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2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十四卷 |
第二十四卷目錄
朝鮮部彙考十二
明二〈憲宗成化十則 孝宗弘治六則 武宗正德四則 世宗嘉靖十六則 穆宗隆
慶二則 神宗萬曆二十五則 熹宗天啟三則 愍帝崇禎二則〉
皇清〈崇德三則 順治五則 康熙五則〉
邊裔典第二十四卷
朝鮮部彙考十二
[編輯]明二
[編輯]憲宗成化元年朝鮮貢使道卒命給棺賜祭及綵幣按明外史朝鮮傳天順八年遣使頒即位詔成化元年冬陪臣李門炯來朝卒於道命給棺賜祭並綵幣
[編輯]慰其家。時朝鮮頻貢異物。
成化四年,朝鮮王瑈卒,賜諡《惠莊》,封世子晄為國王。 以御史侯英奏定冊封大禮,選廷臣有學行者充正 副使。
按《明外史朝鮮傳》:「成化四年正月,遣官來獻俘。詔從 厚賚敕獎諭之。是年瑈卒,遣太監沈繪弔祭,賜諡惠 莊。遣太監鄭同、崔安,封世子晄為王,給妃韓氏誥命。 既行,巡按遼東御史侯英奏曰:『遼東連年被寇,瘡痍 未起,今復禾稼不登,軍民乏食。太監鄭同等隨從人 員,所過驛騷勞費。臣考先年曾於翰林院中選有學 行文望者出使。今同安俱朝鮮人,墳墓宗族皆在,見 其國王,不免屈節,殊褻中國體。乞寢成命,或翰林院、 或給事中及行人內,推選一員往使為便』。」帝曰:「英所 言良是。自後賞賚遣內臣。其冊封大禮,選廷臣有學 行者充正副使。」
成化六年,朝鮮王晄卒,賜諡「襄悼」,命故世子暲之子 娎嗣位。 按《明外史朝鮮傳》:「成化六年,晄病篤,以所生子幼,命 其兄故世子暲之子娎權國事,遣陪臣以聞。及卒,令 內官往弔祭,賜諡襄悼」,命娎嗣位。娎妻韓氏封王妃。 成化十年,追贈娎父世子暲為國王,諡「懷簡」;母韓氏 為王妃,從所請也。
按:《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成化十一年十一月,以冊立皇太子,遣官齎詔,賜王 及妃綵段文錦。
按:《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成化十二年朝鮮王娎為繼妻請誥命 按《明外史朝鮮傳》。「成化十二年十月。娎為繼妻尹氏 請封。賜誥命冠服。」
成化十三年,詔許朝鮮使臣回,得買弓面一百副。 按《明外史朝鮮傳》:「時禁外國互市兵器。十三年,娎奏, 小邦北連野人,南鄰倭島,五兵之用,不可缺一。而弓 材所需牛角,仰於上國。高皇帝時嘗賜火藥火砲,今 望特許收買弓角,不與外蕃同禁。」兵部議:歲市弓角 五十,後以不足於用,請無限額。詔許倍市。
成化十六年,朝鮮請改貢道。不許。
按《全遼志》:「成化十六年,請改貢道。朝議以為由遼陽 經廣寧過前屯,而後入山海關,迂迴三四大鎮,自有 微意。自鴨綠江抵前屯,山海路太徑,恐貽後日憂。遂 不從其請。」
成化十七年,娎奏「繼妃尹氏失德廢置,乞更封副室 尹氏。」從之。
成化十九年四月,封娎長子㦕為「世子。」
孝宗弘治五年立皇太子頒詔於其國
[編輯]弘治七年十二月,娎卒。 按以上《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弘治八年賜朝鮮王娎諡康靖,封世子㦕為國王 按《明外史朝鮮傳》:「『弘治八年春,㦕遣使告訃,且請諡, 賜娎諡康靖』。四月,命中官偕行人封㦕為國王,妻慎 氏為王妃,賜誥命、冕服、綵幣。」
弘治十二年,朝鮮王㦕奏:「請搜捕海島逃人。」報可。 按《明外史朝鮮傳》:「弘治十二年,㦕奏:本國人屢有違 禁匿海島,誘引軍民,漸至滋蔓。乞許本國自行搜刷。 其係上國地方,請敕官追捕。」時遼東守臣亦奏如㦕 言,報可。
弘治十五年冬,命中官封《㦕長子》。為世子。 弘治十八年八月,遣官頒《即位詔》。十月,㦕遣使進香, 另貢方物、馬匹,賀即位。
按:以上《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武宗正德二年朝鮮王㦕以疾辭位封其弟懌為國王
[編輯]按:《明外史朝鮮傳》:「正德二年,㦕以世子」天囚,哀慟 成疾,奏請以國事付其弟懌,其國人復奏請封懌。禮 部議命懌權理國事,俟㦕卒乃冊封。既,陪臣盧公弼 等以朝貢至京,復請封懌,廷議不允。十二月,㦕母妃 奏懌長且賢,堪付重寄。於是禮部奏:「㦕以痼疾辭位懌以親弟承託,授受既明,友愛不失。通國臣民,舉無 異詞,宜順其請。」上乃允懌嗣位,遣中官敕封,並賜其 妃尹氏誥命。初,高麗國王王氏,洪武間王顓遇弒無 後,權臣李仁任立偽姓為嗣後,國人得王氏裔瑤立 之。瑤昏亂,眾推門下侍中李成桂主國事,請於朝,許 之,改名旦,更國號曰朝鮮。成桂與仁任本異族,永樂 間降《祭海嶽祝文》,稱成桂為仁任子,而《祖訓》亦載仁 任子成桂更名旦。後成桂子芳遠奏辨,太宗許令改 正。至是,修《大明會典》,仍列《祖訓》於朝鮮國,下貢使市 以歸。
正德十四年,朝鮮王懌奏:「乞改正《世系》。」詔可。
按《明外史朝鮮傳》:「正德十四年,懌上疏備陳世系,辨 先世無弒逆事,乞改正。」禮部議:「《會典》詳載本朝制度, 事涉外國,疑似之際,在所略。況成桂得國,出皇祖命, 其不繫仁任後,太宗詔可徵,宜從其請。」詔曰:「可。」 正德十五年,封朝鮮王懌子㟝為世子。 按《明外史朝鮮傳》:「正德十五年冬,命內官封懌子㟝 為世子,賜懌金帛」珠玉,令括取異物及童男女以進。 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召使朝鮮內臣還,毋有所索 取。
按《明外史朝鮮傳》:「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禮官言天 子初踐阼,宜正中國之體,絕外裔狎侮之端。請諭懌 召內臣還,毋有所索取。帝從之。八月,懌遣陪臣賀即 位。」
世宗嘉靖二年朝鮮獻倭俘並送還中國被掠人
[編輯]按《明外史朝鮮傳》:「嘉靖二年八月,懌以俘獲倭夷二 人,及斬三十三人來獻,並送還中國被掠八人。帝嘉 其忠,賜白金錦紵。」
嘉靖八年,朝鮮臣柳溥上言,朝鮮王李旦世系 按《明外史朝鮮傳》,「嘉靖八年八月,陪臣柳溥上言,國 祖李旦,係本國全州人。二十八世祖瀚,仕新羅為司 空。新羅亡,六世孫兢休入高麗。十三世孫安社,仕元 為南京千戶所達魯花赤。元季兵興,安社曾孫子春 與男成桂避地東遷。至正辛丑,當恭愍王之十年,有 紅巾」賊入境。成桂擊賊有功,授武班職事,時尚未知 名。《恭愍》無嗣,陰畜寵臣《辛旽》之子《禑》為子,晚被嬖臣 《洪倫》內豎《崔萬生》所弒。權臣《李仁任》誅倫、《萬生》而立 禑,擢成桂為門下侍中。禑遣兵侵《遼東》,成桂不從,返 兵。禑懼,遜位於子昌。昌以偽姓見黜,復立王氏裔定 昌君。《瑤》竄仁任於外。瑤復不道,國人戴《成桂請於高 皇帝,立為王,更名旦,贍瑤別邸,終其身實未嘗為弒。 前永樂、正德間,屢經奏請,俱蒙俞允,而迄未改正。今 遇重修〈會典〉》,乞賜昭雪。禮部為請,帝許之,詔送史館 編纂。
按《春明夢餘錄》:「嘉靖八年,朝鮮國陪臣吏曹參判柳 溥等呈言,本國祖考不係李仁任之後,而《皇明祖訓》 及《大明會典》所載,俱屬仁任,已於永樂及正德間奏 請改正,俱蒙俞允,迄今尚未行。今幸重修《會典》,乞為 改正。禮部以請,上許之,詔開送史館纂輯。」據所陳建 國始末言:「旦初名成桂,其先本國全州人。二十八世」 祖瀚,仕新羅為司空。《新羅》亡,瀚六世孫《兢休》入高麗。 十三世孫《安社》,仕元為南京五千戶所達魯花赤,世 襲其職。元季兵興,安社曾孫與男《成桂》避地東遷。至 元辛丑,當《高麗》《恭愍王》之十年,有紅巾賊二十萬眾 入境,成桂領兵勦賊有功,授武班職事。《恭愍》無嗣,陰 畜寵臣《辛旽》之子「禑」為己子。晚多躁暴,為嬖臣《洪倫》 等所弒,權臣李仁任《車裂倫》等於市,立禑為嗣,其子 昌為世子。禑於六年擢成桂為門下侍中。禑遣將犯 遼東,成桂為副將,行至鴨綠江,與諸將議「不宜得罪 於上國。」禑懼,遜位於昌。以洪武二十二年宣諭,以偽 姓見黜,而復王氏之裔,定昌君瑤主國事,仁任罪竄 於外。既王瑤又不義,國人憤怨,乃共廢瑤,推立成桂。 成桂請命於高皇帝,乃命成桂為王,國號朝鮮,改名 「旦」雲。〈又〉考其《國史》,當元盛時,其元孝王者已遷居江 華島,元無如之何,但責其不登陸而已。竟臣服於元, 而終不登陸。至其子順孝王親迎公主,以元服同輦 入國,觀者駭愕。時從行宗宰不開剃,王責之。至其子 忠烈王,則宰相至下僚無不開剃。唯禁內學館不剃, 左承旨《朴𢘆》呼執事官諭之,於是學生皆剃。 嘉靖十三年,詔定高麗正使通事一員陪侍出入,隨 從人仍照前禁拘。
按《春明夢餘錄》:「嘉靖十三年閏二月初九日,禮部題 使臣出入疏,據提督會同館主事張鏊呈,據朝鮮國 使臣蘇洗讓等呈前事。竊照本國粗識禮義,至誠事 大,朝廷待遇,有同內服。凡本國使臣到京,自行出入, 不見防範,迄至於今,百有餘年,敬謹彌篤,別無違異。 近年以來,始加拘禁,鎖閉館門,遇有稟奉公幹,只許」 通事一二員刻其出入,著令館帶牌管押,有礙舊式。 查得成化六年二月間本國陪臣權減等赴京時分, 禮部發到榜文,該奉聖旨:會同館安歇。一應朝貢四 夷使客出入,舊有禁例,今後不許無故往來街市。該衙門知道。欽此。本月十一日武都督等到會同館宣 諭聖旨:「因通行禁鎖,將朝鮮使臣並禁令後依舊出 入,即令撤去榜文。又該弘治十三年五月間,有會同 館安歇女直旱哈殺死一般夷人。兵部奉聖旨,備由 出榜,曉諭朝貢夷人,著令在館不許出入,並本國一 體防禁。」禮部主事劉綱陳言:奏:「本查得先該本部見 行事例,朝鮮素守禮義,敬事朝廷,比與他夷不同。進 貢人員事例出入,原」無防禁。近該兵部等衙門會議 禁約,將前項事例一概革去,以致提督官員嚴加拘 禁,不得出入。合無仍照前項舊例,朝鮮人員令其自 行貨賣,深為便益。奉聖旨:「是。欽此。」本國使臣出入自 由,無有防禁。在嘉靖初年,主客孫郎中無緣拘禁,不 許出入。至嘉靖四年八月內,有陪臣鄭允謙等前赴 京師,將前項節奏欽依事理,告要照舊自行出入,蒙 部告准。查得舊例許令自行出入,已經本館移文知 會去後。有提督陳主事執己不遵,迫束愈嚴,久莫申 省,貽此因循。遠人慕義之望,殊用慨然。所以區區陳 瀆,不能自默者,豈是意在買賣,以圖復舊哉?其拘閉 與否,亦非有他虧益,祇以一視之仁,罔有「內外,使之 觀游無間。光瞻禮儀,考質文物,薰炙遷化,大有開益。 此實敦懷柔之至德,獎事大之盡誠,俾我遐服,永荷 寵靈,綿歷萬世,與之匹休。」爾在先本國使臣人等入 貢到市,常飭下人務令循度。猶恐或有非違,十分畏 謹,即自禁制嚴密,比前尤甚。在館防閑,有似囚縶,非 唯《有違舊行之規》,恐非累「朝優待之意。伏乞照依舊 例,許自出入,以示聖朝優容之典,不勝幸甚」等因。查 得朝鮮國使臣素守禮義,節年慶賀到京,本部查照 舊例,待遇以禮,於國子監等處聽令謁拜,於一應貨 賣聽其自便。近年以來,止因遠方裔使跟隨人役多 生事端,該管官員始行一概約束加嚴,而使臣頗閑 禮義,委於「他處裔使,不同朝廷。自來待遇以禮,出入 不防,具有舊例。」所據蘇洗讓等具呈前事,相應議處。 其呈稱欲觀遊無間光瞻禮義,考質文物,薰炙遷化, 固見其仰慕上國之誠,但遠人言服既殊,易罹國禁, 亦須曲為之處。合候命下,每五日一次,許令該國正 使及書狀官人等出館於附近市衢觀遊。本部仍劄 付空閑通事一員陪侍出入、以示禮待防衛之意其 隨從人仍行照前拘禁、不許擅自出入、庶幾不拂遠 人之情、不廢上國之法矣
嘉靖十五年十一月,皇太子生,遣官頒詔,懌奉表賀。 嘉靖十六年八月,以更新廟制,上兩宮徽號,表賀,貢 方物及馬。
按:以上《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嘉靖十八年,睿宗祔廟,立皇太子,朝鮮王懌俱表賀。 按《明外史朝鮮傳》:「嘉靖十八年二月,睿宗獻皇帝祔 太廟,配享明堂禮成,懌表賀。帝特御奉天門引見,賜 宴禮部。五月,上《皇天大號》」、「皇祖諡號禮成。六月,立皇 太子,懌俱表賀。」
嘉靖二十三年冬,朝鮮王懌卒。
按:《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嘉靖二十四年,立朝鮮王懌子㟝。㟝未踰年卒,立㟝 弟峘為國王。峘捕海上姦民以獻。
按《明外史?朝鮮傳》:「嘉靖二十四年正月來訃,賜懌諡 恭僖,詔立其子㟝。㟝未踰年卒,賜諡榮靖。九月,權國 事㟝弟峘遣使謝祭諡,並請襲封,詔許之。」 按《蒼霞草》,「嘉靖二十三年懌卒,子㟝嗣。未踰年卒,弟 峘嗣。時日本入寇,舟漂至朝鮮。及姦民往來海上,私 與倭市,峘輒捕以獻。上亦厚賜予,答其意。」
嘉靖二十五年,朝鮮王峘遣使送下海番人六百餘 至邊。賜金幣。
按:《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嘉靖二十六年以「沿海奸民為外國所獲」,嚴敕海道 官員。
按《明外史朝鮮傳》:「嘉靖二十六年正月,峘咨稱,福建 人從無泛海至本國者,因往日本市易,為風所漂,前 後共獲千人以上,皆挾帶軍器貨物,恐起兵端。」詔:「頃 年沿海姦民犯禁福建,尢甚,往往為外國所獲,有傷 國體。海道官員,令巡按御史察參,仍賜王銀幣,以旌 其忠。」
嘉靖三十一年冬,峘以「洪武、永樂間所賜樂器敝壞, 奏求律管,更乞遣樂官赴京校習。」許之。
嘉靖三十二年十一月俘倭夷三人來獻。賜銀幣。 按以上《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嘉靖三十五年,朝鮮王峘歸我俘,賜璽書褒諭 按《明外史朝鮮傳》:「嘉靖三十五年五月,有倭船四自 浙直敗還,漂入朝鮮境,峘遣兵擊殲之,得中國被擄 及助逆者三十餘人,因賀冬至節,帝以歸我俘,賜璽 書褒諭。」
嘉靖三十六年,朝鮮王峘「奏請補給恭僖王妃及榮 靖王妃誥命。」
按《明外史朝鮮傳》:「嘉靖三十六年冬,峘奏臣母恭僖王繼妃尹氏、臣嫂榮靖王妃朴氏誥命被燬,乞補給。 詔允所請。」
嘉靖三十八年,朝鮮獲招通倭寇陳得等以獻。 按《明外史朝鮮傳》:「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峘奏,今年 五月,有倭寇駕船二十五隻來抵海岸,臣命將李鐸 等勦殺殆盡,獲中國民陳春等三百餘人,內招通倭 鄉導陳得等十六人,俱獻闕下。復降敕獎勵,厚賚銀 幣,並賜鐸等有差。」
嘉靖四十二年,朝鮮王峘乞著始祖旦父子春之名 於《會典》。
按《明外史朝鮮傳》:「嘉靖四十二年九月,峘復上書辨 先世非李仁任後。今修《會典》,雖蒙釐正,乞著始祖旦 父子春之名。帝令附錄《會典》。」
穆宗隆慶元年朝鮮王峘卒賜諡恭憲封其姪李昖為國王按明外史朝鮮傳隆慶元年遣官頒即位詔賜王及
[編輯]妃紵絲文錦綵絹。時帝幸太學,來使乞留觀禮,許之。 是年冬,峘卒,遣官弔祭,賜諡「恭憲」,命其姪李昖襲封。 按《蒼霞草》,隆慶元年,峘卒,從子昖嗣。李氏自成桂以 來,事朝廷恭,歲時朝貢外,慶慰報謝無常期,行李踵 於道。王嗣立則使者往封,有大事則頒詔其國,他夷 不敢望也。始,成桂立,高皇帝雖置不問,然心惡其篡, 而傳者復以成桂為仁任子。故《祖訓》謂「其父子先後 弒王氏四王。」其後嗣當永樂、正德、嘉靖間,累表自白, 言恭愍之弒,由嬖臣倫。仁任誅,倫立禑。禑既立,則遣 兵侵遼東。先臣成桂懼幹上國,返其兵。禑遂遜位於 子昌。而恭愍妃安氏以禑、昌皆非王氏,不當立,乃黜 昌立瑤。瑤復不道。國人請命高皇帝「立先臣贍瑤別 邸,終其身。先臣實未嘗為弒,而虛蒙此聲。又家世出 新羅司空,故以為仁任子皆冤甚,乞下史館昭雪之。」 今上初乃得請。其地東西相距二千里,南北四千里, 分八道,統府州郡縣。其設官略倣中國,以田制俸,刑 法不苛。俗柔謹,崇釋尚鬼,惡殺茅。居薴衣,知文字,喜 讀書。上下威儀,燦然可觀。山川丸都,神嵩北嶽海鴨 綠江為大。產金、銀、鐵、水晶鹽、紬薴布、白硾紙、狼尾筆 果、下馬、長尾雞、貂、豽、海豹皮、八稍魚、昆布、秔、黍、麻、榛、 松、人參、茯苓。其貢:道由鴨綠江歷遼陽、廣寧,入山海 關,達京師。
隆慶七年八月,遣官頒《即位詔》,賜王及妃幣帛、文綺。
神宗萬曆元年正月上穆宗尊諡兩宮徽號禮成昖表賀獻方物馬匹萬曆十年九月皇太子生遣官頒詔賜王及妃錦幣
[編輯]按:以上《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萬曆十五年,朝鮮王昖上表謝罪。敕獎之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十五年六月。昖以前陪臣南 館失火及貢物被盜二事。上表謝罪。敕獎其恪順。 萬曆十六年以《會典》賜朝鮮。
按《明外史朝鮮傳》:「昖屢請《皇明會典》為其先康獻王 旦雪冤。十六年正月,《會典》成,適貢使愈泓在京,請給 前書以終前命,許之。」
萬曆十七年,朝鮮臣奏:「所收琉球國船,合解京放歸。」 從之。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十七年十一月,陪臣奇芩等 入賀冬至,奏稱:本年六月,大琉球國船遭風至海岸, 所有男婦,合解京給文放歸。從之。」
萬曆十九年,以朝鮮王昖奏,詔兵部申飭海防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十九年十一月,昖奏倭酋關 白、平秀吉,聲言明年三月來犯,詔兵部申飭海防。平 秀吉者,薩摩州人,初隨倭關白信長,信長任用之。會 信長被其下所弒,秀吉遂統信長兵,自號關白,劫降 六十餘州。朝鮮與日本對馬島相望,時有倭夷往來 互市。
萬曆二十年,倭犯朝鮮,朝鮮王昖棄城奔,以次子《琿》 攝國事。廷議「出師援之。」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二十年五月,秀吉遂分渠帥 行長清正等,率舟師數百艘,逼釜山鎮,潛渡臨津,分 陷豐德諸郡。時朝鮮承平久,兵不習戰,昖湎酒弛備, 猝島夷作難,望風皆潰,昖棄王城,令次子琿攝國事, 奔平壤。已復走義州,願內屬。七月,兵部議令駐劄險 害,以待天兵,號召通國勤王,以圖恢復。而是時倭已」 入王京,毀墳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庫八道,幾盡沒,旦 暮且渡鴨綠江。請援之使,絡繹於道。廷議以朝鮮為 國藩籬,在所必爭,遣行人《薛潘》諭昖以興復大義,揚 言「大兵十萬且至」,而倭業抵平壤。《朝鮮》君臣益急,出 避愛州。遊擊史儒等率師至平壤,儒戰死。副總兵祖 承訓統兵渡鴨綠江援之,僅以身免。中朝震動,以宋 應昌為經略。八月,倭入豐、德等郡,兵部尚書石星計 無所出,議遣人偵探之,於是嘉興人沈惟敬應募。惟 敬者,市中無賴也。是時,秀吉次對馬島,分其將行長 等守要害為聲援。惟敬至平壤,執禮甚卑。行長紿曰: 「天朝幸按兵不動,我不久當還。以大同江為界,平壤以西,盡屬朝鮮耳。」惟敬以聞。廷議倭詐未可信,乃趣 應昌等進兵。而星頗惑於惟敬,乃題署遊擊,赴軍前, 且請金行間。十二月,以李如松為東征提督。
萬曆二十一年,東征提督李如松大捷於平壤,朝鮮 王表謝。敕「朝鮮當自為守。」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如松督諸將 進戰,大捷於平壤,行長渡大同江,遁還龍山,所失黃 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並復,清正亦遁還王京。如松 既勝,輕騎趨碧蹄館,敗,退駐開城。初,如松誓師欲斬 惟敬,以參軍李應誠言而止。至是敗,氣縮。而應昌急 圖成功,倭亦乏食,有歸志,因而封貢之議起。」應昌得 倭報惟敬書,乃令遊擊周弘謨同惟敬往諭倭獻王 京返,王子如約縱歸。倭果於四月棄王城遁。時漢江 以南千有餘里,朝鮮故土復定。兵部言宜令王還國 居守,我各鎮兵久疲海外,以次撤歸為便。詔可。應昌 疏稱:「釜山雖瀕南海,猶朝鮮境有如倭覘我罷兵突 入,再犯朝鮮,不支,前功盡棄。今撥兵協守為第一策, 即議撤,宜少需,俟倭盡歸,量留防戍。」部議留江、浙兵 五千分屯要害,仍諭昖蒐練軍實,毋恃外援。已而沈 惟敬歸自釜山,同倭使來請款。而倭隨犯咸安、晉州, 逼全羅,聲復漢江以南,以王京、漢江為界。如松計,全 羅饒沃,南原府尢其咽喉。乃命李平、胡祖大受鎮南 原,祖承訓、李寧移南陽、劉綎移陝州。已,倭果分犯我 師,並有斬獲。兵科給事中張輔之謂:「倭聚釜山原佯 退誘我,撤兵圖漸逞,無故請貢非人情。今猝犯晉州, 情形已露,宜節制征勦。」遼東都御史趙耀亦報:「款貢 不可輕受。」七月,倭從《釜山》移西生浦,送回王子陪臣。 時師久暴露,聞撤,勢難久羈。應昌請留劉綎川兵,吳 惟忠、駱尚志等南兵合薊、遼兵共萬六千,聽綎分布。 慶、尚之大兵,月餉五萬兩,資之戶、兵二部。先是,發帑 給軍費已累百萬。廷臣言:「虛內實外非長策。請以所 留川兵命綎訓練,兵餉令本國自辦。」於是詔撤惟忠 等兵,止留綎兵防守。諭朝鮮世子臨海君琿居全慶, 以顧養謙為經略。九月,昖以三都既復,疆域再造,上 表謝恩。然時倭猶據釜山也,星益一意主款。兵部主 事曾偉芳言:「倭款亦去,不款亦去;款亦來,不款亦來。 蓋關白大眾已還,行長留待,知我兵未撤,不敢以一 矢加遺;欲歸報關白,捲土重來,則風不利,正苦冬寒。 故曰『款亦去,不款亦去』。沈惟敬前倭營講購,而咸安、 晉州隨陷;今欲恃款,冀來年不攻,則速之款者,正速 之來也。故曰『款亦來,不款亦來』。宜令朝鮮自為守,弔 死問孤,練兵積粟,以圖自強。」帝以為然,因敕諭昖者 甚至。
萬曆二十二年,倭部小西飛入朝,要以誓無犯朝鮮。 詔關白,准「日本」王號,授行長都督僉事。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昖遣陪臣金 晬等進方物謝恩。禮部郎中何喬遠奏:晬涕泣言倭 寇猖獗,朝鮮束手受刃者六萬餘人。倭語悖慢無禮。 沈惟敬與倭交通,不雲和親,輒曰乞降。臣謹將萬曆 十九年中國被掠人許儀所寄內地書、倭夷答劉綎 書,及歷年入寇處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貢。」詔兵部 議。四月,尚寶司卿趙崇善疏言:「既不主封貢,當議戰 守。朝鮮北與遼接,南距海,東西皆崇山絕島,惟釜山 為倭寇出入之路。倭由釜山入京,必經全羅、慶、尚二 道,而全慶之間如雲峰、大丘,皆有險可據。今劉綎戍 兵五千,再加南兵三千,令之訓練,以守全慶。」章下部。 時言官交章,止封薊遼都御史韓取善亦疏倭情未 定,請罷封貢。八月,養謙奏:「講貢之說,貢道宜定。寧波 關白宜封為日本王。」諭行長部,倭盡歸與封貢如約。 九月,昖請許貢保國。帝乃切責群臣阻撓,追褫御史 郭實等。詔小西飛入朝。既至,石星優遇如王公,小西 飛等殊揚揚過關不下。既集多官面譯,要以三事:一、 勒倭盡歸巢;一、既封不與貢;一,誓無犯朝鮮。倭俱聽 從以聞。帝復諭於左闕,語加周複,大略如兵部指。十 二月封議定,命臨淮侯李宗城充正使,以都指揮楊 方亨副之,同沈惟敬往。時禮部議,日本舊有王,未知 存亡。關白或另擬二字,或即以所居島封之。行長以 下,量授指揮銜。詔准日本王號,給金印;行長授都督 僉事。
萬曆二十三年,朝鮮王昖奏立次子琿為嗣,不允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二十三年九月,昖奏立次子 琿為嗣。先是昖庶長子臨海君珒陷賊中,驚憂成疾, 次子光海君琿收集流散,頗著功績,奏請立之。禮部 尚書范謙執奏繼統大義,長幼定分,不宜僭差,遂不 許。至是復奏引永樂間恭定王例上請。禮科薛三才 奏駁,謂不宜播遷之餘,輕率立少,以長亂階。於是禮 臣奏:「昖前請封業,奉明旨報罷。今復奏有功之說,謂 出自通國之志,臣等何由知之?即謂世亂先有功,亦 俟邦家綏靖,徐議未晚。」詔曰:「可。」
萬曆二十四年,倭侵朝鮮,出師征之,不克。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二十四年正月,封使抵釜山而沈惟敬詭云:演禮同行長,先渡海,私奉秀吉蟒玉 翼善冠及地圖武經,又驅壯馬三百至南戈岸,佯備 騎從,實陰獻秀吉。取阿里馬女與倭合。李宗城紈絝 子經行之,營所在索貨。次對馬島太守儀智,夜飾美 女二三人,更番納行帷中,宗城安之。倭酋數請渡海」, 不允。《儀智》妻,行長女也。《宗城》聞其美併欲淫之。智怒 不許。適《謝周梓》姪《隆》與《宗城》爭道《宗城》欲殺之。隆誅 其左右以倭將行刺。宗城懼棄璽書夜遁。比明失路 自縊於樹追者解之,遂奔慶州。《方亨》聞於朝,帝怒,逮 問宗城,議戰守。會《方亨》復揭倭情無變正使自為奸 人誤耳。迺止以《方亨》充使,加惟敬神機營銜副之。群 臣交章請罷封,上切責,下御史曹學程於理,立限渡 海。五月,昖復疏請立琿,禮部執不可,詔如議。時國儲 未建,中外恫疑,故謙於朝鮮易封事三疏力持雲。九 月,楊方亨、沈惟敬奉冊如日本。日本人民聞天朝封 關白,沿路焚香,頫迎抵國門,其臣下亦無不肅敬。而 關白怒朝鮮王子不來謝,止遣二使奉白《土紬》為賀, 語惟敬曰:「若不思二子、三大臣、三都、八道悉遵天朝 約付還,今以卑官微物來賀,辱小邦邪,辱天朝邪?且 留石曼子兵於彼,候天子處分,然後撤還。」拒朝鮮使 不見。翌日,奉貢遣使齎表文二道,隨冊使渡海至朝 鮮。廷議遣使於朝鮮取表文進驗,其一謝恩,其一乞 天子處分朝鮮。初,方亨詭報去年從釜山渡海,倭於 大版受封,即回和泉州。然倭責朝鮮二子不往,謝禮 又微,仍留釜山如故。《謝表》後時不發,方亨徒手歸。至 是,惟敬始投表文,案驗潦草,前折用豐臣圖書,不奉 正朔,無人臣禮。而寬奠副總兵馬棟報清正擁二百 艘屯機張營,方亨始直吐本末,委罪惟敬,並呈石星 前後手書。帝大怒,命逮石星、沈惟敬按問。以兵部尚 書邢玠總督薊、遼。改麻貴為備倭大將軍,經理朝鮮; 僉都御史楊鎬駐天津,申警備;楊汝南、丁應泰贊畫 軍前。五月,玠至遼,行長建樓,清正布,種島倭窖水,索 朝鮮地圖。玠遂決意用兵。麻貴望鴨綠江東發所統 兵僅萬七千人,請濟師。玠以朝鮮兵惟閑水戰,乃疏 請募兵川、浙,併調薊、遼、宣、大、山、陝兵及福建吳淞水 兵劉綎督川、漢兵聽勦。貴密報:「候宣、大兵至,乘倭未 備,掩釜山,則行長擒清正走。」玠以為奇計,乃檄楊元 屯南原,吳惟忠屯忠州。大學士張位請屯田開城、平 壤,朝鮮恐中國吞併,以磽确為辭,議遂寢。六月,倭數 千艘泊釜山,戮朝鮮郡守安弘國,已復往來竹島,漸 逼梁山、熊川。惟敬率營兵二百,出入釜山,玠陽為慰 藉,檄楊元襲執之,縛至貴營。惟敬執而鄉導始絕。七 月,倭奪《梁山三浪》,遂入慶州,侵閑山,統制元均兵潰, 遂失閑山。閑島在朝鮮西海口,右障南原,為全羅外 藩,一失守則沿海無備,天津、登萊皆可揚帆而至。而 我水兵三千甫抵旅順閑山破。經略檄守王京西之 漢江、大同江,扼倭西下,兼防運道。八月,清正圍南原, 乘夜猝攻,守將楊元跣足而遁。時全州有陳愚衷、忠 州有吳惟忠,各扼要,而全州去南原僅百里。南原告 急,愚衷不敢救,聞已破,棄城走。麻貴遣遊擊牛伯英 赴援,與愚衷合兵屯公州。倭遂犯全慶,逼王京。王京 為朝鮮八道之中,東隘為鳥嶺、忠州,西隊為南原、全 州,道相通。自二城失,東西皆倭,我兵單弱,因退守王 京,依險漢江。麻貴請於玠,欲葉王京退守鴨綠江。海 防使蕭應宮以為不可,自平壤兼程趨王京止之。麻 貴發兵守稷山,《朝鮮》亦調都體察使李元翼由鳥嶺 出忠清道,遮賊鋒。玠既身赴王京,人心始定。玠召參 軍李應試問計,應試請問廟廷主畫云何?玠曰:「陽戰 陰和,陽勦陰撫,政府八字密畫,無泄也。」應試曰:「然則 易耳。倭叛以處分絕望,其不敢殺楊元,猶望處分也。 直使人諭之曰:『沈惟敬不死則退矣』。」因請使李大諫 於行長、馮仲纓於清正,玠從之。九月,倭至漢江,楊鎬 遣張貞明持惟敬手書往,責其動兵有乘,靜俟處分 之實。行長正成亦尤清正輕舉,乃退屯並邑。貞明反 至中途,為人所刺死。麻貴遂報青山、稷山大捷。蕭應 宮揭言:「倭以惟敬手書而退,青山、稷山並未接戰,何 得言功?」玠、鎬怒,遂劾應宮恇怯,不親解惟敬,並逮。十 一月,玠徵兵大集。帝發帑金犒軍,賜玠尚方劍,而以 御史陳效監其軍。玠大會諸將分三協:左李如梅,右 李芳春,中高策並以副總兵分將經理。楊鎬同麻貴 率左右協自忠州鳥嶺向東安,趨慶州,專攻清正,使 大諫通行長,約勿往援。復遣中協屯宜城,東援慶州, 西扼全羅,以餘兵會朝鮮合營,由天安、全州南原而 下,大張旗幟,詐攻順天等處,以牽制行長東援。十二 月,會慶州麻貴遣黃應暘賄清正約和,而率大兵奄 至其營。時屯尉山。尉山之南島,山俱不甚高,而城皆 依山險,中一江通釜寨,其陸路由彥陽通釜山。貴欲 專攻尉山,恐釜倭由彥陽來援,令中協高重、吳惟忠 等扼梁山,左協董正誼等赴南原張疑兵。又遣右協 盧繼忠兵二千屯西江口,防水路援。二十三日,乃進 攻尉山。游擊擺寨,以輕騎誘倭入伏,獲級四百餘。倭盡奔島山,連築三寨。翌日,遊擊茅國器統浙兵先登, 連破之,獲級六百六十一。倭堅壁不出,方力攻山寨。 時裨將陳寅身先士卒,斫柵兩重,清正白袍躍馬,督 倭拒守。至其第三柵垂拔,楊鎬遽令國器割級,戰稍 懈。國器復以李如梅未至,不便首功,遂鳴金收軍。詰 朝,如梅至,攻之不拔。島山視尉山高,石城新築,我師 仰攻,多損傷。諸將乃議曰:「倭艱水道,餉難繼,第坐困 之清正可不戰縛也。」鎬等以為然。分兵圍十日夜,倭 砲從隙發,中多疊傷,然倭亦饑甚,為約降緩攻,而冀 行長來援。行長亦慮我襲釜營,不敢輕進,乃選銳卒 三千人,虛張幟蔽江上。朝鮮將李德馨訛報海上倭 船揚帆而來,鎬不及下令,策馬西奔。諸軍無統御,皆 潰。清正縱兵逐北,官兵死者萬餘,游擊盧繼忠三千 人殲焉。鎬、貴奔星州,撤兵還王京。會同邢玠露布言 「尉山大捷,諸營上簿書,亡士卒二萬。」鎬大怒,駁改正 稱百人。贊畫。丁應泰聞尉山之敗,慚惋,詣鎬問後計。 鎬示以內閣張位、沈一貫手書並所票未下旨揚揚 伐功。應泰怒,驗進退情實,首論一貫交結邊臣,扶同 欺蔽。鎬附勢煽禍飾罪。張功及麻貴、李如梅按律悉 當斬。並鎬駁改《陣亡兵馬卷》冊封進,上覽之震怒,欲 付法,輔臣趙志皋力救,乃罷鎬聽勘,以天津巡撫萬 世德代鎬經理遼左。
萬曆二十六年,倭部平。秀吉死,乘勢敗之,諸倭歸,朝 鮮之亂始定。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二十六年春正月,總督邢玠 以前役乏水兵無功,乃益募江南水兵,議海運,為持 久計。二月,都督陳璘以廣兵,劉綎以川兵,鄧子龍以 浙、直兵先後至。玠分兵三協,為水陸四路,路置大將。 中路如梅,東路貴,西路綎,水路璘,各守汛地,相機行 勦。時倭亦分三窟,東路則清正據尉山,自冬攻圍,益 增兵,西生機張,而恃釜山為根本。西路則行長據粟 林、曳橋,建砦數重,憑順天城,與南海營相望。中路則 石曼子據泗州,北恃晉江,南通大海,為東西聲援。薩 摩州兵剽悍稱勁敵,而行長水師番休濟餉,往來如 駛。」玠懲島山之失,特於三路外置水兵一路,約日並 進。尋報遼陽警,李如松敗沒,詔如梅還赴之中路,以 董一元代。當應泰之劾鎬也,昖請回乾斷,崇勵撫鎮, 以畢征討,上不許。又應泰曾以築城之議為鎬罪案, 謂堅城得志,啟朝鮮異日之患。於是昖奏辨。帝曰:「連 年用兵發餉,以爾國素效忠順故也,毋以人言自疑。」 九月,將士分道進兵。劉綎進逼行長營,約行長為好 會翌日攻城,奪其橋,斬首九十二。陳璘舟師協堵擊, 毀倭船百餘。行長潛出千餘騎扼之,綎不利退,璘亦 棄舟走。麻貴至尉山,據險割其糧艘,頗有斬獲。倭偽 退,誘之,貴入空壘,伏兵起,遂敗董一元,進取晉州,乘 勝渡江南,連燬永春、昆陽二寨,倭退保泗州老營,鏖 戰下之。游擊盧得功歿於陣,前逼新寨。寨三面臨江, 一面「通陸,引海為濠,海艘泊寨下千計。」築金海固城 為左右翼,中通東陽倉。十月,董一元遣游擊茅國器、 彭信古、葉邦榮前攻城,游擊郝三聘、馬呈文、師道之、 柴登科繼之;游擊藍方威攻其東北水門。信古用火 藥擊寨門,碎城垛數處,步兵競前拔柵,忽營中火藥 崩,煙焰漲天,倭乘勢衝擊,固城援倭亦至。郝三聘、馬 呈文率騎兵先走,遂大潰,奔還晉州。勘科徐觀瀾奏 「四路喪敗。」旨下部斬馬呈文、郝三聘以徇,一元等各 帶罪立功。是月,福建都御史金學曾報七月九日平 秀吉死,各倭俱有歸志。十一月十七夜,清正發舟先 走,麻貴遂入島山酉浦。劉綎攻奪曳橋,石曼子引舟 師救,行長陳璘邀擊敗之。諸倭揚帆盡歸。自倭亂朝 鮮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中朝與屬國迄無 勝算,至關白死,而禍始息。
萬曆二十七年,以平倭詔告天下,敕諭朝鮮國王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二十七年,以平倭詔告天下。」 又敕諭昖曰:「倭奴平秀吉肆為不道,蹂躪爾邦。朕念 王世篤忠貞,深用憫惻。七年之中,日以此賊為事。始 行薄伐,繼示包容,終加嚴討。蓋不殺乃天之心,而用 兵非予得已。安疆靖亂,宜取蕩平。神惡兇盈,陰殲魁 首。」大師乘之追奔逐北鯨鯢盡戮海隅載清。《捷書》來 聞,憂勞始釋。王令陪臣奉表稱謝貢獻方物具悉懷 德感恩之意。先曾陳籲所誣已有別旨昭雪。惟王雖 還舊物實同新造振彫起敝為力倍艱。倭雖遁歸族 類尚在生心再逞亦未可知。茲命邢玠振旅歸京,量 留《萬世德》等分布戍守。王宜臥薪嘗膽「無忘前恥。篳 路藍縷,大作永圖。務材訓農,以樹根本。弔死問孤,以 報士卒。惟忠惟孝,纘紹前休。」先是,應泰劾玠賂倭賣 國,又言朝鮮陰結日本,御史於永清駁之。章下廷議, 皆言朝鮮世篤忠貞,無背國通倭之理,故敕並及之 也。五月,玠條陳《東征善後事宜》十事:一,留戍兵,馬步 水陸共計三萬四千有「奇,馬三千匹。一,定月餉,每年 計銀九十一萬八千有奇。一,定本色合用米豆,分派 遼東、天津、山東等處,每年十三萬石。一,留中路海防道。一,裁餉司。一,重將領。一,添巡捕。一,分汛地。一,議操 練。一,責成本國。」給事中李應策疏駁其竭中國以徇 外裔;給事中姚文蔚亦論之。於是戶、兵會議:「數年疲 耗,今始息肩,自宜內固根本,不當更為繁費。朝鮮壬 辰倭患之始,請兵不過一萬,及癸巳倭敗之後,留兵 不過五千。蓋彼國兵荒之後,不獨苦倭之擾,兼苦我 兵。故今日善後事宜,仍當商之彼國。彼主也,我客也, 先量彼餉之贏絀,始可酌我兵之去留。至於增買馬 匹,添補標兵,創立巡捕,以至管餉府佐,悉宜」停止。帝 命督撫會同國王酌奏。八月,昖獻方物助大工,褒賞 如例。十月,昖請留水兵八千以資戍守,其撤回官兵 駐劄遼陽備警。
萬曆二十八年,命廷臣會議「朝鮮戍兵。」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二十八年四月,昖請將義州 等倉遺下米豆運回遼陽。戶部議,輸運維艱,莫若徑 與彼國,賑其彫敝,以昭王仁。詔曰:『可』。五月,命九卿科 道會議朝鮮戍兵,言人人殊,迄無定指。」
萬曆二十九年,朝鮮王昖欲與倭通款,使來請命。詔 令總督酌議。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二十九年二月,兵部覆奏,經 督條陳七事:一,練兵士。麗人鷙悍耐寒苦,而長衫大 袖,訓練無方,宜以束伍之法教之。一,守衝要。朝鮮三 面距海,釜山與對馬相望,巨濟次之,宜各守以重兵, 並尉山、開山等處皆宜戍守。一,修險隘。王京北倚叢 山,南環滄海,忠州左右鳥、竹二嶺,羊腸繞曲,有一夫 當關之險。向倭守此,防我南渡;而副將吳惟忠孤軍 久戍,倭不敢窺:皆得地利也。今營壘遺址尚存,亟宜 修葺。一、建城池。朝鮮八道,十九無城;平壤西北鴨浿 二江,俱南通海。儻倭別遣一旅占據平壤,則王京聲 援斷絕。皆應修築屯聚,以備不虞。一、造器械。倭戰便 陸不便海,以船制重大,不利攻擊。今准福號造百十 艘為奇兵,並添造神機、百子大箭。一訪異材。朝鮮俗, 貴世官、賤世役,一切禁錮,往往走倭走敵,為本國患。 宜破格搜採,一修內治。國家東南臨海,以登旅為門 戶,鎮江為咽喉。應援之兵不宜盡撤。我自固亦所以 固朝鮮也。」詔朝鮮刻勵以行。九月,昖奏:「皇朝所頒誥 命、冕服,遭變淪失,祈補給。」從之。十一月,以冊立皇太 子禮成,遣官詔諭。十二月,昖奏對馬島倭求款。先是, 朝鮮人俞進得自日本脫歸,言倭酋平秀吉將死,令 其將家康領東北三十三洲,煇元領西南三十三洲, 協輔其子秀賴。倭將景勝據關東以叛。家康悉兵往 擊,倭國內亂。對馬島主平義智悉遣降人還朝鮮,遺 書乞和,且揚言家康將輸糧數十萬石,為軍興資,以 脅朝鮮。朝鮮與對馬島一水相望,島地不產五穀,資 米於朝鮮。兵興後,絕開市,因百計協款。秀吉死,我軍 盡撤。朝鮮畏倭滋甚,欲與倭通款,又懼開罪中國,至 是來請命。兵部以事難遙度,令總督世德酌議。詔可。 萬曆三十年敕朝鮮王昖訓練修防以自備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三十年十一月,昖言倭使頻 來,要挾和款,兵端漸露,乞選將率兵,督同本國訓練 修防。帝曰:『曾留將士教習,成法具在,無用再遣。兵部 請責成本國,講求措置』。」因命其使臣齎敕誡勵。 萬曆三十三年九月,昖復請封琿為世子,禮部仍執 立長之議。
按:《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萬曆三十四年,倭數遣使求通好於朝鮮。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三十四年二月,皇太子第一 子生,遣官詔諭,賜王及妃錦幣。初,倭自平秀吉死,源 家康擅政,數遣使往來對馬釜山間,通書不絕,朝鮮 猶未與市。會朝鮮僧自倭歸,傳家康語云:『曩平秀吉 要朝鮮,以割地、請婚質子為辭,我今代秀吉為王,盡 反其所為,願兩國通好而己』。」然家康實自以老故,忌 薩摩州,而對馬主義智、調信、景直等猶為平氏故,以 和事責義智,恐失朝鮮歡。而朝鮮實懦,無報讎意。 萬曆三十五年,朝鮮王昖,以倭求和來告。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三十五年四月,昖以家康求 和來告,兵部議聽王自計而已。由是私款不絕。後三 年,始畫開市之事。」
萬曆三十六年,朝鮮王昖卒,封次子琿為國王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三十六年,昖卒,光海君琿自 稱署國事,遣陪臣來訃,且請諡。帝惡其擅,不允,令該 國臣民公議以聞。」十月,封琿為國王,從其臣民請也。 萬曆三十七年二月,諡昖曰昭敬,遣官賜琿及妃柳 氏誥命。
按:《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萬曆三十九年,以「朝鮮王琿奏,發延綏邊堡安插,以 警奸民。」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三十九年十二月,琿奏獲漂 海人犯張亨等。又稱海賊侵擾,近年滋甚,時或捕獲, 皆上國人民,不敢擅戮,甚為屬國害。兵部議發延綏 邊堡安插,以警奸民,從之。初,朝鮮失守,賴中國力,得復平壤,倭棄釜山遁。然陰謀啟疆,為患不已。於是海 上流言倭圖釜山,朝鮮與之通者。」
萬曆四十一年九月,總兵官楊宗業以「朝鮮通倭」,聞 琿疏辨,詔慰解之。
按:《明外史朝鮮傳》云云。
萬曆四十二年,朝鮮王琿請追封生母金氏。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四十二年,琿奏請追封生母 金氏。禮部按《會典》,嫡母受封而生母先亡者,准追封。 宜照例追封金氏為國王次妃。報可。」
萬曆四十三年,朝鮮王琿乞改正《中國》所載其國之 事,從之。又為生母祈冠服,禮臣謂不可,後請至再,從 之。
按《明外史朝鮮傳》:萬曆四十三年十一月,琿表賀冬 至,因奏買回《吾學編》《弇山堂別集》等書,載本國事,與 《會典》乖錯,乞改正。禮部言,「野史不足憑,今所請恥與 逆黨同譏,宜憫其誠,宣付史館。」從之。初,琿為生母,已 得封,至是復祈遣使,並給冠服。引成化朝封某祖康 靖王妃尹氏例。禮臣以金氏側室,禮有隆殺,執不可。 四十五年正月,琿請至,再部議如前指。帝以琿屢次 懇陳,勉從之。
熹宗天啟四年封朝鮮王姪倧為其國王
[編輯]按《明外史朝鮮傳》:「天啟三年四月,琿為其姪倧所篡。 倧稱王太妃之意,廢昏立明,令議政府移文督撫轉 奏。文龍為之揭報。登州巡撫袁可立上言:李琿襲爵 已十五年,倧則其臣也。琿果不道,宜聽太妃具奏,待 中國更置,奚至以臣篡君,以姪廢伯,所當聲罪致討, 以振王綱。倘謂封疆多事,兵戈宜戢,亦宜播告彼邦, 明正其罪,使彼中臣民,亟討篡逆,復歸廢主。果倧迫 於妃命,臣民樂以為君,當退避待罪,俟朝廷赦罪之 詔,然後襲位,如國初所以待成桂者,此又不得已之 權也。」八月,昭敬王妃金氏疏請封倧,禮部尚書林堯 俞奏:「據妃疏稱:琿積為不道,淫佚忍虐,背恩天朝,陰 通敵國。倧無攘奪之夙心,迫於群臣」之樂戴,其說似 可為倧解矣。顧琿,朝鮮君也;皇上,朝鮮君之君也。琿 誠得罪臣民社稷,夫豈不可諫正?即不可諫正,夫豈 不有普天之共主在?一介行李,告於闕廷,一廢一興, 誰曰不可?而偃然易數十年之舊君,奄有三韓之土 宇,則不能為倧解也。內外諸臣,抒忠發憤,有謂聲罪 致討者,有謂勿遽討且弗受方貢覈顛末者。或謂當 責以大義,察輿情之向背者;或謂「此事但以通敵不 通敵為主。琿誠通敵,則倧立非篡,當令之討敵自洗 者。」眾論咸有可采。其謂「琿實悖德,倧討叛臣,以赤心 奉朝廷者,惟文龍一人耳。臣惟亂臣賊子,誅不容朝。 皇上奉天討逆,扶植綱常,此正法也。毋亦念彼素稱 恭順,迥異諸裔,高皇帝之處成桂,原有故事。向者釜 山之役,我且捐億萬之脂膏,分百萬之貔虎,使立國 於荊榛瓦礫之間,今一旦絕之,而直暴其辜,當亦聖 心所不忍也。金氏殆未足據。文龍旋寄箕封,地主寓 公,或相迴護,合無更遣貞士信臣會問。」文龍公集臣 民,再四詢訪。如琿無悖虐之行,通敵之情,「而倧不軌 篡逆,則王法自在,誰得而寬?或琿果自絕於天,親離 眾叛,前不與篡弒之逆計,後自值推戴之公情,襲位 以來,一心中國,悉索敝賦,用張我軍,餼海上新集之 師,固義土敵愾之憤。則恭也,非篡也,只是一擅,而罪 非不赦,恩有可加。勘辨既明,再請聖斷,則廢立之事, 庶無遁情,天吏之威,不至錯貸。」報可。十二月,禮部復 上言:「臣前會同兵部移咨登撫,並劄毛帥,遣官往勘, 務使覘人情之向背,定琿、倧之順逆。今據登撫、毛帥 呈送彼國《公結》十二通,自宗室至八道臣民,合詞共 稱琿為悖逆,倧為恭順。人情如此,大勢瞭然。彼之陪 臣相率哀籲請敵國欲絕毛帥之牽制,先攻小邦為 同仇。當此危急之秋,必須君國之主。若名號未定,徵 發難行。邊疆為重,未可以經常例論。乞先頒敕諭,令 倧統理國事,仍令發兵索賦,同文龍設伏出奇。俟恢 復漸有次第,始遣重臣完此封典。庶幾字小之中,不 失固圉之道。」從之。四年四月,遂封倧為國王。時封疆 多故,閹寺專權,故徇其意許之。倧之得封,文龍實主 之也。
天啟五年,鎮臣擒朝鮮逆黨李适等,餘令朝鮮自處。 是年,其王倧請「撤遼民,安插中土。」
按《明外史朝鮮傳》:「天啟五年十二月,文龍報,朝鮮逆 黨李适、韓明璉等起兵昌城,直趨王京,被臣擒獲,餘 孽韓潤、鄭梅等竄入建州。有左議政府尹義立約為 內應,期今冬大舉犯朝鮮。已咨國王防守,暫移鐵山 之眾就雲從島柴薪。」登萊巡撫武之望奏:「毛帥自五 月以來,營室於須彌,所謂雲從島是也。今十月又徙 兵民商賈以實之,而鐵山之地空矣。故朝鮮各道,疑 其有逼處之嫌,甚至布兵以防衛之。今鎮臣所稱李 適等之叛,王義立之內應,臣等微聞之而未敢遽信 焉。信之則益重鮮人之疑,不信則恐貽後來之患。」兵 部言:「牽制敵國者,朝鮮也。聯屬朝鮮者,毛鎮也。駕馭毛鎮者,登撫也。今撫臣與鎮臣不和,以致鎮臣與屬 國不和。此敵之利,而中國之大不利。」帝乃飭勉鎮、撫 同心,而韓潤、尹義立等令朝鮮自處。倧又請撤邊民, 安插中土。兵部言:「遼人去留,文龍是視。文龍一日不 去,則遼人一日不離。鮮人驅之入島可也,驅之離島 不可也。宜令鎮臣將遼民盡刷過島,登撫刻期運糧, 朝鮮量行救賑,以資屯牧。臣願鮮人無遠遼人之心, 並願鎮臣無遠遼土之心。」帝是之。
天啟六年,朝鮮王倧上《辨疏》,降詔諭嘉之。
按《明外史朝鮮傳》:「天啟六年十月,倧上疏曰:『自古中 國之待外藩,惟覃聲教,取羈縻而已。皇朝之於小邦, 覆幬之恩,視同服內。壬辰之難,君臣播越,宗社為墟, 賴神宗皇帝發天下之兵,傾府庫之財,拯救而奠安 之。頃遭昏亂,潛通敵國,皇天震怒,降黜厥命。臣自權 署之初,不敢遑寧,即命陪臣張晚為帥,李适副之,付』」 以國中精銳,進屯寧邊,一聽毛鎮節制,以候協勦之 期。而適重兵在握,潛蓄覬覦。會其子旃犯法當誅,逮 捕者至,遂與龜城府使明璉舉兵內叛,直犯京城。晚 收餘兵躡其後,與京輔官兵表裏夾攻,賊皆授首,而 西邊軍實及列鎮儲偫,罄於是役矣。毛鎮當全遼淪 沒之後,孤軍東渡,寄寓海上,招集遼民,襁負而至者, 前後數十萬,亦小邦所仰藉也。顧以封疆褊小,土瘠 民貧,兵興數載,四民失樂。內供本國之軍需,外濟鎮 兵之待哺,生穀有限,支給實難。遼民迫於飢餒,散布 村落,強者攫奪,弱者丐乞。小邦兵民被撓不堪,拋棄 鄉井,轉徙內地。「遼民逐食,亦隨而入。自昌、義以南,安 肅以北,客居六七,主居三四,無論客勝而主不堪,即 主既存,客將安附?向者將此情形具奏,見兵部題覆, 處分已定,何敢再言?至韓潤及弟澤係逆賊明璉子 姪,亡命逃入於敵,因而勾引來寇。賊既叛國而去,制 命已不在臣。尹立義留任判書,本非議政。頃年差為 毛鎮接伴官,不稱任使,褫職歸家,並無怨叛本國之 事,且」與潤等文武異倫,從未相識毛鎮所據王仲保 等呈稱,都無事實。意必有讒邪之臣,欺罔督撫,以售 其交搆之計者。毛帥久鎮海外,安撫流民,臣與周旋 已近十稔。雖餼牽將竭,彼此俱困,而情誼之殷,實無 少損。且其須彌之遷,直為保護累重。兼以就便芻薪, 一進一退,兵家常事。訛言噂沓,本不介意。「『竊見部撫 移咨,曰虞其逼處,曰驅其民、驅其帥』,甚至有布兵以 防屬國攜貳之語,似海外情事未盡諒悉。臣之請刷 遼民,因力不足濟,初非慮及逼處也。臣方與毛鎮同 心一力,建功報主,豈敢有一毫猜防意乎?臣雖無狀, 嘗逮聞先臣昭敬王之遺訓矣。耿耿此心,神明鑒察!」 帝報曰:「王佩昭敬王之遺」言,懷壬辰之舊德,和協東 鎮,愛戴中朝,忠貞之忱,溢乎言表,朕甚嘉之。鎮軍久 懸鮮遼雜處,久客累主,生寡食多,微王言「朕有不坐 照萬里之外者。然毛帥在中朝為牽制之師,在王國 則脣齒之形也。海上芻輓,已令該部區畫,刻期運濟; 逃難邊民,亦令毛帥悉心計處,俾無重為王累。」傳訛 之言,未足「介懷。併力一心。王其勉之。」
愍帝崇禎三年朝鮮請改貢道令有司議仍依覺華至寧前至京
[編輯]按《明外史朝鮮傳》:「崇禎三年,改每歲兩貢為一貢。先 是遼路阻絕,貢使取道登萊已十餘年矣。自袁崇煥 督師,題改覺華迂途冒險,其國屢請復故。至是遣戶 曹判書鄭斗源,從登海登陸,移書登撫孫元化,屬其 陳請。元化委官伴送,仍疏聞。帝以水路既有成命,改 途嫌於自便,令所司確議。於是朝賀貢使仍於覺華」 島《至寧前》、迤邐至京
崇禎五年,高麗王倧疏請《正統序》,兼請《封誥》。
按《春明夢餘錄》:「崇禎五年十月,朝鮮國王李倧禮重 繼序疏:『臣祖昭敬王諸子中,長曰臨海君珒,廢疾不 得立,歿且無嗣。次曰光海君琿,是為廢人。次曰定遠 君琈,即臣之父也。光海父子既以罪廢,則宗祀之託, 合歸臣父,而不幸先逝,臣以昭敬王長孫,承昭敬王 妃之命,入紹祖統,而請於朝廷,得完封典。感戴皇恩』」, 銘骨難忘。顧臣既受命皇上,忝有王號,則所生父母, 合有應行典禮,而緣疆場多事,未即據例奏請。名位 有缺,殊稱不加,人子至情,豈敢一日自安?臣竊考《古 禮》,「旁支入繼,謂之為人後;以孫繼祖,謂之為祖後。」為 人後則重在人後,故不敢顧其私;孫為祖後,則父雖 早卒,而得列於正統之序,此乃生人之大倫,天地之 常經也。凡人有祖,然後有父,有父然後有孫。如曰受 國於祖,而不禰其禰,以祖當禰,則名實各異,倫序不 明,何以為國?謹查成化十一年,臣先祖康靖王以其 本生考懷簡王為世子,早卒,遣陪臣《金礩》入奏請封, 憲宗皇帝嘉其誠孝,降敕褒美,頒賜誥命,東土之人, 至今榮之。況臣有所「後祖而無所後母,尊父承祖,乃 所以尊其祖也。名正言順,事當而理正,情理俱申,恩 義兩全,專在此矣。」臣叨守藩服,效蔑涓涘,而又望推 恩之典,臣之愧懼,於此實多;而仰視天地父母之仁輒敢專差籲。伏乞聖明命下該部,通查舊例,參考《禮 典》,寵錫爵諡。臣母具氏並賜誥命,以廣孝思,以敘天 倫,茲實皇朝之寵典,而小邦臣民之至幸也。
皇清
[編輯]太宗文皇帝崇德二年
[編輯]《大清會典》。「崇德二年」〈按明外史明崇禎十年朝鮮王倧降附〉 詔「封朝鮮國主為朝鮮國王。」
賜龜鈕金印。《給》
誥命、「封王妻為妃。王子為世子」
賜裘帽貂皮鞍馬。一應慶賀大典。俱行貢獻禮。遣大
臣各官奉表,或有奏事遣使抵界,預稟守邊大臣詢明來由,開報來使職名人數。禮部奏准,令兵部給發信票,移文守關官。禮部仍移文守邊官迎接,撥人伴送至東京筵宴一次。東京官撥人送至。
《盛京》到日。守關官驗票放入。遣大臣筵宴一次人
役安宿使館、各給食物。來使照《奏表》字樣、呈禮部。禮部官具奏、請
旨朝見行禮畢。禮部堂官率領來使至衙門筵宴畢。
設賞物於
大清門外案上。鳴贊官贊來使行三跪九叩頭禮。頒賞訖。又行三跪九叩頭禮。其回時、禮部堂官赴
使館筵宴,兵部仍給信票,遣官伴送出關,守關官驗票放出,禮部撥官伴送到東京,筵宴一次。《東京官》撥人送至邊界。其來往沿途驛遞夫馬車輛食物等項,俱照例給發。
凡朝鮮國一應事、不許越奏
御前敘功等事、申吏部。「地畝倉庫錢糧等事、申戶部。」
朝賀貢獻婚娶禮儀等事申禮部。軍務逃盜等事申兵部。詞訟首告等事申刑部。修理城池邊關等事申工部。今俱禮部議覆
凡內地人口逃往朝鮮者、行文該國王查解。凡
本朝人民駕船被風飄至朝鮮者,令該國人解送。
按「朝鮮」 ,即高麗國,於諸國中效順最先,有年貢,有節貢,歲以為常貢。道由鳳凰城。
崇德三年
《大清會典》:「崇德三年,朝鮮以封王謝。」
恩進貢。請
安進貢、《謝封繼室進貢》、「《請封長子》進貢」
崇德四年
《大清會典》:「崇德四年,朝鮮賀捷,進貢,所進方物與三」
大節禮略同
世祖章皇帝順治五年
[編輯]《大清會典》:順治五年,遣學士齎
敕諭朝鮮王所與奉使官員禮物。先已減免。今慮仍
煩百姓。再為酌減。永為定例。
正使,銀五百兩,綿紬二百匹,布二百匹,薴「布六十匹,豹皮十張,大紙五十卷,小紙一百卷,獺皮三十張,青黍皮十五張,花席二十張,鹿皮七張,順刀二口,小刀十把,被褥一副,靴襪各一雙,鞍馬一匹,閒馬一匹。」 副使,銀四百兩。餘與正使同。
一等《人役》、銀一百兩,綿紬四十匹,布一百匹
小紙八十卷,被褥一副 。二等人役銀六十兩,綿紬二十六匹,布八十匹,小紙八十卷,被褥一副 。三等人役銀四十兩,綿紬二十匹,布五十匹,小紙六十卷,被褥一副。
順治六年
《大清會典》:「順治六年,朝鮮國王病故,告訃進貢。」
又題准
賜諡
《諭祭》諡號《祭文》、內院撰擬。遣正副使二員、前往讀
文致祭一次併行
冊封禮
是年十月,頒《時憲曆》日於朝鮮。
順治九年
《大清會典》:「順治九年,定朝鮮國每年進」
聖誕節、元旦禮物俱獻。
御前冬至年貢、及謝
恩禮物、俱具題交送各衙門收貯
朝鮮國人到時、先行探問。如有機密、具奏
聞。
朝鮮國人來京貿易者。奏
聞,方准貿易。
順治十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年,朝鮮國遣王弟麟坪大君來朝。」在部筵宴一次,在館筵宴二次。還日於《朝陽門》
外館驛
賜宴一次。至三河縣。
賜宴一次。至《山海關》。
賜宴一次。
順治十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八年題准朝鮮國王差四譯院正。」
領曆
恩宴一次。賞正使通事從人銀兩。於戶部移取給發
每年奉貢一次進
皇上前慶賀。
萬壽元旦、冬至三大節、進
皇上前、
太皇太后前。
皇太后前。
東宮前禮物
來使回國,禮部差通事一員伴送至山海關,移咨兵部,「給與山海關《鳳凰城路引》」 ,量撥官兵護送至山海關,自關撥兵護送至鳳凰城。沿途口糧食物亦移咨戶部,光祿寺照例給發。
康熙二十五年
[編輯]《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五年。朝鮮國王差官齎進謝 恩禮物。」奉
諭「嗣後引罪謝恩、進獻禮物。令停止。」
年貢。舊有麻布布、水牛角、順刀、蘇木、胡椒、茶,後俱免進。其現貢物數,舊額尚多。歷經減定:「黃金一百兩,白銀一千兩,白薴布二百匹,各色綿紬四百匹,各色木棉布四千四百匹;五爪龍蓆二張,雜彩花蓆二十張;豹皮一百張;鹿皮一百張;獺皮四百張,青黍皮三百張,腰刀十把。大紙二千卷,小紙三千卷,米一百包。」
萬壽、元旦、冬至三大節貢
御前。
「各色薴布三十匹。」 《各色綿紬》
《萬壽》七十匹,元旦、冬至各四十匹。龍紋蓆二張,各色
花蓆
萬壽元旦各六十張。冬至八十張。豹皮十張。白綿紙。
《二千卷》:《獺皮惟》
萬壽節,貢二十張。
太皇太后前。
《螺鈿梳函》,元旦、冬至各一具。各色薴布三十匹,各色綿紬三十匹。各色花蓆三十張。
皇太后前。「同前。」
皇后前、「同前。」
皇太子前。惟元旦、冬至貢。
白薴布十五匹。「白綿紬十匹。各色花蓆四十張。豹皮六張。白綿紙五百卷」
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
上諭刑部:「朝鮮國王李焞敬慎夙著,其國人越境行。」
劫,隨經捕獲監禁,奏請勘斷,此案不必復遣大臣前往察審,可即令該國王審明擬結,具疏奏
聞。
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上諭「大學士馬齊、張玉書、陳廷敬、李光地等觀朝鮮。」
國王凡事極其敬慎,其國人亦皆感戴。聞其國有八道:「北道與瓦爾喀地方土門江為界;東道接倭子國;西道接我鳳凰城;南道接海猶有數小島。」 此等地方,
太宗皇帝定朝鮮之後、我兵無處不到。以已破之國,我
朝為之重加營建、俾安堵如故。是以其國人於
《太宗皇帝》駐軍之地、樹立石碑、備書《更生之德》《累世感》
戴,以至於今。且彼更有可取者,明之末年,彼始終未嘗叛之,猶為重禮義之邦也。
康熙五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上諭禮部、「朕統御寰區,撫綏萬國。中外一體保育。」惟
「殷,惟期遐邇咸寧,共享昇平之福。至於藩邦,有能仰體此心,修明厥職者,朕尤加意優待之。」 茲朝鮮國王李焞自襲爵以來,慎守封圻,恪循儀度,歲時貢獻方物,克殫悃忱,四十餘年未嘗少懈。其國中之事,稍有關係者,必奏明仰請定奪,罔敢隱諱。每於欽差人員,竭盡小心,倍加敬禮,且撫恤國人,善於愛養,所屬靡不悅服朕用是深為嘉美既嘗曲示恩誼而值彼地饑饉又自海洋運米賑濟故舉國人眾至今猶深感戴。朝鮮貢獻朕屢加裁減以至甚輕但國小地隘其年例貢物內有白金一千兩紅豹皮一百四十二張猶恐艱於備辦嗣後將此二項永停貢獻又聞朝鮮國使沿途館舍盡皆傾圮難以止宿歷年進貢奏事人員。甚為勞瘁。著令各該地方官作速修葺堅固。用副朕加惠遠人至意。爾部
即遵諭行特諭
康熙五十二年
《萬壽盛典初集》。康熙五十二年閏五月二十七日癸
酉以
《萬壽覃恩》,頒詔朝鮮
特宣別旨存問國王李焞,以昭異數。
七月二十八日,朝鮮國王〈臣。〉李焞上言:「康熙五十二年閏五月二十七日,《皇華遠臨》,既」
頒。《同慶》之
詔。「又宣別。」
旨。聖諭若曰:「爾等至朝鮮時、諭國王。」自王嗣國、歷有
年歲而略無事端,坐享大平,可謂甚少,想王之顏貌,亦必少減於昔,鬚髮亦必漸白矣。朕此處亦無些事故,頃因慶朕「六十壽禮儀,特遣大臣齎詔往頒。朕乃統御天下之大君,惟以致普天下之人民於太平安樂為心耳,餘無他願,爾等以此諭王可也」等因。〈臣。〉竊伏念:〈臣〉《幸逢》。
聖世。叨守先業。疆域粗安。莫非
帝力。感戴之忱、恆切於中。今又
特降玉音,念及賤質。
恩思勤摯,迥出尋常。〈臣〉俯伏恭聽,不勝感淚之交頤。
謹奉
表稱
謝者。〈臣。〉焞,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伏以
「盛澤旁流」,匝方域而懽忭。
優詔別降命,使華而臨宣。祗承
德音,惟有感涕。伏念〈臣〉僻處奧壤,蒙受《大球》數千里。
粗安農桑實荷
《覆幬累》十載,叨守基緒,每懷憂兢,不料疏逖之微軀,
猥煩慰撫之
睿念。《軫蒲柳》之衰謝。
特加垂憐。《際海宇之昇平》。嘉與同樂瞻聆俱聳含戢
靡窮茲蓋伏遇
皇帝陛下。
統御寰區
涵育氓庶
得位得壽享
寶祚於靈長。「無邇無遐,囿群品於熙洽。」爰推異數,亦
及外藩:〈臣。〉敢不仰佩。
訓詞,俯激衷悃。年齡雖暮,敢忘星拱之忱。
福祿彌增第深岡。祝之願。〈臣。〉瞻。
《天仰》
聖無任激切屏營之至、為此具本、謹具奏
聞。十月十七日奉
旨:「覽王奏謝。知道了。該部知道。」
十一月初八日
上以朝鮮國王《李焞》先後所進。謝。
恩禮物、存準年貢。仍
詔。嗣後謝
恩、照常進表。不必別有貢獻
十一月初五日,禮部尚書〈臣。〉赫碩色等:謹
題為恭進謝
恩禮物事。照得朝鮮國王李焞、差陪臣陵昌君李焜
議政府左參贊權《尚游》等:為
萬壽、頒
詔進賀禮物。
御前黃細薴布三十匹。白細薴布三十匹。黃細綿紬
二十匹,紫細綿紬二十匹,白細綿紬三十匹,龍文簾蓆二張,黃花蓆一十五張,滿花蓆一十五張,雜彩花蓆一十五張,白綿紙二千卷。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陛下、《紅細薴布》一十
匹、白細薴布一十匹、白細綿紬二十匹,《滿花蓆》一十張,雜彩花蓆一十張、為
欽差敕使頒
詔進到。謝
恩禮物。
御前黃細薴布三十匹。曰細薴布三十匹。黃細綿紬
二十匹,紫細綿紬二十匹,白細綿紬三十匹,龍文簾蓆二張,黃花蓆一十五張,滿花蓆一十五張,雜彩花蓆一十五張,白綿紙二千卷。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陛下、《紅細薴布》一十
匹、白細薴布一十匹、白細綿紬二十匹,《滿花蓆》一十張,雜彩花蓆一十張、為
欽差敕使頒
詔。「又宣別。」
旨進到。謝
恩禮物。
御前黃細薴布三十匹。白細薴布三十匹。黃細綿紬
二十匹,紫細綿紬二十匹,白細綿紬三十匹,龍文簾蓆二張,黃花蓆一十五張,滿花蓆一十五張,雜彩花蓆一十五張,白綿紙二千卷。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陛下、《紅細薴布》一十匹、白細薴布一十匹、白細綿紬二十匹,《滿花蓆》一十張,雜彩花蓆一十張、為
特賜書冊進到、謝
恩禮物。
御前黃細薴布三十匹。白細薴布三十匹。黃細綿紬
二十匹,紫細綿紬二十匹,白細綿紬三十匹,龍文簾蓆二張,黃花蓆一十五張,滿花蓆一十五張,雜彩花蓆一十五張,白綿紙二千卷。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陛下、《紅細薴布》一十
匹,白細薴布一十匹,白細綿紬二十匹,滿花蓆一十張,雜彩花蓆一十張。為所進方物,存準年。
貢進到謝
恩禮物。
御前黃細薴布三十匹。白細薴布三十匹。黃細綿紬
二十匹,紫細綿紬二十匹,白細綿紬三十匹,龍文簾蓆二張,黃花蓆一十五張,滿花蓆一十五張,雜彩花蓆一十五張,白綿紙二千卷。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陛下、《紅細薴布》一十
匹、「白細薴布一十匹、白細綿紬二十匹、滿花蓆一十張、雜彩花蓆一十張」 等因到部。查康熙四十八年,朝鮮國王李《焞》為頒
詔進賀禮物。及為
欽差敕使頒
詔所進謝。
恩禮物。〈臣〉部具題,交送總管內務府在案。又查康熙
二十五年,朝鮮國王《李焞》為「引罪罰銀」 進到謝
恩禮物。〈臣〉部議得:「俱交送總管內務府,照數查收」等。
因具題奉
旨:「這所進謝恩陳奏禮物,俱應不收,即行發還。」念道:
「路遙遠,往返為勞,准作年貢及冬至等三次進貢禮物,有不足數目,著於正朝時入賀補進。嗣後,此等引罪謝恩進獻禮物,著令停止,欽此。」 欽遵交送總管內務府。又二十六年,朝鮮國王《李焞》為進到謝
恩禮物不收、准作「年」
貢。及為使臣勘罪。從寬進到。謝
恩禮物。〈臣〉部議得:「應准作年。」
貢等因具題交送總管內務府。又五十一年正月
內朝鮮國王李焞為
欽奉。
恩命。擬勘罪囚進到。謝
恩禮物。〈臣〉部議得:「一應獲罪。」進到謝
恩禮物、俱經奉
旨停其收受。現今引罪進到禮物。亦應停其收受。交
「與來使帶回」 等因。具題。奉
旨:「依議。續據來使李枋等呈懇存留方物,准作年貢。」
「其不足之數,照例進納」等因。〈臣。〉部議得:「准作年。」
貢。交送總管內務府。又五十一年五月內,《朝鮮國》
王李焞為免年
貢。內銀兩豹皮、並修葺沿途館舍。進到謝
恩禮物。〈臣〉部議得:交送總管內務府等因具題。奉 旨:「朝鮮國王《李焞》為謝」
恩貢獻禮物,著不必收。續據來使《樸弼成》等呈,懇准
作本年之
貢等因。〈臣。〉部議得:「准作年。」
貢。其不足之數,令其補進等因。具題交送總管內
務府又五十二年正月內,朝鮮國王李焞,為免其查議及進到謝
恩方物、存、准年
貢免其謝
恩。進到豹皮,審定境界。進到謝
恩禮物。〈臣〉部議得:此等事件進到。謝
恩禮物、俱經奉
旨停其收受。亦應停其收受、令其帶回。但去年不曾
收受禮物
皇上軫念伊等難以帶回、俱令存留、准作年
貢亦應存留准作年
貢等因具題交送總管內務府,俱已在案。該〈臣。〉等。
議得:《朝鮮》國王《李焞》差陪臣《臨昌君李焜》,議政府左參贊《權尚游》等,為
萬壽、頒
詔進賀禮物、為
欽差敕使頒
詔「進謝」
恩禮物、為
欽差敕使頒
詔。「又宣別。」
旨「進謝」
恩禮物、為
特賜書冊、進謝恩禮物。為進到謝
恩方物、存、准年
貢進謝
恩禮物、恭進到部。查朝鮮國王李焞、為
萬壽、頒
詔進賀禮物、為
欽差敕使頒
詔進到。謝
恩禮物、數目、俱與例相符。相應交送總管內務府、照
數查收。又查朝鮮國,屢蒙
皇上殊恩寬減年。
貢內銀兩等物。且又將不曾收受。謝
恩禮物。
軫念伊等難以帶回存留,准作年
貢誠
《聖恩高》厚之至矣。應將為
欽差敕使頒
詔。「又宣別。」
旨、及
特賜書冊並進。到謝
恩方物、存、准年
貢所進謝
恩禮物、俱停。其收受亦存留、准作年
貢、交送總管內務府。其不足之數、仍令照例補進
嗣後朝鮮國每年一定應進之「冬至正朝。」
萬壽聖節及年。
貢禮物、令其照例進獻。如遇頒
詔進賀禮物。及為
欽差敕使頒
詔所進謝。
恩禮物、亦令照例進獻。此外一應事件、進到謝 恩禮物
皇上俱令停其收受。其謝
恩、照常進
表。不必進獻禮物。將此曉諭朝鮮國進
貢來使李焜等候
命下之日、知會朝鮮國王李焞可也。〈臣〉等,未敢擅便。
謹題請
旨:「本月初八日奉」
旨:「依議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