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8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八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八十七卷目錄
蛙部彙考
蛙圖
黽圖
禮記〈月令〉
周禮〈秋官〉
爾雅〈釋魚〉
山海經〈北山經〉
汲冢周書〈時訓解〉
兼明書〈螻蟈辨〉
埤雅〈蛙〉
泉南雜志〈蛙名石鱗魚〉
本草綱目〈蛙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發明 附方〉
直省志書〈永康縣〉
蛙部藝文一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鳴蛙賦 張耒
蛙樂賦 楊簡
鳴蛙賦 明顧璘
夢蛙賦 楊廉
蛙部藝文二〈詩詞〉
蛙聲 唐吳融
聞蛙 宋周紫芝
聽蛙 明劉基
蛙聲 徐渭
蛙鼓〈以上詩〉 朱之蕃
八聲甘州〈詠蛙 以上詞〉 明劉基
蛙部紀事
蛙部雜錄
蛙部外編
禽蟲典第一百八十七卷
蛙部彙考
[編輯]釋名
《螻蟈》。〈禮記〉 《黽》。〈周禮〉
耿黽:〈爾雅注〉 土鴨。〈爾雅注〉
石鱗魚。〈泉南雜志〉 長股:〈本草綱目〉
青雞。〈本草綱目〉 蛤魚。〈本草綱目〉
《水仙子》:〈本草綱目〉 《田雞》:〈本草綱目〉
《坐魚》。〈本草綱目〉
黽圖
{{{2}}}
《禮記》
[編輯]《月令》
[編輯]孟夏之月螻蟈鳴。
〈註〉「螻蟈」,蛙也。〈疏〉《周禮蟈氏》鄭司農註云:「蟈,蝦蟆。」元謂蟈,今御所食蛙也。李巡註《爾雅》:「蟾,諸蝦䗫也。」〈大全〉馬氏曰:「螻蟈鳴則陰而伏者,乘陽而鳴也。」
《周禮》
[編輯]《秋官》
[編輯]《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訂義〉鄭司農曰:「蟈,讀為蜮。蜮,蝦蟆也。《月令》云:『螻蟈鳴,
掌去蛙黽』。」
〈訂義〉鄭康成曰:「齊魯之間謂蛙為蟈。黽,耿黽也。蟈與耿黽尤怒鳴,為聒人耳,去之。」 鄭鍔曰:「天下之螻蟈為不少矣」,疑此所去者,亦為王宮耳。蟈之字,從蟲從國,非特野有之,雖國中亦有之。故晉惠帝聞其鳴,詢左右以為公為私,則宮禁之中未嘗無也。蛙黽二者,尤能怒鳴,王庭肅清,固所不容,況有齊戒之時,凡物之可以昏瞶王之志意者皆去之,豈
容此物聒聒乎其側耶
焚牡蘜,以灰灑之則死,以其煙被之,則凡水蟲無聲。
〈訂義〉鄭鍔曰:「牡蘜謂菊之不華者能治蛙黽,蓋物有相制者,不可以理詰也。焚牡蘜為灰灑之,順風勢,被之以煙,為灰所毒者則死,不為灰所毒者,得煙亦無聲焉。」 杜氏曰:「假令風從東方來,則於水東面為煙,令煙西行,被之水上。」
《爾雅》
[編輯]《釋魚》
[編輯]在水者黽。
〈註〉耿黽也。似青蛙,大腹,一名「土鴨。」〈疏〉其居水者名黽,一名耿黽,一名土鴨,狀似青蛙而腹大為異。陶註《本草》云:「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鴨,其鳴甚壯。」即此黽也。陶又云:「一種小形善鳴喚,名為蛙者。」即郭雲「青蛙」者也。
《山海經》
[編輯]《北山經》
[編輯]繡山,洧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有鱯黽。
〈註〉黽似蝦蟆,小而青,或曰《鱯黽》,一物名耳。
《汲冢周書》
[編輯]《時訓解》
[編輯]立夏之日,螻蟈鳴;螻蟈不鳴,水潦淫漫。
《兼明書》
[編輯]《螻蟈辨》
[編輯]《月令》:「立夏之日,螻蟈鳴。」孔穎達曰:「螻蟈,蝦蟆也。」明曰: 「『非也。按:蝦蟆一名蟾蜍,不能鳴者蛙也。故《周禮》:『焚牡 蘜,殪蛙』。然則螻蟈,蛙之類也。《爾雅》云:『蛙猶黽在水者』。 黽黽即蛙也。蟾蜍,即蝦蟆也』。郭璞曰:『蝦蟆非也。按蛙 形小而長,色青而皮光,春夏居水邊,相對而鳴者也。 蝦蟆形闊而短,色黃而皮如砂鞭之汁,出如乳。醫方』」 用之治甘蟲狗毒,是今人悉呼蝦蟆者,相承誤也。按 蛙鳴始於二月,驗立夏而鳴者,其形最小,其色褐黑。 好聚淺水而鳴,其聲如自呼為渴於者,是螻蟈也。
《埤雅》
[編輯]蛙
[編輯]今一種似蝦蟆而長踦,瞋目如怒,謂之蛙。越王揖怒 蛙,而武士歸之,即此是也。蓋其鳴聲哇淫,故曰蛙。《傳》 曰:「紫色蛙聲,餘分閏位。」《物理論》曰:「虛無之談,尚其華 藻。」此猶春蛙秋蟬,聒耳而已。《莊子》曰:「言隱於榮華」,良 有以也。又云:黽善怒,故音猛,而謂怒力為黽。《詩》曰:「黽 勉同心。」亦蛙善踴,故謂之猛。今䗥一名《蚱蜢》。䗥, 長瘦善跳,言窄而猛也。
《泉南雜志》
[編輯]蛙名石鱗魚
[編輯]蛙一名石鱗魚,紫斑如纈錦,生溪澗高潔處,其大如 雞,得亦不易,厥俗兼皮食之。有見餉者,余令人縱之 野中,左右瞪眸不轉,曰:「此難得之珍味也。」
《本草綱目》
[編輯]蛙釋名
[編輯]蛙:一名長股,一名青雞,一名蛤魚,一名水仙子。 《寇宗奭》曰:「蛙後腳長,故善躍,大其聲則曰蛙,小其聲 則曰蛤。」
李時珍曰:蛙好鳴,其聲自呼。南人食之,呼為田雞,雲 肉味如雞也。又曰:坐魚,其性好坐也。按《爾雅》蟾、黽俱 列魚類,而《東方朔傳》云:「長安水多蛙魚,得以家給人 足。」則古昔關中巳常食之如魚,不獨南人也。蛙亦蛙 字。
《集解》
[編輯]《別錄》曰:「蛙生水中,取無時。」
陶弘景曰:「凡蜂、蟻、蛙、蟬,其類最多。大而青脊者,俗名 土鴨,其鳴甚壯。一種黑色者,南人名蛤子,食之至美。 一種小形善鳴者,名蛙子,即此也。」
韓保昇曰:「蛙,蝦蟆之屬,居陸地,青脊善鳴,聲作蛙者 是也。」
蘇頌曰: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青綠色,尖嘴細腹, 俗謂之青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陶氏所 謂土鴨,即《爾雅》所謂「在水曰黽」者是也。俗名石鴨,所 謂蛤子,即今水雞是也。閩蜀、浙東人以為佳饌。 李時珍曰:田雞、水雞、土鴨,形稱雖異,功用則一也。四 月食之最美,五月漸老,可采入藥。《考工記》云:「以脰鳴 者,蛙」黽之屬,農人占其聲之早晚大小,以上豐歉。故 唐人章孝標詩云:「田家無五行,水旱卜蛙聲。」亦能化 為鴽,見《列子》。
《氣味》
[編輯]甘寒無毒。
寇宗奭曰:「平。」
李時珍曰:「按《延壽書》云:『蛙,骨熱,食之小便苦淋。妊娠 食蛙,令子壽夭。小蛙食多,令人尿閉,臍下酸痛,有至 死者。擂車前水飲可解』。」
《吳瑞》曰:「正月出者,名黃蛤,不可食。」
===《日華》曰:「小兒熱瘡,殺屍疰病蟲,去勞劣,解熱毒。」 寇宗奭曰:「食之解勞熱。」
李時珍曰:「利水消腫,燒灰塗月蝕瘡。」
陳嘉謨曰:「饌食謂疳瘦,補虛損尤宜。產婦搗汁服,治 蝦蟆瘟病。」
《發明》
[編輯]《蘇頌》曰:「南人食蛙蛤,雲補虛損,尤宜產婦。」
李時珍曰:「蛙產於水,與螺蚌同性,故能解熱毒,利水 氣。但係濕化之物,其骨性復熱,而今人食者,每同辛 辣及脂油煎煠,是抱薪救火矣,安能求其益哉?」按:戴 原禮《證治要訣》云:「凡渾身水腫及腹脹者,以青蛙一、 二枚去皮,炙食之,則自消也。」
《陳嘉謨》曰:「時行面赤項腫,名蝦蟆瘟。」以金線蛙搗汁, 水調,空腹頓飲,極效,曾活數人。
《附方》
[編輯]《蛤饌》:治水腫。用活蛙三箇,每箇口內安銅錢一箇,上 著胡黃連末少許。以雄豬肚一箇,茶洗淨,包蛙紥定, 煮一宿,取出,去皮、腸,食肉並豬肚,以酒送下。忌酸鹹 魚、麵、雞、鵝羊肉,宜食豬鴨。〈壽域神方〉
水蠱腹大,動搖有水聲,皮膚黑色「用乾青蛙二枚,以 酥炒、乾螻蛄七枚炒、苦壺蘆半兩炒右為末,每空心 溫酒服二錢,不過三服。」〈聖惠方〉
毒痢禁口水蛙一箇,並腸肚搗碎,瓦烘熱,入麝香五 分,作餅貼臍上,氣通即能進食也。
諸痔疼痛:青蛙丸「用青色蛙長腳者一箇,燒存性為 末,雪糕和丸如梧子大。」每空心先喫飯二匙,次以枳 殼湯下十五丸。〈直指方〉
蟲蝕肛門蟲蝕腎府。肛盡腸穿。用青蛙一枚。雞骨一 分。燒灰吹入。數用大效。〈外臺祕要〉
瘡如眼。上高下深。顆顆纍垂如瞽眼。其中帶青。頭 上各露一舌。毒孔透裏者是也。用生井蛙皮燒存性 為末。蜜水調傅之。〈直指方〉
《直省志書》
[編輯]永康縣
[編輯]《田雞》:即蛙也。其被剝時,多以兩爪自抱其首,懼死之 狀甚慘。
蛙部藝文一
[編輯]《水族加恩簿》宋·毛勝
[編輯]申潔蛙也
《令》惟爾申潔,蒼皮癮疹,矮股跳梁,宜授「《濟饞》都護。」
《鳴蛙賦》張耒
[編輯]余寓山陽學舍,夏大雨,屋四隅成塘,聚蛙以千計,聲鳴不絕,夜為不能寢寐。客有獻予以殺蛙之術,曰:「投余藥一丸,蛙無類矣。」 童子將用之,予曰:「不可。」 復為賦示之。
夏雨初止,積潦過尺。有蛙百千,更跳互出。幸比新霽, 夜月清溢。我勞其休,歸偃於室。於時蛙鳴,若嘯若啼, 若訴若歌,若歡若悲,若喜而語,若怒而詬,若噦而嘔, 若咽而嗽。瘖者之呼,吃者之鬥,或急或緩,或清或濁。 若羌絲野鼓,雜亂無節兮,又似夫蠻歌獠語詭怪之 迭作也。爾其困於泥潦,失其所處而悲,又若夫旱暵 既久,得其所處而樂也。爰有童子,持燭來謁曰:「蛙群 夜鳴,君寢其聒。考之《周官》,灑灰驅蛤。君其教之,余得 盡殺。」余語童子,爾無是酷,爾樂而歌,而哀則哭,哭則 悲嗟,樂有聲曲。聚語群爭,引吭而呼。一日之間,不寧 須臾。蛙不汝嫌,汝奚蛙誅?萬物一府,誰好誰惡。爾奚 自私,己厚蛙薄。參通彼己,樂我自然。弭爾怒心,置燭 而眠。夜半,張子,援枕而吁,顧謂「童子,記吾言歟?前言 未究,請卒吾說。物各有時,夫誰敢遏?爾觀夫春露初 靄,朝華始旉,文羽清喙,飛鳴自如。若奏琴箏,而和笙 竽,清耳悅心,聽者為娛。及夫陽春既徂,炎火將極,惡 草蕃遮,淫潦瀦積。蛙於此時,生養蕃息,跳梁號呼,噫 氣橫逸。子如之何,時」不可逆。時乎時乎?美惡皆然。當 其盛時,誰得而遷?及其雪霜既降,木實草衰,飛蠅聚 蚊,孽無所施。於是此蛙斂吻收足,尫然土中,一聲不 出,黨散巢破,不可終日。盛不可常,與衰迭來。子姑忍 之,奚以殺為哉?
《蛙樂賦》楊簡
[編輯]至矣乎!至矣乎!音聲之妙,有如此,不可以言道,不可 以意傳者乎?靜夜兮寂然,發機兮捷然,有唱輒酬兮 翕然驟然,千鞀競奏,萬珠紛聯,此斷兮彼續,甲洪兮
乙纖,各出其奇,互發其妙。離離然,粲粲然,若星辰之綴懸,泠泠然,激激然,若巖隈之溜,澗下之泉,又若急雨過瀟湘之上,織錦濯蜀江之芳鮮,宮商迭播,角羽 相先。律不知其何律兮,呂不知其何呂。唯睹夫大積 焉而不苑,並行而不謬,隨之不見其後,迎之不見其 前。如彼萬象,森羅參錯,畢見其瑩然之鑑,澄然之淵。 至動矣而能靜,至繁矣而不喧。是音也,可聞而不可 聽,可以默識而不可口宣。孔聖遇之而忘齊國之肉 味,黃帝得之而大張於洞庭之原。胡為乎獨不見省 於橫目之士,至憎而不煩,甚以為冤。冤矣乎!冤矣乎! 俯不睹其為地,仰莫知其為天,雖百師曠,何所措其 耳?雖千子期,惡從探其源?然則是其要妙,終而不出 其祕,以啟後來之惓惓者乎?西嶼楊子於是為之歌 曰:竹風之蕭然,松月之炯然;佐以絲桐之灑然。繼以 是歌之油油然,可謂昭然灼然。
《鳴蛙賦》明·顧璘
[編輯]「嗟余病之眩瞶,闃虛館而澄神。何污池之湫隘,聚群 蛙以為鄰。遭暑雨之淫溽,鳴聲沸其聒人。增余懷之 煩瞀,竟長夜而達晨。嘗觀夫蛙之為狀也,蠕動沮澤, 化始科斗,匪鱗匪介,形質甚陋。修脛何趨,怒目何詬? 囊氣於腹,鼓聲於口。呱呱閣閣,不中音奏;群喧眾噪, 不辨誰某。幽人掩耳,羈旅疾首。矧予臥病,無所避走。」 將垂餌以斃之,又不足以充君豆。少焉,陰曀既澄,皎 日初出,鳥鳴嚶嚶,蛙聲盡息。予乃策杖臨水,倚嘉木 而歎曰:「吁嗟萬物,隨氣陶鎔,音量異度,莫可齊同。乾 鵲何吉,鴟梟何凶?鳴鴈何拙,鸚鵡何工?故唐、虞受禪, 舜、禹雍和,湯、武放伐,伊、呂攫拏,七雄虎鬥,頗、牧,橫戈 稷下,濫說百氏,諠譁大化,斡以軒輊」,雖天地其奈何? 星何塞而滅景,雷何侈而轟車。彼眾籟之噭嘯,一唯 噫氣之所加。萬化誠莫逃於天倪,吾又何怪乎鳴蛙。
《夢蛙賦》楊廉
[編輯]楊子所居一齋,環以迴塘,群蛙輻湊,聒不可當。因誚 讓之曰:「雞鳴司晨,犬吠司夜。蟋蟀促織於三秋,布穀 催耕於首夏。靈鵲先知而報喜,鸚鵡能言而可詫。彼 皆有益於世間,非若爾之取鬧而好罵。今而後亂吾 擊節之豪吟,雜吾對床之清話,吾定布灑灰之法族, 誅爾而不赦也。」須臾就睡,夢一綠衣,銳首皤腹,跳梁 而趨。問其姓名,答曰:「世居婁國,僻處濘淖,在晉有官 私之分,在齊有鼓吹之號。予實苗裔,非敢濫冐。聞先 生之督責,特晉謁以相告。」夫張載驢鳴,孔伋鳶飛,二 公獨識,默契天機。先生讀書萬卷,古人為師,愬橫渠 之波瀾,窺子思之藩籬,顧不察予之中情,反猜狼而 見疑,則世無望乎?我知矣。況天下之「為蛙鳴者,豈特 止於如斯而已哉?老聃蛙鳴,道德剽竊;達磨蛙鳴,心 性寂滅。子雲蛙鳴,《太元》徒設。福畤蛙鳴,乃溷《中說》。漢 儒蛙鳴,六經幾絕。齊梁蛙鳴,文氣分裂。是數鳴之為 害,諒亦先生之能別。胡乃不彼之闢,而惟予也屑屑, 正所謂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也。」言訖閣閣而去。楊 子寤而追之,惟見四「浸波光,一天風露。」
蛙部藝文二〈詩詞〉
[編輯]《蛙聲》唐·吳融
[編輯]稚珪倫鍳未精通,只把蛙聲鼓吹同。君聽月明人靜 夜,肯饒天籟與松風。
《聞蛙》宋·周紫芝
[編輯]草合平溝漲綠醅,亂蛙聲在古城隈。何時「細雨春風 夜,還我西池鼓吹來。」
《聽蛙》明·劉基
[編輯]「繞舍荒池低且衍,蟄蛙齊候鳴雷社。已知地氣上如 炊,更覺石泉流若瀉。舉頭玉燭煥陽明,踢足污泥悲 土苴。半夜條風入綺窗,清晨細雨霏簷瓦。梁間紫燕 舞參差,枝上黃鶯語悲吒。播形肖貌均有生,感氣傷 情孰瘖瘂。初聆衙衙雜更鼓,漸聽嘈嘈成侈哆。猶持 堅白較同異,似坐《狙丘》談稷下。村童叫噪聾學究,悍」 婦勃磎喧姊姐。西域胡僧彈《般若》,齊東老生矜炙輠。 逸帆觸岸靡蒹葭,醉客罵筵投盞斝。呦咬誰辨驃兒 哇,虩砉乍開賨叟怒牙嚼囓悸羅吞,寤言詰屈驚 宜。徒夸楚使能詈齊,未讓秦巫工詛詐。兜離僸佅 紛覼縷,帝樂虛張洞庭野。虞夔奚暇調笙磬,周瞽曷 由分《鄭雅》。旅人懷憂實無寐,遭此彊聒胡為者。得非 作姦謀蝕月,無奈聚訟騰讙謏。昔聞周公立典教,蟈 氏專司蘜灰灑。常疑聖人茂育物,獨向微蟲少寬假。 乃今知其非瑣屑,欲問官司乞餘灺。鳳皇鸑鷟聲苦 希,白雪陽春和偏寡。蚊蠅蚤蝨多於沙,鑽咂喑嗚紛 醜。蝦蟆幸不含毒螫,何苦呶號爭跁。烏鳶逐響 蛇聽音。寧顧入腹生癥瘕。賦詩卻笑柳柳州。忍使腥 臊辱葅鮓
《蛙聲》徐渭
[編輯]紅芳綠漲綠連天,夾岸蘼蕪匝澗灣。別有鼓吹喧渡 口,不教蚯蚓疊陽關。殷郎咄咄書空易,漢吏期期奉 詔難。華苑公私猜典午,蓽門佶屈課殷盤。連營甲卒 枚前鬨,塞寺沙門咒後餐。蟾蜍借月瘖何謂,《蝌蚪》縈 波字與翻。蒲潦溽蒸號太酷,梅風飄蕩控宜寒。使車 南詣雕題譯,貝葉西來鴂舌彈。金響俠徒丸儘落,珮 垂戰士怒彌殷。諧語就笞方乞半,孤雛隔乳未啼殘。 韓馮枕荷愁喧寐,戴勝降桑許聒眠。利口嗇來儳喋 喋,薄言鉦罷鼓闐闐。咽競笳烏不得曉,雜沸蓮露幾 時圓。迢迢來度夭姬帳,閤閤迴驚釣者船。搖繁藻鏡 驅成榖,韻碎菱絲詎可穿。寄語草深瓜爛處,急呼即 且備蚿憐。
《蛙鼓》朱之蕃
[編輯]徑滿蓬蒿沼滿蘋,產蛙相怒復相親。中宵磔格連清 曉,過雨喧闐送晚春。獨聽《鐃歌》矜戰勝,共徵散部樂 延賓。郊坰寂靜偏憐汝,伴我書齋不厭貧。
《八聲甘州》〈詠蛙〉明·劉基
[編輯]問青蛙、有底不平鳴,真箇為公私。向污泥曳足,蹄涔 接腋,缺甃持頤。斷續儀同歌吹,羹沸綠萍池。鐘鼓難 成響,而況塤箎。 曾記江湖煙雨,被枕邊讙噪,刺耳 如錐。擁輕衾孤坐,愁到曉雞時。道巴猿、聲聲是淚,細 看來、不似此相悲。應知得,灑灰著令,千載無疑。
蛙部紀事
[編輯]《吳越春秋》:勾踐伐吳,自謂未能得士之死力,道見蛙 張腹而怒,將有戰爭之氣,即為之軾。其士卒有問於 王曰:「君何為敬蛙蟲而為之軾?」勾踐曰:「吾思士卒之 怒久矣,而未有稱吾意者,今蛙蟲無知之物,見敵而 有怒氣,故為之軾。」於是軍士聞之,莫不懷心樂死,以 致其命。
《韓子內儲說》:越王勾踐見怒蛙而軾之。御者曰:「何為 軾?」王曰:「蛙有氣如此,可無為軾乎?」士人聞之曰:「蛙有 氣,王猶為軾,況士人之有勇者乎?」是歲,人有自剄死, 以其頭獻者。
《說苑權謀篇》:「智伯從韓魏之兵以攻趙,圍晉陽之城 而溉之,城不沒者三板,臼竈生蛙。」 《國語》:「晉陽之圍,趙襄子以尹鐸寬民必和,乃走晉陽, 晉師圍而灌之,沉竈產蛙,民無叛意。」 《莊子秋水篇》:「公孫龍問於魏牟曰:『龍少學先生之道, 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 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辨,吾自以為至達已。今吾聞《莊 子》之言,汒焉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勿若與?今 吾無所開吾喙,敢問其方』。」公子牟隱几太息,仰天而 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 與吾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 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蝌蚪,莫吾能若 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 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 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 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 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 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 也。」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誠齋雜記》:荊軻之燕,太子東宮臨池而觀,軻拾瓦投 蛙,太子令人奉盤金,軻用抵,抵盡復進。軻曰:「非為太 子愛金,但臂痛耳。」
《漢書武帝本紀》:「元鼎五年秋,蛙、蝦蟆鬥。」
《後漢書馬援傳》:「援為隗囂使公孫述歸,謂囂曰:『子陽, 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陵川縣志》:「馬武京塞,即馬武山,漢馬武屯兵於此,所 居庭館倉庫,基址尚存。山之棘無倒刺,蛙不鳴,俗傳 光武衣被牽,故去之,惱聒故禁耳。」
《南齊書孔稚珪傳》:稚珪居宅,盛營山水,憑几獨酌,傍 無雜事,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 為陳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期效 仲舉。」
《南史沈攸之傳》:攸之弟雍之孫僧昭,少事天師道士, 自云為太山錄事,中年為山陰縣,梁武陵王紀為會 稽太守,宴坐池亭,蛙鳴聒耳,王曰:「殊廢絲竹之聽。」僧 昭咒厭十許口便息。及日晚,王又曰:「欲其復鳴。僧昭 曰:『王歡已闌,今恣汝鳴』。」即便喧聒。
《廬陵官下記》,曹著《機辨》,有客試之,因作謎云:「一物坐 也,坐臥也,坐立也,坐行也,坐著」應聲曰:「在官地,在私 地。」復作一謎云:「一物坐也,臥立也,臥行也,臥臥也臥。」 客不曉,曹曰:「我謎吞得伱謎」客大慚。 《雲仙雜記》:桂林風俗,日日食蛙,有來中朝為御史者, 朝士戲之曰:「汝之居,非烏臺,乃蛙臺也。」御史答曰:「此非蛙,名圭蟲而」已。然較《圭蟲》之奉養。豈不勝於《黑面 郎》哉。《黑面郎》謂豬也。朝士大赧而退。
《清異錄》:鄭遨隱居,有高士問何以閱目,對曰:「不注目 於婆娑兒,即側耳於鼓吹長。」謂玩鷗而聽蛙也。 《岳陽風土記》:岳州地極熱,十月猶單衣,或搖扇。蛙鳴 似夏,鳥鳴似春。
《寧波府志》:「宋錢恭惠王鎮明州時,嘗浚治前清瀾池 以禦火。既而太守李夷庚復浚之,以其土益鎮明嶺 之卑薄,壯州治案山之勢。是池與州學泮池,春間蛙 大鳴,夷庚以法禁之,遂不鳴。鳴時必兆掄魁,屢有徵 驗。」
《避暑錄話》:晏元獻為參知政事,仁宗親政,與同列皆 罷知亳州。先有摘其為《章懿太后墓誌》不言帝所生 以自結者,然亦不免俱去。一日游渦水,見蛙有躍而 登木捕蟬者,既得之,口不能容,乃相與墜地,遂作《蜩 蛙賦》,略云:「匿蕞質以潛進,跳輕軀而猛噬。雖多口以 連獲,終扼吭而弗制。」
《蒙齋筆談》:張芸叟侍郎忠厚質直,尚氣節而不為名。 元豐中,有事西夏,五路並入,時芸叟為高遵裕機宜, 諸軍皆聽遵裕節制,師出無功,遵裕坐貶,芸叟謫監 彬州酒。初謫時,言五路事者,其賓客各自為主不同, 芸叟每折之以故,人皆不樂。會道中聞蛙聲,乃有詩 曰:「一夜蛙聲不暫停,近如相和遠如爭。信知不為官 私事,應恨疏螢徹曉明。」荊公見而笑曰:「舜民此語不 為過。」
《拊掌錄》:哲宗朝,宗子有好為詩而鄙俚可笑者,嘗作 即事詩云:「蛙翻白出闊。」或問詩意,答曰:「見有死蛙翻 腹似出字。」
《墨客揮犀》:「浙人喜食蛙,沈文通在錢塘日切禁之,自 是池沼之蛙,遂不復生。文通去,州人食蛙如故,而蛙 亦盛,人因謂天生是物,將以資人食也,食蛙益甚 可談。閩浙人食蛙,湖湘人食蛤。蚧,大蛙也。廣南人食 蛇,市中鬻蛇羹。」中州人每笑東南人食蛙。有宗子任 浙官,取蛙兩股脯之,紿其族人為鶉臘,既食,然後告 之。由是東南謗燄少息。或雲蛙變為黃䳺。 《嬾真子》僕任夏縣令,一日會客於蓮塘上,時苦蛙聲, 坐中有州官,乃長安人,以微言相戲,妄謂僕:「南人食 此也。」僕答曰:「此是長安故事。」客曰:「未聞也。」僕取《東方 朔傳》示之,客始伏。武帝欲籍阿城以南,盩厔以東,宜 春以西為上林苑,朔諫以為此地土宜薑芋,水多鼃 魚。貧者得以人紀家足,無飢寒之憂。師古曰:「鼃即蛙 字,似蝦蟆而小,長腳,蓋人亦取食之。」
《烏程縣志》:「蛙其類不一,惟色青而花者,至秋肥美可 食,俗名『稻花田雞。嘗見夢於宋高宗,以諭宰相朱勝 非。及為守日,嚴禁採捕』。」
《行營雜錄》:馬裕齋知處州,禁民捕蛙。有一村民犯禁, 乃將冬瓜切作蓋,刳空其腹,實蛙於中,黎明持入城, 為門卒所捕,械至於庭。公心怪之,問曰:「汝何時捕此 蛙?」答曰:「夜半有知者否?」曰:「唯妻知。」公追其妻詰之,乃 妻與人通,俾妻教夫如此。又先往語門卒以收捕,意 欲陷夫於罪,而據其妻也。公窮究其罪,遂寘妻並姦 夫於法。
《貴耳集》:耿南仲作廣東憲,過梅嶺,宿次水驛讀書,聽 蛙鳴,厭之,使虞候傳語,其聲愈鬧,用紙作釘緘其口, 蛙覆死,不受虞兵傳語。蛙仰死,即是虞兵不曾傳語。 明日視之,皆仰死。至今沙水無蛙。
《東皋雜錄》:余頃官海上,同僚多吳人,盛夸蛙味之美, 坐有一關右士人大噱,吳人不能平,余從旁為解紛。 漢東方朔言漢都涇渭之南,所謂天下陸海之地,土 宜薑芋,汝水多鼃魚,顏師古註:「鼃似蝦蟆而小,長腳, 人亦取食之。漢唐皆都雍,東方朔言水多鼃魚」,是漢 都人食蛙也。顏師古言人亦取食之,是唐都人食蛙 也。漢都不惟食之,宗廟獻亦用蛙。《霍光傳》:霍山曰:「丞 相減宗廟羔兔」,蛙可以此罪也,非宗廟薦獻而何?吳 人大喜曰:「今日蝦蟆價三倍矣。」
《羅湖野錄》:成都府世奇首座初於舒州龍門燕坐,瞌 睡間群蛙忽鳴,誤聽為淨髮版響,亟趨往。有曉之者 曰:「蛙鳴非版也。」奇恍然,詣方丈剖露。佛眼禪師曰:「豈 不見羅㬋?」羅奇遽止曰:「和尚不必舉,待去自看。」未幾 有省,乃占偈曰:「夢中聞版響,覺後蝦蟆啼。蝦蟆與版 響,山嶽一時齊。」由是益加參究,洞臻元奧。
《輟耕錄》:宋季城信州,掘土處為壕百畝許,在郡南曰 南池,池之旁可居,舊為里人屋。歸附後,達魯花赤滅 徹據有其地。每春夏之交,群蛙聒耳,寢食不安。會三 十八代天師張廣微與材朝京回,因以告天師朱書 符篆新瓦上,使人投池中,戒之曰:「汝蛙毋再喧。」自是 至今寂然。
大德間,仁宗在潛邸日,奉答吉太后駐輦。懷孟特苦 群蛙亂喧,終夕無寐。翼旦,太后命近侍傳旨諭之曰: 「吾母子方憒憒蛙,忍惱人耶?自後其毋再鳴。」故至今 此地雖有蛙而不作聲。後仁宗入京,誅安西王阿難答等,迎武宗即位,時大德十一年也。越四年而仁宗 繼登大寶。則知元後者,天命攸歸,豈行在之所?雖未 「踐祚,而山川鬼神已陰來相之。不然,則蟲魚微物耳, 又能聽令者乎?」但迄今不鳴,尤可異矣。
盧伯玉文璧,至正初尹荊山日,忽有一巨蛙登廳前, 兩目瞠視,類有所訴者。令卒尾之。行去縣六七里有 廢井,遂跳入不出。既得報,往集裡社汲井,獲死屍,乃 兩日前二人同出為商,一人謀其財而殺之。掩捕究 問抵罪。死者之家屬云:「其在生不食蛙,見即買放。」豈 一念之善,為造物者固已鑒之。蛙能雪冤,良有以也。 《浮梁縣志》:「嘉靖二十五年四月二日,泮池及鵲池下, 養生池內產蛙千萬頭,擁溢滿地,明日絕無一存。是 年邑士十舉」
《太平清話》:余憶曩居小崑山下,梅雨初霽,座客飛觴, 適聞庭蛙,請以節飲。因題聯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 籟喧林鳥報更。」可謂山史實錄。
《萊州府志》:「即墨縣治垣東隅有洿池,遇秋灌溢,蛙亂 鳴沸,大紊聽斷。知縣曹用硃書數字墜水中,其蛙遂 絕,扺今弗生。」
《嘉定州志》:「八音池在黑水寺。過虎跳橋,遊人拍一掌 則一蛙鳴,餘蛙次第皆鳴,數皆合八。後一蛙復大鳴 一聲,眾蛙即止。」
蛙部雜錄
[編輯]《莊子·秋水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 虛也』。」
《易林》販鼠賣蛙。利少無謀,難以得家。
《鹽鐵論》:「坎井之蛙,離其居而有蛇鼠之患。」
《論衡狀留》篇:「蛙躍躁於靈龜。」
《抱朴子官理篇》:「髫孺背千金而逐蛺蜨,越人棄八珍 而甘蛙黽。」
《廣譬》篇:「春蛙長譁而醜音見患於聒耳。」
《新論類感》篇:「蛙鳴於野,鱉應於淵。」
《兩同書》「美玉投蛙,明珠彈雀。」捨所貴而求所賤,人即 以為惑矣。
《物類相感志》:「令蛙不鳴三五日,以野菊花為末,順風 撒之。」
《侯鯖錄》:「水雞,蛙也,水族中,厥味可薦者。」
《老學庵筆記》:《周禮》蟈氏注云:「蟈,今御所食蛙也。」《漢書· 霍光傳》,亦有丞相擅減宗廟羔菟鼃。此何等物,而漢 人以供玉食及宗廟之薦耶?古今事不同如此。 《西溪叢語》:韓退之《答柳柳州食蝦蟆詩》云:「蝦蟆雖水 居,未得變形貌。強號為蛙蛤,於實無所挍。居然當鼎 味,豈不辱釣罩。余雖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嘗懼染蠻 夷,平生性不樂。而君復何為,甘食比豢豹。」按《周禮》蟈 氏,鄭司農云:「掌元鼉龜」,即蝦蟆屬。元謂蟈,今御所食 蛙也。《漢書》霍光擅減宗廟羔兔蛙,不知古為上食也。 《槁簡贅筆》:韓退之《答柳柳州食蝦蟆詩》云:「余初不下 喉,近亦能稍稍。嘗懼染蠻夷,平生性不樂。」漢武帝欲 除上林苑,東方朔進諫曰:「土宜薑芋,水多」鼃魚,貧者 得以人給家足,無飢寒之憂。霍山曰:「丞相擅減宗廟 羔兔鼃。」師古曰:「羔兔蛙,所以供祭也。蛙,古者上以祭 宗廟,下以給食貨」,而退之雲爾,何耶?白樂天《和張十 六蝦蟆詩》云:「嘉魚祭宗廟,靈龜貢邦家。應龍為致雨, 潤我百穀芽。」蠢蠢水族中,無用者,蝦蟆亦讀《漢書》不 熟也。
《委巷叢談》,《尚書故實》云:「百越人以蝦蟆為上味,疥者 皮最佳,名錦襖子。」范蜀公《東齋筆記》云:「沈文通守杭 州,禁民食蝦蟆,終三年人不敢食,而蝦蟆亦絕不生。 及文通代去禁弛而蝦蟆復生。」傅子翼《蟹譜》云:「杭俗 嗜蝦蟆,而鄙食蟹。時有農夫田彥升者,家於半道,幼 性至孝,其母嗜蟹,彥升慮其鄰比窺笑,常遠市於蘇 間,熟之,以布囊負歸。」已上載紀舛差,皆不可曉。蝦蟆 形雖不興,然《周禮》亦嘗羞而薦之宗廟,與羔兔同珍。 漢武帝欲除畿甸,以為上林苑,東方朔以為此地土 宜薑芋,水多蛙魚,貧者家給則食蝦蟆者,長安亦有 之,不獨越人也。至雲不脫疥皮,以為佳品,此又不情。 蛙皮腥韌,非可食者何越人之饞餮至此?周時蟈氏 焚牡蘜以殺蛙黽,其法無驗,未聞沈文通以何術禁 之,使三年不生也。杭人最重蟹,秋時風致,唯此為佳, 而雲杭人嗜蝦蟆而鄙食蟹,此又何說?至如歐陽公 《歸田錄》又云:「國初通判嘗與知州爭權。有錢昆者,杭 人也,其俗嗜蟹。嘗求外補,人問所欲,曰:『但得有螃蟹, 無通判處足矣』。」其所載杭俗,又與傅子翼不同。蓋聞 見得於外方者,往往失真,非土著者不能辨也。 《玉笑零音》以蛙黽當鼓吹,孔珪之志初不在於清音。 《上饒縣志》:「三月三日聽蛙聲,午前鳴高田熟,午後鳴低田熟。」唐詩云:「田家無五行,水旱卜蛙聲。」
蛙部外編
[編輯]《拾遺記》:「頻斯國丹井水中有白蛙,兩翅,嘗來去井上, 仙者食之。至周王子晉臨井而窺,有青雀銜玉杓以 授子晉,子晉取而食之,乃有雲起雪飛,子晉以衣袖 揮雲,則雲雪自止。白蛙化為雙白鳩,入雲,望之遂滅。」 《太平廣記》:「有石憲者,其籍編太原,以商為業,嘗貨於 代北。長慶二年夏,於鴈門關道中行,時暑方盛,因偃」 大木下。忽夢一僧,蜂目,披褐衲,其狀奇異,來憲前,謂 憲曰:「我廬於五臺山之南,有窮林積水,出塵俗甚遠, 實群僧清暑之地。檀越幸偕我而遊乎?即不能,吾見 檀越病熱且死,得毋悔其心耶?」憲以時暑方盛,僧且 以禍福語相動,因謂僧曰:「願與師偕去。」於是其僧引 憲西去,且數里,果有窮林積水,見群僧在水中,憲怪 而問之,僧曰:「此元陰池,故我徒浴於中,且以蕩炎燠。」 於是引憲環池行,憲獨怪群僧在水中,又其狀貌無 一異者。已而天暮,有一僧曰:「檀越可聽吾徒之梵音 也。」於是憲立池上,群僧即於水中合聲而噪。僅食頃, 有一僧挈手曰:「檀越與吾偕浴於元陰池,慎無畏。」憲 即隨僧入池中,忽覺一身盡冷,噤而戰,由是驚寤,見 巳臥於大木下,衣盡濕而寒慄且甚。時巳日暮,即抵 村舍中,至明日,病稍愈。因行於道,聞道中蛙鳴,甚類 群僧之梵音,於是徑往尋之,行數里,窮林積水,有蛙 甚多,其水果謂「元陰池」,其僧乃群蛙也。憲曰:「此蛙能 易形以感於人,豈非怪尢者乎?」於是盡殺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