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52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卷目錄

 貴陽府部彙考一

  貴陽府建置沿革考

  貴陽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貴陽府星野考

  貴陽府山川考

職方典第一千五百二十三卷

貴陽府部彙考一

[編輯]

貴陽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編輯]

本府

《禹貢》
梁·州南境荒服之地殷為鬼方周為靡莫

[編輯]

秦為「夜郎。」漢為「西南彝,武帝平頭蘭。」即「且蘭」 ,今遵義是也。遂平南彝。在播州之南為《牂牁郡》。漢書雲郡有牂牁江通番禺城下光武時牂牁大姓自牂牁江入貢即此唐為牂州,尋為首領南謝氏所有。五代時,楚王馬殷遣八姓帥率邕管、柳州兵討兩江溪洞至此,留軍戍之,遂各分據,號「八番。」宋為羈縻南寧州。至道元年,南寧彝長龍漢請幫助識別此字。遣使率西南牂牁諸彝入貢,號「龍番。」元至元十九年,詔降彝八番。金築百餘寨,悉為郡縣,置順元路。金築府貴州以統之,總隸於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考通鑑征交趾由八番即此地也明洪武四年,彝長密定等舉土內附,置安撫司一,長官司十六,隸四川貴州衛。正統元年,以木瓜、麻嚮、大華三長官司割屬金築安撫司,直隸貴州布政司;程番等十三長官司改隸貴州宣慰司。成化十年設程番府於程番長官司,安撫司及十六長官司俱隸焉。隆慶二年移程番府治於省城,益以貴築、平伐二司改名貴陽府。萬曆十四年,設定番州於舊府。十九年,設《新貴縣》。二十九年,以貴陽為軍民府。三十三年,設貴定縣。三十九年,以金築安撫司設廣順州。崇禎四年,以副宣慰宋氏地設開州。

皇清因之。康熙十一年,改龍里衛為「龍里。」縣二十六:

年改《貴州衛》《貴州前衛》為貴築縣。改敷勇衛為修文縣。省修文、濯靈、息烽、於襄四所入縣。省新添衛入貴定縣。三十四年裁新貴縣,領州三,縣四。

《貴築》縣。附郭。

元為貴州。明洪武四年,設貴州衛,隸四川行都司。十四年,改隸貴州都司。二十八年,設貴州前衛,隸貴州都司。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以二衛改設貴築縣。編戶四里。

先是,貴陽府附郭為新貴縣,係明初設貴築長官司。萬曆十九年,併龍里衛平伐長官司共置新貴縣。康熙十二年,以府轄養龍、中曹、白納、虎墜四司,巴鄉、青巖二營及附城各村寨,歸併縣屬,仍歸府轄,編戶六里半。三十四年,裁去新貴縣,併入貴築縣編戶十里半。

龍里縣

元置龍里州。大德元年,改置平伐等處蠻彝長官司,隸亦奚不薛千戶所。明洪武二十三年,改為龍里衛。

皇清因之。康熙十一年,改龍里衛為「龍里縣」,隸府。領。

長官司五龍里,大谷龍、小谷龍、羊場,《水東》,《貴定縣》。

宋置白馬安撫司。元置新添葛蠻安撫司,隸湖廣行省。明洪武間,置新添千戶所,隸貴州衛,尋陞為新添衛,隸貴州都司。領新添丹、平丹行三長官司,隸平越府。

皇清順治十八年,「丹平司」以罪革襲。康熙二十六年,

移貴定縣治於衛,以衛屬地丹行,改隸都勻。領平伐、把平、大平伐、小平伐四司,隸貴陽府,編戶二里。共領長官司五:「《平伐》《大平伐把平》,《小平伐新添》。」

修文縣

宋、元初名乾壩龍場,係水西安氏地。明崇禎三年,總督朱燮元奏設「敷勇衛。」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以衛改縣。省「修文、濯靈、息烽」於

襄四所入縣,編戶四里。

開州

明洪武間,為副宣慰宋氏地。天啟二年,副宣慰宋嗣殷叛,尋討平之。崇禎四年,置開州。

皇清因之,編戶十里,領長官司一:《乖西蠻彝》

定番州

元為程番府。明萬曆十四年,改州。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領長官司十六:《程番韋》番、《盧番》

洪番,方番,上馬,臥龍,大龍,小龍,金石,小程,羅番,盧山,木瓜,大華,《麻嚮》。

廣順州

宋、元為金築宣撫司。明洪武四年,改授金築安撫司。萬曆三十九年,改土設流,置廣順州。

皇清因之,編戶十里。

貴陽府疆域考        通志

[編輯]

貴陽府疆域圖

貴陽府疆域圖

本府

東至平越府界一百一十里。

西至安順府清鎮縣界,三十里。

南至廣西泗城州界二百二十里。

北至四川遵義府界,一百五十里。

自府治至

京師七千六百七十里

東西廣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三百七十里。《貴築縣》:附郭。

東至龍里縣界,五十里。

西至廣順州界六十里

南至龍里縣界,九十里。

北至開州界八十里

東西廣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一百七十里。龍里縣。

東至貴定縣界,三十里。

西至貴築縣界,三十里。

南至貴築縣界,二十里。

北至貴築縣界三十里

自縣治至本府五十里

東西廣六十里,南北袤五十里。

貴定縣

東至都勻府界二十里

西至龍里縣界三十里

南至都勻府界九十里

北至平越府界三十里

自縣治至本府一百一十里。

東西廣五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修文縣

東至開州界六十里

西至威寧府黔西州界五十里。

南至貴築縣界,二十里。

北至威寧府黔西州界八十里。

自縣治至本府五十里

東西廣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一百里。

開州

東至貴築縣界,八十里。

西至修文縣界三十里

南至貴築縣界,四十里。

北至四川遵義府界,五十里。

自州治至本府一百二十里。

東西廣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九十里。

定番州

東至貴定縣界,七十里。

西至安順府鎮寧州界二百里。

南至廣西泗城州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廣順州界十五里

自州治至本府一百里

東西廣二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五里。《廣順州》。

東至安順府普定縣界十里。

西至安順府界二十里

南至定番州界四十里

北至安順府鎮寧州界五里。

自州治至本府一百一十里。

東西廣三十里,南北袤四十五里。

形勝附

[編輯]

本府。《貴築縣》州郭。

《明一統志》:「東阻五溪,西距盤江。」

據荊楚之上游,為滇南之門戶。

《舊志》:冨水繞前,貴山擁後,複嶺四塞,西南都會。筆峰拔地,天馬騰空,兩關雄峙,五行得令。龍里。縣

負山阻溪入省咽喉

貴定縣

四山排戟一水拖藍

修文縣

帶山阻河西土要衝

開州

據清江之險,以控蠻彝。

定番州

四水交流八番拱衛

廣順州

《明一統志》:「山廣箐深,重岡疊寨。」

山連普里壤接泗城

貴陽府星野考        通志

[編輯]

府總

參井之餘

貴陽府山川考        通志

[編輯]

本府。貴築縣附郭。

貴山 在城北五里,一名貴人峰,郡之得名於此。

東山 在城東,一名棲霞山。翠巘崔嵬,琳宮縹緲,溪山闤闠,一覽可盡。郡人楊大賓曾讀書其上,題有「君山讀書處」 五字於石壁。巔左舊有小魯亭,久廢。

皇清總督卞三元重搆,顏曰「振衣亭。」山腹有洞,舊名

來仙

相寶山 在城東北,俗名「照壁。」 排雲列嶂,儼若翠屏。與東山對峙,上有梵宇,頗稱名勝。

高連山 在城南二里。諸山高而連絡,有天馬、貴人諸峰。《唐史》謂「牂柯境內有高連、石門二山」 ,即此。

黔靈山 :在城西三里。眾山環抱,石徑險仄,一線盤旋而上。

皇清康熙十二年新建,祠宇宏麗,往來游觀之所有。

碑記

獅子山 在府城西二里。明潁川侯傅友德講武於此。

翠屏山 :在城中,布政司署後。

文筆山 在城南。孤峰如筆,卓立雲表,為郡士人文之兆。

驪珠山 :在城北五里許。

崆巃山 在城東北五里。《明一統志》以為石洞山。山腹谾豅,可通人行。

石門山 在城東六十里,兩山對峙如門。金鼇山 ,在城北五里,群山如奔濤疊浪,中湧一峰,宛然鼇首,躍波天飛。

板橋山 ,在城南六十里,高與雲齊,數百里內外皆見之,晴日亦生雲氣,上有石枰,傳有僊人對奕其上。

唐帽山 :在城東一里,以形似名,土人常避兵於此。

斗崖山 在城南里許,俗名「倒崖山。」

筆架山 :與「斗崖山」 相近。

天馬山 :在城南,高連山前。

天榜山 :在天馬山前。

臥牛山 在城南二十五里。山南有長豐堰,溉田甚廣。

簸箕山 在城南五十里。傍有青巖,巖臨河。其側為羊虎二場,四方軍民貿易於此。

風洞山 在白納司西,山腹有洞,每風貫其中,有聲如雷。

白崖山 在城北二里,「兔腸」 官道經其下。鴉關山 ,在城北。

驪珠山 與鴉關山相接。

坎馬山 在西二里,俗名《坎馬沖天》。

三腳山 在城北五十里。三峰竦立,形如鼎足。魯郎山 在城北八十里。元時有魯姓者讀書於此,故名。本名「乖西山」 ,又名「書案山。」

木閣箐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延袤百里,林木蓊蔚。中有道可通水。西畢節,上有一潭,深不可測。

銅鼓山 :在城東二里。

鳳凰山 :在城南五里。

金貓捕鼠山 在城西南五里。山以形名,宛如貍奴,蹲踞溪邊,昂首傲睨。傍有群石如鼠,伏不敢動。傳有大地,張三丰有鈐記,至今未得其解。五虎山 在城外,山形類虎者五。諺傳「五虎三獅一鳳凰」 雲。

石人山 :在城北三十里。山頂巨石林立,遠望如人。

雲錦山 在城北二十里,舊為宋宣慰別業。舒屏列嶂,俛瞰平田,煙光繚繞,春花秋月,適興宜人。下有「流觴」 、「曲水」 諸勝,今雖荒煙蔓草,猶可想見當年。

玉冠山 在城西七十里,地名泥阿。有山巍然聳拔,如羽士垚,星冠僧結庵於其上。昔有道者經此,題其壁曰:「高上若無僧佔住,待余著去好朝天。」

高坡 在府城南六十里。岡巒繚繞,如帶如圍,石砦摩霄,煙嵐夾澗,風高雲低,暑月猶寒。地產茶,郡人避兵其上。

藏甲巖 在城內西南隅,一名鬼王洞。漢王志英武過人而貌寢,軍中呼為「鬼頭。」 從諸葛武侯南征,擒雍闓過此,藏盔甲以鎮百蠻。

《石譜 》:在府城南白納司。平地突起奇石,類聚群分,攲整橫斜,千態萬狀,足供繪圖,郡人吳中蕃目之以「石譜。」 下有清泉,隆冬不涸,竹樹森陰,游之忘暑。

犀牛石 在城西一里。昂首田中,如犀牛狀。「船石 」 在城東二里牛渡河邊。長數丈,宛然桅舟。野泊登之,可以命酒。

梯嶺 在城南三里,有石級如梯,中曹司路經其上。

鰲頭磯 在府城南

白龍洞 ,在城西北十五里,巖石玲瓏,備極靈異。入數十丈漸幽暗,非秉炬不得前。中有潭水,駕竹而渡。石筍數莖,扣之鏗然若鐘聲。

朝陽洞 在城南六里。軒豁爽塏,可供游賞。雲崖洞 在西北三里,舊名「唐山洞」 ,甚幽邃。瀉玉洞 去城北四十里,地名「羆阿」 ,有山綿亙而下,一阜鼻昂,峰圍木拱,山鼻忽開洞口,洞中石有人立者、獸蹲者,筍茁者、花綻者,石床丹竈,各各具備,扣之有聲,戞然。石洞鼻竅清泉外瀉,噴若銀簾,幾於匡廬之瀑布。

水落洞 ,在北隅里,為眾水所歸,松風古剎,即之泠然。

魯納洞 在谷池裡。三洞並列,可容千人,土人於此避兵。

烏江 在城北,源出水西,與四川遵義府分界,湍流洶悍。其北岸有烏江關,西境恃以為險。東北流入平越府境。

三水江 在城北三十里。府西境之水泒流而下,至此合流而為一,東流合於清水江,即陸廣諸水之下流也。

清水江 在城東北百二十里,與新添衛分界。水甚清冽,兩岸峰巖壁立,崎嶇難行。下流經開州南境,乘西、巴香諸部,苗狫倚此為險。明景泰三年,南和侯萬英將兵渡此,平其兩岸以為坦途,苗獠奪氣。又東北入於烏江。

龍洞河 在城南十里,下流入於南明河。濟番河 在城西南三十里,俗名「花犵狫河」 ,八番路所經。明成化初,宣慰使宋昂疊石為橋,其下流合南明河。

陸廣河 在城西北百二十里,即三水江上源也,當水西驛道。舊《志》:巡司於此盤詰行者。」 《黔記》:「陸廣河有水口砦,又有陸廣城,為水西要地。」 鴨池河 在府西百五十里,下流達於陸廣河。南明河 在城南門外,源出廣順州界,東北流經郡城,至巴香,北流合烏江,通思南府,入蜀涪州界,合岷江。明巡撫舒應龍、江東之先後俱有「《開河之議》,以石多工鉅而止。

貫城河 ,自崆巃山發源,貫入城中,流會《南明》。

河。明大學士席書有記,巡按楊鶴題曰「玉帶」

皇清總督甘文焜、巡撫佟鳳彩因民居迭火,濬之以

禦火災。康熙十二年,復加疏導,倍覺澄泓,比於《離堆》之鑿。

四方河 在城西南五里。源自廣順州,入濟番河,東流匯於南明河。

富水 在城南,源出八里屯,東北流入南明河內。

墨特川 在西北。元大德五年,宋隆濟與蛇節作亂,進攻貴州。元將劉國傑討之,大破隆濟等。墨特川,即此。

擇溪 在城西三里,一作「宅溪。」 源出髑髏山,流合貫城河,入南明河。

西溪 在城西北二百八十里,流合陸廣河。沙溪 在城北二百里,流合烏江。

涵碧潭 在城南門外武侯祠下,南明河之所匯。碧流瑩徹,巖木薈蔚,迥隔塵凡,舊多題詠。《漁磯灣 》在南明河左岸。漁人鼓枻往來,有瀟湘之致。

芳杜洲 在南明河中,甲秀樓下,廣可百步。春來芳草晴沙,足供游詠。

玉池 在城豐濟倉前。明巡撫趙釴濬之,題曰:「玉池勝地。」 池北有塘,曰「鳳嬉」 ,池中有亭,曰「浮光」 ,皆有《記》。

皇清巡撫羅繪錦命工疏治,植蓮其中。

夢草池 在城西隅崔家坡頂,一泓清淺,經冬不涸。邑人吳子騏別墅,岸植芙蓉榆柳,蕭疏掩映,中有神物,每出見則風雨。昔人頗多題詠,今埋塞過半。

靈泉 :在府城大興寺內,泉極澄澈。舊傳月出沒時,雖偏在東西,泉中皆見影。

聖泉 在城西八里。一名「百盈」 ,一名「漏汋。」 自山麓湧出,晝夜百盈百竭,應刻漏之數。似有橐籥,莫測其端。明鎮遠侯顧成甃石為池,覆以亭。池中立一石,以驗消長。旁有寺,郡人歲時游觀。九十九泉 ,在城西二十里,地名高寨。泉出山頂,凡九十九穴。

神應泉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地名「巴香」 ,出於兩石之間,水不恆注。汲者至擊石數聲,則涓涓流出,隨器而滿,足則復竭。

溫泉 :在城東九十里,地名「楊郎壩。」 初出地熱甚,可熟。生物稍遠,乃可浴。

珠泉 在城西三十里,泉列池中,分六七道而出,纍纍如貫珠之不絕。

濟行泉 :在新添關鋪,有二,源出高連山穴,行者藉此以濟渴。

龍井 在城隍廟前。水出石隙,味甚清冽。安酋叛圍城,井忽涸。有人探入,見一穴深窅,莫可窮極。

海螺井 :在府治白納司。形如螺甲,每日三潮,若吞吐然。

普惠井 在城北,一名「四方井。」

龍里縣

龍駕山 :在城南一里。為縣鎮山。

紫虛山 在城東門內。疊石崚嶒,頂結平臺,建「紫虛閣」 其上。

雲臺山 :在城北二十里,高五里許。磅礡蜿蜒,攢靈簇秀,頂有普賢寺。

回龍山 :在城西南一里。

馬鞍山 :在城西一里。

長衝山 在城西四十里。昔為苗蠻出沒之所。明成化間,置哨堡以守之。

鯉魚石 在城西五里道傍。揚鬐鼓鬣,煙雨欲飛。

留雲洞 ,在城南里許。洞中懸二石乳,扣之如鐘鼓。左有一石臺,雲龍變幻。明巡撫郭子章登之,名曰「雕雲。」 《黔記》稱此洞有雲溪之朗,而奇石怪壁,非雲溪所有,有天然之巧。而高明洞矚,非天然可侔,亦龍里之奇觀也。

簸箕河 在城北四里,入新添衛,下流合清水江。

加牙河 在城東。源出縣東南之谷者砦,流入大平伐司之瓮首河。

原溪 :在城西南五里。東北合流於簸箕河。今其上有廣濟橋,為往來必經之道。

呼應泉 :在城南五十里。人每呼之,水輒應聲湧出。

貴定縣

白馬山 在舊城東北五里。峻石巉崖,攀援而上。相傳有白馬見山下,一黃冠咒之,馬上山化為石。上有大池,深不可測,人跡罕至,至則風雨。

晦冥

陽寶山 在新添北十里。山勢自西北來,不知幾百里,結峙於新之地。由北而南,而東而西,諸峰崒立,皆環向此山。遠者如愬如赴,近者如俯如揖,左右者如侍如衛,登山半,諸峰在幾席,然及頂則培塿矣。山有祠,前祀真武,後祀佛。明萬曆八年,僧白雲再創叢林於山後,中夜不時有光起自殿中,若長虹亙天,朝霞絢彩。前山當絕頂上烈風碎瓦,祠不時圮,乃瓦以鐵。屢著靈異,來朝者眾,遂為名山。山產茶,製之如法,可供清啜。

雲霧山 在大平伐司西南一里許,上有池曰「九龍池」 ,水飛流直下,池邊有石几石榻,位置天然。

天馬山 在新添南十里許,又名「三台。」

金星山 在新添西半里。端正圓秀,迥異諸峰。銀盤山 在新添城西,與金星山相屬,形圓色白。

谷定山 在新添城北十里,懸崖絕壁,瀑布分流,景最幽勝。

西華山 在新添城北陽寶山後。

冗刀山 在縣平伐司西。峰巒高聳,狀如列戟。宋永有保郎者,立砦此山,招集蠻類,以拒蒙古,故址猶存。

谷峽山 在大平伐司治東北。連峰峭壁,中一徑可通,與平伐長官司分界。

谷阻山 在小平伐司東五里。

隴冒山 在司西十里

文筆山 在新添司南六里,亦名「筆峰山」 ,與天馬山對峙。

象鼻山 在新添司北一里。

松牌山 在新添司南十五里。

東山 在新添司東十里。

擺籠山 在把平司東二十里。

翁黃山 在把平司北十五里。

隴黃山 在丹平司治南。

擺鋪山 在丹平司東二十里。

洞得山 在丹平司東北三十五里。

睹虎山 在丹行司西十里。多林木,謂之「睹虎大箐。」

藤茶山 :在丹行司治西南。

西山 在衛城西九里

蔡苗山 在衛城東北一十里,上有泉,懸崖飛下,宛如玉虹,名曰「飛泉。」

峽山 在大平伐長官司治東北。連峰峭壁中,一逕可通為兩司界限。

香奩崖 ,在舊城南。嵌空玲瓏,石如白玉,上有《香草》,少年歌曲祝之。崖風微動,草墜衣上,以貽游女。

倒影石 在縣屬大平伐司東五里許。山石壁立,明如懸鑑。數十里內,村落、田壟、樹木、泉水皆倒影於上,觀者駢闐。土人苦之,加以劃削,遂失其光。

石龍 在縣南壩河高家崖下。澗旁有石,形如雙龍,角爪鱗甲皆具。每雷雨交作,勢若生動。憑虛洞 在新添東二十里,舊名母豬洞。明太史丘鶴峰闢草萊出之,易母豬曰「憑虛」 ,其後洞曰雷鳴。憑虛洞高數十仞,左有水,自山半東下,前匯洞水,去為澗,洞廣數丈,深倍之。前臨澗崖最穹窿,方闊如寢室,石筍撐空,作浮圖狀。循崖而西,可達上洞。中有水,不可涉。援石而登,耳相錯,趾相藉,稍失足,則墮水中。登處有罅,下通者二,前罅直貫山頂。罅上一石立如人。山左復有一洞,深入無內,澎湃聲如雷。怪石巉崖,下臨無際,有尾閭為潭水所洩。水三疊如珠簾,是為「雷鳴。」

西華洞 在新添城西三里,崖石峭峻,下臨深澗。明崇禎初年,有僧號「北京和尚」 ,尋幽至此,禪隱其中,洞始知名。

三門洞 ,在新添城北十里,洞中可容萬人,有東西三門,儼然城郭。

海馬洞 在新添城西五里,相傳洞中有物如馬,鱗甲光怪,或出與牝馬交,即產名駒,但不可常遇雲。

白衣洞 在新添城西四十里,洞門「高數十丈,一逕崎嶇達其上,穿崖而入,凡三層,曲折變幻,莫可名狀。土人藍桂建庵其中。」

崆峒洞 ,在新添城東南十五里,由洞口曲折下,丈許寬平,可坐數百人。崖隙透光,奇詭畢露,盡態極妍,隱隱有聲,如潮可聽。

烏龍洞 :在舊城南五十里。烏龍潭上,大水出。

其中「深窈難窮,中分為二」 ,澄潭內蓄,急湍外流,靈物之所以宅也。

龍山洞 ,在舊城西南里許龍山下,高百餘丈,明敞危峭,有丹爐石几,巨人足跡。傳有道人修煉其中。

清水江 在新添司西北三十里。自貴陽府流入界,即南明河之下流。又東北經平越府境,入麻哈江。

甕首河 在大平伐司東南二十里,下流合清水江。

雍真河 在小平伐司西。亦流入清水江。翁黃河 在把平司翁黃山下。

三岔河 在小平伐司,三水匯流,故名。

八字河 在新添東二里。水自遠澗發源,與西流合。中有石,激湍分流如八字,築堰可以灌田。藤茶河 在丹行司南十里,源出藤茶山,甕城河之上源。

甕城河 在新添西二十里。自平伐發源,視諸水差大,有石橋黔楚大道。

羅鴨溪 :在把平司治南。

乾溪 在新添司西十里,流合甕城河。

麥新溪 在新添衛西流合八字河。

甲港溪 在丹行司東十五里。亦流入甕城河。沙井 在衛治北。味極清甘,遇旱不竭。

洛白龍潭 在新添北十里,深潯莫測。相傳每年有氣上騰,在水則豐,在山則歉。

蝦墓塘 在新添北二十里,旱禱輒應。

蓮花池 在猴場。每盛夏時,荷香數里。

修文縣

西望山 在息烽西十里。盤亙百餘里,與南望山對峙。山巔有池曰「鳳凰」 ,闊可里許。前有三峰,一曰翠屏,一曰目游,一曰莫若,皆壁立萬仞,蒼松虯結,而目游更奇峭不可登。有生成疊石如浮圖。又石筍數株,高插天際。踞嶺絕險處,有盤陀石,上平下削,如人措置者,約高二丈許,可坐百人。去石數百武。有峰曰摹蘿石,尤險峻,遊人捫蘿而上,左有小澗,水落懸崖間,輒成飛練。澗之左有雙石如柱,拔地而起,高可數百尺,曰「天門」 ,誠西南巨觀。

三腳山 在西南六里許,三山攢立如鼎足。木閣箐山 在東南二十五里,延袤百餘里,林木蓊鬱,山石巑岏。

龍岡 在城外西南隅。王文成所搆「何陋軒」 、「君子亭」 處也。

陽明洞 在城北三里。王文成謫居龍場時,游息其中。舊名東洞,改名「陽明小洞天」 ,有碑記。石天洞 在息烽。石峰聳峙,峭壁如削,中通一竅。躡級而登,穹窿高敞,可以遠眺。昔人王輔搜奇至此,建庵三楹,覆以木皮,謂之木皮庵,今存。烏江 在息烽西北五十里,湍流洶悍,乃黔蜀之界,最為要害。

陸廣河 在城西五十里,昔為水西驛道。「三潮水 」 ,在城北十五里許。水日盈縮者三,涌則奔騰怒號,竭則聲響俱寂。

白馬潭 :在城北。溪流至此,渟滀澄泓,傳有神物居之。

開州

南望山 在城南三十里。千峰萬壑,綿亙數十里,林木蓊蔚,蒼翠接天。其上有梵剎,為州之鎮。陰陽山 在乖西司治旁。土人以雲氣占晴雨,故名。

三昧巖 在城北三十里,懸崖百仞,聳峙雲表。洗泥河 在東南四十里,流入烏江。

溫泉 :在城北三十里。

定番州

琴山 :在城東一里。形如琴,故名。

麒麟山 :在城東五里。

三寶山 在城南七里。三峰鼎峙,視諸山若蟻垤。州人禱雨其上輒應。

筆架山 :在城南五里。為《州文風》之應。

連珠山 :在城南八里,五山圓秀,連絡如珠。笠山 與連珠山相近,俗名「斗篷山。」

掛榜山 :在城南五里。

《驪龍玩珠》山 在城北二里,以山勢盤曲而成也。

鳳凰山 :在城北二十里。

交椅山 :在城西五里。

旗山 在交椅山西一里。皆以形似名也。龍山 ,去程番司二十里。

蒙山 在程番司南二里。

天馬山 在程番司西南七里。

印山 :在韋番司西一里,山形如印。

錦屏山 在方番司北一里。

將臺山

旗峰山 :俱與方番司相近。

三疊山 在洪番司南。峰巒綿連,曲折三疊。伏蛟山 在洪番司北一里。

象山 在盧番司南一里。

獅子山

太平山 俱在盧番司南。

桐木山 :在盧番司東三里。

屏風山 在上馬橋司南一里。

卓筆山 在上馬橋司南二里。

高洞山 在上馬橋司北二里。

崖頭山 在上馬橋司北二里。

月坡山 在臥龍司南三里。

文峰山 在臥龍司南十里。

九龍山 在小龍番司北。有九嶺起伏,蜿蜒如龍。

馬鞍山 在龍番司南十五里。

旗鼓山 在龍番司南五里。

執笏山 在大龍番司南。

栗木山 :在大龍番司西十里。

三台山 在金石司南一里。

天堂山 在金石司西二里。

小龍山 在金石司西二里。

伏龍山 在金石司南五十里。

盧山 在盧山司南,極高峻。旁有三石峽如門,盤旋而上。頂平廣,可容千人。有泉池,田土可耕,蓋鄉人避兵處也。

茶山 在盧山司南二十里,其上產茶,因名。「五門山 」 ,在盧山司東三里。

寶塔山 在盧山司西五里,峰巒尖削如塔。紗帽山 在盧山司北,以形似名。

天馬山 在木瓜司西一里。

獨鯉山 在木瓜司南一里。

鳳凰山 在木瓜司東二里。

百蓮山 在麻響司北二里。

盤龍山 :在麻響司治後。

翠松山 在大華司治前。

播荅山 :在大華司北二里。

牛角山 :在大華司南十里。

松臺山 在木官寨西三里。

木栗山 在木官寨北五里。

松岐山 在克度寨南二里。

高囤山 在克度寨南四里。

連雲山 在通州里寨南五里,以高聳連雲也。屏風山 與連雲山相近。

營盤坡 :在城南二里。

紅土坡 在城西一里

楊梅坡 :在城西一里,以產楊梅名。

伏龍坡 在小程司南二里。西通上馬橋,東達盧番司。

滴水崖 在城東南十里。水出崖中,四時不絕,行者資以濟渴。崖前有平地,名曰「三墓」 ,常有賊出沒於此為患。向置哨兵戍守。

長崖 在盧番司南十五里。

桐木岡 在大龍司南一里。

臥牛岡 在盧山司北一里。

牛眠嶺 在小龍司南十里。

蓊松嶺 在盧山司南十五里。

松明嶺 在盧番司北

「文秀峰 」 在牛眠嶺旁。

獨峰 在克度里寨

仙人洞 在臥龍司東十里。

白象洞 在臥龍司東南十里。洞中有石如象,故名。

蓮花洞 在天馬山旁

天生洞 在金石司東六十里。

龍王洞 在盧番司西五里。

嘉木箐 在小程司南十五里。

江度箐 在小程司南五十里。

遶翠江 在臥龍司南。自山澗中遶流而東,入牂柯江。

奔龍江 在大龍司東一里。下流入於牂柯江。回龍江 在金石司東南,流入牂柯江。

環帶江 在羅番司南,流入牂柯江。

牂柯江 源出濛潭,遶城南流,至破蠶,入廣西泗城州,過番禺,入南海。或以為即莊蹻入滇所經之處。

漣江 在小程番司,南流入牂柯江。

九曲江 :在城西二十里。

玉帶河 在城北二里。下流入於牂柯江。冷水河 在小程司南五十里,流合於漣江,入牂柯江。

大韋河 在韋番司南三里。上通程番,下接臥龍,亦流入於牂柯江。

底方河 在方番司南五里,合於牂柯江。小番河 在方番司南五里,合於牂柯江。洗馬河 在盧番司東,下流南入牂柯江。上馬橋河 在上馬橋司東,北流入貴陽府界。即南明河之上源。

大龍河 在大龍司治後。合奔龍江而入於牂柯江。

羅番河 在羅番司北流合環帶江而入於牂柯江。

小水河 在羅番司東五里。流合環帶江而入於牂柯江。

腰帶河 在盧山司南。下流入牂柯江。

擺遊河 在司西三十里,下流入牂柯江。小河 在麻響里治前。

龍井河 在克度里寨南。

雲溪水 在方番司北。山嵐雲氣,浮騰水面。雙峽水 在小龍司南。有二水導於司東,又南流而西折入牂柯江。

小溪 在洪番司南。溪流清激,東流入於牂柯江。

九曲溪 在木瓜司南八里。

松井 在木瓜司北一里。清流洶湧,雖旱不竭。清水塘 在城南五里,水清不涸,溉田數百畝。乾堰塘 在程番司北一里。此水盈縮,可驗歲之豐歉。

龍塘 在大華司西里許。相傳有龍潛焉。清水溝 在大華司西一里。

遶村溝 在克度里砦西。居民資以灌溉。蓮花池 在治前。中植芰荷,暑月最為勝賞。滾水泉 在韋番司西三里。

廣順州

白雲山 在城東四十里。層峰疊障,如奔馬,渴虹至此而止。兩水界其左右,遠望不覺其高。登其上,則眾山皆俯矣。山頂常有白雲覆罩,陰晴皆見,山因以名。明建文帝常遯蹟於此,上有羅永庵。庵外杉木二株,長可數十尺。其一經帝手所摩,至杪,絕無附枝,具諸神異。帝嘗題詩於壁,為同寓僧楊應祥所竊,冒稱「帝首。」 諸泗城土官岑瑛輩。章入告,並逮及帝。應祥論死,從者二十八人戍邊。帝在其中,乃以實白,迎入西內,稱曰「老佛」 ,不知所終。

天台山 :在城南五十里。傳有黑白二鹿,往來其上。舊有方廣寺,今廢。

馬鞍山 在州治後

螺擁山 :在城東二十里。上有深淵,四時不涸,色碧如藍。

簸箕山 :在城東六十里。

麤石坡 在州北十里

蜃洞 在城東從仁里天生橋下。水搜石骨,如蜂房蟹筐,萬態千姿,險怪奇奧。

麻線河 :在城北三十里。流出如線,入於牂柯江。

一宿河 在從仁里。俗傳明建文帝入白雲山時,道經宿此,因名。

尤愛溪 在城東,從仁里出山腹中,東折復入山腹出瀉為瀑布,注於濟番河。

聖水 在城西五里。人汲則湧,不汲則止。《乾溪 》在城南五里。雨集成溪,雨止即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