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4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四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三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四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四十三卷目錄

 鰣魚部彙考

  鰣魚圖

  爾雅釋魚

  遵生八牋蒸鰣魚

  本草綱目釋名 出產 集解 肉氣味 肉主治

  閩書詶䱥魚

  直省志書江寧府 丹徒縣 寧波府 餘姚縣 永昌府

  正字通釋魱 釋鯠 釋鯬

 鰣魚部藝文一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鰣魚部藝文二

  賜鮮鰣魚        明于慎行

  鰣魚詩          何景明

 鰣魚部紀事

 鮫魚部彙考

  鮫魚圖

  詩經小雅採薇

  山海經中山經

  博物志鮫䱜魚

  述異記虎魚為鮫

  酉陽雜俎河伯健兒

  毛詩陸疏廣要象弭魚服

  倦遊雜錄沙魚

  埤雅

  爾雅翼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皮氣味 主治 附方

  閩書閩產

  直省志書肇慶府

 鮫魚部藝文

  鮫贊           晉郭璞

 鮫魚部紀事

 鮫魚部雜錄

 鮫魚部外編

 鯇魚部彙考

  鯇魚圖

  遯園居士魚品鯶魚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膽 氣味 主治

  直省志書萬安縣 邵武府

 鮹魚部彙考

  鮹魚圖

  本草綱目集解 氣味 主治

 鮹魚部雜錄

 鱵魚部彙考

  鱵魚圖

  山海經東山經

  臨海異物志請幫助識別此字。

  雅俗稽言鍼口魚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直省志書丹徒縣

 鱵魚部藝文

  鍼口魚賦        宋梅堯臣

 鱊魚部彙考

  鱊魚圖

  爾雅釋魚

  古今注別名

  中華古今注魚婢魚童

  爾雅翼鱖鯞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直省志書肇慶府

 鮠魚部彙考

  鮠魚圖

  爾雅釋魚

  遯園居士魚品江東鮰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正誤 肉氣味 主治

 鮠魚部藝文

  戲作鮰魚一絕      宋蘇軾

 鮠魚部紀事

 鯔魚部彙考

  鯔魚圖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肉氣味 肉主治

  閩書閩產

  直省志書丹徒縣 餘姚縣

 鯔魚部藝文一

  鯔魚頌         明張如蘭

 鯔魚部藝文二

  鯔魚          明謝文正

  前題           孫文恪

 鯔魚部紀事

 鯔魚部雜錄 鯔魚部外編

禽蟲典第一百四十三卷

鰣魚部彙考

[編輯]

釋名

《鯦》。爾雅        當魱。爾雅

瘟魚。本草綱目    箭魚:寧波府志

鰣魚圖

鰣魚圖

《爾雅》

[編輯]

《釋魚》

[編輯]

《鯦》,當「魱。」

海魚也似。請幫助識別此字。而大鱗,肥美多鯁。今江東呼其最大長三尺者為「當魱。」鯦一名當魱,海魚也。《註》云:「似。」請幫助識別此字。「而大鱗者。」案:請幫助識別此字。似魴而大。腹細而長。今鯦魚似之。但鱗大耳。雲「肥美以下」者。以時驗而知也。

鯬鯠。

未詳。按正字通以鯬鯠為鱂魚別名

《遵生八牋》

[編輯]

蒸鰣魚

[編輯]

鰣魚去腸不去鱗,用布拭去血水,放盪鑼內,以花椒、 砂仁、醬擂碎,水灑、蔥拌勻其味和蒸,去鱗供食。

《本草綱目》

[編輯]

《釋名》

[編輯]

《甯源》曰:「初夏時有,餘月則無,故名。」

出產

[編輯]

李時珍曰:按:《孫愐》云:「鰣出江東。」今江中皆有,而江東 獨盛,故應天府以充御貢。每四月鱭魚出後,即出雲 從海中泝上,人甚珍之。惟蜀人呼為「瘟魚」,畏而不食。

《集解》

[編輯]

李時珍曰:鰣形秀而扁,微似魴而長,白色如銀,肉中 多細刺如毛。其子甚細膩,故何景明稱其「銀鱗細骨」, 彭淵材恨其美而多刺也。大者不過三尺,腹下有三 角,硬鱗如甲,其肪亦在鱗甲中,自甚惜之。其性浮游, 漁人以絲網沉水數寸取之,一絲掛鱗,即不復動,才 出水即死,最易餒敗。故袁達《禽蟲述》云:「鰣魚掛網而」 不動,護其鱗也。不宜烹煮,惟以筍、莧、芹、荻之屬連鱗 蒸食乃佳,亦可糟藏之。其鱗與他魚不同。石灰水浸 過曬乾,層層起之,以作女人花鈿,甚良。

肉氣味

[編輯]

甘平無毒。

孟詵曰:「發疳痼。」

肉主治

[編輯]

孟詵曰:「補虛勞。」

《甯源》曰:「蒸下油,以瓶盛,埋土中,取塗湯火傷,甚效。」

《閩書》

[編輯]

詶䱥魚

[編輯]

詶䱥魚板身多鯁而肥美。《爾雅》謂之當魱。

《直省志書》

[編輯]

江寧府

[編輯]

魚之美者。「鰣魚四月出時,郭公鳥鳴,捕魚者以此候 之。」

丹徒縣

[編輯]

《鰣本》海魚,季春出揚子江中,游至漢陽,生子化魚而 復還海鱗,細白如銀,多骨而速腐。

寧波府

[編輯]

箭魚即江湖鰣魚,海出者最大,甘肥異常,腹下細骨 如箭鏃,俗名箭魚,味甘在皮鱗之交。

餘姚縣

[編輯]

時魚其大如著,小麥熟時一時有之,故名。亦呼小麥 魚。產積慶寺前溪。《舊志》即作「鰣魚」者,非。

永昌府

[編輯]

時魚出蘭滄江,味美,雷鳴始出

《正字通》

[編輯]

釋魱

[編輯]

魱音互。鰣別名,一名鯦。《爾雅》:「鯦,當魱。」郭註:「海魚似。」請幫助識別此字。 而大鱗肥美多鯁,今江東呼最大長三尺者為當魱。 《六書故》云:「郭註,大字屬上文,鱗下或有細字。」按此說 近理。

釋鯠

[編輯]

鯠音來。鰣,魚別名。《爾雅》:「鯬,鯠。」郭註未詳。

釋鯬

[編輯]

鯬音黎,鰣別名,廣州謂之「三鯬之魚」,《六書》故作。請幫助識別此字。《子 例》切。海魚似。請幫助識別此字。而小肥美。舊註:鰻鯬與鰻鱺之鱺相 溷,鯬與鱺非一類也。

鰣魚部藝文一

[編輯]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編輯]

《珍曹》必用、郎中鰣也。

令珍,曹必用郎中時充,鐺材本美,妙位無高,宜授諸 衙效死軍使,持節雅州諸軍事。

鰣魚部藝文二

[編輯]

《賜鮮鰣魚》
明·于慎行

[編輯]

六月鰣魚帶雪寒,三千江路到長安。堯廚未進銀刀 鱠,漢闕先分玉露盤。賜比群卿恩已重,頒隨元老遇 猶難。遲迴退食慚無補,仙饌年年領大官。

《鰣魚詩》
何景明

[編輯]

五月鰣魚已至燕,荔枝盧橘未應先。賜鮮遍及中官 第,薦熟誰開寢廟筵。白日風塵馳驛路,炎天冰雪護 江船。銀鱗細骨堪憐汝,玉著金盤敢望傳。

鰣魚部紀事

[編輯]

《沂陽日記》:「韓苑洛性剛直,初舉進士,值劉瑾亂政,朝 士奪氣,同年多往謁之。有約公者,公卒不往。為浙江 按察僉事,分巡杭嚴,獨持風裁。鎮守太監王堂並織 造中官有所求為,於有司,率裁抑之。積忤既久,後因 富陽縣產茶與鰣魚二物皆入貢,採取時,民不勝其 勞擾。公目擊其患,作歌曰:『富陽山之茶,富陽江之魚, 『茶香破我家,魚肥賣我兒。採茶婦,捕魚夫,官府拷掠 無完膚。皇天本至仁,此地獨何辜。魚兮不出別縣,茶 兮不生別都。富陽山,何日頹,富陽江何日枯。山頹茶 亦死,江枯魚亦無。山不頹,江不枯,吾民何以甦』』。」

鮫魚部彙考

[編輯]

釋名

鮫䱜魚。博物志    䱜魚。酉陽雜俎 沙魚。倦遊雜錄

鮫魚圖

鮫魚圖

《詩經》

[編輯]

《小雅採薇》

[編輯]

象弭魚服。

正義魚服,以魚皮為矢服,故云魚服魚皮。《左傳》曰:「歸夫人魚軒。」服虔云:「魚,獸名。」則魚皮又可以飾車也。

《山海經》

[編輯]

《中山經》

[編輯]

荊山,漳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睢,其中多鮫魚。

==
《博物志》
==

鮫䱜魚

[編輯]

東海《鮫䱜魚》生子,子驚還入母腹,尋復出。

《述異記》

[編輯]

虎魚為鮫

[編輯]

虎魚老則為鮫。

《酉陽雜俎》

[編輯]

《河伯健兒》

[編輯]

《䱜魚》,章安縣出子,朝出索食,暮入母腹,腹中容四子, 頰赤如金,甚健,網不能制,俗呼為「河伯健兒。」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

《象弭魚服》

[編輯]

《魚服》,魚獸之皮也。魚獸似豬,東海有之,一名「魚貍。」其 皮背上斑文,腹下純青,今以為弓鞬步叉者也。其皮 雖乾燥,以為弓鞬矢服。經年海水將潮,及天將雨,其 毛皆起。水潮還及天晴,其毛復如故。雖在數千里外, 可以知海水之潮氣自相感也。

《毛傳》:「魚服,魚皮也。」 《左傳》云:「歸夫人魚軒。」 服虔云:「魚,獸名。」 則魚皮又可以飾車也。《夏官司弓人職》曰:「仲冬獻矢服。」 註云:「服,盛矢籠也。以獸皮為之。」 是矢器為之服也。《爾雅翼》云:「鮫,出南海,狀如鱉而無足。」 按:沙魚皮有甲珠文,可以飾物。古今皆然,但云似鱉,無足,似與陸疏似豬者不同。

《倦遊雜錄》

[編輯]

沙魚

[編輯]

《嶺南海魚之異》,沙魚之斑者化為鹿。

《埤雅》

[編輯]

[編輯]

鮫,海魚也。背文麤錯,皮間有珠,可以飾刀,其子驚則 入母腹中。蓋龍珠在額,鮫珠在皮,蛇珠在口,鱉珠在 足,魚珠在眼,蚌珠在腹也。按:《天元主物簿》敘魚珠曰: 「魚之懷珠,至五十年則無復鼓鰓,腦上有汗,其鬐鱗 口眼皆異。鬐當紫色,眼當紅色,口當赤色。」又曰:「懷珠 之蛇,多喜投暗,見人張口,向人吐氣如燼。是則蛇珠」 暨魚,亦有懷者。《述異記》曰:南海有鮫人之室,水居如 魚,不廢機織。其眼能泣,則出珠。

《爾雅翼》

[編輯]

[編輯]

鮫出南海,狀如鱉而無足,圓廣尺餘,尾長尺許,皮有 珠文而堅勁,可以飾物,今總謂之沙魚。大而長、喙如 鋸者,名胡沙,性良而肉美,小而皮麤者曰白沙,肉強 而小,有毒。南人皆鹽為脯,刮皮去其沙,煎以為鱠,可 寄千里,食味之珍者,至用為器物之飾,則從古以然。 《伊尹》請令正東苻婁、仇州之屬,以魚鞞鮫。請幫助識別此字。「利劍為 獻。」鞞,刀鞘也。請幫助識別此字。盾也。《荀子》曰:「寢兕持虎。鮫韅彌龍,所 以養威。」又《詩》:「象弭魚服,衛夫人乘魚軒。」楚人鮫革犀 兕以為甲。韐如金石,宛如鉅請幫助識別此字。慘如《蜂蠆》,輕利。請幫助識別此字。「迅 卒如飄風。」漢乘輿佩刀,黃金通身,雕錯半鮫,魚鱗,金 漆錯,雌黃室。諸侯王黃金錯環,挾半鮫,黑室,公卿百 官皆純黑,不半鮫,明以此為貴也。至黃門虎賁,則以 白珠鮫為請幫助識別此字。口之飾,以其近君也。今人亦以飾手靶 之屬,以其皮有珠,故水中織綃泣而出珠者,亦謂之 鮫人。任昉《述異記》曰:南海中有鮫人室,水居如魚,不 廢機織,其眼能泣,泣則出珠。木元虛《海賦》所謂「天琛 水怪,鮫人之室」是也。鮫一名䱜,謂之鮫䱜魚。唯《吳都 賦》既有鮫,又有鱕䱜,故釋者以背上有甲珠,文堅強, 可以飾刀口為鑢者為鮫,其有橫骨在鼻前如斧者 為鱕。䱜是胡沙也。要是一類,特彼以鼻上有斧為異 耳。又有出入䱜,子嘗隨母行,驚則從口入母腹中,尋 復出。或曰:子朝出求食,暮還入母腹。鮫既世所服用, 人多識者,特其音與蛟龍之蛟同,先儒解者或有差 互。《淮南子》曰:「一淵不二鮫。」許叔重以為「鮫者魚之」長, 其皮有珠,今世以為刀劍之口者是也。一說魚二千 斤為鮫,是以二物為一物也。皮有珠,飾刀劍者,是鮫 䱜之鮫;滿二千斤為魚之長,是蛟龍之蛟。

《本草綱目》

[編輯]

《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鮫皮有沙,其文交錯鵲駮,故有鮫魚、沙魚、 䱜魚、鰒魚、溜魚諸名。古曰鮫,今曰沙,其實一也。或曰: 本名鮫,訛為沙。陳藏器曰:「鮫與石決明同名而異類 也。」

《集解》

[編輯]

蘇恭曰:「鮫出南海,形似鱉。」《蘇頌》曰:「有二種,皆不類鱉, 南人通謂之沙魚。其皮刮治去沙,煎作鱠,為食品美 味,食益人。其皮可飾刀靶。」寇宗奭曰:「鮫魚,沙魚,形稍 異,而皮一等。」李時珍曰:「古曰鮫,今曰沙」,是一類而有 數種也。東南近海諸郡皆有之。形並似魚,青目赤頰, 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並肥美,南人珍之。大者尾長 「數尺,能傷人。皮皆有沙,如真珠斑,其背有珠文如鹿 而堅彊者,曰鹿沙,亦曰白沙,雲能變鹿也。背有斑文 如虎而堅強者,曰虎沙,亦曰胡沙,雲虎魚所化也。鼻 前有骨如斧斤,能擊物壞舟者,曰鋸沙,又曰挺額魚亦曰鱕䱜,謂鼻骨如鐇斧也。音蕃。」沈懷遠《南越志》云: 「環雷魚,䱜魚也。長丈許,腹有兩洞,腹」貯水養子,一腹 容二子,子朝從口中出,暮還入腹。鱗皮有珠,可飾刀 劍,治骨角。陳藏器曰:「其魚狀貌非一,皆皮上有沙,堪 揩木,如木賊也。」

肉氣味

[編輯]

甘平無毒。

《主治》

[編輯]

《孟詵》曰:「作鱠補五臟,功亞於鯽。亦可作鱐鮓。」

《蘇頌》曰:「甚益人。」

皮氣味

[編輯]

甘鹹平無毒。

《主治》

[編輯]

《別錄》曰:「心氣鬼疰,蠱毒,吐血。」

蘇恭曰:「蟲氣蠱疰。」

陳藏器曰:「燒灰水服,主食魚中毒。」

李時珍曰:「燒研水服,解鯸鮧魚毒。治食魚鱠成積不 消。」

《附方》

[編輯]

治疰。鮫魚皮散。蘇頌曰:「《胡洽》治五屍鬼疰,百毒惡氣。 鮫魚皮炙、硃砂、雄黃、金牙、細辛、蜀椒、鬼臼、乾薑、莽草、 天雄、麝香、雞舌香各一兩,貝母半兩,蜈蚣、蜥蜴各炙 二枚,為末。每服半錢,溫酒服,日二,亦可佩之。」時珍曰: 「《千金》鮫魚皮散:治鬼疰,用鮫魚皮炙,龍角、鹿角、犀角、 麝香、雄黃、蜈蚣、硃砂、乾薑、蜀椒、蘘荷根等分為末。酒」 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佩。

《閩書》

[編輯]

閩產

[編輯]

鯋魚一名鮫,一名鰒,一名䱜,一名鰡。《圖經》云:「鮫魚。」今 南人但謂之鯋,是魚胎生,皮肉皆同,種類不一。

《直省志書》

[編輯]

肇慶府

[編輯]

海鯊:即鮫魚,大者數十丈,皮可飾刀鞘。其翅一名「金 絲菜。」

鮫魚部藝文

[編輯]

《鮫贊》
晉·郭璞

[編輯]

魚之別屬,厥號曰鮫。珠皮毒尾,匪鱗匪毛。可以錯角, 兼飾劍刀。

鮫魚部紀事

[編輯]

《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七年,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 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 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 射之。」

《西京雜記》:「尉陀獻高祖鮫魚、荔枝,高祖報以蒲萄錦 四匹。」

惠帝七年夏,雷震南山大木數千株,皆火燃至末。其 下數十畝地,草皆燋黃。其後百許日,家人就其間得 龍骨一具,鮫骨二具。

《唐書·地理志》:「江南道,厥貢鮫革。」

漳州漳浦郡。土貢:鮫革。

嶺南道循州,海豐郡。土貢:鮫革。

潮州潮陽郡,土貢:鮫革。

封州臨封郡。土貢:鮫革。

安南土貢:鮫革。

《松江府志》:「黃公希英令上海時,海濱有物隨潮入港, 潮退為蘆葦所梗,居民共搏得以獻。其頭與牙類虎, 尾如鹿,遍身如牛,其皮又甚厚,人俱不識。蓋虎頭鯊 魚也。」

鮫魚部雜錄

[編輯]

《禮記·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以鮫魚飾竹以成 文。大全應氏曰:《爾雅》「魚曰須。」蓋魚之所以鼓息者在須, 大夫以近尊而屈,故飾竹以魚須

鮫魚部外編

[編輯]

《錄異記》:「萊陽縣東北有蘆塘八九頃,其深不可測,中 有鮫魚,五日一化,或為美婦人,或為美男子,至於變 亂尤多,郡人相戒,故不敢有害心。後為雷電所擊,此 塘遂乾。」

王度《古鏡記》:大業十年,度弟勣將遍遊山水,求寶鏡 為贈,度即與之。勣得鏡,入箕山,渡潁水,歷太和,視玉 井,井旁有池水,湛然綠色。問樵夫,曰:「此靈湫耳」,村閭 每八節祭之,以祈福佑。若一祭有闕,即池水出黑雲, 大雹傷稼,白雨流澍,浸堤壞阜。勣引鏡照之,池水沸 涌,有雷如震,忽爾池水騰出池中,不遺涓滴,可行二 百餘步,水落於地。有一魚,可長丈餘,粗鬣大於臂,首 紅額白,身作青黃間色,無鱗有涎,龍形,蛇角觜尖,狀 如鱘魚,動而有光,在於泥水,因而不能遠去。勣謂鮫 也,失水而無能為耳,刃而為炙,甚膏有味,以充數朝 口腹。

鯇魚部彙考

[編輯]

釋名

鯶魚。遯園居士魚品  請幫助識別此字。本草綱目 草魚。本草綱目

鯇魚圖

鯇魚圖

《遯園居士魚品》

[編輯]

鯶魚

[編輯]

江東,魚國也,為人所珍。自鰣魚、《刀鰶》、河魨外,有鯶,似 鯉而身狹長,鱗小而稍黑。

《本草綱目》

[編輯]

《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鯇又音混,郭璞作「鯶。」其性舒緩,故曰「鯇曰。」 請幫助識別此字。俗名「草魚」,因其食草也。江閩畜魚者,以草飼之焉。

《集解》

[編輯]

陳藏器曰:鯇生江湖中,似鯉。李時珍曰:「郭璞云:『鯶子 似鱒而大』,是矣。」其形長身圓,肉厚而鬆,狀類青魚。有 青鯇、白鯇二色。白者味勝,商人多䱒之。

肉氣味

[編輯]

甘溫無毒。

李時珍曰:李廷飛雲。「能發諸瘡。」

肉主治

[編輯]

李時珍曰:「暖胃和中。」

[編輯]

臘月收取。陰乾。

《氣味》

[編輯]

苦寒無毒。

《主治》

[編輯]

陳藏器曰:「喉痺,飛屍,水和攪服。」

李時珍曰:「一切骨鯁,竹木刺在喉中,以酒化二枚,溫 呷取吐。」

《直省志書》

[編輯]

萬安縣

[編輯]

鯇春水暴漲,則此種逆流而上,其味異美。壘山《揚州 賦》云:「魚旨西江之鯇。」即此魚也。又云:「鯇魚藏石中,故 味鮮。」黃塘巖近溪數里魚亦有類。此種生石巖內,土 人深沒於水乃得。較蘇溪之魚則稍大而肉厚,其色 白,似閬川所稱鰉魚。

邵武府

[編輯]

邵武府有草魚,仲春取子於江,曰「魚苗。」畜於小池,稍 長入。請幫助識別此字。《塘》曰: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可尺許。徙之廣池。飼以草。九月乃 取。

鮹魚部彙考

[編輯]

鮹魚圖

鮹魚圖

《本草綱目》

[編輯]

《鮹魚集解》

[編輯]

陳藏器曰:「出江湖。形似馬鞭,尾有兩岐,如鞭鞘,故名。」

《氣味》

[編輯]

甘平無毒。

《主治》

[編輯]

陳藏器曰:「五痔下血,瘀血在腹。」

鮹魚部雜錄

[編輯]

《抱朴子·微旨篇》:「寸鮹汎跡,濫水之中,則謂天下無四 海之廣也;芒蠋宛轉,果核之內,則謂八極之界盡於 茲也。雖告之以無涯之浩汗,語之以宇宙之恢闊,以 為空言,必不肯信也。」

鱵魚部彙考

[編輯]

銅:請幫助識別此字。魚。臨海異物志  《鍼口魚》。雅俗稽言 姜公魚。本草綱目

鱵魚圖

鱵魚圖

《山海經》

[編輯]

《東山經》

[編輯]

《栒狀》之山,請幫助識別此字。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水。其中多箴魚, 其狀如鯈,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

出東海,今江東水中亦有之。

《臨海異物志》

[編輯]

請幫助識別此字。

[編輯]

銅:請幫助識別此字。魚「長五寸」,似鯈魚。

《雅俗稽言》

[編輯]

鍼口魚

[編輯]

《鍼口魚》:魚口似鍼,頭有紅點,兩旁自頭至尾有白路 如銀色。身細、尾岐,長三、四寸。二月間出海中。

《本草綱目》

[編輯]

《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此魚喙有一鍼,故有鱵魚、姜公魚、銅。」請幫助識別此字。魚 諸名。俗雲「姜太公釣鍼」,亦傅會也。

《集解》

[編輯]

李時珍曰:「生江湖中。」大小形狀並同鱠殘,但喙尖有 一細黑骨如鍼為異耳。

《氣味》

[編輯]

甘平無毒。

《主治》

[編輯]

李時珍曰:「食之無疫。」

《直省志書》

[編輯]

丹徒縣

[編輯]

《針魚》首戴針芒,身長五、六寸許。舊出揚子江蒜山下, 今遍他所。

鱵魚部藝文

[編輯]

《鍼口魚賦》
宋·梅堯臣

[編輯]

有魚鍼,喙形甚小,常乘春波來不少人競取之,一掬 不重乎銖秒。其為鍼也,穎不能刺肌膚,目不能穿絲 縷。上不足以附醫而愈疾,下不足以因工而進補。以 口得名,終親技女。大非膾材,唯便鮓滷。烹之則易爛, 貯之則易腐。嗟玉色之可愛,聊用實乎雕俎。過此已 往,未知其所處。

鱊魚部彙考

[編輯]

釋名

《鱖,鯞》。爾雅      魚婢。爾雅注

《妾魚》:爾雅注     春魚:本草綱目

鱊魚圖

鱊魚圖

《爾雅》

[編輯]

《釋魚》

[編輯]

《鱊》。鮬《鱖,鯞》。

小魚也。似鮒子而黑。俗呼為《魚婢》。江東呼為妾魚。郭云:「小魚也,似鮒子而黑。」《廣雅》云:「鮒,鰿也。」此魚似其小者,故云:「鮒子而黑色,為異也。江東呼為妾魚。」《說文》云:「鯜魚也。」樂浪潘國是也。

《古今注》

[編輯]

別名

[編輯]

江東人呼青衣魚為「婢。」請幫助識別此字。

《中華古今注》

[編輯]

魚婢魚童

[編輯]

江東人謂青衣魚為「婢。」請幫助識別此字。魚「為童。」請幫助識別此字。音未詳。

《爾雅翼》

[編輯]

鱖鯞

[編輯]

鱖鯞似鯽而小,黑色而揚赤。今人謂之旁皮鯽,又謂 之婢妾魚。蓋其行以三為率,一頭在前,兩頭從之,若 媵妾之狀,故以為名。《釋魚》郭氏雲,「小鯽也。」《本草》孟詵 雲。請幫助識別此字。魚為鯽,其狀頗同,味則有殊。請幫助識別此字。是櫛化鯽,是稷 米化之,其魚腹上尚有米色寬大者是鯽。背高腹狹 小者是請幫助識別此字。《鱖鯞》似鮒而小,謂之「妾魚」,豈請幫助識別此字。之偽耶。

《本草綱目》

[編輯]

《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爾雅》云:「鱊鯞,小魚也。」名義未詳。春魚以時 名也。鵝毛脡,以乾臘名也。

《集解》

[編輯]

李時珍曰:按段公路《北戶錄》云:「廣之恩州出鵝毛脡, 用鹽藏之,其細如毛,其味絕美。」郭義恭所謂「武陽小 魚,大如針,一斤千頭,蜀人以為醬者也。」又《一統志》云: 廣東陽江縣出之,即鱊魚兒也。然今興國州諸處亦 有之,彼人呼為春魚,雲。春月自岩穴中隨水流出,狀 似初化魚苗。土人取收,曝乾為脡,以充苞苴。食以薑 醋,味同蝦米。或雲即鱧魚苗也。

《氣味》

[編輯]

甘平無毒。

《主治》

[編輯]

李時珍曰:「和中益氣。令人喜悅。」

《直省志書》

[編輯]

肇慶府

[編輯]

《鵝毛》魚出陽江,一名「鱊魚。」

鮠魚部彙考

[編輯]

釋名

《鱯》。爾雅       《鮰》。遯園居士魚品 《𩸄》。本草綱目     請幫助識別此字。本草綱目

鮠魚圖

鮠魚圖

《爾雅》

[編輯]

《釋魚》

[編輯]

魾,大鱯,小者鮡。

鱯似鯰而大,白色。鱯,魚名,大者別名「魾」,小者別名「鮡」也。

《遯園居士魚品》

[編輯]

江東鮰

[編輯]

江東,魚國也,為人所珍。自鰣魚、刀鰶、河魨外有鮰,頭

微扁而身青白色,無鱗,尾無岐,肉最肥。張志和詩「桃
考證
花流水鱖魚肥」即此。第此魚惟秋為美,俗曰菊花鮰。

《本草綱目》

[編輯]

《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北人呼鱯,南人呼鮠,並與鮰音相近。邇來 通稱鮰魚,而鱯鮠之名不彰矣。𩸄又鱯音之轉也。秦 人謂其發癩,呼為請幫助識別此字。《魚餘》見「鯰魚。」

《集解》

[編輯]

李時珍曰:鮠生江、淮間。無鱗魚,亦鱘屬也。頭尾身鬐, 俱似鱘狀,惟鼻短爾。口亦在頷下,骨不柔脆,腹似鯰 魚,背有肉鬐。《郭璞》云:「鱯魚,似鯰而大,白色者」是矣。

正誤

[編輯]

陳藏器曰:「鮠生海中,大如石首,不腥,作膾如雪。隋朝 吳都進鮠魚鱠,取快日,曝乾瓶盛。臨時以布裹水浸 用,與初鱠無異。」李時珍曰:「藏器所說,出杜寶《拾遺錄》。」 其說云:「隋大業六年,吳郡獻海鮸乾鱠。其法五六月 取大鮸四、五尺者,鱗細而紫,無細骨,不腥。取肉切曬 極乾,以新瓶盛之,泥封固。用時以布裹水浸,少頃去」 水,則皎白如新也。珍按:此乃海鮸,即石首之大者,有 鱗不腥。若江湖鮠魚,則無鱗極腥矣。陳氏蓋因「鮸」、「鮠」 二字相類,不加攷究,遂致謬誤耳,今正之。

肉氣味

[編輯]

甘平無毒。

《蘇頌》曰:「能動痼疾,不可合野豬、野雞肉食,令人生癩。」

《主治》

[編輯]

陳藏器曰:「開胃,下膀胱水。」

鮠魚部藝文

[編輯]

《戲作鮰魚一絕》
宋·蘇軾

[編輯]

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魨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 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鮠魚部紀事

[編輯]

《明道雜志》:河豚魚,水族之奇味也。余在真州,會上食 假河豚,是用江鮰作之,味極珍。有一官妓謂余曰:「河 豚肉味頗類,鮰而過之。」

鯔魚部彙考

[編輯]

《釋名》

[編輯]

子魚。

鯔魚圖

鯔魚圖

《本草綱目》

[編輯]

《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鯔色緇黑,故名。粵人訛為「子魚。」

《集解》

[編輯]

《馬志》曰:「鯔魚,生江河淺水中。似鯉,身圓頭扁,骨軟,性 喜食泥。」李時珍曰:「生東海。狀如青魚,長者尺餘。其子 滿腹有黃脂,味美,獺喜食之。吳越人以為佳品,醃為 鯗臘。」

肉氣味

[編輯]

甘平無毒。

肉主治

[編輯]

《開寶》曰:「開胃,利五臟,令人肥健,與百藥無忌。」

《閩書》

[編輯]

閩產

[編輯]

烏魚《本草》所謂鯔魚,澤首喙員,其質則緇,又有赤目 烏。此魚產江南大江中,春時群來至湖打子,蓋魚子 須跳擊乃出。大江無石,彭湖海石廉利,於此犯擊,方 得出子 請幫助識別此字。魚似烏魚而小,身員口小,赤目、細鱗,味似鰣子,月 脂膏滿腹尤佳。一名鮐,又有撥尾蓋。請幫助識別此字。魚之小者。

《直省志書》

[編輯]

丹徒縣

[編輯]

鯔身圓頭匾,謂之「蛇頭鯔。」生江中,味埒鰣魚,謂之「鰣 舅。」

餘姚縣

[編輯]

鯔魚其色黑如緇,頭微匾,杭人謂之「蛇頭魚」,瀕海處 多有之,概不如姚產佳,桃花時尤勝。其子曰「鰿子」,亦 道地佳品。

鯔魚部藝文一

[編輯]

《鯔魚頌》
明·張如蘭

[編輯]

《駕青虯》,驂元螭。肥而癡,涅而緇。似烏鰂,比黑魚。不嫌 入淤而食泥,猶堪哺糟與啜醨。

鯔魚部藝文二

[編輯]

《鯔魚》
明·謝文正

[編輯]

我家舊住東海濱,盤餐市遠惟鮮鱗。腐儒麤糲自安 分,筵前不慕羅奇珍。十年謬竊黃扉祿,堂膳虛叨大 官肉。大牢滋味違賤腸,翻憶魚羹常不足。秋風蕭瑟 吹早寒,蓴鱸野興歸張翰。鹽梅調劑邈無效,迴思鼎 耳殊汗顏。江湖悠悠隔霄漢,從今取足魚羹飯。食芹 知美敢忘君,欲獻無由發長嘆。

《前題》
孫文恪

[編輯]

思歸夜夜夢鄉居,何事《南宮》尚曳裾。家在越州東近 海,鯔魚味美勝鱸魚。

鯔魚部紀事

[編輯]

《續齊諧記》:魏明帝遊洛水,水中有白獺數頭,美靜可 憐,見人輒去。帝欲見之,終莫能遂。侍中徐景山曰:「獺 嗜鯔魚,乃不避死,畫板作兩生鯔魚,懸置岸上。」於是 群獺競逐,一時執得。帝甚佳之,曰:「聞卿善畫,何其妙 也。」答曰:「臣亦未嘗執筆,然人之所作可庶幾耳。」帝曰: 「是善用所長。」

《唐書·地理志》江南道「蘇州,吳郡,土貢:鯔皮。」

《續聞見近錄》:蔡君謨重鄉物,以子魚為天下珍味。嘗 遺先公,多不過六尾,雲「所與者不過諫院故人二三 公耳。」今子魚盛至京師,遺人或至百尾,由是子魚之 價減十倍。

《世說補》:秦會之夫人常入禁中,顯仁太后言:近日子 魚大者絕少。夫人對曰:「妾家有之,當以百尾進。」歸告 會之,會之咎其失言,與館客謀進青魚百尾,顯仁拊 掌笑曰:「我道這婆子村,果然。」

鯔魚部雜錄

[編輯]

《遯齋閒覽》:莆陽通應子魚,名著天下。蓋其地有通應 侯廟,廟前有港,港中魚最佳。今人必求其大可容印 者,謂之通印子魚。故荊公亦有詩云:「長魚俎上通三 印。」此傳聞之訛者。

《雞肋編》:通應江水,鹹淡得中,子魚出其間者,味應珍 美,上下十數里,魚味即異,頗難多得,故通應子魚,名 傳天下。而四方不知,乃謂子魚大可容印者為佳。雖 山谷之傳聞,以帶印子魚為「披錦黃雀」之對也,至雲 鮆魚皆一通三印,則傳者亦誤,正可謂一魔為比矣。 以子名者,謂子多為貴也。

《物產志》:「鯔魚,性慧,不入網罟,海人以長網圍之,俟潮 退取之

鯔魚部外編

[編輯]

《神仙傳》:「介象,吳王徵至武昌,甚尊敬之,稱為介君。詔 令立宅,供帳皆是綺繡,遺黃金千鎰,從象學隱形之 術,試還後宮,出入閨闥,莫有見者,如此不一。嘗為吳 主種瓜菜百果,皆立生可食。吳主共論膾魚,何者最 美,象曰:『鯔魚膾為上。吳主曰:『論近道魚耳,此出海中, 安可得邪』?象曰:『可得』。乃令人於殿庭中作方坎,汲水』」 滿之,並求鉤。象起餌之,垂綸於坎。須臾,果得鯔魚。吳 主驚喜,問象可食不,象曰:「故為陛下取作生膾,安敢 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廚下切之。吳主曰:「聞蜀使來,得 蜀薑作虀甚好,恨爾時無此。」象曰:「蜀薑豈不易得!願 差所使者可付直。」吳主指左右一人,以錢五十付之。 象書一符,以著青竹杖中,使行人閉目騎杖,杖止便 買薑訖,復閉目。此人承言騎杖,須臾止,已至成都,不 知是何處。問人知是蜀市,乃買薑。於時吳使張溫先 在蜀,既於市中相識,甚驚,便作書寄其家。此人買薑 畢,捉書負薑,騎杖閉目,須臾已還吳。廚下切膾適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