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4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十八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四十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四十八卷目錄

 太行山部藝文二

  苦寒行          魏武帝

  從征行方頭山       晉袁宏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唐元宗

  奉和聖製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應制

               苗晉卿

  前題           張九齡

  前題            張說

  前題            蘇頲

  上盤谷           韓愈

  題西白澗          前人

  遊盤谷           杜牧

  北上行           李白

  七月一日曉入太行山     李賀

  初入太行路        白居易

  石佛谷          皇甫曙

  過太行山二首       宋徐範

  太行山          范志能

  重陽登靈山         蘇軾

  裴公亭           孫翥

  春日遊盤谷         前人

  遊裴公亭二首        趙恆

  百家巖           吟叟

  王烈泉         金元好問

  望太行         明唐順之

  入太行遇風雨回望中原即景有述

               王世貞

  太行歌          祝允明

  過太行          李攀龍

  登太行絕頂         前人

  覃懷道中雪         前人

  登鹿臺山          李瀚

  明月寶光寺        胡汝嘉

  再過寶光寺         前人

  守元董丈載酒過月山寺   趙用賢

  與孝卿古陽堤望太行二首  於若瀛

  紫金壇           前人

  雪中登太行         馬卿

  太行雪月四首        前人

  寄題白石樓         康海

  百家巖           秦祐

  望盤谷          樊繼祖

  百家巖步秦祐韻       馬瀾

  百家巖詠三首        前人

  夏日過太行         于謙

  百家巖遇雨        王如堅

  遊百家巖寺         邵炯

  百家巖寺         侯嘉采

  書大道寺壁       雲谷樵夫

 太行山部紀事

 太行山部雜錄

 太行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四十八卷

太行山部藝文二

[編輯]

《苦寒行》
魏·武帝

[編輯]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從征行方頭山》
晉·袁宏

[編輯]

峨峨太行,凌虛抗勢。天嶺交氣,窈然無際。澄流入神, 元谷應契。四象悟心,幽人來憩。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元·宗

[編輯]

清蹕度河陽,凝笳上太行。火龍明鳥道,鐵騎遶羊腸。 白露埋陰壑,丹霞助曉光。澗泉含宿凍,山木帶餘霜。 野老茅為室,樵人薜作裳。宣風問耆艾,敦俗勸耕桑。 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不因今展義,何以冒垂堂。

《奉和聖製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應制》

[編輯]

苗晉卿

金吾戒道清,羽騎動天聲。砥路方南紀,重巖始北征。 關樓前望遠,河邑下觀平。喜氣迴輿合,祥風入斾輕。 祝堯三老至,會禹百神迎。月令農先急,春蒐禮後行。 仍親后土祭,更理晉陽兵。不似勞車轍,空留八駿名。

《前題》
張九齡

[編輯]

孟月攝提貞,乘時我後征。晨嚴九折度,暮戒六軍行。 日御馳中道,風師卷太清。戈鋋林表出,組練雪間明。 動植希皇豫,高深奉睿情。陪遊七聖列,望幸百神迎氣色煙猶喜,恩光草尚滎。之罘稱萬歲,今此復同聲。

《前題》
張說

[編輯]

六龍鳴玉鑾,九折步雲端。河眷南浮近,山經北上難。 羽儀映松雪,戈甲帶春寒。百穀晨笳動,千巖曉仗攢。 皇心感《韶》節,敷藻念人安。既立省方館,復置建神壇。 扈蹕參天老,承榮忝夏官。長勤百年意,思見一勝殘。

《前題》
蘇頲

[編輯]

北山東入海,馳道上連天。順動三光注,登臨萬象懸。 俯觀河內邑,平指洛陽川。按蹕夷關險,張旗亙井泉。 曉巖中警柝,春事下蒐田。德重周王問,歌輕漢後傳。 宸遊鋪令典,睿思起芳年。願以封書奏,迴鑾禪肅然。

《上盤谷》
韓愈

[編輯]

昔尋李願向盤谷,正見高崖巨壑爭開張。是時新晴 天井溢,誰把長劍倚太行。衝風吹破落天外,飛雨白 日灑洛陽。東到燕川食曠野,有饋木蕨芽滿筐。馬頭 溪深不可度,借車載過水入箱。平沙綠溪傍枋口,鴈 鴨飛起穿垂楊。窮瞻極覽頗恣縱,物外日月本不忙。 歸來辛苦欲誰為,坐令再往之計墮渺茫。閉門長安 三日雪,推書撲筆歌慨慷。傍無壯士遣屬和,遠憶盧 老詩顛狂。開緘忽睹送歸作,字向紙上皆軒昂。又知 李侯竟不顧,方冬獨入崔巍藏。我今進退幾時決,十 年蠢蠢隨朝行。蒙請官供不報答,何異雀鼠偷太倉。 行抽手板付丞相,不待彈劾還耕桑。

《題西白澗》
前人

[編輯]

太行之下清且淺,一水盤桓紆山轉。千峰萬壑不可 數,異草幽花幾曾見。波中白日隱出明,風翻不動浮 雲輕。翠巒玉女下雙鶴,笑倚秋練開新晴。又疑武陵 溪上原,桃花溪盡空潺湲。幽泉間復逗喦側,噴珠漱 玉相交喧。群猿見之走絕壁,緣峰虛梯弗勞力。鳴禽 回面背人飛,為是從來不相識。杖藜因貪仰面看,礙 石牽蘿錯移屐。路窮曲屈疑欲回,迤邐屏開一重碧。 殘樽遇坐酒即傾,旋摘山果都無名。題詩且欲盡佳 句,觸歌翻詠仙難成。天門幽深十里西,無奈落日催 人歸。誰能可屬天宮事,為我乞取須臾期。上天無梯 日不顧,牢落歸來壇未暮。閉門下馬一衾寒,夢想魂 馳在何處。

《遊盤谷》
杜牧

[編輯]

「巉巖太行高,其下有幽谷。環繞兩峰間,盤向廓山腹。 甘泉注肥疇,茂草映修木。勢阻絕諠譁,巖深易潛伏。 昔人有李願,築地一居獨。白鳥依蘆塘,菰花映茅屋。 心怡適所安,憂大反忘欲。掉頭不肯應,謂我此樂足。 友人韓昌黎,文章驚世俗。長言貴生毛,落落燦珠玉。 好事買名石,鐫文寄崖隩。已經三十年,磨滅僅可讀。」 我來不復見,命吏廣追逐。訪知石氏遇,猶畏長官督。 不愛石上字,秋風一砧覆。易之以千金,復使置巖麓。 從此生光輝,萬古從瞻矚。

《北上行》
李白

[編輯]

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窮蒼。 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 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奔鯨夾黃沙,鑿齒屯河陽。 前行無歸日,返顧思舊鄉。慘憾冰雪裡,悲號絕中腸。 尺布不掩體,皮膚裂枯桑。汲水澗谷阻,採薪壟坂長。 猛虎又掉尾,齒牙皓秋霜。草木不可餐,餓飲零露漿。 嘆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七月一日曉入太行山》
李賀

[編輯]

一夕曉山秋,香露溘蒙菉。新橋倚雲坂,候蟲新露樸。 洛陽今已遶,越衾誰為熟。石氣何淒淒,老莎如短鏃。

《初入太行路》
白居易

[編輯]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蒼莽。常聞此中險,今我方獨往。 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若比《世路難》,猶目平於掌。

《石佛谷》
皇甫曙

[編輯]

澶漫太行北,千里一塊石。平腹如壑谷,深廣數百尺。 土僧何為者,老草毛髮白。寢處容身龕,足膝隱成跡。 金僊琢靈像,相好倚北壁。花座五雲扶,玉毫六虛射。 文人留紀述,時事可辨析。鳥趾巧均分,龍骸極癯瘠。 枯松闊槎枿,猛獸恣騰擲。蛣𧌑蟲食縱,懸垂露凝滴。 精藝貫古今,窮巖誰愛惜。託師禪誦餘,忽使塵埃積。

《過太行山二首》
宋·徐範

[編輯]

茫茫遠樹隔煙霏,獵獵西風振客衣。山雨未晴嵐氣 濕,溪流欲盡水聲微。回車廟古丹青老,《碗子》城荒草 木稀。珍重狄公千載意,馬頭重見「白雲飛。」

其二

路繞羊腸躡屐躋,萬山金碧總堪題。舉頭日月中天 近,極目乾坤五嶽低。自笑鹽車騏驥厄,誰憐枳棘鳳 凰棲。欲投古寺禪房宿,喜見僧歸落日西。

《太行山》
范志能

[編輯]

西北浮雲捲素秋,太行南麓照封丘。橫峰倒嶺知多 少,行到燕山翠未休。

《重陽登靈山》
蘇軾

[編輯]

俯窺盤谷接天壇,平地危峰豈易攀。鰲足斷來移海

外,天星落處化人間。世塵泊沒誰常到,樽酒登臨我
考證
倦還。歲歲邦民重九會,孟嘉休獨美龍山。

《裴公亭》
孫翥

[編輯]

太行王屋群峰上,秦晉關河望處分。猿鶴幾年懷舊 隱,乾坤百戰重儒勳。龍歸洞府春將雨,僧過浮橋曉 度雲。萬里中原無事日,不妨樽酒細論文。

《春日遊盤谷》
前人

[編輯]

旌斾朝驅入翠微,東風閒訪故山薇。金龜換酒留僧 住,白鶴穿雲伴客歸。月影坐移棲鳳竹,泉聲靜繞釣 魚磯。中原那似開元日,得學《巢由》遠是非。

《遊裴公亭二首》
趙恆

[編輯]

昔年曾此遠風塵,盤谷煙霞每見分。萬里江河還壯 觀,一時冠蓋屬元勳。海鷗春煖眠沙草,遼鶴秋高度 嶺雲。今日重來倍惆悵,草堂應是勒《移文》。

其二

溶溶春水碧生池,上相臨觀許從隨。萬姓歌呼喜遊 豫,幾人出處佩安危。雨餘空谷雲歸早,風滿長林鳥 下遲。笳鼓明當催曉發,柳煙花露濕旌旗。

《百家巖》
吟叟

[編輯]

明月池邊「酌玉罍」,玉罍未倒玉山頹。秋風吹斷《華胥 夢》,臥看飛雲過嶺來。

《王烈泉》
元·好問

[編輯]

日餐石髓旨如飴,仍倒巖邊飲上池。功滿自騎鸞鶴 去,夜深惟有月來窺。

《望太行》
唐·順之

[編輯]

《北望太行嶺》,岑嶔霄漢間。倚天開疊障,畫地作重關。 車向羊腸轉,人從鳥道還。一為寒苦曲,淚下摧心顏。

《入太行遇風雨回望中原即景有述》

[編輯]

王世貞

百盤天益孟門雄,趙魏山川指掌中。一柱雨繚穿落 日,千巖雲腳斷迴風。黃龍倒挾河流上,白馬俄驚練 影空。自是壯遊尊馭在,不將愁向阮車窮。

《太行歌》
祝允明

[編輯]

上客坐高堂,聽僕歌《太行》。六歲從先公,騎馬出晉陽。 遙循厚土足,忽上天中央。但聞風雷聲,不見日月光。 狐兔繞馬蹄,虎豹嗥樹旁。衡跨數十州,四面殊封疆。 童心多驚慄,壯氣已飛揚。自來江南郡,佳麗稱吾鄉。 邈哉雄豪觀,寤寐不可忘。人生非太行,耳目空茫茫。

《過太行》
李攀龍

[編輯]

千峰群閣望嵯峨。此日褰帷按塞過。落木悲風鴻鴈 下。白雲秋色太行多。山連大陸蟠三晉。水劃中原散 九河。回首薊門高殺氣。羽林諸將正橫戈。

《登太行絕頂》
前人

[編輯]

太行山色倚巑岏,絕頂清秋萬里看。地析黃河趨碣 石,天迴紫塞抱長安。悲風大壑飛流折,白日千崖落 水寒。向夕振衣來朔雨,關門蕭索罷憑闌。

《覃懷道中雪》
前人

[編輯]

飛雪長驅使者車,太行愁色滿天涯。虛傳梁苑《平臺 賦》,真作河陽一縣花。流影風前迎劍氣,寒光樹杪澹 人家。問津明日知何處?千里西來有漢槎。

《登鹿臺山》
李瀚

[編輯]

誰謂雲霄遠,躋攀有路通。山川皆禹跡,勤儉屬唐風。 佛屋洪崖半,人家邃谷中。重華耕稼處,翹首見遺宮。

《明月寶光寺》
胡汝嘉

[編輯]

明月山中寺,躋攀亦偶然。行穿林杪逕,吟傍樹間泉。 香閣緣崖迥,丹梯架壑偏。佛光懸寶地,人語接諸天。 雲木西連晉,河山北拱燕。禪棲疑宿契,徙倚不知眠。

《再過寶光寺》
前人

[編輯]

泉聲出翠微,蘿薜隱禪扉。紅葉酣秋色,黃花照客衣。 山空雙鳥度,天淨片雲飛。更愛西峰勝,林亭下夕暉。

《守元董丈載酒過月山寺》
趙用賢

[編輯]

雲空極目莽蕭蕭,靜掩禪扉對泬寥。雙騎影傳青斾 轉,一聲歌動《白雲遙》。鄴中作賦推公幹,河內飛鳧識 子喬。幸有淹留賢地主,不將岐路嘆飄搖。

《與孝卿古陽堤望太行二首》
於若瀛

[編輯]

水南門外風雨愁,借寇亭前沁水流。欲上峰頭坐危 石,與君指點說《并州》。

其二

《覃懷》城北古陽堤,楊柳毿毿手重攜。渺渺一川秋色 暮,不堪落日太行西。

《紫金壇》
前人

[編輯]

太行絕壁渺仙壇,磴道岧嶢鬱幾盤。玉母洞虛瓊珮 杳,金龍石碧玉漿寒。陰崖帶雪從扶杖,遠樹含雲故 倚欄。聞說真源迷咫尺,此身猶自繫微官。

《雪中登太行》
馬卿

[編輯]

「我行雖苦寒,清曠得奇矚。元冥肅時令,天地為歊鬱。 豐隆布同雲,奔命役滕六。孤陽破群陰,結霰灑瓊粟。 輕花剪吳綃,細屑琢荊璞。飛舞滿遙空,繽紛照流目。 虛白生夜光,山川幻成玉。曉起眄六合,神爽清徹骨。 金碧失太行,初訝白雲覆。又疑海天風,跋浪巨鰲逐。 延佇見稜皺,想像辨巖谷。」群峰誰為削,粉籜插霄矗。 王程不可稽,僕夫已脂轂。朔吹烈衝裘,流澌沍凝輻侵晨發孤城,薄午方及麓。雖知歷險折,叱御驅且速。 鳥道指微茫,羊腸轉嶇曲。響咽幽泉凍,影飜孤鳥沒。 黃開忍冬花,翠起向陽竹。恍如瓊圃遊,瀟灑絕塵俗。 天高仰層岑,地迥迴平陸。登陟誠恐勞,進步肯齷齪。 極力躋山椒,巖岫互突兀。風景又改觀,變態難備錄。 飛瀑垂珠簾,巨阜抗銀屋。懸崖掛冰著,百尺矛鋋鋈。 冒石羊初化,點松鷺群宿。蘿垂斾悠揚,林立戟森簇。 絕壁間浮清,溫潭故溶綠。何當覓素練,畫此橫天幅。 陽阿一小溪,霞觴泛醽醁。頓爾發沖和,陰寒漸消伏。 忽忘嚴凝候,萬宇融春育。回看向所經,百狀已在足。 前期諒無遠,自覺不「容縮。凌空若步虛,縹緲俯鸞鵠。 危梯造雲日,御風躡仙躅。崇絕宛可攀,至近愈難蹴。 倏然上峨巍,表立傍亭毒。寰宇淨冰壺,洞房寒月窟。 元黃露圓方,《卷勺》記岳瀆,茫茫但一氣。九州等枰局。 群動相代謝,大造時往復。萬古競浮名,誰解返元樸。 未能遺蒼生,饑凍幾顰蹙。三白呈上瑞,且慰卜豐熟。 我願」叩天閽,四海調玉燭。舉首謝虛皇,清界澹無欲。 眾妙不可象,至趣心知獨。相攜姑射子,偕仲騎白鹿。 長與太素鄰,沖然超萬物。

《太行雪月四首》
前人

[編輯]

夜靜天空孤月明,西山軒外雪初晴。參差巖壑裁瓊 玉,寒色清光畫不成。

其二

遙望黃華瀑布巖,瓊樓百尺下珠簾。何當乘興看山 月,掛鏡臺端半出奩。

其三

金碧巖巒畫裡詩,陰晴朝夕總相宜。未知雪後還明 月,占絕乾坤一段奇。

其四

西山白雪月初晴,寒月中天玉鏡瑩。詩景滿前吟不 盡,閒將琴意寫《雙清》。

《寄題白石樓》
康海

[編輯]

我聞白石樓,乃在太行下。丹機凌紫霄,朱甍接岩鐻。 盤鬱橫汾曲,崔嵬紫金叉。夕煙靄洄潏,朝暉輝簷厊。 兩溪互縈帶,千峰隨晦冥。屏障萬翠列,花柳四時明。 平生喜遊眺,詎可如孫登。春中過函谷,遂有渤澥行。 徒懷南莊老,安能愜初盟。人事苦迫促,三日滯虞卿。 維有泛舟趣,卻無曾點狂。回想王官谷,新詩滿素牆。 不識蕩溪姓,徒羨詩思長。何當與握手,於時共徜徉。 同遊誦其名,知是《南莊》子。故家有若人,私為南莊喜。 昔遊翰墨場,倏忽踰四紀。不為英妙姿,尚在秦晉里。 便儗登此樓,醉汝賢橋梓。三歎發朝邑,彌月興猶起。 感君寄書至,展轉愛君才。欲見不可見,空望白雲隈。 吾有雙黃鶴,飛飛自天來。因逢王子晉,偕之遊蓬萊。 一去竟千載,寥寥不可回。回時坐鶴背,挈子臨高臺。 先過崑崙頂,後瞰弱水湄。徐訪紫華君,持其雙玉芝。 吾意竟不歇,君心尚勿改。寄君《白石吟》,慇勤為予待。

《百家巖》
秦祐

[編輯]

來禋漢帝塚,隨上百岩岑。月色中天地,泉聲自古今。 苔文前代石,杯酒此時心。賓主忘歸去,臨流坐夜深。

《望盤谷》
樊繼祖

[編輯]

佇望唐賢跡,欹冠倚碧筇。春山開錦軸,古柏臥蒼龍。 苔滑遊人屐,風傳梵寺鐘。何時卜築裡,穩臥白雲峰。

《百家巖步秦祐韻》
馬瀾

[編輯]

四面山環拱,禪宮倚翠岑。志文傳上古,風景冠當今。 月送林泉影,雲藏雨露心。此遊難再得,莫厭酒杯深。

《百家巖詠三首》
前人

[編輯]

月池懸溜落蒼窪,巖竇分居可百家。不羨碧瀾秋色 好,倚天驚絕赤城霞。

其二

《石髓》《丹書》兩遇難,碧山猶說有仙壇。十年留在嵇康 恨,石上清風漠漠寒。

其三

亂山合繞排青闥,細路縈紆走白蛇。十里風寒吟醉 底,柘園莊北日西斜。

《夏日過太行》
于謙

[編輯]

信馬行行過太行,一川野色共蒼茫。雲蒸雨氣千峰 暗,樹帶溪聲五月涼。世事無端成蝶夢,長途隨處轉 羊腸。解鞍盤礡稽山外,卻上高樓望故鄉。

《百家巖遇雨》
王如堅

[編輯]

依微山徑太行巔,絕壁濛空半有仙。白練漫飛懸百 仞,丹崖梯轉洞諸天。不妨鳴雨鏗泉石,何事重雲靄 翠煙。玉女稠禪虛指點,攀泥醒酒傍臺邊。

《遊百家巖寺》
邵炯

[編輯]

嵁崖戟立路崎嶇,對客偏輕屐齒微。瀑擊龍潭天上 落,雲窺僧戶半岩歸。歌傳《白雪》驚松壑,酒瀝清秋媚 石磯。清磬已敲山夜午,還同搔手謝元暉。

《百家巖寺》
侯嘉采

[編輯]

梵王宮闕入雲邊,勝地同遊帶晚煙。屹屹勢當峪口 塔,泠泠聲瀉石中泉。層巒磴轉諸天杳,絕壁屏開瀑 布懸。醒酒臺前更放酒,微風新月一流連

《書大道寺壁》
雲谷樵夫

[編輯]

西華雲臺去路長。投閒翻為看山忙。十年有夢尋中 嶽。四月披雲過太行。清世誰能便吏隱。幽棲吾獨愛 僧房。昨來不寐焚香坐。讀盡《楞嚴》夜未央。

太行山部紀事

[編輯]

《淮南子氾論訓》武王克殷,欲築宮於五行之山,周公 曰:「不可。夫五行之山,固塞險阻之地也。使我德能覆 之,則天下納其貢職者迴也;使我有暴亂之行,則天 下之伐我難矣。此所以三十六世而不奪也。」周公可 謂能持滿矣。

《穆天子傳》:「癸酉,天子命駕八駿之乘,赤驥之駟,造父 為御口南征翔行,逕絕翟道,升於太行,南濟於河,馳 驅千里,遂入於宗周。」

甲申,「天子北升於《大北》之鄧。」疑此太行山也。 《左傳定公八年》:「趙鞅言於晉侯曰:『諸侯唯宋事晉,好 逆其使,猶懼不至,今又執之,是絕諸侯也。將歸樂祁。 士鞅曰:『三年止之,無故而歸之,宋必叛。晉。獻子私謂 子梁曰:『寡君懼,不得事宋君,是以止子。子姑使溷代 子』。子梁以告陳寅,陳寅曰:『宋必叛晉,是棄溷也,不如 待之』。樂祁歸,卒於太行。士鞅曰:『宋必叛,不如止其屍 以求成焉』』』。」乃止諸州。杜註執樂祁在六年。獻子范鞅子 梁樂祁溷樂祁子太行晉東南《山州》晉地。

《懷慶府志》:「周赧王五十一年,秦武安君伐韓,拔野王, 攻太行道,絕之。」

《戰國策》:范睢說秦王曰:「舉兵攻滎陽,則成皋之路不 通,北塹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王舉兵而攻滎 陽,則其國斷為三。」

《史記酈食其傳》說高祖曰:「願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 陽,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 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

《十六國春秋》:「石勒當生之時,太行山草木皆成鐵騎 形。」

《懷慶府志》:「慕容垂討慕容永,頓軍鄴西,月餘不進。永 怪之,以為太行道。寬疑垂欲詭道取之,悉斂諸軍屯 軹關,杜太行口。垂引大軍出滏口,入天井關。」

《隋書崔廓傳》:廓子頤,大業中為起居舍人,從駕登太 行山,詔問頤曰:「『『『何處有羊腸坂』?頤對曰:『臣按《漢書地 理志》,上黨壺關縣有羊腸坂』。帝曰:不是』。又答曰:『臣按 皇甫士安撰《地書》云:太原北九十里有羊腸坂』。帝曰: 是也』。因謂牛弘曰:『崔祖濬所謂問一知二』。」

《太平廣記》,唐武德初,太行山大聲曰:「唐國興,理萬年。」 《唐書。狄仁傑傳》,仁傑親在河陽,仁傑登太行山,返顧 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 乃得去。

《徐彥伯傳》:「彥伯,兗州瑕丘人,名洪,以字顯。七歲能為 文,結廬太行山下。薛元超安撫河北,表其賢,對策高 第。」

鍾輅《前定錄》:唐永泰中,有沙門道昭,自雲蘭州人,俗 姓康氏,少時因得疾不救,忽寤云:冥司見善惡報應 之事。遂出家,住太行山四十年,戒行精苦,往往言人 將來之事,初若隱晦,後皆明驗。嘗有二客來,一曰姚 邈,舉明經;其二曰張氏,以資蔭不記名。僧謂張曰:「君 授官四政,慎不可食祿。范陽四月八日得疾,當不可 救。」次謂邈曰:「君不利簪笏,如能從戎,亦當三十年無 乏。有疾勿令胡人療之。」其年,張授官於襄鄧間,後累 選,常求南州,亦皆得之。後又赴選,果授虢州盧氏縣 令。到任兩日而卒,卒之日果四月八日也。後方悟范 陽即盧氏,望也。邈後舉不第,從所知於容州,假軍守 之名,三十年累轉右職。後因別娶婦,求為儐者,因得 疾,服嫗黃氏之藥而終。後訪黃氏本末,乃洞主所放 出婢,是胡女也。

唐徐鉉《稽神錄》:梁開平二年,使其將李思安攻潞州, 營於壺口關,伐木為柵,破一大木,木中朱書隸文六 字,曰:「天十四載石進。」思安表上之,其群臣皆賀,以為 十四年必有遠夷貢珍寶者。其司天少監徐鴻謂所 親曰:「自古無一字為年號者,上天符命,豈闕文乎?吾 以丙申之年,當有石氏王此土者。」移四字中兩豎畫, 置「天」字左右,即「丙」字也。移四之外圍,以十字貫之,即 「申」字也。後至丙申歲,晉高祖以石姓起并州,如鴻之 言。

《宋史李筠傳》:「李筠為周昭義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尉。 建隆初起兵,令幕府為檄書,辭多不遜。從事閭丘仲 卿謂筠曰:『公以孤軍舉事,其勢甚危,雖倚河東之援, 亦恐不得其力。大梁兵甲精銳,難與爭鋒,不如西下 太行,直抵懷、孟,塞虎牢,據洛邑,東向而爭天下。計之 上也。筠曰:『吾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昆弟禁衛皆舊人,聞吾之來,必倒戈歸我,況有儋珪槍撥汗馬,何憂 天下哉』』!」儋珪,筠愛將,有勇力,善用槍撥汗。筠駿馬,日 馳七百里,故筠誇焉。執監軍亳州防禦使周光遜、閑 廐使李廷玉,遣判官孫孚、衙校劉繼忠送於劉鈞,求 濟師。又遣人殺澤州刺史張福,往據其城。劉鈞遂率 兵與契丹數千眾來援,至太平驛,筠以臣禮迎謁,見 鈞兵衛寡弱,甚悔之,而業已然矣。鈞封筠西平王,賜 馬三百匹,召與之語,筠自言受周祖大恩,敢愛死,不 悟鈞與周祖有世讎。鈞默然,遂疑之,命其宣徽使盧 贊監筠軍。筠心不能平,頗與贊不協。鈞復命平章事 衛融和解之。筠有馬三千匹,闢鞠場閱習,日夜謀畫 為寇。留其子守節守上黨,引眾南向。太祖遣石守信、 高懷德將兵討之。敕曰:「勿縱筠下太行,急進師扼其 隘,破之必矣。」又遣慕容延釗、王全斌由東路會守信, 與監軍李崇矩破筠眾於長平,斬首三千級。又攻大 會砦,下之。太祖遂親征。山路險峻,多石不可行,太祖 先於馬上負數石,群臣六軍皆負之,即曰:「平為大道」, 與守信、懷德會,破筠眾數萬於澤南,降者三千餘,殺 筠。監軍使盧贊擒筠河陽節度范守圖,筠走還保澤, 太祖至,列柵圍之。筠龍捷使王廷魯、吐渾留後,汾州 團練使王全德率所部自昭義來降,筠益失援,太祖 親督戰,拔其城,筠赴水死。

太行山部雜錄

[編輯]

《山海經·北山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 其下有碧。有獸焉,其狀如麢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 其名曰䮝,善還,其鳴自䚯。有鳥焉,其狀如鵲,白身赤 尾,六足,其名曰」䴅是善驚,其鳴自詨。 《博物志》:按:由太行山而北去,不知山所限極處,亦如 東海不知所窮盡也。

《夢溪筆談》:「予奉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 御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此乃昔 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所謂大陸者,皆濁泥所 湮耳。堯殛鯀於羽山,舊說在東海中,今乃在平陸。凡 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類,悉是濁流。今關陝以 西,水行地中,不減百餘尺,其泥歲東流,皆為大陸之 土」,此理必然。

《東坡志林》:「柳仲舉自共城來,傳大官米作飯食我,且 言百泉之奇勝,勸我卜鄰。此心飄然,已在太行之麓 矣。」元祐三年九月七日,東坡居士書。

《朱子全書》:「上黨即今潞州,《春秋》赤狄潞氏,即其地也。 以其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上黨,太行山之極 高處。平陽、晉州,蒲坂山之盡頭,堯舜之所都也。河東 河北諸州,如太原、晉陽等處,皆在山之兩邊窠中。山 極高闊,山後是忻代諸州,泰山卻是太行之虎山。」又 問:「平陽、蒲坂,自堯舜後何故無人建都?」曰:「其地磽瘠 不生物,人民樸陋儉嗇,故惟堯舜能都之。後世侈泰, 如何都得?」

《名山記》:顧起元《太行考》《山海經》云:太行山一名五行 山。《列子》作「太形」,則行本形也。《河圖括地象》云:「太行,天 下之脊。」郭緣生《述征記》:「太行首始河內,至幽州,凡有 八陘。」崔伯易《感山賦》:「上正樞星,下開冀方。」起為名丘, 妥為平岡,巍乎甚尊。其名太行,蓋趁韻之誤耳。 《日知錄》:古之所謂山西,即今關中。《史記·太史公自序》: 「蕭何填撫山西」,方言「自山而東,五國之郊。」郭璞解曰: 「六國惟秦在山西。」王伯厚《地理通釋》曰:「秦漢之間稱 山北、山南、山東、山西者,皆指太行。以其在天下之中, 故指此山以表地勢。」《正義》以為華山之西,非也。 古所謂山東者,華山以東。《管子》言:楚者,山東之強國 也。《史記》引賈生言:「秦併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後漢? 陳元傳》言:「陛下不當都山東。」蓋自函谷關以東,總謂 之山東,而非若今之但以齊為山東也。

唐人以太行山之東為山東,杜牧謂「山東之地,禹畫 九土,曰冀州」是也。

太行山部外編

[編輯]

《列子湯問篇》: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 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 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殘 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 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 於帝。帝感其誠,命夸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 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晉葛洪《神仙傳》:「王烈者,字長休,邯鄲人也。常服黃精。 及鈆,年三百三十八歲,猶有少容,登山歷險,行步如 飛。少時本太學書生,學無不覽,常為人談論五經百 家之言,無不該博。中散大夫譙國嵇叔夜甚敬愛之, 數數就學,共入山遊戲採藥。後烈獨之太行山中,忽 聞山東崩地,殷殷如雷聲,烈不知何等,往視之,乃見」 山破石裂數百丈,兩畔皆是青石,石中有一穴,口經 闊尺許,中有青泥,流出如髓。烈取泥試丸之,須臾成 石,如投熱蠟之狀,隨手堅凝,氣如粳米飯,嚼之亦然。 烈合數丸如桃大,用攜少許歸,乃與叔夜曰:「吾得異 物。」叔夜甚喜,取而視之,已成青石,擊之璫璫如銅聲。 叔夜即與烈往視之,斷山已復如故。烈入河東抱犢 山中,見一石室,室中有石架,架上有素書兩卷。烈取 讀,莫識其文字,不敢取去,卻著架上暗書,得數十字 形體,以示康,康盡識其字。烈喜,乃與康共往讀之,至 其道徑,了了分明。比及又失其石室所在。烈私語弟 子曰:「叔夜未合得道故也。」又按《神仙經》云:「神山五百 年,輒開其中石髓出。」得而服之,壽與天相《畢烈》前得 者必是也。

《湯陰縣志》:昔有犢子牽黃犢遊息邑西黑山中,時少 時老,時好時醜。後與連眉女相合俱去,人莫能追。左 思《魏都賦》曰「連眉配犢」者是也。

《太平廣記》:呂恭字文敬,少好服食,將一奴一婢於太 行山中採藥,忽見三人在谷中,問恭曰:「子好長生乎, 乃勤苦艱難如是耶」,恭曰:「實好長生而不遇良方,故 採服此藥,冀有微益耳。一人曰:我姓呂,字文起,次一 人曰:我姓孫,字文陽,次一人曰:我姓王,字文上。三人 皆太清太和府仙人也,時來採藥,當以成新學者,公 既與我同姓,又字得吾半支,此是公命,當應長生也。 若能隨我採藥,語公不死之方。」恭即拜曰:「有幸得遇 神仙,但恐暗塞多辠,不足教授耳。若見採收,是平生 之願也。即隨仙人去。」二日,乃授恭祕方一首,因遣恭 去,曰:「可視鄉里。」恭即拜辭,三人語恭曰:「公來二日,人 間已二百年矣。」恭歸家,但見空宅,子孫無復一人也。 乃見鄉里數世後人趙輔者,問呂恭家人皆何所在, 輔曰:「君從何來,乃問此久遠人也。吾昔聞先人說雲, 昔有呂恭者,攜奴婢入太行山採藥,遂不復還,以為 虎狼所食,已二百餘年矣。恭有數世子孫呂習者,居 在城東十數里作道士,民多奉事之,推求易得耳。」恭 承輔言,到習家,叩門問訊,奴出問公從何來,恭曰:「此 是我家。我昔隨仙人去,至今二百餘年。」習聞之驚喜, 跳出拜曰:「仙人來歸。」悲喜不能自勝。恭因以神方授 習而去。習已年八十,服之即還。少壯至二百歲,乃入 山中,子孫世世不復老死。

婺州參軍王賈者,本太原人,移家覃懷。忽一日白諸 父曰:「太行南泌河灣澳內,有兩龍居之,欲識真龍,請 同觀之。」諸父怒曰:「小子好詭言駭物,當笞之。」賈跪曰: 「實有故,請觀之。」諸父怒曰:「小子好詭與同行。」賈請具 雨衣,於是至泌河浦深處,賈入水,以鞭畫之,水為之 分。下有大石,二龍盤繞之,一白一黑,各長數丈,見人 沖天。諸父大驚,良久瞻視。賈曰:「既見矣,將復還。」因以 鞭揮之,水合如舊,則雲霧晝昏,雷電且至。賈曰:「諸父 駛去。」因馳歸。未及里餘,飛雨大注,方知非常人也。 裴談為懷州刺史,有樵者入太行山,見山穴開,有黃 金焉,可數間屋。樵者喜入穴取金,得五鋌,皆長尺餘, 因以石窒穴,且志之。又數日往,則迷其處。樵者頗諳 山谷,即於洛城、懷州造開石物鎚鑿數車。州有崔司 戶知而助之,將往開,而談妻有疾,請道家奏章請命。 奏章道士忽傳天帝詔曰:「帝詔語裴談,吾太行山《天 藏》開,比有樵夫見之,吾已遺金五鋌,命其閉塞。而愚 人貪得,重求不獲,乃興惡念,將開吾藏,已造鎚鑿數 車,若開不休,或中吾伏藏。但此若開鎚鑿,此州人且 死盡,深無所益。此州崔司戶與其同心,但詣崔驗之, 自當有見,急止之,汝妻疾自當瘳矣。」談大異之,即召 崔子問其故,果符其言。乃沒其開石具而禁止之,妻 尋有間。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