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5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五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聯方典

 第九百五十卷目錄

 杭州府部彙考十六

  杭州府古蹟考一

職方典第九百五十卷

杭州府部彙考十六

[编辑]

杭州府古蹟考一  通志府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錢塘、仁和二縣附郭。

《風渚 郡國志》云:「防風氏所封,有金鵝山。」 按《隋地里志》,金鵝山屬餘杭縣。而《晉地里志》云:「以武康縣為防風氏國」 ,豈武康與餘杭接界,所封實兼之歟?

錢氏羅城 唐昭宗景福二年,錢武肅王發兵民築,廣七十里,今不存。詳見《城池》。

宋城 ,建炎三年,以杭州為行在。紹興二十八年,乃增築內城及東南之外城,附於舊城。元既滅宋,禁天下修城,以示一統,而內外城日為居民所平。今鳳凰山尚有遺址在城內斷河頭,亦曰「城頭上」 ,蓋其舊蹟也。詳見《城池》。

海寧縣舊城 在縣西北四十一里。隋大業十三年築,唐永徽六年又築,今不存。

會稽西部都尉治 。漢文帝時,會稽西部都尉治山陰。武帝元狩中,徙治錢塘,在武林山,今靈隱山是也。其定在處已久,不可考矣。

錢氏子城 。天寶三年,築捍海石塘,因建候潮、通江等城門,又廣杭州城,大修臺館,築於城南。錢塘富庶,繇是盛於東南。隋開皇九年,建杭州府治於鳳凰山柳浦西,唐因之。吳越國即此為治,後宋高宗以為行宮。先是武肅王時,有術者告曰:「王如廣牙城,改舊為新,有國止及百年,若填築西湖以為公府,當十倍於此。」 武肅王笑曰:「豈有千年而無真主者乎?」 即於此治所增廣之。及王俶歸宋,計三世五王,總九十八年,果不盈百云。

蘇堤 元和中東坡守杭所築,起南訖北,橫截湖面,夾道雜植花柳,為六橋九亭。《章子厚詩》云:「天面長虹一鑑痕,直通南北兩山春。」

六橋 :第一橋名「映波」 ,通赤山教場營。西湖環碧,東指西泠,營構完密。明末媚魏黨者,於此立廟,而橋非舊址矣。旁有旌德觀,元定香寺故址。宋寶慶間,京尹袁韶改建為觀道院、虛舟亭、雲梯亭、仰高祠亦名先賢堂,祀許由以下共四十人,刻石作贊。以寶慶初巴陵之事,潘閬有從秦之嫌,遂去之,并及節孝孫夫人以下五人,今止有三十餘人。按旌德觀袁韶奏建,以祀先賢令女。明學使者陳大授分士女為二祠,曰先賢祠,曰表貞祠。振衣堂、古香堂,清風堂。第二橋名鎖瀾通,亦山麥嶺有湖山亭,宋京尹洪壽建,水閣屬湖山堂,結構弘麗。三賢堂,袁韶建,祀白香山蘇子瞻、林君復。第三橋名望仙通,花家山港有雪山講堂,宋淳祐中胡賢良侊所居。第四橋名壓堤,通茅家埠,旁有崇真道院,俗稱施水庵。賈似道建石臺新水仙王廟,是龍王祠,與葛嶺者為二。薦菊泉,郡人以白蘇林附祀水仙王廟廡有井曰薦菊,取蘇詩「煌然配食水仙王,一盞寒泉薦菊香」 之義。第五橋名東浦,通麯院,有松窗,張濡別墅。第六橋名「跨虹」 ,通耿家埠。

楊公堤 裏湖西岸。明楊太守孟瑛增築,第一橋環翠,第二橋流金,第三橋臥龍,第四橋隱秀,第五橋景行,第六橋「濬源。」

湖心亭 湖心三潭有湖心寺。

《松木場香市 》吳郡士女春遊進香,必泊舟於此。

放鶴亭  梅亭 放鶴亭在孤山之北。元至元間,儒學提舉余謙既葺處士之墓,復植梅數百本於山,構梅亭於下。郡人陳子安以處士無家,妻梅子,鶴不可偏舉,乃持一鶴放之孤山,特建「放鶴亭」 以配之,歲久傾圮。

皇清提學梗陽谷應泰,左布政使新鄉張縉彥,相繼。

修復。康熙十二年,巡撫范承謨復移亭於墓之左。

褒忠演福寺 塑武穆像,以子雲雷震霖霆祔燕寢,列王父母、王夫人及王女銀瓶娘子像。洗缽池 鷲峰禪院即靈峰寺也,為北山之幽邃處也,遊蹤罕至。寺在古松流水間,沈澹鬱蒼,至其處者,殆白日羲皇矣。

九里松 邵山子曰:「唐九里松,今將千歲,虯枝偃蹇,龍幹攫拏。有一根雙幹挺然者,有五六人合抱者,有蒼翠下垂可手接者,奇偉鬱茂,為海內異觀。今惟桐塢村土穀祠有松六株,甚古。好事者欲觀九里舊松,於此地訪之可也。」 按《西湖志》,首數萬松嶺,次九里松,所謂潮辨浙江,雨通天目者,今徒存其名矣。百年喬木,粉飾太平,政自不易耳。《靈隱遺事》曰:「大松樹圍數丈,正與月波亭相對。史彌遠伐之。僧元肇號淮海,有詩云:『大夫去作棟梁材,無復清陰覆綠苔。惆悵月波亭上望,夜深惟有鶴飛來』。」

高宗御書《圓覺經 》。宋時有僧守璋,能詩,所著有《柿園集》。高宗嘗書其《晚春》一絕曰:「草深煙景重,林茂夕陽微。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復親書《圓覺經》及二詩賜之。詩曰:「古寺春山青更妍,長松修竹翠含煙。波泉疑欲增茶具,暫就僧房借榻眠。」 又曰:「久坐方知春晝長,靜中心地自清涼。人人圓覺何曾覺,但見塵勞盡」 日狂。「清涼覺地」 四字,理宗御書也。

飛來峰 ,飛來峰即靈鷲峰也,為靈隱案。山以竺僧理公得名,高五十餘丈。此峰中空外奇,玲瓏磊瑰,說者謂其「形如矯龍奔象,伏虎驚猿,墮者將壓,翹者欲飛」 是也。石有竅,有鱗有罅,有筋有稜,有如手指攢撮,有如鐵線疏剔,有如老松皮,有如蟲蝕痕,有如蟻穴湧起,有如蜂房懸空。石色非青非紫,帶白帶綠。石隙生樹木,甚老瘦,輒有無根藤附之。秋有紅葉,艷如布錦,坐冷泉亭,迥出塵外。多生藥草,鮮知其名,洵武林第一峰也。

月桂峰 ,飛來峰之西南。唐天寶中,嘗雨桂子,有一子成樹。宋天聖中,又見之。

皇清康熙五年八月十三夜,屋上歷落有聲,視之,則

桂子也。《桂子》凡三見。

蓮花峰 ,《水經》謂:「孤山壁立,大三十圍,高百丈,從下遙望,下闊上銳,從頂視下,其石四面敷開,狀如蓮花,故名。」

呼猿洞 ,《慧公驗》飛來峰處也。洞門甚狹,側身乃容,內廣堂皇,晏如長夜。又一洞,炬火傴行數百武,或高平如砥,或齰請幫助識別此字。如牙又一洞,非螣蚺不入。

玉乳洞 ,一名「巖石室」 ,一名「羅漢洞。」 吳赤烏三年,葛孝先於此得道。後人於壁雕十六羅漢,迴旋曲折,呼陽吸陰,涓滴沁凝,大旱不竭。

射旭洞 一名青林巖,即理公巖,有唐楊遵篆書「三巖。」 其下,四極三門,鰲撐而立,其豐額險足,龜殼猶存。外視則洞可容數百人,內視則巖可樹百椽屋。藤蘿聯絡,峰石縱橫,書「八面玲瓏」 四字。內小石有「金光洞」 字,側有周伯琦篆書「理公巖」 一碑。山多櫧桂,木葉長青,凌冬不凋,故曰青林,又曰香林也。

客兒亭 客兒,謝靈運小字。盧元輔詩「長松晉家樹,絕頂客兒亭」 是也。一稱夢謝亭。杜明甫建韜光庵 ,韜光由澗西盤折而上,徑折溪寒,水泉潺瀝,多灌叢蘿蔦,蔭翳日光。每踞石小坐,迴風墮雨,幽不可禁。昔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為勝。蓋勝在攀躋,不在眺望也。

《天竺道》上 天竺,峰巒迴合,湖山之最幽深處。溪流清淺,澗石齒齒。桃始華。謁天竺先生者,道為之噎。由金沙灘、九里松一路,皆天竺徑也。昔所稱「覆水紅蕖」 ,村戶已少,然山亭野店,閒寂堪憩。

宋圜壇 :在府城南八里。紹興十三年築為壇,四層,分十三陛,陛七十級。壇及內壝凡五十步,中壝、外壝共二十五步。壇側有「熙成殿。」

社稷壇 在府治北,紹興十三年築。

籍田先農壇 在府城東南一十里。紹興十五年築。

高禖壇 :在府城東南一十里。紹興十六年築,歲祀青帝,以伏羲、高辛配。

九宮貴神壇 :在府治東東青門外,紹興十八年築,歲祀太乙等九宮神。

海神壇 理宗以南渡後依海建都,宜以「海神」 為大祀,乃立海神壇於東青門外太平橋之東。自圜壇而下,諸壇皆廢,間存遺址。

「介亭 」 在鳳凰山排衙石對,宋郡守祖無擇建。「樟亭 」 ,在錢塘縣舊治南五里,後改為「浙江亭」 ,今浙江驛,其故址也。

吳越王石刻《羅漢 》在郡城外南山煙霞洞。晉開運元年,有僧彌洪結庵洞口,遇一神人指此山「後有聖跡,何不顯之?」 洪尋至山後,見一洞,內有石刻羅漢六尊。洪既卒,吳越王錢氏夢僧告。

云:「吾有兄弟一十八人,今方有六王,可聚之。」 夢覺,訪得煙霞洞有六羅漢,遂別刻一十二尊,以符所夢。又石屋洞亦有石鐫羅漢,共五百十六身,中間鑿釋迦佛、諸菩薩像。

三瑞堂 在昌化縣治後。宋景定中,邑西鳳凰山產瑞麥,馬篠諸山產嘉禾嘉粟。時令劉中憲登獻於朝,理宗賦詩紀之,以賜輔臣,治因建堂,故名。

《登高覽勝 》陟吳山之徑,有門曰「登高覽勝」 ,元平章答剌罕脫觀所甃。

真聖觀蕉花 ,《湖山志》曰:「觀中有蕉花一株,以盛衰休咎。」

《石觀音像 》。《石羅漢像》。

石刻宋蘇軾《寶成院賞牡丹》詩 ,詩鐫石壁,筆法甚勁。

「歲寒松竹」 四字 ,明成化間吳東升所題石觀音像。以下四古蹟俱在寶成院。

東樓 武德七年建,一名望海樓。《太平寰宇記》:「名望潮樓」 ,高十丈,在舊州治,宋中和堂之北。南亭 ,郡城東南隅。

《南園㢲亭》「清風亭 」 在中和堂側,直望海門。

《茶亭 》茶亭四楹,前鑿方池,即「行山閣」 故基也。紅梅閣 在石林軒側。

竹山閣 舊在玉蓮堂西竹園山,景定二年,安撫趙克愚移置講易堂之東南。

香遠樓 舊為玉蓮堂,安撫趙克愚撤屋,徙其扁於西湖之濱。咸淳七年,安撫潛說友即廢址為大堂,六楹。樓其上山翠橫陳,芙蕖可俯,取「香遠益清」 之語名之,遂為州治最佳處。

山頂古松 在萬松嶺。《鳳凰山志》:「山頂之上,三松並立,龍翔虎踞,其大百圍,高數十丈。」

萬松書院 明弘治間建。內有大成殿、明道堂、居仁齋、「由義齋。」

曾唯亭 《南北坊表》二:一曰「德侔天地」 ,一曰「道冠古今。」

毓秀閣 明嘉靖時,御史潘倣建。

惟道堂 明道堂後。明萬曆間建。

「窮理齋 」 以上俱在萬松書院內。

「玉壺臺  。」 「振衣亭  。」 「可汲亭。」

「依雲亭  」 見《潮亭》。

飛躍亭 以上俱在「八蟠嶺。」

舞鳳軒  、《萬菊軒  》《浣雲池》。

銅井

沈婆井 八蟠嶺上

郭公井 ,八蟠嶺下,相傳郭璞所鑿。杭州濱江斥鹵,難於甘泉,地脈非璞不識耳。按:鐵冶嶺亦有郭璞井。

山川壇 明洪武元年,擬建山川壇城西北,風師壇城東北,雨師、雷師壇城西南。二年,詔「風雲雷雨合一壇」 ,尋又詔併山川共一壇。八年,又詔併城隍合祭。

《慈雲嶺石刻 》:石壁篆刻「梁單閼之歲興建龍山,至涒灘之歲開慈雲嶺。」 共一十八字。

《木觀音像 》,在「天龍寺。」 宋建炎三年大火,像在烈焰中,巋然獨出於火。

光明石 ,上鐫「天龍寺光明石」 ,共六字。明宋景濂有記。

傅大士拍板 在天龍寺。傅大士,漁人也。遇嵩頭陀,語曰:「我昔與汝於毗婆尸佛前,發願度眾生,汝今何時還兜率宮?」 指令臨水觀影。大士見圓光寶蓋,卒悟前因,夫婦冥通。梁武帝召見壽光殿,從論真諦。大士曰:「息而不滅。」 又講《金剛經》,大士揮案,一拍而起。帝不喻,大士乃索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頌,頌終而去。

「月輪山」 ,《金魚池》。

龍門龍潭

太湖山錢王洞 內有泉。

風洞 ,春夏風自洞中出。

水洞 內有五色石子,取出則色變,還洞仍舊。「兩峰書院 」 ,明大司寇洪鏡別墅。

湖堂 在聳翠樓側

呂洞賓祠 舊傳洞賓嘗至此。

宋秀邸新園 內有先得樓,即望湖樓,錢王所建一清堂,後改「玉蓮」 ,宋時競渡爭標於此。來鶴樓、溜水橋

奇俊石 相傳王子高故廬內有片石,周益公賞之,遂名奇俊石。宋乾興間,宇內承平,仁宗覽《西湖圖》,歎曰:「真仙府也。」 遂建真仙亭。蘇軾閒暇,率賓從遊焉,遂建英遊閣。林逋訪謝尉,賦《秋水芙蓉》詩,遂建詠物樓。并有擢桂堂、平湖堂、清風。

軒水雲亭

石函橋  「宋豐儲倉。」

放生亭 宋天禧四年,王欽若請以西湖為「放生池」 ,王隨為記。

德生堂  、飛泳亭 俱理宗御書,慶元四年趙師𢍰建。宋滌羊所 ,即羊坊橋。

宋酒瓦子

瑤池園 宋呂中貴宅,池週二里,中植菱芰。總宜園 在斷橋,宋張中貴別業,後歸趙平遠淇,又為「太乙宮。」

《湖山勝概 》。《挹涼亭  》,《西方殿》,

《石屏風  》。「《屯霞》石  。」 《亂泉井》。

《一勺泉 》俱近巾子峰。

水月園 宋高祖賜楊存中和王,孝宗更賜秀王伯圭。內有「水月堂」 ,宋高宗御書「玉林堂」 、《尺遠居》

余氏別墅 內有《芙蓉園》。

理宗書,《洞古經石刻》:

《蘇漢臣畫壁 》,俱在顯應觀。

《希彝道堂 》劉蓑衣建於南屏園北。

陳公儲畫《龍 》,在崇福寺殿壁。

西軒 在西林法惠寺。宋仁宗慶曆間,僧法言引水為池,疊石為山,洒粉樹梢,狀若飛雪。蘇子瞻軾題曰「雪齋」 ,秦少游為之記。

宋趙冀王園 在華津洞旁。內有仙人棋臺。真珠園 屬御府,曾絳臨幸後,歸趙循王府。「內有真珠泉、高寒堂、杏堂、小心堂、御港官酒庫,取真珠泉釀酒。許閒堂、采芳堂、豁望堂、清芳堂、歲寒堂、鱗霞堂、矜春堂、志機堂、眠春堂、堆錦堂、紅香堂、夾芳堂、照雪堂、遠塵幽翠亭、晚香亭、多稼亭、寒碧臺、凌風閣、和容射廳、藏春閣、歸」 耕莊、西湖洞天、三峰射圃、流杯亭、《十樣錦亭》。

宋莊文景獻太子攢園

金蓮池 ,《武林舊事》云:「即水樂洞。宋孝宗賜內侍李逮,慈明太后賜楊郡王,後歸賈似道,三易矣。」

甘園 宋內侍甘昇園內有御船坊,理宗御船泊焉。

歡喜巖 ,兩石離立相對望,若老翁邂逅狀。其一巨首如戴笠,頷下鏤小佛三像,眉睫剝落,崖上題名漶滅不可辨。

少林壁 :少林松禪師嘗面壁入定於此,上刻大楷書「少林」 二字,徑三尺。

石佛洞 蓮花洞右,兩石相鎖如龕,內有三石佛。

「寰中天堂 」 ,在石佛洞右壁,明胡中丞宗憲楷書,刻四字,徑一尺二寸。

《十六大士像 。鏤洞壁上》。

宋司馬光書《家人卦》及《禮記》二則 ,亦在洞壁。神運井 ,宋嘉泰四年淨慈燬,高僧濟顛,自為蔬食行化嚴陵,以袈裟籠罩諸山,山木自拔,浮江以出。報寺僧云:「木至江頭矣。」 將集工搬運,顛曰:「無庸,已在香積井中。」 會有六丈夫勾之而出,監寺欲酬之,辭曰:「我六甲神,豈受汝酬耶?」 遂呼井為神運。明萬曆丁未夏,有客縋下步入,忽見廣室甃壁有物蠕動,觸胸臆間,驚悸而出,蓋龍也。

宋「羅漢松」 二株 ,在淨慈寺。

高士塢 明孫太初一元卜居處。

賈氏水樂園 即舊水樂洞,內有聲在堂、介堂、愛此亭、留照亭、獨喜亭、玉淵亭、漱石亭、宜晚亭。宋楊太保書《道德經 》,在靈隱寺。

十八阿羅漢 吳武王時,僧道纘嘗欲從王求金鑄十八阿羅漢。未白,王忽夢十八巨人隨行。翌日,道纘以請,王異,許之。作十八阿羅漢堂、五百阿羅漢堂 。十八阿羅漢像,威儀雄偉,神氣儼然。宋南渡後,增塑五百阿羅漢,別創一「田」 字形殿,分別五百形像,不同前塑,各各驚挺,神氣如生。

《阿濕毗尊者像 》阿濕毗尊者,五百位中第四百二十四位也。獨設一龕,黃羅為幕,幕傍置籤筒,以卜休咎。尊者主祈子嗣,側身晏蹇,坦腹斜目,覰人而笑。婦人祈嗣者,必詣此,炷香默禱千手千眼觀音像。

《松庵 》宋楊郡王府。

水壑書堂 宋樞密金淵築室於此,內有「君子泉」 、「天一泉」 ,理宗御書匾額。

盧園 宋內侍盧允升別業。

金鐘峰褚家莊 漢末褚族,舊居於此。

《小水樂 》·宋福邸故園

葛稚川煉丹處 龍井,巖壑幽古,石竇翠寒,久旱不涸。石上流水,其色如丹,游者視久水溢,人去即減,其深與江海通。

呂洞賓題詩處 ,宋乾道間,有道人四人來崇恩寺乞食,午齋已過,拒不與。道士索筆題壁云:「南塢數回泉石,西峰栽疊煙雲。登臨孰與為侶?顏寓、李甲、蕭耘。」 蓋首句隱「呂」 字,次句隱「洞」 字,次句隱「賓」 字,末句則指同行三人姓名也。書法絕類李北海,相傳為祖師至也。

「壽聖院」 額 ,東坡書。

《方園庵碑記 》米芾書。

《南山禪關 》舊名「龍井路」 ,又名「南天竺。」

《仙人棋 》,在棋盤山頂。

滿覺衖桂花

理安石泉 在十八澗。嶺岫迴複,野蘚壽藤,荒翳殆甚。時僧佛古初結草閣左崖石畔窪水漸滴成池,沙塞蒲綠,微波動搖,日影漾壁。每坐對幽清,惝怳無際。

「且住閣  」 、符夢閣 ,山回峰峻,高不可階,《佛古夢峰》,半有平地,率徒開之,遂建二閣。

楊和王梅園 舊有梅園極盛,楊和王所建擇勝園 在九曲城下,宋秀王別墅。內有理宗御書「擇勝堂」 額,內有「愛閒堂。」

「隱秀園 」 宋劉鄜王別墅。

錦塢初陽臺 。初陽臺觀日出,或曰十月朔日亦可觀,日月並出,俗云「日月合璧」 是也。內有初陽山房、浴日泉。

養樂園 宋賈似道別墅,內有春雨觀、蕭然堂、光祿閣、養樂堂、無生堂。

《半春園  小隱圖  》、瓊華園 皆史彌遠別墅。《集古錄》曰:「史衛王別墅最為雄麗,後皆折入賈平章宅,故其名勝隱矣。」 嗟乎!秋壑之據葛嶺,飛樓傑閣,架壑梯山,事敗之後,俱為灰土。神巫柄國,俘子破家,舉社稷以授之,是可痛也。蒙泉紫陽花 ,白居易有詩。

集芳園 宋張婉儀別墅,紹興屬官家。規模嚴整,顏額高宗御書。內有「蟠翠」 、「雲香」 、「翠巖」 、「倚繡」 、「挹露」 、「玉蕊」 清勝。

《香月鄰 》,賈似道客廖瑩中園,後歸似道。內有「世彩堂」 、芳菲逕、紅紫莊、桃花流水之曲,綠陰芳草之間,石刻對。

竹閣 舊址孤山,唐白居易所作,杭人因祀公於此。宋徙置北山報恩院,已廢為倡樓。明嘉靖二十四年,太守陳一又易祀白公,且曰:「白公守杭,亦屬意聲妓。」 其詩有云:「『故妓數人頻問訊,新詩兩首倩誰傳』。奉以祀公,似無不可,況故址乎?」 遂祀之。

元關 ,亦取公詩所謂「無勞別修道,只此是元關」 是也。

銅人四 。明正德八年,都指揮李隆鑄銅為秦檜妻王氏,万俟卨反。請幫助識別此字。路臺後補鑄張俊石刻武穆《送張紫巖北伐》詩二首。

《石刻王像 贊》曰:「惟武穆王,天錫勇智。氣吞敵人,力扶宋季。桓桓師旅,元戎是寄。行將恢復,遭讒是忌。生既無怍,死亦何愧?萬古長存,惟忠與義。」

西壁 上書「盡忠報國」 四字。

《流芳亭 銅人》以下俱在岳王墓。

《快活園 》宋趙婉容別墅。

《葯洲園 》宋廖瑩中別墅也。

紫微亭 紫微舍人唐詢建。

壑雷亭 宋安撫趙與𥲅建。靈隱山,「會稽西部都尉治 。漢文帝時,會稽西部都尉治山陰,武帝元狩中,從治錢,治在武林山,今靈隱山是也。」 然其定處已久,不可考矣。錢塘舊縣治 凡四:一在靈隱山麓,一在錢塘門外,皆漢魏時治也。一在錢塘門內,今教場地,唐治也;一在紀家橋,華巖寺故址,宋治也。今皆不存。

《見山亭 》一名「巢雲」 ,唐給事盧元甫建,在靈隱寺後半山。群山奔赴,皆收眉睫。

虛白亭 唐元和間刺史相里君建。沿溪而行,林泉秋爽,故名「虛白。」

觀風亭 裴庶子棠棣建。

候仙亭 韓僕射皋建。自《見山》以下四亭,并冷泉亭」 為「《靈隱五亭》。

山門二石幢 ,在靈隱寺,高十餘丈,凡十三層,用鐵鎔灌,堅不可動,吳越王大元帥建,周圍列《尊勝咒》。

丹墀二石塔 ,高可五七丈,九層。上有石扁書「吳興廣濟普恩真身寶塔」 十字。所題皆同,而無

年代。日月山中舊物,所存惟此。其塔八方不刻佛頂首陀羅尼,二塔皆同。按《契經》,陀羅尼者,此云總持,其曰廣曰普者,《顯密圓通經》謂陀羅利益有十,如護國壽民、時和歲豐、疾疫刀兵、惡獸鬼魅,五無間,十惡逆皆滅,故云廣普也。曰「真身」 者,陀羅尼乃三藏之祕密,佛之真身所在。又凡寶塔中皆有多寶佛真身也。又按佛塔,有生身、碎身、全身、真身者,《成論》云:「成如實道,來成正覺。」 此真身如來也。合三說而真身之義得矣。塔上所鐫佛皆梁像,此或惠理之後大朝僧所為耳。其無歲年者,豈以朝梁暮陳故耶?

照佛鑑 《寶逵遺跡》云:「遇一僧囊中取一鑑,曰:『要知貴賤修短,佛法興替,以此鑑焉。故曰照佛鑑也』。」

《印沙床 》亦寶逵遺跡。

「直指堂印 」 ,銅鑄,宋孝宗時賜。

范公床 在靈隱方丈,乃用貞所造。用貞乃范公孫也,或云在中天竺。希文蒞杭州時所遺鐵鑄水缸 猶存。

《龍文拜石 》。有龍鱗隱現石中,長八尺,闊六尺。《薦福石馬》二 ,乃吳時前物。鞦轡光瑩,每夜馳驟。本薦福寺之物,後移於靈隱。

「覺王寶殿 」 ,理宗御書。

「妙莊嚴域 」 ,理宗御書。

延賓水閣 在寺門東,背山而臨水。

「百尺」 彌勒閣 寺東廊外。

《一笑軒 》孝宗御題。

《五松 》以上俱在靈隱寺。

金光明懺堂 宋建炎三年,帝狩台州,至金鼇山,寂然空靜,惟聞廣殿香清。有白髮老僧禱諸天佛前,憂時保國,語意誠篤,帝悅而問之,對曰:「此護國《金光明三昧懺》也。」 是後駐蹕杭州,靈隱諸巨剎咸賜金帛,修《金光明懺》。

杜明甫宅 在飛來峰

丁翰之宅 在「飛泓洞。」

《顛仙廬 》,顛仙姓鄭,在呼猿洞口。

「丹竈堂 」 ,葛翁煉丹之所。思真堂 ,晉許邁宅。

九師堂 一曰「隱居堂」 ,後漢陸緯建。緯字文該,隱居玆山,學《易圖》淮南王劉安及九師像以祀之,故曰「九師堂。」

飯猿臺 ,在呼猿洞口。廣丈許,高二尺。僧知一居此,畜猿,好事者每來賜猿食,故名臺。

《岣嶁山房 》一名「慎庵。」 在靈隱𡼏西,李元昭結廬於此。

肅儀亭 宋淳祐中,僧元淨建。元淨,即辨才也。雪坡亭 ,《天竺志》云:「東坡訪辨才適雪,因構亭崖下,名之。」

植杖亭 宋政和五年,太守李學士偃訪宣梵珍法師,珍已下天竺,相遇,植杖立談,因建亭,表之曰「植杖亭。」

謝屐亭 宋宣梵法師靜處觀堂,陟西峰之麓,石磴盤紆,出入必三休焉。喜著屐,因以名亭。雙檜 在白雲峰右。雙檜峰上,道翊常趺坐其下。

《斑衣園 韓蘄王別墅》。

辨才手植山,茶 在雲液池。

明祭酒馮夢禎「快雪堂 」 ,今為司農嚴沆別墅。夢禎有《快雪堂記》。

小新堤 宋淳祐中,趙與𥲅建,亦名趙公堤、學士溝 。元時西湖堙合,好事者疏之,以通小舟。集賢學士揭曼碩見而助之,因名「學士溝」 ,曼碩自為記。

西湖書院 《西湖志》曰:「明成化間,布政使甯良等建之,以居大理卿。郡人夏時正即太乙宮故址建書庫,捐贍田,以待四方學者。」

葛仙翁虯松

永寧崇福院 即小隱園。宋內侍陳源外宅,亦名適安園。後獻重華宮,為小隱園。孝宗撥賜張貴妃。源貴幸時,梯山駕壑,窮極精麗。近世所傳《菊花新曲》,破正其園所製。

隱秀齋 《東坡書》:「趙德麟改資國園,即履泰將軍故宅也。」

「羊角埂 」 ,自溜水橋北栽楊至乳臺渡口,延袤十餘里,介東西馬塍之間,其形如羊角。

自然堂 吳選部建。《西湖志》曰:「有隱者結茅於此,額曰『自然』,尚高志也。」

無倦堂 《仁和縣》舊治,在今縣治北。宋淳熙十一年,令陳鞏建,今廢。

安敬堂 仁和在吳越時為錢江縣,與錢塘皆附郭。太平興國三年,錢氏奉圖籍入朝,改今名。

建炎南渡,宮室草創,何況令居。紹定壬辰,胡巨卿來領縣,葺之。

「褚遂良故宅 」 ,在褚家塘。

「雙夫人巷 ,世傳劉先主甘、糜二夫人宅」 ,恐誤。三國時此地屬吳,甘、糜二夫人何以至此?玉照堂 南宋張鎡字功甫,張循王諸孫。淳熙乙巳,得曹氏荒圃於南湖之濱,有古梅數十,闢地十畝,移植成列,增取西湖、北湖、北山別圃紅梅,合三百餘本,築堂數間以臨之。又夾以兩室,東植千葉白梅,西植紅梅,各一二十章。前為軒楹如堂之數。花時居宿其中,環潔輝映,夜如對月,因名曰「玉照。」 又疏花之宜稱、憎嫉、榮寵、《屈辱》四事,總五十八條,揭之堂上,使來游者有所警省焉。

凌霄亭 功甫能詩名,士大夫莫不交游,其園池聲伎服玩之麗甲天下。嘗於南湖園作駕霄亭於四古松間,以巨鐵緪懸之空中,半為羈之松,身當風月清勝,夜與客游詠其牡丹一會,尤不易得,稱「仙游」 云。

月塘 在艮山門外。宋嘉熙間,為水衝決不存,後復漲沙,乾築為塘。

寓林 黃汝亨讀書處

《馬塍 》,馬塍藝花似藝粟。橐駝之技名天下非時之品,直足以挽造化,通仙靈。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或作「塘。」其法以紙飾密室,鑿地作坎,種竹置花其上,糞土以牛溲,硫黃盡培。請幫助識別此字。之法:「然後筧沸湯於坎中,少俟湯氣熏蒸,則扇之以微風,盎然盛春融淑之氣,經宿則花放矣。若牡丹梅桃之類無不然,獨桂花則反是。蓋桂必涼而後放,法當置之石洞巖竇間,暑氣不到處,鼓以涼風,養以清氣,竟日乃開。此雖揠而助長,然必適其寒溫之性,而後臻其妙焉。」

傳經堂 卓氏三世讀書處,舊在市東,其孫天寅移官塘口,并築石坊,旌其母節。

芳杜洲 卓氏別墅。園中為介如堂,堂前三石臺,巖巒幽窈。堂東舊有「夕陽明半樓」 ,今更於廊。園之西為月波樓,面皋亭、黃鶴諸峰,臨大河。左為靈籟館,園後為白雲堂,卓光祿、月坡詩文諸家之所鑒賞。內有梅桐二株,名種也。

《榴閣 ,卓去病著經處》。

鶴隱樓 胡同「嘉別業。」

青烏塢 胡同,嘉別業,遶楛籬種竹數千竿。春月新篁脫粉,漸擁成林。夏日溽暑,不知謖謖風來,真清涼別一世界也。

子午泉 在元妙觀。按《縣志》,「元妙、真聖」 兩載之。

《舊志》
則歸之元妙觀

[编辑]

唐《鐘 識》云:「丙辰九月二十四日,常州澄清觀女冠王玉仙作,河東薛泚銘。一日,忽失所在。」 紹興間,有鐘震於太湖。湖清緇黃競舟迎之,獨澄清觀舟至陵波而上,一引出之,視之,本觀物也。守臣以獻,詔賜觀中,聲徹雲表。孝宗出金帛度牒,易置禁中。明洪武七年三月,錢塘知縣朱履以廢銅鎔之。

褚遂良小楷《陰符經 》。宋景定庚申,理宗以賈似道有江、漢功,賜金帛巨萬,不受。詔就觀取褚遂良《陰符經》以賜。

吳道子:《南方星君像》。

玉靶劍  、七寶數珠  、軒轅鏡 ,以上世傳為七寶,並在三茅觀,今盡失。後人止知有漢鼎、唐鐘、《陰符》,并「七寶」 之名,亦忘之矣。

「飛仙里 」 濟南李𦭞,字定國,宋乾道中寓臨安。嘗詣淨慈,過長橋,恍惚迷路,見青衣道人分燒筍食之,絕異常味。風雨晝冥,失道人所在,覺身輕舉,冉冉若乘雲,故名。

雷峰塔 在西湖南山之南安園,吳越王錢氏所建,尚存。

六和塔 在府城南十三里開化寺前。宋開寶中建。塔有九層,後廢。紹興間復建七層而止。岳飛宅 在府治北,郡人即其地立廟祀之。廟有井,相傳飛被害時,有女尚幼,挾銀瓶投井而死,故廟并祀焉。

葛塢 在武陵山,吳葛孝先居此。

仙母墩 在府治西南五里。《神女傳》云:王方平過蔡經家,以千錢與餘杭姥求沽酒,須臾得酒五升。又世傳有農姥居此,採眾花醞酒,後有三仙人至飲酒,因授藥數丸。姥餌之,遂仙去。宋王安石詩:「綠淨堂前湖水綠,歸來正復有荷花。花前若見餘杭姥,為道仙人憶酒家。」

黃公望故居 ,黃字子久,號大癡,精於六法。「飲馬橋 」 地名「放馬場」 ,吳越、南宋牧馬於此。「梅坡園 」 ,宋高宗幸此,後為楊郡王園,又名總

《秀西湖志》曰:「宋楊太后宅。」

柏堂 宋僧志銓建,在孤山。陳文帝天嘉二年,有人植兩柏於孤山寺中,至宋時猶存,號「陳朝」

《柏志》
銓作堂其側曰柏堂後一柏為人所薪一

[编辑]

「柏枯堅如金石」 ,愈於未枯者。

宋高宗禁酒牌 高宗入山村酒肆,喜其供奉精潔,御書界牌以賜,曰:「不為酒稅處。」 後為「陶家廂。」 理宗時,有陶隱士隱此,水竹田桑,夫耕婦織,有栗里之風,皆山川幽寂處。

「張伯雨故居 」 ,即馬塍廟。

西溪輦道 歷方井、法華、秦亭,幾十有八里,為南宋車駕入禹航洞霄宮輦道。道多梅竹,曰「西溪梅竹。」

雲洞園 宋楊和王別業,直抵北闕,最為深廣。培土為洞,屈曲通行,圖畫雲氣,崇山峻嶺,雕刻天然,青石為坡,不斲磩齒。春時令人歌舞為戲,得上坡者受賞。園據湖唇戶牖,花木蟠鬱麗雅。盛時凡用園丁四十餘人,監園使臣二人。三橋柳 垂柳萬株,陰夾兩岸,披拂行人遊騎,最為妖冶。三橋民居臨水,亦稱「花市。」

留下 沿西溪十八里。地形爽塏。宋南渡,將築行宮於此,後定於鳳凰山。詔曰:「西溪且留下」 ,故名。

後樂園 即集芳園故址。宋淳祐間,理宗賜賈似道。按《縣志》,內有《西湖一曲奇勳》,理宗御書「秋壑遂初客堂」 ,度宗御書「初陽精舍」 、「警室熙然臺。」 「無邊風月見天地心。琳琅。步歸舟。」 甘露井瓊花園 揚州后土祠瓊花天下無二本,絕《類聚》:八仙色微黃而有香。宋仁宗慶曆中,嘗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載還祠中,敷榮如故。淳熙中,壽王亦嘗移植南內,逾年憔悴無花,仍送還之。其後宦者陳源命園丁取孫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則大減矣。園後改為「瓊花院」 ,祠土地神在今褚家塘張御史巷。今褚家堂「助聖廟」 ,即宋之瓊花園也。

吳越國宮室 隋時置杭州,其州治從武陵山移柳浦西依山築城,即鳳凰山右是也。唐光化三年,吳越王鏐即以州治擴而大之,依山阜以為宮室,名曰「鎮海軍使院。」 後梁龍德二年,建元帥府,後始建國,儀衛名稱多如天子制,謂所居曰「宮殿」 ,府署曰「朝廷」 ,而吳越國號,亦間稱「義忠國。」

義和院 天福十二年十二月,胡進思率內牙親兵,戎服入見《忠遜王》,叱之不退,猝愕入義和院。進思鎖其門,遂迎弘俶立焉。

宋行在宮闕 。初,錢氏納土,宋改吳越國西府為杭州,國治為州治。州治南有鳳凰門,趙清獻公抃守杭,有「老來重守鳳凰門」 詩句。其右山巔石筍林立,甚奇異,又有怪石排立,如從衛拱立狀,武肅王曾名為「排衙石」 ,刻詩石上。建炎三年二月壬戌,高宗車駕自揚州幸杭州。四年七月,陞杭州為臨安府。八年二月,詔以州治為行宮。紹興元年十一月,命守臣徐康國營建宮殿,復展大之。按徐始豐《宋行宮考》以今地証之,南自勝果入路,北則入城,環至德侔、天地牌坊,東沿河,西至山岡,自地至山,隨其上下,以為宮殿也。南麗正門 ,《武陵舊事》云:「郊日自嘉會門至麗正門,計九里三百二十步,皆以潮沙填築,其平如席。」 又云:「肆赦日,駕自文德殿詣麗正門御樓北和寧門 ,門外各有百官待漏院。」 《古杭夢遊錄》云:「自大內和寧門外新路,南北寶玉珍異及花果時新,海鮮野味奇器,都下所無者,悉集於此。」 《武陵舊事》云:「公主下降日,駙馬服玉帶,乘馬至和寧門,易冕服。」

東東華門 ,《武林舊事》云:「公主下降,先擇日宣召駙馬至東華門,引見便殿。」

西、西華門 《咸淳府志》惟有南、北、東三門,今據《武陵舊事》增入。

南宮門 在麗正門內

北宮門 :在和寧門內。

外宮門 自南宮門進垂楊夾道,至外宮門。內宮門 在外宮門內。

含和門  。貽謨門 。上二門、係天章閣。苑東門  。苑西門  。會通門。

宣德門 ,《武林舊事》云:「元夕,宣德門梅堂、三間臺等處,臨時取旨起立。鰲山,燈品極多。」

「上閣門  」 ,《玉華》閣門 隔門。

斜門   關門   ,南水門。

東水門

文德殿 :紹興十二年建,六參官起居及百官聽宣布,謂之「正衙。」

紫宸殿 上壽

大慶殿 朝賀《武林舊事》云:「郊前三日,百官奏請皇上致齋於大慶殿。」 《南渡典儀》云:「淳熙十三年,太上八十,正月元日再舉慶典,其日文武百寮集大慶殿。」

明堂殿 宗祀。紹興四年八月壬寅,知臨安府梁汝嘉奏,明堂行禮殿成。九月辛酉,祀《明堂行宮記》作「端城殿。」

集英殿 策士。《武林舊事》云:「上御集英殿拆號,唱進士名。」 已上四殿皆即文德殿,隨事揭名。垂拱殿 。紹興十二年十二月庚子,命內侍王普錫作崇政、垂拱二殿,時言者請復朔日觀朝之禮,而行在止一殿,故改作焉。四參官起居,謂之常朝。《武林舊事》云:「聖節日,上坐垂拱殿,上壽禮畢,再坐紫宸殿。」 柯維祺《宋史新編》曰:杭州大內,即州治也,休兵後,始作崇政、垂拱二殿。他如文德、紫宸、集英、大慶、講武諸殿之名,雖存東都之舊,然惟隨時所御,則權更其名,實則崇政、垂拱二殿而已。一殿修廣僅如郡廳。東都時,郊壇大次號青城,祀前一日,齋宿於此。中興後,以事天尚質,屢詔罷齋宮,惟設幕屋,謂之幕殿。及行事,又於壇所設小次。大小次之外,又有「望祭殿,以備遇雨行事。」 東都為瓦屋五間,中興後,惟設韋屋而已。

延和殿 。垂拱及後殿之後皆有此殿,遇聖節、長至、正旦、寒食、大禮齋宿,或避正殿,即御焉。淳熙六年,移殿上。梁文云:「聽政決事,無汴都延和、崇政之名。論道談經,有炎漢虎觀金華之比。」 史曰:「孝宗作敬天之圖,開延和之殿。」 淳熙八年秋,改後殿舍為別殿,取舊名謂之延和。至今因之。崇政殿 即祥曦殿。陳隨隱《從駕記》云:「崇政殿親從內外等子各如上數。」 即指此殿也。

福寧殿 御寢。紹興中,禁中營祥曦、福寧等殿。苑中有澄碧堂、凌虛閣,福寧側有清暑樓。《乾淳歲時記》云:「立春前一日,臨安府進大春牛,設之福寧殿庭。」

復古殿 ,高宗建,理宗重修,燕閒之所。《武林舊事》云:「禁中避暑,多御復古、選德等殿。」

選德殿 孝宗建闢側殿於禁垣之東,名「選德。」 規模壯麗,為陛級以為射殿。御坐後有大屏,分畫諸道,列監司郡守為兩行,各標職位姓名。又圖四方疆域於屏陰,群臣有上《方略》可採者,黏之以備觀覽。數延文武講論治道,詢求民隱,中外奏報,軍國幾務,皆於此省決。暇則紬繹經傳,或親御弧矢,雖大寒暑不廢。因命周必大為之記。

倚桂殿 ,周必大進呈《選德殿記》於此。

緝熙殿 ,理宗闢為講殿。紹興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御製敬天命、法祖宗、事親齊家四十六條,修《御札》十二軸,詔講讀官撰箴。明年六月甲午,緝熙殿成,御書「緝熙」 二字榜之,親為記,以所製箴親灑宸翰列殿上,以備觀覽。

「熙明殿 」 即修政殿,度宗改東宮益堂以為講讀之所。

勤政殿 ,度宗即進食殿改建。

嘉明殿 ,度宗即東宮「繹己堂」 改建。

欽先孝思殿 ,制仍東都之舊,置在禁中,以奉累代祖宗神御,創於崇政殿之東。凡朔朢節序、生辰,酌獻行香,用家人禮。按《武林舊事》云:「欽先、孝思」 是二殿。

明華殿  、清燕殿 。《禁中重九》,於《清燕殿賞橙橘》。

膺福殿 ,元夕,鰲山燈多於復古、膺福、明華等殿張掛。

慶瑞殿 ,即順慶殿,理宗改。按《武林舊事》云:「禁中例於八日作重九排當,於慶瑞殿分列黃菊,燦然炫眼,且點菊燈,略如元夕。」

「需雲殿 」 ,《大燕》之所。

符寶殿 、貯《恭膺天命之寶》

「坤寧殿 」 皇后所居。

「穠華殿 」 ,皇后所居。

慈明殿 ,楊太后所居。按《三朝政要》云:「紹定三年,慈明殿出緡錢犒軍。」

「慈元殿 」 ,《謝太后》所居。

仁明殿 ,金太后所居。

清華殿 ,自坤寧以下,皆太皇后、皇后所居,累朝多更名。

玉牒殿 ,藏宗潢世系之所。馬氏《日抄》云:「臨安玉牒殿災,延及殿門,宰臣以『門』字有勾腳帶火筆,故招火厄」 ,遂撤額投火中乃息。後書門額者多不勾腳。

太祖太宗龍圖閣

真宗天章閣

仁宗寶文閣 ,神宗顯謨閣:

哲宗徽猷閣 、徽宗敷文閣。

高宗煥章閣 ,孝宗華文閣。

光宗寶謨閣 ,寧宗寶章閣。

理宗顯文閣 、度宗雲章閣 。諸閣在禁中,藏祖宗御書圖籍、《寶瑞》,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員。惟天章閣以奉列聖御容,南渡重建,不以除官。蓋「天」 字非臣下敢稱,亦以神御所在,不可與他閣比例。

鍾美堂 種牡丹之處按《武松舊事》云:「鍾美堂最大,花為極盛。堂前三面,皆以花石為臺,三層各植名品,標以象牌,覆以碧幕。臺後分植玉繡毬數百株,儼如鏤玉屏。堂內左右各位三層,雕花綵檻,護以彩色牡丹畫衣,間列碾玉水晶金壺,及大食玻璃官窯等瓶,各簪奇品姚魏御衣黃照殿紅之類幾千朵,別以銀箔」 貼大斛,分種數千百顆,分列四面。至於梁棟窗戶,間以湘筒貯花,鱗次族插,何啻萬朵。堂中設牡丹、紅線地茵,自中殿妃嬪至內宮,各賜翠葉牡丹、御書畫扇、龍涎金合之類有差。下至於官樂部應奉等人,亦霑恩賜,謂之「隨花賞。」

國子監 在紀家橋

宗學 ,在睦親坊內。紹興初,始置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各一員。嘉定九年,改宮學為「宗學。」 太學 ,在前洋街。紹興十二年置。十三年,即岳飛宅建學。

武學 在前洋街,紹興十六年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