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1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九十四
厥門三
方〈茯苓甘草湯 四逆湯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甘草乾薑湯 白虎湯 烏梅丸
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理中丸 四逆散 白通加豬膽汁湯 大柴
胡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益元散 黃連解毒湯 雙解散 八味順
氣散 薑附湯 導痰湯 調氣散 平胃散 四七湯 回陽救急湯 熨法 三生飲
追魂湯 甘竹瀝湯 人參湯 三建湯 洞陽丹 接真湯 四君子湯 四物湯 木香
勻氣散 八味順氣散 蘇合香丸 六鬱湯 二陳湯 補中益氣湯 火鬱湯 當歸龍
薈丸 四磨飲 星香湯 沉香桂附丸 養正丹 六味回陽飲 鎮陰煎 四味回陽飲
通瘀煎 調氣散 五味子湯 調氣平胃散 倉公散 白薇湯 返魂湯 人參固本
丸 蒲黃湯 人參散 赤茯苓湯 遠志散 吳茱萸加減湯 升陽洩火湯 還魂丹
二十四味流氣飲〉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三百十四卷
醫部彙考二百九十四
[編輯]厥門三
[編輯]方
[編輯]茯苓甘草湯〈仲景下同〉
[編輯]傷寒厥而心下悸者,有水也,此治之。
茯苓 桂枝各二兩 生薑切,三兩 甘草炙,一兩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四逆湯
[編輯]治太陽誤汗,復加燒鍼而厥者。
乾薑一兩五錢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炙,二兩
右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三服。「強人可用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涼服。」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編輯]治「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
即四逆湯方中加入豬膽汁半合。餘依前法服。
甘草乾薑湯
[編輯]治「太陽」 內真寒而外假熱,因誤汗致厥者。
甘草炙,四兩 乾薑炮,二兩
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白虎湯
[編輯]治「傷寒裡熱,脈滑而厥者。」
知母六兩 《石膏碎》,一斤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烏梅丸
[編輯]治蚘厥吐蚘
烏梅三百箇 乾薑十兩 黃連一斤, 附子炮 桂枝 人參 黃蘗各六兩, 當歸 細莘
蜀椒去子,各四兩
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用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加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味。
當歸四逆湯
[編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
當歸, 桂枝, 芍藥各三兩, 細莘 甘草,炙, 通草各二兩 大棗三十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編輯]治前證內有久寒者
當歸 桂枝 芍藥各三兩 甘草炙 通草 細莘各二兩 生薑切,半斤 大棗二十五枚,擘 吳茱萸一升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溫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理中丸
[編輯]作煎。名「理中湯。」 治四肢厥逆。脈沉微而不數。
乾薑炮 甘草、炙 人參。〈腹痛者倍之〉 白朮各一兩。
右搗篩,煉蜜和丸,如「雞子黃許大,以湯數合和一丸,碾碎,溫服之,日三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熱粥食之,微自溫覆,勿揭衣,然不及湯。」
四逆散
[編輯]治「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此主之。」
甘草炙 柴胡 枳實去白穰,炒黃 芍藥各一兩
右搗篩為細散,米飲調下二錢,日三服。
白通加豬膽汁湯
[編輯]治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豬膽半合 乾薑炮,五錢 附子生,去皮,半箇蔥白四莖 溺二合半
右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內尿、膽汁和相得,分溫再服。
大柴胡湯
[編輯]治陽厥
柴胡半斤 黃芩 芍藥各三兩 生薑切,五兩 半夏洗,半升 枳實炙,四枚 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黃二兩,若不加大黃,恐不為大柴胡也。」
桂枝麻黃各半湯
[編輯]治寒熱而厥,兩手無脈,或一手無脈,用綿衣包手者。
桂枝二兩十六銖 芍藥 生薑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及兩仁者二十四箇 大棗四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沬,內諸藥中,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麻黃附子甘草湯
[編輯]治三陰表寒厥逆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益元散〈河間下同〉
[編輯]合「三一承氣」 治熱深厥深,脈有力者。
滑石白膩好者,六兩 甘草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蜜少許,溫水調下,或無蜜亦可,每日三服。或欲冷飲者,新井泉調下亦得。解利發汗,煎蔥白豆豉湯下。每服水一盞,蔥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煮取汁七分,調併三四服,以效為度。此藥是寒涼解散熱鬱,設病甚不解,多服無害,但有益耳。一名「天水散」 ,一名「太白散」 ,一名「六一散。」
黃連解毒湯
[編輯]治熱厥下後。熱少退而未愈者。
黃連、 黃蘗、 黃芩、 大梔子各五錢。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秤五錢,水一茶盞,煎至四分,絞取汁,溫服無時,日三四,以效為度,每一二服效。或腹滿嘔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枚,全用厚朴二錢剉,茯苓去皮剉,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半盞,絞汁溫服,名曰「半夏黃連解毒湯。」 或欲急下者,本方加大承氣湯一服,生薑煎如前法,以利為度。一法為細末。水和如小豆大。溫水下二十丸。治積熱勞欬。瀉利甚良。
雙解散〈活人〉
[編輯]治厥逆兼內外諸邪者
「益元散」、 「防風通聖散。」各七兩
右二味,一處相和攪勻,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蔥白五寸,鹽豉五十粒,生薑三片,煎至一盞,溫服。
八味順氣散〈丹溪〉
[編輯]治氣厥
白朮、 白茯苓、 青皮、 白芷、 橘紅、 台烏、 人參各一兩, 甘草五錢。
每服五錢。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仍以「酒化蘇合香丸」 間服。
薑附湯〈仲景〉
[編輯]治「中寒。身體強直。口噤不語,逆冷。」
乾薑一兩 《附子》生,去皮臍,一箇
右剉,每服三錢,水煎服。
挾氣攻刺。加木香五分。
「挾氣不仁。」 加防風一錢。
挾濕者加白朮
「筋脈牽急」 ,加木瓜。
肢節痛加肉桂二錢
導痰湯〈丹溪下同〉
[編輯]治痰氣厥逆
法製硝同萊菔水煮化,去萊菔,綿濾令結,入臘月牛 膽內風化,秤五錢,或只風化硝亦可。又云:「一兩 青蒙石二兩,搥碎,焰硝二兩,同入小砂罐內,瓦片蓋 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候冷取出。」
右為末,神麴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一方加蒼朮五錢,滑石一兩,看病冷熱虛實作湯使。
調氣散
[編輯]合平胃散服治屍厥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錢。 藿香、 甘草炙,各八錢。 砂仁四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平胃散
[編輯]治證見調氣散下
蒼朮泔浸,五斤 厚朴薑製炒 陳皮各三斤甘草炒,三十兩
右為末,每服五錢,薑三片,棗一箇,煎服。入鹽一捻,沸湯點服亦得。
四七湯
[編輯]治痰氣厥逆
厚朴二兩, 茯苓四兩, 半夏五兩, 紫蘇二兩。
右每服四錢,水一鍾,薑七片,棗一箇,煎服。
回陽救急湯〈醫鑑下同〉
[編輯]治傷寒初起,無頭痛,無身熱,便就惡寒,四肢厥冷,或過於肘膝,或腹痛吐瀉,或口吐白沬冷涎,或戰慄面如刀刮,引衣踡臥,不渴,脈來沉遲無力,即是直中陰經真寒證,不從陽經傳來者。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 半夏 乾薑。
肉桂、 附子、 五味子、 甘草。
右剉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服。
熨法
[編輯]治「寒邪直入三陰,無頭痛身熱,惡寒腹痛,下利清白,脣青面黑,吐沫口噤,或身痛如被杖,四肢厥冷,上過乎肘,下過乎膝,引衣踡臥不渴,脈來沉遲無力,及一切虛寒,並能治之。」
蔥細切, 麥麩各三升, 鹽一斤
右「用水和勻,分作二處,炒令極熱,重絹包之,乘熱熨臍,冷更易一包。其蔥包既冷,再用水拌炒熱,依前用之。如大小便不通,亦用此法。」
三生飲〈良方下同〉
[編輯]治痰厥氣厥
南星生用,五錢。 木香一錢五分。 川烏去皮, 附子去皮生用,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七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有卒中風,不省人事者,以「蘇合香丸」 ,用生薑自然汁化開擦牙。
追魂湯
[編輯]治卒厥暴死。及客忤鬼擊蜚屍。奄忽氣絕。口噤。
麻黃六錢 杏仁去皮尖,五十粒 甘草炙,二錢
右分作二服,煎至七分,去滓灌之。口噤斡開,若更不下,分病人髮,左右提搦肩引之,藥下漸甦。若脣青身冷,為入臟即死,身和汗出即愈。《千金方》有桂。
甘竹瀝湯
[編輯]治「卒中惡風,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屍厥,死不識人,閉目,灸鍼不知痛,風狂,宜服此湯。」
甘竹瀝一斗 生薑 防風 甘草炙,各三兩 防己 麻黃去節 人參 黃芩 白朮 細莘 茵芋 秦艽 桂心各一兩 附子一枚,大者,炮
右㕮咀,以湯漬藥令赤,合竹瀝煮取四升,分為四服。忌海藻松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
人參湯
[編輯]治風厥。志意不樂。身背疼痛。多驚善欠。噫氣。
人參 川芎 枳殼麩炒 芍藥 防風 細莘 附子炮裂,去皮臍 甘草炙 桂心各五錢
桔梗炒 茯神去木 木香各一分。
右㕮咀,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半分,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三建湯
[編輯]治「元陽素虛,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六脈沉微,大小便滑數。凡中風涎潮,不省人事,傷寒陰證,皆可服之。」
大川烏 附子 天雄俱炮,去皮臍,各三錢
右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十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自汗。加肉桂、浮麥各一錢。
氣逆者加沉香一錢
胃冷者。加丁香、胡椒各五分。
洞陽丹
[編輯]治「陽虛陰盛,手足厥冷,暴吐大下,脈細羸瘦,傷寒陰證,並皆治之。」
川烏四兩 天雄並炮,去皮,三兩 鍾乳粉
附子炮,去皮臍,各二兩 陽起石 硃砂研,各一兩
右為細末,酒煮《神麴》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接真湯
[編輯]治「陰病手足厥冷,臍腹疼痛。真氣不足,衰憊欲絕。」
沉香 丁香各二錢 附子炮去皮臍,四錢
麝香一錢。
右剉碎,用水二鍾,生薑七片,棗二枚,去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四君子湯
[編輯]治氣虛厥逆
人參一錢,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甘草六分。
右,生薑三片,棗子一枚,水煎,不拘時溫服。加半夏、陳皮,名「六君子湯」 ,治氣虛痰厥。
===四物湯===
治血虛厥逆
白芍藥、 當歸、 熟地、 川芎各二錢。
右水煎溫服
木香勻氣散
[編輯]一名「木香調氣散。」 治氣滯厥逆。
木香、 丁香、 白檀香、 「白豆蔻。」 藿香葉。
甘草各八錢, 砂仁四錢。
右為末,每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一方有「沉香。」
八味順氣散
[編輯]治暴厥氣逆身冷者
四君子湯加青皮、 陳皮、 白芷、 烏藥各等分。
右,薑煎服,仍以「酒化蘇合香丸」 兼服妙。
蘇合香丸
[編輯]治證見前。凡一切卒暴痰壅氣逆等證。並治之。
白朮, 青木香, 硃砂, 犀角, 沉香, 麝香, 訶子皮, 丁香, 安息香, 蓽澄茄, 白檀香, 香附,各二兩, 龍腦, 薰陸香, 蘇合香,各一兩。
右為末,用安息香以酒熬成膏,同前合香油和蜜調,每服旋丸桐子大,取井水溫冷任意下四丸,老人小兒酒化下一丸。
六鬱湯
[編輯]解諸鬱治厥逆
陳皮、 半夏、 川芎、 蒼朮各一錢, 赤茯苓、 梔子各七分, 香附二錢, 砂仁、 甘草各五分。
右,薑三片,水煎溫服,隨證加減。
二陳湯
[編輯]治痰厥
陳皮二錢, 半夏一錢, 茯苓八分, 甘草四分。
右,薑三片,水煎溫服。
補中益氣湯
[編輯]治濕熱鬱於脾土。不能榮於四肢。熱厥。
黃芪、 人參、 甘草各一錢, 當歸、 白朮、 陳皮、 柴胡、 升麻各五分〈虛甚者升柴各一分汗多者不用〉
右,水煎,巳午未初時溫服。傷之重者,連進二服。如得微汗即愈。忌多言勞役,靜養一二時辰久,方進美膳以助之。常服去升、柴,加黃蘗三分,以滋腎水;紅花二分,入心養血,多用則破血。
火鬱湯
[編輯]治熱厥
升麻、 葛根、 柴胡、 白芍藥各一錢五分。
防風、 甘草各一錢。
右蔥白煎服
當歸龍薈丸
[編輯]熱厥痰閉於上,火鬱於下,用「導痰湯」 吞「龍薈丸。」
木香一錢, 當歸、 膽草、 山梔、 黃連、 黃蘗、 黃芩各一兩, 大黃、 蘆薈、 青黛各五錢。
右為末,入麝香五分,研細,煉蜜丸小豆大,每二三十丸,薑湯下。
四磨飲
[編輯]治諸氣厥逆
沉香、 烏藥、 枳實、 檳榔。
右四味,以白湯共磨服。
星香湯〈易簡〉
[編輯]治痰厥、氣厥,身熱面赤者,宜服之。
南星八錢, 《木香》一錢。
右作二貼,水二鍾,生薑十片,煎七分,不拘時服。
沉香桂附丸〈寶鑑〉
[編輯]治「中氣虛寒,手足厥冷,腰屈不能伸,喜熱熨稍緩等證。」
附子炮,去皮臍 川烏炮,去皮臍 沉香 肉桂 乾薑炮 良薑炮 茴香炒 吳茱萸炮,各一兩
右為末,酢煮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二服。忌生冷。
養正丹
[編輯]治「上盛下虛,眩運厥逆。此藥升降陰陽。」
硫黃為末 黑錫鎔淨 水銀 硃砂碾,各一兩
右「將錫鎔化,入硫黃末,漸入漸攪為末,再入水銀同擂,如硬,再於火上微煅,又擂勻放冷,碾極細末,糯米糊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六味回陽飲〈景岳全書下同〉
[編輯]治「手足厥逆,微陽將脫」 等證。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 炙甘草一錢, 炮乾薑、 製附子各二三錢 當歸身三錢〈泄瀉或動血者代以冬朮〉 熟地五錢或一兩。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
鎮陰煎
[編輯]治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厥逆等證。
熟地一、二兩 炙甘草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肉桂一、二錢 製附子五、七分或一、二、三錢
牛膝二錢。
水二鍾速煎服
四味回陽飲
[編輯]治「手足厥逆,元陽虛脫,危在頃刻者。」
人參一二兩, 製附子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炮乾薑二、三錢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徐徐飲之。
通瘀煎
[編輯]治血厥
歸尾三五錢 山樝、 香附、 紅花炒黃各二錢 烏藥一二錢 澤瀉、 青皮各一錢半 木香七分
水二鍾。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鍾。食前服。
調氣散〈良方下同〉
[編輯]治卒厥
「白豆蔻」: 「丁香」、 白檀香, 木香, 藿香葉。
甘草炙,各八錢, 砂仁四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調下。
五味子湯
[編輯]治「陰厥脈伏,手足逆冷,脈微欲絕,氣虛之證。」
五味子一兩, 人參、 麥冬、 杏仁、 陳皮各五錢。
右,薑一片,棗一枚,煎服。即《生脈散》加陳皮、杏仁。
調氣平胃散
[編輯]治「卒暴屍厥,觸犯邪氣,昏運卒倒,無所知。」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錢, 藿香、 砂仁各四錢, 甘草六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點沸湯調服。
倉公散
[編輯]治血厥
瓜蔕 藜蘆 明礬煅 雄黃等分。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吹入鼻中,得嚏,此藥能起死回生。
白薇湯
[編輯]治證同上
白薇、 當歸各二錢 人參一錢半 《甘草炙,七分》
右,水盞半,煎七分,溫服。
返魂湯
[編輯]治「血逆卒厥,並產後血厥昏運,目閉口噤,惟婦人多有此病。」
當歸酒洗 川芎 肉桂 乾薑炮 赤芍藥 甘草 黑豆炒,去殼 紫蘇各等分
右,水盞半煎,或為細末,每服二錢,酒調灌下。
人參固本丸
[編輯]治煎厥
人參二兩, 天冬、 麥冬、 生地、 熟地各四兩
右為末作丸服
蒲黃湯
[編輯]治血菀於上,使人薄厥。
蒲黃一兩,炒褐色
清酒十爵沃之溫服
人參散
[編輯]治煎厥氣逆。頭目昏憒。聽不聞。目不明。七氣善怒。
人參 遠志 赤茯苓 防風各二兩 芍藥 麥門冬 陳皮去白 白朮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赤茯苓湯
[編輯]治薄厥暴怒,怒則傷肝,氣逆胸中不和,甚則嘔血鼽衄也。
赤茯苓, 人參、 桔梗、 陳皮各一兩, 芍藥, 麥門冬、 檳榔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遠志散
[編輯]治風厥多驚。背痛。善噫善欠。志意不樂。身背皆痛。
遠志 人參 細莘 茯苓 黃芪 桂各兩半 菖蒲 熟地黃焙 白朮 防風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吳茱萸加減湯
[編輯]治厥疝。腹中冷痛。積氣上逆。致令陰冷於脂膜。
吳茱萸二兩,洗炒 川烏去皮,炮 細莘各三兩 良薑 當歸 乾薑炮 官桂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進三服。
升陽洩火湯〈東垣〉
[編輯]治氣虛陷下,四肢厥逆。
羌活 黃芪 蒼朮米泔浸去皮,爆乾剉,各一兩 甘草炙 人參 黃芩各七錢 柴胡一兩半 黃連酒製,半兩 升麻八錢 石膏長夏用,少許
右㕮咀,每服秤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溫服,早飯後、午飯前、間日服。
還魂丹
[編輯]治屍厥不語
硃砂 雄黃並水飛 生玳瑁屑 麝香另研白芥子各二錢半右同碾如粉,於瓷器中鎔安息香和丸如菉豆大,或衝惡不語,每服五丸,用童便化下。小兒熱風,只服一丸。
二十四味流氣飲〈和劑〉
[編輯]治「屍厥,破陰絕陽。形靜如死。醫者不知鍼石。宜此方主之。」
陳皮、 青皮、 炙甘草、 厚朴、薑製 紫蘇
香附各四兩 大腹皮 丁香皮 檳榔 木香 草果 莪朮、炮 桂 藿香各一兩半 人參、 麥門冬、 白朮 赤茯苓 枳殼炒 石菖蒲 木瓜 白芷 半夏各一兩 木通
右為末每服五錢
單方
[編輯]屍厥卒死不知人者。燒屍場土二三錢,擂細,湯泡灌 之即活。如無,以竈心土代之。〈何氏方〉 屍厥不醒。脈動如故。竈墨彈丸。漿水和飲。仍鍼百會 穴。足大指中指甲側。〈千金方〉
痰厥氣絕,心頭尚溫者,千年石灰一合,水一盞,煎滾 去清水,再用一盞,煎極滾,澄清灌之,少頃痰下自省。 〈集元方〉
熱厥氣痛:「元明粉三錢,熱童尿調下。」〈集簡方〉
陰證傷寒,極冷厥逆,煩躁,腹痛,無脈,危甚者:舶上硫 黃為末,艾湯服三錢,就得睡,汗出而愈。〈本事方〉 熱厥心痛,或發或止,久不愈,身熱足寒者:元胡索去 皮、金鈴子肉等分為末,每溫酒或白湯下二錢。〈聖惠方〉 痰厥頭痛如破,厥氣上衝,痰塞胸膈:炮附子三分,金 墨四錢,冷水調服方寸匕,當吐即愈。忌豬肉冷水。 腎厥頭痛:《指南方》:用大附子一箇,炮熟去皮,生薑五 錢,水一升半,煎分三服。
痰厥頭痛:「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等分,生碾為末,生薑 自然汁浸蒸餅丸菉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後薑湯下。」 〈濟生方〉
嘔逆厥逆,內有寒痰:半夏一升洗滑焙碾,小麥麪一 升,水和作彈丸,水煮,初吞四五枚,日三服,稍增至十 五枚,旋煮旋吞,覺病減再作。忌羊肉餳糖。此乃《許仁 則方》也。〈外臺祕要〉
屍厥之病卒死,脈猶動,聽其耳目中如微語聲,股間 暖者是也。魘死之病,臥忽不寤,勿以火照,但痛齧其 踵及足拇趾甲際,唾其面即甦。仍以菖蒲末吹鼻中, 桂末納舌下,並以菖蒲根汁灌之。〈肘後方〉
斑豆服涼藥多,手足厥冷,脈微用乾豆炮二錢五分, 粉甘草炙一錢五分,水二鍾,煎一鍾服。〈龐安常傷寒論〉 痰厥頭痛如破者:「烏梅肉三十箇,鹽三撮,酒三升,煮 一升,頓服,取吐即愈。」〈肘後方下同〉
嘔啘厥逆,「蘡薁藤煎汁呷之。」 風冷氣血閉,手足身體疼痛泠痲:五靈脂二兩,沒藥 一兩,乳香五錢,川烏頭一兩五錢,炮去皮,為末,滴水 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生薑溫酒磨服。〈衍義〉
卒死屍厥:用「白馬前腳夜目二枚,白馬尾十四莖,合 燒,以苦酒丸如小豆大」,白湯灌下二丸,須臾再服,即 甦。〈肘後方〉
鍼灸
[編輯]《素問》曰:「太陽臟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 也,表裡俱當瀉,取之下俞。」
少陽臟獨至,是厥氣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
帝曰: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則瘖,石 之則狂,須其氣並,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陽 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瘖,石之則 陽氣虛,虛則狂,須其氣並而治之,可使全也。」
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 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 出,故痛而嘔也。
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 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 也,其狀若屍,或曰屍厥。刺其足大指內側爪甲上,去 端如韭葉,後刺足心,後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後 刺手大指內側,去端如韭葉,後刺手心主、少陰銳骨 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兩耳,鬄其左角之髮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 已。
《靈樞經》曰:「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 踝後少陰也。」
刺熱厥者,留鍼反為寒。刺寒厥者,留鍼反為熱。刺熱 厥者,二陰一陽;刺寒厥者,二陽一陰。所謂二陰者,二 刺陰也;一陽者,一刺陽也。
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下絡足 跗。實則厥,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
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未槁。取足少陰於 陰股之絡。齒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厥痹者,厥氣上及腹,取陰陽之絡,視主病也,瀉陽補 陰經也。頸側之動脈人迎,人迎,足陽明也,在嬰筋之 前,嬰筋之後,手陽明也,名曰「扶突。次脈,手少陽也,名 曰天牖。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腋下動脈,臂太陰 也,名曰天府。」
熱厥。取足太陰少陽皆留之。寒厥。取足陽明少陰於 足皆留之。
厥逆為病也,足暴清,胸將若裂,腸若將以刀切之,煩 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濇,煖取足少陰,清取足陽明,清 則補之,溫則瀉之。
「厥逆腹脹滿,腸鳴胸滿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脅欬而 動手者,與背腧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熱病頭痛。顳顬目。脈痛善衄,厥熱病也。取之以第 三鍼,視有餘不足,寒熱痔。
厥,挾脊而痛至頂,頭沉沉然,目䀮䀮然,腰脊強。取足 太陽膕中血絡。
厥,胸滿面腫,脣漯漯然,暴言難,甚則不能言,取足陽 明。
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 厥而腹嚮嚮然,多寒氣,腹中穀穀,便溲難,取足太陰。 痿厥,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 無休,病已止。
黃帝曰:「何謂逆而亂?」岐伯曰:清氣在陰,濁氣在陽,榮 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臂胻,則為四厥,亂 於頭,則為逆厥,頭重眩仆,有道以來,有道以去,審知 其道,是為身寶。氣在於頭者,取諸天柱大杼,不知取 足太陽營輸,氣在於臂足取之,先去血脈,後取其陽 明少陽之營輸。
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中,皮膚緻,腠理閉,汗不出,血 氣強,肉堅濇。當是之時,善用鍼者,亦不能取四厥。血 脈凝結堅搏不往來者,亦未可即柔。故治厥者,必先 熨調和其經,掌與腋,肘與腳,項與脊以調之,火氣已 通,血脈乃行,然後視其病脈,淖澤者刺而平之,堅緊 者破而散之,氣下乃止,此所謂「以解結」者也。
《甲乙經》曰:「頭重目瞑,悽厥寒熱,汗不出,陶道主之。 肩髆間急,悽厥惡寒,魄戶主之。」
肩痛胸腹滿,悽厥。脊背急強。神堂主之。
寒熱悽厥鼓頷,承漿主之。
寒厥及熱,煩心少氣,不足以息,陰濕癢腹痛,不可以 食飲,肘攣支滿,喉中焦乾渴,魚際主之。
熱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泄心痛腹脹,心尤痛甚, 此胃心痛也,大都主之,並取隱白。
陽厥,悽悽而寒,少腹堅,頭痛,脛股腹痛,消中,小便不 利,善嘔。三里主之。
厥四逆,喘氣滿,風身汗出而清,髖髀中痛,不可得行, 足外皮痛,臨泣主之。
四、厥,手足悶者,使人久持之厥熱。〈一本作逆冷〉脛痛腹脹 皮痛,善伸數欠,惡人與木音,振寒,嗌中引外痛,熱病 汗不出,下齒痛,惡寒目急,喘滿寒慄,齗口噤僻,不嗜 食,「《內庭》主之。」
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湧泉主之。
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隱白及大敦主之。
恍惚屍厥,煩痛中極及僕參主之。
屍厥暴死,金門主之。
《千金方》曰:「跗陽,主痿厥風頭重痛。」
《醫學綱目》曰:「身熱如火,足冷如水,可灸陽輔穴。」又云: 「胻痠冷,絕骨取之。」
《醫學入門》曰:「屍厥百會一穴美,更針隱白效昭昭。外 用筆管吹耳,不鍼百會鍼上星亦同。」
《古今醫統》曰:「厥逆,灸人中一穴,在鼻下,灸七壯,或鍼 入至齒妙。」又「膻中一穴,在兩乳間陷中,灸二十壯。 又法:以繩圍臂腕,男左女右,將繩從大權上度,下至 脊中,繩頭盡處是穴,灸二十二壯愈
導引
[編輯]《保生祕要》曰:「手足厥逆法:先念臍,次湧泉處肋拔上 至臍,又從臍處肋拔下至湧泉止;又從左手肋拔過 右手,右手肋拔過左手,每次行六遍。」
醫案
[編輯]《儒門事親》曰:一夫病痰厥不知人,牙關緊急,諸藥不 能下,候死而已。戴人見之,問侍病者口中曾有涎否? 曰:「有。」戴人先以防風、藜蘆煎湯,調瓜蔕末,灌之口中。 不能下,乃取長蛤甲磨去刃,以紙裹其尖,灌於右鼻 竅中,嘓然下咽有聲,後灌其左竅亦然。戴人曰:「可治 矣。」良久涎不出,遂以砒石一錢,又投之鼻中,忽偃然 仰面,似覺有痛,斯須吐噦,出膠涎數升,頗腥。砒石尋 常勿用,以其病大,非如此莫能動。然無瓜蔕,亦不可 便用,宜消息之。大凡中風涎壅,往往止斷為風,專求 風藥。《靈寶》至寶,誤人多矣。劉河間治風,捨風不論,先 論二火,故將此法實於火形中。
西華李政之病寒厥,其妻病熱厥,前後十餘年,其妻 服逍遙散十餘劑,終無效。一日命予診之,二人脈皆 洪大而無力。政之曰:「我手足之寒,時時漬以熱湯,漬 而不能止。吾婦手足之熱,終日沃以冷水,沃而不能 已者,何也?」予曰:「寒熱之厥也。此皆得之貪飲食,縱嗜 慾。」遂出《內經厥論》證之。政之喜曰:「十年之疑,今而釋 然,縱不服藥,愈過半矣。」予曰:「熱厥者,寒在上也。寒厥 者,熱在上也。寒在上者,以溫劑補肺金;熱在上者,以 涼劑清心火。」分取二藥,令服之不輟。不旬日,政之詣 門謝曰:「寒熱厥者皆愈矣。」
《醫宗必讀》曰:「社友韓茂遠,傷寒九日以來,口不能言, 目不能視,體不能動,四肢俱冷,眾皆曰陰證。比余診 之,六脈皆無,以手按腹,兩手護之,眉皺作楚,按其趺 陽,大而有力,乃知腹有燥屎也。欲與大承氣湯,病家 惶懼不敢進。余曰:『吾郡能辨是證者,惟施笠澤耳』。延 至診之,與余言若合符節,遂下之,得燥屎六七枚,口」 能言。體能動矣。彼按手不及足者。何以救此垂絕之 證耶。
給諫晏懷泉夫人,先患胸腹痛,次日卒然運倒,手足 厥逆。時有醫者,以牛黃丸磨就,將服之。余診之,六脈 皆伏,惟氣口稍動。此食滿胸中,陰陽痞隔,升降不通, 故脈伏而氣口獨見也。取陳皮、砂仁各一兩,薑八錢, 鹽三錢,煎湯,以指探吐,得宿食五六椀,六脈盡見矣。 左關弦大,胸腹痛甚,知為大怒所傷也。以木香、青皮、 橘紅、白朮、香附煎成,與服兩劑痛止。更以四君子加 木香、烏藥,調理十餘日方瘥。此食中兼氣中。
吳門周復庵,年及五旬,荒於酒色,忽然頭痛發熱,醫 以羌活湯散之,汗出不止,昏運不醒。余與之灸關元 十壯而醒,以四君子加薑、桂,日服三劑,至三日少康。 又因分析家產,勞而且怒,復發厥。余用好參一兩,熟 附二錢,煨薑十片,煎服稍醒,但一轉側即厥,一日之 間,計厥七次,服參三兩,至明日以羊肉羹、糯米粥與 之,尚厥二三次,至五日而厥。定向余泣曰:「已蒙再生, 不知有全愈之日否?」余曰:「脈有根蔕,但元氣虛極,非 三載調攝不能康也。」幸其恪信余言,遵守用藥,兩月 之間,服參四斤,三年之內,進劑六百貼,丸藥七十餘 斤,方得步履如初。親友眾多,議論雜出,若非病人任 之專,或久而見疑,服藥少怠,未有獲生者也。
《薛氏醫案》曰:「一男子食少胸滿,手足逆冷,飲食畏寒, 發熱吐痰,時欲作嘔,自用清氣化痰及二陳、枳實之 類,胸腹膨脹,嘔吐痰食,小便淋漓,又用四苓、連、蘗、知 母、車前,小便不利,諸病益甚。余曰:『此脾胃虛寒無火 之證,故食入不消而反出。遂用八味丸補火以生土, 用補中益氣加生薑、桂,培養中宮,發陽氣,尋愈』。」 「大司馬王浚川嘔吐宿滯,臍腹痛甚,手足俱冷,脈微 細。用附子理中丸一服益甚。脈浮大,按之而細」,用參 附湯一劑頓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