽搊犦槊,櫑劍華蓋,屬車副乘,記里司馬,以備道 哄。命馬師皇為牧正,臣胲服,牛始駕,而僕蹕之御全 矣。法乾坤以正衣裳,制袞冕,設斧黻,深衣大帶,扉屨 赤舄,元衣纁裳,紸纊贅旒,以規視聽之逸。房觀翬翟, 草木之花,染為文章,以明上下之衰。褘衣褕展,以為 內服。故於是有袞龍之頌,端璧瑞以奉天,委珩牙以 嫮武。是以衣裳所在,而兇惡不起。謂附於身者,必誠 必信。乃飾棺衾以送死封。崇表木以當大事。創設鬱律說青烏,記白澤,以除民害,而民宜之。於是吉 凶喪葬靡不備也。乃命沮誦作書,孔甲為史,執青 纂記,言動惟實,天下已治,百令具舉,猶且卹然,神蕊 形茹,用作戒於丹。書曰:「施捨在心平,不幸乃弗聞過, 禍福在所密,存亡在所用。下匿其私,用試其上,上操 度量,以割其下。上下一日百戰」,故作巾幾之銘曰:毋 弇弱,毋俷德,毋違同,毋敖禮,毋謀非德,毋犯非義。又 著瑞書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 勝義者凶。凡事不彊則枉,不敬則不正,枉者滅廢,敬 者萬世。」乃命史甲作戒,盤盂、籩豆、奩鏡、劍履、輿席、市 杖、戶牖、弓矛,一著銘詩,以彌縫其闕。惟口起兵,惟動 得吝。乃為金人,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 也。夙夕念治,瞿然自克,是以功高業廣,而亡逋事。」於 是親事法宮,觀八極而建五常,謂人之生也,負陰而 抱陽,食味而被色,寒暑盪之外,喜怒攻之內,夭昏凶 札,君民代有,乃上窮下際,察五氣,立五運,洞性命,紀 陰陽,極咨於岐雷而《內經》作。謹候其時,著之玉版,以 藏靈蘭之室,演倉糓,推賊曹,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 堂,究息脈,謹候其時,則可萬全。命巫彭、桐君,處方盄 餌,湔澣刺治,而人得以盡年。命西陵氏勸蠶稼,月大 火而浴種,夫人副褘而躬桑。乃獻繭絲,遂稱織維之 功。因之廣織,以給郊廟之服。祀天圓丘,牲玉取蒼;祀 地方澤,牲玉取黃。築壇除墠,設醪醴,制蘭蒲,列圭玉 而薦之七登之床,十絕之帳,奏《函夾》之宮以致之而 乎壽宮。立五祀,作其祝嘏,咸以數薦,而山川之 之典禮為多。命共鼓《化狐》作舟車,以濟不通。命豎亥 通道路,正里候,命風后,方割萬里,畫野分疆,得小大 之國萬區,而神靈之封隱焉。命匠營國,國中九經九 緯,五置而有市,市有館,以俟朝聘之需。置左右大監, 監於萬國。侯牧交獻,而朝聘之事備。茄豐違命,於是 刑而放之而萬國服。經土設井,以塞爭端,立步制畝, 以防不足。八家以為井,井設其中而收之於邑。故十 利得辨,九地立什一,存亡相守,有無相權。是以情性 可得而親,生產可得而均。分之於井,計之於州,因所 利而勸之。是以地著而數詳。置法而不變,俾民得以 安其法。是以不使而成,不扈而止。策天命「而治天下, 故天報眉壽;德澤深,故後世子孫皆以有土黃祚衍 於天下」,於今未忘也。自即位百年,履地戴天,循機提 象,不就物,不違害,不善求,不緣道法中宿而要繆乎 太祖之下,職道義,經天地,別雌雄,等貴賤,不使不仁 者加乎天下。故用武勝殘而百姓以濟,紀人倫,敘萬 物,以信與仁為天下先。是故法令明而上下亡。尢不 章功不揚名,隱真人之道,以從天地之固。然故物亡 忿敓之心,而人亡爭傾之患。耕父推畔,道不拾遺,狗 彘吐菽粟,而城郭不閟,人保命而不夭,歲時熟而亡 凶。天地休通,五行期化,故風雨時節,而日月精明,星 辰不失其行。蓂莢屈軼,紫房赬莖,史不廢書,海不揚 波,山不愛寶《翠黃伏》。茲白戀皁焦,明嚾阿,而龍麟 擾於階除。日蟹虹螾,禺蛄牛蟻,黃神黃爵,白澤,解廌 府亡虛日。是以九瀛仰化,諸北貢職,楊裘秬鬯,貫匈 長股,莫不來庭而依朔。乃撫萬靈,度四方,乘龍而四 巡。東薄海,禪凡山;西逾隴,款笄屯;南入江,內沙熊湘; 北屆浡碣,南臨元扈。乃開東苑,祓中宮,詔群神,授見 者,齋心服形以先焉。作《清角樂》,大合而樂之,鳴鶴翱 翔,鳳凰蔽日。於是合符於釜山,以觀其會。采首山之 銅,鑄三鼎於荊山之陽,以象泰乙。能輕能重,能瀆能 行,存亡是譣,吉凶可知。武豹百物為之,視火參罏。八 月既望,鼎成死焉。葬上郡陽,周之橋山。其臣左徹感 思,取衣冠几杖而廟像之,率諸侯而朝焉。七年而立 子,年百「十有七,或雲三百。宰予以問於孔子,子曰:『人 賴其利百年,用其教百年,威其神百年。曰三百年也』。」 按《雲笈七籤》:軒轅黃帝姓公孫,有熊國君少典之次 子也。其母西喬氏女,名附寶,瞑見大電光繞北斗,樞 星照於郊野,附寶感之而有娠,以樞星降,又名曰天 樞。懷之二十四月,生軒轅於壽丘。帝生而神靈,幼而 徇齊,弱而能言,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龍顏,日角,河目, 隆顙,蒼色,大肩。始學於大項,長於姬水。帝年十五,心 慮無所不通,乃受國於有熊,襲封君之地,以製作軒 冕,乃號軒轅,以土德王。曰:「黃帝得奢龍,辨乎東方;得 祝融,辨乎南方;得大封,辨乎西方酉之半也;得后土, 辨乎北方。」帝娶西陵氏於大梁,曰嫘祖,為元妃,生二 子,元囂、昌、意。初喜天下之戴己也,養正娛命,自取安 而順之。為鴻黃之代,以一民也。時人未使而自化,未 賞而民勸,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謂之「太清」 之始也。耕者不侵畔,漁者不爭岸,抵市不預價,商旅 之人相讓以財,外戶不閉,是謂「大同。」帝理天下十五 年之後,憂念𥟖庶之不理,竭聰明,進智力,以營百姓, 具修德也,考其功德而務其法教。時元妃西陵氏始 養蠶為絲,乃有天老五聖以佐理化,帝取伏羲氏之 卦象,法而用之,據神農所重六十四卦之義,帝乃作 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重卦之義也。時有臣曹胡造衣,臣伯余造裳,臣於則造《履》,帝因之作冠冕,始代 毛革之弊,所謂「黃帝垂衣裳而天下理」也。帝因以別 尊卑,令男女異處而居,取法乾坤天尊地卑之義。帝 見浮葉方為舟,即有共、鼓、化狄三臣助作舟楫,所謂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也,以取諸渙,渙,散也,物大通也, 所以濟不通也。帝又觀轉蓬之象以作車。時有神馬 出生澤中,因名澤馬,一曰吉光,又曰吉良,出大封國。 文馬縞身朱鬣,乘之壽千歲,以聖人為政應而出。又 有騰黃神獸,其色黃,狀如狐,背上有兩角龍翼,出日 本國,壽二千歲。黃帝得而乘之,遂周旋六合,所謂乘 八翼之龍,遊天下也。故遷徙往來無常。帝始教人乘 馬,有臣胲作服牛以用之。《世本》云:「所謂服牛乘馬,引 重致遠,以取諸隨」,得隨所宜也。有臣黃雍父始作舂, 所謂「斷木為杵,掘地為臼,以濟萬人」,取諸《小過》也。《小 過》者,過而通也。帝作竈以著經,始令鑄釜造甑,乃烝 飯而烹粥,以易茹毛飲血之弊。有臣揮始作弓,臣夷 牟作矢,所謂「弦木為弧,剡木為矢」也。弧矢之利以威 天下。取諸《睽》,睽,乖也,制不順也。帝始作屋,築宮室,以 避寒暑燥濕,謂之宮室,言處於中也。所謂上棟下宇, 以待風雨,取諸大壯。大者,壯也。帝又令築城邑以居 之,始改巢居穴處之弊,又重門擊柝,以待暴客,以取 諸豫備不虞也。又易古之衣薪,葬以棺槨,以取諸大 過也。帝服齋於中宮,於洛水上,坐元扈石室,與容光 等觀。忽有大鳥銜圖置於帝前,帝再拜受之。「是鳥狀 如鶴而雞頭鷰喙,龜頸龍形,駢翼魚尾,體備五色,三 文成字,首文曰慎德,背文曰信義,膺文曰仁智。」《天老》 曰:「是鳥麟前鹿後,蛇頸,背有龍文,足履正,尾繫武,有 九苞,一口包命,二心合度,三耳聰達,四舌屈伸,五采 色備,六冠鉅銳鉤,七金目鮮明,八音激揚,九腹大,一 名鶠。其雄曰鳳,其雌曰」凰。高五六尺。朝鳴曰登晨,晝 唱曰上祥,夕鳴曰歸昌,昏鳴曰《固常》,夜鳴曰保長,皆 應律呂。見則天下安寧。黃帝曰:是鳥遇亂則去,居九 夷矣。出於東方君子之國。又出丹穴之山,有巨沮頌。 蒼頡觀鳥跡以作文字,此文字之始也。黃帝修德義, 天下大理,乃召天老,謂之曰:「吾夢兩龍挺白圖出於 河,以授予,敢問於子。」天老對曰:「此《河圖》《洛書》將出之 象,天其授帝乎?試齋戒觀之。」黃帝乃齋於中宮,衣黃 服,戴黃冕,駕黃龍之乘,載交龍之旂,與天老五聖遊 於河洛之間,求夢未得,帝遂沉璧於河,乃大霧三日, 又至翠媯之泉,有大鱸魚於河中泝流而至,殺三牲 以醮之,即甚雨,七日七夜,有黃龍負圖而出於河。黃 帝謂天老五聖曰:「子見河中者乎?」天老五聖乃前跪 受之。其圖五色畢具,白圖蘭葉而朱文,以授黃帝,乃 舒示之,名曰《綠錯圖》。令侍臣寫之,以示天下。黃帝曰: 「此為《河圖》書。」是歲之秋也,帝既得龍鳳之圖,書蒼頡 之文,即制文章,始代結繩之政,以作書契,蓋取諸夬。 夬,決也。決斷萬事。於是黃帝定百物之名,作八卦之 說,謂之八索,一號帝鴻氏,一號歸藏氏,乃名所制曰 《歸藏書》,此《易》之始也。黃帝垂衣裳之後,作龍袞之服, 畫日月星辰於衣上以象天,故有龍袞之頌。帝納女 節為妃,其後女節見大星如虹,下臨華渚,女節感而 接之,生少皞。帝又納醜女,號嫫母,使訓宮人而有淑 德,奏《六德》之頌,又納費修氏為夫人。是時庶民甘其 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無羨欲之心,鄰國相望,雞 犬之音相聞,至老而不相往來,無求故也。所謂黃帝 理天下,便民心,謂之至理之代。是時風不鳴條,謂之 天下之喜風也。雨不破塊,謂十日一小雨,應天下文。 十五日一大雨,以葉運也。以嘉禾為糧,謂大禾也,其 穗異常。「以醴泉為漿」,謂泉水味美如酒,可以養老也。 「以五芝為芳」,謂有芝草生於圃,皆神僊上藥。時有水 物洋湧,山車滿野,於是德感上天,故有黃星之祥,謂 之異星。形狀似月,助月為光,名曰景星。又有赤方氣 與青方氣相連,赤方中有二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 星。又有異草生於庭,月一日生一「葉,至十五日生十 五葉,至十六日一葉落,至三十日落盡。若小月即一 莢厭而不落,謂之蓂莢」,以明於月也,亦曰「曆莢。」帝因 鑄鏡以象之,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於時大橈,能探 五行之情,占北斗衡所指,乃作甲乙十干以名日,立 子丑十二辰以名月,以鳥獸配為十二辰屬之,以成 六旬,謂造甲子也。黃帝觀伏羲之三畫成卦,八卦合 成二十四氣,即作紀曆以定年也。帝敬大橈以為師, 因每方配三辰,立孟仲季,自是有陰陽之法焉。黃帝 聞之,乃服黃衣,帶黃紳,首黃冠,齋於中宮。即有鳳凰 蔽日而至,帝乃降階,東面再拜稽首曰:「天降丕祐,敢 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於梧桐,又巢於阿閣,非竹 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其飲也,則自鳴舞,音如笙簫。帝 即使伶倫往大夏之西,阮榆之谿,崑崙之陰嶰谷,採 鍾龍之竹,取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三寸七分,吹之 為黃鍾之音,以本至理之代,天地之風氣,所謂黃帝 能理日月之行,調陰陽之氣,為十二律呂,雌雄各六 也。時有女媧之後容成氏,善知音律,始造曆律,元起辛卯,又推冬至日在之星。又問天老,得《天元》日月星 辰之書,天文刻漏之書,以紀時。有臣隸首,善算法,始 作數,著算術焉。臣伶倫,作權量。黃帝得蚩尤,始明乎 天。文帝又獲寶鼎,乃迎日推策,於是順天地之紀,旁 羅日月星辰,作蓋天儀,測元象,推分星度。以二十八 宿為十二次,角亢為壽「星之次,房心為大火之次,箕 斗為析木之次,牛女為星紀之次,虛危為元枵之次, 室壁為諏觜之次,奎婁為降婁之次,昴畢為大梁之 次,觜參為實沉之次,井鬼為鶉首之次,星張為朱火 之次,翼軫為鶉尾之次。」立中外之星,作占日月之書, 此始為觀象之法也,皆自《河圖》而演之。又使羲和占 日,常儀占月,鬼臾區占星。帝作占候之法,占日之書, 以明休咎焉。黃帝有茂德,感真人來遊玉池,至德所 致也。有瑞獸在囿,元枵之獸也。《尚書中候》云:「麋身牛 尾,狼蹄,一角,角端有肉,示不傷物也。音中黃鐘,文章 彬彬然。牝曰麒,牡曰麟。生於火,遊於土。春鳴曰歸禾, 夏鳴曰扶幼,秋冬鳴曰養信。」帝又得微蟲蛄螻,有大 如羊者。大如牛者,蟲名;螾大如虹者,應土德之王也, 有獸名。如獅子,食虎而常近人,或入室,人畏而患 之。帝乃上奏於天,徙之北荒。帝以景雲之瑞,慶雲之 祥,即以雲紀官,官以雲為名,故有縉雲之官。於是設 官分職,以雲命官,春為青雲官,夏為縉雲官,秋為白 雲官,冬為黑雲官,帝以雲為師也。是時,炎帝之裔,姜 姓者也。縉雲者,帝之祥雲,其雲非雲非煙,非紅非紫。 又以帝煉丹於婺州縉雲之堂,有此祥雲也。帝置四 史官,令詛誦蒼頡、隸首、孔甲居其職,主圖籍也。又令 蒼頡主人儀。孔甲始作盤盂,以代凹樽坯飲之樸,著 《盤盂篇》,盤盂之誡也。帝作巾幾之法以著經,黃帝書 中通理。黃帝史謂之墳。墳,大也,有臣史王始造畫。又 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明堂圖,有複道,上有樓,從西 南入,此樓之始也。帝依圖制之,曰:「合宮可以觀其行 也。」乃立明堂之議,以觀於賢也。時有仙伯出於岐山 下,號岐伯,善說草木之藥性味,為大醫,帝請主方藥。 帝乃修神農所嘗百草性味以理疾者,作《內外經》。又 有雷公述炮炙方,定藥性之善惡。扁鵲俞附二臣,定 《脈經》,療萬姓所疾。帝與扁鵲論脈法,撰《脈書》上下經, 帝問岐伯脈法,又制《素問》等書,及《內經》帝問少俞鍼 注,乃制《鍼經》《明堂圖》灸之法,此鍼藥之始也。黃帝理 天下,始以中方之色稱號,初居有熊之國,曰有熊。帝 不好戰爭。當神農之八代,榆罔始衰,諸侯相侵,以黃 帝稱中方,故四方僭號,亦各以方色稱。僉共謀之,邊 城日駭。黃帝乃罷臺榭之役,省靡麗之財。周戎士築 營壘,帝問於首陽山,令採首山之金,始鑄刀造弩。有 於東海流波山得奇獸,狀如牛,蒼身無角,一足,能出 入水,吐水則生風雨,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牛。」 帝令殺之,以其皮冒之以為鼓,以擊之,聲聞五百里。 帝令軍人吹角為龍鳴,此鼓角之始也。於是又令作 蹴踘之戲,以練武士。《黃帝》云:「日中必熭,操刀必割。」狂 屈豎聞之曰:「黃帝知言也。」帝有天下之二十有二年, 忽有蚩尤氏不恭帝命,諸侯中強暴者也,兄弟八十 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不食五穀,啗沙吞石,不用 帝命,作五虐之刑,以害黎庶。於葛盧山發金作冶,制 為鎧甲及劍,造立兵仗刀戟大弩等,威震天下,不順 帝命。帝欲伐之,徵諸侯,一十五旬未剋敵,思念賢哲 以輔佐,將征不義。乃夢見大風吹天下塵垢,又夢一 人執千鈞之弩,驅羊數萬群。覺而思曰:「風號令,執政 者也;垢去土,解化清者也,天下當有姓風名後者。夫 千鈞之弩,冀力能遠者也;驅羊萬群,是牧人為善者 也,豈有姓力名牧者乎?」帝作此二夢及前數夢龍神 之驗,即作占夢之書,令依二夢求其人。得風后於海 隅,得力牧於大澤,即舉風后以理民。初為侍中,後登 為相,力牧以為將,此將相之始也。以大鴻為佐理,於 是順天地之紀,幽明之數,生死之說,是謂帝之謀臣 也。帝問張若謀敵之事,張若曰:「不如力牧能於推步 之術。」著《兵法》十三卷,可用之。乃習其干戈,以征弗享。 始制三公之職,以象三台,風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 五聖配下台黃帝。於是取合己者四人,謂之四面而 理,時獲寶鼎,迎日推策。又得風胡為將,作五牙旗及 烽火戰攻之具,著《兵法》五篇。又以神皇為將。帝之夫 人費修之子為太子,好張羅及弓矢,以為大將,謂之 「撫軍大元帥」,為王前敵。張若、力牧為行軍左右別乘。 以容光為大司馬,統六師,兼掌邦國之九法。又置左 右大監,監於萬國。臣龍紆者,有勇有義,亦為將。帝之 行也,以師兵為營衛,乃與榆罔合謀,共擊蚩尤。帝以 玉為兵。帝服黃冕,駕象車,交六龍,太丙、太乙為御,載 交龍之旗,張五牙綵旗引之以定方位。東方青牙旗, 餘各依方色。帝之行也,常有五色雲氣狀,金枝玉葉, 止於帝上,如葩華之象,帝因令作華蓋。黃帝即與蚩 尤大戰於涿鹿之野,帝未克敵。蚩尤作百里大霧,彌 三日,帝之軍人皆迷惑。乃令風后法斗機,作指南車, 以別四方。帝乃戰未勝,歸太山之阿,慘然而寐。夢見西王母遣道人披元狐之衣,以符授帝曰:「太乙在前, 天乙在後,得之者勝,戰則剋矣。」帝覺而思之,未悉其 意,即召風后告之。後曰:「此天應也,戰必剋矣。」置壇祈 之,帝依以設壇,稽首再拜,果得符,廣三寸,長一尺,青 色,以血為文。即佩之,仰天歎所未捷。以精思之,感天 大霧冥冥,三日三夜,天降一婦人,人首鳥身。帝見稽 首再拜而伏。婦人曰:「吾元女也。」有疑問之,帝曰:「蚩尤 暴人殘物,小子欲萬戰萬勝也。」元女教帝三宮祕略, 五音權謀,陰陽之術,元女傳《陰符經》三百言,帝觀之 十旬,討伏蚩尤,授帝靈寶五符真文及兵信符。帝服 佩之,滅蚩尤。又令風后演《河圖》法而為式,用之,創十 八局,名曰《遁甲》,以推主客勝負之術。黃帝又著《十六 神曆》,推太乙六壬等法,又述六甲陰陽之道,作《勝負 握機之圖》,及法要訣、《黃帝兵法》三卷,「《河圖出軍訣》,稱 黃帝得王母兵符,又有《出軍大帥》《年命立成》各一卷, 《太乙兵曆》一卷,《黃帝出軍新用訣》一十二卷,《黃帝夏 氏占兵氣》六卷,《黃帝十八陣圖》二卷,《黃帝問元女之 法》三卷,《風后孤虛訣》二十卷,《務成子元兵災異占》十 四卷,《鬼臾區兵法》三卷,《圖》一卷。」黃帝於是納五音之 策,以審攻戰之事,復率諸侯再伐蚩尤於冀州。蚩尤 率魑魅魍魎,請風伯、雨師,從天大風而來,命應龍蓄 水,以攻黃帝。黃帝請風伯、雨師及天下女祆,以止雨 於東荒之地。北隅諸山黎土羌兵,驅應龍以處南極, 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其下旱,所居皆不雨。蚩 尤乃敗於顧泉,遂殺之於中冀,其地因名絕轡之野。 既擒殺蚩尤,乃遷其庶類善者於鄒屠之鄉,其惡者 以木械之。帝令畫蚩尤之形於旗上,以厭邪魅,名《蚩 尤旗》。殺蚩尤於黎山之丘,擲械於大荒之中,宋山之 上。其械後化為楓木之林,所殺蚩尤身首異處。帝閔 之,令葬其首,冢於壽張,其肩膂冢在山陽,其髀冢在 鉅鹿。收得《蚩尤兵書行軍祕術》一卷,《蚩尢兵法》二卷。 黃帝都於涿鹿城,黃帝又與榆罔爭天下,榆罔恃神 農帝之後,故爭之。黃帝始以鵰鶡、鷹、鸇一雲隼之羽 為旗幟,以熊、羆貙虎為前驅,戰於阪泉之野,三戰而 後剋之。帝又北逐獯鬻之戎,諸侯有不從者,帝皆率 而征之。凡五十二戰,天下大定。帝以伐叛之功,始令 岐伯作車樂鼓吹,謂之簫鐃歌,以為軍之警衛。《棡鼓 曲》《靈夔吼》《鵰鶚爭》《石墜崖》《壯士怒》《元雲》《朱鷺》等曲,所 以揚武德也,謂之「凱歌。」於是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 帝,以己酉歲立,承神農之後。火生土帝,以土德稱王 天下,號黃帝,位居中央,臨制四方。帝破山通道,未嘗 寧居。令風后負《壽書》,伯常荷劍,旦出流沙,夕歸陰浦, 行萬里而一息,反涿鹿之阿。帝又試百神而朝之。帝 問風后:「予欲知河所泄?」對曰:「河凡有五,皆始於崑崙 之墟。黃河出於崑崙山,東南腳下,即其一也。」帝令豎 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得五億十選九千八百八步, 南北二億三萬一千三百里。《豎亥》左手把筭,右手指 青丘北,東盡泰遠,西窮邠國,東西得二萬八千里,南 北得二萬六千里。黃帝始畫野分州,令百郡大臣授 德教者,先列珪玉於蘭蒲蓆上,使舂雜寶為屑,以沉 榆之膠和之為泥,以分土,別尊卑之位,與華戎之異。 帝旁行天下,得百里之國者萬區。所謂首出庶物,萬 物咸寧。有青烏子能相地理,帝問之以制經,帝又問 地老,說五方之利害。時有瑞草生帝庭,名屈軼,佞人 入則指之,是以佞人不敢進。時外國有以神獸來進, 名獬豸,如鹿一角,置於朝不直之臣,獸即觸之。帝問 食何物,對曰:「春夏處水澤,秋冬處松竹,此獸兩目似 熊,容成子有道知律者。」女媧之後。初為黃帝造律曆, 元起辛卯。至此時造笙,以象鳳鳴。素女於廣都來,教 帝以鼓五十絃瑟,黃帝損之為二十五絃。其瑟長七 尺二寸。伏羲置琴,女媧和之。黃帝之琴名號鍾,作清 角之弄。帝始制七情,行十義之教。七情者,喜怒哀樂 懼惡欲七情也。十義者,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 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十義也,帝制禮作樂之始也。 《黃帝書》說東海有度索山,或曰度朔山,譌呼也。山有 神荼鬱壘,神能禦凶鬼,為百姓除患,制驅儺之禮以 象之。帝以容成子為樂師,帝作《雲門》《大卷》《咸池》之樂, 乃張樂於洞庭之野,北門成,曰:「其奏也,陰陽以之和, 日月以之明,和風俗也。」黃帝將會神靈於西山之上, 乃駕象車,六交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 師灑道,鳳凰覆上,乃到山,大合鬼神。帝以號鍾之琴, 奏清角之音,謂崑崙山之靈,封致豐大之祭,以詔後 代,斯封禪之禮也。於時崑崙山北玉山之神人,乃西 王母太陰之精,天帝之女也,人身虎首豹尾,蓬頭戴 勝,顥然白首,善嘯,石城金臺而穴居,坐於少廣之山, 有三青鳥常取食。此神人西王母也,慕黃帝之德,乘 白鹿來,獻白玉環。又有神人自南來,乘白鹿獻鬯。帝 德至地,秬鬯乃出。黃帝習樂以舞眾神,又感元鶴二 八,翔舞左右。帝於西山嘗木果,味如李,狀如棠,華赤 無核,因名沙棠,食之禦水不溺。帝立臺於沃人國西 王母之山,名軒轅臺。帝乃休於冥伯之丘,崑崙之墟帝遊華胥國,此國神仙國也。帝往天毒國居之,因名 軒轅國。帝又西至窮山女子國北,又復遊逸於崑崙 宮赤水北,及南望還歸,而遺其元珠。使明目人離婁 求之,不得,使罔象求而得之。後為蒙氏之女奇相氏 竊其元珠,沉海去。為神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 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 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 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 邪》之文以祝之。帝周遊行,時,元妃嫘祖死於道,帝祭 之,以為祖神。令次妃嫫母監護於道,以時祭之,因以 嫫母為方相氏。黃帝以天下大定,符瑞並臻,乃登封 太山,禪於亭亭山,又禪於几几山,勒功於喬嶽,作下 畤以祭炎帝,以觀天文,察地理,駕宮室,製衣服,候氣 律,造百工之德。故天授輿服、斧鉞、華蓋、羽儀天神之 丘,黃帝著《軒輿之銘》。帝以事周畢,即推律定姓,紀鍾 甄聲。帝之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姬、酉、祈 己、滕、箴、任苟《僖誥》。旋依黃帝九子,各封一國。元妃嫘 祖生二子,元囂、昌意,並不居帝位。元囂得道,為北方 水神。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顓頊,居帝位,即黃帝嫡 孫也,號高陽氏。摯字青陽,即帝位,號金天氏,黃帝之 小子也。少昊後有子七人,顓頊時以其一子有德業, 高陽帝賜姓曼氏,餘不聞。黃帝以天下既理,物用具 備,乃尋真訪隱,問道求仙,冀獲長生久視,所謂先理 代而後登仙者也。時有甯子為陶正,有神人過教火 法,出五色煙,能隨之上下。道成仙去,往流沙之所,食 飛魚,暫死,二百歲更生,作《沙頭頌》曰:「青蕖灼爍千載 舒,萬齡暫死餌飛魚。」有務光子者,身長八尺七寸,神 仙者也。有赤蔣子輿,不食「五穀,啗百花而長年。有容 成公,善補導之術,守生養氣,穀神不死,能使髮白復 黑,齒落復生。」黃帝慕其道,乃造五城十二樓,以候神 人。即訪道遊華山首山東之泰山,時致怪物,而與神 仙通。接神人於蓬萊,回乃接萬靈於明庭京兆仲山 甘泉寒門谷口。黃帝於是祭天圜丘,將求至道,即師 事九元子,以地皇元年正月上寅日齋於首山,復周 遊以訪真道。令方明為御,昌宇驂乘,張若謬扅道焉。 昆閽滑稽,從車而至襄城之野,七聖俱迷,見牧馬童 子。黃帝問曰:「為天下若何?」小童曰:「理天下何異牧馬, 去其害馬而已。」黃帝稱天師而退,至於圜丘。其國有 不死樹,食其子與葉,人皆不死。有丹巒之泉,飲「之而 壽。」有巨蛇害人,黃帝以雄黃卻逐之,其蛇留一時而 返。帝令三子習服之,皆壽三百歲。北到洪隄,上具茨 山,見大隗君。又見黃蓋童子,受《神芝圖》七十二卷。適 中岱見黃子,中受九茄之方。登崆峒山,見廣成子,問 至道,廣成子不答。帝退,捐天下,築特室,藉白茅間,居 三月方往。再問修身之道,乃授以《自然經》一卷。黃帝 捨帝王之尊,託猳豚之文。登雞山,陟王屋山,開石函, 發玉笈,得九鼎神丹注訣。南至江,登熊湘山,往天台 山,受金液神丹。東到青丘山,見紫府先生,受三皇內 文大字,以劾召萬神。南至五芝元澗,登圜壟,蔭建木 觀,百靈所登降,采若乾之芝,飲丹巒之水。南至青城 山,禮謁中黃丈人。乃間登雲臺山,見甯先生,受《龍蹻 經》,問真一之道。皇人曰:「子既居海內,復欲求長生不 死,不亦貪乎。」頻相反覆,而復受道,即中黃真人。黃帝 拜謝訖,東過廬山為使者,以次青城丈人也。廬山使 者,秩比御史,主總仙官之道,是五嶽監司也。又封潛 山君為九天司命,主生死之錄。黃帝以四嶽皆有佐 命之山,而南嶽孤特無輔,乃章詞三天,太上道君命 霍山為儲君,命潛山為衡嶽之副以成之,時參政事 以輔佐之。帝乃造山,躬寫形像,以為《五嶽真形之圖》。 黃帝往煉石於縉雲堂,於地煉丹時,有非紅非紫之 雲見,是曰縉雲,因名縉雲山。帝藏兵法勝負之圖,《六 甲陰陽之書》於苗山,黃帝合符瑞於釜山,得不死之 道,奉事太一元君,受《要記》修道養生之法於元女。素 女受房中之術,能御三百女。元女授帝如意神方,即 藏之崆峒山。帝精推步之術於山稽,力牧著體。之 訣於岐伯雷公,講占候於風后先生,救傷殘,綴金冶 之事,故能秘要窮盡道真也。黃帝得元女授《陰符經》 義,能內合天機,外合人事。帝所理天下,南及交趾,北 至幽陵,西至流沙,東及蟠木。帝欲棄天下,曰:「吾聞在 宥天下,不聞理天下。我勞天下久矣,將息駕於元圃, 以返吾真矣。」黃帝修興封禪禮畢,采首山之銅,將「鑄 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太一於雍州。是鼎神質文精 也,知吉知凶,知存知亡,能輕能重,能息能行,不灼而 沸,不汲自滿,中生五味,真神物也。」黃帝煉九鼎丹服 之,逮至鍊丹成後,以法傳於元子,此道至重,盟以誡 之。帝以《中經》所紀,藏於九嶷山東號委羽,承以文玉, 覆以磐石。其書金簡玉字,黃帝之遺讖也。帝又以所 佩《靈寶五符真文》,書金簡一通,封於鍾山,一通,藏於 宛委之山。帝嘗以金鑄器,皆有名題,上古之字也,以 記年月,或有詞也。時有薰風至,神人集成厭代之志,

即留冠劍珮舄,於鼎湖極峻處崑臺之上,立館其下
考證
崑崙山之軒轅臺也。時有馬師皇善醫,馬有通神之

妙,有龍下於庭,伏地張口閉目。師皇視之曰:「此龍病, 求我醫也。」師皇乃引鍼於龍口上下,以牛乳煎甘草 灌之,龍病癒,師皇乘此龍仙去。黃帝聞之,自擇日卜 云:還宅。昇仙之日,得戊午,果有龍來,垂鬍髯下迎。黃 帝乃乘龍,與友人無為子及臣僚等從上七十二人 同去。小臣不得上者,將龍髯拔,墮髯及帝之弓。小臣 抱其弓與龍髯而號泣,弓因曰「烏。」號鑄鼎之地,後曰 鼎湖。其後有臣左徹,削木為黃帝像,率諸侯朝奉之。 臣僚追慕,靡所措思,或取几杖,立廟而祭,或取衣冠, 置墓而守。是以有喬山之冢,黃帝曾遊處,皆有祠。五 百年後,喬山墓崩,惟劍與赤舄在焉,一旦亦失。黃帝 居代總百一十一年,在位一百年,自上仙後昇天為 太一君。其神為軒轅之宿,在南宮,黃龍之體,象後來 享之,列為五帝之中方君也。以配天。黃帝土德,居中 央之位,以主四方。以鎮星配為子,名樞紐之神為佐, 配享於黃帝。

老子[編輯]

按《史記本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 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 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 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 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 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 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 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 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脩 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 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 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 知其所終。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 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 二百餘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自孔子死之後百二 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 而離,離五百歲而復」合,合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 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 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 宮。宮元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 王卭太傅,因家於齊焉。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 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耶?李耳無為 自化,「清靜自正。」

按《孔子家語》,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 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對 曰:『謹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聖 人之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 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 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 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 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 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 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 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匹,豎子侍 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 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於是喟然曰:「吾乃今 知周公之聖,與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曰: 「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 貴,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凡當今之士,聰明 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博辯閎達而危其 身,好發人之惡者也。無以有己為人子者,無以惡己 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返魯,道彌尊矣。遠方 弟子之進,蓋三千焉。孔子見老聃而問焉,曰:「甚矣, 道之於今難行也!吾比執道而今委質以求當世之 君而弗受也,道於今難行也。」老子曰:「夫說者流於辯, 聽者亂於辭,如此二者,則道不可以忘也。」

按《國語》:「幽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周將亡 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之亂也』。」陽伏 而不能出,陰遁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 是陽失其所而陰震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夫水 土演而民用也。水土無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 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 「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 也。川竭山必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夫天之 所棄,不過其紀。」是歲,三川竭,岐山崩。十年,幽王乃滅, 周乃東遷。

按《莊子德充符》篇:「無趾語老聃曰:『孔丘之於至人其 未耶?彼何賓賓以學子為?彼且蘄以俶詭幻怪之名 聞,不知至人之以是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 彼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者解其桎梏,其 可乎?」無趾曰:「天刑之安可解」《應帝王篇》:「陽子居見 老聃曰:『有人於此,嚮疾彊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係,勞 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猨狙之便,執斄之 狗來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陽子居蹙然曰:「敢問明 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已,化 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 游於無有者也。」《在宥》篇:崔瞿問於老聃曰:「不治天 下,安臧人心?」老聃曰:「汝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 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強,廉劌彫琢,其熱焦火,其 寒凝冰,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 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係者,其唯人心乎! 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股無胈,脛 無毛,以養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為仁義,矜其血氣 以規法度,然猶有不勝也。堯於是放讙兜於崇山,投 三苗於三峗,流共工於幽都,此不勝天下也。夫施及 三王而天下大駭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畢 起,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 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天下好知而 百姓求竭」矣。於是乎釿鋸制焉,繩墨殺焉,椎鑿決焉, 天下脊脊大亂,罪在攖人心。故賢者伏處太山巉巖 之下,而萬乘之君憂慄乎廟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 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離 跂攘臂乎桎梏之間。噫!甚矣哉!其無愧而不知恥也 甚矣!吾未知聖知之不為桁楊椄槢也,仁義之不為 桎梏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為桀跖嚆矢也?故曰:絕 聖棄知,而天下大治。《天地篇》:「夫子問於老聃曰:『有 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辯者有言曰:『離堅白, 若縣㝢』。若是則可謂聖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係勞 形怵心者也。執狸之狗成思,猨狙之便,自山林來,丘 予告若而所不能聞與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無 心無耳者眾,有形者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其 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 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 入於天。」《天道篇》: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 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 試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繙 《十二經》以說。老聃中其說曰:「太謾,願聞其要。」孔子曰: 「要在仁義。」老聃曰:「請問仁義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 子不仁則不成,不義則不生。仁義,真人之性也,又將 奚為矣?」老聃曰:「請問何謂仁義?」孔子曰:「中心物愷,兼 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老聃曰:「意幾乎後言。夫兼愛 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無失其 牧乎?則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 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 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 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也。」士成綺見《老子》而問曰: 「吾聞夫子聖人也。吾固不辭遠道而來,願見百舍重 趼而不敢息。今吾觀子,非聖人也,鼠壤有餘蔬而棄 妺,不仁也;生熟不盡於前,而積斂無崖。」老子漠然不 應。士成綺明日復見曰:「昔者吾有刺於子,今吾心正 卻矣,何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為脫 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苟有其實,人與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恆服, 吾非以服。有服。」士成綺,㕍行避影履行。遂進而問「修 身若何。」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衝然,而顙,䪻然,而口, 闞然,而狀義然,似繫馬而止也,動而持,發也機,察而 審知,巧而睹於泰。凡以為不信。邊竟有人焉,其名為 竊。」《老子》曰:「夫道於大不終,於小不遺,故萬物備。廣廣 乎其無不容也,淵乎其不可測也。」形德仁義,神之末 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 以為之累。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審乎無假而不與 利遷,極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遺萬物,而神未 嘗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義,賓禮樂,至人之 心有所定矣。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 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 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哉,猶不足貴也。 為其貴,非其貴也。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 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 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天運篇》:孔子行年五十 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老聃曰:「子來乎?吾 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 子曰:「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度數,五年而未得 也。」老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陰陽,十有 二年而未得。」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 於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使道而 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 人莫不與其子孫。然而不可者,無他也。中無主而不 止,外無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於外,聖人不出;由 外入者,無主於中,聖人不隱。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 義,先王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處,覯而

多「責。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義,以遊逍遙之墟
考證
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逍遙,無為也;苟簡,易

養也;不貸,無出也。古者謂是采真之遊。以富為是者, 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 柄。操之則慄,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鍳,以闚其所不休 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 也。唯循太變無所湮者,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 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 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膚, 則通昔不寐矣。夫仁義憯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吾 子使天下無失其朴,吾子亦放風而動,揔德而立矣。 又奚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鵠不日浴而 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 不足以為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 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 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哉?」孔子曰:「吾乃今於是 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乎雲氣而養乎陰 陽。予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規老聃哉?」子貢曰:「然則 人固有屍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發動如天地者乎? 賜亦可得而觀乎?」遂以孔子聲見老聃。老聃方將倨 堂而應微曰:「予年運而往矣,子將何以戒我乎?」子貢 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係聲名一也,而先 生獨以為非聖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少進,子何以 謂不同?」對曰:「堯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湯用兵,文王 順紂而不敢逆,武王逆紂而不肯順,故曰不同。」老聃 曰:「小子少進,余語汝,三王五帝之治天下,黃帝之治 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親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堯之 治天下,使民心親。民有為其親,殺其殺而民不非也。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競。民孕」婦十月生子,子生五月 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則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 下,使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殺盜非殺,人,自為種 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其作始有倫,而 今乎婦女,何言哉?余語女,三王五帝之治天下,名曰 治之,而亂莫甚焉。三王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暌山 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其知。於蠣蠆之尾,鮮規之 獸,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猶自以為聖人,不可恥 乎?其無恥也,子貢蹴蹴然立不安。孔子謂老聃曰:「丘 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 以奸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一君 無所鉤用。甚矣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老子曰: 「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經》,先王之陳跡也, 豈其所以跡哉?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 而跡豈履哉?夫白鶂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蟲雄 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風化。類自為雌雄,故風化。 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於道, 無自而不可;失焉者,無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復見, 曰:「丘得之矣。」烏鵲「魚傳沫,細要者化,有弟而兄啼, 久矣夫!丘不與化為人,不與化為人,安能化人?」老子 曰:「可,丘得之矣。」《田子方篇》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 方將被髮而乾,慹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見 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 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老聃曰:『吾遊心於物之初』。」孔 子曰:「何謂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 嘗為汝議乎?其將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 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 莫見其形;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 而莫見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 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非是也,且孰為之宗?」孔子曰: 「請問遊是?」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得至美而遊 乎至樂,謂之至人。」孔子曰:「願聞其方。曰:草食之獸,不 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行少變而不失其大常 也,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 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則四肢百體將為塵垢,而死生 終始將為晝夜而莫之能滑,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 乎?棄隸者若棄泥塗,知身貴於隸也,貴在於我而不 失於變。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夫孰足以患心?已為 道者解乎此。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 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說焉?」老聃曰:「不然。夫水之於汋 也,無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於德也,不修而物不能 離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孔子出以告顏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 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知北遊篇》。 孔子問於老聃曰:「今日宴閒,敢問至道。」老聃曰:「汝齊 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夫道窅然難言 哉!將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 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故九 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其來無跡,其往無崖,無門無 房,四達之皇皇也。邀於此者,四肢強,思慮恂達,耳目 聰明,其用心不勞,其應物無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 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且夫 博之不必知,辯之不必慧,聖人以斷之矣。若夫益之 而不加益,損之而不加損者,聖人之所保也。淵淵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終則復始也。運量萬物而不匱。則 君子之道,彼其外與?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匱,此其道 與?中國有人焉,非陰非陽,處於天地之間,直且為人, 將反於宗。自本觀之,生者喑醷物也,雖有壽夭,相去 幾何,須臾之說也,奚足以為堯、桀之是非。果蓏有理, 人倫雖難,所以相齒。聖人遭之而不違,過之而不守, 調而應之,德也;偶而應之,道也;帝之所興,王之所起 也。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注然勃 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己化而生,又化而 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解其《天弢》,墮其天袠?紛乎宛 乎,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不形之形。形之不 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將至之所務也,此眾人之所 同論也。彼至則不論,論則不至,明見無值,辯不若默, 道不可聞,聞不若塞,此之謂大得。」《庚桑楚》篇:「老聃 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 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遠之。擁腫 之與居」,鞅掌之為使。居三年,畏壘大穰。畏壘之民相 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吾灑然異之。今吾日計之而 不足,歲計之而有餘,庶幾其聖人乎!子胡不相與屍 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庚桑子聞之,南面而不釋然,弟 子異之。庚桑子曰:「弟子何異於予?夫春氣發而百草 生,正得秋而萬寶成。夫春與秋,豈無得而然哉?大道 已行矣。吾聞至人屍居環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 所如往。今以畏壘之細民,而竊竊焉欲俎豆予於賢 人之間,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釋於《老聃》之言。」弟 子曰:「不然。夫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為 之制;步仞之丘陵,巨獸無所隱其軀,而孽狐為之祥。 且夫尊賢授能,先善與利,自古堯舜已然,而況畏壘 之民乎?」夫子亦聽矣。《庚桑子》曰:「小子來。夫函車之獸, 介而離山,則不免千罔罟之患;吞舟之魚,碭而失水, 則蟻能苦之。故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夫全其形 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且夫二子者,又 何足以稱揚哉?是其於辯也,將妄鑿垣牆而殖蓬蒿 也;簡髮而櫛」,數米而炊,竊竊乎又何足以濟世哉。舉 賢則民相軋,任知則民相盜,之數物者,不足以厚民。 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 穴。「吾語女,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 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南榮 趎蹴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長矣,將惡乎託業以 及此言邪?」《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 營。若此三年,則可以及此言也。」《南榮趎》曰:「目之與形, 吾不知其異也,而盲者不能自見;耳之與形,吾不知 其異也,而聾者不能自聞;心之與形,吾不知其異也, 而狂者不能自得。形之與形亦辟矣,而物或間之邪? 欲相求而不能相得。今謂趎曰:『全汝形,抱汝生,勿使 汝思慮營營,趎勉聞道達耳矣』。」《庚桑子》曰:「辭盡矣。」曰: 「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雞不能伏鵠卵,魯雞固能矣。雞 之與雞,其德非不同也;有能與不能者,其才固有巨 小也。今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見《老子》?」南榮 趎贏糧,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老子曰:「子自楚之所 來乎?」南榮趎曰:「唯。」老子曰:「子何與人偕來之眾也?」南 榮趎瞿然顧其後,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謂乎?」南榮趎 俯而慚,仰而歎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問。」老子曰: 「何謂也?」南榮趎曰:「不知乎?人謂我朱愚,知乎反愁我 軀,不仁則害人,仁則反愁我身,不義則傷彼,義則反 愁我已,我安迯此而可?此三言者,趎之所患也。願因 楚而問之。」《老子》曰:「向吾見若眉睫之間,吾因以得汝 矣。今汝又言而信之,若規規然若喪父母,揭竿而求 諸海也。汝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無由入, 可憐哉!」南榮趎請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惡,十日 自愁,復見《老子》。老子曰:「汝自灑濯,孰哉?鬱鬱乎,然而 其中津津乎猶有惡也。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將內 揵,內韄者不可繆而捉將外揵。外內韄者,道德不能 持,而況放道而行者乎?」南榮趎曰:「里人有病,里人問 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猶未病也。若趎之聞 大道,譬猶飲藥以加病也。趎願聞《衛生之經》而已矣。」 老子曰:「《衛生之經》,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無卜筮而 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諸人而求諸己乎?能 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兒子乎?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 和之至也;終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終日視而目 不瞚,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為,與物委 蛇而同其波。是《衛生》之經己。」南榮趎曰:「然則是至人 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謂冰解凍釋者。夫至人者, 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 相與為怪,不相與為謀,不相與為事,翛然而往,侗然 而來,是謂《衛生之經》已。」曰:「然則是至乎?」曰:「未也。吾固 告女曰:『能兒子乎?兒子動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身 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 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宇泰定者,發乎天光;發乎 天光者,人見其人;人有修者,乃今有恆。有恆者,人舍

之,天助之。人之所舍,謂之天民;天之所助,謂之天子
考證
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辨者』」,

辨其所不能辨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 即是者,天鈞敗之。備物以將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 以達彼,若是而萬惡至者,皆天也,而非人也。不足以 滑成,不可內於《靈臺》。靈臺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 不可持者也。不見其誠己而發,每發而不當;業入而 不舍,每更為失。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 為不善乎幽閴之中者,鬼得而誅之。明乎人,明乎鬼 者,然後能獨行。券內者,行乎無名;券外者,志乎期費。 行乎無名者,唯庸有光;志乎期費者,唯賈人也。人見 其跂,猶之魁然。與物窮者,物入焉;與物且者,其身之 不能容,焉能容人?不能容人者無親,無親者盡人,兵 莫於志,「鏌鋣為下。」寇莫大於陰陽,無所迯於天地 之間,非陰陽賊之,心則使之也。道通其分也,其成也 毀也。所惡乎分者,其分也以備。所以惡乎備者,其有 以備。故出而不反見其鬼。出而得,是謂得死。滅而有 實,鬼之一也,以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出無本,入 無竅,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有所出而無 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 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無見其 形,是謂天門。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有不能 以有為,有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聖人藏乎是。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 至矣,盡矣,弗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將以生為 喪也,以死為反也,是以分已。其次曰:「始無有,既而有 生,生俄而死。」以無有為首,以生為體,以死為尻。孰知 有無死生之一守者,吾與之為友。是三者雖異,公族 也。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著封也,非一也,有生。也, 披然曰:「《移是》嘗言《移是》非所言也。雖然,不可知者也。 臘者之有膍胲,可散而不可散也。觀室者周於寢廟, 又適其偃焉。」為是舉《移是》請嘗言移是。「是以生為本, 以知為師,因以乘是非,果有名實,因以己為質,使人 以為己節,因以死償節。若然者,以用為知,以不用為 愚,以徹為名,以窮為辱。移是今之人也,是蜩與鷽」鳩 同於同也。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兄則以嫗大親 則已矣。故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 無親,至信辟金,徹志之勃,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 之塞。富貴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動色理氣意六 者,謬心也。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去就取與知 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盪胸「中則正,正則靜,靜 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道者,德之欽也; 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質也。性之動謂之為;為之 偽謂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謨也;知者之所不知,猶睨 也。動以不得已之謂德,動無非我之謂治,名相反而 實相順也。」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無己譽。聖人工 乎天而俍乎人。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 唯蟲能蟲,唯蟲能天。全人惡天,惡人之天,而況吾天 乎人乎?一雀適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為之籠,則 雀無所逃。是故湯以庖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 皮籠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 也。介者移畫,外,非譽也;胥靡登高而不懼,遺死生也。 夫「復謵不饋而忘人忘人,因以為天人矣。故敬之而 不喜,侮之而不怒者,惟同乎天和者為然。出怒不怒, 則怒出於不怒矣;出為無為,則為出於無為矣。欲靜 則平氣,欲神則順心。有為也欲當,則緣於不得已。」不 得已之類聖人之道。《寓言篇》:「陽子居南之沛,老聃 西遊於秦,邀於郊,至於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 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也。」陽子居不答。至舍, 進盥漱巾櫛,脫屨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請 夫子,夫子行不間,是以不敢。今間矣,請問其故。」老子 曰:「而睢雎盱盱,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陽 子居蹙然變容曰:「敬聞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將其家, 公執席,妻執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竈;其反也,舍者 與之爭席矣。」《養生主篇》:「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 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耶』?」曰:「然。」「然則弔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弔焉, 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 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 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 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 帝之縣解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按《神仙傳》:「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里 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雖受氣天然,見於李家, 猶以李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雲天之精魄,蓋 神靈之屬。或雲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 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或雲其母無夫,老子 是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老子」 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或雲上三皇時為 元中法師,下三皇時為金闕帝君,伏羲時為鬱華子, 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 成子,顓頊時為赤精子,帝嚳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 則子,文王時為文邑先生,一雲守藏史或雲在越為 范蠡,在齊為鴟夷子,在吳為陶朱公,皆見於群書,不 出神仙正經,未可據也。葛稚川云:「洪以為老子若是 天之精神,當無世不出,俯尊就卑,委逸就勞,背清澄 而入臭濁,棄天官而受人爵也。夫有天地則有道術, 道術之士,何時暫乏?是以伏羲以來,至於三代,顯名 道術,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學之徒, 好奇尚異,苟欲推崇老子,故有此說。其實論之,老子 蓋得道之尢精者,非異類也。按《史記》云:「老子之子名 宗,事魏為將軍,有功,封於段。至宗之子注,注之子言, 言之元孫瑕,仕於漢。瑕子解,為膠西王太傅,家於齊。」 則老子本神靈耳。淺見道士,欲以老子為神異,使後 代學者從之,而不知此,更使不信長生之可學也。何 者?若謂老子是得道者,則人必勉力競慕。若謂是神 靈異類,則非可學也。或云:老子欲西度關,關令尹喜 知其非常人也,從之問道。老子驚恠,故吐舌,聃然,遂 有老聃之號。亦不然也。今按《九變》及《元生十二化經》, 老子未入關時,固已名聃矣。老子數易名字,非但一 聃而已。所以爾者,按《九宮》及《三五經》及《元辰經》云:「人 生各有厄會,到其時若易名字,以隨元氣之變,則可 以延年度厄。」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老子在周,乃三 百餘年,二百年之中,必有厄會非一,是以名稍多耳。 欲正定老子本末,故當以史書實錄為主,並《老僊經》 祕文,以相參審。其他若俗「說多虛妄。」洪按:《西昇中胎》 及《復命苞》及《珠韜》《玉機》《金篇》《內經》皆云:「老子黃白色, 美眉廣顙,長耳大目,疏齒,方口厚脣,額有三五達理, 日角月懸,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手把 十文。」以周文王時為守藏史,至武王時為柱下史。時 俗見其久壽,故號之為老子。夫人受命,自有通神遠 見者,稟氣「與常人不同,應為道主,故能為天神所濟, 眾僊所從。是以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金醴玉液, 次存元素,守一思神歷藏,行氣鍊形,消災辟惡,治鬼 養性,絕穀變化,厭勝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 十卷,符書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記者也。自有 目錄,其不在此數者,皆後之道士私所增益,非真文 也。老子恬淡無欲,專以長生為務者,故在周雖久,而 名位不遷者,蓋欲和光同塵,內實自然,道成乃去,蓋 僊人也。老子將去而西出關,以昇崑䮗。關令尹喜占 風氣逆,知當有神人來過,乃掃道四十里見老子,而 知是也。老子在中國都未有所授,知喜命應得道,乃 停關中。老子有客徐甲,少賃於老子,約日雇百錢,計 欠甲七百二十萬錢。甲見老子出關遊行,速索償不 可得,乃倩人作辭詣關,令以言老子。而為作辭者,亦 不知甲已隨老子二百餘年矣,唯計甲所應得直之 多,許以女嫁甲。甲見女美,尤喜,遂通辭於尹。喜得辭 大驚,乃見老子。老子問甲曰:「汝久應死,吾昔賃汝,為 官卑家貧,無有使役,故以《太元清生符》與汝,所以至 今日,汝何以言吾?吾語汝到安息國,固當以黃金計 直還汝,汝何以不能忍?」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元真 符》立出於地,丹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喜知 老子神人,能復使甲生,乃為甲叩頭請命,乞為老子 出錢還之。老子復以《太元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 錢二百萬與甲,遺之而去,並執弟子之禮,具以長生 之事授喜。喜又請教誡,老子語之五千言,喜退而書 之,名曰《道德經》焉。尹喜行其道,亦得僊。漢竇太后信 老子之言,孝文帝及外戚諸竇皆不得不讀,讀之皆 大得其益。故文、景之世,天下謐然,而竇氏三世保其 榮寵。太子太傅疏廣父子深達其意,知功成身退之 義,同日棄官而歸,散金布惠,保其清貴。及諸隱士,其 遵老子之術者,皆外損榮華,內養生壽,無有顛沛於 險世。其洪源長流所潤,洋洋如此,豈非乾坤所定,萬 世之師表哉哉!莊周之徒,莫不以老子為宗也。 按《拾遺記》:「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與世人 絕跡,惟有黃髮老叟五人」,或乘鴻鶴,或衣羽毛,耳出 於頂,瞳子皆方,面色玉潔,手握青筠之杖,與聃共談 天地之數。及聃退跡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術,四 海名士,莫不爭至。五老即五方之精也。浮提之國 獻神通善書二人,乍老乍少,隱形則出影,聞聲則藏 形。出肘間金壺四寸,上有五龍之檢,封以青泥,壺中 有黑汁如淳漆,灑地及石,皆成篆隸科斗之字,記造 化人倫之始。佐老子撰《道德經》,垂十萬言,寫以玉牒, 編以金繩,貯以玉函。晝夜精勤,形勞神倦。及金壺汁 盡,二人刳心瀝血,以代墨焉。遞鑽腦骨取髓,代為膏 燭。及髓血皆竭,探懷中玉管,中有丹藥之屑,以塗其 身,骨乃如故。老子曰:「更除其繁紊,存五千言。」及至經 成工畢。二人亦不知所往。

按《高士傳》:商容,不知何許人也,有疾,老子曰:「先生無 遺教以告弟子乎?」容曰:「將語子。過故鄉而下車,知之 乎?」老子曰:「非謂不忘故耶?」容曰:「過喬木而趨,知之乎?」 老子曰:「『非謂其敬老耶』?容張口曰:『吾舌存乎』?」曰:「存。」曰「吾齒存乎?」曰:「亡。」「知之乎?」老子曰:「非謂其剛亡而弱存 乎?」容曰:「嘻!天下事盡矣。」

按《水經注》:就水出南山就谷,北經大陵西,世謂之老 子陵。昔李耳為周柱史,以世衰入戎,於此有冢,事非 經證。然莊周著書云:「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是 非不死之言。人稟五行之精氣,陰陽有終變,亦無不 化之理。以是推之,或復如傳。古人許以傳疑,故兩存 耳。

按《酉陽雜俎》:「老君母曰元妙玉女,天降元黃氣如彈 丸,入口而孕,凝神瓊胎宮,三千七百年,赤明開運歲 在甲子,誕於扶刀蓋天西那王國鬱寥山丹元之阿。」 又曰:「老君在胎八十一年,剖左掖而生,生而白首。」又 曰:「青帝劫末,元氣改運,託形於洪氏之胞。」又曰:「李母 本元君也,日精入口,吞而有孕。三色氣繞身,五行獸」 衛形。如此七十二年而生。陳國苦縣賴鄉渦水之陽, 九井西李下,具三十六號,七十二名,又有九名,又千 二百老君。又曰「九天上皇洞真第一君、大千法王、九 靈老子、太上真人、天老元中法師、上清太極真上人 景君等號。」形長九尺,或曰二丈九尺,耳三門,又耳附 連環,又耳無輪郭,眉如北斗,色綠,中「有紫毛,長五寸, 目方瞳,綠筋貫之有紫光,鼻雙柱,口方,齒數六八,頤 若方丘,頰如橫壟,龍顏金容,額三理,腹三誌,頂三約, 把十,蹈五,身綠毛白血,頂有紫氣。」老君西越流沙, 歷八十一國烏弋,身毒為浮屠,化被三千國,有九萬 品《戒經》,漢所獲大月支,《復立經》是也。孔子為元宮仙, 佛為三十三天僊延賓官,主所為道,在竺乾有古先 生,善入《無為》。

按《雲笈七籤》:「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於無始, 起於無因,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蓋無光無象,無 音無聲,無宗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 綸無外,故稱大道焉。夫道者,自然之極尊也,於幽無 之中而生空洞焉。空洞者,真一也。真一者,不有不無 也。從此一氣化生,後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乃化 生上三氣,三氣各相去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三 合成德,共生無上也。自無上生後九十九萬億九十 九萬歲,乃化生中三氣,三氣各相去九十九萬億九 十九萬歲,三合成德,共生《元老》也。自元老生後九十 九萬億九十九萬歲,乃化生下三氣,三氣各相去九 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三合成德,共」生太上也。自太 上生後,復八十一萬億八十一萬歲,乃生一氣。一氣 生後,復八十一萬億八十一萬歲,乃生前三氣。三氣 各相去八十一萬億八十一萬歲,三合成德,共生老 君焉。老君生後八十一萬億八十一萬歲,化生一氣。 一氣生後八十一萬億八十一萬歲,化生後三氣。三 氣又化生元妙玉女。玉女生後八十一萬億、八十一 萬歲,三氣混沌,凝結變化,五色元黃,大如彈丸,入元 妙口中。元妙因吞之,八十一年乃從左腋而生,生而 白首,故號為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 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 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號曰「無上正 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故曰:吾生於無形之先, 起乎《太初》之前,長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 幽虛,出入杳冥,觀混沌之未判,視清濁之未分,盼髣 髴之興光,瞻響罔之眇然,窺惚恍之容象,睹鴻洞之 無邊,步宇宙之曠野,歷品物之族群,惟吾生之卓兮, 獨立而無倫,消則為氣,息則為人矣。夫老」君者,乃元 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強為之容,則老子也。以虛無 為道,自然為性也。夫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亦 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者 也。至若以地為輿,操天為蓋,馳騖曠蕩,翱翔八外,不 足比其大也;窮幽極微,至纖無際,析毫剖釐,刃鋏鋒 銳,不足言其細也;絲竹八「音,簫《韶》九成,宮商調暢,律 呂和平,不足言其聲也。元黃煥爛,丹青熻煜,焜煌煒 曄,麗靡華飾,不足言其色也。皦耀熠爍,神明恍惚,風 流電掣,霆振響逸,不足言其疾也。結根九泉,沈嶠八 海,水凝藪澤,淵渟嶽峙,不足言其止也。陰陽不測,變 化無倫,飄颻太素,師虛友真,不足言其神也。光燭元 昧,洞鑒無形,仰觀太極,俯察幽冥,不足言其明也。影 離響絕,雲銷霧除,鑽冰求火,探巢捕魚,不足言其無 也。滌宇宙之塵穢,掃雲漢於天衢,下坑宏而無底,上 寥廓而無隅,包六合而造域,跨八維以為區,不足言 其虛也。然則道固無形,夫何為名?」故乃託虛寄無,假 道以言之。言之不足以盡意,故歸之自然。自然者,理 之極,乃道之常也。故眾聖所共尊,道尊德貴,夫莫之 爵而常自然,惟老氏乎。老君者,乃元生之至精,兆形 之至靈也。昔於虛空之中,結氣凝真,強為之容,體大 無邊,相好眾備,自然之尊,上無所攀,下無所躡,懸身 而處,不頹不落,著光明之衣,照虛空之中,如含日月 之光也。或在雲華之上,身如金色,面放五明,自然化 出神王力士,青龍、白獸、麒麟、獅子,列於前後。或坐千 葉蓮花,光明如日,頭建七曜冠,衣晨精服,披九色離羅帔,項負圓光。或乘八景玉輿,駕五色神龍,建流霄 皇天丹節,廕九光鶴蓋,神丁執旄,從九萬飛僊,獅子 啟塗,鳳凰翼軒。或乘玉衡之車,金剛之輪,驂駕九龍 三素飛雲寶蓋,「洞耀,流煥太無,燒香散華,浮空而來, 伎樂駭虛,難可稱焉。或坐寶堂大殿,光明七寶之帳, 朱華羅網,垂覆其上,仙真列侍,神丁衛軒,幡幢旌節, 騎乘滿空。或金容玉姿,黃裳繡帔,憑几振拂,為物祛 塵。或元冠素服,白馬朱騣,仙童夾侍,神光洞元。」夫妙 相不可具圖,學上道之子,宜識真形。真形不測,但存 此足以感會也。夫「學不知其本,如嬰兒之失母,能知 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母者何也?無中 之有也。是道也,至真也,宗極也,一切所崇也。隨感而 應,應則著微,微則妙象恍惚,乍存乍亡,屈者資之得 伸,暗者向之獲明,迷者歸之果定。故神明之君,應著 之時,形象相好,動靜有則,以正理邪,周遍無滯,救度 無窮,故稱為聖。或君或臣,或師或友,依緣相逢,逢此 應者,皆由精心感道,道氣通感,是故隨機適品矣。夫 大道處於無形,無形非凡所見,應感以形,妙相隨時 而出,或玉姿金體,爰及肉身,或飛或步,或尊或卑,或 山或岱,或夷或夏,不可測量,隨感一妙,應己則藏,或 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洞有洞無,周遍一切。悟者即心 得道,迷者觸向乖真。能崇識老君,尊而敬之,則得正 真道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