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4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目錄
魚師部彙考
圖缺
山海經〈北山經〉
本草綱目〈集解〉
魚虎部彙考
魚虎圖
述異記〈虎魚〉
臨海水土記〈土奴魚〉
倦遊雜錄〈泡魚〉
本草綱目〈集解 氣味〉
魚虎部紀事
海鷂魚部彙考
海鷂魚圖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齒無毒主治 尾有毒主治〉
直省志書〈寧波府〉
正字通〈釋〉
文鰩魚部彙考
文鰩魚圖
山海經〈西山經 中山經〉
呂氏春秋〈本味〉
林邑記〈飛魚〉
酉陽雜俎〈飛魚〉
爾雅翼〈鰩〉
本草綱目〈集解 肉氣味 主治〉
閩書〈緋魚〉
文鰩魚部藝文一
鰩魚贊 晉郭璞
文鰩魚部藝文二〈詩〉
飛魚 明孫作
文鰩魚部紀事
文鰩魚部外編
石鮅魚部彙考
石鮅魚圖
本草綱目〈集解 氣味 主治〉
黃鯝魚部彙考
黃鯝魚圖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油主治〉
比目魚部彙考
比目魚圖
爾雅〈釋地〉
臨海異物志〈婢屣魚〉
臨海水土記〈奴屩魚〉
爾雅翼〈比目魚〉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直省志書〈瑞安縣 福州府〉
正字通〈釋鰈〉
比目魚部藝文
比目魚贊 晉郭璞
比目魚部紀事
比目魚部雜錄
烏賊魚部彙考
烏賊魚圖
古今注〈別名〉
酉陽雜俎〈廣動植〉
嶺表錄異記〈烏賊魚〉
物類相感志〈烏賊小有時〉
埤雅〈烏鰂〉
爾雅翼〈烏鰂〉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骨修治 氣味 主治 發明 正誤
附方〉
直省志書〈福州府〉
烏賊魚部藝文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烏賊魚部紀事
烏賊魚部雜錄
禽蟲典第一百四十六卷
魚師部彙考
[編輯]釋名
《師》,《魚》。〈山海經〉 《鰤》。〈本草綱目〉
圖缺
《山海經》。
《北山經》
[編輯]饒山,《歷㶁》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有師魚,食 之殺人
《本草綱目》
[編輯]《集解》
[編輯]李時珍曰:陳藏器諸魚注云:「魚師大者有毒,殺人。」今 無識者,但《唐韻》云:「鰤,老魚也。」《山海經》云:「歷㶁之水有 師魚,食之殺人。」其即此與?
魚虎部彙考
[編輯]釋名
虎、魚〈述異記〉 《土奴》魚。〈臨海水土記〉
泡魚。〈倦遊雜錄〉
魚虎圖
《述異記》
[編輯]虎魚
[編輯]虎魚老者為蛟。
《臨海水土記》
[編輯]土奴魚
[編輯]《土奴》魚,頭上如虎,有刺螫人。
《倦遊雜錄》
[編輯]泡魚
[編輯]嶺南海魚之異者,泡魚,大者如斗,身有刺,化為豪豬。
《本草綱目》
[編輯]《集解》
[編輯]陳藏器曰:生南海。頭如虎,背皮如蝟,有刺,著人如蛇 咬,亦有變為虎者。李時珍曰:「按:《倦遊錄》云:海中泡魚 大如斗,身有刺如蝟,能化為豪豬。此即魚虎也。」
《氣味》
[編輯]有毒。
魚虎部紀事
[編輯]《夢溪筆談》:嘉祐中,海州漁人獲一物,魚身而首如虎, 亦作虎文,有兩短足在肩,指爪皆虎也,長八九尺,視 人輒淚下,舁至郡中,數日方死。有父老雲,昔年曾見 之,謂之「海蠻師。」然書傳小說未嘗載此物,即虎頭鯊 也,能變虎。
海鷂魚部彙考
[編輯]釋名
少陽魚。〈亦作邵陽 本草綱目〉荷魚。〈本草綱目〉 魚。〈本草綱目〉 鯆,魮魚。〈本草綱目〉 蕃蹹魚。〈本草綱目〉 石蠣。〈本草綱目〉 《魺》。〈正字通〉
海鷂魚圖
《本草綱目》
[編輯]《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海鷂,象形少陽。荷魚,並言形色也。」《魚鯆》 魮魚蕃。蹹魚石蠣,義莫詳。
《集解》
[編輯]陳藏器曰:「生東海。形似鷂,有肉翅,能飛上石頭。齒如 石版,尾有大毒。逄物,以尾撥而食之。其尾刺人,甚者 至死。候人尿處釘之,令人陰腫痛,拔去乃愈。海人被 刺毒者,以魚扈竹及海獺皮解之。又有鼠尾魚、地青魚,並生南海。總有肉翅,刺在尾中,食肉去刺。」李時珍 曰:「海中頗多,江湖亦時有之。狀如盤及荷葉。大者圍」 七八尺,無足無鱗,背青腹白,口在腹下,目在額上,尾 長有節,螫人甚毒,皮色肉味,俱同鯰魚。肉內皆骨,節 節聯比,脆軟可食。吳人臘之。《魏武食制》云:「蕃蹹魚,大 者如箕,尾長數尺。」是矣。《嶺表錄異》云:「鷂子魚,嘴形如 鷂,肉翅無鱗,色類鯰魚,尾尖而長,有風濤即乘風飛 於海上。此亦海鷂之類也。」
肉氣味
[編輯]甘鹹平無毒。
李時珍曰:「有小毒。」
《主治》
[編輯]陶弘景曰:「不益人。」
《甯源》曰:「男子白濁膏淋,玉莖澀痛。」
齒無毒主治
[編輯]陳藏器曰:「瘴瘧,燒黑研末,酒服二錢匕。」
尾有毒主治
[編輯]陶弘景曰:「齒痛。」
《直省志書》
[編輯]寧波府
[編輯]地青魚:尾有刺甚長,色白者曰「地白」,與魟相類。又名 邵洋魚、鼠尾魚。
《正字通》
[編輯]釋
[編輯]音憤。魚形如大荷葉。《韻書》作魺魚。或曰鯆魮魚。隨 其方俗名之。
文鰩魚部彙考
[編輯]釋名
飛魚:〈山海經〉 緋魚:〈閩書〉
文鰩魚圖
《山海經》
[編輯]《西山經》
[編輯]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 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 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 則天下大穰。
郭曰:「鸞雞,鳥名,未詳。豐、穰,收熟也 。」 任臣按:《左思賦》云:「文鰩飛波而觸綸。」 《庾信集》云:「文鰩夜觸,翼似青鸞。」 郭璞《江賦》「鮫鰩鯩鰱。」 《酉陽雜俎》云:「洞庭之鮒,灌水之鰩」 ,《稽瑞錄》云:「虯何以驂?鰩何以飛。」 曹植《七啟》「膾西海之飛鱗。」 李善注以為文鰩也。《駢雅》云:「文鰩,長尺許,有翼。」 《函史物性志》,「文鰩,出南海,名飛魚,群飛水上則大風。」 薛道衡詩:「杉樹朝飛向洛陽,文魚夜過歷吳洲。」 《白氏六帖》云:「獸為毛群,天馬潛而在水;魚非羽族,文鰩飛以排空。」 《事類賦》云:「夜飛常駭於文鰩。」 皆此也。又《神異經》言:東南海中有溫湖,其中有鰩魚,長八尺,不言能飛,似別為一種。又簡文詩:「鰩魚顯嘉瑞。」 謂此也。
《中山經》
[編輯]騩山,《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飛魚,其 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禦兵。
景山,睢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江,其中多文魚。
郭雲有斑彩也
牛首之山,勞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潏水。是多飛魚,其 狀如鮒魚,食之。《巳痔》衕。
《呂氏春秋》
[編輯]本味
[編輯]雚水之魚名曰「鰩」,其狀若鯉而有翼,常從西海夜飛, 遊於東海。
《鰩》從西海至東海,乘雲氣而飛。
《林邑記》
[編輯]飛魚
[編輯]《飛魚》翼如蟬,飛則凌雲沈泳海底。
《酉陽雜俎》
[編輯]飛魚
[編輯]《朗山浪》水有魚長一尺,能飛,飛即凌雲空,息即歸潭底。
《爾雅翼》
[編輯]鰩
[編輯]文鰩魚出南海。大者長尺許,有翅與尾齊,一名飛魚, 群飛水上,海人候之,當有大風。《吳都賦》雲「文鰩夜飛 而觸綸」是也。
《本草綱目》
[編輯]《集解》
[編輯]李時珍曰:「飛魚身圓,大者丈餘,翅如胡蟬,出入群飛, 遊翔翳薈,沉則泳於海底。」
肉氣味
[編輯]甘酸無毒。
《主治》
[編輯]陳藏器曰:「婦人難產,燒黑研末,酒服一錢,臨月帶之, 令人易產。」
李時珍曰:「已狂已痔。」
《閩書》
[編輯]緋魚
[編輯]飛魚:頭大尾小,有翅善跳。福人名「緋魚」,以其色紅如 緋。
文鰩魚部藝文一
[編輯]《鰩魚贊》晉·郭璞
[編輯]見則邑穰,厥名曰「鰩。」經營二海,矯翼閑霄。唯味之奇, 見嘆伊庖。
文鰩魚部藝文二〈詩〉
[編輯]《飛魚》明·孫作
[編輯]暨人航海,得飛魚於黑水之洋,其長二寸,頤兩鬐各廣長寸餘,張為兩翅,海風發作,從波濤飛集船上如燕雀,既止則不能入水。意者爰居海鳥,亦此類歟?莊周所謂「鯤化為鵬」 ,不荒誕也。為賦一詩。
「海於天地中,物不能比大。陰陽浩出沒,造物窮荒怪。 力足浮三山,勢欲吞大塊。豈惟日月浴,兼疑鬼神會。 披經按山海,異族紛瑣碎。我時一徘徊,足躡二儀隘。 焉知賈客輩,入海如入闠。風昏白波駛,雨慘黑洋邁。 批石嗔火發,嚙指愁舟壞。飛魚集檣柂,翅尾錯珍貝。」 初疑燕雀翻,復駭蝗螟墜。非類感所稀,枯臘拾海外。 三韓雨霧洗,百島風煙帶。參差插雙翰,攲側張兩斾。 形模小鮮具,意氣鵬鶴類。祗慚海若笑,狹小矜此輩。 我復嗤海若,萬彙同一態。神靈數巨魚,鯤鯨鰌魪 智屈雲雨能,肉大何足膾。龍門萬魚躍,此翼吾所快。
文鰩魚部紀事
[編輯]《歙州圖經》:「歙州赤嶺下有大溪,俗傳昔有人造橫溪 魚梁,魚不得下,半夜飛從此嶺過,其人遂於嶺上張 網以捕之,魚有越網而過者,有飛不過而變為石者。 今每雨,其石即赤,故謂之赤嶺,而浮梁縣得名因此。」
文鰩魚部外編
[編輯]《拾遺記》:軒轅黃帝時,仙人甯封食飛魚而死,二百年 更生。故甯先生游沙海七言頌云:「青蕖灼爍千載舒, 百齡暫死餌飛魚。」
石鮅魚部彙考
[編輯]石鮅魚圖
《本草綱目》
[編輯]《集解》
[編輯]陳藏器曰:「石鮅魚,生南方溪澗中。長一寸,背裡腹下 赤。南人以作鮓,雲甚美。」
《氣味》
[編輯]甘平有小毒。
《主治》
[編輯]陳藏器曰:「瘡疥癬。」
黃鯝魚部彙考
[編輯]釋名
《黃姑魚》。〈本草綱目〉 黃骨魚。〈本草綱目〉
黃鯝
《本草綱目》
[編輯]《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魚腸肥曰鯝。此魚腸腹多脂。漁人煉取黃 油然燈,甚鯹也。」南人訛為黃姑,北人訛為黃骨魚。
《集解》
[編輯]李時珍曰:「生江湖中,小魚也。狀似白魚,而頭尾不昂, 扁身細鱗白色,闊不踰寸,長不近尺。可作鮓葅煎炙 甚美。」
肉氣味
[編輯]甘溫無毒。
《主治》
[編輯]《李時珍》曰:「白煮汁飲,止胃寒洩瀉。」
油主治
[編輯]李時珍曰:「瘡癬有蟲,然燈昏人目。」
比目魚部彙考
[編輯]釋名
《鰈》。〈爾雅〉 王餘魚。〈爾雅注〉
婢:屣魚。〈臨海異物志〉奴屩魚。〈臨海水土記〉
板魚。〈爾雅翼〉 鞋底魚:〈爾雅翼〉
《箬葉》魚。〈爾雅翼〉 《魼》。〈爾雅翼〉
《魪》。〈爾雅翼〉 《鰜》。〈本草綱目〉 鰻。〈瑞安縣志〉
比目魚圖
《爾雅》
[編輯]《釋地》
[編輯]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
〈註〉狀似牛脾,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今水中所在有之,江東又呼為「王餘魚。」
《臨海異物志》
[編輯]婢屣魚
[編輯]《婢屣》魚口近腹下,形似婦人屣。
《臨海水土記》
[編輯]奴屩魚
[編輯]《奴屩》魚:長一尺,如屩形。
《爾雅翼》
[編輯]比目魚
[編輯]比目魚,今水中所在有之。左思作《三都賦》,譏相如、揚 雄、班固、張衡所賦,不出長安,而假稱盧橘、玉樹、比目、 海若,以為潤色;海若,漢武帝所設,以為玩飾。按其辭 云:「海若游於元渚,鯨魚失流而蹉跎。」鯨魚,刻石為之,
則海若可知。潘岳《西征賦》亦云:「武雄略具焉在近,惑文成而溺五利,侔造化以製作,窮山海之奧祕,靈若」藏於神島,奔鯨浪而失水,此象海,故設海若,猶象河 漢,則設牽牛、織女也。此皆有實事,並非假稱。至如比 目魚,乃易得之物。《管子》稱「古盛時東海致之」,安知漢 之盛時,不常致而有也?又漢魚龍之戲,激水化為比 目魚,跳躍則稱「投文竿」出比目者,或亦道此等戲爾。 不然,賦者敷陳其事,無其事而稱之前作,蓋不為也。 比目魚,其味甚美。《臨海異物志》曰:「南越謂之板魚。」今 淛人謂之鞋底魚,亦謂之箬葉魚。《北戶錄》:「乳穴魚中 有鰜。」《上林賦》註:「魼,比目魚也。」《吳都賦》:「罩兩魪。」注云:「左 右魪一目,須兩魚並合乃能游。」
《本草綱目》
[編輯]《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比,並也。魚各一目,相並而行也。《爾雅》所謂 「東方有比目魚,不比不行,其名曰鰈」是也。段氏《北戶 錄》謂之鰜,音兼。《吳都賦》謂之魪,音介。《上林賦》謂之魼, 音墟。鰈,猶屧也。鰜,兼也。魪,相介也。魼,相胠也。俗名鞋 底魚。《臨海志》名婢屣魚,《臨海水土記》名「奴屩魚」,《南越 志》名版魚,《南方異物志》名箬葉魚,皆因形也。
《集解》
[編輯]李時珍曰:按:郭璞云:「所在水中有之,狀如牛脾,及女 人鞋底細鱗,紫白色,兩片相合,乃得行。其合處,半邊 平而無鱗,口近腹下。」劉淵材以為王餘魚,蓋不然。
《氣味》
[編輯]甘平無毒。
《主治》
[編輯]孟詵曰:「補虛,益氣力,多食動氣。」
《直省志書》
[編輯]瑞安縣
[編輯]比目魚:形似篛,葉紫黑細文。兩魚合一目,駢身,比合 而行。俗名鰻。
福州府
[編輯]鰈鯊魚:形扁而薄,或謂即比目。《海錯疏》云:非是。蓋比 目只一目,必相合乃行。此魚左目明,右目眛,可獨行, 非比目也。一雲漯沙。俗亦呼鞋底魚。
《正字通》
[編輯]釋鰈
[編輯]鰈音牒,比目魚。《六書》曰:「鰨、鰈同類。」故鰈亦託盍切。按 鰨同納,與鰈音通類別書,故合鰨、鰈為一。非鰈非榻 音。海中出者曰龍頭魚;福州一種曰水晶魚。《臨海志》 曰鱵魚。非鰈類也。
比目魚部藝文
[編輯]《比目魚贊》晉·郭璞
[編輯]比目之鱗,別號《王餘》。雖有二片,其實一魚。協不能密, 離不能疏。
比目魚部紀事
[編輯]《管子·封禪篇》:桓公欲封禪,管仲曰:「古之封禪,東海致 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 者,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不來,鴟梟數至,而欲封禪, 毋乃不可乎?」於是桓公乃止。
比目魚部雜錄
[編輯]《鬼谷子反應篇》:「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
《韓詩外傳》:「東海之魚名曰鰈,比目而行,不相得,不能 達。」
《酉陽雜俎》:「德及幽隱,則比目魚至。」〈註〉一曰「生。」
烏賊魚部彙考
[編輯]釋名
烏鰂。〈埤雅〉 《海螵蛸》。〈骨名 爾雅翼〉 《纜魚》。〈本草綱目〉
烏賊魚圖
《古今注》
[編輯]別名
[編輯]《烏賊魚》一名「河伯」,度事小吏。
《酉陽雜俎》
[編輯]廣動植
[編輯]烏賊舊說名《河伯度》。〈一曰從〉事小吏遇大魚,輒放墨方 數尺,以混其身。江東人或取墨書契,以脫人財物。書 跡如淡墨,逾年字消,唯空紙耳。海人言:昔秦皇東遊, 棄算袋於海,化為此魚,形如算袋,兩帶極長。一說:烏 賊有矴,遇風則抖,前一鬚下矴。
《嶺表錄異記》
[編輯]烏賊魚
[編輯]烏賊魚,只有骨一片,如龍骨而輕虛,以指甲刮之即 為末。亦無鱗而肉翼,前有四足,每潮來,即以二長足 捉石浮身水上。有小蝦,魚過其前,即吐涎惹之,取以 為食。廣州邊海人往往探得,大者率如蒲扇。煠熟,以 醋、薑食之,極脆美。或入鹽淹為乾槌,如脯亦美,吳中 好食之。
《物類相感志》
[編輯]烏賊小有時
[編輯]烏賊過小滿小
《埤雅》
[編輯]烏鰂
[編輯]烏鰂,八足絕短者,集足在口,縮喙在腹,懷板含墨。每 遇大魚,輒噀墨周其波,以衛身害。若小蝦魚過其前, 即吐墨涎惹之。《南越志》曰:烏鰂懷墨而知禮。舊說烏 鰂有矴,遇風則抖前一鬚下矴,一名纜魚,風波稍急, 即以其鬚黏石為纜。蓋此魚每遇大風,遠岸則抖前 一鬚為矴,近岸則黏前一鬚為纜。《炙轂子》曰:此魚每 遇漁舟,即吐墨染水令黑,以混其身,漁人見水黑,則 知是網之大獲。傳曰:「欲蓋而彰,思存而亡。」此之謂也。 肉白皮黑,無鱗有鬚,鬣甚長。《蜀本草圖經》云:𪇰,即此 是也。故《義訓》云:寒烏入水,謂之烏鰂。
《爾雅翼》
[編輯]烏鰂
[編輯]烏鰂,腹中有墨,見人及大魚常吐墨,方數尺,以混其 身,人反以是取之,其墨能已心痛。背上獨一骨,厚三、 四分,形如樗蒱子而長,輕脆如通草,可刻名海螵蛸。 此魚乃𪇰烏所化,𪇰烏蓋水鳥之似鶂者,今其口足 並目尚存,猶相似,且以背上之骨驗之也。又曰:匹鳥 化之《月令》,九月有寒烏入水,化為烏鰂,故其名為烏。 或曰:烏鰂,常自浮水上,烏見以為死,便往啄之,乃卷 取烏,故稱烏賊。其實烏所化,又能吐墨,自宜名烏,雲 卷取烏,似無是理也。俗謂是海若白事小吏。鰂字在 《說文》從則,蓋以其有文墨可決,則又為鯽,從即。而今 之所謂鯽者,乃古之所謂鮒魚,其字作鰿,從責。今人 以鯽字為鮒,相去遠矣。《周書》:伊尹為四方令曰:「正東 請令,以鰂之醬為獻。」
《本草綱目》
[編輯]《釋名》
[編輯]蘇頌曰:「陶隱居言,此是𪇰烏所化。今其口腹具存,猶 頗相似,腹中有墨可用,故名烏鰂。」又《南越志》云:「其性 嗜烏,每自浮水上飛,烏見之以為死而啄之,乃卷取 入水而食之,因名烏賊,言為烏之賊害也。」李時珍曰: 「骨名螵蛸,象形也。」大明曰:「魚有兩鬚,遇風波即以鬚 下矴,或粘石如纜,故名纜魚。」吳瑞曰:「鹽乾者名明鯗」, 淡乾者名「脯鯗。」
《集解》
[編輯]《別錄》曰:「烏賊魚,生東海池澤,取無時。」蘇頌曰:「近海州 郡皆有之。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於口旁。其 背上只有一骨,厚三四分,狀如小舟形,輕虛而白。又 有兩鬚如帶,甚長。腹中血及膽正如墨,可以書字。」李 時珍曰:「烏鰂,形似樗蒱子而長,兩頭尖,色白脆如通 草,重重有紋,以指甲可刮為末。人亦鏤之為鈿飾。」掌 禹錫曰:「陶弘景及《蜀本圖經》皆言是𪇰鳥所化。𪇰乃 水鳥,似鶂,短項,腹翅紫白,背上綠色。」唐蘇恭乃言無 𪇰鳥,誤矣。
肉氣味
[編輯]酸平無毒。
吳瑞曰:「味珍美,動風氣。」
《主治》
[編輯]《別錄》曰:「益氣強志《大明》曰:「益人,通月經。」
骨修治
[編輯]陶弘景曰:「炙黃用。」《雷斆》曰:「凡使,勿用沙魚骨,其形真 似,但以上文順者是真,橫者是假。以血滷作水浸,並 煮一伏時,漉出,掘一坑燒紅,入魚骨在內,經宿取出 入藥,其效加倍也。」
《氣味》
[編輯]鹹微溫無毒。
《吳普》曰:「冷。」甄權曰:「有小毒。」徐之才曰:「惡白芨、白斂、附 子。能淡鹽,伏硇,縮銀。」
《主治》
[編輯]《本經》曰:「女子赤白漏下,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 瘕,無子。」
《別錄》曰:「驚氣入腹,腹痛環臍,丈夫陰中腫痛,令人有 子。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日華》曰:「療血崩,殺蟲。」
陳藏器曰:「炙研飲服,治婦人血瘕,大人、小兒下痢,殺 水蟲。」又曰:「投骨於井,水蟲皆死。」
孟詵曰:「治眼中熱淚,及一切浮翳。研末和蜜點之。久 服益精。」
蘇恭曰:「亦治牛馬障翳。」
李時珍曰:「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 研末,傅小兒疳瘡,痘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 出血。燒存性,酒服,治婦人水戶嫁痛。同雞子黃,塗小 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傅舌腫,血出如泉。同槐花末 吹鼻,止衄血。同銀朱吹鼻,治喉痹。同白礬末吹鼻,治 蠍螫疼痛。同麝香吹耳,治。」耳有膿及耳聾。
《發明》
[編輯]李時珍曰:烏鰂骨,厥陰血分藥也。其味鹹而走血也。 故血枯、血瘕、經閉,崩帶下痢,疳疾,厥陰本病也。寒熱 瘧疾,聾癭,小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 竅病也。厥陰屬肝,肝主血,故諸血病皆治之。按:《素問》 云:「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 清液,先唾血,四肢青,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 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 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四烏鰂骨,一藘茹為末,丸以 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飲以鮑魚汁,所以利腸中 及傷肝也。觀此,則其入厥陰血分無疑矣。
正誤
[編輯]張鼎曰:「久服,絕嗣無子。」李時珍曰:按《本經》云:「主癥瘕 無子。《別錄》云:『令人有子』。」孟詵亦云:「久服益精。」而張鼎 此說,獨相背戾,必誤矣。若雲血病無多食鹹,烏鰂亦 主血閉,故有此說。然經閉有有餘不足二證,有餘者 血滯,不足者肝傷,烏鰂所主者,肝傷,血閉不足之病, 正與《素問》相合,豈有令人絕嗣之理,當以《本經》《別錄》 為正,恐人承誤,故辯正之。
《附方》
[編輯]「女子血枯」:見上。
赤白目翳:《聖惠》:治傷寒熱毒攻眼,生赤白翳。用烏鰂 魚骨一兩,去皮為末,入龍腦少許點之,日三。
治諸目翳用烏鰂骨、五靈脂等分為細末。熟豬肝切 片,蘸食,日二。
赤翳攀睛照水丹治眼翳惟厚者尤效,及赤翳攀睛 貫瞳人。用海螵蛸一錢,辰砂五分,乳細水飛,澄取,以 黃蠟少許,化和成劑收之。臨臥時火上旋丸黍米大, 揉入眥中,睡至天明,溫水洗下,未退更用一次,即效。 〈海上方〉
雀目夜眼:烏賊骨半斤為末,化黃蠟三兩,和捏作錢 大餅子,每服一餅,以豬肝二兩,竹刀批開,摻藥扎定, 米泔水半碗,煮熟食之,以汁送下。〈楊氏家藏〉
血風赤眼,女人多之。用烏賊魚骨二錢,銅綠一錢,為 末。每用一錢,熱湯泡洗。〈楊氏家藏〉
疳眼流淚烏賊魚骨牡蠣等分為末。糊丸皁子大。每 用一丸。同豬肝一具。米泔煮熟食〈經驗〉
底耳出膿海螵蛸五分麝香一字為末。以綿杖繳淨。 吹入耳中。〈澹寮方〉
鼻瘡疳𧏾:「烏賊魚骨、白芨各一錢,輕粉二字,為末,搽 之。」〈錢乙小兒方〉
小兒臍瘡出血及膿海,螵蛸、臙脂為末,油調搽之。〈聖惠 方〉
頭上生瘡:「海螵蛸、白膠香各二錢,輕粉五分,為末。先 以油潤淨,乃搽末,二三次即愈。」〈衛生易簡方〉
𤻤瘍白駮先以布拭赤,用烏賊骨磨三年醋塗之。〈外臺 祕要〉
疔瘡惡腫,先刺出血,以海螵蛸末摻之,其疔即出。〈普濟 方〉
蠍螫痛楚:烏賊骨一錢,白礬二分,為末㗜鼻。在左壁 者㗜左鼻,在右壁者㗜右鼻。〈衛生寶鑑〉 灸瘡不瘥:「烏賊骨、白礬等分為末,日日塗之。」〈千金方〉 小兒痰齁多年,海螵蛸末,米飲服一錢。〈葉氏摘元方〉 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錢,生地黃汁調服。 又方:海螵蛸、生地黃、赤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柏葉、車前 湯下。〈經驗良方〉
大腸下血,不拘大人小兒,臟毒腸風及內痔,下血日 久,多食易飢。先用海螵蛸炙黃,去皮研末,每服一錢, 木賊湯下,三日後服「豬臟黃連丸。」〈直指方〉
卒然吐血:烏賊骨末,米飲服二錢。〈聖惠方〉
骨鯁在喉:烏賊魚骨、陳橘紅焙等分為末,寒食麪和 餳丸芡子大,每用一丸,含化嚥汁。〈聖濟總錄〉
舌腫出血如泉:烏賊骨、蒲黃各等分,炒為細末,每用 塗之。〈簡便單方〉
跌破出血,烏賊魚骨末傅之。〈直指方〉
陰囊濕癢,「烏賊骨、蒲黃撲之。」〈醫宗三法〉
《直省志書》
[編輯]福州府
[編輯]烏鰂魚俗呼為墨魚。大者曰「花枝。」曬乾者俗名曰《螟 脯乾》。
烏賊魚部藝文
[編輯]《水族加恩簿》宋·毛勝
[編輯]烏賊名甘盤
令甘盤校尉《吐墨自衛》,白事有聲,宜授噀墨將軍。
烏賊魚部紀事
[編輯]《澠水燕談錄》:「洛陽牡丹,歲久蟲蠹,則花開稍小。周中 以硫黃簪其穴,蟲死復盛大。其園戶相妒,則以烏賊 魚刺花樹枝皮中,花心死盡。牡丹忌此魚耳。」
烏賊魚部雜錄
[編輯]《謝氏詩源》:宋遷《寄試鶯》詩有云:「誓成烏鰂墨,人似楚 山雲。」人多不解烏鰂義,《南越志》云:「烏鰂懷墨,江東人 取墨書契,以紿人物。逾年墨消空紙耳。」
《癸辛雜識》:「世號墨魚為烏賊,何為獨得賊名?蓋其腹 中之墨可寫偽契券,宛然如新,過半年則淡然無字, 故狡者專以此為騙詐之謀,故諡曰賊雲。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