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04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十二卷目錄

 福州府部彙考十

  福州府物產考二

  福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四十二卷

福州府部彙考十[編輯]

福州府物產考二       府志[編輯]

府總

花之屬

末麗 俗名茉莉,色同瓊瑩,氣掩蘭芳,盛夏香尤酷烈,聞數步之外,汴京謂南土諸花之最者。一種紅色曰「紅末麗。」

玫瑰 似薔薇,而香甚酷烈。

山丹 花有紫白二色,又一種名「金沙」 ,而香不及紅色。一蔕百餘蕊,如絳羅囊。

半丈紅 ,花如御帶而差大,一名《棠棣》。

真珠 :有單葉、百葉二種。

《滾繡毬 》:花白,圓如毬。

《海棠 》,色紅。又有「垂絲海棠」 ,色淡紅。

薔薇 ,枝榦有刺,花紅紫色,盛開如錦。亦有黃薔薇,如棠棣,金色,有淡黃、鵝黃色。

越橘 花如瑞香而白,葉榦如黃楊,實如朱櫻鬥雪,紅 如玫瑰而香色次之,四時常芳,亦名「勝春。」

《闍提 》,《花白而香如素馨》,蓋巖桂之流品也。一名「駝蹄。」

玉簪 :質素而香,形如玉簪,亦名「白鶴」 ,一種名「紫簪。」

《剪金紅 》葉分數岐,如剪刀之狀。

《度年》紅 榦高,花歷冬春不變。

「含笑 」 色白,花半開,香甚。

凌霄 藤,蔓附大木而生,其花紅赤,夏時最盛。百合 莖特生而直上,亦名倒仙,花白。一種斑紅,謂之「川百合。」

葵 花有白、紅、紫數色,大者名「杖葵」 ,小者名「錦葵。」

紫荊 木似林檎,花浮紫可愛。

玉蝴蝶 ,色白如瓊花,垂枝相對。又有八蝶簇一心,謂之「聚八仙。」

佛桑 有五色,其純白而英間無紫點者,名為「舜英」 ;淡黃者俗名「金木蘭。」

《木槿 》朝開暮落,俗名「奔籬。」

山茶 :深紅色,冬盛開。

寶珠茶 :有紅、白二色,枝榦稍細於山茶,而花勝之。

蜀茶 :種出滇蜀,花大如盌,最艷麗者。又一種曰「大理茶。」

錢茶 :有紅、白二色,其形如錢。

御仙 即麗春,似罌粟而小。

金錢 :深紅色,葉長厚。

罌粟 花,舊只紅、白二種,近有五色,九月布子,春深乃生。實如小罌子,若細粟。

木芙蓉 :一名「拒霜」 ,有紅白二色。一種朝開純白,午後則漸紅如醉,謂之「醉芙蓉。」

桂 有丹、黃、白三色,一種木紋如樨,名「木樨」 ,四時開者曰「月桂。」

鷹爪 藤,生花木,銳似鷹爪。

《馬纓 》葉「朝開夜合,花紅似馬纓。」

玉屑 藤生花,狀如碎玉。

鳳尾 有二種,大者花白蕊黃,穗生,長徑尺若鳳尾。一種花疏而香勝,亦名「七里香」 ,可辟蠹。玉籠鬆 藤生,花微紅而圓;一種醉楊妃花相類,葉尖。

《寶相 藤》,生花類長春。

紫薇 又名《百日紅》。

薝蔔 一名梔子,花六出。有千葉者,呼《玉樓春》。《杜鵑 》一名《躑躅》。

萱 一名鹿蔥

夾竹桃 :一名「半年紅」 ,葉似竹,花似桃。

夜合 又名合歡

蘭 一榦一花曰蘭,一榦數花曰蕙。閩蕙最多,有莖紫、白二種。《蘭譜》所載,陳夢良「金邊魚魫」 ,在在有之,皆蕙類也。吳越人呼為建蘭。又有珠蘭,花白,結綠珠;吉祥蘭,花紫,皆異種也。

梅 有紅梅、臘梅、百葉梅、綠萼梅。

賽蘭 :色黃,蔓生,四、五月開,香勝蘭花。

水仙 俗名《金盞銀臺》。

扁竹 其根名「射干。」

《滴露金 》葉滴露地而生。

錦竹 一名石竹

《迎春 》一名《黃雀兒》。

《金燈 花》:光艷如燈,俗呼「天蒜。」

美人蕉 ,其花四時皆開,深紅照眼,經月不謝。蕾芣 蔓生,有紅、白二色。

刺桐 花色深紅

指甲 蜜色清香,置髮中久而益馥,葉可染甲。雪毬 ,花白,狀如繡毬。

《粉團 》似「雪毬」 而小。

《風蘭 》:寄生高樹,根不麗土。妊婦難產者,懸之可以催生。

《玉樓春 》:花白色,似山梔而小。

鶴蘭 :花白色,兩趐一頭,尾稍黑如鶴焉。瑞香 有紫、白二種。

秋海棠 閩產,開花在五六月間。

歲蘭 ,一榦,十四五花,除夕始開,月餘不落。草之屬。

茭 初生筍可食

豨薟 青色,苗葉似紫蘇,白花。州人呼其葉為「火杴草。」

馬藍 葉類苦蕒菜,土人連根採之。石龍 叢生,俗名「龍鬚草」 ,今人以為蓆。

《紫背 》葉背紫無花,解蛇毒。

燈心 澤地叢生,莖圓細而長,直可燃燈,故名。人以為蓆。

雞腸 一名「蘩縷」 ,葉似荇菜而小,其莖梗作蔓,斷之有綠汁,縷細而中虛,似雞腸,故名。

鱧腸 即蓮子草也。一種葉似柳而光澤,莖似馬齒莧,花細而白,如小蓮房。一種苗梗似蓮花而黃色,實亦黃而圓,可止血,曰「斷血草。」

鴈來紅 ,絕似荇菜,五色相間,聞鴈則盛,故名。浙人呼《漢宮秋》。

佛甲 附石向陽而生,似馬齒莧,細小而長。仙人掌 ,石壁上貼生,如人掌,治痔瀉血。莣 ,似茅,可以為繩索履屨。

蕢 生有三稜,望江生者為「淡蕢」 ,近海者為「鹹蕢」 ,土人以為纜,為蓆、為屨。

虎杖 似紅草而大,有細刺。可以染赤。煎為飲,色如琥珀。

《戒火 》人家用瓦缶植之以警火。

獨掃 ,獨生一株,形如箒,魚腥 產水中,腥氣逼人,煎浴可以療痔斷腸 。蔓生野中,葉大如浮蒥,食之能殺人。錢蒲 ,色青柔嫩,其根盤結如錢。

剪刀草 :葉如剪刀,苗甚軟嫩,色深青綠。每叢十餘莖,內一莖分枝開小白花。

「旱蓮    」 遍地《錦   莽草》。

鼠麯    龍舌    。淡酸接骨。

羽之屬

翡翠 :雄赤曰翡,雌青曰翠,其小者謂之《翠碧》,善捕魚。

《鵜鶘 》,頷下胡,大如囊,能盛水貯魚而食之,其膏可瑩劍。

姑雞 一名姑惡。《舊志》曰:「鶗鴂竹雞 ,其聲自呼為泥滑滑」 ,白蟻聞之,盡化為水,亦名越鳥。

《信鳥 》,類雀而小,能為百禽聲。

鶼鶼 比翼鳥,似鳧,青赤色。

鷦鷯 一名「巧婦」 ,能以絲縫葉為巢,《方言》為「扛鼓。」

海鶻 似䲭,攫魚而食。《紅娘 》丹觜翠身,似鸚鵡。

《戴勝 》一名「郭公。」

啄木 口如錐,長數寸,嘗啄樹食蟲,故名,屬玉 溪。禽似鶩而黑色。

謝豹 杜鵑別名

呼潮 :色蒼似鴿,潮至即鳴。

《吉弔 》似百舌,其鳴如自呼。

綵囊 似雞而小,頂上有五色囊。

雷舞 蒼赤色,聞雷即舞。

鴞 一名梟,一名《鵂鶹》,夜飛晝伏,又名《夜行遊女》,又名「鬼車」 ,遇陰晦則飛鳴,惡聲鳥也。

毛之屬

猴 石竹山最多

玃 似獼猴而大,色蒼黑,能攫持人,好顧猩 。生連江五峰山中。

《毫豬 》,白毛,大如笄而黑端。

竹䶉 :俗名《菅豚鼠》狼 似鼠而大,能食鼠。

《鼫鼠 》青黃色,在田中好食粟荳。

鼯鼠 似小蝙,膏療耳瞶。

鱗之屬

大姑魚 :似鯉魚,差小,大鱗。

黃尾魚 :似鯉而尾微黃。

金鯉魚 :色紅黃。大姑生子,為日所曬而成草,魚 飼以草,因名。

鱧魚 一名烏鯉,圓長而斑,首有七點,作北斗象。肉美膽甘,無鱗,夜則昂首北向。《本草》云:「蠣蛇所變。」

金鯽 能變幻,可畜盆中,俗呼為《盆魚》。

鯽魚 :一名鮒魚,鱗如淡墨,《傅金》侶行,吹沫如星。東南海中鯽魚長八尺,食之宜暑而避風。金箍魚 ,盆魚中之三尾者。

棘鬣 似鯽而大,其鬣如棘,紅紫色。

赤鬃 ,似《棘鬣》而大,其鱗鬣皆淺紅色。

《方頭 》似棘鬣而頭方,味美。

烏頰 似棘鬣

鯊魚 有數種,曰虎鯊,頭目凹而身有虎紋。曰「鋸鯊」 ,上唇長三四尺,兩傍有齒如鋸。曰「狗鯊」 ,頭如狗。曰「烏頭」 ,頰尾黑,背大有百餘斤,其皮用湯泡淨沙縷作膾,鬐鬣泡去,外皮存絲,亦堪作膾,色晶瑩如鋸絲。曰「胡鯊」 ,青色,背上有沙,大者長丈餘,小者長三四尺,鼻如鋸,皮可縷為膾。曰「鮫鯊」 ,似蛟而鼻長,皮可飾劍靶。曰「劍鯊」 ,尾長似劍。曰「烏鬐」 ,頰尾皆黑。曰「出入鯊。」 初生隨母浮遊,見大魚從母口中入腹,須臾復出曰「時鯊」 ,有肉無腹。大者刳其肉烹之,多油可啖,亦可燃。曰「帽鯊。」 腮兩邊有皮如戴帽,一名「雙髻鯊。」 曰「黃鯊」 ,好食百魚,大者五六百斤。又有青鯊、淡鯊、夾鯊之類。吹鯊 ,大如指,狹圓而長,身有黑點,嘗張口吹沙,生流水中。

鯧魚 似鯿,尾如燕子。鮆魚 頭長而狹,腹薄而腴,多鯁,脊如刀刃,謂之劍魚,俗曰「刀魚」 ,食之可巳妬。鱸魚 類鱖,肉肥味厚而二腮。

鱖魚 巨口細鱗,鬐鬣皆圓,味美如鱸。其《斑文》鮮明,色著者為雄,晦者為雌。

子魚 似烏魚而短,身圓口小,目赤鱗黑,至子月愈肥,故云。一名鯔魚,又名鮯魚,惟福清縣有之。

《撥尾 子》:魚之小者。

鮶魚 似鯔而目大,似鯉而鱗粗,能以鬣刺水蛇食之。

鰣魚 板身、扁首、燕尾、青脊、白鱗,大者長數尺,肥腴多鯁,春末有之。又一種春漲泝流而上,月長一寸,至十月滿尺者佳。此魚以不腥為異,一名青鱗。

鰳魚 似鰣而多鯁

鰶魚 如鰣而小,鱗青色,一名青鱗,俗呼「青鯽。」 又一種出洪塘江者為「江鰶。」

石首魚 :腦中有兩小石如玉鰾可為膠,鱗黃,璀璨可愛。一名𩼕,俗名黃瓜魚。黃梅魚 石首之短小者,一名大頭魚。

魚 形如石首而差大,鱗細口紅,狀鰻 似鰻,生江中,味美多油。

鱒 似鰻,目中赤色,好獨行。

鰌魚 似鱓而短,以涎自染,難握。海鰌 最巨,能吞舟。目閃鬣鬐,若簸朱旗。比目魚 :狀如牛脾,一眼,須兩魚相合乃行。俗名「鞋底魚。」

鰈鯊魚 :形扁而薄,俗亦呼「鞋底魚。」

過臘魚 :頭類鯽,身類鱖,以臘來春去,故名烏鰂 。《舊志》曰:「烏賊,八足絕短,口含墨,每遇大魚,輒噀墨溷水自匿,小魚則吐墨以迷之。性嗜烏,每曝水面,伺烏下啄,則捲而食之。俗呼為墨魚。大者曰花枝,曬乾者,俗呼曰螟脯乾。」

柔魚 似烏賊而小,色紫,俗名「鎖管。」

《墨斗 》似《鎖管》而小,能吐墨。

猴染 ,「比《墨斗》稍大,比鎖管稍小。」

馬鮫魚 :青斑色,無鱗刺,一名《章引》。

嘉酥魚 ,海中魚之極大者,其脊薨以為酥。黃雀 似䱥而小,冬月最盛。青鮫 類黃雀而小。

《章舉 》似《石拒而大》。

帶魚 :身薄而長,其形如帶,無鱗。一種小者曰帶柳。

鱆魚 腹圓,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足上皆有圓紋浮起,紫色。

石拒 似鱆魚而大,居石穴中。人取之則以足粘石相拒,故名。

《塗婆 》似《石拒》而足短。

水母 一名鮀,形圓而大,多足,浮游水上,以蝦為目。一名樗,一名蚱。

《黑魟》魚 形如團扇,無鱗,紫黑色,尾長於身,能刺人。

《斑車 》背上有斑,其腹中有肚,味佳。

黃貂 似燕而嘴大,薨可為鯗。

泥猴魚 大如拇指,鬐鬣青斑,生泥穴中,夜則駢首,朝北登。物捷若猴,故名。一名「彈塗」 ,一名「跳魚。」

《白頰 》:似跳魚而頰白。

田瑟 穴田塍間,無鱗有刺,謂之「塗虱。」

白鰾 形圓薄如錢,名「金錢鰾。」

丁斑 大如指,長二三寸,身有花文,紅綠相間。人家盆中畜之,善鬥,一名「鬥魚。」

溪斑 鱗細墨斑

《重唇 》:頭大,尾小無鱗,生石穴中。

疊甲 :身圓,長五寸,鱗有兩點。

《銀魚 》:口尖身銳,白如銀條。

《麵條 》似銀魚而極大。

漿魚 :似麪條而嘴小,白沫 。梅雨時,海水凝沫而成形,雪色無骨,大如筋薨,味厚,名「丁香魺。」

錢串 :嘴小身長,青色,亦名《青針》。

海燕魚 形如飛燕,有肉趐,能奮飛。海上飛魚 有肉趐,一躍十餘丈。

白魚 板身色白

黃魚 扁薄色白

竹魚 身甚薄

大面魚 板:身闊二、三寸,尾無鱗。

鏡魚 眼圓如鏡,水上翻轉如車,亦名「翻車魚。」 圓眼 口尖,眼圓而赤。

耍魚 其狀纖細,又名「黃絲耍。」

金鮐 ,尾脊有細鱗,金色。

緋魚 色如緋

白刀魚 白鱗,形似刀。

《白澤魚 》,群生隨波,潮縮在澤。

《鯖鯷 》背青身長,一名「青魚。」

 色微黑。一名「鯤鱅魚。」 雌生卵,雄吞之成魚。青色無鱗。一名「松魚。」

《楓葉魚 》「海樹霜葉,風飄浪翻。腐若螢化,厥質為魚。」

《琵琶》魚 :身扁,狀似琵琶。

《石伏魚 》伏於溪下。

鹿角魚 芒角持戴在鼻,小者醃為味佳,大者長五六寸,其皮可以《角錯》。

《黃蠟鱆 》亦鯧也,鱗金點差厚。

 背有肉二片,乾之,名「金絲鯗」,形味俱類沙魚趐。

詶䱥魚 板身多鯁而肥美,魴。魚 大如拇指,有五色。魚 無皮,鱗抱石魚 背偃而腹平,大如指,常貼於石上《土蟀》, 形如蚯蚓。

《蠱鮐》魚 尾有腥,多穴於田堘或泥岸中。骰魚 細如米粒,可鮓,即魚苗之大者。

鱱魚 ,大者長五、六寸,白質黑章。

鬥潮 乘波霧集,故名。

鯪鯉 :一名「穿山甲」 ,似鯉而有四足,鱗甲堅厚,常吐舌出涎,須螻蟻滿其上,乃卷而食之,鏘魚 板身,口小、項縮,肥而少鯁。

魚 頭微而小,扁蝦魚。 長七、八寸,骨柔無鱗,類錢之半,有五色文。又謂為「玉羹。」

鰔魚 狀似鯈,喙如針。

蝦 有數種:蝦魁即龍蝦、蝦姑、白蝦、草蝦、梅蝦、蘆蝦、稻蝦、對蝦。赤尾蝦之小者金鉤子小於赤尾,塗苗謂之「醬蝦。」

魚 出府城。䰲: 似鯰而小,腮邊有刺,能螫人其聲。䰲名《黃頰魚》,能醒酒。

田。 似鰍而大。魚: 似馬鮫而小,有鱗。魚 肝及子最毒,一名「河豚。」魚: 背厚、尾長,有足,大者二、三百斤。水蓋 背差薄於刳之多水黃。魚 鬣黃色。魚: 身長、鱗白

介之屬

蟹 :有毛蟹、錢蟹二種。

石鹽 狀如《蟛越》而長不及半,廣僅半之。《蟛越 》似石蟹而小,色微黃,左螯大而無毛。《螃蜞 》似《蟛越》而大,右螯小而赤。

《蟳 蝤》蛑其螯最健,大者能殺人。

虎獅 :形似虎頭,又名「揭哺子」 ,有紅赤斑點,螯扁,與爪皆有毛。

《桀步 》,一名「擁劍」 ,又名「執火」 ,二螯,大小不侔,以大者鬥,小者食。

虎蟳 文有虎斑

蘆禽 形似蟛越

塗蜥 :俗呼「塗蜝」 蛤蜊 ,殼白厚圓,肉如車螯。

《千人擘 》狀如蝦姑,殼堅硬,人儘力擘之不能開,謂之「千人捏。」

蚶 一名「瓦屋」 ,大或專車,其殼可以為器,小者有珠蚶、絲蚶二種。

赤蛤 殼有花文,赤色。

《海紅 》形類赤蛤而大。

蜞螂 似蛤蜊

《西施舌 》:似蚌而小,舌極白而脆美,俗名「車蛤。」 《紅栗 》:似蛤而小,色白而微紅。

文蛤 殼有文理,唐時嘗充土貢。

海蛤 殼為風濤所洗,自然圓凈。

紅綠 似蛤而小

《土銚 》:殼薄綠色,尾白色,一名「沙屑。」

白蛤 一名空豸

車螯 陳藏器云:「大蛤也,最小者曰螯。白蠣房 殼磈礧,相粘如房,一名曰蠔,又曰牡蠣。《草鞋蠣 》大如盃。」

黃蠣 大蠣房數倍,五六月有之。

淡菜 生海石上,以苔為根,殼長而堅硬。一名殼菜,又名「海夫人。」

沙箭 淡菜之小者

蜆 俗名曰蟟

《江瑤柱 》,殼色如淡菜,柱圓而脆,厥甲美如瑤玉,肉柱膚寸。

蚌 有珠胎

蛤青 :似蚌而殼薄,青色。

《翠翠 》:似蜯而殼翠,海月 形圓如月,一名《蠣鏡》。

石華 :附石而生,殼如牡蠣而大,可飾窗牖。石帆 紫黑色,枝柯相動,連帶不絕。生海石上穴中。

沙著 ,長尺餘,其狀如簪,故又名「塗釵。」 生海岸沙中,春時吐苗,其心苦骨白勁可為酒籌。海蠶 俗名「泥筍。」

沙蠶 :似《土筍》而長。

《土鑽 》似沙蠶而長。

石𧉧 ,俗名「龜腳」 ,生石上,如人指甲,連枝帶肉,有軟爪,得春雨則開花。

石鱗 形如箬笠,殼在上,肉在下。

石決明 附海石上生,惟一殼無對,大者如手,小者如兩三指,旁有十數孔。

海膽 :殼圓如盂,外結密刺,肉有膏,黃,土人以為醬。

石榼 ,形圓,色黃,肉紫,有刺,人觸之則刺動搖。寄生 海上,枯蠃殼存者,寄生其中,負殼而走。形如蟹,四足兩螯,其味若蝦。

蟶 生海泥中,可種而生,大如指,長三寸許,肉白殼薄。更有二種:曰竹蟶,似蟶而長大,殼厚;曰「玉著蟶」 ,似蟶而小,麥熟時最盛。

鱟 「腹下有十二足,殼厚掩身,尾長有刺,碧血骨,眼子如綠豆,雌常負雄,雖風濤不解,故漁者必雙得之。」 其殼可屈為杓、轑、釜,其尾燒煙可辟蚊蚋。

螺 ,種類不一。曰田螺,曰「溪螺。」 曰香螺,大如甌,長數寸,其掩雜眾香,燒之使益芳,獨燒則臭,謂之「甲香。」 曰鈿螺,光彩如鈿,可飾鏡背。曰黃螺,殼硬色黃。曰米螺,小粒如米。曰「紅螺」 ,肉可為醬。曰蓼螺,味辛如蓼。曰梭螺,殼細長,文如雕鍐。曰竹螺,殼文麤,味清香。曰紫背螺,紫色有斑點,俗謂之「砑螺。」 曰鸚鵡螺,狀若鸚鵡,堪作酒杯。曰泥螺,殼似螺而薄,多涎有膏,一名土鐵,又名「麥螺。」 曰鴝鵒螺,殼小而厚,黑色。曰「馬蹄螺。」 曰「指甲螺」 ,俱以形似名。曰「江橈螺」 ,即指甲之大者。曰花螺,圓而匾,殼有斑點,味勝黃螺。曰「醋螺」 ,出洪塘江,去殼醃之,味佳。曰莎螺,形如竹螺,味微苦,尾極脆。龍虱 ,似蜣蜋而小,黑色,兩翼六足,秋月暴風起,從海上飛來,落水田或池塘,土人撈取油鹽。

而食之

《金蟳 》,色黃,大於蟳。

蠘 螯銛利,截物如剪,故名螂。 形似蛤蜊而大。沙虱 似螂。而殼差薄《烏》 似淡菜而極小,中無毛。《烏投》 似烏。而殼堅,中有毛,《老蜯牙》 似。而味厚。一名「牛蹄」,以形名。 生海中,附石。殼如麂蹄,殼在上,肉在下,大者如雀卵。

蟲之屬

蛇 有蝮蛇、花蛇。紅蛇、白花蛇。烏蛇。蚺蛇。青竹蛇。黃頷蛇。

蛙 :背青綠色,又有黃文者,謂之「金線蛙。」 蜥蜴 似蛇,四足,尾青碧。以五色備者為雄,不備者為雌。生草澤中。一種喜緣籬壁間,形小而黑,名蝘蜒,又曰「守宮。」

大約 青背黃脊,一路微黑,腹下而色黃褐,嘴尖當頂兩旁有白圈。

雨蛤 :一名「雨鬼」 ,形如蝦蟆,大如小拇指,天將雨則鳴。

貨之屬

銀 古田羅源舊有銀場,久塞。

鐵 出閩清、古田、福清。

鹽 :日曬而成。福清有鹽埕。

絲 :蠶桑差薄,所產多類。

《改機 》改機,故用五層。明弘治間,有林洪者,工杆軸,謂吳中多重錦,閩織不逮,遂改段機為四層,故名改機。

絲布 故時細織,苧麻雜絲,織以為布,今純用絲。

縩布 布之扁紗者,俗名「濟布。」

紅麯 :出古田,糖 煮蔗為之。

黃蠟 蜂蠟也

白蠟 蟲蠟也

藍澱 :採馬藍草水浸經月,去楂,以灰擾之,即成澱。

茶 諸邑皆有,閩之方山、鼓山為最。他如候官之《九峰》、長樂之《蟹谷》、福清之「靈石」 ,永福之《名山室》,皆產茶,然不甚多,而香味不減鼓山也。

福州府古蹟考        府志[編輯]

本府。閩縣侯官縣附郭。

漢閩越王城 ,在冶山,無諸舊治也。

歐冶池 在冶山之麓,閩越王鑄劍處。唐元和十四年,置劍池院,風雨時,波濤晦暝,僧惟鑒濬池得劍,環冶竈,猶有在竹林中者。今築為貢院,餘為民居所侵,僅方塘半畝雲。

歐冶亭 宋太卿程師孟作亭,自為序。宣和中,提刑俞向移歐陽冶亭木植於南湖。明成化十五年,鎮守太監盧勝移建於歐冶池西。十九年,為風雨所圮。

藏春洞府 在冶山,舊為民居所占。正德六年,復其地為藏春洞府,闢門入冶山,朿竹為十亭。舊子城 在越王山南。晉太康中,刺史嚴高謂「故冶城不足容眾」 ,將改卜焉,圖以資郭景純,遂拓而廣之。

屏山樓 在屏山之巔。正統十一年火,後重建,今圮。

北國 屏山麓也。山麓至巔,從樣樓而下,一望周遭皆屬布政司,禁居民無種植。其上溷傷龍脈。

唐福州都督府 在今布政司右。

威武臺 在城隍廟東。宋熙寧二年,郡守程師孟築子城,併封其址為之。今廢。

坐嘯臺 熙寧中,程師孟築。

雙松亭 蔡襄創,自篆書額。以上亭臺,俱舊威武軍節度使衙,今布政司內,久廢。

萬象亭 在宋府治燕堂之北,今布政司內。紹興十四年,葉夢得創,今廢。

還珠門 五代偽閩所築,今布政司南舊子城門正南曰「虎節」 ,虎節之外為重關,即還珠門也。宋大中祥符間,改今名。後燬於火,明正德壬申重建。

通津門 在館前。舊羅城惟此門尚存,俗呼「青門樓。」 天啟甲子燬於火,崇禎庚午,刱造層樓,猶稱壯麗雲。

威武營 在開元寺東。吳置典船都尉造船於此。

止戈堂 在布政司內。宋建炎中,韓世忠破建賊,飲觶於此。

嚴勝門 在今府治東北隅。宋有嚴氏居,通於壕,家鬻米,取贏極薄。時方憂旱,夜夢神人告之,「必得如嚴者。」 使禱羅致之,果雨。

瑯琊忠懿王故宅 在慶城寺南。唐侍郎於兢撰《德政碑》,又有錢昱撰《忠懿王廟碑》。

鰲峰勝觀亭 在平遠臺。

五雲閣 在舊九仙樓之西。唐李若初嘗登城西望,有五色雲當王霸宅,遂作「沖虛宮。」 此閣面對五雲,故以為名。宋宣和五年,郡守孫竢建。今廢。

觀稼亭 在烏石山之東。唐郡守閻濟美陛辭日,德宗諭以農事到官,首創是亭。今久廢。幽幽亭 在烏石山東北隅。宋沈邈為候官令,得釋迦院東北地,作臺曰「峻青。」 後十年復來。守郡寺僧並臺作亭,蔡襄至其下,名之曰「幽幽。」 今廢。

李陽冰篆《般若臺記》,刻於神光寺華嚴巖。李陽冰書此篆,與「《處州新驛記》《縉雲城隍記》」 、麗水

《忘歸臺銘》
稱四絕
[編輯]

頭陀巖 在烏石山之麓。安文頭陀嘗磨石崖題云:「客至不點茶,相看淡如水;白雲生谷中,穩坐浮生裏。」

「崔公井 」 在烏石山。唐崔干飲之,賞其甘美,遂名。

竹林井 在仁慶坊內。舊傳井有金龍隱見。宋紹聖、淳熙間,里人弗戒於火,彷彿見有撲滅之者。

榕城 三山多榕。治平四年,張伯玉守福州,編戶植榕。熙寧以來,綠陰滿城,暑不張蓋。

經史閣 在府學內,舊九經閣。宋大觀二年詔改「稽古」 ,景定四年燬,咸淳二年重建。閣之下匾曰「止善堂。」 元至大二年,以止善堂為經史庫,凡詩板皆貯於此。

拱極樓 在府城英達坊內,宋鄭性之建。其匾理宗御書,今碑尚存。

舊閩縣治 在今縣治東閩都坊內。

西園 在府治西,左高而右卑,有池舊通潮,府治諸竇之水皆歸焉。宋每歲二月開西園,與民遊翫,至三月止。今久湮廢。

樂圃 在宋提刑司內虛靜堂之北,園館連屬,宣和二年更新之。庭之南有二亭,東曰「熙春」 ,西曰「藏春」 ,遍植荔枝,有樓曰「荔枝樓。」 左右二沼植蓮其中,名曰「清逸。」 每歲二月,府開西園,提刑司亦開樂圃,各一月乃止。今悉湮沒。

都倉 在府治西。舊名西坂倉,今俗呼「舊米倉巷。」

振衣亭 在縣東湯院中有溫泉。宋嘉祐間,郡守元絳閱《郡圖》,得其名,乃濬其源,礱石為井,而環之以屋。宣和六年,修溫室四,並振衣亭,非衣冠不許遊也。今圮。

臨河務 宋州東南美化門,古南鎖巷,凡百貨舟載從此入,故置務,今廢。

控海樓 在水部門河口進貢廠內。正德間建,今頹塌。

水晶宮 在城西西湖上。偽閩時跨湖築室,週迴十餘里,號「水晶宮。」 每㩦後庭遊宴,從子城複道中出。

澄瀾閣 在西湖上。宋丞相趙汝愚改刱西湖樓為之。先是,子城有九樓,今皆不可考,獨西湖樓遺址猶存。《水滸》:「明萬曆三年重建。」

頌德亭 在府城西草市都,舊名「西隱。」 相傳唐郡守唐扶有惠政,民思之,乃更名「頌德。」 成化十二年,闢地新之,立石其中。

越王臺 ,在城南。相傳越王餘善釣白龍於此,故又名釣龍臺。《三山志》以為無諸受漢冊,即此。全閩第一江山 石刻在南臺,米芾書。

「南臺」 二大字 在釣龍臺上,宋趙汝愚隸。古明極、松風二堂 俱在時昇里報恩光孝寺內,今廢。

戰坂 在城東北十餘里。五代時,南唐兵與李仁達戰於此。今荒莽中,營址猶存。

陶竈 在戰坂西。閩王審知築南北夾城,陶磚於此。時審知令磚悉印錢文,後國歸吳越,人以為先兆雲。

龍跡石 在興城裡。唐廣德中,忽有飛龍從地出,白晝風雷驟雨,石上有遺跡焉。里人遇旱,祈禱輒應。

考證

唐陳去疾宅 在「桂枝坊。」

虞寄宅 在遂勝里東山,名「虞公菴。」

黃璞宅 在治北黃巷

宋陸琦宅 在治東祕書巷,今訛為《篦梳巷》。陳簡能宅 在縣治東忠順坊內。

許將宅 在縣治東,署曰「狀元坊。」

湛俞宅 在館前

朱倬宅 在治西太平公輔坊,今枋門也。朱敏中宅 在治東朱紫坊內。

張觷宅 在永北里磕源。

鄭昭先宅 在江左里洋嶼,真德秀名其堂曰「畝宮。」

陳塏宅 在大義坊,今名「榮繡」 ,為塏建立。陳韡宅 ,在治南,今名「花園。」 陳貺宅 ,在鼓山下。

蔡伯俙宅 在治東「蔡奇童巷」 ,今訛「綵旗巷。」 鄭湜宅 在南郊外城門山。

劉藻宅 在治北「安民巷。」

陳烈宅 在郎官巷

劉濤宅 在郎官巷。濤數世郎官,因以名巷。王益祥宅 ,在衣錦坊,今世其居。

黃朴宅 在烏石山鱗次臺。

鄭性之宅 在耆德魁輔坊,今曰「吉庇巷。」 鄭穆宅 在文儒坊巷。

陳襄宅 在八都古靈山。

林安宅 在十都嶼頭

潘柄宅 在瓜山下

古田縣

溪山第一亭 在縣北,匾朱文公書,宋淳化二年建,今廢。

林用中宅 在縣北隅

閩清縣

仙人坐化石 在十四都。舊傳張真人演法水中,坐化於巨石。旁有九龍潭,遊魚群聚其中,雖洪潦漲溢不散。

陳祥道宅 在二都鐘湖山下。

長樂縣

吳航頭 今縣水次是也。《閩中記》云:「吳王夫差乘船略地至此,故名。」

紫陽樓 在二都後澳,元應宮東。朱文公避學禁,嘗寓此。

林慎思宅 在縣治東籌峰山下。

陳烈宅 在二都陽下,其後徙候官郎官巷。鄒異宅 在縣治西賓賢里。

陳剛翁宅 在縣東「翰林坊。」

連江縣

筠溪釣臺 在縣西清河裡濂湖山麓。宋侍郎李彌遜隱其間,築臺湖上,釣魚為樂。刻石志之,舊址猶存。

李彌遜宅 在清河裡濂湖上,有釣臺遺蹟。《羅源縣》。

仙人石 在縣南三里許。相傳昔有仙人遊此,足跡猶存。

永福縣

太原石 在縣治東。唐永泰初,邑令王秩滿,艤舟於此。邑人留餞,夜深未歸,室人題詩云:「何事潘郎重別筵,離情未斷妾心懸。太原山下相思處,猿叫青山月滿船。」 後縣令陳武祐刻之石壁。今詩磨滅,惟「太原」 二字尚在。

陳表臣宅 在縣治東

林學蒙宅 在龍門山

梁巖老宅 在縣南

元王翰宅 在三都觀獵山。

福清縣

祭苗墩 閩王審知祈穀處,在縣南隆仁里,旁有鼓樓,亦閩王築堤障海建之。

軍寨 在縣西善福里石竹山下。宋初,宿重兵於此禦盜。今旁村猶有名「虎屋」 者。

古屯 在縣西善福里,邑人屯兵之所。

蒼雲亭 在靈石寺,匾「蟠桃塢」 石刻,並朱文公書。

陳燦宅 在縣治西南聞讀山。

鄭俠宅 在縣治南鄭公坊。

林摶宅 在靈石山九疊峰下。

陵墓附[編輯]

本府。閩縣候官縣附郭。

閩越王無諸墓 ,在嘉崇里。今有祖廟亭,「亭後一阜」 ,即其墓。

閩越王郢塚 在遂勝里。

王餘善塚 在舊懷安寧碁里。

唐丞相王摶墓 在閩山塔院之西。按本傳:摶

貶崖州,賜死藍田驛。《舊志》載「卒於此」 ,未詳。五代梁公張睦墓 在十都赤塘山。

閩王審知墓 在舊懷安蓮花山下。

左司陳守約墓 在九都白泉院前山。

祭酒湛溫墓 在一都「祭酒嶺。」

光祿大夫馬淅墓 ,在二十四都丱峰山。宋丞相許文定將墓 ,在遂勝里。

樞密許應龍墓 ,在遂勝里。

侍郎鄭文肅湜墓 在城門山。

「宗正丞林文昭之奇墓 」 ,在一都清泉山。《太師陳忠肅韡墓 》,在九都龍湖村。「樞密林安宅墓 」 ,在三都獨松寺旁。

侍郎張廡墓 睦之子,在鳳坑山。

通判楊宏中墓 在四都厚山。

祭酒鄭穆墓 在北平里。

員外郎劉若虛墓 在越城山。

龍圖張觷墓 在三都馬鞍山。

少卿任文薦墓 在鳳岡。

龍圖陸藻墓 ,在敦業鄉太平里。

丞相李忠定綱墓 在十九都大嘉山。

丞相朱忠靖倬墓 在二都「元沙山。」

御史黃瑀墓 朱文公熹撰《墓誌》。

知安慶府黃文肅幹墓 幹與父瑀墓俱在六都長機山。

修撰陳孔碩墓 在二都前園南山。

樞密黃洽墓 在一都靈光山。

提刑王益祥墓 在二都蓮花峰。

元布衣鍾耆德墓 ,在遂勝里。

御史韓準墓 在鳳丘山。

都事藍光墓 在二都元沙山。

明布衣羅泰墓 在三角池。

知府林元美墓 「贈尚書」 ,在樟林山。

都指揮林觀墓 在合北里環山。

侍讀陳叔剛墓 在西集裡蔡莊山。

按察司林碩墓 在合北里長灣。

副使陳叔紹墓 在西集裡蔡莊山。

布政陳煒墓 在積善里玉冰山。

孝子黃恭墓 在易俗里寶月山。

參議鄧琪墓 在遂勝里橫嶼山。

御史邵銅墓 在永南里湖重山。

知縣高瑤墓 在秀嶺

侍郎吳復墓 在仁惠里橫嶼山。

同知李廷儀墓 在斗門山。

御史陳崇墓 在孝義里金雞山。

知縣黃源大墓 在鼓山里黃使山。

太子太保贈少保林康懿庭㭿墓 在樟林山,有司營葬。

通政參議林炫墓 在蘆坑山。

按察使洪順墓 在時昇里上渡山。

都給事中許天錫墓 在東山。

同知王介墓 在杜塢山。

副使劉世揚墓 在群鹿山。

教授袁宗耀墓 在鳳池九峰山。

侍郎鄭漳墓 在三都程由山,有司營葬。郎中王希旦墓 在二都竹柄山。

主事王昺墓 在二都五峰山。

參政王應鍾墓 在二都五峰山。

副使陳子文墓 在「三都。」 《戰版》。

太卿陳聯芳墓 在一都馬坑山,有司營葬。少卿袁成能墓 ,在三都澗田。

布政鄭雲鎣墓 在一都岊山。

尚書林文恪燫墓 在芋原山,有司營葬。布政陳璧墓 在桐口山。

廖貞女墓 ,在苦參山。以上屬「懷安。」

古田縣

學士張以寧墓 在極樂山。

閩清縣

博士陳祥道墓 在賀恩裏白雲山。

長樂縣

水部林慎思墓 在十四都。

丞相鄭性之墓 在八都阮山。

安撫林安上墓 在十都廉風山。

尚書趙忠清汝騰墓 ,在縣治左隔溪祭酒里。樞密高應松墓 ,在五都泉元里。

朝散陳容墓 在龍臺山。

尚書趙以夫墓 在縣城東。正統間被廢。贊善陳仲完墓 在十九都大溪山。

「典藉高棅墓 在二都半占山。」 修撰馬鐸墓 ,在龍臺山。

僉事吳實墓 在二都龍門。

修撰李騏墓 在十都龍窟。

考證

侍講陳全墓 在十九都靈峰山。

評事林公黼墓 在十三都鶴嶺。

太卿陳文沛墓 在六都西峰山。

「侍郎鄭恭介世威」 墓 在麒麟山,有司營葬。布政陳時範墓 在閩欽仁里飛鳳山。

郎中林世章墓 在閩欽仁里杜松灣。

陳義姑墓 ,在十三都翠微山。

林貞女墓 ,在嶺西山。

連江縣

學士李彌遜墓 在新安里石門寺側。

「丞相鄭文靖昭先」 墓 在鳳凰山。

少保常挺墓 在光臨里張旗山。

先儒劉礪墓 在寶林寺東。

參議孫芝墓 ,在永貴里。

副使林錦墓 在清河裡。

「尚書吳襄惠文華」 墓 在保溪山,有司營葬羅源縣。

尚書陳顯伯墓 在臨濟里九龍村。元末為盜所廢。

永福縣

提舉黃定墓 在一都下倪山。

縣令朱庭傑墓 在桑溪原。

學士林泉生墓 在二都。

總管王翰墓 在龍泉山。

明檢討王偁墓 在龍泉山。

福清縣

參軍鄭俠墓 在新豐里永南山。

僉判敖陶孫墓 在東皋山。

先儒劉砥墓 在修仁里應乾寺西。

孝子林正華墓 在方城裡震辰山。

隱士林公遇墓 在清遠里翁陂山。

布衣陳廉墓 在塹柄山。

布政翁世經墓 ,在董坪山。

都御史陳仕賢墓 在善福里。

參政薛曾墓 在西滸山。

都給事薛廷寵墓 在福唐里南山。

知州贈太子太保葉朝榮墓 在羅灣山,知縣林庭植墓 在港尾。。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