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17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七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七十卷目錄

 奉天府部彙考二

  奉天府山川考下

職方典第一百七十卷

奉天府部彙考二

[編輯]

奉天府山川考下       通志

[編輯]

海城縣

厝石山 縣新城內。山西有潭,相傳龍潛其下,雖風雨晦冥,水中常有月形。

南雙山 城東四里

東水泉山 :城東十里。

石羊山 :城東二十三里。

木查嶺 :城東三十里。木查河發源於此。馬方屯山 :城東三十里。

鷹窩山 :城東三十里。

康家峪 城東三十五里。

朝陽嶺 :城東三十八里。

安家峪 城東四十里

小米寨山 :城東四十里。

狼虎山 :城東南八里。一名攔河山,又名爛柯山。

嬴城山 ,城東南十里。

繡嶺山 城東南十五里。上有三泉,色白,味甘。丁家峪 ,城東南十五里。

石門嶺 :城東南二十六里。

大歪山 :城東南三十里。

滑石嶺 :城東南三十里。

白山 城東南三十里,俗呼「勒馬峪。」

蓋山 :城東南三十里。上有小堡。

缸窯嶺 城東南三十里。

三角山 :城東南三十里。

東盤嶺 :城東南三十五里。

金塔山 :城東南四十里。上有金塔寺。

羊角峪 :城東南四十二里。

靈通峪 :城東南四十六里。

大同峪 :城東南四十八里。

鷹首山 :城東南五十里,俗呼鷹首溝。

塔子峪 :城東南五十里。

姑嫂石 城東南五十里。上有城,相傳有二女登石仙去,故名。

鵓鴿山 :城東南五十里。上有城,有井。

《山城》山 :城東南五十里。

怛怛峪 :城東南五十里。

樓房峪 城東南五十里。

聖泉山 城東南五十二里,上有聖泉寺。斜文寨山 :城東南五十五里。

莽葛笪峪 :城東南六十里。

八斗峪 :城東南六十里。

花紅峪 :城東南六十里。

柳子峪 :城東南六十里。

羊刺峪 :城東南六十里。

黃土嶺 :城東南六十里。

養豬圈山 :城東南六十里。

海留船山 :城東南六十里。

黑峪 :城東南六十三里。

蟒溝山 城東南六十五里,即高麗館。山東分水嶺 ,城東南七十里。《明一統志》云:「在蓋州衛東一百四十里,綿亙數百里。山下有泉,東西分流,故名。」 今在海城界內,綿亙斷續,東南入蓋平境。

唐帽山 :城東南七十里。

松𡹬山 城東南七十四里。虹霓嶺 城東南七十五里。俗訛「紅旗嶺。」 南分水嶺 城東南八十四里。有水西流為楊柳河,蓋平《五重河》發源於此。

牛心山 :城東南九十里。

弟兄山 :城東南九十里。

黑山 :城東南九十里。

小片嶺 :城東南九十五里。

砥柱山 :城東南九十八里。

白沙山 :城東南九十八里。

大片嶺 :城東南一百五里。

老鸛嶺 :城東南一百十五里。

赤崖山 :城東南一百三十里。

蘑菰山 :城東南一百五十里。

香爐山 :城東南一百七十里。

請幫助識別此字。峒山 城東南二百里。俗呼「礦洞。」山頭道狐嶺 城東南二百十里。

二道狐嶺 :城東南二百二十五里。

關門山 :城東南二百三十里。

三道狐嶺 :城東南二百三十三里。

四道狐嶺 :城東南二百三十七里。

大嶺 :城東南二百四十里。

五道狐嶺 :城東南二百五十里。

搭連嶺 :城東南二百五十里。自小片嶺至此,俱屬牛莊章京管轄。

天馬峰 :城南十七里。

訾家峪 城南二十里

灰窯嶺 城南二十里

南水泉山 :城南三十五里。

南蟠嶺 城南三十五里。

蔭子峪 城南四十里

瓔珞山 :城南四十里。

佛溝山 :城南五十五里,即佛爺溝。

雞冠山 :城南五十八里。

棗兒嶺 城南六十里

石柱山 :城南七十里,俗呼「石柱溝。」

魚山 城西南五里。一名迎駕山,俗呼訛為「甯家山。」

平頂山 城西南十里。上有積水,不涸,俗名浴盆山。唐太宗曾駐蹕於此。一名「車駕山」 ,又曰「唐望山。」

靈暉山 :城西南二十里。

老虎洞 :城西南三十里。

塔山 城西南三十里,下有塔山鋪。

降龍山 城西南三十五里,即皮佛寺山。《妙山 》城西南三十五里。

金錢嶺 城西南四十五里。

石棚峪 城西南五十里。

寒蒲領 城西南五十里。「夾河」 發源於此。老虎山 :城西南五十三里。

張家漥山 :城西南五十三里。

雪棃山 :城西南五十七里。豬嘴山 :城西南六十里,即老山寺山。

關山 城西南六十五里,俗呼「觀馬山」 ,又曰「關門山。」

聖水山 城西南七十里。古聖水寺。有水西南流,即為淤泥河。

迷真山 城西南七十里,俗呼「瞭高山」 ,又曰「㫰甲山」 ,上有嬭嬭廟在焉。

大孤山 :城西南八十里。

柳河山 :城北十五里。

麻崖山 :城北二十里,俗名「煙臺山。」

駱駝山 :城北三十七里。

鐵石山 :城北三十八里。

湯岡 :城北四十五里。東麓有溫泉。

鞍山 ,城北六十里。上有西陽寺,一洞深莫測。北「雙山 」 ,城東北五里。

《山城》山 :城東北三十五里。

甕圈山 :城東北三十五里。

駙馬營山 :城東北四十里。

大圃山 :城東北四十里。

豬窩嶺 城東北四十五里。有水西流,曰「土河」 ,入太子河。

高嶺 :城東北六十里。

雙塔嶺 :城東北七十里。鞍山河發源於此。黑山 :城東北八十里。

青山 :城東北八十五里。

三盤峪 :城東北九十三里。

木查河 :城東三十里。源出木查嶺,南流入楊柳河。

楊柳河 城南一里。源出南分水嶺,西北流入三㲼河,土名「沙河。」 八里河 城南八里。源出南水泉山,西流散漫,係唐尉遲將軍洗馬澗。

峽河 城西南二十里。源出寒蒲嶺,西流至妙山北,散漫入蓮花泊。

蓮花泊 城西南六十里。

淤泥河 城西南六十五里。按《遼史》,遼陽縣在漢浿水縣北。浿水亦曰泥河,一曰蓒芋濼水,水多蓒芋之草。《明一統志》從之。乃又以朝鮮大通江為浿水。今按:淤泥河源出聖水山,流至迷真山西散漫,則此河即遼之蓒芋濼,其與朝鮮界內浿江不同也。相傳唐太宗陷馬處河南係蓋平縣界。

三㲼河 ,城西六十里,係遼河、渾河、太子河合。

流入海處

土河 城北十五里,源出分水嶺、豬窩嶺兩處,至土河鋪合流,經牛莊西北入三㲼河。鞍山河 城北六十里,源出雙塔嶺,入太子河,其下流又曰「新開河。」

海 城西南牛莊一帶俱近海。明海運自山海關海道來者,至此登岸。

蓋平縣

鐵塔嶺 城東五里。相傳有鐵塔飛去,今更以石為之。

七嶺 城東七里

八嶺 城東八里

白谷山 城東十里

張郎寨山 :城東十五里。

王寶山 :城東二十里。

牽馬嶺 城東三十里

柴家峪 城東三十里

方家山 :城東三十里。

李二嶺 城東五十里

大王寨山 :城東五十里。

胡家峪 城東五十五里。

馬鬣峪 :城東五十七里。

莽家峪 城東六十里

石門嶺 城東七十里。明設關於此,今廢。連雲峪 城東八十里。

葦子峪 :城東八十里。

七盤嶺 :城東九十里。

哈達山 :城東一百里。清河發源於此,俗呼為「哈達哩。」

秀才嶺 城東一百里

蘭姑嶺 :城東一百五里。石嘴河發源於此。剉草峪 :城東一百十里。

瓦子堂 城東一百十里。

龍爬峪 :城東一百五十里。

貓兒嶺 城東一百六十里。石佛溝、金州畢利河俱發源於此。

鵰山 :城東二百五十五里。

仙人嘴 :城東二百六十里。

石佛溝 城東二百七十里。自石門至此,俱蓋州章京管轄。

長嶺 城東南十里

松𡹬山 :城東南十五里。竈突山 :城東南二十里。眾山環繞,一峰屹立,故名。俗呼「娘娘廟山。」

片石崖 城東南二十里,有石獨立。

陽關嶺 城東南三十里,上有「高麗城。」

雁窩山 城東南三十里,上有高麗城。

戴家峪 城東南三十三里。

瓦房峪 :城東南四十里。

滾馬嶺 城東南五十五里。沙河發源於此。斷流山 :城東南七十里。

閻家閘山 :城東南八十里。

棃兒山 城東南九十里。《哈什蟆嶺 》城東南九十一里。

赤山 ,城東南一百里。日入山有赤光,故名。趙家峪 ,城東南一百五里。

長嶺 :城東南一百二十五里。

搭連嶺 :城東南一百三十七里。

布霧山 :城東南一百四十里。峰巒高峻,常有雲霧。畢利河發源於此,俗呼「步步山。」

一面山 :城東南一百五十二里。

雞冠山 城東南一百五十里。「沙河」 發源於此。「冰峪 」 城東南一百八十里。祭祀溝。「鶯納河」 發源於此。

駱駝山 :城東南二百里。

蓮華山 城東南二百里。上有天門石室,群峰疊翠,秀若芙蓉,俗呼「蓉華山。」

夾河山 :城東南二百里。上有古堡。

栗子山 :城東南二百二十里,即祭祀溝。自冰峪至此,係蓋州章京管轄。

閻家峪 城南十三里

十道口山 :城南十五里。

名口嶺 城南二十五里,又曰「鳴珂嶺。」

清涼山 :城南二十六里。

分山 城南四十里

絲拉鋪山 :城南四十里。

棗兒峪 城南五十里

饅頭山 :城南五十里。

王小兒山 :城南五十二里。

黃哨山 :城南七十五里。

蘇子峪 城南九十里。熊岳河發源於此。

鐵場山 :城南九十里,即李官墳山。

石棚山 ,城南九十里,上有石棚,可容數人。龍門湯山 ,城南一百里。

小龍口山 :城南一百里。

䃳子山 城南一百里。鈀犁山 城南一百里。欒古河發源於此。舞鸚𪃿嶺 城南一百二十里。萬家嶺 城南一百二十里。「浮渡河」 發源於此。上馬石山 城南一百二十里。

老虎峪 :城南一百二十五里。浮渡河發源此。「刺榆山 」 :城南一百三十里。

安孛羅山 :城南一百三十里。復州河,此發源徐家大嶺 ,城南一百三十里。

大龍口山 :城南一百五十里。

得利山 城南一百六十里,上有得利贏城。東屏山 ,城南一百八十里。按《明一統志》有明復州衛東十里,謂「高麗王之子曰東明,葬其上」 ,疑即此山。

欒古山 :城南二百四十里。

團山 城西南十里

兔兒島 ,城西南十五里。

伴仙山 城西南十五里。明天順中,有道士號「黃花老人」 ,居此修煉數年,乘鶴而去,故名。「套裏山 」 城西南二十里。

灰山 :城西南二十里。

望海臺山 :城西南三十里。

望海山 城西南四十里。《遼史》「熊岳山即此。」 聖井山 :城西南四十里。上有石穴,闊深尺許,其水常滿,汲之不竭。

火石山 :城西南五十里。冷水河發源於此。《兔兒島 》:城西南七十五里。

石棚窪 城西南九十里。

鉛礦山 :城西南九十里。

五十寨山 :城西南一百十里。

西屏山 :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花山 :城西南一百七十二里。

碧山 城西南一百七十五里。又名「黑山。」 復嶺 城西南一百七十七里。

駱駝山 :城西南一百八十里。「窯河」 發源於此。磨盤山 :城西南一百九十里。

孤山 :城西南一百九十五里。

雙山 城西南二百里

北汛口山 :城西南二百十里。

娘娘宮山 :城西南二百十里。

長生島 :城西南二百二十里。上有塔。

清泉山 :城西南二百三十里。

南汛口山 :城西南二百四十里。

白狼山 城西十里

清風山 :城西十五里。

連雲島 城西十五里。明設關於此,有戍。紅花峪 城西北八里。

三塊石 城西北十里

謊糧堆 ,城西北二十里。相傳唐征高麗乏糧,夜築土堆,覆之以米,以示敵。

平山 :城西北四十里。

牛心山 :城西北四十二里。

「邋遢山 」 :城西北四十三里,俗呼「拉拉山。」 「小孤山 」 :城西北五十里。

野狐山 城北二里,又名「銀錠山。」

觀家山 城北七里

青石嶺 城北十里。舊設關,今廢。

螞蟥嘴山 :城北二十里。

孛羅山 :城北三十里。

碭石山 :城北四十里。

官帽山 :城東北三里。

虎𩰚馬峪 城東北十里。石城山 城東北十三里,一名高麗城山。相傳內有龍潭,朔夜見月。唐太宗征高麗,土人避兵於此。

楊鬍子山 城東北十八里,俗呼「楊鬍子溝。」 花兒山 城東北三十里,上有樹一株,高丈餘,遠近望之,大小如一,不知何名。開小白花,其葉凌冬不凋,犯之者輒病,土人神之。

招軍嶺 城東北三十里。

點頭山 :城東北三十五里。

獅子峪 :城東北四十里。

塔兒峪 城東北五十五里。

三道嶺 :城東北七十里。

盤山 :城東北八十里。

白土嶺 :城東北九十里。

五重河 城東一百九十里,源出海城縣分水。

嶺,東南流經秀巖,合鳳凰城杓子河入羊河,俗呼「五道河。」

祭祀溝 城東二百二十里,源出冰峪,東南入溝河。

石嘴河 :城東二百六十里。源出蘭姑嶺,東南入五重河。

石佛溝 :城東二百七十里。源出貓兒嶺,東南會祭祀溝入鶯納河。

鶯納河 :城東南二百二十里。源出冰峪,流至鳳凰城鐵山東入海。

沙河 :城東南一百六十里。源出雞冠山,流至小松島,東入海。

畢里河 :城東南九十里。源出布霧山、貓兒嶺兩處,流至歸服堡東入海。

清河 城南二里。《明一統志》云:「源出蓋州衛分水嶺,西南流經城南,名州南河。又西流合淤泥河入海。」 按:河源出哈達哩山,流至連雲島入海。沙河 城南三十五里,即𡹬頭河。源出滾馬嶺,流至望海山南入海。

冷水河 :城南四十里。源出火石山北荒甸泉,入海。

熊岳河 城南六十一里。源出蘇子峪,流至兔兒島入海。

浮渡河 城南九十里,源出萬家嶺老虎峪,流至鉛礦山北入海,即鐵場河。

新安河 :城南九十五里。源出新安鋪,南入浮渡河。

窯河 城南一百七十九里。源出駱駝山荒甸、復州,入沙河。

復州河 即沙河,城南一百九十里。按《明一統志》有沙河,源出復州衛東得利贏城山,流經本衛城南,合麻河入海。今按:河源出安孛羅山,流至北汛口入海。

麻河 城南二百三十五里。源出鈀犁山,西流入沙河,俗呼「欒古河。」

淤泥河 城北五十五里。詳《海城》。

開原縣

塔山 縣城東二十五里。

華家溝山 :城東四十里。

閻王鼻山 :城東南十五里。斷崖陡絕,清流下瀨。中有紆徑,可通車馬。

磴兒山 :城東南十五里。

養馬大屯山 :城東南二十里。

鼻子山 :城東南三十里。

長山 :城東南三十里。

「西石䃳子山 」 ,城東南三十五里。「蓮花泊山 」 ,城東南四十里。山下有泊,每夏日蓮花盛開,故名。

黃泥岡 :城東南四十里。

聶家溝山 :城東南五十里。

喜鵲溝山 :城東南五十里。

照壁山 :城東南七十里。

范家山 :城東南七十里。

臺子山 :城南十五里。東起史家堡,西至於清水溝,南及遼河。

光頭山 :城南四十里。

松山堡峰 即松山堡,哈達城南四十五里。沙河發源於此。

黃龍岡 城北三里。按《遼史》,「上京北帶潢水,南控黃龍。遼太祖征渤海還,次扶餘府,有黃龍見,遂改黃龍府。」 岡或以此得名也。

黃頂山 :城東南九十里。

東關門山 :城東南一百十里。

黑背山 :城東南一百十里。

西關門山 :城東南一百二十里。

大黃山 :城東南一百六十里。

小黃山 :城東南一百七十里。

拐磨子山 :城東南一百九十五里。少貝河發源於此。

英額口山 :城東南二百一十里。

長龍山 :城東南二百十五里。

歪頭山 :城西南一百八十里。

駱駝山 :城西南一百九十里。自「黃頂山」 至此,皆奉天將軍轄。

扣河 城東三十里,源出邊外占尼、葉赫兩河,入境即為扣河,南會清河。

華家溝河 城東四十里。源出邊外嘉色山,至上陽堡入清河。

十八里河 :城東南七十里。源出邊外昂邦何托峰,北入境會清河。

沙河 城南三十里,源出松山堡峰,入遼河。

馬鬃河 城西二十里。源出邊外,自漾鋪西入境,至史家堡入遼河。

亮子河 城西四十五里。《明一統志》云:「源出三萬衛東北槍杆嶺,南流入遼河。」 今按:其河源出邊外,由慶雲堡西入境,至史家堡入馬鬃河。阿綠河 :城東南九十里,源出邊外昂邦何托峰,西入清河。

覺羅河 :城東南一百八十五里。源出邊外木黑連布占,會哈達河入清河。

哈達河 :城西南一百九十五里,源出邊外大央阿嶺,即「大央阿嶺河」 ,會為清河。

清河 城南二里。《明一統志》云:「出分水嶺。」 今按:阿綠、覺羅、哈達諸河,經拐磨子山合流,即為此河,西入遼河。

少貝河 城東南一百九十五里。源出拐磨子山及鐵嶺分水嶺,合流入渾河。

噶桑阿河 :城東南二百十里。源出邊外,納綠窩集入邊,會納綠河為渾河。

鐵嶺縣

龍首山 :城東二里。舊有龍王廟。

小棗山 城東十里

東塔山 城東十里

白翎山 :城東二十里。

請幫助識別此字。「髻山」, 城東三十里。陝西「臺山」, 城東三十里。

《山城》山 :城東三十里。

馬兒山 :城東三十五里。

鵝脖山 :城東三十五里。

光山 城東五十里

仙人洞山 :城東五十里。

雙山 城東五十里

照壁山 :城東六十里。

黑山 城東八十里

黑背山 :城東八十八里。

關門山 :城東九十里。

冰峪 ,城東九十五里。

雙頂山 :城東九十七里。

黑䃳子山 ,城東九十七里。後石䃳子山 ,城東一百里。俄爾多峰 ,即俄爾多哈達,城東一百里。韭菜峪 ,城東一百十里。

松頂山 :城東一百十里。

老古洞山 :城東一百二十里。山石赤黃,巉巖中有洞,洞口有廟。

媽媽谷 :即媽媽《火羅》。城東一百二十里。帽兒山 :城南十五里。

香山 城南二十里

塔山 城南三十里

段透山 :城南三十五里。

石灰山 :城南四十二里。

韭菜山 :城南五十五里。

閻王鼻山 :城南五十五里。

王家林山 :城南五十六里。「懿路河」 發源於此。煙臺山 :城南六十里。

趙指揮山 :城南六十里。

駐蹕山 :城東南二里。康熙十年。

聖駕駐蹕於此因名

駱駝山 :城東南二十五里。

大青山 :城東南四十里。

水口山 :城東南四十里。

陽朝洞山 :城東南四十里。

大寶山 城東南五十二里。按《遼史》,「貴德州有大寶山」 ,即此也。

小寶山 :城東南五十三里。

老古臺山 :城東北十五里。

團山 :城東北二十里。

象牙山 :城東北六十里。

大豬兒山 :城西南五十里。

小豬兒山 :城西南五十五里,又名「黃山。」 「娘娘廟山 」 :城西南五十五里。

碩倫山 :城西北十里。

科昂阿山 :城西北二十里。

刁蹕山 城西北七十里。《明一統志》:「在三萬衛西南一百五十里,遼河西岸,俗呼貂皮山。」 磣背山 ,城東一百三十里。自此以下,係奉天將軍轄。

背陰汀山 :城東一百四十里。

小波羅紅山 :城東一百五十里。

大波羅紅山 :城東一百五十里。

彎嶺背山 :城東一百六十五里。

石猴兒山 :城東一百七十里。

獃溝子山 :城東南五十八里。

龍潭口山 :城東南五十八里。

冰窪裏山 :城東南五十九里。

「嗏哈連峰 」 ,即搽哈連哈達,城東南六十里。老鸛臺山 ,城東南六十里。

香爐山 :城東南六十里。

松獻陽山 :城東南六十三里。

龍灣頂山 :城東南七十里。

當鋪山 :城東南七十里。

《溫籍谷 》,即溫《籍火羅城》東南七十里。

請幫助識別此字。《子街山》: 城東南七十五里。《葉兒星山》, 城東南七十七里。

雞冠山 :城東南八十里。

孫家寨山 :城東南八十五里。

富爾哈山 :城東南一百里。

牤牛背山 :城東南一百五里。佳瑚禪山 :城東南一百二十五里。「范河」 發源於此。

黑石木嶺 :城東南一百四十里。老古洞河發源於此。

分水嶺 城東南一百八十里。開原少貝河,本境「柴河」 俱發源於此。

盤道山 :城東南二百里。

紅石䃳子山 :「城東南二百十里。槍杆峪 」 :「城東北七十里。」

鷹首山 :城東北八十里。

大石䃳子山 。城東北一百里。黑鷹䃳子山 。城東北一百六十里。《蛇山 》。城西一百五里。

查漢搠駱山 :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老古洞河 城東一百二十五里。源出黑石木嶺,至下冷格寨入柴河,係奉天將軍轄。

范河 城南三十里,源出佳瑚禪山,至螞蜂溝入遼河。

懿路河 :城南六十里,源出王家林山,至大豬紅寶西,散漫。

外遼河 城西十里。由《遼河》自下塔子分出,至石大臺入遼河,遂為內外遼河。

柴河 城北二里,源出分水嶺,至席家莊入遼河。

凌湖 城北二十里

宋家泊 城西十里

鳳凰城

狼頭山 :城東南一里。

鳳凰山 城東南五里。按《明一統志》:在都司城東三百六十里,上有疊石古城,可容十萬眾。唐太宗征高麗,駐蹕於此,即指此山也。

對頭山 :城南四十里。

鵰鶚山 俗呼「刁惡山。」 城南八十里。

長山 城南一百里

妙山 城南一百十里

雙山 :城南一百三十里。

惡林山 :城南一百三十五里。龍頭河,此發源。塔子山 :城南一百六十里。

樓子山 :城南一百七十五里。

窟窿山 :城南一百九十里。

小橫山 城西八里

大橫山 :城西五十里。

銼草山 :城西六十里。

青良山 :城西九十里。

尖山窯 城西一百四十里。

青苔峪 :城西一百七十里。

碭石山 :城西一百七十里。

藥山 城西二百四十里。

《年馬》善山 :城西南四里。

多和山 :城西南五里。

雙嶺 城西南三十里

喀巴嶺 :城西南三十里。

帽盔山 :城西南五十里。「六道河」 發源於此。鵏立山 :城西南一百五里。

松子山 :城西南一百十里。

砥塔山 :城西南一百十里。

迷人山 :城西南一百十里。

一面山 :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土城山 :城西南一百四十里。

小黑山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大黑山 :城西南一百六十五里。

龍抓山 :城西南二百十里。

將軍石 ,城西南二百十五里。

五塊石 城西南二百二十五里。

鐵山 :城西南二百三十五里。

小松島 :城西南三百里。

管家山 又名「歪頭䃳子」 ,城西南三百五里。《土龍山 》:城西北四里。

卯孤獨嶺 :城西北二十五里。

長嶺 :城西北四十五里。

陡嶺 :城西北四十六里。

土門山 :城西北七十里。

龍鳳臺山 :城西北八十五里。《明一統志》作「龍鳳山。」

分水嶺 城西北一百三十五里。響水河、通遠堡河發源於此,西北併入太子河,又復東南,匯鴨綠江入海。

剛家山 :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連山 :城西北一百四十里。

桃樹峪 ,即草河。哈達草河發源於此。城西北一百五十里。

摩天嶺 俗呼「高嶺。」 城西北一百七十里。分水岡 ,城西北一百七十五里。

筆架山 :城西北一百八十里。

小黑山 :城西北一百九十里,「細河」 發源於此。青石嶺 :城西北一百九十五里。

虎狼溝嶺 :城西北二百十里。

梨皮峪 :城西北二百二十里。

三家嶺 :城西北二百六十里。

大黑山 :城西北二百七十里。「拉門河」 發源於此。

狗兒嶺 城西北二百七十里,有湯泉。

牛頭崖 :城西北二百八十里。

青雲山 即平頂山,城北二百九十里。按《明一統志》:「在遼東都司城北一百里。山週圍三十里,其頂平敞,可耕稼,有泉湧出,以石八角甃之,中有魚。」 即此山也。

平嶺 :城西北三百十八里。

哈什蟆山 :城西北三百七十里。

灑馬吉山 :即三鳴山。城北三十五里。

賽莽阿山 即賽莽阿哈達,城北四十五里。覺坡 ,即覺梅福赫,城北五十里。

刷顏坡 ,即刷顏。梅福赫,城北五十七里。雙嶺 ,城北七十九里。

陡嶺 :城北八十九里。

白楊木嶺 :城北一百六十里。

柰磨嶺 :城北一百六十九里。三汊子河發源於此。

大王嶺 :城北一百七十里。

黃波羅峪 又名分水嶺,城北一百八十七里。「吉河」 發源於此。

孤山 :城北二百五里。

金口峪 :城北二百五十里。

龍頭河 :城南一百四十里。源出惡林山,流至窟窿山西入海。

杓子河 城西二百七十里。源出海城縣東分水嶺,會五重河流入羊河。

六道河 城西南四里,源出帽盔山,流入草河。「羊河 」 :城西南一百六十里,係杓子河、五重河合流處,流至將軍石東入海。

鷹納河 :城西南二百二十里。源出蓋平縣,水流至鐵山,東入海。

通遠堡河 城西北三十里,源出分水嶺,會於草河。

響水河 :城西北一百三十里。源出分水嶺,入細河。

細河 城西北一百四十二里。源出小黑山,入太子河。

拉門河 :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源出大黑山,入太子河。

靉河 城北二十里。源出邊外,自靉陽城西北五里入邊,至城東南二十里出邊,流入鴨綠江。灑馬吉河 ,城北三十里,源出黃波羅峪,流入靉河。

草河 城北三十里,源出桃樹峪,入靉河。「三汊子河 」 :城北一百十里,源出柰磨嶺,入靉河。

金州

蕭家山 州城東四里。泉水河發源於此。「大黑山 」 城東十里,上有古城,相傳唐太宗駐蹕處。「小沙河」 發源於此。

鳳凰山 城東十里

金線島 :城東七十里。

團山 城東七十里

豹山 :城東八十里。今名豹子島。

城子山 :城東九十里。

骷髏島 ,城東一百十里。

馬鞍島 :城東一百十里。

廣鹿島 :城東一百二十里。

廣頭島 :城東一百二十里。

刮皮島 :城東一百三十里。

葛藤島 :城東一百三十里。

海仙島 :城東一百五十里。

舍利島 :城東一百六十里。

大長山島 :城東一百六十里。

小長山島 :城東一百六十里。

八叉島 :城東一百七十里。

獐子島 :城東一百七十里。

搭連島 :城東一百七十里。

石城島 :城東一百八十里。

大耗子島 :城東一百八十里。

小耗子島 :城東一百八十里。

吳忙島 :城東一百九十里。

王家島 :城東一百九十里。

海洋島 :城東二百里。

小海青島 :城東南二十里。

炭窯山 :城東南四十里。

細腰山 :城東南四十里。

駱馬山 :城東南五十里。

大海青島 :城東南五十里。

鯰魚灣 :城東南六十里。

紅土崖 城南十二里

三山島 :城南七十里。

小三山島 :城東七十里。

扇子島 :城西南五里。

南關島 :城西南二十里,即南關嶺。

和尚島 :城西南二十里。

羅家島 :城西南二十三里。

燕島 :城西南三十五里。

葛針鋪山 :城西南四十里。

鞍子山 :「城西南四十五里。夏家河」 發源於此。零水島 :城西南六十里,今名菱角灣。

沙河島 :城西南六十里。今名沙河口。

圍屏山 :城西南六十里。沙河口發源於此。「金龍山 」 :城西南七十里。「泥河」 發源於此。棒槌島山 :城西南八十里。

棒槌島 :城西南八十里。

小平島 :城西南八十里。

歪頭山 :城西南八十五里。

黃泥川山 :城西南九十里。

過島 :城西南九十里。

架子山 :城西南九十里。

龍王塘 :城西南一百里。

夾河山 :城西南一百里。

豬島 :城西南一百里。

壺瓶𡹬 城西南一百里。夾棒嘴山 :城西南一百五里。

殷家口 城西南一百十里。

蔡家山 :城西南一百十五里。

棗羊山 :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黃金山 城西南一百二十七里。《唐書》作「金山。」 唐李勣伐高麗,營州都督高偘被圍,薛仁貴救之,戰於金山,橫擊大破之,拔南蘇、木底、蒼巖三城,即此山也。

鹽場口山 :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新旅順山 :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扇子石山 :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八隻船山 :城西南一百四十里。

雙島 :城:西南一百四十五里。

鐵山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羊頭𡹬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蛇山 :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海貓島 :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麻洋島 :城西四十里。

龍王廟山 :城西北二里。

蕎麥山 :城西北三十里。

鹿島 :城西北三十里。

虎山 :城西北三十二里。

七頂山 :城西北三十五里。

蕎麥島 :城西北三十五里。

龍鳳寺山 :城西北四十里。

唐家峪 城西北五十里。

兔兒島 ,城西北五十里。

花椒島 :城西北一百八十里。

漠落隈 城西北一百九十里。

平山 城北十里

望城岡 城北十里

二十里鋪嶺 :城北二十里。

半邊山 :城北二十里。

甲匠鋪嶺 城北三十里。

雙山 :城北三十五里。

龍鳳口山 :城北四十里。

小黑山 :城北六十里。駱馬河、澄沙河俱發源於此。

兩嬭山 :城北七十里。

孛蘭島 ,城北八十五里。

雙臺嶺 :城北一百十里。

欒古嶺 :城北一百十五里。

狼虎山 :城北一百二十里。

鐵場山 :城北一百二十里。

五湖嘴 :城北一百三十里。

石門口山 :城東北十里。

《望海𡹬 》:城東北六十里。青山島 :城東北一百里,即青山臺。

雙山 :城東北一百二十里。龍鳳口河發源於此。

鸛山 :城東北一百二十里。沙河發源於此,俗呼「鞍子窩。」

大北山 :城東北一百三十里。「望簪」 、「清水」 二河俱發源於此。

望海臺山 :城東北一百五十里,又名「謊煙臺。」 《獨山 》:城東北一百五十里。

龍王廟山 :城東北一百六十里。

一拉塔山 :城東北一百八十里,歸服堡河發源於此。

長嶺 :城東北二百二十里。

壁立山 :城東北二百三十里。

雙山臺 :城東北二百八十里。

群鹿山 :城東北三百十里。

城子山 :城東北三百三十里。

臺暉山 :城東北三百四十里。

龍王廟山 :城西北一百一十里。

老鸛嘴山 :城東北一百一十里。

官架山 :城東北三百四十五里。

對面山 :城東北三百七十里。

雙嶺 :城東北三百七十五里。

萬木山 :城東北三百八十里。

松嶺 :城東北四百二十里。

龍王廟山 :城西北二里。

駱馬河 :城東南四十里。源出小黑山,前流至王宮寨東入海。

泉水河 城南一里。源出蕭家山,泉流至城西南入海。

泥河 城西南四十里。源出金龍山,流至架子山,西南入海。

夏家河 :城西南五十里。源出鞍子山,東流至山北入海。

沙河口 :城西南六十里。源出圍屏山,流至沙河島入海。

小沙河 :城北半里。源出大黑山,流至龍王廟南入海。

龍鳳口河 :城北四十里。源出雙山,流至龍鳳寺南入海。

澄沙河 :城東北七十里。源出小黑山,東北流至團山北入海。

沙河 :城東北九十里。源出鸛山,流至紅嘴堡西入海。

清水溝 :城東北一百五里。源出大北山,流至紅嘴堡西入海。

望簪河 :城東北一百四十里。源出大北山,流至紅嘴堡東入海。

歸服堡河 :城東北一百五十里。源出一拉塔山,流至龍王廟,東南入畢里河。

畢里河 城東北一百六十里。詳蓋平縣。「海 」 ,《明一統志》作「渤海。」 引《齊都賦》海之傍山者,為渤遼地,倚山環海。唐渤海建國以此。金州南面皆海,路通山東、登、萊二郡。。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