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02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十一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十一卷目錄

 順天府部彙考十四

  順天府驛遞考

  順天府兵制考

  順天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二十一卷

順天府部彙考十四

[編輯]

順天府驛遞考        府志

[編輯]

大興縣

總鋪   ,正陽鋪  ,朝陽鋪。

安定鋪  ,紅門鋪  ,下馬鋪。

曹村鋪  ,清潤鋪  ,西流鋪。

黃村鋪

宛平縣

總鋪   :縣前鋪  、彰義鋪。

蘆溝鋪  ,新店鋪  ,石橋鋪。

黃垡鋪  ,胡渠鋪  ,石碑鋪,大井鋪  ,雙泉鋪  ,天宮院鋪。

良鄉縣

固節驛  坊市鋪  、長陽鋪。

重義鋪  、豆店鋪  、《燕谷鋪》。

固安縣

縣前鋪  、東玉鋪  、柳泉鋪。

麟窩鋪  ,王馬鋪  ,公由鋪。

沙垡鋪  西內鋪《永清縣》。

永清驛在縣東北三十里。今廢。

東路鋪  、南路鋪  、西路鋪。

東安縣

縣前鋪在縣治北

祖哥莊鋪在縣北四十里。

李家鋪在縣北九十里

香河縣

急逓鋪在縣東。《宣教寺》鋪在縣東十五里。

王家鋪在縣西十五里

通州

潞河水馬驛在舊城東關外潞河西岸。康熙三十四年,裁併和合驛。

和合驛向在州東南三十五里。舊名「合河驛」 ,以白榆、渾三河合流而名。明永樂中置。萬曆四年移置張家灣,改今名。

總鋪在州治東

召里店鋪在州城東三十里。

東留村鋪在州城西十里。

大黃莊鋪在州城西二十里。

高麗莊鋪在州城西南十里。

王各鋪  ,草寺鋪  ,《煙郊鋪》。

三河縣

三河驛在縣南關。正德初,併公樂、夏店二驛,今廢。

總鋪   ,錯橋鋪  ,石牌鋪。

白浮圖鋪 ,『泥窪鋪  ,夏店鋪』。

煙郊鋪  ,段家嶺,鋪 馬已乏鋪。

武清縣

河西驛在縣治東北三十里。

楊村驛在縣南五十里

總鋪在縣治南   「河西務鋪。」

蔡村鋪在縣治東南二十五里。

桃花口鋪在縣治東南八十五里。

楊村鋪  ,馬孤屯鋪。

寶坻縣

總鋪在縣治東

朱家莊鋪在縣西十里

崔家莊鋪在縣西二十里。

昌平州

榆河驛,舊在榆河店,去州治三十五里為軍驛,乃居庸關委千戶一員管領軍夫一百五十名在驛接應,往來便客,與州無涉。後因道路水衝崎嶇,行者以「昌平道坦」 為便,本州百姓罷於供應。至嘉靖三十六年,議將該驛改設本州新城內大街西巷,仍用軍夫,革去千戶,添設驛丞一員,驛書二名。又將協濟各處馬頭掣回在本驛應役。至

皇清順治二年,仍設驛丞一員、驛書一名,甲夫一百。

名,每名每月支餉銀一兩,米折銀四錢,在「昌鎮」 餉司庫內按月支領。驛馬五十匹,每匹每日支

「豆六倉,升草二束十四觔。」馬夫二十名,每名每月支工食銀一兩五錢,每年共額設工料錢糧二千六百兩,遇閏加銀二百一十六兩六錢六分一釐六毫。接遞皂隸十名,每年共額設工食銀一百兩,遇閏加銀八兩三錢三分三釐三毫。二項在於本州地丁銀內徵收支給。額設供應下程中伙坐飯、油燭、柴炭、廩給等銀四百兩,於順治十三年奉裁充餉。榆河驛驛官於順治十六年奉裁。一應驛務悉歸本州管轄,而冒濫雜費一清。「伙」 字《字典》無。

州前鋪  ,長坡鋪   ,南口鋪。

皂角鋪  ,榆河鋪   ,唐家嶺鋪。

新莊鋪  ,麻峪鋪   ,牛房鋪。

赴任鋪  ,石槽鋪   ,「抱榆鋪。」

沙屯鋪  、半壁店鋪  、回龍鋪。

雙塔鋪  ,橋子鋪   ,龍虎鋪。

清河鋪  新峰鋪

順義縣

順義驛舊在北街西小巷內。

總鋪在縣治前

後橋鋪  、英各莊鋪 、塔河鋪。

葦溝鋪  ,《三家店鋪 》,「《高麗營》鋪。」

牛欄山鋪 ,天柱鋪  ,向陽鋪。

密雲縣

密雲驛在舊城南門外,今廢。

石匣驛在石匣城內,今裁。

總鋪在縣南關

塔院鋪在縣西十里

「《荊栗院》鋪 。」 《金扇鋪》。

八里鋪在縣東八里

懷柔縣

總鋪在縣治前

年豐鋪在縣東南十五里。

小務鋪在縣東門外十里。

王家鋪在縣東二十里

松棚鋪在縣東一百里

涿州

涿鹿驛在州治西南

總鋪在州治前

醬家莊鋪在總鋪西二十里。

魯家鋪在總鋪西三十里,係紫荊關山西路。《胡良》鋪在總鋪北十里。

松林鋪在總鋪西南二十里。

柳河營鋪在總鋪東三十里。係霸州路。

管頭鋪在總鋪南十里

三家店鋪在總鋪南三十里,係河間府路。「澤畔鋪」 在總鋪西南三十里,係保定府路。馬村鋪在總鋪西十里。

樓桑鋪在總鋪南二十里。

房山縣

縣前鋪在縣治前

界溝鋪在挾河村

霸州

大良驛在州城東二十五里。今裁。

急遞總鋪在州治東,今廢。

州前鋪  辛店鋪

十里鋪在城北

南孟鋪在城北十八里

莫金鋪在城南十里口頭村,今廢。

頭鋪在北關迎恩橋迤北。

二鋪在長春街

三鋪在州治前承宣街

四鋪在崇文街

五鋪在文明門內外

六鋪在新街

七鋪在澄清街

八鋪在臨津門外

九鋪在嘉善廂

十鋪,在嘉善廂,今為民房。

蘇家淺鋪在城東南一百二十里。淺夫三名,沿河三屯出辦,別項差不與。

文安縣

縣前鋪   ,縣村鋪   ,《太平州鋪》,大城縣。

總鋪在縣治南

鄧家務鋪在縣西北十五里。

趙扶鋪在縣東南七里,達青縣路。

保定縣

總鋪有二:一在縣治東,一在「柏木橋。」

百喬鋪   路畽南鋪  ,西楊路畽北鋪,《薊州》。

漁陽驛在南門外三里

總鋪    :「黃土坡鋪  ,壕門鋪。」

淋河鋪   ,八里鋪   ,豐家橋鋪,都賽營鋪  ,「由各莊鋪  ,十里鋪。」

邦均鋪   ,白澗鋪   ,馬伸橋鋪,二十里鋪  ,別山鋪。

玉田縣

陽樊驛在城西二十里

總鋪在縣治前

韓家鋪   ,兩家店鋪  ,雙橋鋪。

采亭橋鋪  ,孤樹鋪   ,石河鋪。

拗榆鋪

平谷縣

縣前總鋪在縣治南。今廢。

夏各莊鋪在縣治南。今廢。

下箭務鋪在縣北二十里。

新店莊鋪在縣南十里

遵化州

石門驛在州城西六十里。

總鋪在州治前

十里鋪在城西七里

堡子店鋪在城西三十里。

義井鋪在城西四十五里。

石門鋪在城西六十里

三官廟鋪在城東二十里。

閆家屯鋪在城東三十里。

四十里鋪在城西南四十里。

黨峪鋪在城南五十里

豐潤縣

義豐驛在縣東三十里

總鋪在縣治東

垠城鋪在縣東十里

板橋鋪在縣東二十里

鐵城鋪在縣東三十里

七里鋪在縣西十里

高麗鋪在縣西十五里

閆家鋪在縣西三十里

沙流河鋪在縣西四十里。

梁家務鋪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黨峪鋪在縣西北五十里。

順天府兵制考        府志

[編輯]

京城內外巡捕

南營參將一員   ,遊擊一員。

北營參將一員   ,遊擊一員。

中營參將一員   ,遊擊一員。

東南一守備一員  ,西南二守備一員,外南一守備一員  ,外南二守備一員,外南三守備一員  ,北東守備一員。

北西守備一員   ,外東北守備一員,外西北守備一員  ,東南二守備一員,外西一守備一員  ,西南一守備一員,外正東守備一員  ,外正南守備一員。京衛掌印守備兼理屯

金吾左衛守備一員 ,左營千總一員。

右千總一員

彭城衛守備一員  ,左千總一員。

右千總一員

騰驤右衛守備一員 ,左千總一員。

右千總一員

神武衛守備一員  ,左千總一員

右千總一員

永清左衛守備一員 ,左千總一員。

右千總一員

京城禁門守備千總

「正陽門千總一員  ,崇文門千總二員,宣武門千總二員  ,安定門千總二員,德勝門千總二員  ,朝陽門千總二員,阜成門千總二員  ,東直門千總二員,西直門千總二員  ,永定門千總二員,左安門千總二員  ,右安門千總二員,廣渠門千總二員  ,廣寧門千總二員,東便門千總二員  ,西便門千總二員。」 《外州縣》:

通協營副將一員  ,左營守備一員。

右營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武清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防河》千總一員   ,左司把總一員

務關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楊村營守備一員  ,把總二員。

崔黃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王慶坨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張家灣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漷縣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采育營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寶坻營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三河營守備一員

鳳河營守備一員  ,馬駒營守備一員。《涿州》營參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四員。

霸州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分防信安鎮把總一員

分防固安縣千總一員

永清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文安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拱極城遊擊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舊州營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東安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大城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昌平等營參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黃花路,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募田峪》把總一員,《黃花鎮》把總一員。

居庸路,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八達嶺把總二員,《鎮邊路》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橫嶺城》把總一員,《長谷城》把總一員  ,《白羊城》把總一員,《鞏華城》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薊協》營副將一員  ,左營守備一員。

右營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大安口守備一員

松棚路,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喜峰路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太平路,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潘家口守備一員,「《遵化城守》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薊州城守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密協營副將一員  ,左營守備一員。

右營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石匣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二員。內一員,駐防平谷縣。漕河營駐防把總一員。

牆子嶺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鎮羅營把總一員,曹家路守備一員  ,吉家營把總一員,黑峪關把總一員。」

古北路,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司馬臺」 把總一員  。《潮河川》把總一員。《石塘路》都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白馬關》把總一員,《大水峪》把總一員。」

涿州衛守備一員

梁城守禦所千總一員

《良鄉縣志》

[編輯]

明興州中屯衛指揮九員,經歷一員,鎮撫一員。五所千戶十九員,百戶三十四員。原額衛所軍士二千一百名。原額城操六百名。我

皇清防守章京三員,順治八年設,住東門內街北,民

房甲兵一百七十八名

《通州志》固安、永清、東安、香河四《縣志》無兵制。

明制不載我

《皇清原設十三營》、

通州營      ,「通州左營。」

通州右營     ,張家灣營。

漷縣營      務關營。

馬駒營      ,鳳河營。

楊村營      、采育營。

三河營      ,武清營。

寶坻營

遊擊二員      ,守備十二員。

千總五員      ,把總十九員。

順治五年,設通州左衛,統轄通州衛、右衛、神武、定邊,更以武清衛、興州後屯、營州後屯三衛隸之,共八衛。設左衛守備一員,領河南歸德府等州縣漕運。改舊五衛為五所,各置千總一員、經歷一員。其各衛圈剩地糧,俱左衛徵收。康熙十二年,兵科余司仁疏請「裁無益衛官,以節國用」 ,因裁左衛守備,留左右二所千總。其餘千總三員,經歷五員亦裁去。其圈剩屯地,則通州衛,神武衛歸併通州、興州,《營州》二衛歸併三河縣,《武清衛》,通州左衛全歸武清縣,定邊衛分併武清、香河二縣。順治初,額設鎮守總兵官一員。七年,裁鎮守,改協鎮,守備以下等官,時有增減。康熙三十六年七月,查詢現設武職十有五員,分轄州城張家灣,漷邑弘仁橋馬駒汛地方。

協鎮副將一員   ,守備四員。

千總二員     ,把總八員。

教場在舊城《東關》地方。

小教場在舊城南門內東偏。

順治元年,額設兵丁二千九百四十二名。六年,武清、寶坻二營兵丁共一千名,除節年裁汰。康熙十三年,存兵丁三千一百六十四名。三十六年,查駐劄州城及張家灣、漷邑、弘仁橋、馬駒汛,實在共兵丁八百四十一名。

順治元年,額設馬三百二十六匹。六年,添設武清、寶坻二營一百零二匹,陸續部發朋購,共馬七百零六匹。除節年裁減。康熙十三年,存馬六百八十匹。三十六年,查州城、張家灣、漷邑弘仁橋、馬駒汛,實在共馬一百八十匹。

屯營

通州衛舊屯地三十二處,在通州堤子及香河縣地方,營房莫考。

「《左衛》舊屯地」 三處,在武清縣河東,筐兒港等處地方;營房在高麗莊地方。

右衛舊屯地八處。在香河縣之馬家莊、馬房屯、小營屯、新莊屯,三河縣之「葛中屯」 、燕郊店,漷縣之「供給店」 ,武清縣之「沙河屯」 ,營房在舊城南關廂。

神武中衛舊屯地五處在紅廟、吳家莊、魯家務、團瓢、沙河等處,營房在舊城北關廂。

「定邊衛」 舊屯地五處,在香河、武清、寶坻三縣地方;營房在舊城西門外新城地方。

圈給各旗,亦猶「屯營」 之意。

分防

「明制衛所、分方限地、稽察奸細、緝防盜賊、嚴慎火燭、潔淨街衢」 、皆其職也。我

《皇清武職》各分汛地,因舊制而更新之,益加嚴密。

通州衛轄東落鄉五所。分轄城中東西、南北街、市橋閘地方。衙署在州治東。

通州左衛轄東關廂,及城南「高麗莊」 等處。署在州治東南。

「右衛」 轄南關廂及城南石槽兒等處。署在東察院前。

定邊衛轄西關廂新城內及西落鄉,衙署,在州治西南。

神武中衛轄「北關廂」 及北落鄉衙署,在鐘鼓樓後。

張家灣四衛輪管五衛衙署,多廢為民居。獨定邊衛、我

《皇清》設立副將、守備、千總、把總,各分汛地。康熙三十

六年重修《州志》,移文各營,詢得官員兵馬現在數目及分汛地方。舊志有「烽堠」 一條,載召里墩、燕郊墩、東留村墩、大黃莊墩、高麗莊墩五處,州城內外分防。

副將一員,駐劄新城,標下分左右二營,馬步兵共四百三十四名,馬共八十八匹。

左營守備一員。駐劄新城。係中軍兼攝。督率千總、把總各處防守。

千總一員,駐劄煙郊地方。《墩》撥七處,每撥馬兵二名,步兵三名。

東路 古城 、煙郊 、鄧各莊。

西路 「瓊寺 。」 柳巷 娘娘廟。

左司把總一員,駐劄石槽地方。墩撥三處,每撥馬兵二名、步兵三名。

《南路 雙樹 》。關帝廟 。蔥市口。

右司把總一員,駐劄草寺地方。墩撥四處。每撥馬兵二名、步兵三名。

北路 五里橋 、三間房 、玉皇廟 、金盞左營,原額馬步兵四百名,歷年裁汰調補,實在馬兵四十四名,守兵一百七十三名,營馬四十四匹。

右營守備一員,駐劄舊城。督率把總各處防守、催儧漕運、及接護四路欽差諸務。南至張家灣營   、西至拱極城營。

北至《順義》營    ,東至《三河營》。

左司把總一員,駐劄新城,帶領馬兵三十四名,每日護送四路欽差逃盜錢糧等項。帶領步兵一百二十三名,分防兩城內汛,看守倉庫門禁,防護裡河漕運。

自滾水壩起,至普濟閘止,接左營汛地交界。東門 、南門 、北門 、舊西門 、新南門、西門 通濟庫 工部庫 道署前 道庫道署後 牛市口 趕驢橋 普濟閘。

舊城西南角樓 新城西南角樓,以上每處防兵四名。

右司把總一員,駐劄舊城。帶領馬兵十名、步兵五十名,分防河汛及兩城關廂。催儹糧船。自通州東嶽廟起、至皇木廠止。

東嶽廟 、荊林 南營 、皇木廠 、東關廂、北關廂,以上每撥防兵五名。

右營原額馬步兵四百名,歷年裁汰調補,實在馬兵四十四名,步兵一百七十三名,營馬四十四匹。

張家灣分防守備一員,駐劄張家灣城內。督率兩司把總馬步兵共一百六十七名、防守五門內外、巡查皇木廠及水旱墩。撥接送四路欽差、護送錢糧逃盜、催儹漕運

東至太子府汛界,南至漷縣營汛界,西至朱家垡京營汛界,北至左營汛界。左司把總一員,駐劄太子府,帶領馬兵二十六名,步兵九十四名,與右司把總輪年分防旱汛護送,四路欽差。

自「漷縣營起,至妙峰庵止,接通州左營汛界」 ,墩撥五處。

太子府 ,海子窪 和各莊 ,朱家垡、妙峰庵,以上每撥馬兵二名、步兵三名。

右司把總一員,駐劄皇木廠。帶領馬兵八名、步兵三十九名。與左司把總輪年分防皇木廠木植及水撥六處催趲重空糧船。

自馬頭上流耿家樓流水溝起,至皇木廠止,接通州右營汛界,水撥窩鋪六處。

皇木廠 里「二泗 」 解家樓 小屯。

新河口 、耿家樓、以上皇木廠步兵六十六名。餘撥各步兵五名

張灣營、原額馬步兵三百五十餘名,歷年裁汰調補。實在馬兵三十四名,步兵一百三十三名,營馬三十四匹。

漷邑分防守備一員,統轄左右把總馬步兵共一百六十七名,馬共四十四匹。

左司把總一員。伏路防漕把總,每年輪換。其伏路把總駐劄馬頭,防漕把總駐劄石槽。右司把總一員。灰廠。有旱汛、水汛之分。旱汛墩撥九處。

吳家營 、南陽 長陵營 、石槽 、匾城、大柳樹 、永樂店 、西儀集 、新河,每撥馬兵二名,步兵三名。

水汛窩鋪七處:馬頭 、和合站 、扳罾口、王揮莊 、石灰廠 、埂子上 、王家擺渡,每處馬兵一名,步兵二名。

漷縣營原額馬步兵三百五十名,歷年裁汰調補,實在馬兵四十四名,步兵一百二十三名。營馬四十四匹,各官自備馬八匹。

弘仁橋分防屬采育營,分防馬駒汛。

千總一員,駐劄弘仁橋。墩撥五處。每撥馬兵二名、步兵三名。

《墩撥 羊》、小店 、《麥莊 》《董村》。

《東市》四處,有「土築墩。」

雙橋一處無墩,借宿廟內。

本汛現在馬兵一十五名,馬一十五匹;步兵五十八名。原額兵馬數目無考。

以上武職共十五員,馬步兵丁共八百四十一名,馬共一百八十一匹。

《三河縣志》

[編輯]

設守備一員、兵一百三十九名。

《寶坻縣志》

[編輯]

寶坻舊無武備。順治五年,始立寶坻營,設有遊擊一員。五十三年,改設守備。議者謂「地方遼闊,東有海口,西有漕運,專用緝靖地方。」 梁城所,明時原係世職鎮守。至我

皇清更設守禦千總一員,不屬本營統制

《昌平州志》

[編輯]

昌平城原額馬步兵共一萬七千一百八名。屢經裁汰。見在馬步兵共四百九十四名

黃花路原額馬步兵共三千四百五十名,屢經裁汰,見在馬步兵共二百五十七名。

居庸路。原額馬步兵共四千四百一十五名。屢經裁汰。見在馬步兵共二百九十五名

鎮邊路,原額馬步兵共三千三百三十名,屢經裁汰,見在馬步兵二百八十四名。

鞏華城原額馬步兵共一千零七十七名。屢經裁汰。見在馬步兵一百六十五名

以上原額通計馬步兵共二萬九千三百八十名,《見額》通計馬步兵一千四百九十五名。《昌平營》原額馬騾駝共七十三百九十二匹。今見馬一百三十匹

黃花路:原額馬騾駝共三百匹。今見馬七十二匹。

居庸路。原額馬騾駝共九百一十一匹。今見馬七十四匹

鎮邊路,原額馬騾駝共一百六十六匹。今見馬七十四匹。

鞏華城原額馬騾駝共六十八匹。今見馬四十三匹

原額「通合」 馬、騾、駝共八千八百三十七匹,今見通合馬共三百九十三匹。

兵餉:本營三路鞏華城原額共餉銀二十四萬零,見額共餉銀二萬二千九十二兩。

原額漕糧共二十三萬零。見額折色共銀七千二百六十二兩四錢

草豆

原額失考。見額《馬匹年例》。春冬二季,每匹月支料豆九斗、草六十束。夏秋二季,每匹月支乾銀九錢。

邊樓

「黃花路」 一百八十四座:

衝邊樓臺六座

「慕」 字西,六號臺   ;「賈」 字西,一號臺。

「賈」 字西十四號臺  ;「田」 字西九號臺。

擦字火焰山臺   ,擦字西,二號臺。

《居庸路》七十二座 、俱圮

鎮邊路一百四十二座

汛地

昌平營

牛蹄嶺  、《半壁店  》《南宮莊》。

舊縣   ,馬池口  雙塔村。

周家莊  大湯山  、馬房村

沙孤堆  皇莊村  ,香屯村。

太平莊  、七家莊  、嶺兒村,以上俱有馬兵、守兵防汛。

鞏華城

「頭撥   」 二撥   三撥。

四撥   樹村   、北望村。

南安河村 、燕丹村  、八家營屯。

曹家新莊 、蘇家坨,以上俱有兵防汛,砲各三位。

《密雲縣志按順義縣志
{{{3}}}{{{4}}}

[編輯]

密雲縣額設營路、城堡及駐劄官兵馬匹、城池數目:

密雲城守營參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順治十六年,參將奉裁,止留守備一員。調防把總一員。一守備下統領見在兵一百六十五名。內馬戰兵三十四名。

一題留防守密雲舊城兵。以新城守備統領。見在兵八十三名。內馬戰兵一十七名。

一、奉文「調曹家路防守密雲」 把總一員領抽練見在兵八十六名內馬兵五名。以上共兵三百三十四名。

石匣城副總兵一員,都司二員,康熙初年,奉裁改為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內一員駐防平谷。其統領馬步兵七百三名。

平谷縣駐劄調防石匣把總一員。領抽調各營路馬步兵八十六名。內馬兵二十五名

漕河營駐防把總一員,見在兵丁九十一名。內,馬戰兵二十名。

牆子嶺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統領馬兵四十五名,守兵一百六十五名。

鎮羅營把總一員,馬兵十名,守兵三十名。一、沿邊定留墩臺三十五座,每座設兵三名,共兵一百五名。

曹家路守備一員,總領馬兵三十六名,守兵一百四十名。

吉家營把總一員,馬兵八名,守兵三十七名。一、沿邊定留墩臺五座,每座設兵三名,共兵一十五名。

黑峪關把總一員,馬兵九名,守兵三十四名。一沿邊定留墩臺一十四座,每座設兵三名,共四十二名。

古北路。都司一員,千總一員,統領馬兵三十七名,守兵一百二十八名。

司馬臺把總一員,馬兵九名,守兵三十四名。一、沿邊定留墩臺七座,每座設兵三名,共兵二十一名。

潮河川把總一員,馬兵十四名,守兵五十六名。一、沿邊定留墩臺七座,每座設兵三名,共兵二十一名。

石塘路,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統領馬戰兵四十六名,守兵一百七十四名。

白馬關把總一員,馬兵九名,守兵三十五名。一、沿邊定留墩臺二十座,每座設兵三名,共兵六十名。

大水峪把總一員,馬兵九名,守兵三十五名。一、沿邊定留墩臺二十一座,每座設兵三名,共兵六十三名。

《涿州志按懷柔縣志
{{{3}}}{{{4}}}

[編輯]

參將府在州治西北

舊制、置守備官、鈐轄兵衛。明天啟二年間、改為參將。統攝涿興四衛官軍。復募守兵以鎮地方。我

皇清因之,額設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戰守官兵八百八員名,分汛防護。康熙元年奉。

旨兼設五營、拱極城都司一員。千把總各一員、戰守

官兵三百三員名。「舊州營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戰守官兵三百四員名。『東安營守備一員,把總一員,戰守官兵二百二員名。大城營守備一員,把總一員,戰守官兵二百二員名。『崔黃口營守備一員,把總一員,戰守官兵二百二員名』』。」

中軍守備廳在州西北隅。

演武場在州東二里許

遊擊府在州西南隅,今廢。

涿鹿衛在參將府西

舊制、衛各有屯。屯分左右中前後五所。春夏歸農。秋冬講武。我

皇清歸併之後,復行裁汰。凡有關漕運衛所,相應酌

留。康熙七年,三省總督白秉貞、直撫甘文焜具題。「該衛有香河漕汛,春濬淺,夏防決,秋趲空,冬敲凍,非他衛可比,似應酌留。」 奉:

旨:「依議,每歲守備督催屯丁,於所管《扳罾口》火燒屯。」

謝家淺、謝王莊等處,星夜守候,以利漕艘。涿鹿舊衛在參將府西,歲久傾圮

《涿鹿左衛》今為涿鹿衛守備公署。

涿鹿中衛在州治後,歲久傾圮。

《霸州志》:按《房山縣志》無兵制。

霸州駐防滿兵防守官一員,防禦官二員。駐防滿兵五十名。康熙十二年設。

霸州營漢兵遊擊官一員順治六年設。

中軍守備一員,馬步官兵共三百四十九員名。千總一員,防守本州馬兵四十五名,步兵一百五十七名。

分防本州信安鎮:把總一員,馬兵九名、步兵二十六名。

分防永清縣:把總一員、馬兵十二名、步兵四十五名。

分防固安縣千總一員,與文安營輪流更換。馬兵八名,步兵四十二名,俱屬天津總鎮。

大小鐵砲共一百五十

《大城縣志》。按《文安縣志》無兵制。

遊擊一員,守備一員,馬戰兵三十八名、守兵一百四十二名,共一百八十名。

本營火藥器械:三眼鎗七十三桿,鳥鎗二門,馬蹄砲九位,火箭二百枝,火藥二十二斤八兩,鉛子二百四十斤,大小砲一百三十三位,西瓜砲二十四丸,單眼砲頭五箇,三眼鎗十七桿,鐵

子一百九十一丸,鐵盔八頂,鐵甲四身,大小刀六口,鎗頭五箇,火藥四缸。

演武場在西北里許。閱廳三間,有月臺,扁曰「振揚威武。」 抱廈一間,臺下南旗臺一座,門一間。東西一百四十步,南北三十六步。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久廢,止存基址。

《玉田縣志》按保定縣薊州皆無兵制

[編輯]

城守一員,綠旗步兵一百名,康熙十二年,添設防守尉一員,防禦二員,滿洲披甲五十名。其衙宇營房,建於西關。舊演武場官三員,每年共支俸銀一百三十三兩五錢,共支俸米二百六十五斛,合倉石一百三十二石五斗。至於兵丁五十名,每名按月支給銀二兩,歲共支餉銀一千二百兩,米倉石一千一百五十石。

以上官兵二項,歲共支俸餉銀一千三百三十二兩五錢,共支米二千五百六十五斛,合倉石一千二百八十二石五斗,俱照依市價採買,春秋二季支放,動支本縣地丁銀兩銷筭。

《遵化州志按平谷縣志
{{{3}}}{{{4}}}

[編輯]

「左後鷹窩山頭撥  紅門」 二撥;

《麻貼峪》,三撥    。《磨扇河》四撥。

廟兒嶺五撥    。盤道嶺六撥。

《爬爬石》,七撥    。《分水嶺》左,八撥。

右後寬佃峪頭撥  偏嶺二撥。

「《榆木林》三撥    。」 《白棗林》四撥。

《黃石峪》五撥    。《岔道山》六撥。

《白草漥》七撥    《分水嶺》右八撥;

《左前平山嶺》,一撥  ;《新開口》,一撥;

《龍王廟》一撥    ;「《族戶》莊」 ,一撥。

劉家莊一撥

右「前葦子峪」 一撥  ,「丁家莊」 一撥:

《檛角山》一撥    。「《車道河》一撥。」

紅土窯一撥

官役兵丁俸廩糧餉

包衣守護

孝陵、駐劄東山下。各官監、並俸祿工食

內部掌印郎中一員,歲支俸米六十五石。員外郎一員,歲支俸米五十二石五斗

茶衣達一員,歲支俸米五十二石五斗。

布袋達一員,歲支俸米六十五石。

包衣達一員,歲支俸米四十石。

筆帖式哈番一員,歲支俸米二十二石五斗。筆帖式一員,歲支俸米二十石。

七品監生一員,歲支俸米二十二石五斗。太監四名,每名月支白米二石五斗、銀五兩。共歲支米一百二十石、銀二百四十兩。

又太監三名,每名月支白米二石、銀四兩,共歲支米七十二石、銀一百四十四兩。

又太監九名,每名月支白米一石五斗、銀三兩,共歲支米一百六十二石、銀三百二十四兩。《八旗護守》。

孝陵駐劄馬蘭峪。城內、各官役、並俸祿工食

總管一員,歲支俸米七十七石五斗。

噶喇達二員:一員歲支俸米八十石,一員歲支俸米五十二石五斗。

抹抹二員,一員歲支俸米八十石,一員歲支俸米六十一石六斗六升。

《頭等侍衛》二員,一員歲支俸米一百零五石;一員歲支俸米六十五石。

二等侍衛一員,歲支俸米五十二石五斗。拖沙喇哈番品級官一十三員,每員歲支俸米四十石,共米五百二十石。

筆帖式哈番二員,每員歲支俸米二十二石五斗,共米四十五石。

看守衙門人二名,每名歲支米二十二石、銀二十四兩,共歲支米四十四石、銀四十八兩;披甲八十一名,每名歲支米二十三石、銀三十六兩,共歲支米一千八百六十三石、銀二千九百一十六兩。

禮部護守

孝陵駐劄馬蘭峪。城內、各官役、並俸祿工食

禮部掌印郎中一員,歲支俸米五十二石五斗

禮部員外郎二員,一員歲支俸米六十七石五斗,一員歲支俸米四十石。

讚禮郎四員、二員每員歲支俸米四十石,共支米八十石;一員歲支俸米三十石,一員歲支俸米二十二石五斗。

讀文官二員,每員歲支俸米四十石,共支米八十石。

筆帖式哈番四員,每員歲支俸米二十二石。

五斗共支米九十石

漢軍護守

孝陵駐劄馬蘭峪官兵。副總兵一員。守備二員。千總

二員,把總四員,漢兵六百名。官員俸廩、兵丁月餉,通永道給發兵丁月米,大建、小建增減不一,按季運送供應。

養牧草豆八旗傳差馬一十六匹。每匹月支草豆銀三兩,共歲支銀五百七十六兩。按《豐潤縣志》無兵制。

順天府物產考        府志

[編輯]

穀類

黍有白黑二種

稷有白黑二種

稻有糯粳二種

粱粟類

粟種類甚多

麥有三種大小蕎

豆:有青、黃、白、黑、紅、赤、菉黎、豌菜、扁龍、爪刀、羊角蠶等豆。

麻芝小麻三種

秫白紅黏三種

稗似草有粒可食

薏苡可釀酒

蔬類

蔓菁似菜而根甜

波菜即赤根菜

茄:有烏、白二色。種水旱地。

《蘿蔔》有紅、白、水、旱之分。

蘇汁可作油

瓜:有東西、南北、王菜、絲、甜地、香稍之分。

蔥   。蒜   。韭   、芥。

芹   莧   匏   蓼。

蕨   、薤   、葫蘆  藤、蒿

萵苣  莙薘  《白花  荇菜》

芫荽  、山藥  、《茴香  》《甘露》。

苦蕒  、《黃花  》白菜  。麻菇。土豆  、《黃芽  》龍鬚。

果類

梨有香水梨、秋白梨、紅綃梨、鶴頂紅梨、雪梨、杜梨。又有錦唐梨,出遵化州。元耶律楚材有詩。桃有毛桃、扁桃、秋桃、銀桃。又有玉桃,出上林苑。

杏有土杏、《海東紅杏》、金梅、杏、水梅、杏、《弔枝乾杏》。

棗:有紅棗、黑棗。按:此恐係「乾棗」 之名,非棗之種類有此也。李有「玉黃李。青脆李。」「牛心紅李。」「雁過紅李。麝香紅李。串鵲紅李。」

《錦荔枝》俗名呼為「癩葡萄。」

菱御河者甚甘

藕御河者甚甘

地栗  楸子  ,沙果  蘋婆。

石榴  唬喇檳 ,雞頭  無花果。

文官果 ,柿子  ,白果  ,榛子。

栗子  ,松子  ,柰子  ,蓮子。

荸薺  、葡萄  、核桃  、櫻桃

木類

桑有蠶花二種。椹可為果。

槐有青黃白

椿有香臭菜三種

柳有二種

楊有青白二種

杜即梨類

榆有二種

松   柏   ,梓   、槿。

樗   ,櫟   椴   ,三川柳。

荊棘

花類

刺蘼紅黃二種

雞冠二色

牡丹  、芍藥  、蓮   、菊

榴   、葵   、《石竹  》《玉簪》

「萱草  丁香  」 ,《月季  鳳仙》。

「金盞  木槿  」 ,薔薇  水紅。

慈菇  《綿花  》。《紫荊  迎春》。

水仙  、《棣棠  》《馬纓  》《探春》

《碧桃  夜合  》「山丹  。」 《西海棠》。

《剪紅羅 》,「老來紅 ,拾樣錦 ,翠鵝眉。」

《望江南 》,「六月菊 」 ,《拾姊妹 》金銀花。

《夾竹桃 》,「百日紅 。」 《江西臘 》。《爬山虎》。

佛指甲 ,滴滴金 ,勤娘子 金燈籠。

《秋海棠 》《向日葵》

考證

纏枝牡丹   、《金絲荷葉》。

鐵莖海棠

藥類

木賊名節節草

「槁本香」 ,出《密雲縣》。

薄荷  、甖粟  ,牽牛  瓜蔞。

瞿麥  、地黃  、蒺藜  、茵陳。

川芎  、扁蓄  、蒼耳  、地丁。

紫蘇  、半夏  、連翹  、桃仁。

升麻  、瓦松  、浮萍  、《杏仁》。

芍藥  、地龍  、土、狗  茱茰、茴香  、艾   、蛇床子 、威靈仙。

車前子 、《酸棗仁 》《山查子 》《桑白皮》。

地膚子 。苦丁香 。益母草 。「浪蕩子。」

槐角子 、蒲公英 、牛膀子 、天麻子。

金銀藤 、麥門冬 、意苡仁 、《兔絲子》。

郁李仁

草類

水稗  馬蘭  。豬牙  節節。

水蔥  、蘆葦  、茜草  、虎鬚

垂盆  菖蒲  、《鐵線  苜蓿》。

冬青  、薺   菜   蒿

《茅   菅   苔》:

禽類

淘河即鵜鶘

鶴   、鸛   、鵝   、鴨

《雞   ,雉   ,鵠   ,鴿》。

鷹   、鴈   、鳧   《燕》

鵲   ,鴉   ,雀   ,鷂。

鳩   ,鷺鷥  ,鵪鶉  ,鸕,鶿。

鵁鶄  鴛鴦  ,天鵝  地鵏。

鴟鴞  黃鸝  ,啄木  沙雞。

鵓鳩  鐵腳  禿。《鶖  魚》鷹。

鴉鶻  白翎

獸類

馬   。驢   。騾   。牛。

羊   、狗   ,鹿   、獐。

貓   ,兔   ,虎   、狼。

豹   獾   豬   、貉。

鼠   :地鼠  糞鼠  :狐狸

刺蝟

鱗類

鱔有黃白二種

鯉   魴   鯽   ,鯰。

《鯚   鯖   》《蛙   螺》。

鰍   蛤   、蟹   、蝦。

龜   鱉   :石鰱  、鰟頭鰱子  、銀魚。

蟲類

蠶   蛇   蜂   蝶。

蛾   蠍   ,蚊   、蠅。

螢   蟬   蠓   ,蠍、《虎》。

「蟋蟀  」 ,蜘蛛  ,螳螂  ,蝸牛。

蜻蜓  蚯蚓  。螟蛉  蜒蚰。

《蝙蝠  》螻蟻  ,《蠐螬  》蝦蟆。

「螻蟈  《斑貓  》」 ,蜈蚣  《金鍾》。

貨類

石炭水和灰,出宛平地方。

鹽豐潤寶坻有場

鐵出遵化州

琉璃出宛平縣

花斑石出三河縣

絲   蜜   、黃蠟  、《棉花》

槐花  葦簾  靛   蒲蓆,

檾麻  、草帽  、花椒  、蓑衣、葦蓆  、葦箔  、柳器  、木器

屯絹  、畫眉石 、橡殼  炭

石   青灰  。石灰  硝。

煤   紅土  、甘子土 、玉泉沙

無煙柴

===
《{{{1}}}》
{{{3}}}{{{4}}}

《爾雅》
郭璞注鵽大如鴿似雌雉鼠腳無後指岐

[編輯]

《尾憨》急群,飛出北方沙漠地。

《方言》:「雞頭,北燕謂之葰。」

《方言》:「北燕朝鮮冽水之間謂伏雞曰抱爵,子及雞雛皆謂之鷇。其卵伏而未孚始化,謂之涅屍,鳩謂之鶝䲹,戴勝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蝙蝠,北燕謂之蟙䘃。蜤蜴,北燕謂之「《祝蜒》蚰。」請幫助識別此字。北燕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馬蚿」,北燕謂之「蛆蟝。」蚍,《蜉燕》謂

之蛾。請幫助識別此字。蜂,燕趙之間謂之蠓螉,其小者謂之蠮螉。鼅蛛,北燕朝鮮冽水之間謂之蝳蜍。《山海經注》:「燕山多嬰石,似玉,有符采嬰帶」,所謂燕石也。

《闞子》:「宋之愚人,得燕石,歸而藏之以為寶。」 《禽經》:「桃雀狀類黃雀而小燕,人謂之巧婦,亦謂之女匠。」

《詩草木鳥獸蟲魚疏》:「睢鳩深目,目上骨露出。幽州人謂之鷲。鵻,一名䳕鳩,幽州人謂之鷎。」請幫助識別此字。黃鳥,幽州人謂之「黃鸎。」鴟鴞幽州人謂之「鸋鴂。」五方皆有栗,惟漁陽、范陽栗甜美味長,他方者悉不及也。

穀,幽州人謂之《穀桑》。

藟似燕薁,延蔓生,葉如艾,白色。其子赤,可食,酢而不美,幽州人謂之「推藟。」

《卷耳》,幽州人呼「爵耳。」

芣苢幽州人謂之「牛舌草」 葑,幽州人或謂之「芥。」

菲似葍,莖麤,葉厚而長,有毛,可作羹。幽州人謂之「芴。」

葍,幽州人謂之「燕葍」 ,其根正白,可著熱灰中溫噉之。

芄蘭,幽州人謂之「雀瓢」 ,蔓生,葉青綠色而厚,斷之有白汁,鬻為茹,滑美。其子長數寸,似瓢子。蘞似栝樓,葉盛而細,其子正黑如燕薁,不可食也。幽州人謂之「烏服。」

蓫似蘆菔而莖赤,可瀹為茹,滑而美,幽州人謂之「蓫。」

苕,幽州人謂之「翹饒。」 蔓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青,其莖葉綠色,可生食。

《唐六典》:「幽州,范陽貢綾。檀州人葠。薊州鹿角膠。」 《唐書》:「范陽郡土貢綾、綿、角弓、人葠、栗。密雲郡土貢人葠、麝香。漁陽郡土貢白膠。」

《酉陽雜俎》:「鷹有房山白者,紫背細斑,三斤以上,四斤以下,便兔生房山白楊椵樹上,向范陽。中山飛漁陽,白,腹背俱白,大者五斤,便兔生徐無及東西曲,一名大曲小曲白楊樹上,生,向章武合口。博海飛黑皂鵰,大者五斤,生漁陽山松杉樹上,多死,時有快者。章武飛白皂鵰,大者五斤,生漁陽。白道、河陽、漠北,所在皆」 有,生枯柏樹上,便鳥向靈丘中山、范陽、章武飛,青斑大者四斤。生代北白楊樹上,細斑者,快向靈丘山、范陽飛。《太平寰宇記》:「幽州土產綿、絹、人葠、瓜子,貢范陽綾。霸州土產絲綿、絹,涿州土產綾,薊州土產鹿角膠、人葠、遠志、白朮。檀州土貢安東府人葠。又銀錫二穴密雲郡都管。又有水精,是寶,出昌平」 縣。

《九域志》:霸州、信安軍、保定軍,土貢各絹一十匹。《古今詩話》:刁約使契丹詩云:「押燕移離畢,看房賀跋支。醆行三匹製,密賜十貔狸。」 皆紀實也。移離畢,官名,如中國執政官。賀跋支,如執房閣匹製。小木罌,以色稜木為之,如黃漆。貔狸,如鼠而大,契丹以為珍膳。

《齊東野語》《澠水燕談》載契丹國產大鼠曰毗狸,形類大鼠,而足短極肥。其國以為殊味,穴地取之,以供國王之膳,自公相以下皆不利,嘗常以羊乳飼之。頃北使嘗攜至京,烹以進御。本朝使其國者,亦皆得食之,蓋極珍重之也。張浮休《使遼錄》亦謂有令邦者,以其肉一臠,置之食物之鼎,則立糜爛,是以愛重。《陸氏舊聞》云:「狀類大鼠,極肥腯,甚畏日,為隙光所射輒死。」《續墨客揮犀》載刁約使契丹詩所云:「毗狸如鼠而大,穴居食果穀,若㹠而脆,契丹以為珍膳。」數說皆微有異同,要之即此一物,亦竹請幫助識別此字。獾狸之類耳。近世乃不聞有此。叩之北客。亦多不知何耶。

《石湖集》:「良鄉、燕山屬邑驛,中供金粟梨、天生子,皆珍果。」 又有易州栗,甚小而甘。

《纂文》漁陽以「豬」為請幫助識別此字。《霏雪錄》:北方黃鼠,穴處各有配匹,人掘其穴者,見其中作小土窖,若床榻之狀,則牝牡所居之處也。秋時蓄黍菽及草木之實以禦冬,各為小窖,別而貯之。天氣晴和時,出坐穴口,見人則拱前腋如揖狀,即竄入穴。《韓孟聯句》所謂「禮鼠拱而立者也。」惟畏地猴,地猴形極小,人馴養之,縱入其穴,則㘅黃鼠喙,曳而出之,味極肥美,元朝恆為玉食之獻,置官守其處,人不得擅取也。《春渚紀聞》:霸州邊塘濼霜蟹,當時不論錢也。《五雜組》:北地有文官果,形如螺,味甚甘,類滇之馬金囊,或雲即是也。「金囊」又譌為檳榔,遂以文官果為馬檳榔,不知文官果樹生馬金囊,蔓生也

京師隆冬有黃牙菜、韭黃,蓋富屋地窖火坑中所成,貧民不能辦也。今大內進御,每以非時之物為珍。元旦有牡丹花,有新瓜,古人所謂「二月中旬進瓜」 ,不足道也。其他花果,無時無之,蓋置炕中,溫火逼之使然。然經年,樹即枯死,蓋其氣為火所傷故也。

今朝廷進御,常有不時之花,然皆藏土窖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時即有牡丹花。計其工力,一本至數十金,此以難得為貴耳。其實不時之物,非天地之正也。大率北方花木,過九月霜降後,即掘坑塹深四尺,寘花其中,周以草秸而密墐之,春分乃發,不然即槁死矣。南方攜入北者,如梅、桂、梔子之屬,尤難過臘,至茉莉則百無一存矣。

《析津日記》:「天壇生龍鬚菜,清明後,都人以鬻於市,其莖食之甚脆。」

遼於南京置栗園司。蕭韓家奴為右通造,典南京栗園是也。元昌平縣亦有栗園,《徹里傳》「戰於昌平栗園殺二人」 是也。蘇秦謂:「燕民雖不耕作,而足於棗栗。」 唐時范陽以為土貢。今燕京市肆及秋則以餳拌雜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頗甘,以御栗名,正不以大為貴也。

山藥產采育者,甘美,特異他處。

《方輿紀要》:「栗園在固安縣界。北魏孝昌三年,上谷賊杜雒周遣其黨曹紇真掠薊南,幽州刺史常景遣將於榮擊破之於栗園,是也。」

《名勝志》:左太沖《魏都賦》:「信都之棗,故安之栗。」 注云:「故安屬范陽,出御栗。」 按《水經注》云:「汝南有栗園,其栗殊小,不並固安之實矣。」

《明一統志》:「順天府土產豐潤寶坻鹽、遵化鐵,宛平琉璃、房山石炭。又密雲出槁本香,寶坻出銀魚,遵化出綿梨,宛平西北齋堂村出畫眉石。」 《昌平州志》:「黃鼠,足短善走,極肥,見人則交其前足,拱而如揖。」

《昌平山水記》:「黃花鎮有鼠,色如貂而毛淺。初冬掇榛實貯穴中,為岐洞貯之,多至二三斗,美好倍於人所收者。土人每掘取之,鼠失榛,乃槁死樹上,纍纍相望。鎮將哀而禁之,不能止。」

《隩志》:京師多海棠,初以鐘鼓樓東張中貴宅二株為最。嘉、隆間,數左安門外韋公寺。萬曆中,又尚解中貴宅所植。高明區中允大相詩:「解家海棠帝苑邊,開時車馬日喧闐。」 是也。今舊本俱無有矣。

《廣志》:東薔色青黑,粒如葵子。語曰:「貸我東薔,償我西粱。」 幽、並皆有之。

《密雲縣志》:「密雲產棗,小者佳。」

《六街花事》:嵇含《南方草木狀》:「鹿蔥有紅、黃、紫三種。」 任彥升《述異記》:「萱草一名紫萱。今京師有草,花葉皆絕類萱。春時葉布地,經暑則朽,及秋花發,則葉已無存矣。都人謂曰『孤挺花,花澹紫色。疑即紫萱也』。」

《幽燕紀異》:「茅地經冬燒去枝梗,至春取土中餘根白如玉者,搗汁煎之,至甘,可為洗心糖。」 《燕山叢錄》:「玉田縣南有溫泉,盛夏之間暖氣如砂,隨水而出,色白而細,磨治金玉,能令光瑩。吳下玉工皆購此砂為用。」

《客燕雜記》:「京師佳果,梨五,紫梨、青梨、白梨、大谷梨、沙梨;棗六,纓絡棗、賽梨、棗、合兒棗、無核棗、西王母棗、密雲棗;栗三,霜前栗、盤古栗、鷹爪栗;桃八,紅桃、白銀桃、小桃、蟠桃、合桃、酒紅桃、霜下桃。《肅寧》八月桃:李五,紫李、綠李、黃李、麝香李、盤山李;柰二,紫柰;綠柰;杏二,紫杏、黃杏。」

《長安客話》:「杏仁皆味苦,有一種甘者,謂之巴旦杏,或謂之八達杏。」

《湛然居士集》:「綿梨出遵化之石門。」

《昌平州志》:「榛出北山黃花鎮者良。」

《括地誌》:「固安之栗,天下稱之為御栗,因有栗園。」 《盤山志》:「松繖產盤山,土人目為紫藦菇。」

《薊丘集》:「京師北山,鳥有紅雅、沙雞、文雉、半翅,獸有虎豹奇狸、狼,野干白駁、豪豬、兔麃。」

《采蘭雜志》:燕地蘋婆果,味雖平淡,夜置枕邊,微有香氣,佛書所謂「蘋婆華言相思也。」

《淥水亭雜識》:「牡丹近數曹、亳北地則大房山僧多種之,其色有夭紅淺綠,江南所無也。」

《小丹丘客談》:「吾鄉稻熟時,張羅以捕黃雀。北則陶家莊,南則馬家畽,所產獨肥。喻物者比之披綿朵頤者,侈為珍饌。京師則不然。田雀以四月肥,背有黃羽,與江鄉純色者別,而以江南食法製之,亦甚腴美。」 葢!江南黃雀所食者稻,疑北地以食麥而肥也。

《芹城小志》:「鵽鳩,褐色,昌平北山有之。」 《爾雅釋鳥》:

云:鵽鳩,寇雉是也。今土人呼曰沙雞,亦呼半翅,或曰即突厥雀。《唐書》:「車鼻未叛,鳴鵽群飛入塞。吏曰:『所謂突厥雀者,南飛寇必至』。」 《爾雅》名以寇雉,疑古即有此占矣。

《石譜》:燕山石出水中,名「奪玉」 ,瑩白而溫潤,土人琢為器,頗似真玉。

《五雜組》京師北二山大石窩,水中產白石如玉,專以供大內及陵寢階砌欄楯之用,柔而易琢,鏤為龍鳳芝草之形,採盡復生。昔人謂愚父所藏燕石,當即此耶。

《昌平山水記》:「凡山陵大工所用白石黝堊,皆取於順義西北諸山。」

《燕山叢錄》:宛平西齋堂村產石,黑色而性不堅,磨之如墨。金時宮人多以畫眉,名曰「眉石」 ,亦曰「黛石。」

《因樹屋書影》:「白櫻桃生京師西山中,微酸,不及朱櫻之甘碩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