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3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三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目錄
勳爵部彙考六
宋〈武帝永初二則 少帝景平一則 文帝元嘉四則 孝武帝大明一則 後廢帝元徽
一則 順帝昇明一則〉
南齊〈高帝建元二則 明帝建武三則〉
梁〈武帝天監三則 普通一則 大通一則 中大通二則 大同二則 太清一則〉
陳〈總一則 宣帝太建三則〉
北魏〈道武帝登國一則 皇始二則 天興一則 天賜一則 明元帝泰常二則 太
武帝始光一則 神麚二則 延和二則 太延三則 太平真君五則 正平一則 文成
帝興安二則 太安四則 和平三則 獻文帝天安一則 皇興一則 孝文帝延興一則
承明一則 太和十則 宣武帝景明一則 正始二則 永平一則 孝明帝神龜一則
孝昌一則 武泰一則 孝莊帝永安三則 前廢帝普泰一則 後廢帝中興二則 出帝
永熙二則 孝靜帝天平一則 武定二則〉
官常典第一百三十四卷
勳爵部彙考六
[編輯]宋
[編輯]武帝永初元年降封晉諸功臣後為縣公縣侯其宣力同艱難者無所減降詔論創業諸臣功戰亡者厚加復贈
[編輯]按《宋書武帝本紀》,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即皇帝位。 詔曰:「夫微禹之感,歎深後昆,盛德必祀,道隆百世。晉 氏封爵,咸隨運改,至於德參微管,勳濟蒼生,愛人懷 樹,猶或勿翦,雖在異代,義無泯絕,降殺之儀,一依前 典。可降始興公封始興縣公,廬陵公封柴桑縣公,各 千戶;始安公封荔浦縣侯,長沙公封醴陵縣侯,康樂 公可即封縣侯,各五百戶,以奉晉故丞相王導、太傅 謝安、大將軍溫嶠、大司馬陶侃、車騎將軍謝元之祀。 其宣力義熙,豫同艱難者,一依本秩,無所減降。封晉 臨川王司馬寶為西豐縣侯,食邑千戶。」又詔曰:「夫銘 功紀勞,有國之要典;慎終追舊,在心之所隆。自大業 創基,十有七載,世路迍邅,戎車歲動」,自東徂西,靡有 寧日。實賴將帥竭心,文武盡效,寧內拓外,迄用有成。 威靈遠著,寇逆消蕩。遂當揖讓之禮,猥饗天人之祚, 念功簡勞,無忘鍳寐。凡厥誠勤,宜同「國慶。其酬賞復 除之科,以時論舉,戰亡之身,厚加復贈。」
永初三年。夏四月乙亥。封仇池公楊威。為武都王 按《宋書武帝本紀》云云。
少帝景平元年封蒙遜為河西王阿豺為澆河公
[編輯]按《宋書少帝本紀》,「景平元年春二月丁丑,沮渠蒙遜、 土谷渾阿豺並遣使朝貢。庚辰,爵蒙遜為大將軍,封 河西王,以阿豺為安西將軍、沙州刺史,封澆河公。」
文帝元嘉九年夏四月乙亥以護軍將軍殷穆為特進右光祿大夫建昌縣公
[編輯]按:《宋書文帝本紀》云云。
元嘉十年。夏四月戊戌,青州刺史段宏加冀州刺史, 封陽縣侯。
按:《宋書文帝本紀》云云。
元嘉十六年。夏六月己酉,隴西吐谷渾慕容延改封 河南王。
按:《宋書文帝本紀》云云。
元嘉二十一年。秋九月甲辰,以大沮渠安周為征西 將軍、涼州刺史,封河西王。
按:《宋書文帝本紀》云云。
孝武帝大明元年夏五月乙亥以輔國將軍梁瑾蔥為河州刺史宕昌王
[編輯]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後廢帝元徽二年敘勳未洽者並注職
[編輯]按《宋書後廢帝本紀》,元徽二年夏四月癸亥,詔曰:「頃 列爵敘勳,銓榮酬義,條流積廣,又各淹闕,歲往事留, 理至逋壅,在所參差,多違甄飭,賞未均洽,每疚厥心。 可悉依舊,准並下注職。」
順帝昇明三年封蕭道成為齊公尋進爵為王
[編輯]按《宋書順帝本紀》,「昇明三年春三月甲辰,崇太傅蕭 道成為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齊公,備九錫之禮,加 璽紱遠遊冠,位在諸王上,加相國,綠綟綬。其驃騎大 將軍、揚州牧、南徐州刺史如故。丙午,以中軍大將軍 蕭賾為南豫州刺史、齊公世子,副貳相國,綠綟綬。丁 巳,以齊國初建,給錢五百萬,布五千匹,絹千匹。夏四」 月壬申,進齊公爵為齊王,增封十郡。
南齊
[編輯]高帝建元元年宋氏諸公侯降爵有差封諸功臣為公侯伯子男
[編輯]按《南齊書高帝本紀》,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上即皇 帝位。降宋晉熙王燮為陰安公,江夏王躋為沙陽公, 隨王翽為舞陰公,新興王嵩為定襄公,建安王禧為 荔浦公。詔曰:「繼世象賢,列代盛典,疇庸嗣美,前載令圖。宋氏通侯,乃宜隨運省替。但欽德懷義,尚表墳閭, 況功濟區夏,道光民俗者哉!降差之典,宜遵往制。南 康縣公、華容縣公可為侯,萍鄉縣侯可為伯,減戶有 差,以繼劉穆之、王弘、何無忌後。」五月丙午,詔曰:「宸運 革命,引爵改封。宋氏第秩,雖宜省替,其有預效屯夷, 宣力齊業者,一任本封,無所減降。」有司奏留襄陽郡 公張敬兒等六十二人,除廣興郡公沈曇亮等百二 十二人。壬子,詔封佐命文武功臣,新除司徒褚淵等 三十一人進爵增戶,各有差。冬,十一月甲申,封功臣 驃騎長史江謐等十一人爵,戶各有差。
建元三年。冬十月戊子,以《河南王世子》「《吐谷渾》《度易 侯》」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按:《南齊書高帝本紀》云云。
明帝建武元年冬進王敬則等爵邑
[編輯]按《南齊書明帝本紀》:建武元年:「冬十一月甲戌,大司 馬尋陽公王敬則等十三人進爵邑各有差。」
建武三年春正月丁酉,以陰平王楊炅子崇祖為沙 州刺史,封陰平王。
按:《南齊書明帝本紀》云云。
建武四年。冬十一月丙辰,「以氐楊靈珍為北《秦州刺 史》、仇池公、武都王。」
按:《南齊書明帝本紀》云云。
梁
[編輯]武帝天監元年降省齊世王侯大封文武功臣
[編輯]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元年「夏四月丙寅,高祖即皇 帝位。詔曰:『興運升降,前代舊章。齊世王侯,悉皆降省, 其有效著艱難者,別有後命』。是日,詔封文武功臣新 除車騎將軍夏侯詳等十五人為公侯,食邑各有差。 閏四月丁酉,以行宕昌王梁彌邕為安西將軍、河涼 二州刺史,正封宕昌王。六月庚戌,以行北秦州刺史」 楊紹先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八月乙已,平北將軍、 西涼州刺史象舒彭進號安西將軍,封鄧至王。 天監四年夏四月丁巳,以行宕昌王梁彌博為安西 將軍、河涼二州刺史、宕昌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監七年。春正月戊子,以元樹為恆、朔二州都督,封 魏郡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南史本紀》云云。
普通六年春正月甲戌以元法僧為司空封始安郡王二月辛巳改封法僧為宋王
[編輯]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南史本紀》云云。
大通二年夏四月辛丑魏郢州刺史元願達以義陽降封願達為樂平王
[編輯]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
中大通四年封元景隆等為王
[編輯]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南史本紀》中:「大通四年, 春二月壬寅,以太尉元法僧還北王魏,以侍中元景 隆為徐州刺史,封彭城郡王;通直常侍元景宗為青 州刺史,封平昌郡王,隨法僧北侵。冬十二月丙子,魏 彭城王尒朱仲遠來奔,以為定洛將軍,封河南王,北 侵,隨所剋土,使自封建。」
中大通六年封《元慶和》為魏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南史本紀》,「六年冬十月 丁卯,以信武將軍元慶和為鎮北將軍,封魏王。」
大同二年封元羅為東郡王
[編輯]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南史本紀》。「大同二年夏 五月癸卯。以魏涼州刺史元羅為青冀二州刺史。封 東郡王。」
大同七年春二月乙巳,以行宕昌王梁彌泰為平西 將軍、《河梁》二州刺史、宕昌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清元年春封侯景為河南王
[編輯]按《梁書武帝本紀》:「太清元年春二月庚辰,魏司徒侯 景求以豫章、廣、潁、洛陽、西揚、東荊、北荊、襄、東豫、南兗、 西兗、齊等十三州內屬。壬午,以景為大將軍,封河南 王,大行臺承制如鄧禹故事。」
陳
[編輯]陳置爵自「開國公」至「關外侯」,凡九等。
按《文獻通考》:「陳置九等爵,有開國郡縣公,開國縣侯, 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沐食侯,鄉、亭侯,關內 侯、關外侯。」
宣帝太建十年詔在軍者賜爵二級
[編輯]按《陳書宣帝本紀》:太建十年「夏四月庚戌,詔曰:『懋賞 之言,明於訓誥,挾纊之美,著在撫循。近歲薄伐,廓清 淮、泗,摧鋒致果,文武畢力,櫛風沐雨,寒暑亟離,念功 在茲,無忘終食,宜班榮賞,用酬厥勞。應在軍者,可並 賜爵二級,並加賚卹,付選即便量處』。」
太建十二年封司馬《消難》為隨郡公。
按《陳書宣帝本紀》,「十二年秋八月己未,周使持節、上 柱國、鄖州總管、滎陽郡公司馬消難以鄖、隨、溫、應、土、 順、沔、儇、岳等九州,魯山、甑山、沌陽、應城、平靖、武陽、上明、涓水等八鎮內附。詔以消難為使持節、侍中、大都 督、總督安隨等九州八鎮諸軍事、車騎將軍、司空,封 隨郡公。」
太建十三年春二月甲寅,詔賜司馬《消難》所部周大 將軍田廣等封爵各有差。
按:《陳書宣帝本紀》云云。
北魏
[編輯]道武帝登國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班爵敘勳各有差
[編輯]按:《魏書道武帝本紀》云云。
皇始元年初封公侯
[編輯]按:《魏書道武帝本紀》:「皇始元年秋九月,初建臺省,置 百官,封公侯。」
皇始二年。燕尚書閔亮等。降賜拜職爵各有差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二年春二月戊寅。慕容寶尚書 閔亮、祕書監崔逞、太常孫沂、殿中侍御史孟輔等並 降。降者相屬。賜拜職爵各有差。」
天興元年詔吏部立爵品
[編輯]按《魏書道武帝本紀》:天興元年:「夏六月丙子,詔定國 號魏。秋七月,徙都平城。冬十有一月辛亥,詔尚書吏 部郎中鄧淵典官制,立爵品。」
天賜元年始制爵四等諸部賜爵者二千餘人王侯各設官屬
[編輯]按《魏書道武帝本紀》:「天賜元年秋九月,制爵四等,曰 王、公、侯、子,除伯男之號。追錄舊臣,加以封爵,各有差。 冬十有一月,上幸西宮,大選朝臣,令各辨宗黨,保舉 才行。諸部子孫失業,賜爵者二千餘人。」按《官氏志》, 「元年秋九月,減五等之爵,始分為四,曰王、公、侯、子,除 伯男二號。皇子及異姓元功上勳者封王,宗室及始 蕃」王皆降為公,諸公降為侯,侯、子亦以此為差。於是 封王者十人,公者二十二人,侯者七十九人,子者一 百三人。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縣;子、封小縣。王, 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第四品。諸王、侯各有 師、友、文學、侍郎、掾屬、舍人等官。
明元帝泰常七年秋九月辛酉幸幽州見耆年問所疾苦賜爵封號
[編輯]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云云。
泰常八年,太武帝即位,進長孫嵩等皆為王。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泰常八年「冬十月壬申,即皇帝 位。十二月,進司徒長孫嵩爵為北平王,司空奚斤為 宣城王,藍田公長孫翰為平陽王,餘增爵位各有差。」
太武帝始光四年封氐王楊元為南秦王
[編輯]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始光三年冬十有二月,詔奚斤 西據長安,秦雍氐、羌皆叛赫連昌詣斤降,武都氐王 楊元及沮渠蒙遜皆遣使內附。四年冬十有一月,以 氐王楊元為都督荊梁益寧四州諸軍事,假征南大 將軍、梁州刺史、南秦王。」
神麚三年進赫連昌為秦王詔尚書封鐵所部將士盡忠殞命者追贈爵號自效者以功進位封司馬楚之杜超叔孫建皆為王
[編輯]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始光二年,赫連屈丐死,子昌僭 立。」神麚元年「春二月,監軍侍御史安頡擒昌。三月癸 酉,詔侍中古弼迎赫連昌。辛巳,弼等以昌至於京師。 三年春三月壬寅,進會稽公赫連昌為秦王。癸卯,雲 中敕勒千餘家叛,尚書令劉潔追滅之。夏四月甲子, 行幸雲中,敕勒萬餘落叛走,詔尚書封鐵追討滅之。」 五月戊戌,詔曰:「夫士之為行,在家必孝,處朝必忠,然 後身榮於時,名揚後世矣。近遣尚書封鐵翦除亡命, 其所部將士有盡忠竭節以殞軀命者,今皆追贈爵 號。或有蹈鋒履難以自效者,以功次進位;或有故違 軍法私離幢校者,以軍法行戮。夫有功蒙賞,有罪受 誅,國之常典,不可暫廢。自今以後,不善者可以自改。 其宣敕內外,咸使聞知。」六月,以司馬楚之為安南大 將軍、琅邪王,屯潁川。秋七月庚子,詔大鴻臚卿杜超 假節、都督冀定相三州諸軍事、行征南大將軍、太宰, 進爵為王,鎮鄴,為諸軍節度。冬十有一月戊戌,叔孫 建大破竺靈秀於湖陸。壬寅,封壽光侯叔孫建為丹 陽王。
神麚四年以吐谷渾慕璝為西秦王沮渠蒙遜為涼 王宜城王奚斤降爵為公。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四年「夏六月,赫連定北襲沮渠 蒙遜,為吐谷渾慕璝所執。秋八月乙酉,沮渠蒙遜遣 子安周入侍,吐谷渾慕璝遣使奉表,請送赫連定。己 丑,以慕璝為大將軍、西秦王。九月癸亥,詔兼太常李 順持節拜河西王沮渠蒙遜為假節,加侍中、都督涼 州及西域羌戎諸軍事、行征西大將軍、太傅、涼州牧」、 涼王。冬十一月,宜城王《奚斤》坐事降爵為公。延和元 年春三月壬申,西秦王吐谷渾慕璝送《赫連定》於京 師。
====延和元年以立皇太子詔王公將軍以下普增爵秩以禿髮傉檀子保周為張掖公====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立皇子 晃為皇太子。己巳,詔曰:『朕以眇身,獲奉宗廟,思闡洪 基,廓清九服。遭值季運,天下分崩,是用屢征,罔或寧 息。自始光至今,九年之間,戎車十舉,群帥文武,荷戈 被甲,櫛風沐雨,蹈履鋒刃,與朕均勞。賴神祗之助,將 士宣力,用能摧折彊豎,克翦大憝。兵不極武而二寇 俱滅,師不違律而遐方以寧。加以時氣和洽,嘉瑞並 降,遍於郡國,不可勝紀,豈朕一人,獨應此祜,斯亦群 後協同之所致也』。」公卿因茲稽諸天人之會,請建副 貳。夫「慶賞之行,所以褒崇勳舊,旌顯賢能,以永無疆 之休。其王公將軍以下,普增爵秩,啟國承家,修廢官, 舉儁逸,蠲除煩苛,更定科制,務從輕約,除故革新,以 正一統。群司當深思效績,直道正身,立功立事,無或 懈怠,稱朕意焉。」是年,禿髮傉檀子保周棄沮渠蒙遜 來奔,以保周為張掖公。
延和二年封馮崇為遼西王楊難當為南秦王改封 沮渠蒙遜子牧犍為河西王。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延和元年:「冬十有二月己丑,馮 文通、長樂公崇及其母弟朗、朗弟邈以遼西內屬。二 年春二月庚午,詔兼鴻臚卿李繼持節,假崇車騎大 將軍、遼西王,承制聽置尚書已下,賜崇功臣爵秩各 有差。秋九月戊午,詔兼大鴻臚卿崔賾持節,拜征虜 將軍楊難當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封南秦王。是」 歲,沮渠蒙遜死,以其子牧犍為車騎將軍,改封河西 王。
太延元年封穆壽等四人為王
[編輯]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太延元年「夏五月庚申,進宜都 公穆壽為宜都王,汝陰公長孫道生為上黨王,宜城 公奚斤為恆農王,廣陵公樓伏連為廣陵王。」
太延三年改封《慕利延》為西平王。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三年「秋九月丁酉,遣使者拜西 秦王慕璝弟慕利延為鎮西大將軍,儀同三司,改封 西平王。」
太延五年,封楊保宗進禿髮保周皆為王。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五年春三月庚寅,以故南秦王 世子楊保宗為征南大將軍、秦州牧、武都王,鎮上邽。 秋九月丙戌,進張掖公禿髮保周爵為王。」
太平真君二年封沮渠無諱沮渠萬年蠕蠕郁久閭乞列歸皆為王
[編輯]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太延五年「秋九月丙戊,牧犍兄 子萬年來降。」太平真君元年「秋八月,沮渠無諱降。」「二 年春正月癸卯,拜沮渠無諱為征西大將軍、涼州牧、 酒泉王。三月辛亥,封蠕蠕郁久閭乞列歸為朔方王, 沮渠萬年為張掖王。」
《太平真君》三年,「削北平王長孫頹為侯封司馬文思 為譙王李寶為敦煌公。」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三年春三月壬寅,北平王長孫 頹有罪,削爵為侯。夏四月,李暠、孫寶據敦煌。遣使內 附。秋七月丙寅。詔鬱林公司馬文思為征南大將軍, 進爵譙王。冬十有二月丁酉,李寶遣使朝貢。以寶為 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沙州牧,封敦煌公、 太平真君。四年詔諸功臣以爵歸第,隨時朝請」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四年冬十一月甲子詔曰:『朕承 祖宗重光之緒,思闡洪基,恢隆萬世。自經營天下,平 暴除亂,埽清不順,二十年矣。夫陰陽有往復,四時有 代謝,授子任賢,所以休息優隆,功臣式圖長久,蓋古 今不易之令典也。其令皇太子副理萬機,總統百揆。 諸朕功臣,勤勞日久,皆以爵歸第,隨時朝請,饗』」宴朕 前,論道陳謨而已,不宜復煩以劇職,更進賢俊,以備 百官。主者明為科制,以稱朕心。
太平真君五年以吐谷渾乞力延為歸義王。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五年夏六月,西平王吐谷渾慕 利延殺其兄子緯代。是月,緯代弟叱力延等來降,乞 師,以叱力延為歸義王。」
《太平真君》九年冬十有二月《北平王長孫敦》坐事降 爵為公。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
正平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會群臣於江上班賞各有差文武受爵者二百餘人
[編輯]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
文成帝興安元年周忸陸麗等進爵為王
[編輯]按《魏書文成帝本紀》:興安元年:「冬十一月甲申,平南 將軍宋子侯周忸進爵樂陵王,南部尚書章安子陸 麗為平原王,文武各加位一等。十有二月丁巳,以樂 陵王周忸為太尉,平原王陸麗為司徒。戊寅,建業公 陸俟進爵東平王,廣平公杜遺進爵為王。甲子,太尉 樂陵王周忸有罪賜死,濮陽公閭若文進爵為王。二」 年秋七月,若文謀反,伏誅。
興安二年杜元寶等皆進爵為王。復長孫敷王爵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二年春正月辛巳,司空杜元寶 進爵京兆王,尚書僕射、東安公劉尼進爵為王。丙戌尚書西平公源賀進爵為王。三月壬午,安豐公閭虎 皮進爵為河間王。冬十有二月甲午,復北平公長孫 敷王爵。」
太安元年冬十月庚午以遼西公常英為太宰進爵為王
[編輯]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太安二年秋九月辛巳,河東公《閭毗》《零陵公閭紇》,並 進爵為王。冬十有一月,尚書、西平王源賀改封《隴西 王》。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太安》三年春正月壬戌,徵漁陽公尉眷,拜太尉,進爵 為王,錄尚書事。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太安四年巡幸《碣石》班賞進爵。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太安四年春二月丙子,登碣石 山,觀滄海,大饗群臣於山下,班賞進爵各有差,改碣 石山為樂遊山。」《築壇記》行於海濱。
和平三年春正月壬午以車騎大將軍東郡公乙渾為太原王
[編輯]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和平五年。夏四月癸卯。頓丘公李峻進爵為王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和平六年。夏五月甲辰。獻文帝即位。六月。封繁陽侯 李嶷為丹陽王。征東大將軍馮熙為昌𥟖王 按《魏書獻文帝本紀》云云。
獻文帝天安元年以陸定國為東郡王詔有詐取爵位者削職有假爵號者子孫不得襲
[編輯]按《魏書獻文帝本紀》:「天安元年春二月乙亥,以侍中 陸定國為東郡王。秋七月,詔諸有詐取爵位罪特原 之,削其爵職。其有祖父假爵號貨賕以正名者,不聽 繼襲。諸非勞進超遷者,亦各還初。不以實聞者,以大 不敬論。」
皇興三年慕容白曜韓頹皆進爵為王
[編輯]按《魏書獻文帝本紀》:「皇興三年春二月己卯,以上黨 公慕容白曜為都督青齊東徐三州諸軍事、征南大 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進爵濟南王。冬十一 月,襄城公韓頹進爵為王。」
孝文帝延興二年詔假品者分別附正假爵者不得世襲
[編輯]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按《官氏志》,延興二年五 月詔曰:「非功無以受爵,非能無以受祿,凡出外遷者, 皆引此奏聞,求乞假品。在職有效,聽下附正,若無殊 稱,隨而削之。」舊制,諸鎮將、刺史假五等爵及有所貢 獻而得假爵者,皆不得世襲。
承明元年免陸定國王爵
[編輯]按:《魏書孝文帝本紀》:「承明元年春二月,司空東郡王 陸定國坐事免官爵為兵。」
太和元年夏四月壬申詔復前東郡王陸定國官爵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編輯]《太和》二年春正月丁巳,封《昌黎王馮熙》弟二子始興 為北平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三年,進封尉元等爵為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三年:「夏四月庚子,淮陽公 尉元進爵為王。秋九月壬子,以侍中、尚書右僕射、趙 郡公陳建為司徒,進爵魏郡王;侍中、尚書、河南公苟 頹為司空,進爵河東王;侍中、尚書、太原公王叡進爵 中山王;侍中、尚書、隴東公張祐進爵新平王。」
太和四年。春。正月。戊午。襄城王韓頹有罪。削爵徙邊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五年。秋九月乙亥。封《昌黎王馮熙》世子誕。為南 平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七年。秋九月辛酉。以氐楊後起為武都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始制五等公服。秋八月乙 亥。給尚書五等品爵已上朱衣玉珮。大小組綬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十六年春降諸王公侯爵各一等。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十六年「春正月乙丑,制諸遠屬 非太祖子孫及異姓為王者,皆降為公,公為侯,侯為 伯,子男仍舊,皆除將軍之號。」按《官氏志》:「舊制,諸以 勳賜官爵者,子孫世襲軍號。十六年,改降五等,始革 之,止襲爵而已。」
太和十八年冬。詔定五等開國食邑歲祿之差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十八年「冬十有二月己酉。詔王 公侯伯子男開國食邑者。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 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
太和二十三年,定王及五等封爵職次為五品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按《官氏志》,「二十三年,高 祖復次職令,及帝崩,世宗初班行之,以為永制。」王第一品開國縣公、散公,從第一品開國縣侯、第二品散 侯、從第二品開國縣伯、第三品散伯、從第三品開國 縣子。第四品散子、從第四品開國縣男,第五品歸義 侯、率義「侯、順義侯、朝服侯、散男。從第五品。」前世職次 皆無從品,魏氏始置之,亦一代之別制也。
宣武帝景明四年封蕭寶夤為齊王
[編輯]按《魏書宣武帝本紀》:「景明三年春三月,蕭寶卷弟建 安王寶夤來降。四年夏四月癸未朔,以蕭寶夤為鎮 東將軍、東揚州刺史,封丹陽郡開國公、齊王。」
正始二年詔勳臣子孫隨才銓授
[編輯]按《魏書宣武帝本紀》:正始二年「夏六月己丑,詔曰:先 朝勳臣,或身罹譴黜,子孫沉滯,或宦途失次,有替舊 流,因而弗採,何以獎勸?言念前績,情有親疏,宗及庶 族祖、曾功績可紀而無朝官,有官而才堪優引者,隨 才銓授。」
正始四年秋八月己亥,齊王蕭寶夤坐鍾離敗退,除 名為民。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云云。
永平二年定五等班爵出身之敘
[編輯]按《魏書宣武帝本紀》,永平二年「冬十有二月詔曰:『五 等諸侯,比無選式,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從六 上,伯從六下,子正七上,男正七下。異族出身:公從七 上,侯從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從八上。清修出 身: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 下。可依此敘之』。」
孝明帝神龜元年春正月甲子詔以氐酋楊定為陰平王
[編輯]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云云。
孝昌元年詔舉功臣子孫
[編輯]按《魏書孝明帝本紀》:孝昌元年「秋九月辛酉,詔曰:『追 功表德,為善者勸。祖宗功臣,勒銘王府,而子孫廢替, 淪於凡民,爵位無聞,遷流有失。潁川名守,重泉令宰, 惠風美政,結於民心,而猶同常品,未蒙褒陟,非所謂 愛及甘棠,彝倫攸敘者也。其功臣名將,為先朝所知, 子孫屈塞,不見齒敘,牧守令長,聲稱卓然者,皆仰有 司,具以名聞。朕將振彼幽滯,用闡治風』。」
武泰元年太后以臨洮世子釗踐阼詔加軍帥勳階亡官失爵聽復封位
[編輯]按《魏書孝明帝本紀》:武泰元年春正月乙丑,皇女生, 祕言皇子。二月癸丑,帝崩。甲寅,皇子即位。皇太后詔 曰:「皇家握曆受圖,年將二百,祖宗累聖,社稷載安。高 祖以文思先天,世宗以下武經世,股肱惟良,元首穆 穆。及大行在御,重以寬仁奉養,率由溫明恭順。朕以 寡昧,親臨萬國,識謝塗山,德慚文母。屬妖逆遞興,四」 郊多故,實望穹靈降祐,麟趾眾繁。自潘充華有孕椒 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維虺遂彰。於時直以國步 未康,假稱統引,欲以底定物情,係仰宸極。何圖一旦 弓劍莫追,國道中微,大行絕祀。皇曾孫故臨洮王寶 暉世子釗,體自高祖,天表卓異。大行平日,養愛特深, 義齊若子,事符當璧。及翌日弗愈,大「漸彌留,乃延入 青蒲,受命玉幾,暨陳衣在庭,登策靡及。允膺大寶,即 日踐阼,朕是用惶懼忸怩,心焉靡洎。今喪君有君,宗 祏惟固,宜崇賞卿士,爰及百辟,凡厥在位,並加陟敘。 內外百官文武督將征人,遭艱解府,普加軍功二階。 其禁衛武官直閣以下,直從以上及主帥,可軍功三 階。其亡官失爵,聽復」封位。謀反大逆削除者,不在斯 限。清議禁銅,亦悉蠲除。若二品以上,不能自受者,任 授兒弟。可班宣遠邇,咸使聞知。
孝莊帝永安元年封尒朱榮父子為王其餘進封復爵皆為王
[編輯]按《魏書孝莊帝本紀》,「武泰元年春二月,肅宗崩,大都 督尒朱榮將向京師,謀欲廢立。以帝家有忠勳,且兼 民望,陰與帝通,榮乃率眾來赴。夏四月丙申,帝與兄 弟夜北渡河,丁酉,會榮於河陽,戊戌,南濟河,即帝位。 以兄彭城王劭為無上王,弟霸城公子正為始平王, 以榮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 令、領軍將軍、領左右,封太原王。」己亥,百寮相率有司, 奉璽紱,備法駕,迎於河梁。庚子,車駕巡河西,至陶渚。 榮以兵權在己,遂有異志,乃害靈太后及幼主。次害 無上王劭、始平王子正。又害丞相、高陽王雍、司空公 元欽、儀同三司元恆芝、儀同三司、東平王略、廣平王 悌、常山王邵、北平王超、任城王彝、趙郡王敏、中山王 叔仁、齊郡王溫,公卿以下二千餘人列騎衛帝,遷於 便幕。既而榮悔,稽顙謝罪。辛丑,車駕入宮,御太極殿, 詔曰:「太祖誕命應期,龍飛燕代,累世重光,載隆帝緒。 冀欲闡茲洪業,永在無窮。豈圖多難,遘茲百六,致使 妖悖四起,內外競侵。朝無恤政之臣,野多怨酷之士, 實由女主專朝,致茲顛覆。孝明皇帝大情沖順,深存 隱忍,奄棄萬國,眾用疑焉。苟求胡出,入守神器,凡厥 有心,莫不解體。太原王榮,世抱忠孝,功格古今,赴義 晉陽,大會河洛,乃推翼朕躬,應茲大命,德謝少康,道愧前緒。猥以眇身,君臨萬國,如涉淵海,罔知所濟。可 大赦天下。」改武泰為建義元年。從太原王督將軍士 普加「五階,在京文官兩階,武官三級。」壬寅,太原王尒 朱榮上表,「請追諡無上王為皇帝;餘死於河陰者,諸 王、刺史贈三司三品者,令僕;五品者,刺史七品以下 及民郡鎮諸死者子孫聽立後授封爵。」詔從之。癸卯, 以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清淵縣開國侯李延實為太 保,進封陽平王,尋轉太傅、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頓 丘郡開國公穆紹為司空公,領尚書令,進爵為王;使 持節、車騎大將軍、雍州刺史、上黨公長孫稚為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王,尋改封馮翊王。甲 辰,馮翊郡開國公源《紹景》復先爵隴西王;扶風郡開 國公馮冏、東郡公陸子彰、北平公長孫悅並復其先 王爵。庚戌,封大將軍尒朱榮次子叉羅為梁郡王。五 月辛酉,大將軍尒朱榮還晉陽,帝餞於邙陰。秋九月 壬申,柱國大將軍尒朱榮率騎七千討葛榮於滏口, 破擒之,餘眾悉降。乙亥,以平葛榮,大赦天下,改為永 安元年。辛巳,以柱國大將軍、太原王尒朱榮為大丞 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以榮子平昌郡開國公文 殊、樂昌郡公文暢,並進爵為王。冬十月丁酉,以冀州 之長樂、相州之南趙、定州之博陵、滄州之浮陽、平州 之遼西、燕州之上谷、幽州之漁陽七郡,各萬戶。增封 太原王尒朱榮為太原國。癸丑,以膠東縣開國侯李 偘希復其祖爵南郡王。 永安二年。詔「前朝勳書竊冒者,一切焚棄,其有勳未 敘者,不在此限。」
按《魏書孝莊帝本紀》:永安二年「秋七月庚午,詔以前 朝勳書多竊冒,宜一切焚棄之。若立效灼然,為時所 知者,別加科賞;蕃客及邊酋翻城降,有勳未敘者,不 在焚斷之限。北來軍士及隨駕文武,諸立義加汎五 級,河北執事之官二級,河南立義及迎駕之官並中 途扈從,亦二級。」
永安三年,復李叔仁官爵,進尒朱天光為王。
按《魏書孝莊帝本紀》:三年「冬十月癸卯朔,復通直散 騎常侍、琅邪縣開國公李叔仁官爵,仍為使持節大 都督,以討尒朱世隆。冬十有一月丙子,以驃騎大將 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廣宗郡開國公尒朱天光開 府,進爵為王。」
前廢帝普泰元年封高歡為渤海王
[編輯]按《魏書前廢帝本紀》:「普泰元年春三月癸酉,詔驃騎 大將軍、儀同三司、左衛將軍、大都督、晉州刺史、平陽 郡開國公、齊獻武王,封渤海王,增邑五百戶。」
後廢帝中興元年增高歡封邑
[編輯]按《魏書後廢帝本紀》:「中興元年冬十月壬寅,即皇帝 位,以齊獻武王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 軍、錄尚書事、大行臺,增邑三萬戶。」
中興二年詔封拔鄴將士二月增封高歡並前六萬 戶。
按《魏書後廢帝本紀》:二年「春正月壬午,拔鄴,擒刺史 劉誕。詔諸將士汎四級封侯,增邑九十七人,各有差 等。二月甲子,以齊獻武王為大丞相、柱國大將軍、太 師,增封三萬戶,並前為六萬戶。」
出帝永熙元年增高歡邑戶賀拔允進爵為王詔內外百司普加勳級追建明普泰封爵階級
[編輯]按:《魏書出帝本紀》,中興二年「夏四月戊子,即帝位,詔 改中興二年為太昌元年。齊獻武王為大丞相、天柱 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增封九萬戶,並前十五 萬戶。五月戊戌,以齊獻武王固讓,解天柱大將軍,減 封五萬戶,餘悉如故。六月戊寅,詔內外百司普汎六 級,在京百寮加中興四級,義師將士並加軍汎六級, 在鄴百官三級,河北同義之州兩級;河橋建義者加 五級,關西二級;諸受建明、普泰封爵,汎級優特之階 悉追。」秋九月,癸卯,燕郡開國公賀拔允進爵為王。冬 十二月,改元《永熙》。
永熙二年,高歡固讓王爵。
按:《魏書出帝本紀》:永熙二年:「秋八月癸酉,齊獻武王 上表固讓王爵,不許,請分邑十萬戶,節降為品,回授 勳義,從之。」
孝靜帝天平二年加齊王高歡九錫
[編輯]按《魏書孝靜帝本紀》:「天平二年春正月己巳,詔以齊 獻武王為相國,假黃鉞,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餘悉如 故,王固讓不受。三年春正月戊申,詔加齊獻武王九 錫之禮,侍中元子恩敦諭,固讓,乃止。」
武定七年封蕭衍弟子正表蘭陵郡開國公吳郡王高隆為齊王
[編輯]按《魏書孝靜帝本紀》:「武定七年春正月戊辰,蕭衍弟 子北徐州刺史、中山侯蕭正表以鍾離內屬,封蘭陵 郡開國公,吳郡王。夏四月甲辰,詔以齊文襄王為相 國。齊王綠綟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食冀 州之渤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五郡,邑十五
萬戶,餘如故。王固讓武定八年,封齊王,以十郡二十」萬戶。按《魏書孝靜帝本紀》,「八年春正月戊辰,詔齊王為使 持節、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臺、齊郡 王,食邑一萬戶。三月,進齊郡王爵為齊王。夏五月甲 寅,詔齊王為相國,總百揆,封冀州之渤海、長樂、安德、 武邑,瀛州之河間、高陽、章武,定州之中山、常山、博陵 十郡,二十萬戶,備九錫之禮。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