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3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卷目錄

 寶慶府部藝文二

  築城記          明王賓

  論征討橫水扶陽等四十八寨蠻寇事宜疏

               閻仲宇

  論武岡綏寧等處賊情利害   甯良

  新寧包砌城隍記       黎淳

  桃花洞記          謝省

  新寧縣石城記       李東陽

  論處置城步蠻寇事宜疏   吳宗周

  蒙公隄記         楊志禮

  遊法相仙院記       張元汴

  彩山岩石鼓洞記      張儀鳳

  愛蓮亭記          彭謹

  新築外城記        呂調陽

  遊龍山記         歐陽模

  姚侯平寇碑        鄒廷望

  三雲島記         陳治安

  賓陽石記         劉文箕

  吐秀巖記         何大謙

  遊雙清亭記        黃克纘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八卷

寶慶府部藝文二

[編輯]

《築城記》
明·王賓

[編輯]

城池所以鎮封疆,壯邦社,乃內安外攘之本。鑿之築 之,誠致治之良圖,保邦之要道也。《書》曰:「申畫郊圻,慎 固封守。」《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殆以是歟?新寧縣 實古之附庸夫彝也,漢有都梁夫彝縣,隸零陵郡。宋 紹興初,峒民楊再興叛,里人張敦狀聞於朝,尋平之, 以金城村為新寧縣治。元季兵起,遂成榛莽。我國朝 洪武初,大軍克平溪峒,以邑轉隸武岡。邑雖有治,而 城守則未備也。景泰初,峒苗楊文伯叛,人民流竄,縣 治蕩然。知縣唐榮、典史周康以苗蠻耗擾邑治,由「城 守勿備」之故,乃疏其事。尋蒙朝廷俯念元元為重,命 築城撥軍以護守之。維時湖廣都指揮范公徵帥師 鎮守是州,乘檄咨於州守朱蓋,合軍民併力以興斯 役。先令百戶尹旻往相原隰,度舊治稍西,壤地夷曠, 風水允宜。既而董軍夫者,指揮同知陳福、莊銘。贊其 成功者,僉事侯俊、蔡能也;董民夫者,判官智祥。贊其 成功者,亦智祥也。諸君葉議作興,軍民樂於趣事,不 日之間,厥功告成。周圍計四百餘丈,上建串樓,外濬 壕塹,為門四:東曰迎陽,西曰鎮遠,南曰保安,北曰「翼 雲。」街衢廨宇,煥然聿新。耄倪歡呼,有備無患。典史周 康喜邑之有守,請鐫石以記厥成。粵昔柳公綽執銅 獸,將練兵武岡,以禦峒獠。柳宗元銘之,彰彰盛烈,照 燿史冊。今范公分戎麾守茲土,築城以保邑民,峒蠻 拱手,震驚後人,睹物興思,不待銘而勳著矣。《春秋》之 法,城邢、「城卜」,皆書之以示勸。況斯城之築,不惟足以 庇民於一時,實可以保聖天子文明之治於萬世,又 不可以不書也。官屬耆老有功於城,具書於碑後,以 示不朽。

《論征討橫水扶陽等四十八寨蠻寇事宜疏》

[編輯]

閻仲宇

臣謹會同巡按御史王約、都布、按三司掌印官都指 揮僉事王愷、右布政陸行、按察司楊全議照前項苗 賊,與廣西全州峒寨相連,尋常彼此糾絏,往來行劫, 殺人放火,非止一次。臣等因其竊發之時,已常整兵 威遏退散之後,又經委官撫諭。奈何各苗性類犬羊, 不惜身命,惟利是圖,作亂勿已。近日又有賊酋李再 萬等,號稱「天王總兵名號,張打黃旗,聚眾攻劫鄉村, 敵殺官軍,劫奪印信,兇惡日熾。除先會調辰常、寶慶、 長沙等衛下班軍隊行參將劉英、兵備副使顧成源, 協同分巡守備等官分布要害,去後振揚威武,嚴加 防禦外,若不動調大軍,與廣西會合征勦,地方終無 寧歲。欲候奏請得報然後奏,又恐緩不及事。」今議得 大征合調本處並廣西漢、土官軍四萬四千員名,行 糧馬料一十五萬石,賞功銀牌、綵緞、絹布、硝黃、藥材、 紙札、賞犒魚鹽牛酒共用七千餘兩。查湖省都司選 調官軍衛所共三十處,今現委輪戍各邊並守城老 弱等項不動外,靖州銅鼓五、開山衛並武昌等各衛 輪戍下班官軍共調「一萬員名。武岡哨官軍五千,清 浪哨下班四千,平、鎮、偏三衛共二千,永州衛一千,寧 遠衛五百,荊州衛共二千五百,永、保二宣慰司各調 土兵五千。廣西官軍糧軍亦合起調九千員名。本處 官軍每人一日合用行糧一升五合,土兵每一日一人三升。官軍騎征馬匹,每匹一日料米三升。」查得靖 州倉「見在米石並銀米二萬七千七百一十石,常、岳、 長三府共穵運米五萬石,寶慶、邵陽米二千石,措置 米六千石,及官軍征過綏寧、沅州、會同等處官倉,共 積米二萬石,大約足勻支給賞功銀牌,約用五千面。」 查得右布政官庫先年用兵餘剩銀牌,三錢重者二 千面,即今應置二兩重者五百面,一兩重「者一千面, 五錢重者一千五百面。賞功綵緞約用四百匹,綵絹 三千匹。又硝黃、藥材、紙劄並賞犒魚鹽牛酒等項,於 本布政司官庫支銀備辦。乞敕該部計議」,合無俯順 臣等所擬,除湖廣官軍土兵自行差官選調,臣與總 兵官永康侯徐錡等統領節制,仍乞請敕廣西鎮巡 等官查勘,於前項苗寇府州縣衛所照數選調官軍 狼兵,委驍勇都指揮並土官頭目管領,俱限本年九 月內依期前進全州並興安、義寧等縣地方,會集取 齊,分哨前進。

《論武岡綏寧等處賊情利害》
甯良

[編輯]

「臣近往武岡公幹,經過邵陽地界,沿途鋪舍及軍民 房屋,多被苗賊燒燬。及見武岡逶西綏寧等處,人民 挈家往來移徙,訪各峒賊形容詭異,熟於探聽,稍失 防禦,乘機侵擾,進退譎詐,似曉兵術。今歲大旱,人民 艱窘,晝夜憂惶,若更多調官軍,又恐艱於供給。且聞 苗賊近日流劫,比之往昔不同。往昔,動輒千百成群, 頗難禦敵。近日多則五六十眾,少亦二三十人,東出 西沒,一聞軍來,即奔入峒。軍纔回營,隨復竊發,為害 一方,甚為可憫。乞選才能智謀之士前去督理軍務, 相其風土,教以《牯牛釵法》,及多方差人緝探流賊所 在,或先邀其歸路,據險設伏,出奇截殺,以多擊寡,未 有不取勝者。」臣職雖非言官,緣奉詔「書,朝廷及軍民 中事有未宜,及利有當興,害有當除者,諸人直言無 隱,欽此。臣不揣淺陋,冒瀆聖聰。」詔下兵部議奏。兵部 言:「彼見今差有內外文武官員數多,又有巡撫、巡按 及都、布、按三司官員分頭料理。矧今軍務方殷,下人 供應煩勞,凡事宜從節省。若又差人前去,恐事體不 一,人難遵守,號令雜」出,事難成功,委有窒礙。合無仍 行王來孚實協心比志,和同計議,整飭官軍,申嚴號 令,出奇奮勇,作急撲滅,不許互相矛盾,翫愒因循。其 甯良所言《牯牛釵法》一節,如果堪用,宜從王來孚實 依法措置,務在博採眾長,不許偏執己見。

《新寧包砌城隍記》
黎淳

[編輯]

新寧為古夫彝地,路當楚、粵之衝。至宋紹興,平峒蠻 之亂,始即金城村為縣治。元燬於兵,國朝洪武初,復 之。正統己巳,峒蠻楊文伯復亂,總戎左都督李公平 之,而地皆榛蕪矣。景泰辛未,知縣唐榮奏言:「舊無關 隘,難守。縣西二里沙洲原內有松關,東連花渡,南揖 金峰,西接崀山,北據溪峒,堪移縣治。」上敕都指揮使 范楨等勘實,從之。築立土城,民賴安集。至是奉都憲 公之命,官給白銀三百五十兩,令守備都指揮同知 劉斌、千戶陳剛、署縣事邵陽、主簿汪玉,輦運堅珉,重 加裹砌。官僚協心,兵民戮力。匠竭智巧,材選真良。高 者夷之,卑者增之,疏者實之,闕者補之。歷兩月餘,向 之土垣,今變石墉矣。夫新寧蠻叛時,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繁昌吳公,以成化庚寅承制巡撫湖廣。「是年秋 出靖南邊,宣布威德,遍召蠻酋,與立信誓,俾遵化理。 惟公諳練夷情,區處有術,豫檄有司,豐具燕犒,蠻酋 先至者,醉飽倍常,且加賜賚。其或恃險稔惡,緩命後 來,則縛而杖之。於是椎結卉衣,凡數百人,仰瞻繡斧, 戰慄悚懼,歡喜舞蹈」,受教而去。蓋前此來者,率置此 地於荒服不省,間有至焉。又且憚瘴癘,畏險惡,茲焉 風行草偃,威信翕布於南蠻,僅此一舉耳。公又重修 金城百雉,為國遠圖。乃嚴飭州縣,凡舊有城池者,今 皆增陴浚隍,包以堅石。夫新寧實寶屬之襟喉也。新 寧有備,則武岡、寶慶可保無虞,其利後世,不亦遠哉! 既完,知縣辛存適來視事,率勵卒徒,嚴明鐘鼓,守備 益固。先是,帥閫以成聞於太守謝公,聞於分巡郁文 博公,二公以聞於都憲公,咸謂當有記垂後。於是知 縣馳書走價來以記請。昔周盛時,出車彭彭,城彼朔 方南仲所以襄玁狁之難;申畫郊圻,慎固封守,畢公 所以終東土之功。古之大臣,遠猷定國皆如此,而況 密邇蠻苗之地之尤切者乎?惟都憲公為治知其要, 知要則可以御煩。惟文武官僚事上盡其公,盡公則 可以行法。是皆可書之為後人矜式者。而重門擊柝, 暴客弗來,凡官屬得安於政,士友得安於學,兵民商 賈得安於業,可不知所感勸而益勤於為善歟?然則 維今凡建戎幕,出琴堂,有政事於茲者,尚當崇仁以 厚城之基,立義以固城之翰,隆禮以謹城之扃鑰,明 智以通城之門路,俾與王化同為無窮,斯誠都憲公 所以望於官屬之意也,亦聖天子建官命將、錫福斯 民之意也。幸相與勗焉,是為《記》。

《桃花洞記》
謝省

[編輯]

成化乙丑夏,予由南京祠部員外郎來守寶慶,觀其山如培塿連比如瓜瓞𤁻,視此邦無聳秀峰巒可寓 目者。明年春,揮使李君廷震屢語以「桃花洞可遊乎?」 予以政未洽於民,遊非所宜先,且以「𤁻視之心存於 中」,辭之。又明年春,周君文盛有王事,來駐使節,予與 通判曾君布之拉其往遊,從李請也。洞距城南七里 許,山皆土,而洞皆石門,㟏岈外豁廣。尋入路,石險不 平,且幽窈,須束火入行,可數十丈乃至。洞門之廣,高 加廣三之二,上有《漏日》一穴,人呼為「天窗」,滅火亦明 見鬚髮。洞之石側生者,如玉筍、如水溜,四出者如獸 頭、如爪、如鱗甲、如人之垂臂、如抱膝、如擁劍戟,其竅 如截筒、如蜂房。怪奇之狀,不可盡以名言周,怖而先 出。予與曾見崖間有昔人篆刻,細辨其點畫,皆可成 誦,以目倦未竟其高者,洞內左有小路,可容一人行, 戒從者入數步,窅無所見而出。山下人言:「嘗入其內, 歷二十小洞,一洞有路,低不可行,匍匐入,約三丈,有 大洞,廣且高明袤遠,其石狀尤奇,若不識其始入之 路,則迷不得出。」予聞是言,雖欲入,而慮地非人跡所 常,履有蛇獸毒,不果。李命芟草彝洞前地,加木覆竹 薄為屋,以蔽風日。布席行酒,取小瓷瓶與著作壺矢 投以為樂,亦節飲也。李使述一言,俾洞名於四方。惟 予至是邦,未始游遊,於是洞始洞無表,表名,以李言 而知可游,不知其如是怪且奇,幾失其實。在人亦然, 徒以人言而不察其實,亦如𤁻視是洞,失人者多。故 《孟子》語齊王曰:「然後察之。」意人之難知,又非如是洞 之易見。予於是乎有感。周名郁,阜城人;曾名宜,臨川 人;李名輔,寶慶衛軍政官,鳳陽人;予名省,字世修,黃 巖人。游之日,三月十有八日也。

《新寧縣石城記》
李東陽

[編輯]

新寧,古夫彝地也。蓋自宋紹興間,平楊再興之亂,始 即金城村為新寧縣,隸武岡軍。元時兵燬,洪武初始 復為縣,隸寶慶府。正統己巳,峒人楊文伯復亂,總戎 李公震平之,其地久不治。景泰辛未,知縣唐榮奏徙 治於舊縣西二里許,築土為城,城且壞。成化庚寅,右 副都御史吳公奉命南巡,湖廣按察僉事郁公文博 議,以為修石城便。吳公曰:「然,吾志也。」遂下有司。寶慶 知府謝侯省狀,其民寡,貧不克事,宜勿修便。吳公曰: 「然,吾不以煩民。」取其在官者五十人,乃罰贓為費,摘 戍為役,命都指揮同知劉侯斌董厥事,長沙衛千戶 陳剛、邵陽縣主簿汪玉分理之。輦石伐木,薙冗除穢, 消突補罅,墉而扃之,既固且完。凡為圍若干里,為崇 若干丈,經始於是年冬十一月,越明年秋八月成。維 時論者,以為興舉廢墜者,監司之職也;愛節民力,督 率成功者,守牧之事也。兼採群策,左右而麾指,恩令 偕行,情法並用,各得其所者,大臣之能也。僉憲之議, 微都憲莫能庸;太守之志,微都憲莫能成。揆厥偉功, 咸歸之吳公。且公之南巡,而暑不張蓋,險不御輿,夙 出而夕息。地不遺僻,郡政不弛,末節耄倪仰賴,若戴 父祖。貪官黷流,聞者股慄;猺獠服其威信,流徒悅其 撫徠,士卒樂其驅使。故茲役也,吏胥有治,民壯有守, 禦侮有備;民無怨聲,官無殄財,功肇於無前,患消於 未萌。使天下之郡縣,咸有疆屏,何所不守?循茲成績, 歲視時葺,由今日以及千萬年,何所不至!吳公之名, 與城無窮,宜有記述,勒之金石。壬辰之夏,東陽展墓 歸茶陵,獲睹公之豐裁,而謝侯者實同舟,因敘茲城 本末甚悉。侯歸治,則遣使請於予,予湖人也。輒先閭 巷,作為歌詩以頌公,以示於後人。其詩曰:「維郡之墟, 中有夫彝。地險且崎,溪迴洞旋。椎卉為鄰」,以世以年, 築塊為城。其尚可乘,居人弗寧。圖初及終,伊疇之功。 噫我吳公,惟厥庶官。惴然務先,烝民再懽,石城憑憑。 譙樓鼓聲。城門夜扃,聖明大熙。安不忘危,惟古之規。 維公南巡,有惠在人。茲城磷磷,億萬為期。何以永之, 責在有司。

《論處置城步蠻寇事宜疏》
吳宗周

[編輯]

「臣聞此四十八寨,通約不上五六萬人,控引廣西,襟 帶湖廣,矯、虔內地,三邊皆藩周處郡縣,西自島彝沙 漠海洋,得其人不可使,得其地不可耕也。向來叛服 靡定,屢經勦撫,祇以谿峒險僻,未嘗得一處置之方。 故至於今,緩之則豺噬鴟張,干紀而流毒;急之則鳥 驚魚散,依險而逃誅。」而李再萬者,輒敢僭稱名號,虔 「劉官軍,擄掠印信,荼毒生靈,污衊婦女,四旁之民,不 勝慘蹙,仁人君子所不忍聞,亦何惜而不為處置,以 活此一方人也!」邇來鎮巡等官將受命討罪,又恐濫 及無辠,遣兵招撫。蓋謂肆逆者李再萬與脅從有稱 號者耳。其餘固有原未入寇,返被再萬驅迫不得不 從者。是故誅其首惡,而撫馴其大眾,「征之撫之,皆足 以盡一時之良法。賊平奏凱,固可想見矣。但未思裔 狄為患,自古為然,與其征勦撫馴,以盡一時之良法, 不若使之久安而長靖也。臣愚以為莫若因征勦既 平之後,編籍其人民,比依施南、芒部諸宣慰、宣撫長 官司例,為之一二衙門,令諸苗有所彈壓,而其官長 者亦惜官祿以傳子孫,此上策也。又或不然,莫若量度道里遠近,分隸貴州、廣西、湖廣舊額撫慰司衙門 之附近,分瓜裂輻以殺其烏合之勢,此中策也。」二策 果行,上者可使輸稅服役化而為良民,下者亦可羈 縻使備調遣。富者得與州民通貿易,貧者出四方傭 作衣食,小民有定業,酋長有官職,不費撫諭,不勞征 勦,而苗、獠、吾民各得其所矣。若舍此二策,別求守禦 之方,緣苗賊出沒路多,官軍往往有失機治罪,亦由 未有處置,誤陷之耳。今臣以此二策處之,議者或疑 以為苗有官守,是虎而翼,易於叛亂。臣竊以為不然 也。向來無所統攝,時亦能自立渠魁,豈以原無官守 掌管而不能歟?或又曰:「苗性反側不常,雖」立有官司, 亦不能制,臣亦以為不然也。舊額宣慰諸司之所鈐 轄,並武靖等州沿邊民款徭丁,初皆苗類,豈以今有 所管而反為叛耶?幸示兵部移咨湖廣鎮巡等官議 以聞。

《蒙公隄記》
楊志禮

[編輯]

夫隄曷為乎蒙公稱也?識作隄者,蒙公事,德蒙公之 惠,故以蒙公稱焉,示不忘也。若蘇隄然,蘇公之官於 杭也,錢塘有隄,官於徐也,汴河有隄,二者咸以蘇公 名德而思之,故名以識之也。《斯命隄意》也,夫隄胡為 乎作也?武城之南,環而流者濟也;濟之南岸,比而居 者民也。岸居須隄,乃罔水虞,隄不可已者矧?通衢貴 「廣,往來必由向固屹而崇,坦而正軌也。」江流漲𤁻,洪 濤波齧,日損月圮,積歲久矣。居岌於阽,行艱於步,民 修則力弗齊,官修則政靡暇,下民懷咨,弗敢請也舊 矣。壬戌之夏,二守蒙公以職方郎左遷於武。自粵來, 經政餘,登眺覽勝,寶方於是見而憫馬。乃捐俸贖,鳩 僝工,輦石運鍤,築甃並舉,即居受分餉其匠役。三月 而隄成,翼然若馳,屹然若立,整然若堂,齋既完且固。 於是居者慶於家曰:「奠我也。」行者歌於塗曰:「坦我也。」 咸嘖嘖然稱之曰惠,而不知為政,蓋譏之也。蒙公茲 役也,豈惟杠梁之等已哉?厥利溥矣。然以是而惠之, 是限之也,非知公者也。蒙君之居武也,襟度瀟灑,脫 略世故,事若不經意,而立可取辦,蓋倜儻不羈,雄才 遠馭者歟?說者謂風流雅致可追蘇公,而德業良未 涯也。公諱大賚,字錫善,山泉其別號也。世粵之賓州 人,登嘉靖庚戌進士,歷兩京部司,所至著清譽,揚直 聲,惠政在武當有記之者,茲不盡述也。作《蒙公隄記》。

《遊法相仙院記》
張元汴

[編輯]

武岡為湖南僻壤,境鄰西粵,而山水特鬱秀奇詭,不 可勝紀。其最近而絕奇者,城之南數里曰法相寺,城 之北數里曰仙院。法相寺之山曰寶方,一曰資勝,禹 導九江,澬居一焉,其源發於此州,而寺實當其勝處。 仙院之山曰武岡,漢代五溪蠻駐兵岡上,州與山皆 由此得名。二山南北相距十里許,而其下泉水伏流, 隱隱相接,蓋合澬入湘,以達於洞庭雲。法相崖洞甚 曲而邃。嘗有人深入迷道,旋轉半日乃出,則已在仙 院矣。乃知二山之石並空,洞潛相通也。予出使武岡, 既入境,則應接不暇,無讓山陰。時方元夕,日馳泊於 荒村野館中,因自笑曰:「以此風景酬佳節,即寂寥無 燈火,吾不恨矣。」十七日,公事既竣,遂與侍御曹子、左 右史顏子、陳子、署州事黎子同遊於法相。晨往,雨霧 濛濛,須臾漸霽。寺無他奇,奇在崖洞耳。洞凡八門:曰 棲真,曰上屏,曰太保,曰朝陽,曰迎陽,曰芙蓉,曰隱仙, 曰花乳,各因所似。而其中徑竇,實委宛相屬。洞之上, 怪石參錯,不可名狀,而天柱、雲根二石最有名,其旁 有崖如隧。僧曰:「此下龍床也。」道極險峻,卒不可入。乃 相與懸梯引索,猿扳蟻附而下,令數人持炬前導,後 先相牽挽,傴僂行數十步,稍空曠,石間有龍眠跡,首 尾皆具。已而各分道搜奇,入愈深,徑愈黑,愈險。有側 足而無所容者,有失手而顛顛而呼援者,有炬將滅 而呼續者,有腰折而不得伸者,有石勢如欲壓而怖 者,有「欲出而未值其門,欲還而已失其路,自悔好奇 之過者。」如是良久,乃各從所向而出。曹子顏子由上 屏,黎子由《花乳》,予與陳子由芙蓉既出,乃復會於一 互道洞中所見色相種種,及所經歷之險阻,且詫且 喜,遂列坐朝陽洞,舉觴相慶。蓋向之怖且悔者灑然 忘之,而又以為奇也。予獨恨無好事者稍「加疏鑿,令 塞者通、幽者快,敧者坦、窄者闢,日光透漏,益露其奇, 不尤快乎!」日且晡,諸君又力言仙院之游不可已。乃 復穿城而北,遊於仙院。既至,則武岡、同保諸山,如貫 珠,如覆鼎,矗矗纍纍,岷康王之墓在焉。環仙院裡許, 怪石攢簇,倍於《法相》。一水縈繞其間,淵停璧瑩。時有 巨魚浮泳水面,眾以為龍,莫敢驚餌。水最深處曰「靈 湫。」岷簡王好道嘗為《金簡》,繫而沉之,垂數十丈,不得 其底,俄焉龍起湫中,方旱而雨,人亦以為靈石。最奇 處為仙橋,平布潭上,端好如砌也,曰「仙關。」兩石聳起, 戴一巨石,僅可通往來者也,曰「仙峽。」兩崖峭拔,如車 廂也。予與諸君躋蹬踰梁,排關穿峽,盤旋下上,莫辨 東西。足力既倦,擇地而憩靈湫之側,仙峽之傍。地忽 平衍,峰迴氣聚,呼酒立飲,謂宜有亭,名曰「棲仙。」眾共任之,屬予為銘。老僧無涯牽予裾,指曰:「去此百餘步 有響泉洞,更奇。」遂往觀之。洞在山麓,廣不踰丈,而泉 聲如雷吼輪轟,視之窅黝無所見。蓋泉注壑中,伏流 入於靈湫者也。其左為曹侍御讀書所,亦絕幽奇。已 而山色漸暝,宿鳥投林,篝燈趨騎,歸止館舍。既就枕, 猶熀熀然,聒耳駭目,將寐而醒。因以二山略品第之 法相奇而幽,仙院奇而爽,是皆神仙遊息之區,而乃 淪於僻遐,遊轍罕至,記述無聞,有類於巖穴之士韞? 奇而弗售者,亦可惜矣。永州山水,遇子厚始顯,永距 武岡僅三百里,子厚嘗為柳公綽著《武岡銘》,第言「黔 山之巑,巫水之嶓」,蓋未睹其奇若此也。藉令當時知 之,必裹糧而來遊,其形容誇詡,豈在西山鈷鉧下哉? 予既無子厚筆力,而又以馳驅匆遽,卒而紀遊。嗟嗟! 茲山其竟能有聞於世乎?否耶?

《彩山巖石鼓洞記》
張儀鳳

[編輯]

嘉靖庚戌,余領掾邵陽,既得佘湖及桃花洞、白鶴巖, 余始奇之。越明年辛亥,余以公務道出彩塘,又得彩 塘之石洞。余又奇彩塘之有是洞也,「岧嶢崒嵂,據山 之翠微間,面陰俯陽,殆越湖山之勝。探之冥如,索之 愈遠,窮之而莫測其際勢,若龍蛇犀象,若垂絲,若風 帆湧浪,千狀萬態,不可殫述」,蓋奇觀也。中有石鼓二, 象形肖貌,如今時鼓之制。然夫混沌之初,法制未備, 而是鼓已先露其倪,後聖人則之,以為法於天下,則 知聖人之製作,無非出於天也,故因以石鼓名之曰 「石鼓洞」雲。噫!自有天地以來,不知幾百千萬年,而是 洞塵湮於荒煙野草中,人無有知之者。今一旦表而 出之,則是洞之遭,豈偶然哉?初游是洞,土人姚良用 省祭姚述時,姚大鵬以火炬余,遂命良用等為亭堂、 為天窗,然後是洞豁如,得與「雙清」「桃花」並稱也。豈非 是洞之幸歟?豈非是洞之幸歟?因並記之。

《愛蓮亭記》
彭謹

[編輯]

亭以《愛蓮》名,為濂溪先生作也。有質於彭子曰:「仁智 之樂山水,特欣於所遇焉耳,豈以其性以為悅,而溺 於喜好之偏哉?」彭子曰:「是則然矣。然天理人慾,同行 異趨,苟弗戾於中正之節,雖紛華盛美,足以當於心。 夫固為情興之所託,而與玩物喪志者有異。況生意 所屬,可以比德於君子者耶!此蓮之所以獨愛於先 生者,學者當求於聲臭之外,而以仁知山水論之可 也。」按宋治平中,先生以永倅來攝郡事,慨州學之湫 隘,卜遷於郭東南,以崇聖哲,施德化。邵人德之。然先 生道承千載不傳之緒,量包萬彙一體之仁,襟懷卓 犖,瀟灑出塵,固非規規事為之末者。觀《太極圖》《易通》 及石塘橋、大林寺諸作可想已。郡之東有沼一區,咸 指為先生愛蓮所。蓮之愛,雖未必由是,然而前賢過 化之跡、後學仰止之地在焉。故以願學而堂於斯者, 則有宋太守傅伯菘氏以起其廢;以顧諟而亭於斯 者,則有近別駕晴川劉魁氏以同其情。然規制未備, 旋復旋圮。至於今郡守鈞陽郭學書氏,則講先生之 學而學於晴川者也。於是以政通人和之後,遷學物 力之遺,爰從而更置之。為屋三間,而龕其中,黝之堊 之。表以新坊,示準的也;繚以短垣,示閑衛也;既成而 配,則配以《晴川》,示合德也。首事於丙辰之三月,訖工 於是歲五月,蓋不愆於素,咸底厥績矣。君子曰:「茲舉 也,其得先生之心,而會先生之趣乎?」夫化機活潑,器 形而理寓;心神擬議,目觸而感生。故蓮非徒愛鳶魚 之飛躍者,以是惟克念者不忘也。微先生則不知蓮 之可愛,微郭公則亦不能心先生愛蓮之心。程子嘗 曰:「昔受學周茂叔,每令尋仲尼、顏子樂處,所樂何事?」 又曰:「自再見周茂叔後,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 之意。」嘻!此固先生愛蓮之情,有非其說所能盡者,而 其精蘊亦微,程子不足以發之。至人獨得之真,夫豈 言語形容之跡所能滯哉?否則,方塘半畝,不過若邪 之溪、大華之井耳,亭而名之何居?故曰:「公茲舉也」,可 謂得先生之心而會先生之趣者也。於此而遊焉,獨 不可以契天光雲影之神,而使舂陵之景象,伊、洛之 淵源,恍惚於心目之間,而因以得「躍如」之妙於「《顯仁》 呈露」之所在乎?

《新築外城記》
呂調陽

[編輯]

武攸古都梁之地,擁湖南上游,萬山四塞,峒苗藪之。 嘗讀柳子厚《武岡銘》,謂巫、黔東鄙,蠻獠雜擾,洞窟林 麓,嘯呼成群。朱熹上疏謂「邵州邊防全無指畫,以致 猺人侵犯」,則洞苗之為攸患也,非一日矣。相傳有城 垣,祇圜五里,僅奠藩封州治,而文廟公署、商邸民居, 環列城外,涖茲土者,每每危之。嘉靖丙寅,峒苗聚眾, 大寇綏寧,返道屯於新寨。寨去州四十里耳,諸村落 關市㩦孥息奔匿無論也,即城中宗室亦惶惶失措, 謂危在須臾矣。會當道檄參將、守備與州縣兵協力 追之,斬首若而人,生擒若而人,賊始遠遁。噫!可懼哉! 可懼哉!事寧,諸父老赴州庭泣而訴曰:「王居州,治在 內而無民,民在外而無城,即有急,民且不保,何能為 國君為父母守也?乞為吾民築外城以衛之,外衛而內益固,永無患矣。」州佐徐子機、守備槐子寅狀其事 以聞於分巡澄齋張公、分守受所張公,二公曰:「民依 也,矧密邇於苖,是烏可緩?然凋疲之民,不可以煩,惟 出其在公者以為之,則不勞而舉矣。」遂白於都憲楊 公、代巡幼溪陳公,咸報曰「可。」未幾,陳公以復命還,文 川郜公代之,迺檄郡侯中州陸君議其事。陸君詣州, 相其高下,度其廣狹,計其匠值,徵其協濟,定其員役 分董則有州同知陳賓、經歷閔珂、知事馮溪、吏目郭 千之、所吏目胡以寧,而總理則以屬之州守湘洲蔣 君,州民頗稠密,不免裂民地、析民居也。二道下檄,凡 裂其地者償以值,析其居者償以值,視原價倍之。民 欣欣然樂於移徙。又諭督工大姓曰:「吾勞汝身,不費 汝財,工速畢者有旌,後期者有罰,盟不汝爽。」於是運 瓦輦石,應者如響,工日以報完。始事於隆慶丁卯之 秋,告成於戊辰之春,蓋速矣哉!己巳夏四月,余以公 役至寶慶,見其山嶺盤結,江水會合,為形勝之地。遠 則接九疑,控三湘之上游,為楚之西徼,尤要領而不 可忽視之者。繼而登城之鎮南樓,閱軍器,又仰窺我 皇祖弘遠之慮,所以安楚而御邊彝者深且密矣。於 是,稽其志與圖,蓋計其四隅之所逮,以及州邑之隸 寶慶者,武岡迤西,而有所謂新舊兩城,然皆未悉其 端委也。五月之武岡,見其城完而整,屹為巨朢。問之, 曰:「新城也。」爰登其南城樓,郡守蔣侯迨諸文學在焉。 予曰:「州有城矣,增之者誰歟?」僉曰:「州城固狹,而藩封 益繁。自州治外,無居民也。士民工商盡居於城外,地 密,與猺迫近。往年苖猺盜邑,藏匿利戍,居民恐恐焉。 水火之焚溺也。」同知陳賓、判官徐機請於分巡公,轉 於撫按兩臺,如所議。而蔣侯適至,愓然曰:「無城,吾民 無以為命,建之又煩且擾也。」遂身任其責,日程其事, 夜思其由,工不得以虛費,財不得以妄用,節縮其財 而勤督其役,閱三月而告畢。為之民者,樂有城之利, 而未有甃建之勞者也。余曰:「諸君知侯之利於民,而 不知功在宗藩也。據今日言之,宗藩開府於故」城,何 與於新建也。然宗藩將自為守乎?今新城為宗藩之 外郭,居民自相守於外,則舊城不守而無侵逼之患 矣,功豈特利於民哉?且岷藩為高皇之子,享國二百 年,俾朝廷親親之恩,無西顧之虞者,此城與有助也, 豈獨功在宗藩及民庶也。一城之建,上重朝廷,中益 藩封,下利百姓,安可以他郡邑之所增築而例視之 哉?況其不煩民,不病財,不逾時而完,此大工也。余自 遷謫來楚,凡有三事城役矣,興國、岐亭則修葺之,黃 安雖築其舊而實為新,工皆靡費而功倍,故見侯之 功而樂記之。新城東自關將軍廟,南扺濟川,西及土 橋,延袤七百二十六丈七尺九寸,內外皆石,上亦以 石布之。水關二,建三門,曰「迎恩」、曰「薰和」、曰「慶城」,俱有 樓。吁!國家文治蔚赫,紀綱肅密,誠無可他慮者。然先 事之防,不可不預為之處。觀州有三衛一所以防禦 之矣,而更設守備,其意可知矣。是城也,不可以當千 萬強卒耶?蔣侯名時謨,廣西全州人,歷任久,故諸凡 皆有條理,律已愛民,百姓歌之,不獨一城爾也。

《遊龍山記》
歐陽模

[編輯]

卲境之山為龍山,最大而高等衡岳,其頂名「岳平」,謂 與岳埒耳。衡岳群峰四出,忽起忽伏。而龍山橫亙數 百里,一望如屏,幽崖絕谷,鳥道猿蹤,獵者率眾裹糧, 鑽火路餐,夜宿樹下,故遊者亦鮮,而間為一二浮屠 之所穴雲。予數往來山下,欲躋巔以探其勝,詢之土 人,多以為難。萬曆十年,萬松超公卜隱浮雲石,約予 遊者再矣。庚戌,溈山慧公復來,結廬荊竺坪,皆為龍 山奧區,心竊喜其有主人。辛亥九月十四日,觀萬松, 飯僧超公復申前約,遂以十八日偕鈍木一麐往度 不可輿,挾兩僮,策杖登羊田寨,逾龍鶴山,至白泥凹, 宿萬福林。十九辰,出夾山口,循溪曲折,進抵獅子石。 石突削,橫截溪流,復緣溪至禹廟。余欲入謁,鈍木曰: 「可留作歸途瞻仰也。」聽之。兩溪會於廟前,詢之,則曰: 「左發至岳平沉香潭,流為大龍溪。」經莫家沖老龍潭, 始知龍潭有二,即邵水源也。右為雞公潭,源發自錫 茅岡,流於廟右,至廟前而合度焉。登黃土嶺,雖漸峻, 路尚闊,可五里許。鈍木曰:「少息,從此分小徑,則壁上 行耳。」山為鵝公嶺,林木蒙茸。乃解衣結襪而上,碎石 觸趾,或百步,或數十步。支杖返立,至山腹,喘甚,坐亂 石間。復上數里,躡其巔,又從左橫行出一脊,北望岳 平咫尺,連峰疊嶂,蒼翠硉兀。還視廟前諸峰,皆退遜 無復突傲狀。又漸上,皆百折於腹裏,下平削不可視。 時出松杉杪上復躡一磴,指曰:「此下為疊書臺。」石橫 疊有「痕,下為小龍溪。復上四里,登頓冥密,詰曲數十, 抵小石山。溪水流出,入其內,有田一區,轉一山,破椽 在焉。先至者烹茗以俟日午矣。」鈍木曰:「里許即譚家 山」,主人預知余至,禮甚恭。詢曰:「此上岳平幾何?」曰:「壁 行十里。」「荊竹幾何?」曰:「二十里。」予欲之岳平,曰:「徑久塞, 須半日可達。苦無餐宿地,奈日午何?」予意索,遂決意 荊竹。飯已,握杖躡峰巔西望,敞豁縹緲,沙霧蔽日,不可辨。從巔突下,陡壁峭削,兩足蹇蹇。數十折而至一 溪,意以為平矣。緣溪數里,忽瀉而下,排空度險,捫蘿 履危,沬趄仄壁間。又數里,至煙竹坑。村民危氏以茶 至。詢之,則曰:「此上荊竹五里,以扳躡倍耳。」予乃宛委 以升,礌砢輪囷,十武一憩,可一里,而至一峰,突見罾 箕嶺,徑懸壁上,兩澗深窅,下復懸絕,氣為奪。稍定,鼓 勇而前。至左澗下,一石覆於路,如屋緣而上,已抵氣 所。奪者力為登,後者及前者,踵觸,土石皆動,而杖復 礙,委折棄之。左折及澗,俯視神戄。右折亦如之,目恍 惚無定,以手按地,佐足者數四,乃命二僮翼予超焉, 至其腹,則氣盡足跛矣。坐息良久,乃入左澗,循溪復 上。慧公以驢來迎,卻之。躡其巔,丹嶂橫開,紫崖疊起, 白雲摩頂,古木浮青。渺渺冥冥,神曠情怡,已不知身 之在人世也。復下里許,乃抵荊竹。入揖慧公,茗語移 時。出步剎外,周視群峰羅列,如蓮花瓣。崇閣支其中, 方丈踞其後,水曲折以偪砌,石隱鱗以環階。彩翠雲 濤,競奇獻狀。視其額曰「古功德寺」,為觀察朱公廷寀 題,又前為法華古德開建故址。夜話至更深,就寢二 十日欲行,慧公堅留,與談出世法。兩夕,枕畔聞落葉 策策,與殘鐘相應,神為之爽。廿一乃從左側上一峰, 出蓮花瓣上,與慧公別。俯瞷浮雲石,在幾席間。行數 里,從樹林直下,可里許而至上城坪隱者處。茅屋斜 支,席門攲掛,老僧明空視余甚訝,急烹苦茗出,山果 為餉。良久,乃沿小澗至下城坪,舊為潮水寺,不入。又 里許,經一茅舍,雞犬桑麻,有幽致。又轉入山腹,下視 無際。又二里許,至鐵爐江。一巨石盤溪中,左右度木 成梁,峽壁嶙峋,如獅吼虎攫。坐石上聽水聲,兩岸皆 種菜。意隱山結茅當不外此。度梁入一庵,鈍木曰:「此 來半矣,必飯乃可登。」聽之,仰睇菴後諸峰,石怒猿哀。 飯已,㩦杖以上,騰轉崎崟,視磵石斜瀉如舌脅息,扳 緣不敢顧。又逾峰後一嶺,躋其半,視前峰在幾下,路 巉削仄不容趾力。躋可五里,而至朝陽菴。少坐,詢之, 僧曰:「從左踰白水入浮雲,稍迂,從後較捷。」余欲從迂, 鈍木欲從捷,不得已聽之。不數百武而途窮。鈍木先 余跡之,不能度,命僮後先牽持,而以手接樹根。危甚, 心怵,汗如洗,似與昨登罾箕嶺。頗怪以父母之體而 臨,不測若此。復逾一嶺,登其巔,有石臺,遙睨東北,洸 漾無涯。僮驚呼曰:「下有白塔,當是浮雲。」鈍木曰:「是矣。」 前有兩小徑,僮左下,鈍木右下,迷失道。呼僮還,並從 磵中直下,緣崖斜踏數百武,乃得穿徑。下視陡絕,氣 已奪於險,不敢縱足。又上而至於巘,左右皆絕谷,脊 僅數尺,夕陽蕩滉,心目為眩。鈍木肘余左,一僮支余 右,垂首顧趾,可三百武而及浮雲之逕,少憩神定矣。 而後行,轉山嘴,見突崖深窈。復愯里許,至普賢碑下, 聞水聲氻氻,迴顧瀑布快甚,眷戀不忍去。超公俟於 三百步外,蓋在松林時訂是日集於浮雲蘭若也。蘭 若為超公休老處,約予遊者再矣,今始得一至焉。室 前諸峰疊翠,遠瞷上湘一抹如黛,心境頓開。雖以陡 上陡下數十里之疲,而忽不欲告倦也。扶杖出視瀑 布如飛花如墜雪,時而大小異形,時而曲直異態,垢 面一洗反瞷。兩僮穿壁罅間,如鼠如蜴。詢之,則曰:「此 走三生塔道也。」予欲隨之,超公以日暮力止,乃還坐 廊下,凝目瀑流,不欲入。燒燭茶語,又恨月上遲遲,寒 不能待。廿二晨起,披衣縱足。飯已,超公策杖先余導 從左腋,登林肩,看文殊塔,空洞可坐四五人,尋扳枝 直上,令二三人牽挽如猨引,凡三五息,造其巔。是日 風清雲淡,霧盡霞飛,指奇岫於雲間,示梁岑於林缺。 邨煙鳥語,若遠若近。停盼久之,左行巘上,林木蓊鬱; 側瞷絕澗,幽窅莫窮。尋下崇岡,歷巉巖,而會於三生 塔之逕。平步坦途,以至塔下。塔基巨石仄盤,超公集 千工,疊小石以就,崇三十尺余,為繞一匝。又左觀龍 門,石壁削開,一溝直下,不敢久立。鈍木曰:「此去南臺 不遠。」余意不欲往,乃下至一室,蓋構以避暑雨者。坐 觀瀑布,顧戀容與,久而後墜。已又引下數十步,度羅 漢橋,至朝陽臺。臺石寬平如砥,俯察澗下民居,如井 底螺錯。仰視三生塔,則凌霄矣。曝日於上,氣甚豪舉。 而院僧以茶果至,相與席地談勝。已,從臺下入羅漢 洞,超公曰:「此下北臺尤奇。」乃由小室折下,徑甚險,繅 壁而進,可半里,一大木撲地,不得前,乃還。縱步林間, 林窮壁,見上下皆削,不敢置足。數十武乃出險。午飯 已,超公告倦,余與鈍木右出探泉石下,再四折而徑 塞。命兩僮下視瀑潭。未及里許,為寒逼急旋。予乃上 觀《普賢碑》,又側視仙人石。山峰圓秀,前植二石,一石 如壁,一石如佛,首髻腕臂,趺坐其上,宛面壁狀。飛水 洞在其左,蓋源自牛頭凹,會眾流成大溪,行二十里, 至此直瀉絕壁。下壁懸如洞,水去壁遠若垂簾,故壁 皆蒼白色。洞名「飛水」,亦確亦不俗也。又稍上,遙睇北 臺。自三生塔下度,一脊如梁,僅二三尺,而突盤於澗 中,廣可一畝,四面皆削成,高幾百仞。又稍上,鈍木指 示仙人橋,雨蓋峰連而忽斷,一石樑其上。又指望佛 臺,亦石突出巉巖間,好事者置碑其上,余皆不敢進惟聽之唯唯而已。還下數百步,見瀑布旁有綠碧色, 鈍木曰:「瀑呈五色,此將息矣,恨不早還視之。」立未幾, 碧傍忽作黃色,尋赤尋紺,而五色雜出如錦,映日作 紫金光。余狂呼久之。鈍木曰:「春夏時有,秋冬不爾也, 鮫人豈為公示現乎?」余笑曰:「何以酬之?」相與神賞,久 而色復如初。歸問院僧,皆不見。已,復從院下觀大竹, 又下觀溪流。暮還蘭若,廿三覓輿歸。自飛水洞折而 上,稍見邨居,又折而愬流,則雞犬相聞。田疇井列,可 十五里。至牛頭凹。下輿步上步下,至杉木沖,林竹陰 鬱,居民稠疊,山景更異。又十里,至隘門口,看雞公潭。 巉石幽黑,狀若虎豹。飯於藥鋪。行二里許,至鵝公嶺, 巳會於昨所登荊竹之道矣。下至禹廟,整衣冠入謁, 瞻視梁棟崇宏,丹朱金碧,蓋府掾張聯芳五年前捐 產倡建,而乞余作緣起以成者也。遍覽舊碑,得一碣 於麥園半埋土中,額篆「普濟」數字八分精雅而尚完 好;視文多剝落不可讀,殊為憮然。夕宿松林,廿六日 乃還。是行也,往還凡十二日,結鞋登陟,為日者六,停 宿半之。而茲山之勝,得十之三。由西而東,僅歷於南 面,而岳平尚未濟焉。其山北如鳳凰、鐵子諸概未之 及也。即舉南面而言,禹廟諸峰森列,棨戟翼衛溪流, 襟帶田疇,方幅一勝也;鵝公廟疊嶂排空,千流橫鎖, 一勝也;譚家山一望,煙雲無際,萬象全收,一勝也;荊 竹功德寺之在蓮花瓣中,群巒拱向,起伏高低,玉井 金欄,潮湧浪疊,鐵爐江幽深窈異,磵流泓渟,如入桃 花洞口。至浮雲蘭若,則天開圖畫,山峰之秀聳,巖石 之靈怪,水簾之奇幻,徑路逶迤於林杪,菴亭𡾰嵼於 巖腹,丹梯指掌,白水盟心,與夫橋塔臺磴,皆足以發 畸人之鴻藻,留逸士之孤筇者。若罾箕嶺之陡絕,與 《朝陽菴》之危險,又可一至而不再矣。並記之以告來 者。若所未至,尚有積於中懷以俟之異日

《姚侯平寇碑》
鄒廷望

[編輯]

環新,皆山也。獨元溪去新之西南隅,凡百十里許,林 麓四塞莫際,且引辰酉溪峒,險阻罕儷,以故四方亡 命,輒藉以鼠伏之。而渠魁李者,則又逋逃主也。李據 元溪,歷世凡幾,招集諸亡命,衣紙鎧甲,荷戈戟弩劍, 出入乘輿。每鴉陣出,無論我新歲不獲室處,即鄰若 武陵、青草、三吾諸地,亦必伺其動止,以卜休息。上官 檄郡邑大夫,則又不可掩捕。獨夫當隘,即千百人徒 盱盱然,且簌簌汗出也。故新有元溪,元溪有李,號《累 世膏肓》雲。先是,當道諸公議決去之,乃二稔,竟無一 俘者。癸未夏,我大夫姚至,首詢民瘼,聞元溪即赤發 面,甫議勦,計驍健若干人,計糧餉若干石,計歲月若 干時。大夫撫然曰:「欲利民而先厲民,非策也。」又半載, 大夫乃躍然曰:「設變致權,所以解結,此獨不可以計 取乎?」於是先走符招之,不至;復懸金餌之,又不至。輒 銳意石畫,遴左右中有材度者,直步其巢穴以紿之 曰:「若黨某某沉案未獲人也,潛伏穴隅。若能捕而獻 之,則無論可自贖,即功亦孰得與若論先後?」李者方 信,忽又疑,仍蹲蹲不敢出。居數月,大夫曰:「擊賊之形, 猶擊物耳。南山伏虎,即不從噬,狐豕敢恃而遊乎?」亡 何,督學至。故事,提調挈諸生往,大夫輒空國行,示其 不備,密授諸從事以方略,計某日賊當出,計某處伏 當設,且也非縱酒無以安厥心,一一區畫之。乃諸從 事心惟臂指,復往說之。渠首李果不疑,率黨如約。某 日戒「案賊某某,荷戈戟弩劍赴邑庭以獻。比至邑庭 後,則醪饌具舉,賊果安心焉。飲方甘,而左右襲執者 突出,賊神喪魄奪,拔劍飛簷,措手莫支,須臾靡靡,無 不就縛。此無庸驍健,糧餉歲月,而群凶一旦皆束手, 毫無出於算中。胸冨甲兵,曷克動中機宜如此哉?」 時李眾猶盛,識者悉懷懼。大夫旋下檄走穴,以安厥 黨。洎又三入其地,芟若黨與,籍若田宅。其遺孥則徙 之別里,猶計口授地,使耕以食。昔狼竄鼠伏之區,悉 號「安壤。」大夫上其事於當道,顧狡兔走野,追逐是憚, 一入其罝,競瞰者奔趨焉。嗟哉!大夫亦惟謙謙自撝, 下絕不欲居,而時議始息。除寇甫二年,大夫功且定。 邑士夫奉正朔,楊壽元、李文卿、庠生彭湛、余智、楊昶 及諸里老周木等竊相謂曰:「元溪之平,大夫世世功 也;不有堅珉,為大夫世世頌未稱也。」乃問紀於野史 鄒廷望。廷望曰:「信哉!是可不紀哉?昔孝寬當一面,寄 統百萬帥,僅奏一捷而傳其勳者,迄今有遺慕焉。矧 大夫以一令而一騎不煩,即盃酒談笑間,而百年盤 踞之寇去若」拉朽,俾我新與鄰諸地頓釋駭顧而躋 之,生全其所不能忘者,又當何如哉?斯紀也,即不文 奚辭?於是滌觴集眾齒而席之,舉手相祝曰:「賢哉大 夫!保障攸繫;犁我坎窞,登我衽席;俎豆椒漿,永世無 斁!」祝畢,因為之敘命工勒諸石。大夫諱九功,徵虞其 號,世滇之臨安人。

《三雲島記》
陳治安

[編輯]

新化縣,環山而治者也,故縣人無所愛於山,然亦豈 可並置秀異奇特之山而一不知愛?入新化,過花橋

北去縣治七十里。三島並峙,大可數十畝;異石參差
考證
人立而獸踞。高或丈許,或二、三丈許,蒼古聳秀,望之

如雲,婆娑勁幹,抱石俱老。予初入縣,過而駭之,問居 民,無以名也;曰:地則崖口耳。予總字之曰「三雲島。」其 北一島曰「起雲」,有民蘇氏居焉,不得勝處,得其勝處 而亭焉榭焉,精舍焉,人世之蓬萊也。其中一島曰「屯 雲」;眾石位置,各中肯款。環聚之中,更有平土。三島精 神翕合於此,即平土而亭焉榭焉,朱欄碧檻焉,籬落 而松竹焉,蓬萊之最勝也。其南一島曰「回雲」;聚石聳 削,外更回環,倚山臨溪,設有茅舍,得「其勝處矣,奈荒 陋何?」易荒陋而欄焉、檻焉,石橋焉,垂楊焉,刳平土而 大波濤焉,蓬萊之亞旅也。天下所稱名勝,峨嵋、武夷、 石樑、鴈宕,余身未到,即不得妄定優劣。若目所經見 《飛來燕子》、虎丘、赤壁以至長安之西山,饒點綴耳,境 不能過三雲島也。三島蕪蔽於群蠻,開通自宋世,先 既不入《靈均》、宋玉之賦。及宋熙寧開道之日,歐、蘇、曾、 王、秦、黃、張、晁、陳無己諸君子俱在,足跡曾不入其地。 而茲地縉紳先生又因三島去縣稍遠,概與群山置 之不辨,故遂令其泯泯無聞。昔張負見吾家戶牖侯 曰:「人固有美好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以三島之秀 異,豈能終泯泯無聞於天下也!」度予力不能為魏無 知,竊敢自許為先識之張負。時天啟三年歲在昭陽 大淵海一陽生之月哉。生明淤越。鏡清道人。約略而 為之記。

《賓陽石記》
劉文箕

[編輯]

賓陽者何?法相洞前之奇石也。題為賓陽者何?郡侯 蔣公覽勝暢懷,而錫之以嘉名也。記之者何?郡博汪 君誌景紀事,門人壽諸梓,以傳奇於不朽也。箕讀而 嘆曰:「美哉粼粼乎!一經高人品題,則石以人重矣。」夫 石在天壤間,塊然物爾。然人心靈於萬類,而精神可 以貫通,是故以講經則點頭,以琢磨則成器,以戞擊 則磬以辨音,以鐫刻則碑以垂遠。《詩》曰:「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奚可以塊然目之哉?蓋必有奇特之象,而後 可加奇特之名,有非常之人,而後可遇非常之景,神 妙存乎其間矣。昔者海邊有越王石,嘗隱雲霧中,人 所罕睹,惟清廉守乃能見之。南北朝虞士恭為晉安 太守,往觀焉,清徹無所蔽。夫虞佐宋朝,其詳不可考, 即其見石之驗,非清廉而能若是乎?侯涖郡以來,政 通人和,百廢具舉,廉隅以飭躬,凝靜以鎮物,砥柱中 流,以礪名節,保障奇勛,巳鑿鑿乎頌之口碑矣。若雲 根之屹於法相者,不知其幾,自古迄今,遊人又不知 其幾,孰從而知之?亦孰從而名之也?侯一日公餘見 斯石而奇焉,奇而題「以《賓陽》焉。」汪君以所誌三者盡 賓陽之說,以侯為歐陽太守,而以王右軍擬同游之 賢,其議精矣。斯石也,拔諸叢棘之中而表章之,以示 於人,以光史冊,可與都梁和合,二石並傳。譬諸孫陽, 然後識此天駟。高山流水之韻,惟知音者克審之。侯 之清廉,遠邁於虞,今之賓陽,即古之越石矣。人奇其 石,石遇乎人,豈非千載一時也耶?侯雅操堅持,至誠 可貫,行當為國家柱石,勒績鼎彝,以垂久遠,而昭示 於無窮,是則於今日驗之,予何幸躬逢其盛。

《吐秀巖記》
何大謙

[編輯]

余世家,卜築於水濱,咿唔之餘,每掉舟沉月於巉巖 峻壁之下。一夕,睹石竇間燐燐若火起,予心異之。越 日而披荊棘尋溪介,忽見一石如拳,門壑洞闢。褰衣 入門,而中區平衍,可坐十人,傍有廚竈,內有臥窩。就 石架木之痕,宛然在前。一方牖下瞰清流,可以垂汲。 正面依石成匾,署曰「吐秀巖。」字畫蒼雅,殊非凡筆。末 端有細字,形影依稀,斑駁不可讀。予愛其幽邃,讀書 其中,時有波光浮金以悅目,鳥語奏笙以清耳。久習 其間,恍若有得。一日,有白鳥爰止樹顛,羽毛異常,說 者謂鳳類也,因刻一編曰《白鳳鳴》。嗣是居孝廉,構別 墅,攜子姓,鋤經藝,典錢塘金學憲錫之額曰「吐秀堂 迨。」戊戌領南宮,刻行卷,遂題曰「吐秀堂。」艸一行作吏, 田園荒蕪,然心神無日不往還其所。予與清江令張 君增修《廣輿考》,已揭「吐秀」之名,載之《名勝》。異日解組, 歸來洞壑相知,足以老矣。夫靈秀發於山川,吐秀會 有昌期,猥瑣如余,奚足語此。凡我子姓,豈宜負此山 靈?但欲以比之避秦桃源,似非其偶。即謂予而誤入 天台也,而余則已實蹠矣。公餘退食,游神故園,遂援 筆記之。

《遊雙清亭記》
黃克纘

[編輯]

寶慶郡北有雙清亭,當澬、卲二水交流之衝,橫跨砥 柱上,為一郡名勝。萬曆乙未秋,予以旬宣之役至郡。 明年春,有祝釐之行。又明年夏,還舊役。郡處楚之西 南,縉紳大夫行李往來者,鮮躡其地。余雖有山水癖, 然簿書之暇,閉閣高臥,恐娛於遊,以招廢事之譏。是 歲仲秋,湖南觀察副使同年陸君以行部至,觀風既 畢,攬舟將行,予乃邀與同遊,時九月朔日也。天霽秋 高,江水澄澈,虛舟順流,如坐鏡中。不二里抵岸,而岡 而屋,有康濟廟,相與登焉。江流一派若銀,瀉入懷中, 雖殘暑稀微,不覺清冷之氣逼人肌骨也。廟有石磬長四尺許,相傳漁人得於江中擊之,備五音,聞數里 外。倘所謂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者耶!乃知泗濱之磬, 虛得名耳。循廟而西,山麓隱隱,橫入江中。有小徑,可 三尺許,怪石嵯峨,峙於其傍。俗戒勿鑿,鑿則雷電交 作。前太守胡楩稍鑿去之,亦竟無他異。又西則山勢 已斷,數石隆隆起。江中橋之,乃通亭於其上。背負禹 山,面瞰卲城,據九江之上游,為二水之砥柱。坐而觴 客,則高岡低阜,乍昂乍伏,兩岸蒹葭,蒼蒼相映,涼風 襲人,酒後生寒,感授衣之初,及念蟋蟀之在堂,則有 職思其居者矣。又西有小閣,高出亭上,憑欄而望,則 九疑、衡山、瀟湘、洞庭,若與空際白雲相為出沒者,亦 登臨之極觀也。黃冠數人出《石燕》相示,予意為零陵 石燕,雨而能飛者也,乃云:「此石出江水口,與零陵石 異,其」大不能半寸,取二三枚磨之令熱,寘醯盤中各 一隅,能行相合。《易》稱「同氣相求」,豈是物耶?夫楚之名 山大川,不啻多矣。邵介荊粵間,與三苗接壤,其山川 之勝,豈可與衡武江漢同日而論哉?然登斯亭者,飄 然有遊八極之想,雖陟黃鶴而望長江,躋祝融而觀 日出,亦不能勝。昔人所謂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 木,便自有濠濮間」想者,蓋有味乎其言也。且夫觀九 疑者思重華,泛湘流者悲帝子,陟荊山者弔軒轅,大 觀之下,多哀思焉。余與陸君同仕湖南,雖抱希文江 湖之憂,然無賈傅南遷之感,邂逅登眺,一丘一壑,皆 足自娛,又何羨於全楚之大觀為哉?噫!寧獨山水,即 世上之繁華冨貴,勒石竹帛,皆類此矣。「鵬摶九萬,鷃 起枋榆」,其於逍遙一也,書以為《遊。雙清亭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