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1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十九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十九卷目錄

 普陀山部藝文二

  遊洛伽山        宋王安石

  送僧禮普陀       釋石屋珙

  遊補陀         元趙孟頫

  前題           盛熙明

  夕泛海東尋梅岑山觀音洞遂登磐陀石望日

  出處三首          吳萊

  遊補陀          明張信

  洛伽山望海二首      陳獻章

  寶陀禪寺漫興        前人

  贈補陀僧          前人

  補陀山          陸光祖

  遊補陀          張子瑫

  禮洛伽山         沈明臣

  題補陀二首         萬表

  印法華經歌有序    沈一貫

  禮洛伽山二首        前人

  遊寶陀寺         黃猷吉

  夢遊補陀山        姜子羔

  題洛伽山         龍德孚

  寄題補陀         宋應昌

  禮補陀大士八韻      傅光宅

  贈一乘上人         前人

  過海潮贈大智禪師      前人

  望補陀           顧充

  題洛伽          李攀龍

  題補陀          李言恭

  寄題補陀         蔡貴易

  龍女善財洞         梅魁

  寶陀寺禮大士        屠隆

  一瓢行贈海潮玉田上人行腳  前人

  贈僧遜吾詣闕還       前人

  遊補陀贈素明上人      前人

  遊補陀三首         前人

  竹庵住持補陀賦贈      前人

  補陀勝景十二首       前人

  贈竹庵師住補陀      王穉登

  初到普陀偕奇峰素明上人閱慈雲石

               丁繼嗣

  題洛伽山          李橒

  前題           徐申乾

  題補陀          陳繼疇

  題梅灣春曉        丁鴻陽

  茶山宿霧          前人

  題補陀          黃之璧

  禮補陀山         董光宏

  寶陀寺          李應詔

  遊補陀          徐啟東

  洛伽山          葉舜臣

  海門望補陀        薛三才

  和家兄寄題補陀      薛三省

  遊補陀          邵輔忠

  前題           朱一鶚

  送炯侍者禮普陀      釋德清

  送千如法師之普陀山    釋佛引

  過普陀晤潤田諸兄作    釋性沖

  春日歸普陀        釋如泉

  禮普陀          釋道貞

  寶陀寺          釋至善

 普陀山部紀事

 普陀山部雜錄

 普陀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一百十九卷

普陀山部藝文二

[編輯]

遊洛伽山        宋王安石

[編輯]

山勢欲壓海,禪宮向此開。魚龍腥不到,日月影先來。 樹色秋擎出,鐘聲浪答回。何期乘吏役,暫此拂塵埃。

送僧禮普陀       釋石屋珙

[編輯]

春潮日夜吼雷音。耳聽何如眼見親。小白華山觀自 在。頻伽聲裡現全身。

===遊普陀         元趙孟頫===縹緲雲飛海上山,掛帆三日上潺湲。兩宮福德齊千 佛,一道恩光照百蠻。澗草巖花多瑞氣,石林水府隔 塵寰。鮿生小技真榮遇,何幸凡身到此間。

《前題》
盛熙明

[編輯]

驚起東華塵土夢,滄州到處即為家。山人自種三珠 樹,天使長乘八月槎。梅福留丹赤似橘,安期送棗大 於瓜。金仙對面無言說,春滿幽巖小白花。

夕泛海東尋梅岑山觀音洞遂登磐陀石望日

[編輯]

「出處            」 ,吳《萊》

山月出天末,水面生晚寒。扁舟劃然往,萬頃相渺漫。 星河白搖撼,島嶼青屈盤。遠應壺嶠接,深已雲夢吞。 蟠木繫予纜,扶桑纓我冠。寸心役兩目,少試鯨魚竿。

起尋千步沙,穹石塞行路。怒濤所縱擊,徒以頑險故。 卓哉梅子真,與世良不遇。上書空雪衣,燒藥還煙樹。 元螭時側行,縞鶴一迴顧。從之招善門,滄海晝多霧。

茫茫瀛海間,海岸此孤絕。飛泉亂垂纓,險洞森削鐵。 天香固遙聞,梵相俄一瞥。魚龍互圍繞,山鬼驚變滅。 舟航來旅遊,鐘磬聚禪悅。笑撚《小白華》,秋潮落如雪。

遊普陀          明張信

[編輯]

「浮生同一夢,感慨憐我情。」文章祇覆缶,鉛槧總頑形。 拂茲衡竇下,凌彼天之層。和風灑雲龍,清樾培佳程。 睠言遊仙侶,趣趾成蓬瀛。

洛伽山望海        陳獻章

[編輯]

元氣茫茫混太虛,天吳簸撼蕩坤輿。千年木石勞精 衛,百穀波流會尾閭。月下明珠鮫女泣,雪中飛觀羽 人居。秋風吹老珊瑚樹,不見麻姑錦字書。

一花初起白龍堆,萬騎長驅石壁開。碧海有山都是 雪,青天無雨只聞雷。秋高鴻鵠排雲去,夜靜蛟龍出 穴來。借問乘槎向何處,五雲咫尺是蓬萊。

寶陀禪寺漫興        前人

[編輯]

寶塔凌空十丈高,倚欄南望際鯨濤。天花散處皆金 地,海月生時見玉毫。夜氣澄清龍在窟,秋風蕭爽鶴 鳴皋。丹梯咫尺諸天近,香霧霏霏濕薴袍。

贈普陀僧          前人

[編輯]

僧言海上來,曾上妙高臺。瑞相天浮月,潮音地送雷。 沙如金布地,山似碧蓮開。雨帶龍腥過,雷隨鶴影迴。 幽探還得寶,徑度不須杯。我有登臨興,南還識善財。

普陀山          陸光祖

[編輯]

天抱琉璃宮,鼇柱不見底。誰騎香象來。明月弄空水。

遊普陀          張子瑫

[編輯]

嶙峋仙界錦城堆,寶樹瓊花面面迴。勢壓海門鼇背 重,光搖島嶼蜃樓開。層巒遍向雲間出,飛瀑全疑天 上來。自是修真奇絕處,何須弱水問「蓬萊。」

禮洛伽山         沈明臣

[編輯]

三神山遠不能尋,惟有《洛伽》名古今。萬里扶桑開四 照,九天靈鷲削孤岑。一枝鸚鵡多饒舌,遍海蓮花不 染心。謁罷潮音靈洞口,皈依願發晚濤深。

題補陀           萬表

[編輯]

掛席凌漰湃,長風兩鬢騷。俄然見宮殿,出沒在波濤。 龍女呈珠貝,如來現玉毫。直將超世界,詎獨解天弢。

「不為名山住。將因法喜探。」波聲撼佛座。松色暗經函。 天女咸悲仰。童真亦屢參。捨家猶畜髮。長此事瞿曇。

印法華經歌有序    沈一貫

[編輯]

龍伯貞,雅士也,佐余郡有聲,然時有入道之心焉。一日過普陀勘事,而疑僧眾之不齋也,取《法華》一函焚之,驅使超焉以徵信。夜夢神人傳佛旨曰:「奉道毀道,罪當不宥,罰作三石牛嗇官。」 蓋冥官也。伯貞頓首祈,而山有大智師者,亦助之懺,良久始免。已,夢告者曰:「欲償經乎,用百當一。」 於是伯貞就余家,印《法華》百以進,從此嚮道彌篤矣。余欲成其美,為贊一辭。篇末數言,蓋老氏絕棄之謂,釋子呵罵之談,莊生所謂非過孝之言,不及孝之言也。伯貞得無變虎色乎?毀道有罪,戲論亦有罪,余烏乎敢,君請勿疑。

楚中山川絕天下,龍侯稟其最奇者。為吏不肯兄龔 黃,為文又欲家班馬。來官我郡近四年,手披口決如 湧泉。細民怙之為二天,老吏吐舌不敢前。遍搜至人 作師友,布衣窮巷常周旋。心好山水幽勝處,攀蘿躡 磴棲青煙。當年曾讀《參同契》,飄飄庶幾試其事。掛壁 蒲團代象床,赤腳雙童當家累。龍侯龍種靈且幻,幻 「出人心最神異。郡中佛域補陀巖,五臺峨眉鼎足三。 靈蹤中廢比興復,四方趨赴負且擔。叢林人多訟事 起,不辭揚帆入海水。」指揮劈畫具有條,鱗次綺分端 可儗。總為衛佛心太殷,欲吸海水澆羶葷。自爇金函 作盟咒,群驅僧眾凌煙雰。目見千里不見睫,手欲渡 人先浪涉。未睹如來騰玉毫,已見韋馱按金鋏。病中 忽自縶南冠,定裡俄成白骨觀。敕遣冥中作牛吏,誰堪世上為龍官。新從下土不知體,顧此愚誠良不昧。 智師助懺懇且哀,蜿蜿癡龍此時蛻。為余敬乞蓮花 百,因師上贖如山大。世人且莫輕癡龍,慈恩慧愛於 君鍾。嚴父何曾笞愛子,聖人詎肯呵凡庸?龍侯生還 未是還,大還還在蓬池間。修士自能遵覺路,宗師也 不逃深山。焚卻才人乾卻海,此時歡笑黃金顏。

禮洛伽山二首        前人

[編輯]

近有三生紫竹緣,何須十地與諸天。獨騎香象開龍 國,故擊靈鼉撼蜃川。銀浪秋掀天影澹,金輪朝發海 光圓。但將一勺澄心地,舉目千花盡是蓮。

其二

巢頂孤僧坐似懸,更無色相與區緣。蓮花寶界龍腥 薄,薝蔔香林鳥性圓。纔唾《巖珠》尋到海,乍飛月境已 升天。真無水色寒能照,假有山光亦自鮮。

遊寶陀寺         黃猷吉

[編輯]

直為探奇過上方,居然臺殿水中央。到知海岸真孤 絕,遙望瀛洲亦渺茫。石洞寒潮鳴梵唄,竹林明月放 圓光。鯨波一洗烽煙息,仰見慈靈遍八荒。

夢遊補陀山        姜子羔

[編輯]

忽然飛渡海雲東,海色澄清霄漢通。借問此心何所 似,白雲映水月當空。

題洛伽山         龍德孚

[編輯]

望來鼇柱淼無涯,海上孤懸小「白華。」說法堂高開寶 藏,潮音洞迥湧金沙。扶桑夜沸三更日,祗樹光生五 色霞。我亦有冠慚未掛,梅岑何處覓「丹砂。」

寄題補陀         宋應昌

[編輯]

洛伽山浸海波中,大士西來彼岸通。不是世人迷苦 海,肯教說法到天東。

禮補陀大士八韻      傅光宅

[編輯]

翠壁千重盡,滄溟萬里開。龍宮吞日月,蜃氣擁樓臺。 五嶽誰飛錫,三生此度杯。地疑人境外,身似梵天回。 紫竹藏鸚鵡,青蓮見善財。海神聽法至,天女獻花來。 慧眼觀千界,潮聲振九垓。皈依持半偈,甘露灑塵埃。

贈一乘上人         前人

[編輯]

海山深處有高僧。妙法曾參第一乘。方寸自能清似 水。浮雲底事愛還憎。

過海潮贈大智禪師      前人

[編輯]

寶地新開大海邊。法壇長日擁諸天。慈光會滿三千 界。苦行先經六十年。五嶽煙霞孤錫迥。萬川水月一 燈懸。不知再見應何日。一片心依智者禪。

望補陀           顧充

[編輯]

我家世漁瀛海東,煙波滿眼青濛濛。我生夙抱探奇 癖,十洲五嶽期過從。金閨一旦謬通籍,矯首滄洲思 無極。憑誰寄我《仙山圖》,開卷神飛渺南國。秋濤灝瀚 秋雲賒,紫翠中浮小白花。瑤光遠映三摩地,金色平 鋪千步沙。蛟宮鼇極出贔屭,寶相珠纓示神異。慧照 孤懸震旦中,慈航飛渡閻浮際。題緘為報大將軍,莫 放磯頭白鳥群。他日浮槎指南海,相攜同禮白巖雲。

題洛伽          李攀龍

[編輯]

洛伽山上古祗林。白馬西來峽口深。月出爾時樓閣 影。風還如是海潮音。若非鸚鵡元能語。誰解蓮花不 染心。五十三員知識盡。可勞蹤跡問浮沉。

題補陀          李言恭

[編輯]

「五嶽」三山總浪遊,法門高敞海天秋。窗前雲氣蛟龍 起,檻外波濤島嶼浮。月映寶珠明上界,星隨燈火散 中流。黃塵白髮真無賴,彼岸慈航何處求。

寄題補陀         蔡貴易

[編輯]

憶昔分符日,相依祗樹林。天留最勝地,佛照不淄心。 海日蒼崖曉,蓮花碧水深。為民遙頂禮,願普變沙金。

龍女善財洞         梅魁

[編輯]

雪膚花貌紫霞裾,幾駕蒼虯下碧虛。蹤跡尚留青海 上,珮環遙向玉樓居。雲封洞口塵氛寂,潮漲沙頭月 影孤。欲就此中求至理,本來妙相一明珠。

寶陀寺禮大士        屠隆

[編輯]

巍巍法王子,天人所師尚。遠從身毒國,大法來龍象。 孤高託厜㕒,浩蕩乘溟漲。詎應愛空闊。無乃愍流浪。 人生墮苦海,神識昏漭漾。哀哉萬劫中,業趣日醞釀。 慈氏興大悲,弘誓度群妄。微言深奧衍,妙義蔚遐暢。 不廢耳目用,而忘耳目相。世音乃以觀,觀徹理無障。 三千及大千,桴鼓答靈貺。周遍法界中,咸令滿所望。

一瓢行贈海潮玉田上人行腳  前人

[編輯]

手中持一瓢,四海在腳底。衣染南浦雲,口吸西江水。 大士跏趺蓮花灣,文殊高坐清涼山。峨眉層冰雞足 雪,甘露竹院高峰關。震旦茫茫不問路,洪波一葦便 徑渡。王侯將相同廝養,華屋朱門等蓬戶。鐵鞋踏穿 世界空,孤雲野鶴無定蹤。瞥然回頭發大笑,明珠只 在衣領中。

贈僧遜吾詣闕還       前人

[編輯]

飛錫朝天闕,浮杯到海東。行蹤都不住,教觀本來空。 寶月潮音外,經臺花雨中。精修久自悟,覺性了圓通。

===遊補陀贈素明上人      前人===一葦渡娑竭,棲遲梅嶺岑。相依許元度,再來支道林。 獨往丘中寂,雙跏石上深。潮音明月夜,虛白印禪心。

遊補陀           前人

[編輯]

蘭若孤懸大海中,山根四面插蛟宮。浪推旭日排天 出,風靜涼蟾照影空。異鳥聲和仙樂細,靈鼇背閃佛 燈紅。神洲別有三摩地,況與蓬萊咫尺通。

不斷潮音響石淙,蒼崖陡絕杖孤筇。天浮島嶼雲帆 亂,殿壓黿鼉雪浪舂。曾共鳥窠參了義,還依《龍藏》討 元宗。日斜空水澄如鏡,微有泠風送暮鐘。

凍巢時有鶴來歸。舟楫雖多雞犬稀。絳月夜侵龍女 襪,碧雲秋冷梵僧衣。秖因海浪兼天遠,轉覺香臺與 世違。塵土劫灰都不到,蓮花開放是禪機。

竹庵住持補陀賦贈      前人

[編輯]

俠氣縱橫汾晉間。忽然披衲掩松關。宮中親賜朱衣 出。海上遙齎丹詔還。佛土已收為上足。君恩更許住 名山。玉毫光裡如來現。十丈蓮花雪浪灣。

補陀勝景十二首       前人

[編輯]

梅灣春曉

梅尉丹爐火不溫,疏枝淡月島煙昏。只愁海叟吹龍 笛,攧落羅浮萬樹魂。

茶山夙霧

龍宮蛟室霧絪縕,幾樹珊瑚認未真。雪裡赬霞高十 丈,紅綃恐是獻珠人。

古洞潮音

海濤飛雪復舂雲,寶殿疏鐘入夜分。潮自砰鍧僧自 定,悟來原不是聲聞。

龜潭寒碧

清江使者夢冥冥,五兆空嗟朽甲靈。豈是來遊蓮葉 上,水天霧冷月痕青。

天門清梵

野衲齊繙《貝葉》書。磬聲遙度暮沙虛。神龍聽法妖蛟 舞。親見如來金臂舒。

磐陀曉日

黃煙黑霧罩潺湲,忽破天昏海色殷。誰駕火輪推雪 浪,赤光如矢射千山。

千步金沙

黃如金屑軟如苔。曾步空王寶筏來。九品池中鋪作 地。祇疑赤腳踏蓮臺。

蓮洋午渡

波上芙蕖盡著花,香船蕩槳渡輕沙。珠林只在琉璃 界,半壁紅光見海霞。

香爐翠靄

博山突兀海孤懸,日對軍持大士前。不用旃檀然佛 火,曉來嵐氣自生煙。

缽盂鴻灝

應器東行大眾從。遍施香飯說禪宗。更看一酌滄溟 竭。此物由來製毒龍。

洛伽燈火

熒熒一點照迷津,光奪須彌日月輪。萬劫靈明應不 滅,《五燈傳》後與何人。

靜空茶煙

蕭蕭古寺白煙生,童子烹茶煮石鐺。門外不知飄急 雪,海天低與凍雲平。

贈竹庵師住補陀      王穉登

[編輯]

水月澄慈性,風塵暗法顏。詔從金殿出,袒掛紫衣還。 蜃氣香浮剎,鼇身負寶山。秦川天萬里,何處是「鄉關。」

初到普陀偕奇峰素明上人閱慈雲石

[編輯]

丁繼嗣

皈心來寶地。躡足上慈雲。泉溜穿廚入。香曇滿院聞。 縱觀蛟蜃窟。閒集鳳凰群。何幸逢林遠。幽探絕世紛。

題洛伽           李橒

[編輯]

遠闢靈壤鎮海東,參差臺殿出寒空。窗臨翠碣晴含 雨。岸撼銀濤夜吼風。羈紲自憐歸鈍質。皈依尚許悟 「圓通。」霜鐘午夜聲初徹,坐看扶桑日擁紅。

題洛伽山         徐申乾

[編輯]

鯨波浩渺信無涯,帆外名山小白華。路入天門清梵 近,僧歸石洞碧蘿斜。暝霞常映三生石,旭日初開四 照花。消盡浮生苦海厄,應知功德遍恆沙。

題補陀          陳繼疇

[編輯]

劫後莊嚴小《白華》,金錢詔許出官家。法輪雙轉三摩 地,龍藏齊頒五色霞。古洞千年仍竹葉,香林無處不 蓮花。等心隨順如相許,早向門前駕大車。

題梅灣春曉        丁鴻陽

[編輯]

扶桑旭日射朝霞。春入疏梅瘦影斜。一自星龕依雪 竇。只今錯認是曇花。

茶山夙霧          前人

[編輯]

珊瑚幾樹傍蓮臺。薄靄氤氳鎖不開。謾向定中窺色 相。分明龍女獻珠來。

===題補陀          黃之璧===名山梵剎海東開,金作禪宮玉作臺。萬點慈雲青雀 下,半空法雨白龍來。依微石室窺無相,彷彿珠幢見 辨才。誰似神僧杯可渡,摩尼自取照蓬萊。

禮補陀山         董光宏

[編輯]

東南澤國中,往往饒異跡。巨海峙補陀,大士下所適。 「俯瞰天溟池,懸崖九千尺。當時現法身,青蓮大如席。 龍神日來朝,洪濤恣噴射。滅沒數點煙,天盡地無坼。」 波湧山勢搖,日蒸海氣赤。境內萬里舟,域外三韓舶。 乘潮破巨浪,亂颿互相躑。昨年詔使至,旛幢映巖石。 遂令瀁漭中,今古長赫奕。西方有聖人,東海乃其宅。 我今飛渡來,膜拜恍今昔。摩娑薝蔔花,四望曉天白。 忽憶生前事,廿年此面壁。

寶陀寺          李應詔

[編輯]

茫茫鷲嶺水雲賒。今古莊嚴大士家。檻外碧空垂法 象。月明島嶼盡蓮花。

遊補陀          徐啟東

[編輯]

「夢想名山久,因之駕海來。」潮從天上湧,剎向嶼中開。 金粟山為缽,蓮花水作臺。磐陀望三島,咫尺是蓬萊。

洛伽山          葉舜臣

[編輯]

《驅石》連鼇事有不,蒼茫天地總輕漚。乘潮夜覺星河 覆,破浪時驚日月流。百穀龍蛇歸大壑,空王香火屬 孤洲。邀僧施食龍窺缽,拄杖看雲蜃結樓。老蚌戲珠 宵出浪,文魨吹霧晝迷舟。傍通異域應無數,咫尺神 山若可游。坐想飛仙乘蹻去,行逢老衲借杯浮。如來 若許親摩頂,願得誅茅最上頭。

海門望補陀        薛三才

[編輯]

大界名山盡道場,獨看祗樹接扶桑。轆轤萬劫留香 火,龍象雙馴護法藏。缾水迸添潮汐上,爐煙散入海 雲蒼。蛟門直望天門迥。幾度迷津問去航。

和家兄寄題補陀      薛三省

[編輯]

磐陀咫尺幾時攀,戃恍天臨閶闔間。日濯琉璃明十 界,水含宮殿動三山。蓮花隱見搖波白,竹葉參差著 石斑。莫道莊嚴消息遠,月明滄海聽潺湲。

遊補陀          邵輔忠

[編輯]

《洛伽巖》海水悠悠,大士蓮臺自一洲。佛火三摩傳不 夜,鐘聲萬里徹清秋。天澄虛白遙連壑,山淨空青下 滿樓。剩得禪心同莽蕩,那知消息問泥牛。

《前題》
朱一鶚

[編輯]

西教至自龍象國,東方隱此黿鼉窟。峰巒一點青螺 浮,沙堤千步黃金築。紫竹林開小白華,秋風處處優 曇斜。煙霞別是人間世,水月孤懸大士家。臺殿風高 響鈴鐸,淵靜魚龍聽說法。宮使傳經雲錦張,山僧揮 塵天花落。自慚身是宰官身,回首空憐車馬塵。為仰 慈靈參大士,一泛仙槎牛女津。

送炯侍者禮普陀      釋德清

[編輯]

孤懸不動白華山,滿目寒空大士顏。若到崖邊相遇 著,分明莫作等閒看。

送千如法師之普陀山    釋佛引

[編輯]

一葦波濤穩,團瓢隱《洛伽》。火龍歸綴缽,海蜃避袈裟。 紫竹朝迷霧,青蓮晚映霞。夜深山殿寂,皓月印金沙。

過普陀悟潤田諸兄作    釋性沖

[編輯]

紺宇鬱崔嵬,彤雲映碧輝。龍將《海藏》出,馬負竺書歸。 天樂尋香牒,濤聲撼翠微。高僧禪寂處,鳧鳥傍人飛。

春日歸普陀        釋如泉

[編輯]

擔簦北海客蹉跎,鼓枻南溟放浩歌。厭俗懶於譚《小 品》,待時偏擬泛長波。鐘鳴曉日開香積,雨過春池長 芰荷。到此最堪稱大隱,且將瓢笠掛藤蘿。

禮普陀          釋道貞

[編輯]

攢峰峭壁勢排空,大海中間山最雄。蛟蜃結樓雲湧 黑,黿鼉鼓浪日翻紅。潮聲夜落龍吟外,天籟時聞僧 梵中。何必辛勤尋解脫,耳根觸處即圓通。

寶陀寺          釋至善

[編輯]

「《閒搜華藏》卷,廿八乃斯鄉。」翠擁底垂蓋,白吹池散香。 人歸鐘磬悄,雲定薜蘿荒。歇老提綱處,誰為再舉揚。

普陀山部紀事

[編輯]

《普陀山志》:五代梁日本僧慧鍔,從五臺山得觀音像, 將還本國,舟觸新螺礁,不能行。鍔禱之曰:「使我國眾 生無緣見佛,當從所向建立精藍。」有頃,舟行竟止潮 音洞下。居民張氏目睹斯異,亟舍所居,築庵奉之,呼 為「不肯去觀音院。」

宋神宗元豐三年,從內殿承旨王舜封之請,改建殿 宇,賜額「寶陀觀音寺」,許歲度僧一人。

宋僧真歇,諱清了,蜀之雍氏子也。紹興元年辛亥,自長蘆南遊,浮海至此,結庵山椒,扁曰「海岸」孤絕處,禪 林英秀多依之。郡請於朝,易律為禪。時海山七百餘 家俱業漁,一聞教音,俱棄舟去,日活千萬億命。 孝宗隆興元年七月,御宣德殿,夢遊補陀山,得異兆, 遂製《觀音贊》曰:「猗歟大士,本自圓通。示有言說,為世 之宗。」明照無二,等觀以慈,隨感即應,妙不可思。 宋嘉定間,賜修圓通殿錢萬緡,御書宸翰,並金襴衣、 銀缽、瑪瑙珠、松鹿、錦旛等。

理宗淳祐八年,詔免本山租役。

元成宗大德三年,賜新殿宇金百兩。四年,賜綵旛緘 香及帑錢二十緡。賜割鄞田、昌國田及山共四千餘 畝供僧。

大德四年,命李鐵木兒不花等治演法堂。

大千禪師,諱慧照,東嶼海嗣也,永嘉麻氏子。天曆戊 辰出世。樂清之明慶集眾而誨之曰:「佛法欲得現前, 莫存知解。縛禪看教,未免皆為障礙。何如一物不立, 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臨濟之喝,亦有甚不 得已爾。」聞者說繹而去。至正乙未,遷主此山。先是寺 以構訟而廢,師以訟興,在乎辨難太迫,一處之以寬 慈,絕勿與較。且曰:「我佛得無諍三昧,所以超出群品。 我為佛子,可不遵其教耶?」眾服其化。

仁宗皇慶二年,賜主僧袈裟及十方僧飯,敕「浙省賜 鈔八百六十八錠,買給長明佛燈田三頃。」

玠禪師,氏族法系,俱莫之考。今按明宋文憲公濂所 撰《淨慈孤峰德公塔銘》,其略云:「孤峰族姓朱,世家明 之昌國,父有成,母黃氏。父與補怛洛伽僧玠公交。玠 聞雞聲入道,凡說法必鼓翅為雞號。玠亡已久,黃夢 玠來託宿,覺而有娠,歷十四月而生。」據此說,可知孤 峰即師後身也。

泰定帝泰定四年,賜飯僧鈔千錠,僧衣一百八件,供 聖黃金織文旛及金綵綺帛,又賜供營繕田二頃餘。 致和元年,賜香幣及鈔百錠。

順帝元統二年,宣讓王施建塔,鈔千錠。

明初,島賊葉希載等作亂,前鎮守明州駙馬王恭率 兵平之。洪武二十年,上命信國公湯和遣各島居民 徙附郡邑,而寶陀亦與焉。舟至沈家門,海上忽見一 金缽盂。既而登山迎瑞相,於郡城甬東棲心寺重建 大剎,以「補陀」名之。其寶陀故址,惟留小鐵瓦殿一座, 許一僧一價供奉香火而已。

武宗正德十年,僧淡齋募鑄「鐵瓦二萬、甎一萬,建正 殿五間,方丈二十間於潮音洞南」,即鐵瓦殿。

世宗嘉靖六年,河南王施琉璃瓦三萬鼎,新殿宇。 三十二年,東倭入犯。總督胡宗憲遷殿宇於定海縣 東城外之「招寶山」,迎大士像供焉,餘舍盡焚。

穆宗隆慶六年,五臺山僧真松來山,修復殿宇。 神宗萬曆六年,僧真表創「天王殿」、「雲會堂。」

八年,大智融禪師入山,見光景幽勝,欲開闢梵宮,乃 禱潮音、梵音二洞,若此地宜奉香火,大士當賜指授。 夜課千步沙,見潮擁一大竹根至,師曰:「此大士授我 也。」於是結茅斯地,題曰「海潮庵」雲。

十四年,賜皇太后刊印《續入藏經》四十一函,並舊刻 藏經六百三十七函,裹經繡袱六百七十八件,觀音 金像一尊,善財、龍女各一尊,金紫袈裟衣一襲。是年 建藏經殿,奉太后頒賜藏經。立靜室五十三處。 十八年庚寅十月,寺僧有相訟者,郡丞龍德孚素信 佛,詣寺鞫僧,疑其不守戒律也,取《法華經》燬之,令僧 跨焉。夜夢神人訶曰:「奉道毀道,罪在不宥,罰作三石 牛嗇官。」蓋冥官也。孚頓首祈免。次日力求懺悔,僧大 智亦助之求解。已而夢告者曰:「願償經乎,用百當一。」 孚唯唯。返郡,亟印經百部以進。從此嚮道彌篤。 二十六年火,惟大士寶相獨存。是時當事者禁不得 復創,縉紳力為之請,始建藏經殿,俾僧守奉如初。 二十七年,賜《大藏經》六百七十八函,《華嚴經》一部,《諸 品經》二部,鏒金觀音像一尊。

三十年,賜建藏殿帑金一千兩,飯僧銀一千八十兩, 「誦禮《觀音經》銀三百兩,《觀音經》一藏。」遣太監張隨更 建藏殿。

三十三年,賜重建殿宇帑金二千兩,修齋銀三百兩, 及織紵旛幢、金花丹藥等,又賜《金剛般若經》一藏,《觀 音普門品經》一藏。又太后賜建寺銀三千兩,仍遣張 隨重建大圓通等殿,賜額為「護國永壽禪寺。」

三十五年正月,發帑金一千兩,遣御馬監太監黨禮 建《御製碑亭》。

三十七年十一月。賜帑金一千兩。延僧檢閱藏經。三 年。

三十九年,賜帑金一千兩,祝釐飯僧

普陀山部雜錄

[編輯]

《居易錄》:「長安薦福寺僧行義,予遊秦時識之。近謁普 陀山歸,見過雲與雲水僧七人,雨中烓香潮音洞虔 禱,願睹大士慈容。倏見洞中現五色光,光中有大士 立像,旁有白鸚鵡像,莊嚴妙好,是女人身。他僧見者, 種種不一,久之沒。」又云:「法華洞為大士演法處,有老 僧智玉居之,年百有二十歲,本明邊將也。落茄山有」 老尼,相傳百六、七十歲獨居是山,無伴侶弟子,距普 陀尚百里,寺僧往致供給。有見之者,寺有玉印,佩之 可以辟邪,已疾。《菽園雜記》以為普陀,梵語白也;落茄, 華也。以山多山礬花,故名,本一山也。

《普陀山志》蓮池大師云:「或謂五臺、峨眉、普陀三山,劫 火不壞,遊者能免三災。」此訛也。三災起時,大千俱壞, 何有於三山?若必遊此免災,則瞽目跛足不能登歷 者,縱修殊勝功德,終成墮落。而居近三山者,即愚夫 皆成解脫也耶!當知無貪乃不受水災,無嗔乃不受 火災,無癡乃不受風災。願念念開文殊智,行普賢行, 「廓觀音悲,則時時朝禮三山,親近大士矣。若不達此 旨,而遠遊是務,就令登七金,渡香水何益?」按此師此 語,凡在峨眉遊居者,皆當日誦一遍,以當聾鉦瞶鼓。 至於三災之說,遠不能料。但以明末論獻逆流毒西 川,所在屠戮,人類幾絕,惟峨眉山頂,賴菩薩慈力護 持,四眾安堵,雖謂之三災不壞可也。今觀普陀難作 蹂躪如此。而僧眾一無傷害。豈非大士慈悲加護之 力歟。

普陀舊有十二景,其名皆牽強鄙俚,不雅不真。予修 志之隙,登臨探討,擇其最勝且切者,表而出焉:一曰 《佛選名山》,一曰《短姑聖蹟》,一曰《兩洞潮聲》,一曰《千步 金沙》,一曰《華頂雲濤》,一曰《梅岑仙井》,一曰《潮陽湧日》, 一曰《磐陀夕照》,一曰《法華靈洞》,一曰《光熙雪霽》,一曰 《寶塔聞鐘》,一曰《蓮池夜月》。覽眺諸賢,自具真賞,百唱 千和。庶幾山靈不笑遊人岑寂耳。

元龜茲盛熙,明有《洛迦山上中下考》三篇,又著品四 篇,一曰《自在功德》,一曰《感應祥瑞》,一曰《洞宇封域》,一 曰《興建沿革》。予以其文不雅馴,且非志體,故不全載。 而節取其文,或入形勝,或入建置,或入靈異,或入頒 賜,或入法產。所遺者止雜引竺經、梵咒等辭耳。恐覽 者不察,以為全汰其文。不知佳句妙詞,固無遺棄,即 諧言怪事,足資聞見者,亦不妄刪也。

名山道場多矣,「幽遠清淨,無如茲土為最。數十里中, 無居民夾雜,則色空穢遠,葷䣱不聞,呼啼詬誶之聲, 塵譁都絕,一也。雞豚鵝鴨,概不畜養,客罟漁舟,禁不 入海,則殺機不作,腥羶永除,二也。香客到處,乞丐必 多,聾瞽殘疾,面目可憎,哀號可厭,獨此諸惡屏捐,不 特遠過靈隱、天竺,並勝二峨、五臺、九華多矣,三也。」幸 居此山者,不可不知。

崇禎間,有內官蘇若霖,懲忠賢之敗,挾貲來山,載鏒 金銅佛一尊,至道頭,未知適從,向大士前卜筄,法雨 吉,遂送入後寺,今奉圓通殿內。又施己貲千餘,莊嚴 淨土。甲申,聞變出山,年餘再來,竟隱山中,至沒。僧德 之,為之建塔,歲時設供。予謂張、王黨、馬,皆以奉差,附 名佛域。若霖見幾避禍,審於擇蹈,又善用其財。五人 者,至今俎豆兩寺,若伽藍然,視王振忠賢一輩,不啻 天淵。善惡之報,良由自作,信矣。

山中翠微庵有一老僧清磯者,松江人,年九十八歲。 清癯古秀,躩躒善步。明天啟間,即居此山,與之言遺 事,娓娓不倦,惜重聽耳。其徒亦七十餘矣。珂月又為 予言,「此庵多出壽僧,昔其師祖活至百有餘歲雲。」

普陀山部外編

[編輯]

《普陀山志》:唐文宗嗜蛤蜊,東南沿海頻年入貢,民不 勝苦。一日,御饌一蛤蜊,堅不可開,已乃見中有觀音 相,文宗諤然,命以檀香金盒貯之。後問惟正禪師,正 曰:「物無虛應,乃啟陛下信心,以節用愛人耳。」因罷貢 蛤蜊。詔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像。

宣宗大中元年,有梵僧來潮音洞前,燔十指,指盡,親 見大士現大人相說法,授以七色寶石。

宋元豐三年,內殿承旨王舜封使三韓,遇風濤,見大 龜負舟,顛危且甚。舜封惶怖,望洞致禱。忽睹金色晃 耀,現大士滿月相,珠瓔燦然,自出巖洞,龜沒舟行。舜 封還,以其事聞,遂賜名「寶陀觀音寺。」

崇寧間,戶部侍郎劉達、給事中吳栻同使高麗。及還 自群山島,經四晝夜,月黑雲翳,冥濛不知所向。舟人 大怖,遙叩寶陀,俄神光滿海,四燭如晝,歷見《招寶山》, 遂得登岸。

紹興戊辰三月朢,史越王浩以餘姚尉攝昌國鹽監, 偕鄱陽程休甫詣潮音洞,寂無所睹,一僧指曰:「巖頂有竇,可以下瞰,攀援而上。」瞻顧之際,瑞相忽現,金色 照曜,眉目瞭然。二人所見不異,惟浩更睹雙齒潔白 如玉。將暮,有一長僧來訪云:「公位必至太師。」又云:「公 是一個好結果的文潞公,但官家要用兵,切須力諫, 二十年後,當與公相見于越。」言訖,不知所在。乾道戊 子,公以故相鎮越。一夕,報有道人稱養素先生,舊與 丞相接熟,典客不肯通,大呼聲達內,亟命延之,索紙 書云:「黑頭潞相,重添萬里之風光;碧眼胡僧,曾共一 宵之清話。」擲筆不揖而行,遍覓不見。公大駭,追憶補 陀之故,始悟長僧及此道人,皆大士現身也。

寧宗嘉定歲,僧修者所祝大士栴檀像,偶毀亡一指, 心甚懊惋,後於洞前波間浮一花,視之乃向失像指。 理宗紹定庚寅十月,慶元昌國監胡煒禮潮音洞,倏 現火光,獅子盤旋,兩目如電。及至善財巖,童子再現, 粉面黛眉,寶蓋珠鬘,森列於前。旁現一塔,晶彩煥發。 淳祐間,連歲苦旱,浙帥顏頤仲虔禱洞中,遂見大士 作歡喜狀,甘雨立沛。

度宗咸淳丙寅三月,范太尉以目疾,遣子致禱洞下, 汲泉歸洗目。既愈,復命子來謝大士,忽現縞衣縹帶, 珠瓔交錯。

宋時倭奴入貢,船泊普陀洋,見觀音靈異,欲載之歸 國。臨行,風浪大作,滿洋開鐵蓮花,舟不能行,倭懼而 還之,故名「蓮花洋。」至中官王貴等奉旨齎華旛寶香 詣山,竊自意汪洋巨浸中,大士安在?皆人自敬信耳, 未必有神也。方解維,滿海復生鐵蓮花,風濤洶湧,舟 不能前。從人望山號呼,叩頭流血,風浪始平。輒有白 牛隔山浮至,盡食其花,舟遂可移。已而牛返水際,化 一白石如牛,至今猶存。故蓮花洋之西,有石牛港焉。 後元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顏定江南,部帥哈喇歹來 謁洞下窅,無所見,乃張弓引矢,射洞而回。及登舟,滿 洋復生蓮花,驚異悔罪,遂見白衣大士並童子僧。又 有七寶階,相傳大士欲從舟山築海隄通寺,為凡眾 所衝,遂止。至今泥址不壞,亦《短姑道頭》之類是也。 大德五年,集賢院學士張蓬山奉旨祝釐山中。至潮 音洞,見大士相,寶冠瓔珞,執楊枝碧玻璃碗,護法大 神衛翊其前。久之不見,祥光滿洞。

「致和元年戊辰四月,御史中丞曹立承命降香,至洞 求現。」忽見白衣相,瓔珞披體。次及善財洞,童子螺髻 素服,合掌如生。

「至正乙未冬十月初六日,天台劉仁本見《大士相》於 潮音洞」,與人間畫幀者無異。又見「大將軍身」與《羅漢 身》於洞口石壁上。一時群從所見,又各不同。

明永樂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潮音洞現白衣大士、 龍王、龍女、長者、大權,從辰至巳時,現開長眼,面帶煩 惱。午時現紫色身,面壁。酉時,善財巖外現白衣金冠 菩薩,坐紅日中,韋馱尊天日下坐立,羅漢海上步雲 而來。二十日卯時,洞內又現紫金身。

宣德二年四月,現閻羅王及玉女一雙隨之。

正統二年二月十九日,夜現寶珠,放大光明。

萬曆甲戌,《別傳》禪師渡海禮觀音大士,雲氣中湧出 金蓮,白衣冉冉示現。同航者五十人,獨師及成都僧 翠峰見之。

《居易錄》:天章說:滄州人張漢儒嘗病彌惡,夢三梵僧 以手三摩其腹,立愈,遂發願謁四名山,至普陀山,謁 大士畢,欲歸。見一老人於洞外掃除,因與語曰:「若遠 來,寧欲見大士乎?」張曰:「四千里至此,得見大士,死無 憾。然大士安得見老僧」曰:「但虔禱,當有睹。」張乃與同 輩十餘人跪禱,久之,忽見洞口有金光,老人曰:「大士 出矣。」眾諦視,果睹大士自石壁中出,唯見側面。又禱 曰:「既蒙大士現身,願睹正面。」頂禮歸,旦暮塑像設供。 大士即又背洞面海,去人咫尺,紺髮卷䰄,高顴隆準, 衣綠色,半身在雲氣中不可見。眾歡喜稽首,徐入石 壁去。老人云:「始亦以得遇大士現身,故捨身於此,供 灑掃之役。」久亦屢現。按《類纂》亦載,元張光弼《普陀山 觀世音善財應現》詩,蓋自昔有之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