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5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五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五十一卷目錄
杭州府部彙考十七
杭州府古蹟考二
職方典第九百五十一卷
杭州府部彙考十七
[編輯]杭州府古蹟考二 通志府縣志合載
[編輯]海寧縣
管城 越勾踐拓地北至語兒,吳王夫差築何晏、管萱四城拒之。《嘉興府志》云:「管城今屬海寧」 ,餘三城址俱存石門、桐鄉縣境。今海寧西北石門界有管城廟,其遺蹟也。
由拳舊治 在夾谷,即今硤石。《太康地道記》曰:「吳有鹽官,自晉太康中嘉興徙今治。由拳故地,始專屬鹽官。」
海昌府治 《吳錄地理志》云:「鹽官,本名海昌,都尉治也。隋大業元年廢。」 《宋圖經》云:「海昌府城,周圍五里,高六尺,闊一丈。」 今失其處。
鹽官城 隋大業十三年築,在今縣西北四十一里,周圍六百步,高八尺。唐永徽六年,改築今縣治。城周圍四百十步,高二丈,壕闊五丈,深四尺,見《宋圖經》。元至正十九年,江浙行省張士信命左右司都事陳元龍重築。
棗林河 象光市 以上城西南七十里,赭、蜀二山之旁,河曰「棗林」 ,產鹽及棗處也。商舫輻輳,貨財坌集,故市名「象光。」 有湯鎮稅課局,今俱沒於海。
清愛堂 「在縣治」 ,今廢。
綠繞堂 治後,張橫浦先生取王荊公「一水護田」 之句,風在位者,使知農田為務。三山陳申有記。
無訟堂 宋縣治《圖經考異》云:「故老相傳,昔無訟堂即舊正廳,後別創正廳堂,遂為宴憩之所,今西廳是也。」
進德齋 《舊志》作「選德」 ,在治西廳後,今廢。平政堂 、錦香亭 、梯雲亭 俱在縣署內。
仰高亭 邑治內,凡為遊憩之所五。此亭下瞰河,兼盡登臨之勝。邑令陳申取杜子美句,名之「讀書林 。」 宋西廳後便屋,今廢。
挺立軒 宋丞廳,今廢。
芸香亭 ,《圖經》云:「城巔有亭,下瞰小圃」 ,是也,即此。
送雲亭 宋嘉泰三年,趙師羽立亭於城之巔,禮部鍾必萬名之「送雲」 ,亦嘗賦詩焉。
《仙隱亭 》尉廨《小圃中》。
觀射亭 舊《志》云:「在縣北一百八十步,明洪武三年,改建迎恩,今移於水次。」 又云:「洪武七年令朱恪建觀射亭。」 考前後興改年次,似有誤。侍郎楊由義故居 ,在楊園村。
世家亭 張店北,以許氏、楊氏《世家》名。沈南泉有記。
郭知運太守故居 ,在雙廟巷。
三先生祠堂 在縣學東序,今廢。
《東埜草堂 一》。「經堂側為貢尚書寓。」
蒼雪軒
祭酒榮肇故居 ,今硤石之「預備倉」 即其故址也。
看山樓 馬氏建,在黃灣。
《環綠軒 》在長安鎮。
望峽軒 明俞氏兄弟建,今廢。
西翠樓 郭塤建
「毖齋 」 原博查公榜其燕居所曰「毖齋」 ,蓋以自儆也。許黃門相卿為之賦
學圃 許海州懋從子曰淳者,尉蕭山,無何去官,藝圃以居,自號為「學圃」 ,一時名人多題詠,有《學圃卷》傳後。
《許黃門讀書臺 》在九杞山之陽。
鶴所
石洲 縣東迤北十里,瀕水有洲,甃以石而屋其上者,徐氏也。更五世,歷百六十餘年,洲之屋猶故。嘉靖年,徐時舉榜曰:「石洲。」 許黃門相卿為記。
淮屋 許令典自淮安守歸,作淮屋以居五噫亭 在袁花翠薄山。仙遊令許令瑜掛冠歸隱翠薄山,嘗作《五噫歌》以見志,因號其所居。
亭曰五噫亭
《借園 祝士瞻守範》,構在靈泉鄉。
貞節堂 縣有杜節婦孫氏者,元迄明兩被旌表,吉水解縉為《記》。
十香亭 馬節婦許氏構斗室於閣,拈香為十祝:一天,二地,三日月水土,四君王,五父母,六舅姑,七八亡夫,九孤兒,十後嗣。因名其居曰「十香亭。」
不二居 許潭,妻祝氏,早寡,曰:「吾不難一死,顧二人在耳。」 敬奉舅姑惟謹,因自題其堂曰「不二居。」 弘治八年被旌。
悟空塔 在安國寺西側。
「智妙閣 」 ,即「大悲閣」 ,在安國寺。
《御書碑 》,今在天王殿。
雙檜軒 在悟空塔前
九蓮池 在正殿後。初異僧卓錫時,陸地生蓮九莖,乃即其地濬為池。歷唐、宋迄明,日久就塞。萬曆間,寺僧重濬,苦未克竟。
問牛軒 在悟空塔前,今廢。
千佛閣 在慶善寺
童兒塔 在西南五里
《半間雲所 》在紫微山廣福寺。
天開圖畫樓 在廣福院西。
《勝功德海 》,宋張即之書。在惠力寺東廡,今不存。
葉茂章畫《龍 》,在惠力壁間,今不存。
迴紋壁 在惠力寺正殿。高三丈,闊四丈,厚尺五,砌法迴紋如織。相傳構殿之始,有圬者操墁受工,群工從之,巧同一手。圬者工竣去,群工欲更為之,則茫然失其就理。千年以來,殿已數建,此壁嶷然不動,故殿雖當極弊,終無崩落者,人以為「公輸神蹟」 雲。
白鶴亭 在紫薇洞左。馬自然羽化,後有白鶴飛還洞口,好事者立亭表之。
遐觀樓 在惠力寺山門外,今廢,惟石經幢尚存。
丹井樓 「在審山丹井前」 ,今廢。
五嶽樓 在縣東岳廟
「山間明月樓 」 在審山嶽廟後。
智標塔 在審山觀海峰。
惟尚塔 ,在雪峰壽聖禪師院。
「般若臺 」 在黃灣,真如寺最上層。
學古堂 「在丞廨」 ,今廢。
晞梅堂 「宋尉廳」 ,今廢。
百尺樓 越王起百尺樓於浦上望海,因名其浦曰「百尺浦」 ,今廢。
磨劍石 審山之巔。相傳秦王淬劍於此,鍔痕猶存。旁有小石,潭水甚冽。
「塔影」 河 崇惠寺後,凡塔影著水皆倒,此獨直立。審山塔影有三:一在施帶,一在南湖,崇惠其一也。
「干寶故居 」 ,菩提山麓,「真如寺」 即其故址。「葛洪《煉丹井 》。」 《紫微山》。
褚無量故宅 ,在臨平湖之隩,褚公嘗讀書中沚,今稱褚公讀書堆。《唐書》載湖中龍鬥,傾里就觀。無量時年十三,讀書晏然不動。宋吳淑《龍賦》云:「見臨平而無量靡觀。」 正用此事。
顧況《讀書臺 》《審山下》。
泗水亭 在洛塘,許睢陽讀書處。唐乾元初,公子攻建廟於亭,即故廟也。有銀杏樹,枝俱向西北,相傳伐之出血,鋸縫復合。
納雲軒 在西郭,接待寺後。
葛仙翁六竈 ,在縣東北一十六里,今不存。馬仙人石井 ,在縣西一十二里。
「怪石 」 ,在真如寺東。
望夫石 在廟山
錢王箭石 ,在縣西四十里土穀祠。是石出土二尺,方廣二尺,世傳「錢王箭石。」
喝喦石 審山缽盂頂下。
鬥雞石 :審山貝《清江記》:「兩石對峙,儼如老距當場。」
擣衣石 ,在惠力寺,晉張尚書家故物。後捨宅為寺,石遂為彌勒佛座。
盤陀石 《舊志》作「盤跎」 ,在紫薇峰後。勢若盤陀,盤旋而上,頂平,可坐二十人。其著土處如蓮花莖。
「放生池 」 在安國寺南。
靈龜池 ,在審山,池通泉脈,旱潦不盈不涸。錢王磨劍池 ,在審山。
白洋池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划船漾 在縣西北一十五里。里人以清明日。
蕩舟於此,扮農家翁嫗,矢口卜蠶禾之事。四方男女來遊,飛槳如織,競為水戲。
蘇溪 即郭溪也。蘇平、蘇正兄弟居此,因名其溪。
隅園 陳太常與郊建,在北城,地遠闤闠,池周二十餘畝,中有竹堂、流香亭、月閣、紫芝樓、金波橋諸勝。
梅花書屋 縣治東北,孝廉張次仲讀書處。止谿草堂 城北五里,橫塘西偏,圃人居之,以灌園為業。其地《胭脂涇》經其陽,龍興河遶其陰。俗樸陋,業桑棗。居無繚垣,率周以鄰家,花竹生其地焉。茆齋無結構,池水環向之者,止「谿草堂也。西鄰叢竹干雲,暑不見日,東家多千章之材,左右交映。而草堂前後李梅之實,花竹之娛,亦稱是圃。」 人日盤桓其間,
石田茅屋 縣東十里,在迴塘北,陳簡齋之問別業,友人范驤署其額曰「石田茅屋。」 中有海棠一樹,巋然不知幾何年所,千條共本,垂映流艷,可廣數畝。四桂隅置不甚高,頗有上干之勢。主人築樓百尺,憑檻臨觀,正如王嬙初出漢宮,光彩射人,悚動左右。婁東吳偉業顏曰「天香國色之樓。」 四方名士題詠其上,與飛花競麗焉。樓並河而西,渡石橋上下其亭臺,臨水登山,別開洞壑矣。
兩垞 在袁花鎮黃山中,東西曰「東西垞」 ,明萬曆癸亥,淮陽太守許同生建,為休沐地。
《西莊書屋 》,文學馬驤建。在長安鎮西北,巒壑天然,名賢題詠,極一時之盛。
張無垢讀書臺 菩提山側,今廢。明天啟間,鮑令觀光清查臺址,係「忠臣勝蹟」 ,不起稅糧。清遠樓 宋安化郡王王沆建,今廢。
《海山一覽》樓 王沆建,今廢。沆一號慕京,邑人亦呼曰「慕京樓」 ,嘗延辛次膺、劉光祖訓子於此。《小桃源 》縣東北五十里湖塘村,元季貢尚書師泰隱此,周大參伯溫題名。
黃岡書院 縣東三十六里。邑人賈林字仲立,命仲子執中建義塾,中作燕居殿、配位、從祀、講堂、齋廬、倉庾、庖湢、祭祀、禮器、經史百氏之書畢具,並割私田八百畝以贍之。元至正間,改書院。今廢。
一「經堂 」 朱圭建,貢師泰記。
楝花溪 去城五十里。環溪茂林,所產多楝,因以名溪。安化王裔構數椽於上,劉青田過此,署曰「楝花軒。」
鎮海塔 舊名「占鼇」 ,在邑治隅。萬曆間,潯陽郭令一輪經始築基,清源陳令揚明繼之。會鹺使者張公惟任、司李孫公穀廉,得贏金一千兩,畀揚明襄厥事。始萬曆四十年壬子正月望前,鳩工告成於九月望後。高百五十尺,廣週九十有六尺。迴廊翼欄,達七級頂。董斯役者,縣尉王時朝也。
皇清康熙丙辰秋,許令重葺,都御史陳敳永撰《記》。
石颿別業 顧辰訓導建,在石墩。訓導號「石颿歸叟。」
《淳樸園 》紫微山麓,今廢。沈天用「棲逸之所。」 《富陽縣》。
東安郡城 ,在富陽縣北一十八里。吳黃武中,郡守全琮築。
雙清亭 按《宣德志》:「富陽縣堂後有索笑亭,多植梅花。嘉定間,令程珌增植以竹,更名仰節,自為銘,後廢。」 明正統初,令吳堂即故址結茅為亭,曰「雙清」 ,志梅竹也。今廢。
掬月軒 縣後堂東,今廢。
居竹亭 在簿署內。萬曆間,王遵道主富陽簿建,今廢。
嚴子陵「釣處 」 ,一在縣西南桐洲,一在縣東赤亭山。
赤松子,駕鶴處 ,煉丹在樟巖山,《駕鶴》在赤松山。
謝希深「讀書臺 」 在縣北小隱山。
《禪月尊者羅漢像 》。在縣西南大雄寺。
董雙成《丹鼎銅牌》、銅盤 在縣北。「妙庭」 觀鐘樓 在觀山嚴祠東南。嘉靖中知縣方舟建。其鐘自永安妙智寺移來,叩之聞數十里。讀書樓 在花塢東峽官井塘上。地最岑寂,如深山井,為近郭第一泉。明萬曆中,文學吳熙、吳焜建,今廢。
東阿山館 在縣城之東偏。倚山環澗,地頗幽勝。邵鴻臚讀書其中,自為記。
「申屠蟠隱處 」 ,蟠結廬於邑西南申屠山,今廢。丹鼎 在西巖山上有葛仙翁足趾石。初一僧
坐巖前。葛至求其地煉丹,僧即退處西巖。仙翁丹成上昇,僧亦仙去。白居易有詩。
孫亭 晉處士孫晷建,因名,在亭山。
《紫玉 》,梁元帝時,見富春青泉南有美女踏石而歌曰:「風淒淒兮露溶溶,水潺潺兮不息,山蒼蒼兮萬重。」 歌已,忽失所在。剖石得紫玉,長尺許,今亦不存。
應潮池 在西巖山
石鼓 西巖山麓
擁青亭 宋慶元間,令陳嘉猷修葺,有記,今廢。謝公讀書室 ,小隱山陽,夏公謝絳居此,子景初、景溫,築室山半,故址雙松尚存。絳自有詩,范仲淹亦留題書室。
迎秀亭 :令趙汝崖建。前臨大江,對西南諸峰,最得形勝,今廢。
傳心亭 在觀山,初名「雙明閣」 ,宋紹興間建。楊主簿𥳑迎陸九淵館於此,相與講論,一時折服,遂師事焉,故名。後人以象山、慈湖二先生傳心處,改為「傳心堂。」
「仰聖興賢」 亭 在儒學前文明門上。因移門拆亭未建。今傳心亭座前石刻尚存。
耕春亭 在觀山。明正統中,知縣吳堂重建。「折柳亭 」 在觀山下,客使往來,多祖餞於此,因名。
雙松亭 在小隱山,宋謝絳宅。絳有詩,今廢。勾留亭 在慶善同興塔下,為施茶憩息之所,孫昌建。
說約臺 在觀山嚴子陵祠前,以石構之。明萬曆中,知縣任才欽建以講學,有記。今廢。
觀德堂 在儒學射圃內,今廢。
雙梅草堂 在靈巖山東南。堂側兩古梅,離奇夭矯,皆數百年物。有泉清甘,邑文學王學粹別業。
集虛齋 在西門內。明萬曆間,太學周蒸建。內樓三層,疊石為山,渚水為池,翠屏上下,清流映徹鬚眉,頗多幽致。
三一居 在振文公署內。明萬曆中,廣文王之信建齋,中貯「《三教》書」 ,故名。
《幸笑館 》在西門。明孝廉周羔建。
皇清康熙三年,周士妻方氏,苦節守志,特請「縣改為」
柱史周文公祠西有《萼綠齋》,孝廉周嘉顯建,今改「周瞿文」 、邵金沙兩先生祠。
餘杭縣
周赧王城 ,縣北三十六里。有赧王廟。按《類要》,「周赧王南遊所築」 ,今廢。
漢武帝郊壇 在太滌洞前,漢武帝所創,今其址不可考矣。
餘杭縣舊城 在苕溪南。漢熹平中,徙溪北,尋復溪南。宋雍熙初,復徙溪北。今溪南舊城基間有存者。元至正中,築城守禦,號「營巠城。」
瑞蓮堂 餘杭縣治內。東晉縣令范甯鑿池種蓮,故名。今廢。
部伍亭 縣東北三里。吳將凌統家餘杭,募鄉兵,置部伍,因以名亭,今廢。
唐太宗《飛白碑 》縣內。
「唐朝杉 」 、唐朝櫟 ,在洞霄宮,並傳「唐昭宗景福二年,閭丘先生自天台山以盂移植,圍二丈,高三十餘丈。」
舊倉城 縣東二里安樂山,周迴四里。唐永貞初,刺史張綱奏置倉屋四十二間,今改善法院。酒庫 一在縣東南,《贍軍給賞》;一在閑林寺,曰閑林酒庫;一在石瀨市,曰「東西酒庫。」
蔡經宅 ,《吳記》云:「餘杭有蔡經宅,去縣東二十里,其所居名織田。」 今不可考。
牧馬監 縣南上下湖。宋命使臣梁汝嘉提舉,每馬五百匹為一監,後廢。
王荊公讀書臺 法喜寺後,今廢。蘇軾嘗宿於寺,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
鼇亭 縣南五里。晏元獻《輿地誌》云:「唐貞元初,縣令盧鵬建,在南湖中山上,故名,一名南亭」 ,今廢。
清音亭 大滌洞旁,丹泉池上,蓋天柱發源之竇,水淪漪沿洄,清泠可聽,故取左思「山水有清音」 句名之。
夏侯藥圃 縣西南大滌洞東山前,夏侯天師種藥於此,山中產藥草六十餘種,或曰「在臨安縣。」
放龜亭 縣南五里。襟山帶湖,巨石叢起,有類龜形。唐貞觀初,縣令盧鵬建,今廢。
嗥亭 縣南五里,嶽廟前。晉郭文居大滌山,出市賣藥,虎俟於此,歸晚則虎嗥,故云。康熙十二
年令張思齊重建
龜山書院 在縣治南。宋崇寧永楊時知縣事,去官,有遺愛於民,民請立書院以祀之,仍延師教子弟其中。後為「惠澤祠。」
營盤城 在縣南一里。元至正十六年,參政楊完命部將於溪南舊縣城內築城以守禦。今已廢。
鑑亭 在縣南二十五里石瀨市。
綠野亭 在縣東半里法喜寺後。先名縟野,蓋取荊公書有「春萌縟野」 之句,後改名綠野。東坡常登亭望吳興諸山,歲久廢。
張無垢軒 見《徑山》。
碑亭 在縣東三里部伍亭之東。元至正十二年,大參董摶霄因時寇亂,守令失職,民有刦杭之患。公至縣,懲以威刑,兇惡斂跡,民得以安,故立「頌德碑。」
集虛書院 在洞霄宮,鄧牧心撰《記》刻石。翫江樓 在通濟橋南東堍豐樂坊,面瞰苕溪。令柳永建,旋廢。後建苕溪館於上,今亦廢。龍遊閣 在徑山。
北大場 在縣十八里,餘杭塘上。
臨安縣
有秋軒 「縣治」 ,宋時建,今廢。
石屏 縣西,秦始皇遊天目山,剖石為橋,此其遺蹟。
「郭文舉宅 」 ,晉王導聞郭文舉賢,迎置西園。一日求去,結廬臨安山中。及蘇峻反,破餘杭而臨安獨全,人服其先見。
藥竈 治東南十里。葛稚川《採藥遺蹟》。「悟道松 。」 葛稚川修仙天目,每坐松頂高吟,因名。
茅嶺洞室 垂霤山,《晉書》:「許邁築精舍,與陳安世、茅季偉往來於此。」
玉冊 ,《宋淳祐志》云:「晉元帝移檄召天下兵,剋日進討。」 時有玉冊見臨安,人謂東晉中興之祥,今不存。
《梁昭明放生碑 》石屋嶺石函內,今字剝蝕,不可復讀。
洗眼池 ,東天目山泉流出巖罅,梁誌公禪師指示,「昭明太子掬此水洗目,障翳忽開。」
《龍井 》徑山五峰間有大龍湫,龍所居也。國一禪師與龍言,欲其讓地,龍化老人言:「願歸天目,以奉此地。」 一夕,風雨晦冥,漲為平陸,止存一穴,因名龍井。
《石鏡 ,衣錦山》,徑二尺七寸,光如鏡。錢鏐幼時遊此,顧其形,服冕旒,如王者狀。
衣錦將軍木 、衣錦山,武肅微時嘗戲此,又避難其下,後貴顯,歸盛燕,父老山林皆覆以錦,有衣錦營、《衣錦山、衣錦》《南鄉衣錦》、北鄉錦溪、錦橋、晝錦堂、晝錦坊、保錦山、「衣錦將軍木」 ,凡十錦。功臣塔 ,錢武肅王建,今為儒學巽峰塔影映泮湖,如雲筆,蕩漾硯池,邑之文風繫焉。
酒庫 治南五十步,武肅釀酒處,地下舊酒缾甚多。
「洗馬池 」 吳越王墓左,王洗馬處。
洗藥泉 石室洞前,夏侯子雲於此洗藥,泉頗清冽。
「重榮木 」 ,天柱宮外大櫟木,唐咸通中吳天師所植,至宋咸平間自枯,祥符壬子復榮,漕使者陳堯佐圖狀進呈,降旨褒之。後熙寧間,一夕風雨大震,失木所在。
桃花泉 ,洞霄宮龍洞西,泉出石骨中,橫注入溪,昔人每見有桃花片流出。張公弼詩有「洞裏有春藏未得,春風春雨泛桃花」 ,指此。
撫掌泉 洞霄宮內,其泉五色,變易不常。古詩曰:「卻疑三尺底,別是一壺天。」 舊傳錢武肅王至宮,有雙鶴翔舞其上,因撫掌招之,鶴下而泉湧。宋陳堯佐按部至此,詢羽士,答曰:「昔仙人撫掌,而泉脈自湧。公撫掌亦然。」 宋高宗亦嘗酌此,環甃以石結亭,圍以朱欄。今俱廢。
龍鼻泉 徑山南塔下,從五峰中龍洞出,湍水瀑歕,若龍鼻中出,大旱不涸。
洗硯池 ,徑山三門外,水至澄徹。蘇子常於此洗硯,至今波紋似有墨痕。
《神應鐘 》唐大曆間,台州黃巖大旱,禱於杭之大滌洞。既雨,神見夢於邑大夫曰:「宜範金為鐘以報。」 大夫從之。越宋宣和間,燬於火。紹興中,道士周希及等收拾破壞,且將復鑄,禱於神曰:「冶於故地乃成。」 明年,鐘復成。赤城左蟠為之銘曰:「壞於數,非壞於火;成於神,非成於人。作於此,用於彼。福吾邑,無有已。」 今廢。
秀才巖 徑山大禪庵北,《羅隱》隱此。
《貞女井 》白沙村貞女,蓋童氏婢。遭亂,為兵所掠,載馬上經井,奮身躍井中。康熙十一年,井號,三日水腥,不可食,里人禱之復清。
後唐《尚父吳越國王諡武肅神道碑 》楊凝式撰,張恭嗣書,丹郭在微篆額,「長興五年立」 ,今無存。
石香鼎 宋學士陳堯佐授外臺日,謂道士馮得之曰:「嘗夢遊名山,見仙人以鼎鼐相期,何敢過望。」 馮曰:「學士人望所歸,名列仙籍,世間富貴何足相浼。」 後果大用。造紫石巨鼎二,置祥光亭上,有銘。今廢。
磁大士相 長五尺。狀如生。商人初成此相。欲送往京。大士不肯行。夢欲往天目。遂送至山。見在棲雲殿。
蘇東坡、黃山谷《佛印像 》,在玲瓏山。明萬曆初,僧於寺基下得「三先生遺像,邑令褚棟立碑記之。」
朗山塔 治西五里朗山下。
海會塔 二座在海會寺,高二十餘丈,圍五丈,鑄鐵為胎,青石砌成,上刻玲瓏佛像及經。宋天禧五年僧有明募造,凡十一年而後成。蔡襄撰《記》。今寺廢塔存。
「辟支塔 」 ,《太平寺高僧藏真骨》處,嘗有靈光熠燿。
《東山塔 》東山塔院即謝安石高臥處也。塔影倒垂,遺石盾四隻,今無存。
醋庫 治南三十步,「錢王遺跡。」
「千人溝 」 ,開化寺前,上覆大紫石,中有複道,可容千人,《錢王遺跡》。
戴妃宅 馬帶橋之上,蕭牆尚存,前有《戴家園》,其遺址也。
「婆娑巖壑 東山」 ,宋吏部俞公烈讀書處也。學士洪公咨夔有《記》。
《銅罏 》,「葛稚川《鍊丹遺跡》。」
萬年松 ,《分經臺》有三松,一為雷火所摧,二俱枯立。
學士松 ,玲瓏山坡公所手植者,亦名「羅漢松。」 偃松 徑山西,其高丈許,其蔭四垂,平柯不聳。其下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愛。
無骨箬 ,洞霄宮山多生紺箬。昔晉許遠游真君上昇,語弟子曰:「吾有金丹一劑,藏山中無骨箬下,他日有緣者遇耳。」 後人採薪,或帶箬歸,往往臨爨始得之,採時不見無骨者。
辛彝古本 《益泉山》,老幹參天,廣蔭數畝,花開如玉山燦爛。
功臣古桂 開化院,大可數圍,高踰十尋。秋時花繁金粟,風送旃檀,妙香聞於十里。
梅花嶼 ,憲副張公振先之別墅也,中有金沙泉、瑞鹿清嘯二亭。按二亭俱屬西湖,似不必書。然《西湖志》亦載二亭締造之由,示不忘舊也。故附著之。
於潛縣
縣舊城 ,在縣北二百四十步。隋開皇十三年築,久廢。元至正十七年重築,明初毀。
《款乃亭 》在《野翁亭》北,今廢。
此君軒 舊名綠筠軒。宋寶慶初,避上嫌名,易以此君軒,在今儒學後軒有東坡「寧可食無肉」 之詩,今廢。記見《藝文》。
深明軒 宋令方熙建
「更好亭 」 在清白亭右,元皇慶間建,今廢。「明秀亭 」 在翠微亭南,今廢。
潺湲亭 在縣治西舊城外,今廢。
「清白亭 」 在岝崿山下。
跨虛亭 在岝崿山塔北。亭下崖壁數丈,有仙人壇,殆類鑿成,正在石壁險絕處,今廢。
《雨立松碑 》在蓮花峰,有虯松偃屈如蓋。邑令陳堯典避雨其下,因立碑。
《立玉亭 》在天目山,景絕勝。
「振衣亭 」 在天目半山。
日哦軒 丞廳宋建,今廢。
月華亭 、扶春亭 並舊治內,宋寶慶中,令方熙建,今廢。
會心樓 治內東麓,故址尚存。
越王城 ,治東十五里。夏少康之後封越,其支庶居此,又名平越城,今平越村即其地也。久圮秦皇,斷碑 石柱山頂。
秦皇斷隴 在天目山西尖之西南。《古記》云:「秦皇所鑿」 ,今宛有刀斧痕。
潛州城 ,在縣東七里豐國後鄉。唐武德七年置潛州時築,八年復於潛。今其地猶名城嶺。
煉丹井 ,許游丹井,在觀山。許邁丹井,在雲封庵許邁宮之中庭。張道陵丹井,在生仙山下。紫溪城 ,治南三十里川前鄉。唐武后垂拱三年置紫溪縣,時築,後改曰「武隆」 ,尋廢。
懷謝亭 岝崿山南,世傳謝安嘗遊此,後人建亭以志景慕。
山翁亭 治東山上。宋淳熙間,令張大猷建。後令胡衛易山巔「臨秀亭」 為之。今廢。
溪翁亭 治西北之潘州,宋淳熙初,令張大猷建。
野翁亭 治西一里。宋淳熙令張大猷建,今廢。翠微亭 ,宋韓世忠忤秦檜,解兵柄,逍遙湖上,故建此亭。卲古庵曰:「紹興十一年冬,岳飛死。十二年三月,世忠即建此亭,謝兵柄時獨遊焉。」 按岳有《登池州翠微亭》詩曰:「經年塵土滿征衣,特地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未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蓋韓當時憶岳,故以此詩題名亭隱。痛之也。亭在飛來峰半。亦寓思岳意。
洪文忠公讀書處 天目山西麓寶福寺,魏了翁記,今廢。
牧嶺古松 ,在於潛縣治南四十里,盤錯奇怪。有兄弟鬩牆欲訟,有司夜行憇其下,遲明各悔咎,息爭而還,時名松為「木長官。」
古青檀 治北紹路村,曾有僧見而歎曰:「吾遍遊五嶽,所見惟此為奇絕。」 韋煒有詩。
《倚翠亭 》在天目翠微巖下。
高雅堂 、梅隱堂 並縣治內五十步,今廢。思政齋 宋寶慶中,令方熙建在治內,今廢。曠軒 縣廳事東偏,宋令葉衡建,卲文炳《記》。今廢。
袞繡堂 縣丞廳東偏,令葉衡建,卲文炳《記》,「今廢。」
《述六》堂 丞廳東,今廢。
新城縣
古城 ,在縣東南三百步,周迴三百丈,俗傳唐徐敬業起兵時築。
宋監登聞鼓院 舊址在豐山,有楓木皆百尺合抱,又名「長楓。」
許由故居 ,在縣西北六十里千頃山下。有許由洗耳灘、巢父飯牛灘。
郭真君浴丹池 在縣治南七里碧沼寺後。池水朝暮消長,與錢塘潮信同。人候之不差,郭文舉浴丹於此。
東林 在縣西三十五里廣陵鄉,隱居院,今名「淨嚴。」 施肩吾招徐凝同遊於此。
葛仙翁丹井 ,在縣西七里寶勝院。仙翁常煉丹於此。鄉老云:「向有丹鼎藏井中,井中常起瑞煙。」
杜公井 在多福院,即今城隍廟。唐乾寧中,太師杜公稜守東安,時董昌圍城急,城中乏水,穿井及石,不得泉。稜虔禱之,泉立至,民賴以活,城得不陷。後人名之為「杜公井」 雲。歲久湮塞。嘉靖七年,邑令袁澤復開浚,百尺泉出如舊。許廣淵有詩。
太師塢 在縣西十里折桂鄉袁村。杜太師建,徽墓在其間,鄉人不敢牧放焉。其父杜稜墓,在縣北官塘。
學士街 :在城郭塔山下。
凌準宅 治西五里,柳宗元有《哭凌司馬準》詩。郭文宅 ,一曰新城,《輿地誌》云:「靈耀寺即郭文故居。」 是也。一曰臨安。《晉書》本傳:「文自餘杭來臨安,結廬山中。蘇峻之亂,破餘杭,而臨安獨全。」 是也。今並存之。
羅隱宅 治東,雞鳴山下。
憩節亭 景德觀。宋端平初,令陳建景定間,令王襄重建,今廢。
昌化縣
故城 ,唐宋有城。元至正十七年,楊完者重築,今毀。
朝陽堂 治內,宋令卞圖建。《縣志》:卞圜
掬雲軒 在縣內,令卞圖建。
五峰亭 治宅左
《應宿堂 》《縣主簿廳》。
許遊居 縣西晚川山下。許遠遊嘗採藥溪上,俗訛為「許由隱此」 ,遂傅會洗耳灘、白牛橋,以為許由亭,蓋未讀卞令《圖經》故也。
合溪亭 雙溪之西,亦名「雙溪亭。」 宋熙寧六年,令陸元長臨溪建。宣和四年,令錢冰重建。開禧三年,令章伯奮建新亭,立東坡祠於其上,有《記》。「頒春亭 」 宋高宗賜邑,令錢昭祖襭羅香茶,因建亭以榮君賜。今廢不可考。
薦菊亭 雙流溪上流側有窪泉,甚甘潔,東坡嘗酌此以試茶。開禧二年,令章伯奮建,採坡詩「一盞寒泉薦秋菊」 之句。
滴翠亭 南屏山,宋淳熙間,令錢孜建,今廢。南塾 縣南覽川,宋通議大夫章槱義學也。丞相吳潛有《祭南塾碑文》,今廢。
東坡亭 治平寺後山巔,舊有《東坡手書石刻》。明嘉靖初,令汪棟建亭,馬逢伯、陶欽中、華文甫相增修。
皇清康熙六年,令劉中向重建。
鑑軒 、綠筠軒 俱宋令卞圖建,今廢。芳洲亭 在合溪亭南岸之中洲。
倦飛亭 在芳洲亭之左。取東坡詩「倦飛不擬控扶搖」 之語。
鏡紅亭 在縣西里許白獺湖。
清暉亭 在水南道。宋令錢孜建,後令趙希偦重建。
許由亭 在縣晚溪之上。
「上黿亭 」 ,在縣五六里清橋口白果樹下。「摩青亭 」 ,在縣南塔左。
《桃竹軒 》《御翠軒》。
夕䬠軒 俱宋令卞圜建。滴翠樓 在縣西二十里,有蕭御史序詩捲。「雪臺 」 在中洲南屏山之麓。
東園 在縣東
南園 在雙溪中洲之上。
崇源宮 一名「桐塢宮」 ,縣西南七裏白山後。元邑人何子西建。
晝錦堂 在覽川。宋處士章運之建。
石門書院 :里人陳鳳書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