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33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三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百三十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三十五卷目錄

 潞安府部彙考五

  潞安府古蹟考

 潞安府部藝文一

  禁絕火令         漢曹操

  上黨舊宮述聖頌      唐張說

  上李司徒澤潞用兵書     杜牧

  紫氣繞室賦         潘炎

  靜軒記          宋范鉞

  潞州儒學記        金毛麾

  藏書樓記        元許有壬

  潞州重建德風亭記     陳中立

  還山亭記         張養浩

  拙庵看山圖序       李惟馨

  壺關縣新築南池記     明杜斆

  玉峽關銘          夏言

  虹梯關銘          前人

  潞安府學記        翁正春

  潞安府記          唐龍

  新建平順縣記       顧鼎臣

  東山書院記         呂柟

  遊紫團山記        栗應宏

 潞安府部藝文二詩詞

  早登太行山言志      唐元宗

  過飛龍宮          同前

  奉和聖製早登太行山    苗晉卿

  奉和賜崔日用往潞州     張說

  送人之銅鞮         韓翃

  遊靈顯觀         呂洞賓

  豫讓橋          宋胡會

  謁帝堯廟         范仲淹

  白巖寺二首      金李晏

  北極山         元江受益

  繡屏山           前人

  臥牛峰           前人

  原泉二首       無名氏

  余吾驛壁         明晉王

  和前韻           于謙

  德風亭           熊戴

  與周際巖同飲山樓得群字   謝榛

  四無堂           前人

  靈源聖井         楊良臣

  紫團山景二絕        杜斆

  雨後題長子行署壁間    韓邦奇

職方典第三百三十五卷

潞安府部彙考五[編輯]

潞安府古蹟考        府志[編輯]

本府。長治縣附郭。

瀋府廢城 在郡城中稍西。明初為衛治,實唐、宋以來節度署也。永樂中建。

飛龍宮 在郡治內,本唐元宗別駕潞州時故第。開元十一年,將幸太原,次潞州,改故第為飛龍宮,後又更名「啟聖宮。」

聖瑞閣 在飛龍宮側。元宗在潞時,境內現一十九瑞。後朝京,遂留不遣。及即位,潞州獻《瑞應圖》,遂建此閣。閣成,白鶴來翔。

興唐宮 ,在郡南六十里羊頭山下,元宗幸潞之行宮也。先是童謠云:「羊頭山北作朝堂」 ,至是果應。

德風亭 在郡治後,元宗建。西有輦道,與看花梳洗樓相接,今曰「遊嶺。」 宋徽宗為節度時,重加整飭。自元至今,有廢必修,為一郡大觀。

承運殿 ,舊《瀋府前殿》也。在承運門內存心殿前,為當日臣民拜祝之所。

「存心殿 」 為當日《瀋府受朝賀》之所。

敕賜寶恩樓 在瀋王宮後。

世子宮 :在體仁門內。

古夾寨城 在城西十三里。五代梁築,以絕晉之聲援,竟為唐莊宗攻破。今其村稱北寨、南寨。張祖村 在城西十五里,唐通元先生張果遊寓之地。其南有驢跡入石。《舊志》遂謂果老家,考之載籍,無所據。

舊子城 在城西北隅。隋開皇三年築,周迥里十一步。今府治在其內,尚有遺址。

上黨廢縣 ,本古壺關縣,城在郡東南壺口山下。郡治壺關時即此。後廢壺關,置上黨縣,遂為上黨縣城自縣附郭,城遂廢。今其地猶稱故縣雲。

長子縣

舊城 在今城西,周二十里,慕容永據以為都。

即此城也。自金改築舊城遂廢。

樂陽縣 ,在縣西南三十里。後魏分置樂陽縣,北齊廢。今為樂陽村。

辛城 ,載《魏書》。圍一里許,在縣西九里。

應城 ,在縣南四十里。今為應城村。

古傾城 ,亦載《魏書》。圍六里許,在縣東南二十一里。

青城 ,在縣南三十里。唐開元中,有五色龍入青城,宛轉上昇。

猗氏城 ,按《魏書》,「猗氏城今屬長子」

屯留縣

舊城 ,在縣東南一十里。唐武德中遷移,遺址猶存。

余吾城 ,在縣西北十八里。即古余吾縣治,今為驛。

襄垣縣

古安民城 ,郡治兩移於此。《縣志》作「安仁城,在縣北十里。」

韓城 ,在縣北一里甘水之陽。趙襄子所築也,故稱「襄垣。」 後周即舊治置韓州。唐貞觀中,移今治,城遂廢。

石勒城 ,在縣北城底鄉。勒攻上黨,築以積芻米。

甯城 ,在縣北二十七里。

傾城 ,在縣北九十里。

臨川城 ,按《魏書》「襄垣有臨川城。」

銅鞮宮 一名虒祈宮,晉平公築,大數里,宮成,諸侯皆來賀。《春秋》昭公八年,「叔弓如晉,賀虒祈」 也。當時土木之費,至動石言必宏麗甲一時。潞城縣。

舊城 ,在縣東北四十里。本漢治,後魏改刈陵,移治沾水北,此城遂廢。

微子城 ,在縣東十里。微子食采之邑也。武軍城 ,按《魏書》潞縣有武軍城。

壺關縣

舊城二 。唐析上黨縣,復置壺關,自穎陽岡遷高望堡,始定於清流川,為今治。穎陽、高望二城,《志》雖載,俱失其處。

陽護城 ,在縣東二十六里。以今考之,在縣南。所謂「縣東」 者,以故縣言也。

益陽城 ,在故縣東南二十里。

平順縣

照城 ,原屬壺關,與陽護、益陽皆慕容永築,以拒慕容垂者。

石勒城 原屬黎城,亦石勒築以為積糧之所。𥟖城縣舊城 ,魏初置,宋遷今治,故城遂廢。

黎侯城 在縣北十八里。後魏太武初,城始廢,黎侯故宮 。黎歷商、周二代君臨此土中,當時朝寧寢室皆不可考,惟傳「黎侯」 一亭,亦無遺址。粉妝臺 ,在縣西北七十里,有石類粉妝盒盥盆,世傳即三仙女所用。

彭莊 在縣西北七十里,古豐川村也。世傳彭祖曾訪三仙女至此居之,因而易名。

《府志》
未載古蹟
[編輯]

《長子縣志》
[編輯]

熨斗臺 在縣北郊。相傳為丹朱所築。今巋然高峙,為北門保障。

丹朱嶺 在縣南二十五里。豈亦丹朱登眺遊觀之所,故有是名與?俗訛為丹朱陵,而謂「朱葬於此。」

先師像 ,古傳昔有執政者過煙驛梁,其馬嘶伏,策而不進。命吏於橋下掘之,得一石,上鐫「夫子像」 ,乃唐吳道子筆也。元至正辛巳,廣東宣慰都元帥僧家奴摹刻於廣州學庠。明嘉靖丙申,知縣徐固得其搨本,乃命工刻石於本縣。

先師廟內

右軍書 ,在慈林寺,乃唐人集右軍字,摹刻絕奇。僧以搨本為累,投井中,後得斷石數塊,半剝落不可讀,不復存。

粹經閣 在安懷坊。元至正間建,藏集經史充棟。元末兵亂,經籍散失,樓至明初猶存。

看花樓 在縣南李村之西。有荷花,延袤數十畝,旁有看花樓,今雖廢,而其遺址尚有可考。

《屯留縣志》
[編輯]

賓適亭 在縣西北,宋人建,今圮。

《襄垣縣志》
[編輯]

銅鞮縣 襄垣虒亭驛及沁州地。

仙臺 在縣東北五十里。舊傳有修真之士居此,後以仙去,故山與寺皆以仙名。

涼樓 元大將戍兵於此,嘗起樓避暑,今遺址。

猶存

《迴轅蹟 》即魏孝文迴轅處也。林木茂盛,當秋末冬初之候,滿山紅葉輝映,風景甚佳。

《潞城縣志》
[編輯]

石樑 按《漢書》云:「潞本國名,後置為縣,其城臨潞。」 晉荀林父伐石為梁,在縣北四十里,今名里閈曰石樑。

《勳德碑 記》元關保、虎林赤二公也。碑在縣南門。

《壺關縣志》
[編輯]

黎亭 ,故𥟖園,《前漢書》云:「壺關,古黎侯國也,今黎亭是。」 《後漢書》云:「壺關有黎亭,故黎園。」

高望堡 在縣境。《一統志》云:「唐移縣於此」 ,即高望山,在縣南。

靜軒 在縣廳東北。宋熙寧三年,縣尉范鉞建,今廢。

勤政堂 「在縣治後。天順二年,知縣楊動建。」

《平順縣志》
[編輯]

馬超窯 在石灰里東北隅。昔馬超避兵於此,因山鑿窯,下臨漳水,勢依險阻。

《黎城縣志》
[編輯]

伏虎郊 在縣西二十里嵐山之麓。舊有僧至此,術伏二虎,因渴,呼水,水輒拔地窟出。旁有石,上存履杖形,即伏虎禪師投憩處也。

古關堡 ,在縣東北二十里古關鎮。

臺壁 在縣東十五里。古臺壁地。考《東晉史》:「燕建興八年,燕主慕容垂伐西燕,慕容永兵伐中山,次於鄴。永聞之,分道拘守,聚糧臺壁,遣兵戍之。四月,垂引大軍出滏口,入天津關。五月,至臺壁,破之,永走歸長子,垂圍拔之。」 黎東距鄴百里,西鄰長子百里,今臺壁即其地也。

墳墓附

本府。長治縣附郭。

華陽君墓 ,在郡城北關,為韓上黨守,以郡歸趙,封為華陽君,卒葬於此。

司隸校尉鮑宣墓 在郡治。

慕容永墓 在城西南營。舊《志》以為慕容暐,非後魏。

并州刺史都督陸旭墓 在郡城西三里。上黨太守馮勍墓 在郡治。

北齊

馮將軍墓 名標,為「龍驤將軍」 ,墓在郡城南十五里。

宋都尉墓 名舉,在城西南五里。明嘉靖中,遷葬高原。舉,唐初起義之將,功成辭賞,晦跡棲真,固豪傑曠達士也。

鄭惠王元懿太妃墓 ,在郡南十三里。

王提舉墓 名「天祐」 ,在郡城南南宋村。

王知州墓 名「守忠」 ,在郡城東北桃園里。嘉尚書墓 名彬,在郡城西八里。

曹郎中墓 名堅,在五龍山。

李尚書墓 名「惟馨」 ,在郡城南六十里蔭城鎮。李節度墓 名「公弼」 ,在郡城東十里壺神頭。董尚書墓 名誠,在郡城南七十里東火村。明

瀋簡王墓

瀋康王墓

瀋莊王墓

瀋恭王墓

瀋憲王墓 俱在城南

瀋宣王墓 ,在城南靈泉山。

瀋定王墓

瀋裕王墓 俱在西北

清源莊簡王墓 :在城西陳村。

尚書暴昭墓 在郡城西羊堡村。

王孝子父墓 即俊所廬墓也,在郡城西南隅。「四貞墓 。」 平氏、程氏、趙悶兒、袁鷹菊,在郡城南西火鎮。

定陶王墓 :在《堠西莊》,名珵。明末國變,父子投井死,土人哀而瘞之。子附葬。

長子縣

平章宋子真墓 ,在縣東南十五里。

屯留縣

後魏

清河太守張拱墓 ,在縣北三十里。

襄垣縣

考證

慕容將軍墓 在襄垣縣北十五里。《縣志》以為「慕容赤土。」

五代

李嗣昭墓 ,在縣東北四十里段堡村。為後唐潞州節度使。

學士李安墓 在縣東南合河裡。

尚書李嗣訓墓 在縣東南合河裡。

潞城縣

箕子墓 ,在縣東十五里微子村北。俗因微子村東有三仁廟,呼其地為「比干嶺」 ,此曰「箕子墓。」 周

荊軻墓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安居里。相傳軻死於秦,葬於此。

潞子墓 ,在潞城東北五十里續村。

「申仙墓 」 ,在潞城縣東一里,即申仙葬。後半夜化霹靂飛去,祗留空塚。

壺關縣

「令狐徵君墓 」 ,漢時人,墓在壺關東二十里崇賢村。

苗太師墓 名「晉卿」 ,在龍溪山北。

馬廉訪墓 名「繩武」 ,在壺關縣龍溪山下。張祕書墓 名「時髦」 ,在縣南一里。

王孝婦墓 天祐妻劉氏,在白沙村。

平順縣

劉元帥墓 名「寬」 ,在縣治青羊里。

黎城縣

黎莊夫人墓 ,在黎城東北三十里。黎受封歷商、周二代,雖中更西伯之戡,而不滅其國。其墳墓不可考,而獨一夫人墓可識。

申孝子墓 ,在縣東北二十里。

權編修秉忠墓 ,在城西北二十裏白官莊。

潞安府部藝文一[編輯]

《禁絕火令》
魏·曹操
[編輯]

聞太原、上黨四河、厓門,冬至後五百日,皆絕火寒食, 雲「為《介子推》。且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將有不堪 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 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上黨舊宮述聖頌》並序
唐·張說
[編輯]

「維開元十有一祀正月,皇帝展義於河東陝右,太行留宴上黨,整兵耀武,入於太原,設都建頌,以崇王業。南轅汾睢,祈穀后土,天清日朗,神歆如答。三月庚午,飲至長安,六軍解嚴,四方和會,邇觀法象,遐詠德澤。」 大虞巡之典修,美漢祀之禮舉,人心翕而一變,神物效而無方。於是邠王臣守禮、寧王臣憲、申王臣撝、岐王臣範、薛王臣業獻書於內;開府儀同三司臣璟、尚書臣晙、臣象先、臣象、御史大夫臣漼抗疏於外,僉雲「陛下受天曆數,稽聖典謨,道貫三靈,仁育萬類。掃陰沴而睹日,開闢之功也;尊文考而御天,帝王之孝也。天以陛下為子,人奉陛下為君,萬殊之福,斯應畢臻;三代之風,頌聲咸作。今潞人懷代邸,詠泗亭,採聖崖,延元石,將表潛龍之館,勒啟聖之圖,勤亦至矣。陛下推而不報,其何以下塞眾望,上對神庥哉?」 臣聞天之所啟,人之所戴,必憑睿聖元懿之德,元命貞符之紀,功業見乎變,德施加乎時,德厚者施溥,功元者應速,或階晦以彰,或由難而昌。蓋生其德之謂天,授其時之謂命。天有成命,其「可沒乎?」 陞下昔居是州也,紫雲在天,神光照室,白鹿來擾,黃龍上昇。隴出仙洞而神魚躍,山開禪穴而靈鐘韻。謠言合讖,巨跡引途,嘉李傍連,祥蓍自起。當此時也,金石預變,訟獄先歸,政殷六府,人重五教,陶無窳器,漁有讓泉。神而化之,人不知力。昔龍負圖而大舜登,狼銜鉤而後殷昌,元圭錫於夏「禹,赤符歸於漢光,應運協符,希代稱寶,未有窮祥極瑞,俶儻瓌異,如今之至者矣。若元貺集而不彰,則神心不悅;鴻業成而不贊,則祝告無聞,是掩天休而蓋聖德也。臣子之罪,將何解焉!願聽潞人,以揚丕烈。」 帝曰:「往者中宗違代國步」

「維艱,天祚我唐大命,集於睿宗大聖真皇帝。朕畏天將命,不敢怠遑。其乾符坤珍,皆先聖之餘福,朕何力之有焉。然重違昆弟公卿之請,抑以敬從,無為虛美,重朕不德也。群臣遊聖,蕩莫能名,約乎舊史,敢頌成績。」 辭曰:

「帝德廣運,乃聖乃神。天祚聖兮。唐維舊邦,其命維新, 再受命兮。帝初正人,降居上黨,天下往兮。黃龍晝見, 攀天而上。九天象兮。帝適於野,紫雲之下,求必在兮。 帝寢於堂,變龍有光,觀者駭兮。天跡童謠,木連蓍立, 總神異兮。空鐘化穴,縞鹿赤魚,何詭異兮。上天無聲, 托類附形,覺悟人兮。聖皇齋慄,在得戒失,昭事神兮。」 皤皤潞老,樂我王道,愛舊宮兮。赫赫頌功,與天比崇, 攄無窮兮

《上李司徒澤潞用兵書》
杜牧
[編輯]

伏睹明詔,誅山東不受命者。廟堂之上,事在相公。雖 樽俎之謀,算畫已定,而賤末之士,芻蕘敢陳。伏希捨 其狂愚,一賜聽覽。某太和二年為校書郎,曾詣淮西 將軍董重質,詰其以三州之眾,四歲不破之由。重質 自誇勇敢,多算之外,復言其不破之由,是徵兵太雜 耳。遍徵諸道兵士,上不過五千人,下不至千人,既不 能自成一軍,須帖附地主,名為「客軍。」每有戰陣,客軍 居前,主人在後,勢羸力弱,心志不一,既居前列,多致 敗亡。如戰似勝,則主人引救以為巳功,小不勝,主人 先退,至有殲焉。初戰二年以來,戰則必勝,是多殺客 軍。及二年以後,客軍殫少,止與陳許、河陽全軍相搏, 縱使唐州軍不能因雪取城,蔡州兵「力已不支矣。其 時朝廷若使鄂州、壽州、唐州祗令保境,不用進戰,但 用陳許、鄭滑兩道全軍,帖以宣潤弩手,令其守隘,即 不出一歲,無蔡州矣。」今者上黨之叛,復與淮西不同, 淮西為寇僅五十歲,破汴州、襄州,襄城盡得其財貨, 輸之懸瓠,復敗韓全義於殷上,多殺官軍四萬餘人, 輸輦財穀,數月不盡,「是以其人味為寇之腴,見為寇 之利,風俗益固,氣焰已成。自以為天下之兵,莫我與 敵,父子相勉,僅於兩世,根深源闊,取之固難。」夫上黨 則不然,自安史南下,不甚附隸,建中之後,每奮忠義。 是以郳公、抱真能窘田悅,走朱滔,常以孤窮苦寒之 軍,橫折河朔強梁之眾。貞元中,節度使李長策卒,中 使提詔授與本軍大將,但軍士附者即授之。其時大 將來希皓為眾所服,中使將以手詔付之,希皓言於 眾曰:「此軍取人合是希皓,但作節度使不得。若朝廷 以一束草來,希皓亦必敬事。」中使言:「面奉聖旨,祗令 此軍取大將,授與節鉞,朝廷不別除人。」希皓固辭。押 衙盧從史,其位居四,潛與監軍相結,超出伍曰:「若來, 大夫不肯受詔,某請且勾當此軍。」監軍曰:「盧中丞若 肯如此,此亦固合聖旨。」中使因探懷取詔以授之,從 史捧詔,再拜舞蹈。希皓回揮同列使北面稱賀,軍士 畢集,更無一言。從史爾後漸畜奸謀,養義兒三千人, 日夕喣沬。及父虔死,軍士留之,表請起復,亦祗義兒 與之唱和。其餘大將王翼元、烏重引第五釗等,及長 行兵士,並不同心。及至被擒,烏重引坐於軍門,喻以 禍福:「義兒三千,一取約束。」及河陽取,孟元陽為之統 帥,一軍無主,僅一月日,曾無犬吠,況於他謀。以此證 驗,人心忠赤,習尚專一,可以盡見。及元和十五年,授 與劉悟,時當幽、鎮入覲,天下無事,柄廟筭者,議必銷 兵,雄健敢「勇之士,百戰千攻之勞,坐食租賦,其來已 久。一旦黜去,使同編戶,紛紛諸鎮,停解至多。是以天 下兵士聞之,無不忿恨。」至長慶元年七月,幽鎮乘此 首唱為亂。昭義一軍,初亦鬱咈,及詔下誅叛,使溫起 居造宣慰澤潞,便令發兵。其時九月,天己寒,四方全 師,未頒冬衣服,聚之授詔,或伍或離,垂首強項,往往 誶語。及溫起居,立於重榻,大布恩旨,並疏「昭義一軍 自七十餘年忠義戰伐之功勞,安史己還叛逆滅亡 之明效。」辭語既畢,無不懽呼,人衣裋褐,爭出效命。其 時用兵,處處敗北,唯昭義一軍於臨城縣北同果堡 下大戰,殺賊五千餘人,所殺皆樓下步射搏天飛者, 賊之精勇,無不殲焉,賊中大震。「更一月日,田布不死, 賊亦自潰。後一月,其軍大亂,殺大將磁州刺史張汶, 因劫監軍劉承偕,盡殺其下小使。」此實承偕侮媟一 軍,侵取不已。張汶、承偕元出於鎮州,久與昭義相攻, 軍人惡之。汶既因依承偕,謀欲殺悟自取,軍人忌怒, 遂至大亂,非悟獨能使其如此。劉悟卒從諫求繼,與 扶同者,只鄆州隨來中軍二千耳。其副倅賈直言入, 責從諫曰:「爾父提十二州地歸之朝廷,其功非細。祗 以張汶之故,自謂不潔淋頭,竟至羞死。爾一孺子,安 敢如此!」從諫恐悚,不敢出言,一軍聞之,皆陰然直言 之說。值寶曆多故,因以授之。今纔二十餘歲,風俗未 改,故老尚存,雖欲劫之,必不用命。伏以河陽西北,去 「天井關強一百里,關隘多山,井不可鑿,雖有兵力,必 恐無功。若以萬人為壘,下窒其口,高壁深塹而與之 戰,忽有敗負,勢驚洛師。蓋河陽軍士,素非精勇,戰則

不足,守則有餘。成德一軍,自六十年來,世與昭義為
考證
敵,訪聞無事之日,村落鄰里,不相往來。今王司徒代

居反側,思一自雪,況聯姻戚,願奮可知。六十年相仇 之兵,仗朝廷委任之重,必宜盡節,以荅殊恩。魏博承 風,亦當效順。然亦止於圍一城,攻一堡,刋木堙井,係 累稚老而已,必不能背二十城,長驅上山,徑擣上黨。 其用武之地,必取之策,在於西面。今者嚴紫塞之守 備,謹白馬之隄防,祗以忠武、武寧兩軍,以青州五千 精甲,宣潤二千弩手」,由絳州路直東徑入,不過數日, 必覆其巢。何者?昭義軍糧盡在山東,潞、澤兩州,全居 山內,土瘠地狹,積穀全無,是以節度使多在邢州,名 為就糧。山東糧穀既不可輸,山西兵士,亦必單鮮,擣 虛之地,正在於此。後周武帝大舉伐齊,路由河陽,吏 部宇文㢸曰:「夫河陽要衝,精兵所聚,盡力攻圍,恐難 得志。如臣所見,彼汾之曲,戍少山平,用武之地,莫過 於此。」帝不納,無功而還。後復大舉,竟用㢸計,遂以滅 齊。前秦苻堅,遣將王猛,伐後燕慕容暐,大破暐將慕 容評於潞州,因遂滅之,路亦由此。北齊高歡再攻後 周,路亦由此。而後周名將韋孝寬、齊王攸常鎮勳州 玉壁城,故東西相伐,每由此路。以古為証,得之者多, 以某愚見,不言劉禎終不能取,貴欲速擒,免生他患。 昨者北寇才畢,復生上黨,賴相公廟算深遠,北寇即 日敗亡。倘使北寇至今尚存,沿邊猶須轉戰,回顧上 黨,豈能計除?天下雖言無事,若上黨久不能解,別生 患難,此亦非細。自古皆因攻伐未解,旁有他變,故《孫 子》曰:「兵聞拙速」,未曙巧之久也。伏聞聖主全以兵事 付於相公,某受恩最深,竊敢干冒威嚴,遠陳愚見,無 任戰汗。某頓首再拜。

《紫氣繞室賦》
潘炎
[編輯]

「於穆聖王,先天不違,謳歌既洽,朝覲攸歸。往京邑而 經千里,自潞郊而乘六飛。洪惟此邦,初九之地;翬飛 鳥跂,謂尚諸侯之宮;虎踞龍驤,忽成天子之氣。方凝 紫色,是謂非煙,乍蕭索乎空外,更霏微乎日邊。若動 非虛,似浮有實。覆彩鴛之瓦,髣髴升堂;繞文杏之梁, 氤氳入室。是作興王之兆,克符來復之日。」遠而望之, 乃散亂浮空;近而觀之,則希微無質。欲見峰岩之上, 先形藩邸之間。異張華之寶氣沖斗,殊尹喜之真人 渡關。若乃廣野之宮闕化成,漲海之樓臺迴映。諒陰 陽之盡美,非福應之攸盛。惟紫氣之來積,實皇家之 大慶。休哉聖君,有天下之成命。

《靜軒記》
宋·范鉞
[編輯]

熙寧三年十二月,來尉於壺關。始至之日,見其窮山 荒嶂,蒼煙白露,環乎左右前後。視其官居,則卑污底 滯,凡一目之所及,莫不使人欷歔而嘆息。既而翻然 自訟曰:「是豈不足以居耶?潞距京師纔數百里,而斯 邑也又在潞之左,是可處也。」居三月,得故材於廳事 之東而屋之,又自書而揭之曰《靜軒》。列以圖繪,繚以 簡編,當其無事時,一寫之於文字筆硯之間,顧不可 嘉哉!而時之能文者,皆以詩遺《靜軒》。然吾之為是軒, 固非掇靜之名而欲徼於時也。葢以為天下之事,萬 物之理,來也無窮,而其應甚煩。以我之甚煩,對彼之 無窮,猶鞭駃馬,決積潦,疾馳大潰而不知止者,噫!亦 惑矣!大抵人性無不靜,有時而動者,「物撓之也。物撓 之則不得其靜矣。故吾之為靜者,將以禦夫動也。然 天下之物,吾不能以一己而勝之。苟外物足以攖吾 心,吾能以虛而待之矣。至於生死得失,為累之大者, 又奚能自必哉?若夫巢乎深山之谷,釣乎野水之濱, 或耕之田,或築之巖,此古之真靜者,吾不得跂而至 焉。」然坐於一軒之中,「蕭然自放,野鳥容與而上下,山 雲卷舒而去來,倚佳木而長吟,引清風而獨嘯」,而吾 之樂如此,與夫「逍遙於自得之鄉,而超出乎塵垢之 表者,亦浩然庶幾耳。」

《潞州儒學記》
金·毛麾
[編輯]

《禮經》有言曰:「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又曰:「君 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是以家有塾黨有庠遂 有序國有學葢由教化之本太平之原靡急於此一 日而不可廢也。自封建五等之爵罷天下為郡縣承 流宣化共理之效責夫守令號師帥之官其間遵古 制跡掄選賢能稱為得人享祚長永惟漢唐為最如 漢之文翁、唐之常袞,又其超卓著見者也。文翁守蜀, 起學成都市,擇諸生開敏有才者,親加飭勵,待以殊 禮。吏民榮之,爭為弟子。富人出錢求之,大化僻俗,學 於京師者比蜀於齊魯。至孝武帝,令都國皆立學,遂 從文翁始。袞為福建觀察使,初建,人未知學,袞大設 鄉校,使作文章,躬勤講道,與之鈞禮游饗得預,習為 一變。歲貢士與內州等。厥後建、蜀名士輩出,聲動海 內。二公各立生祠,春秋配享,迄今宗仰,顧不美哉!皇 朝龍興,太祖皇帝應天順人,以武定寰宇。太宗皇帝 聖烈丕承,卒其武功,雖誕布文德,以綏遠邇,而儒學 之事,未遑遍舉。逮世宗皇帝撫運御極,猶殷高宗、周 宣王懋中興之業,乃賁明庶政,表章六藝,即京府立 教養之法,合《菁莪》樂育人才之雅。外官到任,謁境上神祠,首詣宣聖,文明之治,寖以隆昌矣。主上嗣服,遹 追順孝,旁招俊乂,用闡大猷。降及節鎮,同京府教養, 復經義宏詞,制舉添律,學人試義,童子念六經,諸子 擢等,凡在選官,並帶提舉學事,文風炳然,將匹休三 代,下「鄙漢、唐。」宗室懿親,左右貴臣,比比分典大藩,以 明倫善俗,風教是尚。前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李 公領懷州節度,既告致政,不數月,復起領潞州節度。 公澤之高平人。澤今為覃懷支郡,而舊隸上黨,二除 皆衣錦寵命,輿論所嘉。下車未幾,千里翕然,若素被 陶冶,稔聽號令,知所畏愛矣。一日,與賓屬議及州學, 歎咨隳毀,且怪其制度卑隘,則知兵火之餘,因陋就 簡,草創所成。即謀重修,務增廩而一新之,邦人大悅。 前有形勢之家,冒侵地土,久假不歸者,盡歸之;鄰接 相礙,參差斷缺,不能自安者,盡願斂之。於是捐清俸, 請公帑,助工役,繪圖按式,大加營建。正殿中峙,長廊 翼舒殖殖。其庭高門有伉,殿次起堂,以待橫經問道, 讌談仁義。中門東西兩序,對為廳事,以俟奠謁之官, 更衣望揖。至於生徒齋館,貯藏庫廩,一一備具。莫不 棟宇雄壯,丹堊鮮華,耽耽闢陽,沉沉闔陰,使望之者 悚,過之者趨。在侯伯之國,禮典之廟,實為稱矣。公以 提舉職事,每常訪臨,督勉進修,曲為誨諭。豈有繼城 闕之遊,佻達而失其業;見行俎豆之禮,低徊而不忍 去。異時觀光應聘,當有若蜀之揚子雲、司馬長卿、建 之歐陽詹者出焉。彼文翁常袞,亦安得專美於前歟 學之正錄二士來索記言,麾辱公知遇,作同志友。乃 獲慶斯文之亨會,庸贊吾道之主盟,是誠可書也,故 樂為之記。

《藏書樓記》
元·許有壬
[編輯]

聖人之治天下,以教不以政,蓋教所以為政也。使契 為司徒,教以人倫,堯之政也。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 三代之政也,其有不及,則有以濟之。故不率者移之 郊遂,而夏楚二物又撻以記之也。甚而至於用刑,則 曰「明於五刑,以弼五教。」又曰「士制百姓於刑之中,以 教祗德。」則古之為政,未始不本於教也。誠以降衷秉 「彝,均是性也。有以迪之,斯自得也。自非元惡大憝,甘 自絕命,則無不欲其並生於天地之間。」是故納民孝 弟忠信,而躋世於太和。世道既降,教與政殊,不本於 民心,倀倀乎事為之末,先之以簿書期會,繼之以訟 獄榜笞,先王之所以教不泯者幾希,治不古若,其有 以哉!皇元紹百王之正,百度修舉,而「首務教民。日月 所照,莫不建學分職守之,餼廩優之,長吏主之,風紀 礪之。而所以教之者何哉?亦曰先王之道而已。先王 之道存諸書,教之之具,未有舍書而能者也。然郡邑 率事虛文,屋宇傾摧,尚不加省,而所謂教之之具能 舉之者,葢無幾焉?教尼不行,職此故也。」黎城有學歷 數,政而苟完,顧學者苦無書,白君謙來尹,嘆曰:「市肆 則有貨也,庫廩則有藏也。道宮梵宇,各實其書,曾謂 明倫之地,反不彼若耶?」於是直堂之右,作屋六楹,重 霤架空,樓出其上,材良制工,既崇且堅。首出已書,以 倡吏民,又規金息嬴鬻。經史子集共四千二百二十 二卷,插架充牣,秩然炳然,來謁予記。予惟聖朝涵育 陶冶,圓顱方趾,舉善教之之方,可謂至矣。唐虞三代 之所為政者,不過是也。白君又能祗奉德音,學不虛 設,而充之以《書》,知以教為政矣。承流之賢者也。遂告 夫邑之人曰:「夫子聖人,其學亦始於觀書。合邑之士, 有書而讀之矣,必得之心,必有之已。明善復初,業精 行修,出而為良才,薰而為美俗,俾朝廷之」治不愧隆 古,而尹之期於吾士者,庶幾無負。故予樂為之記,以 待其效焉。罔俾斯樓徒為邑之美觀也。

《潞州重建德風亭記》
陳中立
[編輯]

潞郡廳事之後,舊有亭曰《德風》,規模宏遠矣。迄大德 癸卯,地道失寧,傾毀幾盡。維昔典郡者,皆憚於復古, 漫不加省,無復登亭處政,俾下民竟靡知為向化之 地,而古人所以設心之盛,委於瓦礫,深可嘆憫。至正 辛巳冬十月,晉陽菊軒張侯瞻甫奉天子命來知是 州。下車未幾,風行草偃,民心翕然。公暇登眺遺址,慨 其衰落,欲葺而未遑也。越明年春二月,河東僉憲王 致道按部至郡,登亭賦詩,以紀諸石,有「皇王帝伯人 何在,今古興亡跡尚存」之句。張侯傷古之情,浩不容 遏,迺咨於僚友,自監郡至於參謀,僉曰:「構築崇敞,以 著為治之嚴,曷不宜乎?」遂割俸金,鳩工謀匠,費用皆 輸於官,而匪假民力。責上黨尉郭崇信董其事。夏四 月經始,五月工集。築以黃壤,周以元甓,亭位巍然,俯 瞰雉堞,榜揭其名,內主一,外德風,仍其舊也。又即隙 地,左置庖廈,右構亭榭,若廊廡之拱堂圍焉爾。先時 旱暵,落成之日,一雨霑足,故復以「嘉雨」扁其右亭。稽 諸東坡故事,世殊揆一,觀民欣然,咸曰:「此雨不降於 他時。」乃賜之於今日,以著公之善政感於上,所以甘 澤應於下,俾僚友得以泮奐遊息,樂於斯亭,皆張侯 之力也。然豈特葺此以為美乎?其作新者,敬簡公生

明堂之維嚴,賓幕吏曹之維隆,永豐賦府之維盛也
考證
其創構者,架閣儀從庫之維肅,養濟囹圄房之維裕,

肅令宣化樓之維崇也。餘廢復理,不能悉舉。嗚呼!公 之為政,何其勤哉!郡掾李奉先持狀,冀文勒石,示之 悠久,義不可辭。嘗謂語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與夫 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者矣。」則知言為政者,俾 民涵濡長養,興於為善,在乎抑末推本,反躬自修爾。 豈必道之以政,齊之以刑,而後為治者乎?故曰:「君子 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其警於為政者 深矣。若夫從政者不能導德,以政為本,不能齊禮,惟 刑是務,但使民遠罪而已。其於率民以善,使日遷善, 而不知者,何如也?大抵理民之要,莫大於德,德莫先 於教。德尊禮義,政之至也;教復天性,道之至也。大德 大教,道無不達,治之至也。以治推道,以道行德,以德 施教,以教行政,化之至也。大化所行,由於一身,以御 於家邦,信之至也。猗與大哉!崇信興化,德教為本,此 德風之所繇立也。張侯心存是德,謀作斯亭,皆智巧 之士所深避而不肯為者也。乃不避私論,構完工集, 天降甘澍,民皆忭悅。是非獨彰,德風之化行見,文明, 時澤之惠沛洽,豈可與狃於故常、病於興作者同日 而語哉?君子不卹暫勞而圖久遠,非不知《甘棠》之詠, 而獨賦《斯干》之詩,亦《春秋》之法隨壞即理,不無望於 後人?故詳書本末以告,遂為之記。

《還山亭記》
張養浩
[編輯]

平章秦國公早以儒術事皇上潛邸,從行中外且二 十年。「格論嘉猷,所以開廣天聰,封植國本,陰毗治道, 以棐以迪」者,靡遺餘力。皇慶改元,上以耆望舊學,既 相之省,又公而國諸秦。未幾,又承旨翰林,不再年,授 一品之職者三。其睿眷隆洽,有國儒臣鮮有儷者。公 自以布衣致此,懼弗克任,數請「致政休居」,上弗為允, 遂於上黨先塋距數百武某山之陽,構亭曰「還山」,志 其退也。或曰:「士方窮處,其志未嘗不願用世。今秦國 公天子大臣,兩定內難,不可謂道不行;軍國重務,言 無不從,不可謂言不聽。夫人臣亟於退者,不越遠讒 避禍二事耳矣。葢讒不必遠,當正身率物,使讒言無 隙之入為可法。禍不必避,當殫誠為國,使禍患不自 我,作為可師。允能是,則廟堂之高與山林之邃也,奚 其異?」僕曰:「子之言,固臣子律已之上策。然聞之天地 無全能,善作者不必善成。所以自古明哲之士,審已 隆盛,而戒進於滿盈,初非藉以自全,蓋陰陽消長,物 理人事之自然者也。嘗見史籍所載勳高位重者,國 家一旦顧遇少不及」,悻悻其色辭,彼不自訟夫己之 昧於去就,乃橫生怨望,卒之罹尤逢殆,使君臣之間 胥失,不能善厥終者,何可枚數?況一治一亂,固由人 事,究其本然,亦有數存乎其間。聖人不語及者,蓋恐 國家有所倚,而不力於治理故也。彼曰:「吾留則治,吾 去則亂」,又曰「容有少俟。」皆燭理不明,信道不篤,自治 不勇,「有所牽𦊰戀嫪而然。復有一蹠仕途,求田問舍, 絕口不及,人或勸之,非惟力拒,又從而銜之骨髓。嗚 呼!其忻然受之而踐之者,幾何人哉!」嘗謂山林之樂, 造物甚靳而不以畀人,苟非其人,雖見留於暫,終必 假軒裳以去之。以是知鍾山之英,草堂之靈,必福德 具盛者可以填服。於是或者遽然失容曰:「有是哉?吾 亦從此反躬,求吾稅駕之所矣。」會公命記還山亭,故 概括其言而書之以獻。

《拙庵看山圖序》
李惟馨
[編輯]

山水佳麗,武夷為最。次則太行東南壺關、陵川之間 也。壺關縣東南一舍里曰林青,即致道別業,聚廬而 托處者數世矣。鄉曰紫團,乃太行絕頂,若武夷之幔 亭峰也,世傳神仙所宅。山曰紫團山,洞曰紫團洞,仙 曰紫團師所產人參曰紫團參。洞一名曰翠微洞,中 有潭曰白龍,泓澄渟匯,其遠近淺深皆不可測。盛夏 雷雲出於其中。舊《志》云:樂氏二女,微子之後,採藥於 山中,常棲於洞,服食人參,得道仙去。宋政和間,敕賜 沖惠沖淑真人廟額曰「真澤。」其他殊名異跡,不可勝 紀。東迤百里而近百丈原,康節故居。稍南,孫登長嘯 之所。少北,則隆慮也。峰石峙靈,草木秀潤。翠松蒼檜, 凌雲千丈。修竹茂林,與山無窮。蔥蒨「醲郁,撥拂雲霞, 蔽虧日月,名狀罔極。群山竦立,芒角峭拔,森若劎戟, 風清雨霽,乘興登覽,使人神怡目眩,應接不暇,如瀑 布水簾,垂虹噴日,天巧捷出,五嶽三塗,似難伯仲。但 人跡罕到,未嘗表麗其勝境也。大抵一溪一壑,一盤 一曲,丹崖堊壁,疊嶂巑峰,上接霄漢,下瞰煙霞,試一 臨之,毛骨聳豎,雖洞」天神府,無以加焉。致道每憩於 茲,時令童僕挈榼提壺,或吟詠雲根,或獨酌松下,因 而誅茅結屋,扁曰「拙庵。」於是乎奇喦絕巘,環列於軒 戶之外,幾席之上。仍命工肖形,蠟屐幅巾,野服黎杖, 自名曰《拙庵看山圖》。諗余為文。大凡地有勝境,得人 而後發;人有心匠,得物而後開。境心相遇,固有時耶? 襄陽峴山,蓋諸山之小者,而其狀著於荊州,豈非羊 叔子、杜元凱相繼於此以成其勝哉?至於流風餘韻, 藹然被於江漢之間,是茲山待其人而後著,紫團山有待於致道以彰顯也。致道博學多聞,謙和儒雅,胸 次灑落,襟懷夷敞,不為崖岸斬絕之行,近功小利,未 易以動。深明於《易》,其吉凶消長、進退存亡之理,自有 繩尺。嘗為郡直學,講明傳授,他人莫及。一領鄉薦,以 投牒自媒為恥,後不復出。門人登第者,恆有本末。是 時閫外得專封拜,擢為陝西儒學提舉,亦弗屑就。古 所謂「爵祿慶賞,有不可致之人,今復見矣。」自是以來, 年高而德劭,學富而力行,教授鄉里,叮嚀懇至,將以 傳其業也。維嘗觴詠於泉石間,但遣懷舒興,非耽樂 放浪,如晉人無檢束也。好樂於斯者,有安重堅實,與 己志同。「安重堅實」,其道光明,予於致道見之矣。歲庚 申涒灘月辛巳,「大荒落日壬午敦牂雄山李惟馨序。」

《壺關縣新築南池記》
明·杜斆
[編輯]

壺關踞太行顛,地高亢,土峭剛,獨闕井泉利民。會有 力者掘井深九仞,始及泉,雖水脈津津,汲挹曾弗滿 瓶。井乃積雪鑿冰,給日夕用,其民尚有饑渴之患。洪 武丙辰九月,三山郭公丞是縣,興利除害,政教以行, 憂民渴饑,不啻猶己。越明年丁巳春三月,乃會群吏 屬耆眾而告曰:「縣之治南關故地,向集雨潦,第以澣 衣食畜。今洿壤淤塞,棄同無用,我將即農隙借民力 是鑿是濬,雨西郊大泊泓澄,唯供飲食可乎?」眾乃舉 手加額,同一辭曰:「何民生之幸!」於是上於州司而允 其請。乃十日,召集近縣郭民,畚鍤齊興,不旬日而池 成。其漘則護以木柵,而防崩嚙之患。其岸則繚以垣 墉,而限汙穢之雜。坤隅為閘,兩壁翼張,而環板橫施。 俟大雨流行,則起之以石硤,注瀉而入水。艮隅為門, 兩楹山峙而扃鐍常設。令眾人汲挹則開之,由石級 上上而出,水廣則呀焉窪焉,廊其有容,殆如天造地 設。深則瀇焉滉焉,淵其不測,宛若陰闢陽闔,於以免 往復遠汲之勞,於以慰饑渴燥吻之思。眾請其名,則 曰「惠澤」,蓋取《語》云:「因民所利,惠而不費」之謂。嗚呼旨 哉!嘗稽《易》大象,「澤無水則曰困,澤有水則曰節。」夫澤 水有無,其卦則為困為節,猶地之廢興,其水則為潔 為洿。今池轉洿為潔,猶卦轉困為節,既變通以盡利, 復推行以為通,乃因天之澤,為地之澤,以地之澤,為 民之澤,公可謂能體《易》以利民者矣。其古之為國者, 唯水事為重。公既宏大其量,淵深其學,由是將為州 為府而登庸於朝。澤加天下,則惠利所及,其源深,其 流長,而豈可以涯涘哉?縣南方耆眾輩請文刻石,而 紀功蹟,以示永久,裨勿替。公名柏,字永齡,由進士擢 濛陽簿,今為壺關丞。

《玉峽關銘》
夏言
[編輯]

玉峽關者,夏子刱焉而命之名也。舊曰「風門口」 ,在隆慮萬山之巔,為兩河、三晉之界,葢天作之險也。前此弗設守,庸氓往往憑阻以拒命吏,茲非大失理與?迺即是關焉。關成,而系之以銘曰:

太行盤盤,橫屬中原。近引河朔,遙綴崑崙。太原、大梁, 維國雄藩。壺關林慮,界於花園。鳥道崎仄,輪摧馬煩。 怪石離列,熊攀豹蹲。連崖壁立,屹如墉垣。絕頂中斷, 是曰「風門。」俯臨夜壑,仰逼朝暾。一夫挺身,萬騎空屯。 設險守國,王者道存。迺告關尹,爰作鍵閽。勒銘巖阿, 寵以瑤琨。匪昧在德,用戒嚚昏。

《虹梯關銘》
前人
[編輯]

玉峽關,西來百餘里,近蟻尖砦,千峰壁立。中通峭峽,狀如風門而小。下則無底之壑,石磴齒齒,盤迴霄漢,望之若虹霓然。比歲青羊之寇憑負以拒汴師者,此也,故號「洪梯。」 予易以今名,亦因以關焉。從而銘曰:

石厓攀天,仄磴千迴。仰干塞明,俯臨蔽霾。鐵壁勾連, 谽谺中開。觀者駭魄,行子心摧。亙如長虹,橫絕天階。 彼昏者氓,肆其喧豗。爰據培塿,以抗震雷。卒干大刑, 亦孔之哀。太行之阿,大河之隈。關門弗嚴,維帝念哉。 北山有石,南山有材。經之營之,突馬崔嵬。侍臣作銘, 以詔後來。

《潞安府學記》
翁正春
[編輯]

潞安,古上黨郡也。考《輿志》,國朝為州,嘉靖初更為府, 乃庠則仍金元之舊。正德中,鼎新於刺史馬君暾,人 文稱盛。庠故有臺若千尋,巋然在啟聖祠前。嘉靖甲 子,割祠地以增置邑庠而臺廢,人文稍遜於曩時說 者咎焉。屢議修復,竟成道旁舍也。萬曆乙未,高陵劉 公來守是郡,甫蒞學,即觀流峙之分合,究氣運之消 息,而辨物理之盛衰。指顧而語諸生曰:「某宜崇,某宜 卑、某宜通,某宜塞。一時新談,儼如百年舊跡。」聞者神 之,相率造台墀以修復請。公慨然自任,上狀於守、巡 公及督學使者,咸報可。迺首捐俸,為大役先。於是,自 藩封及鄉大夫士,各樂為佽助。材不鳩而集,眾不督 而來。迺為臺榭三:一居巽祠文昌,一居震祠;魁星一 居艮祠。唐義陽王坎故卑濕,崇基為閣以尊經。其諸 缺者補之,圮者葺之,漫漶者黝堊凡碧之。規恢加廓, 制度聿新。既竣役,郡博士張君時中及弟子員張生

騰高輩以余同年周唐珪計部君介紹,余記其事。余
考證
惟學校之設,本以翼聖明倫,進德修業,豈徒為士類

滎顯地哉!澤深而魚繁,藪蔚而鳥集,物固盛於所處 矣。學宮,士人之藪澤也。顧湮頹既久,則士氣弗騰,升 掄寖稀,則士心罔奮。雖堪輿之說,吾儒所不道。要以 望景觀卜,即陰陽流泉,東西瀍澗之類,古聖賢率莫 能廢。至於素封之子,亦必諏勝擇吉,以奠厥居。而況 學宮重地,儒先之俎豆,師生之講述,一方英賢之駿 發,咸由於斯。苟徒圮陋是安,而令人文遏佚,激勸無 賴,咎將誰執焉?昔奚斯作廟,孔曼且碩,文翁興學,禮 樂肇舉。彼誠以超世之才,豎赫然之績,功與人兩相 成也。輓近長民之吏,斤斤簿書,期會間日弗暇給。既 視學校若弁髦,即有浮慕振作之名,亦駕言惜費,舊 貫是仍。且闢形家為渺茫,以自解於紛紜之吻。誰肯 矢心殫慮,興復既廢之址,為士子徼福將來以丏靈 山川若劉公者哉?自此役成,群潞士卬瞻頫眺,規制 改觀,欣欣相慶,以為「文運當降」,而向所懟恚,亡聊沮 郤而弗克振者。一旦憬然釋,躍然奮,不敢復有忌委, 以自薾其雄心,則此役之為也。蓋上黨川嶽之氣,不 盡宣洩,恆有所停蓄,以儲靈秀,而若有待於公。乃公 適值其際,起敝振衰,與潞士更始,匪獨人事,實天行 矣。詎偶然乎哉?公守郡初政,此其首伐。而計部君又 為余言:「公政先養士,每對諸縫掖,論說亹亹,皆禔躬 繕性之方。而復立文社,按期校之,精其藻鑑,豐其餼 廩,所以廣厲申飭之者,不遺餘力。審爾,則公之功在 學校,且有」溢於修復之外者。士生斯時,仰念德意,勉 旃淬厲,以無愧前修,何論三晉將海內讓烈焉。其他 通塞,不足為士輕重矣。是役也,共事者貳守李君應 辰、司理王君愛,而恪襄懿舉,長治尹李君仙品之力 為多。至於掌緡董役,則屬之郡博士張時中及分教 楊芳、賈學仁,固宜費省而成功速也。例得並書焉。劉 公諱復初,號天虞,陝西高陵人,癸未進士。

《潞安府記》
唐·龍
[編輯]

潞安府者,改潞州而為府也,民用乂焉,境用戢焉。巡 按御史姜子潤身行郡至於斯,曰:「潞其治矣。」紀治以 文,而不可以已也。乃以屬諸不敏。惟潞,古上黨郡也, 距百餘里則青羊山拔而峙焉,中多沃土蔚林,農稼 樵芻,托之而處。但強悍亦每竊伏。憑恃險阻,叢慝犯 禁,聚則攘臂以剽鄉村,散則匿影罔受捕逮。嘉靖戊 子,守臣陳其罪狀,加之以兵,多所失,至合三路之師, 然後底平之績奏焉。皇上以德化民,聿務安輯,於是 命兵科都給事中今陞大宗伯夏公言勘處其事。公 祇奉德,意其至也,取各功若罪而甄別之矣。猶是咨 是度曰:「潞地勝可府,青羊人野可縣。府與縣相維,而 糾以兵備重臣,斯盜賊解其奸而無或後虞也。」遂疏 以請。詔稱可錫府名,以潞安內附,以長治縣青羊置 縣曰平順兵備,蒞府若縣,以按察司副使領其職,是 皆安之而已。夫非平盜之難,而無以安之之為患。潞 之盜擊平之矣,而青羊阻自若也,玉峽虹梯猶矗矗 也。然喦險結則獷戾生,洞穴盤則逃亡集。兵散斯玩, 玩斯萌,萌斯滋,滋斯擾,而其憂豈遂己邪?於是控之 以府,以厚專城之託,厥秩重矣;臨之以縣,以廣親民 之任,厥勢近矣。秩重則易馭,勢近則易結。而又有專 道之使,修軍防焉,明法軌焉,布戒令焉。狗鼠之徒,其 姦自無所蔽,而或有觸法者。禁則止,縛則至,麾則散, 折箠制之而有,何矣,而又何盜之憂?昔漢渤海歲多 盜,乃選二千石以治之,刀劎頓息而教化行,是故今 日汲汲於郡邑而增設之也。而被是選者,果能奉職 循理,不驅民於飢寒,而惟務其本業以足其衣食,則 人知榮辱,雖賞之,使竊赧然而不從矣。此則安之之 本也。惟良有司,盍慎求之。

《新建平順縣記》
顧鼎臣
[編輯]

「天地生萬物,物極則殺之。生陽也,殺陰也,殺亦生也。 人君生萬民,民不軌則殺之。」生仁也,殺義也,殺所以 為生也,其道一也。是故明君治天下,法天地之道,握 生殺之機,以成仁義之能。垂衣高拱而四海晏然,紹 統歷業,百世利賴焉。潞安府之青羊山,蟠踞衍迤幾 二百里,巖岫巉巀,壑谷深窈,迴巒疊嶂,長林叢薄。四 「方亡命,往往竄匿其中。且水土湍悍而風氣鬱垔,生 人多兇頑獷戾,兼之隔離官府,無有持尺箠、挾寸刃, 憑陵而誰何者。賊首陳卿父子世濟暴惡,糾集逋亡, 脅誘蚩愚,禦行旅,掠村堡,焚蕩屋廬,擄刈人民。有司 務掩蓋養亂者二十餘年。」嘉靖戊子,巡撫都御史常 道始宣露逆節,請討之。既而謀議不常,操縱無狀,賊 勢益猖獗。天子震怒,命將出師,復調集山東、河南、山 西三省官民兵會勦,閱數月然後平之。捷聞,今少傅 兼太子太師、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桂洲夏公時 為兵科都給事中,請簡命素持風裁給事中一人往 覈功罪,並區處地方事宜,以弭後患。上俞之,即以委 公。公至,則宣皇澤,申國憲、別淑慝、明賞罰、洗刷污穢, 振撫創殘,人心大愜以和。公親履賊巢,周視山川,歷 涉要害;嘆曰:「賊之弗戢,形勢使然;非建縣設命吏以彈壓之,難免後虞。」僉以為然。乃咨詢相度,得吉地曰 青羊村者;林巒盤紆、形局軒豁,且據諸山之堂奧,可 以控制四表。公審於眾曰:「非斯地不可。」會巡撫都御 史王君應鵬暨藩臬諸司群謀協同,乃議割潞城縣 所轄地一十六里,壺關縣十里,黎城縣五里,共割地 方三十有一里,以為新縣版圖百凡,一切計慮纖悉 罔不周到。抗疏陳便,上報可,因錫縣名曰「平順。」命下 有司,翕然作而行之。召史繪圖,辨方定位,鳩集工徒, 卜吉以從事。因山為城,因城為隍,延袤方二里許,闢 東南二門,構橋通道。宅城之中,近北建縣治,繚以崇 墉,冠以麗譙。門屏廳廡,庫藏廨宇、土地祠、吏舍監房, 小大畢具。而陰陽、醫學、「申明」、「旌善」二亭,咸置於大門 之外。其他若儒學、僧、道會司,倉廒鋪舍,凡治民事神、 造士賦政之區,準舊規備今制,咸極一時之觀。又設 王斗崖、蟠溪峰、白雲谷巡檢司,玉峽關、虹梯關,劃治 險隘,以為通衢八。蓋於禦暴已亂,保障之備,特加詳 焉。經始於嘉靖八年九月望日,造成於嘉靖十二年 二月朔日。凡財用取給於公家,力役則雇募亂後餘 民,而他府州縣分毫不預焉。蓋事之始終,經營規畫, 悉出公一心之存,而巡撫藩臬諸君贊相以成之。然 非聖天子倚任忠良,勿貳勿疑,其何能盡嘉謀以豎 此瑰偉之績哉?抑此舉也,人足以勝天,理足以制氣, 是使驛騷甫定之民,寧茲新邑,養父母,保室家,長子 孫,永去危亡之禍,而享太平之福,其功不亦大哉!當 夫賊之破滅也,天誅之行,止於元惡,而脅從污染,非 特宥其死命,且容養匡翼,務為千百年之圖。是「殺之 之義何其薄,而生之之義何其厚!義之裁製何其精, 而仁之覆囿何其廣也。」亦猶天地之殺物於窮冬,纔 旬朔爾,而生養成遂,乃歷春、夏、秋三時焉。是雖一事 之微,而聖天子裁成輔相,傾否為泰,以嘉靖萬邦,宏 謀遠略,從可識矣。少傅公今日密勿機務,弼成治理, 以垂名於竹帛,亦於是乎基之。江西右布政使李君 崧祥,昔以按察司兵備副使嘗預謨議,舉職守,思惟 一時政令之大,不可無紀也。時走狀京師,徵予文,將 刻諸石,以昭示無極,義不可辭,乃為述其梗概雲爾。 若夫經費工徒,規制度數大小,諸司從事,氏名之詳, 不遑殫書,另刻諸碑陰。

《東山書院記》
呂柟
[編輯]

東山在潞州東南七十里雄山鄉,即俗所謂「東嶺」也。 仇氏時茂森族居於此。時茂自其父祖及兄時濟楫 輩,與其子孫立家範以同居者,蓋四世矣。又常修舉 《藍田呂氏鄉約》,以化鄉人者,蓋三百餘人矣。興建義 學於其舍傍,以教鄉之子弟者,蓋五七十家矣。猶以 為未也,乃於雄山之東嶺建書院焉。平其巔巘,實其 磵壑,為方四畝,甃石為基,崇丈有五尺,圍六十餘丈。 其上繚以瓴甋,以為周垣。於其內建先師廟三楹,其 後為學習堂三楹,主教者居焉。齋四,曰志道、《據德》《依 仁》、游藝。在堂之前相對列。其廟之前,則建入德門。門 南構樓,崇丈有五尺,以儲古今典籍,曰尊經樓。樓下 前額則題曰:「東山書院」雲。樓之北,井廚、碾臼、碑亭皆 左右列其南也。廂屋共六楹,以居園丁田卒。有橋突 起於前,下為橫池,凡東山之水皆趨聚焉,實入門之 始途也。曰「格心橋。」院外西北置田五十畝,煤窯一坐, 則以供春秋粢盛及有事於書院者之用。斯役也,蓋 三年而後成,倡之者雖時茂,而經營創作則時淳尢 專任焉。往予在解時已記之矣。至是時,閑以前規之 未詳也,乃奉時淳及時表之命,披風霜、冒波濤,渡江 而南,以再問涇野子曰:夫書院自唐宋以來,白鹿嶽 麓處多有之,蓋以稗學校也。然其後多課諸生文藝 科第,而於朱子舊規鮮有舉也。夫東山書院之建,匪 但以呻佔畢工,辭華而已。或曰:「何以為規?」曰:「即《家範》 以教家,而家道皆可正矣;即《鄉約》以教鄉,而鄉俗皆 可美矣;即《義學》以教子弟,而子弟皆可材矣。蓋先師 夫子及諸賢之道實不外此。士能如此,雖以治天下 邦國有餘也。」又謂時閑曰:「子博學而篤行,恬於世利 而厚於倫理,真石巖之處士也。望即於此設科,以待 鄉之俊秀而教育之,明先聖之道,為邦人」之式,無為 厚自遜也。慎之哉!書院之設,人將以爾為標準也。仇 氏而不能慎終如始,則斯書院也,雖近世之課文藝 科第者不逮,而況其他乎?

《遊紫團山記》
栗應宏
[編輯]

嘉靖戊子秋,予東遊紫團山,自五龍信宿而至。道路 窈窕,穿林木而上者幾十里。及慈雲寺,有僧數人邀 予觀元人《三十六景詩碣》於古壁下,仳仳然散且缺 矣。由慈雲石磴硈屈攀巖而下者復幾里,則袤然福 地,為雲蓋寺。山勢壁立,巉兀而盤遶。諸峰挺峙,競秀 而變形,望之鬱鬱蔥蔥。西連王屋,東俯林慮諸山南 北相拱帶,跨青蓮百泉之勝,斯為太行樞要也。乃抵 寺憩數日,山僧導予遊,循石徑,南渡溪,由東峰入屏 山,遮地即為參園,已墾為田久矣。歷西筆峰,緣石而 出,時藥物纍纍然,幽香沓至。復西轉觀瀑布,淙淙成流,即采藥坐石,濯足飲泉而歸。復數日,山僧言「西峰 石局」,予忻然從之。攀條覓步,陟兩峰間。其地盤𡗝可 屋許,予意宜置石室,記刻於此。忽飄風颯至,西望大 谷,煙暝蒼翠,泉聲泠泠,幽禽間作。予愕然久之,知即 所謂瀑布者。邊峰峙立,乃得徑觀焉。左右顧盻,百景 俱美,神爽而氣逸,飄飄然有丹臺石室之想。峰巔峭 峻,聞有奕局覆松焉。北轉觀磨崖碑,旁數石孔,僧雲 「舊有招涼亭於此,復」有《故咸平閣》餘址,則臺砌頹沒, 基礙相枕藉,柱石已俱仆於水中,惟蓬籬遶匝,牛羊 棲之而已。予乃慨曰:「鑿石壘土,將恃為無窮之觀,而 山川獨乃如此。彼經營者,今則惡睹其為誰,與之俱 朽?悲夫!」

潞安府部藝文二詩詞[編輯]

《早登太行山言志》
元·宗
[編輯]

清蹕渡河陽,凝笳上太行。火龍鳴烏道,鐵騎遶羊腸。 元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澗泉含宿凍,山木帶餘霜。 野老茅為屋,樵人薜作裳。宣風問耆艾,敦俗勸農桑。 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不因今扆義,何必冒垂裳。

《過飛龍宮》
同前
[編輯]

三千初擊浪,九萬欲摶空。天地猶驚否,陰陽始遇蒙。 存身期歷試,佐貳佇昭融。多謝時康理,良慚實賴功。 長懷問鼎氣,夙負拔山雄。不學劉琨舞,先歌漢祖風。 英髦既包括,豪傑自牢籠。人事一朝異,謳歌四海同。 如何昔朱邸,今此作《離宮》。雁沼澄瀾翠,猿巖落照紅。 小山餘桂馥,長坂舊蘭叢。即是淹留處,乘歡樂未窮。

《奉和聖製早登太行山》
苗晉卿
[編輯]

金吾戒道清,羽騎動天聲。砥路方南絕,重巖始北征。 關樓前望遠,河邑下觀平。喜氣迴輿合,祥風轉斾輕。 祝堯三老至,會禹百神迎。月令農先急,春蒐禮後行。 仍親后土祭,更理晉陽兵。不似勞車轍,空留八駿名。

《奉和賜崔日用往潞州》
張說
[編輯]

聖情留曩鎮,佳氣翊興王。增戟雄都府,高車轉太常。 川橫八諫闥,山帶五龍長。連帥新恩命,天人舊紀綱。

《送人之銅鞮》
韓翃
[編輯]

官柳青青匹馬嘶,回風暮雨入銅鞮。佳期別在青山 裏,應是人參五葉齊。

《遊靈顯觀》
呂洞賓
[編輯]

素衣丹壑寄生涯,相近衡茅共幾家。臥聽松音臨水 石,坐看山色老煙霞。林中有鶴窺來客,岩畔無人見 落花。但把琴書消白晝,不須爐裏煉《丹砂》。

《豫讓橋》
宋·胡曾
[編輯]

豫讓酬恩歲己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橋上行人 過,誰有當年國士心。

《謁帝堯廟》
范仲淹
[編輯]

「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功。」禹終平洚水,舜亦致薰風。 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鄉人不知此,簫鼓謝年豐。

《白巖寺》二首
金·李晏
[編輯]

群山環抱,村落相望,亦奇觀也。惜乎無水,因作《絕旬書》石,當有水出。

只有山光無水聲,我疑神物固巖扃。如何鑿得飛泉 出,當為山僧叱「六丁。」

山寺尋春春已歸。紫梅猶有折花枝。老僧兀坐如枯 木。花謝花開總不知。

《北極山》
元·江受益
[編輯]

奇峰崒嵂出雲霄,更比終南《太華》高。萬壑煙霞深有 意,向人招隱莫徒勞。

《繡屏山》
前人
[編輯]

翠屏橫列隔塵寰,煙靄空濛映遠山。千古若非佳勝 地,白雲安得一生閒。

《臥牛山》
前人
[編輯]

不分山骨與牛形,巖洞腹空石脊平。恨殺農夫鞭不 起,一犁好雨誤春耕。

《原泉》二首
無名氏
[編輯]

誤入神仙碧玉壺,湛然靈府一塵無。人間自有幽棲 境,安用區區乞鏡湖。

翠峰千丈俯清流,雲樹蒼茫古殿秋。聞道「原泉」有神 物,試將《燒燕》出潛虯。

《余吾驛壁》
晉·王
[編輯]

承恩重上帝王州,極目郵亭豁遠眸。四顧好山如擁 戟,一天清露襲征裘。風吹玉樹蒼龍活,日照金尊紫 氣浮。回首正堪歸宿處,禁城遙在五雲頭。

《和前韻》
于謙
[編輯]

行過褫亭望潞州,四圍山色遠凝眸。風塵滾滾迷官 道,煙霧茫茫罩客裘。龍躍天池雲氣合,雞鳴野店曙 光浮。停車暫宿余吾驛,一夜無眠不到頭

《德風亭》
熊戴
[編輯]

天下多名山,太行居第一。澤潞伯仲間,上黨天之脊。 屹立界中原,形勢控南北。千秋萬古松,於焉杳無跡。 瞻彼《德風亭》,巍然峙孤立。德猶天地風,風猶君子德。 德風惟得人,何草不狼籍。嗟彼德風亭,在德不在飾。 冰湍味更佳,雪乳泛玉液。軒窗瞰危臺,垂雲紀奇石。 我來憩此亭,登臨覽八極。十年塵土襟,抖擻豁胸臆。 挹此德與風,無憂亦無戚。矯首望太行,太行山自碧。 寫詩招義陽,義陽不可得。日暮下亭來,令人三嘆息。

《與周際巖同飲山樓得群字》
謝榛
[編輯]

長子城南坐夕曛,風驅寒鴈北來群。中原多賦誰知 己,上黨孤懷此對君。弔古疏才嗟老至,憑高逸興醉 宵分。萬年不改丹朱嶺,聖帝垂名共白雲。

《四無堂》
前人
[編輯]

政簡獨僊尉,終朝堂宇閒。名傳《九有》外,道在四無間。 能了憂來事,何慚老去顏。悠然自俯仰,雲盡見青山。

《靈源聖井》
楊良臣
[編輯]

一泓深水出泉中,弭旱能侔造物功;萬戶煙村多永 賴,神明自古與天通。

《紫團山景二絕》
杜斆
[編輯]

蹬道崎嶇雲作梯,登峰環照古《招提》。何時得解黃塵 鞅,卜築紫團深處棲。

紫團山景三十六,具載先人石碣哦。我欲揮毫續為 詠,殊恨篇什不全何。

《雨後題長子行署壁間》
韓邦奇
[編輯]

「忽聽千山起迅雷,送來溟雨滿霜臺。萬竿銀竹參天 發,遍野琪花簇地開。坐見乾坤成草昧,臥聞江漢起 塵埃。大風不久驅雲散,遽挽晴光白日迴。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