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第01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十一卷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十二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十一卷目錄

 主司門生部紀事二

 主司門生部雜錄

交誼典第十一卷

主司門生部紀事二

[編輯]

《宋史張去華傳》:去華父誼,長興中,和凝掌貢舉,誼舉 進士,調補耀州團練推官。晉天福初,代還。會凝由內 署拜端明殿學士,署門不接賓客。誼聞之,即日致書 於凝,以為切近之職,實當顧問,四方利害,所宜詢訪。 若不接賓客,聾瞽耳目,坐虧職業,雖欲為自安計,其 可得乎!凝奇之,他日薦於宰相桑維翰曰:「凝門生中 有張誼者,性介直,頗涉詞藝,可補諫議。未幾,超拜左 拾遺。」

《邊光範傳》:廣順中,光範為禮部侍郎。時禮部侍郎於 貢部,或掌或否。光範拜官,將及秋試,乃言於執政曰: 「單門偶進,何言名第。」若他曹公事,光範不敢辭。若處 文衡,校閱名賢,品藻優劣,非下走所能。執政曰:「公晉 末為翰林樞密直學士,勿避事也。」及期,光範辭疾,乃 以翰林學士承旨徐台符掌之,時論多其知。

《趙上交傳》:「廣順初,拜禮部侍郎。會將試貢士,上交申 明條制,頗為精密,始復糊名考校,擢扈載甲科,及取 梁周翰、董淳之流,時稱得士。」

《劉溫叟傳》:「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顯德初,遷禮部 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於帝者,帝怒,黜十 二人,左遷太子詹事。溫叟實無私,後數年,其被黜者 相繼登第。溫叟立朝有德望,精賞鑒,門生中尤器楊 徽之、趙鄰幾,後皆為名士。」

《范質傳》:質力學強記,性明悟。舉進士時,和凝以翰林 學士典貢部,覽質所試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 三,亦以其數處之,貢闈中謂之「傳衣缽。」其後質登相 位,為太子太傅,封魯國公,皆與凝同雲。按五代史和凝傳雲凝及

第第五。後知貢舉選質亦第五,名次與《宋史》互異,蓋《宋史》本之,《聞見前錄》相傳作「第十三」 也。

《李昉傳》:「開寶二年,拜中書舍人。未幾,直學士院。三年, 知貢舉,五年,復知貢舉。昉之知貢舉也,其鄉人武濟 川預選,既而奏對失次,昉坐左遷太常少卿。」

《劉審瓊傳》:「開寶中,累遷至軍器庫使。會樞密使李崇 矩門人鄭伸擊登聞鼓,誣告崇矩受太原席羲叟黃 金,私結翰林學士扈蒙,以甲科私羲叟,引審瓊為証。 上怒,召審瓊詰問,審瓊具言其誣枉,得解,遂出知鎮 州。」

《賈黃中傳》:「太平興國八年,與宋白、呂蒙正等同知貢 舉,遷司封郎中,充翰林學士。雍熙二年,又知貢舉,俄 掌吏部選。凡再典貢部,多簡拔寒俊。」

《宋白傳》:「白召入翰林為學士。端拱初,加禮部侍郎,又 知貢舉。白凡三掌貢士,頗致譏議,然所得士如蘇易 簡、王禹偁、胡宿、李宗諤輩,皆其人也。是時命復舊制, 專委有司,白所取二十八人,罷退既眾,群議囂然。太 宗遽召已黜者臨軒覆試,連放馬國祥、葉齊等八百 餘人焉。白嘗過何承矩家,方陳倡優飲宴。有進士趙」 慶者,素無行檢,游承矩之門,因潛出拜白,求為薦名, 及掌貢部,慶遂獲薦,人多指以為辭。又女弟適王沔, 淳化二年,沔罷參知政事。時寇準方詆訐求進,故沔 被出,復言「白家用黃金器」,蓋舉人所賂,其實白嘗奉 詔撰《錢惟濬碑》,得塗金器爾。

《曾從龍傳》:「『從龍知貢舉,疏奏:國家以科目網羅天下 之英雋,義以觀其通經,賦以觀其博古,論以觀其識, 策以觀其才。異時謀王斷國,皆由此其選。比來循習 成風,文氣不振,學不務根柢,辭不尚體要,涉獵未精, 議論疏陋,綴緝雖繁,氣象萎薾。願下臣此章,風厲中 外,澄源正本,莫甚於斯』。詔從之。」

《蘇易簡傳》:「易簡以右拾遺知制誥。雍熙二年,與賈黃 中同知貢舉。有詔凡親屬就舉者,籍名別試。易簡妻 弟崔範匿父喪充貢,奏名在上第。」又:「王千里者,水部 員外郎孚之子,協為孚門生,千里預薦。上聞,坐範及 千里罪,易簡緣是罷知制誥。」

《郭贄傳》:「贄性溫和,頗能延譽時雋。趙昌言兒時,一見 器之,及掌貢部,以為奏名之首。後卒貴顯。」

《王祐傳》:「祐字景叔,大名萃人。乾德三年,知制誥,後拜 兵部侍郎。初,祐知貢舉,多拔擢寒俊,畢士安、柴成務 皆其所取也。後與其子旦同入兩制,居中書。」

《馮拯傳》:「咸平初,坐試開封進士賦涉譏訕,下拯御史 臺,未幾釋之。」

《劉師道傳》:「師道,官樞密直學士,弟幾道,舉進士,禮部 奏名,將廷試,近制悉糊名較等,陳堯咨當為考官,教 幾道於卷中密為識號。幾道既擢第,事泄,詔落其籍永不預舉。師道固求辨理,詔曹利用、邊肅、閻承翰詣 御史府推治之。坐論奏誣罔,責為忠武軍行軍司馬, 堯咨免所居官,為鄆州團練副使。」

《陳恕傳》:咸平五年,知貢舉。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 貢士悉被黜退。又援貢舉非其人之條,故所取甚少, 而所取以王曾為首。及廷試,糊名考校,曾復得甲科, 時議稱之。恕每自歎曰:「吾得曾名世才也。」不愧於知 人矣。

《畢士安傳》:「士安端方沉雅,有清識,王禹偁、陳彭年皆 門人也。禹偁,濟州人,幼時以事至士安官舍,士安識 其非常,童留之教以學,舉業日顯,後遂登科,進用更 在士安前。」及士安知制誥,其命乃禹偁詞也。

《陳彭年傳》:「景德三年,彭年為刑部員外郎,與晁迥同 知貢舉,請令有司詳定考試條式。真宗因命彭年與 戚綸參定,多革舊制,專務防閑。其所取者,不復揀擇 文行,止較一日之藝。雖杜絕請託,然寘中等者或非 宿名之士。」

《趙安仁傳》:「咸平三年,同知貢舉。景德二年春,又與晁 迥等同知貢舉。大中祥符八年,知貢舉。三典春闈,擇 士平允,是故獨無譏誚。上再賜詩嘉之。」

《王欽若傳》:「欽若為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以郊祀恩, 加給事中。河陰民常德方訟臨津縣尉任懿賂欽若, 得中第,事下御史臺劾治。初,欽若,咸平中嘗知貢舉, 懿舉諸科,寓僧仁雅舍。仁雅識僧惠秦者與欽若厚, 懿與惠秦約,以銀三百五十兩賂欽若,書其數於紙, 令惠秦持去。會欽若已入院,屬欽若客納所書於欽」 若妻李氏,惠秦減所書銀百兩,欲自取之。李氏令奴 祁睿書懿名於臂,並以所約銀告欽若。懿再入試第 五場,睿復持湯飲至貢院,欽若密令奴索取銀,懿未 即與而登科去。仁雅馳書河陰,始歸之。德方得其書, 以告御史中丞趙昌言,昌言以聞。既捕祁睿等,亦請 逮欽若屬吏。祁睿本亳小吏,雖從欽若久,而名猶隸 亳州。欽若乃言:「嚮未有祁睿,惠秦亦不及門。」帝方顧 欽若厚,命邢昺、閻承翰等於太常寺別鞫之。懿更雲 妻兄張駕識知舉官洪湛,嘗俱造湛門,始但以銀屬 二僧,不知達主司為誰,昺等遂誣湛受懿銀。湛適使 陝西還,而獄已具。時駕且死,睿又悉遁去,欽若因得 固執。祁睿休役後,始傭於家,他奴使多新募,不識惠、 秦,故皆無證驗。湛坐削籍流儋州,而欽若遂免。方湛 代王旦入知貢舉,懿已試第三場,及官收湛贓,家無 有也,乃以湛假梁顥白金器輸官,湛遂死貶所,人知 其冤,而欽若恃勢,人莫敢言者。

《劉筠傳》:筠景德以來居文翰之選。其文辭善對偶,尤 工為詩。初為楊億所識拔,後遂與齊名,時號「楊劉。」凡 三入禁林,又三典貢部,以策論升降天下士,自筠為 始。

《張錫傳》:「錫官翰林侍讀學士,初舉廣文館進士,考官 任隨以為第一。及隨死,無子,錫屢賙其家。」

《晏殊傳》:「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殊平居好賢,當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皆出 其門。」

《歐陽修傳》:「修為翰林學士,知嘉祐二年貢舉。時士子 尚為險恠奇澀之文,號太學體,修痛排抑之,凡如是 者輒黜。畢事,向之囂薄者,伺修出,聚噪於馬首,街邏 不能制。然場屋之習,從是遂變。」

《蘇軾傳》:「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 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 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 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後以書見修,修語梅聖俞 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

《掌禹錫傳》:「禹錫考試開封國學進士,命題皆奇奧,士 子憚之,目為難題。」掌公

《葉祖洽傳》:「祖洽字敦禮,邵武人。熙寧初,策試進士。祖 洽所對專投合用事者,考官宋敏求、蘇軾欲黜之,呂 惠卿擢為第一。」

《蘇軾傳》:「元祐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 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 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李廌傳》:「廌字方叔,其先自鄆徙華廌。六歲而孤,能自 奮立。少長,以學問稱鄉里。謁蘇軾於黃州,贄文求知, 軾謂其筆墨瀾飜,有飛沙走石之勢,拊其背曰:『子之 才萬人敵也,抗之以高節,莫之能禦矣』。」廌再拜受教。 又數年,再見軾,軾閱其所著,歎曰:「張耒、秦觀之流也。」 鄉舉試禮部,軾典貢舉,遺之賦詩以自責。呂大防嘆 曰:「有司試藝,乃失此奇才耶!」軾與范祖禹謀曰:「廌雖 在山林,其文有錦衣玉食氣,棄奇寶於路隅,昔人所 歎,我曹得無意哉!」將同薦諸朝,未幾,相繼去國,不果。 《衛膚敏傳》:「膚敏為中書舍人,知貢舉。有進士何烈對 省試策,謬稱臣諫官李處遯,乞正考官鹵莽之罪,以 集英殿修撰提舉洞霄宮。」或謂:膚敏在後省論事為

黃潛善、汪伯彥所惡,故因事斥之
考證
《王居正傳》:「居正少嗜學,工文辭。入太學時,習新經字

說者,主司輒置高選。居正語人曰:『窮通自有時,心之 是非可改邪』?」流落十餘年,司業黃齊得其文,曰:「王佐 才也。」及同知貢舉,欲擢為首,以風多士。他考官持之 置次選。

《劉一止傳》:一止為祕書省校書郎,考兩浙類試,以科 舉方變,欲得通時務者,同列皆患無其人,一止出一 卷曰:「是真為首。」啟號乃張九成也。眾皆厭服。

《趙逵傳》:紹興二十六年,遷著作郎,尋除起居郎。明年 同知貢舉。盡公考閱革舊弊,遂得王十朋閻安中。 《呂祖謙傳》:「祖謙嘗讀陸九淵文,喜之,而未識其人。考 試禮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陸之文也』。」揭示,果九 淵,人服其精鑑。

《蔡幼學傳》:「幼學字行之,嘉定初同樓鑰知貢舉。時正 學久錮,士專於聲律度數,其學支離。幼學始取義理 之文,士習漸復於正。」

《徐經孫傳》:「經孫通判潭州,師陳韡雅相知,事必咨而 後行,秩滿為監察御史,升安撫使,召為祕書監兼太 子諭德。經孫為安撫時,韡家居,門人故吏有撓法者, 不得逞,相與搖撼。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懷私逞忿,無 復交承之禮。即日劾奏通判,語侵經孫,謂席捲府庫 而去。於是罷通判,削其秩。經孫造朝,具白於政府。事」 上聞,帝大怒,諭宰執曰:「陳韡老謬至此,宜亟罷之。」於 是經孫再詣政府,言:「某,韡門生也,前日之白公也,苟 韡以是得罪,人謂我何?請之不置,俾自乞閒明,通判 無罪。」識者韙之。

《遵堯錄》:國初取士,宗伯之司曠而未設,但擇名臣有 聞望于禁掖臺省者權典之。太祖嘗謂近臣曰:「聞及 第舉人呼有司為恩門,自稱門生,見知舉官輒拜之。 此甚薄俗,非推公取士之道。」又:縉紳間多以所知進 士致書主司,謂之公薦。朕慮誤取虛譽,當悉禁之。 《歸田錄》:嘉祐二年,余與端明韓子華、翰長王禹玉、侍 讀范景仁、龍圖梅公儀同知禮部貢舉,辟梅聖俞為 小試官,凡鎖院五十日,六人者相與唱和,為古律歌 詩一百七十餘篇,集為三卷。禹玉,余為校理時,武成 王廟所解進士也,至此新入翰林,與余同院,又同知 貢舉,故禹玉贈余云:「十五年前出門下,最榮今日預 東堂。」余答云:「昔時叨入武成宮,曾看揮毫氣吐虹。夢 寐閒思十年事,笑談今此一樽同。喜君新賜黃金帶, 顧我宜為白髮翁」也。天聖中,余舉進士,國學、南省皆 沗第一人薦名。其後景仁相繼亦然,故景仁贈余云: 「澹墨題名第一人,孤生何幸繼前塵」也。聖俞自天聖 中與余為詩友,余嘗贈以《蟠桃詩》,有韓孟之戲,故至 此梅贈余云:「猶喜共量天下士,亦勝東野,亦勝韓。」而 子華筆力豪贍,公儀文思溫雅而敏捷,皆勍敵也。前 此為南省試官者,多窘束條制,不少放懷。餘六人者 懽然相得,群居終日,長篇險韻,眾製交作,筆吏疲於 寫錄,僮史奔走往來,間以滑稽嘲謔,形於風刺,更相 酬酢,往往烘堂絕倒。自謂一時盛事,前此未之或有 也。

用錢之法。自五代以來,以七十七為百,謂之省陌。今 市井交易,又剋其五,謂之依除。咸平五年,陳恕知貢 舉,選士最精,所解七十二人,王沂公曾為第一,御試 又落其半,而及第者三十八人,沂公又為第一。故京 師為語曰:「南省解一百依除殿前放五十省陌」也。是 歲,取人雖少,得士最多。宰相三人,乃沂公與王公隨、 章公得象,參知政事一人韓公億,侍讀學士一人李 仲容,御史中丞一人王臻,知制誥一人陳知微。而汪 白青、楊楷,二人雖不達,而皆以文學知名當世。 《聞見後錄》:楊大年為翰林學士,適禮部試天下士,一 日,會鄉里待試者,或云:「學士必持文衡,幸預有以教 之。」大年作色拂衣而入,則曰:「於休哉!」大年果知貢舉, 凡程文用「於休哉」者皆中選,而當時坐中之客,半不 以為意,不用也。

晏公不喜歐陽公,故歐陽公《自分鎮敘謝》,有曰:「出門 館不為不舊,受恩知不為不深,然足跡不及於賓階, 書問不通於執事。豈非飄流之質,愈遠而彌疏;孤拙 之心,易危而多畏?動常得咎,舉輒累人。故於退藏,非 止自便。偶因天幸,得請郡符,問遺老之所思,流風未 遠;瞻大邦之為殿,接壤相交。」晏公得之,對賓客占十 數語,授書史作報。客曰:「歐陽公有文聲,似太草草。」晏 公曰:「答一知舉時門生已過矣。」

《江南野錄》:陳彭年,大中祥符中同知貢舉,省試榜出, 有甥不預選,怒入其第。會彭年未來,於几上得黃敕, 乃題其背曰:「彭年頭腦太冬烘,眼似硃砂鬢似蓬。紕 繆幸叨三字內,荒唐仍在四人中。取他權勢欺明主, 落卻親情賣至公。千百孤寒齊下淚,斯言無路達堯 聰。」彭年怒,抱其敕入奏,章聖見而不悅,然釋其罪。 懶《真子》:元祐中,東坡知貢舉日,並行詩賦經義書題, 中出「而難任人,蠻夷率服」,注云:「任,佞也。難者,拒之使 不得進也。難任人,則忠信昭而四夷服。」東坡習大科日,曾作《忠信昭而四夷服論》,而新經與注意同。當時 舉子謂東坡故與金陵異說,以為難於任人則得賢 者,故四夷服。及東坡見說,怒曰:「舉子至不識字,輒以 難為難,盡黜之,惟作『難』字者皆得。」蓋東坡原不曾見 《新經》,而舉子未嘗讀注故也。聞之於柴慎微。

李宗諤先公《談錄》:先公嘗言:「座主王公仁裕,知舉時 已年高,有數子,皆早亡,諸孫並幼。每諸門生至門,必 延於中堂。公與夫人歐陽氏偶坐,受諸生拜,一如兒 孫禮。然後備酒饌,命諸生侍坐。至於餅餌羹臛之物, 皆公與夫人親手調品以授諸生,甚於慈母之視嬰 兒也。公文章之外,尤精音律,至酒酣則盡出樂器,公」 自取小管色吹弄。諸生有善絲竹者,亦各使獻其能, 或間以分題聯句,未嘗不盡歡焉。忽一日,生徒畢集, 出一詩版縣於客次曰:「二百一十四門生,春風初長 羽毛成。擲金換得天邊桂,鑿壁偷將榜上名。何幸不 才逢聖世,偶將疏網罩群英。衰翁漸老兒孫小,異日 知誰略有情。」公後有一孫,名全禧,終於綿州西昌令。 一女適何東薛氏,甚賢明,今亦亡矣。

《後山談叢》:陳恕領春官,以王文正為舉首。歲中拔劉 子儀於帝選,白云:「吾得二俊,名世才也。是不愧於知 人。」楊文公以為然,謂「王揚休山立宗廟器也。」

《澠水燕談錄》:張鄧公士遜以監察御史為諸科考試 官,以舉子有當避親者,求免去,主司不從,真宗嘉之。 自後試官親戚,悉牒送別頭考校,至今著為令。 《夢溪筆談》:鄭毅夫自負時名,國子監以第五人選,意 甚不平。謝主司啟詞,有「李廣事業,自謂無雙;杜牧文 章,止得第五」之句。又云:「騏驥已老,甘駑馬以先之;巨 鼇不」靈,因頑石之在上,主司深銜之。他日廷策,主司 復為考官,必欲黜落,以報其不遜。有試業似獬者,枉 遭斥逐。既而發考卷,則獬乃第一人及第。又嘉祐中 士人劉幾累為國學第一人,驟為恠嶮之語,學者翕 然效之,遂成風俗。歐陽公深惡之。會公主文,決意痛 懲,凡為新文者,一切棄黜,時體為之一變,歐陽之功 也。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公曰:「此必 劉幾也。」戲續之曰:「秀才剌,試官刷。」乃以大朱筆橫抹 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既而果 幾也。復數年,公為御試考官,而幾在庭,公曰:「除惡務 力,今必痛斥輕薄子,以除文章之害。」有一士人論曰: 「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公曰:「吾已得劉幾矣。」既 黜,乃吳人蕭稷也。是時試《堯舜性之賦》,有曰:「故得靜 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公 大稱賞,擢為第一人。及唱名,乃劉煇,人有識之者曰: 「此劉幾也,易名矣。」公愕然久之,因欲成就其名。小賦 有「《內積安行》之德」,蓋稟於天,公以謂積近於學,改為 蘊,人莫不以公為「知言。」

《青箱雜記》:盛文肅公正剛塞,絕無它腸,而性微狷急。 時為內相,孫抃方召議館職,以文投之。文肅大怒曰: 「投贄盡皆邪道,非公朝所尚。」呵責再三,孫惶恐失措 而退。比試學士院,孫夙夕憂其擯落,文肅乃題所試 卷為三等上,其公正如此。

《石林燕語》:「蘇參政易簡登科時,宋尚書白為南省主 文。後七年,宋為翰林學士承旨,而蘇相繼入院,同為 學士。宋嘗贈詩云:『昔日曾為尺木階,今朝真是青雲 友』。」歐陽文忠亦王禹玉南廟主文,相距十六年,亦同 為學士。故歐公詩有「喜君新賜黃金帶,顧我今為白 髮翁」之句。二事誠一時文物之盛也。

范文正公以晏元獻薦,入館終身以門生事之,後雖 名位相亞,亦不敢少變。慶曆末,晏公守宛丘,文正赴 南陽道過,特留歡飲數日,其書題門狀猶皆稱門生。 將別,以詩敘殷勤,投元獻而去,有「曾入黃扉陪國論, 卻來絳帳就師資」之句,聞者無不歎服。

咸平三年,王魏公知舉數日,即院中拜同知樞密院 事,當時以為科舉盛事。余紹聖試禮部時,鄧安惠公 溫伯以翰林學士承旨知舉不就,拜尚書右丞。時試 已第二場,鄧公自廳事上馬,揚鞭左右,揖諸生而去。 自魏公後,繼之者惟鄧公也。

《石林詩話》:「劉丞相莘老殿試時,蘇丞相子容為詳定 官,子容後尹南京,莘老復僉判在幕中,相與歡甚。元 祐初,莘老自中司入為左丞,子容猶為翰林學士承 旨。及莘老遷黃門,子容始為左丞。莘老宿東省,嘗以 詩寄子容云:『膺門早歲預登龍,儉幕中間託下風。敢 謂彈冠煩貢禹,每思移疾避胡公』。蓋記前事而子容」 答之,有「末路自驚黃髮老,平時曾識黑頭公」之句,當 時以為盛事。又三年,莘老既相而罷,子容始踐其位 雲。

至和、嘉祐間,場屋舉子為文尚奇澀,讀或不能成句, 歐陽文忠公力欲革其弊。既知貢舉,凡文涉雕刻者 黜之。時范景仁、王禹玉、梅公儀等同事,而梅聖俞為 參詳官,未引試前,唱酬詩極多,文忠有「無譁戰士銜 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最為警策。聖俞有「萬蟻戰時

春日暖,五星明處夜堂深」,亦為諸公所稱。及放牓,平
考證
時有聲如劉輝輩,皆不預選,士論頗洶洶。未幾,時傳

遂鬨鬨然,以為主司耽於唱酬,不暇詳考校,且言「以 五星自比,而待我曹為蠶蟻」,因造為醜語。自是禮闈, 不復敢作詩,終元豐末幾三十年。元祐初,雖稍稍為 之,要不如前日之盛,然是牓得蘇子瞻為第二人,子 由與曾子固皆在選中,亦不可謂不得人矣。

《二老堂詩話》,小說多妄,其來久矣。《玉壺清話》云:「王禹 偁自知制誥出知黃州,蘇易簡牓下放孫何等進士 三百餘人,奏曰:『禹偁禁林宿儒,累為遷客,臣欲令榜 下諸生郊送』。奏可。禹偁作詩謝之云:『綴行相送我何 榮,老鶴乘軒愧谷鶯。三入承明不知舉,看人門下放 諸生』。」予年十六七時,嘗以歲月推之,孫何榜乃淳化 三年,歲在壬辰,明年癸巳,易簡遷參政,是時禹偁謫 外未歸,又明年甲午方再為知制誥。至道乙未遷內 翰,五月出知滁州,非放進士時。三年丁酉復召知制 誥,咸平元年戊戌十二月罷知黃州,二年己亥放進 士孫暨等七十一人,非三百也。且易簡已為執政而 死,其妄甚明。然予頗自疑此詩或為「他日之讖。」其後 隆興癸未,予為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值省試,本摲同 知貢舉,屬壽皇銳意幸金陵,便欲進發,留予從駕,不 果差。乾道壬辰,為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適當貢舉, 在朝,闕出身從官,而虞並甫為相,雅不欲用予。時方 遣泛使奏留予撰國書,命翰林王曮知舉,中書舍人 趙雄同知。此外惟沈復有出身。以予侍兼臨安,既不 可差,乃趣召李衡為侍御史,雲試院無言事,官不肅, 鎖院終旬日。趙雄丁母憂,亦不復補差。淳熙戊戌春, 予為翰林學士,上已點定,而趙溫叔為相,密奏云:「殿 試臨軒,當用天子私人主文,今省試是禮部事。」乃就 下差權禮部尚書范成大。雖一時各有意,其實三入 不知舉也。

《國老談苑》:劉溫叟累居顯要,清貧尢甚,未嘗受人饋。 知貢舉時,有經學門生居畿內者,獻粟草一車,溫叟 卻之,其人曰:「此物出於躬耕,願以致勤。」溫叟不得已 而受之,即令家人置衣一襲以為答,計其直,即倍於 粟草矣。自是無敢獻遺者。

《卻掃編》:蘇丞相子容留守南都,劉丞相莘老簽書判 官事,時年尚少,蘇公大器愛之。元祐中,劉公為右僕 射兼中書侍郎,蘇公為尚書左丞,同秉政。嘗因祠事, 各居本省致齋。劉公有《夜直中書省寄左丞子容公》 詩曰:「膺門早歲預登龍,儉幕中間託下風。敢謂彈冠 煩貢禹,每思移疾避胡公。論文青眼今猶在,報國丹 心老更同。夜直沈迷坐東省,齋居清絕望南宮。」蘇公 和曰:「五年班綴望夔龍,曾託帡幪避雨風。末路自憐 黃髮老,蚤時曾識黑頭公。升沈不改交情見,出處雖 殊取捨同。謾扣蕪音答高唱,終慚下管應清宮。」蘇門 下子由時為右丞,亦和曰:「雷雨年年起臥龍,穆然臺 閣有清風。一時畫諾雖雲舊,晚歲吁俞本自公。松竹 經寒俱不改,鹽梅共鼎固非同。新詩和遍東西府,律 呂更成十二宮。」時朝廷和此詩者甚眾,往往見於《名 士文集》中。

桯史胡給事既新貢院,嗣歲庚子,適大比,乃侈其事, 命供帳考校者悉倍前規,鵠袍入試,茗卒饋漿,公庖 繼肉,坐案寬潔,執事恪敬,誾誾于于,以鬯於文,士論 大愜。會初場賦題,出《孟子》「舜聞善若決江河」,而以「聞 善而行,沛然莫禦」為韻。士既就案矣,蜀俗敬長而尚 先達,每在廣場,不廢請益焉。晡後忽一老儒擿禮部 韻示諸生,謂「沛」字惟十四泰有之,一為顛沛,一為沛 邑,注無沛決之義,惟它有霈字,乃從雨為可疑。眾曰 是,鬨然扣簾請出題者。偶假寐,有少年出酬之,漫不 經意,亶云:「《禮部韻注》義既非,增一雨頭無害也。」揖而 退,如言,以登於卷、坐遠於簾者,或不聞知,乃仍用前 字。於是試者用「霈」、「沛」各半。明日將試,《論語》籍籍傳,凡 用「沛」字者皆窘,復扣簾。出題者初不知昨夕之對,應 曰:「如字。」廷中大喧,濅不可制,譟而入曰:「試官誤我三 年,利害不細。」簾前闈木如拱,皆折。或入於房,執考校 者一人毆之。考校者惶遽急曰:「有雨頭也得,無雨頭 也得。」或又咎其誤曰:「第二場更不敢也。」蓋一時祈脫 之辭。移時稍定,試司申鼓譟場屋,胡以不稱於禮遇 也,怒物色,為首者盡繫獄。韋布益不平。既拆號,例宴 主司,以勞還畢三爵。優伶序進,有儒服立於前者一 人,旁揖之,相與詫博洽,辯古今,岸然不相下,因各求 挑試所誦。憶其一,問「漢四百載名宰相凡幾?」儒服?以 蕭、曹而下枚數之無遺,群優咸贊其能,乃曰:「漢相吾 言之矣。敢問唐三百載名將帥何人也?」旁揖者亦詘 指英衛,以及季葉曰:「張巡、許遠、田萬春。」儒服奮起爭 曰:「巡、遠是也。萬春之姓雷,歷攷史牒,未有以雷為田 者。」揖者不服,撐拒滕口。俄一綠衣參軍,自稱教授,前 據幾二人敬質疑曰:「是故雷姓?」揖者大詬,袒裼奮拳。 教授遽作恐懼狀曰:「有雨頭也得,無雨頭也得。」坐中 方失色,知其風己也。忽優有黃衣者,持令旗躍出稠 人中曰:「制置太學,給事台旨,試官在坐,爾輩安得無禮?」群優亟斂容趨下,喏曰:「第二場更不敢也。」夾戺皆 笑,席客大慚,明日遁去,遂釋繫者。胡意其為郡士所 使,錄優而詰之,杖而出諸竟然。其語盛傳迄今。 《燕翼貽謀錄》:真宗時試進士,初用糊名法以革容私 之弊。張士遜以監察御史為巡捕官,因白主司,有親 戚在進士明日當引試,願出以避嫌。主司不聽,士遜 乃自言引去。真宗是之,遂詔自今舉人與試官有親 嫌者,移試別頭。別試所自此始。且以御史為巡捕,決 無容私矣。易以宦官,不知始於何年也。

《揮麈前錄》:劉器之晚居南京,馬巨濟涓作少尹。巨濟 廷試日,器之作詳定官所取也。而巨濟每見器之,未 嘗修門生之敬,器之不平,因以語客,客以諷巨濟,巨 濟曰:「不然,凡省闈解送則有主文,故所取士得以稱 門生。殿試,蓋天子自為座主,豈可復稱門生於他人? 幸以此謝劉公也。」客以告器之,器之歎服其說,自是 甚懽。

《揮麈餘話》:靖康中,蔡元長父子既敗,言者攻之,發其 奸惡不遺餘力。蓋其門下士如楊中立、孫仲益之類 是也。李泰發光時為侍御史,獨不露章,且勸勿為太 甚,坐是責監汀州酒稅,謝表云:「當垂涕,止彎弓之射。」 人以為狂。然臨危多下石之徒,臣則不敢。士大夫多 稱之。

《齊東野語》:吳興人談重元鼎,少領鄉薦不第,晚就南 廊更數試,復不入等,章文莊兄弟皆與之同舍。嘉定 戊辰,文莊兄弟在朝,談入京,將更試,請曰:「二兄何以 授我?」乃相與作備對數十付。已而文莊入為考官,得 談卷甚喜,所批稍高,編排當在上二等。已而曰:「名器 不可以故人私之,但使脫助教足矣。」於是稍移向下, 既而《筭計》四等,合放若干,而談之名,適在末等之首, 竟垂翅而歸。一文學之微,造物亦靳之耶?

莆田方翥試南宮,第三場欲出納卷,有物礙其足,視 之,則一卷子止有前二篇,其文亦通暢,不解何以不 終卷而棄於地也。翥筆端俊甚,以其緒餘足成之,併 攜出中門,投之幕中,一時不暇記其姓名。翥既中第, 亦不復省問。他年翥為館職,偶及試,闈異事,因及之。 偶有客在坐,同年也,默不一語。翼日,具冠裳造方,自 敘本末,言:「試日疾不能支,吾扶拽而出,所謂試卷者, 莫記所在,已絕望矣。一日榜出,乃在選中,恍然疑姓 名之偶同,幸未嘗與人言,亟入京物色之,良是。借真 卷觀之,儼然有續成者,竟莫測所以,今日乃知出君 之筆。君吾恩人也。」方笑謝而已。按馮京知舉,張芸叟 賦公《生明》,重疊用韻,已而為第四名。竊恠主司鹵莽。 及元祐中使虜過北門,馮為留守,始修門生敬酒。適 馮因言:「昔忝知舉,秘監賦重疊用韻,以論策佳,輒為 改之,擢寘高第,頗記憶否?」芸叟方飲,不覺酒杯覆懷, 再三愧謝。與此略同。

《癸辛雜識》:林竹溪希逸,字肅翁,又號鬳齋,福清人,乙 未吳榜,由上庠登第,凡三試皆第四。是歲真西山知 舉,莆田王邁實之亦預考校,西山欲出《堯仁如天賦》, 立說「堯為五帝之盛,仁為四德之元,天出庶物之首。」 西山以此題為極大。實之云:「題目自好,但矮些箇。」西 山默然。林居與王隔一嶺,素相厚善,省試前,林衣敝 衣邀王車,密扣題意。王告以必用「聖人,以天下為一 家」,要以《西銘》主意,自第一韻以後,皆與議定,首韻用 「三極一家」,次韻云:「大聖人之立極,合天下為一家」四 韻《堯宅》《禹宮》,大鋪敘《西銘》。至是,西山局於無題可擬, 乃謂實之曰:「日逼無題,柰何?」王以位下辭避,西山再 四扣之不已。王久之若不得已,乃以前題進,並題韻 之意大略,西山擊節。至引試日,題將揭曉,循例班列 拈香,眾方對越,聞王微祝云:「某誓舉所知,神其鑒之。」 是時鄉人林彬之元質亦在試中,上請以鄉音酬答, 亦授以意,亦預選雲。

「養痾漫筆。士之窮通出處,蓋有命焉,非人所能為也。」 元祐中,東坡知貢舉,李方叔就試,將鎖院,坡緘封一 簡,令叔黨持與方叔值方叔出,其僕受簡,置几上。有 頃,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來取間竊觀,乃揚雄《優 於劉向論》一篇二章驚喜,攜之以去。方叔歸,求簡不 得,知為二章所竊,悵惋不敢言。已而果出此題。二章 皆模倣坡作,方叔幾於閣筆。及拆號,坡意魁必方叔 也,乃章援第十名文,意與魁相似,乃章持,坡失色。二 十名間一卷,頗奇,坡謂同列曰:「此必方叔。」視之,乃葛 敏修。時山谷亦與校文,曰:「可賀內翰得人,此乃僕宰 泰和時,一學子相從者也。」而方叔竟下第。坡出院,聞 其故,大嘆恨,作詩送其歸,所謂「平生漫說古戰場,過 眼空迷日五色」者是也。其母嘆曰:「蘇學士知貢舉,而 汝不成名,復何望哉!」抑鬱而卒。余謂坡拳拳於方叔 如此,真盛德事。然卒不能增益其命之所無,反使二 章得竊之以發身,而子厚小人將以坡為有私有黨, 而無以大服其心,豈不重可惜哉!

淳熙中,王季海為相,奏起汪玉山為大宗伯知貢舉, 且以書速其來。玉山將就道,有一布衣之友,平生極相得,屢黜於禮部,心甚念之。乃以書約其胥,會於富 陽一蕭寺,與之對榻,夜分密語之曰:「某此行或者典 貢舉,當特相牢籠。省試程文,《易》養冒子中可用三古 字以為驗。」其人感喜。玉山既知貢舉,搜《易》卷中,果有 冒子用三古字者,遂竟批上,置之前列。及拆號,乃非 其友人也,竊怪之。數日,友人來見,玉山怒責之曰:「此 必足下輕名重利,售之他人,何相負乃如此?」友人指 天誓曰:「某以暴疾幾死,不能就試,何敢漏泄於他人?」 玉山終不釋。未幾,以古字得者來謁,玉山因問之曰: 「老兄頭場冒子中用三古字,何也?」其人泯默久之,對 曰:「茲事甚怪,先生既問,不敢不以實對。」某之來就試 也,假宿於富陽某寺中,與寺僧閒步廡下,見室下一 棺,塵埃漶漫。僧曰:「此一官員女也,殯於此十年矣,杳 無骨肉來問,又不敢自葬之。」因相與默然。是夕,夢一 女子行廡下,謂某曰:「官人赴省試,妾有一語相告,此 去頭場冒子中可用三古字,必登高科。但幸勿相忘, 使妾枯骨,早得入土。」既覺,甚恠之。遂用其言,果叨前 列。近已往寺中葬其女矣。玉山驚歎。

《道山清話》:章子厚為侍從時,遇其生朝會客,其門人 林特者,亦鄉人也,以詩為壽。子厚晚於座上取詩以 示客,且指其頌德處云:「只是海行言語道人須道著 乃為工。」門人者頗不平之,忽曰:「昔人有令畫工傳神, 以其不似,命別為之。既而又以不似,凡三四易。」畫工 怒曰:「若畫得似後,是甚模樣?」滿坐烘然。

《墨莊漫錄》:「樂全先生張安道薨,東坡時守潁州,於僧 寺舉掛,參酌古今,用唐人服,座主緦麻三月,又別為 文往祭其柩,蓋感其知遇也。」

《清波雜志》:「方務德侍郎受知於張全真參政,後每經 毗陵,必至報恩院張之祠堂祭奠,修門生之敬,祝文 具在。洪慶善嘗入梁企道閣學幕府,後守番陽,企道 夫人尚在,歲時亦以大狀稱,門生以展賀,士夫併為 美談。張文節知白在桑贊幕下,桑識其必貴。祥符中, 文節為京西漕,桑已死,蔡濟州奏乞每遇寒食至桑」 墓拜掃,詔可之。狄武襄青受范忠獻之知,每至范氏, 必拜於家廟,入拜夫人甚恭,以郎君之禮事其子弟。 狄乃武將,能知義不忘恩,可《書》也。

《湘山野錄》:宋鄭公庠省試《良玉不琢賦》,號為擅場。時 大宗胥內翰偃考之酷愛,必謂非二宋不能作之,奈 何重疊押韻,一韻有「瓌奇擅名」及「而無刻畫之名」之 句,深惜之,密與自改「擅名」為擅聲。後埒之於第一,殆 發試卷,果鄭公也。胥公孳孳於後進,故天聖、明道間 得譽於時,若歐陽公等皆是,後雖貴顯而眷盼亦衰, 故學士王平甫撰《胥公神道碑》,略云:「諸孤幼甚,歸於 潤州。」公平日翦擢相踵,而材勢大顯者,無一人所助, 獨宋鄭公恤其家甚厚。蓋茲事也。

馮大參當世,公始求薦於武昌,會小宗者庸謬寡鑒, 堅欲黜落,又欲置於末綴。時鄂倅南宮誠監試,當拆 封定卷,大不平,奮臂力主之,須俾魁送。小宗者理沮 不免,以公冠於鄉版,果取大魁。釋褐除荊南倅,南宮 遷潭倅,公以詩寄謝曰:「嘗思鵬海隔飛翻,曾得天風 送羽翰。思比丘山何以戴,心同金石欲移難。經年空 嘆音題絕,千里長思道義懽。每向江陵訪遺治,邑人 猶指縣題看。」箋云:「江陵縣額,即君臨治時親墨也。」 《續夷堅志》:河中李欽叔初生,其父之才作湯餅局,有 相者為史學優,言君後當擢第,但當出此兒子門下 為太晚耳。學優雅以才名自負,不以相者之言為然。 其後欽叔二十三省元賜第,中廷試,策「宏詞」科,除應 奉翰林文字,兩預主貢,學優,竟出其門雲。

《道州志》:「宋李絢字晦叔,天聖五年進士甲科,授大理 評事,知吉水縣。會秋試,絢為考官,考歐陽曜筆,以能 賦稱。廉獻啟事爭第一,絢特以劉沆文行兼備為首 選。沆尋登上第,致相位,每欲用之,高義不見,以朝奉 郎、太常博士請老,鄉人重之,稱之曰李先生雲。」 《金史任熊祥傳》:「熊祥,天德初為山東東路轉運使,改 鎮西軍節度使。是時,詔徐文、張弘信討東海縣,弘信 逗遛,稱疾不進,決杖二百。熊祥被詔為會試主文,以 事不避難臣之職為賦題。及御試,熊祥復以賞罰之 令信如四時為賦題,海陵大喜,以為侍讀學士。」 《趙秉文傳》:「秉文,字周臣,磁州淦陽人也。興定元年,轉 侍讀學士,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同修國史」,知集 賢院事。又明年,知貢舉,坐取進士盧亞重用韻,削兩 階,因請致仕。金自泰和、大安以來,科舉之文,其弊益 甚。蓋有司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陳腐,苟合程度 而已,稍涉奇峭,即遭絀落,於是文風大衰。貞祐初,秉 文為省試,得《李獻能賦》,雖格律稍疏,而詞藻頗麗,擢 為第一。舉人遂大喧噪,愬於臺省,以為「趙公大壞文 格」,且作詩謗之,久之方息。俄而獻能復中宏詞,入翰 林,而秉文竟以是得罪。

《翟永固傳》:永固遷太常卿,考試貞元元年進士,出《尊 祖配天賦》題,海陵以為猜度己意,召永固問曰:「『賦題 不稱朕意,我祖在位時祭天拜乎』?對曰:『拜』。海陵曰:『豈有生則致拜,死而同體配食者乎?對曰:『古有之,載在 典禮』。海陵曰:『若桀紂曾行,亦欲我行之乎』』。」於是永固、 張景仁皆杖二十。而進士張汝霖賦第八韻有曰:「方 今將行郊祀,海陵詰之曰:『汝安知我郊祀乎』?」亦杖之 三十。

《元史虞集傳》:「泰定初,考試禮部,言於同列曰:國家科 目之法,諸經傳注各有所主者,將以一道德,同風俗, 非欲使學者專門擅業,如近代五經學究之固陋也。 聖經深遠,非一人之見可盡。試藝之文,推其高者取 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則求賢之心狹,而差 自此始矣。」後再為考官,率持是說,故所取得人 《張養浩傳》:「養浩為祕書少監,延祐初,設進士科,遂以 禮部侍郎知貢舉。進士詣謁,皆不納,但使人戒之曰: 『諸君子但思報效,奚勞謝為』?」

《明外史王艮傳》:「有高遜志者,艮座主也,蕭縣人,寓嘉 興。幼嗜學,師貢師泰、周伯琦等,文章典雅,成一家言。 洪武初,徵修《元史》,入翰林為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十 五年,試吏部右侍郎,尋以事謫胊山。建文初,召為太 常少卿,與董倫同為會試主考官。得士自艮外,胡靖、 吳溥、楊子榮、金幼孜、楊溥、胡濙、顧佐輩皆為名臣。燕」 師入,存歿無可考。或雲遁去,或雲已前卒。

《遜國正氣紀》。文皇登位,將詔諭天下,命群臣舉代草 者,以孝孺對。召至,授筆扎。孝孺投筆於地,大哭且罵。 上曰:「汝不顧九族乎?」孝孺奮然曰:「能殺我九族,不能 殺我十族。」上大怒,籍九族。上怒猶不已,必欲誅十族, 乃以門人廖鏞等為一族。

《徐輝祖傳》:「輝祖,中山王達長子,洪武己巳,嗣國公爵, 二十九年,學正吳啟言,國子師生日夥,不為甄別高 下,無以勸懲。上命輝祖率翰林院禮部詣監試其文 藝,分別送吏部銓用。」蓋輝祖嘗侍皇太子學,通經史, 又從詹希元學書,善大字,故特任之。

《劉政傳》:「政字仲理,南京長洲人。建文元年,舉應天鄉 試第一。試官方孝孺出託孤寄命題,得政卷,喜曰:『此 他日臨大節而不可奪者,乃百鳥中孤鳳,吾當虛左 以待之』。」及帝遁去,孝孺被戮,政痛君師俱遭難,遂憤 悲不食死。

《張紞傳》:紞識鑒精絕,各當其材。會修《太祖實錄》,被旨 試翰林編修官,考第高下,得楊士奇策,獨喜曰:「明達 時務,有用之材,不但文詞工已也。」首取士奇,由是知 名。

《明外史方法傳》:「法字伯通,桐城人。劉政字仲里,長洲 人。皆孝孺考試所得士,而政居首。燕兵起,政草《平燕 策》將上之,以病為家人所厄,既聞,殺孝孺,嘔血死。法 為四川都司斷事,成祖即位,諸司表賀,法當署名曰: 『此可見方先生地下乎』?投筆出。尋逮入京,次望江,遂 沈於江。」

《李京山集》:成化時,輔臣李賢有奪情之旨,羅倫艸疏 論之。初,張文欲見倫,計事不得,手書一韻曰:「狀元及 第纔三日,扶植綱常世所稀。我亦與君同志者,請君 相見莫相疑。」倫喜見文曰:「疏稿雖成,硃語尚未確得, 君詩當題為《扶植綱常》事。」遂同僉名伏闕上疏。尋見 賢,賢曰:「伱兩人報得我好。」兩人合口答曰:「正報老師」 以忠臣孝子,時稱「兩元,不愧科目。」倫丙戌狀元,文己 卯南京解元也。

《明外史魯鐸傳》:大學士李東陽生日,鐸為司業,與祭 酒趙永皆其門生也,相約以二帕為壽。比檢笥亡,有 徐曰:「鄉有饋乾魚者,盍以此往?」詢諸庖,食過半矣。以 其餘詣東陽,東陽喜,為烹魚置酒,留兩人飲,極歡乃 去。

《劉大夏傳》:大夏之被逮也,方鋤菜園中,入室攜數百 錢,跨驢就道。赦歸後,有門下生為巡撫,枉百里謁之, 道遇扶犁者,問孰為尚書家,引之登堂,即大夏也。 《鄒守益傳》:守益舉正德六年會試第一,出王守仁門, 以廷對第三,授翰林院編修。踰年告歸,乃謁守仁,講 學於贑州。宸濠反,與守仁軍事。守仁卒,為位哭服心 喪。

《霍韜傳》:「韜舉進士,出毛澄門下,素執弟子禮,議禮不 合,遂不復稱為座主。及總裁己丑會試,亦遂不以唐 順之等為門生。」

《張選傳》:「黃正色登嘉靖八年進士,除仁和縣知縣,改 南海。座主霍韜宗人橫甚,正色繩以法,韜顧以為賢, 豪強屏跡,縣中大理。」

《李默傳》:「默同考武試,得陸炳為門生,炳貴盛,力推轂。」 《汪文輝傳》:「文輝字德充,隆慶四年,改御史。高拱以內 閣掌吏部,權勢烜赫。其門生韓楫、宋之韓、程文、塗夢 桂等並居言路,日夜走其門,專務擊搏。文輝亦拱門 生,心獨非之。」

《許國傳》:「給事中任讓論國庸鄙」,國疏辨,帝奪讓俸。國 與申時行無嫌,時行適為國門生萬國欽所論,讓則 時行門生也,故為其師報復雲。

明皇朝盛事:胡忠安公濙為禮部尚書,自宣德丁未至景泰甲戌,凡十為會試,知貢舉官古今罕有。 《公餘日錄》:成化己丑會試,涯翁同考《論語》,出「老者安 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三句。時有一舉子云:「在人有 其等,聖人等其等。」涯翁聞之,謂曰:「若還如此等,著他 等一等。」亦歐文忠秀才剌試官刷之意。可見古今欲 變文「格者」,同一揆耳。

《駒陰冗記》:「莆田楊汝惠先生初在庠時,其友林君生 孫汝雨、汝雲,同抱出見楊笑曰:『他日仕途有相遇處』。 楊曰:『若待相遇,吾老歸休矣』。」嘉靖辛卯,楊以貢官廣 西永福教諭,時年六十餘。汝雨以主事主廣西考試, 楊以例入試,獲中式。仕途相遇之戲,其偶徵乎? 《古穰雜錄》:典文楊文定溥初入鄉試,為首選。胡儼典 文衡,批其文曰:「初學小子當退避三舍,老夫亦讓一 頭地。」又曰:「他日立玉階方寸地,必能為董子之正言, 而不效公孫弘之阿曲。」人以儼為知人。後儼為祭酒, 先生已在禁垣,位望益高,終身執門生禮,儼亦不辭, 人兩高之。

《耆舊續聞》:吳匏菴詞有「繁花落盡留紅葉,新筍叢生 帶綠苔」,名句也。時有趙寬字栗夫,為匏菴所取士,詞 名《半江集》,匏菴嘗曰:「不遇吳寬,爭得趙寬。」

《江南通志》:「鍾遐齡,字子宜,溧陽人。隆慶戊辰進士,知 井陘縣。分校順天,得一卷,曰:『此天下士也』。亟列高薦。 既而拆卷,乃高邑趙南星。後以忠直為名臣,官冢宰, 世服其得人。」

《湖廣通志》:「耿定力,黃安人。隆慶辛未進士,授工部主 事。江陵相故座主又先嘗執贄,加殊盼力,深自引避, 人咸歎其有守。」

李憭字景潁,嘉魚人。萬曆己丑進士,任禮部主客,奉 命冊封蜀藩。有門生新蒞縣,執贄為壽,卻之曰:「君不 知故人,且而書生初入官,將焉得此?」入蜀,凡屬餽遺, 一無所受。

《列朝詩集》:少師孫文正公,諱承宗,謙益之舉南宮也, 公為考官,門牆之附麗,衣缽之付囑,出於尋常舉主、 門生不啻百倍。

《烈皇小識》:天啟元年辛酉,虞山錢謙益以編修主浙 江試。歸安韓敬與秀水沈德符預捏字眼,假稱關節, 令人遍投諸應試者,約以事成取價,游士多墮其網 中。錢千秋預為千秋字眼,以「一朝平步上青天」七字, 為七藝之結,謙益在闈中弗暇察也。比撤棘,敬等即 發覺其事,復唆禮科顧其仁磨勘參送,謙益亦自具 疏檢舉。旨下部,部擬千秋與居間徐時敏、金保元俱 依律遣戍,謙益與本房鄭履祥失於覺察,各罰俸三 個月。奉旨:「依擬。」此天啟二年事也。

主司門生部雜錄

[編輯]

《風俗通十反篇》:豫章太守汝南封祈武興泰山太守 周乘子居,為太李張所舉,函封未發,張病物故。夫人 於柩側下帷見六孝廉曰:「李氏蒙國厚恩,據重任,咨 嘉休懿,相授歲貢,上欲報稱聖朝,下欲流惠氓隸。今 李氏獲保首領,以天年終,而諸君各懷進退,未肯發 引。妾幸有三孤,足統喪紀,正相追隨,蓬斆墳柏,何若」 曜德王室,昭顯亡者,亡者有靈,實寵賴之,歿而不朽, 此其然乎?於是周乘顧謂左右諸君:欲行,周乘當止 者,莫逮。郎君。盡其哀惻。乘與鄭伯堅即日辭行,祈與 黃叔度、郅伯嚮、盛孔叔留隨轜柩。乘拜郎遷陵長,治 無異稱,意亦薄之。某官與祈相反,俱為侍御史公車 令,享相位焉。謹按《孝經》,「資於事父以」事君,君親臨之, 厚莫重焉。《春秋國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禮:斬衰,公、 士大夫眾生為其君。乘雖見察授,函封未發,未離陪 隸,不與賓於王爵。諸臨城社,民神之主也。義當服勤, 關其祀紀。夫人雖有懇切之教,蓋子不以從令為孝。 而乘囂然要勒同儕,去喪即寵,謂能有功異也。明試 無效,亦旋告退,安在其顯君父,德美之有?

河內太守府廬江周景仲嚮每舉孝廉,請之上堂。家 人宴飲,皆令平仰,言笑晏晏,如是三四。臨發,贈以衣 齊,皆出自中子弟。中外過歷職署,踰於所望,曰:「移臣 作子,於之何有!」河內太守司徒潁川韓演伯南舉孝 廉,唯臨辭,一與相見,無所寵拔,曰:「我已舉若,豈可令 恩偏積於一門乎?」謹按《春秋左氏傳》:「夫舉無他也,唯」 善所在,親疏一也。祈奚稱其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 比,舉其偏不為黨,建一官而三物成,晉國賴之,君子 歸焉。蓋人君者,闢門開窗,號咷博求,得賢而賞,聞善 若驚,無適也,無莫也。周不綜臧否而務蘊崇之,韓演 不惟善是務,越此一概。夫不擇而彊用之,與可用而 敗之,其罪一也。

李氏《刊誤》:春官氏每歲選升進士三十人,以備將相 之任。是日,自狀元已下,同詣座主之宅,座主立於庭, 一一而進,曰「某外氏某家,或曰甥,或曰弟,又曰某大 外氏某家,又曰外大外氏某家,或曰重表弟,或曰表 甥孫。」又有同宗座主,宜為姪而反為叔。言敘既畢,拜禮得申。予輒議曰:「春官氏選士得其人,止供職業耳。」 而俊造之士,以經術待聘,獲采拔於有司,則朝廷與 春官氏皆何恩於舉子?今使謝之,則與選士之旨,豈 不異乎?有海東之子、嶺嶠之人,皆與華族敘中表從 使拜首而已,論諸事體,又何有哉?

《夢溪筆談》:禮部貢院,試進士日,設香案於階前,主司 與舉人對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設位,供張甚盛,有司 具茶湯飲漿,至試經生,則悉徹帳幕氈席之類,亦無 茶湯,渴則飲硯水,人人皆黔其吻非故欲困之,乃防 氈幕。及供應人私傳所試經義,蓋嘗有敗者,故事為 之防。歐文忠有詩「焚香禮進士,徹幕待經生。」以為禮 數重輕如此,其實自有謂也。

《捫蝨新話》:歐陽公不得不收東坡,所謂「老夫當避路, 放他出一頭地者」,其實掩抑渠不得也。東坡亦不得 不收秦少游、黃魯直輩,少游歌詞,當在坡上,少游不 遇東坡,當絕世自立,必不在人下也。然提獎成就,坡 力為多。

《癸辛雜識》:祖宗朝知貢舉者,禮部長貳乃雲知舉,餘 官雖在禮部貳之上,皆稱「權知舉」,蓋知舉乃禮部職 也。今不復然。

明代盛事。正德中,楊少師廷和為宮保靳貴座主,靳 公又嘗受業楊少師一清,先後同居內閣。袁少傅煒 為少師徐階督學所取士,少保張居正為徐階教習 庶吉士,俱同居內閣。又「弘治乙丑,少傅謝遷廷試讀 卷,己丑與門生翟鑾同居內閣。正德庚辰,少保石珤 以禮侍主考,及丁亥罷相,門生張孚敬實代之。嘉靖」 戊戌,分宜以《禮書》知貢舉。辛酉,與門生袁煒同居內 閣。

《歸有園麈談》:「受業門生,則門生聽先生之差使;投拜 門生,則先生聽門生之差使。」

觚不觚錄?翰林分考會試,雖本經房而不係所取者, 不稱門生,惟入翰林,則稱門生侍坐,而至位三品以 上,不復敘。嘉靖甲辰,吾鄉瞿文懿公景淳及第,而太 保嚴公訥同考皆《詩經》。瞿以齒長,坐輒據其上,亦不 投門生,刺也。至乙未,嚴公復入場,而少師李公春芳 復於《詩經》中會試,亦不於嚴公投門生,刺也。此皆不 可曉。

京師稱謂極尊者曰「老先生」,自內閣以至大小九卿 皆如之。門生稱座主,亦不過曰「老先生」而已。至分宜 當國而諛者稱「老翁」,其厚之甚者稱「夫子。」此後門生 稱座主俱曰「老師。」余自丙辰再入朝,則三品以上庶 僚多稱之曰「老翁。」又有無故而稱「老師」者,今不可勝 紀矣。

《天爵堂筆》:「餘:生我父母,知我鮑叔座主之恩,不在父 母下。然有嚴君之令,不行於逆子,況師弟乎?」

《胡氏雜說》:「宋元祐中,蘇東坡知貢舉,屬意李方叔,令 其子叔黨持一簡與方叔。值方叔出,僕受簡置几上。 偶章惇子持援來訪,取簡竊視,乃劉向《優於揚雄論》 二篇,援兄弟徑持去,坡亦入院,李方叔不知也。既而 就試,果出此題二章,倣坡意為之援,遂中第一人,持 第十人。坡初意第一人必方叔,及揭曉乃章也,徒為」 之悵然。方叔母歎曰:「蘇公知貢舉,吾兒下第命也。」坡 既出院,以詩寄李,有云:「平生浪說古戰場,過眼空迷 日五色。」蓋亦《解嘲》雲耳。其詩真蹟今在南昌李士濂 家,與徐鉉書稿及張節之手帖共為一卷,字畫皆可 愛也。

《讀書鏡》:宣子:趙盾舉韓厥,其僕乘車於行,厥執而戮 之。宣子謂諸大夫曰:「二三子賀我矣,吾舉厥也忠,吾 乃今知免於罪矣。」晉崔洪為左丞,薦郄詵以自代。後 詵劾奏洪曰:「惟官自視,各明至公。」洪聞其言而重之。 嗚呼,此宣子、崔洪之所以曠絕一世也。雖然,門生之 於舉主,大過則絕之,小過則掩之可也。挽逄蒙之弓, 「射含沙之矢,安乎不安乎?」東漢鄭弘,字巨君,為太尉 時,舉主第五倫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見,弘曲 躬自卑,帝問其故,遂聽置雲母屏風,分隔其間,由此 以為故事。蕭遘與王鐸並居相位,帝嘗召宰相,鐸年 高,升階足跌,踣勾陳中,遘旁掖起,帝目之喜曰:「輔弼 之臣和,予之幸也。」謂遘曰:「適見卿扶王鐸,予喜卿善 事長矣。」遘對曰:「臣扶王鐸,不獨事長。臣應舉時,鐸為 主司,臣亦中選門生也。」上笑曰:「王鐸選進士,朕選宰 相,於卿無負矣。」遘謝而退。夫古人之待舉主如此。柳 子厚云:「凡號門生,而不知恩之所自者,非人也。」白樂 天云:「商山老皓雖休去,終是留侯門下人。」世道之薄 久矣。士大夫當日誦此言。

歐公與尹師魯蘇子美俱出杜祁公之門,歐公雖貴, 猶不替門生之禮。《和祁公詩》云:「公齋每偷暇,師席屢 攻堅。善誨常無倦,餘談亦可編。」又云:「昔日青衫遇知 己,今來白首再陞堂。」蓋未嘗一日忘祁公也。張芸叟 有《荊公哀詞》,有「慟哭一聲惟有涕,故時賓客合何如?」 又云:「今日江湖從學者,人人諱道是門生。」蓋當時已 病,人情之薄如此。若今則弁髦蒙師,彎弓座主,吾不知歐陽芸叟見之,當何如嘆息也。

《群碎錄》:親傳業者為弟子,弟子復傳於人為門生。故 《史記》曰:「七十二弟子傳。」而歐陽公謂轉相授受者曰 門生。

《見聞錄》:翰林凡武舉徹簾後,同考及掌卷置酒,請主 考、主考答席。順天鄉試後,兩京兆置酒,請主考、監試, 主考、監試亦答席。此近年見行者,會試同考於徹簾 後,醵金為會掌科主辦。其兩京鄉試事畢,四主考合 請衙門前後輩,謂之「鵝頭會」,近久不舉矣。

《日知錄》:「貢舉之士以有司為座主,而自稱門生。」自中 唐以後,遂有朋黨之禍。座主事見令狐恆傳張籍寄蘇州白使君詩登第早年同 座主楊嗣復傳領貢舉時父於陵自雒入朝乃率門生離迎置酒第中於陵坐堂上嗣復與諸生坐兩序 始於陵在考功擢浙東觀察使李師稷及第時亦在焉人謂楊氏上下門生會昌三年十 二月二十二日,中書覆奏,奉宣旨,「不欲令及第進士 呼有司為座主,兼題名局席」等條,疏進來者。伏以國 家設文學之科,求真正之士,所宜行崇風俗,義本君 親,然後升於朝廷,必為國器。豈可懷賞拔之私惠,忘 教化之根源,自謂門生,遂為朋比。所以時風浸壞,臣 節何施?樹黨背公,靡不由此。按韓文公送牛堪序吾未嘗聞有登第於有司 而進謝其門者則元和長庚之同士風猶不至此臣等議:「今日以後,進士及 第,任一度參見有司,向後不得聚集參謁,於有司宅 置宴。其《曲江大會朝官及題名局席》,並望勒停。」新唐書初 舉人既及第級行通名詣主司第謝其制序立西塔下北上東向主人席東階下西向諸生拜主司答拜 乃敘齒謝恩遂升階與公卿觀者皆坐酒數行乃赴期集又有曲江會題名席李肇國史補既捷列名於 慈恩寺塔謂之題名大燕於曲江亭子謂之曲江會奉敕宜依。後唐長興元年 六月,中書門下奏:「時論以貢舉官為恩門,及以登第 為門生。門生者,門弟子也。顏、閔、游、夏等,並受仲尼之 訓,即是師門。大朝所命春官,不曾教誨舉子,是國家 貢士,非宗伯門徒。今後及第人,不得呼春官為恩門 師門,及自稱門生。」宋太祖建隆三年九月丙辰,詔及 第舉人不得拜知舉宮子弟,及目為恩門師門,並自 稱門生。劉克莊《跋陸放翁帖》云:「『余大父著作為京教, 考浙漕試,明年考省試。呂成公卷子皆出本房家藏。 大父與成公往還真蹟,大父則雲上覆伯恭兄』,成公 則雲拜覆著作丈時,猶未呼座主作先生也。」尋其言, 蓋宋末已有先生之稱,而至於有明,則遂公然謂之 座師,謂之《門生》,乃其朋黨之禍,亦不減於唐時矣。王元 美觚不觚錄謂嘉靖以前門生稱座主不過曰先生而已至分宜當國始稱老翁其厚者稱夫子此後門 生俱曰老師五雜俎言國朝惟霍文敏韜不拜主司亦不受人作門生唐時風俗之敝, 楊復恭至謂昭宗為門生天子。唐崔祐甫議,以為自 漢徐孺子於故舉主之喪,徒步千里而行一祭,厚則 厚矣,其於傳繼非可也,歷代莫之非也。後漢書樊儵傳言郡國舉 孝廉率聰年少能報恩者當時即有此說近日張荊州九齡,又刻石而美 之。於是後來之受舉為參佐者,報恩之分,往往過當。 或撓我王憲,捨其親戚之罪負,舉其「不令子孫以竊 名位,背公死黨。」茲或近之時論,從而與之通,人又不 救,遂往而不返。宋陳瑩中言使王氏之門有負恩之士則漢之宗社不至於亡其言可感 夫參伍之於舉主,猶蒙顧盼之恩,被話言之獎,陶鎔 成就,或資其力,昔人且有黨比之譏。若科場取士,祇 憑所試之文,未識其名,何有師生之分。至於市權撓 法,取賄酬恩,枝蔓糾連,根柢磐互。官方為之濁亂,士 習為之頹靡。其與漢人篤交念故之誼,抑何遠哉!《風 俗通記》:「弘農太守吳匡,為司空黃瓊所舉,班詔勸耕」, 道於澠池。聞瓊薨,即發喪制服。上病,載輦車還府。論 之曰:「剖符守境,勸民耕桑,肆省冤疑,和解讎怨,國之 大事,所當勤恤。而猥顧私恩,傲狠自遂,若宮車晏駕, 何以過茲?論者不察,而歸之厚。」司空袁周陽舉荀慈 明有道,太尉鄧伯條舉訾孟直方正。二公薨,皆制齊 衰。漢書荀爽傳司空袁逄舉有道不應及逄卒爽制服三年當時往往化以為俗邵寶議之曰師喪以 心而舉主服三年可乎若此類者非一。然荀訾通儒,於義足責。 《魏景元元年傳》:元舉將僕射陳公薨,以諮時賢。光祿鄭小同云:「宜準禮而以情義斷之,服弔服加麻可也, 三月除之。」宋庾蔚之以此論為允。}}或舉者名位斥落,子孫無繼,多不 親至。然則隆情由乎顯閥,薄報在乎衰門,此又私恩 之一變,古今同慨者矣。《後漢書》:周景為河內太守,好 賢愛士,每至歲時,延請舉吏,入止後堂,與共宴會,如 此數四,乃遣之,贈送什物,無不克備。既而選其父兄 子弟,事相優異。魏志衛臻傳夏侯惇為陳留太守舉臻計吏命婦出宴臻以為末世之俗 非禮之正先是司徒韓演在河南,志在無私,舉吏當行,一 辭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舉若可矣,豈可令偏積 一門」,是二公者,若人情雖有厚薄之殊,而意趣則有 公私之別矣。記言趙文子所舉於晉國管庫之士七 十有餘家,生不交利,死不屬其子焉。嗚呼!吾見今之 舉士者,交利而已,屬子而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