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56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六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六十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六十五卷目錄

 鞏昌府部藝文二

  重建伏羲廟記       明姚謨

  崇羲書院記         前人

  重修夷齊廟記       朱燮元

  郡城鑿井記        胡纘宗

  鞏昌新開永濟渠碑記     楊恩

  鞏昌府遷學記        吉人

  鞏昌府改建府治記     杜知春

 鞏昌府部藝文三

  隴頭水          梁元帝

  隴頭水二首        陳後主

  隴頭水           徐陵

  隴頭水二首        張正見

  隴頭水二首         江總

  隴頭水          顧野王

  隴頭水           謝燮

  被使出關          何胥

  隴頭水         唐駱賓王

  隴西行           王勃

  隴上行           前人

  隴頭水          盧照鄰

  登隴            高適

  經隴頭分水         岑參

  隴山            前人

  隴頭吟           王維

  發秦州詩          杜甫

  赤谷            前人

  鐵堂峽           前人

  鹽井            前人

  寒峽            前人

  青陽峽           前人

  龍門鎮           前人

  石龕            前人

  赤谷西崦人家        前人

  積草嶺           前人

  泥功山           前人

  鳳凰臺           前人

  萬丈潭           前人

  發同谷縣          前人

  木皮嶺           前人

  秦州二十首         前人

  隴頭            羅隱

  隴頭水           王建

  哀隴民          皮日休

  仇池石          宋蘇軾

  鬼章           黃庭堅

  麥積山          王仁裕

  隴頭水          明高啟

  秦隴道中         馬文升

  秦亭            楊恩

  營平里           前人

  杜甫草堂          謝鏞

  忠節祠           陳講

  春日從安定返郡       紀元

職方典第五百六十五卷

鞏昌府部藝文二[編輯]

《重建伏羲廟記》
明·姚謨
[編輯]

大矣哉!伏羲氏之道乎!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 土。天地之文,炳如也,郁如也,秩如也。惟人在中,經緯 以成章,彌綸以參化,無不彬彬然而有文與?上古之 世,太始初分,典彝未備,民物職職,俗居吁吁,厥文猶 隱焉。自帝太昊伏羲氏出,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 中觀萬物於一身,始作八卦,因而重之,以為六十四 天下之能事畢矣。又作《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以儷皮 為禮,而正婚姻之始;龍馬負圖,而紀百官之名;斷桐 為琴,繩絲為絃,緪桑為瑟,而樂音自是興焉。夫卦象 設則神明通,書契作則文字著,婚姻正則人倫敘,百 官紀則班位修,樂音陳則度數明。神設其教,皇建其 極,物章其采,民躋其行,而人文於是乎著矣。故曰:「帝, 人文之始也。」是以孔子贊《易》,敘聖人神化之功,特始 乎帝,巋然為神農、黃帝、堯、舜之冠。及對康子問五帝, 又推其德佐成上帝,以合於天,凡以此也。今之秦州即古之成紀也。帝實生於斯,而遺廟莽莽然而在,其 來遠矣。顧規制儉陋,風雨震凌,芻牧往來,而牛羊之 跡交至,弗稱祀典。先是巡按御史馬溥然、馮時雍、許 翔鳳後先建議,畜聚材用,荒度基址,期撤而新之,未 即事而代矣。嘉靖紀元之明年,巡茶御史陳講聿舉 厥功,登登而作。巡按御史盧問之既至,懋昭祀典,申 飭攸司而分攝之,布程督之令,嚴省試之法,是用績 於成考而落焉。提學副使唐龍曰:「祀以德舉,治以化 洽,是」故豐后稷之祠者,咸曰「重本」;存泰伯之廟者,亦 稱「辨治。」而況維天地開闢之功,啟帝王化成之理,而 為人文之始者哉?惟是廟貌重新,而國之大事宣焉。 揭虔妥靈有宇也;修祀秩禮有典也;昭庸厚化有章 也。諸君子於世弘矣,乃於是乎特書之。分守參政王 教、分巡僉事周鎬、姚文清、成廣綜理之,文「州進士徐 元祉亦預」其參畫者也。法皆得書。時嘉靖甲申十有 二月望日。

《崇羲書院記》
前人
[編輯]

侍御滄州王子書紳氏,當嘉靖乙未巡按西土,未逾 年,成鞏昌崇羲書院。予適至關中,聞其事,嘆曰:「美哉 曠世之典也,可以訓矣。」先是,鞏昌僻在隴右,鳥鼠盤 紆,渭河經緯,地宏敞雄壯,風氣平而人多秀。乃人才 間出,數十年來益不振,全郡往往乏科第。侍御每高 登博望曰:「是非山川之故,而惟人之責。」閱其士曰:「惜 也,未有作之耳。」履其學宮,曰:「或猶隘於此乎?」謂宜有 白鹿洞、嵩陽嶽麓之規可也。乃獲地於東園,環以南 山,清流引之,淵然可宮,卜兆維吉。乃協謀副使鈞州 馬紀、參議劉從學、僉事文安紀常命郡守肥城袁士 偉督其役。郡西舊有橋,壞於山水,不可復,取其餘材 數千章,資贖金,役隙民經始於是年「之六月,訖工於 十月,越五月而事集。前門三楹,翼以鉅坊。中為崇羲 堂五楹,後為講堂五楹,廂房畢具,亦各五楹。最後甃 以浮橋。橋後為尊經閣,兩夾室各三楹,左右各為號 房三連,凡八楹。侍御乃遴選臨、鞏、甘肅凡河西之才 而秀者百數十人,群聚其中,禮聘明儒師之,復資以 廩穀之費。」時掌科全椒戚君賢以事會侍御史至鞏 昌,適工將成,相謂伏羲實生其地題曰「崇羲書院」,因 僉事信陽樊鵬請文以記。予曰:「教化之於人深矣。古 者鄉有庠,黨有序,閭里有塾,稚子咸能歌詠,教至備 也。教化行而風俗美,賢才濟濟乎其眾多,其在外郡 者,猶其在王國也。夫臨鞏古雍州,疆域非不可以比 勝於」豐鎬,然而人才之寥落如此,何也?教化弛而有 司因循之過也。且其地孰與於蜀?昔蜀偏安不文,乃 後文翁為之教,相如為之師,遂為名地。況此為伏羲 孕靈毓秀之所,人顧視之,若偏陬下邑然,豈天之降 才爾殊乎?夫世之言《五經》者必首於《易》,言《易》者必首 於伏羲。伏羲者乃萬世文字之祖,道統淵「源之所自 出也。諸士生斯地,尊其人,重其道,默而得之,將不有 勃然而興起,如陳圖南、邵康節之獨究先天之學者 乎?不然,則潛心於群聖人之經,出而取科第,為明時 用,樹勳績於當時,流英聲於宇內,為山川吐色,躋之 於豐鎬之盛者也。是則侍御拳拳作興之意,將以收 他日聚徒養士之效者也。」侍御按河西,風采凜然,方 日以澄清所部為事,而用其暇留意人才如此,其有 關風化甚大。顧安其故不即乎新,以有所鼓舞於上 則不可,而諸士不能相感以淬礪奮發於下,則將如 之何?諸生起而謝曰:「此則二三子之咎也。」請用以為 規。

《重修夷齊廟記》
朱燮元
[編輯]

隴西之有首陽縣也,其名最古,而縣實以山得名。漢 唐以後,日尋於干戈,割裂分併,迄無寧宇,於是縣廢, 而山靈亦遂以湮沒。余過熙、湟,飯於中火,見所謂首 陽城者,雉堞具在。詢之父老,共曰:「進此五十里,則有 二賢祠兩所,一為舊址,一為後刱。」因覽其形勝,嵯峨 峭聳,群峰並峙,俗以為西五臺,稱清涼世界。蓋自崑 崙積石,蜿蜒東入,至此實分兩界而祖四瀆,其稱首 陽,的有繇也。二賢擇地而蹈真,無踰此。郡人楊司農 閎覽,博物君子也,著《首陽辯》,灑灑數百言,足破千古 之繆。會鞏郡宋二守力請修復,余遂量捐廩羨,行令 糾工。而朱郡守併兩別駕、魏司理、方縣令咸不吝捐 貲,相與協贊。靖遠道方伯秦公、臨鞏道大參周公、洮 岷道大參畢公、分巡道僉憲宋公一聞義舉,復共捐 助。會直指牟公來按兩河,遂上其事,蒙報可。於是經 費充然,工遂落成。凡為正殿三楹,中肖二像,二門併 前門亦三楹,傍列耳房,外為綽楔。舊有香火田二畝, 日久為豪右所據,今悉清出。召道士常本炫、邵本源 守之,仍蠲其賦,歲時則入祀典。是役也,即不及蒲坂 之煇煌,然亦足以存真跡,發幽光矣。工成,當有一言 記其事。余不敏,竊惟昔儒謂「堯、舜其心至今在者」,非 其心在,以仲尼之道在也。仲尼羹牆千古,仰接危微, 原自有一種真脈,獨往獨來,不與劫數同盡。即傳家 放殺,尚開舌端,煌煌製作,百世可知。而獨以不從周故,埋沒二賢,孜孜稱慕,不少概置者,則惟二賢之一 恥,所關者大,而相契者真耳。夫「恥」之為義,振頹飭靡, 蕩穢驅妖,抗造化溢出之威靈,留人世不磨之公道, 天地有成毀,此脈無盛衰,堯舜讓,二賢求,仲尼憤,皆 此心也。故天民之外,另標「逸民」一局,而慨然以身接 之,誠謂等民耳。乘運則稱天,違時則稱逸,兩者迭負 互用,若合若離,而要於究竟,寧無彼不可無此。譬之 水然,五色弗章也。謂五色非水不可,而水若無五色, 逾見其真面目矣。《孟子》曰:「不由」者,直痛所處險峻,不 願由耳。而皆不為者何物?學仲尼者何事?試以正名 當避位,東周當扣馬,絕糧當採薇,仲尼之與二賢,豈 非千古真相知哉?今人人心中皆有仲尼,而就仲尼 所謂「行己近勇」者,猛然一醒,即揭出二賢真相矣。迂 者不曉,輒曰:「吾儕生長休明,黼藻鴻業,何必哆口譚 窮餓隱僻之事?獨不思學仲尼,何嘗刪定筆削,亦何 嘗棲棲天下?善師者師其心耳。」苟清夜自捫,執熱而 不願涼乎,履穢而不思潔乎,栩栩《南柯》而不醒乎?勞 勞蝸角而「不厭乎。」提此一念,即見二賢善學。二賢正 所以善學仲尼也。有異術哉。

《郡城鑿井記》
胡纘宗
[編輯]

「隴西土厚水深,郡城地傾,民不克井,吾不知其幾千 年矣。自創郡,引渭水、荊水入城而注之池,民朝夕取 給焉,吾不知其幾百年矣。然源不遠,故流不大,而旱 必涸,澇必溢,寒必冰,則無水。地且邊,民且貧,羌氐深 入,豺虎竊發,河不可引,池不及滀,則無水。民日病之 而不能顧也。往歲侍御霍丘胡君,欲水入城不慳,而」 入池不竭也。嘗築堤以障渭,以約荊,然猶夫故流也。 今歲之春,侍御張君鵬按隴以西,於民利病孳孳焉, 於民病苦兢兢焉。既至郡,乃詢及井,郡中士以其故 告公。公喟然曰:「民何取於河耶?何取於池耶?民舍河 與池何以生耶?」乃咨之分守劉君少參從學、分巡紀 君僉憲常諏之父老曰:「是地也,嘗鑿井汲水矣,嘗鑿 井不及水,遂輟不鑿矣,無怪其不能井也。夫水行地 中,猶氣行天地中,無時無之,無處無之,然亦有脈絡 焉。故水行之也,有巨細,有淺深。未有鑿不得水者,未 有鑿此不得,而鑿彼復不得者。盍求善鑿者察地之 脈,鑿之當得水矣。」乃命指揮使閻清氏督其功,然不 以煩民。即數罪人之「法當贖力能贖者,令人鑿一井, 而人效力焉。」清乃先於其司儀門前之右,選工鑿之 十數仞,果得水,甘而洌。汲之泠泠然,取之淵淵然然 昔難而今易,昔嗇而今豐。此非其數哉,此非其時哉! 明日,清復於公,公曰:「我固知必得水也。」由是盡城中 將分鑿之,計得井十有五,將次第皆得水也。初鑿井 而得水,郡中無大小,賢不肖無不欣欣然以得井為 賀者曰:「而今而後吾郡得安飲也。」既汲井而得飲,郡 內外無遠近,賢不肖無不欣欣然以得井為樂者曰: 「而今而後吾乃得安食也。蓋不復以涸、以溢、以冰為 病矣。是可賀,不復以羌氐以豺虎為警矣。是可樂。」既 訖工,閻乃謀諸大夫,士謀諸父老曰:「引水以飲其利 小;鑿井以飲其利大;引水以滀其力勤;鑿井以汲其 力暇。引水以生其澤近,鑿井以生其澤遠。夫何可無 記以示永久?」纘乃樂道之,而為之記。然民之感之,吾 不知其幾千百年也,夫何俟於記!

《鞏昌新開永濟渠碑記》
楊恩
[編輯]

隴西,在輿地西南,崑崙之麓。《圖》稱「土厚水深,鞏當上 游。」土厚則鮮泉,水深故難井。自有郡以來,惟引西南 河水,由乾坤兩隅入城,匯為數池,郡民取給,顧二河 瀸水耳。源近流微,雨輒泛波囓郛,旱即烈日乾沙,杯 池星竈,民輒苦之,從古然矣。其大者地鄰羌、氐,竊發 不時,如一旦有意外之警,水不及引,池不及瀦,可立 而槁。異時海氛南牧,烽火達於近郊,民若釜魚,群沸 以憂守者。守道洛陽楊公歸儒,計無所出,至欲割北 郭餌敵。幸其飽去,民滋用譁,幾成激變,獨以無水故 耳。時過事去,即若幕燕然,豈獨其計畫無復用之,所 為民慮者未至也。天不棄西人,畀我副憲岳公分守 隴右,始至郡,即講求民瘼之急者,咸以慳水首對,公 駭之。或云:「城西二十里南山谷中,荊水出焉,俗名科 羊河,北流入渭,源遠流長,水旱如一,引而入城,其利 長遠。先是亦常議及之,類以勞費中輟。今其故跡猶 有可尋者,是在上耳。」公慨然曰:「玆係於民生利害何 如者,吾尚可以勞費為解。」即偕郡伯劉公、隴西令張 君星駕往視,相原度隰,往返數四,喜曰:「吾得之矣。是 誠可引。第絕流而隄與水爭利,不能分山而渠與民 讎,力,不可前舉,不終無惑也。今惟循南麓而導隄,捍 其外勢,便工省,為費亦廉。漲則大勢入渭,渠不與聞; 歉則全河可引,水不患乏。城中益廣陂池,常注令滿, 繚垣樹門,以備緩急,復何不給之患,又資二十里灌 溉之利是烏可不急舉?」指畫既定,自出俸若干餘金, 付令君庀材鳩工任其事。郡公雅與公同志,時時省 督勸課。經於乙巳六月,越三月而渠成,導入水城,洋 洋安流,源源常繼。民皆手額呼祝,歡聲載道矣。是役也,流井而行,既恆既盈;渟渟泓泓,民用樂生。利一;餘 流注隍,四周泱泱;消彼陸梁,壯我金湯,利「二;利用播 植,時萬時億;以溝以洫,蕃我黍稷,利三。」其小者無論 也。今君以自古艱虞,一旦永賴,公德之及民者匪細, 不可無言以紀其事。過余徵文,余郡人也,目擊其盛, 鼓舞慶幸,尤倍群情,故採輿人之頌書之若此。後有 仁人,睹碑而紹烈焉,雖萬世可也,因以吉夫來者。公 諱萬階,朝城人,癸未進士。

《鞏昌府遷學記》
吉人
[編輯]

南安學宮之徙於萬壽寺也,自萬曆之初年前少參 劉君始。彼謂是梵宇也,敞而邃,可廓仄,陋而羙觀瞻。 乃岑樓之峙其右,郡獄之掩其前,未遑顧也。四十年 來,人文蕭瑟,間有離奧渫而通籍者,率不竟其閎,鉅 士靡所歸咎,曰:「曩徙之者弗善也。」是宜改郡之仕紳 與博士弟子員鳴之。前學使徐公韙其議,儲鍰於帑, 儲糒於廩,以待舉事。歲癸丑之春,予奉命按視兩河, 入關踰隴而至南安。諸士復理前語,予謀之守隴右 憲副周君。周君曰:「曩汧陽道上,心戴徐使君之言矣。 顧圄可更而樓難移。茲事體大,即更矣,移矣而不得 脈,得向亦難。非遇精形家言者,效卜瀍食洛之規以 定之,脫一弗當,後之視今,不猶今之」視昔也,歟哉已 聞西安有曾元卿者,治茲術,奇中檄徵,以至周遭睇 覽者,數日而定。是基曰:「茲地也,前樺林而負高台,左 筆峰而右仁壽,岷漳之水從西南來者,襟帶以入於 渭巖,石壁屹砥於東瀾,足稱奧區。且為四十年以前 之舊基,《易》《兌》為《離》,豈山川靈秀,有待而闢耶?」議定報 可。乃以歲之七月,鳩工庀材,卜吉而遷。既以孟冬西 巡還,謁廟登堂,進諸士講業。堂構將成。及甲寅春,歷 天水河池,載歷南安,則見崇卑就列,向背因形,榱題 約制,輪奐飾觀。聖靈既妥,人文攸萃。予諗之周君曰: 「若何其費不煩公,役不勞民,規制弘而工成速也。」周 君曰:「某安能?亦惟是先師之寵靈,寔式憑之。且諸公 提衡」於其上,郡邑紳弁衿緌共襄於其下,身董治之 責者,不憚征繕,不間風雨,閔閔焉如農之望歲,朝夕 冀其成,故不甚淹時日也。某安能抑聞之,《春秋》之法, 舉非常事則必書茲事,安敢謂非常,然可謂常事不 書哉?敢蘄金石之文,以示來茲,並所以訓飭多士者。 予惟泮之成,史克書之。予橐筆柱下史也,例應記,且 訓飭予事也,烏能已於言。

《鞏昌府改建府治記》
杜知春
[編輯]

國家建置府治,郡大夫蒞之,用宣皇猷,澤生民,且垂 諸邑具瞻,係非渺小也。府故建城西南隅,國初兵戈 甫定,但襲元陋,雖少葺理,終未安妥。守者間亦有《改 遷志》,竟以工費浩煩,憚難而止。萬曆甲戌,永寧胡公 奉命守鞏。公治官若家,愛民若子。一觀府治,輒嘆 曰:「鞏,古南安郡,提封蓋千里,廣遠矣。茲治僻且隘,政 教奚以敷於時?」率寅佐謀之鄉之士夫父老,曰:「建置 所以辨方定位,昭等威,興廢圮,非得已也。若府治負 離面坎,非地也;側衛揖縣,非體也。矧歲久材朽,瓦石 隳裂,改建烏容可後?」諸寅佐大夫父老僉曰:「善。」公即 躬裁圖式,度諸所費,貲羽白撫按,報可。遂視郡舊址, 易其向,擴府南民居十餘家,計地償以公帑,金口優 其半,民歡從,乃矢吉檢有司省試程物,鳩工辦財,垣 其四周。其最中東面晴嵐,乃立明治堂,凡五楹,昂踰 數尋,廣闊稱之。堂兩掖為左、右庫,左庫北三楹曰經 歷司,右庫南三楹曰照磨所。司所皆東面,堂簷前覆 大廈。廈外為露臺,臺有左、右、中三階,行五十步許,有 月臺焉,上建戒石小坊,月臺階去儀門稍近矣。左階 自露臺北旁下直,達左角門,階北吏廊十二楹,南其 面。右階自露臺南旁下直,達右角門,階南吏廊十二 楹,北其面,儀門三楹。儀門左右為角門,角門外北有 禮神祠、寅賓亭,南有工匠所刷印房,大門三楹,旌善 亭在郡門左,申明亭在郡門右,州亭在旌善北,縣亭 在申明南,州縣亭南北又有榜房,制皆面東。大門外 建師帥坊,對坊有看牆,又豎二坊於各榜房之末,曰 「承流」、宣化堂。後左廂三楹,右廂三楹,其上五楹,思政 堂也。過思政曰宅門,門內左右記室,前為中宅,後為 寢室,旁為庫廚諸房,記楹,蓋四十有奇。寢後曰官園, 園西面東三楹,曰衙神廟,井亭左於廟池亭,右於廟 圜園而外,居者吏人廨也。思政北有門,門外為夾道, 由北折而東行,其一為清軍廳,豎小坊一楹,南面若 於大堂拱焉。入其坊門,堂亦東面,堂三楹,左右卷房 六楹。中宅一區,三面各三楹,宅旁有廂房,寢後有廚 舍。其一為理刑廳,若坊、若門、若堂舍,大都如「清軍廳 制。」「理刑廳以東而面南,有鑾駕、軍器二庫,道皆由北 而徂儀門。」思政南有門,門外為夾道,由南折而東行。 其一為督糧廳,若坊、若門、若堂舍,「大都亦如清軍廳 制。廳以東而面北,有經歷官、照磨官二衙,其庭、寢門 舍俱備,道皆由南而徂儀門。」夫郡治更新,自門堂寢 宅,歷諸庭祠庫藏,崇階峻臺,偉楹釆棟,秩秩翼翼,炳 然煥然,望之軒廓,履之洞豁。美哉居乎!信足以聳觀瞻,沛政教矣。工始,丙子春三月,不踰期而落成。予竊 聞《周禮》役法,不竭國用,不盡民力。茲改建,請公帑僅 若干金,捐俸金者倍之。力役則取諸郡中及州縣隙 民,月惟一旬償其勞。往守率以工費浩煩憚難,獨公 毅然為之以俸,不以官帑,節愛不疲民力,卒能建無 前偉績,謂公為人所不敢為,行人所不能行者非歟。 工幾成,公會以覲入,尋以治最擢陝西按察司副使, 兵備延綏矣。鞏人士覲府治,如召之甘棠,悠然有深 思焉。今年春,二府楊公過余曰:「府治幸賴胡公改」遷, 今且訖役。顧享其佚者思其勞,願記諸石,以識不忘。 予不獲避席,終辭而承命焉。竊念是役也,與經始者, 前二府太原李公應春、四府東平張公孔業緒;遺功 者,三府光山劉公輔、四府中江楊公啟元;訖役底績 者則今請記之,蒲坂楊公躍川是也。法得並書之。其 他董役與勞諸執事,咸載碑陰。

鞏昌府部藝文三[編輯]

《隴頭水》
元·帝
[編輯]

銜悲《別隴頭》,關路漫悠悠。故人迷遠近,征人分去留。 沙飛晚成幕,海氣夜如樓。欲識秦川處,隴水向東流。

《隴頭水二首》
陳後主
[編輯]

塞外飛征蓬,隴頭流水鳴。漠處揚沙暗,波中燥葉輕。 地風冰易厚,寒深溜轉清。登山一回顧,幽咽動邊情。

「高隴多悲風,寒聲起夜藂。」禽飛暗識路,鳥轉逐征蓬。 落葉時驚沫,移沙屢擁空。回頭不見望,流水玉門東。

《隴頭水》
徐陵
[編輯]

別塗聳千仞,離川懸百丈。攢荊夏不通,積雪冬難上。 枝交隴底暗,石礙波前響。迴首咸陽中,難言夢時往。

《隴頭水二首》
張正見
[編輯]

《隴頭》鳴四注,征人逐貳師。羌笛含流咽,胡笳雜水悲。 湍高飛轉駛,澗淺蕩還遲。前旌去不見,上路杳無期。

隴頭流水急,流急行難渡。遠人隗囂營,傍侵酒泉路。 心交賜寶刀,小婦成紈絝。欲知別家久,戎衣今已故。

《隴頭水二首》
江總
[編輯]

隴頭萬里外,天涯四面絕。人將蓬共轉,水與啼俱咽。 驚湍自湧沸,古樹多摧折。傳聞「博望侯,苦辛提漢節。 霧暗山中日,風驚隴上秋。徒傷幽咽響,不見東西流。 無期從此別,更度幾年幽。遙聞玉關道,望入杳悠悠。」

《隴頭水》
顧野王
[編輯]

《隴底望秦川》,迢逓隔風煙。蕭條落野樹,幽咽響流泉。 瀚海波難息,交河冰未堅。寧知蓋山水,逐節赴危絃。

《隴頭水》
謝燮
[編輯]

隴阪望咸陽,征人慘思腸。咽流喧斷岸,遊沫聚飛梁。 鳧分斂冰彩,虹飲照旗光。試聽鐃歌曲,唯吟君馬黃。

《被使出關》
何胥
[編輯]

「出關登隴阪,迴首望秦川。」絳水通西晉,機橋指北燕。 奔流下激石,古木上參天。「鶯啼落春後,鴈度在秋前。 平生屢此別,腸斷自催年。」

《隴頭水》
唐·駱賓王
[編輯]

隴阪高無極,征人一望鄉。關河別去水,沙塞斷歸腸。 馬繫千年樹,旌懸九月霜。從來共嗚咽,皆是為勤王。

《隴西行》
王勃
[編輯]

隴西多名家,子弟復豪華。千金買駿馬,蹀躞長安斜。 彫弓侍羽林,寶劍昭期門。南來射猛虎,西去獵平原。 既夕罷朝參,薄暮入終南。田間遭罵詈,低語示乘驂。 入被鑾輿寵,出視轅門勇。無勞豪吏猜,常侍當無恐, 充國出上邽。李廣出天水,門第倚崆峒。家世垂金紫, 麟閣圖良將。六郡名居上,天子重開邊,龍雲壘相向, 烽火照臨洮,榆塞馬蕭蕭,先鋒秦子弟,大將霍嫖姚, 開壁左賢敗,夾戰樓蘭潰。獻捷上明光,揚鞭歌《入塞》。 更欲奏《屯田》,不必勒燕然,古人薄軍旅。千載謹邊關, 少婦經年別,開簾知禮客。門戶爾能持,歸來笑投策。

《隴上行》
前人
[編輯]

負羽到邊州,鳴笳度隴頭。雲黃知塞近,草白見邊秋。

《隴頭水》
盧照鄰
[編輯]

隴山飛落葉,隴鴈度寒天。愁見三秋水,分為兩地泉。 西流入羌郡,東下向秦川。征客重回首,肝腸空自憐。

《登隴》
高適
[編輯]

《隴頭遠行客》,隴上分流水。流水無盡期,行人去未已。 淺才登一命,孤劍適萬里。豈不思故鄉,從來感知巳。

《經隴頭分水》
岑參
[編輯]

隴水何年有,潺潺逼路旁。東西流不歇,曾斷幾人腸。

《隴山》
前人
[編輯]

西向輪臺萬里餘,也知鄉信日應疏。隴山鸚鵡能言 語,為報家人數寄書。

===
《隴頭吟》
王維
===
考證
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隴頭明月迥臨

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 淚流。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蘇武纔為 典屬國,節旄空盡海西頭。

《發秦州詩》
杜甫
[編輯]

乾元二年冬,「《自秦州如同谷》至成都」 ,紀行所作。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 漢源十月交,天氣涼如秋。草木未黃落,況聞山水幽。 栗亭名更嘉,下有良田疇。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密竹復冬筍,清池可方舟。雖傷旅寓遠,庶遂平生遊。 此邦俯要衝,實恐人事稠。應接非本性,登臨未銷憂。 谿谷無異石,塞田始微收。豈復慰老夫,惘然難久留。 「日色隱孤戍,烏啼滿城頭。中宵驅車去,飲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蒼茫雲霧浮。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赤谷》
前人
[編輯]

「天寒霜雪繁,遊子有所之。豈但歲月暮,重來未有期。」 晨發赤谷亭,險艱方自茲。亂石無改轍,我車已載脂。 山深苦多風,落日童稚饑。悄然村墟迥,煙火何由追。 貧病轉零落,故鄉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為高人嗤。

《鐵堂峽》
前人
[編輯]

山風吹遊子,縹緲乘險絕。峽形藏堂隍,壁色立積鐵。 徑摩穹蒼蟠,石與厚地裂。脩纖無限竹,嵌空太始雪。 威遲哀壑底,徒旅慘不悅。水寒長冰橫,我馬骨正折。 生涯抵弧矢,盜賊殊未滅。飄蓬踰三年,回首肝肺熱。

《鹽井》
前人
[編輯]

鹵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煙。官作既有程,煮鹽煙在川。 汲井歲榾榾,出車日連連。自公斗三百,轉致斛六千。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我何良嘆嗟,物理固自然。

《寒峽》
前人
[編輯]

行邁日悄悄,山谷勢多端。雲門轉絕岸,積阻霾天寒。 寒峽不可度,我實衣裳單。況當仲冬交,泝沿增波瀾。 野人尋煙語,行子傍水餐。此生免荷殳,未敢辭路難。

《青陽峽》
前人
[編輯]

塞外苦厭山,南行道彌惡。岡巒相經亙,雲水氣參錯。 林迴峽角來,天窄壁面削。磎西五里石,奮怒向我落。 仰看日車側,俯恐坤軸弱。魑魅嘯有風,霜霰浩漠漠。 昨憶踰隴阪,高秋視吳嶽。東笑蓮花卑,北知崆峒薄。 超然侔壯觀,已謂隱寥廓。突兀猶趁人,及茲嘆冥寞。

《龍門鎮》
前人
[編輯]

細泉兼輕冰,沮洳棧道濕。不辭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門雪雲隘,古鎮峰巒集。旌竿暮慘澹,風水白刃澀。 胡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嗟爾遠戍人,山寒夜中泣。

《石龕》
前人
[編輯]

熊羆咆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蜺。 伐竹者誰子,悲歌上雲梯。為官采美箭,五歲供梁齊。 苦雲直簳盡,無以充提攜。奈何漁陽騎,颯颯驚烝黎。

《赤谷西崦人家》
前人
[編輯]

躋險不自安,出郊已清目。溪迴日氣暖,逕轉山田熟。 鳥雀依茅茨,藩籬帶松菊。如行五陵暮,欲問《桃源》宿。

《積草嶺》
前人
[編輯]

連峰積長陰,白日逓隱見。颼颼林響交,慘慘石狀變。 山分積草嶺,路異明水縣。旅泊吾道窮,衰年歲時倦。 卜居尚百里,休駕投諸彥。邑有佳主人,情如巳會面。 來書語絕妙,遠客驚深眷。食蕨不願餘,茅茨眼中見。

《泥功山》
前人
[編輯]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濘非一時,版築勞人功。 不畏道途永,反將汨沒同。白馬為鐵驪,小兒成老翁。 哀猿透卻墜,死鹿力所窮。寄語北來人,後來莫匆匆。

《鳳凰臺》
前人
[編輯]

「亭亭鳳凰臺,北對西康州。西伯今寂寞,鳳聲亦悠悠。 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安得萬丈梯,為君上上頭。 恐有無母雛,饑寒日啾啾。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 心以當竹實,炯然忘外求。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 所重王者瑞,敢辭微命休。坐看彩翮長,舉意八極周。 自天銜瑞圖,飛下十二樓。圖以奉至尊,鳳以垂鴻猷。」 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深衷正為此,群盜何淹留。

《萬丈潭》
前人
[編輯]

「清谿合冥漠,神物有顯晦。龍依積水蟠,窟壓萬丈內。 跼步凌垠堮,側身下煙靄。前臨洪濤寬,卻立蒼石大。 山危一徑盡,岸絕兩壁對。削成根虛無,倒影垂澹賴。 黑知灣澴底,清見光炯碎。孤雲倒來深,飛鳥不在外。 高蘿成帷幄,寒木疊旌斾。遠川曲通流,嵌竇潛洩瀨。 造幽無人境,發興自我輩。告歸遺恨多,將老斯遊最。」 閉藏脩鱗蟄,出入巨石礙。何當暑天過,快意風雨會。

《發同谷縣》
前人
[編輯]

賢有不黔突,聖有不暖席。況我饑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來茲山中,休駕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 忡忡去絕境,杳杳更遠適。停驂龍潭雲,回首虎崖石。 臨岐別數子,握手淚再滴。交情無舊深,窮老多慘慼。 平生懶拙意,偶植棲遁跡。去住與願違,仰慚林間翮

《木皮嶺》
前人
[編輯]

「首路栗亭西,尚想鳳凰村。季冬攜童稚,辛苦赴蜀門。 南登木皮嶺,艱險不易論。汗流被我體,祁寒為之暄。 遠岫爭輔佐,千巖自崩奔。始知五嶽外,別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再聞虎豹𩰚,屢跼風水昏。 高有廢閣道,摧折如短轅。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長根。 西崖特秀發,煥若靈芝繁。潤聚金碧氣,清無沙土痕。」 憶觀《崑崙圖》,目擊《元圃》存。對此欲何適,默傷垂老魂。

《秦州雜詩二十首》
前人
[編輯]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遲迴度隴怯,浩蕩及關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傳是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雲逐渡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 馬驕朱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誇。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秋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 抱葉寒蟬靜,歸山獨鳥遲。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驌驦。哀鳴思戰𩰚,迥立向蒼蒼。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 士苦形骸黑,林疏鳥獸稀。那堪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迴。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雲氣接崑崙,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所居秋草淨,正閉小蓬門。

十一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雲低。黃鵠翅垂雨,蒼鷹饑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將獨征西。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十二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十三

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十四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

十五

未暇泛滄海,悠悠兵馬間。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 阮籍行多興,龐公隱不還。東柯遂疏嬾,休鑷鬢毛斑。

十六

東柯好巖谷,不與眾峰群。落日邀雙鳥,晴天卷片雲。 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采藥吾將老,兒童未遣聞。

十七

「邊秋陰易夕,不復辨晨光。」簷雨亂淋幔,山雲低度牆。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十八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塞雲多斷續,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聲檄屢飛。西戎外甥國,何得近天威。

十九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𠋫火雲峰峻。懸軍幕井乾。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二十

唐堯真自聖。野老復何知。曬藥能無婦。應門亦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為報鵷行舊。鷦鷯在一枝。

《隴頭》
羅隱
[編輯]

借問隴頭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嗚咽聲,中有徵人淚。 自古無長策,況我非深智。何計謝潺湲,一宵空不寐。

《隴頭水》
王建
[編輯]

「隴水何年隴頭別,不在山中亦嗚咽。」征人塞耳馬不 行,未到隴頭聞水聲。謂是西流入蒲海,還聞北去繞 龍城。隴東隴西多屈曲,野麋飲水長簇簇。收兵夜回 水傍住,憶著來時磨劎處。向前無井復無泉,放馬回 看隴頭村。

《哀隴民》
皮日休
[編輯]

隴山千萬仞,鸚鵡巢其巔。窮危又極險,其山猶不全。 蚩蚩隴之民,懸度如登天。空中覘其巢,驚擾爭紛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隴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閒
考證
將命提雕籠,直到金臺前。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為輕人命,奉此玩好端。吾聞古聖王,珍禽皆捨旃。 今在隴民屬,每歲啼漣漣。

《仇池石》
宋·蘇軾
[編輯]

「海石來珠宮,秀色如娥綠。陂陀尺寸間,宛轉陵巒足。 連娟二華頂,空洞三茅腹。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 慇懃嶠南使,餽餉揚州牧。得之喜無寐,與汝交不瀆。 盛以高麗盆,藉以文登玉。幽光先五夜,冷氣壓三伏。 老人生如寄,茆舍久未卜。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 風流貴公子,竄謫武當谷。見山應已厭,何事奪所欲。」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傳觀慎勿許,間道歸更速。

《鬼章》
黃庭堅
[編輯]

千仞溪中石轉雷,漢家萬騎擣虛回。定知獻馬番雛 入,看即稱觴都護來。

《麥積山》
王仁裕
[編輯]

躡盡懸崖萬仞梯,等閒身與白雲齊。簷前下顧群峰 小,掌上平分落日低。

《隴頭水》
明·高啟
[編輯]

「人間何處無流水,偏到隴頭愁入耳。」夜雜羌歌明月 中,秋驚漢夢空山裏。隴阪崎嶇九迴折,聲隨到處長 嗚咽。欲照愁顏畏水渾,前軍曾洗金瘡血。回頭千里 是長安,征人淚枯流不乾。

《秦隴道中》
馬文升
[編輯]

問俗昔曾過隴山,西征今復出秦關。鴈聲叫日迷寒 渚,楓葉經霜帶醉顏。世路羊腸千里曲,功名蝸角幾 人閒。林間鸚鵡能言語,笑我年來兩鬢斑。

《秦亭》
楊恩
[編輯]

大隴西來萬嶺橫,秦亭何處但荒荊。汧西考牧方分 土,隴右山川盡姓嬴。問俗依然存氣節,餘風猶自事 刀兵。要知嬖倖能傾國,軹道降王見子嬰。

《營平里》
前人
[編輯]

邊事年來日漸非,營平故里一沾衣。忽聞廊廟盈廷 議,卻憶將軍振旅歸。北闕浮雲迷望眼,西山烽火接 郊畿。何人再執《屯田》奏,見說三軍正苦饑。

《杜甫草堂》
謝鏞
[編輯]

當年鼙鼓動漁陽,此地先生避亂唐。最愛東柯深谷 好,翻憐禹穴隱書藏。空餘流水青峰秀,獨弔遺蹤白 草長。詩句至今吟險絕,片雲隻鳥總茫茫。

《忠節祠》
陳講
[編輯]

十二連城宿霧黃,一門全節總堪傷。指天力灑金戈 血,唾地寧迴鐵石腸。自分赤心終報主,非緣青史欲 傳芳。一杯椒酒忠魂在,千仞豐碑照夕陽。

《春日從安定返郡》
紀元
[編輯]

三十六迴廣武道,「往來八百敢辭艱。嘶風馬識通安 驛,殘月人歸雙峪山。板屋落花飛片片,荒村曲澗水 潺潺。隴頭不是勾留地,何事七年尚未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