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28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八十七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八十七卷目錄

 萊州府部藝文一

  戒子書          漢鄭元

  天柱山銘        魏鄭道昭

  鄭康成祠碑       唐史承節

  祭田橫文          韓愈

  密州謝上表        宋蘇軾

  京東河北盜疏        前人

  密州上韓丞相書       前人

  密州上文侍中書       前人

  蓋公堂記          前人

  超然臺賦          前人

  新修東海廣德王廟碑文   賈黃中

  即墨先賢祠記      明秦裕伯

  修萊城記          趙燿

  重修大基山先天觀記     胡濙

  遊大澤山記        張書紳

  重建呂東萊先生書院記   趙秉忠

  海運論           丘濬

 萊州府部藝文二

  春日望海         唐太宗

  奉和春日望海       楊師道

  觀海           獨孤及

  歲暮海上         孟浩然

  和簡判官望海        高適

  望海            李嶠

  送東萊學士王無競     陳子昂

  勞山            李白

  沙丘城           前人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行雪復作

               宋蘇軾

  密州宋國博以詩見紀在郡雜詠次韻答之

                前人

  密州答陳述古二首      前人

  和孔密州四絕        前人

  元豐七年有詔京東淮南築高麗亭館密海二

  州騷然有逃亡者明年軾過之歎其壯麗留一

  絕雲            前人

  再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  前人

  和潞公超然臺次韻      前人

  再過超然臺贈太守霍翔    前人

  望東海           前人

  勞山          金丘長春

  獅子峰           前人

  大澤山          秦元似

  勞山            前人

  大澤山          明鄒喜

  田橫山          胡以溫

  膠州道中          薛瑄

  超然臺          謝肇淛

職方典第二百八十七卷

萊州府部藝文一

[編輯]

《戒子書》
漢·鄭元

[編輯]

夫「吾家舊貧,不為父母群兄弟所容,去廝役之吏,游 學周秦之都,往來幽并兗豫之域,獲覲乎在位通人, 處逸大儒,得意者咸從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藝, 粗覽傳記,時睹祕書緯術之奧。年過四十,乃歸共養, 假田播殖,以娛朝夕。遇閹尹擅勢,坐黨禁錮十有四 年。而蒙赦令,舉賢良方正有道,辟大將軍三司府。公 車再召,比牒併名,早為宰相。惟彼數公,懿德大雅,克 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無任於此,但念述先聖 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亦庶幾以竭吾才。」故聞命 罔從,而黃巾為害,萍浮南北,復歸鄉邦。入此歲來,已 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誤,按之《禮典》,便合傳家。今 我告爾以老,歸爾以事,將閑居以安性,覃思以終業。 自非拜國君之命,問族親之憂,展敬墳墓,睹省野物, 胡嘗扶杖出門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爾煢煢一 夫,曾無同生相依。其勗來君子之道,研鑽勿替。敬慎 威儀,以近有德,顯譽成於僚友,德行立於己志。若致 聲稱,亦有榮於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吾雖 無紱冕之緒,頗有讓爵之高,自樂以論贊之功,庶不 遺後人之羞。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所好 群書,率皆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日西方 暮,其可圖乎?家今差多於昔,勤力務時,無恤飢寒,菲 飲食,薄衣服,節夫二者,尚令吾寡恨,若忽亡不識,亦 已焉哉!

===
《天柱山銘》
魏·鄭道昭
===
考證
孤峰秀峙,高冠霄星。寔曰天柱,鎮帶萊城。懸崖萬仞,

峻極霞亭。據日開月,麗景流精。朝輝岩室,夕曜松青。 九仙儀彩,餘用棲形。龍遊鳳集,斯處斯寧。淵綿窮想, 照燭空溟。道暢時乘,華光幽明。雲門煙石,登之長生。

《鄭康成祠碑》
唐·史承節

[編輯]

夫囊括宇宙者文字,發明道業者墳典。是以聖人作 而萬物睹,賢人述而百代通。禮樂得之以昭明,日月 失之而蹇忒,宣尼彰刪述之功,始皇速燒焚之禍。迨 乎群儒在漢,傳註縹緗,莫不珠玉交輝,纖微洞述。同 見集於芸閣,獨有綴於環林。豈若經教奧義,圖緯深 術,如我鄭公。公諱元,字康成,北海高密族也。八世祖 崇。哀帝時為尚書僕射。公少為鄉嗇夫,不樂為吏, 遂造太學,師事第五元。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 曆》、九章算術,又從東都張欽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 秋》《韓詩》《古文尚書》。攝齊問道,摳衣請益。去山東而入 關右,因盧植而見馬融,考論圖緯。乃召見而升樓,精 通禮樂。以道東而起嘆,三載在門,十年歸邑。及黨事 起,遂杜門不出,隱修經業。於是鍼《左氏》之膏肓,起《穀 梁》之廢疾,而又操入室之戈矛,發何休之墨跡。陳元、 李育,校論古今;劉環、范昇,憲章文議,何進延於几杖, 經宿而逃。袁隗表為侍中,緣喪不起。孔融之相北海, 屐履造門;陶謙之牧徐州,師友折節,比商山之四皓; 鄉目鄭公,類東海之於公,門稱道德。漢公車徵為大 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迎送,公乃以病自乞還 家。董卓遷都長安,公卿舉公為趙相,道斷不至,會黃 巾寇青郡,乃避地徐州。建安元年,自徐州還,道遇黃 巾數萬,見公皆拜相,約不入縣境。時大將軍袁紹總 兵冀州,遣使邀公,大會賓客,乃延公上坐。身長八尺, 飲酒一斛,秀眉朗目,儀容溫偉,客多豪俊,並有才說。 見公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公依 方辯答,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歎服。門人相與 撰公答諸子問,五經,依《論語》作《鄭志》八篇。公所著《周 易》《尚書》《毛詩》《儀禮》《周官》《禮記》《孝經大傳》《中候乾象曆》, 又著《天文七政論》《魯禮禘祫義》《六藝論》《毛詩譜》,駁許 慎《五經異議》,答臨孝莊《周禮難》,凡百餘萬言,經傳洽 熟,號為純儒。其所撰著,今並通習。是知書有萬卷,公 覽八千也,齊魯間宗之。公後嘗疾篤,以書戒其子益 恩。書曰:「吾家舊貧,不為父母群弟所容,去廝役之吏, 遊學周秦之都,往來幽并兗豫之域,大儒得有所受 焉。」遂博稽六藝,粗覽傳記。年過四十,乃歸鄉,假田播 植,以娛朝夕。後舉賢良方正,有道辟大將軍三司府, 聞命罔從。而黃巾賊為害,萍浮南北,復歸鄉邦。入此 歲來,已七十矣。今我告爾以老,歸爾以事,將閑居以 安性,覃思以終業。自非「拜國君之命,聞族親之憂,展 敬墳墓,觀省野物,何嘗扶杖出門乎?家事大小,汝以 承之。咨爾煢煢一夫,曾無同生相依。勖求君子之道, 研鑽勿替,敬慎威儀,以近有德。顯譽成乎僚友,德行 立乎己志。若志聲稱,是有榮於所生,可不深念耶?可 不深念耶!吾雖無紱冕之緒,亦有讓爵之高,庶不遺 後人之羞。」所憤憤者,以吾親墳隴未成,所好群書,率 皆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日方西暮,其可 圖乎?家人差多於昔。勤力務時,無恤飢寒,菲飲食,薄 衣服,節夫二者,尚令吾寡恨,若忽忘不識,亦已焉哉! 今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 巳。」既寤,以讖合之,知命當終。有頃寢疾,年七十有四, 以其年六月卒。遺命薄葬,自郡守以下嘗受業者,衰 絰赴會千餘人,乃葬於高密縣城西一十五里礪阜 山之原。嗚呼哀哉!有子益恩。孔融在北海,舉為孝廉, 及融為黃巾所圍,遂赴難捐身。有遺腹子,公以其手 文似已,名曰《小同》,精通《六經》,鄉人尊之,時為侍中。嘗 詣司馬昭,昭有密疏,未及屏,如廁還問曰:「卿見吾密 疏乎?」荅曰:「未見。」昭曰:「寧我負卿,勿卿負我。」鴆之而死。 悲夫!自夫子沒後,大道方卷,公之網羅遺典,探索奧 秘,今特立皭然,時季途迍,志不苟變,全身遠害,猗與 美哉!承節以萬歲通天元年行至州,見高密父老云: 鄭先生漢代鴻儒,託為文,乃為之銘曰:煥乎人文,圖 稽典墳,煩亂是剪,定自孔君,中途淹沒。秦帝沮焚,漢 興儒教,鄭氏超群。膏腴美地,簪纓宗親。嗇夫罷署,京 兆尋師,中侯乾象。左氏《韓詩》。雖稱積學,殆若生知。公 之挺生,大雅之懿,囊括墳典,精通奧祕。六藝殊科,五 經通義。小無不盡,大無不備。好學慕道,深思遠慮。來 往周秦,經過兗豫。侍中不仕,司農罷署。盧植東回,孔 融西去。作者謂聖,述者謂明。躬違三辟,門傳五經。《周 官》東部,漢緯西京。白玉遍地,黃金滿籯。占卜潛橋,行 途過「沛。陶謙師友,孔融高蓋。山肇黌扉,草生書帶。七 十歸老,三千赴會。經傳洽熟,齊魯攸宗。爵祿不受,贊 論為功。禮樂今去,吾道皆東。賴於標德,比皓稱公。閹 尹擅貴,禁錮連年。乃逢宥罪,方從舉賢。南城避難,東 萊假田。誕膺五百,中覽八千。今年在辰,來年在巳。嗚 呼不」請幫助識別此字。吁嗟到此,勞我以生,息我以死。道該八表,神 交千祀。濰水之曲,礪阜之陽。道德為里,鄭公為鄉。雲愁廟古,月暗墳荒。舊碑先沒,新石再彰。詞愧黃絹,心 悽《白楊》。名譽不朽,終古騰芳。

《祭田橫文》
韓愈

[編輯]

事有曠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 所稀,孰為使余歔欷而不可禁?余既博觀乎天下,曷 有庶幾乎夫子之所為。「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 誰。當秦氏之失鹿,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擾擾, 而不能脫夫子於劍鋩?豈所寶之非賢,抑天命之有 常。昔闕里之多士,孔聖亦云其皇皇。苟余行之不迷, 雖請幫助識別此字。《沛》其何傷。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 陳辭而薦酒,魂髣髴而來享。

《密州謝上表》
宋·蘇軾

[編輯]

臣軾言:「昨奉敕差知密州軍州事,已於今月三日到 任上訖。」草芥賤微,敢干洪造。乾坤廣大,曲遂私誠。受 命撫躬,己自知不稱;入境問俗,又復過於所期。臣軾 《中謝》。伏念臣家世至寒,性資甚下。學雖篤,志本先朝。 進士篆刻之文,論不適時,皆老生常談陳腐之說,分 於聖世,處以散材。一自離去闕廷,屢更歲月。塵埃筆 「硯,漸忘舊學之淵源;奔走簿書,粗識小人之情偽。欲 自試於民社,庶有助於涓埃。以為公朝,不廢私願。攜 孥上國,預憂桂玉之不充;請郡東方,實欲弟昆之相 近。自惟何幸,動獲所求,雖父兄所以處臣,其僥倖不 過如此。誰雲疏外,有此遭逢。」茲蓋伏遇皇帝陛下,躬 上聖之資,建太平之業,以為人無賢「愚,皆有可用。雖 如臣等輩,猶未盡捐,敢不仰佩至恩,益堅素守,推廣 中和之政,撫綏疲瘵之民。欲使民之安臣,則為臣之 報國。」

《京東河北盜疏》
前人

[編輯]

太常博士、直史館、權知密州軍州事蘇軾疏奏:「臣伏 見河北、京東比年以來,蝗旱相仍,盜賊漸熾。今又不 雨。自秋至冬,方數千里,麥不入土。竊料明年春夏之 際,寇盜為患,甚於今日。是以輒陳狂瞽,庶補萬一。謹 按山東自上世以來,為心腹根本之地,其與中原離 合,常係社稷安危。昔秦並天下,首收三晉,則其餘強」 敵,相繼滅亡。漢高祖殺陳餘,走田橫,則項氏不支;光 武亦自漁陽、上谷發突騎,席捲以並天下。魏武帝破 殺袁氏父子,收冀州,然後四方莫敢敵。宋武帝以英 雄絕人之資,用武歷年,而不能並中原者,以不得河 北也。隋文帝以庸夫穿窬之智,竊位數年,而一海內 者,以得河北也。故杜牧之論,以為「山東之地,王者得 之以為王,霸者得之以為霸,猾賊得之以為亂。天下 自唐天寶以後,奸臣鼎峙於山東,更十一世,竭天下 之力,終不能取,以至於亡。近世賀得倫挈魏博降後 唐而梁亡,周高祖自鄴都入京師而漢亡。由此觀之, 天下存亡之權,在河北無疑也。陛下即位以來,北方 之民,流移相屬,天災譴告,亦甚於四方。至於京東,雖 號無事,亦當常使其民安逸富強,緩急足以灌輸河 北,缾竭則罍恥,脣亡則齒寒。而近年以來,公私匱乏, 民不堪命。今流離饑饉,議者不過欲散賣常平之粟, 勸誘蓄積之家;盜賊縱橫,議者不過欲開告賞之門, 申嚴緝捕之法,皆未見其益也。常平之粟,累經賑發, 所存」無幾矣。而饑寒之民,所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費 丘山,蓄積之家,例皆困乏。貧者未蒙其利,富者見被 其災。昔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 賞之不竊。」乃知上不盡利,則民有以為生;苟有以為 生,亦何苦而為盜。其間凶殘之黨,樂禍不悛,則須敕 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今中民以下,舉皆「缺食。冒法 而為盜則死,畏法而不盜則饑。」饑寒之與棄市,均是 死亡;而賒死之於忍饑,禍有遲速。相率為盜,正理之 常,雖日殺百人,勢必不止。苟非陛下至德至聖,至仁 至慈,較得喪之孰多,權禍福之孰重,特於財利小有 所損,衣食之門一開,骨髓之恩皆遍。然後信賞必罰, 以威克恩,不以僥倖廢刑,「不以災傷撓法,如此而人 心不革、盜賊不衰者,未之有也。」謹條其事,畫一如左。

《密州上韓丞相書》
前人

[編輯]

《史館相公執事》。軾到郡二十餘日矣,民物椎魯,過客 稀少,真愚拙所宜久處也。然災傷之餘,民既病矣。自 入境,見民以蒿蔓裹蝗蟲而瘞之,道左纍纍相望者 二百餘里,捕殺之數,聞於官者幾三萬斛。然吏皆言 蝗不為災,甚者或言「為民除草。使蝗果為民除草,民 將祝而來之,豈忍殺乎?」軾近在錢塘,見飛蝗自西北 「來,聲亂浙江之濤,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彌 望蕭然,此京東餘波及淮、浙者耳。而京東獨言蝗不 為災,將以誰欺乎?郡已上章詳論之矣。願公少信其 言,特與量蠲秋稅,或與倚閣青苗錢。疏遠小臣,腰領 不足以薦鈇鉞,豈敢以非災之蝗,上罔朝廷乎?若必 不信,方且重復檢按,則饑羸之民,索之於溝壑間矣。 且民非獨病旱蝗也,方田均稅之患,行道之人舉知 之。稅之不均也久矣,然而民安其舊,無所歸怨。今乃 用一切之法,成於期月之間,奪甲與乙,其不均又甚 於昔者,而民之怨始有所歸矣。今又行手實之法,雖其條目委曲不一,然大抵恃告訐耳。昔之為天下者, 惡告訐之亂俗也,故」有不干己之法,非盜及強奸不 得捕告。其後稍稍失前人之意,漸開告訐之門。而今 之法,揭賞以求人過者,十常八九。夫告訐之人,未有 非凶姦無良者,異時州縣所共疾惡,多方去之,然後 良民乃得而安。今乃以厚賞招而用之,豈吾君敦化 相公行道之本意歟?凡為此者,欲以均出役錢耳。免 役之法,其經久利病,軾所不敢言也。朝廷必欲推而 行之,尚可擇其簡易,為害不深者。軾以為「定簿便當 節用五等,古法惟第四等,五等分上中下。昔之定簿 者為役,役未至,雖有不當,民不爭也,役至而後訴耳, 故簿不可用。今之簿者為錢,民知當戶出錢也,則不 容有大謬矣。」其名次細別,或未盡其詳,然「至於等第, 蓋已略得其實。軾以為如是足矣。但當先定役錢所 須幾何,預為至少之數,以賦其下五等,其餘委自令、 佐,度三等以上民力之所任者而分與之。」夫三等以 上錢物之數,雖其親戚不能周知,至於物力之厚薄, 則令、佐之稍有才者可以意度也。借如某縣第一等, 凡若干戶,度其力共可以出錢若干,則悉名之「庭」,以 其數予之,不戶別也。今民自相差擇,以次分占,盡數 而已。第二等則逐鄉分之,凡某鄉之第二等若干戶, 度其力可以共出錢若干,召而分之,如第一等,第三 等亦如之。彼其族居相望,貧富相悉,利害相形,不容 獨自僥倖者也。相推相詰,不三日自定矣。若折戶則 均分役錢,「典賣則著所割役錢於契要,使其子孫與 買者各以其名附舊戶供官,至三年造簿,則不復用, 舉從其新。如此而朝廷又何求乎?」所謂浮財者,決不 能知其數,凡告者亦意之而已。意之而中,其賞不貲; 不中,杖六十至八十極矣,小人何畏而不為乎?「近者 軍器監須牛皮,亦用告賞。農民喪牛,甚於喪子,老弱 婦女之家,報官稍緩,則撻而責之,錢數十千以與浮 浪之人,其歸為牛皮而已」,何至是乎?軾在錢塘,每執 筆斷犯鹽者,未嘗不流涕也。自到京東,見官不賣鹽, 獄中無鹽囚,道上無遷鄉配流之民,私竊喜幸。近者 復得漕檄,令相度所謂王伯喻者,欲變京東、河北鹽 法,置市易鹽務利害,不覺慨然太息矣。密州之鹽,歲 收稅錢二千八百餘萬,為鹽一百九十餘萬秤,此特 一郡之數耳。所謂市易鹽務者,度能盡買此乎?不能 盡,民肯捨而不煎,煎而不私賣乎?頃者兩浙之民以 鹽得罪者,歲萬七千人,終不能禁。京東之民,悍於兩 浙遠甚,恐非獨萬七千人而已。縱使官能盡買,又須 盡賣而後可。苟「不能盡其存者,與糞土何異?其害又 未可一二言也。願公救之於未行,若已行,其孰能已 之?」軾不敢論事久矣。今者守郡,民之利病,其勢有以 見及。又聞自京師來者,舉言公深有拯救斯民,為社 稷長計遠慮之意,故不自揆,復發其狂言,可則行之, 否則置之。願無聞於人,使孤危衰廢之蹤,重得罪於 世也。「干冒威重,不勝戰慄。」

《密州上文侍中書》
前人

[編輯]

軾再拜。軾備員偏州,民事甚簡,但風俗武悍,恃奸強 劫,加以比歲薦饑,椎剽之奸,殆無虛日。自軾至此,明 主購賞,隨獲隨給,人用競勸,盜亦斂跡。準法,獲強盜 二人,至死給五十千,流以下半之。近有旨,「災傷之歲, 皆降一等,既降一等則當復減半,自流以下,得十二 千五百而已。凡獲一賊,告與捕者,率常不下四五人, 不勝則為盜所害。幸而勝,則凡為盜者舉仇之。」其難 如此,而使四五人者,分十二千五百以殞其軀命,可 乎?朝廷所以深惡強盜者,為其志不善張而不已,可 以馴致勝廣之資也。由此言之,五十千豈足道哉!夫 災傷之歲,尤宜急於盜賊。今歲之民,上戶皆缺食,冬 春之交,恐必有流亡之憂,若又縱盜而不捕,則郡縣 之憂,非不肖所能任也。欲具以聞上,而人微言輕,恐 不見省。向見報明公,所言無不立從。東武之民,雖非 所部,明公以天下為度,必不間也。故敢以告。比來士 大夫好輕議舊法,皆未習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 者也。常竊怪司農寺所行文書,措置郡縣事,多出於 本寺官吏一時之意,遂與制敕並行。近者令諸郡守 根究衙前重難,應緣此毀官文書者,皆科違制,且不 用赦降原免。考其前後,初不被旨。謹按《律文》,「毀棄官 文書重害者,徒一年。」今科違制,即時增損舊律令也。 不用赦降原免,即是擅改新制書也。豈有增損舊律 令,擅改新制書,而天子不知,三公不與,有司得專之 者?今監司郡縣,皆恬然受而行之,莫敢辨,此軾之所 深不識也。昔袁紹不肯迎天子,以謂迎天子以自近, 則每事表聞,從之則權輕,不從則拒命,非計之善也。 夫不請而行,袁紹之所難也,而況守職奉上者乎?今 聖人在上,朝廷清明,雖萬無此虞。司農所行,意其出 於偶然,或已嘗被旨而失於開坐,皆不可知,但不請 而行,其漸不可開耳。軾愚蠢無狀,孤危之跡,自以岌 岌,素蒙明公獎與過分,竊懷憂國之心,聊復一發於 左右,猶幸明公密之,無重其罪戾也

《蓋公堂記》
前人

[編輯]

始余居鄉,有病寒而欬者,問諸醫,以為蠱不治且殺 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飲以蠱藥,攻伐其腸胃,燒爍其 體膚,禁卻其飲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病作,內熱惡寒 而欬不已,纍然真蠱者也。又求醫,醫以內熱投之以 寒藥,旦朝吐之,暮夜下之,於是始不能食。懼而反之, 則鍾乳烏啄,雜然並進,而痔、疽、癰、疥、眩、瞀之狀,無所 不至,三易醫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醫之罪,藥 之過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氣為主,食為輔。今 子終日藥不釋口,臭味亂於外,而百毒戰於內,勞其 主,隔其輔,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謝醫卻藥,而進所 嗜,氣完而食美矣。則夫藥之良者,可以一飲而效,從 之期月,而病良已。昔之為國者亦然。「吾觀夫秦,自孝 公以來,至於始皇,立法更制,以鐫磨鍛鍊,其民可謂 極矣。蕭何、曹參親見其斲喪之禍,而收其民於百戰 之餘,知其厭苦憔悴無聊而不可與有為也,是以一 切與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參為齊相,詔長老諸先生 問所以安集百姓,而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 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請之。蓋 公為言,「治道貴清淨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於 是避正堂以舍蓋公,用其言而齊大治。其後以治齊 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稱賢焉。吾為膠西守,知蓋公為 邦人也,求其墳墓子孫而不可得,慨然懷之,師其言, 想見其為人,庶幾復見如公者。治新寢於黃堂之北, 易其敝陋,達其壅蔽,重門洞開,盡城之南北,相望如 引繩,名之曰「蓋公堂」,時從賓客僚友遊息其間,而不 敢居,以待如公者焉。夫曹參為漢宗臣,而蓋公為之 師,可謂盛矣,而史不記其所終,豈非昔之至人得道 而不死者與?膠西東並海,南放於九仙,北屬之牢山, 其中多隱君子,可聞而不可見,可見而不可致,又安 知蓋公不往來於其間乎?愚何足以見之。

《超然臺賦》
前人

[編輯]

子瞻既通守餘杭,三年不得代,以轍之在濟南也,求 為東州守。既得請高密。其地介於濰、海之間,風俗朴 魯,四方賓客不至。受命之歲,承大旱之餘孽,驅除盜 賊,廩卹饑饉,日不遑給,幾年而後少安。顧居處隱陋, 無以自放,乃增治其城上之故臺,日與其僚覽其山 川而樂之。以告轍曰:「此將何以名之?」轍曰:「今夫山居 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漁者知澤,安於其所 而已,其樂不相及也,而臺則盡之。天下之士奔走於 是非之場,浮沉於榮辱之海,囂然盡力而忘返,亦莫 自知也,而達者哀之,哀者非以其超然不累於物故 耶?《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嘗試以超然名之,可 乎』?」因為之賦,以告之曰:「東海之濱,日氣所先。巋高臺 之凌空兮,溢晨景之潔鮮。幸氛翳之攸霽兮,逮朋友 之燕閒。舒堙塞於遙望兮,放遠目於山川。設金罍與 玉斝兮,清醪潔其如泉。奏絲竹之清怨兮,聲超遠而 渺綿。下仰望而不聞兮,微風過而激天。會陟降之幾 何兮,棄溷濁於人間。倚軒楹以長嘯兮,袂輕舉而飛 翻。極千里於一瞬兮,寄無盡於雲煙。前陵阜之洶湧 兮,後平野之漶漫。喬木鬱其蓁蓁兮,興亡忽兮滿前。 懷故國於天末兮,恨東西之險艱。飛鴻往而莫及兮, 落日耿其西躔。嗟人生之漂搖兮,寄流枿於《海堧》。苟 所遇而皆得兮,遑既擇而後安。彼世俗之私已兮,每 自予於曲全。中變潰而失故兮,有驚悼而汍瀾。誠達 觀之」無不可兮,又何有於憂患。顧宦途之迫隘兮,常 勤苦以終年。盍永樂於一醉兮,滅膏火之焚煎。雖晝 日其猶未足兮,候朗月於林端。紛既醉而相命兮,霜 凝磴而蹣跚。馬躑躅而號鳴兮,左右翼而不能安。各 分散於城邑兮,值清夜之既闌。惟所往而樂易兮,此 其所以為超然者耶?

《新修東海廣德王廟碑文》
賈黃中

[編輯]

惟堯之聖,就如日,望如雲,而下民罹洪水之患;惟禹 之德,聲為律,身為度,而盡力有濬川之勞。垂利無窮, 流惠斯大。然而究其本末,論乎委輸,苟疏鑿不使於 朝宗,渟蓄非由於善下。則堯欲濟難,虛罄知人之明; 禹無成功,徒施焦思之苦。若夫成二聖之丕績,冠乎 古今;解萬方之倒懸,免其墊溺。滿而不溢,大無不包。 其惟《東海廣德王》乎?若乃驗五行之用,習坎推先;紀 四溟之序,東方稱首。太昊是都於析木,大帝實館於 扶桑。限蠻夷以分疆,興雲雨而成歲。其廣也盡天之 覆,助元化以無私。其深也載地如舟,使含生而共濟。 統元氣以資始,擅洪名而不居。滌盪日月之精,推斥 陰陽之候。物惟錯以稱富,潤作鹹而興利。龍門導其 九曲,吸為安流;鼇峰聳其八柱,鎖為巨鎮。禍淫如響, 驅山豈足以加威;福善必誠,航葦皆起於利涉。是故 毳冕之制,異其章以著明;纍水之潔,法其左以定位。 信夫太極兼之以生,萬物資之以成;九州因之以平, 百穀賴之以傾。至若不以汙濁分別,見其仁也;不以 寒暑增損,全乎義也。「卑以為體,合乎禮也;深而無際,

包乎智也;潮必以時,著乎信也。如是則象止可以目
考證
睹,神莫得而智知。三王之際,已嚴祀典;萬世而下,率

修舊章。德若非馨,罔有昭荅;祭或如在,必聞感通。惟 品彙之盛衰,繫時風之隆替,允屬昌運,遐光令猷。《應 天廣運》《聖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覆載群生,照 臨下」土。飛龍正在天之位,丹鳳效來儀之資。負斧扆 以朝諸侯,登紫壇而款太乙。執玉帛者萬國,防風無 後至之誅;舞干羽於兩階,有《苗悛》不恭之罪。九流式 敘,七德用成,化洽雍熙,美溢圖史。然後較步驟之優 劣,論禮秩之等夷,聲教所通,人神具舉。東萊之地,海 祠在焉。歲月滋深,規模非壯。豈稱集靈之所,徒招偪 下之譏。蓋累朝以來,中夏多故,垣墉雖建,誠異於可 圩;牲牢雖設,或乖於掩豆。噫太平之難遇既如彼,褻 黷之弊又如此。惟大聖以有作,眷皇明而燭幽,經久 之圖,自我為始。於是大匠頒式,百工獻能,暗葉占星, 豈煩兼併?不資民力,蓋示於豐財;無奪農時,誠彰於 悅使。長廊千柱以環布,虛「殿中央而崛起。窗牖迴合 其寒暑,金碧含吐其精熒。袞冕尊南面之儀,羽衛圖 永遠之制。節內外以嚴關鍵,寬步武而闢軒庭。固久 極物表之瓌奇,盡人間之壯麗。且黃金為闕,止是虛 談;紫貝開宮,何常目睹。」於是祝史舉冊而致命,徹侯 當祭而為獻。肅肅廟貌,雍雍禮容,牢醴載陳而有加, 光靈拜賜以來格。斯蓋答貺於穹昊,屬意於黎元,使 俗被和平,物消疵癘,於以隆治道於無窮。若夫信徐 市之言,將遊方丈;惑文成之妄,欲訪安期,意在虛無, 事皆怪誕,校其得失,何止天壤哉!宜九譯來庭,不睹 揚波之兆;三時多利,屢臻大有之年。膺寶曆以永昌, 率群神而授職。《般》《詩》考義,遐播無疆之休;望秩陳儀, 長垂不刊之典。昔汾、洮二水,《左傳》尚紀其始封;涇、渭 兩川,《馬史》猶書其命祀。況茲廣德,王之盛烈,焉可闕 如!爰詔下臣,俾文其事。雖逢時備位,固絕乘桴之嗟; 而為學甚蕪,愈增持翰之愧。迺勉為銘曰:在昔洪水, 下民其咨。惟天命堯,當數之奇;惟堯命禹,救時之危。 賴二聖之有德,導萬流之東馳。「納而無所,功將安施? 以聖翊聖,無為而為。幽鍳不昧,聰明可知。既載既奠, 以京以坻。運有否泰,時有盛衰。崇其秩望,俟乎雍熙。 我後之明,照臨寰瀛。我後之德,覆載蠻貊。」乃豐禮秩, 乃盈嚴祀乃薦牲幣,乃潔樽彝。宮室羽衛,王者之規。 袞冕劍珮,南面之儀。眷彼平野,蔓草如束。既圖既劃, 樹以嘉木。眷彼「舊址,壞垣相屬。既經既營,峙以華屋。 元貺斯荅,皇明斯燭。神之來兮,君受萬福。廟貌惟赫, 享獻惟肅。神之來兮,臣荷百祿。」疵癘消於八紘,和氣 浹於群生。披文勒石,超三代之英。

《即墨先賢祠記》
明·秦裕伯

[編輯]

古莘董侯治即墨之二年,歲豊民和,改建孔子廟學, 期年而成。乃以故廟西廡易簷改塗,為先賢祠。自戰 國及兩漢,以功名著茲土者,得九人焉。即墨大夫三 人:安平君田單、齊王田橫、諫議大夫王吉、吉之子京 兆尹駿、膠東相王成不其令童恢,皆假像而祀之以 少牢。恐邦人不能悉知其行,乃令裕伯記之。謹按《禮》, 「有功烈於民,以死勤事者,配食於社。」我國家以忠義 詔天下,凡聖帝明王、忠臣烈士載在祀典者,命有司 蠲潔致祭。今即墨九賢之祀,所以奉明詔、尊禮經也, 予於是而有感焉。自東漢以迄於今,寥寥千載,鄉賢 如王吉父子者,豈無其人?特貧而在下不能自振於 時者多矣。邑治之良,亦豈無如王成、如童恢者乎?不 幸處海邦之地,其聲名不能自達於朝者亦多矣,其 能有萬家之封乎?此古今之賢者所以不多見矣。董 侯此舉,所以表前修、望來哲者深矣。侯嘗為國子助 教,裕伯忝冑子在成均,實與諸生之列。茲承先生之 命,謹摭《九賢》之概而為之詩,俾邦人歌以祀之。《詩》曰: 「即墨古城,實表東海」;有美多賢,流光千載。齊當田氏, 大夫三人,史載其事,名滅無聞。時維威王,登崇俊良, 大夫侃侃,以寧東方,聲譽弗聞,不阿以正,益封萬家, 以鴻厥慶。湣王之亂,燕軍來攻,大夫百戰,以死其忠, 忠義在民,不忍開關,收合餘燼,以起田單。單也實賢, 士卒同苦,勿私其孥,編於行伍。火牛之奔,兵車夜觸, 齊城,七十一朝而復。乃輯其民,乃迎其君。安平有爵, 莫賞其勳。秦滅諸侯,王建將朝。大夫諫止,以保宗祧。 王卒不聽,國滅身死。大夫之賢,奚愧青史。劉項之爭, 田橫乃王。漢有天下,橫不忍降。殺身死義,眾客同亡。 高風滄海,萬世允傷。皋虞有城,即墨下邑。山靈降祥, 乃生王吉。為諫大夫,氣剛以直。有子曰駿。勉肖其德, 擢居京尹。比名趙張,英聲義烈,古今流芳。惟此即墨, 膠東王國。在漢中興,有相王成,勞來流民,八萬餘口。 璽書封侯,為循吏首。縣治之西,古城不其東。漢縣令 姑幕童恢,忠孝廉平,信及猛虎。有詔褒榮,擢居郡府。 凡此九賢,勳載遺編。生能濟世,死舍其天。載考《禮》《經》, 法當從祭。廟享血食,以訓來世。惟我董侯,氣剛色柔。 三年政教,克配前修。既作斯堂,九賢孔集。邦人屈指, 侯來其拾。我作歌詩,請刻諸石。春秋匪懈,祀享無斁。

===
《修萊城記》
趙燿
===夫萊州有城舊矣,其先蓋委土為之。洪武辛亥,有指

揮使《茆貴》者,奉命守萊,始闢北門,被土以甓,儼然稱 名城雲。二百餘年,星霜變易,城垣日就圯毀,有司者 倚藉承平,視其治為傳舍,孰有為民生計久遠,奮起 言修者。萬曆壬辰,倭奴闌入朝鮮,勢焰張甚。說者謂 乘風振楫,瞬息可抵登、萊,而人心洶洶,始懼斯城之 不足守矣。當是時,金壇於公備兵吾萊,方與登畫地 為守,一切深念。乃謀諸郡守,南城王公邑侯分陝衛 君上其議,兩臺決意修之。顧經營數閱月,甫舉一隅, 輒相繼遷去。而於公尤低回嘅唶,不能置焉。居無何, 廣陵盛公由平陽治最,擢海右治兵憲使來代。於公 甫下車,周歷城垣,則慨然歎曰:「斯非於公之所為眷 眷者哉?是在我矣。第所與我同心,其底厥成者,非良 二千石不可也。」乃謀諸郡守信都石公及邑侯分陝 崔君,征繕方殷,而石公又以憂去。盛公悵然者久之。 廟堂知東方多故也,環視郎署,抱經濟才,無如比部 吉州龍公者,遂推擇出守吾萊。至則與盛公抵掌而 談,首及城役,意大合焉。而二三郡寮如雞澤王君輩, 咸弼成之。問錢糓,則量徵於州邑,曰:「是吾所共安危 者也。」問力役,則取卒於踐更,曰:「是吾所藉城守者也。」 問工匠,則更番於屬籍,均給稍食,曰:「是吾所休之平 時,而庸之一日者也。」已又各捐歲俸,為眾庶倡,而郡 縉紳士氓靡不捐貲以助者。於是伐石於山,陶甓於 原,積芻購材,人馳車轉。雖分理屬之庶寮,而龍公復 以盛公意,時時督責,綜覈其間,如家事然。故所費僅 三萬餘金。自戊戌暨庚子,不三越祀,而百雉雄城,已 屹然告成矣。即於公詎卜其有今日哉!城舊制圜一 千四百七十六丈九尺,崇三丈五尺,闊二丈,基廣於 巔。今殺其基,奠之以石,礱甓直上,類削成焉。有門四: 南曰景暘,北曰定海,東曰澄清,西曰武定,各建以大 樓,棟宇巍峨,登之千里一瞬也。四隅有小樓,亦重簷 峻起若飛,惟視大樓制差儉耳。門隅之間,每若干武 為一鋪,鋪舍二十有四。北城有元帝廟,仍舊。南城東 西二隅,新貌「文昌」、武安於上,蓋取「揆文奮武」之義雲。 城匝池闊三丈,泉水交流,暎帶左右。工既訖,龍公曰: 「壯哉城也!非盛公孰主宰是則?」相與徘回四望,囅然 喜曰:「嘻!是非所為金城湯池,天府之國者耶?萊之人 世世子孫利賴之矣。」乃介邑侯劉君屬不佞為之記。 當斯城之初議也,不佞竊與有聞焉。而眾論紛紜,鮮 有不難其事者。蓋功大則費不貲而措置之難,勞久 則力易罷「而底績之難;人眾則意各殊而相安無怨 之難。」今茲之役,豈曰修之?觀其墉堞池隍,樓櫓亭障, 劃然一新,實創建之矣。乃所費若而緡,所歷若而時, 不擾閭左,不煩縣官,一錢而一旦就緒,眾無間言。語 雲非常之原,黎民懼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其諸 公之謂哉!謹記之以告來世,俾知斯城之不易「也,而 慎所以守之者。」盛公諱稔,號成西,丙戌進士。龍公諱 文明,號斗沖,己丑進士。劉君諱蔚,號耳陽,戊戌進士。 其分任襄事諸公名氏,暨諸勤事文武吏,別有記,不 具書。

《重修大基山先天觀記》
胡濙

[編輯]

東萊震,方二十里許,一峰卓然霄漢者,大基山也。山 之上,岈然而盤迴,蔚然而深秀者,道士谷也。矗然而 鱗次,煥然而翬飛者,先天觀也。拱揖內向,若掀而翔, 曰「鳳翅山。」陂渚下蓄,如鑑而清,曰「聖水池。」前為朱陽 臺,後為元武崖。靈虛宮則倚山之陰,白雲庵、青鳥嶺 則夾其旁,四顧如城,一山屏列,曰珍珠洞。其南十里, 曰神仙洞。其外諸山,曰福祿、曰牛星、曰雌雄、曰岡山、 曰逍遙、曰馬鞍。環鞏千尋,水會為河,曰掖水,西注二 十里,過東萊郡治北歸於海。與鰲山相望於天際,與 神州出沒於波濤。唐鄭文公於此仙去,丹竈碁局,印 石宛然。至元間,長春子大建琳宇,始賜額曰「先天。」迨 我朝,而茲山隳替既久。《正統紀》《元都紀》:宋道仙來遊, 慨然有興復之志。聞道士孫守常,自幼戒行,絕欲清 齋,久侍靈應宮希仙張公門下道招為徒屬,以重新 真宇。守常乃蓬首徒跣十稔,邑善士鍾寧感而施粟 百石為倡,由是施者漸眾,鳩工市材,伐石負木,每有 弗勝,輒拜號呼天,若有神陰翊者焉。聞者異之,助緣 者日增。經始於庚午「之春,落成於辛未之秋,中建正 殿,石柱若干楹,傍建堂廉一十餘楹,黝堊丹雘,煥然 一新。金容玉像,裝飾儼雅。鐘鼓筍簴,方丈庖湢,次第 而舉。工以億計,金以萬數計,雖出於眾,而守常實有 以致之也。希仙之徒林輔元來京徵文,以彰守常之 異志,以重道仙之所付,得人而來者,有徵以繼承焉。」 於乎!太初之氣無始,眾妙之門無名。積而形像,散而 杳冥。如環無端,固不假於作為,而仙蹟往往敻絕。宋 范文正公有「便是蓬萊第一宮」之句,遺刻輝煌林谷, 後先題品者益廣,宜為銘以垂不朽。銘曰:鰲聳鳳舉, 峰巒鼎峙;豹蹲龍騰,虛谷如壘。架石鑿巖,峻宇雕欄; 飛甍絢彩,傑棟流丹。鳴鐘考鼓,排雲叩關。《颷車》羽輪。

朝往暮還,倏焉滄桑。元範恢張,前作後繼,愈熾愈昌
考證
河清海晏,地久天長。勒珉高岡,萬古輝光。

《遊大澤山記》
張書紳

[編輯]

余雅有山水癖,嘉靖庚戌來自江右,由靈岩遂登泰 山,詣闕里,趨先聖,謁舜廟,由濟歷青將訪蓬萊,窮諸 島,以侈東遊之勝。春二月,始經東萊,而海廟在焉,因 止城南之資聖寺,雖未輒遊,是夕已夢入芙蓉島矣。 明發攜二僧杖策海上,放歌縱飲,天風海日,無異夢 中。長望東南,見萬山飛舞,一峰挺峙於其上。二僧顧 謂余曰:「此大澤山也,盍往焉?」余遂諾。又越日,二僧相 與騎驢行,午後抵山腳,憩下院,而日晡矣。於是飛雲 宿巔,群峭可辨。余且行且覽其概,攜二小童前導,俄 頃抵柱腰石,牛馬蹄遂凝立。問樓子石所在,二僧已 及遠,且呼余急登若安,知余之所得不在急也。時漏 下十刻,步月梯旁望人臺,將至普賢門,明月在松,碧 天如水,清風徐徐,不透肌骨。已而寺僧迎余松下,由 殿角觀磨刀石,嘗乳泉,抵方丈,宿焉,則月之六日也。 次早,二僧以他事先歸,余觴二僧於日照庵而別。余 獨步庵外,循龍潭,歷桃花澗、香積廚而下,仰觀瑞峰 之巔,則巍然矣。他山皆無木,獨近寺多松楸,後無霜, 而夏亦不炎。僧謂之「勝地」,信然。寺外有錦屏石、白虎 谿、甘露泉、松屏雲堆,皆奇絕處。凡峰岩洞谷、池澤殿 臺之屬之著名者踰百。余之覽當世遠事,殊知名不 面見,面迷名,安能盡擬其勝也。雖然,神會心得,固不 在於無遺也。山去城六十里,最幽閑,人跡罕到。多士 假僧舍讀書,適於子起潛、毛子夢鶴、夢麟、周子子由 方講學山中,喜余遠來,發奇興,邀余絕壑。自清涼石 觀音岩望鵓鴿堂上,登摩雲頂。頂方平,可容數十客。 諸君序次分酌,伏盻群峰,如龍蟠鳥飛,岐分隴派,適 見三山璚島,共沒煙霧中,已立奇觀矣。「又越日,登瑞 雲峰,度鳥道,穿石穴,攀蘿杖竹,不知身在危崖之上 下,若寶山虎穴,如千仞樓臺,奔湃而下,南」望金剛,崓 如金城,劍戟聯絡森嚴。於是歎曰:「美哉!茲諸峰,巨靈 之雄,眾山之宗也。方其興雲作雨,瀰漫六合,渾乎大 海之洋。及其雨退雲蜚,青峰露首;又如江浪之沸騰, 舟行千里。及其晴日曜空,高下畢呈,山澤殊狀。豆人 寸馬,蟻聚蜂屯,乃毫髮不爽。舉杯望空,飛灑萬壑;舉 目仰視,若近暉璧,如視帝廷,分布號令,四方將領,張 旗堅壁,乘望風旨。嗟乎!山有奇峰,群嵐共仰;北辰建 極,眾星團旋。用握元化,品物之流行,四時之迭運,造 化之精,於茲洩矣。觀塵世之競強弱,較長短,如蚋蚊 之交逐,不久而自息也。」余方凝思飄然,諸君不覺歡 洽,乃倚石和歌,聲落山谷,松風聞之,若聞仙音,亦一 奇也。首遊自六日望後一日而返,計十有一日,勝會 難逢,佳辰鮮遇,發志暢懷,各伸其蘊,余首倡之,諸君 次第分吟,得若干首?《雲谷樵夫》兼《雪溪漁父》為之記。

《重建東萊呂先生書院記》
趙秉忠

[編輯]

「東萊先生倡道於婺,其世系實出於萊,委土可以為 師保,況其鄉之賢哲乎?先河後海,君子重所自始」,則 萊人之祀先生有繇也。景泰甲戌間,立先生祠,至正 德甲「戌,稍恢張其宇而榜以書院,易祠以書院,將後 之髦士肄業其中,頌先生詩,讀先生書,習先生禮器, 如見先生者,則其興起猶易爾。」嗣是書院議革而祠 僅存。萬曆己亥,龍公斗沖以進士來守是邦,甫視事, 謁先生祠,瞻拜先生肖貌於荒煙白草之間,低徊久 之,不能去。即欲更新書院,乃敓於海防、禦倭、築城隍、 繕樓櫓、練水營兵,為預戰守、固藩籬之計。且歲歉而 民勞未遑也。越二年,海波清晏,百廢俱釐。於是聯師 儒,勤考校,刊先正文以式多士。建小學一、社學二,而 先生之書院相繼而落成。坊門一,大書「東萊呂先生 書院。」肅道而入,為戟門、為照牆、為棹楔,中為講堂五 楹,又進為先生祠堂三楹、耳房二楹。前後書舍翼列 於堂之左右者,共十六楹,庖湢稱是。闢以馳道,繚以 高垣,黝堊丹漆,絢爛瓌瑋。是役也,雖因舊為新,而實 宏隘壯樸,先生道學「斌斌振起矣。說者謂先生書院 始成之,旋廢之,又復成之,有數存焉。」余謂數之理,渺 茫不可知,所可知者人耳。當正德繼統,是為世宗肅 皇帝壽考作人,文風遐鬯。穆宗莊皇帝纘承光大,守 以惇篤,而賢公卿實襄翼之。一時縉紳士大夫,宗良 知主靜主敬之學,闡濂、洛、關、閩之旨者,可按籍而覆 數。又進薛文清公廟庭,得祀瞽宗之列。凡以培植先 生正學之一脈,故鐘簴為不移也。嗣是江陵秉政,罷 天下書院之在名都鉅邑者以千數,先生書院化為 烏有,而文獻幾無徵矣。惟我皇上天縱聰明,英謨神 識,江陵絀而從祀孔廟者又復得三人,天下知上意 所嚮,丕揚文教,而書院之廢者稍稍復。新萊郡東枕 大海,西連泰嶽,北衛神京,儼然擊柝重門稱左輔焉。 任茲土者,使無所闡繹紹明,何以淑人心、成教化?則 萊之書院宜於列郡為獨先,一以風往,一以興來,一 以尊令共之義,俾海濱化為鄒魯,佐國家煥乎有文 之治,茲公於萊之書院為獨重也。嗚乎!不有先覺,孰 開後人?不有後賢,孰彰先覺?則先生書院之成毀,果數耶,抑人耶?吾嘗譬先生之道,如五星麗天,芒寒色 正,而不能必一日無陰霾;又如江淮河漢,天下共酌, 而不能必一處無壅塞。然掃其陰霾而使之明,決其 壅塞而使之行,則其補天之手,行地之功,非龍公疇 其任之哉?公諱文明,字君見,吉安之永新人,古今稱 節義文章,「首推大江以西,而吉安為之最。」公產是邦, 廉頑勵懦,開物成務,於先生若有合也,故其嘉尚如 此雲。

《海運論》
丘濬

[編輯]

海運之法,自秦有之。唐人亦轉東吳粳稻給燕、幽,然 亦給遠方之用而已。用以足國,則始於元焉。初,伯顏 平宋,命張瑄等以宋圖籍,自崇明由海道入京師。至 元十九年,始建海運之策,命羅璧等造平底海船,運 糧從海道抵直沽。是時猶有中灤之運,不專於海道 也。二十八年,立都漕運萬戶府,以督歲運。至大中,以 江、淮、江、浙財賦府每歲所辦糧充運,以至末年,專仰 海運矣。海運之道,其初也,自平江劉家港入海,至海 門縣界開洋,月餘始抵成山。計其水程,自上海至楊 村、馬頭,凡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最後千戶殷明略 者,又開新道,從劉家港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東行, 入黑水大洋,入界河。當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 師,不過旬日而已。說者謂其雖有風濤漂溺之虞,然 視河漕之費,所得蓋多。然終元之世,海運不廢。我朝 洪武三十年,會通河通利,始罷海運。考《元史·食貨志》 論海運有云:「民無輓輸之勞,國有蓄儲之富,以為一 代良法。」又云:「海運視河漕之數,所得蓋多。」作《元史》者 皆國初史臣,其人皆「『生長勝國時,習見海運之利,所 言非無所徵者。竊以為自古漕運之道有三:曰陸,曰 河,曰海。陸運以車,水運以舟,而皆資乎人力。所運有 多寡,所費有繁省。漕河視陸運之費省其三四,海運 視河運之費省十七八。河漕雖免陸行,而人輓如故, 海運雖有漂溺之患,而省牽索之勞。較其利害,蓋亦 相當』。今漕河通利,歲運充積,固無資於海運也。然善 謀國者,恆於未事之先,而為意外之慮。今國家都幽, 蓋極北之地,而財賦之入,皆自東南而來。會通一河, 譬則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禍。 況自古皆是轉搬,而以鹽為傭直。今則專役軍夫長 運,而加以兌支之耗,歲歲常運,儲積之糧雖多,而征 戍之卒日少,食固足矣,如兵之不足,何迂儒為遠慮。 請於無事之秋,尋元人海運之故道,別通海運一路, 與河漕並行。江西、湖廣、江東之粟,照舊河運,而以浙 西東瀕海一帶,由海通運,使人習知海道。一旦漕渠 少有滯塞,此不可來而彼來,是思患預防之先計也。」 濬家居海隅,頗知海舟之「便。舟行海洋,不畏深而畏 淺,不慮風而慮磕。故製海舟者必為尖底,首尾必俱 置舵;卒遇暴風,轉帆為難,亟以尾為首,縱其所如。且 暴風之作,多在盛夏。今後率以正月以後開船,置長 篙以料角,定盤針以取向,一如番舶之利。」夫海運之 利也,以其放洋;而其險也,亦以其放洋。今欲免放洋 之害,宜預「遣習知海道者,起自蘇州劉家港,訪問傍 海居民,捕魚漁戶,煎鹽竈丁,逐一次第蹈視海涯有 無,行舟潢道,泊舟港汊,沙石多寡,洲渚遠近,親行試 驗,委曲為之設法,可通則通,可塞則塞,可迴避則迴 避,畫圖具本,以為傍海通運之法,萬一可行,是亦良 便。」若夫占視風候之說,見於《沈氏筆談》,每日五「鼓初 起,視星月明潔,四際至地,皆無雲氣,便可行舟。至於 巳時則止,則不遇暴風矣。中道忽見雲起,即便易舵 回舟,仍泊舊處。如此可保萬全,永無沉溺之患。萬一 言有可採,乞先行下閩、廣二藩,訪尋舊會通番航海 之人,及行廣東鹽課提舉司,歸德等場,起取慣駕海 舟竈丁,令有司優給驛遣。既至」,詢訪其中知海道曲 折者,以《海道事宜》,許以事成加以官賞,俾其監工照 依海舶式樣,造為運船,及一應合用器物,就行委官 督領。其人起自蘇州,歷揚、淮、青、登等府,直抵直沽濱 海去處,踏看可行與否,先成運舟十數艘,付與駕使, 給以月糧,俾其沿海按視,徑行停泊去處。所至以山 島港汊樹標幟,「詢看是何州縣地方,一一紀錄,造成 圖冊。」縱其往來十數次,既巳通習,保其決然可行無 疑。然後於崑山、太倉起蓋船廠,將工部原派船料,差 官於此收貯,照依現式,造為海運尖底船隻,量定軍 夫若干,裝載若干。大抵海舟與河舟不同,河舟畏淺, 故宜輕;海舟畏風,故宜重。假如每艘載八百石,則為 「造一千石舟,許以其百石載私貨。三年之後,軍夫自 載者,三十稅一。客商附載者,照依稅課常例,就於直 沽立一宣課司收貯,以為歲造船料之費。其糧既從 海運,腳費比漕河為省,其兌支之加耗,宜量為減殺。 大約海舟一載千石,則可當河舟所載之三。河舟用 卒十人,海舟加五或倍之,則漕卒亦」比舊省矣。此又 非徒可以足國用,自此京城百貨駢集,而公私俱足 矣。考宋《朱子文集》,其奏劄言:廣東海路至浙東為近,

宜於福建、廣東沿海去處招邀米客。《元史》載:順帝末
考證
年,山東、河南之路不通,國家不繼。至十九年,議遣戶

部尚書貢師泰往福建,以閩鹽易糧給京師,得數十 萬石,京師賴焉。其後陳友定亦自閩中海運進奉不 絕也。況京師公私所用,多資南方貨物之來,苦於運 河窄淺、舳艫擠塞,腳費倍於物直,貨物所以踴貴,而 用度維艱。此策既行,南貨日集於北,空船南歸者必 須物實,而北貨亦日流於南矣。今日富國足用之策, 莫大於此。說者若謂海運險遠,恐其損人費財;請以 元質之。其海運自至元二十年始,至大曆二年止,備 載逐年所至之數,以見其所失,不無意也。竊恐今日 所運之糧,每年所失,不止其數。況海運無剝淺之費, 無挨次之守,而支兌之加耗,每石須有所減,恐亦浮 於所失之數矣。此策既行,果利多而害少。又量將江、 淮、荊湖之漕,折半入海運,除減軍卒以還隊伍,則兵 食兩足,而國家亦有水戰之備,可以制服邊海之夷, 誠萬世之利也。《章句》末儒偶有臆見,非敢以為決然 可行,萬世無弊也。念此乃國家萬年深遠之慮,姑述 此嘗試之策,請試用之。試之而可則行,不可則止。

萊州府部藝文二

[編輯]

《春日望海》
唐·太宗

[編輯]

披襟眺滄海,憑軾翫春芳。積流橫地紀,疏派引天潢。 僊氣凝三嶺,和風扇八荒。拂潮雲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雲鴈斷行。懷卑運深廣,持滿守靈長。 有形非易測,無源詎可量。洪濤經變野,翠島屢成桑。 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圖王。

《奉和春日望海》
楊師道

[編輯]

春日臨渤海,征旅輟晨裝。迴瞰盧龍塞,斜瞻肅慎鄉。 洪波迴地軸,孤嶼映雲光。落日驚濤上,浮天駭浪長。 僊臺隱螭駕,水府汎黿梁。碣石朝煙滅,之罘歸鴈翔。 北巡非漢後,東幸異秦皇。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場。 電擊驅遼水,鵬飛出帶方。將舉青丘繳,安訪「白霓裳。」

《觀海》
獨孤及

[編輯]

「北登渤澥島,回首秦東門。誰施造物巧,鑿此天池源。」 澒洞吞百穀,周流無四垠。廓然混茫際,望見天地根。 白日自中吐,扶桑如可捫。超遙蓬萊峰,想像金臺存。 秦帝昔經此,登臨冀飛翻。揭旌百神會,望日群山奔。 徐福竟何成,羨門徒空言。唯見石橋足,千年潮水痕。

《歲暮海上》
孟浩然

[編輯]

仲尼既巳沒,予亦浮於海。昏見斗柄迴,方知歲星改。 虛舟任所適,垂釣非有待。為問乘槎人,滄洲復何在。

《和簡判官望海》
高適

[編輯]

聖代務平典,輶軒推上材。軺停溟海際,曠望滄波開。 駟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巨鼇不可釣,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穀,茫茫連九垓。挹流納廣大,觀異增遲回。 日出見魚目,月圓如蚌胎。跡非想像到,心似精靈猜。 遠色帶孤嶼,虛聲涵殷雷。風行越裳貢,水遏天吳災。

《望海》
李嶠

[編輯]

《習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三山巨鼇湧,萬里大鵬飛。 樓寫青山色,珠含明月輝。會因添霧露,方遂眾川歸。

《送東萊學士王無競》
陳子昂

[編輯]

寶劎千金買,平生未許人。懷君萬里別,持贈結交親。 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已矣將何適,無令白首新。

《勞山》
李白

[編輯]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生,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輝,白髮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陞雲車。願隨夫子天壇上,閑與僊 人掃落花。

《沙丘城》
前人

[編輯]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行雪復作》

[編輯]

宋蘇軾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東風吹宿酒,瘦馬兀殘夢。 蔥朧曉光開,旋轉餘花弄。下馬成野酌,佳哉誰與共。 須臾晚雲合,亂灑無缺空。鵝毛垂馬騣,自怪騎白鳳。 三年東方旱,逃戶連歌棟。老農釋耒嘆,淚入肌腸痛。 春雪雖雲晚,春來猶可種。敢怨行役勞,助爾歌飲甕。

《密州宋國博以詩見紀在郡雜詠次韻答之》

[編輯]

前人

吾觀一宋文,字字照縑素。淵源皆有考,奇險或難句。 後來邈無繼,嗣子其殆庶。胡為尚流落,用舍真有素。 當時苟悅可,慎勿笑杕杜。斲窗誰赴救,袖手良優裕。 山城辱吾繼,缺短煩遮護。昔年繆陳詩,無人聊瓦注。 於今賡絕唱,外重中已懼。何當附「《家集》,擊壤追咸濩。」

《密州答陳述古二首》
前人

[編輯]

漫道山東第二州,棗林桑泊負春遊。城西亦有紅千 葉,人老簪花卻自羞。

小桃霜萼未勝春,羅綺叢中第一人。聞道使君歸去 後,舞衫歌扇總生塵。

《和孔密州四絕》
前人

[編輯]

大斾傳聞載酒過,小詩未忍著磚磨。《陽關》三疊君須秘,除卻膠西不解歌。

歲歲開園成故事,年年行樂不辜春。今年太守猶難 繼,慈愛聰明惠利人。

蜂腰鶴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雲。醉裡自書醒自 笑,如今二絕更逢君。

城西千葉豈不好,笑舞春風醉臉丹。何似後堂冰玉 潔,遊蜂非意不相干。

元豐七年有詔京東淮南築高麗亭館密海二

[編輯]

州騷然有逃亡者。明年,軾過之,歎其壯麗,留一絕雲            :「前人」

簷楹飛舞垣牆外,桑柘蕭條斤斧餘。盡使渾邪作僕 婢,不知償得此人無。

《再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
前人

[編輯]

先生依舊廣文貧,老守時遭醉尉嗔。汝輩何曾堪一 笑,吾儕相對復三人。黃雞催曉淒涼曲,白髮驚秋見 在身。一別膠西舊朋友,扁舟歸釣五湖春。

《和潞公超然臺次韻》
前人

[編輯]

我公厭富貴,常苦勳業尋。相期赤松子,永望白雲岑。 清風出談笑,萬竅為號吟。吟成超然詩,洗我蓬之心。 嗟我本何人,麋鹿強冠襟。身微空志大,交淺屢言深。 囑公如得謝,呼我幸寄音。但恐酒錢盡,煩公揮橐金。

《再過超然臺贈太守霍翔》
前人

[編輯]

昔飲雩泉別常山,天寒歲在龍蛇間。山中兒童拍手 笑,問我西去何當還。十年不赴竹馬約,扁舟獨與漁 蓑閒。重來父老喜我在,扶攜老幼相遮攀。當時襁褓 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顏。問今太守為誰歟,護羌充 國病未斑。躬持牛酒勞行役,無復杞菊嘲寒慳。超然 置酒尋舊跡,尚有詩賦鑱堅頑。孤雲落日在馬耳,照 耀金碧開煙鬟。卻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瀨鳴玦環。 願公談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灣。

《望東海》
前人

[編輯]

憶觀滄海過東萊,日照三山迤邐開。玉觀飛樓凌霧 起,仙幢寶蓋拂天來。不聞宮漏催晨箭,但覺簷陰轉 古槐。供奉清班非老處,會稽何日乞方回。

《勞山》
金·丘長春

[編輯]

卓犖鼇山出海隅,霏微靈秀滿天衢。群峰削蠟幾千 仞,亂石穿空一萬株。

《獅子峰》
前人

[編輯]

鼇山東面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紅。浩渺碧波千萬 里,盡成金色滿山東。

《大澤山》
秦元似

[編輯]

古木巢遼鶴,陰崖溜石泉。登臨多意緒,深邃好風煙。 笑傲欣離俗,徘徊覺近天。熒煌逼霄漢,疑是繼張騫。

《勞山》
前人

[編輯]

蓬萊之山橫插天,《大勞》小勞青可憐。清秋播蕩入滄 海,落日飄渺生晴煙。眼前此景出人世,便可羽化凌 飛仙。挹取《南溟》酌北斗,枕石大醉雲峰巔。

《大澤山》
明·鄒喜

[編輯]

閑度樓谿暝色寒,相將仙侶躡層巒。摩雲頂上饒餐 玉,邀月臺邊剩弄丸。群石參差馴虎臥,萬松偃蹇老 龍蟠。乾坤此地堪留賞,歷盡群峰興未闌。

《田橫山》
胡以溫

[編輯]

如陣愁雲結不開,悲風連日度樓來。坐臨滄海矚孤 島,悵對斜陽酒一杯。慷慨當年多壯士,蕭條千古歎 殊材。英雄失勢尋常事,劉漢於今安在哉!

《膠州道中》
薛瑄

[編輯]

數點青螺海上山,參差樓閣海天寬。行臺五月不知 暑,只覺侵人海氣寒。

《超然臺》
謝肇淛

[編輯]

「一片秋光爽色開,況逢仙令共登臺。城連平楚天邊 去,雲擁群山海上來。濰水尚寒高鳥盡,穆陵無恙夜 烏哀。尊前欲灑千秋淚,往事殘碑伴綠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