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09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九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九十五卷目錄
醫部彙考七十五
脈法五
王叔和脈經〈脈形狀指下祕訣第一 平脈早晏法第二 分別三關境界脈候
所主第三 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第四 平脈視人大小長短男女逆順法第五 持脈輕
重法第六 兩手六脈所主五臟六腑陰陽逆順第七 辨臟腑病脈陰陽大法第八 辨脈
陰陽大法第九 平虛實第十 縱橫逆順伏匿脈第十一 辨災怪恐怖雜脈第十二 遲
疾短長雜脈第十三 平人得病所起脈第十四 診病將差難已脈第十五 平三關陰陽
二十四氣脈第十六 平人迎神門氣口前後脈第十七 平三關病候並治宜第十八 平
奇經八脈病第十九〉
藝術典第九十五卷
醫部彙考七十五
[編輯]脈法五
[編輯]《晉王叔和脈經》
[編輯]《脈形狀指下祕訣第一》
[編輯]《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浮於手下〉
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一曰手下無兩旁有〉 洪脈極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
滑脈,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一曰浮中如有 力一曰漉漉如欲脫〉
數脈去來促急。〈一曰一息六七至一曰數者進之名〉 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
弦脈,舉之無有,按之如弓弦狀。〈一曰如張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緊為弦〉 緊脈,數如切繩狀。〈一曰如轉索之無常〉
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一曰重按之乃得〉
伏脈極重指按之著骨乃得。〈一曰手下裁動一曰按之不足舉之無有一曰 關上沉不出名曰㐲〉 《革》脈有似沉伏,實大而長,微絃。〈千金翼以革為牢〉 實脈「大而長微強,按之隱指愊愊然。」〈一曰沉浮皆得〉 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或有或無。」〈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薄 一曰按之如欲盡〉
濇脈「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 細脈小大於微,常有,但細耳。
軟脈:極軟而浮細。〈一曰按之無有舉之有餘一曰細小而軟〉 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指下。〈一曰按之乃得舉之無有〉 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豁豁然空。
《散》脈大而散,散者氣實血虛,有表無裏。
緩脈「去來亦遲,小駛於遲。」〈一曰浮大而軟陰浮與陽同等〉 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一曰舉之不足按之盡牢一曰按之盡牢舉之無有〉 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按之來緩時一止者名結陽初來動止更來小數不 能自還舉之則動名結陰〉
代脈來數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脈結者生,代者 死。
動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搖。
浮與芤相類。〈與洪相類〉
弦與《緊》相類。
《滑》與數相類。
《革》與實相類。〈千金翼雲牢與實相類〉
《沈》與《伏》相類。
微與濇相類。
「軟」與弱相類。
「緩」與遲相類。〈軟與遲相類〉
《平脈早晏法第二》
[編輯]黃帝問曰:「夫診脈,常以平旦何也?」岐伯對曰:「平旦者, 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均。」 〈內經作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過此非也。〈千金同素問大素雲有過 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 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
[編輯]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 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陰入,以 關為界,陽出三分,陰入三分,故曰「三陰三陽。」陽生於 尺,動於寸;陰生於寸,動於尺。寸主射上焦,出頭及皮 毛竟手。關主射中焦腹及腰。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第四》
[編輯]夫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 吉凶之候者,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 動脈也。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 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 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 亦二十五度,為一周,故五十度而復會於手太陰。太 陰者,寸口也,即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 脈有尺寸,何謂也?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 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故陰得尺內一寸,陽 得寸內九分,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 何謂也?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 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 格,此陰乘之脈也。關之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 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 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故曰「覆溢」,是真臟之脈也,人 不病自死。
《平脈視人大小長短男女逆順法第五》
[編輯]凡診脈,當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脈之遲速 大小長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則吉,反之者則為逆也。 脈三部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細人婦人脈小軟,小兒 四五歲脈呼吸八至細數者吉。〈千金翼雲人大脈細人細脈大人樂脈實 人苦脈虛性急脈緩性緩脈躁人壯脈細人羸脈大此皆為逆逆則難治反此為順順則易治凡婦人脈 常欲濡弱於丈夫小兒四五歲者脈自駃疾呼吸八至也男左大為順女右大為順肥人脈沈瘦人脈浮〉
《持脈輕重法第六》
[編輯]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 得者。肺部也。〈菽者小豆言脈輕如三小豆之重而動作皮毛之間者肺氣所行故言肺部也〉 「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心主血脈次於肺如六豆之重〉 「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脾在中央主肌肉故次心如九 豆之重〉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肝主筋又在脾下故次之〉 「按之至骨,舉之來疾」者,腎部也。〈腎主骨其脈沈至骨〉故曰:「輕重 也。」
《兩手六脈所主五藏六腑陰陽逆順第七》
[編輯]《脈法讚》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 魂魄穀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腑,左大順男, 右大順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 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死不愈。諸經損減, 各隨其部。察按陰陽,誰與先後。」〈千金雲三陰三陽誰先誰後〉陰病 治官,陽病治腑。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審而知者,鍼入 病癒。
心部在左手關前寸口是也。即手少陰經也。與手太 陽為表裏。以小腸合為腑。合於上焦。名曰「神庭在龜。」 〈一作鳩〉尾下,五分。
肝部在左手關上是也。足厥陰經也。與足少陽為表 裏。以膽合為腑。合於中焦。名曰「胞門。」〈一作少陽〉在大倉左 右三寸。
腎部在左手關後尺中是也。足少陰經也。與足太陽 為表裏。以膀胱合為腑。合於下焦。在關元左。
肺部,在右手關前寸口是也,手太陰經也。與手陽明 為表裏。以大腸合為腑。合於上焦,名「呼吸之府」,在雲 門。
脾部在右手關上是也。足太陰經也。與足陽明為表 裏。以胃合為腑。合於中焦脾胃之間。名曰章門。在季 脅前一寸半。
腎部在右手關後尺中是也,足少陰經也。與足太陽 為表裏,以膀胱合為腑,合於下焦,在關元右,左屬腎, 右為子戶,名曰「三焦。」
《辨臟腑病脈陰陽大法第八》
[編輯]「脈何以知臟腑之病也?」然:數者腑也,遲者臟也。數即 有熱,遲即生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別知臟腑之 病也。〈腑者陽故其脈數臟者陰故其脈遲陽行遲病則數陰行疾病則遲〉 脈來浮大者,此為肺脈也。脈來沉滑如石,腎脈也。脈 來如弓弦者,肝脈也。脈來疾去遲,心脈也。脈來當見, 而不見為病,病有深淺,但當知如何受邪。
《辨脈陰陽大法第九》
[編輯]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 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浮者陽也,沉者陰 也,故曰「陰陽。」
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濇 者,肺也。腎肝俱沉,何以別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 耎、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千金翼雲遲緩 而長者脾也〉是陰陽之脈也。脈有陽盛陰虛,陰盛陽虛,何 謂也?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 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陽脈 見寸口浮而實大今輕手取之更損減而小故言陽虛重手按之反更實大而沈故言陰實〉 經言: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 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脈俱動 耶?然經言如此者,非有六脈俱動也。然浮沉長短滑 濇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濇者 陰也,短者陰也。所以言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 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 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以言一陽一陰者,謂脈 來浮而濇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濇也;一陽 三陰者,謂脈來沉濇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 名病之逆順也。凡脈大為陽,浮為陽,數為陽,動為陽, 長為陽,滑為陽,沉為陰,濇為陰,弱為陰,弦為陰,短為 陰,微為陰,是為三陰三陽也。陽病見陰脈者,反也,主 死;陰病見陽脈者,順也,主生。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數則吐血,陰微則下利;陽弦則頭痛,陰弦則腹痛;陽 微則發汗,陰微則自下;陽數口生瘡,陰數加微,必惡 寒而煩撓,不得眠也。陰附陽則狂,陽附陰則癲。得陽 屬腑,得陰屬臟。無陽則厥,無陰則嘔。陽微則不能呼, 陰微則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短氣。依此陰陽以察 病也。
寸口脈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陽」,病苦煩滿,身熱 頭痛,腹中熱。
寸口脈沉細者,名曰陽中之陰,病苦悲傷不樂,惡聞 人聲,少氣,時汗出,陰氣不通,臂不能舉。
尺脈沉細者,名曰「陰中之陰」,病苦兩脛酸疼,不能久 立,陰氣衰,小便餘瀝,陰下濕癢。
尺脈滑而浮大者,名曰「陰中之陽」,病苦小腹痛滿,不 能溺,溺即陰中痛,大便亦然。
尺脈牢而長,關上無有,此為陰干陽,其人苦兩脛重, 少腹引腰痛。
「寸口脈壯大,尺中無有,此為陽干陰,其人苦腰背痛, 陰中傷,足脛寒。」夫風傷陽,寒傷陰。陽病順陰,陰病逆 陽。陽病易治,陰病難治。在腸胃之間,以藥和之。若在 經脈之間,鍼灸病已。
《平虛實第十》
[編輯]人有三虛三實。何謂也?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 有診之虛實。脈之虛實者,脈來耎者為虛,牢者為實。 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 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診之虛實者,癢者為虛,痛 者為實;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 虛。故曰「虛實」也。
問曰:「何謂虛實?」答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何謂 重實?所謂重實者,言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 問曰:經絡俱實,如何何以治之?答曰:經絡皆實,是寸 脈急而尺緩也,當俱治之。故曰:「滑則順,濇則逆。」夫虛 實者,皆從其物類始。五臟骨肉滑利,可以長久。
《從橫逆順伏匿脈第十一》
[編輯]問曰:「脈有相乘有從。」〈仲景從字作縱字〉「有橫、有逆、有順,何謂 也?」師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從』。」「火行乘水,木行 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 木行乘火,名曰順。」
《經》言「脈有伏匿」者,伏匿於何臟而言伏匿也?然:謂陰 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反見陽脈者,為陽乘 陰也。脈雖時沉澀而短,此陽中伏陰。脈居陽部,反見 陰脈者,為陰乘陽也。脈雖時浮滑而長,此為陰中伏 陽也。重陰者癲,重陽者狂,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辨災怪恐怖雜脈第十二》
[編輯]問曰:「脈有殘賊,何謂?」師曰:「脈有弦、有緊、有濇、有滑、有 浮、有沉,此六脈為殘賊,能與諸經作病。」
問曰:「嘗為人所難,緊脈何所從而來?」師曰:「假令亡汗, 若吐,肺中寒,故令緊;假令欬者,坐飲冷水,故令緊;假 令下利者,以胃中虛冷,故令緊也。」
問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謂?」師曰:「沉為純陰,翕為正陽, 陰陽和合,故脈滑也。」
問曰:「脈有災怪何謂?」師曰:「假令人病,脈得太陽脈,與 病形證相應,因為作湯,比還送湯之時,病者因反大 吐,若下痢。」〈仲景痢字作利〉病腹中痛,因問言:「我前來脈時,不 見此證,今反變異故,是名為災怪。」因問:「何緣作此吐 痢?」答曰:「或有先服藥,今發作,故為災怪也。」
問曰:「人病恐怖,其脈何類?」師曰:「脈形如循絲,累累然, 其面白脫色。」
問曰:「人媿者,其脈何等類?」師曰:「其脈自浮而弱,面形 乍白乍赤。」
問曰:「人不飲。其脈何類。」師曰:「其脈自濇。而脣口乾燥 也。」
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其裏痛也。行遲者,其表彊也。 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膝者,必腰痛。裏實護腹 如懷卵者,必心痛。《師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因 伸者,無病也。〈一雲呻者病也〉「假令向壁臥」,聞師到,不驚起而 目盼視。〈一雲反面仰視〉若三言三止,脈之咽唾,此為詐病。假 令脈自和處言此病大重,當須服吐下藥,鍼灸數十 百處乃愈。
《遲疾短長雜脈法第十三》
[編輯]黃帝問曰:「余聞胃氣,手少陽三焦四時五行脈法。夫 人言脈有三陰三陽,知病存亡,脈外以知內,尺寸大 小,願聞之。」岐伯曰:寸口之中,外別浮沉、前後、左右,虛 實生死之要,皆見寸口之中,脈從前來者為實邪,從 後來者為虛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 為微邪,自病。〈一作得〉者,為正邪。外結者,病癰腫;內結者, 病疝瘕也。間來而急者,病正在心,癥氣也。脈來疾者, 為風也。脈來滑者,為病食也。脈來滑躁者,病有熱也。 脈來澀者,為病寒濕也。脈逆順之道,不與眾謀。 師曰:「夫呼者,脈之頭也。初持之,來疾去遲,此為出疾 入遲,為內虛外實。初持脈,來遲去疾,此為出遲入疾, 為內實外虛也脈數則」在腑,遲則在臟。脈長而弦,病在肝;脈小血少, 病在心。〈扁鵲雲脈大而洪病出於心〉脈下堅上虛,病在脾胃。脈滑。 〈一作澀〉而微浮,病在肺;「脈大而堅,病在腎。」〈扁鵲雲小而緊〉「脈滑 者多血少氣,脈澀者少血多氣,脈大者血氣俱多。」又 云:「脈來大而堅者血氣俱實,脈小者血氣俱少。」又云: 「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沉細滑疾者熱,遲緊為寒。」 〈又雲洪數滑疾為熱濇遲沈細為寒〉脈盛滑緊者,病在外熱。脈小實而 緊者,病在內冷。脈小弱而濇,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 者,謂之新病。脈浮滑,其人外熱,風走刺,有飲難治。脈 沉而緊,上焦有熱,下寒,得冷即便下。脈沉而細,下焦 有寒,小便數,時苦絞痛,下利重。脈浮緊且滑直者,外 熱內冷,不得大小便。脈洪大緊急,病速進;在外苦頭 發熱癰腫。脈細小緊急,病速進。在中寒,為疝瘕積聚, 腹中刺痛。脈沉重而直前絕者,病血在腸間。脈沉重 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癥。脈直前而中散絕者,病消渴。 〈一雲病浸淫痛〉脈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絕者,病在肌肉遁 屍。脈左轉而沉重者,氣癥,陽在胸中。脈右轉出不至 寸口者,內有肉癥。脈累累如貫珠,不前,至有風寒在 大腸,伏留不去。脈累累中止不至寸口輭者,結熱在 小腸膜中,伏留不去。脈直前左右彈者,病在血脈中 肧血也。脈後而左右彈者,病在筋骨中也。脈前大後 小,即頭痛目眩。脈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上部有脈, 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 雖困無所苦。夫脈者,血之腑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 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 氣衰,細則氣少。〈太素細作滑〉濇則心痛,「渾渾革革」,至如涌 泉,病進而危,弊弊綽綽,其去如弦絕者死。短而急者, 病在上。長而緩者,病在下。沉而弦急者,病在內。浮而 洪大者,病在外。脈實者,病在內。脈虛者,病在外。在上 為表,在下為裏。浮為在表,沉為在裏。
《平人得病所起脈第十四》
[編輯]何以知春得病。無肝脈也。無心脈。夏得病。無肺脈。秋 得病。無腎脈。冬得病。無脾脈。四季之月得病。
假令肝病者,西行,若食雞肉得之,當以秋時發,得病 以庚辛日也。家有腥死。女子見之,以明要為災,不者, 若感金銀物得之。
假令脾病,東行,若食雉兔肉及諸木果實,得之,不者, 當以春時發,得病以甲乙日也。
假令心病,北行,若食豚魚得之,不者,當以冬時發,得 病以壬癸日也。
假令肺病南行。若食馬肉及鹿肉得之不者,當以 夏時發,得病以丙丁日也。
假令腎病,中央若食牛肉及諸土中物得之,不者,當 以長夏時發,得病以戊己日也。
假令得王脈。當於縣官家得之。
假令得相脈。當於嫁娶家得之。或相慶賀家得之。 假令得胎脈。當於產乳家得之。
假令得囚脈。當以囚徒家得之。
假令得休脈。其人素有宿病。不治自愈。
假令得死脈,當於「死喪家感傷」得之。
何以知人露臥得病?陽中有陰也。
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諸陽入陰也。
何以知人食飲中毒?浮之無陽,微細之不可知也。但 有陰脈,來疾去疾,此相為水氣之毒也。脈遲者,食乾 物得之。
《診脈將差難已脈第十五》
[編輯]問曰:假令病人慾差脈而知愈,何以別之?師曰:「寸關 尺大小遲疾、浮沉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陽 為平復,當自愈。人病其寸口之脈與人迎之脈,小大 及浮沉等者,病難已。」
《平三關陰陽二十四氣脈第十六》
[編輯]左手關前寸口陽絕者,無小腸脈也。苦臍痹,小腹中 有疝瘕《王月》。〈王字一本作五〉即冷上搶心。刺手心主經。治陰。 心主。在掌後橫理中。〈即太陵穴〉
左手關前寸口陽實者。小腸實也。苦心下急痹。〈一作急痛〉 小腸有熱。小便赤黃,刺手太陽經,治陽。〈一作手少陽者非〉太 陽在手小指外側,本節陷中。〈即後谿穴〉
左手關前寸口陰絕者,無心脈也。苦心下毒痛,掌中 熱,時時善嘔,口中傷爛。刺手太陽經,治「陽。」
左手關前寸口陰實者,心實也。苦心下有水氣,憂恚 發之。刺手心主經,治陰。
左手關上陽絕者,無膽脈也。苦膝疼,口中苦,眛,目善 畏,如見鬼狀,多驚少力。刺足厥陰經,治陰,在足大指 間。〈即行間穴〉或刺三毛中。
左手關上陽實者,膽實也。苦腹中實不安,身軀習習 也,刺足少陽經治。陽在足上第二指本節後一寸。〈第二 指當雲小指次指即臨泣穴〉
左手關上陰絕者,無肝脈也。苦癃,遺溺難言,脅下有 邪氣,善吐,刺足少陽經,治陽。
左手關上陰實者,肝實也。苦肉中痛,動善轉筋,刺足 厥陰經,治陰左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膀胱脈也。苦逆冷,婦人月 水不調,王月則閉,男子失精,尿有餘瀝,刺足少陰經, 治陰。在足內踝下動脈。〈即太谿穴〉
左手關後尺中陽實者,膀胱實也。苦逆冷,脅下有邪 氣相引痛,刺足太陽經,治。陽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 陷中。〈即束骨穴〉
左手關後尺中陰絕者,無腎脈也。苦足下熱,兩髀裏 急,精氣竭少,勞倦所致,刺足太陽經,治陽。
左手關後尺中陰實者,腎實也。苦恍惚健忘,目視䀮 䀮,耳聾,悵悵善鳴,刺足少陰經,治陰。 右手關前寸口陽絕者,無大腸脈也。苦少氣,心下有 水氣,立秋節即欬,刺手太陰經,治陰,在魚際間。〈即太淵穴〉 「右手關前寸口陽實者。大腸實也。」苦腸中切痛,如錐 刀所刺,無休息時。刺手陽明經治,陽在手腕中。〈即陽谿穴〉 右手關前寸口陰絕者,無肺脈也。苦短氣欬逆,喉中 塞。噫逆,刺手陽明經,治陽。
右手關前寸口陰實者,肺實也。苦少氣,胸中滿彭彭, 與肩相引。刺手太陰經,治陰。
右手關上陽絕者,無胃脈也。苦吞酸頭痛,胃中有冷, 刺足太陰經,治陰,在足大指本節後一寸。〈即公孫穴〉 右手關上陽實者,胃實也。苦腸中伏伏。〈一作愊愊〉不思食 物。得食不能消。刺足陽明經。治陽在足上動脈。〈即衝陽穴〉 右手關上陰絕者,無脾脈也。苦少氣下利,腹滿身重, 四肢不欲動,善嘔,刺足陽明經,治陽。
右手關上陰實者,脾實也。苦腸中伏伏如堅狀,大便 難。刺足太陰經,治陰。
右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子戶脈也。苦足逆寒,絕產, 帶下,無子,陰中寒,刺足少陰經,治陰。
右手關後尺中陽實者,膀胱實也。苦少腹滿,引腰痛, 刺足太陽經,治陽。
右手關後尺中陰絕者,無腎脈也。苦足逆冷,上搶胸 痛,夢入水見鬼,善魘寐,黑色物來掩人上,刺足太陽 經,治陽。
右手關後尺中陰實者,腎實也。苦骨疼,腰脊痛,內寒 熱,刺足少陰經,治陰。
《平人迎神門氣口前後脈第十七》
[編輯]《心實》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實者,手少陰經也。 病苦閉,大便不利,腹滿,四肢重,身熱,苦胃脹,刺三里。 《心虛》: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虛者,手少陰經也。 病苦悸恐不樂,心腹痛,難以言,心如寒狀,恍惚。 小腸實: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陽實者,手太陽經 也。病苦身熱,熱來去,汗出。〈一作汗不出〉而煩。心中滿。身重。 口中生瘡。
小腸虛。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陽虛者。手太陽經 也。病苦顱際偏頭痛。耳頰痛。
心小腸俱實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陽俱實者, 手少陰與太陽經俱實也。病苦頭痛身熱,大便難,心 腹煩滿,不得臥,以胃氣不轉,水穀實也。
心小腸俱虛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陽俱虛者, 手少陰與太陽經俱虛也。病苦洞泄,苦寒少氣,四肢 寒,腸澼。
肝實 左手關上脈陰實者,足厥陰經也。病苦心下 堅滿,常雨,脅痛,自忿忿如怒狀。
肝虛 左手關上脈陰虛者,足厥陰經也。病苦脅下 堅,寒熱腹滿,不欲飲食,腹脹悒悒不樂,婦人月經不 利,腰腹痛。
膽實 「左手關上脈陽實者,足少陽經也。病苦腹中 氣滿,飲食不下,咽乾頭重痛,灑灑惡寒,脅痛。」
膽虛 左手關上脈陽虛者,足少陽經也。病苦眩厥 痿,足指不能搖,躄坐不能起,僵仆,目黃,失精䀮䀮。 肝膽俱實 左手關上脈陰陽俱實者,足厥陰與少 陽經俱實也。病苦胃脹,嘔逆,食不消。
肝膽俱虛, 左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足厥陰與少 陽經俱虛也。病苦恍惚屍厥不知人,妄見少氣不能 言,時時自驚。
腎實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實者,足少陰經也。 病苦膀胱脹閉,少腹與腰脊相引痛。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實者,足少陰經也。病苦舌 燥,咽腫,心煩嗌乾,胸脅時痛,喘欬汗出,小腹脹滿,腰 背彊急,體重骨熱,小便赤黃,好怒好忘,足下熱痛,四 肢黑,耳聾。
腎虛。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虛者。足少陰經也。 病苦心中悶。下重足腫不可以按地。
膀胱實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實者,足太陽經 也。病苦逆滿,腰中痛,不可俛仰勞也。
膀胱虛,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虛者,足太陽經 也。病苦腳中筋急,腹中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轉筋,惡 風,偏枯,腰痛,外踝後痛。
腎膀胱俱實,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實者, 足少陰與太陽經俱實也。病苦脊彊反折,戴眼,氣上 搶心,脊痛不能自反側腎膀胱俱虛,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虛者, 足少陰與太陽經俱虛也。病苦小便利,心痛背寒,時 時少腹滿。
《肺實》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實者,手太陰經也。 「病苦肺脹,汗出若露,上氣喘逆,咽中塞,如欲嘔狀。」 肺虛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虛者,手太陰經也。 「病苦少氣不足以息,嗌乾不潮津液。」
《大》。《實》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實者,手陽明經 也,病苦腹滿,善喘欬,面赤身熱,喉咽中如核狀, 大腸虛。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虛者,手陽明經 也,病苦胸中喘,腸鳴,虛渴,脣口乾,目急,善驚,泄白, 肺大腸俱實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實者, 手太陰與陽明經俱實也。病苦頭痛,目眩,驚狂,喉痹 痛,手臂捲,脣吻不收。
肺大腸俱虛,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虛者, 手太陰與陽明經俱虛也。病苦耳鳴嘈嘈,時妄見光 明,情中不樂,或如恐怖。
脾實, 右手關上脈陰實者,足太陰經也。病苦足寒 脛熱,腹脹滿,煩擾不得臥。
脾虛, 右手關上脈陰虛者,足太陰經也。病苦泄注, 腹滿氣逆,霍亂嘔吐,黃疸,心煩不得臥,腸鳴。
《胃實》 「右手關上脈陽實者,足陽明經也。病苦腹中 堅痛而熱。」〈千金作病苦頭痛〉汗不出如溫瘧。脣口乾。善噦。乳 癰。缺盆腋下腫痛。
胃虛 右手關上脈陽虛者,足陽明經也。病苦脛寒, 不得臥,惡寒灑灑,目急,腹中痛,虛鳴。〈外臺作耳虛鳴〉時寒時 熱。脣口乾。面目浮腫。
脾胃俱實 右手關上脈陰陽俱實者,足太陰與陽 明經俱實也。病苦脾脹腹堅,搶脅下痛,胃氣不轉,大 便難,時反泄利,腹中痛,上衝肺肝,動五臟,立,喘鳴多 驚,身熱汗不出,喉痹精少。
脾胃俱虛 右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足太陰與陽 明經俱虛也。病苦胃中如空狀,少氣不足以息,四逆 寒,泄注不已。
腎實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實者,足少陰經也。 病苦痹身熱心痛,脊脅相引痛,足逆熱煩。
腎虛,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虛者,足少陰經也。 「病苦足脛小弱,惡風寒,脈代絕,時不至,足寒上重下 輕,行不可以按地,少腹脹滿,上搶胸,脅痛引肋下。」 膀胱實,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實者,足太陽經 也。「病苦轉胞,不得小便,頭眩痛,煩滿,脊背彊。」
膀胱虛,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虛者,足太陽經 也。病苦肌肉振動,腳中筋急,耳聾,忽忽不聞,惡風颼 颼作聲。
腎膀胱俱實,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實者, 足少陰與太陽經俱實也。病苦癲疾,頭重與目相引 痛,厥欲起走,反眼大風多汗。
腎膀胱俱虛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虛者, 足少陰與太陽經俱虛也。病苦心痛,若下重不自收 篡反出,時時苦洞泄,寒中泄,腎心俱痛。一云:腎有左 右,而膀胱無二。今以左腎合膀胱,右腎合三焦。
《平三關病候並治宜第十八》
[編輯]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宜服桂枝湯、葛根湯。針風 池、風府,向火灸身摩治風膏覆令汗出。
寸口脈緊,苦頭痛,骨肉疼,是傷寒,宜服麻黃湯發汗, 針眉衝顳顬,摩治傷寒膏。 寸口脈微,苦寒為衄,宜服五味湯,摩茱萸膏,令汗出。 寸口脈數,即為吐,以有熱在胃管熏胸中,宜服藥吐 之,及針胃管,服除熱湯。若是傷寒七八日至十日,熱 在中,煩滿渴者,宜服知母湯。
寸口脈緩。皮膚不仁。風寒在肌肉。宜服防風湯。以藥 薄熨之。摩治風膏。灸諸治風穴。
寸口脈滑,陽實,胸中壅滿,吐逆,宜服前胡湯,針太陽 巨闕,瀉之。
寸口脈弦,心下愊愊,微頭痛,心下有水氣,宜服甘遂 圓針期門瀉之。
寸口脈弱,陽氣虛,自汗出而短氣,宜服茯苓湯、內補 散,適飲食消息,勿極勞,針胃管補之。
「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宜服乾地黃湯自養,調和飲 食。針《三里》」補之。〈三里一作胃管〉
寸口脈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虛去血故也。宜服竹 皮湯、黃土湯,灸膻中。
寸口脈伏,胸中逆氣,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氣上衝心 胸,宜服前胡湯、大三建圓,針巨闕上管,灸膻中。 寸口脈沉,胸中引脅痛,胸中有水氣,宜服澤漆湯,針 巨闕瀉之。
寸口脈濡,陽氣弱,自汗出,是虛損病。宜服乾地黃湯、 薯蕷圓、內補散、牡蠣散並粉,針太衝補之。
寸口脈遲,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湯、 生薑湯、茱萸圓,調和飲食以煖之。
寸口脈實,即生熱在脾肺,嘔逆氣塞;虛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熱即宜服竹葉湯、葛根湯,有寒宜服 茱萸圓、生薑湯。
寸口脈細,發熱吸吐,宜服黃芩龍膽湯;吐不止,宜服 「橘皮桔梗湯,灸中府。」
寸口脈洪大。胸脅滿。宜服生薑湯。白薇圓亦可。紫菀 湯下之。針上管期門章門。
右「上部寸口」 十七條。
關脈浮,腹滿不欲食。浮為虛滿。宜服平胃圓、茯苓湯、 生薑前胡湯。針胃管,先瀉後補之。
關脈緊,心下苦滿急痛,脈緊者為實,宜服茱萸當歸 湯,又大黃湯兩治之良。針巨闕下管瀉之。〈千金雲服茱萸當歸 湯又加大黃二兩佳〉
關脈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湯、生薑湯、附子 圓針、巨闕補之。
關脈數,胃中有客熱,宜服知母圓、除熱湯,針巨闕上 管,瀉之。
關脈緩。其人不欲食。此胃氣不調。脾氣不足。宜服「平 胃圓、補脾湯。針章門」補之。
關脈滑,胃中有熱。滑為熱實,以氣滿故不欲食,食即 吐逆,宜服紫菀湯下之,大平胃圓,針胃管瀉之。〈千金雲宜 服朴硝麻黃湯平胃圓〉
關脈弦,胃中有寒,心下厥逆,此以胃氣虛故爾。宜服 茱萸湯,溫調飲食,針胃管補之。
關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虛熱作病。其說 云: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則寒起,正宜服竹葉湯,針 胃管補之。
關脈濇。血氣逆冷。脈濇為血虛。以中焦有微熱。宜服 乾地黃湯、內補散。針足太衝上補之。
關脈芤,大便去血數斗者,以膈輸傷故也,宜服生地 黃並生竹皮湯灸膈輸。若重下去血者,針關元,甚者 宜服龍骨圓必愈。
關脈伏,中焦有水氣,溏泄。宜服「水銀圓,針關元,利小 便,溏泄便止。」
關脈沉。心下有冷氣。苦滿吞酸。宜服白薇茯苓圓,附 子湯,針胃管補之。
關脈濡。苦虛冷。脾氣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湯。女萎 圓。針關元補之。
關脈遲,胃中寒,宜服桂枝圓、茱萸湯,針胃管補之。 關脈實,胃中痛,宜服梔子湯、茱萸、烏頭圓,針胃管補 之。
關脈牢,脾胃氣塞,盛熱即腹滿響響,宜服紫菀圓、《瀉 脾圓》,針灸胃管瀉之。
關脈細,脾胃虛,腹滿。宜服生薑茱萸蜀椒湯、白薇圓, 針灸三管。
關脈洪,胃中熱,必煩滿。宜服「平胃圓,針胃管」,先瀉後 補之。
右「中部關脈」 十八條。
尺脈浮,下熱風,小便難,宜服瞿麥湯、滑石散,針橫骨、 關元,瀉之。
尺脈緊,臍下痛,宜服當歸湯,灸天樞,針關元補之。 尺脈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氣,宜服小建中湯。〈一本 更有四順湯〉針《氣海》。
尺脈數,惡寒,臍下熱痛,小便赤黃,宜服雞子湯、白魚 散,針橫骨瀉之。
尺脈緩,腳弱下腫,小便難,有餘瀝,宜服滑石湯、瞿麥 散,針橫骨瀉之。
尺脈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男子尿血,宜服朴硝 煎,大黃湯下。去經血,針關元瀉之。
尺脈弦,小腹疼,小腹及腳中拘急,宜服建中湯、當歸 湯,針氣海瀉之。
尺脈弱,陽氣少,發熱骨煩,宜服前胡湯、乾地黃湯、茯 苓湯,針關元補之。
尺脈濇,足脛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湯,針足大 衝補之。
尺脈芤,下焦虛,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黃湯,灸丹 田、關元,亦針補之。
尺脈伏,小腹痛,癥疝,水穀不化,宜服「大平胃圓,桔梗 圓,針關元補之。」〈桔梗圓一雲結腸圓〉
尺脈沉,腰背痛,宜服「腎氣圓,針京門補之。」
尺脈濡,苦小便難。〈千金雲腳不收風痺〉宜服「瞿麥湯」、白魚散,針 關元瀉之。
尺脈遲,下焦有寒,宜服桂枝圓,針氣海、關元補之。 尺脈實,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當歸湯,加大黃一兩, 以利大便,針關元補之,止小便。
尺脈牢,腹滿陰中急,宜服葶藶子、茱萸、圓針、丹田、關 元、中極。
右「下部尺脈」 十六條。
《平奇經八脈病第十九》〈八脈為病不在十二經故繫此卷之末〉
[編輯]脈有奇經八脈者,何謂也?然:有陽維、陰維,有陽蹻、陰 蹻,有衝、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 經,故曰:「奇經」八脈者,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 利水道,以備不虞。天雨降下,溝渠溢滿。霈妄行。當 此之時。聖人不能復圖也。此絡脈流溢諸經。不能復 拘也。
「《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繫也?然陽 維者,起於諸陽之會;陰維者,起於諸陰之交;陽維陰 維者,維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溉灌諸經者也。陽蹻 者,起於跟中,循外踝而上行,入風池。陰蹻者,亦起於 跟中,循內踝而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衝脈者,起於 關元,循腹裏直上至咽喉中。〈一雲衝脈者起於氣衝並陽明之經挾臍上行 至胸中而散也〉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輸。並於脊裏。循背上至 風府。衝脈者。陰脈之海也。督脈者,陽脈之海也。任脈 者。起於胞門子戶。挾臍上行,至胸中。〈一雲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 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喉咽〉帶脈者。起於季肋。〈難經作季脅〉迴身一周。 此八者皆不繫於十二經。故曰「奇經八脈」者也。《奇經》 之為病何如。然。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 相維。悵然失志。容容〈難經作溶溶〉不能自收持。〈悵然者其人驚即維 脈緩緩即令身不能自收持即失志善忘恍惚也〉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 病苦心痛。〈陽維為衛衛為寒熱陰維為榮榮為血血者主心故心痛也〉陰蹻為病, 陽緩而陰急。〈陰蹻在內踝病即其脈急當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陽蹻為病, 陰緩而陽急。〈陽蹻在外踝病即其脈急其人當從外踝以上急內踝以上緩〉衝之為 病。逆氣而裏急。〈衝脈從關元至喉咽故其為病逆氣而裏急〉督之為病。脊 彊而厥。〈督脈在背病即其脈急故令背彊也〉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 為七疝。女子為瘕聚。〈任脈起於胞門子戶故其病結為七疝瘕聚〉帶之為 病。苦腹滿腰容容。〈難經作溶溶〉若坐水中狀。〈帶脈者迴帶人之身體病 即其脈緩故令腰容容也〉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診得陽維脈浮者。蹔起目眩。陽盛實。苦肩息灑灑如 寒。
診得陰維脈沉大而實者,苦胸中痛,脅下支滿,心痛。 診得陰維如貫珠者,男子兩脅實,腰中痛;女子陰中 痛,如有瘡狀。
診得帶脈左右遶臍腹。腰脊痛。衝陰股也。
兩手脈,浮之俱有陽,沉之俱有陰,陰陽皆實盛者,此 為衝督之脈也。衝督之脈者,十二經之道路也。衝督 用事,則十二經不復朝於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癡。 不者必當猶豫有兩心也。兩手陽脈浮而細微,綿綿 不可知,俱有陰脈,亦復細綿綿,此為陰蹻陽蹻之脈 也。此家曾有病鬼魅風死,苦恍惚亡人為禍也。 診得陽蹻病拘急。陰蹻病緩。
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痛。不得俛仰。 大人癲病。小人風癇疾。
脈來中央浮直,上下痛者,督脈也。動苦腰背膝寒,大 人癲,小兒癇也。灸頂上三圓,正當頂上。
尺寸脈俱牢。〈一作芤〉「直上直下。」此為「衝脈。」胸中有寒疝 也。
「脈來中央堅實,徑至關者,衝脈也。動苦少腹痛,上搶 心,有瘕疝,絕孕,遺矢溺,脅支滿煩也。橫寸口邊丸丸, 此為任脈。苦腹中有氣如指,上搶心,不得俛仰,拘急。 脈來緊細實長至關者,任脈也。動苦少腹繞臍,下引 橫骨,陰中切痛,取臍下三寸。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