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6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卷目錄

 辰州府部彙考四

  辰州府風俗考

  辰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辰州府驛遞考

  辰州府兵制考

  辰州府物產考

  辰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六十六卷

辰州府部彙考四

[編輯]

辰州府風俗考        府志

[編輯]

本府。沅陵縣附郭。

辰郡山多田少,刀耕火種,力厚者貿易江湖,力薄者資生纏巿。秸糈之計,每以各縣為庾。然其民賦性淳樸,山谷間至有皓首不識官府者,然不無崇巫歌死之陋習。邇來士大夫之家,攻《詩》《書》,敦古禮,即齊民子弟亦知誦讀。一切降鬼慰喪之陋,漸以移易。第崇尚浮華,浸淫虛偽,大非正嘉之風矣。

瀘溪縣

僻處山谿,密邇猺獠。語言衣服,最尚樸素。然喪禮多用浮屠,禱祠必先巫祝。今士知尚學,民知守禮,非復「五谿」 之舊矣。

辰溪縣

「民勞稼穡,士惜羽鱗。」 隆、萬以來,文風漸振,雖鄙嗇太過,然亦養生之策,不猶愈於奢侈乎?《漵浦縣》

男事耕耨,女勤紡織。入官者多尚名節,作士者亦務《詩》書,但刻悍滑稽,盜繁訟健,餘風尚未殄耳。

沅州

《漢?西南志》:「俗好巫鬼。」

《地理志》:「嗜好居處,頗與巴、渝同俗。」

《唐史》:「武陵夜郎,其俗喜巫鬼。每祀,歌竹枝鼓吹,男子勤乎耕學,婦女慎於閨門,至今不易。黔陽縣。」

士兢儒,民力穡。近者人文漸盛,而士多豪俠,人尚忿爭,豈風俗之一變乎?

麻陽縣

依山而居,臨水而漁,昔稱簡朴,近洊澆漓。僑寓者輕僄無深藏,而土著者役役於小忿。蓋比歲苗擾,而風俗亦移矣。然士大夫雅惜名節,挽而至道,豈患無人哉?

辰州府祠廟考     府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沅陵縣附郭。

山川壇 在府城外東南。

社稷壇 在府城外西北。

郡厲壇 在府城外

城隍廟 在府城西

旗纛廟 在府治後,《辰州衛》,春秋致祭。

新息馬侯廟 在江南,以春秋致祭。

關王廟 在教場外

雙孝廟 一在東城外,一在西關上顏家山左,敕封「享祭。」

火星廟 在府治東北,井、水星廟為一。

六賢祠 在崇正書院後。祀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張橫渠、朱晦庵、張南軒。祠隨院廢。

忠孝祠 指揮吳勳征流賊陣亡,事聞,諭祭。王夢麟征倭陣亡,贈爵蔭子,春秋辰州衛祀。棠蔭祠 在江南一里許。分守讓溪、游震得、履庵、萬士和、穎泉、鄒喜、見竹、王璽、立庵、項思教、夢菊、郭棐,皆有德政,公私懷之,因建祠,春秋致祭焉。

瞿公祠 在府學右,為郡守瞿汝稷建。

文昌閣 舊有梓潼祠,今改「觀瀾樓」 為「文昌閣」 ,肖像祀之。

瀘溪縣

山川壇 在武口洲

社稷壇 在縣治北

邑厲壇 在縣治北延禧觀。

旗纛廟 在縣治北。祭於演武場。

城隍廟 在邑治東

伏波廟 在邑治東,元大德四年建。

關王廟 在邑治北

南公廟 世傳「南霽雲之神。」

尹公廟 世傳「尹吉甫之神。」

青坪廟 在下灣

都司廟 在江南。世傳為耿舒之神,未知所據。天王廟 在治北荒茅嶺。

五顯廟 在縣治大門左畔。

公安殿 在藤子嶺

辰溪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東。

社稷壇 :在縣治西南。

邑厲壇 在縣治北

城隍廟 在縣治西

新息侯廟 、壽亭侯廟 俱在邑西。

《善卷祠 》卷,武陵人,終大酉山。宋祥符間舉祀。明通判歐陽陟奏聞,得旨賜額。

伏波廟 在縣治西三里。

漵浦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東。

社稷壇 在城西

邑厲壇 在城北

城隍廟 在縣東一里

關王廟 在縣右

伏波廟 在城西二里許。

真武廟 在城東三里

南嶽廟 在城東南隅

水府廟 在城西五里

沅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城東南。

社稷壇 在州城東北

郡厲壇 在州城北一里。

城隍廟 在州西南隅。明洪武十一年遷建。成化乙巳重建,萬曆癸酉復修。

皇清康熙五年,知州戴廷對捐貲鼎建。

關聖廟 在州城東關外,創自元大德中,明弘治間重建。嘉靖乙未新建前樓。明末殿宇朽壞。

皇清康熙癸酉,重建,殿後增立觀音堂,蔚然改觀,《一》

在北門內,今存。一在西門內,今毀。一在東關外十方庵左。

明山土主廟 去城西北五里。時章惇討元猛,以兵事禱之,得吉。既而猛果降,因奏封順應侯。慶元間,賜廟額為「顯應侯。」 但廟不知建自何時,明正德間重修。

南嶽昭烈廟 在州南二里。政和間,猺賊黃安俊作亂,攻圍城寨,占據水源,地圖人渴,援兵未集,相與禱於靈祐侯,迎至城上,兵皆鬼神狀,賊悸怖遁去。因封「祐順靈顯公」 ,春秋祀之。明弘治五年重建。正德六年復修。今為兵燬,尚未建復。漢車騎將軍張公廟 在州南四里,即蜀將張飛也。俗稱白馬廟。

唐刺史林公廟 在州東四十里,俗稱「赤崖。」 宋紹興中,陰助討賊,封護國侯。明初賜額,春秋祀之。

昭靈神廟 去州南五里,俗稱「黃龍」 ,即三閭大夫屈原也。宋時賜額,明弘治十四年重建。里隍廟 在譙樓北角。今重建。

水府廟 在西城傍河

真君廟 舊在東關張公祠左,今移建城內西街。

祠山廟 在城東北隅,即祠山。聖列真君姓張名渤,字伯奇,武陵龍陽人。洪武中建廟祀之。東嶽廟 在東關外關帝廟左。康熙辛亥年建,丙寅年殿頹,同知張哲捐貲重建。

五顯廟 一在東街,一在倉前,一在學左,一在廟兒頭,今改為「馬王廟。」 一在黃甲街,一在普庵塘,一在鎮東樓內,又名「靈官廟。」

「赤崖行祠 」 在水寬樓,今總鎮後。

火神祠 原在邊糧廳右。兵亂毀壞,今建於總府街。

通靈祠 在黃土陂,宋時建。明萬曆甲戌重修,後有觀音堂。

南嶽行祠 一在江西街,一在南關,一在河西坪上。

「明山行祠 」 一在東關關帝廟右,一在河西郵亭巷口。

清盧林公祠 ,去州東十五里,地名「六村。」 歇馬林公祠 ,去州東十里,地名「結蓮。」

黔陽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縣治東門外一里。舊有齋廳三間,今毀,樹亦無存。

社稷壇 在縣西

邑厲壇 在縣城北門外一里。

城隍廟 :在邑治東龍標山。歲久傾圮。康熙二年重修。

關帝廟 在上南門外。負城帶郭,面山臨江,據一邑江山之勝。

昭烈王廟 在城東教場。宋寶慶初,縣令饒敏。

學重建,祀唐義士張扦。

馬王廟 在縣南。馬殷、馬希範父子有功於邑,立廟祀之。

三閭祠 ,在邑城西門外,背城面㵲。楊公祠 去邑四十里,在托口,祀青木楊公,托市人。

東嶽祠 在邑城東

公安祠 在邑城東門外二里。

麻陽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知縣蔡心一建,後毀。康熙九年重建。

社稷壇 在縣北,亦蔡心一建。

邑厲壇 在城北

城隍廟 在城西街,「宋熙寧中建,明成化七年修,萬曆十六年復新之,歲久傾頹。」

皇清康熙八年,復修建前宇、後廳,規制悉《備單》。

關王廟 「舊在城外東,知縣朱瓚建。萬曆十一年,知縣蔡心一改建於南門外。後因水漲,萬曆三十二年仍遷建於城東。」

南嶽廟 在城外西南

飛山廟 舊在城外北,頹壞,移像於北闕樓上,後仍遷建城北。

水府廟 舊在城東河下,後燬,遷於南門外。面山臨水,亦勝境也。

伏波廟 舊在河東南岸山畔,祀新息侯馬公。景泰初,知縣李讓重修。萬曆間,為水衝塌,縣令王啟光遷建於河東之迴龍山,至康熙二年重修。

五顯廟 在縣前街,宋、元時建。明萬曆十三年修,康熙五年重修。

文昌祠 在文廟右

武侯祠 :在城內東街,知縣黎九皋建,後燬,移祀於關帝廟後。

懷忠祠 在學東,知縣余夢呂建。

「四節祠 」 舊在錦水岸,尋壞,縣令余《夢呂》建於河東岸。

才烈祠 祀節婦黃氏。明崇禎四年,知縣洪化行請建。舊在城西隅住宅,後燬。今即於其舊址設壇祀之。

寺觀附

[編輯]

本府。沅陵縣附郭。

報恩寺 舊名天寧。萬壽寺,在治東,其址為「天寧山」 ,宋紹興中改是額。

三峿寺 在縣城東二里三峿山,唐貞觀初建。普安寺 在縣治東,元大德中建。

浦峰寺 在縣城西南二百四十里。宋元祐中建。

廣福寺 :在縣治東,去郭十里許。其地俗名「和尚洲」 ,守道陳還沖募造浮屠七級。

龍興寺 去縣治二里許,唐貞觀二年建。元妙觀 舊名紫極宮,在縣治東北。宋至道初改「天慶」 ,明武洪中重修,改今名,有唐明皇銅像。北極觀 在治東,舊名「開元」 ,明洪武中重修,改今名。

瀘溪縣

廣福寺 在縣治右畔,明萬曆元年建。

三峿寺 在縣南浦市村,宋嘉定中建。後因水患,遷江東岸,改為「浦峰禪寺。」

延禧觀 在縣治北。明嘉靖間重修。

香爐庵 在縣治北三里許。峰巒聳翠,林木陰翳。嘉靖甲午年建,構「元武殿」 於上。俯瞰江流,遠覽山色,亦足奇也。

崇善庵 在縣治南六十里。正德中建,隆慶初重修。

興隆庵 在縣治南六十里,洪武七年建。觀音閣 在縣治西。

元天殿 在邑西羊橋山巔,有龍池。萬曆癸未,居民禱雨有應,刱真武廟祀之。邑人許廷用有《記》。

辰溪縣

廣恩寺 在縣南四十五里五峴山下。宋淳熙七年,更名「廣恩。」 元至正甲寅,改遷於邑西觀音山下。

瞿柏慶寺 在大酉山下,宋元豐八年建。大酉觀 在縣南大酉山下。宋祥符間命封《善卷先生》。

漵浦縣

普化寺 在縣東。宋初建,元末燬,明洪武間復建。有三洞:雲洞、懸洞、顏洞。呂洞賓寓此。上設一橋,扺舒德源之界。

廣福寺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舊名「聖壽寺」 ,《宋》

熙寧中,與普化寺同建。紹興中,改今額。

景星觀 :在縣治東門外。

觀音閣 在縣東普化寺左,洪武初建。

沅州

報恩寺 即古「報恩光孝禪寺」 ,在城西南隅。宋熙寧間建立,明嘉靖間重修。萬曆戊申,僧本尊建觀音閣於東,本惠建藏經閣於西,更立儀門、天王神殿。後立公館三間,僧房百餘間,兵火後悉毀。

皇清康熙間,僧瑞靈重建《藏經閣》於正殿後。

慧慶寺 在東門外,宋紹熙元年建,萬曆間重修。

鴈塔寺 在古臺山,明萬曆間建。前為佛殿,後為耀文書院。塔前有四望樓,可供登眺。丙午,知州趙瑞益給田一區,以供香火。

大佛寺 ,在河西黃甲街西隅。明隆慶間建「景星寺 」 ,先止一小庵,至萬曆丁亥,重修殿宇,山頂建大觀亭,夾道皆松。明末毀。今改小殿,僧寮數間。

古壇山寺 在鴈塔寺右,今廢。

龍頭寺 在城西二十里,宋紹興間建。

彌陀寺 在城東關外

元妙觀 即古「天慶觀」 ,在城西南隅,宋紹興二年建,明成化間重修。崇禎四年重修祖師殿於左,玉皇閣於後。

佑聖觀 即「高貞殿」 ,在衛治前,元至正間建,明正德間修。

水星觀 在北門外

慶雲庵 在東關外塞馬坡,今廢。

龍興庵 在黃甲街口

白雲庵 在北關外五里,久廢。

觀音閣 在北門月城外。

黔陽縣

普明寺 在縣治東龍標山,宋熙寧中建。勝覺寺 在城東九十里廣福山,宋祥符間建,有魯班仙跡。

觀音寺 ,在安江福聚山,宋熙寧中建,今廢。長安寺 ,在安江。

歸化寺 在城西四十里碧崖山,宋熙寧中建。淨化寺 在神鄉洑水象牙山,宋熙寧中建。元靈觀 在縣治北,宋大觀間建。

雙江道院 在雙巖南岸,宋大觀初建,今廢。盤龍庵 過江西南五里,因崖為室,中引清泉,建堂數楹。

龍泉庵 在縣東二里。形如伏龍,下有石泉,涓涓不竭。今廢。

鰲山庵 在城東三里,又名「水口。」

碧泉庵 在城東北五里清水塘。

臨江閣 在城東八十里屏風巖。里民鑿石成路,行者便之。倚巖建閣,極其危險。

麻陽縣

同天寺 在縣西,宋熙寧間建。

湖山寺 在城東河岸山巔,明正德間建。後火於兵,止存前一小殿。

皇清康熙乙巳年,鼎建後殿一重,祀《觀音大士》,左面。

山額曰「景竹軒」 ,右面水額曰「瞻淇軒。」 水竹相映,極其閒雅。

玉華觀 在縣南,明洪武中建。

鎮陽宮 在城外北山巔,萬曆十八年建。明末兵燬,止存後殿,以祀真武。康熙丁未年重建。

辰州府驛遞考     府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沅陵縣附郭。

江口水驛 在府治西二百四十里。洪武初建。北容水驛 ,在縣東五十里。隆慶六年改建「結灘。」

辰陽馬驛 在縣治江南。洪武中,建「怡容水驛」 ,今併於此。

馬底馬驛 在縣東南六十里。洪武中建。界亭馬驛 ,在縣西南二十里。永樂十四年建。武溪水驛 ,今併於縣。

船溪馬驛 在縣南三十里。洪武中建。

瀘溪縣

武溪水驛 在縣治東。隆慶元年,知縣曾倬條陳便宜,奏裁之。原設站船四隻,水夫十八名,每名額編工食銀七兩二錢。今驛巳併於沅陵,而大差不絕。

船溪驛 在縣治南三十里。洪武中建,天順中重修。

辰溪縣

辰陽水驛 舊名「酉陰」 ,在縣治西南。正統中,寇燬,景泰中,以舊縣地置之。

山塘馬驛 在縣西南三十里。洪武中建。漵浦縣驛遞無考。

沅州

沅水驛 在州南門外。洪武十四年建。萬曆戊申改為儒學,遷於龍津渡口。原設驛丞一員,吏一名,館夫一名。舊設有站船,萬曆間裁革。便水驛 在州西南五十里平便溪鄉。洪武中建。原設驛丞一員,吏一名,館夫一名。

安江驛 在州東北二百九十里。洪武初建。晃州馬驛 ,在州西南一百一十五里平便溪鄉。洪武初建。原設官吏與前同。

羅舊馬驛 原在州東北四十里柿子鄉,洪武中建。原設官吏與前同。今改建於盈美鄉馬公坪上下中分,便於接應。

懷化馬驛 在州東北一百二十里鎮江鄉。洪武中建。原設官吏同前。

《盈口》水驛  、竹寨驛   、銅安驛 三驛俱經裁革。

州前鋪 原在州左

大橋鋪   十八坡鋪  ,八洲鋪。

羅舊鋪   ,石橋鋪   ,石凹鋪。

小田鋪   楊橋田鋪  白牛堡鋪 以上十鋪通辰州府路。

涼傘鋪 此一鋪後設自懷化,通黔陽縣路。「冷水鋪   」 ,唐家橋鋪  ,「山溪鋪。」

尚溪鋪   後溪鋪   蛇板鋪 以上六鋪通麻陽縣路。

竹坪鋪   、岩田鋪   、冷水鋪。

栗子鋪   、便水鋪   、《對火鋪》。

波州鋪   ,晃州鋪   ,山門灘鋪,團灘鋪   ,米槀鋪   ,鯰魚鋪,甕西溪鋪  ,陳二鋪   ,平溪鋪 ,以上十五鋪通貴州路。

董家鋪 今改為「楊溪鋪。」

桃樹鋪 ,板山鋪 ,以上三鋪通黔陽縣路。《黔陽縣》。

盧黔驛 今裁

本縣走遞腳馬二十四匹,每匹工價銀二十四兩,帶閏銀四錢,共銀五百八十五兩六錢;除荒實徵銀一百二十兩八分八釐四毫五絲二忽。縣前排夫四十六名,每名工食正閏銀七兩三錢二分,共銀三百三十六兩七錢二分。內本縣應役六名,實走差四十名,共銀二百九十二兩八錢,除荒實徵銀六十兩四分四釐四毫四絲六忽。

縣前鋪 在縣治前

朝天鋪 近改名「牛角」 ,以坡名「牛角」 ,故俗稱相沿。

赤土鋪   、竹坪鋪   、南木鋪 ,俱在縣西北,上通沅州。

田溪鋪   、竹灘鋪   、板溪鋪 俱在縣南,下通會同。

雙溪鋪   、黃松鋪 二鋪、北通竹站、懷化、荊竹鋪   、渡頭鋪 二鋪、東通安江各鋪,司兵五十三名,工食帶閏共銀二百二十八兩四錢四分三釐,除荒實徵銀四十六兩八錢四分一釐八毫六忽。

麻陽縣

縣前鋪   ,南村鋪   ,石惹鋪。

龔溪鋪

齊天鋪 ,去縣四十里,有公館達沅州境。蓬溪鋪   ,譚家寨鋪  ,白泥田鋪,巖門鋪 ,有公館達石羊峭。

龍橋鋪 去縣八十里。有公館。

九溪鋪 去縣一百三十里。有公館,達辰溪。

辰州府兵制考        通志

[編輯]

府總

辰州府城守副將一員  ,守備二員。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

辰州水師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八員。

沅州鎮總兵一員  ,遊擊四員。

守備四員  ,千總八員  ,把總十六員,鎮筸協副將一員  ,都司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辰州衛 ,順治十八年,歸併常德衛。

沅州衛 ,順治十八年,歸併沅州。

鎮溪所 ,康熙五年,歸併「常德衛。」

歸併辰州衛武陵、龍陽二屯田七百九十五頃八十一畝二分五釐有零。

《屯糧》四千七百九十六石九斗一升八合三勺有零。

歸併鎮溪所屯田二頃三十八畝一分九釐二毫有零。

屯糧二十石九斗一升六合九勺九抄八撮。

《瀘溪縣志》

[編輯]

本縣「先年以上下五都蠻民慣習刀弩,勇悍可用,免其差役,俾守縣治。」 蓋蠻民以強力出守,漢里以丁糧代役。

皇清廢蠻兵而不用,留戍洞口哨者,悉聽散歸。

辰州府物產考        府志

[編輯]

府總

穀之類

黍    、稷    、粱    、秫、菽 ,有黃、赤、綠、黑,菀、蠶六種。

稻 :「郡縣藝稻,名類頗廣,獨黔陽、沅州鑿渠引灌,稻米香白異常。」

果之類

桃    、杏    、李    、梅、棗    、柿 以上諸品,沅州產者最多。栗    梨    、柑    、橘、香圓   枇杷   、核桃   、石榴、林檎   、櫻桃   、荸薺   、苦株葡萄   、銀杏 二品,出黔陽。

蔬之類

芥 有青白二種

莧 :有紅、白、灰、馬齒四種。

瓜 有王瓜、匏瓜、絲瓜、冬瓜、西瓜、木瓜諸種。芋    薑    、陽和   、萵苣、坎菜   、南瓜 ,以上諸品俱出黔陽。「藠子 」 ,出麻陽縣。茼蒿   、甜菜   、苦藚   、蕨菜、白花菜 ,以上諸品,各屬俱有。

花草之類

牡丹   ,芍藥   ,山茶   ,茉莉,《映山紅  》,《剪春蘿  》,夜落金  榴花,玉簪   ,海棠   ,木槿   ,木樨,薔薇   ,棣棠   ,瑞香   ,粉團,芙蓉   ,紫荊   ,蕙蘭   ,萱草,蒲莎   ,虎耳   ,馬鞭。

竹木之類

柏    梓    桐    椿桑    柘    松    槐楓    桂    榆    楊杉    棕    楮

竹 有青、白、紫、水、斑、簫、鳳尾八種。

藥之類

黃柏   黃精   薄荷   茱茰半夏   枸杞   苦練   首烏金櫻   車前   五倍   香附山梔   葛根   荊芥   紫蘇萆蔴   薏苡   瓜蔞   蒼耳茴香   稀薟   椒    艾五加皮  山茨菰  獨腳蓮。

貨之類

黃絲絹 綿 布 三種:出漵浦者佳。

葛布 出辰溪者佳

土布 ,出瀘溪,土人以丫桑皮為之。

「火布 」 ,火麻所成。

粉 墨 二品,俱出沅陵。

《羊毫筆 ,出沅州》。

皮紙 以楮皮為之

鐵 辰瀘、漵三縣俱出。

茶 漆 二品,俱出漵浦者佳。

石灰   、石炭   、柴炭   、安酒,以上四品俱出黔陽。

「鉤藤酒 」 ,出《辰溪縣》。

黃蠟   、白蠟   、木耳   、桐油、蔴油   、蜂蜜   鉛 各屬俱有,禽之類。

錦雞   竹雞   鸕鶿   《百舌》啄木   鷓鴣   紅鶴   翠鵲《山喳   》鴦鴛   畫眉。

辰州府古蹟考        府志

[編輯]

本府。沅陵縣附郭。

酉陽城 在府城西。漢武陵郡有酉陽縣治,亦謂之酉陵。晉因之。

黔中故城 在府城西,即秦之黔中郡地也。會溪城 ,去府城西一百八十里。唐天授中,析辰州大鄉縣置溪州。宋熙寧中,築城隸沅陵。洪武中,改為巡檢司。

劉尚城 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今城雖廢,亦足以控扼諸蠻。

黔陽城 在府城東。晉武帝置黔陽縣,屬武陵郡,即此地。

古白霧驛 在府城東南五十里。

古荔枝驛 在府城東二十里。

古楊溪驛 在府城西五十里。

銅柱 在府城西北一百一十里。會溪城對江。五代晉天福五年,溪州刺史彭士悊納土求盟,楚王馬希範立銅柱為界。學士李皋為《銘》云:「五溪之險不足恃,我旅爭登若平地。五溪之眾不足平,我師輕躡如春冰。溪人畏威仍感惠,納質歸明求立誓。」

拱辰樓 在府城東隅

崇文閣 在府學內,元建。

尊美堂 在元廉訪司治內。

折衝堂 在元萬戶府治內。

學愛堂 :以上三堂俱元時所建。

「當仁堂 」 在陽明書院北。

《好景樓 》在陽明書院中。

「企仰亭 」 在江南伏波祠前。

參天寶塔 在府和尚洲,去郡城七里。

瀘溪縣

舊縣治 元設,在洗溪口,俗呼為「縣場坪。」 崇山衛 在苗寨中崇山之下。元置,以控諸苗。洪武中,改置崇山守禦千戶所。今廢。

《狤狑犵》獠不狼聚 ,在縣治西,其名皆犬屬,蓋槃瓠子也。

《柳潭釣艇 》永樂丁酉,舉人陳源清遇仙指引處,釣磯尚存。

《海船 》不知何年所造,至今千百年不朽。見者咸異之。

千坵田 在邑之東,石田千坵,人以田之燥濕,占年之豐歉。

笤子坡 昔苗叛,總兵蕭綬立營於此,相傳古營盤。

辰溪縣

劉尚城 ,在縣城東南五里。漢建武中,武陵蠻叛,遣尚討之,因築城屯此。

靈州城 在縣治北

巫陽城 ,在縣北,即漢武陽地。

建昌縣 在縣治西北,析辰陽置建昌縣。城久廢。

「藏書堂 」 在鐘鼓洞中,穆天子藏書處也。正統中,有樵者入石室見書,報縣取之,書即隨風飄滅無存。

丹池 ,在大酉山。相傳唐張果老煉丹者,時有紫氣燭天。

狀元洲 在縣西。《讖》云:「洲在縣門前,辰溪出狀元。」

瞿童井 ,即瞿伯庭也。大曆初,奉母避寇,年方七歲,道遇呂仙識之,呂始以黃金相與,童不受,向呂求仙道,適有井當前,其深莫測,呂仙躍入,瞿亦躍入,從此入桃源宮仙去。

元《七進士五舉人碑 》,皆武姓,碑今尚存。觀風亭 ,在城東二里。

星駕亭 在城東五里。俱邑令曹行健建。「時雨樓 」 在文盛門上。

紫霄閣 在金紫門上

錦雞塔 邑令曹行健建。

漵浦縣

盧城 在縣東五里

義陵縣 ,在縣治南二里龍堆隴下。唐武德中,併其地為漵浦縣。

連運城 ,在縣南二里。

諸葛城 在縣龍潭司後。孔明駐兵於此,城址尚存。

馬援紅旗 ,在縣治西四十里。

漵浦大觀樓 在縣伏波祠前,今改為「流芳閣。」 會仙樓 在元天宮外。

《鎮西樓 》,進士荊正芳故里。

沅州

獎州 ,在平便溪口,即唐巫州之所更也,去州。

西一百里

渭溪城 ,在州西南一百八十里。即唐獎州所統溪縣也。唐析夜郎置此縣。

峨溪城 在城西二百五十里,即唐獎州所統之峨山縣也。按《舊續志》:「唐貞觀八年,析龍標置夜郎縣。天寶元年,更夜郎為峨山縣。」 峨山城,即夜郎縣。李白被謫,即其地也。

龍標城 ,在鎮江寨,去州西南五十里。梁置城,屬辰州。唐曰「龍標」 ,為敘州,即夜郎也。王昌齡嘗遷為尉。

潭陽縣 在黔江西南一百里,又曰檀溪盧陽縣 ,去縣西三十里。唐垂拱二年,置錦州,治盧陽縣。宋廢為錦州寨,其縣統於沅州,治亦遷焉。洪武九年裁革,即預備倉。

唐《明皇像 》,天寶中以銅鑄之,每州各賜其一,此則賜「獎州」 者。熙寧七年,自峨山移至沅州元妙觀。

《雁塔石柱 》:原在盧陽縣學。宋初勒石,一時科甲俱題名於上。

黔陽縣

朗溪城 在縣東。本漢鐸城,唐貞觀中,析龍標縣置於朗溪之側。

諸葛營 在黔陽縣,有四:一在渡口,一在原神鄉,一在安口,一在托口,俱孔明撫綏溪洞諸蠻駐兵之所。營壘遺址尚存。

臥龍巖 一名「古城」 ,在縣西南四十里,廣數步,深數里,石壁如飾,泉流不竭。有石竈,相傳諸葛駐兵所置,居人多避寇於其中。

張果老巖 在城北五里。一石中分,孤聳江流。相傳果老跪而望母,石為之穿。今遺跡尚存。竹灘鋪 在縣西北二十里。以控扼要路。銅安鋪 在縣東北二百五十里。

菱托鋪 在縣東一百六十里。自安江寨至菱托鋪,皆溪洞,猺賊出入要道。宋時特置寨鋪以控扼之。

「面山草堂 」 在縣治後。成化癸未年建,今廢。「退思軒 」 在縣堂後。

望山堂 在退思軒西

三足堂 在縣治內,有記。

太古亭 :在縣城東三十里。

紫霄軒 在縣城北一里。

「盍簪亭 」 在縣城東。

澄練亭 在縣城西

奎光閣 在東門學街,朗溪經其前。今學改置,閣亦廢。

麻陽縣

富州 在縣高村。建置無考。傳有公署名「錦州 」 ,在縣西四里,唐垂拱二年置。舊傳沿江兩岸多桃李,花開映水似錦,故云。又云:傍州之水名錦江,水平蕩漾無波,鄉民於午日多於此競渡,奪錦爭奇。未知孰是?然競渡之風,至今此地稱盛。

招諭縣 ,去縣東九十里。唐垂拱二年置,今廢。龍門縣 ,在縣南三十里。唐垂拱四年,析麻陽置龍門縣,尋廢。

黃陵城 ,去縣西五十里。

廟山寨 在劍潭東岸。元至正間,主簿田德明與其弟德興聚兵於此。

桐坡寨 在江口,離縣三十餘里。舊傳元末有蘇、羅二土戶聚兵於此,明興伏誅,徹其屋為縣堂。至今羅戶子孫名其地為「老屋沖寨。」 坡多桐樹,時有雲覆山上,雲向外飛則天晴,內飛則雨,鄉人以此為陰晴之驗。

馬皮寨 在巖門雨落溪內。石峰插天,懸巖壁立,止有一小徑可登寨後。山腰中有水可汲,鄉民多避兵於此。

「金聲樓 」 、「玉振樓 」 在麻陽縣學左右。

最高臺 在麻陽縣治後。知縣朱瓚築,尋廢。萬曆十三年復築。

陵墓附

[編輯]

沅陵縣陵墓無考

瀘溪縣

元教諭陳秀墓 在縣曾家溪。

辰溪縣

善卷墓 在大酉山。祥符初,禁採樵。相傳曾有竊發其塚者,鐵厚尺許,須臾雷雨交作,遂莫敢犯。先生姓名未詳,或雲舜時人。宋真宗時封辰州通判。歐陽席言先生有功於民,詔封塋立祠,賜號「高蹈。」

漵浦縣陵墓無考

沅州

唐刺史林公墓 在盈美鄉桐樹溪。

元盧陽縣教諭鄧大章墓 在城東涼傘坪,沅州路同知胡江墓 在北壇畔。

明郎中李才郁墓 在城東龍井巷口,石柱尚存。

刑科給事蔣奎墓 在城南楊溪。

刑部王事胡昱墓 在北門外。

總兵楊茂墓 在城東七里大橋鋪畔。

明府胡靖墓 在州西栗子關。

「主政胡悊」 墓 在城北門外,即胡靖孫。

長史馬元吉墓 在城東門外。

別駕黃珙墓 在木洞塘沖口。

明府李煥然墓 在河西莊降路口大穴場。明府李登春墓 ,煥然孫,亦在大穴場。

別駕胡來縉墓 在北門外,即《胡斌父》。

黔陽縣

楊公墓 在縣南十五里楊瀨。兄弟三人並稱「英勇。」 鄉有寇,屢力禦之,一方民多賴焉。沒後,立祠顯應,人不敢犯。自宋末至今。

麻陽縣陵墓無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