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09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九十八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九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九十八卷目錄

 蓮部紀事二

 蓮部雜錄

 蓮部外編

草木典第九十八卷

蓮部紀事二

[編輯]

《清異錄》:錢俶弟信鎮湖州,後圃芙蓉枝上穿一黃玉 玦,枝梢交雜,不知從何而穿也。信截榦取玦以獻。 北方藕頗佳,然止三孔,漢語轉譯其名曰「省事三。」 崔遠家墅在長安城南,就中禊池產巨藕,貴重一時, 相傳為「禊寶」,又曰「玉臂龍。」

郭進家能作《蓮花餅》餡,有十五隔者,每隔有一折枝 蓮花,作十五色。

《宋史郭進傳》:「進,周顯德初改洺州團練使,有善政,嘗 於城四面植柳,壕中種荷芰蒲薍,後益繁茂。郡民見 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種也』。」

《樂志》:「隊舞之制,女弟子隊凡一百五十三人,六曰採 蓮隊,衣紅羅生色綽子,繫暈裙,戴雲鬟髻,乘綵船,執 蓮花。」

《花史》:「宋太平興國時,內出玉津園瑞蓮一盆示輔臣, 花與葉悉似合歡而生。」

《縉紳脞說》:「雍熙中,張君房寓泊廬山開先寺,望黃石 崖瀑布水中一大紅葉泛而下,令僧行急取之,乃紅 蓮一葉,長三尺餘,闊一尺三寸。嘗觀《廬山記》說,沛水 出雙劍峰頂有池闊數百步,其深莫測。又有清源池 生蓮花,大如車輪,今可信矣。君房因分此花葉遺好 事者,磨湯飲之,其蓮香經宿不散。」

《談撰》:「宋召宣用臣,卓有幹才。元豐間,掖庭水殿落成, 嘉致既備,偶失種蓮。宋即購於都城,得器缶所植者 百餘本,連缶瀋水底,再夕視之,則蓮已開盈沼矣。其 幹辦可謂精敏。」

《續骩骳說》:「參寥子嘗在臨平道中作詩云:『風蒲獵獵 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 數滿汀洲』。東坡一見,為寫而刻諸石。宗婦曹夫人善 丹青,作《臨平藕花圖》。人爭影寫,蓋不獨寶其畫也。」 《避暑錄話》:「歐陽文忠公在揚州作平山堂,壯麗為淮 南第一。堂據蜀岡,下臨江南數百里,真、潤、金陵三州, 隱隱若可見。公每暑時輒凌晨攜客往遊,遣人走邵 伯取荷花千餘朵,以畫盆分插百餘盆,與客相間,遇 酒行,即遣妓取一花傳客,以次摘其葉,盡處則飲酒, 往往侵夜,載月而歸。」余紹聖初始登第,嘗以六七月 之間館於此堂者幾月。是歲大暑,環堂左右老木參 天,後有竹千餘竿,大如椽,不復見日色,蘇子瞻詩所 謂「穉節可專車」是也。寺有一僧,年八十餘,及見公,猶 能道公時事甚詳。邇來幾四十年,念之猶在目。今余 小池,植蓮雖不多,來歲花開,當與山中一二客修此 故事。

《釵小志》:歐公知潁州,有官妓盧媚兒,姿貌端秀,口中 常作芙蕖花香。有蜀僧云:「此人前身為尼,誦《法華經》 二十年。」

《茅亭客話》:「滕處士昌祐園中有一盆池,雲初埋大盆, 致細土拌細切生蔥、酒糟各少許,深二尺餘,以水漬 之。候春初掘取藕根麤者,和顛三節已上四五莖傷 損,埋入深泥,令近盆底,纔及春分,葉生,當年有花。」夫 藕有四美,根為菜,花為翫,實為果,葉為杓。具此四美, 池沼亭檻之前為瑞草,萍蘋藻荇不得與侔也。 《墨莊漫錄》:京師五嶽觀後凝祥池。有黃色蓮花,甚奇。 他處少見本也。

《孫氏談圃》:「張舜民芸叟責郴州稅,郴多碧蓮,根大如 碗。張嘗以墨印於詩稿上,以詫北人。」

《能改齋漫錄》:「政和癸巳,大晟樂成蔡元長以次膺薦, 詔乘驛赴闕。次膺至都,會禁中嘉蓮生,遂屬辭以進, 名『並蔕芙蓉』。上覽之稱善,除大晟府協律郎。」

《宋史五行志》:「紹興二十一年,紹興府民家竈鼎生金 色蓮華,萬州、虔州放生池生蓮,皆同蔕異萼。二十三 年六月,汀州生蓮,同蔕異萼者十有二。」

《花史》:「宋孝宗於池中種紅白荷花萬柄,以瓦盆別種, 分列水底,時易新者,以為美觀。」

五色線《河南志》:「寶林禪院有雲錦二溪,溪生雙荷花, 香色異於常者。」

《吳興園林記》:「蓮花莊在月河之西,四面鹹水。荷花盛 開時,錦雲百頃,亦城中之所無也。」

《乾淳起居注》太上同上至飛來峰看放水簾,時荷花 盛開,太上指池心云:「此種五花同榦。」近伯圭自湖州 進來,前此未見也。

《濟南行記》:「水西亭之下湖曰大明,其源出於舜泉,其大占府城三之一。秋荷方盛,紅綠如繡,令人渺然有 吳兒舟渚之想。」

真臘《風土記》:「真臘草花甚多,且香而艷。水中之花,更 有多品,其中正月亦有荷花。」

《致虛閣雜俎》:六月廿有四日,謝文君獨處無侶,命沈 君攸製采蓮之曲,以解其悲愁之思,援筆便成,曰:「平 川映晚霞,蓮舟泛浪花。衣香隨岸遠,荷影向流斜。度 手牽長柄,轉楫避疏花。還船不畏滿,歸路詎嫌賒。」謝 贊歎久之。

《圖繪寶鑑》:「於青年,毘陵人。嘉定間專畫荷花草蟲,世 號於荷。」

馮大有,自號「怡齋」,寓居吳門,專畫蓮荷,精巧入格。 僧希白善白描荷花。

《瑯嬛記》:陳豐與葛勃屢通音問,而歡會末由。七月七 日,豐以青蓮子十枚寄勃,勃啗未竟,墜一子於盆水 中,有喜鵲過,惡汙其上,勃遂棄之。明早有並蔕花開 於水面,如梅花大。勃喜曰:「吾事濟矣。」取置幾頭,數日 始謝,房亦漸長,剖之,各得實五枚,如豐來數,即書其 異以報豐。自此鄉人改雙星節為雙蓮節。

《輟耕錄》:京師城外萬柳堂,亦一宴遊處也。野雲廉公 一日於中置酒,招疏齋盧公、松雪趙公同飲。時歌兒 劉氏名解語花者,左手摺荷花,右手執杯,歌《小聖樂》 云:「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朵朵 蹙紅羅。乳燕雛鶯弄語,對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似 瓊珠亂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 放虛過。富貴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宴賞飲芳 醑。淺酌低歌。且酩酊,從教二輪,來往如梭。」既而行酒, 趙公喜,即席賦詩曰:「萬柳堂前數畝池,平鋪雲錦蓋 漣漪。主人自有《滄洲》趣,遊女仍歌《白雪》詞。手把荷花 來勸酒,步隨芳草去尋詩。誰知咫尺京城外,便有無 窮萬里思。」此詩集中無。《小聖樂》乃小石調曲。元遺山 先生所製,而名姬多歌之,俗以為《驟雨打新荷》者是 也。

至正庚子,秋七月九日,飲松江泗濱夏氏清樾堂上, 酒半,折正開荷花,置小金巵於其中,命歌姬捧以行 酒。客就姬取花,左手執枝,右手分開花瓣,以口就飲。 其風致又過碧筩遠甚。余因名為《解語杯》,座客咸曰: 「然。」

《蜀都雜抄》:「蜀城謂之芙蓉城,傳自孟氏。今城上間栽 有數株,兩歲著花。予適閱視見之,皆淺紅一色,花亦 凋瘵,殊不若吳中之爛然數色也。」

《江郎山記》:「江郎山在江山縣南五十里,山有池,產碧 蓮。」

《金陵諸園記》:「杞園傍一池,有金邊白蓮花,甚奇 客。」《越志》:「西湖藕花,雲錦燦爛,香氣十里。」

《明月編》,《蓮花渡》,「青葉田田。花高於葉如紅妝,美人立 翠盤中舞。」

《林水錄》:肥水東側有一湖,三春九夏紅荷覆水。 唐城西北隅有湖,俗謂之「唐池」,蓮荷被水,勝遊多萃 其上。

《三餘贅筆》:「曾端伯以荷花為浮友,張敏叔以蓮為靜 客。」

《花史》:「自百里坊至平陽峙一百里,皆荷花。王羲之自 南門登舟賞荷花,即此地也。」

《常熟縣志》:「陸莊曹氏盛時,園池之勝甲江左,服物飲 饌,務極奢侈,然事亦有近於風流者。嘗招雲林倪瓚 看樓前荷花。倪至,登樓駭矚空庭,惟樓旁佳樹與真 珠簾掩映耳。倪飯別館,復登樓,則俯瞰方池可半畝, 菡萏鮮妍,鴛鴦鸂𪆟,萍藻淪漪。倪大驚向來之庭,茫 然失故。蓋預蓄盆荷數百頃,移空庭,庭深四五尺,以」 小渠通別池,花滿方決水灌之,水滿復入珍禽野草, 若固有之。

《重慶府志》:「洪武二十七年,安居石池產瑞蓮。」

《德興縣志》:「永樂初,化龍池開並頭蓮。」

《琴軒集》:「合浦朱均玉於所居東鑿一池,種蓮自娛。沒 後踰五十年不生。」永樂二年夏,池中忽出荷葉,猶青 錢。踰旬則翠蓋紅華,雲錦爛漫。時均玉有子瓊,為靖 州同知。瓊子惠,明年登鄉榜,遂第進士。

《莆田縣志》:「永樂三年,莆田縣學泮池生並頭蓮。明年 林環廷試第一。」

《羅山縣志》:「永樂丁酉夏,學宮有池蓮一榦,雙花。」 《朔方志》:「永樂間,麗景園金波湖內產合歡蓮一。」 《龍游縣志》:「正統二年,徐珙墓產並蔕蓮。」

《吳縣志》:「正統三年戊午六月,縣學泮池瑞蓮,一莖三 花。是科東洞庭施槃鄉舉,明年狀元及第。」

《新昌縣志》:「正統六年,呂昌園池瑞蓮三枝,異香經日。」 《莆田縣志》:「景泰元年,莆田縣學泮池生並頭蓮。明年, 柯潛廷試第一。」

《懷寧縣志》:「景泰六年乙亥,雙蓮寺產雙蓮。」

《蘭谿縣志》:「景泰中,紫岩鄉靈湖有荷花雙頭而並蔕 者。其年秋,郭仲初與兄子時頤聯名鄉薦雙蓮之應《順慶府志》:「天順元年,岳池民王孝忠家白蓮並蔕。」 《龍陽縣志》:「天順六年,縣北湖產並頭蓮。」

《開建縣志》:「成化元年夏五月,城外白蓮池瑞蓮生,一 莖雙花。」

《吳縣志》:「成化四年戊子六月,府學明倫堂前方池荷 花一莖發四蕊,其秋賀恩發解。」

《南康縣志》「成化四年戊子夏,城西吳益謙家有盆蓮, 開一枝雙葩,駢首並蔕。」

《蘇州府志》:「成化辛卯,蘇州府學池中蓮一莖二花。明 年吳寬狀元及第。」

《同州志》:「成化十年,韓城薛封池蓮一莖雙花。」

《延平府志》:「成化十年,順昌舉人廖中會試,將行,適其 家,池蓮開並蔕花,共結二十四子,實老而黑。明年登 進士,後官二十四年,人以為瑞蓮之應。」

《松江府志》:「成化十九年癸卯,夏六月,府學講堂後,蓮 開雙花。凡雙花異心同萼。此一莖分岐,上各生花為 尤異雲。」

《潁上縣志》:「成化甲辰,生員王翊,廬父墓,所蓄蓮於池 內,生並頭花,蓋孝感也。」

《兒世說》:程敏政舉神童,李賢許字,以女指席間果試, 曰:「因荷而得藕。」對曰:「有杏不須梅。」

《永平府志》:「弘治元年夏六月,灤州城西金泉池產並 蔕蓮一本,泉左流半畝地內並蔕者數本。」

《漢陰縣志》:「弘治三年,雲門鋪左有池,忽生蓮,仲夏盛 開,是年流賊不入境。」

《鄧州志》:「弘治六年,鄧州產並頭蓮。」

《華容縣志》:「弘治六年,城西湖及紅柿村諸處,各開並 頭蓮,有一二朵共一莖者。」

《休寧縣志》:「弘治八年,縣治東秋水亭有蓮生,一本三 萼。」

《異林》:「弘治乙卯,苦蕒菜開蓮花,七日而謝。又歲丙辰 三月,敘州楠樹生蓮花五十餘朵。」

《宜春縣志》:「弘治十四年夏,萍實門外有塘,蓮開一枝 雙葩。」

《孟津縣志》:「弘治十八年五月,儒學泮池產瑞蓮,二萼, 三本俱結實。七月復生一本。」

《宜春縣志》:「正德二年夏,大仰門外池生蓮三本,皆同 蔕異萼。」

《江寧府志》:「周約菴尚書金父衛軍也。家於交石吳尚 書之側,開小酒肆。尚書十許歲時赴塾師,常過吳公 門,吳公目而器之,許妻以女。一日召飲,座上果有藕 杏,吳公出句云:『緣荷方得藕』。周公應聲云:『有杏不須 梅』。座客盡驚。」按此與兒世說程敏政事同未知孰是故兩存之 《高郵州志》:「正德五年,民間周某家娶婦,炭火內生金 蓮花、青蓮花二朵,後其家敗亡。」

《富川縣志》:「正德十四年六月,蓮塘村開並頭蓮二朵, 是年張惠舉於鄉。」

《德興縣志》:「正德間,馬鞍山塘開紫蓮花,因以名塘。」 《陽春縣志》:「正德間,舊學宮君子池自生白蓮,一蔕雙 花。」

《化州志》:「州治右偏地有園,園有池。嘉靖乙酉,池中種 蓮,結並頭蕊者三。是年州人陳珪中鄉試,至戊子,又 結並頭七株。次年珪登進士第,知州於池上構亭以 表之,曰瑞蓮池。」

《河南府志》:「嘉靖乙未,並頭蓮開。」

《昌化縣志》:「嘉靖十九年夏,東坡池產瑞蓮,紅白二色, 重花並蔕,不種而生。」

《新昌縣志》:「嘉靖十九年,潘晟家水缸出荷花數莖。」 《邵陽縣志》:「嘉靖癸卯,指揮姚武家池中生並頭白蓮 二枝。」

《靖安縣志》:「嘉靖二十四年夏五月,泮池內蓮開並頭 花一朵,芳芬襲人。雖一物之微,實間生之瑞。其後人 才漸盛,兆於此耳。」

《沅州志》:「嘉靖二十四年,南池紅蓮夜結雙蔕,滿池香 馥。是歲年登大有。」

《永平府志》:「嘉靖二十五年夏六月,昌黎縣城西南二 里,並頭蓮生。」

《遂安縣志》:「嘉靖戊申,縣東烏石塘產並頭蓮。」

《建水州志》:「嘉靖辛酉年,城北書屋產瑞蓮,是科鄉薦 十人九登第。」

《南康縣志》:「嘉靖三十三年甲寅夏五月,劉氏南莊池 生蓮一枝,雙花同蔕並實。蔡世新題其池亭曰『瑞蓮』。」 《宿松縣志》:「慧蓮庵,宋石興宗建,廟祀張巡,後毀。明嘉 靖壬戌,池產蓮房大如斗,傍生九莖,垂而復上,枝頭 各粲一花,小如甌,異香聞十里,所謂九品蓮也。廩生 石譽,捐址建庵。」

《文昌縣志》:「嘉靖四十年,龍灣溪孝廉趙志科園池開 並蔕蓮結菂。」

《深州志》:「隆慶四年秋七月,村民家水甕中生蓮花,大 如盌。」

《舒城縣志》:「隆慶四年五月,儒學生並頭蓮三本於訓導方顯德廨中。」

萬曆元年六月,產並頭蓮於舉人李寀墅中。

《靈壽縣志》:「萬曆二年,縣西二十里王覺村沙灘中,忽 山水衝一池,可五里許,內生瑞蓮,不種而花,數年後 復如故。」

《舒城縣志》:「萬曆四年,復產重樓瑞蓮於訓導汪子謨 廨中。」

《長泰縣志》:「萬曆四年,人和里溫坑社楊家池中吐出 並頭蓮一朵。」

《德慶州志》:「萬曆四年夏五月,瑞蓮生城北池內,一莖 雙花者六七,是年徐有為登科。」

《同州志》:「萬曆十年夏,州南九龍池產瑞蓮,一莖兩花。」 《光山縣志》:「萬曆十七年旱,斗米三錢。城下居民鑿井 得蓮實,千家以為餐,秋成始盡。」

《商州志》:萬曆十八年甲午春,撫治蘇公濬衙齋種蓮, 祝曰:「秋闈幾人捷當開花幾朵。」及夏,池中開花四,又 一花斜穿闌干外,比放榜,果中四人,未幾,報由山西 中式者一人。

《松溪縣志》:「萬曆十九年,縣廨池內生並頭蓮,邑人魏 濬中鄉榜。」

《高淳縣志》:「萬曆二十年壬辰,雨蓮實。」

《臨安縣志》:「萬曆二十二年,泮池開瑞蓮。」

《安州志》:「萬曆二十四年,城壕蓮並蔕者三。」

《孝感縣志》:「萬曆二十五年,學宮產蓮並蔕。」

《高淳縣志》:「萬曆三十一年癸卯六月,丹陽湖蓮開並 蔕。」

《休寧縣志》:「萬曆三十一年,點馬塘疊產瑞蓮。」

《浦江縣志》:「萬曆癸卯年,學前大泮池生蓮,一蔕兩花。 同。」《州志》:「萬曆三十四年夏,九龍池產瑞蓮。」

《休寧縣志》:「萬曆三十四年夏六月,邑庠敬一亭產並 蔕蓮。」

《龍巖縣志》:「嘉靖三十四年,登高山丘宅井生蓮花。」 《臨安縣志》:「萬曆三十八年六月,泮池產瑞蓮,一本數 蕊。」

《德化縣志》:「萬曆四十三年,廬山東林寺白蓮復生。」 《河陽縣志》:「萬曆四十三年,學宮泮池蓮生並蔕。」 《定州志》:「城東河池中嘗產並頭蓮,後河久湮,蓮亦罕。 萬曆四十四年,知州宋子質濬南城河,植蓮其中,倏 生雙蔕。州人士以為曩勝,復見題詠者眾。」

《姚州志》:「萬曆四十五年,蓮花池蓮生並蔕者二。」 《長泰縣志》:「萬曆四十九年六月,恭順里胡坂社佳潭 中吐並頭蓮一朵。」

《永年縣志》:「萬曆四十八年,城河產並頭蓮十數本。」 《歙縣志》:「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日,府丞畢懋康西清 館中池蓮有一莖雙花,赤白二色,旬日再見,高房出 叢。」

《德慶州志》:「萬曆四十八年夏五月,瑞蓮生。」

「辟寒」儋州城南清水池,其中四季荷花不絕,臘月尤 盛。

《六合縣志》:「天啟辛酉秋,巴山庵夢堂和尚所奉地藏 菩薩右脅下生蓮花一莖,凡四十餘瓣,如栗玉色。逾 月又生一莖,舉國偕往瞻拜。時有何正位繪圖,孫國 敉為記,以誌其事。」

《歙縣志》:「崇禎四年,泮池臺閣蓮生。」

《鍾祥縣志》:「蓮亭在龍山寺之陰,兩山相對鬱起。中有 池,廣數十畝,蓮葉凝碧,䓿萏敷紅,夏月憑欄,香風撲 鼻。」

《善化縣志》:「蓮花潭在湘江橘洲邊,深不可測。初秋良 夜,有蓮花艷出水面,香浮襲人。」

《會同縣志》:「城東半里許有方塘,圍徑十畝,舊名藉塘」, 有蓮盛開,夙傳縣將有廉吏及士子登科,是蓮挺出 沙泥,並蔕雙頭,敷榮獻瑞。

《資陽縣志》:「蓮臺山離城三里,世傳唐智詵禪師鑿池 植白蓮於上,至今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而蓮猶存,故 名。」

《簡州志》:瑞蓮池在舊池側,遇科第即開,而池內卻無 根,俗呼「應第蓮池」雲。

《順慶府志》:「蓬州瑞蓮亭在治南石佛寺左。亭畔有瑞 蓮並蔕,絢爛爭鮮,異香數里不散。」

《重慶府志》:「江津縣蓮池去縣東二里許,廣袤三十餘 畝,池中蓮花紅白相雜可愛。」

榮昌有瑞蓮寺,宋進士姚柬之讀書處。山高十數尋, 石池水泉不竭,中產蓮二種,從石縫中出,左紅右白, 花不實,根不藕,開亦不常。紅兆科第,白兆豐年。 《眉州志》:「觀蓮亭荷花歲開,惟並蔕,不常開,開則主發 科。」

《尤溪縣志》:「騰雲山在十七都山麓,池水清澈,產午時 蓮。」

《清流縣志》:「蓮花山有池,夏月蓮花盛開。」

《寧德縣志》:「霍童松岸洋有荷花,間年出於田中,或彼 或此,無定在。花大如箕,奇艷異常。莖紫,屈曲而上。或數十年一出,出則鄉田大稔,至今猶然。」

《貴州通志》:「定番州蓮花池在州治前,中植芰荷,暑月 最為勝賞。」

貴定縣「蓮花池」在猴場,每盛夏時,荷香數里。

《雲南通志》:「滇池在雲南府城南,周廣五百餘里,產千 葉蓮。」

《黃山志》:「雲谷禪院,因營造伐木,登擲缽峰,見半壁有 龕,牖間生石蓮花一朵,以斧截斷,視之,色若琥珀,紅 光耀目。」

《保定縣志》:「邑西有荷花淀,夏月盛開,香聞十里。遊賞 其間,涼風四面,爽氣親人。」

《保定府志》:「蓮花池在府治前,元大帥張柔鑿。兩沼對 開,一橋曲度,盛夏荷繁,乘畫舫穿花游泳,碧影香風, 鳥歌魚躍,登臨漪亭,令人有濠濮間想。」

《新安府志》:「蓮花池在縣治西南,傳為章宗觀蓮處。」 《沙河縣志》:「縣南普通鋪北有池,約數畝,植蓮,盛夏花 開,香聞數里。」

《清豐縣志》:「蓮花池在江瀆廟東北百步,相傳唐太宗 征遼時,靈井溢水注此為池,蓮花生焉,因名。」

《延慶州志》:「蓮花池在州城東南三里許,相傳遼蕭後 植蓮花之所。」

《開原縣志》:「蓮花泊山,城東南四十里,下有泊,每於夏 月,蓮花盛開,可資玩賞,故名。」

《鄒平縣志》:「荷橋在城南門外石橋西,有泉,冬夏不涸, 俗呼為海眼,水泛為濠,渟滀深廣,魚藻生聚。萬曆十 年,諫垣蒲圻張書謫知此縣,濬植芙蕖,集一時紳士, 讌賞唱和,至今猶傳為勝事。惜今橋圮無荷矣。」 《淄川縣志》:「環清園,張少保園也。在水磨頭莊范陽河 北岸。因山架閣,閣下作洞,洞前鑿池,植蓮花,閣額題 曰『環清』」,因以名園。少保公兄碩隱公題水月蓮花,鐫 石甃壁間。

《滕縣志》:「城濠深廣,迥異他邑。藕花盛開,接天映日,足 稱蓮邦。」

《曹州志》:「灉水自城南金隄東注,遶而北,今已涸矣。然 野水接連瀦於故道,中生芰荷,盛夏花綻,香聞數里。」 《曹縣志》:「正德己卯儒學後,一婦人汲水,見井中蓮花 疊出水面,言於人,果然。是年秋,張世臣、楊迥中式,以 為先兆。萬曆間,知縣孟習孔因建井蓮書院。」

《濟寧州志》「風花臺在城西十里,屹然一丘,突起湖濱。 臺四周皆荷花,清芬撲人,風夕倍勝,故名。遠望之如 翠嶴浮海面。」

《嘉祥縣志》:「蓮花池在縣東南,長可三里,廣半之,冬夏 不涸。舊有蓮花,故名。」

《鉅野縣志》:「蓮花池在城北石碑泊東。成化十三年夏, 遍地花開並蔕,間以紅白紫色,池面如錦,人以為瑞。 至今蓮池尚存。」

《鄆城縣志》:「泠水,澄泓涓潔,有荷花,香聞十里。」

《郯城縣志》:「大方湖在城西南十五里,高米塾之陽,廣 可百畝,水聚汪洋,夏月荷花茂盛,人競採之,世比鑑 湖,今淤為民田矣。」

採蓮湖在縣正南二十里。周圍十頃許。夏月荷花盛 茂,今淤為民田矣。

《博平縣志》:「蓮池在縣東北隅,東傍城阿,西據宮牆,北 枕射圃,南浸鐘樓,方廣數畝,水澤不竭。昔人曾種蓮 於其內,花開時,清芬襲人,夏秋水溢,瀲灩空明。」 《武城縣志》:「蓮池在洪花口,人傳為積水窪也。昔忽生 蓮花後暮夜遇雨,人過之,聞其香,又聞有簌簌之聲, 故名。」

《朝城縣志》:「金蓮池在天寧寺前,以其花開皆黃,故名。」 《青州府志》:「蓮花池在玉交里中,莽蕩無際,青萍環覆, 紅碧交加,蓮蕊爭勝,爛漫如霞。然乍有乍沒,兆沂之 盛衰。或疑其有靈氣雲。」

《蓬萊縣志》:「花山泉城南五十里,隆冬不凝,夏月有蓮 花,故名。」

七里泉城南七里。有亭榭芰荷之勝。

君子洲城西北壕。明嘉靖己酉,郡守周嶅浚泉植蓮, 聚土隆之為洲,結茅為亭,題曰「君子洲。」

《萊州府志》:「蓮花池在平度州西北三里,泉自石出,清 洌下匯為池,夏月多蓮花。」

芙蓉池在昌邑縣西北二十里,有紅白蓮。

《臨汾縣志》:「澐泉在城東南二十里東亢村,出於平地, 相傳通濟源,周圍三畝六分,植蓮甚盛。」

《襄陵縣志》:「郭外迤邐而南,洎柳林一帶,蛙畦水町,聯 絡如倉坂。夏月芰荷盛開,紅粉散錦,綠蓋擎珠,行人 徜徉其旁,香風襲裾,即謂之北地西河,亦無不可。」 《夏縣志》:「蓮花池二,一在城中西北隅,環一頃八十畝。 一在城東北隅,視西池頗小。水之有無皆不常值。有 水時,植蓮其中,嘉景可愛。」

《聞喜縣志》:「董澤週迴數百步,相傳為虞董父豢龍之 所,亦曰豢龍池。池水浸灌十餘里,盛夏蓮開,十里生 香《永和縣志》:「蓮池,城東隅蓮花甚盛,足供遊賞。後池壞 蓮微。」

蓮花池在縣南七里南李村之西。不知花種何人,樓 建何世。相傳「池大數十畝,傍有看花樓」,今花殘而樓 廢矣。

《武鄉縣志》:「城東蓮花池,夏月蓮花盛開,紅英滿目,香 風撲面,觀者雲集。」

《蔚州志》:「蓮花池城東北六十里,周圍一百五十步,中 栽荷蓮。今廢。」

《陳留縣志》:「元聖祠內溝處,鑿長五丈,廣如之,砌甃成 池,植蓮於內。夏月花發,碧葉如蓋,紅白參差,風送清 香,最宜遊玩。」

《許州志》:「看花臺在臨潁西南蓮花池上,相傳為紂與 妲己觀蓮處。」

《鄭州志》:「龍池湖在州東,居民依水栽藕,夏月荷花盛 開,人每遊玩於此。」

《洛陽縣志》:「蓮花池在城東北隅,水匯為池,曾種蓮花。」 《偃師縣志》:「金蓮池在治西南四十里,池廣丈餘,深五 尺。唐終南山王祖師尋其友張神童至此,有金蓮七 朵生於池內,故名。」

《鞏縣志》:「蓮花池在羅口保,寬二十畝,宋人種蓮處。 䓿萏泉在縣東竹林寺前,泉水瑩然,常開䓿萏,故名。」 《陜州志》:「瑞蓮池在州治東召公祠前。金大定戊戌夏, 蓮生並蔕。明嘉靖丁酉復生池,因以瑞蓮名。今址存。」 《舞陽縣志》:「蓮花池在縣北六十里,有東西二池,多蓮 藕。池在縣西南四里,旱則為田,潦則蓮生滿池,色香 可」愛。

《西平縣志》:「蓮花池城東八里,昔為遊觀盛地,蓮花數 畝,上有周子亭,燬於兵,今無存者。」

《確山縣志》:「樂山,即朗山也。山頂有皓月池,生四季蓮 花。」

《同州志》:「蓮花池在州西南四十五里,故多蓮,今漸穢 塞。」

《蒲城縣志》:「蓮子池在縣西北三十里,舊有蓮藕之利, 今不知所在。或謂蕩泉左右可開池種蓮,即其故址 也。」

《鳳翔縣志》:「君子亭在東湖南岸,以池多蓮,因名。」 《真寧縣志》:「蓮花池在縣東二十里觀音堂有池生蓮, 冠蓋鱗集,土人苦之,遂廢。」

《延安府志》:「宜川縣玉蓮池,在縣北,廣數千頃,多種異 蓮,為一方之勝。」

《鄜州志》:「蓮花池在州西北五里,舊多蓮花。」

《城固縣志》:「蓮花池在城東三里,約十畝,產蓮最盛,係 公用,民不得私取之。」

《江寧府志》:「湖池藕巨如壯夫之臂,而甘脆無渣滓,即 江南所出,形味盡居其下。」

《休寧縣志》:「石橋巖東北為晞暘巖,又東為碧蓮澗,相 傳昔有碧蓮花葉徑尺,自澗流出。」

《旌德縣志》:「瑞蓮寺舊名延福寺,僧舍後池生碧蓮一 枝,人咸稱瑞,因名瑞蓮寺。」

《無為州志》:「嘉蓮池近鐵山,池中舊傳產並蔕蓮,故名。」 《巢縣志》:「蓮花臺在縣南三十里,下有池生蓮花,故名。」 《虹縣志》:「柏家湖在縣北五十里,湖皆荷花,五六月間 香氣襲人。」

《興化縣志》:「蓮花六十四蕩,縣東南半里許,自蘆洲接 得勝湖,紅蓮彌望皆是。」

《泰州志》:「藕花洲在州治圃內宅堂之後,舊為水村,茅 茨十間,環水植蓮。」

玉蓮池在定惠院西南隅,舊寬二畝,嘗植白蓮千柄, 今僅勺水存。

《如皋縣志》:「縣治西黃蒲溪,四面皆水,人家多植芰荷, 綠水紅蓮,清芬襲人,殊有錦帆銷夏之致。」

《吳縣志》:「花山在城西三十里,山頂有池,生千葉蓮,服 之羽化,故名。」

《常熟縣志》:「白蓮池在興福寺,產白蓮,花千萼而重臺」 《無錫縣志》:「惠山金蓮池,一名纑塘,一名浣沼,中生千 葉蓮,舊謂服之羽化,與華州華山所產同。其花似蓮 而小,引蔓如荇,色微黃,香絕異。後有婦人浴於池,其 瓣遂減為五出。」

《湖州府志》:「芙蓉池在府城東白蘋洲上,其中多千葉 蓮花。」

《處州府志》:「仙都山在縉雲縣東二十三里,一名縉雲 山,一名丹峰山。《道書》謂元都洞天上有鼎湖,產異蓮。」 《高安縣志》:「荷山治南二十五里,池有荷花,故名。」 《安義縣志》:「白蓮池在卜鄰鄉,其蓮無種,時和歲稔則 生。」

《南豐縣志》:「和尚陂在四都良籌,居人種蓮陂中,蔓衍, 沿溪荷香數里。」

《贑州府志》:「興國縣放生池上,蓮花彌望,夾隄皆垂柳, 群山環列,有浮圖突兀在雲煙紫翠間,既稱江山之 勝,頗似西湖盤古山在會昌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四面皆石壁,有 池廣一畝,產瑞蓮。」

瑞蓮池在雩都縣治西,池產異蓮,其葉曰「雙捲劍脊」, 其花曰「雙頭叉髻」,三萼,二十四葉,其實曰「覆鐘金鋌。」 移之他處,輒類常種,俗傳雩山倒影所致。

大龍山,在信豐縣南一百二十里,層巒疊嶂,遇夜或 紅光燭天,產異花如白蓮。

《黃州府志》:「馮茂山在黃梅縣東北三十里,即五祖大 滿禪師道場。山頂有池,生白蓮花,又名蓮峰。」

《河陽縣志》:「荷花池在城南八里,夏秋之交,池蓮盛開, 紅綠相間。駕小舟鼓盪其中,香風襲人,頓使心地清 涼。」

《元江府志》:「青龍廠山下蓮花塘,周圍三百餘丈,池內 自產青白紅三種蓮。」

《大理府志》:「浪穹縣城北門至罷谷之極北,沿湖十五 里,多產蓮花,葉帶綠煙,香浮紅露櫂,小舟入之,殊覺 幽清。」

蓮部雜錄

[編輯]

《周書》:「藪澤已竭,即蓮掘藕。」

《史記龜策傳》:「龜千歲,乃遊蓮葉之上。」

《淮南子墬形訓》:「海閭生屈龍,屈龍生容華。」容華芙 蓉草花。

《洞冥記》:「升蕖鴨,赤色,每止於芙蓉上,不食五穀,唯𠯗 葉上垂露。」

《風俗通》:殿堂象東井形,刻為荷菱。荷菱皆水物,所以 厭火也。

《繼古藂編》:韓昌𥟖《古意》詩:「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 丈藕如船。」始意退之自為豪偉之辭,後見《真人關令 尹喜傳》,老子曰:「天涯之洲,真人遊時,各坐蓮花之上, 花輒徑十丈,有返香生蓮,逆水聞三千里。」又北齊《修 文御覽》有花生香一門,專載此事。諸家集註韓詩皆 遺而不收,特表出之。

《學齋呫嗶》:「《左傳》云:『譬諸草木,吾臭味也』。」屈正平《離騷 經》一篇之中,固以香草而比君子矣。然於九章中特 出《橘頌》一章,朱文公謂「受命不遷」,謂橘踰淮為枳也。 原自比志節如橘,不可移徙也。末乃言橘之高潔,可 比伯夷,宜立以為像而效法之,亦因以自託。余因文 公之言,而謂濂溪周子作《愛蓮說》,謂蓮為花之君子, 亦以自況,與屈原千古合轍,不寧惟是,而二篇之文, 皆不滿二百字。《詠橘》詠蓮,皆能盡物之性,格物之妙, 無復餘蘊。蓋心誠之所發越,萬物皆備,於我之所著 形,是可敬也。讀者宜精體之。

《緯略》,顏延之《碧芙蓉頌》曰:「澤芝芳艷,擅奇水屬,練氣 紅荷,比符縹玉,擢麗滄池,飛暎雲屋,實紀仙方,名書 靈躅。」「水屬」二字,全未見人用。齊王融《謝紫鮓啟》曰:「東 越水羞,實罄乘時之美,南荊任土,方揖鮓魚之味。」劉 孝威《謝藕啟》曰:「凡厥水羞,莫敢相輩。」「水羞」二字亦新。 《畫品》:《䓿萏圖》,趙昌善畫花,設色明潤,筆跡柔美,有名 於蜀士大夫。舊云:「徐熙畫花傳花神,趙昌畫花寫花 形。」然比之徐熙則差劣,其後鐔宏、王友之輩皆弗逮 也。荷花生泥汙之中,出於水而不著水,昌此花標韻 清遠,能識此意耳。

《老學庵筆記》:吳幾先嘗言:「參寥詩云:『五月臨平山下 路,藕花無數滿汀洲』。五月」非荷花盛時,不當雲「無數 滿汀洲。」廉宣仲云:「此但取美句,若雲『六月臨平山下 路』,則不佳矣。」幾先云:「只是君記得熟,故以五月為勝。 不然,止雲六月,亦豈不佳哉!」

《陳輔之詩話》:唐人《牡丹》詩云:「紅開西子妝樓曉,翠揭 麻姑水殿春。」改「春」作「秋」,全是蓮花詩。

彥周《詩話》:世間花卉,無踰蓮花者。蓋諸花皆藉暄風 暖日,獨蓮花得意於水月,其香清涼,雖荷葉無花時, 亦自香也。梁江從簡為《採荷調》云:「欲持荷作柱,荷弱 不勝梁。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此語嘲何敬容而 波及蓮荷矣。春時穠麗,無過桃柳,桃之夭夭,楊柳依 依,詩人言之也。老杜云:「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 逐水流,不知緣誰而波及桃花與楊柳矣。

《癸辛雜識別集》:近聞亭皋蕩戶云:「每歲夏月,南風少 則好藕曬荷葉遇雨,所著處皆成黑點,藏荷葉則須 密室,見風則蛀損,不堪用矣。」

《丹鉛雜錄》:《左傳注》:「楚有茄人城。張揖音茄曰荷。」《古樂 府》:「鷺何食,食茄下。」《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 狎獵。」註:「茄,藕莖也。」

《元亭涉筆》:「水芝,《廣雅》:『瓜也』。」《古今注》:「蓮一名水芝。」 《林泉隨筆》:「周子《愛蓮說》一篇,僅百餘字,形容蓮之可 愛,宛然如在目前,蓋不必求太極於梅枝而全體呈 露矣。」

《花經》三品「七命蓮。」

《瓶史》:浴蓮宜道流,蓮花以山礬、玉簪為婢。

《瓶史》月表「六月,花盟主蓮花。」

花曆六月,䓿萏為蓮,九月芰荷化為衣《雲林遺事》:「熟灌藕,用絕好真粉,入蜜,用麝少許灌藕 內,從大頭灌入,用油紙包札,煮藕熟,切片啖之。」 《泉州府志》:「蓮花峰在南安縣西北,其山聳峙,上開八 石,若蓮花然。」

《台州府志》:「芙蓉山在府城東二百里,出海口望之如 紅蓮始開。」

蓮部外編

[編輯]

《枕中書》「元都玉京七寶山」,週迴九萬里,在大羅之上。 城上七寶宮,宮內七寶臺,有上中下三宮,如一宮城。 一面二百四十門,方生八行寶林,六葉朱實,五色芝 英,上有萬二千種芝沼中蓮花徑度十丈。

《拾遺記》:「洹流如沙塵,足踐則陷,其深難測,大風吹沙 如霧,中多神龍魚鱉,皆能飛翔。有石蕖青色,堅而甚 輕,從風靡靡,覆其波上,一莖百葉,千年一花,其地一 名沙瀾」,言沙湧起而成波瀾也。仙人甯封食飛魚而 死,二百年更生。故甯先生遊沙海七言頌云:「青蕖灼 爍千載舒,百齡暫死餌飛魚。」則此花此魚也。

穆王三十六年,王東巡大騎之谷,指春宵宮,集諸方 士仙術之要,而螭鵠龍蛇之類奇種,憑空而出。時已 將夜,王設常生之燈以自照,一名「恆輝。」又列璠膏之 燭,遍於宮內。又有鳳腦之燈,又有冰荷者,出冰壑之 中,取此花以覆燈七八尺,不欲使光明遠也。西王母 乘翠鳳之輦而來,進崑流素蓮、千常碧藕。素蓮者,一 房百子,凌冬而茂。

《關令尹喜內傳》:「關令尹喜生時,其家陸地生蓮花,光 色鮮盛。」

《拾遺記》:漢武時,海中有人叉角,面如玉色,美髭髯,腰 蔽槲葉,乘一葉紅蓮,約長丈餘,偃臥其中,自東海浮 來,俄為霧所迷,不知所之。東方朔曰:「此太乙星也。」 《洞冥記》:釣影山去昭河三萬里,有雲氣望之如山影, 丹藿生於影中,葉浮水上,有紫河萬里,深十丈,中有 寒荷,霜下方香盛。

《搜神記》:「無錫上湖陂,丁初雨止,見一少婦人,著青衣, 戴傘,呼之不得,自投陂中,是大蒼獺,傘衣皆是荷花 花」史:昇元閣高二百四十尺,今名瓦棺寺。西晉時,地 產青蓮兩朵,聞之所司,掘得瓦棺開,見一老僧,花從 舌根頂顱出。詢及父老,曰:「昔有僧誦《法華經》萬餘卷, 臨卒遺言,以瓦棺葬之此地。」

《幽明錄》:晉末黃祖至孝,母病篤,庭中稽顙,俄頃天漢 開明,有一老翁,以兩丸藥賜母,服之,眾患頓消。翁曰: 「汝入三月,可泛河而來。」依期行,見門題曰「善福」,門內 有水曰湎源,池有芙蓉如車輪。

《鄱陽記》:「弋陽嶺上多密巖。宋元嘉中,有人見其巖內 三鐵鑊,鑊各容百斛,中生蓮花。他人往尋,不知所在。」 《花史》:「宋元嘉六年,賈道子行荊上,見芙蓉方發,取還 家,聞花有聲,尋得舍利,白如真珠,焰照梁棟。」

《靈異記》:「貞觀二十年,渝州相恩寺側泉內,忽出紅蓮 花,面廣三尺。旅遊往來,無不歎訝,經月不滅。」

《花史》:「唐冀國夫人任氏女,少奉釋教。一日有僧持衣 求浣,女欣然濯之。溪邊每一漂衣,蓮花應手而出,驚 異求僧,不知所在,因識其處為百花潭。」

《杜陽雜編》:元載造蕓輝堂於私第,蕓輝之前有池,悉 以文石砌其岸,中有碧芙蓉,香潔䓿萏,偉於常者。載 因暇日憑欄以觀,忽聞歌聲響,若十四五子唱焉。其 曲則「玉樹後庭花」也。載驚異莫知所在,及審聽之,乃 芙蓉中也。俯而視之,聞喘息之音。載惡之既甚,遂剖 其花,一無所見。即祕之,不令人說。及載受戮,而逸奴 為平盧軍卒,故得其實。

《北夢瑣言》:「唐中和中,有士人蘇昌遠居蘇臺屬邑有 小莊,去官道十里,吳中水鄉,率多芰荷。忽見一女郎, 素衣紅臉,容質絕麗,悅其明悟,若神仙中人。自是與 之相狎,以莊為幽會之所。蘇生惑之既甚,嘗以玉環 贈之,結繁殷勤。或一日見檻前白蓮花開,敷榮殊異, 俯而翫之,見花房中有物,細視之,乃所贈玉環也。因」 折之,其妖遂絕。鬼神無形,必憑於物,精氣所附,非䓿 萏之能。聞於劉山甫 《續仙傳》:羅公遠謂中使輔仙玉曰:「主上列月華之藕。」 《集仙錄》:花姑女,道士黃靈徹也,居石井山,有野象中 箭,來投花姑,姑為拔之。其後每齋則銜蓮藕以獻。 《西湖志》:仙姥,餘杭人,嫁於西湖農家,能釀百花酒,王 方平常沽飲,是後群仙時降,因授藥一丸,以償酒價, 姥服化去。後十餘年,有人見姥於洞庭,仍賣百花酒 雲。今杭州北山有仙姥墩。王安石詩云:「綠漪堂前湖 水綠,歸來正復有荷花。花前若見餘杭姥,為道仙人 憶酒家。」

《異聞記》:安吉碧蘭堂,素有奇怪。有士晁紫芝嘗與客 遊眺於彼,迫暮,共見水面一好女子,衣服楚楚,手捧

蓮葉,足履萍草而來。晁料其鬼物,急叱之,女子自若
考證
且行且吟云:「水天日暮風無力,斷雲影裡蘆花色,折

得荷花水上游,兩鬢蕭蕭玉釵直。」吟畢,由東岸而去。 五色線劉交居若耶溪,忽聞有人採蓮喧笑聲,交以 溪左右無人居,甚訝之,乃斷柳枝蔽身,視之,忽見十 餘女子,從一華林而出,皆衣青綠,年十六七,入叢蓮, 相對而歌。交乃棹舟以逼之,諸女皆化為龜,入水。 《花史》賈似道在揚州時,有道人求見,問其所能,曰:「善 畫蓮。」秋壑館之於小金山放鶴亭,索絹四幅,閉門不 容,觀者逾五六日。似道自往觀之,僅畫一葉,傾露珠 滴滴流下,滴於石上,復散滴於地。秋壑見精妙,令了 之。道人辭去,約再來,秋壑掛於壁上,每風起則荷葉 動,露珠傾盡,已而復然。道人不可復索,方知神仙也。 《採蘭雜志》:吳人沈愛觀漁,漁人網得一鏡,背上有文 曰:「紫金鍊精,晝燭鬼形。」愛以百錢買之,置閣內,時時 有人物影平生所未睹者,往來於鏡內,夜恆有光。愛 一日見亡父坐蓮花上,身小於花。

《安養記》:近余友王九蓮居士,修淨土一心觀想,夜夢 見佛皆塑像,非活佛也,無可奈何。一日遇僧寂公,居 士告以故,僧曰:「此物易耳。」因問居士曰:「君想像先公, 能得其平生容貌乎?」曰:「能。」「夢中所見,與生時有異乎?」 曰:「無異也。」僧曰:「佛本無相,因物見相。自今以後,宜即 以先公作阿彌陀佛想。」漸想先公,眉閒有白毫光,面 「如真金,坐蓮花上,其身漸大,皆可想像,則君先公即 活佛也。」居士如法修之,自後夢見其父,即心謂是佛。 久之,其父遂引坐蓮花,與說法要,有所得,專修益篤。 尋有父執姓馬者,其父未死時,為商蜀中,十年不歸。 一日叩門求見,言某日得危疾死半日被吏執縛,歷 諸地獄。正惶急,忽見金光照耀,中擁人影,趺坐蓮花, 呼某姓名。某諦視之,乃尊公也。命吏送歸,遂活,故不 惜遠歸。拜謝,因問:「尊公何修而至此?」居士具以實告。 馬異之,亦誓如說求生淨土。

《花史》:「法華山樵夫得青蓮一枝,掘地有石匣,藏一童 子,舌根不壞,花自舌出。」

國朝金箔張嘗於臘月索乾石蓮子,亂撒池中,頃刻 花開滿池,香艷可愛。剪紙為舫,置水中,踏而登焉,鼓 棹放歌,往來花叢,俄失所在。

《避暑漫抄》:「有神降於鄭絳家,吟詩曰:『忽然湖上片雲 飛,不覺舟中雨濕衣。折得蓮花渾忘卻,空將荷葉蓋 頭歸』。」

《句容縣志》:「華山在縣北六十里鳳壇鄉,舊有寶公庵。 至明萬曆三十二年,李太后忽夢一山皆蓮,因下部 遍搜名山,有蓮華其名者,禮部以此山應。後即敕建 銅殿一座,崇奉大士。」

《饒州府志》:「鄱陽趙某販瓷隆興,有兄久遭兵死,忽遇 之,挽入旅寓,默然,但出蓮花一朵曰:『到家有二十人 來,持此與之。及歸果然,僅止十九人。亟索花,花忽變 成一人,相契笑語而去』。」

《平陽縣志》:「靈鷲寺僧妙智,嘗畜一貓,每遇誦經,輒蹲 座下聽之。一日貓死,僧瘞之後,其處生蓮花,眾異而 發之,花自貓口中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