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7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七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二卷目錄

 蘇州府部彙考四

  蘇州府關梁考二

職方典第六百七十二卷

蘇州府部彙考四

[編輯]

蘇州府關梁考二    府縣志合載

[編輯]

崑山縣

駟馬關 在縣小西門外。

三元橋 俗呼「小高板橋。」 明隆慶六年建。「萬壽橋 」 ,明永樂九年邑人陳永修。

望山橋 明永樂九年,邑人陳永修。

富春橋 俗名「高板橋。」 明洪武三十年,知縣梁端修。正統三年,黃彥修捐貲重建。

流慶橋 在三元橋東南。元至正間,邑人費兼善修。

戊己橋 俗名「撩鍾橋。」 元至正間,邑人任初建。「奚婆橋 」 ,跨木人涇。宋嘉祐八年,邑人奚氏建。「安定橋 。」 明洪武五年,邑人徐肇鉉修。

眾安橋 跨裏城濠。明永樂間,楊子華建。永壽橋 在養老段東北。以上並在縣東北。太平橋 明永樂八年,邑人《勝周》二建。

州東橋 元大德九年,邑人吳用成修。二橋並在縣東。

茅家橋 在儒學坊西,邑人朱衍建。

通闠橋 「明洪武十五年邑人史子明建。」 「蓴菜橋 明洪武十年邑人楊子昌建。」

香華橋 在薦嚴寺前

「環秀」 橋 在香華橋東,夏太常卿墓前。

羅漢橋 元至正二年,僧希賢建。

興福橋 俗名「龍亭橋。」 元至正二年,僧希賢建。通濟橋 舊名「廣濟」 ,俗名「通道堂橋。」 宋嘉祐五年,邑人張成建。

皇清康熙十二年,邑人葉奕苞修。

唐家橋 明洪武二十八年邑人高昇建。東城橋 俗名「北道堂橋。」 明洪武二十年邑人吳亨一建。

寶月橋 明洪武八年,邑人馬福建。

採蓮橋 舊名「永福。」 明永樂間邑人王蕙重建。「甫庫橋 」 ,明洪武十五年邑人顧福建。以上在縣東南。

平橋 明永樂八年,知縣芮翀建。

酒坊橋 舊名「致和」 ,元至正間建。

張家橋 明洪武六年,邑人趙諸孫重建。陳老橋 俗名「陳段橋。」 明洪武三十六年,邑人楊子盛修。以上並在縣南。

秦迪橋 「明洪武二十四年,邑人支安重建。」 「景德寺橋 。」 元至正三年,僧自心建。

惠政橋 在景德寺前。明洪武五年,邑人周建卿建。

迎喜橋 在景德寺後。康熙十二年建。

高平橋 在報國寺西。相傳以「高平」 郁氏墓名。明洪武二十五年,邑人何清之修。

開元橋 在高平橋西南。

大善橋 跨前浜。康熙十二年建。「無不利橋 」 ,明洪武二十七年邑人祝氏修。進福橋 明洪武二十年邑人莫福建。

舞雩橋 俗名「學橋。」 明宣德五年,典史董常修「狀元橋 」 ,跨狀元涇。

普通橋 在秦迪橋北。明洪武二十年,邑人陶華修。以上並在縣西南。

清風橋 跨西巿河,明洪武五年邑人蔣富修。「明月橋 」 明洪武四年邑人王子政修。

半山橋 明永樂九年,知縣芮翀修。天順五年裡人歸克愛重修。

全相橋 在半山橋西。明洪武十三年,邑人羅成修。

拱翠橋 在篩穀浜口。秀峰橋 俗名「西新橋。」

板橋 在城隍廟東。明洪武二年邑人金明修。鰲峰橋 俗名「樂輸橋。」 明洪武間陳伯川建。燕尾橋 順治十一年裡人建。

楊家橋 在城隍廟西。明洪武四年,僧本覺修。以上並在縣西北。

黃家橋 「明洪武四年,防禦官李得建。」

許墓塘橋 明洪武五年,僧大心建。

相里橋 明萬曆三十二年,里紳張棟建。見山橋 ,俗名「小橋。」 明洪武七年,邑人金大年修。

會仙橋 俗名「觀橋。」 宋乾道七年,道士瞿守貞建。

泗安橋 在崑山縣。元至正二十一年,邑人顧榮三建。

山溪橋 在馬鞍山後,張烈愍公二烈女墓前。明洪武二十年,邑人劉元吉修。以上並在縣之北。

弔橋 在縣城外、六門外各一。

金童橋 在大西門外,跨小虞涇。明洪武十六年,邑人沈榮修。

駟馬橋 在城外。宋咸祐十年,主簿劉棠建。迎恩橋 在城外,跨小虞浦。

太原橋 在城外,近小西門。

榮陽橋 在城外,太原橋西。

通文橋 在城外。今名「鹹井橋」 ,在弔橋西。「阜民橋 」 在城外水次倉。南向係石橋,以形家言,不利學校。順治九年,毀石改水,今逾一紀,以演武輸漕所經之處,易就傾圮。康熙十一年,知縣董正位重建。

應山橋 在城外水次倉後。

東盈橋 在城外水次倉東北。以上四橋,《舊志》在玉峰倉外,今改名水次倉。而玉峰倉在朝陽門內,八橋在小西門外。

玉虹橋 在城外。相傳梁大通中建。

皇清順治五年,圮。十二年,里人周思等重建。

文惠橋 在城外,明萬曆三十二年建。二橋並在東門外。

利民橋 在北門外

蝦蟆橋 在朝陽門外

進福橋 在蝦蟆橋西

廣惠橋 在城外,俗名「王官人橋。」

積善橋 在城外,明萬曆四十五年建。

積福橋 :在城外,順治六年建。

陶家橋 「在城外,順治七年建。」

潘家橋 在城外。明崇禎十年,里人潘振溪捐造。

永安橋 在城外。元至正十年,里人凌均善建。普濟橋 在城外,近廣惠橋。

新漕橋 在城外廣惠橋東。

草堂橋 在城外普濟橋南。

須浦橋 在城外,舊超化菴西。

香花橋 在城外,舊超化菴前。

秦浦橋 在城外呂巷村。

青龍第一橋 距縣六里,跨橫塘。明嘉靖十三年建。

永濟橋 在城外青龍橋北,跨橫塘。明萬曆四十年,里人陳時臣建。

橫塘橋 在城外青龍橋南,跨橫塘。明萬曆二十四年重建。以上並在東南門外。

三里橋 去縣西三里。邑人王仁建。

九里橋 在縣外,即「尤至橋。」 明永樂十一年,縣丞王珂建。

真義橋 去縣二十里,跨真義浦。明永樂十一年,縣丞王珂修,萬曆三十九年魏尚賢修。三橋並在西門外官塘。

壽安橋 去城二十里。康熙八年,里人黃泓修。阜康橋 :去城二十里巴城村

廣靈橋 在城外綽墩山前。明萬曆四十年,邑人支守禮建。以上並在西門外。

虹橋 去縣二十里,跨溫焦涇。明永樂九年,里人周道真建。

武成橋 去縣三十六里,明洪武二十四年建。張莊漊橋 ,去縣三十六里,明永樂十四年重建。三橋,在縣西北。

永寧橋 去縣西南二十里。明永樂二年,里人莊福建。

唐涇橋 去縣一十五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里人龔榮二建。

新瀆浦橋 去縣一十五里。明永樂十年,里人金榮一建。

廣順橋 在城外趙陵興福寺前。明洪武二十三年僧智新建。天啟四年裡人匡良玉修。七家橋 在城外東南。一名「戚家橋。」 明洪武六年裡人尤仲卿建。

興隆橋 在城外張浦鎮。明萬曆四十七年,里人俞海松建。

聚福橋 在城外趙陵西南。順治十年,邑人張立方、丘淵建。

永安橋 在城外。明萬曆三十三年,邑人王子秀建。

福隆橋 在城外,明萬曆四十七年建。

鬱里橋 在城外,明崇禎三年建。

迎陽橋 在城外周巷村。康熙十一年建。同坵橋 在城外同坵村。明嘉靖二十一年,里人孟選建。

通濟橋 在城外大直浦,順治六年丘淵建。萬安橋 在城外,跨張漫涇,順治九年裡人丘淵募建。

天寧橋 在城外陳墓村,明永樂五年,里人郭子敬修。

正陽橋 在城外甪直鎮。明崇禎九年,里人許元恭建。

皇清順治十一年,里人嚴昌嗣修。

郎浦橋 在城外盛蕩村。明洪武四年,里人邵七建。以上並在縣西南。

中正法華橋 在城外窪浦。元至正二年,邑人許基建。明永樂四年,邑人袁大重建。

涇浦橋 去縣二十五里。元至正八年,里人許八助建。

諸家橋 在城外張潭浦。明永樂四年,里人王榮二建。

三墩橋 去縣南二十三里。明永樂四年,里人李子正建。

刁家橋 在縣外沈巷村,明永樂六年,里人陸興一建。

東、西宿浦橋 三橋去縣三十六里。明永樂十五年,里人孫添澤、陸顯宗各建。

道褐浦橋 去縣七十二里。明洪武六年,里人李庸建。以上並在縣南。

新河橋 在西橫塘,康熙六年裡人錢惟善建。「太平橋 」 在城外,嘉靖七年建。

狀元橋 在城外,《二》在李巷村,明萬曆四十年,邑人李士魁建。

萬安橋 在城外綠霞浜,西跨吳淞江,俗名「江橋。」 明崇禎十三年,常熟錢謙益倡助建。

淞南第一橋 在城外千墩浦。明永樂四年范仲能建,俗名「張家橋。」

永福橋 在城外。明崇禎元年裡人徐賓陽建。證願橋 在城外。二橋並在千墩鎮永福橋南。明崇禎十年裡人顧紹芬建。

吳家橋 在城外千墩南。相傳賣漿吳翁始建木橋。明萬曆七年,里人沈松源改建。

廣安橋 在城外吳家橋南。明崇禎二年,里人邵國尊等同建。

陶家橋 在城外廣安橋南三里。相傳唐陶峴居浦上建。明萬曆四十五年,里人沈松源等改建。諸壽賢《記》。

崇福橋 在城外磧礜村福嚴寺前。明天順七年,寺僧文湛建。

橫港橋 去縣六十里。康熙五年,休寧洪世臣等建。

大鴉橋 在城外楊及涇西。

黑龍橋 在城外楊及涇南。

放生橋 在城外井亭港南堍,屬青浦。

南顧浦橋 在城外安亭南,南屬青浦縣。明永樂四年建。萬曆間,里士張唯蕙助建。

狀元橋 在城外,宋祥符元年,衛文節公涇建。元至正二年,邑人胡道茂修。

接官亭橋 在城外,宋祥符元年,衛文節公涇建。

石浦橋 在城外。三並在石浦鎮。元至正十七年,里人胡茂卿建。

望江橋 在城外,跨金竈浦。元至正十八年,里人張庸建。

陸虞浦橋 在城外,去縣七十里。明洪武十年,里人王伯鈞建。

行孝塘橋 在城外。明洪武元年裡人祝真建。永安橋 在縣外。元至正十三年裡人凌鈞善建。

保安橋 在城外。二橋並在兵墟鎮。元至正十二年,里人唐子敬建。

南夏駕橋 去縣三十二里。明永樂九年,里人張善寧建。

南石橋 在城外泗橋鎮。明永樂六年,里人邵宗紹修。

安里橋 去縣十八里。跨車塘。

孔巷橋 在城外孔巷村。以上並在縣東南。井亭橋 在東城外鍾家涇上。明洪武十二年,里人郁道林建。

萬壽橋 在城外,俗名「東新塘橋。」 明崇禎十三年,鄒道人建。

永安橋 在城外周市鎮。順治十七年,葉國華建。三橋並在縣東北。

新塘橋 去縣北十八里。明宣德四年,邑人高以平等建。

祝思渡 在縣東南門外十里,舊建木橋。《撤紅廟》渡 在城外祝思渡南。

葛家渡 在城外紅廟渡南。

車塘渡 在城外葛家渡南。以上並在青洋江。三江渡 在城外三江口,車塘渡西南。

張家渡 在城外千墩北。

廟渡 在城外,俗名「毛渡」 ,張浦北。

刑渡 在城外,華朔西。

新渡 在城外安亭鎮西。

明月渡 在城外新渡西。

《浦缺》渡 在城外,明月渡西。

錢家渡 在城外,《浦缺渡》西。

沙蘿渡 在城外,錢家渡西。以上並吳淞江南屬青浦界。

真義渡 在城外真義南。

常熟縣

界涇關 在常熟縣城外西南五十里,接無錫縣界。

縣橋 在城內縣治前,元名「州橋。」

學士橋 在城內。舊名「信義」 ,俗名「跨塘」 ,又名「琴川。」 宋淳熙十年,縣令曾棨建,吉州司理參軍曹緯「記。」 明弘治間,學士李傑建坊於此,因更今名。鎮橋 在城內。宋慶元二年,縣令孫應時建。迎恩橋 在城內。宋建中靖國元年建。明弘治九年,知縣楊子器修。嘉靖十四年知縣沈弘彝重修。以上並在縣南。

顯星橋 在城內。宋慶元三年,縣令孫應時建。舊傳星墜巷中,化為石,故名。

太平橋 :在城內,因「太平巷」 名。

蕉家橋 在城內。舊名「通利。」

小虹橋 在城內。俗名「洞橋。」 以上並在縣東南。沈家橋 在城內。又名「染子橋。」

巿曹橋 在城內沈家橋西,舊有巿司,故名。「昇仙橋 」 在城內,與慶仙橋對,俗名「八字橋。」 迎仙橋 在城內昇仙橋南。

望仙橋 在城內迎仙橋南。以上三橋,並為徐神翁昇仙地。

魚行橋 在城內,宋寶慶四年,王文雍建。草橋 ,在城內,元至正乙亥年建。

寶慶橋 在城內城隍廟南。

范公橋 在城內。以上並在縣西南。

香花橋 在城內慧日寺前。

善利橋 :在城內。其地多貿易,故名。

和嘉橋 在城內,俗名「何家橋。」

廣義橋 在城內。舊名「米粞。」 二橋並在焦尾溪。王家橋 在城內。以上並在縣西。

黃柏橋 :在城內市心街北。

小洋子橋 在縣城內邵巷北。二橋並在縣西北。

文學橋 在城內子游巷口,又名「醋庫橋。」 宋慶曆五年,錄事夏秀建。明洪武初,里人陳貞重建。通濟橋 在城內,俗名「坊橋」 ,因其接福山塘,通大江,故名。

瞿橋 在城內,縣令楊子器重修。《舊志》有「仙隱」 、「和風」 二名。

廣惠橋 在城內,舊名「通泰。」 宋紹興間,錢氏新之,少卿陳掞易今名。

順民橋 在城內順民倉北。明弘治間重修,今名「倉橋。」

東河家橋 在城內縣治東北,舊名「和豐。」 保安橋 在城內,元至正間建。以上並在縣東北。

弔橋四 在城外,東曰「行春」 ,南曰「承流」 ,北曰「宣化」 ,西曰「報秋」 ,惟西廢。

介福橋 在望海門外。明成化間,知縣鄧珙建,今名「拱辰。」

迎春橋 在城外行春橋東。元至正間,知州盧鎮建。明成化間,知縣鄧珙重建,更名「熙春橋。」 尖口橋 在城外,去縣四里。

新橋 ,在城外,去縣十二里。

壽慈橋 在城外,去縣十里。以上並在行春門外,縣之東。

富安橋 在城外。路通東倉。明宣德間,縣丞李子廉建。成化間,知縣甘澤重建,改名「阜安。」 五瞿橋 ,在城外。去縣五里。以上並在阜安門。

外縣之東南

豐樂橋 在城外,路通南倉。明宣德間,縣丞李子廉建。正統間,巡撫侍郎周忱重建。

練墩浜橋 在城外,去縣三里。徐涇橋 在城外,去縣六里。

莫門塘橋 在城外,去縣九里。

斜橋 ,在城外,去縣十里。

照山橋 在城外,一名「下斜橋。」 明崇禎間,邑紳許士柔建。

魏涇橋 在城外,去縣十八里。

廟塘橋 在城外,去縣二十一里。

潭塘橋 在城外,去縣二十四里。

顧涇橋 在城外,去縣二十四里。

吳塔橋 在城外,去縣三十五里。九橋並明弘治間建。以上並承流門外官塘,接長洲縣界,縣之南

殿橋 在城外,跨山塘。

小山湖橋 在城外,去縣十八里。明弘治十一年建。

沈店橋 在城外,去縣四十里。以上並在報秋門外,在縣西。

濟民橋 在城外,去縣二里。明正統間,巡撫侍郎周忱建。

望慈橋 在城外,去縣三里。

茅塘橋 在城外,去縣十二里。以上並在望海門外縣之北。

順民橋 在城外,去縣四里。明弘治間,都御史呂鍾建。

尚墅橋 在城外,去縣十八里。

九淛橋 在城外,去縣十五里。

廣利橋 在城外,去縣十九里。

福民橋 在城外,去縣二十里。

祿民橋 在城外,去縣二十四里。

崔浦橋 在城外,去縣五十里。以上並在通江門外,縣之北。

虹橋 在城外,跨梅李塘。

永慶橋 在李梅鎮

黃土塘橋 在縣城外,去縣三十里。

張港涇橋 在城外,去縣六十五里。

鳳塘橋 在常熟縣城外李墓。

羅墩橋 在城外,尚湖南。

塘橋 在城外

永安橋 在城外莫城南。以上並在縣南鄉鎮。壽涇橋 ,在城外二十六都。

東義橋 :在城外,跨清水港。

西義橋 在城外,跨避河涇。

陶下橋 在城外。並明洪武間建。

嚴舍橋 在常熟縣城外,宋端平間建。

任陽橋 在城外,去縣六十里。以上並在縣東鄉鎮。

黃涇橋 在城外三十三都。

孩兒橋 在城外,元至正間建。

報恩橋 在城外,並三十七都。

橫瀝橋 在城外,《三十入都》。

平昌橋 在城外四十都。元至順間,謝總管造。興信橋 在常熟縣城外,俗名「八字橋。」

三塘橋 在城外四十三都。並明成化間建。以上並在縣東南鄉鎮。

賀勝橋 在城外二十九都,東接許浦。宋紹興間,左軍李寶獻捷於此,故名。

鹽鐵塘橋 在城外白茆口。以上並在縣東北鄉鎮。

朱涇橋 在城外,明正統間建。

張公橋 在城外,宋寶慶間建。

洞涇橋 在城外,明洪武間建。

廟橋 在城外,明永樂間建。

湯家橋 在城外,並二十一都。

聚寶橋 在城外二十二都。以上並在縣西鄉鎮。

習善橋 在城外,俗名《黃石皮橋》。

墅橋 在城外,今稱「大義」 、「小義」 二橋,去縣三十五里。知縣鄭濬建。

讓塘橋 在城外,俗名「尚塘。」

河陽橋 在城外並十二都。以上在縣西北鄉鎮。

塘頭橋 在城外,去城二十里。

張墓橋 在城外。明崇禎間,孫林重建。

橫塘橋 「在城外。」 以上並在縣西南鄉鎮。白茆港橋  ,金涇港橋  ,高浦港橋,徐六涇橋  ,許浦港橋  ,海洋塘橋,福山港大橋 ,西洋港橋  ,奚浦港橋。

黃泗浦港橋 以上在沿海各港。

白茆渡 在城外。自鯰魚口至海口,官造舟以渡,名「官渡。」 南有石閘,今海禁廢。然劉河、吳淞漸次疏濬,始存其舊,以備稽考。

吳江縣

永寧橋 在東水門內。明嘉靖二十七年,知縣丘岳建。

仙里橋 在東門內。相傳陳昉於此仙去,下有仙人洞,故名。明宣德五年,知縣賈忠重建。嘉靖十二年,知縣張明道作亭其上,名「仙蹟亭。」 今廢。

皇清順治十七年燬,知縣趙子三重建。

看波橋 在縣治東。一名「笠澤。」

獬豸橋 在縣門右,舊名「庶寧橋。」 宋大德六年,判官王英建。以上在前河。

利民橋 在縣內尚書巷南。元至正十四年,邑人李誠建。

六子橋 :在城內,縣治東北。

吳興橋 在城內六子橋東。元至正十二年,僧智堅建。

通利橋 在城內衍慶坊南。元至正七年,邑人沈敬建。

淳安橋 在城內崇真道院左。明洪武十七年,知縣張紀雲建。

亨利橋 在城內東水門西,明洪武十四年,知縣饒毅建。以上在中河。

治安橋 在城內,俗名「小倉橋。」

濟民橋 在城內,俗名《駱駝橋》。

重慶橋 在城內,俗名「斜橋」 ,在城隍廟東南。明嘉靖元年重建。

惠民橋 在城內。明嘉靖二十二年重建。太平橋 在城內。明正德六年裡人何源重建。萬民橋 在小西門內。俗名「城河橋。」 以上在後河。

積慶橋 在西水門內。明弘治六年,知縣金洪、邑人王宗吉建。

永安橋 在聖壽寺西。明洪武八年,僧法海建。永定橋 在城內,俗名「大倉橋。」 元至治元年,知縣陳璧建。以上並在西河。

旱聖堂橋 在縣治東南。元泰定二年建。望京橋 在城內望京坊內。二橋並旱橋。福民橋 在城外,即門外弔橋。明正統四年邑人何海重建,後燬。天啟二年知縣晏清再建。𥙿民橋 在城外。今名「聯虹橋。」 明嘉靖二十三年裡人丁宣易石。

利往橋 在城外,俗名「長橋」 ,又名垂虹橋。宋慶曆八年,知縣李問、尉王庭堅建木橋。治平三年,知縣孫覺重修。紹興間,淮上告警,有倡議焚橋者,郡守洪遵堅持不可,因得全。元泰定二年,判官張顯祖始易以石,下開六十二洞。三年,達魯花赤完者以四石獅鎮之。至元十二年,元帥甯玉再建,增開二十三洞。明洪武元「年,知州孔克忠重修。永樂二年,知縣蔣奎砌磚面,翼以層欄。正統五年,巡撫周忱修。成化七年,知縣王迪修。十六年,邑人屠母趙氏重建。」

皇清康熙五年,知縣劉定國重修,並增置石欄。

驛橋 在城外,接待寺前。

大名橋 在城外學宮右。舊名「大明。」 宋寶慶三年裡人謝妙真建。明宣德五年知縣賈忠重建。登龍橋 在城外。宋淳熙二年建。明弘治十二年知縣劉澤重建。

醋坊橋 在城外,俗名「唐家橋。」 明永樂九年重建,更名「太平橋。」 弘治十二年,知縣孫顯重建,近圮架木以濟。以上並在東門外。

安邑橋 在南關外,俗名「跨塘橋。」 康熙十一年,里人楊粹羽等議建,知縣雷珽詳請。十五年,知縣塗應旂落成。

保安橋 :在城外,順治初年建。

濟南橋 在城外,明嘉靖二十五年,寺丞吳淓建。

履泰橋 在城外。明嘉靖三十年,郎中吳涵建。以上並在南門外。

通濟橋 在城外貼水門。明正統七年,縣丞吳珩建。

皇清順治十五年,易「木」,今仍為石。

流虹橋 在城外。明弘治九年,里人倪昂、杜茂重建。

楊家橋 在城外,原名「撫安橋。」

養民橋 在城外楊家橋側,俗名「八字橋。」 「子來橋 」 在城外關王廟前。明隆慶年間建。以上並在西門外。

永濟橋 在城外。明正統四年,里人許珣等重。

萬金橋 在城外,俗名「聖堂橋。」 明成化元年,邑人尤昇建。

廣運橋 「在城外。明弘治九年,主事姚某建。天啟二年,知縣晏清修。」

大通橋 「在城外。明弘治十三年,郎中喻某建。嘉靖二十三年燬,四十二年,知縣吳一本重建。崇禎四年,知縣余朝相修。」

小廣運橋 在城外邑厲壇左。明天順八年,義婦蕭氏建。

大有橋 在城外書院前。明成化二十三年裡人朱江等重建。正德二年裡人徐澤等重修。三里橋 在城外倉場左。元泰定元年建,明天順六年重建。

小橋 在城外迎恩館左。以上並在北門外。三江橋 在城外。元泰定三年建,明嘉靖十六年,知縣林應麟重修。

觀瀾橋 在城外,元泰定二年建。

惠政橋 在城外,元泰定二年建。

廟涇橋 在城外。元至正五年,知縣那海重建。萬頃橋 在城外。嘉靖三十六年,知縣曹一麟易木。隆慶初,仍易以石。

定海橋 在城外,俗名「七星橋。」 元至正五年知縣那海建。嘉靖三十一年,道人晉真言易石重建,垂成而卒,後隳。三十八年知縣李遷梧「重建。」 三山橋 在城外。元至正五年知縣那海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道人晉真言再建。

甘泉橋 在城外,一名「第四橋」 ,以泉品居第四也。明嘉靖三十六年,知縣曹一麟再建。萬曆初,圮易石再建。

通津橋 在城外,元延祐中建。

龔家橋 在城外。元至正五年,知縣那海建。徹浦橋 在城外。元至正五年,知縣那海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圯,改為「木橋。崇禎二年重建。」 以上並在觀瀾浦至徹浦石塘。

白龍橋 在城外。明洪武十九年建。嘉靖二十五年,海寧僧文玉再建。

大浦橋 在城外八斥,俗名「八斥橋。」 明洪武十七年建。嘉靖二十七年,僧文玉易石重建。翁涇橋 在城外翁涇漾東北。元元貞初建。盛墩橋 在城外盛墩北。元至正中建。

裊腰橋 在城外唐家河東北。元至正中建,明崇禎間重建。

北六里橋 在城外,元至正中建,明崇禎間重建。

長老橋 在城外。明成化八年,知縣王迪重建。嘉靖三十二年毀,隆慶四年再建,萬曆間重建。安德橋 在城外。《二》並在平望鎮。宋慶元三年邑人陶莊建。以上並在徹浦至平望官塘。泄水橋 在城外殊勝寺西。元至正中邑人孫五建。

延壽橋 在城外,俗名西六里橋。因後圯,里人貿庶安橋石以修之,故今額鐫「庶安。」

諸家橋 在城外諸家鋪東。

東濟橋 在城外,一名「東吳橋」 ,在梅堰市東。明弘治八年,邑人沈真重建。

旱河橋 在城外梅堰

西濟橋 在城外,一名「西吳橋」 ,在梅堰市西。明洪武八年,邑人沈真重建。

百步橋 在城外。元至正中,邑人趙伯大建。明正德元年,邑人周雲修。

三里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邑人李亨重建。嘉靖三十七年,道人朱宗正修。

順濟橋 在城外道成鋪右。俗名道成橋,又名鋪浜橋。按「舊《誌》」 「在上塘」 ,誤。元至正中,邑人何荀重建。明洪武中邑人劉演再建。

白公橋 在城外,明正統中,僧圓德修。

斜路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邑人陳子安建。萬曆元年,僧施亨重建。

囤皮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曹桂建。

新路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僧道堅建。

吳灣橋 在城外,明宣德中建。

眾安橋 在城外眾安鋪東。明成化中,邑人周麟建。

仁安橋 在城外雙楊市西。

政安橋 在城外,俗名「張灣橋。」 明洪武中,邑人沈子進建。

慈雲橋 在城外慈雲寺左。

古泉橋 在城外,一名「曲橋」 ,俗名「斜橋。」

通泰橋 在城外,俗名「觀音橋。」

新興橋 在城外,俗名「莊橋。」

太平橋 在城外。明洪武五年,邑人謝壽重建。舊誤「土塘。」

香花橋 在城外普濟寺右七並在震澤鎮。楊定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邑人黃十秀重建。安慶橋 在城外。俗名「馬賦橋。」 元至正中邑人謝子實重建。明成化二十一年再建。二並在馬賦村。

蠡思橋 在城外。元至正中,邑人金茂重建。明嘉靖二十七年,僧定輝再建。

曹溪橋 在城外曹村鋪西,故名。又名「曹村橋」 ,俗名「東馬路橋。」 元至正中,邑人邵子吉重建。駟馬橋 在城外曹村,又名「馬路橋」 ,俗名「西馬路橋。」 明洪武十二年邑人盛泰來建。嘉靖二十八年道人袁宗秀重建。以上並在平望,西至南潯荻塘。

南六里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邑人杜一重建。天啟二年再建。

三里橋 在城外黎涇鋪東,俗名「黎涇橋。」 明洪武中,僧如海重建。

鱖魚橋 在城外,黎涇《郡志》誤作「鮿。」 明洪武間,邑人張亨重建。

積善橋 在城外積慶寺南。明洪武中,邑人史原重建。嘉靖間毀,萬曆十年重建。

雙星橋 在城外雙星鋪南。舊《志》誤「雙利。」 七里灣橋 在城外。明永樂十九年重建。楊橋 在城外。明永樂九年重建。以上並在平望鎮,南至王江涇土塘。

浮玉洲橋 在城外三里橋東。明萬曆年建,後毀復建。

七里橋 在城外,俗名「萬家橋。」 宋慶曆七年縣尉王廷堅建。在北塘至夾浦橋為長洲縣界。永濟橋 在城外陸巷。明景泰三年,里人張宗理建。

前莫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里人莫廷芝重建。石家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里人奚氏重建。三並在莫舍村。

同壽橋 在城外越來溪。明洪武中,里人莫廷芝重建。

壽寧橋 在城外。元至順元年,邑人史伯良重建。

黃水匯橋 在城外。元泰定元年建。以上並屬一都。

天津橋 在城外,元至治三年建。

積善橋 在城外。明嘉靖中,尼善慧建。二橋並在柳胥村。

福安橋 在城外。明正統三年,里人翁茂吉重建。

安定橋 在城外。明正統三年,邑人翁茂禮建。二並在王墓村。

雍熙橋 在城外。元至正二年,邑人周五秀重建。

直瀆橋 在城外。明洪武二年,邑人陳士良建。永安橋 在城外。元至正間,邑人張子盛重建。以上俱屬舊二都。

韭溪橋 在城外。明永樂十七年,邑人吳思誠建。

集福橋 在城外孫家灘後。明洪武元年建。以上並屬舊二都。

北匯橋 在城外。明嘉靖十三年,道人王貴重建。

車家橋 在城外。明嘉靖二十八年,道人王貴重建。

富春橋 在城外。明成化中,知縣韓槃因瀆巡檢王森各捐俸重建。

仰山橋 在城外。明弘治中建。二並在孫保村。半路橋 ,在城外。明正德二年裡人宋鐸募建。在虞保。

凌公橋 在城外。明正德中重建。在西半浲村。東廟橋 在城外城村。宋紹定中建。以上並屬舊七都。

底定橋 在城外。宋淳祐二年重建。元至大中,廣濟寺僧再建。明景泰元年再建,嘉靖末年又建。

慶源橋 在城外。宋嘉定中里人黃伯寧重建。思范橋 在城外。元至正二十三年重建,三並跨塘。

富潤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里人周氏建。安慶橋 在城外。明洪武九年裡人張信重建。五並在震澤鎮,並屬舊十三都。

通泗橋 在城外。明弘治四年,里人重建,在後璉村。

白溪橋 在城外。明嘉靖三十七年,里人陸完、倪湖建。

清陰橋 在城外,明嘉靖三年建。

過莊橋 在城外。明弘治六年,里人貝悌丘山建。以上並屬舊十三都。

永福橋 在城外。明洪武三十四年建,在桃溪。道院橋 在城外。明正德三年裡人丘山建,在桃墩。以上並屬舊十四都。

行孝橋 在城外。明正德三年,沈良德建。興隆橋 在城外竹里。

潘家橋 在城外蒜里

新橋 在城外新城村東。以上並屬十五都。一通橋 在城外新城村。明正德三年道人王惠建,嘉靖二年裡人陳東明修。

集賢橋 在城外。明嘉靖二年,里人吳清、沈明建。以上並屬舊十六都。

豐橋 在城外。明弘治元年裡人沈澤重建。澄源橋 在城外。明天順元年裡人沈志和建。迎春橋 在城外嚴基。

流慶橋 在城外。明正德八年,邑人李祥重建,在小坊村。

北廟橋 在城外。明成化八年裡人鈕明重建。福善橋 在城外。明成化二年僧震建。

《織紗》橋 在城外,明弘治八年,圓覺菴僧建。「師古橋 」 在城外,俗名「師姑橋。」

西清橋 在城外。以上並屬舊十七都。

中濟橋 在城外。明洪武十二,僧年普寔重建。柳塘橋 ,在城外。二並跨塘。

道成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休寧黃朝重建。達觀橋 在城外。二橋並在梅堰,屬舊十九都。明嘉靖三十四年朱山募建。

溪橋 在城外,明成化十年建。

前姚橋 在城外,明永樂三年建。

下姚橋 在城外,明永樂五年建。

李墩橋 在城外。以上並屬舊二十一都。望恩橋 在城外。明嘉靖五年道士王光曙建。明月橋 在城外。元大曆二年裡人施碩建。明正德十二年重建。

里仁橋 在城外。明成化十三年,羅漢寺僧月千江重建。

普寧寺 在城外,明嘉靖十六年建。

大陵橋 在城外。明成化十三年,道士吳雲山重建。

際恩橋 在城外,明成化十八年建。

登瀛橋 在城外,明永樂二十年重建。

通濟橋 在城外,明嘉靖二十年重建。

進登橋 在城外,明嘉靖七年建。

迎祥橋 在城外,明正統六年建。

太平橋 在城外。明嘉靖十三年,道士楊浩然重建。

覽橋 在城外。明弘治二年,里人嚴以誠建十四橋,並在黎里鎮。

長春橋 在城外黃家溪,明宣德間建。以上並屬舊二十三都。

安民橋 在城外。明嘉靖二十四年僧圓真建。通安橋 在城外。宋政和元年建,二並跨塘。興隆橋 在城外。明嘉靖二年水利郎中李某建。

賽安橋 在城外。明成化八年,里人王璣重建。積善橋 「在城外。宋淳熙十年建。明正統間,僧清重建。嘉靖間毀,天啟間重建。」

圓明橋 在城外,宋淳熙十年建。

寺橋 在城外殊勝寺前。明正統十三年,僧曇芳重建。

望仙橋 在城外。明成化八年,驛丞崔勝重建。大通橋 在城外後溪通荻塘。明正統六年,巡撫侍郎周忱建。十一橋,並在平望鎮,屬舊二十四都。

東新橋 在城外,舊名「東溪。」 元至順元年建。明永樂間,里人李傳等重建。明成化三年,里人丁原吉、顧昶再建,易今名。

中新橋 在城外。明正統十三年,里人何廷璧重建。

慶雲橋 在城外。元至正十年,里人甯成建。水竹墅橋 在城外。二並宋葉某建。

長春橋 在城外。明成化初,里人莫敬、周信建。永興橋 在城外。明永樂二年重建。

普安橋 在城外。明洪武二年重建。弘治中,里人顧寬、沈達再建。

會川橋 在城外。明正德初里人顧寬等建。永福橋 在城外。明成化中重建。弘治中里人

沈達再建

飲馬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里人陸仲和再建。廣濟橋 在城外。明成化中里人陳銘重建。廣利橋 在城外。舊名「福建橋。」 明成化中里人陳鏞、謝忱重建,改今名。

廣仁橋 在城外。明景泰中里人陳讓建。乙卯橋 在城外。明永樂乙卯里人冷賢建。大通橋 在城外。明正德間里人顧寬等建。斜橋 在城外。明永樂間重建。

得眷橋 在城外。明天順中,里人何蕃、周信重建。

湯家橋 在城外。明正統十三年,道士戴志淵建。

昇平橋 在城外。明正統十三年重建。二十一橋並在洞裡鎮,屬舊二十六都。

永安橋 在城外。明永樂十年重建,嘉靖初再建。

永昌橋 在城外,明洪武十六年建。

和豐橋 在城外。明永樂五年建。三並在蘆墟。大有橋 在城外莘塔。以上並屬舊二十九都嘉定縣。

登龍橋 在縣內,俗名「州橋。」 宋淳祐五年,知縣王選建。

德富橋 在城內,俗名「賣柴橋」 ,跨南橫瀝。聚星橋 在城內張馬衖對河。

耆英橋 在城內儒學後。宋嘉定中,教諭瞿仲淵建。

賓興橋 在城內儒學前。宋淳祐九年,縣令林應賢建。明天順中,都御史徐瑄改甃以石。嘉靖十六年,知縣李資坤更名「青雲。」

磚橋 在城內學宮南。明萬曆四十年,改建石橋。

右文橋 在城內學宮南。明崇禎十三年建。回春橋 在城內南水關內,廢留光寺東。舊名「顯慶橋。」 淳熙十年僧德謙建。明萬曆間,給事中李先芳重修,改今名。

寶慶橋 在城內,俗名「東浦橋」 ,跨北橫瀝。澄清橋 在城內東察院左側。明萬曆二十六年,知縣王福徵建。

寶蓮橋 在城內「西隱寺」 東。僧秉厚建。

永寧橋 在城內圓通寺東。元至正間建。采虹橋 在城內太醫院吏目徐學禮建。仁里橋 在城內,俗名「黃家橋」 ,在北巷。

濟川橋 在城內,寶慶南堍。

普濟橋 在城內。舊名「東市橋」 ,在管家衖口。永昌橋 在晏海門內,明萬曆三十二年建。登瀛橋 在城內。舊名「熙春橋。」 宋嘉定教諭瞿仲淵建。

大通橋 在城內新街

永安橋 在城內倉巷口。

廣平橋 在城內新巷口,宋咸淳四年建。孩兒橋 在城內呈瑞坊南。宋至和中趙儀曹建。

何家浜橋 在城內洪口。宮保橋 在城內西巷。明萬曆間,禮部尚書徐學謨建。

政先橋 在合浦門內。舊名「三皇橋。」

聚星橋 在城內,跨新渠。教諭王善繼建。南保安橋 在澄江門內。宋紹定元年建。大德橋 在城內。舊名「千秋橋」 ,俗名「費家橋。」 拱星橋 在城內圓通寺西。宋嘉定十二年知縣高衍孫建。

青龍橋 在城內演武場東,明萬曆三十三年建。

清境塘橋 在城內西隱寺東。元泰定間建。北萬安橋 在城內練祈南岸,元壇廟西。南萬安橋 在城內張馬衖。

倉橋 在城內拱星橋西。宋端平元年,知縣鄭士穎建。

水關橋 在四門外各一。

望春橋 在東門外

斜涇橋 在城外新涇鎮西。

新涇橋 在晏海門外

興仁橋 在城外徐家行,明成化間建。

黃家橋 在城外新涇鎮東。

華亭涇橋 在城外黃家橋東,元至正九年建。蒲華塘橋 ,在城外華亭涇東。

楊涇橋 在城外,今名「潘家橋。」 明洪武二十二年建。

昇平橋 在城外,明成化八年建。

馬路橋 在城外鎮東,明洪武十九年建,萬曆

三十三年,重甃以《石六》,並在羅店鎮。

朱隆橋 在城外三都

新橋 在城外五都

月浦橋 在城外月浦鎮,一名「步月。」 元虞集玩月,泊舟於此。

王家橋 在城外七都

海音橋 在城外吳淞所西,舊名「丁家橋。」 明崇禎間,知縣萬任重建,更今名。

潘家橋 在城外,舊名「荷花池頭。」

墅溝橋 在城外二十三都。

吳家行橋 在城外二十六都。以上並在縣東鄉鎮。

胡家行橋 在城外。明萬曆三十二年建。「香花橋 在城外護國寺前。梁天監間建。明萬曆三年更建石橋。」

眾安橋 在城外寺西,梁天監中建。

虯橋 在城外,俗名「牛橋」 ,在項涇西。明洪武十三年建,萬曆四十年重建石橋。

趙涇橋 在城外練祈南岸。

徐塘橋 在城外,接官亭西。

高僧橋 在城外虯橋西。

北漳浦橋 在城外。康熙九年,大水,坍兩堍。十年,里人重建。

沙岡橋 在城外二都

六和橋 在城外,元泰定元年建。

保定橋 在城外,吳興寺前。

東觀音堂橋 在城外外岡鎮。

北橋 在城外葛隆鎮,明萬曆年間易石。《三里橋 》,在城外沙岡橋南。

方泰橋 在城外十七都。

八字橋 在城外,方泰橋南十九都。

望仙橋 在城外十六都。

吳塘橋 在城外,明永樂元年建。

陸皎浦橋 在城外吳塘東,明永樂間建。顧浦橋 在城外。明永樂四年,里人曹愚以石易木。

嚴泗橋 在城外安寧鎮,明洪武七年建。崑山、青浦交界。

虹橋 在城外黃渡鎮,跨吳松江。以上並在縣西鄉鎮。

古墅溝橋 在城外。明萬曆三十一年,居人甃石。術家言:「關鎖南來,清水不利。」 邑城仍改用木。後木壞。

皇清順治十三年,萬年菴僧印文「募建易石。」

泥橋 在城外澄江門外。

徐鋪橋 在城外二都

集慶橋 在城外,名「許家橋。」 明洪武十一年建。石岡門橋 ,在城外,明永樂二年建。

姚浜橋 在城外。明天啟間僧林公易石。馬陸橋 在城外。明洪武十五年建,嘉靖間更建三並在馬陸鎮。

天恩橋 在城外,舊名「真聖塘。」 順治間,里人徐孝行等助建,易今名。

感夢橋 在城外,俗名「糴糠橋。」 明洪武二十年建。

吉利橋 在城外太平橋左側,走馬塘口。太平橋 ,在城外。明弘治十八年,里人徐梅易石,更名「八字橋。」 因與吉利橋縱橫相連跨,故名。報濟橋 ,在城外南翔寺前,俗名香花橋。宋景祐四年建。

大名橋 在城外。以上並在南翔鎮。

萬安橋 在城外南翔南。

江橋 在城外南翔南十三都。

柵橋 在城外真如鎮南。

張木橋 在城外,焚化院西。

滕橋 在城外井亭西

封家浜橋 在城外十四都。明新橋 在城外紀王廟鎮。

德星橋 在城外十二都。

來林莊橋 在城外。舊有東林院,故名。

萬壽橋 在城外大德寺前。

五福橋 在城外五聖廟前,明洪武十六年建。祝家橋 在城外東嶽廟前,明洪武九年建。槎浦橋 在城外東嶽廟西。明永樂二年建。老人橋 在城外走馬塘。

郁公廟橋 在城外廟左。

丁家橋 在城外十一都。明隆慶二年,里人沈炬建。

普濟橋 在城外寶華寺前,元至元二十三年建。

眾安橋 在城外寶華寺西。元至正間,里人沈

公琬建

吉慶橋 在城外汪家衖南。

義塾橋 在城外塾東

蔣家橋 在城外馬家衖。

濟義橋 在城外煙墩西。元至元四年建。以上並在大場鎮。

胡陸灣橋 在城外,明永樂十年建。有胡、陸二姓,故名。

普安橋 在城外江灣東,明洪武間建。

香花橋 在城外廣福鎮。

湄浦橋 在城外六都

張家橋 在城外楊行鎮。

淺洞橋 在城外十都

信宇橋 在城外九都

胡巷橋 在城外,傍吳淞江。

胡家橋 在城外。二橋並在七都。

迎恩橋 在城外,明嘉靖間,殷清建。

來龍橋 在城外。明殷申建。

徐家橋 在城外,舊名「殷行橋。」

沈浦浜橋 在城外。殷家行。以上並在縣南鄉鎮。

安福橋 在城外。舊名「倉橋」 ,在觀潮門外。明萬曆四十八年易石。

皇慶橋 在城外三都

韓家橋 在城外。里人韓鐵年老無子,以家貲施造橋梁,自韓涇至孫涇,建橋凡九。

婁塘橋 在城外,俗名「西石橋。」

南橋 在城外,俗名「騾子橋。」

楊巷橋 在城外二十二都。

公塘橋 在城外,出劉河界。明萬曆三十二年,邑紳時偕行捐建。以上並在縣北鄉鎮。

界浜渡 在城外八都,與上海交界,《太倉州》。

張涇關 在城外南三里。

半涇關 在城外東三里。

吳塘關 在城外西三里。

古城關 在城北三里

按舊《志》:「四關,元時水軍萬戶府分管防守。明洪武初,軍衛掌守,後水道湮塞。半涇等三關,俱於正統七年革廢,唯張涇關鎮海衛撥軍十名管守。」 今亦廢。姑存其名,以備稽考。

海門第一橋 即周涇橋,在東水關內。元至順元年郟道富建。石橋下石刻有「福海」 二大字及「宣武」 等字,歲久剝落不詳。

毛公橋 在城內周涇橋西。明正德間,承事郎毛淵建。

安福橋 在城內,俗名「州橋」 、毛公橋西。元天曆二年,僧崇福建。太倉、陳門二塘水至此交會而東。

福寧橋 在城內安福橋西。

富安橋 在城內儒學後。元至元六年,萬戶朱旭建。明成化十年,陸宗晟重建。《前志》誤致和武陵橋 在城內鎮海衛前。舊名惠安橋。富安橋西。宋致和間,僧文惠建。馬麐詩:「溪頭不種桃花樹,商賈年年橋上多。昨日扁舟橋下過,無人肯著釣魚蓑。」

柱史橋 在城內武陵橋西。明嘉靖二十四年,思南知府陸瑚建。

清河橋 在城內柱史橋西,即稅務橋。元泰定四年,張餘慶建。

興福橋 在城內清河橋西,即高橋,俗名「郭道橋。」 元元統二年,郭普濟建。

興福香花橋 在城內便民倉前,俗名「新橋。」 明正統間,僧惠暕建。

望仙橋 在城內香花橋西。以上並跨太倉塘。登英橋 在城內儒學前。舊名「章家橋。」 元天曆二年章友之建。明景泰五年,百戶陳順重建,易石,教授李亨改今名。

陳門橋 在城內登英橋西,一名「鎮民。」 元至順元年,郟道富建。

新橋 在城內,舊名「通濟橋。」 明洪武十年,揮指朱父建。

長春橋 在城內新橋西,舊名「朱長史橋。」 元至正四年,郭道亨建。

登瀛橋 在城內長春橋西,俗名「八字橋。」 元至正五年,沈文建。已上並跨陳門。

天曆橋 在城內豐義坊內,俗名「杜賣香橋」 ,今名「菜蔬橋。」 元天曆間建。

廣寧橋 在城內天曆橋北,今名「武家橋。」 元至正三年,張道榮建。

聖福橋 在城內廣寧橋北,俗名「田家橋。」 元天

曆二年湯文勝建

慶安橋 在城內聖福橋北,俗名「陸婆橋」 ,今名「施家橋。」

來烏橋 在城內慶安橋北。明弘治十七年,知州瞿敬建。以上在察院右,故名。

鼓樓橋 在城內,俗名「賣羊橋。」 元至正二年,曹德甫建。元分鎮萬戶李八撤兒嘗建鼓樓於此,故名。

木行橋 在城內鼓樓橋北。元至正二年,邵建建。以上並跨鹽鐵塘。

永安橋 在城內靈慈宮前。元至正六年,僧智慧建。

北周涇橋 在城內仁厚坊東。元泰定元年,張貴六建。

吉利橋 在城內北周涇橋北。元泰定二年,薛道統建。

清平橋 在城內吉利橋東。元泰定四年,朱清甫建。

太平橋 在城內清平橋西。

普安橋 在城內太平橋南。《二並》元泰定間陸義建。

飛雲橋 在城內普安橋南。舊名東門橋。元泰定元年唐茂芝建,兵備副使陶欽夔改今名。樊村涇橋 在城內城隍廟。俗名「崔官人橋。」 元至順四年丁友彬建。

香花橋 在城內城隍廟前。元至正壬辰,道士殷元善建。

集福橋 在城內城隍廟東。

仁義橋 在城內集福橋東《二並》元至正十年杭仁建。

仁禮橋 在城內仁義橋南。元至正十一年,徐文貴建。

圓通橋 在城內嶽廟,香花橋南,跨范村涇。元至順四年,郟道亨建。

《紅闌干》橋 在城內圓通橋南。

明福橋 在小東門內

八府橋 在城內仁里坊東,俗名「鸚哥橋。」 元柏萬戶第八子建,故名。

眾安橋 在城內,海寧寺東。

剪巾橋 在城內,即海寧寺前「香花橋」 ,宋至和元年,朱信建。

北寺涇橋 在城內海寧寺西。

項家橋 在小西門內

義安橋 在城內長春里,跨豐家浜。元至正五年,張成禮建。

旱涇橋 在大南門內,跨南旱涇。元天曆十年湯文勝建。

錦雲橋 在城內豐積坊內,舊名「戴家橋。」 元至正二年,戴亨甫建。參政陸昶以其跨錦雲溪上,易今名。

冨民橋 在城內,俗名「塔橋。」 元元統二年,鍾道亨建。

馬路橋 ,在城內冨安橋東。阜民橋 ,在城外舊關南渡。

永福橋 在城外南門,俗名「三里橋。」

普寧橋 ,在城外普濟寺前。按舊志,橋在報本寺前。今報本寺臨道衢,初無一橋,而普濟寺門之左有板橋,跨張涇上,豈《蔣志》「報本」 二字乃「普濟」 之誤耶?普濟寺先名敲木魚菴,而耕學先生袁華宅在木魚橋下。殷強齋詩云:「木魚橋下城南路,三十年前往復情。」 則此橋又疑木魚橋。南館橋 在城外,俗名張涇橋,在婁江南館左。「水門橋 」 ,在城外大西門水門外。

迎仙橋 在大西門外,俗名「倉橋。」 明洪武十七年,吳子中建。

舍浜橋 在城外迎仙橋南。姚涇橋 在城外舍浜橋西。明景泰間,百戶陳順重建。

吳塘橋 在城外婁江四館西。明宣德四年高道人建。崇禎六年翰林張溥重建。

蔣黃浦橋 在大西門外西北。

陳涇橋 在大北門外,跨陳涇。明洪武二十四年,楊壽四建。

古塘橋 在城外陳涇橋北。明初指揮朱父建。太平河橋 在北城外。明永樂十四年張添祥建。

福濟橋 在城外古塘上。

壽山橋 在城外北隅,朱虎妻、節婦茅氏墓之前。

亭子橋 在東門外一里,跨半涇。明永樂間,吳禎建。

中上岡橋 在城外,跨鹽鐵塘。舊有南上岡、北上岡二橋,今並廢矣。

劉家橋 在城外,元劉氏建。明成化間,顧鎧修,名「顧家橋。」 崇禎十四年,顧夢麟重建。

安福橋 在城外劉家橋西,俗名「巿橋。」

迎春橋 在城外安福橋西,俗名「李家橋。」 「樓下橋 」 在城外迎春橋西,俗名「莫家橋。」 新街橋 在城外樓下橋西,俗名「高家橋。」 「高橋 」 在城外新街橋西,俗名「陸家橋。」 康熙九年,顧時臣重建。

太平橋 在城外高橋西,並跨顧門涇。

迎仙橋 在城外,跨徐涇。元提點周應靈建。明天順間,周棠修。相傳呂純陽曾以雙瓶枕臥於此,得名。今瓶痕尚存。

香花橋 在城外法輪寺前。

西虹橋 在城外寺右。明弘治年,顧辨建,僧文普移跨寺涇。

封家橋 在城外寺東北。

鳳尾橋 在城外鳳岡後。

會龍橋 在城外。吳塘水自北來,顧門涇潮自南入,徐涇橋水自東入,會橋下,故名。

顧舍橋 在城外關王廟東南。

黃染橋 在城外迎仙橋東。以上並在雙鳳鎮。平昌橋 ,在城外。元至順三年謝總管建。廣安香花橋 ,在城外廣安寺前。宋紹興中僧了悟建。

木竹橋 在城外。明洪武間建。三並跨七浦塘。洪橋 在城外。跨鹽鐵塘。以上並在直頭市。通津橋 在城外。明知州李端重建。

新橋 在城外通津橋西。

菴橋 在城外新橋東

義興橋 在外城菴橋東。明嘉靖間,曾彪建,故名。俗名「曾家橋」 ,跨七浦塘。

陳摶橋 在城外,跨北橫瀝。

太平橋 在城外,跨南橫瀝。

獅子橋 在城外,跨姚涇。明嘉靖間,里人曾彪建。以上在並沙頭鎮。

三里橋 在城外,跨白米涇,陳九齡建。以上在《塗松市》。

廣孝寺橋 在城外寺前。宋大中祥符間,僧良智建。

西石橋 在城外。明永樂間,陳壽二建。

保安橋 在城外。磚有「塔影。」 以上並茜涇鎮。青石橋 在城外穿山北。元至正十六年建。劉氏橋 在城外。里人劉宗文建。以上並跨漕頭塘。

永通橋 在城外,跨璜涇。

湖川塘橋 在城外。明洪武中,高福一建。普蕃橋 在城外,跨湖川塘。

「集福」 橋 在城外,跨楊林塘,在鶴王市。

橫瀝塘橋 在城外,明永樂中,朱今孫建。八字橋 在城外,跨半涇。

關前渡 在城外西南二里。前此尚有黃家渡在城南,東渡在城東。今並廢。姑附其名。

天妃宮閘 在城外劉家河,距海口十里。康熙間,劉河既濬,議於天妃宮建閘啟閉,以節宣潮水。藩司慕天顏建,檄知州蕭應聘督工。始於十年六月,迄於十二年三月。長十六丈,闊五丈。閘墩二,闊二丈二尺。閘堍二,闊二丈八尺。水門三,中一,闊二丈四尺;旁二,各一丈八尺。四隅砲岸以護。閘共二十丈,兼設兵防守雲。按《舊志》,尚有大東門、大西門、小西門三閘,今並廢不復。詳《崇明縣》。

福民橋 在城內縣治前。

興賢橋 在城內儒學前。

登瀛橋  、「迎恩橋  」 、壽星橋。

西內河橋  、北內河橋 以上並在長沙新城,明嘉靖三十三年修建。

弔橋 五在城外。東曰「樂平」 ,西曰「慶成」 ,南曰「近薰」 ,北曰「拱辰」 ,東南曰「廣濟」 ,並萬曆三十年知縣張世臣重修。

普濟橋 在北門外

中新橋 在城外普濟橋右。

甘家橋 在東門外,舊名「甘來。」 順治十二年,諸生樊耀邦等重建,知縣陳慎改今名。

滅渡橋 在城外,在南沙。

長安橋 在城外長沙

王丙橋 在城外《享沙》。

育麟橋 在城外百子菴前。

朱華橋 在城外朱華菴。

南沙洪橋 在城外東阜沙。

當沙頭港橋 :在城外南沙。

樊家橋 在城外箔沙

張鶯港橋 在城外西沙。

南合洪橋 在城外平洋沙。

郭家橋 在城外。陳《六狀》。

施翹河渡 在城外,至太倉七丫港海面四十里。舊有斜河渡、船港、黃家港、舊城河、界溝、爛砂等六渡,今奉禁並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