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0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九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九卷目錄

 蘆部彙考

  蘆圖

  詩經召南騶虞 衛風碩人 河廣 王風大車 秦風蒹葭 豳風七月

  禮記月令

  周禮地官大司徒

  爾雅釋草

  大戴禮記夏小正

  毛詩陸疏廣要蒹葭蒼蒼

  沈括補筆談藥議

  陸佃埤雅葦 菼

  徐光啟農政全書蘆筍考

  本草綱目

 蘆部藝文詩詞

  蒹葭           唐杜甫

  種葦            姚合

  使院栽葦          薛能

  友人池上詠蘆        曹松

  顧少府池亭葦        前人

  叢葦            張蠙

  詠蘆            張祜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李商隱

  蘆花            羅鄴

  蘆葦           王貞白

  庭葦            李中

  詠蘆           宋宋祁

  答人乞碧蘆         邵雍

  詠葦           司馬光

  和人葦花          前人

  蘆花           彭汝礪

  寒蘆港           文同

  和文與可洋州園池寒蘆港   蘇軾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      前人

  賦園中所有         蘇轍

  和文與可寒蘆港       前人

  過碧蘆軒          賀鑄

  次韻陳叔易蘆橋      晁沖之

  蘆檻            朱松

  蘆花           王十朋

  詠蘆           楊萬里

  蘆筍           蕭天山

  賦葛天民栽葦       葉紹翁

  蘆花           潘女郎

  蘆花           金吳激

  蘆花褥         元吳景奎

  蘆花被        小雲石海涯

  蘆花被          謝宗可

  汀洲隱浦應制蘆     明吳伯宗

  蘆             王醇

  蘆             吳寬

  蘆花歌          陳繼儒

  蘆花            徐渤

  西蘆詞二首以上詩    袁袠

  齊天樂       宋方岳

 蘆部選句

 蘆部紀事

 蘆部雜錄

 蘆部外編

草木典第一百九卷

蘆部彙考

[編輯]

《釋名》

[編輯]

葭。詩經     《菼》。詩經

葦:詩經     《蒹》。詩經

《萑》。詩經     《薍》。爾雅

《虇》。爾雅筍名   《薕》。爾雅注

烏蓲。爾雅注   《藡》。博雅

《蓬》。請幫助識別此字。唐本草花名

蘆圖

蘆圖

《詩經》

[編輯]

召南騶虞

[編輯]

彼茁者葭,

茁,出也。葭,蘆也。謂草生茁茁然出,故云茁,出也,非訓為出。「葭蘆」,《釋草》文。李巡曰:「葦初生。」朱注茁,生出壯盛之貌。葭,蘆也,亦名葦。大全華谷嚴氏曰:「葭,蘆葦,又名華。一物四名。」

衛風碩人

[編輯]

葭菼揭揭。

葭蘆,菼薍也。「葭,蘆菼薍」,《釋草》文。李巡曰:「分別葦類之異名。」郭璞曰:「蘆,葦也。薍似葦而小如。」李巡云:「蘆、薍共為一草。如郭雲則蘆薍別草。」《大車傳》曰:「菼,鵻也。蘆之初生。」則毛意以葭、菼為一草也。陸璣云:「薍或謂之荻,至秋堅成則謂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銳而細,揚州人謂之馬尾。」以今語驗之,則蘆、薍別草也。朱注菼,薍也。亦謂之荻。

河廣

[編輯]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葦也。朱注葦:蒹葭之屬。

王風大車

[編輯]

大車檻檻,毳衣如菼。

菼,鵻也。蘆之初生者也。菼,薍也。毳衣之屬。衣繢而裳繡,五色皆備,其青者如鵻。「菼,鵻」,《釋言》文。郭璞曰:「菼草色如鵻,在青白之間。」傳以經雲「如菼」,以衣冠比菼色,故先解菼色,又解草,言菼是蘆之初生。《釋草》云:「葭蘆,菼薍。」孫炎、郭璞皆以蘆、薍為二草,李巡、舍人樊光以蘆、薍為一草。此傳菼為蘆之初生,則意同李巡之輩,以蘆、菼為一也。

秦風蒹葭

[編輯]

《蒹葭》蒼蒼,《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蒹薕》,葭蘆也。郭璞曰:「蒹,似萑而細,高數尺,蘆葦也。」陸璣《疏》云:「蒹,水草也,堅實,牛食之,令牛肥;彊青,徐州人謂之薕。兗州、遼東通語也。」朱注蒹似萑而細,高數尺,又謂之薕。葭蘆也。大全華谷嚴氏曰:「蒹,一名薕,又名荻,一物而三名。」陸璣云:「水草牛食之,肥。」山陰陸氏曰:「今人以為簾箔,因以得名。葭,蘆也,葦也,又名華,一物而四名。」孔氏云:「初生為葭,長大為蘆,成則名葦。萑,菼也,又名鵻,亦一物而四名。」蒹、葭、萑,三物共十一名。

豳風七月

[編輯]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薍為萑,葭為葦,豫畜萑」,葦可以為曲也。《釋草》云:「菼,薍。」樊光云:「菼初生。葸,息理反,騂色。海濱曰薍。」郭璞曰:「似葦而小。」又云:「葭,華。」舍人曰:「葭,一名華。」樊光引《詩》云:「彼茁者葭。」郭璞曰:「即今蘆也。」又云:「葭,蘆。」郭璞曰:「葦也。」然則此二草初生者為菼,長大為薍,成則名為萑;初生為葭,長大為蘆,成則名為葦。小大之異名,故云「薍為萑,葭為葦。」此對文耳,散則通矣。《蒹葭》雲「白露為霜之時」,猶名葭。《行葦》雲「敦彼行葦」,夏時已名葦也。《月令》季春說養蠶之事雲「具曲植筐筥」,注云:「曲,薄也。植,槌也。薄用萑葦為之。」下句言蠶事,則萑葦為蠶之用,故云「豫畜萑葦,可以為曲」也。

《禮記》

[編輯]

月令

[編輯]

季夏之月,命澤人納材葦。

「蒲葦之屬」,此時柔刃,可取作器物也。

《周禮》

[編輯]

地官

[編輯]

大司徒之職,「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五曰原隰, 其植物宜叢物。」

《叢物》,萑葦之屬。

《爾雅》

[編輯]

釋草

[編輯]

《葭華》。

即今蘆也。

《蒹,薕》。

似萑而細,高數尺,江東呼為「薕。」

《葭蘆》:

葦也。

《菼,薍》。

似葦而小,實中,《江東》呼為「烏蓲。」

其《萌虇》。

今江東呼蘆筍為「虇。」然則萑葦之類,其初生者皆名虇。《音繾綣》。此辨蒹葭等生成之異名也。葭,一名華,即今蘆也,葦之未成者。蒹,一名薕。郭云:「似萑而細,高數尺,江東呼為薕適。」《詩·秦風》云:「蒹葭蒼蒼。」陸璣云:「蒹,水草也。堅實,牛食,令牛肥。彊青,徐人謂之薕,兗州、遼東通語也。」葭,一名蘆菼,一名薍李

巡曰:「分別葦類之異名。」 郭云:「『蘆,葦也。菼,似葦而小,實中,江東呼為烏蓲』。如李巡雲,『蘆、薍共為一草』。如郭雲,則蘆、薍別草。」 案《詩·大車》傳云:「菼,鵻也,蘆之初生。」 則毛意亦以葭、菼為一草也。案《詩·衛風·碩人》云:「葭菼揭揭。」 陸璣云:「薍或謂之荻。至秋堅成則謂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銳而細,揚州人謂」 之馬尾。以今語驗之,則蘆薍別草也,其萌名虇。郭云:「今江東人呼蘆筍為虇。」 然則萑葦之類,其初生者皆名虇。註音繾綣者,《大雅·民勞》云:「以謹繾綣。」 昭二十五年《左傳》云:「繾綣從公,無通外內。」 此取「虇」 與「綣」 字音同,不為義也。

《葦醜》,䒒。

其類,皆有《䒒秀》。葦即蘆之成者,其類皆有䒒秀也。

《大戴禮記》

[編輯]

夏小正

[編輯]

七月,「莠,雚葦。」未莠則不為雚葦,莠然後為雚葦,故先 言莠。

《灌荼》,灌,聚也。荼,雚葦之秀,為蔣,楮之也。雚未秀為菼, 葦未秀為蘆。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

秦風

[編輯]

《蒹葭》蒼蒼,

蒹,水草也,堅實,牛食之,令牛肥。彊青,徐州人謂之薕。兗州,遼東通語也。

葭一名「蘆菼」 ,一名「薍薍」 ,或謂之荻。至秋堅成,則謂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銳而細,揚州人謂之「馬尾。」 以今語驗之,則蘆、薍別草也。

按:蒹、葭二物相類而異種者也。蒹小而中實,凡曰萑、曰藡、曰菼、曰鵻、曰薍、曰蒹、曰荻、曰烏蓲,一物九名,皆蒹也。葭大而中空,凡曰葦、曰蘆、曰華、曰䒒、曰馬尾,一物六名,皆葭也。蓋因其萌也同時,其秀也同時,其堅成也亦同時,又同產河洲江渚間,故詩人往往並詠,如「葭菼揭揭」 、「八月萑葦」 及此篇三詠蒹葭是也。陸《疏》原云:「蘆薍別草」 ,但李巡認為一草。朱子《河廣注》云:「葦,蒹葭之屬。」 毛公《大車傳》雲,「菼,蘆之始生。」 偶爾相混,後人遂不能分別耳。因分疏於右,以俟讀者採擇焉。

蒹。《爾雅·釋草》云:「蒹,薕。」郭注云:「高數尺,江東呼為秩薕。」鄭注云:「荻也,蘆屬而小,可為箔。」菼薍。郭、鄭俱云:「似葦而小,實中,江東呼為烏蓲。」又《釋言》云:「菼,鵻也。菼,薍也。」郭注云:「菼,草色如鵻,在青白之間。」《廣雅》云:「藡,萑也。」《埤雅》云:「萑,即今之荻,一名蒹。蒹,萑之未秀者也。一名薕。高數尺。今人心為簾箔,因此為名。至秋堅成,謂之萑。」《說文》曰:「萑之初生,一曰薍,一曰鵻。」《夏小正》云:「萑未秀為菼。大車曰毳,衣如菼。」《說文》曰:請幫助識別此字。「鵻,帛也。」引此毳衣如菼,蓋青者如菼,故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一曰:菼,元色。《字說》曰:「菼中赤,始生末黑,黑已而赤,故謂之菼。其根旁行,牽揉盤互,其形無辨矣,而又強焉,故謂之薍。薍之始生,常以無辨,唯其強焉,乃能為薍。」又《鴟鴞》云:「予所捋荼。」《傳》曰:「荼,萑苕。」今女匠亦以萑荼絮巢,其色白。故《傳》曰:「望而視之,欲其荼白也。」

葭。《爾雅·釋草》云:「葭,蘆。」 郭注云:「葦也。」 《葭華》。郭云:「即今蘆也。」 鄭云:「亦謂蘆花葦醜。䒒。」 郭云:「其類皆有䒒秀。」 邢云:「葦即蘆之成者。」 《埤雅》云:「葦即今之蘆,一名葭葭,葦之未秀者也,一名華夏。」 《小正》云:「葦未秀為蘆。」 先儒以為萑如葦而細。按《禮》曰:「土鼓蕢桴葦籥,伊祁氏之樂也。葦管中籥」 ,則萑小而葦大矣,是故謂之偉。其字從韋。《荀子》曰:「柔從若蒲葦。」 葦可緯為簿席。又云:《爾雅》曰:「葦,醜䒒。」 言其華皆有䒒秀。今風輒吹揚如雪,其聚於地如絮。《淮南子》云:「季夏令澤人入材葦。」

又按:《夏小正》,《博雅》《埤雅》《爾雅註疏》,郭璞、孫炎輩與陸《疏》甚合,但李巡、樊光及《字說》未免相戾,毛《傳》、朱《註》稍有異同。今合考之,其「始萌曰虇」 ,則蒹葭同名,其餘皆異名矣。據《夏小正》雲「七月秀萑」 ,葦未秀則不為萑,葦秀然後為萑葦,則曰萑、曰葦,皆堅成後之名也。《鴟鴞》雲「予所捋荼」 ,《河廣》雲「一葦杭之」 是也。曰藡、曰蒹、曰荻,則萑未秀之名也。曰「蘆」 ,則葦未秀之名;曰「華」 、曰「䒒」 ,則葦吐花之名也。曰菼、曰鵻、曰薍、曰「烏蓲」 ,則萑始生之名,《王風》雲「毳衣如菼」 是也。曰「馬尾」 ,則葦始生之名,《召南》雲「彼茁者葭」 是也。《字說》雖不足據,其「荻強而葭弱,荻高而葭下」 二語,頗得其形似。

《沈括補筆談》

[編輯]

藥議

[編輯]

藥中有用蘆根及葦子、葦葉者。蘆葦之類,凡有十數 種,多蘆葦,葭、菼、薍萑、蕙華之類皆是也。名字錯亂,人 莫能分。或疑蘆葦而小,則薍非葦也。今人云:「葭,一名華。」郭璞云:「薍似葦,是一物。」按《爾雅》云:「菼、薍、葦、蘆」,蓋一 物也。名字雖多,會之則是兩種耳。今世俗只有蘆與 荻兩名。按《詩疏》亦將葭、菼等眾名判為二物,曰:「此草 初生為菼,長大為薍,成則名為萑;初生名葭,長大為 蘆,成則名為葦。故先儒釋薍為萑,釋葭為葦。」予今詳 諸家所釋,葭、蘆、葦,皆蘆也,則菼、薍、萑是荻耳。《詩》云:「葭 菼揭揭」,則葭,蘆也;菼,荻也;又曰「萑葦」,則萑荻也;葦,蘆 也。連文言之,明非一物。又《詩·釋文》云:「薍,江東人呼之 為烏蓲。」今吳中烏蓲草,乃荻屬也。則萑薍為荻明矣。 然《召南》「彼茁者葭」,謂之初生可也。《秦風》曰:「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則散文言之。霜降之時亦得謂之葭,不必 初生,若對文,須分大小之名耳。荻芽似竹筍,味甘脆 可食。莖脆可曲如鉤,作馬鞭節。花嫩時紫脆則白如 散絲,葉色重,狹長而白脊。一類小,可用為曲薄,其餘 唯堪供爨耳。蘆芽,味稍甜,作蔬尤美。莖直花穗生,如 狐尾褐色,葉闊大而色淺,此堪作障席、筐筥、織壁、覆 屋、絞繩雜用,以其柔韌且直故也。今藥中所用蘆葦 子、葦葉,以此證之,蘆葦乃是一物,皆當用蘆,無用荻 理。

《陸佃埤雅》

[編輯]

[編輯]

《爾雅》曰:「葦醜䒒。」言其華皆有䒒秀,今風輒吹揚如雪, 其聚於地如絮也。《淮南子》曰:「蔏苗類絮,而不可以為 絮。」葦即今之蘆,一名葭。葭,葦之未秀者也。萑即今之 荻,一名蒹。蒹,萑之未秀者也。葭一名華蒹,一名薕。薕, 高數尺,今人以為簾箔,因此為名也。至秋堅成,謂之 萑葦。《詩》曰:「八月萑葦。」《莊子》曰:「欲惡之孽,為性萑葦。蒹」 葭,始萌,以扶吾形,尋擢吾性,則明此幼曰蒹葭,長曰 萑葦矣。先儒以為萑如葦而細。按《禮》曰:「土鼓簣桴。」葦 籥,伊祁氏之樂也。葦管中籥,則萑小而葦大矣,是故 謂之偉。其字從韋,則韋緩故也。《荀子》曰:「柔從若蒲。」葦 非怯懾也。葦可緯為簿席,萑亦可緯帷宇,而用不如 蘆之或析也。故音完。舊云:「雞羽焚而清飆起,蘆灰缺 而月暈移。」說者以為取蘆草灰隨牖下月光中,令圓 畫缺其一面,則月暈亦缺於上也。《詩》:「蒹葭蒼蒼,白露 為霜。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露敷 施以生之,霜刻制以成之。霜露所以譬禮之成,禮至 於周而成故也。厭浥、行露,言貞信之教興,則白露為 霜,象禮之成矣。采采言其色鮮而未淒;「淒淒」言其色 慘而未蒼。「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則未能用禮,將無以固其國之譬也。《郊居賦》曰:「編霜 菼,葺寒茅」,蓋茅菼醜,霜降,收縮萬物,然後堅成可用。 故詩取況如此。

[編輯]

《廣雅》云:「萑,荻也。」荻之初生曰菼。蒹,其未秀者也。《說文》 曰:「萑之初生,一曰薍,一曰鵻。」按《釋言》曰:「菼,騅也。菼,薍 也。」則萑之初生,一曰薍,一曰鵻是矣。《詩》曰:「葭菼揭揭」, 蓋葭菼上擢,則鱣鮪依焉而為罛之患,詩以譬妾之 上僭。又曰:「大車檻檻,毳衣如菼。大車啍啍,毳衣如璊。」 大車,聽訟者之車也。毳衣,聽訟者之服也。檻檻,言檻 而收制之也。故曰「畏子不敢。」啍啍言訊而誥戒之也。 故曰「畏子不奔。」《說文》曰。請幫助識別此字。騅,帛也。引此毳衣如菼。又 曰「以毳為」請幫助識別此字。色如虋,故謂之璊。虋,禾之赤苗也。引此 毳衣如璊,明非毳冕矣。且毳冕作繪宗彝,非所以聽 訟,又其衣不得如菼青璊赤,如《說文》之義,是或一服 也。蓋青者如菼,故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其赤者如璊,故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故。 請幫助識別此字。從菼省。請幫助識別此字。「從璊省。一曰菼,元色,言其衣如之。璊,纁 色,言其裳如之。大夫元冕,今曰毳冕者,蓋《禮》所謂上 大夫卿也。《傳》曰:『菼,鵻也。蘆之初生蘆黑也。鵻在青黑 之間』。」今按郭璞注以為蒹似萑而細者。又曰似葦而 小,實中為菼。則蒹菼又蘆之一種也。蓋蒹萑之小者, 菼葦之小者,故其醜似萑而細,與如葦而小者,亦或 謂之蒹菼。《爾雅》曰:「蔈荂荼猋,藨䒒萑苕謂之荼,葦苕 謂之䒒。」《詩》曰:「予所捋荼。」《傳》曰:「荼,萑苕也。」今女匠亦以 萑荼絮巢,其色白,故《傳》曰:「望而視之,欲其荼白也。」又 曰:「旗斾皆赤,望之如日;旗斾皆白,望之如荼。」《字說》曰: 「蘆謂之葭,其小曰萑。荻謂之蒹,其小曰葦,其始生曰 菼,又謂之薍。荻強而葭弱,荻高而葭下,故謂之荻」菼 中赤,始生末黑,黑已而赤,故謂之「菼。」其根旁行,牽揉 槃互,其形無辨矣,而又強焉,故又謂之「薍。」薍之始生, 常以無辨,惟其強也,乃能為亂。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

蘆筍考

[編輯]

其苗名葦子草。《本草》有蘆根,《爾雅》謂之「葭華。」生下隰 陂澤中。其狀都似竹,但差小而葉抱莖生,無枝叉,花 白作穗如茅花,根如竹根,亦差小而節疏,露出浮水 者不堪用。味甘。一雲「辛,性寒。」

救饑

採嫩筍煠熟,油鹽調食。其根甘甜,亦可生咂食之。 元扈先生曰:「嘗過根本勝藥。北方亦作果食,其筍則 北方者可食,南產不可食

《本草綱目》

[編輯]

蘆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按:毛萇《詩疏》云:「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 長成曰葦。」葦者,偉大也。蘆者,色盧黑也。葭者,嘉美也。

集解

蘇恭曰:「蘆根,生下濕地,莖葉似竹,花若荻花名蓬。」請幫助識別此字。 二月、八月采根,日乾用。

蘇頌曰:「今在處有之,生下隰陂澤中。其狀都似竹,而 葉抱莖生,無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節 疏。其根取水底味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並不 堪用。按郭璞註《爾雅》云:『葭即蘆也,葦即蘆之成者。菼 薍似葦而小,中實,江東呼為烏蓲』。」音丘或謂之「藡」,即荻 也。至秋堅成,即謂之萑。音桓蒹:似萑而細長,高數尺,江 東謂之「蒹。」其花皆名䒒。音調其萌皆名「虇。」音拳「堪食,如竹、 筍、箬。」然則蘆、葦通為一物也。所謂蒹,乃今作簾者是 也;所謂菼者,今以當薪者是也,而人罕能別蒹、菼與 蘆葦也。又北人以葦與蘆為二物,水旁下濕所生者 皆名葦,其細不及指大。人家池圃所植者皆名蘆,其 榦差大,深碧色者亦難得,然則蘆葦皆可通用矣。 李時珍曰:「蘆有數種,其長丈許,中空、皮薄、色」白者,葭 也,蘆也,葦也。短小於葦,而中空、皮厚、色青蒼者,菼也, 薍也,荻也,萑也。其最短小而中實者,蒹也。皆以初生 已成得名。其身皆如竹,其葉皆長如箬葉。其根入藥, 性味皆同。其未解葉者,古謂之「紫籜。」

《雷斆》曰:「蘆根須要逆水生,並黃泡肥厚者,去鬚節,並 赤黃皮用。」

根氣味

甘寒無毒。

根主治

《別錄》曰:「消渴客熱,止小便利。」

蘇恭曰:「療反胃嘔逆不下食。胃中熱。傷寒內熱彌良。」 甄權曰:「解大熱開胃。治噎噦不止。」

《大明》曰:「寒熱時疾,煩悶瀉痢,人渴,孕婦心熱。」

筍氣味

小苦冷,無毒。

《甯原》曰:「忌巴豆。」

筍主治

《甯原》曰:「膈間客熱。止渴。利小便。解河豚及諸魚蟹毒。」 李時珍曰:「解諸肉毒。」

發明

李時珍曰:按:《雷公炮炙論序》云:「益食加觴,須煎蘆、朴。」 注云:「用逆水蘆根並厚朴二味等分煎湯服。」蓋蘆根 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莖葉氣味

甘寒無毒。

莖葉主治

李時珍曰:「霍亂嘔逆,肺癰煩熱,癰疽。燒灰淋汁煎膏, 蝕惡肉,去黑子。」

徐之才曰:「籜,治金瘡,生肉滅瘢。」

陳藏器曰:「江中采出蘆,令夫婦和同,用之有法。」

發明

李時珍曰:「古方煎藥,多用勞水及陳蘆火,取其水不 強、火不盛也。蘆中空虛,故能入心肺,治上焦虛熱。」

《蓬》。請幫助識別此字。氣味

甘、寒,無毒。

《蓬》。請幫助識別此字。主治

蘇恭曰:「霍亂水煮濃汁服,大驗。」

《蘇頌》曰:「煮汁服,解中魚蟹毒。」

李時珍曰:「燒灰吹鼻,止衄血,亦入崩中藥。」

附方

骨蒸肺痿,不能食者,蘇遊蘆根飲主之。蘆根麥門冬 地骨皮生薑各十兩橘皮茯苓各五兩水二斗,煮八 升,去滓,分五服,取汗乃瘥。外臺祕要

勞復食復欲死,並以蘆根煮濃汁飲。肘後方

嘔噦不止,厥逆者:蘆根三斤切,水煮濃汁,頻飲二升, 必效。若以童子小便煮服,不過三升愈。肘後方 五噎吐逆,心膈氣滯,煩悶不下食:蘆根五兩剉,以水 三大盞,煮取二盞,去滓溫服。金匱玉函方

反胃上氣:蘆根、茅根各二兩,水四升,煮二升,分服。 霍亂煩悶,蘆根三錢,麥門冬一錢,水煎服。以上皆千金方 《霍亂脹痛》:蘆根一升,生薑一升,橘皮五兩,水八升,煎 三升,分服。太平聖惠方

食狗肉毒,心下堅,或腹脹口乾,忽發熱妄語,蘆根煮 汁服。梅師方

中馬肉毒:方同上。聖惠方

鯸鮧魚毒:方同上。千金方 《食蟹中毒》:方同上。千金方

中藥箭毒:方同上。千金方

霍亂煩渴腹脹:「蘆葉一握,水煎服。」又方:「蘆葉五錢, 糯米二錢半,竹茹一錢,水煎,入薑汁、蜜各半合,煎二 沸,時呷之。」聖惠方吐血不止:「蘆荻外皮燒灰,勿令白,為末,入蚌粉少許 研勻,麥門冬湯服一二錢」,三服可救一人。聖惠方 肺癰欬嗽煩滿微熱,心胸甲錯,葦莖湯:用葦莖切二 升,水二斗,煮汁五升,入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 半斤,煮取二升服,當吐出膿血而愈。張仲景金匱玉函方 發背潰爛:陳蘆葉為末,以蔥、椒湯洗淨傅之,神效。乾坤 祕韞

癰疽惡肉,白炭灰、白荻灰等分,煎膏塗之。蝕盡惡肉, 以「生肉膏貼之,亦去黑子。」此藥只可留十日,久則不 效。葛洪肘後方

小兒禿瘡:以鹽湯洗淨,蒲葦灰傅之。聖濟總錄 乾霍亂病,心腹脹痛:蘆蓬茸一把,水煎濃汁,頓服二 升。小品方

諸般血病:水蘆花紅花槐花、白雞冠花茅花等分。水 二鍾,煎一鍾服。萬表積善堂方

蘆部藝文詩詞

[編輯]

《蒹葭》
唐·杜甫

[編輯]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暫時花帶雪,幾處葉沈波。」 體弱春苗早,叢長夜露多。「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種葦》
姚合

[編輯]

欲種數莖葦,出門來往頻。近陂收本土,選地問幽人。 靜看唯思長,初移未覺勻。坐中尋竹客,將去更逡巡。

《使院栽葦》
薛能

[編輯]

戛戛復差差,一叢千萬枝。格如僧住處,栽得吏閑時。 筍自廳中出,根從府外移。從軍無宿例,空想夜風吹。

《友人池上詠蘆》
曹松

[編輯]

秋聲誰種得,蕭瑟在池欄。葉澀棲蟬穩,叢疏宿鷺難。 斂煙宜下,颯吹省先寒。此物生蒼島,令人憶釣竿。

《顧少府池亭葦》
前人

[編輯]

池上分行種,公庭覺少塵。根離潮水岸,韻爽判曹人。 正午迴魚影,方昏息鷺身。無時不動詠,滄海島思頻。

《叢葦》
張蠙

[編輯]

叢叢寒水邊,曾折釣魚船。忽與亭臺近,翻嫌島嶼偏。 花明無月夜,聲急正秋天。遙憶巴陵渡,殘陽一望煙。

《詠蘆》
張祜

[編輯]

鑿地栽蘆貯碧流,臨軒一望似汀洲。蔥瓏好映淮南 樹,疏雨偏宜海上鷗。歷歷迎風攲枕曉,蕭蕭和雨捲 簾秋。「君看范蠡功成後,不道煙波無去舟。」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李商隱

[編輯]

蘆葉梢梢夏景深,郵亭暫欲灑塵襟。昔年曾是江南 客,此日初為關外心。思子臺邊風自急,玉娘湖上月 應沉。清聲不逐行人去,一任荒城伴夜砧。

《蘆花》
羅鄴

[編輯]

如練如霜乾復輕,西風處處拂江城。長垂釣叟看不 足,暫泊王孫愁亦生。好傍翠樓請幫助識別此字。月色,枉隨紅葉舞 秋聲。最宜群鷺斜陽裡,閑捕纖鱗傍爾行。

《蘆葦》
王貞白

[編輯]

高士想江湖,閒庭遍植蘆。清風時有至,綠竹興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憂雨點麤。驚蛙跳得過,鬥雀裊如無。 未識笆籬護,幾抬筇竹扶。惹煙輕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尊賞不孤。穿花思釣叟,吹葉少羌雛。 寒色暮天映,秋聲遠籟俱。朗吟應有趣,瀟灑十餘株。

《庭葦》
李中

[編輯]

品格清於竹,詩家景最幽。從栽向池沼,長似在汀洲。 玩好招溪叟,棲堪待野鷗。影疏當夕照,花亂正深秋。 韻細堪清耳,根牢好繫舟。故溪高岸上,冷澹有誰遊。

《詠蘆》
宋·祁

[編輯]

嫋娜修莖青玉攢,鳧翁睡罷翠痕乾。湘君直寄江湖 樂,要作風汀雨瀨看。

《答人乞碧蘆》
邵雍

[編輯]

草有可嘉者,莫將蕭艾儔。扶疏全類竹,蒼翠特宜秋。 風雨聲初入,江湖思莫收。無功濟天下,藉此一淹留。

《詠葦》
司馬光

[編輯]

索索夕風遒,瀼瀼朝露裛。啅雀嫋寒枝,宿螢依敗葉。 眇然秋興長,坐與江湖接。

《和人葦花》
前人

[編輯]

葭菼迷河曲,高秋一番榮。齊紈張野白,楚練照川明。 不夜月長皎,踰時雪未晴。萬仙霓帔合,千畝玉苗生。 漠漠波瀾偃,茫茫沙磧平。際空鹽海竭,垂地塞雲橫。 日暖鷗無色,風高鶴有聲。逢君得《嘲賦》,豈愧束薪並。

《蘆花》
彭汝礪

[編輯]

風起蘆花散雪,紛紛故著枯槎。曉日曚曨照處,十分 認作梅花。

《寒蘆港》
文同

[編輯]

落月照冰湖,曉氣何太爽。兩岸雲煙昏,鳧鷗出深港。

《和文與可洋州園池寒蘆港》
蘇軾

[編輯]

溶溶晴港漾春暉,蘆筍生時柳絮飛。還有江南風物 否,桃花流水鮆魚肥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
前人

[編輯]

《蘆筍》初似竹,稍開葉如蒲。方春節抱甲,漸老根生鬚。 不愛當夏綠,愛此及秋枯。黃葉倒風雨,白花搖江湖。 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安得雙野鴨,飛來成畫圖。

《賦園中所有》
蘇轍

[編輯]

《蘆生》井欄上,蕭騷大如竹。移來種堂下,何爾短侷促。 莖青甲未解,枯葉已可束。蘆根愛溪水,餘潤常鮮綠。 強移性不遂,灌水惱僮僕。晡日下西山,汲者汗盈掬。

《和文與可寒蘆港》
前人

[編輯]

蘆深可藏人,下有扁舟泊。正似洞庭風,日暮孤帆落。

《過碧蘆軒》
賀鑄

[編輯]

東軒美風月,詩酒半歡呼。昨日牆陰過,依依見碧蘆。

《次韻陳叔易蘆橋》
晁沖之

[編輯]

橋闊狹如馬,蘆高低似人。白蘋洲上客,枉恨洞庭春。

《蘆檻》
朱松

[編輯]

「手斸修蘆著檻栽,使君公退幾徘徊。」想當風雨翻叢 急,疑卷江湖入座來。未辦松窗眠綠浦,且將屐齒印 蒼苔。種成桃李人間滿,應念孤根首屢回。

《蘆花》
王十朋

[編輯]

蘆花兩岸風蕭瑟,渺渺煙波浸秋日。鷗鷺家深不見 人,小舟忽自花中出。

《詠蘆》
楊萬里

[編輯]

避世水雲國,卜鄰鷗鷺家。風前揮玉麈,霜後幻《楊花》。 骨相緣詩瘦,秋聲訴月華。欲招盧處士,歸去作生涯。

《蘆筍》
蕭天山

[編輯]

江客因貧識荻芽,一清塵退雜魚蝦。燒成味挾濠邊 雨,掘得身離鴈外沙。春饌且供行釜菜,秋江莫管釣 船花。食根思到蕭騷葉,痛感邊聲咽戍笳。

《賦葛天民栽葦》
葉紹翁

[編輯]

葉礙漁舟入,叢分水國寬。低回藏鷺渚,髣髴釣魚竿。 蕩戶和萍送,溪翁當竹看。所憐如許節,不耐雪霜寒。

《蘆花》
潘女郎

[編輯]

園亭當水中,兩岸蘆花雪。夜深人未眠,碧水蕩秋月。

《蘆花》
金·吳激

[編輯]

天接蒼蒼渚,江涵嫋嫋花。秋聲風似雨,夜色月如沙。 澤國幾千里,漁村三兩家。翻思《杏園路》,鞭裊帽簷斜。

《蘆花褥》
元·吳景奎

[編輯]

搖落蒹葭白露霜,冰綃覆護帶幬張。瓊臺積雪和煙 凝,銀浦流雲入夢香。失靷曾憐衣冷落,吐茵空染酒 淋浪。鴈書彷彿瀟湘夜,起坐俄驚月一床。

《蘆花被》並序
小雲石海涯

[編輯]

僕過梁山泊,有漁翁織蘆花為被。僕尚其清,欲易之以綢者。翁曰:「君尚吾清,願以《詩》輸之。」 遂賦,果卻綢。

採得蘆花不涴塵,翠蓑聊復藉為茵。西風刮夢秋無 際,夜月生香雪滿身。毛骨已隨天地老,聲名不讓古 今貧。青綾莫為鴛鴦妬,《款乃聲中》別有春。

《蘆花被》
謝宗可

[編輯]

白似楊花暖似烘,纖塵難到黑甜中。軟鋪香絮清無 比,醉壓晴霜夜不融。一枕和秋眠落月,五更飛夢逐 西風。誰憐宿鴈江汀冷,贏得相思舊恨空。

《汀洲隱浦應制蘆》
明·吳伯宗

[編輯]

秋水長江湛碧淪,西風蘆葉淨無塵。波間月出天光 迥,海上潮來雪色新。戒候每聞賓鴈集,忘機唯與狎 鷗親。長歌濯足煙霞裡,始信幽人樂是真。

《蘆》
王醇

[編輯]

昨夜邊鴻棲幾行,練花十里截迴塘。西風橫水自秋 色,明月照汀分冷光。遠送繁聲滿江店,時吹亂雪在 漁航。南兵正戍遼河畔,捲葉愁聽櫓曲長。

《蘆》
吳寬

[編輯]

「江湖渺無際,彌望皆高蘆。蘆本水濱物,久疑平陸無。 移根偶種植,溝淺土不污。縱橫勿遍地,葉捲多葭莩。 白花可為絮,長榦須人扶。每當風雨夕,蕭蕭亦江湖。」 宛如扁舟過,榜人共歌呼。浩然發歸興,豈為思蓴鱸。

《蘆花歌》
陳繼儒

[編輯]

蘆花作主我作客,蘆花點頭我拍膝。白鷗銜住綠蓑 衣,使我欲行行不得。我醉欲倩蘆花扶,蘆花太懶可 奈何。不如呼出青天月,大家躍入「金葫蘆。」

《蘆花》
徐渤

[編輯]

江畔洲前白渺茫,蕭蕭摵摵鬥秋光。輕風亂播漫天 雪,斜月微添隔岸霜。半夜鴈群清避影,數聲漁笛澹 吹香。瓊枝玉樹分明見,愁絕懷人水一方。

《西蘆詞》
袁袠

[編輯]

秋鴈集復飛,寒潮明更滅。日暮風起時,蘆子花如雪。

君家滬瀆城,城西蘆子渡。蘆子何蒼蒼,秋風吹白露

《齊天樂》
宋·方岳

[編輯]

「孤篷夜傍低叢宿,蕭蕭雨聲悲切。一片霜痕,半山煙 色,愁到沙頭枯葉。淡雲沒滅。黯吹老西風,滿汀新雪。 天豈無情,離筵默送歸客。歸去來兮怎得。儘鷺翹 鷗倚,乍寒時節。秋晚山川,夕陽浦漵,贏得別腸千結。」 濤翻浪疊。那得似西來,一筇橫絕。搔首江南,鴈銜千 里月。

蘆部選句

[編輯]

楚屈原,天問。「咸播秬黍,《莆雚》是營。」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藏莨蒹葭。」

《古詩》:「銜蘆過岱嶺,日望鴛鴦洲。」

唐·王昌齡詩:「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儲光羲詩。「蘆花白雪飛。」

孟浩然詩:「月明全見蘆花白。」

李白詩:「一一銜蘆枝,散落天地間。」「西望白鷺洲」,蘆 花似朝霜。

杜甫詩:「蒹葭離披去,天水相與永。」渚秀蘆筍綠。 《蘆花》留客晚。「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李嘉祐》詩。「楚地蒹葭連海迴。」

司空曙詩:「冰霜葭菼變。」

《錢起詩》:「風晚冷颼颼,蘆花已白頭。」人居蘆葦岸,終 夜動秋聲。

《陶峴》詩:「鷺立蘆花秋水明。」

顧非熊詩:「疏葦秋前渚。」

柳宗元詩:「蒹葭淅瀝含秋雨。」

《張籍詩》:「洲白蘆花吐。」

白居易詩:「蕭蕭蘆葉裡,風起釣絲斜。」紫筍折新蘆。 《姚合詩》:「無竹栽蘆看,思山疊石為。」

《朱慶餘》詩:「蘆葦聲多鴈滿陂。」

溫庭筠詩:「夜船聞雨滴蘆花。」

《杜荀鶴》詩:「秋風忽起溪浪白,零落岸邊蘆荻花。」葦 花零落向秋深。

《錢珝》詩:「穿蘆覺渚幽。」

《羅隱詩》:「細雨翻蘆葉。」短蘆冒土初生筍,

《吳融》詩:「葦花深處睡秋聲。」

《張蠙》詩:「十年九陌寒風夜,夢掃蘆花絮客衣。」

《薛濤》詩:「水國蒹葭夜有霜。」

宋夏竦詩:「萍汀殘雨老蒹葭。」

《石延年詩》:「葉嫩藏修節,苞遺出紺膚。」

劉敞詩:「蕭蕭江上葦,夏生叢已深。」故移蘆葦叢,粗 慰江湖趣。

《林逋》詩:「最愛蘆花經雨後,一篷煙浪飲漁船。」

《蘇庠》詩:「白蘋滿棹歸來晚,秋著蘆花一夜霜。」

陸游詩。「最是平生會心事,蘆花千頃月明中。」葦花 漠漠弄斜暉。

朱熹詩:「兩岸蒹葭秋色裡。」

張一齋詩:「忘卻蘆花叢裡宿,起來誤作雪天吟。」 趙訥軒詩:「門外酒帘風未定,櫓聲搖玉出蘆花。」白 鳥一雙簾外去,蘆花風靜釣舟閑。

金劉著詩:「八月邊城山未雪,蘆花籍籍已漫天。」 元姚燧詩:「瀕江不可禾,歲惟葦葭茁。青林無端倪,永 與江水匹。」

明董其昌詩:「葦花平岸帶霜容,總似窗前書帶叢。」

蘆部紀事

[編輯]

《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氏末年,諸侯有共工氏,與祝 融戰,不勝,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 鍊五色石以補天,斷鼇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 水,以濟冀州。」

《呂氏春秋》:「湯始得伊尹,祓之於廟,薰以萑葦。」

《穆天子傳》:「珠澤之藪,方三十里,爰有雚葦莞蒲,茅萯 蒹葽。」

《列仙傳》:「老萊子楚人,逃世,耕於蒙山之陽,莞葭為牆, 蓬蒿為室,樹木為床,蓍艾為蓆,葅芰為食。」

《孝子傳》:閔子騫事親孝,後母生二子,衣之絮衣,騫以 蘆花,父察知,欲出後母,騫告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 三子單。」遂不出,母亦化而慈。

《吳越春秋》:伍員奔吳,追者在後,幾不得脫。至江,江中 有漁父乘船,從下方泝水而上,子胥呼之謂曰:「漁父 渡我。」如是者再,漁父欲渡之,適會旁有人窺之,因而 歌曰:「日月昭昭乎侵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子胥即 止蘆之漪。漁父又歌曰:「日巳夕兮,予心憂悲,月巳馳兮,何不渡為。事寖急兮當奈何?」子胥入船,漁父知其 意也,乃渡之千潯之津。子胥既渡,漁父乃視之,有甚 饑色,乃謂曰:「子俟我此樹下,為子取餉。」漁父去後,子 胥疑之,乃潛身於深葦之中。有頃,父來,持麥飯鮑魚 羹盎漿求之樹下不見,因歌而呼之曰:「蘆中人,蘆中 人豈非窮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蘆中而應漁父 曰:「吾見子有饑色,為子取餉,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 屬天,今屬丈人,豈敢有嫌哉?」二人飲食畢欲去,子胥 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此吾前君之劍,中有七星, 價值百金,以此相答。」漁父曰:「吾聞楚之法令,得伍胥 者賜粟五萬,石爵執圭,豈圖取百金之劍乎?」遂辭不 受,謂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為楚所得!」子胥曰:「請丈 人姓氏。」漁父曰:「今日凶凶,兩賊相逢,吾所謂渡,渡,楚 賊也。兩賊相得,得形於默,何用姓氏為?子為蘆中人, 吾為漁丈人,富貴莫相忘也!」子胥曰:「諾。」既去,誡漁父 曰:「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漁父諾。子胥行數步,顧視 漁者,已覆船自沈於江水之中矣。

《史記·田單傳》:「燕圍即墨,田單收城中牛,束兵刃於其 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 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 《呂氏春秋》:「季秋之月,命虞人材葦供國。」

《西京雜記》:「太液池邊,皆是雕胡、紫蘀、綠節之類,葭蘆 之未解葉者,長安人謂之紫蘀。」

《後漢書禮儀志》:「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 作,恐物不楙。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蠱鍾以桃印, 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代以所尚 為飾。夏后氏金行,作葦茭,言氣交也。」

《通語》:諸葛亮見殷禮而歎曰:「東吳菰蘆中乃有奇偉 如此人。」

《吳志吳主權徐夫人傳》:「夫人祖父真,與權父堅相親, 堅以妹妻真,生琨。琨少仕州郡,漢末擾亂,去吏,隨堅 征伐有功,拜偏將軍。堅薨,隨孫策討樊能於麋等於 橫江,擊張英於當利口,而船少,欲駐軍,更求琨母時 在軍中,謂琨曰:『恐州家多發水軍來,逆人則不利矣, 如何可駐邪?宜伐蘆葦以為泭,佐船渡軍。琨具啟策』」, 策即行之,眾悉俱濟,遂破英。

《潘璋傳》:「魏將夏侯尚等圍南郡,分前部三萬人作浮 橋,渡百里洲上。璋將所領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葦數 百萬,束縛作大筏,欲順流放火,燒敗浮橋。作筏適畢, 伺水長當下,尚便引退。」

《晉書五行志》:「吳孫亮初,童謠曰:『吁汝恪,何若若?蘆葦 單衣篾鉤絡,於何相求常子閣』。」常子閣者,反語石子 堈也。鉤絡,鉤帶也。及諸葛恪死,果以葦席裹身,篾束 其要,投之石子堈。

《羅含傳》:「含轉州別駕,以廨舍諠擾,於城西池小洲上 立茅屋,伐木為材,織葦為席而居。」

《五行志》:「安帝義熙初,童謠曰:『官家養蘆化成荻,蘆生 不止自成積』。其時官養盧龍,寵以金紫,奉以名州,養 之極也。而龍不能懷我好音,舉兵內伐,遂成讎敵也。 蘆生不止自成積」,及盧龍之敗,斬伐其黨,猶如草木 以成積也。

盧龍據廣州,人為之謠曰:「蘆生漫漫竟天半。」後擁上 流數州之地,內逼京輦,應「天半」之言。

《汝南先賢傳》:「鄭敬居千蟻陂之陽,以漁釣自娛,彈琴 詠詩。常方坐於陂側,以蒹葭為席,常隨杞柳之陰。」 《拾遺記》:「蓬萊山有葭,紅色,可編為席,溫柔如罽毳焉。」 《荊楚歲時記》:「元日懸葦索於門,百鬼畏之。」

《魏書序紀》:「昭成皇帝三十年冬十月,帝征衛辰時河 冰未成,帝乃以葦緪約澌。俄然冰合,猶未能堅,乃散 葦於上,水草相結,如浮橋焉。」

《世祖本紀》:太平真君十一年九月辛卯,輿駕南伐。十 有二月丁卯,車駕至淮,詔刈萑葦,作筏數萬而濟。 《北齊書信都芳傳》:信都芳,河間人,少明筭術,為州里 所稱。有巧思,每精研究,忘寢與食。或墜坑坎,嘗語人 云:「筭之妙,機巧精微,我每一沈思,不聞雷霆之聲也。」 其用心如此。以術數干高祖,為館客,授參軍丞相倉 曹。祖珽謂芳曰:「律管吹灰,術甚微妙,絕來既久,吾思 所不至,卿試思之。」芳遂留意十數日,便云:「吾得之矣, 然終須河內葭莩灰。」後得河內葭莩,用其術,應節便 飛,餘灰即不動也。不為時所重,竟不行,故此法遂絕 雲。

《唐書李全忠傳》:「全忠,范陽人,仕為棣州司馬。有蘆生 其室,一尺三節。怪之,以問別駕張建,建曰:『蘆,茅類,生 於澤,公茅土兆也。傳節者其三世乎』?」罷歸,事可舉為 牙將。可舉死,眾推為留後。光啟元年,拜節度使。 《清異錄》:「余銜命渡淮,入廣陵界,維舟野次,縱步至一 村圃,有碧蘆方數畝,中隱小室,榜曰『秋聲館,時甚愛 之,不』」知誰家之別墅,意主人亦雅士也。

《宋史郭進傳》:「進為洺州團練使,於城四圍植柳,壕中 種荷芰蒲薍,後益繁茂。郡民見之,有垂涕者曰:『此郭 公所種也《楊澈傳》:「澈父思進為鎮趙從事,會昭慶令缺,使府命 澈假其任。時河決鄰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數千,徑 大澤中,多蘆葦,令采刈為筏,順流而下。既至,執事者 訝以後期,俄而葦筏繼至,駭而問之,澈以」狀對,乃更 嗟賞。

《元史食貨志》:「元有額外課,曰蒲葦,曰荻葦,曰竹葦。歲 入之數,唯天曆元年可考。」蒲葦課總計鈔六百八十 六錠三十三兩四錢。內腹裡,一百四十一錠五兩八 錢。行省,五百四十五錠二十七兩六錢。荻葦課總計 鈔七百二十四錠六兩九錢。內河南省,六百四十四 錠五兩八錢。江西省,八十錠一兩八錢。竹葦課,奉元 路,三千七百四十六錠三兩六錢。

歐陽元《貫雲石神道碑》雲:石嘗過梁山濼,見漁父織 蘆花絮為被,愛之,以綢易被。漁父見其貴易賤,異其 為人。陽曰:「君欲吾被,當更賦詩。」公援筆立成,竟持被 往。詩傳人間,號蘆花道人,公因以自號。

《在田錄》:「高皇為兒童時,糾合村中年相若者,聚為一 群,採蘆葦結作宮室,朝夕至其所,南向,令眾小兒羅 拜稱山呼。」

《南夷志》:「瀘河在弄棟北,今謂之南瀘,兩岸葭葦大如 臂。」

《明會典》:「凡營造各工,合用蘆席。永樂間,選差指揮督 率軍夫,於楊村南北口、尹兒灣南北掘河五廠,葦地 打葦織造。後廠地被軍民侵種,差官踏勘,立石為界, 設有莊頭、佃戶。」

天順二年奏准、「每地一畝徵席三片,葦一束。差武功 三衛指揮等官、協同有司催辦,五年一替。仍行通州 管河郎中管理」

天順年間、原派神木廠民夫一百二十名、運葦做工。 成化二十一年、詔僉順天府所屬、歲編六十名、辦葦 苫蓋

弘治十三年題准、每名徵銀一十五兩,共九百兩解 司、帖發節慎庫支給鋪戶

嘉靖十年議准、免徵本色、照戶部莊田、每畝徵銀二 分。遇有災傷、照數奏免

嘉靖十三年葦課,差武功三衛指揮等官,協同有司 催辦。十三年,革去武職,行各該府州縣掌印管糧官 督徵。每畝舊徵課銀,高阜三分,低窪二分。小民概稱 低窪規避以後不分高下肥瘠,每畝止徵二分。仍劄 委通州管河郎中兼管督催。每年限十月以裡,將徵 完銀兩解部,年終造冊奏繳。

葦地、原額四千五百七十頃六十四畝九分六釐四 絲。歲該徵銀九千一百四十一兩二錢有零

順天府武清縣五廠、蔡村掘河廠、三百七十四頃 七十三畝八分六釐

《楊村北廠》、六百八十九頃四十三畝三分五釐。 《楊村南廠》、一百九十二頃四十一畝七分八釐。 《尹兒灣北廠》、八百五十八頃五十四畝一分七釐。 《尹兒灣南廠》、三百六十五頃九十四畝

霸州七百五十四頃五十六畝四分三毫九絲; 《文安縣》:二百二十四頃七十三畝八分七釐

大城縣一百七十九頃一十四畝七分七釐二毫。 河間府靜海縣九百三十八頃一十二畝七分五釐 四毫五絲

歲用葦額該四十三萬斤。每一百斤,價銀二錢五分, 給批鋪戶完納領價。

萬曆五年題准:「行保定巡撫及通州管河郎中查勘 河間府靜海縣獨流等一十六莊葦地,除上地一百 七十三頃一十六畝四分,每畝照舊徵銀二分外,中 地一百一十三頃四畝二分,每畝止徵銀一分。下地 三百五十八頃四十二畝八分有餘,及逃絕地二百 九十三頃四十九畝三分有餘,俱免徵。以後如水退」 復,開墾成熟,仍行照例徵收,不許勢豪占管。

《畫史》余收易元吉逸色筆,作蘆如真,上一鴝鵒活動, 晉卿借去不歸。

掾曹《名臣錄》:「劉敏,河間府肅寧縣人。為中書吏時,暮 以小車出入江市蘆葦,旦載於家而後入。錄事妻以 蘆織席鬻以奉母,人或瞷亡,以絹帛瓦器遺其家者, 敏懸於梁,候其復來,竟還之。為楚相府錄事,後歷刑 部侍郎。」

《成安縣志》:「崇禎五年壬申,說法臺達摩坐側生蘆草 一莖,逾日充棟。」

《太平縣志》:「巴山,在城東二十五里,有蘆葦懸生崖半, 蔓延數丈,歷冬不凋,望之如藤蘿狀。」

《林縣志》:「葦泉在縣西北十五里,因其生葦特茂,故名。 今葦無。」

《盩厔縣志》:「葦園在竹園西南,周二十餘頃,歷代與司 竹同典之。正統間廢。」

《太平府志》:「青山李白墓上,產蘆如筆

蘆部雜錄

[編輯]

《易經說卦》:「震為萑葦。」

《詩經·豳風》:「予所捋荼。」荼,萑苕。

《小雅·小弁》:「有漼者淵,萑葦淠淠。」

《大雅》:「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敦,聚貌。「勾萌」之時也。「苞甲」而未拆也,體成形也。「泥泥」, 柔澤貌。

《孫卿子》:「南方有鳥,名蒙鳩,以羽編髮為巢,係之以葦 苕,風至苕折,子死卵破,所憑者弱也。」

《淮南子》:「鴈銜蘆而翔,以避繒繳。」

《蘆苻》之厚,通於無垠,而復反於敦龐。厚,猶薄也。《蘆 葦苻》,蘆之中白苻,言其薄,柯則歸於葦,故曰「反於《敦 龐》」也。垠音垠

藡苗類絮,而不可以為絮。

宋武帝詔少府,前歲所封諸洲蘆荻可開以利民。 崔豹《古今注傳》曰:「萑葦有叢。」《呂氏春秋》:「湯始得伊尹, 祓之於廟,薰以萑葦。」

《周禮》:卿大夫之子名曰門子。《論語》:「誰能出不由戶。」故 用葦者,欲人子孫蕃殖,不失其類,有如萑葦。

《搜神記》:「朽葦化蠶。」

《清異錄》:「蘆之為物,大類此君,但霜雪侵陵,改素為愧 耳。」故好事君子號蘆為「蕭寒郡假節侯。」

《群碎錄》:「葭莩之親。」葭莩,蘆管中白衣至薄者也。 《談苑》:「江東蘆賤而荻貴。退灘之地,先一年所生者,蘆 也;明年所生者荻也。」

《珍珠船》南陽葦杖,用劉寬蒲鞭事。《韓詩外傳》曰:「老蒲 為葦也。」

《花曆十月》蘆始荻,

《吳船錄》:「蜀州郡圃內西湖極廣,蘆花甚盛。」

《燕都遊覽志》:「韋中貴別業,四圍多水,荻花蘆葉,寒鴈 秋風,令人作江鄉之想。」

《代州志》:「鴈門山,嶺高峻,鳥飛不越,惟有一缺鴈來往 向此中過,號鴈門。山中多鷹鴈,至此皆相待。兩兩隨 行,銜蘆一枝,鷹懼蘆,不敢捉。」

《廉州府志》:「轆轤山,在靈山縣,山勢高大,四時雲霧不 散。山多蘆竹,故曰綠蘆。」

蘆部外編

[編輯]

《福州府志》:「荻蘆峽在連江縣。秦始皇以東南有王氣, 鑿山至此,荻蘆根長數丈,朝開夕合,夢神人曰:『可夕 置畚鍤於此根,可立斷也』。旦如其言,果斷為峽。」 《集異記》:「元和中,故都尉韋宥出牧溫州,忽忽不怡,江 波修永,舟船燠熱。一日晚涼,乃跨馬登岸,依舟而行。 忽逢淺沙亂流,蘆葦青翠,因縱轡飲馬,而蘆枝有拂 鞭者。」宥因閑援熟視,忽見新絲箏絃,周纏蘆心。宥即 援蘆伸絃,其長倍尋,則試縱之,應手復結。宥奇駭,因 寘於懷。行次江館,即付箏妓曰:「我於《蘆心》得之,頗甚 新緊,然沙洲江徼,是物何自而來,吾甚異之。試施於 器,以聽其音。」妓將安之,更無少異,惟短二三寸耳。方 饌,妓即置之赴食,隨置復紉。及食罷就視,則已蜿蜒 舒展,蠕蠕搖動。妓乃驚告,眾來競觀,而雙眸瞭然。宥 駭曰:「得非龍乎?」遽命衣冠,焚香致敬,盛諸盂水之內, 而投於江。纔及中流,風浪皆作,蒸雲走電,咫尺昏晦。 俄有白龍長百丈,挐攫昇天。眾咸視之,良久乃滅。 《花史》青浦周士亨、江有年相友善。一日九月中,偕往 渭塘,舟次塘東,泊一樓下。其樓不甚高,樓上二女,一 白面,一紅顏,倚窗笑語。兩生仰視,漫賦一詩曰:「夙有 煙霞癖,翛然興不群。秋聲飛過鴈,水面洞行雲。逸思 乘時發,詩名到處聞。扁舟涉方社,更喜挹清芬。」蓋其 詩直寫心懷,初不謂二女也。樓上乃大聲曰:「舟中有 詩,樓上豈無詩乎?」遂朗吟一韻,兩生側耳聽之。一女 吟曰:「湖天秋色物凋殘,花吐黃芽葉未乾。夜月一灘 霜皎皎,西風兩岸雪漫漫。為氈卻羨漁翁樂,充絮誰 憐孝子單。忘在孤舟叢裡宿,曉來誤作玉濤看。」一女 吟曰:「金風稜稜澤國秋,馬蘭花發滿汀洲。富春山下 連漁屋,採石江頭映酒樓。夜月光蒙銀露浴,夕陽陰 暗錦鱗浮。王孫醉起應生怪,鋪著黃絲毯不收。」吟畢 共笑,乃以蓮房藕梢俯擲兩生舟。兩生共起上岸,大 呼欲登樓尋之,恍惚間不聞女聲,樓亦不見。兩生大 駭,返舟四顧,但見蘆花白、蓼花紅耳。士亨遂更號蘆 汀漁叟,有年更號蓼塘居士,以識其異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