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52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五百二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五百二十九卷目錄
醫部醫術名流列傳六
金
李慶嗣 紀天錫
張元素〈張璧〉 劉完素
張從正 竇漢卿
成無己 王博〈韓熒〉
丘處機
元
李元 麻九疇
王仲明 王弘毅
王鏡澤 劉資深
許國禎 李浩
李杲 曾世榮
陸怡 釋普映
釋拳衡 楊元直
葛應雷 葛應澤
羅知悌 朱震亨
王珪 潘璟
危亦林 余士冕
張謹 劉畝
葉汝楠 沈好問
葉如菴 樊子晉
趙良 吳綬
徐存誠 陳白雲
吳恕 唐永卿
陸文圭 趙才魯
梁周泰 王東野〈曠世儦〉
陸仲遠 廖文彬
王翼 李詗
宋會之 徐復
劉開 王公顯
周真 黃子厚
劉塤 徐豳
楊用安 袁坤厚
謝縉孫 陳瑞孫
熊景先 伍子安
莫仲仁 沈光明
劉仲宣 潘濤
劉光大 王君迪
徐文中 史可甦
程深甫 范天錫
徐道聰 薩守堅
何順中 項昕
王好古 戴同父
朱肯堂〈朱彥實 朱瑩 秦子通〉
羅天益 嚴子成
藝術典第五百二十九卷
醫部醫術名流列傳六
[編輯]金
[編輯]李慶嗣
[編輯]按《金史》本傳:「李慶嗣,洛人。少舉進士不第,棄而學醫。 讀《素問》諸書,洞曉其義。大德間,歲大疫,廣平尤甚,貧 者往往闔門臥病,慶嗣攜藥與米分遺之,全活者眾。 慶嗣年八十餘,無疾而終。所著《傷寒纂類》四卷,《攷證 活人書》二卷,《傷寒論》三卷、《針經》一卷,傳於世。」
紀天錫
[編輯]按《金史本傳紀》:「天錫,字齊卿,泰安人。早棄進士業,學 醫,精於其技,遂以醫名世。集註《難經》五卷,大定十五 年上其書,授醫學博士。」
張元素〈張璧〉
[編輯]按《金史本傳》:「張元素,字潔古,易州人。八歲試童子舉, 二十七試經義進士,犯廟諱,下第乃去。學醫,無所知 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其 中,自是洞徹其術。河間劉完素病傷寒八日,頭痛脈 緊,嘔逆不食,不知所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顧。元 素曰:『何見待之卑如此哉』?既為診脈,謂之曰:『脈病雲 雲』。」曰:「然。初服某藥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誤矣。某 味性寒,下降走太陰,陽亡汗不能出,今脈如此,當服 某藥則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顯名。 元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說曰:「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 方新病,不相能也。」自為家法雲。
按《古今醫統》:張元素善知藥性氣味、陰陽厚薄升沉 之微,李時珍稱其靈素而後一人著珍珠囊引經,佐使李杲師事之,盡得其學。子璧得父業,名著當時,號 雲岐子,有《脈談》行世。
劉完素
[編輯]按《金史》本傳:「劉完素,字守真,河間人。嘗遇異人陳先 生,以酒飲,守真大醉。及寤,洞達醫術,若有授之者,乃 撰《運氣要旨論》《精要宣明論》。慮庸醫或出妄說,又著 《素問元機原病式》。特舉二百八十八字,註二萬餘言。 然好用涼劑,以降心火,益腎水為主。自號通元處士 雲。」〈按陳先生查畿輔通志稱陳希夷未知是否〉
張從正
[編輯]按《金史》本傳:「張從正,字子和,雎州考城人。精於醫,貫 穿《素》《難》之學,其法宗劉守真,用藥多寒涼,然起疾救 死多取效。古醫書有汗、下、吐法,亦有不當汗者,汗之 則死;不當下者,下之則死;不當吐者,吐之則死。各有 經絡脈理,世傳黃帝、岐伯所為書也。從正用之最精, 號張子和。汗、下吐。妄庸淺術,習其方劑,不知察脈原」 病往往殺人。此庸醫所以失其傳之過也。其所著有 《六門二法》之目。存於世雲。
按《河南通志》:「張從正,興定中,召補太醫,居無何,辭去, 乃與麻知幾輩日遊。」水之上,講明奧義,辨析元理, 遂以平日聞見及嘗試效者輯為一書,凡十四卷,名 曰《儒門事親》。
竇漢卿
[編輯]按《古今醫統》:「竇漢卿為金太師,善醫,妙於鍼,有死去 經日者,若胸前稍溫,鍼之立起,著有《鍼經指南、標幽 賦》,誠為古今之軌範。」
成無己
[編輯]按《古今醫統》,「成無己世習儒醫,無己尤該博群書,有 敏質,祖述仲景《傷寒》,辨析表裡虛實,極其旨趣,著有 《傷寒論》《明理論》,凡數十卷行世。」
王博〈韓熒〉
[編輯]按《鳳陽府志》:「王博、韓熒,皆醫道通神。宿州衛有百戶 李昶者,方十五六歲時,以弱疾幾不起,延二公視之。 韓曰:『此兒病即愈,壽且至八十餘』。王再視之,亦曰:『壽 八十四歲而終,病不日當愈』。人皆笑其迂,後竟病痊, 至八十四歲而終。」
丘處機
[編輯]按《西軒客談》:歷代方士皆謂有不死藥以惑時君,既 而煉藥不成,或勸服藥,反速其至死者多矣。金末道 士丘處機應蒙古國主聘問:「有好長生之藥麼?」對曰: 「有衛生之道,無長生之藥。」可謂傑然不群者矣。
元
[編輯]李元
[編輯]按《兗州府志》:「李元,字善長,滕人。以醫侍世祖,奏對稱 旨。從比安王那木罕西征,行萬餘里,為叛主海都所 得,幽之。六年,乃得脫歸,覲世祖於行在。上問其來狀, 顧左右曰:『是人萬里來歸,盡忠孝於我,雖蒙古弗逮 也』。厚勞賜之。踰年,遷大中大夫、都總管府達魯花赤。 清而有惠,愷悌宜民。以年老致仕,退處滕陽,年八十」 四而卒。
麻九疇
[編輯]按《古今醫統》:「麻九疇,字知幾,莫州人。三歲識字,七歲 能書,長通經史。因疾從子和學醫,遂盡得其妙,濟活 甚多。」
王仲明
[編輯]按《江南通志》:「王仲明,江都人,善醫。平章廉希憲疾,世 祖召仲明治之,未即行,人強之曰:『君能起廉相,是惠 及天下也』。」仲明遄往,投以一匕,立愈。世祖欲官之,辭 不就。
王弘毅
[編輯]按《陝西通志》:「王弘毅,字子遠,唐王珪之裔。初習舉子 業。宋末,詣京試賦,會元兵克汴,家族離散,乃避難習 醫,管太醫院事,治疾如神。」
王鏡澤
[編輯]按《金華府志》:「王鏡澤,名開,字啟元,蘭谿人。家貧,好讀 書,不遇於時,遂肆力醫道,遊大都竇太師漢卿之門 二十餘年,悉傳其術以歸。竇公囑之曰:『傳吾術以濟 人,使人無病,即君之報我也。遇人有疾,輒施鍼砭,無 不立愈。至元初,領揚州教授,以母老辭。所著有《重註 標幽賦》傳於世。子國瑞,孫廷玉,曾孫宗澤,皆克世其』」 業雲。
劉資深
[編輯]按《永嘉縣志》:「劉資深,世傳醫學,元初郡中大疫,郡守 肩輿迎之,投劑皆愈。」
許國禎
[編輯]按《山西通志》:「許國禎,曲沃人。博通經史,尤精醫術。金 末,避兵嵩州永寧縣。河南平,歸寓太原。元世祖在潛 邸,以醫徵至瀚海留守,掌醫藥。莊太后有疾,國禎刻 期而愈。世祖即位,授榮祿大夫,提點太醫院事,賜金 符。至元三年,改授金虎符。十二年,遷禮部尚書。嘗上 疏言:節財賦,禁服色,明法律,嚴武備,設諫官,均衛兵建學校,立朝儀,事多施行。凡所薦引,皆知名士。世祖 嘉之,遂拜集賢大學士,進階光祿大夫。卒年七十六。 特贈金紫光祿大夫,諡「忠憲。」後追封薊國公。
按《古今醫統》:許國禎,字進之,為元世祖掌醫藥,有奇 效。世祖患痰,進藥味苦不飲。禎曰:「『良藥苦口利於病, 忠言逆耳利於行』。世祖然之,遂飲藥而愈。」
李浩
[編輯]按《滕縣志》:「李浩,其先曲阜人,五世祖官於滕,因家焉。 大父義、父玉,皆以儒顯。而浩喜醫方術,慕倉公之為 人也。元初常往來東平間,為人治病決死生,其驗如 神。所著有《素問鉤元》《仲景或問》諸藥論,甚精。竇文正 默幼從其子元學,薦之元世祖,而老不可徵,詔有司 歲給衣米終其身。」
李杲
[編輯]按《元史》本傳:「李杲,字明之,鎮人也。世以貲雄鄉里。杲 幼歲好醫藥,時易人張元素以醫名燕趙間,杲捐千 金從之學,不數年,盡傳其業。家既富厚,無事於技,操 有餘以自重,人不敢以醫名之。大夫士或病其資性 高謇,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疾,不敢謁也。其學於傷寒、 癰疽,眼目病,為尢長。北京人王善甫為京兆酒官,病」 小便不利,目睛凸出,腹脹如鼓,膝以上堅硬欲裂,飲 食且不下,甘淡滲泄之藥皆不效。杲謂眾醫曰:「疾深 矣。《內經》有之:膀胱者,津液之府,必氣化乃出焉。今用 滲泄之劑而病益甚者,是氣不化也。」啟元子云:「無陽 者陰無以生,無陰者陽無以化。甘淡滲泄皆陽藥,獨 陽無陰,其欲化得乎?」明日以群陰之劑投,不再服而 愈。西臺掾蕭君瑞,二月中病傷寒發熱,醫以白虎湯 投之,病者面黑如墨,本證不復見,脈沉細,小便不禁。 杲初不知用何藥,及診之曰:「此立夏前誤用白虎湯 之過。白虎湯大寒,非行經之藥,止能寒腑臟。不善用 之,則傷寒本病隱曲於經絡之間,或更以大熱之藥 捄之,以苦陰邪,則他證必起,非所以捄白虎也。有溫 藥之升陽行經者,吾用之。」有難者曰:「白虎大寒,非大 熱,何以救?君之治奈何?杲?」曰:「病隱於經絡間,陽不升 則經不行,經行而本證見矣,本證又何難焉?」果如其 言而愈。魏邦彥之妻,目瞖暴生,從下而上,其色綠,腫 痛不可忍。杲!云:「瞖從下而上,病從陽明來也。綠非五 色之正,殆肺與腎合而為病邪?」乃瀉肺腎之邪,而以 入陽明之藥為之使。既效矣,而他日病復作者三,其 所從來之經與瞖色各異,乃曰:「諸脈皆屬於目,脈病 則目從之,此必經絡不調,經絡不調則目病未已。」問 之果然,因如所論而治之,疾遂不作。馮叔獻之姪櫟, 年十五六,病傷寒,目赤而煩渴,脈七八至。醫欲以承 氣湯下之,已煮藥,而杲適從外來,馮告之故。杲切脈 大駭曰:「『幾殺此兒!《內經》有言在脈,諸數為熱,諸遲為 寒』。今脈八九至,是熱極也。而《會要大論》雲『病有脈從 而病反者,何也?脈之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此傳 而為陰證矣。令持薑附來,我當以熱因寒用法處之』。」 藥未就而病者爪甲變,頓服者八兩,汗尋出而愈。陝 帥郭巨濟病偏枯,二指著足底不能伸。杲以長鍼刺 骫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墨,又且 謬刺之,如此者六七,服藥三月,病良已。裴擇之妻,病 寒熱,月事不至者數年,已喘嗽矣。醫者率以蛤蚧、桂、 附之藥投之,杲曰:「不然。夫病,陰為陽所搏,溫劑太過, 故無益而」反害。投以寒血之藥。則經行矣。已而果然。 杲之設施多類此。當時之人。皆以神醫目之。所著書。 今多傳於世雲。
按《嘉蓮燕語》:「李杲字明之,其祖貧時,夜坐讀書,有一 女子從室西地中出,與杲祖坐談甚美。少頃,漸以身 親杲祖,杲祖屹然不動。將告去,杲祖問曰:『汝是何神 何鬼耶』?女子取筆書於几上曰:『許身愧比雙南』,遂復 入地下。已而閱子美詩,始悟其為金也。掘之,得金一 笥,笥上壓一石,石面刻云:『金一笥,畀李氏孫,以醫名』」 後世,後杲果從張元素學醫術,盡得其業,號「東垣先 生。」
曾世榮
[編輯]按《衡州府志》:「曾世榮,號育溪,精於方脈,著《活幼心書》 行於世。大德丙午,衡民不戒於火,延及二千餘家。火 迫世榮宅,四顧無以為計,忽」塵中,但聞人聲喧呼, 此曾世榮宅。併力進水百餘器,煙止風收,而宅與書 板俱得不焚。談者皆云「世榮用心仁恕,故造物默佑 之也。」
陸怡
[編輯]按《松江府志》:「陸怡,字悅道,華亭人。常在杭州得遺珠, 值千緡,候求者還之。尤善醫,汴人段氏客比鄰,一夕 溘死,怡取馬櫪去底,置大釜上,舁死者內之,蒸以蔥 藥,及旦,皮腐而氣復。大德間,召至京師,右丞相答剌 罕哈剌哈孫使切脈,竟曰:『丞相無疾,惟左足大拇指 一脈不到』。時哈孫欲試其藝,先以物約之也,稱為神 人。」欲官之,力辭歸,賜號「悅道處士。」
===釋普映===按《德興縣志》:「釋普映,長居院僧,通究釋典尢,精岐黃 術,元武宗取為太醫,除授僧錄司,在朝十二年。」
釋拳衡
[編輯]按《德興縣志》:「釋拳衡,燒香院僧,通釋典,善醫,投劑無 不效。至治三年,皇后疾,拳衡獻藥有功,賜號忠順藥 師,領五省採藥使。」
楊元直
[編輯]按《祥符縣志》:「楊元直,字大方,澤之仲子。繼父醫業,以 著書歷仕世祖成、英、泰定數朝,官至文明館大學士, 兼太醫院掌醫卿。卒贈光祿大夫,河南北行中書省 平章、柱國,追封梁國,諡忠穆。」
葛應雷
[編輯]按《蘇州府志》:「葛應雷,郡人,字震。父。祖思恭,宋宣義郎。 父從豫,進義校尉,皆攻醫。應雷幼習舉子業,學日進。 宋亡,遂以家藏方書,研精覃思,其處方製劑,率與他 醫異。時浙西提刑李判官,中州名醫也,嘗因父疾自 診之,復咨於應雷,聞其言論,父子相顧駭愕曰:『南方 亦有此人耶』?盡出所藏劉守真、張潔古諸書,與之討」 論,無不合。而劉張之學行於江南者自此始。扁其 齋曰「恆。」謂醫不可無恆也。由平江醫學教授。陞江浙 醫官提舉
按《吳縣志》:「葛應雷,字震父,攻於醫,著《醫學會同》二十 卷,推五運六氣之標本,察陰陽升降之左右,以定五 臟六腑之虛實,合經絡氣血之注,而知疾病之候,死 生之期。其處方製劑砭焫,率與他醫異。」
葛應澤
[編輯]按《蘇州府志》:「葛應澤,應雷弟,仕平江路,官醫提領。子 正蒙,字仲正,世其業,居杉瀆橋故第,所扁醫室曰『復 生堂。其座右銘曰:『濟世之道,莫大乎醫,去疾之功莫 先乎藥』。乃周丞相書,篆刻猶存』。」
羅知悌
[編輯]按《古今醫統》:「羅知悌,字敬夫,世稱太無先生,精於醫 術,得金劉完素之傳,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書,有 異見。惟好靜僻,厭與人接,惟丹溪為得意弟子,遂盡 教以所學雲。」
按《杭州府志》:「羅知悌,字子敬,號太無,錢塘人。以醫侍 穆陵,甚見寵厚。丹溪朱彥修志醫,遍歷江湖,不遇明 者,還至武陵,遇知悌,俟門下三載始得見。知悌愛其 誠,盡以其術授之,彥修遂以醫名東南。知悌能詞章, 善揮翰,貧病無告,予之藥,無不愈者,仍贍以調理之 資。」
朱震亨
[編輯]按戴良《丹溪翁傳》:「丹溪翁者,婺之義烏人也,姓朱氏, 諱震亨,字彥修,學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學,日 記千言。稍長,從鄉先生治經為舉子業。後聞許文懿 公得朱子四傳之學,講道八華山,復往拜焉,益聞道 德性命之說,宏深粹密,遂為專門。一日,文懿謂曰:『吾 臥病久,非精於醫者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 肯游藝於醫乎?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及聞文懿 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 於時,猶仕也。」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一於醫致力 焉。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方》, 翁窮晝夜是習。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 能以盡合。苟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 經乎?然吾鄉諸醫鮮克知之者。」遂治裝出遊,求他師 而叩之。乃渡浙江,走吳中,出宛陵,抵南徐,達建業,皆 無所遇。及還武林,忽有以其郡羅氏告者。羅名知悌, 字子敬,世稱太無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學精於醫,得 金劉完素之真傳,而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說。然 性褊,甚恃能,厭事難,得意,翁往謁焉,凡數往返不與 接。已而求見愈篤,羅乃進之曰:「子非朱彥修乎?」時翁 已有醫名,羅故知之。翁既得見,遂北面再拜以謁,受 其所教。羅遇翁亦甚歡,即授以劉、張、李諸書,為之敷 揚三家之旨,而一斷於經,且曰:「盡去而舊學非是也。」 翁聞其言,渙焉無少凝滯於胸臆。居無何,盡得其學 以歸。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者,聞翁言,即大驚而笑 且排獨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醫 不能療者十餘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驗。於是諸醫之 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譽,數年之間,聲聞頓著。翁不 自滿足,益以三家之說推廣之,謂劉、張之學。其論臟 腑氣化有六,而於濕熱、相火三氣致病為最多,遂以 推陳致新瀉火之法療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陰 虛火動,或陰陽兩虛,濕熱目盛者,又當消息而用之。 謂「李之論飲食勞倦,內傷脾胃,則胃脘之陽不能以 升舉,並及心肺之氣,陷入中焦,而用補中益氣之劑 治之,此亦前人之所無也。然天不足於西北,地不滿 於東南。天,陽也;地,陰也,西北之人陽氣易於降,東南 之人陰火易於升。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則氣之降 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從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 矣。」乃以三家之論,去其短而用其長,又復參之以太 極之理,《易》《禮記》《通書》《正蒙》諸書之義,貫穿《內經》之言以尋其指歸。而謂「《內經》之言火,蓋與太極動而生陽, 五性感動」之說有合。其言「陰道虛」,則又與《禮記》之「養 陰」意同,因作《相火》及「陽有餘陰不足」二論以發揮之。 其論相火,有曰:「陽動而變,陰靜而合,而生水火木金 土。」然火有二焉:曰君火,曰相火。君火者,人火也;相火 者,天火也。火內陰而外陽,主乎動者也。故凡動皆屬 火,以名而言,形質相生,配於五行,故謂之君;以位而 言,生於虛無,守位稟命,故謂之「相。」天生物恆於動,人 有此生,亦恆於動。然其所以恆於動者,皆相火助之 也。見於天者,出於龍雷,則木之氣;出於海,則水之氣 也。具於人者,寄於肝腎二部。肝屬木,而腎屬水也。膽 者肝之府,膀胱者腎之府,心胞絡者腎之配。三焦以 焦言,而下焦司肝腎之分,皆陰而下也。天非此火不 能生,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天之火,雖出於木,而皆 本乎地。故雷非伏,龍非蟄,海非附於地,則不能鳴,不 能飛,不能波也。鳴也飛也波也,動而為相火者也。肝 腎之陰,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或曰:「相火天人所 同,東垣何以指為元氣之賊?」又謂「火與元氣不兩立, 一勝則一負」,然則如之何而可使之無勝負乎?曰:周 子曰: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萬事出,五者之性,為物 所感,不能不動。謂之動者,即《內經》五火也。相火易動 五性厥陽之火,又從而扇之,則妄動矣。火既妄動,則 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君火之氣,經以暑與 熱言之,而相火之氣,則以火言,蓋表其暴悍酷烈,有 甚於君火也。故曰:相火,元氣之賊。周子曰:「聖人定之 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朱子亦曰:「必使道心常為之主, 而人心每聽命焉」,此善處乎火者也。人心聽命於道 心,而又能主之以靜,彼五火將寂然不動,而相火者, 惟有扶助造化,而為生生不息之運用爾,夫何元氣 之賊哉?或曰:《內經》相火註言少陰少「陽矣,未嘗言及 厥陰太陽,而吾子言之,何也?」曰:「足太陽少陰,東垣嘗 言之,治以炒蘗,取其味辛,能瀉水中之火。戴人亦言 膽與三焦,肝與胞絡,皆從火治,此歷指龍雷之火也。」 余以天人之火,皆生於地,如上文所云者,實廣二公 之意耳。或曰:「《內經》言火者非一,往往於六氣中見之, 而言臟腑者,未之有」也。二公豈他有所據耶?曰:經以 百病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之動而為變者,岐伯歷 指病機一十九條,而屬火者五,此非相火為病之出 於臟腑者乎?考之《內經》,諸熱瞀瘛,則屬之火;諸狂躁 越,則屬之火;諸病胕腫痛酸驚駭,則屬之火。又《原病 式》曰:「諸風掉眩,屬於肝火之動也;諸風膹鬱病痿,屬 於肺火之升也。諸濕腫滿,屬於脾,火之勝也。諸痛癢 瘡瘍,屬於心,火之用也。是皆火之為病,出於臟腑者 然也。」噫以陳無擇之《通達》,猶以暖熱論君火,日用之 火論相火,是宜後人之聾瞽哉!其論陽有餘陰不足 有曰:「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 為血。然氣常有餘而血常不足,何為其然也?天大也, 為陽,而運於地之外。地居天之中,為陰,而天之大氣 舉之。日實也,屬陽,而運於月之外;月缺也,屬陰,而稟 日之光以為明者也。」則是地之陰已不勝夫天之陽, 月之陰,亦不敵於日之陽。天地日月尚然,而況於人 乎?故人之生,男子十六歲而精通,女子十四歲而經 行。是有形之後,猶有待於乳哺水穀之養,而後陰可 與陽配成乎?人而為人之父母,古人必近三十、二十 而後嫁娶者,可見陰氣之難於成,而古人之善於保 養也。錢仲陽於腎有補而無瀉,其知此意者乎?又按 《禮記》註曰:「人惟五十然後養陰。」又《內經》有云:「年至四 十,陰氣自半而起居衰者。」蓋男子六十四歲而精絕, 女子四十九歲而經斷。夫以陰氣之成,止為三十年 之運用,而竟已先虧,可不知所保養也?《經》曰:陽者,天 也,主外;陰者,地也,主內。故陽道實,陰道虛。斯言豈欺 我哉!或曰:遠取諸天地日月,近取諸男子之身。曰有 餘,曰不足。吾已知之矣。人在氣交之中,今欲順陰陽 之理,而為攝養之法,如之何則可?曰:主閉藏者,「腎也; 司疏泄者,肝也。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於心。心, 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於動,心動則相火翕然而隨。 聖賢教人收心養心,其旨深矣。天地以五行更迭衰 旺而成四時,人之五臟六腑亦應之而衰旺。四月屬 巳,五月屬午,為火大旺,火為肺金之夫,火旺則金衰。 六月屬未,為土大旺,土為水之」夫,土旺則水衰,況腎 水嘗藉肺金為母,以補助其不足。古人於夏月必獨 宿而淡味,兢兢業業保養金水二臟,正嫌火土之旺 爾。《內經》又曰:「冬藏精者,春不病濕。」十月屬亥,十一月 屬子,正元氣潛伏閉藏,以養其本然之真,而為來春 升動發生之本。若於此時不恣欲以自戕,至春升之 際,根本壯實,氣不輕浮,尚何病之可言哉?於是翁之 醫益聞,四方以病來迎者,遂輻輳於道。翁咸往赴之, 其所治病凡幾,病之狀何如,施何良方,飲何藥而愈? 自前至今,驗者何人何縣里主名?得諸見聞,班班可 紀。浦江鄭義士病滯下,一夕忽昏仆,目上視,溲注而 汗瀉。翁診之,脈大無倫,即告曰:「此陰虛陽暴絕也。」蓋「得之病後,酒且內,然吾能愈之。」急命治人參膏,而且 促灸其氣海,頃之手動,又頃而脣動,及參膏成,三飲 之甦矣。其後服參膏盡,數觔病已。天台周進士,病惡 寒,雖暑亦必以綿蒙其首,服附子數百增劇。翁診之, 脈滑而數,即告曰:「此熱甚而反寒也。」乃以辛涼之劑, 吐痰一升許,而蒙首之綿減半。仍用防風通聖飲之 愈。周固喜甚,翁曰:「病癒後,須淡食以養胃,內觀以養 神,則水可生,火可降,否則附毒必發,殆不可救。」彼不 能然,後竟疽發背死。浙省平章,南征閩粵還,病反胃, 醫以為可治。翁診其脈,告曰:「公之病不可言也。」即出, 獨告左右曰:「此病得之驚後而使內,火木之邪相挾, 氣傷液亡,腸胃枯損,食雖入而不化,食既不化,五臟 皆無所稟,去此十日,死。」果如言。鄭義士家一少年,秋 初病熱,口渴而妄語,兩顴火赤,醫作大熱治。翁診之, 脈弱而遲。告曰:「此作勞後病溫,惟當服補劑自已。今 六脈皆搏手,必涼藥所致。」竟以附子湯啜之,應手而 瘥。浙東憲幕傅氏子,病妄語時,若有所見,其家妖之。 翁切其脈,告曰:「此病痰也」,然脈虛弦而沉數,蓋得之 當暑飲酸,又大驚。傅曰:「然。」嘗夏因勞而甚渴,恣飲梅 水一二升,又連得驚數次,遂病。翁以治痰補虛之劑 處之,旬浹愈。里人陳時叔病脹,腹如斗,醫用利藥轉 加。翁診之,脈數而濇。告曰:「此得之嗜酒,嗜酒則血傷, 血傷則脾土之陰亦傷,胃雖受穀,不能以」轉輸,故陽 升陰降而否矣。陳曰,某以嗜酒,前後溲見血者有年, 翁用補血之劑投之驗。權貴人以微疾來召見,翁至, 坐中堂自如。翁診其脈,不與言而出,使詰之,則曰:「公 病在死法中,不出三月,且入《鬼錄》,顧猶有驕氣耶?」後 果如期死。一老人病目無見,使來求治,翁診其脈微 甚,為製人參膏飲之,目明如常時。後數日,翁復至,忽 見一醫在庭煉礞石,問之,則已服之矣。翁愕然曰:「此 病得之氣大虛,今不救其虛,而反用礞石,不出此夜 必死。」至夜參半,氣奄奄不相屬而死。一男子病小便 不通,醫治以利藥益甚。翁診之,右寸頗弦滑,曰:「此積 痰病也。積痰在肺,肺為上焦,而膀胱為下焦,上焦閉 則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後下竅之水 出焉。」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一婦人病不知稍 蘇,即號叫數四而復昏,翁診之,肝脈弦數而且滑,曰: 「此怒心所為」,蓋得之怒而強酒也。詰之,則不得於夫, 每遇夜引滿自酌解其懷,翁治以流痰降火之劑,而 加香附以散肝分之欝,立愈。一女子病不食,面北臥 者且半載,醫告術窮。翁診之,肝脈弦出寸口,曰:「此思 男子不得氣結於脾故耳。」叩之,則許嫁丈夫,入廣且 五年,翁謂其父曰:「是病惟怒可解,蓋怒之氣,擊而屬 木,故能衝其土之結,今宜觸之使怒耳。」父以為不然。 翁入而掌其面者三,責以不當有外思。女子號泣大 怒,怒已進食。翁復潛謂其父曰:「思氣雖解,然必得喜, 則庶不再結。」乃詐以其夫有書,旦夕且歸,後三月,夫 果歸,而病不作。一婦人產後有物不上如衣裾,醫不 能喻。翁曰:「此子宮也,氣血虛,故隨子而下。」即與黃芪 當歸之劑,而加升麻舉之,仍用皮工之法,以五倍子 作湯,洗濯皺其皮,少選子宮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 再生兒,無憂也。」如之。一貧婦寡居病癩,翁見之惻然, 乃曰:「是疾世號難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婦貧而無厚 味,寡而無欲,庶可療也。」即自具藥療之。病癒後,復投 四物湯數百,遂不發動。翁之為醫,皆此類也。蓋其遇 病施治,不膠於古方,而所療皆中,然於諸家方論,則 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則操縱取捨,而卒與古 合。一時學者,咸聲隨影附,翁教之亹亹忘倦。一日,門 人趙良仁問太極之旨,翁以陰陽造化之精微,與醫 道相出入者論之,且曰:「吾於諸生中未嘗論至於此, 今以吾子所問,故偶及之。」是蓋以道相告,非徒以醫 言也。趙出語人曰:「翁之醫,其始槖籥於此乎?」羅成之 自金陵來,見自以為精仲景學。翁曰:「仲景之書,收拾 於殘篇斷簡之餘,然其間或文有不備,或意有未盡, 或編次之脫落,或義例之乖舛,吾每觀之,不能以無 疑。」因略摘疑義數條以示。羅尚未悟,及遇治一疾,翁 以陰虛發熱,而用益陰補血之劑療之,不三日而愈。 羅乃歎曰:「以某之所見,未免作傷寒治。」今翁治此,猶 以芎、歸之性辛溫,而非陰虛者所宜服,又況汗下之 悞乎?翁春秋既高,乃徇張翼等所請,而著《格致餘論》 《局方發揮》《傷寒辨疑》《本草衍義補遺》《外科精要新論》 諸書,學者多誦習而取則焉。翁簡愨貞良,剛嚴介特, 執心以正,立身以誠,而孝友之行,實本乎天。質奉時 祀也,訂其禮文而敬。之事母夫人也,時其節宣,以 忠養之,寧歉於己而必致豐於兄弟,寧薄於己子而 必施厚於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論 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憂。世之名公卿多折節下 之,翁每直陳治道,無所顧忌,然但語及榮利事,則拂 衣而起。與人交,一以三綱五紀為去就。嘗曰:「天下有 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夫行,本也,辭 從而生者也。苟見枝葉之辭,去本而末是務,輒怒溢顏面,若將浼焉。翁之卓卓如是,則醫又特一事而已。 然翁講學行事之大方,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為翁 《墓誌》,茲故不錄,而竊錄其醫之可傳者,庶使後之君 子,得以互考焉。
按《宋濂集》:「丹溪先生既卒,宗屬失其所倚藉,井邑失 其所憑依。嗜學之士失其所承事,莫不彷徨遙慕,至 於灑涕。濂聞之,中心尤摧咽不自勝。蓋自加布於首, 輒相親於几杖間,訂義質疑,而求古人精神心術之 所寓。先生不以濂為不肖,以忘年交遇之,必極言而 無所隱,故知先生之深者,無踰於濂也。方欲聚厥事」 行為書以傳來世,而先生之子玉汝、從子嗣氾忽踵 濂門,以先生從弟無忌所為狀,請為表以勒諸墓上, 濂何敢辭。先生諱震亨,字彥修,姓朱氏。其先出於漢 槐里令雲之後,居平陵。至晉永興中,臨海太守汎,始 遷今婺之義烏。子孫蟬聯,多發聞於世。《郡志》《家乘》,載 之為詳。當宋之季,有東堂府君者,諱良祐,懿然君子 人也。蓋以《六經》為教,以弘其宗。府君生某,某生迪功 郎桂,迪功生鄉貢進士環,先生之大父也。父諱元,母 某氏。先生受資爽朗,讀書即了大義。為聲律之賦,刻 燭而成,長老咸器之。已而棄去,尚俠氣不肯出人下。 鄉之右。族或陵之,必風怒電激,求直於有司。上下搖 手相戒,莫或輕犯。時鄉先生文懿許公講道東陽八 華山中,公上承考亭朱子四傳之學,授受分明,契證 真切,擔簦而從之者,亡慮數百人。先生歎曰:「丈夫所 學,不務聞道,而唯俠是尚,不亦惑乎!」乃摳衣往事焉。 先生之年蓋已三十六矣。公為開明天命人心之祕, 內聖外王之微,先生聞之,自悔昔之沉冥顛隮,汗下 如雨,由是日有所悟,心扃融廓,體膚如覺增長。每宵 挾冊,坐至四鼓,潛驗默察,必欲見諸實踐,抑其疏豪, 歸於粹夷。理欲之關,誠偽之限,嚴辨確守,不以一毫 苟且自恕。如是者數年,而其學堅定矣。歲當賓興,先 生應書秋闈,幸沾一命,以驗其所施。再往再不利,復 歎曰:「不仕固無義,然得失則有命焉。苟推一家之政, 以達於鄉黨州閭,寧非仕乎?」先是府君置祭田三十 餘畝,合為一區,嗣人遞司穡事,以陳時薦,然有恆祭 而無恆所。先生乃即適意亭遺址,建祠堂若干楹,以 奉先世神主,歲時行事。復考《朱子家禮》,而損益其儀 文。少長咸在,執事有恪,深衣大帶,以序就列,宴私洽 比,不愆於禮。適意亭者,府君所造,以延徐文清公之 地。先生弗忍其廢,改創祠堂之南,俾諸子姪肄習其 中。包銀之令下,州縣承之急如星火,一里之間,不下 數十姓,民莫敢與辨。先生所居里,僅上富氓二人。郡 守召先生自臨之,曰:「此非常法,君不愛頭乎?」先生笑 曰:「守為官頭,固當惜民不愛也。此害將毒子孫。必欲 多及民,願倍輸吾產當之。」守雖怒,竟不能屈。縣有暴 丞,好諂瀆鬼神,欲修岱宗祠以徼福,懼先生莫己與 以言,嘗之曰:「人之生死,嶽神實司之。欲治其宮,孰敢 干令?」先生曰:「我受命於天,何庸媚土偶為生死計耶? 且嶽神無知則已,使其有知,當此儉歲,民食糠覈不 飽,能振吾民者,然後降之福耳。」卒罷其事。賦役無藝, 胥吏高下其手,以為民奸。先生集同里之人謂曰:「有 田則科徭隨之。君等入胥吏餌而互相傾,非策之上 也。宜相率以義,絜其力之朒贏而敷之。」眾翕然從。每 官書下,相依如父子,議事必先集,若苛斂之至,先生 即以身前,辭氣懇款,上官多聽,為之裁損。縣大夫勸 耕於鄉,將有要於民。先生懼其臨境,邪幅扉屨,往迎 於道左。大夫驚曰:「先生何事乃爾耶?」先生曰:「民有役 於官,禮固應爾。」大夫曰:「勸耕善乎?」先生曰:「私田不煩 官勸,第公田生青芻耳。」是時圭田賦重,種戶多逃亡, 故先生以此為風,大夫一笑而去。鄉有蜀墅塘,周圍 凡三千六百步,溉田至六千畝,而堤多缺壞。水竭,數 以旱告。先生倡民興築、置坊墉、鑿為三竇,時其淺深 而舒洩之,民食其利。後十年,山水暴至,堤又壞;先生 命再從子漳力任其事,以嗣其成。縣令長或問決獄 得失,先生必盡心為之開導。東陽郭氏父子三人虐 毆小民幾斃,又貫鍼。腹,逼使吞之。事移,《義烏鞫》問, 當其父子皆死,先生曰:「原其故殺之情,亦一人可償 爾。二子從父之令,宜從末減,若皆殺之,無乃已重乎?」 事上,從先生議。張甲行小徑中,適李乙荷任器來,幾 中甲目,甲怒拳其耳而死。甲、乙皆貧人,甲又有九十 之親,先生曰:「貰甲罪則廢法徇法,甲必瘐死。親無以 養亦死,乙屍暴於道,孰」為藏之?不若使竟其葬。且 慰其親,徐來歸獄,服中刑耳。或曰:「甲或逃,奈何?」先生 曰:「若以誠待之,必不爾也。」縣如先生言。後會赦免,細 民有斬先生丘木者,先生訊之,民弗服。先生聞於縣, 將逮之,人交讓。民曰:「汝奈何犯仁人耶?」民曰:「計將安 出?」人曰:「先生,長者也,急舁木還之,當爾貸。」民從之,先 生果寘而不問。先生客吳妙湛院尼刻木作人形,以 為厭蠱。館客陳庚得之,欲發其事,尼懼甚。先生知之, 以計紿陳出,碎其木刻。陳歸,怒且詈,先生徐曰:「君乃 士人,獲此聲於吳楚間,甚非君和。儻乏金,我財可通用,勿憂也。」尼後輦金帛為謝,先生叱而去。方嶽重臣 及廉訪使者聞先生名,無不願見。既見,無不欲交章 薦之,先生皆力辭。唯民瘼吏弊,必再三蹙頞告之,不 啻親受其病者。覃懷鄭公持節浙東,尤敬先生,以尊 客禮禮之。眾或不樂,競短其行於公。公笑曰:「朱聘君 盛舉諸公之長,而諸公顧反短之,何其量之懸隔耶?」 皆慚不能退。初,先生壯齡時,以母夫人病,脾頗習醫, 後益研之,且曰:「吾既窮而在下,澤不能至遠,其可 遠者,非醫將安務乎?」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 《大觀》二百九十七方。先生獨疑之曰:「用藥如持衡,隨 物重輕,而為前人古方新證,安能相值乎?」於是尋師 而訂其說。渡浙江,走吳,又走宛陵,走建業,皆不能得。 復回武林。有以羅司徒知悌為告者,知悌字子敬,宋 寶祐中寺人。精於醫,得金士劉完素之學,而旁參於 李杲、張從正二家,然性倨甚,先生謁焉,十往返不能 通。先生志益堅,曰:「拱立於其門,大風雨不易。」或告羅 曰:「此朱彥修也。君居江南而失此士,人將議君後矣。」 羅遽修容見之,一見如故交。為言學醫之要,必本於 《素問》《難經》,而濕熱相火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祕者。 兼之長沙之書,詳於外感,《東垣》之書,詳於內傷,必兩 盡之,治疾方無所憾。區區陳裴之學,泥之且殺人。先 生聞之夙疑,為之釋然,學成而歸。鄉之諸醫,始皆大 驚,中而笑且排,卒乃大服,相推尊願為弟子。四方以 疾迎候者無虛日。先生無不即往,雖雨雪載途,亦不 為止。僕夫告痡,先生諭之曰:「病者度刻如歲,而欲自 逸耶?」窶人求藥無不與,不求其償。其困阨無告者,不 待其招,注藥往起之,雖百里之遠,弗憚也。江浙省臣 往討閩寇,深入瘴地,遂以病還錢塘。將北歸,先生脈 之曰:「二十日死,使道經三衢,時召吾,可使還燕,然亦 不能生之也。」如期卒於姑蘇驛。權貴人以微疾來召, 危坐中庭,列三品儀衛於左右。先生脈已,不言而出。 或追問之,先生曰:「三月後當為鬼,猶有驕氣耶?」及死, 其家神先生之醫,載粟為壽,先生辭之。一少年病熱, 兩顴火赤,不能自禁,躁走於庭,將蹈河。先生曰:「此陰 證也。」製附子湯飲之。眾為之吐舌,飲已,其疾如失。先 生治療其神中若此甚多,門人《類證》有書,茲不詳載。 先生孤高如鶴,挺然不群;雙目有小大輪,炯光如日。 毅然之色,不可陵犯。而清明坦夷,不事表襮,精神充 滿,接物和粹,人皆樂親炙之。語言有精魄,金鏘銕鏗, 使人側耳聳聽,有蹶然興起之意。而於天人感應,殃 慶類至之說,尤竭力戒厲,反覆不厭。故其教人也,人 既易知,昏明強弱,皆獲其心。老者則「愛慈祥,幼者則 樂恭順,莫不皆知忠信之為美,固未能一變至道。去 泰去」,甚有足觀者。或有小過,深掩密覆,唯恐先生之 知。凡先生杖屨所臨,人隨而化。浦陽鄭太和,十世同 居,先生為之喜動顏面。其家所講冠婚喪祭之禮,每 咨於先生而後定。蓋先生之學,稽諸載籍,一以躬行 為本,以一心同天地之大,以耳目為禮樂之原。積養 之久,內外一致。夜寐即平晝之為,暗室即康衢之見, 汲汲孜孜,耄而彌篤。每見誇多鬥靡之士,輒語之曰: 「聖賢一言,終身行之。弗盡,奚以多為?」至於拈英摘艷 之辭,尤不樂顧,且以吾道蟊賊目之。及自為文,率以 理為宗,非有關於綱常治化,不輕論也。居室垣墉,敦 尚儉朴,服御唯大布寬衣,僅取蔽體,藜羹糗飯,安之 如八珍。或在豪家大姓,當其肆筵設席,水陸之羞,交 錯於前。先生「正襟默坐,未嘗下箸。其清修苦節,能為 人之所不能為,而於世上所悅者,淡然無所嗜。惟欲 聞人之善,如恐失之。隨聞隨錄,用為世勸。」「遇有不順 軌則者,必誨其改,事有難處者,又導之以」其方。晚年 識見尤卓。嘗自括蒼還,道過永康,謂人曰:「青田之民 嚚悍,值此法弛令乖之時,必依險阻嘯聚為亂。」已而 果然。又嘗告親友曰:「吾足蹟所及廣矣,風俗澆漓日 甚,垂髫之童亦能操狡謀罔上,天怒已極,必假手殲 之,盍力善以延其嗣乎?」時方承平,聞者咸笑先生之 迂言。未幾,天下大亂,空村無煙火,動百餘里。先生所 著書,有《宋論》一卷,《格致餘論》若干卷,《局方發揮》若干 卷,《傷寒論辨》若干卷,《外科精要發揮》若干卷,《本草衍 義補遺》若干卷,《風水問答》若干卷,凡七種。微文奧義, 多發前人之所未發。先生嘗曰:「義理精微,禮樂制度, 吾門師友,論著已悉,吾可以無言矣。」故其所述,獨志 於醫為多。先生生於至元辛巳十一月二十八日,卒 於至正戊戌六月二十四日,瀕卒,無他言,獨呼嗣氾 謂曰:「醫學亦難矣,汝謹識之。」言訖,端坐而逝,享年七 十有八。娶戚氏,道一書院山長象祖之女,先三十五 年卒。子男二:嗣衍、玉、汝嗣,衍亦先三年卒。女四,適傅 似翁、蔣長源、呂文忠、張思忠。孫男一:文椐。女二:一適 丁榆、一尚幼。其年十一月日,始葬先生於某山之原, 卒後之五月也。先生所居曰「丹溪」,學者尊之而不敢 字,故因其地稱之曰「丹溪先生」雲。夫自學術不明於 天下,凡聖賢防範人心、維持世道之書,往往割裂摭 拾,組織成章,流為譁世取寵之具。間有注意遺經,似若可尚。又膠於訓詁之間,異同「紛挐,有如聚訟。其視 身心,皆藐然若不相關,此其知識反出於不學庸人 之下。」於戲!秦漢以來則或然矣。然而靈廌不鳴,孽狐 之妖弗息;黃鐘不奏,瓦缶之音日甚。天開文運,濂、洛 奮興,遠明先聖之緒,流者遏而止之,膠者釋而通之, 一期闓廓其昏翳,挽回其精明而後已。至其相傳,唯 考亭集厥大成,而考亭之傳,又唯金華之四賢續其 世嗣之正,如印印泥,不差毫末。此所以輝連景接,而 芳猷允著也。先生少負任俠之氣,不少屈撓,及聞道 德性命之說,遽變之而為剛毅,所以局量弘而任載 重。寤寐先哲,唯日不足,民吾同胞之念,須臾莫忘,雖 其力或弗支,苟遇惠利少足以濡物,必委蛇周旋,求 盡其心。應接之際,又因人心感發之機,而施仁義之 訓。觸類而長,開物成化。所謂風雨霜露,無非君子之 教者,要亦不可誣也。致思於醫,亦能搜隱抉祕,倡明 南方之絕學,嬰疢之家,倚以為命。先生一布衣耳,其 澤物有如此者。使其得位於朝,以行其道,則夫明效 大驗,又將何如哉?嗚呼,先生已矣。其山峙淵澄之色、 井潔石貞之操,與其不可傳者,弗能即矣;徒因其遺 行而誦言之,見聞不博,惡能得十一於千百之間哉? 雖然,舍是又無足以求先生者。敢摭狀之,概敘而為 之銘曰:濂、洛有作,性學復明;考亭承之,集厥大成。化 覃荊、揚,以及閩、粵;時雨方行,區萌畢達;世嗣之正,實 歸金華;綿延四葉,益煜其葩。辟諸上尊,寘彼逵路。隨 其志分,不爽其度。有美君子,欲振其奇。血氣方剛,疇 能侮予。七尺之軀,忍令顛越。壯齡已踰,亟更其轍。更 之伊何,我笈有書。負而東遊,以祛所疑。非刻非厲,曷 圖曷究。豈止惜陰,夜亦為晝。昔離其罿,今廓其矇。始 知人心,與宇宙同。出將用世,時有不利。孚惠家邦,庶 亨厥「志。勤我祠事,以帥其宗。況有《詩》《書》,以陶以礱。以 暢其施,期壽夫物。苟躬可捐,我豈遑恤。仁義之言,繩 繩弗休。昭朗道真,釋除欲讎。上帝有赫,日注吾目。天 人之交,間不容粟。聽者聳然,如聞巨鏞。有聲鏗鍧,無 耳不聰。旁溢於醫,亦紹絕躅。開闡元微,功利尤博。斂 其豪英,變為毅弘。所以百為,度越於人。咕」咕世儒,出 入口耳,競藻鬥華,析門殊軌,以經為戲,此孰甚焉?不 有躬行,其失曷鐫,世途方冥,正資揚燎,夢夢者天,使 埋其耀。精神上征,定為長庚,與造化遊,白光焞焞,表 德幽墟。遵古之義,僉曰「允哉」,是詞無愧。
王珪
[編輯]按《古今醫統》:「王珪,字均章,號中陽老人,吳郡人。志行 高潔,見道真明,尤邃於醫學,屏世慮,隱居吳之虞山, 人稱隱君。所著方書,超出群表,自幼及壯至老,調攝 有序,論證有旨。至於諸痰諸飲,挾火為患,悉究精詳, 制有滾痰丸,最神效,名《泰定養生主論》。」
潘璟
[編輯]按《古今醫統》:潘璟,不知何郡人,善醫,診視有異。見一 婦懷孕二歲,一婦孕十四月,俱不產。璟診視曰:「非孕 也,疾也。」作劑飲之。孕二歲者,下肉塊百餘,孕十四月 者,下大蛇,二婦俱得活。
危亦林
[編輯]按《攖寧集》:「危亦林,號達齋,元時人。高祖雲仙遊學東 京,遇董奉二十五世方脈,至公五葉而學益備,技益 工,所活者益眾。官本州醫學教授,刻苦凡十稔,編成 《世醫得效方》十有九卷。」
余士冕
[編輯]按《歙縣志》:「余士冕,字子敬。父幼白,精岐黃理,輯有蒼 生司命。冕尤能世其家學,沉疴立起,試多奇中,補訂 前書未備者,曰《諸證析疑》子之」醫驗一如其父。
張謹
[編輯]按《太倉州志》:「張謹,字敬民,雙鳳里人。業醫,以薦仕至 醫師。謹所治能起,垂死竟不責報。壽七十二。」
劉畝
[編輯]按《甌寧縣志》:「劉畝,字扣中,韐九世孫。自號和齋,業醫 而精,性樂施與,病者與之藥,貧者施之棺,人感其德, 卒之日無不泣下者。」
葉汝楠
[編輯]按《甌寧縣志》:「葉汝楠,字子林,精岐黃術,痘疹一科,全 活甚眾。」
沈好問
[編輯]按《浙江通志》:「沈好問,字裕生,錢塘人。世業小兒醫,至 好問益精視小兒病,洞見臟腑,尤善治痘證,所著有 《素問集解》《痘疹啟微》《本草類證》諸書。子允振,字慎伯, 亦良醫,有父風。」
按《仁和縣志》:「沈好問,字裕生,別號啟明,先世以鍼灸。」 籍太醫院,扈宋南渡,徙居杭;杭人傳為「沈鐵鍼」雲。 好問穎慧絕人,取祖醫祕笈,晝夜研究者數年。其視 人疾病,必見臟腑中所滯之物,然後以藥療之,故病 者無不愈。侍御郭太薇邀之閩,大中丞喻醒哲邀之 蜀,督師王總戎邀之大同,而好問皆以一匕立起。題 授太醫院院判。請告歸,卒
葉如菴
[編輯]按《湖廣通志》:「葉如菴,黃岡儒醫,診視有方,撰《傷寒大 易覽》一編,為時所宗。」
樊子晉
[編輯]按《湖廣通志》:「樊子晉,麻城人。讀書明理,審病察脈,預 知人十年生死,醫學宗之。」
趙良
[編輯]按《古今醫統》:「趙良,字以德,號雲居,江浦人,丹溪弟子, 有高致,精醫術。張士誠」吳召不往,挈家隱華亭鄉 中,以活人為心,醫造閫奧沉疴悉能起。著有《醫學宗 旨》《金匱衍義》等書行世。
吳綬
[編輯]按《浙江通志》:「吳綬,錢塘人。著《傷寒蘊要全書》,發明五 運六氣,畫圖立說,究極元微。以名醫徵至京師,仕至 太醫院院判。北歸時,湖墅有馮英者,病傷寒,一時諸 醫議用承氣湯,邀綬視之,曰:『將戰汗矣,非下證也,當 俟之』。頃刻,果得戰汗而解。」
徐存誠
[編輯]按《江南通志》:「徐存誠,祁門人,善醫,蓄藥救人。」
陳白雲
[編輯]按《紹興府志》:「陳白雲,紹興人,不知何名,項昕傳其醫 術。」
吳恕
[編輯]按《杭州府志》:「吳恕,字如心,錢塘人。少貧,貨烏蛇丸以 治風疾。時采風使適有患此疾者,召恕與談,驚服其 論議,遂委治之,疾果愈,其名遂震。後徵至京師,授太 醫院御醫。恕念傷寒為病,傳變不常,張仲景《傷寒論》 旨意幽深,非窮理之至者莫窺其要,乃潛心研究,本 《傷寒論》朱奉議《活人書》,約為賦以發其隱,復纂《指掌 圖》。」以開示初學。仲景奧旨。囊括殆盡。世之業醫者。往 往宗之。
唐永卿
[編輯]按《嘉定縣志》:「唐永卿,其先以御醫從高宗南渡,永卿 精習其術,仕元為平江路醫學教授。」
陸文圭
[編輯]按《元史陸文圭傳》:「文圭字子方,江陰人。幼頴悟,讀書 過目不忘,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曆、醫藥、筭 數之學。宋咸淳初,中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 東先生。朝廷數遣使馳幣聘之,以老疾不果行,卒』。」
趙才魯
[編輯]按《上虞縣志》:「趙才魯,宋宗室裔也,業儒安貧,常遇異 人,得禁方醫,有奇驗。」
梁周泰
[編輯]按《稷山縣志》:「梁周泰,字百亨,由儒醫元至正間,授平 陽路醫教授。子權,孫叔東,皆能世其業,邑人稱其有 活人之功,子孫世躋科目,為邑望族。」
王東野〈曠世儦〉
[編輯]按《吉安府志》:「王東野,永新人。精方脈,嘗著《本草經》,當 時知名。任太醫院御醫,虞文靖、揭文安、陳雪樓、劉申 齋、趙子昂咸與之交,而尤厚趙魏公以老致仕歸,邑 人曠處良傳其學,卒為名醫。處良曾孫世儦,精醫術, 士大夫重之,至為之語曰:『命非景儒不談,藥非世儦 不服』。景儒精星術,今曠氏醫學世其家。」
陸仲遠
[編輯]按《江南通志》:「陸仲遠,青陽人。醫不嗜利,有逸士風。能 察腧輸經脈,審榮衛順逆,軒履到門,日數百,而園池 竹石觥籌鏗鏗然樂也。年老,思九子芙蓉不能去,日 著《千金聖惠方》,子孫守之,遂家於此。」
廖文彬
[編輯]按《延平府志》:「廖文彬,將樂人。質酷鈍,日夜讀醫書,廢 寢食以求通曉,用藥如神,尤好施,人稱仁醫。有司薦 太醫,辭舉醫官,又辭曰:『吾性愚魯,願為散人』。」
王翼
[編輯]按《陽城縣志》:「王翼,幼穎悟,七歲聞人誦唐詩一過,能 歷歷誦之。八歲善屬文,既長,日記千言。應進士舉,因 染疾棄業,遂精醫術,療疾多奇驗,旁通律曆,尤工於 詩。所著有《素問注疑難傷寒歌》《括算術》若干卷,詩五 百餘篇。」
李詗
[編輯]按《錢塘縣志》:「李詗,字孟言,號樗散生,負氣節,善詩,賣 藥金陵,病者無不與,與者無不瘳,蓋賢而隱者也。」
宋會之
[編輯]按《錢塘縣志》:「宋會之,名醫也。治水蠱,碎乾絲瓜,入巴 豆十四粒同炒,獨用瓜炒陳倉米而去之,研成丸,服 百粒。其言曰:『巴豆逐水,瓜象人絡,僅借為引,而以米 投胃氣』。」是深知醫者。
徐復
[編輯]按《松江府志》:「徐復,字可豫,號神翁,華亭南橋人,海鹽 州醫學教授。其先宋濮陽太守熙,遇異人授以《扁鵲 神鏡經》,頓有所悟,遂以醫名世。復尤精《靈樞》《素問》諸 書,其治病常審南北,察強弱緩急而投之,故百不失一。會稽楊維楨病久痢,不食飲,眾醫皆曰『元氣脫,不 可治矣』。復診之曰:『頃於西門視一劇證,其脈與公等』。」 然公七日起,彼不出三日當殂,遂投劑,至期愈,而閱 三日者殂矣。維楨有歌紀其事。
劉開
[編輯]按《南康府志》:「劉開,字立之,習釋老學。常遊廬山,遇異 人授以《太素脈》行世。元帝召赴闕,賜號復真先生,卒 葬於西古山,著有《方脈舉要》。」
王公顯
[編輯]按《紹興府志》:「王公顯,新昌人,字達卿,性聰敏。方元盛 時,人習科舉業,其父乃使學醫,私語之曰:『不久將有 干戈之難,汝勿求仕,業醫則可矣』。由是公顯遂精於 醫。未幾,南北兵起,父言果驗。邑中大疫,公顯與其子 宗興沿門療治,所活甚眾。孫性同,明洪武中舉醫學 訓科。」
周真
[編輯]按《醫學入門》:「周真治一婦,因產子舌出不能收。公以 硃砂敷其舌,仍令作產子狀,以兩女扶腋,乃於壁外 投大瓦盆,作聲砰訇,聞之舌收矣。治一女子嗜食泥, 日食河中污泥三盌許,公取壁間敗土調飲之,遂不 食。」
黃子厚
[編輯]按《醫學入門》:黃子厚,江西人,與滑壽同時。治富家子, 年十八,病遍身肌肉坼裂。公乃屏人詰問,曾近女色 否?曰:「十二三歲」曾近之矣。公曰:「古雲精未通而近女 色,則四體有不滿之處,後日當有難收之疾,在法不 治。」後果惡汁淋瀝,痛絕而死。治一富翁,病泄彌年,公 治浹旬不愈。忽讀《易》,天行健,運轉不息,氣舉之也。富 翁之泄。乃氣不能舉。所以脫下。即灸百會穴三十四 壯。而泄止矣。
劉塤
[編輯]按《衢州府志》:「劉塤,精通方脈,施藥濟民,壽九十五。」
徐豳
[編輯]按《衢州府志》:「徐豳,號鳳石,歲貢,教諭東山醫藪。豳更 有神,時稱為鳳石醫仙。」
楊用安
[編輯]按《崇仁縣志》:「楊用安,字存心,武昌路醫學教授。治病 多神效,尤善診太素脈,預定前程休咎,年數修短。草 廬公贈詩有『期君還舊里,共啟內經元』之句。」
袁坤厚
[編輯]按《醫學入門》:「袁坤厚,字淳古,元古益人,精醫,為成都 醫學正,著《難經註》。」
謝縉孫
[編輯]按《醫學入門》:「謝縉孫,字堅白,元統間廬陵人,精於醫, 為遼陽路醫官提舉。著《難經解》。」
陳瑞孫
[編輯]按《醫學入門》:「陳瑞孫,字廷芝,元慶元人,溫州路醫學 正,與其子宅之同著《難經辨疑》。」
熊景先
[編輯]按《崇仁縣志》:「熊景先,字仲光,北耆人。世業儒醫,嘗著 《傷寒生意,草廬》與程雪樓皆稱其善。」
伍子安
[編輯]按《衢州府志》:「伍子安,通經史,邃於醫,請者如市,不責 報。學士宋公濂誌其墓。孫敬中世其業。」
莫仲仁
[編輯]按《松江府志》:「莫仲仁,華亭人,病聾,以醫鳴。邑人某病 蠱,眾醫莫療,仲仁以峻劑吐蟲升數,立愈。某病寒逾 七日,發強且縮,法死,仲仁徐以常藥理之而平。某病 痢,噤不食者七日,氣殆絕,仲仁投以湯,即納食飲而 起。有大官病瘵,眾醫爭進,仲仁望而走曰:『雖扁鵲不 可為已』。出門而殂。其神驗若此。」
沈光明
[編輯]按《松江府志》:「沈光明,華亭人。以治目鳴。先世常受術 於龍樹師,內外障七十二證,悉能治而去之。光明克 世其學,士大夫咸稱重焉。」
劉仲宣
[編輯]按《安福縣志》:劉仲宣,精醫學,待詔尚方,出入貴近間, 未少貶屈,歸隱東陽山下。劉太史聞,贈詩云:「東陽山 色好,此去想夷猶。草樹春長綠,田園遂有秋。穿雲砍 靈藥,帶月上漁舟。何日京華客,歸來訪舊遊。」
潘濤
[編輯]按《江西通志》:「潘濤,上高人,累世以業醫名,至濤益顯, 全活者甚眾。嘗著《醫學繩墨》一書,其目有十:一切脈, 二問證,三斷病名,四辨逆順,五明標本,六立治,七審 輕重,八處方,九用藥,十調理,行於世。」
劉光大
[編輯]按《浙江通志》:「劉光大,字宏甫,西安人。至元二十三年, 任衢州路醫學提領,後陞本學教授。創三皇廟,繪塑 聖像,置四齋,左曰調神、全生,右曰精微、虛靜。子咸,字 澤山,建濟民藥局。孫全備,曾孫仕聰,世傳醫術,家於 西安
王君迪
[編輯]按《儀真縣志》:「王君迪,由江南遷儀真,以醫著,所述古 今方論,無一不詳,持別脈二十四狀,參之以外候偏 邪,如燭照鑑別。吳草廬澄為作《可山記》以贈。」
徐文中
[編輯]按《古今醫統》:「徐文中,宣州人,工醫藥,有符呪,治療捷 效,人稱神醫。」
按《宣城縣志》:徐文中,字用和,善鍼術,為吳掾。鎮南王 妃苦風患禿,魯御史以文中聞,文中丐診候,按手合 骨曲池,而鍼潛入焉,妃殊不省也。移晷手足竝舉,次 日起坐,王喜勞之。大旱,請致雨,王以雨而雷,卜為法 雲。文中振袂一揮,雲冉冉北方大雨如注,迅雷震,天 且霽矣。從吳遷武陵守。吳秉彝病,召之立愈。嘗語人, 「吾弟子群然亟於利,故其術不神。」文中今茲遊,四十 所奏績罔筭,顧自未敢核報爾。
史可甦
[編輯]按《鄱陽縣志》:史,可甦生而篤學,晚托醫隱。舊傳載元 人曾辟為郡學錄,屢徵弗就。以先世有顯者,義不忘 宋,有淵明遺風。居餘干棠棣橋,晚年遷寓鄱城之西, 博涉群書,無所不貫,因旁通於醫。邑人德其起死之 功,榜其堂曰「更生」,用是隱其真名。因合「更生」字以可 甦稱。章起鳳贊曰:術能托乎精微,志不厭乎澹泊。其 抱道自晦,寓意於術,以神其用。《易》稱《潛德》,非其選歟?
程深甫
[編輯]按《休寧縣志》:「程深甫,汊口人,業儒,神於醫,擢浙江省 太醫提舉。上召治疾,立愈,聲滿南北,一時有『好人程 太醫』之語。」
范天錫
[編輯]按《休寧縣志》:「范天錫,字壽朋,汊川人。府教一咼之子。 邃軒岐之術,診脈能決人生死,用藥不滯古方,隨手 而應,無不效者。嘗為郡醫學提領。」
徐道聰
[編輯]按《休寧縣志》:「徐道聰,字士明,南街人。生元末,遇異人 傳幼科。時兵燹流離,嬰孩多驚死,聰每授一匕輒甦, 全活者千計。其子杜真,駢脅犀頂,負殊相,復精大人 科,著有方書。」
薩守堅
[編輯]按《醫學入門》:「薩守堅,元末蜀西河人,嘗呪棗以治病, 無不愈者。」
何順中
[編輯]按《崑山縣志》:「何順中,自曾祖子雲以下世業醫,至順 中益著工巧,居太醫垣四十年,王公貴人有招延之 者,視義不視物,必專敬乃往。往則疾,家有所恃,或以 勢位臨之,弗能致也。家固貧,極謹義利之辨雲。」
項昕
[編輯]按《醫學入門》:「項昕,號抱一,翁源人。治一病脅痛,眾以 為癰,投諸香薑桂之類益甚,陽脈弦,陰脈微濇。公曰: 弦者痛也,濇者腎邪有餘也。腎上薄於脅,不能下,且 腎惡燥,今服燥藥過多,非得利不愈。」先用神保丸,下 黑溲痛止,更服神芎丸。或疑其太過,公曰:「向用神保 丸者,以腎邪透膜,非全蠍不能引導。然巴豆性熱,非」 得硝黃蕩滌,後遇熱必再作。乃大泄數次病癒。《經》曰 「痛隨利減是也。」治一婦腹脹如鼓,四體骨立,醫以為 孕、為蠱、為瘵。公診曰:「此氣搏血室耳。服血藥多而失 於順氣,《經》曰:氣血同出而異名」,故治血必先順氣,俾 經隧得通,而後血可行。乃以蘇合丸投之,三日而腰 痛,曰:「血欲行矣。」急以硝黃峻逐之,下瘀血如瓜者十 餘枚而愈。所以知其病者,以其六脈弦滑而數,弦者 氣結,滑者血聚,實邪也,故氣行而大下之。又一婦病 同而診異。公曰:「不治,法當數月死。向者女子脈滑而 實邪,今脈虛,為元氣奪矣。」又一女子病亦同,而六脈 獨弦。公曰:「真臟脈見,法當踰月死。」後皆如其言。治一 人夏月病甚,眾以為瘵。公診其脈,「細數而實。細數者, 暑也。暑傷氣宜虛,今不虛而反實,乃熱傷血藥為之 也。」與白虎湯飲之,立瘥。治一人胸膈壅滿甚篤,昏不 知人。公診其脈,陽脈浮滑,陰脈不足。浮為風,滑為血 聚。始為風傷肺,陰脈不足,乃過於宣逐也。諸氣奪肺, 肺氣治則出入易,菀陳除。故行其肺氣,病當自已。初 以杏仁、薏苡之劑。灌之立甦。繼以升麻、黃芪、桔梗消 其膿。服之逾月而愈。
按《餘姚縣志》:「項昕,字彥章,自永嘉來徙。幼好方數,外 大父杜曉村世業醫,受其書讀之。稍長學《易》。趙穆仲、 葉見山,後以母病醫誤投藥死,痛之,乃願志醫術。聞 越大儒韓明善名,往拜之,得所藏方論甚富。後詣陳 白雲受五診奇眩,歷試其說,皆精良。會金華朱彥修 來越,出金源,流河間張戴人、李東垣諸書示之,昕獨」 疑古方不宜治今病之論。亟往錢塘見陸簡靜,始悟 古今方同一矩度也。又往浙右,見葛可久論劉、張之 學。往建業,見戴仝父譔《五運六氣撰要》若干篇,授之 太醫院使張廷玉,善撟引按抗,甚奇,昕亦事之盡其 技。於是為人診疾病,決死生,無不立驗。諸貴人辟為掾吏,非所尚也。門人力請著書,作《脾胃後論》,補東垣 之未備。昕喜辭章,善音律,工繪畫,而獨以醫顯。
王好古
[編輯]按《古今醫統》:「王好古,字從之,號海藏,古趙人。性明敏, 通經史,好醫方,師李明之。所著《醫壘元戎》十二卷、《醫 家大法》三卷、《仲景詳辨》《活人節要歌》《湯液本草》《此事 難知》《斑疹論》《光明論》《標本論》《傷寒辨惑論》等書行世。」
戴同父
[編輯]按《古今醫統》:「戴同父名起宗,建業人,任儒學教授。其 學以作聖為己功,謂醫為性命之學,遂潛心以究《內 經》之祕,撰五運六氣之旨,刊命訣之誤,辟邪說,正本 源,誠有功於醫者也。」
朱肯堂〈朱彥實 朱瑩 秦子通〉
[編輯]按《懷遠縣志》:「朱肯堂,荊山醫士也。與朱彥實、朱瑩、秦 子通等皆五世知名,各懸一壺於市,慕壺公之為人。 唯子通仕至太醫院提舉,歸老,朝廷給復其家。」
羅天益
[編輯]按《古今醫統》:「羅天益,字謙甫,真定人,東垣弟子,潛心 苦學,真積力久,居東垣門下十餘年,盡得其妙,著有 《衛生寶鑑》二十四卷行世。」
按劉因《內經類編序》:「近世醫有易州張氏學,其於書 雖無所不攷,然自漢而下,則惟以張機、王叔和、孫思 邈、錢乙為得其傳。其用藥,則本七方十劑而操縱之。 其為法,自非暴卒,必先以養胃氣為本,而不治病也。 識者以為近古。而東垣李明之,則得張氏之學者,而 其論著治驗,略見《遺山集》中。鎮人羅謙甫嘗從之學」, 一日遇予言,先師嘗教予曰:「夫古雖有方,而方則有 所自出也。鈞,腳氣也,而有南北之異。南方多下濕,而 其病,則《經》之所謂水清濕而濕從下受者也。孫氏知 其然,故其方施之南人則多愈。若夫北地高寒而人 亦病,是則《經》所謂飲發於中,跗腫於下,與穀入多而 氣少,濕居下者也。我知其然,故我方之施於北,猶孫 氏之施於南也。子為我分經病證而類之,則庶知方 之所自出矣。」予自承命,凡三脫藁,而先師三毀之,研 磨訂定,三年而後成,名曰《內經類編》。敢望吾子序之。 夫《內經》十六卷,《素問》外九卷,不經見且勿論,姑以《素 問》言之,則程、邵兩夫子皆以為戰國書矣。然自《甲乙》 以來,則又非戰國之「舊矣;自朱墨以來,則又非《甲乙》 之舊矣;而今之所傳,則又非朱墨之舊矣。苟不於其 所謂全書者,觀其文而察其理焉,則未有識其真是 而貫通之者。今先生之為不然,則不若戒學者之從 事於古方,而學者苟不能然,則不若從事古方者之 為愈也。」羅亦以為然。予聞李死今三十年,羅祠而事 之如平生薄俗中,而能若是,是可序。
嚴子成
[編輯]按《嘉興府志》:「嚴子成,字伯玉,其先汴人。宋咸淳間,始 祖名秋蟾,來秀州賣藥,子孫遂家於禾。大德間,京師 開御藥局,徵子成不就。時霅川趙文敏公遘疾,醫不 能治,邀子成診之,翼日即瘳。文敏喜,為《杏林圖》,並孫 思邈像贈之,自是稱藥師。性好施予,笥不留貲。年八 十九,忽語人曰:『我將往五嶽遊仙府也』。無疾而逝。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