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1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十二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十二卷目錄

 藤部彙考

  釣藤圖

  白花藤圖

  天仙藤圖

  紫金藤圖

  南藤圖

  清風藤圖

  百稜藤圖

  瓜藤圖

  金稜藤圖

  含春藤圖

  獨用藤圖

  祁婆藤圖

  野豬尾圖

  石合草圖

  易經困卦

  詩經周南樛木 王風葛藟 大雅旱麓

  爾雅釋木

  山海經中山經

  嵇含南方草木狀紫藤 榼藤

  顧微廣州記

  賈思勰齊民要術藤 扶芳

  毛詩陸疏廣要莫莫葛藟

  段成式酉陽雜俎鍾藤 酒杯藤 人子藤

  格物總論

  本草綱目千金藤 釣藤 倒掛藤 黃藤 白花藤 扶芳藤 常春藤 甘藤

   甘露藤 甜藤 含水藤 鼠藤 天仙藤 紫金藤 南藤 清風藤 烈節 百稜藤

   省藤 紫藤 酒杯藤子 折傷木 每始王木 風延莓 地龍藤 龍手藤 牛領藤

   牛嬭藤 鬼膊藤 斑珠藤 息王藤 萬一藤 曼遊藤 百丈青 溫藤 藍藤 瓜

  藤 金稜藤 含春藤 獨用藤 祁婆藤 野豬尾 石合草 骨路支

 藤部藝文一

  悲剡溪古藤說      唐舒元輿

  藤杖銘          明宋濂

 藤部藝文二

  詠藤          梁簡文帝

  詠藤           唐李嶠

  駕簷藤          儲光羲

  紫藤樹           李白

  石上藤           岑參

  愛敬寺古藤歌        李頎

  古藤            錢起

  架水藤           姚合

  和題藤架         獨孤及

  垂花塢醉後戲題       前人

  感春            韓愈

  思平泉潭上紫藤      李德裕

  憶新藤           前人

  石上藤           顧況

  紫藤            許渾

  和友人許棠題宣平里古藤   張蠙

  垂澗藤         宋梅堯臣

  採藤曲效王建體       唐庚

  次韻李器之編修靈石山萬歲藤歌

               范成大

  垂澗藤           朱熹

  掛樹藤          曹冠卿

  藤花得春字       金馮延登

  藤            明吳寬

  朱藤            前人

  孫禹錫谿上雙藤歌     沈明臣

  藤花           王士騏

  藤            於若瀛

 藤部選句

 藤部紀事

 藤部雜錄

 藤部外編

草木典第一百十二卷

藤部彙考[編輯]

《釋名》
[編輯]

《藟》。易經     諸慮。爾雅

《山櫐》。爾雅    《欇》。爾雅 《虎纍》。爾雅    纍。山海經

《縢》。山海經注   千金藤。開寶

陳思岌。    釣藤:別錄

弔藤。陶弘景   倒掛藤:拾遺黃藤:綱目    白花藤:唐本草

扶芳藤:拾遺   滂藤。拾遺

常春藤:拾遺   土鼓藤:拾遺

《龍鱗薜荔》。日華  甘藤。嘉祐

甜藤。嘉祐    感藤。李時珍

肥藤:陳藏器   甘露藤:嘉祐

含水藤:海藥   大瓠藤:拾遺

鼠藤。拾遺    天仙藤。圖經

紫金藤:圖經   山甘草。

南藤、        石南藤。圖經

丁公藤:開寶   《丁公寄》:別錄

丁父。別錄    風藤:

《烈節》。圖經    清風藤:

青藤:綱目    尋風藤。綱目

百稜藤、       《百靈藤》。綱目

省藤。拾遺    赤藤:綱目

紅藤:綱目    紫藤:開寶

《招立藤》。江東名  地龍藤。拾遺

龍手藤。拾遺   《牛領》藤:拾遺

牛奶藤:拾遺   《鬼膊藤》:拾遺

斑珠藤:拾遺   息王藤。拾遺

萬一藤:拾遺   萬吉。拾遺

曼遊藤:拾遺   沈蘤藤:蜀名

百丈藤。拾遺   溫藤:拾遺

藍藤:拾遺    瓜藤:拾遺

金稜藤:蘇頌   含春藤:蘇頌

獨用藤。蘇頌   祁婆藤:蘇頌

野豬尾。蘇頌   《石合草》。蘇頌

骨路支。拾遺   飛藤:拾遺

南藤圖

南藤圖

白花藤圖

白花藤圖

天仙藤圖

天仙藤圖

紫金藤圖

紫金藤圖

{{{2}}}

{{{2}}}

石合草圖

石合草圖

百稜藤圖

百稜藤圖

瓜藤圖

瓜藤圖

金稜藤圖

金稜藤圖

含春藤圖

含春藤圖

獨用藤圖

獨用藤圖

祁婆藤圖

祁婆藤圖

野豬尾圖

野豬尾圖

{{{2}}}

{{{2}}}
考證

《易經》
[編輯]

困卦[編輯]

上六,困於葛藟,於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葛藟,引蔓纏繞之草。臲卼,動搖不安之貌。程傳「葛藟」,纏束之物。臲卼,危動之狀。

《詩經》
[編輯]

周南樛木[編輯]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藟與葛異,亦葛之類也。陸璣云:「一名巨菰,似燕薁,亦延蔓生,葉艾白色,其子赤,亦可食,酢而不美」是也。大全《本草注》曰:蔓延木上,葉如葡萄而小,五月開花,七月結實,青黑微赤,即《詩》雲藟也。此藤大者盤薄,又名千歲虆子。

王風葛藟[編輯]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

綿綿,長不絕之貌。水厓曰「滸。」「葛也藟也」,生於河之厓,得其潤澤,以長大而不絕。綿綿然枝葉長而不絕者,乃是《葛藟》之草。所以得然者,由其在河之滸,得河之潤故也。

大雅旱麓[編輯]

莫莫葛藟,施於條枚。

《莫莫》,施貌。言「莫莫然而延蔓」者,是葛也,藟也,乃施於木之條枚之上而長也。

《爾雅》
[編輯]

釋木[編輯]

諸慮山櫐。

今江東呼櫐為「藤」,似葛而粗大。諸慮一名山櫐。郭云:「今江東呼櫐為。藤似葛而粗大。」

《欇》。音涉《虎櫐》。

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刺,今江東呼為。《欇》。欇一名虎櫐。郭云:「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刺。今江東呼為。」或曰:「葛類也。子如菉豆而葉大。」

《山海經》
[編輯]

中山經[編輯]

卑山,其上多纍。

今虎豆、狸豆之屬。纍一名縢。音誄。

《嵇含南方草木狀》
[編輯]

紫藤[編輯]

紫藤,葉細長,莖如竹,根極堅實,重重有皮,花白子黑。 置酒中歷二三十年,亦不腐敗。其莖截置煙炱中,經 時成紫香,可以降神。

榼藤[編輯]

榼藤依樹蔓生,如通草藤也。其子紫黑色,一名「象豆。」 三年方熟。其殼貯藥,歷年不壞。生南海,解諸藥毒。

《顧微廣州記》
[編輯]

藤十許種[編輯]

藤類有十許種,續斷,草藤也,一曰「諾藤」,一曰「水藤。」山 行渴,則斷取汁飲之,治人體有損絕,沐則長髮。去地 一丈斷之,輒便生根至地,永不死。

《賈思勰齊民要術》
[編輯]

[編輯]

《爾雅》曰:「諸慮山,櫐欇虎櫐。」郭璞注云:「今江東呼櫐為 藤,似葛而麤大。欇虎櫐,今虎豆也。纏蔓林樹而生,莢 有毛刺,江東呼為。」 《詩義疏》曰:「櫐苣菰也。似燕薁,連蔓生,葉白色,子赤可 食,酢而不美,幽州謂之椎櫐。」

《山海經》曰:「卑山,其上多櫐。」郭璞注曰:「今虎豆、狸豆之 屬。」

《南方草物狀》曰:「沈藤,生子如齊甌。正月華色,色仍連 著實。十月、臘月熟,色赤。生食之,甜酢。生交趾。」

毦藤生山中,大小如苹蒿,蔓衍生人採取,剝之以作 毦。然不多。出合浦、《興古》。

蕳子藤生緣樹木,正月、二月華色,四月、五月熟。實如 蔾,赤如雄雞冠,核如魚鱗。取生食之,澹泊甘苦。出《交 趾》合浦。

「野聚」,藤緣樹木,三月華色,仍連著實,五六月熟,子大 如羹甌。里民煮食,其味甜酢。出《蒼梧》。

椒藤生金封山鳥滸,人往往賣之,其色赤。又雲「似草 芝。」出興古。

《異物志》曰:「葭蒲,藤類。蔓延他樹,以自長養。子如蓮菆, 著枝葛間。一日作扶相連,實外有殼,裏又無核。剝其 實,煮而曝之,甜美,食之不饑。」

《交州記》曰:「含水藤,破之得水,行者資以止渴。」

《臨海異物志》曰:「鍾藤,附樹作根,軟弱,須緣樹而作上 下條。此藤纏樹,樹死,且有惡汁,尤令速朽也。藤咸樹 成,若木自然,大者或至十五圍。」

《異物志》曰:藤圍數寸,重於竹,可以杖𥰓以縛船及 以為席,勝竹也。

顧微《廣州記》曰:「莉如栟櫚,葉疏,外皮青,多棘刺。高五 六丈者,如五六寸竹,小者如筆管竹。破其外青皮,得白心,即」 《刀陳嶺》,有膏藤,津汁軟滑,無物能比。

柔科藤:有子,子極酢,為菜滑,無物能比。

扶芳[編輯]

《南州異物志》曰:「扶芳,藤形,不能自立根本,緣繞他木 作房,藤連結如羅網相𦊰,然後皮理連合,鬱茂成樹。 所託樹既死,然後扶疏六七丈也。」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

大雅旱麓

莫莫葛藟[編輯]

藟一名巨菰,似燕薁,亦延蔓生,葉如艾,白色。其子赤,可食,酢而不美,幽州謂之「推藟。」

《爾雅》云:「諸慮,山櫐。」 郭註云:「今江東呼櫐為藤,似葛而粗大。」 鄭註云:「諸慮,山藤也。」 《詩》稱葛藟。《本草》、「千歲櫐櫐」 ,皆謂藤。《本草》云:「千歲櫐,一名櫐蕪。」 陶隱居云:「樹如葡萄,葉如鬼桃。」 陳藏器云:「似葛蔓,葉小白,子赤,條,有白汁。」 《圖經》云:「虆生泰山川谷,作藤,蔓延木上,葉如葡萄而小。四月摘其莖,汁白而甘。五月開花,七月結實。八」 月採子,青黑微赤。冬惟凋葉。此即《詩》雲「葛藟」 者也。蘇恭謂是蘡薁藤,深為謬妄。《左傳》云:「葛藟猶能庇其本根。」 按:《經》中「藟」 必與「葛」 同詠,如「葛藟纍之」 「綿綿」 葛藟諸什是也。疑是草屬,《爾雅》入釋木,後人多以木類解之。但葛覃采葛,葛生,詠葛者甚多,陸氏《疏》不載,因附補遺於卷末。

《段成式酉陽雜俎》
[編輯]

鍾藤[編輯]

松稹,即鍾藤也,葉大,晉安人以為盤。

酒杯藤[編輯]

酒杯藤,大如臂,花堅可酌酒;實大如指,食之消酒。

人子藤[編輯]

人子藤,出安南,紅色,在蔓端有刺,其子如人狀,崑崘 燒之集象,南中亦難得。

《格物總論》
[編輯]

[編輯]

藤有大小數種,皆依附大木,蟠曲而上,其綿亙不可 以尋丈計。所在山谷中多有之。

《本草綱目》
[編輯]

千金藤集解[編輯]

陳藏器曰:「千金藤有數種,南北名模不同,大略主療 相似,或是皆近於藤也。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似漆; 生南土者,黃赤如細辛。舒、廬間有一種藤似木蓼,又 有烏虎藤,遶樹生,冬青,亦名千金藤。江西林間有草, 生葉頭有癭,子似鶴膝,葉如柳,亦名千金藤。又一種 似荷葉,只大如錢許,亦呼為千金藤,又名古藤,主痢」 及小兒大腹。千金者以貴為名,豈俱一物,亦狀異而 名同耶?若取的稱,未知孰是。又嶺南有陳思岌,亦名 千金藤。

氣味

缺。

主治

陳藏器曰:「一切血毒諸氣,霍亂中惡,天行虛勞,瘧瘴, 痰嗽不利,癰腫大毒,藥石發癲癇,悉主之。」

附陳思岌

陳藏器曰:「出嶺南山野,蔓生,如小豆。根及葉辛香,一 名石黃香,一名千金藤。其根味辛,平,無毒。解諸藥毒, 熱毒丹毒,癰腫,天行壯熱,喉痹蠱毒,並磨汁服之,亦 磨塗瘡腫。」

李珣曰:「味苦,平。浸酒服,治風,補益,輕身。」

釣藤釋名[編輯]

陶弘景曰。出建平。亦作弔藤。療小兒不入餘方。 李時珍曰。其刺曲如釣鉤。故名。或作弔。從簡耳。

集解

蘇恭曰:「釣藤出梁州。葉細長。其莖間有刺,若釣鉤。」 蘇頌曰:「今秦中興元府有之。三月采。」

寇宗奭曰:「湖南、湖北、江南、江西山中皆有之。藤長八、 九尺,或一、二丈,大如拇指,其中空,小人用致酒甕中, 盜取酒,以氣吸之,涓涓不斷。」

李時珍曰:「狀如葡萄藤而有鉤,紫色。古方多用皮,後 世多用鉤,取其力銳耳。」

氣味

甘微寒,無毒。

《韓保昇》曰:《苦》。

甄權曰:「甘,平。」

李時珍曰:「初微甘,後微苦,平。」

主治

《別錄》曰:「小兒寒熱,十二驚癇。」

甄權曰:「小兒驚啼,瘛瘲熱擁,客忤胎風。」

李時珍曰:「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內釣 腹痛,發斑疹。」

發明

李時珍曰:「釣藤,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癇眩運,皆肝風相火之病。釣藤通心,包乎肝 木,風靜火息,則諸證自除。或云:入數寸,於小麥中蒸 熟,餵馬易肥。」

倒掛藤[編輯]

陳藏器曰:「味苦,無毒。主一切老血及產後諸疾,結痛, 血上欲死。煮汁服之。」生深山,有逆刺如懸鉤,倒掛於 樹,葉尖而長。

附方

小兒驚熱:釣藤一兩,消石半兩,甘草炙一分,為散,每 服五分,溫水服,日三服。名「延齡散。」聖濟錄

卒得癇疾:釣藤、甘草炙各二錢,水五合,煎二合,每服 少許,日五夜三度。聖惠方

斑疹不快:釣藤鉤子、紫草茸等分為末。每服一字或 半錢,溫酒服。錢氏方

黃藤集解[編輯]

李時珍曰:黃藤生嶺南,狀若防己。俚人常服此藤,縱 飲食有毒,亦自然不發。《席辨刺史》云:「甚有效。」

氣味

甘苦平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飲食中毒,利小便,煮汁頻服即解。」

白花藤集解[編輯]

蘇恭曰:「生嶺南交州、廣州平澤。苗似野葛,葉似女貞, 莖、葉俱無毛而白花。其根似葛,而骨柔皮厚,肉白,大。 療毒,用根不用苗。」

韓保昇曰:「蔓生,白花,葉有細毛。根似牡丹,骨柔皮白 而厚,凌冬不凋。」

《雷斆》曰:「凡使,勿用菜花藤,真相似,只是味酸濇。白花 藤,味甘,採得去根,細剉,陰乾用。」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唐本草》曰:「解諸藥、菜、肉中毒。漬酒,主虛勞風熱。」

發明

李時珍曰:蘇言用根,雷言用苗,都可用爾。按:葛洪《肘 後方》雲席辨刺史在嶺南日久,言:「俚人皆因飲食入 毒,多不即覺,漸不能食,或心中漸脹,先寒似瘴,急含 白銀一宿,變色者,即是也。」銀青是藍藥銀黃赤是。 藥。音混,草名也。但取白花藤四兩,出巂州者為上, 不得近取野葛生者,洗切,同乾藍實四兩,水七升,煮 取半,空腹頓服,少悶勿怪,其毒即解。

扶芳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吳郡。藤、苗小時如絡石,蔓延樹木。山人 取楓樹上者用,亦如桑上寄生之意。忌采塚墓間者。」 隋朝稠禪師作青飲,進煬帝止渴者即此。

莖葉氣味

苦小溫,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一切血,一切氣,一切冷,大主風血腰腳,去 百病。久服延年,變白不老。剉細浸酒飲。」

常春藤釋名[編輯]

陳藏器曰:「小兒取其藤於地,打作鼓聲,故名土鼓。」李 邕改為「常春藤。」

集解

陳藏器曰:「生林薄間,作蔓繞草木上。其葉頭尖,結子 正圓,熟時如珠碧色。」

氣味

莖葉苦,子甘溫,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風血羸老,腹內諸冷,血閉強,腰腳變白,煮 服、浸酒皆宜。」

李時珍曰:「凡一切癰疽腫毒初起,取莖、葉一握研汁, 和酒溫服,利下惡物,去其根本。」

附方

丁瘡黑凹:用髮繩劄住,將尖葉薜荔擣汁,和蜜一盞 服之,外以蔥蜜擣傅四圍。聖惠方

衄血不止:龍麟薜荔研水飲之。聖濟錄

甘藤釋名[編輯]

李時珍曰:「甘」、「感」音相近也。又有甜藤、甘露藤,皆此類, 並附之。忍冬一名甜藤,與此不同。

集解

陳藏器曰:「生江南山谷。其藤大如雞卵,狀如木防己。 斫斷吹之,氣出一頭。其汁甘美如蜜。」

汁氣味

甘平無毒。

汁主治

陳藏器曰:「調中益氣,通血氣,解諸熱,止渴。」

大明曰:「除煩悶,利五臟,治腎釣氣。」其葉「研,傅蛇蟲咬。」 李時珍曰:「解熱痢及膝腫。」

甘露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嶺南。藤蔓如筋,人服之得肥。一名肥藤味甘,溫,無毒。主風血氣諸病。久服調中溫補,令人肥 健好顏色。」

大明曰:「止消渴,潤五臟,除腹內諸冷。」

甜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江南山林下。蔓如葛。味甘,寒,無毒。主熱 煩,解毒,調中氣,令人肥健。擣汁和米粉作糗餌食,甜 美止洩。又治剝馬血毒入肉,及狂犬、牛馬熱黃,傅蛇 咬瘡。又有小葉尖長,氣辛臭者,擣傅小兒腹中悶癖。」

含水藤集解[編輯]

李珣曰:按:劉欣期《交州記》云:「含水藤,生嶺南及北海 邊山谷。狀若葛,葉似枸杞,多在路旁,行人乏水處,便 喫此藤,故以為名。」

陳藏器曰:「安南、朱厓、儋耳無水處,皆種大瓠藤,取汁 用之。藤狀如瓠,斷之水出,飲之清美。」

李時珍曰:顧微《廣州記》云:「水藤,去地一丈,斷之更生, 根至地水不絕。山行口渴,斷取汁飲之。」陳氏所謂大 瓠藤,蓋即此物也。

藤中水氣味

甘平無毒。

陳藏器曰:「寒。」

主治

李珣曰:「解煩渴心躁,瘴癘。丹石發動,亦宜服之。」 陳藏器曰:「止渴,潤五臟,去疸。天行時氣,利小便。其葉 擣傅中水爛瘡,皮皸。」

李時珍曰:「治人體有損痛,沐髮令長。」

鼠藤[編輯]

李珣曰:顧微《廣州記》云:「鼠愛食此藤,故名。其咬處,人 取為藥。」

陳藏器曰:「生南海海畔山谷。作藤繞樹,莖葉滑淨似 枸杞,花白有節,心虛,苗頭有毛。彼人食之如甘蔗。味 甘,溫,無毒。主丈夫五勞七傷,陰痿,益陽道,小便數白, 腰腳痛冷,除風氣,壯筋骨,補衰老,好顏色。濃煮服之, 取微汗。亦浸酒服。性溫,稍令人悶,無苦也。」

天仙藤集解[編輯]

蘇頌曰:「生江淮及浙東山中。春生苗蔓,作藤,葉似葛 葉圓而小,有白毛,四時不凋。根有鬚。夏月採取根苗, 南人多用之。」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蘇頌曰。解風勞。同麻黃治傷寒發汗。同大黃墮胎氣。 李時珍曰。流氣活血。治心腹痛。

附方

疝氣作痛:天仙藤一兩,好酒一盌,煮至半盌,服之神 效。集效方

痰注臂痛:天仙藤白朮羌活白芷稍各三錢片子薑 黃六錢半夏製五錢每服五錢,薑五片,水煎服。仍間 服「《千金》五套丸。」直指方

妊娠水腫,始自兩足,漸至喘悶似水,足趾出水,謂之 「子氣。」乃婦人素有風氣,或衝任有血風,不可作水,妄 投湯藥,宜天仙藤散主之。天仙藤洗微炒、香附子炒、 陳皮、烏藥、甘草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薑三 片,木瓜三片,紫蘇三葉,煎至七分,空心服,一日二服。 小便利,氣脈通,腫漸消,不須多服。此乃《淮南名醫陳》 景初《祕方》也。得於李伯時家。婦人良方

產後腹痛兒枕痛:天仙藤五兩,炒焦為末,每服炒生 薑汁、童子小便和細酒調服。經驗婦人方

一切血氣腹痛,「即上方用溫酒調服。」

肺熱鼻皻:桐油入黃連末,用天仙藤燒熱油傅之。摘元 方

紫金藤集解[編輯]

《蘇頌》曰:「生福州山中。春初單生,葉青色,至冬凋落。其 藤似枯條,采皮曬乾。」

氣味

缺。

主治

《蘇頌》曰:「丈夫腎氣。」

李時珍曰:「消損傷瘀血,擣,傅惡瘡癰腫。」

附方

《紫金藤丸》補腎臟,暖丹田,興陽道,減小便,填精髓,駐 顏色,潤肌肉,治元氣虛,面目黎黑,口乾舌濇,夢想虛 驚,耳鳴目淚,腰胯沈重,百節酸疼,項筋緊急,背脾勞 倦,陰汗盜汗,及婦人子宮久冷,月水不調,或多或少, 赤白帶下,並宜服之。用「紫金藤、巴戟天去心三兩,吳 茱萸、高良薑、肉桂、青鹽各二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 每溫酒下二十丸。日三服。和劑方

死胎不下:紫金藤、葵根各七錢,土牛膝三兩,土當歸 四錢,肉桂二錢,麝香三分,為末,米糊丸梧子大,硃砂 為衣,每服五十丸,乳香湯下,極驗。葛靜觀方

南藤集解[編輯]

《馬志》曰:生依南樹,故號南藤陳藏器曰:「丁公寄」,即丁公藤也。始因丁公用有效,因 以得名。

集解

《別錄》曰:「丁公寄生石間,蔓延木上,葉細大,枝赤,莖母 大如磧,黃丹汁,七月七日采。」

蘇頌曰:「南藤,即丁公藤也。生南山山谷,今泉州、榮州 有之。生依南木,莖如馬鞭,有節,紫黑色。葉如杏葉而 尖,采無時。」

又曰:「天台石南藤,四時不凋,土人采葉治腰痛。」 李時珍曰:「今江南、湖南諸大山有之。細藤圓膩,紫綠 色,一節一葉,葉深綠色,似杏葉而微短厚。其莖貼樹 處,有小紫瘤疣,中有小孔,四時不凋。莖葉皆臭而極 辣。白花蛇食其葉。」

氣味

辛溫無毒。

《別錄》曰:「甘。」

主治

《別錄》曰:「金瘡痛延年。」

陳藏器曰:「主風血,補衰老,起陽,強腰腳,除痹變白,逐 冷氣,排風邪。煮汁服,冬月浸酒服。」

李時珍曰:「煮汁服。治上氣欬嗽。」

發明

馬志曰:按:《南史》云:解叔謙,鴈門人。母有疾,夜禱,聞空 中語曰:「得丁公藤治之即瘥。」訪醫及本草,皆無此藥。 至宜都山中,見一翁伐木,雲是丁公藤,療風。乃拜泣 求翁,並示以漬酒法,受畢,失翁所在,母服之遂愈。 李時珍曰:近俗醫治諸風,以南藤和諸藥,熬膏市之, 號南藤膏。白花蛇食其葉,故治諸風猶捷。

烈節[編輯]

蘇頌曰:「生榮州,多在林箐中。春生蔓,苗,莖、葉俱似丁 公藤而纖細。無花實。九月采莖,暴乾。味辛,溫,無毒。主 肢節風冷,筋脈急痛,作湯浴之佳。」

李時珍曰:「楊倓《家藏經驗方》有烈節酒,治歷節風痛。 用烈節、松節、牛膝、熟地黃、當歸各一兩,為粗末,絹袋 盛之,以無灰酒二百盞浸三日。每用一盞,入生酒一 盞,溫服。」表弟武東叔年二十餘,患此痛不可忍。涪城 馬東之以此治之而安。

清風藤集解[編輯]

《蘇頌》曰:「生台州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時常青, 土人采莖用。」

主治

《蘇頌》曰:「風疾。」

李時《珍》曰:「治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 腫,入酒藥中用。」

附方

風濕痹痛:「青藤根三兩,防己一兩,㕮咀,入酒一瓶煮 飲。」普濟方

一切諸風:青藤膏,用「青藤出太平荻港上者,二三月 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內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磁 器內。」用時先備梳三五把,量人虛實,以酒服一茶匙 畢,將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後遍身發癢不可當,急以 梳梳之。要癢止即飲冷水一口便解,風病皆愈也。避 風數日良。集簡方

百稜藤集解[編輯]

《蘇頌》曰:「生台州山中。春生苗,蔓延樹上,無花葉。冬采 皮入藥,土人用。」

主治

蘇頌曰:「治盜汗。」

李時珍曰:「治一切風痛風瘡。以五斤剉,水三斗,煮汁 五升,熬膏。每酒月一匙,日三服。」

附方

頭風腦痛:百靈藤十斤,水一石,煎汁三斗,入糯米三 斗作飯,候冷,拌神麯炒末九兩,同入甕中,如常釀酒, 經三五日,更炊糯米冷投之,待熟澄清,每溫飲一小 盞,服後渾身汗出為效。聖惠方

一切風痹,不拘久近:「百靈藤五斤,水三斗,煎一斗,濾 汁再煎至三升,入牛膝、附子、仙靈脾、赤箭、何首烏、乳 香、鹿角膠各二兩,為末,同煎,別入白蜜五合,熬如餳 狀,磁瓶收之。」每服一匙,溫酒下,一日二服。忌毒物滑 物。聖惠方

大風瘡疾:「百靈藤四兩,水一斗,煮三升,去渣,入粳米 四合煮粥,於密室中浴畢乃食,暖臥取汗,汗後皮膚 起如麩片,每隔日一作,五六十日後漸愈,毛髮即生。」 聖惠方

省藤集解[編輯]

陳藏器曰:「生南地深山。皮赤,大如指,堪縛物,片片自 解也。」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蚘蟲,煮汁服之。齒痛,打碎含之,煮粥飼狗去瘑。」

李時珍曰:「治諸風。通五淋,殺蟲。」

發明

李時珍曰:「赤藤善殺蟲,利小便。」洪邁《夷堅志》云:「趙子 山苦寸白蟲病,醫令戒酒,而素性耽之。一日,寓居邵 武天王寺,夜半醉歸,口渴甚,見廡間甕水映月瑩然, 即連酌飲之,其甘如飴。迨曉,蟲出盈席,心腹頓寬,宿 疾遂愈。皆驚異之。視所飲水,乃寺僕織草履浸紅藤 根水也。」

附方

五淋濇痛:赤藤即做草鞋者,白茯苓、苧麻根等分為 末,百沸湯下,每服一錢,如神。究原方

紫藤集解[編輯]

陳藏器曰:「藤皮著樹,從心,重重有皮。四月生紫花可 愛。長安人亦種飾庭池,江東呼為『招豆藤。其子作角, 角中仁,熬香著酒中,令酒不敗。敗酒中用之亦正。其 花挼碎拭酒,醋白腐壞』。」

氣味

甘微溫,有小毒。

主治

陳藏器曰:「作煎如糖服,下水癊病。」

酒杯藤子[編輯]

李時珍曰:崔豹《古今註》云:「出西域。藤大如臂,花堅硬, 可以酌酒,文章映澈。實大如指,味如豆蔻,食之消酒。 張騫得其種於大宛。」

折傷木[編輯]

蘇恭曰:「生資州山谷。藤繞樹木上,葉似莽草葉而光 厚。八月、九月采莖,日乾。味甘、鹹,平,無毒。主傷折筋骨 疼痛,散血補血,產後血悶,止痛。酒水各半,煮濃汁飲。」

每始王木[編輯]

蘇恭曰:「生資州。藤繞樹木上,葉似蘿摩葉。二月、八月 采莖,陰乾。味苦,平,無毒。主傷折跌損筋骨,生肌破血, 止痛。以酒、水各半,煮濃汁飲之。」

風延苺[編輯]

陳藏器曰:生南海山野中,他處無有也。蔓繞草木上, 細葉。《南都賦》云:「風衍延蔓於衡皋」是也。味苦,寒,無毒。 主小兒發熱發強,驚癇寒熱,熱淋,利小便,解煩,明目。 並煮服之。

李珣曰:「主三消五淋,下痰,小兒赤白毒痢,蛇毒瘴,溪 毒,一切瘡腫,並宜煎服。」

地龍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天目山。繞樹蟠屈如龍,故名。吳中亦有 而小異。味苦,無毒。主風血,羸老,腹內腰腳諸冷,食不 調,不作肌膚。」浸酒服之。

龍手藤[編輯]

陳藏器曰:「出安荔浦石上向陽者。葉如龍手,采無時。 味甘,溫,無毒。主偏風口咼,手足癱緩,補虛益陽,去冷 氣風痹。以醇酒浸,近火令溫,空心服之,取微汗。」

牛領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嶺南高山。形褊如牛領,取之陰乾。味甘, 溫,無毒。主腹內冷,腰膝痛弱,小便白數,陽道乏,煮汁 或浸酒服。」

牛嬭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深山,大如樹牛,好食之。其中有粉,味甘, 溫,無毒。主救荒,令人不饑。其根,食之令人髮落。」

鬼膊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江南林澗邊。葉如蔾葉,子如樝子。藤。味 苦,溫,無毒。浸酒服,去風血。同葉擣,傅癰腫。」

斑珠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山谷中,不凋。子如珠而斑,冬月取之。味 甘,溫,無毒。浸酒服,主風血羸瘦,婦人諸疾。」

息王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嶺南山谷。冬月不凋。味苦,溫,無毒。主產 後腹痛,血露不盡,濃煮汁服。」

萬一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嶺南。蔓如小豆」,一名「萬吉。」主蛇咬。杵末, 水和傅之。

曼遊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無為、天門山谷。狀如寄生,著大樹,葉如 柳,春花色紫,蜀人謂之『沈蘤藤』。」味甘,溫,無毒。久服長 生延年,去嗽治癬。

百丈青[編輯]

陳藏器曰:「生江南林澤。藤蔓緊硬,葉如薯蕷對生。味 苦,平,無毒。解諸毒物,天行瘴瘧疫毒,並煮汁服。亦生 擣汁服。其根令人下利。」

溫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江南山谷。著樹不凋。莖葉,味甘,溫,無毒。 浸酒服,主風血積冷。」

藍藤[編輯]

陳藏器曰:「生新羅國。根如細辛,味辛,溫,無毒。主冷氣

欬嗽,煮汁服
考證

瓜藤[編輯]

蘇頌曰:「生施州。四時有葉無花,采皮無時。味甘,涼,無 毒。主諸熱毒惡瘡。同剌豬苓洗去粗皮,焙乾,等分擣 羅,用甘草水調貼之。」

金稜藤[編輯]

蘇頌曰:「生施州。四時有葉無花,采無時。味辛,溫,無毒。 主筋骨疼痛,與續筋根、馬接腳同洗去粗皮,焙乾,等 分為末。酒服二錢,無所忌。」

含春藤[編輯]

《蘇頌》曰:「生台州。其苗延木,冬夏常青。采葉,治諸風有 效。」

獨用藤[編輯]

蘇頌曰:「生施州。四時有葉無花,葉上有倒刺,采皮無 時。味苦、辛,熱,無毒。主心氣痛,和小赤豆葉焙,等分研 末,酒服一錢。」

祁婆藤[編輯]

《蘇頌》曰:「生天台山中,蔓延木上,四時常有。土人采葉, 治諸風有效。」

野豬尾[編輯]

蘇頌曰:「生施州。藤纏大木,四時有葉無花。味苦、濇,涼, 無毒。主心氣痛,解熱毒。同諸藥頭等分,焙、研為末。每 酒服二錢。」

石合草[編輯]

蘇頌曰:「生施州。藤纏木上,四時有葉無花。土人采葉。 味甘,涼,無毒。主一切惡瘡,斂瘡口。焙研,溫水調貼。」

骨路支[編輯]

陳藏器曰:「味辛,平,無毒。主上氣浮腫,水氣嘔逆,婦人 崩中,餘血,癥瘕,殺三蟲。」生崑崙國。苗似凌霄藤,根如 青木香,安南亦有之,名「飛藤。」

藤部藝文一[編輯]

《悲剡溪古藤說》
唐·舒元輿
[編輯]

剡溪上,綿西五百里,多古藤,株枿逼土,雖春入土脈, 他植發活,獨古藤氣候不覺,絕盡生意。予以為本乎 地者,春到必動。此藤亦本於地,方春且有死色,遂問 溪上人。人有道者言「溪中多紙工,持刀斬伐,無時擘 剝其皮肌,以給其業。噫藤雖植物者,溫而榮,寒而枯, 養而生,殘而死,亦將似有命於天地間。今為紙工斬」 伐,不得發生,是天地氣力為人中傷,致一物疵癘之 若此。異日過數十百郡,泊東雒西雍,歷見言書文者, 皆以剡紙相夸,乃《寤曩》見剡藤之死,職正由此,過固 不在紙工。且今九牧士人,自專言能見文章戶牖者, 其數與麻竹相多,聽其語,其自安重,皆不啻握驪龍 珠。雖苟有曉寤者,其論甚寡,不勝眾者亦皆斂手無 語。勝眾者果自謂「天下文章歸我」,遂輕傲聖人道,使 周南、邵南風骨折入於楊白華中言偃、卜子夏文學 陷入於淫靡放蕩中。比肩握管,動盈數千百人,下筆 動數千萬言,不知其為謬誤。日日以縱自然殘藤之 命,易甚《桑枲》,波波頹沓,未見其止。如此,則妄言文輩, 誰非書剡紙者耶?紙「工嗜利,曉夜斬藤以鬻之,雖舉 天下為剡溪,猶不足以給,況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後 之日,不復有藤生於剡矣。大抵人間費用,苟得著其 理,為不枉之道在則暴耗之過,莫由橫及於物。物之 資人亦有其時,時其斬伐,不為夭閼。」予謂今之錯為 文者,皆夭閼。剡溪,藤之說也。藤生也有涯,而錯為文 者無涯。世之損物。不直於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 以寄其悲。

《藤杖銘》
宋·濂
[編輯]

形之圓兮,性之堅兮,節之全兮。吾與子周旋兮,

藤部藝文二[編輯]

《詠藤》
梁·簡文帝
[編輯]

纖條寄喬木,弱影掣風斜。標春抽曉翠,出霧掛懸花。

《詠藤》
唐·李嶠
[編輯]

吐葉依松磴,舒苗長石臺。神農嘗藥罷,質子寄書來。 色映葡萄架,花分竹葉杯。金隄不見識,《玉潤》幾重開。

《駕簷藤》
儲光羲
[編輯]

得從軒墀下,如勝松柏林。生枝逐駕遠,吐葉向門深。 何許答君子,簷間朝暝陰

《紫藤樹》
李白
[編輯]

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

《石上藤》
岑參
[編輯]

《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長。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 何處堪託身?為君長萬丈。」

《愛敬寺古藤歌》
李頎
[編輯]

古藤池水盤樹根,左攫右拏龍虎蹲。橫空直上相陵 突,丰茸離纚若無骨。風雷霹靂連黑枝,人言其下藏 妖魑。空庭落葉作開合,十月苦寒常倒垂。憶昨花飛 滿空殿,密葉吹香飯僧遍。南階雙桐一百尺,相與年 年老霜霰。

《古藤》
錢起
[編輯]

引蔓出雲樹,垂綸覆巢鶴。幽人對酒時,苔上閒花落。

《架水藤》
姚合
[編輯]

濛濛紫花藤,下復清谿水。若遣隨波流,不如風飄起。 風飄或近人,隨波千萬里。

《和題藤架》
獨孤及
[編輯]

「䔿䔿葉成幄,璀璀花落架。」花前離心苦,愁至無日夜。 人去藤花千里強,藤花無主為誰芳。相思歷亂何由 盡,春日迢迢如線長。

《垂花塢醉後戲題》並序
前人
[編輯]

莊周臺南十許步,有丘一成,上有樛藤垂花,而蔓草荒之,且隔大溝,路不可陟。道士張太和伐薪為堰,封土以壅澮。予亦命薙氏治蕪穢而劃宿莽,遂闢為登賦之位。位廣一席,席間足以函尊酒二簋。三月戊子及群英由堰而升焉。諸花倒垂,下拂杯案,紫葩縭縰,如釵如旒,眾君子瞻弄之不足,故秉燭進酒,以繼落《日,欲稱醉而不能也》,因命其地曰「《垂花塢,堰》」 曰《緣花堰》,亦飾之以詩云

紫蔓青條覆酒壺,落花時與竹風俱。歸時自負花前 醉,笑向鯈魚問樂無。

《感春》
韓愈
[編輯]

《偶坐藤樹下》,暮春下旬間。藤陰已可庇,落蕊還漫漫。 亹亹新葉大,瓏瓏晚花乾。青天高寥寥,兩蝶飛翻翻。 時節適當爾,懷悲自無端。

《思平泉潭上紫藤》
李德裕
[編輯]

「故鄉春欲盡,一歲芳難再。」巖樹已青蔥,吾廬日堪愛。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應礙。遙憶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憶新藤》
前人
[編輯]

遙聞碧潭上,春晚紫藤開。水似晨霞照,林疑彩鳳來。 清香凝島嶼,繁艷映莓苔。金谷如相並,應將錦帳回。

《石上藤》
顧況
[編輯]

空山無鳥跡,何物如人意。委曲結繩文,離披草書字。

《紫藤》
許渾
[編輯]

綠蔓濃陰紫袖低,客來留坐小堂西。醉中掩瑟無人 會,家近江南罨畫溪。

《和友人許棠題宣平里古藤》
張蠙
[編輯]

欲結千年茂,生來便近松。迸根通井潤,交葉覆庭穠。 蓋密勝丹桂,層危類遠峰。嫩條懸野鼠,枯節叫秋蛩。 翠老霜難蝕,皴多蘚乍封。幾家遙共翫,何寺不堪容。 客對忘離榻,僧看誤過鐘。頃因陪預作,終夕遶枝筇。

《垂澗藤》
宋·梅堯臣
[編輯]

寒松偃澗濱,弱蔓垂纓綠。波縈翠帶長,水濺低花馥。 終日採蘋人,攀條映巖曲。

《採藤曲效王建體》
唐·庚
[編輯]

魯人酒薄邯鄲圍,西河渡橋南越悲。歲調紅藤百萬 計,此貢一作「無窮時。」去年採藤藤已乏,今年採藤藤 轉竭。入山十日脫身歸,新藤出土拳如蕨。淇園取竹 況有年,越山採藤輸不前。今年採藤指黃犢,明年輸 藤波及屋。吾皇養民如養兒,鑿空為此謀者誰?

《次韻李器之編修靈石山萬歲藤歌》
[編輯]

范成大

君不見東林怪蔓之詩三百年,字如金繩鐵索相糾 纏。不如李侯靈石句,筆陣壓倒長城堅。藤陰詩律兩 秀發,此段奇事今無前。吾聞草木未有不黃落,雨荒 霜倒相後先。綿綿紫藟天所壽,風雨不動常蒼然。堅 姿絕鄰傲一世,深本無極融三泉。騰虯舞蛟矯欲去, 流蘇絡帶翩如仙。班荊芘藾得吾黨,酌泉共吸杯中 天。詩成一斗屬太白,擘牋揮掃如雲煙。北門西掖君 自有,坐擁紅葉然金蓮。山腰澗底莫濡滯,早晚天風 吹蛻蟬。

《垂澗藤》
朱熹
[編輯]

寒泉下碧澗,古木垂蒼藤。蔭此萬里流,閒花自層層。 何人賞幽致,白髮巖中僧。

《掛樹藤》
曹冠卿
[編輯]

本為獨立難,寄彼高樹枝。夢引數條遠,溟濛千朵垂。 向日助成陰,當風藉持危。誰言柔可屈,坐見蟠蛟螭。

《藤花得春字》
金·馮延登
[編輯]

白白紅紅委暗塵,蒼藤次第著花新。龍蛇奮起三冬 蟄,纓絡紛垂百尺身。見說紫雲偏得意,不知翠幄巧 藏春。齋廚晚甑清香滿,未信「侯門有八珍

《藤》
明·吳寬
[編輯]

牆傾何須附,尺地幸相容。但惜渠何罪,髡為《城旦舂》。 纏根維石固,食葉有蟲攻。卬首疑飛躍,乘雲欲化龍。

《朱藤》
前人
[編輯]

嫋嫋數尺藤,往歲手親插。西菴敞短簷,藉爾兩相夾。 歲久終蔓延,枝葉已交接。有花散紅纓,有子垂皂莢。 赤日隔繁陰,偃息可移榻。但憂風雨甚,高架一朝壓。 霜雪卻不妨,忍冬共經臘。

《孫禹錫谿上雙藤歌》
沈明臣
[編輯]

溪上古藤如許大,不但一株且兩個。蒼皮萬尺病蛟 纏,白骨千尋老龍蛻。正直新春未作花,斜盤亂結蔓 如瓜。牽黃裊綠引不解,走隙穿虛蛇入窠。圈環紐玦 無不有,徽索纏綿紛左右。低從九地飲黃泉,高入五 雲吸天酒。根強五石甕盤泥,枝聯千手佛攀梯。霧蓊 碧油幢蓋密,風開翠幌洞門低。仙人宛矣乘風御,公 子遙張青錦駐。花繁葉簇鱗鬣獰,風雨初來欲飛去。 奇柯忽引上青天,綵繩牢綰堪鞦韆。夕陽靜照百戲 舞,紫絲步障流春煙。丹霜夜染楓林下,赤虯巧向秋 空掛。我欲據此彈箜篌,人不敢窺山鬼怕。最愛水邊 連理樹,夜深曾有仙姬遇。桃花不見武陵津,昔日相 逢竟何處?

《藤花》
王士騏
[編輯]

手種藤花大可圍,暮春小圃亦芳菲。黃鸝隱葉惟聞 囀,紫蝶尋春不辨飛。滿架迎風光眩眼,緣溪著雨碧 侵衣。漫道破除情事盡,長條柔蔓轉依依。

《藤》
於若瀛
[編輯]

藤古結為梁,蜒蜿憑雲霧。步之時動搖,疑駕采虹度。

藤部選句[編輯]

宋謝朓詩:「丹藤繞新竹。」

周庾信詩:「寒藤抱樹疏。」婉婉藤倒垂,長藤連格 徙。

唐蘇頲詩:「藤蔓野人家。」

《蕭嵩詩》:「餘花發紫藤。」

王維詩:「藤花欲暗藏猱子。」

孟浩然詩。「藤架引梢長。」

《杜甫詩》:「露浥思藤架,煙霏想舊叢。」杳冥藤上下,濃 淡樹榮枯。迴策非新岸,所攀仍舊藤。《庭中藤刺 簷》。藤枝刺眼新。《對門藤蓋瓦》。《藤蔓曲藏蛇》。 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蔓寒藤。

韓愈詩:「高木八九株,有藤縷絡之。」

白居易詩:「下如蛇屈盤,上若繩縈紆。可憐中間樹,束 縛成枯株。」拂榻藤陰清。綠藤陰下鋪歌席。 《方干詩》:「醉觸藤花落酒杯。」

《姚合詩》:「垂藤壓樹偏。」春風新上數枝藤。

李商隱詩:「綬藤縈弱蔓。」蒼崖萬歲藤。

皮日休詩:「紫藤垂罽珥。」

《韋莊詩》:「藤抽紫蔓肥。」

《張蠙》詩:「蠻藤絡酒瓢。」

袁皓詩:「青藤夾岸低。」

宋宋祁詩:「虺蔓相結盤,虯梢九回曲。」

司馬光詩。「山椒迢遞峻無極。行挽枯藤踏危石。」 蘇軾詩。「古樹野藤垂。」

陸游詩:「老夫維小艇,半醉摘藤花。」壓架藤花重, 《趙師秀詩》「藤深失樹身。」

《戴昺詩》:「輕風滿面落藤花。」

藤部紀事[編輯]

《續博物志》:「酒杯藤,出西域。藤大如臂,葉似葛花,實如 梧桐,花堅可以酌酒,有文章,映徹可愛。實大如指,味 如豆蔻,香美。銷酒。來至藤下,摘花酌酒,仍以其實醒 酒。國人寶之,不傳中土。張騫使大宛得之。」

《汝南先賢傳》:「蔡順字居仲,至孝,所居井桔槔,歲久,欲 易之,為在母年上,不敢。一旦忽生扶老藤遶之,有鳩 巢其上。」

《紙箋譜》:「范甯教有上紙、藤角紙。」

《異苑》:永陽縣有山,壁立千仞,巖上有石室在路右,名 為神農窟。窟前百藥叢茂,莫不畢備。又別有異藤,花 形似菱菜,朝紫中綠,晡黃暮青,夜赤,五色迭耀。 晉宮閣名「華林園扶老三株。」

裴淵《廣州記》:力陳嶺,民人居之,伐船為業,隨樹所居, 就以成槽,皆去水艱遠,動有數里。山生一草,名曰「膏 藤」,津汁軟滑,無物能比,導地牽之,如流五六丈,船數 人便運。

《南史解叔謙傳》:叔謙字楚梁,鴈門人也。母有疾,叔謙夜於中庭稽顙祈福,聞空中語曰:「此病得丁公藤為 酒便差。」即訪醫及《本草》注,皆無識者,乃求訪,至宜都 郡,遙見山中一老公伐木,問其所用,答曰:「此丁公藤, 療風尤驗。」叔謙便拜伏流涕,具言來意。此公愴然,以 四段與之,並示以漬酒法。叔謙受之,顧視此人,不復 知處。依法為酒。母病即差。

《南齊書樂頤傳》:鴈門解仲恭,母病,經時不差,入山采 藥,遇一老父,語之曰:「得丁公藤,病立愈。此藤近在前 山際,高樹垂下便是也。」忽然不見。仲恭如其言得之 治病,母即差。至今江陵人猶有識此藤者。

《南史周弘正傳》:「弘正子豫元,年十四,與俱載入東,乘 小船度岸,見藤花,弘正挽之,船覆俱溺,弘正僅免。豫 元遂得心驚疾。」

《金樓子》:「合浦有鹿頭山,山有鹿頭,額上戴科藤一枚, 四條直上,各長一丈許。」

《雲南記》:「雲南出藤,其色如朱,小者以為馬策,大者可 為拄杖。」

《大業雜記》:「大業五年,吳郡送扶芳二百樹。其樹蔓生, 纏繞他樹,葉圓而厚,凌冬不凋。夏月取其葉,微火炙 使香,煮以飲,碧深色香甚美,令人不渴。先有籌禪師, 仁壽間常在內供養,造五色飲,以扶芳葉為青飲,楥 楔根為赤飲,酪漿為白飲,烏梅漿為元飲,江茥為黃 飲。又作五香飲:第一沈香飲,次檀香飲,次澤蘭香飲」, 次甘松香飲,皆有別法,以香為主。尚食直長謝諷造 《淮南王食經》,有四時飲。

《唐書姜撫傳》:「姜撫,宋州人。自言通仙人不死術,隱居 不出。開元末,太常卿韋綸祭名山,因訪隱民,還白撫 已數百歲。召至東都,舍集賢院。因言服常春藤,使白 髮,還鬒則長生可致。藤生太湖最良,終南往往有之, 不及也。帝遣使者至太湖,多取以賜中朝老臣,因詔 天下,使自求之。宰相裴耀卿奉觴上千萬歲壽,帝悅」, 御花萼樓宴群臣,出藤百奩遍賜之。擢撫銀青光祿 大夫,號沖和先生。撫又言:終南山有旱藕,餌之延年, 狀類葛粉,帝作湯餅賜大臣。右驍衛將軍甘守誠能 銘藥石,曰:「常春者,千歲藟也;旱藕,杜蒙也。」方家久不 用,撫易名以神之。民間以酒漬藤,飲者多暴死,乃止。 撫內慚悸,請求藥牢山,遂逃去。

《環王傳》:「環王戰乘象,藤為鎧。」

《北戶錄》:瓊州出五色藤合子書囊之類,細於錦綺,亦 藤工之妙手也。新州作五色藤筌臺,皆一時之精絕 者。梁劉孝儀謝太子五色藤筌蹄一枚云:「炎州采藤, 麗窮綺褥。」得非筌臺與「蹄」語訛歟?

瓊州出紅藤簟,一呼為「笙」,或謂之《籧篨》,亦謂之《行唐》。 其色殷紅,瑩而不垢。

《嶺表錄異》:「南土多野鹿藤苗有大如雞子白者,細如 著,採為山貨,流布海內。儋、臺、瓊、管百姓皆制藤線,編 以為幕。其妙者亦挑文為花藥魚鳥之狀,業此納官, 以充賦稅。」

《避暑錄話》:「晁任道自天台來,以石橋藤杖二為贈。自 言親取於懸崖間,柔韌而輕,堅如束筋。」予往自許昌 歸,得天壇藤杖數十,外圓實,與此不類,而中相若。 《遊張公洞,記》「其陽有懸巖,朱藤纏絡,巖上丹花,蔌蔌 下墜,芬香襲人。」

《汎舟錄》:湖洑兩岸多朱藤,故號「罨畫溪。」

《詞話》:秦少游詞有「醉臥古藤陰下,杳不知南北」之句, 後至藤州而卒。

《紙箋譜》:「蜀中有藤紙。」

《吳郡諸山志》:「穹窿山紫藤塢,幽深多藤花,可愛。」 《一統志》:「紫花澗在長興縣西北三十里,岸皆叢薄,朱 藤下垂。暮春之月,紫花滿澗。亦名花瀨澗。」陸龜蒙詩: 「花瀨濛濛紫氣香。」

《崑山縣志》:「元衣和菴主,蘇州崑山人也。隱居雪竇之 妙高峰,在千丈巖嶺有藤一枝,蜿蜒其上,下臨不測, 乃蟠結成龕,為藏修之所。」

《東阿縣志》:師尚書逵,少孤,奉母極孝。年十二三,母遘 危疾,思食藤花。時日已晡,逵走城南山中采之。歸而 夜分遇虎,逵泣且號曰:「母藉是起,乃為虎扼,天乎神 乎!但得此菜奉母,即死無憾矣。」俄而虎去,里人以為 孝感。

《江寧縣志》:「桃花澗在牛首山,最為幽靚,古藤一本,近 百年物。」

《六合縣志》:「古藤在冶山寺傍,圍數尺,蟠根輪囷,劫火 燒殘,風雷剝擊,終自無恙。」

《定山西石洞》菴傍有石,橫疊成峰,鑿泉道回曲,山水 疏連,泉從石中流出。傍懸古藤,大可六七圍,臨池學 草,高舉怒撐。

《歙縣志》:「石橋巖在白岳山西,高二百仞,周二十三里, 石壁千尺,古藤絡其上,花時如錦屏。」

《武宣縣志》:「段藤峽在勒馬紅石磯下,舊名大藤。其峽 有藤大如斗,延亙兩岸,諸蠻遏商艘,掠都邑,援藤出

沒,若蟻渡然
考證

藤部雜錄[編輯]

《太平清話》:「天台藤可劚為杖,然有數種,有含春藤、石 南藤、清風藤、耆婆藤、天壽根藤。」

藤部外編[編輯]

王韶之《始興記》:晉中朝有質子將歸,忽有人寄其書, 告曰:「吾家在觀亭,亭廟石間有懸藤,君至扣藤,家人 必自出歸者」如其言,果有二人出水取書,並白江伯, 令君前入水見屋舍甚麗。今俗咸言觀亭有江伯神 也。

《洛陽縣志》:崔日用宅在積善坊。日用,則天時為洛陽 令。元宗微時,嘗至其宅,日用為設饌,未熟,元宗因寢 庭前藤花初開,日用忽見一巨黃蛇食藤花,驚不敢 近,逡巡不見。元宗覺曰:「大奇,我饑甚,夢中食藤花,滋 味分明記得,已得餘飽,日用乃知後日啟聖之驗。」 《杜陽雜編》:憲宗好神仙不死之術,時有處士伊祁元 解,縝髮童顏,氣息香潔。上知其異人,密召入宮,每日 親自訪問,頗知敬仰,而元解魯朴,未嘗閑人臣禮。上 因問曰:「先生春秋既高,而顏色不老,何也?」元解曰:「臣 家於海上,常種靈草,食之,故得然也。」即於衣間出三 等藥,實為上種於殿前。一曰雙麟芝,二曰六合葵,三 曰萬根藤。雙麟芝色褐,一莖兩穗,隱隱「形如麟,頭尾 悉具,其中有子,如瑟瑟焉。」六合葵色紅而葉類於茙 葵。始生六莖,其上合為一株,共生十二葉,內出二十 四花,花如桃花,而一朵千葉,一葉六影,其成實如相 思子。萬根藤一子而生萬根,枝葉皆碧,鉤連盤屈,可 蔭一畝,其花鮮潔,狀類芍藥,而蕊色殷紅,細如絲髮, 可長五六寸,一朵之內,不啻千莖,亦謂之「絳心藤。」靈 草既成,人莫得見,元解請上自採,餌之頗覺神驗,由 是益加禮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