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6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六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六十卷目錄
都察院部名臣列傳二十二
明八
曹於汴 陳於廷
張慎言 張捷
左光斗 黃尊素
李應昇 蔣允儀
張瑋 金光辰
方震孺 胡良機
李曰輔 毛羽健
姜思睿 成勇
官常典第三百六十卷
都察院部名臣列傳二十二
[編輯]明八
[編輯]曹於汴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於汴,字自梁,安邑人。萬曆十九年,舉 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淮安推官。以治行高第,授 吏科給事中。疏劾兩京兵部尚書田樂、邢玠及雲南 巡撫陳用賓,樂、玠遂引去。吏部郎趙邦清被誣,於汴 疏雪之。謁告歸,僦屋以居,不蔽風。日起。歷刑科左右 給事中。朝房災,請急補曠官,修廢政。遼左有警,朝議」 增兵。於汴言:「國家三歲遣使者閱邊,盛獎邊臣功伐。 蟒衣、金幣之賜,官秩之增,未嘗或靳。今廢防至此,宜 重加按問。邊道超擢,當於秩滿時閱實其績,毋徒循 資俸。」坐取建牙開府,進吏科都給事中。給事中胡嘉 棟發中官陳永壽兄弟奸永壽,反訐嘉棟於汴,極論 永壽罪。故事,章疏入會極門,中官直達之御前。至是 必啟視,然後進御於汴謂乖祖制,洩事機,力請禁之。 三十八年,典外察,去留悉當。明年典京察,屏湯賓尹、 劉國縉等,而以年例出王紹徽、喬應甲於外。其黨群 起,力攻於汴,持之堅,卒不能奪。以久次擢太常少卿, 疏寢不下。請告,又不報。候命歲餘,移疾歸。光宗立,始 以太常少卿召,至則改大理少卿。遷左僉都御史,佐 趙南星京察。事竣,進左副都御史。天啟三年秋,吏部 缺右侍郎,廷推馮從吾,以於汴副中旨,特用於汴。於 汴以從吾名位先己,義不可越,四辭不得,遂引疾歸。 明年起南京右都御史,辭不拜。時紹徽、應甲附魏忠 賢得志,必欲害於汴。屬其黨石三畏以「東林領袖」劾 之,遂削奪。崇禎元年,召拜左都御史。振舉憲規,約敕 僚吏,臺中肅然。明年京察,力汰匪類,忠賢餘黨幾盡, 仕路為清。溫體仁訐錢謙益,下錢千秋法司,訊不得 實。體仁以於汴謙益座主也,並訐之。於汴亦發體仁 欺罔狀。帝終信體仁,謙益竟獲罪。先是詔定「逆案」,於 汴與大學士韓爌、李標、錢龍錫,刑部尚書喬允昇平 心參決,不為已甚,小人猶惡之。故御史高捷、史𡎊素 憸邪,為清議所擯,吏部尚書王永光力薦之。故事,御 史起官,必都察院咨取,於汴惡其人,久弗咨。永光憤, 再疏力爭。已,得請於汴,猶以故事持之。兩人遂投牒 自乞,於汴,益惡之,卒持不予。兩人竟以部疏起官,遂 日夜謀傾於汴。中書原抱奇者,賈人子也,嘗誣劾大 學士爌。至是,再劾爌及於汴,並及尚書孫居相,侍郎 程啟南、府丞魏光緒目為「西黨,請皆放黜,以五人籍 山西也。」帝絀抱奇言,不聽。而工部主事陸澄源復劾 於汴朋奸六罪。帝雖謫澄源,於汴卒謝事去。及辭朝, 以敦大進規。崇禎七年卒,年七十七。贈太子太保。於 汴篤志正學,操履粹白,立朝正色不阿,崇獎名教,有 古大臣風。
陳於廷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於廷字孟諤,宜興人。萬曆二十三年 進士。歷知光山、唐山、秀水三縣,徵授御史。甫拜命,即 論救給事中汪若霖,詆大學士朱賡甚力,坐奪俸一 年。頃之,劾職方郎中申用懋、趙拱極、黃克謙為宰相 私人,不宜處要地,又劾賡及王錫爵當斥。已,言諭德 顧天峻素干清議,不宜久玷詞林』。語皆峻切。」視鹺河 東,劾稅使張忠撓鹽政。正陽門災,極陳時政闕失。父 喪歸,服除,起按江西。時稅務已屬有司,而中官潘相 欲親督湖口稅,於廷劾其背旨虐民。淮府庶子常洪 作奸,論,寘之法。改按山東。光宗立,擢太僕少卿,徙太 常。議紅丸事,極言崔文昇、李可灼當斬,尚書王紀被 斥,特疏申救。再進大理卿、戶部右侍郎,改吏部,進左 侍郎。尚書趙南星既逐於廷署事大學士魏廣微傅 魏忠賢意,欲用其私人代南星,且許擢於廷總憲。於 廷不可,以喬允升、馮從吾、汪應蛟名上。忠賢大怒,謂 所推仍南星遺黨,矯旨切責,並楊漣、左光斗盡斥為民。文選郎張可、前御史袁化中、房可壯亦坐貶黜。自 是,清流盡逐,小人日「用事矣。」崇禎初,起南京右都御 史,與鄭三俊典京察,盡去諸不肖者。南御史差竣,例 聽北考。於廷請先考於南。報可。召拜左都御史。以巡 方責重,列上《糾大吏》《薦人才》《修荒政》《覈屯鹽》《禁耗羨》 《清獄囚》《訪奸豪》《弭寇盜》八事,請於回道日核實課功。 優詔褒納。給事中馬思理,御史高倬、余文縉坐事下 吏,並抗疏救之。秩滿,加太子少保,三疏乞休,不允。兩 浙巡鹽御史祝徽、廣西巡按御史畢佐周並擅撻指 揮非故事。事聞,帝方念疆場多故,欲倚武臣。旨下參 覈。於廷等言:「軍官起世胄,率不循法度。概列彈章,將 不勝擾,故小過薄責以懲。凡御史在外者盡然,不自 二臣始。且巡按代天將命,而戒飭撓於武弁,何以抑 驕悍?」帝以指揮秩崇,非御史得杖,令會兵部稽《典制》 以聞。《典制》實無杖指揮事,乃引《巡撫敕書》「提問四品 武職」語以對。帝以比擬不倫,責令再核。於廷等終右 御史,所援引悉不當帝意。疏三上三卻,竟削籍歸。家 居二年卒。福王時,贈少保。於廷端亮有守。周延儒當 國,於廷其里人,無所附麗,與溫體仁不合,故卒獲重 譴雲。
張慎言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慎言,字金銘,陽城人。祖昇,河南參政。 慎言舉萬曆三十八年進士,除壽張知縣,有能聲。調 繁曹縣,出庫銀糴粟備賑,連值荒歲,民賴以濟。泰昌 時,擢御史,劾罷順天府丞劉蔚,太常少卿宮應震,光 祿少卿劉光復。時方會議三案,慎言言:『皇祖召諭百 工,不究張差黨與,所以全父子之情。然必摘發奸謀, 所以明君臣之義。至先皇踐阼,蠱惑之計方行,藥餌 之奸旋發。崔文昇投涼劑於積憊之餘,李可灼進紅 丸於大漸之際,法當駢首,恩反賜金。誰秉國成,一至 此極。若夫鼎湖再泣,宗廟之鼎鬯為重,則先帝之簪 履為輕,即神廟之鄭妃且先徙以為望,選侍不即移 宮,計將安待』?」無何,賈繼春以請安選侍被譴,慎言抗 疏救之。帝怒,奪俸二年。天啟初,出督畿輔屯田。言:「天 津、靜海、興濟間,沃野萬頃,可墾為田。近同知盧觀象 墾田三千餘畝,其溝洫廬舍之制,種植疏濬之方,犁 然具備,可倣而行。」因列上官種、佃種、民種、軍種、屯種 五法。又言:「廣寧失守,遼人轉徙入關者不下百萬。宜 招集津門,以無家之眾,墾不耕之田,於計為便。」詔從 之。嘗疏薦趙南星劾馮銓,銓大恨。五年三月,慎言已 假歸。銓屬曹欽程論劾,誣盜曹縣庫銀三千。遂下撫 按徵贓,編戍肅州。莊烈帝即位,赦免。崇禎元年起故 官。會當京察,請先治媚璫者附逆之罪,其他始付考 功。報可。旋擢太僕少卿,歷太常卿、刑部右侍郎。讞耿 如杞獄,不稱旨,並尚書韓繼思下吏,尋落職歸。久之, 召為工部右侍郎。國用不支,廷議開採、鼓鑄、屯田、鹽 法諸事。慎言屢疏陳,奏悉根本計。大學士楊嗣昌議 改府、州、縣佐為「練備、練總。」慎言以更制事大,歷陳八 議,其後卒不能行。由左侍郎遷南京戶部尚書,七疏 引疾,不允。尋改南京吏部尚書,掌右都御史事。十七 年三月,京師陷。五月,福王即位南京,命慎言理部事。 上《中興十議》:曰《節鎮》、曰《親藩》,曰《開屯》、曰《叛逆》、曰《偽命》、 曰《褒卹》、曰《功賞》、曰《起廢》、曰《懲貪》、曰《漕稅》。皆嘉納。時大 起廢籍,慎言薦吳甡、鄭三俊,命甡陛見。三俊不許,大 學士高弘圖所擬也。勳臣劉孔昭、趙之龍等一日朝 罷,群詬於廷,指慎言及甡為奸邪,叱咤徹殿陛。給事 中羅萬象言:「慎言平生具在,甡素有清望,安得指為 奸邪?」孔昭等伏地痛哭,謂慎言舉用文臣不及武臣; 囂爭不已。又疏劾慎言,極詆三俊;且謂慎言當迎立 時阻難肆辨,懷二心;乞寢甡陛見命,且議慎言欺蔽 罪。慎言疏辨,因乞休。萬象又言:「首膺封爵者,四鎮也; 新安京營又加二鎮銜,何嘗不用武!年來封疆之法, 先帝多寬武臣;武臣報先帝者安在?《祖制》以票擬歸 閣臣、參駁歸言臣,不聞委勳臣以糾劾也。使勳臣得 兼糾劾,文臣可勝逐哉!」史可法奏:「慎言疏薦無不當, 諸臣痛哭喧呼,滅絕法紀;恐驕弁悍卒益輕朝廷。昔 主辱而臣死、今主死而臣生,凡在臣工誰無罪?文臣 固多誤國,武臣豈盡矢忠?」御史王孫蕃言:「用人吏部 職掌,奈何廷辱冢宰?」弘圖等亦以不能戢和,文武各 疏乞休,俱不允。甡既不出,慎言力乞休,得請,加太子 太保,廕一子。山西盡陷於賊,慎言無家可歸,流寓蕪 湖、宣城間。國亡後,疽發於背,戒勿藥,卒,年六十九。慎 言少喪二親,鞠於祖母。及為御史,訃聞,引義乞歸,執 喪三年以報。子履旋,舉崇禎十五年鄉試。賊陷陽城, 歎曰:「吾父決不為亂臣,吾豈為賊子!」遂投崖死。事聞, 贈御史。
張捷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捷,丹陽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浙 江山陰知縣。泰昌元年,入為御史,疏論中官蒙蔽之 弊,以譏切王安。天啟元年,薦董應舉、於仕廉、蕭近高、 安希范等十二人皆民望己,論姚宗文排陷熊廷弼罪,又請恤遼陽死事諸臣,已,又請停內操。所建白多 皆可稱。乞假歸。四年春,趙南星出為江西副使,不赴。」 其冬,魏忠賢勢大張。諸以年例外遷者,盡復故官,捷 亦還為御史。明年擢太僕少卿,自是疾東林次骨。尋 忤忠賢意,削籍歸。崇禎三年起大理右少卿,拜左副 都御史。明年遷吏部右侍郎。又明年進左侍郎。捷故 讎東林,而與首輔周延儒友善,驟引居要地,參預密 謀。延儒敗,又附溫體仁為之羽翼。御史梁雲構劾其 「憸邪柔媚,賄賂關通。」帝不聽。吏部尚書李長庚、左都 御史張延登罷體仁及王應熊謀之。捷將用故兵部 尚書呂純如。帝御平臺,諭廷臣各舉所知,應熊目捷, 捷遂舉純如及南京右都御史唐世濟。體仁及錢士 升舉南京吏部尚書謝陞及世濟,應熊亦舉世濟。獨 何吾騶舉戶部尚書侯恂。帝以純如麗「逆案」,不宜舉 捷,譽純如才品,皆不聽。給事中盧兆龍、孫晉與捷相 訐難,而御史金光辰、韓一光、楊繩武,給事中蔣德瑗 並奏純如不可用。捷呶呶不已。給事中姜應甲叱捷 巧辯。帝命之退,竟如體仁言,以陞為吏部尚書,世濟 為左都御史。捷既絀,給事中吳甘來、朱國棟、顧國寶、 吳南灝,御史張三謨,南京給事中戈允禮,御史左佩 弦、郭維經及兆龍、應甲、光辰復交章極論,並言「逆案 不可翻。」卒以體仁、應熊力,悉置不問。已而給事中范 淑泰劾捷私王維章,用為四川巡撫。應甲又劾捷私 聽勘郎中施元徵,遷為蘄州參政。諭德倪元璐亦疏 詆捷,捷怒,謂言官攻擊,皆元璐主謀,上疏醜詆。帝責 元璐陳狀,卒兩置不問。先是,捷所親賀儒修為成都 知縣,捷屬巡按劉宗祥令舉《卓異》。中有「時事漸非,借 內傾外,中焰披猖,朝政苛急」等語,以宗祥前知丹徒, 素交好也。而宗祥廉儒修貪墨,疏劾之。削其籍逮治, 捷遂大恨。後川中州縣多陷於賊,詔議宗祥罪,捷欲 重繩之。宗祥懼,遽以捷私書上聞。帝大怒,責捷回奏。 捷震𢙀,詞極哀。帝怒不解。詔除名議罪,坐贖徒三年, 宗祥遂任職如故。福王立於南京,劉澤清首薦捷,馬 士英繼之。詔下,廷議多持不可。其年八月,魏國公徐 弘基復薦之,遂以《內傳》起故官。給事中章正宸等疏 諫,被責讓。十月,吏部尚書徐石麟罷。士英擬用張國 維,而阮大鋮以內傳用捷。士英駭愕,以此憚大鋮。捷 既為諸奸用,悉奉其指揮,諸《麗名逆案》及謀翻《逆案》 被譴者盡登用。而文選郎劉應賓挾馬、阮勢,納賄無 虛日,捷主畫諾而已。明年夏,楊維垣請恤「逆案」已死 諸臣,捷奏行之。於是劉廷元、霍維華、徐大化、徐兆魁、 喬應甲、王紹徽、呂純如等二十二人並獲贈恤。無何, 南都失守,捷走雞鳴寺,投繯而死。捷居家孝友,在官 有清節,雅為鄉人所稱。以惡東林,終身與匪人比,名 因以隳。然其死也,士論咸予之。
左光斗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曆三十五年 進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待命八年始下。時廷推 閣臣,禮部侍郎何宗彥以人望不獲與,反扼之去。光 斗歷陳五不平,譏切首輔方從哲甚至。已,劾兵部尚 書黃嘉善不職。孝端皇后崩,使臣頒詔,當請敕禮部 侍郎孫如游,止以部劄行之。光斗疏駁其謬,卒獲更」 正。巡視中城,捕治吏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餘,假官 一百餘人,輦下震悚。出理屯田,言:「北人不知水利,一 年而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與民盡矣。今有道 於此,能使旱不為災,澇不為害,惟有興水田一法。」因 條上三因十四議:曰因天之時,因地之利,因人之情。 曰議濬川,議疏渠,議引流,議設壩,議建閘,議設陂,議 相地,議築塘,議招徠,議擇人,議擇將,議兵屯,議力田 設科,議《富民拜爵》,其法犁然具備,詔悉允行。自是水 利大興,北人皆知藝稻,鄒元標曰:「吾三十年前在都, 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盡稻種,水田力也。」奄人 劉朝稱東宮令旨,索戚畹廢莊,光斗不啟封,還之曰: 「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授?」奄人憤而去。光宗崩, 李選侍㨿乾清宮,迫脅皇長子,封皇后,勢張甚。光斗 上言:「內廷有乾清宮,猶外廷有皇極殿。惟天子御天, 得居之;惟皇后配天,得共居之。其他妃嬪,雖以次進 御,不得恆居。非但避嫌,亦以別尊卑也。選侍既非嫡 母,又非生母,儼然尊居正宮,而殿下乃退處慈慶,不 得守几筵,行大禮,名分謂何?選侍事先皇無脫簪戒 旦之德,侍殿下無拊摩育養之恩,此其人豈可以托 聖躬者?且殿下春秋十六齡矣,內輔以忠直老成,外 輔以公孤卿貳,何慮乏人,尚須乳哺而襁負之哉!況 睿質初開,正宜不見可欲,何必托於婦人女子之手? 及今不早斷決,將借撫養之名,行耑制之實。武氏之 禍再見於今,將來有不忍言者。」時選侍欲耑大柄,廷 臣牋奏,令先進《乾清》,然後進慈慶。得光斗牋,大怒,將 加嚴譴。數遣使宣召,光斗曰:「我,天子法官也。非天子 召不赴,若輩何為者?」選侍益怒,邀熹宗至乾清議之。 熹宗不肯往,使使取視其牋,心善之,趣擇日移宮,光 斗乃免。當是時,宮府危疑,人情洶懼。光斗與楊漣協心,建議排奄奴,扶沖主,俾宸極獲正,宮府晏然,兩人 力為多,由是朝野並稱為「楊左選侍。」既移噦鸞官,帝 所以奉養者備具。而其宮奴劉遜、劉朝、田詔等以盜 寶繫獄,詞連選侍父。諸奄計無所出,則妄言選侍投 《繯皇八》妺入井,以熒惑朝士。御史賈繼春信之,上書 內閣,言帝不當薄待庶母。光斗聞之,即上言:「移宮之 後,陛下自宜存大體,捐小過。若復株連蔓引,使宮闈 不安,即於國體有損。乞立誅遜等,其餘概從寬政。」疏 入,帝即宣諭百官,備述選侍凌虐聖母諸狀。及召見, 又言朕與有仇。自是中外知帝有夙憾,而諸附會繼 春者,益紛紛肆浮議矣。改元議起,或議削泰昌弗紀, 或議去萬曆四十八年,即以今年為泰昌,或議以明 年為泰昌,後年為天啟。光鬥力排其說,請從今年八 月以前為萬曆,以後為泰昌,議遂定。孫如游由中旨 入閣,抗疏請斥。出督畿輔學政,力杜請寄,識鑒如神。 天啟初,廷議起用熊廷弼,罪言官魏應嘉等。光斗抗 疏救之。嘗言:「廷弼才優而量不宏,昔以守遼則有餘, 今以復遼則不足。」已而果然。三年秋,疏請召還賈繼 春、范濟世及文震孟滿朝,薦毛士龍、徐大相等,不納。 其年擢大理寺丞,進少卿。明年二月拜左僉都御史。 是時,東林勢盛,韓爌、趙南星、高攀龍、楊漣、鄭三俊、李 邦華、魏大中諸正人咸居要再。光斗與之意氣相得, 務為危言激論,「甄別流品,一時正人咸賴之,而小人 之不悅者亦眾。」光斗與阮大鋮同里,始招之來,已而 復相失,大鋮恨之。光斗之防小人甚疏,又頗與汪文 言交好,大鋮黨傅櫆,遂劾光斗及大中比暱文言,肆 為奸利。北斗疏辨詆櫆,結東廠理刑傅繼教為昆弟。 櫆恚,再疏訐光斗。光斗乞罷,事幸得免。楊漣之劾魏 忠賢,光斗與其謀,又與攀龍共發崔呈秀贓私,忠賢 暨其黨咸怒。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光斗、 漣。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家累南還。忠賢詗知,先二日 假會推事,與漣俱削籍。群小憾不已,復興汪文言獄。 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 野,緹騎亦為雪涕。至則下詔獄酷訊,主獄者許顯純 誣受楊鎬、熊廷弼賄,漣等初不承,光斗私計曰:「彼殺 我有二法,因我不承而酷刑以斃之,一也;夜半令獄 卒潛殺之,二也;承則當下法司,庶有見天之日。」諸人 然其言,俱自誣服,光斗坐贓二萬。忠賢乃矯旨,仍令 顯純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諸人始悔失計。容城孫 奇逢者,節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德於畿輔, 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得金數千,謀代輸緩其獄。而 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十有 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贓猶未竟。忠賢令撫按 嚴追,繫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子 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 諸人家族盡破。及忠賢定《三朝典要》「移宮」一案,以漣、 光斗為罪魁。議開棺僇屍,有解之者,乃免。忠賢既誅, 贈右都御史,錄其一子。已,再贈太子少保。南渡時,追 諡「忠毅。」弟光先,由舉人歷官御史,巡按浙江,與平金 華、許都之亂。馬士英薦阮大鋮,光先力爭不可。後大 鋮得志,尋端逮之,光先匿於左良玉所,緹騎不敢赴, 乃止。
黃尊素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尊素,字真長,餘姚人。萬曆四十四年 進士。除寧國推官,精敏彊執。天啟二年,擢授御史,謁 假歸。明年冬,還朝,疏請召還余懋衡、曹於汴、劉宗周、 周洪謨、王紀、鄒元標、馮從吾,而劾尚書趙秉忠,侍郎 牛應元,通政丁啟睿頑鈍,秉忠、應元俱引去。山東妖 賊既平,餘黨復煽,巡撫王惟儉不能撫馭,尊素疏論」 之,因言:「巡撫本內外兼用,今盡用京卿,不若敭歷外 服者之練習。」又數陳邊事,力詆大將馬世龍,忤樞輔 孫承志意。時帝在位數年,未嘗一召見大臣,尊素請 復便殿召對。故事,面決大政,否則講筵之暇,令大臣 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二月,大風揚沙,畫晦,天鼓 鳴,如是者十日。三月朔,京師地震三,乾清宮尤甚。適 帝體違和,人情惶懼。尊素力陳時政十失,末言:「陛下 厭薄言官,人懷忌諱,遂有剽竊皮毛,莫犯中扃者。今 阿保重於趙嬈,禁旅近於唐末,蕭牆之憂慘於敵國。 廷無謀幄,邊無折衝,當國者昧安危之機,誤國者護 恥敗之局。不於此時進賢退不肖,而疾剛方正直之 士如仇讎,陛下獨不為社稷計乎?」疏入,魏忠賢大怒, 謀廷杖之。賴韓爌力救,乃奪俸一年。既而楊漣劾忠 賢,被旨譙讓,尊素憤,抗疏繼之,略言:「天下有政歸近 倖,威福旁移而世界清明者乎?天下有中外洶洶,無 不欲食其肉,而可置之左右者乎?陛下必以為曲謹 可用,不知不小曲謹,不大無忌,必以為惟吾駕馭,不 知不可駕馭,則不可收拾矣。陛下登極以來,公卿臺 諫纍纍罷歸,致在位者無固志,不於此稱孤立,乃以 去一近侍為孤立耶?今忠賢不法狀,廷臣已發露無
餘。陛下若不早斷,彼形見勢窮,復何顧忌?忠賢必不肯收其巳縱之韁,而淨滌其腸胃;忠賢之私人,必不肯回其已往之棹,而默消其冰山。始猶與士大夫為 仇,繼將以至尊為注。柴柵既固,毒螫誰何?不惟臺諫 折之不足,即干戈取之亦難矣。」忠賢得疏愈恨。萬燝 既廷杖,又欲杖御史林汝翥,諸言官詣閣爭之,小璫 數百人擁入閣中,攘臂肆罵。諸閣臣俯首不敢語。尊 素厲聲曰:「內閣絲綸,地既司禮,非奉詔不敢至。若輩 無禮,至此!」乃稍稍散去。無何,燝以創重卒尊。素上言: 「律例非叛逆十惡無死法。今以披肝瀝膽之忠臣,竟 殞於磨牙礪齒之兇豎,此輩必欣欣相告。吾儕借天 子威柄,可鞭笞百僚。」後世有秉董狐筆繼《朱子綱目》 者,書曰:某月某日,郎中萬燝以言事廷杖死。豈不上 累聖德哉?進廷杖之說者,必曰祖制。不知二正之世, 王振、劉瑾「為之;世祖、神宗之朝,張璁、嚴嵩、張居正為 之。奸人慾有所逞憚。忠臣義士掣其肘,必借廷杖以 快其私。使人主蒙拒諫之名,己受秉權之實。而仁賢 且有抱蔓之形,於是乎為所欲為,莫有顧忌,而禍即 移之國家。燝,今已矣。辱士殺士,漸不可開。乞復其故 官,破格賜恤,俾遺孤得扶櫬還鄉,燝死且不朽。」疏入, 益忤忠賢意。八月,河南進玉璽,忠賢欲侈其事,命由 大明門進行受璽禮,百僚表賀。尊素上言:「昔宋哲宗 得璽,蔡確等競言祥瑞,改年元符,宋祚卒不競。本朝 弘治時,陝西獻玉璽,止令取進,給賞五金。此祖宗故 事,宜從事」獲中止。五年春,遣視陝西茶馬。甫出都,逆 璫曹欽程劾其耑擊善類,助高攀龍、魏大中虐焰,遂 削籍。尊素謇諤敢言,尤有深識遠慮。初入臺,鄒元標 實援之,即進規曰:「都門非講學地,徐文貞已叢議於 前矣。」元標不能用。楊漣將擊忠賢,魏大中以告,尊素 曰:「除君側者,必有內援,楊公有之乎?一不中,吾儕無 唯類矣。」萬燝死,尊素諷漣去,漣不從,卒及於禍。大中 將劾魏廣微,尊素曰:「廣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 則挺而走險矣。」大中不從,廣微益合於忠賢,以興大 難。是時,東林盈朝,自以鄉里分朋黨。江西章允儒、陳 良訓既與大中有隙,而大中欲駁尚書南師仲恤典, 秦人亦多不悅,尊素急言於大中止之。最後,山西尹 同皋、潘雲翼欲用其座主郭尚友為山西巡撫,大中 以尚友數問遺朝貴,執不可。尊素引杜征南「數遺洛 中貴要」為言,大中卒不可,議用謝應祥,難端遂作。汪 文言初下獄,忠賢即欲羅織諸人,已知為尊素所解, 恨甚。其黨亦以尊素多智慮,欲殺之。會吳中訛言,尊 素欲效楊一清誅劉瑾,用李實,為張永,授以祕計。忠 賢大懼,遣刺事者至吳中,凡四輩,侍郎馬程、沈濱《家 居奏記》,忠賢曰:「事有跡矣。」於是忠賢日遣使譙訶,實 取其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 蘇州,適城中擊殺逮周順昌旂尉,其城外人並擊逮 尊素者。逮者失駕帖不敢至。尊素聞,即囚服詣吏,自 投詔獄。許顯純、崔應元搒掠備至,勒贓二千八百,五 日一追。比已,知獄卒將害己,叩首謝君父,賦詩一章, 遂死。時六年閏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崇禎初,贈太 僕卿,任一子。福王時,追諡《忠端》。
李應昇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應昇,字仲達,江陰人。萬曆四十四年 進士。授南康推官。出無辜十九人於死,寘大猾數人 重辟,士民服其公廉,為之謠曰:『前林後李,清和無比』。 林謂,晉江林學曾,卒官南京戶部侍郎,以清慎著稱 者也。九江、南康間有柯、陳二大族,相傳陳友諒苗裔, 負固強梗,嘗拒捕,有司議兵之,應昇單騎往諭,皆叩」 頭聽命。出所匿罪人,一方以定。天啟二年徵授御史, 謁假歸。明年秋,還朝。時天子闇弱,庶政怠弛。應昇上 疏曰:「『蘇軾有言,天下非經營禍亂之足憂,而養安無 事之可畏』。況以養安無事之習,居禍亂方興之會,上 淵默而聞聲,下拱手以觀望。巧者獵榮名,黠者避險 難。上下既暌,憂患之來,未可一二數也。」方今遼、土淪 沒,黔、蜀用兵,紅夷之患未息,西部之賞日增。逃兵肆 掠於畿輔,窮民待盡於催科。逗遛習慣,大將畏敵而 不前;法紀陵夷,驕兵鼓譟而弗問。在在增官,日日會 議覆疏,衍為故套。嚴旨等若空言。陛下不先振竦精 神、發皇志氣,群臣孰肯任怨以破情面者?祖宗有早 午晚三朝,猶時御便「殿,咨訪時政。願俯納臣言,奮然 力行,天下事尚可為也。」報聞。頃之,復陳時政,略曰:「今 天下敝壞極矣,在君臣奮興而力圖之。陛下振紀綱 則片紙若霆,大臣捐私曲則千里運掌,臺諫任糾彈 則百司飲冰。今動議增官,為人營窟,紛紜遷徙,名實 乖張。自登、萊增巡撫而侵冒百餘萬,增招練、監軍而 侵冒又十餘萬。邊關內地,將領如蟻,剝軍侵饟又不 知幾十萬。增置總督,何補塞垣?增置京官,何裨政事? 樞貳添注矣,孰慷慨以行邊?司空添注矣,孰拮据以 儲備?大將添注矣,祗工媒糵而縱逋逃。禮兵司屬添 注二三十人矣,誰儲邊才而精典禮?濫開邊俸?捷徑 燃灰,則吏治日壞,白衣攘臂;邪人入幕,則奸弁充斥。 臣請斷自聖心,一切報罷。」又言:「今事下部曹,十九寢閣。宜重申國典,明正將領之罪。錦衣旂尉,半歸權要, 宜遣官巡視,如京營之制。衛官襲職,比試不嚴,宜申 明舊章,無使倖進。將校蠶食逃軍,不招私募。乞兒,半 分其饟,宜力為懲創。窮民敲撲,號泣滿庭。奸吏侵漁, 福堂安坐。宜嚴其法制。」時不能用。俄劾南京都御史 王永光庇部郎范得志,顛倒公論。永光尋自引去。四 年正月疏陳外蕃、內盜及小人三患,譏切近習。魏忠 賢惡之。已,復疏陳民隱,言有十害宜急除,五反宜亟 去。帝為戒飭所司。京師一日地三震,疏請保護聖躬, 速停內操。魏忠賢領東廠,好用立枷,有重三百斤者, 不數日即死,先後死者六七十人。應昇極言宜罷,忠 賢大恨。應昇知忠賢必禍國,密草疏列其十六罪,將 上,為兄所知,攘其疏毀之,怏怏而止。會楊漣劾忠賢, 得嚴旨,應昇憤,即抗疏繼之。中言:「從來奄人之禍,其 始莫不有小忠小信以固結主心,根株既深,毒手乃 肆。今陛下明知其罪,曲賜包容,彼緩則圖自全之計, 急則作走險之謀,蕭牆之間,能無隱禍?故忠賢一日 不去,則陛下一日不安。臣為陛下計,莫如聽忠賢引 退,以全其命。為忠賢計,亦莫若早自引決,以乞帷蓋 之恩。不然惡稔貫盈,他日欲保身領,不可得矣。」又曰: 「君側不清,安用彼相?一時寵利有盡,千秋青史難欺。 不欲為劉健、謝遷者,恐並不能為李東陽。倘畫策投 歡,不幾與焦芳同傳耶?」時魏廣微方深結忠賢為之 謀主。知應昇譏己,大恨。萬燝之死也,應昇極言廷杖 不可再,士氣不可折,譏切忠賢輩甚至。已,代高攀龍 草疏劾崔呈秀,呈秀窘,昏夜款門長跪乞哀。應昇正 色固拒,含怒而去。十月朔,帝廟享頒曆。廣微後至,為 魏大中等所糾。廣微恚,辯疏詆言者。應昇復抗疏論 之,且曰:「廣微父允貞為言官得罪,輔臣以去,聲施至 今。廣微奈何比言官路馬,斥為此輩?夫不與此輩為 伍者,必別與一輩為緣。乞陛下戒諭廣微退讀父書, 保其家聲,毋倚三窟,與言官為難,他日庶可見乃父 地下。」廣微得疏益怒,謀之忠賢,將鐫秩。首輔韓爌力 救,乃奪祿一年。其月,趙南星等悉被逐,朝事大變。明 年三月,工部主事曹欽承劾應昇護法東林,遂削籍。 忠賢憾未已。六年三月假李實劾周起元疏入應昇 名,遂逮下詔獄酷掠,坐贓三千。尋於閏六月二日斃 之,年甫三十四。崇禎初,贈太僕寺卿,錄一子。福王時, 追諡「忠毅。」
蔣允儀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允儀,字聞韶,宜興人。萬曆四十四年 進士。授桐鄉知縣,移嘉興。天啟二年,擢御史。時廣寧 已失,熊廷弼、王化貞俱論死,而兵部尚書張鶴鳴如 故,糾之者反獲譴。允儀不平,疏詆其同罪逸罰。」因言: 「近言官稍進苦口,輒見齟齬,遷謫未巳,申之戒諭,使 諸臣不遵明諭,而引裾折檻,以甘斥逐,天下事猶可 為也。使諸臣果遵明諭,而箝口結舌以保祿位,天下 事尚忍言哉?頃者恆暘不雨,二麥無秋,皇上於宮中 祈禱,反得冰雹之災。變不虛生,各以類應。夫以坤維 之厚重,而震撼於妖孽;以鬚眉之丈夫,而交關於婦 寺;以藉叢煬竈之奸,而託之奉公潔己。是皆陰脅陽 之徵也。」報聞。鶴鳴既屢被劾,因詆劾者為群奸朋謀, 而反與前尚書黃嘉善、崔景榮並以邊功晉宮保。允 儀益憤,言:「鶴鳴既以斬級微功邀三次之賞,即當以 失地大罪伏不赦之辜。且以七百里之榆關,兼旬而 後至,畏縮無丈夫氣,偃蹇無人臣禮,猶且靦顏哆口 評經、撫功罪,若身在功罪外者。陛下試問鶴鳴,為本 兵功罪殺於邊臣。今日經、撫俱論辟,鶴鳴應得何罪?」 又問:「鶴鳴舊日經、撫俱論辟,嘉善、景榮應得何罪?」赫 然震怒,論究如法,庶封疆不致破壞。帝不用。會議紅 丸事,力詆方從哲,請盡奪官階祿廕,其黨惡之。徐州 舊設參將,山東盜熾,以允儀請改設總兵。尋疏論四 川監司周著、林宰、徐如珂等功,請優敘;而劾總督張 我續退縮,請罷斥;不從。踰月,言:「陛下以當陽聖主,遇 一陽令節,所以扶陽抑陰、維持元氣者,端在此時。夫 賢士大夫,陽也;宦官宮妾,陰也。深宮燕閒時,宜常如 對賢士大夫。嚬笑必嚴,威福惟辟。盡杜傳宣之竇,預 防煬蔽之奸。爵賞,陽也;刑罰,陰也。囊頭之犯,每斃於 三木;要囚之蔽,不出於秋官。非先王泣罪意。宜特免 立枷,永除苛政。」君子陽也,小人陰也。三朝遺老,以講 學去官,一代名賢,以黨論削籍。直言放逐之臺諫,不 聞,連茹而登,抗疏規諷之詞臣,又以一鳴而斥。典型 日寡,士風日摧,豈陛下本意哉?向者丁巳之察,凡抗 論國本、繫籍正人者,莫不巧加羅織,陰邪盛而陽氣 傷,致有今日之禍。今計期「已迫,願當事者早伐邪謀, 亟培善類,尤扶陽抑陰一大端也。」疏入,魏忠賢、劉朝 輩皆不悅,以丁巳主察之人不指名直奏,責令置對。 允儀言:「丁巳主察者,鄭繼之、李誌也。考功科道,則趙 士諤、徐紹吉、韓浚也。當日八法之處分,臺省之例轉, 大遼之拾遺,黑白顛倒,私意橫行。凡抗論建藩催請 之國,保護先帝,有功國本者,靡不痛加摧抑,必欲敗其名、錮其身,盡其倫類而後快。於是方從哲獨居政 府,亓詩教、趙興邦等分布要津,凡疆圉重臣皆賄賂 請託而得,如李維翰、楊鎬、熊廷弼、李如柏、如楨,何一 不出其保舉?迨封疆破壞,囹圄充塞,而此輩晏然無 恙。臣所以痛心遼事,追恨前此當軸之人也。」中旨將 重譴。允儀以大學士葉向高言,停俸半歲。已,復因災 祲上言:「內降當停,內操當罷。陵工束手,非所以展孝 思;直臣久廢,非所以光聖德。東南杼柚已空,重以屢 次之加派金吾,冒濫已極,加以非分之襲封。聖心一 轉移,天下無不順應。區區修禳虛文,安能格上穹哉?」 帝不能用。巡按陝西,條上《籌邊》八事。太常少卿王紹 徽家居,與里人馮從吾不協。允儀重從吾,薄紹徽。魏 忠賢擢紹徽佐都察院用事。五年,允儀還朝,即出為 湖廣副使。其冬,又使給事中蘇兆先劾其為門戶渠 魁,遂削籍。崇禎元年薦起御史,言:「奸黨王紹徽創《點 將錄》,獻之逆奄。其後效之者有同志。天監盜柄,諸錄 清流,遂芟刈無遺。乞加削奪,為傾陷忠良之戒。」從之。 其冬,掌河南道事,陳《計吏八則》。明年,佐都御史曹於 汴大計京官貶黜者二百餘人,坐不謹者百人,仕路 為清。尋擢太僕少卿。四年六月以右僉都御史撫治 鄖陽諸府。標兵止五百,餉六千,不及一大郡監司。且 承平久,人不知兵,而屬城率庳薄,無守具。六年,流賊 將窺湖廣,兵部令移鎮襄陽,鄖陽益虛。其冬,賊大至, 陷鄖西上津。明年陷房縣、保康。允儀兵少不能禦,上 章乞援,且請罪。會賊入川,鄖得少緩,中官陳大金與 左良玉來援,副使徐景麟見其多攜婦女,疑為賊,用 砲擊之,士馬多死。大金怒,訴諸朝,命逮景麟,責允儀 陳狀。已而並逮允儀,下獄,戍邊,而以盧象昇代。十五 年,御史楊爾銘、給事中倪仁禎相繼論薦,未及用而 卒。
張瑋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瑋字席之,武進人。少孤,家酷貧,取糠 秕自給,不屑輕受人一飯。為同里薛敷教所知。講學 東林書院,莊事孫慎行。與吳鍾巒友善。萬曆四十年, 舉應天鄉試第一。越七年,成進士,授戶部主事,調兵 部職方,歷郎中。力杜請謁,謝苞苴,品望卓然。出為廣 東提學僉事。大吏建魏忠賢祠,欲瑋撰上梁文,遂引」 去。歸橐蕭然,仍授徒自給。崇禎二年起江西參議,歷 福建、山東副使。里人吳宗達柄政,雅重其賢,力言於 吏部,召為尚寶卿。進太僕少卿。坐事調南京大理丞, 引疾去。久之,起應天府丞。疏言:「山東南北咽喉,軍國 命脈所係。今大盜披猖,道途梗塞,轉輸不通者三月 矣。倘不早滅,害胡可言。乞特遣兵部侍郎一人整兵 往勦,否則起故尚書鄭三俊、范景文任之。」帝以為借 端市恩,降旨切責。是歲,四方大旱,瑋以軍食可虞,奏 請禁江西、湖廣遏糴,而令應天、常、鎮、淮、揚五郡折輸 漕糧銀赴徐易米,則小民免催科之苦,太倉無顆粒 之虧。他十庫所收銅、錫、顏料、皮、布,非州縣土產者,悉 解折色,且盡改民解為「官解」,以救民湯火,所司多議 行。遷南京光祿卿,召為右僉都御史。已而左副都御 史房可壯下獄,以瑋代之。瑋素有清望,與左都御史 劉宗周、左僉都御史金光辰並總憲紀,臺中肅然。宗 周、光辰罷去。代宗周者,李邦華未至,瑋掌其事。帝以 吏治未清,由巡方者未正,乃以《十條》課實績,曰:「勿憚 心勞,勿徇情面,勿科贖鍰,勿縱胥吏。薦舉必公,參劾 必當,分別功罪,興除利弊,發奸弭亂,拯溺鋤強。」瑋既 遵諭,復細列事款,布之諸御史,帝嘉其任事。俄劾王 志舉而薦成勇,言:「志舉巡按蘇、松,贓十餘萬,吳人至 今切齒。勇鐵面冰心,威行都下。被逮時,士民持香泣 送者,萬餘,百里不絕。臣去南都,士民送臣,猶同聲願 借成御史。」其得人心如此。勇、志舉俱嘗以劾楊嗣昌 獲罪。兩人論事雖同,起念各別。勇直抒所見,可雲拂 士之糾違。志舉自知公論難容,不過奸人之蓋醜。若 漫無區別,何以澄敘官方。帝納其言,下志舉法司逮 治,勇獲敘用。瑋旋以病謝歸。未幾卒。福王時,贈左都 御史,諡清惠。
金光辰
[編輯]按《明外史張瑋傳》:「金光辰,字居垣,全椒人。崇禎元年 進士。授行人,擢御史,巡視西城。內使周二殺人,牒司 禮監捕之,其人方直御前,叩頭乞哀。帝曰:『此國家法, 朕不得私』。卒抵罪。京師大風雹,疏陳崇治體、課實行、 明功罪、預國儲、端化源、廣言路六事。給事中章正宸 言事下獄,抗疏救之。張捷薦呂純如,光辰既廷駁,退」 復上疏極論,事乃止。出按河南,拮据兵事,條奏至三 百餘章。總兵官鄧𤣱死,大學士王應熊令兵部給勘 合,其兄琳遂橫河南。光辰劾之,並劾應熊,帝不問。河 南推官湯開遠建言被逮,用光辰請,復其官。九年還 朝,京師戒嚴,劾兵部尚書張鳳翼「三不可解,一大可 憂。」帝以鳳翼方在行間,寢其奏。中官杜勛鎮通州,詔 移之三協。會兵部侍郎仇維楨出鎮,請留勛。光辰抗 疏劾之。帝諱言用宦官事,大恚。八月,召對平臺,詰責再三,奏對無所撓。帝初欲重譴,忽皎日中風霆交發, 大雨若傾,乃命鐫三級,調外。由浙江按察司照磨召 為大理寺正,進太僕丞。十三年五月,偕諸大臣召對 平臺,咨以禦邊、救荒、安民之策。光辰班最後,奏對,時 已秉燭,乃歷陳數百言,帝為傾聽。明日諭輔臣令諸 臣各繕疏進呈,一時稱盛舉。尋移尚寶丞。帝諭諸臣 可利民、救時致治,補闕者,條送內閣。光辰因陳罷革 練總、換授、私派僉報數事,且曰:「初計臣所議,有練餉 無勦餉,則勦餉即在練餉中。今有司復征勦餉,當明 頒敕」諭清覈。報聞。歷光祿少卿、左通政。十五年五月 偕諸臣召對德政殿,備陳賊形勢,帝納其言。尋擢左 僉都御史。力救劉宗周,遂鐫三級調外。事具《宗周傳》。 明年丁父憂。福王時,起故官,令服闋赴任。已,遭國變, 家居二十餘年卒。
方震孺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震孺,字孩未,壽州人。萬曆四十一年 進士。除沙縣知縣。舉卓異,徵授御史。熹宗嗣位,極陳 貪吏之害。俄上《三朝艱危疏》,中極言宮妾近侍,嚬笑 易假,窺瞷可慮。中旨頻宣,恐成斜封隱禍。並報聞。初, 李選侍既移宮,御史賈繼春、給事中孫國楨等倡楊 漣居功之說。而是時帝降兩諭,言選侍凌虐聖母。震」 孺於天啟元年上疏曰:「曩者《梃擊》一案,王之寀、陸大 受、張庭、李俸悉遭廢斥,而東林葉茂才、董應舉、趙南 星、魏雲中、馬孟禎、高攀龍、劉策、李邦華、劉宗周、鮑應 鰲,盡錮終身,亟宜召復。至楊漣之爭移宮,可幸無罪, 不知何以有居功之說,交通之疑?此非特賜召對不 可,否則人且疑為矯竊。帝報兩諭並出朕懷,有何交 通矯竊?」廷臣乃不敢言。其春,巡視南城。中官張曄、劉 朝被訟,魏忠賢為請,震孺不從,卒上聞。忠賢由是大 恨。遼陽破,遠近震驚。震孺一日十三疏陳兵事。當是 時,遼東自廣寧抵三岔河,軍民盡竄。文武將吏畏出 關,無一騎東者。震孺獨慷慨請犒師,言屢敗之餘,人 心久渙。願亟發帑金「二十萬,特遣使者弔死扶傷,庶 幾人心復收,感激思奮。」帝如其言。震孺以六月出關, 延見將士,人人慰勞,軍民感悅。八月朔,遂有監軍、巡 按之命。乃核軍實,稽功罪,練士馬,日無暇晷。有議三 岔河不可守,當退守廣寧者。震孺言縮地百八十里 遠,守孤城非便,宜駐兵鎮武,以扼要衝。因薦裨將羅 一貫、劉徵可用。俄言:「自有遼事以來,軍法不嚴,進者 必死,退者必生,何苦自求死地。今廣寧大戶皆西奔, 將士亦駕馬思遁,懼經略當關,多遣人偵間道。宜敕 寧前監軍專斬逃軍逃將,使三軍歸路絕,而後生路 可望也。」並從之。時經略熊廷弼與巡撫王化貞不相 能,諸監司率浮沉其間,疆事益壞,震孺調劑不得,屢 疏上聞。明年正月,震孺方涖前屯,化貞遂棄廣寧遁。 列城聞之悉遁,獨前屯旁近,以震孺在,得無動。乃嚴 諭守將設防,而身渡海。抵覺華島,招參將祖大壽。大 壽方擁兵觀望,震孺握手與語,誓保富貴。大壽感泣, 與俱歸,獲兵萬餘,錙重無算。震孺之為巡按也,資淺, 特以才用,震孺辭不得。廣寧之敗,罪不由震孺。主事 徐大化者,事魏忠賢,知忠賢惡之,承風力詆震孺,震 孺疏辨。都御史鄒元標保持之,乃得請告去。已而樞 輔孫承宗劾廣寧失事諸臣,並及震孺。都御史趙南 星論先後按遼御史,罪,亦及震孺,因請下承宗核實。 承宗復言震孺無罪,乃已。五年,忠賢黨御史郭興治, 誣劾其按遼時贓私,遂逮下詔獄掠治,坐贓六千有 奇。移法司擬罪,欲置之死。尚書李養正、御史練國事 王業浩持之,獄三上,卒擬絞。忠賢憾不置,誣與劉鐸 交通,共為咒詛,竟坐大辟。六年秋,當行刑,會皇子生, 獲免。明年莊烈帝嗣位,釋還。言官多請召用,有尼之 者,不果。震孺初入臺,意氣凌厲,不顧利害。後遭挫折, 深自韜晦,無復用世志。崇禎八年春,流賊犯壽州,州 長吏適遷秩去,震孺倡士民固守,城獲全。明年冬,賊 再躝江北,獨不敢逼壽。巡撫史可法上其功,久之,用 為嶺西參議。有裨將踞廉州叛,單騎諭降之。十六年 冬,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京師陷,震孺慟哭,即率 師勤王。馬士英憚之,敕還鎮,竟憂憤而卒。
胡良機
[編輯]按《明外史魏呈潤傳》:「胡良機,字省之,南昌人。萬曆四 十四年進士,歷知臨淄、益都二縣。天啟初,擢御史。疏 論乳媼中涓,又請停內操。楊漣擊魏忠賢,良機亦上 疏言:『忠賢之惡,不減汪直、劉瑾,陛下過優容,而閣臣 不能據法爭,豈真所謂門生宰相耶?忠賢及魏廣微 深憾,以年例遷廣東參議。良機方按貴州,不候代而』」 去,遂斥為民。崇禎元年,起故官,按宣、大二鎮。年滿當 代,褒以敏練,令復巡一年。尋以事劾罷。久之,起光祿 典簿,終南京吏部主事。
李曰輔
[編輯]按《明外史魏呈潤傳》:「李曰輔,字元卿,南昌人。萬曆中, 舉於鄉。天啟初,為成都推官,巡撫朱燮元倚以兵事,
偕諸將攻復重慶,釋脅從無算。崇禎四年,擢南京御史。帝遣中官出鎮,曰輔疏諫曰:『邇者,一日遣內臣四,尋又遣用者五,非兵機則要地也』。廷臣方交章而登 島,陝西又有兩閹之遣,假專擅之權,駭中外之聽,啟 水火之隙,開依附之門,灰任事之心,藉委卸之口。小 臣不敏,實為寒心。陛下踐阼,盡撤內臣,中外稱聖,昔 何以撤?今何以遣?天下多故,擇將為先。陛下不築黃 金臺,勤招頗、牧,乃急急內臣是遣,曾何補理亂之數 哉?」帝怒,鐫三級,為廣東布政司照磨,歸隱西山香城 寺,㩦一僕與居,尋遣還,與僧共晨夕而已。然讀《濂》《洛 書》不輟,山居十餘年卒。福王時,復官。
毛羽健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啟二年進士。 除萬縣知縣,調繁巴縣。崇禎元年,徵授御史。首劾楊 維垣八大罪及阮大鋮反覆變幻狀,二人遂被斥。王 師討安邦彥,久無功,羽健言賊巢在大方、黔其前門, 蜀、遵、永其後戶。由黔進兵,必渡陸廣,奇險難入,七晝 夜抵大方,一夫當關,千人自廢。王三善、蔡復一所以 屢敗。遵義距大方止三日,而畢節止百餘里,地平衍, 從此進兵,何患不克?」因畫上《足兵措餉方略》,並薦舊 總督朱燮元、閔夢得等,帝即議行,後果平賊。尋極陳 驛遞之害,帝令所司痛革積困,為蘇溫體仁之訐錢 謙益也。御史黃宗昌備陳《科場本末》,言體仁熱中枚 卜,欲剚刃謙益,遂以「結黨」二字為舉朝陷阱。原體仁 巧計,所以破前此公論之不予,且以箝後日言者之 口耳。羽健亦憤其朋黨之說,上疏曰:「陛下近者德業 雖益盛,而過舉亦時聞。如逐言官,非美事也。咈諫之 主,猶思護其名,我皇上乃不少介意。召對至希遘事 也。本用以聯上下交,今乃有因而受黜者。諸臣聞召, 攢眉蹙額,以為畏途」枚卜,甚盛事也。今以相競而相 讒,因一人廢鉅典,至「黨」之一字尤不可開。彼附逆諸 奸既不可用,勢不得不用諸奸擯斥之人。若以今日 之連袂登進者為相黨而來,抑將以昔之鱗次削奪 者為相黨而去乎?陛下不識在朝諸臣與奸黨諸臣 之孰正孰邪,但觀天啟七年以前,與崇禎元年以後 之天「下,孰危孰安,便自可見。今日語太平則不足,語 剔弊則有餘,諸臣亦何嘗盡負國家哉?倘以一夫高 張,輒疑舉朝皆黨,株連蔓引,一網打盡。臣惜陛下從 千憂百慮中得此清明世界,復為讒人隳壞也。」帝責 羽健疑揣,而以前條陳驛弊原之。已,疏劾太常少卿 謝陞求巡撫於王永光。及推薊鎮,則畏而引病以避; 後推太僕卿,則不病陞。永光朋比為奸,宜並罪。帝召 對文華殿,永光力詆其誣,且欲究主使之者。大學士 韓爌言究言官非禮,帝不從,已而獲宥。帝御文華殿, 獨召對禮部侍郎周延儒、羽健偕同官李長春、田時 震上疏曰:「漢臣有言,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 私。今召見不以師濟,而以獨侍清問。不以朝參,而以 燕閒。更漏已沈,閤門猶啟延儒賢者,必將形跡自遠, 不冒昧以就功名。如其不然,何取於斯人而用之?」疏 入,切責。羽健既積忤權要,其黨思因事去之。及袁崇 煥下獄,主事陸澄源以羽健嘗疏譽崇煥,劾之,落職 歸,卒。
姜思睿
[編輯]按《明外史姜應麟傳》:「思睿,應麟從子也,字顓愚。少孤, 事母孝。舉天啟二年進士,授行人。崇禎三年,擢御史。 都城被兵,歷陳危削之形,責政府中樞及在朝在邊 諸臣甚至。明年春,陳天下五大弊:曰加派病民,曰郵 傳過削,曰搜剔愈精、頭緒愈亂,曰懲毖愈甚、頹廢愈 多,曰督責愈急、蒙蔽愈深。」忤旨切責。帝以久旱修省, 思睿極論諸臣負國狀。其冬,遣宦官監視邊務,抗疏 切諫。已,劾首輔周延儒,以家人周文郁為副將,弟素 儒為錦衣,叔父人瑞為中書,受賕行私,請罷斥。給事 中周瑞豹疏謟延儒,思睿力詆其謬。已,論救給事中 魏呈潤,御史李曰輔、王績燦巡按雲南。陛辭,歷指諸 弊政而言「舉朝拯焚救溺之精神,專用之。摘抉細微, 而以察吏詰戎,予奪大柄,僅付二三閹寺。嘉言不用, 用言不嘉,厝火自安。不知變計,天下安望太平?」忤旨, 切責,還朝。值帝撤還二部總理諸鎮監視內臣。思睿 請並撤京營關寧者,因詆向來秉政大臣阿承將順 之罪,意指溫體仁也。體仁二子儼、伉,數請囑提學僉 事黎元寬。會元寬以文體險怪論黜,遂發其二子私 書。思睿劾體仁縱子作奸,以元寬揭為據。體仁為群 謀陷之,揭不出元寬手。元寬上疏證明,思睿遂劾體 仁以「群謀」二字成陷人之阱,但知有子,不知有君。當 今流賊紛擾,中土蕩然,不聞出一畫為天子分憂,徒 務欺罔鬼蜮之計。昨歲票擬行私,致陵寢震動,舉朝 共斥其奸,猶多方卸脫,謂:「出聖裁,過則歸君,善則歸 己,豈復有人心者哉?」帝怒,奪俸五月,出視河東鹽政。 安邑有故都御史曹於汴講學書院,思睿擴其堂廡, 祀卜子夏、王通、薛瑄其中。以於汴配置田,構學舍,公 餘親蒞講授。代還,乞假歸里。未幾卒。
===成勇===按《明外史》本傳:「勇字仁有,安樂人。天啟二年會試,答 策極言宦官之禍,被放。又三年,成進士。同年生邀謁 魏忠賢,持不可,授饒州推官。謁鄒元標於吉水,師事 之。中使至,知府以下俱郊迎,勇獨不往,且捕笞其從 人。中使將愬之,忠賢會敗,獲免。丁內外艱,歷開封、歸 德二府推官。流賊攻歸德,乘城守,擊敗之。崇禎十年」, 行取入京。時變考選例,優者得為翰林,公論首勇。而 吏部尚書田唯嘉為任濬地,抑勇及他寡援者二十 三人為部曹,勇得南京吏部主事。輿論大譁。勇恬然, 不數日即辭朝去。明年二月,帝御經筵,問講官保舉 考選得失。諭德黃景昉訟勇及朱天麟屈,講官群和 之。帝親策諸臣,天麟得翰林,濬亦得御史。而勇以先 赴南京不獲與。尋用御史塗必泓言,授南京御史。楊 嗣昌奪情入閣,黃道周、何楷、林蘭友、劉同升、趙士春 言之,咸獲譴。勇憤,其年九月上疏曰:「《禮》莫大於倫,倫 莫大於君親。未有不知君親而可齒於人類者也。況 儼然秉國之鈞,天子是毗者乎?」嗣昌謂:「古列國之君 臣,可得而避,今一統之君臣,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 三年之喪,可行於古,不可行於今也。嗣昌所引者何 代之經?所遵者何國之典?」信如其言,是凡為臣者皆 不當終三年喪。終則為後君、為不臣。先聖之《詩》《書》可 焚,先王之典禮可廢。不舉人類化為禽獸,不止留一 嗣昌而生天下不臣不子之心,何如去一嗣昌而樹 萬世「為臣為子之鵠。嗣昌豈以一身去留,係社稷安 危耶?」秉樞兩年一籌莫展,邊警頻告,流寇披猖,無問 其經濟矣。清議不畏名教,不畏先聖之訓詞,萬世之 是非,不畏無問其品望矣。嗣昌去,則所全者大,既盡 子道,亦完臣節。不則既為今日之賊子,必為他日之 亂臣。且既不知有父矣,又執猶子之誼,事「程國祥,以 其為父同年,讓行讓坐。何薄於親而厚於親之友耶?」 疏入,帝大怒,命削籍提訊。刑官擬杖徒,不訐。嗣昌疏 救,亦不納。乃擬遣戍,命詰主使姓名。勇獄中上書言: 「臣十二年外吏,數十日南臺,無權可招,無賄可納,不 知有黨。」帝怒,切責,竟戍寧波衛。中外薦者十餘疏,皆 不召。最後用劉宗周、張瑋言,命吏部覆議。久之,執政 合詞請擢用,命刑部核奏,請復故官。帝以勇宥罪方 新,不當復職,命以他官。用甫聞命而京師陷。福王時 起御史,不赴。後披緇為僧,越十五年而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