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67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七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百七十五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七十六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七十五卷目錄

 諫諍部名臣列傳四

  魏二

  楊阜       高堂隆

  棧潛       蔣濟

  董尋       程曉

  杜恕

官常典第六百七十五卷

諫諍部名臣列傳四

[編輯]

魏二

[編輯]

楊阜

[編輯]

按《魏志》本傳,「阜字義山,天水冀人也。以州從事為牧。 韋端使詣許,拜安定長史。阜還,關右諸將問袁、曹勝 敗孰在?阜曰:『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 威,少決則失後事。今雖彊,終不能成大業。曹公有雄 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 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長史非其好。遂去官。而』」 端徵為太僕,其子康代為刺史,辟阜為別駕,察孝廉, 辟丞相府,州表留參軍事。馬超之戰敗渭南也,走保 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蘇伯反河間,將引軍東還。阜 時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 州畏之。若大軍還,不嚴為之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 有也。」太祖善之。而軍還,倉卒為備不周。超率眾戎渠 帥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 以固守。超盡兼隴右之眾,而張魯又遣大將楊昂以 助之,凡萬餘人,攻城。阜率國士大夫及宗族子弟勝 兵者千餘人,使從弟岳於城上作偃月營,與超接戰。 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別駕閻溫循 水潛出求救,為超所殺。於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 超之計。阜流涕諫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 死無二。田單之守不固於此也,棄垂成之功,陷不義 之名,阜以死守之。」遂號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請和,開 城門迎超。超入,拘岳於冀,使楊昂殺刺史、太守。阜內 有報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頃之,阜以喪妻求葬,假阜 外兄姜敘屯歷城。阜少長敘家,見敘母及敘說前在 冀中時事,歔欷悲甚。敘曰:「何為乃爾?」阜曰:「守城不能 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視息於天下!馬超背父 叛君,虐殺州將,豈獨阜之憂責,一州士大夫皆蒙其 恥。君擁兵專制而無討賊心,此趙盾所以書殺君也。 超彊而無義,多釁易圖耳。」敘母慨然,敕從阜計。計定, 外與鄉人姜隱、趙昂、尹鳳、姚瓊、孔信,武都人李俊、王 靈結謀定討。超約使從弟謨至冀語岳,並結安定梁 寬、南安趙衢、龐恭等,約誓既明。十七年九月,與敘起 兵於鹵城。超聞阜等兵起,自將出,而衢、寬等解。岳閉 冀城門,討超妻子。超襲歷城,得敘母。敘母罵之曰:「汝 背父之逆子,殺君之傑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 敢以面目視人乎!」超怒殺之。阜與超戰,身被五創,宗 族兄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張魯,隴右平定。太祖封 討超之功,侯者十一人,賜阜爵關內侯。阜讓曰:「阜,君 存無扞難之功,君亡無死節之效。於義當絀,於法當 誅。超又不死,無宜苟荷爵祿。」太祖報曰:「君與群賢共 建大功,西土之人以為美談。子貢辭賞,仲尼謂之止 善。君其剖心以順國命,姜敘之母勸敘早發,明智乃 爾,雖楊敞之妻,蓋不過此。賢哉賢哉!良史紀錄,必不 墜於地矣。」太祖征漢中,以阜為益州刺史,還拜金城 太守,未發,轉武都太守。郡濱蜀、漢,阜請依龔遂故事 安之而已。會劉備遣張飛、馬超等從沮道趣下辯,而 氐雷定等七部萬餘落反應之。太祖遣都護曹洪禦 超等,超等退還。洪置酒大會,令女倡著羅縠之衣蹋 鼓,一坐皆笑。阜厲聲責洪曰:「男女之別,國之大節,何 有於廣坐之中,裸女人形體?雖桀紂之亂,不甚於此。」 遂奮衣辭出。洪立罷女樂,請阜還坐,肅然憚焉。又劉 備取漢中,以逼下辯,太祖以武都孤遠,欲移之,恐吏 民戀土。阜威信素著,前後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風、天 水界者萬餘戶,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負而隨之。為政 舉大綱,而已下不忍欺也。文帝問侍中劉曄等:「武都 太守何如人也?」皆稱阜有公輔之節。未及用。會帝崩, 在郡十餘年,徵拜城門校尉。阜常見明帝著帽,被縹 綾半請幫助識別此字。袖。阜問帝曰:「此於禮何法服也?」帝默然不答。 自是不法服不以見阜。遷將作大匠。時初治宮室,發 美女以充後庭,數出入弋獵。秋,大雨震電,多殺鳥雀。 阜上疏曰:「臣聞明主在上,群下盡辭。堯舜聖德,求非 索諫;大禹勤功,務卑宮室;成湯遭旱,歸咎責己。周文 刑於寡妻,以御家邦;漢文躬行節儉,身衣弋綈。此皆 能昭令問,貽厥孫謀者也。」伏惟陛下奉武皇帝開拓 之大業,守文皇帝克終之元緒,誠宜思齊往古聖賢 之善治,總觀季世放盪之惡政。所謂善治者,務儉約, 重民力也;所謂惡政者,從心恣欲,觸情而發也。惟陛 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及季世所以衰弱至於泯滅,近覽漢末之變,足以動心誡懼矣。曩使桓靈不 廢高祖之法,文景之恭儉,太祖雖有神武,於何所施 其能邪?而陛下何由處斯尊哉!今吳蜀未定,軍旅在 外,願陛下動則三思,慮而後行,重慎出入,以往鑒來, 言之若輕,成敗甚重。頃者天雨,又多卒暴,雷電非常, 至殺鳥雀,天地神明,以王者為子也。政有不當,則見 災譴,克己內訟,聖人所記。惟陛下慮患無形之外,慎 明纖微之初。法漢孝文出惠帝美人,令得自嫁。頃所 調送小女,遠聞不令,宜為後圖。諸所繕治,務從約節。 《書》曰:「九族既睦,協和萬國。」事思厥宜,以從中道。精心 計謀,省息費用,吳蜀以定,爾乃上安下樂,九親熙熙。 如此以往,祖考心歡,堯舜其猶病諸。今宜開大信於 天下,以安眾庶,以示遠人。時雍丘王植怨於不齒,藩 國至親,法禁峻密,故阜又陳九族之義焉。詔報曰:「間 得密表,先陳往古明王聖主,以諷闇政,切至之辭,款 誠篤實,退思補過,將順匡救,備至悉矣。覽思苦言,吾 甚嘉之。」後遷少府。是時,大司馬曹真伐蜀,遇雨不進。 阜上疏曰:「昔文王有赤烏之符,而猶日仄不暇食」;武 王白魚入舟,君臣變色而動,得吉瑞猶尚憂懼,況有 災異而不戰竦者哉!今吳、蜀未平,而天屢降變,陛下 宜深有以專精應答,側席而坐,思示遠以德,綏邇以 儉。間者諸軍始進,便有天雨之患,稽閡山險,以積日 矣。轉運之勞,擔負之苦,所費以多,若有不繼,必違本 圖。《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徒使六軍 困於山谷之間,進無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 武王還師,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凶民饑,宜發明 詔,損膳減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罷之。昔邵信臣為 少府,於無事之世而奏罷浮食。今者軍用不足,益宜 節度。」帝即召諸軍還。後詔大議政治之不便於民者。 阜議以為「致治在於任賢,興國在於務農。若舍賢而 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廣開宮館,高為臺榭,以妨 民務,此害農之甚者也。百工不敦其器,而競作奇巧, 以合上欲,此傷本之甚者也。孔子曰:『苛政甚於猛虎』。 今守功文俗之吏,為政不通治體,苟好煩苛,此亂民 之甚者也。當今之急,宜去四甚,並詔公卿、郡國舉賢 良、方正敦樸之士而選用之,此亦求賢之一端也。」阜 又上疏欲省宮人諸不見幸者,乃召御府吏問後宮 人數。吏守舊令,對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 數之曰:「國家不與九卿為密,反與小吏為密乎!」帝聞 而愈敬憚阜。帝愛女淑,未期而夭,帝痛之甚,追封平 原公主,立廟洛陽,葬於南陵,將自臨送。阜上疏曰:「文 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備不 虞也。何至孩抱之赤子而可送葬也哉!」帝不從。帝既 新作許宮,又營洛陽宮殿觀閣,阜上疏曰:「堯尚茅茨 而萬國安其居,禹卑宮室而天下樂其業;及至殷、周, 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古之聖帝明王,未有極宮 室之高麗,以彫弊百姓之財力者也。桀作琁室象廊, 紂為傾宮鹿臺以喪其社稷,楚靈以築章華而身受 其禍;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 滅。夫不度萬民之力,以從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 陛下當以堯、舜、禹、湯、文、武為法則,夏桀、殷紂、楚靈、秦 皇為深誡。高高在上,實監後德,慎守天位,以承祖考, 巍巍大業,猶恐失之,不夙夜敬止,允恭卹民,而乃自 暇自逸,惟宮臺是侈是飾,必有顛覆危亡之禍。《易》曰: 「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閴其無人。」王者以天下為家, 言豐屋之禍,至於家無人也。方今二敵合從,謀危宗 廟,十萬之軍東西奔走,邊境無一日之娛,農夫廢業, 民有饑色。陛下不以是為憂,而營作宮室,無有已時; 使國亡而臣可以獨存,臣又不言也。君作元首,臣為 股肱,存亡一體,得失同之。《孝經》曰:「『天子有爭臣七人, 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臣雖駑怯,敢忘爭臣之義?言不 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陛下不察臣言,恐皇祖烈考 之祚,將墜於地。使臣身死,有補萬一,則死之日猶生 之年也。謹叩棺沐浴,伏俟重誅奏御。」天子感其忠言, 手筆詔答。每朝廷會議,阜常侃然以天下為己任,數 諫爭,不聽。乃屢乞遜位,未許。會卒,家無餘財。孫豹嗣。

高堂隆

[編輯]

按《魏志》本傳,「隆字昇平,泰山平陽人,魯高堂生後也。 少為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為督郵,郡督軍與悌爭 論名悌而呵之,隆按劍叱督軍曰:『昔魯定見侮,仲尼 歷階,趙彈秦箏,相如進缶。臨臣名君,義之所討也』。督 軍失色,悌驚起止之。後去吏,避地濟南。建安十八年, 太祖召為丞相軍議掾,後為歷城侯徽文學,轉為相。」 徽遭太祖喪不哀,反游獵馳騁。隆以義正諫,甚得輔 導之節。黃初中,為堂陽長,以選為平原王傅。王即尊 位,是為明帝,以隆為給事中、博士、駙馬都尉。帝初踐 阼,群臣或以為宜饗會,隆曰:「唐虞有遏密之哀,高宗 有不言之思,是以至德雍熙,光於四海。」以為不宜為 會。帝敬納之。遷陳留太守。犢民《酉牧》,年七十餘,有至 行,舉為計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顯焉。徵隆為散

騎常侍,賜爵關內侯。青龍中,大治殿舍,西取長安大
考證
鐘。隆上疏曰:「昔周景王不儀刑文武之明德,忽公旦

之聖制,既鑄大錢,又作大鐘,單穆公諫而弗聽,伶州 鳩對而弗從,遂迷不返,周德以衰。良《史記》焉,以為永 鑒。然今之小人,好說秦、漢之奢靡,以蕩聖心,求取亡 國不度之器,勞役費損,以傷德政,非所以興禮樂之 和,保神明之休也。」是日,帝幸上方,隆與卞蘭從。帝以 隆表授蘭,使難隆曰:「興衰在政,樂何為也?化之不明, 豈鐘之罪!」隆曰:「夫禮樂者,為治之大本也。故《簫韶》九 成,鳳凰來儀;雷鼓六變,天神以降。政是以平,刑是以 錯,和之至也。新聲發響,商辛以隕;大鐘既鑄,周景以 弊。存亡之機,恆由斯作,安在廢興之不階也!君舉必 書,古之道也,作而不法,何以示後?聖王樂聞其闕,故 有箴規之道;忠臣願竭其節,故有匪躬之義也。」帝稱 善。遷侍中,猶領太史令。崇華殿災,詔問隆:「此何咎於 禮,寧有祈禳之義乎?」隆對曰:「夫災變之法」,皆所以明 教戒也,惟率禮修德,可以勝之。《易傳》曰:「上不儉,下不 節,孽火燒其室。」又曰:「君高其臺,天火為災。」此人君苟 飾宮室,不知百姓窮竭,故天應之以旱,火從高殿起 也。上天降鑒,故譴告陛下,陛下宜增崇人道,以答天 之意。昔太戊有桑,穀生於朝,武丁有雊,雉登於鼎,皆 聞災恐懼,側身修德。三年「之後,遠夷朝貢,故號之曰 中宗、高宗,此則前代之明鑒也。今案《舊史》,災火之發, 皆以臺榭宮室為誡。然今宮室之所以克廣者,實由 宮人猥多之故。宜簡擇,留其淑懿,如周之制,罷省其 餘。此則祖己之所以訓高宗,高宗之所以享遠號也。」 詔問隆:「吾聞漢武帝時,柏梁災,而大起宮殿以厭之, 其義云何?」隆對曰:「臣聞西京柏梁既災,越巫陳方建 章是經以厭火祥,乃夷越之巫所為,非聖賢之明訓 也。《五行志》曰:『柏梁災,其後有江充巫蠱衛太子事』。如 《志》之言,越巫建章,無所厭也。孔子曰:『災者修類應行, 精祲相感,以戒人君』。是以聖主睹災責躬,退而修德, 以消復之。今宜罷散民役,宮室之制,務從約節,內足 以待風雨,外足以講禮儀。清埽所災之處,不敢於此 有所立作。萐莆嘉禾,必生此地,以報陛下虔恭之德, 豈可疲民之力,竭民之財,實非所以致符瑞而懷遠 人也。」帝遂復崇華殿。時郡國有九龍見,故改曰九龍 殿。陵霄闕始搆,有鵲巢其上。帝以問隆,對曰:「《詩》云:『惟 鵲有巢,惟鳩居之』。今興宮室,起」陵霄闕而鵲巢之,此 宮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天意若曰:宮室未成,將 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夫天道無親,惟與 善人,不可不深防,不可不深慮。夏商之季,皆繼體也, 不欽承上天之明命,惟讒諂是從,廢德適欲,故其亡 也忽焉。太戊、武丁,睹災竦懼,祗承天戒,故其興也勃 焉。今若休罷百「役,儉以足用,增崇德政,動遵帝則,除 普天之所患,興兆民之所利。三王可四,五帝可六,豈 惟殷宗轉禍為福而已哉!臣備腹心,苟可以繁祉聖 躬,安存社稷,臣雖灰身破族,猶生之年也。豈憚忤逆 之災,而令陛下不聞至言乎!」於是帝改容動色。是歲, 有星孛於大辰。隆上疏曰:「凡帝王徙都立邑,皆先定」 天地社稷之位,敬恭以奉之。將營宮室,則宗廟為先, 廄庫為次,居室為後。今圜丘、方澤、南北郊、明堂、社稷, 神位未定,宗廟之制又未如禮,而崇飾居室,士民失 業。外人咸雲宮人之用,與興戎軍國之費,所盡略齊。 民不堪命,皆有怨怒。《書》曰:「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 畏自我民明威。」輿人作頌,則嚮以五「福,民怒吁嗟,則 威以六極。」言天之賞罰,隨民言,順民心也。是以臨政 務在安民為先,然後稽古之化,格於上下,自古及今, 未嘗不然也。夫采椽卑宮,唐虞大禹之所以垂皇風 也;玉臺瓊室,夏癸商辛之所以犯昊天也。今之宮室, 實違禮度,乃更建立九龍,華飾過前天。彗章灼始起 於房心,犯帝坐而干「紫微,此乃皇天子愛陛下,是以 發教戒之象。始卒皆於尊位,殷勤鄭重,欲必覺寤陛 下。斯乃慈父懇切之訓,宜崇孝子祗聳之禮,以率先 天下,以昭示後昆。不宜有忽,以重天怒。」時軍國多事, 用法深,重,隆上疏曰:「夫拓跡垂統,必俟聖明,輔世匡 治,亦須良佐,用能庶績其凝,而品物康乂也。夫移風 易俗」,宣明道化,使四表同風,回首面內,德教光熙,九 服慕義,固非俗吏之所能也。今有司務糾刑書,不本 大道,是以刑用而不措,俗弊而不敦。宜崇禮樂,班敘 明堂,脩三雍,大射養老,營建郊廟,尊儒士,舉逸民,表 章制度,改正朔,易服色,布愷悌,尚儉素,然後備禮封 禪,歸功天地,使《雅》《頌》之聲,盈於六合,緝熙「之化,流於 後嗣。斯蓋至治之美事,不朽之貴業也。然九域之內, 可揖讓而治,尚何憂哉?不正其本而救其末,譬猶棼 絲,非政理也。可命群公卿士、通儒造具其事,以為典 式。」隆又以為:「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自古帝 王所以神明其政,變民耳目,故《三春》稱王,明三統也。」 於是敷演舊章,奏而改焉。帝從其議,改青龍五年春 三月為景初元年,孟夏四月,服色尚黃,犧牲用白,從 地正也。遷光祿勳。帝愈增崇宮殿,彫飾觀閣,鑿太行 之石英,采穀城之文石,起景陽山於芳林之園,建昭陽殿於太極之北,鑄作黃龍鳳皇奇偉之獸,飾金墉、 陵雲臺、陵霄闕。百役繁興,作者萬數,公卿以下,至於 學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遼東不朝。 悼皇后崩,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沒民物。隆上疏切 諫曰:「蓋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 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然則士民者,乃國家之鎮也; 穀帛者,乃士民之命也。穀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 成。是以帝耕以勸農,後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 虔報施也。昔在伊唐世值陽九厄運之會,洪水滔天, 使鯀治之,績用不成,乃舉文命,隨山刊木,前後歷年, 二十二載。災眚之甚,莫過於彼,力役之興,莫久於此。 堯舜君臣,南面而已。禹敷九州,庶士庸勳,各有等差, 君子小人,物有服章。今無若時之急,而使公卿大夫, 並與廝徒,共供事役,聞之四夷,「非嘉聲也;垂之竹帛, 非令名也。是以有國有家者,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嫗 煦養育,故稱『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上下勞役,疾病 凶荒,耕稼者寡,饑饉荐臻,無以卒歲,宜加愍卹,以救 其困』。」臣觀在昔書籍所載,天人之際,未有不應也。是 以古先哲王,畏上天之明命,循陰陽之逆順,矜矜業 業,惟恐有違。然後治道用興,德與神符。災異既發,懼 而修政,未有不延期流祚者也。爰及末葉,闇君荒主, 不崇先王之令軌,不納正士之直言,以遂其情志,恬 忽變戒,未有不尋踐禍難,至於顛覆者也。天道既著, 請以人道論之。夫六情五性,同在於人;嗜欲廉貞,各 居其一。及其動也,交爭於心。欲彊質弱,則縱濫不禁; 精誠不制,則放溢無極。夫情之所在,非好則美。而美 好之集,非人力不成,非穀帛不立。情苟無極,則人不 堪其勞,物不充其求。勞求並至,將起禍亂。故不割情, 無以相供。《仲尼》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由此觀之,禮 義之制,非苟拘分,將以遠害而興治也。今吳、蜀二賊, 非徒白地小鹵聚邑之寇,乃據險乘「流,跨有士眾,僭 號稱帝,欲與中國爭衡。今若有人來告權備並修德 政,復履清儉,輕省租賦,不治玩好,動咨耆賢,事遵禮 度。」陛下聞之,豈不惕然惡其如此,以為難卒討滅而 為國憂乎?若使告者曰「彼二賊並為無道,崇侈無度, 役其士民,重其徵賦,下不堪命,吁嗟日甚。」陛下聞之, 豈不勃然忿其困我無辜之民,而欲速加之誅,其次 豈不幸彼疲弊而取之不難乎?苟如此,則可易心而 度,事義之數亦不遠矣。且秦始皇不築道德之基而 築阿房之宮,不憂蕭牆之變而修長城之役。當其君 臣為此計也,亦欲立萬世之業,使子孫長有天下,豈 意一朝匹夫大呼而天下傾覆哉!故臣以為使先代 之君知其所行必將至於敗,則弗為之矣。是以亡國 之主,自謂不亡,然後至於亡;賢聖之君,自謂將亡,然 後至於不亡。昔漢文帝稱為賢主,躬行約儉,惠下養 民,而賈誼方之,以為天下倒縣,可為痛哭者一,可為 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三。況今天下彫弊,民無儋 石之儲,國無終年之畜,外有彊敵,六軍暴「邊,內興土 功,州郡騷動,若有寇警,則臣懼版築之士,不能投命 鹵庭矣。又將吏奉祿,稍見折減,方之於昔,五分居一。 諸受休者又絕廩賜,不應輸者,今皆出半。」此為官入 兼多於舊,其所出與參少於昔。而度支經用,更每不 足,牛肉小賦,前後相繼。反而推之,凡此諸費,必有所 在。且夫祿賜穀帛,人主所以惠養吏民,而為之司命 者也。若今有廢,是奪其命矣。既得之而又失之,此生 怨之府也。《周禮》天府「掌九伐之則,以給九式之用。」入 有其分,出有其所,不相干乘而用各足。各足之後,乃 以式貢之餘供王玩好。又上用財必考於司會。今陛 下所與共坐廊廟治天下者,非三司九列,則臺閣近 臣,皆腹心「造膝,宜在無諱。若見豐省而不敢以告,從 命奔走,惟恐不勝,是則具臣非鯁輔也。昔李斯教秦 二世曰:『為人主而不恣睢,命之曰『天下桎梏』。二世用 之,秦國以覆,斯亦滅族』。」是以史遷議其不正諫而為 世誡。書奏,帝覽焉,謂中書監令曰:「觀隆此奏,使朕懼 哉!」隆疾篤,口占上疏曰:「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 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臣寢疾 病,有增無損,常懼奄忽,忠款不昭。臣之丹誠,豈惟曾 子!願陛下少垂省覽,渙然改往事之過謬,勃然興來 事之淵塞,使神人嚮應,殊方慕義,四靈效珍,玉衡曜 精,則三王可邁,五帝可越,非徒繼體守文而已也。臣 嘗疾世主,莫不思紹堯、舜、湯、武之治,而蹈踵桀、紂、幽、 厲之跡,莫不嗤笑。」季世惑亂亡國之主,而不登踐虞、 夏、殷、周之軌。悲夫!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求魚, 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尋觀三代之有天下也,聖 賢相承,歷載數百,尺土莫非其有,一民莫非其臣,萬 國咸寧,九有有截,鹿臺之金,巨橋之粟,無所用之,仍 舊南面,夫何為哉?然癸辛之徒,恃其旅力,知足以拒 諫,才足以飾非,諂諛是尚,臺觀是崇,淫樂是好,倡優 是說,作靡靡之樂,安濮上之音,上天不蠲,眷然回顧, 宗國為墟,不夷於隸,紂縣白旗,桀放鳴條,天子之尊,

湯武有之,豈伊異人?皆明王之胄也。且當六國之時
考證
天下殷熾,秦既兼之,不修聖道,乃搆阿房之宮,築長

城之守,矜誇中國,威服百蠻,天下震竦,道路以目。自 謂「本枝百葉,永垂洪暉」,豈悟二世而滅,社稷崩圮哉! 近漢孝武乘文、景之福,外攘夷狄,內興宮殿,十餘年 間,天下囂然。乃信越巫,懟天遷怒,起建章之宮,千門 萬戶,卒致江充妖蠱之變,至於宮室乖離,父子相殘, 殃咎之毒,禍流數世。臣觀黃初之際,「天兆其戒,異類 之鳥,育長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異也。宜防鷹 揚之臣於蕭牆之內。可選諸王,使君國典兵,往往棋 跱,鎮撫皇畿,翼亮帝室。」昔周之東遷,晉鄭是依,漢呂 之亂,實賴朱虛。斯蓋前代之明鑒。夫皇天無親,惟德 是輔,民詠德政,則延期過歷;下有怨嘆,掇錄授能。由 此觀之,天下之天下,「非獨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 鍾,氣力稍微,輒自輿出,歸還里舍,若遂沈淪,魂而有 知,結草以報。」詔曰:「生廉侔伯夷,直過史魚,執心堅白, 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昔邴吉以陰德, 疾除而延壽;貢禹以守節,疾篤而濟愈。生其強飯專 精,以自持隆。卒,遺令薄葬,斂以時服。」初,太和中,中護 軍蔣濟上疏曰:「宜遵古封禪。」詔曰:「聞濟斯言,使吾汗 出流足。」事寢歷歲,後遂議脩之,使隆撰其禮儀。帝聞 隆沒,嘆息曰:「天不欲成吾事,高堂生舍我亡也。」子琛 嗣。

棧潛

[編輯]

按《魏志高堂隆傳》:「任城棧潛,字彥皇,太祖世歷縣令, 嘗督守鄴城。時文帝為太子,耽樂田獵,晨出夜還。潛 諫曰:『王公設險,以固其國,都城禁衛,用戒不虞。《大雅》 云:『宗子維城,無俾城壞』。又曰:『猶之未遠,是用大諫。若 逸於遊田,晨出昏歸,以一日從禽之娛,而忘無垠之 釁,愚竊惑之』。太子不悅,然自後游出差簡。黃初中,文』」 帝將立郭貴嬪為皇后,潛上疏諫,語在《后妃傳》。明帝 時,眾役並興,戚屬疏斥,潛上疏曰:「天生蒸民而樹之 君,所以覆燾群生,熙育兆庶。故方制四海,匪為天子; 裂土分疆,匪為諸侯也。始自三皇,爰暨唐、虞,咸以博 濟加於天下,醇德以洽,黎元賴之。三王既微,降逮於 漢,治日益少,喪亂弘多。自時厥後,亦」罔克乂。太祖濬 哲神武,芟除暴亂,克復王綱,以開帝業。文帝受天明 命,廓恢皇基,踐阼七載,每事未遑。陛下聖德,纂承洪 緒,宜崇晏安,與民休息。而方隅匪寧,征夫遠戍,有事 海外,縣旌萬里,六軍騷動,水陸轉運,百姓舍業,日費 千金,大興殿舍,功作萬計。徂來之松,刊山窮谷,怪石 碔砆,浮於河淮都圻「之內,盡為甸服。當供槁秸銍粟 之調,而為苑囿擇禽之府。盛林莽之穢,豐鹿兔之藪, 傷害農功,地繁茨棘,災疫流行,民物大潰,上減和氣, 嘉禾不植。臣聞文王作豐,經始勿亟,百姓子來,不日 而成,靈沼靈囿,與民共之。」今宮觀崇侈,彫鏤極妙,忘 有虞之總期,思殷辛之瓊室。禁地千里,舉足投網,麗 擬阿「房,役百乾谿,臣恐民力彫盡,下不堪命也。」昔秦 㨿殽函,以制六合,自以德高三皇,功兼五帝,欲號諡 至萬葉,而二世顛覆,願為黔首,由枝幹既杌,本實先 拔也。蓋聖王之御世也,克明俊德,庸勳親親。俊乂在 官,則功業可隆;親親顯用,則安危同憂。深根固本,並 為幹翼,雖歷盛衰,內外有輔。昔成王幼沖,「未能蒞政; 周、呂、召、畢並在左右。今既無衛侯、康叔之監,分陝,所 任又非旦、奭。東宮未建,天下無副。願陛下留心關塞, 永保無極,則海內幸甚。」後為燕中尉,辭疾不就,卒。

蔣濟

[編輯]

按《魏志》本傳,「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仕郡計吏,州 別駕。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軍征荊州, 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 圍,頗復疾疫。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雲『步騎四萬 已到雱婁,遣主簿迎喜三部,使齎書語城中守將,一 部得入城,二部為賊所得。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 全。明年,使於譙,太祖問濟曰:「昔孤與袁本初對官渡, 徙燕、白馬民,民不得走,賊亦不敢鈔。今欲徙淮南民, 何如?」濟對曰:「是時兵弱,賊彊,不徙必失之。自破袁紹, 北拔柳城,南向江、漢,荊州交臂,威震天下,民無他志。 然百姓懷土,實不樂徙,懼必不安。」太祖不從,而江淮 間十餘萬眾皆驚走吳後濟使詣鄴,太祖迎見,大笑 曰:「本但欲使避賊,乃更驅盡之。」拜濟丹陽太守。大軍 南征還,以溫恢為揚州刺史,濟為別駕。令曰:「季子為 臣,吳宜有君。今君還州,吾無憂矣。」民有誣告濟為謀 叛主率者,太祖聞之,有令與左將軍于禁、沛相封仁 等曰:「蔣濟寧有此事!有此事,吾為不知人也。此必愚 民樂亂,妄引之耳。」促理出之,辟為丞相主簿、西曹屬。 令曰:「舜舉皋陶,不仁者遠;臧否得中,望於賢屬矣。」關 羽圍樊襄陽,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司馬宣 王及濟說太祖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 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 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 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權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 陵,羽遂見禽。文帝即王位,轉為相國長史。及踐阼,出為東中郎將,濟請留。詔曰:「高祖歌曰:『安得猛士守四 方,天下未寧,要須良臣,以鎮邊境。如其無事,乃還鳴 玉,未為後也』。」濟上《萬機論》,帝善之。入為散騎常侍。時 有詔詔征南將軍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將,特當任使, 恩施足死,惠愛可懷,作威作福,殺人活人,尚以示濟。」 濟既至,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 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濟 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書》之明誡。天子無戲言,古 人所慎。惟陛下察之。」於是帝意解,遣追取前詔。黃初 三年,與大司馬曹仁征吳濟別襲羨溪。仁欲攻濡須 洲中,濟曰:「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 內地獄,危亡之道也。」仁不從,果敗。仁薨,復以濟為東 中郎將,代領其兵。詔曰:「卿兼資文武,志節忼愾,常有 超越江湖吞吳會之志,故復授將率之任。」頃之,徵為 尚書。車駕幸廣陵,濟表水道難通,又上《三州論》以諷 帝。帝不從。於是戰船數千,皆滯不得行。議者欲就留 兵屯田,濟以為東近湖,北臨淮,若水盛時,賊易為寇, 不可安屯。帝從之,車駕即發。還到精湖,水稍盡,盡留 船付濟。船本歷適數百里中。濟更鑿地作四五道,蹴 船令聚,豫作土豚,遏斷湖水,皆引後船,一時開遏入 淮中。帝還洛陽,謂濟曰:「事不可不曉。吾前決謂分卒 燒船於山陽池中,卿於後致之,略與吾俱至譙。又每 得所陳,實入吾意。自今討賊計畫,善思論之。」明帝即 位,賜爵關內侯。大司馬曹休帥軍向皖,濟表以為「深 入寇地,與權精兵對,而朱然等在上流,乘休後,臣未 見其利也。」軍至皖,吳出兵安陸。濟又上疏曰:「今賊示 形於西,必欲並兵圖東,宜急詔」諸軍往救之。會休軍 已敗,盡棄器仗輜重退還吳,欲塞夾口,遇救兵,至是 以官軍得不沒。遷為中護軍。時中書監令號為專任, 濟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 至戒也。往者大臣秉事,外內扇動,陛下卓然自覽,萬 機莫不祗肅。夫大臣非不忠也,然威權在下則眾心 慢上,勢之常也。」陛下既已察之於大臣,願無忘於左 右。左右忠正遠慮,未必賢於大臣,至於便辟取合,或 能工之。今外所言,輒雲「中書雖使恭慎,不敢外交」,但 有此名,猶惑世俗。況實握事要,日在目前。儻因疲倦 之間,有所割制,眾臣見其能推移於事,即亦因時而 向之,一有此端,因當內設自完。以此眾語,私招所交, 「為之內援。若此,臧否毀譽,必有所興,功負賞罰,必有 所易。直道而上者或壅,曲附左右者反達,因微而入, 緣形而出,意所狎信,不復猜覺。」此宜聖智所當早聞, 外以經意,則形際自見。或恐朝臣畏言不合,而受左 右之怨,莫適以聞。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並觀。 若事有未盡於理,而物有未周於用,「將改曲易調,遠 與黃、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跡,豈近習而已哉!然人君 猶不可悉天下事以適己明,當有所付。三官任一臣, 非周公旦之忠,又非管夷吾之公,則有弄機敗官之 敝。當今柱石之士雖少,至於行稱一州,智效一官,忠 信竭命,各奉其職,可並驅策,不使聖明之朝,有專吏 之名也。」詔曰:「夫骨鯁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濟才兼文 武,服勤盡節,每軍國大事,輒有奏議,忠誠奮發,吾甚 壯之。」就遷為護軍將軍,加散騎常侍。景初中,外勤征 役,內務宮室,怨曠者多,而年穀饑儉。濟上疏曰:「陛下 方當恢崇前緒,光濟遺業,誠未得高枕而治也。今雖 有十二州,至於民數,不過漢時一大郡。二賊未誅,宿 兵邊陲,且耕且戰,怨曠積年。宗廟宮室,百事草創,農 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務,唯當息耗百姓,不至 甚弊。弊攰之民,儻有水旱,百萬之眾,不為國用。凡使 民必須農隙,不奪其時。夫欲大興功之君,先料其民 力而燠休之。勾踐養胎以待用,昭王恤病以雪仇,故 能以弱燕服彊齊,羸越滅勁吳。今二敵不「攻不滅,不 事即侵,當身不除,百世之責也。以陛下聖明神武之 略,舍其緩者,專心討賊,臣以為無難矣。又,歡娛之耽, 害於精爽,神太用則竭,形太勞則弊。願大簡賢妙,足 以充百斯男者,其冗散未齒,且悉分出,務在清靜。」詔 曰:「微護軍,吾弗聞斯言也。」齊王即位,徙為領軍將軍, 進爵昌陵亭侯,遷太尉。初,侍中高堂隆論郊祀事,以 魏為舜後,推舜配天。濟以為舜本姓媯,其苗曰田,非 曹之先,著文以追詰隆。是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颺等 輕改法度。會有日蝕變,詔群臣問其得失。濟上疏曰: 「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輔政,慎於其朋。齊侯問 災,晏嬰對以布惠;魯君問異,臧孫答以緩役。應天塞 變,乃實人事。今二賊未滅,將士暴露已數十年,男女 怨曠,百姓貧苦。夫為國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張其 綱維,以垂於後,豈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終無益於 治,適足傷民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職,率以清平, 則和氣祥瑞可感而致也。」以隨太傅、司馬宣王屯洛 水浮橋,誅曹爽等,進封都鄉侯,邑七百戶。濟上疏曰: 「臣忝寵上司,而爽敢包藏禍心,此臣之無任也。太傅 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罪人伏誅,社稷之福也。

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則
考證
非臣所率,而上失其制,下受其弊。臣備宰司,民所具

瞻,誠恐冒賞之漸,自此而興,推讓之風,由此而廢。」固 辭,不許。是歲薨,諡曰景侯。子秀嗣。秀薨,子凱嗣。咸熙 中,開建五等,以濟著勳前朝,改封凱為下蔡子。

董尋

[編輯]

按《魏志明帝本紀》註:《魏略》曰:「明帝徙長安諸鐘簴、駱 駝、銅人、承露盤,又鑄黃龍、鳳凰各一,起土山於芳林 園西北陬,使公卿群僚皆負土成山,樹松竹雜木善 草於其上,捕山禽雜獸置其中。司徒軍議掾河東董 尋上書諫曰:『臣聞古之直士,盡言於國,不避死亡。故 周昌比高祖於桀紂,劉輔譬趙後於人婢。天生忠直』」, 雖白刃沸湯,往而不顧者,誠為時主愛惜天下也。建 安以來,野戰死亡,或門殫戶盡,雖有存者,遺孤老弱。 若今宮室狹小,當廣大之,猶宜隨時,不妨農務,況乃 作無益之物,黃龍鳳凰,九龍承露盤,土山淵池,此皆 聖明之所不興也,其功參倍於殿舍,三公九卿,侍中 尚書,天下至德,皆知非道而不敢言者,以陛下春秋 方剛,心畏雷霆。今陛下既尊群臣,顯以冠冕,被以文 繡,載以華輿,所以異於小人,而使穿方舉土,面目垢 黑,沾體塗足,衣冠潦倒,毀國之光,以崇無益,甚非謂 也。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無忠無禮,國何 以立?故有君不君,臣不臣,上下不通,心懷鬱結,使陰 陽不和,災害屢降,凶「惡之徒,因間而起。誰當為陛下 盡言是者乎?又誰當千萬乘以死為戲乎?臣知言出 必死,而臣自比於牛之一毛。生既無益,死亦何損?秉 筆流涕,心與世辭。臣有八子,臣死之後,累陛下矣。」將 奏,沐浴。既通。帝曰:「董尋不畏死邪?」主者奏收尋,有詔 勿問。後為貝丘令,清省得民心。

程曉

[編輯]

按《魏志程昱傳》:「昱孫曉,嘉平中為黃門侍郎,時校事 放橫,曉上疏曰,《周禮》云:『設官分職,以為民極』。《春秋傳》 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愚不得臨賢,賤不得臨貴』。於 是並建聖哲,樹之風聲,明試以功,九載考績,各脩厥 業,思不出位,故欒書欲拯晉侯,其子不聽,死人橫於 街路,邴吉不問,上不責非職之功,下不務分外之賞, 吏無兼統之勢,民無二事之役,斯誠為國要道,治亂 所由也。」遠覽典志,近觀秦、漢,雖官名改易,職司不同, 至於崇上抑下,顯分明例,其致一也。初無校事之官 干與庶政者也。昔武皇帝大業草創,眾官未備,而軍 旅勤苦,民心不安。乃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取 其一切耳。然檢御有方,不至縱恣也。此霸世之權宜, 非帝王之正典。其後漸蒙見任,復為疾病,轉相因仍, 莫正其本。遂令上察宮廟,下攝眾司,官無局業,職無 分限,隨意任情,唯心所適。法造於筆端,不依科詔;獄 成於門下,不顧覆訊。其選官屬,以謹慎為粗疏,以謥 詷為賢能。其治事以刻暴為公嚴,以循理為怯弱。外 則託天威以為聲勢,內則聚群奸以為腹心。大臣恥 與分勢,含忍而不言;小人畏其鋒芒,鬱結而無告。至 使尹摸公於目下,肆其奸慝。罪惡之著,行路皆知;纖 惡之過,積年不聞。既非《周禮》設官之意,又非《春秋》十 等之義也。今外有公卿將校,總統諸署;內有侍中、尚 書綜理萬機;司隸校尉督察京輦,御史中丞董攝宮 殿,皆高選賢才以充其職,申明科詔,以督其違。若此 諸賢,猶不足任,校事小吏,益不可信。若此諸賢,各思 盡忠校事區區,亦復無益。若更高選國士以為校事, 則是中丞、司隸重增一官耳。若如舊選,尹摸之姦,今 復發矣。進退推算,無所用之。昔桑弘羊為漢求利,卜 式以為「獨烹弘羊,天乃可雨。」若使政治得「失,必感天 地,臣恐水旱之災,未必非校事之由也。」曹恭公遠君 子,近小人,《國風》託以為刺。衛獻公舍大臣,與小臣謀, 定姜,謂之「有罪。縱令校事有益於國,以禮義言之,尚 傷大臣之心,況姦回暴露而復不罷,是袞闕不補,迷 而不返也。」於是遂罷校事官。曉遷汝南太守,年四十 餘薨。

杜恕

[編輯]

按《魏志杜畿傳》:「畿子恕,字務伯,太和中為散騎黃門 侍郎。恕推誠以質,不治飾,少無名譽。及在朝,不結交 援,專心向公,每政有得失,常引綱維以正言。於是侍 中辛毗等器重之。時公卿以下,大議損益,恕以為古 之刺史奉宣六條,以清靜為名,威風著稱,今可勿令 領兵,以專民事。俄而鎮北將軍呂昭又領冀州,乃上」 疏曰:「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術在於豐財。豐 財者,務本而節用也。方今二賊未滅,戎車亟駕,此自 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然搢紳之儒,橫加榮慕,搤腕 抗論,以孫、吳為首。州郡牧守,咸共忽恤民之術,脩將 率之事,農桑之民,競干戈之業,不可謂務本;帑藏歲 虛而制度歲廣,民力歲衰而賦役歲興,不可謂節用。」 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 如往昔一州之民。然而二方僭逆,北寇未賓,三邊遘 難,繞天略市。所以統一州之民,經營九州之地,其為 艱難,譬策羸馬以取道里,豈可不加意愛惜其力哉以武皇帝之節儉,府藏充實,猶不能十州擁兵,郡且 二十也。今荊、揚、青、徐、幽、並、雍、涼緣邊諸州皆有兵矣, 其所恃內充府庫,外制四夷者,惟兗、豫、司、冀而已。臣 前以州郡典兵,則專心軍功,不勤民事,宜別置將守, 以盡治理之務,而陛下復以冀州寵秩呂昭。冀州戶 口最多,田多墾闢,又有桑棗之饒,國家徵求之府,誠 不當復任以兵事也。若以北方當須鎮守,自可專置 大將「以鎮安之。」計所置吏士之費,與兼官無覺。然昭 於人才尚復易,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勢不獨多。以此 推之,知國家以人擇官,不為官擇人也。官得其人,則 政平訟理,政平故民富實,訟理故囹圄空虛。陛下踐 阼天下,斷獄百數十人,歲歲增多,至五百餘人矣,民 不益多,法不益峻。以此推之,非政教陵遲、牧守不稱 之明效歟?往年牛死,通率天下十能損二麥不半收, 秋種未下。若二賊遊魂於疆場,飛芻輓粟,千里不及, 究此之術,豈在彊兵乎?武士勁卒,愈多,愈多愈病耳。 夫天下猶人之體,腹心充實,四支雖病,終無大患。今 兗、豫、司、冀亦天下之腹心也。是以愚臣慺慺,實願四 州之牧守獨脩務本之業,「以堪四支之重。然孤論難 持,犯欲難成,眾怨難積,疑似難分,故累載不為明主 所察。凡言此者,類皆疏賤,疏賤之言,實未易聽。若使 善策必出於親貴,固不犯四難以求忠愛,此古今之 所常患也。」時又大議考課之制,以考內外眾官。恕以 為「用不盡其人,雖才且無益。所存非所務,所務非世 要。」上疏曰:「《書》稱『明試以功』,三考黜陟,誠帝王之盛制。 使有能者當其官,有功者受其祿,譬猶烏獲之舉千 鈞,良樂之選驥足也。雖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 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臣誠以為其法可粗依,其詳 難備舉故也。《語》曰:『世有亂人而無亂法』。若使法可專 任,則唐、虞可不須稷、契之佐,殷、周無貴伊、呂之輔矣。」 今奏考功者,陳周、漢之法,為綴京房之本旨,可謂明 考課之要矣。於以崇揖讓之風,與濟濟之治,臣以為 未盡善也。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 後察舉試辟公府,為親民長吏,轉以功次補郡守者, 或就增秩賜爵,此最考課之急務也。臣以為便當顯 其身,用其言,使具為課州郡之法。法具施行,立必信 之賞,施必行之罰。至於公卿及內職大臣,亦當俱以 其職考課之也。古之三公,坐而論道,內職大臣,納言 補闕,無善不紀,無過不舉。且天下至大,萬機至眾,誠 非一明所能遍照。故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明其一體 相須而成也。是以古人稱廊廟之材,非一木之枝;帝 王之業,非一士「之略。」由是言之,焉有大臣守職辦課, 可以致雍熙者哉?且布衣之交,猶有務信誓而蹈水 火,感知己而披肝膽,徇聲名而立節義者,況於束帶 立朝,致位卿相,所務者非特匹夫之信,所感者非徒 知己之惠,所徇者豈聲名而已乎?諸蒙寵祿,受重任 者,不徒欲舉明主於唐虞之上而已,身亦欲廁稷契 「之列。」是以古人不患於念治之心不盡,患於自任之 意不足,此誠人主使之然也。唐、虞之君,委任稷、契、夔、 龍而責成功,及其罪也,殛鯀而放四凶。今大臣親奉 明詔,給事目下,其有夙夜在公,恪勤特立,當官不撓 貴勢,執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處朝廷者,自明主 所察也。若尸祿以為高,拱嘿以為智,「當官苟在於免 負,立朝不忘於容身,潔行遜言,以處朝廷者,亦明主 所察也。誠使容身保位,無放退之辜,而盡節在公,抱 見疑之勢;公義不脩,而私議成俗,雖仲尼為謀,猶不 能盡一才,又況於世俗之人乎?今之學者師商、韓而 上法術,競以儒家為迂闊,不周世用,此最風俗之流 弊,創業者之所致慎也。」後考課竟不行。樂安廉昭以 才能拔擢,頗好言事,恕上疏極諫曰:「伏見尚書郎廉 昭奏左丞曹璠以罰當關,不依詔坐判問。又云:諸當 坐者別奏。尚書令陳矯自奏,不敢辭罰,亦不敢以處 重為恭。意至懇惻,臣竊愍然為朝廷惜之。夫聖人不 擇世而興,不易民而治,然而生必有賢智之佐者。蓋 進之以道,帥之以禮故也。」古之帝王之所以能輔世 長民者,莫不遠得百姓之歡心,近盡群臣之智力。誠 使今朝任職之臣,皆天下之選,而不能盡其力,不可 謂能使人;若非天下之選,亦不可謂能官人。陛下憂 勞萬機,或親燈火,而庶事不康,刑禁日弛,豈非股肱 不稱之明效歟?原其所由,非獨臣有不盡忠,亦主有 不能使。百里奚愚於虞而智於秦,豫讓苟容中行,而 著節智伯,斯則古人之明驗矣。今臣言「一朝皆不忠」, 是誣一朝也。然其事類,可推而得。陛下感帑藏之不 充實,而軍事未息,至乃斷四時之賦衣,薄御府之私 穀,帥由聖意,舉朝稱明。與聞政事,密勿大臣寧有懇 懇憂此者乎?騎都尉王才「幸樂人孟思,所為不法,振 動京都,而其罪狀發於小吏,公卿大臣,初無一言。自 陛下踐阼以來,司隸校尉、御史中丞,寧有舉綱維以 督姦宄,使朝廷肅然者邪?若陛下以為今世無良才, 朝廷乏賢佐,豈可追望稷、契之遐蹤,坐待來世之俊 乂乎?」今之所謂賢者,盡有大官而享厚祿矣,然而奉上之節未立,向公之心不一者,委任之責不專,而俗 多忌諱故也。臣以為忠臣不必親,親臣不必忠。何者? 以其居無嫌之地而事得自盡也。今有疏者,毀人不 實其所毀,而必曰「私報所憎」,譽人不實其所譽,而必 曰「私愛所親」,左右或因之以進。憎愛之說,非獨毀譽 有之,政事損益,亦皆有嫌。陛下當思所以闡廣朝臣 之心,篤厲有道之節,使之自同古人,望與竹帛耳。反 使如廉、昭者擾亂其間,臣懼大臣遂將容身保位,坐 觀得失,為來世戒也。昔周公戒魯侯曰:「無使大臣怨 乎!」不以不言。賢愚,明皆當世用也。堯數舜之功,稱去 四凶,不言大小,有罪則去也。今者朝臣不自以為不 能,以陛下為不任也;不自以為「不智,以陛下為不問 也。」陛下何不遵周公之所以用,大舜之所以去,使侍 中尚書坐則侍幄帷,行則從華輦,親對詔問,所陳必 達,則群臣之行能否,皆可得而知。忠能者進,闇劣者 退,誰敢依違而不自盡?以陛下之聖明,親與群臣論 議政事,使群臣人得自進,人自以為親,人思所以報 賢愚能否,在陛下之所用。以此治事,何事不辦?以此 建功,何功不成?每有軍事詔書,常曰:「誰當憂此者邪? 吾當自憂耳。」近詔又曰:「憂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 後私,即自辨也。」伏讀明詔,乃知聖恩究盡下情,然亦 怪陛下不知其本而憂其末也。人之能否,實有本性, 雖臣亦以為朝臣不盡稱職也。明主之用人也,使能 「者不取,遺其力而不能者不得,處非其任,選舉非其 人,未必為有罪也。舉朝共容非其人,乃為怪耳。陛下 知其不盡力也而代之憂其職,知其不能也而教之 治其事,豈徒主勞而臣逸哉?雖聖賢並世,終不能以 此為治也。陛下又患臺閣禁令之不密,人事請屬之 不絕,聽伊尹作迎客出入之制,選司」徒,更惡吏以守 寺門,威禁由之,實未得為禁之本也。昔漢安帝時,少 府竇嘉辟廷尉郭躬無罪之兄子,猶見舉奏,章劾紛 紛。近司隸校尉孔羨辟大將軍狂悖之弟,而有司嘿 爾,望風希指,甚於受屬。選舉不以實,人事之大者也。 嘉有親戚之寵,躬非社稷重臣,猶尚如此,以今況古? 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罰,以絕阿黨之原耳。伊尹之制, 與惡吏守門,非治世之具也。使臣之言少蒙察納,何 患於姦不削滅,而養若昭等乎?夫糾擿姦宄,忠事也。 然而世憎小人,行之者,以其不顧道理而苟求容進 也。若陛下不復考其終始,必以違眾迕世為奉公,密 行白人為盡節,焉有通人大才而更不能為此邪?誠 顧道理而弗為耳。使天下皆背道而趨利,則人主之 所最病者,陛下將何樂焉?胡不絕其萌乎?夫先意承 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淺薄無行義者,其意務在於 適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陛下何不 試變業而示之,彼豈執其所守,以違聖意哉?夫人臣 得人主之心,安業也;處尊顯之官,榮事也;「食千鍾之 祿,厚實也。人臣雖愚,未有不樂此而喜於迕者也,迫 於道,自彊耳。誠以為陛下當憐而祐之,少委任焉。如 何反錄昭等傾側之意,而忽若人者乎?今者外有伺 隙之寇,內有貧曠之民,陛下當大計天下之損益,政 事之得失,誠不可以怠也。」恕在朝八年,其論議亢直, 皆此類也。出為弘農太守,數歲,轉趙相,以疾去官。起 家為河東太守。歲餘,遷淮北都督、護軍,復以疾去。恕 所在,務存大體而已,其樹惠愛,益得百姓歡心,不及 於畿。頃之,拜御史中丞。恕在朝廷,以不得當世之和, 故屢在外任。復出為幽州刺史,加建威將軍、使持節、 護烏丸校尉。時征北將軍程喜屯薊,尚書袁侃等戒 恕曰:「程申伯處先帝之世,傾田園讓於青州。足下今 俱仗節,使共屯一城,宜深有以待之。」而恕不以為意。 至官未期,有鮮卑大人兒不由關塞,徑將數十騎詣 州,州斬所從來小子一人,無表言。上喜,於是劾奏恕 下廷尉,當死。以父畿勤事水死,免為庶人,徙章武郡。 是歲,嘉平元年,恕倜儻任意,而思不防患,終致「此敗。」 初,恕從趙郡還陳留,阮武亦從清河太守徵,俱自薄 廷尉。謂恕曰:「相觀才性可以由公道,而持之不厲,器 能可以處大官,而求之不順,才學可以述古今,而志 之不一,此所謂有其才而無其用。今向閑暇,可試潛 思,成一家,言在章武。」遂著《體論》八篇,又著《興性論》一 篇,蓋興於為己也。四年,卒於徙所。甘露二年,河東樂 詳年九十餘,上書訟畿之遺績。朝廷感焉,詔封恕子 預為豐樂亭侯,邑百戶。恕奏議論駮皆可觀,掇其切 世大事著於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