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33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三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百三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三十二卷目錄

 潞安府部彙考二

  潞安府關梁考

  潞安府封建考

  潞安府公署考

  潞安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三百三十二卷

潞安府部彙考二[編輯]

潞安府關梁考        府志[編輯]

本府。長治縣附郭。

龍泉橋 在郡南關

金橋 在郡西南關。唐景龍中,童謠云:「聖人執節度金橋。」 後明皇由此朝京師。

老胡橋 舊名「通晉橋」 ,在郡城西三里。舊橋圮,有屬胡僧募修者,一夕而成,因以名橋。

石子河橋 在北關外。明萬曆四十五年,僧妙光募化造。

永濟橋 在郡城南韓店,創自宋宣和間,元時重修。

淘清橋 在郡南淘清河。「河源流頗遠,又委曲而來,夏月有暗漲,趨避不及,漂沒者多。明嘉靖中,鄉民建,工頗巨,民便之。今衝激就圮,宜急修治,則費省而力易矣。」

郜金橋 在郡城南關廂二里,山水河上。《長子縣》。

長平關 ,在縣南四十里。

穀關 在羊頭山下

橫水巡檢司 元置,西控平陽,在邑西七十里外山谷之中,實扼要地。昔設巡檢司,察奸宄,防暴客。自關廢而官裁,今且為私販往來之便道矣。督捕者宜加意於此。

雍水橋 在縣北三里雍水上。

藍水橋 在縣北藍水上。明洪武中,縣丞馮道古建,工頗巨,行者稱便。今崩圮過半。

喜陽橋 在縣西南二十里窟陰溝中河西村後,石砌雄壯。明萬曆三十九年建。

東裏橋 有二座

固益橋 在縣南大道上青仁莊,石砌。

雙濟橋 在鮑店鎮張莊鋪。康熙四十二年,居民募建。

屯留縣

上黨關 魏寄氏縣。有上黨谷,先屬猗氏,今屬屯留。

仙濟橋 在上村

鳴水橋 在鳴水村,今廢。

良馬橋 在邊寨

讓功橋 在東門外

青苗橋 在縣西南二十里。石砌,為水衝壞。康熙五年,復建石橋。

積石橋 在縣東二十四里積石河上。元至正十五年建。

襄垣縣

井谷關 後魏置,北齊廢。在縣東三十里天井谷內,深邃如井,故名之。

牛谷故關 ,在縣東二十里。

五巑關 明正統間,撫臣請於「五瓚山」 置關,駐虒亭鎮。北控沁州,在縣西南七十里。其地孤遼,為南北之咽喉。有巡檢司,今裁。

永惠橋 在甘水上。知縣張曉建。

太平橋 在紫岩寺東,宋天聖二年建。明成化間,知縣王溫、劉瓚重修。

市橋 在縣故城先天觀後,相傳以為豫讓伺襄子之橋。

虒亭橋 在虒亭鎮

南營橋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通濟橋 在縣城南門外。

圮橋 在縣西一十五里下谷村之西。其下二水合流,世傳即張良進履處。

夏店橋 在縣西三十里夏店鎮之西。成化間,知縣張曉建。

義濟橋 在縣西南三里靴窯溝。

王橋 在縣南十里。舊有石橋跨於濁漳之上,後為水衝毀。今遇冬月沍寒,搭木橋以濟《潞城縣》。

石樑 ,在縣北四十里。臨潞荀林父伐曲梁,即此。

鳳棲橋 在縣東十五里。

微子橋 :在城東北十五里。

潞河橋 在縣北潞河上。明嘉靖中,奉旨創造,費數萬,資竭各郡力,二年始成。無何為雨衝沒,葢山澗合流,頃刻數丈,漂木走石,橋故不能敵也。

安昌橋 在縣西南三十里。用木為架,而鋪板於上,徒輿咸便之,但春夏撤去,秋杪復修。黃碾橋 在縣西二十里。冬初以土木結搆為之,春深撤去。知縣張士浩造船一隻,以利秋夏之涉。

交漳橋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制如安昌。知縣張士浩亦造船濟渡,未幾壞。

壺關縣

槲林隘口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羊腸坂上,路通河南輝縣。

十八盤隘口 通林縣楊家石塘口,在縣東南十五里。

正梯隘 在縣東一百一十里。

黃山橋 在縣南三十里。其橋甚古,莫詳建始。合峪橋 在縣據壤村。明正德中鄉民建。進德橋 在縣治北。元延祐六年建。

龍溪橋 在縣北,元時建。

太平橋 在南門外,明弘治間建。

長井橋 在縣東南

陡溝橋 在縣南三十里。

觀光橋 在柏林

大安橋 ,在大安村中,通紫團及陵川路。「永濟橋 」 ,在縣治。

石橋 在縣治

平順縣

玉峽關 東控林縣。明大學士夏言刱建。在縣東八十里新興里花園村西。

虹梯關 亦夏言刱建,在縣東北。張升里、柏木都二關,俱與河南林縣接壤。

漳義隘口 兩山壁立,漳水通流,涯滸僅可人行。通林縣俗稱「漳義關。」

馬踏隘口 在竇口峪。亦僅容人行,俗稱「馬踏關。」

杜公嶺 在邑西二十里許。舊名龍盤山。有大小二嶺,鳥道羊腸,崎嶇異常。康熙二十八年,邑令杜之昂捐資修葺。其嶺西尢為險阻,原道只寬尺許,東旁山腰,西臨深澗。鑿石開道,闊以六、七尺不等。臨崖立攔馬牆一道,永無傾跌之患。士民感頌其德,故名曰「杜公嶺。」

天橋 在石灰里

柏橋 在遷善里,以柏木結搆而成。

龍行橋 在王曲里

落絲橋 ,在遷善里,因水細,故名。路通上黨。通濟橋 ,在王曲。隆冬漳水寒,沍民病涉,知縣揭文獻建木橋一座。

西平橋 在東莊村西

龍騰橋 在新興里。俗傳橋下起龍,故名。「藏龍橋 。」 大覺寺西,漢光武因王莽追趕至急,避於此橋,故名。

黎城縣

壺口關 金吾兒峪。先屬壺關,今屬黎城。東逾東陽五里,下接涉境。

東陽關 在城東二十里,控武涉吾兒峪巡檢司。移居者。

九龍山寨 ,在縣西北七十里西井鎮南。山形險峻,林木蓊鬱,登絕巘,遠觀,數百里民恃為保障。

疏嵐橋 在南關廂

趙店橋 在縣南十五里,跨漳通潞。歲九月,督附近鄉夫取木石以成。明年冰泮之後,輒圮復修。

北馬橋 在縣西南二十里,跨漳,通襄垣縣。老僧橋 ,在縣東北五十里,通燕趙間,為兩僧創繼,故名。

漢跋橋 在縣西十里。斷岸百尺,危險莫比。「永濟橋 」 在南關廂,康熙十二年建。

田溪橋 在縣北

峪石橋 在縣東北

故縣橋 在縣西北

吾兒峪橋 在辛村

石橋 在橫山下

考證

潞安府封建考        府志[編輯]

上古

炎帝支子 炎帝之後,黃帝封其支子於潞。《舊志》以為即潞子嬰兒。嬰兒,春秋時始據潞,黃帝之封,非嬰兒實封也。

丹朱 舊《志》以長子為朱封國,非是。其畿內食邑也。

黎侯 湯封紂時近王都,為紂黨,西伯戡之。春秋時,赤狄奪其地,為潞子國,𥟖侯居衛。《詩》有《旄丘式微》,黎臣子作也。其後晉滅潞,復黎侯,竟為晉,併實封也。

《微子 》紂都朝歌,潞在畿內,微子食采焉,周。

《辛甲 》,紂臣。武王定天下,實封於長子。

潞子嬰兒 ,赤狄別種,竊黎地而據之,竟為晉滅。

留吁 ,赤狄別種。據留吁,今屯留也。亦為晉滅漢。

《壺關侯武 》,《呂后名惠帝》子者,實封。尋以《非子》誅死。

十六國

《石勒 受劉聰偽命》為《上黨郡公》。

張蚝 以迎符丕,遙封上黨郡公。

《慕容永 》僭號於長子。

後魏

慕容白曜 從太武東征遙封上黨公。

狄庫昌 以迎孝武復潼關,遙封「長子縣子。長孫道生 征赫連昌有功,遙封上黨王。長《孫稚 》遙封上黨公。」

長孫承業 以太保遙封上黨公。

《王仲》興 以恩倖遙封上黨公。

李業興 以造曆功賜爵長子伯孝武即位遙封屯留子。

王諶 以祠部尚書賜爵上黨公。

劉靈助 以卜筮遙封上黨公。

高歡 以功遙封銅鞮伯。

北齊

高渙 ,神武子。遙封上黨王。

暴顯 從武帝進征有功遙封屯留公。

《高紹仁 》,初封《漁陽王》改封《上黨王》。

後周

宇文達 為右大弼大象元年以上黨為代國實封達為代王食邑一萬戶。

王《世積 》以功遙封長子公。

「《侯君集 》從《太宗》平高昌有功,遙封潞國公。」 「《薛萬鈞 》從《李靖》討吐谷渾有功,遙封潞國公。」 「《李湛 》宗室,遙封上黨公,進封韓王。」

郭虔瓘 解北庭之圍遙封潞國公。

後唐

從珂 ,明宗養子,遙封潞王。

文彥博 ,以相業遙封潞國公。

張浩 以尚書右丞遙封潞王。

「允濟 」 ,世宗第七子。由滕王進封潞王,改衛王,立為帝。

永德 ,章宗弟。初封瀋王,改封潞王,遙封也。張開 以昭義節度使復太原有功,實封上黨公,開公府以遼、沁隸焉。

尚野 ,以集賢殿大學士遙封上黨公。

張翥 以翰林學士承旨遙封潞國公。

樊楫 以中書省參知政事進征死義追封上黨公。

簡王模 ,明太祖第二十一子也。洪武二十一年封。以幼未之國。永樂初,建北京。瀋為左輔,地非藩封所宜,乃建國潞州。六年始之國。

康王佶焞 ,《簡王》世子,初俟嫡封「武鄉王」 ,宣德六年襲封。

莊王幼壆 ,《康王》世子。天順三年襲封。

恭王銓,鉦 ,「《莊王》世子。」 初以俟嫡封「西陽王。」 正德三年改封「世子」 ,五年襲封。

靖王勛。 《恭王世子》,初封福山王,早薨,追封。《懷王》。「《引榿》 恭王世孫」,早薨,追封。

安王銓,鉌 莊王子。身封靈川王,諡「榮懿。」 嘉靖十二年,以孫憲王晉封追封,改今諡。

惠王勛,潪 安王子。身襲靈川王。諡「恭裕。」 《嘉靖》

十二年,以子《憲王》晉封,追封,改今諡。

憲王引栘 ,惠王子。靖懷無祿,以倫次晉封。宣王恬烄 ,憲王世子,嘉靖三十一年襲封。定王珵堯 ,宣王世子,萬曆十二年襲封。裕王效鏞 ,定王世子,天啟三年襲封。

王迥洪 ,「裕王世子」 ,崇禎十二年襲封。

陵川康肅王佶煃

平遙僖靖王佶煟

黎城昭僖王佶燏

稷山悼靖王佶焆

《沁水悼懷·王佶熅》。

沁源恭定王佶㷆 以上簡王、分王六子。清源莊簡王《幼圩》。

遼山宣穆王幼墏

《內丘恭僖王》幼。廣宗《懷靖王》幼。《唐山悼僖王幼墧》《永年榮安》王幼壕。 以上康王分王六子。《靈川王》 已晉封,即安王也。

《宜山康僖王詮。鎬》。

宿遷《榮簡王詮鏅》,《吳江昭和王詮鏗》。

定陶恭靖王詮鑨

《雲和王詮》。   以上莊王分王六子。《德平榮順王》。《引梃 惠王》子分王。

「鎮康恭恪王」 《恬焯》。

安慶端懿王《恬爖 》。以上「憲王。」 分王二子。《保定惠順》王《珵坦》。

《德化》溫簡王珵。靈壽康穆王珵塏。

《六合王珵埏 》以上,《宣王分王》四子。

潞安府公署考        府志[編輯]

本府。長治縣附郭。

府署 在城西北,創自隋開皇初,有子城。唐元宗為別駕時,更崇飾之。金、元之際,毀於兵燹,知州鄭𤣱重建,張起巖重修,即今制也。明洪武、成化、嘉靖、萬曆間,相繼修葺。今其規制,自大逵北登橫岡,為上黨門。門之左為鼓樓,右為鐘樓。又北有坊曰「古上黨郡。」 坊之稍北,開東西兩便門,北為大門,又內為儀門,為戒石亭,中為正堂,後為補過堂,東為委蛇軒,西為澄清亭,為《郡守廨》。廨後有臺巍然,即唐元宗所建「德風亭」 舊有輦道,與西城相通,乃子城北界也,今輦道已廢。正堂左為贊政廳,右為庫,東西兩序為各房科。儀。門之左為土地祠,為賓館。大門外為東、西榜房。上黨門外,左有申明亭,右有旌善亭。

同知廨 。司理廨 。經歷廨。

照磨廨 俱在正堂東

通判廨 在正堂西

司獄司 在儀門右

陰陽學 、醫學 、稅課司 今俱廢。

永豐倉 在治西南倉巷。

長治縣署 在城東北隅,相傳即宋、元上黨縣治也。明初廢,嘉靖十年復。中為忠愛堂,堂左為幕,廳,右為庫,東西分列為各房科堂後為牧愛堂,為知縣廨,又後為平政樓,堂前為戒石亭,為儀門。儀門外東為土地祠,為賓館,西為獄,又前為縣門。門外左為申明亭,右為旌善亭。

縣丞廨 、主簿廨 ,俱在《東房科》後。

「典史廨 」 ,在西房科後。

預備倉 在儀門外東

廣實倉 在城西南

察院 在郡治西南上黨門內。

布政分司行署 在察院之右,本舊提學道署,明萬曆十六年,始定為布政分司,今廢。

兵備道署 明嘉靖七年設,即舊按察分司。提學行署 在布政司西。萬曆十六年,知縣張主敬改建於此,堂寢,規制與布政分司同。小行臺 在察院前。

參將署 在鼓樓坡,乃舊郡治,門麗樵也。嘉靖中,初設參將,建以為府,今仍之。

皇華館 《在瀋府大逵》之東。

寅賓館 在西關,為郊亭候客所,今俱廢。韓店官亭 通高平路中火處也。「創自萬曆二十二年,知縣李仙品建。」

潞州衛署 :順治十六年,衛裁,署廢。

教場 在城外

養濟院 在縣後東北

漏澤園 在城東

外縣

長子縣署 :在城西北隅。中為忠愛堂,堂左為幕廳,右為庫,東西分列為各房科。西為獄堂,後為知縣廨,又後為後樂亭,堂前為戒石亭,為儀門。儀門東有賓館、土地祠。又前為縣門。門外左為申明亭,右為旌善亭。東西半里許為鐘鼓樓。縣丞廨 、典史廨 ,俱在堂左。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門外左。

預備倉 有二:一在縣署內東,一在縣署內西。都察院 在縣治東。

察院 在都察院東

布政分司行署 在察院東。

按察分司行署 :在縣治東。

靈湫廟公署 知縣崔爾進建。

教場 在城南門外東南二里許。

養濟院 在縣治西南

漏澤園 一在城,一在城北,一在河頭村岔口北岸。

屯留縣署 :在城中。中為忠愛堂,堂左為庫樓,右為幕廳,東西分列為各房科。西房科後為徵收房,堂後為後樂堂,又後為知縣廨及馬廠。右為吏廨,堂前為戒石亭,為儀門。門外左為寅賓館,為土地祠,右為獄,又前為縣門。門外左為鼓樓、臺,臺前為申明亭,右為鐘樓、臺,臺前為旌善亭。

縣丞廨 ,典史廨 ,俱在堂左。

預備倉 在縣治西北

察院 在縣治東北

布政司行署 在縣治東北,今廢。

分司行署 在縣治北,今廢。

余吾驛公館 在余吾城,今廢。

交川公館 自驛移縣,去褫亭路長,故於此設停驂之所。

教場 在城東門外一里許。

養濟院 在縣治東北

義塚 一在東城外舊立。一在東城三里許,一在西城外三里許。

襄垣縣署 :在城西北隅。中為忠愛堂,左為幕廳,右為庫樓,東西分列為各房。科堂,後為敬事堂,又後為知縣廨,左為馬廠,右為草廠。獄在草廠南,堂前為戒石亭,為儀門。儀門外東為土地祠,為請益亭,西為馬房。又前為縣門。門外左為鼓樓、旌善亭,右為鐘樓、申明亭。

縣丞廨 在堂左

典史廨 在堂右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南。

預備倉 在儀門外東

察院 在縣治東

布政司行署 在縣治西南。

按察司行署 在縣治西南,今廢。

褫亭鎮大察院 在東門內。

小察院 在西門內

教場 在城南門外西一里許。

養濟院 在縣治西南隅。

義塚 在縣西門外三里許。

潞城縣署 :在城北,中為忠愛堂,左為幕廳,右為庫,東西分列為各房科堂後為琴鶴堂,為知縣廨、吏廨。堂前為戒石亭,為儀門,門外列徵收房,東為土地祠,為寅賓館,為內倉,西為獄,又前為縣門,又西為申明亭、旌善亭。

縣丞廨 在堂左

典史廨 在堂右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南。

「預備倉 」 「與醫學近。」

察院 在縣東門內

布政司行署 在察院西,今廢。

按察司行署 在縣治西,今廢。

教場 在城南門外半里許。

養濟院 在縣治西南

義塚 一在縣東門外,一在縣西門外。

壺關縣署 :在城西北隅。中為忠愛堂、左為庫、右為幕廳;東西分列為各房科堂後為知縣廨堂前為戒石亭,為儀門。門外左為土地祠、為寅賓館、為鼓樓;右為獄,為鐘樓。又前為縣門;門外東為申明亭、旌善亭。

典史廨 在堂右

預備倉 在典史宅後

布政分司行署 在縣治東。

按察分司行署 在縣治西,今廢。

教場 在城南門外西南二里許。

草場 在縣治西

養濟院 在草場後

漏澤園 在城南

平順縣署 :在北城下。直南門。中為忠愛堂,左為庫、右為幕廳,後為二堂,東西分列為各房科堂左為知縣廨;堂前為戒石亭,為儀門。儀門外左為寅賓館、為土地祠、為徵收房、為獄。又前為縣門,外為申明亭、旌善亭。

典史廨 在堂右

預備倉 在縣治東北

察院 在縣治東

教場 在東門外一里許。

養濟院 在縣治西南

漏澤園 在城西

黎城縣署 在城西北隅。中為忠愛堂,堂左為幕廳,右為庫,東西分列為各房。科堂後為退省堂,為式清亭,稍西為知縣廨,堂前為戒石亭,為儀門。儀門外左為寅賓館,為土地祠,為徵收房,右為獄,為倉,又前為縣門、申明亭、旌善亭。縣治東北為鐘鼓樓,今廢。

縣丞廨 在儀門北

典史廨 在儀門西北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東南,今廢。

預備倉 在縣治西北

察院 在縣治東南

按察分司行署 在察院東,今廢。

冀南分司行署 在縣治東北,今廢。

公館 在縣治西南,今廢。

教場 在城南門外西南一里許。

養濟院 在縣治東,今廢。

漏澤園 在縣城東半里。

潞安府學校考        府志[編輯]

本府。長治縣附郭。

府儒學 在郡治西南。金申良佐《興學賦》云:「在郡長衢之東南。」 當時郡治直八義門也。舊志莫詳其創始。《興學賦》云:見之碑刻,李唐以來已有之。故金元喬通守、李節度、崔判官、陳州守、王同知,或稱改建,或稱補葺,或稱重修雲。明張同知三同、燕知州義方,相繼修葺,而實大修於馬知州暾。自改府後,郡守宋珪、孫國、劉復初相繼充拓修飾。廟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廡,前為戟門,下為泮池,東有省牲、齋戒所。又前為櫺星門,廟東為明倫堂,堂後為敬一亭,又後為尊經閣。堂兩序為端本、澄源、崇德、養正齋。前為敷教坊,為道義坊。左右有角門,曰「規矩」 ,曰「準繩。」 東西為倉庫,前為儀門,又前為儒學門。學之東,極北為義陽樓,樓前有餘地,今作射圃,建亭四楹。金有「斯文樓」 、「議道堂」 ,已久廢不可考。

皇清順治十三年,郡守楊晙重修。十五年,生員趙維

煌:張其祥《重修准貢》。

啟聖祠 在殿後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文昌祠 在學東北義陽樓前。

魁星臺 在文昌祠前

教授宅 在明倫堂東

訓導宅 在明倫堂西

長治縣儒學 ,初建在本府學東,同知葛大紀創,縣尹劉四科、張主敬相繼增修。郡守劉復初議改卜,得吉於永豐倉之前。規制已定,後守陳儒復改卜於城東南隅舊演武場之址。廟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廡,前為戟門,為泮池。池之東為齋明亭,西為省牲所,又前為櫺星門,廟東為明倫堂,堂後為敬一亭,東西為庫房、為「進德、修業齋」 、前為「風教門」 、又前為「儒學門」 、又前甃石為「璧池。」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王功成重修。十五年,生員杜

棠馥重修

啟聖祠 「在正殿後。」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文昌閣 在學北

奎星樓 在學東南

教諭宅 在明倫堂東

訓導宅 在明倫堂西

朱衣祠 在學南

鄉學 有三所一在西火鎮,宋紹聖間建;一在長治故縣,元至正間建;一在北董鎮,明萬曆時建。

雄山書院 在蔭城鎮,創自宋靖康間。元泰定間,儒士李桓修復。殿廡、齋堂,略倣郡學。今遺址猶彷彿可尋。

東山書院 在火村。明嘉靖間,義門仇氏建。在東山之巔,制甚宏偉。隆慶間,圮,後移置本村。今毀廢。

心水書院 :在「聖泉寺。」 康熙五年,潞安知府蕭來鸞建。

社學 六所一在縣西,即前潤德坊故處;一在五龍廟左,即前西門內故址;一在華陽廟側,即前北關故址;一在北門內西,即前北門內故址;一在西關廂,即前西關故址;一在南門內,東張令新易者。

學田 共地一頃一十八畝三分。每年徵租穀五十四石七斗。

長子縣儒學 在東街路北,建於宋建中靖國初,元縣尹馬德重修。明初,縣丞閻弼因舊址創建,知縣寇奉祖、易鶚、王澤、馬負圖、許鋌、何出圖相繼修葺。廟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廡,前為戟門,為泮池,左為省牲所,右為齋宿所。又前為櫺星門,東為儒學,門,為禮門,殿後為明倫堂,堂東西為修德、凝道齋,堂後東為御製閣,學西舊有「培秀倉」 、射圃及號房、饌舍,今廢。

啟聖祠 在明倫堂東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文昌閣 「在明倫堂後。」

奎星樓 在學前路南

教諭宅 在「明倫堂後。」

訓導宅 在明倫堂前

社學 三所一在縣治前,一在通元觀門內,一在遵化坊。

屯留縣儒學 在東街路北。《志》稱「元縣尹陳善重修」 ,則建自元以前矣。明知縣楚瑁、王敦、李𤣱、王紳、劉剛、金瀾、齊宗堯相繼修葺。廟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廡,前為戟門,為泮池,右為承造所,又前為櫺星門,殿東北為敬一亭,亭西南為省牲所,今廢。廟西為儒學門,殿後為育賢門,中為明倫堂,東西為博文、約禮齋,堂後「為樂育亭,今廢。亭後有笥經樓,樓東西為退講亭,廟西有射圃亭,今廢。」

啟聖祠 在正殿東北

名宦祠 在鄉賢祠前

鄉賢祠 在敬一亭前

文昌閣 在名宦祠前

奎星樓 在學前路南

教諭宅 在笥經樓東

訓導宅 在《笥經樓》西。

藕澤書院 在藕澤村。元隱士宋思約建社學 ,今廢。

學田 共地七頃六十九畝三分四釐六毫。每年徵銀二十五兩四錢四分八釐。

襄垣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金天會間,縣令韓俊創。元縣尹傅仲禮、楊綱及明知縣李文、柳豸、蕭守身、李「貴和,各有修補功,而規制一新。」 則郡守劉復初、知縣張嘉福、武可則踵成之。廟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廡,前為戟門,為泮池,左為土地祠,又前為櫺星門,後為尊經閣。廟西中為明倫堂,東西為進德、修業齋,為號房,前為「禮門」 ,又前為儒學門,堂後為「敬一亭。」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鄭僑重修。

啟聖祠 在殿後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文昌閣 在廟東

奎星樓 在廟東南

教諭宅 在《敬一亭》後。

訓導宅 在《敬一亭》西。

朱衣祠 今廢

鄉學 在褫亭鎮,唐時建。

秦晉書院 在縣內。明萬曆辛卯,知縣楊述中建。壬子,知縣韓炳衡重修。

社學 在申明亭南

學田 地三頃七十四畝,除荒徵熟,共地四十畝,每年徵租穀一石七斗。

潞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金天會間建。元大德間重修。明知縣張璧、杜彪、張璟、張遇、馮惟賢、張鶴騰,各有增飾功。郡守劉復初助修「文昌閣。」

以補「風氣。」 廟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廡,前為戟門,為泮池,又前為櫺星門。殿後為敬一亭,今廢。廟東北隅為明倫堂,東西為勤學、好問齋,前為儀門,為儒學門。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徐大成重修。

啟聖祠 在殿後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文昌閣 在學外東南

奎星樓 在東南城上

教諭宅 在「明倫堂後。」

「訓導宅 」 與「教諭宅」 近。

朱衣祠 今廢

鄉學 在李莊,今屬「平順。」 金泰和中建。

社學 在縣治東南

壺關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其創始莫考。金季喪亂,鞠為蔬圃。元縣尹郅朗建。明知縣呂士安、沈溥、張著、馬興、任式、何永慶、張祥、方應明相繼修葺。知府劉復初又為之改泮池,建尊經閣。廟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廡,前為戟門,為泮池,左為省牲所,又前為櫺星門,殿後為敬一亭、射圃亭。廟東中為明倫堂,東西為日新。時習、居仁、「由義齋」 前為禮門,又前為儒學門,堂後為尊經閣、日新齋,東為「時習齋。」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朱輔重修。十五年,生員楊振

豪重修

啟聖祠 在敬一亭西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文昌閣 在禮門東

奎星樓 在學前南城上。

教諭宅 在明倫堂東

訓導宅 在明倫堂西,今裁。

尚友書院 在縣內。萬曆乙巳,知縣方應明建「文昌書院 」 即共學書院也,在縣學西。創於郡守陳儒、兵備道王所用。更為恢廓而崇飾之。社學 在申明亭南。

平順縣儒學 明嘉靖十年,知縣徐元道、主簿李鸞建。初在縣東,萬曆二十五年,郡守劉復初改卜城東北隅。廟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廡,前為戟門,為泮池,又前為櫺星門。殿後為明倫堂,為兩齋堂,前為儒學門。歷知縣王榮誥、崔一龍、趙完璧,而後功始成。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丘旦重修。

啟聖祠 在明倫堂西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文昌閣 在東門城樓

《奎星樓 》即東南城角樓。

教諭宅 在明倫堂西南。

訓導宅

黎城縣儒學 在縣治南。宋建。金修後燬於兵。元縣尹趙思忠、劉渥修復,又燬。明初,知縣「崔鳳因舊址復創。李善、李進、魏朝相、楊良臣、馬麟、張遵約相繼修葺,而良臣之功為鉅。」 廟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廡,前為戟門,左為省牲所;又前為櫺星門,為泮池廟,東北為明倫堂;堂東為日新齋,為祭器庫,西為時習齋;堂前為禮門,為儒學門,堂後為敬一亭。舊有藏書樓,建於元至正間,今廢。

皇清順治十五年,生員李鼎黃、李芳黃重修。

啟聖祠 在學東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文昌閣 在東南城角

奎星樓 在學前

教諭宅 在西北角

訓導宅

鄉學 在桑魯、北社、下遙各一,莫詳建始。滄溪書院 在田溪。明正德初,隱士趙初建,今圮。

社學 舊在縣治東北,廢圮不可復;知縣雷夢澤新建於城隍廟西。

學田 共地一頃二十畝,每年徵租穀四十七石六斗八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