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80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八百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八百卷目錄
政事部名臣列傳三十
明三
陶承學 孫應鰲
楊成 徐栻〈從子待聘〉
王叔果 鄭文茂
李渭 章時鸞
萬虞愷 瞿汝稷
張朝瑞 徐淶
應奎 夏良心
竇子偁 趙賢
方廉 董應舉
譚昌言 章嘉禎
徐如珂 胡平表
盧安世 沈萃禎
蔣英 張允登
岳鍾秀 高斗樞
劉憲寵
政事部藝文
新序論 漢劉歆
答元饒州論政理書 唐柳宗元
答曾公立書 宋王安石
蓋公堂記 蘇軾
鄭子產論 蘇轍
鄭子產論 真德秀
政事部紀事
政事部雜錄
官常典第八百卷
政事部名臣列傳三十
[編輯]明三
[編輯]陶承學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承學字子述,會稽人。嘉靖二十六年 進士,授中書舍人,遷南京御史,出為徽州知府。徽人 好訟,訟輒以殺人為辭。承學欲變其俗,不厲聲色,大 者律斷,小則以情宥之,請賂無所施,訟為衰息。有投 牒者,輒曰:『此小事,何足煩公府?歸與父老議之,不平 更來,其人多悔悟中止。凡訟殺人者,驗不得實,即重』」 坐。自是無敢訟殺人者。三殿工興,採木,使者以徽多 木商,將賦巨木。承學言:「徽無大木,商者販於外耳。請 出官帑畀商市之。」使者許焉,商以不困。景王就國徵 徽,役夫萬人候江。於時承學已遷九江副使,未行,白 監司曰:「徽去江千里,設王舟不時至,此萬人安所食 止?且有逋逃,猝召之難,盍取直於徽,而募人江滸乎?」 於是遂收直罷役。及行,民爭致贐,不納。父老固請,受 一笏、墨一扇而已。至九江,與劇賊袁三戰於黃石磯, 破斬之,被賚。歷湖廣右參政,福建按察使,山東、河南 布政使。所至撫循愛養,惟治役蠹無少貸,常祿外錙 銖不入。由太僕卿改應天府尹。萬曆初,歷兩京大理 卿,遷工部右侍郎。改刑部,轉左。六年,遷南京禮部尚 書,罷歸。里居二十年卒,年八十一。贈太子少保。天啟 初,諡「恭惠。」承學所居官皆有聲,而在徽州尢最,民置 祠祀焉。子望齡,字周望。萬曆十七年會試第一,廷試 第三。授編修,再遷諭德。告歸,起國子祭酒。母老,固辭 不拜。母喪,以毀哀卒。特諡「文簡。」望齡居家孝友,澹於 榮名,雅好楊簡、王守仁、王畿、羅汝芳之學。在詞垣,與 焦竑、黃輝輩講論不輟,一時多宗尚之。
孫應鰲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應鰲,字山甫,貴州清平衛人。年十九, 舉鄉試第一。嘉靖三十二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改戶 科給事中,出為江西僉事,三遷四川右參政。龍州宣 撫薛兆乾作亂,執參將賀麐,見巡撫谷中虛問計。應 鰲曰:『昔也先挾英宗犯都城,於肅愍與之戰而國威 振,卒返英廟。天子且然,何有一參將』?中虛從其議,發」 兵擒兆乾,而《麐見》亦得免。隆慶元年累遷右僉都御 史,撫治鄖陽。歲饑,奏免光化諸縣秋糧。已陳「勤學勵 政」、「親賢遠奸」等十事。太和山提督中官呂祥貪暴,劾 罷之。尋以病乞歸。萬曆元年起故官,疏請推詔書德 意,贈卹建文死事諸臣。不報。應鰲凡再蒞鄖陽,皆以 廉惠得民和。明年入為大理卿。又明年,遷戶部右侍 郎,尋改禮部,掌國子監事。時舉人下第者,率還籍自 便,莫肯赴監。應鰲請遵祖制,悉徵入卒業。四年又言: 「太學育才之區,非舉貢貴胄不得入。自景泰中開例納粟,其塗始濫,然亦惟諸生得與。至隆慶間,又推及 諸生降黜者。由是鄉學所擯,盡歸之太學,而太學乃 藏污納垢之地矣。甚且商賈輿臺之子,目不知書,皆 得託名俊秀,濫廁賢關。他日可使服官涖政哉?乞亟 罷前令,毋使為辟雍玷。」於是諸生降黜及民間子弟 不堪造就者,皆不聽入監。其秋,帝幸太學,先期習儀。 學正周道直者,素狂《易》,應鰲嘗叱之。至是突呼曰:「天 顏不違咫尺祭酒!」應鰲屢反顧,以巾拭面,不敬。於是 應鰲以見侮屬吏,自陳求去。帝以道直狂肆,命下詔 獄杖之,削其籍慰留。應鰲尋以病予告。十一年,言官 交薦,起刑部右侍郎,未上,拜南京工部尚書。御史譚 燿言其之任遷延,遂令致仕。應鰲奮起荒徼,以學行 知名,為黔中人士之冠。卒諡文恭。
楊成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成字允大,長洲人。嘉靖三十五年進 士。授工部主事,歷浙江副使。隆慶初,進四川參政。蜀 王故責倨諸司,朝謁,執禮過卑,成據典制爭之,王不 能屈。王府所侵山林陂田,輒釐還之民。三遷廣西左 布政使。時府江用兵,成主調軍食,不煩民而事集。入 覲,吏請以羨金治裝,成笑卻之。萬曆元年,召為應天」 府尹。進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歲旱,發粟行賑。屏騶 從步,禱雨立降。九江、撫州歲潦,民失業轉徙,有司以 逋賦累考成。成曰:「長此無已,官民兩盡矣。」乃築長堤 捍水,民業得復,賦以大登。贑州俗負險善鬥,有爭產 相格殺。巡撫名之為賊。驛書會勦。成曰:「此一獄吏事 耳,何兵為?」贑撫獨以兵掩擊,馘斬首百十計。復請會 疏獻捷。成愀然曰:「公下殘民命,上欺朝廷。吾塞耳不 欲聞,乃欲見涴耶?」辭不與。清江樟樹鎮,商賈總萃,每 苦盜賊。後增戍,兵始安,而儲偫屢不繼。成奏言:「此鎮 額稅百七十餘金耳,今入且十倍。請以舊額輸部,餘 留餉兵。」從之。歷工部左、右侍郎。八年拜南京工部尚 書。久之,就改禮部。移疾歸。十五年起南京吏部,尋改 兵部,參贊機務。成沉密寡言,至軍國大計,直辭正色, 人望歸之。已,引年乞休。詔加太子少保致仕。二十三 年復以本官召掌南京都察院,力辭不赴。朝廷為虛 位者三年,然後聽許。詔賜存問。卒,諡莊簡。孫廷樞。
徐栻〈從子待聘〉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栻字世寅,常熟人。嘉靖二十六年進 士。除宜春知縣。以嚴嵩家人恣橫約束之,嵩不悅。然 政廉明,無以難考覈。最擢南京御史,上兵計七事,語 侵趙文華,嵩益怒。會京察,大學士李本掌吏部事,承 嵩指,謫栻浙江布政司都事。歷遷山東右布政使。隆 慶五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萬曆初,上言請臨」、 德二倉必滿二百萬石,方得改折。從之。進南京工部 侍郎。時黃河屢決,栻請開膠、萊河。大學士張居正主 之,即命栻兼右僉都御史,會山東撫按計處開濬事 宜。俄命罷役,召栻還。改兵部侍郎,巡撫浙江。奏築海 鹽塘,又濬澉浦至秦駐山河道以通運。六年春,入為 刑部左侍郎。尋進南京工部尚書。自以居正同年交 歡,寓書請召還言事者,居正意不懌。給事中姚學閔、 南京御史張友舜上疏論之,罷歸。從子待聘,字廷珍, 萬曆中進士。仕至陝西按察司使。以不竟王之寀贓, 忤巡撫都御史喬應甲,為時論所稱。
王叔果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叔果字育德,永嘉人。父澈,舉於鄉,終 福建左參議。叔果舉嘉靖中鄉試。二十九年登進士 第。父喪,服除,授職方主事,歷武選郎中。武選號猥雜, 叔果每注選,嚴加稽覈,吏無敢奸。出為湖廣右參議。 部內承天、德安二府,有睿宗陵寢,及郢、梁、岐三絕王 墳中,人藉修護名,歲耗以千計,叔果悉清裁之。縉紳」 謁顯陵者,其夫廩皆責之。鍾祥民困甚,為請於撫臣, 俾疏酌道里近遠為朝謁,品節郵驛為蘇。遷廣東按 察副使。時方患倭,當事以叔果文吏,不任兵,請用為 文學官,遂歸不復出。林居二十餘年,手未嘗去書。覃 精六經、性理之學,象山、陽明尤所契。有《半山藏稿》二 十卷。
鄭文茂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文茂,字寶夫,縉雲人。生有至性。八歲, 塾師嚴束以禮法,諸生不堪,將去之。文茂獨曰:『患不 熟耳,熟之當更遠也』。十二喪母,哀毀過於成人,寢處 棺側,哭恆至夜分,目為流血。有芝生於棺,事繼母如 母。嘉靖三十二年,甫釋褐而父卒,徒跣奔還,嘔血數 升,毀瘠骨立。其祖泣撫之曰:『吾老矣!既失壯子,又使 我失佳孫耶』?」乃強起啜粥,廬於墓所。服除,起授刑部 主事。清執不撓,為尚書鄭曉所器。宛平令乾沒帑金, 委罪藏吏,當死戍者九人。文茂訊得其情,欲坐令。令 賄嚴嵩父子,令錦衣陸炳陰脅之。文茂不為動,竟置 之法,而九人獲免。又數出錦衣所誣大盜,炳深銜之, 然卒不能有所衊慮。囚江南,人不得干以私。歷員外 郎、郎中,出為承天知府。漢水故有隄,歲久而圮,大為 民患,文茂議復之。而荊州當其下流,士大夫慮害己相率力阻。翰林張居正時官翰林,至三貽書為言,文 茂不聽,卒成之。入覲,舉治行卓異,執政徐階、嚴訥爭 欲守其鄉郡,力辭還任。歲侵,發倉賑貸,而瘞其死者。 民大悅,振興文教。所拔名士李維楨輩十餘人,咸取 科第去。提學使者為廣弟子員以優之。景陵令貪,版 其不法狀逐之,屬吏震慄。遷四川按察副使,飭夔州 兵備,令善媚者注下考斥之,州縣佐貳用便宜遣逐, 有聞風自去者,風紀大振。會聞繼母訃,即日奔歸。服 闋,遂不復出。家居十五年,布衣糲食,絕跡公府。有司 屢勸駕,堅臥不起。好談《性理》之學,及門者甚眾,士類 莫不仰之。
李渭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渭字湜之,貴州思南人。年十五,養痾 小樓。父富見其箕踞,誨以毋不敬,渭悚然。少間,請曰: 『若妄念何』?父曰:『思無邪而已』。自是服膺弗替。弱冠舉 於鄉。久之,除華陽知縣,遷知和州,咸有惠愛。進高州 同知。猺賊來犯,據險置陣,為三覆待之,賊引去。時行 一條鞭法,渭劑量多寡,官為主辦,悉放民歸耕。屬邑」 有饋,峻卻之。歷南京工部郎中,出為韶州知府。先是, 韶民苦役,多為盜。渭集寮屬諭曰:「欲民無盜,君輩當 先弭盜心,否則是身為盜幟也。」聞者凜然受教。治最 當遷,士民相率乞留,撫按以聞。詔進一官,任職如故。 隆慶五年舉治行卓異,進廣東副使。惠、潮寇朱良寶 亂,討平之。遷雲南參政。濬松溪水,溉田萬餘頃。城晉 寧、安寧二州,役久癘作,予藥療之,死者給槥,軍民戴 若慈母。居四年,謝病歸里。渭初問學於蔣信,及官南 都,與耿定向語學有契,遂執弟子禮。復與羅汝芳相 得,其大要以萬物一體為主,而歸之於自然。卒,年七 十六。
章時鸞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時鸞,青陽人。受業鄒守益之門。由舉 人為鄒縣知縣。鄒土瘠民散,時鸞招集流亡,勸之耕 織,數年邑大治。時河決病漕,河道尚書朱衡大集僚 吏,咨得失。時鸞請開南陽新河,衡用其言,果底績。時 已遷衢州同知,衡諳其才,奏調兗州,耑理河事。隆慶 五年,舉治行卓異,擢保定知府。明年,河道侍郎萬恭」 議大築堤防,給事中雒遵出勘視,薦時鸞才,乃以為 河南副使,耑督南堤。起蘭陽趙皮砦,迄虞城凌家莊, 亙二百三十里。募夫十六萬人,役七十日而畢。工費 大省,下無咨怨。恭上其功,賚銀幣。已,復有河堤之役, 時鸞以病不行。巡按御史褚鐵劾其「託疾避事」,削籍 歸。萬曆六年用侍郎吳桂芳薦,起故官,未幾謝病去。 時鸞性行醇篤,居官務盡心,不以家累自隨。每去官, 襆被蕭然,有「古循吏風。」
萬虞愷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虞愷,字懋卿,南昌人。嘉靖二十年進 士。除無錫知縣,均調徭賦,大戶,無敢隱占。有主簿實 廉,坐蜚語當罷。虞愷力爭於御史,欲解印與俱去。御 史初怒,已察其誠,簿得免。徵授南京兵科給事中。守 備中官丘得奏益軍九十人供役,虞愷抗疏劾其欺 罔,事竟寢。故事,操江文武大臣與守備、參贊官列坐」 後,乃坐於側。操江都御史恥之,每遇會操,輒託故避 去。虞愷為奏復舊制。奉詔覈武職冗員,力拒請屬,黜 戚畹冒襲及他越資遷授者百二十餘人。尋核南京 戶部尚書閔楷、督儲副都御史劉渠貪鄙不職,且言 「渠先撫雲南,厚索黔國公沐朝輔寶玩,致朝輔藐視 憲臣,狎弄威柄,妄請節制二司,宜勒」罷。楷渠嚴戒諭 朝輔,以杜其漸。帝悉從之。出為山東參議,移福建副 使。虞愷謂「政先大體,今上官喜用巧文,新進吏日擾 獄市民且重足立。」以故御史行部,輒請自往,代為讞 鞫嘗,一日而出福州,繫囚五十餘人,民歌頌之。再遷 湖廣按察使。楚、遼二藩府侵民產,奪歸之民。歷山東、 山西左、右布政使。歲饑,便宜發粟賑貸。四十年以右 副都御史提督操江,改督南京倉儲。除京商和買之 困。奏行《利民》六事,公私便焉。歷兩京刑部右侍郎。虞 愷與嚴嵩同江西人,然未嘗附麗,所歷官率隨牒平 進。至是,世蕃再下獄,當事欲坐以謀叛。虞愷曰:「世蕃 非叛,其奸貪亂政,自足一死,不必更擬他律也。」當事 者嗛之。會南京給事御史以考察劾之,虞愷遂罷歸。 虞愷敦樸有行義,諸生時即以講學為歐陽德所器, 然不務為名高,一時推為長者。卒,年八十四。子廷言, 孫建崑。
瞿汝稷
[編輯]按《明外史瞿景淳傳》:「景淳子汝稷,字元立,好學,工屬 文,以廕補官,三遷至刑部主事。時扶溝知縣坐抶宗 人被逮,神宗怒,令予重比。汝稷曰:『宗室出郭,法有禁, 是微服至邑庭,官自抶扶溝民耳,庸何罪』?尚書曰:『如 上怒何』?汝稷曰:『脫有譴,願獨當之。讞上,竟得釋。歷黃 州知府,徙邵武稅奄倨甚,檄令伏謁,爭之不得,棄官』」 歸。再起,守辰州。屬永順土司彭元錦助其弟保靖土
司象乾與酉陽冉御龍相讎殺,久不解。汝稷馳檄元錦以禍福諭之,遂解兵去。三土司皆安。撫按議勦紅苗,汝稷力陳不可,事得寢。尋遷長蘆鹽運使。潞府官 校畏其強直,私販為沮。汝稷起家任子,格於例,不得 大用。發憤樹立,不媕阿以取容。尋得疾乞骸骨。詔以 太僕少卿致仕。尋卒。
張朝瑞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朝瑞,字子禎,海州人。隆慶初,舉進士, 除安丘知縣,有能聲,改補鹿邑。集流移,嚴保甲,舉鄉 約,大要以惠窮黎,遏奸宄為急。邑疆半侵於衛,民苦 虛賦,乃履畝度之,復侵地七千餘頃。治績最,當遷,會 有嗛者,稍遷南京行人司副,移戶部員外郎,進郎中。 遇當榷稅,率辭不就。萬曆中,出為金華知府。歲侵穀」 涌,貴出庫金,貴糴而平糴,民忘其災。葺先賢祠,拓為 崇正書院,置田二千餘畝,貯經籍,延師儒教之,士風 為振。遷濟寧兵備副使兼治河。時有議鑿性義嶺通 漕渠者,朝瑞謂地險非便。忤督河大臣意,杜門求去, 遂改浙江,進湖廣參政。屏黜貪殘,以清淨為理。召拜 應天府丞,遷南京鴻臚卿。會黃河西注阻漕,朝瑞請 塞黃堌口,復徐、邳故河。謂「堌之不塞,則徐、呂之水不 流,江南漕粟千艘,無入京之路。」議與河臣楊一魁左, 格不行。當攝應天府事。以先所建表忠祠祀建文朝 忠臣未盡,為增六十餘人。廷推太常卿。未下一日,疾 作,端坐而逝。朝瑞勤學勵行,風格軼群。其卒也,貧不 能殮,僚友賻而歸之。天啟初,追諡《靖恪》。
徐淶 應奎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淶字原易,休寧人。少有志趣,好洛閩 之學。第萬曆二年進士。除南城知縣。為政先教化,後 刑罰,雖窮鄉下里皆單車巡行,咨問疾苦,惠利大興。 行取入都,稍遷刑部主事,歷戶部郎中,並在南京。時 相張居正寢疾,南中大小諸僚莫不奔走祈禱,淶獨 不赴。十三年,出為南昌知府,有善政,雅重鄧元錫、劉」 元卿、章潢學行。及入覲,薦之於朝,遷江西驛傳副使。 十九年,坐事被論。淶因發御史龔雲致枉道還家,騷 擾郵傳,及蘇州推官唐斯盛、灃州知州王志遠擅用 郵符狀三人,坐貶官,而淶亦解任。尋起浙江副使,歷 四川參政,浙江按察使,浙江、福建左、右布政使。三十 六年,吏部舉《天下治行卓異》,淶與焉。未及遷擢而卒。 淶素持廉節,所在有建樹。為人耿介寡合,亦一時好 修之士雲。同時應奎,鄞人。隆慶二年釋褐,歷官贑州 知府。先是,鄉民以薪米入城者,必科其稅,供知府交 際。應奎至,即除之,且立石垂永久。舉治行卓異,遷河 南右參政。已,改廣東,轄珠池,池居海中,監司歲率將 士防守,採供上用,往往黨比為奸。有潘弁者,締交內 官,恣意營私。監司貪其賄,反為獎薦。應奎獨發其奸 狀,逐之。移福建右布政使。故事,歲以二萬金充右使 私橐,應奎獨不取,貯之於庫。遷廣東左布政,嫌其地 腴,四疏乞歸。詔加太常卿,致仕。家居十餘載,坐臥小 軒,日搜經籍。有《易象群詮》。
夏良心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良心,字宗堯,廣德人。隆慶五年進士。 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精於法比。出為湖廣僉事,與 參將鄧子龍討平苗賊金道侶,賚銀幣,改山西參議。 礦賊張清嘯聚萬餘人,良心開示恩信,次第撫定。遷 浙江副使。海水溢,沒民廬,良心循行捍築,民無失所。 累遷江西左布政使。庫有羨金,令充宗祿,不自私一」 錢。萬曆二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時中官 李道、潘相領礦稅,道駐湖口,相駐南昌,皆憚良,心方 嚴。廣信銅塘山與浙江、福建地相錯,延袤七百里,大 盜葉宗留、鄧茂七常巢其中,後遂禁民樵採。至是相 規以為利,疏稱採木佐大工,遺奸人陸太等召商於 上饒,上饒民群聚毆太幾死。知縣李鴻佯言收太乃 得免。良心遂列上十不可狀,未報。念事難口舌爭,獨 可以計沮,乃授意知府,要相入山按視,而陰誡導者 故紆行深林叢棘間,重趼蹩躄,累日乃還。相憊甚,遂 不復言採木事。太和武山產石膏,利至纖屑,相亦欲 開採,良心復奏罷之。先是,稅使至,令所屬十三府歲 輸課十五萬。良心力爭於朝,不得,則請留其半賑饑。 而所輸半率皆諸司無名錢,一不以累民。是時稅使 四出,諸方騷動。民蹙蹙不聊生,而江西獨晏然,良心 力也。良心忠誠廉慎,為巡撫六年,就加兵部右侍郎。 踰年卒。遺疏請罷礦稅,錄《遺賢》甚切。巡按御史徐元 正上之於朝,且述輿人之言,請建祠賜額,以旌其忠。 贈兵部尚書,祠曰《褒德》。
竇子偁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子偁,字可揚,合肥人。萬曆二十年進 士。授大理評事,累遷戶部郎中,出為泉州知府。公勤 廉慎,吏民畏愛。二十九年,擢湖廣提學副使,移福建 右參政。既去而士民祠之。以艱歸,起官江西。三十八 年,舉治行卓異,遷浙江按察使。剛斷不撓,奸豪斂跡, 就進右布政使。一日,門初啟,有數人舁巨桶入,詰之」 曰:「此羨餘也。輸餉訖,例當分送。」子偁曰:「朝廷方憂乏餉,安得羨餘?」揮之去。俄遘疾去官。起歷福建左、右布 政使。四十二年,稅使高寀作亂,劫巡撫袁一驥。諸司 奔救,子偁獨後至。事聞,給事中吳亮嗣論之,遂堅意 乞去,士民追思之。子偁清介,所至有聲,為江北人士 之冠。其平居持論與東林諸人合,故不為異己者所 容。
趙賢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賢字良弼,汝陽人。甫冠,舉嘉靖三十 五年進士。除戶部主事,出監臨清倉,治遼東餉,皆勵 清操。歷荊州知府。大水民饑,賢遍行村落,計口給賑。 已而築堤捍水,疏渠溉田,既免於患,反獲水利,民深 德之。大盜楊勝德、黃中等為亂,賢單車詣勝德壘,曉 以大義。賊叩首伏罪,中聞之,亦相率降。撫按及給事」 中張鹵薦其治行,詔增俸二級。隆慶二年進湖廣參 政,仍守荊州。六年累遷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畫《便 宜十事》上之。已,復奏行《救荒四事》。時張居正綜覈吏 治,諸司無敢廢惰,賢於巡撫中最號稱職。萬曆四年 召為左僉都御史。明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奏 免積逋銀米七十萬。入為吏部左、右侍郎。十年拜南 京吏部尚書。踰年,以病免。賢敏於政事,自為荊州,受 知於居正,故驟遷巡撫,遂至尚書。然其才自足進用, 人不以為私。以故居正沒,言者爭擊其黨,獨於賢無 所指摘。及追論遼府變產事,或言賢守荊時估輕值 以媚居正,遂落職閑住。久之,子壽祖。
方廉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廉字清之,浙江新城人。嘉靖二十年 進士,授南康推官,遷禮部主事,歷郎中。時世宗罷朝 久,朝儀曠廢,廉獨討而習之。及二十九年,以邊警猝 臨朝,廉袖槁草上之尚書徐階,一循故事,無所失。階 心賢之,以其鄉松江,數中倭,言於吏部,以廉為松江 知府。至則增陴浚塹,建敵樓,為守禦計。賊果大至,不」 獲逞。屬邑上海,故無城,廉亟議築之。官帑不足,則勸 諭大姓出貲,而親與吏民分土比。城成,賊猝犯,竟賴 以全。立賞格募健兒,俾自保聚,省客兵過半,閭里晏 然。居數年,遷九江兵備副使,進廣東右參政。值大軍 討三巢諸賊,廉與有功。三十九年,蘇、松巡撫翁大立 罷,時階已執政,亟稱廉賢,遂拜右僉都御史,代大立 巡撫。時兵革雖息,而民用凋弊。廉上疏極陳其狀,得 減田租百餘萬。乃汰冗官、冗兵,節浮費,專設治水通 判,以重農功。居三年,政效甚著。進右副都御史,移撫 湖廣。嘗以白金五兩遺都給事丘橓,為橓所發,遂罷 歸。隆慶初,用薦起南京大理卿。尋以左副都御史總 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中官守陵者,擅受民詞,廉按 《祖制》禁之。徐州丁夫獨任二洪,役多怨咨。廉請以漕 司餘米雇役,又奏罷如皋屯兵。民德之。三年改南京 工部右侍郎,尋致仕。萬曆十年卒。廉有吏才,善應變 故,所至辦而立治。松江人尢懷其澤,奉祀不絕。
董應舉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應舉,字崇相,閩人。萬曆二十六年進 士。除廣州教授。與稅監李鳳爭學傍壖地,鳳舍人馳 騎文廟前,縶其馬,用是有名。遷南京國子博士,再遷 南京吏部主事,召為文選主事,歷考功郎中。予告歸, 起南京大理丞。天啟改元,再遷太常少卿,督四夷館。 二年春,廣寧告警,京師恟懼,朝士有託故移家者,應」 舉請斬之以勵廷臣,且陳急務數事。遂擢應舉太僕 卿兼河南道御史,經理天津至山海屯務。應舉以責 太重,陳十難十利,帝悉敕所司從之。乃分處遼人萬 三千餘戶於順天、永平、河間、保定。詔書褒美。遂用公 帑六千,買民田十二萬餘畝,合間田凡十八萬畝。廣 募耕者,畀工廩、田器、牛種,濬渠築防,教之藝稻。農舍、 倉廨場圃,舟車畢具,費二萬六千,而所收黍麥穀五 萬五千餘石。廷臣多論其功,就進右副都御史。天津 葛沽故有水陸兵二千,應舉奏令屯田,以所入充歲 餉,屯利益興。五年六月,朝議以屯務既成,當廣鼓鑄。 乃改應舉工部右侍郎,專領錢務,開局荊州。尋議給 兩淮鹽課為鑄本,命兼戶部侍郎,並理鹽政。應舉至 揚州,疏請釐正鹽規,議商人補行積引增,輸銀視正 引之半,為部議所格。應舉方奏析,而巡鹽御史陸世 科劾其侵官。魏忠賢傳旨詰讓,御史徐揚先遂希指 再劾,落職閒住。崇禎初,復官。應舉好學善文,其居官 慷慨任事,在鄉里好興利捍患。比沒,海濱人祠祀之。
譚昌言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昌言,字聖俞,嘉興縣人。萬曆二十二 年,舉鄉試第一。越七年,第進士,授常熟知縣。精敏,優 吏才,決獄治賦,人不能欺。尋調婺源,開江灣金築嶺, 以避芙蓉五領之險。母服除,起官。欒城東鄉四十村, 舊苦無井,昌言為開鑿三百,每井得溉田四十畝,而 費穀僅九百石。三理劇邑,處之若家事,民咸愛之。稍」 遷南京職方主事,進車駕員外郎郎中。福王之國,洛 陽需馬快船五百,期已近,船尚滯通灣,尚書以為憂。 昌言請遣官賚貲往修,尚書從之,事果克辦。父服除入為車駕郎中,以右參議督福建學政。精於較閱,有 以私書請託者,以寸《褚侑》原函還之。天啟元年遷山 東按察副使,監軍登、萊。時遼左用兵,登、萊為要地,士 馬雲集。明年正月,廣寧失守,遼人浮海避難者,胥集 於登、萊。昌言以四月抵任,適巡撫陶朗先被劾杜門, 諸軍乘間鼓譟。昌言責總兵沈有容曰:「撫軍方謝事, 而大帥縱兵鼓譟,可乎?」有容急傳箭禁止,捕治其魁, 亂少定。昌言曰:「登城斗大,聚卒四萬,月費餉金萬五 千。倉無見糧,縱暫戢,亦終亂爾。」乃建議散之,一月間 客兵遣去者過半,民獲安堵。時遼人來歸者日眾,昌 言盡心撫恤,有資者遣往四方,餘安置屬邑,分地授 廛,而資其牛種,禁居民不得凌轢,流民安之。濰縣令 與遼將搆隙,誣遼人為變。山東巡撫王惟儉倉皇疏 聞,詔登鎮發兵協勦。登營多遼人,聞之洶洶,昌言單 輿入其營,大言曰:「遼人,吾人,遼將,吾將也,何為?」發兵 握其將李性忠手,令遣使安撫,果不煩兵而定。毛文 龍據海島時,掠平民,毒其舌獻俘。昌言知其偽,留而 飲食之,解其毒,旬日能言,則皆遼人也,悉遣為農。朝 鮮李倧篡位,遣使請封爵,過登,文龍為之介,以珍物 為贈。昌言卻之曰:「逆賊不討而封之,非國典也。拒其 舟毋得近。」迂道往天津去。四年遷萊州海防右參政。 明年舉治行卓異,文龍數獻首功,昌言弗為勘報。文 龍積怒,深結魏忠賢,得舉刺。文吏遂誣搆理餉同知 翟棟,忠賢即矯旨逮之。昌言頓足曰:「以我故累廉吏, 何以生為?」憤懣不食,嘔血卒,年五十五。崇禎改元,其 子援以死勤事例,請恤於朝,贈太僕寺卿,予祭葬,廕 一子,異數也。子三:貞默、貞良,皆進士,官主事;貞碩,天 啟中舉於鄉。
章嘉禎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嘉禎,字元禮,德清人。萬曆八年進士。 授蒲圻知縣。憂歸,補當塗。大旱,蝗飛蔽天,將及境,嘉 禎禱之,一夕蝗盡,赴水死。民有治地得金者,金鐫『嘉 禎』二字,持以獻曰:『天賜也』。嘉禎取金,熟視之,謬曰:『此 文乃嘉祐,固宋物也』。令籍入庫。御史喬璧星按部至, 索行幄,嘉禎不為具,璧星怒,夜宿太平驛,見驛中為」 位祀《嘉禎》,召丞欲撻之。丞言:「令有德於民,民皆奉祀, 何撻丞為?」璧星趣具驗,丞出,食頃,擔囊而至,皆民所 奉嘉禎祠版也。璧星大感動,特疏薦之。擢兵部主事, 移禮部。歷文選員外郎。坐會推閣臣失帝意,謫羅定 同知,解職歸。三十六年,起南京刑部主事。遷尚寶丞, 歷通政參議、右通政。時方嚮用,坐忤御史劉廷元,中 以京察將貶秩調用,遂歸。天啟改元,起兩浙運司判 官,三遷大理左丞寺,卒。嘉禎操行純粹,負經濟大略, 而扼於當路,竟不獲展其志焉。
徐如珂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如珂,字季鳴,吳縣人。萬曆二十三年 進士。除刑部主事,歷郎中。主事謝廷讚疏請建儲,帝 怒,盡貶刑曹官,如珂得雲南布政司照磨。累遷南京 禮部郎中,嶺東道參議。暹羅貢使餽犀角、象牙,如珂 不受。天啟元年,遷東川兵備副使。擊奢崇明黨樊龍, 復重慶巡撫。因屬如珂搗藺州土城,會他路監軍閔」 夢得等攻克永寧,進拔藺州,崇明父子竄水西去。乃 召如珂為太僕少卿,轉左通政。魏忠賢逐楊漣,如珂 郊餞之,忠賢銜甚。遷光祿鄉修《公廨》,《竣疏》詞無所頌 美。六年九月廷推南京工部右侍郎,遂削籍。抵家治 具飲客,頃之卒。或雲如珂懼忠賢怒之,服毒死。崇禎 初,起南京工部侍郎,死歲餘矣。尋錄破賊功,賜祭葬, 進秩一等,任一子官。御史劉聞詩請優恤,寢不行。
胡平表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平表,雲南臨安人也。萬曆中,舉於鄉, 歷忠州判官。天啟元年秋,樊龍陷重慶,平表縋城下, 詣石砫土官秦良玉乞師,號泣不食飲者五日夜。良 玉為發兵,巡撫朱燮元檄平表監良玉軍,會擢新鄭 知縣,燮元奏留之。改重慶推官,監軍兼副總兵,盡護 諸軍,將戰數有功,擢四川監軍僉事兼理屯田,遷貴」 州右參議。崇禎元年,總督張鶴鳴言:「平表偏州小吏, 慷慨赴義,復新都,解成都圍,連戰白市驛、馬廟,進據 兩嶺,俘斬無算。奪二郎關,擒賊帥黑蓬頭,追降樊龍, 遂克重慶。用六千人敗奢寅、安邦彥十萬兵。請以本 官加督師御史銜,賜之專敕,必能梟逆賊首獻闕下。」 部議格不行,乃進秩右參政,分守貴寧道。廕子錦衣 世千戶。時插漢數擾邊,給事中瞿式耜復頌其功,言: 「奢賊變起,重慶平。表集川東少年,制馭土司,一切舟 艦、軍馬、芻茭儲蓄、營壘、矢石,悉手自營辦。率五六千 步卒,碎十萬眾,取永寧,掃畢節而還。古名將無以過。 宜改邊道。」加銜太僕,專辦插事,亦不果。久之,擢貴州 布政使。四年大計,坐不謹落職。十三年,督師楊嗣昌 薦之,詔以武進通判監標下軍事。嗣昌卒《平,表》罷歸, 卒於家。
盧安世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安世,貴州赤水衛人。萬曆四十年舉於鄉,為富順教諭。天啟初,奢崇明反,遣賊逼取縣印, 署令棄城走。安世收印,率壯士擊斬賊。無何,賊數萬 猝至,安世單騎鬥,手馘數人,詣上官請兵,城遂陷。已 率眾至,復其城。帝用大學士孫承宗言,超擢僉事,監 軍討賊,屢戰有功。五年四月,總督朱燮元上言:自遵 義五路進兵,永寧破巢之後,大小數百戰,禽獲幾四 萬人,降賊將百三十四人,招撫群賊及漢、土苗仲二 十九萬三千二百餘人,皆監司李仙品、劉可訓、鄭朝 棟及安世等功。武將則林兆鼎、秦翼明、羅象乾,土官 則陳治安、冉紹文、悅先民等。」帝納之。安世進貴州右 參議,遷四川副使,遵義監軍,又數有功。崇禎初,予世 廕武職,進右參政。久之,解官歸,卒。
沈萃禎 蔣英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萃禎,字裒中,平湖人。萬曆四十一年 進士。授工部主事,榷稅荊州,革除諸小稅,以其羨築 堤沙市,荊民立碑其上,稱『沈公堤。尋改南京兵部,歷 員外郎、郎中,出為蘇州知府。先是,有令協濟福王府 白糧,期五歲而止。至是,已輸七歲猶未止,萃禎至,即 停之。歲饑,惡少千百為群,公行剽劫,萃禎禽首惡五』」 人,白於巡撫,而杖殺其三。為設策賑恤,一境帖然。與 部下薦紳文震孟、陳仁錫、周宗建、周順昌諸人善,時 講求利弊。吳江縣知縣曹欽程贓私狼籍為告,巡撫 周起元劾去之。天啟二年舉治行卓異,錫宴禮部。遷 福建副使,飭興泉兵備。紅毛番犯銅山,侵中左所。萃 禎聞報,即日移駐同安,督將士守禦。相持十五日。屢 出奇撓之,番人迄就撫。四年進右參政,職驛傳。以親 老乞歸。時欽程起為工部主事,明年三月誣劾御史 周宗建,因言「宗建私萃禎躐,致參藩」,遂貶三秩。崇禎 初,言官張承詔、葉成章、吳煥、張國維等交章論薦。以 原官分守岳州。改按察使,飭蘇、松兵備,遇疾不赴。尋 以福建按察使分巡福寧。時山海寇盜叵測,巡撫鄒 維璉初至,未習閩事,歸降者意頗觀望。聞萃禎至,喜 曰:「沈公來,吾屬無虞矣。」遂委心歸順,願效死力。錄功, 賜白金,增俸一等。六年遷右布政使,仍涖蘇、松。甫數 日,復以親老乞歸,尋卒。萃禎守官廉,通籍二十載,家 無餘貲,士論稱之仝時、蔣英,嘉善人。萬曆三十八年 進士。歷知松溪、漳浦、宜興三縣。天啟時,由南京吏部 郎中為福建驛傳副使。所親魏大中、周宗建繫獄,徵 贓皆代為輸納,坐是削籍。崇禎初,起故官,飭蘇、松兵 備。時郵傳政苛,英以誤給勘合,貶四秩,當調。會宜興 編修陳於鼎、修撰陳於泰兄弟縱豪奴蹈藉鄉里,縣 人群起,焚其廬,發其先墓,勢洶洶將成大變。上官以 英前宰宜興得民心,檄令往撫。英單輿馳赴,重懲豪 奴數人,令亂民自獻其首惡,亂立定。上官敘其勞,請 復所貶之秩。首輔周延儒與「陳氏」有連,謂「英不能戢 變」,再貶二秩,遂歸。英有雅操,歷官多可稱述,為輿論 所推。
張允登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允登,漢州人。萬曆三十八年進士。除 咸陽知縣,調咸寧,並有惠政。允登出湯賓尹之門,而 不屑附麗以進,賓尹惡之,稍遷刑部主事,進員外郎、 郎中。泰昌時,出為嚴州知府。持身清苦,吏民畏愛。會 台州兵變,上官以允登才,奏調之。天啟三年冬,遷雲 南提學副使。五年大計拾遺,為言官所中,調貴州僉」 事。破水西賊有功。遷湖廣右參議,進副使,以疾歸。崇 禎三年錄前功,命補官,時進一秩。明年正月起陝西 右參政,分守河西道。時延綏頻歲大饑,群盜四起。允 登賑荒恤災,詰奸弭盜,威惠並著。御史吳彥芳、陝西 巡按御史吳甡並薦之。其年閏十一月,賊上天猴、混 天猴糾黨千餘人攻甘泉城。允登時在城中,與知縣 郭永圖登城守禦。城陷,允登、永圖並遇害。士民聞之, 喪服哭迎,罷市三日。總督洪承疇以聞,且請恤。贈允 登太常卿、永圖光祿少卿,並賜祭葬,廕其一子。
岳鍾秀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鍾秀,字完懿,山陽人。萬曆二十五年 舉於鄉,授德化知縣,以內艱歸。服除,補新野。部內多 豪猾,善持長吏短長。鍾秀課農桑,省徭役,月朔集父 老,以孝友勉其子弟,吏民始易之,久乃化其至誠。上 官稔其賢,令攝唐縣,踰年,唐亦治。比歸新野,唐民遮 道垂涕,久乃得行。行取入都庫,吏以奇羨數千金進」, 卻之,封識而去。士民泣送數百里。署中古木多巢烏, 鍾秀就道時,烏隨車飛噪,數日乃返。縣人作《義烏傳》 記之。至京,授刑部主事。崇禎初,恤刑雲、貴,出死罪百 餘人。有富豪殺人,已論死,賄庖人埋金驛館求釋。鍾 秀怒,將執治之。庖人夜遁,乃免。歷員外郎、郎中,出為 雲南瀾滄參議。九年遷貴州思仁副使。地雜苗、蠻,號 難治。鍾秀制馭有方,莫不從化。有以金寶餽者,峻拒 之,益感服。再遷甘肅參政,撫按奏留之,部議不許。先 是有吏部郎過淮銜,鍾秀家居不出迓,至是以踰期 罷之。鍾秀性至孝,兒時即割股愈父疾。母疾亟,嘗糞,
知不救,禱天求代。居喪,毀瘠不能起。所歷官並以清操聞。家居二十年卒。所著有《類說》一百卷。高斗樞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斗樞,字象先,鄞人。崇禎元年舉進士, 授刑部主事。坐議巡撫耿如杞獄,與同列四人下詔 獄。尋復官,進員外郎,稍遷荊州知府,長沙兵備副使。 湖南未遭寇,民不知兵,長沙止老弱衛卒五百。又遣 二百戍攸縣,城庫雉堞盡圮。斗樞建飛樓四十,大修 守具。臨、藍賊艘二百餘,由衡湘抵城下,相拒十餘日」, 乃引去。轉攻袁州,遣都司陳上才躡其後,賊亦解去。 尋擊殺亂賊劉高峰等,撫定餘眾。有詔錄其功。巡撫 陳睿謨大征臨、藍寇,斗樞當南面,大小十餘戰,賊盡 平。詔賚銀幣。累進按察使,移守鄖陽。十四年八月視 事。鄖被寇十載,屬邑有六,居民共四千。撫治王永祚 以襄陽急,移師鎮之。斗樞至甫六日,張獻忠自陝引 而東。斗樞令遊擊王光恩及弟光興分扼之,戰頻捷, 賊不敢犯。光恩者,賊降將小秦王也。十五年冬,李自 成陷襄陽、均州,攻鄖陽四日而去。明年春,復來攻,十 餘日不克,乃退屯楊溪。五月,斗樞召遊擊劉調元入 城,旬日間殺賊三千餘。自成自將來攻,卒不克而去。 乃令光恩復均州,調元下光化,躬率將士復穀城,將 襲襄陽,聞孫傳庭敗,旋師,均州復為賊有。十七年正 月,自成遣將路應標等以三萬人攻鄖,斗樞遣人入 均州,燒其蓄積,賊乏食而退。當是時,湖南北十四郡 皆陷,獨鄖在自。十五年冬,撫治王永祚被逮,連命李 乾德、郭景昌代之,路絕不能至,中朝謂鄖已陷,不復 設撫治。十六年夏,斗樞上《請兵疏》,始知鄖存。眾議即 任斗樞,而陳演與之有隙,乃擢知府徐啟元為右僉 都御史任之。加斗樞太僕少卿,路阻亦不能達。明年 二月,朝議設漢中巡撫,兼督川北軍務,擢斗樞右副 都御史以往,朝命亦不達。至三月,始聞太僕之命,即 以軍事付啟元。七日而北都變,並聞漢中之命地已 失,不可往。福王立,移斗樞巡撫湖廣,代何騰蛟;復以 道路不通,改用王驥,斗樞皆不聞也。《國變》後數年,還 家卒。
劉憲寵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憲寵,字抑之,慈谿人。萬曆十四年,舉 會試。連遭親喪,不飲酒食肉,處內者凡六年。既廷對, 授吉安推官。治獄明恕。屬邑泰和、萬安多兼併,憲寵 躬履阡陌,度田無間寒暑。比竣事,豪家莫敢譁。入為 虞衡主事,改儀制,進員外郎,專司冊庫。凡王府請名 封,朝報夕奏,掾吏無敢牟利。帝將建東宮,既諏吉,以」 冊寶未具,傳諭易期,舉朝駭愕。憲寵與首輔沈一貫 同郡,急請一貫封還,大禮遂定。尋進郎中。皇長孫生, 憲寵言於侍郎李廷機,請頒赦天下,尊上聖母徽號, 一以皇長子禮行之。禮成,擢光祿少卿。引疾歸。天啟 初,用薦起官,再遷右通政。疏陳加賦之害。帝報曰:「加 賦非得已,今何策以濟兵食?」備列以聞。憲寵乃條上 屯田、鹽莢、鼓鑄三事,帝頗採納。五年擢南京太僕卿。 憤魏忠賢亂政,清流盡斥,復引疾歸。憲寵清介恬雅, 於世味泊如。門戶既興,無所附麗,尤為小人指目。列 之《東林》,竟遭削奪。崇禎初,復之,卒於家。
政事部藝文
[編輯]《新序論》漢·劉歆
[編輯]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廣雍州之地,東並河西,北收 上郡,國富兵強,長雄諸侯,周室歸籍,四方來賀,為戰 國霸君。秦遂以彊六世而並諸侯,亦皆商君之謀也。 夫商君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使民內急耕織之 業以富國,外重戰伐之賞以勸戎士。法令必行,內不 私貴寵,外不偏疏遠,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姦息。 故雖《書》雲「無偏無黨。」《詩》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司馬 法之勵戎士,周后稷之勸農業,無以易此。此所以並 諸侯也。故孫卿曰:「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然無信,諸 侯畏而不親。」夫霸君若齊桓、晉文者,桓不倍柯之盟, 文不負原之期,而諸侯畏其彊而親信之,存亡繼絕, 四方歸之。此管仲、舅犯之謀也。今商君倍公子卭之 舊恩,棄交魏之明信,詐取三軍之眾,故諸侯畏其彊 而不親信也。藉使孝公遇齊桓、晉文,得諸侯之統,將 合諸侯之君,驅天下之兵以伐秦,秦則亡矣。天下無 桓、文之君,故秦得以兼諸侯。衛鞅始自以為知霸王 之德,原其事不諭也。昔周、召施善政,及其死也,後世 思之,《蔽芾甘棠》之詩是也。嘗舍於樹下,後世思其德, 不忍伐其樹,況害其身乎?管仲奪伯氏邑三百戶,無 怨言。今衛鞅內刻刀鋸之刑,外深鈇鉞之誅,步過六 尺者有罰,棄灰於道者被刑。一日臨渭而論囚七百 餘人,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干天地,畜怨積仇,比於 丘山。所逃莫之隱,所歸莫之容,身死車裂,滅族無姓, 其去霸王之佐亦遠矣。然惠王殺之,亦非也,可輔而 用也。使衛鞅施寬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庶幾霸者之佐哉!
《答元饒州論政理書》唐·柳宗元
[編輯]奉書,辱示以政理之說及劉夢得書,往復甚善。類非 今之長人者之志,不惟充賦稅、養祿秩足己而已,獨 以庶富且教為大任,甚盛!甚盛!孔子曰:「吾與回言終 日,不違如愚。」然則蒙者固難曉,必勞申諭,乃得悅服, 用是尚有一疑焉。兄所言免貧者而不益富者稅,此 誠當也。乘理政之後,固非若此不可,不幸乘弊政之 「後,其可爾耶?」夫弊政之大,莫若賄賂行而征賦亂。苟 然,則貧者無貲以求於吏,所謂有貧之實而不得貧 之名;富者操其贏以市於吏,則無富之名而有富之 實。貧者愈困餓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橫侈泰而 無所忌。兄若所遇如是,則將信其故乎?是不可懼撓 人而終不問也,固必問其實。問其實,則貧者固免,而 富者固增賦矣,安得持一定之論哉?若曰止免貧者, 而富者不問,則僥倖者眾,皆挾重利以邀貧者,猶若 不免焉。若曰檢富者懼不得實而不可增,則貧者亦 不得實,不可免矣。若皆得實,而故縱以為不均,何哉?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今富者 稅益少,貧者不免於捃拾以輸縣官,其為不均大矣。 非唯此而已,必將服役而奴,使之多與之田而取其 半,或乃出其一而收其二三。主上思人之勞苦,或減 除其稅,則富者以戶獨免,而貧者以受役卒輸其二 三與半焉,是澤不下流,而人無所告訴,其為不安亦 大矣。夫如是,不一定經界,覈名實,而姑重改作,其可 理乎?夫富室,貧之母也,誠不可破壞,然使其大倖而 役於下,則又不可。兄雲「懼富人流為工商浮窳,蓋甚 急而不均,則有此爾。若富者雖益賦,而其實輸當其 十一,猶足安其堵,雖驅之不肯易也。檢之逾精,則下 逾巧。」誠如兄之言,《管子》亦不欲以民產為征,故有殺 畜伐木之說。今若非市井之徵,則舍其產而雖丁田 之問,推以誠質,示以恩惠,嚴責吏以法。如所陳一社 一村之制,遞以信相考,安有不得其實?不得其實,則 一社一村之制,亦不可行矣。是故乘弊政必須一定 制,而後兄之說乃得行焉。蒙之所見,及此而已。永州 以僻隅,少知人事,兄之所代者誰耶?理歟?弊歟?理則 其說行矣。若其弊也,蒙之「說其可用之數乎?因南人 來,重曉之,其他皆善,愚不足以議,願同夢得之」雲者。 兄通《春秋》,取聖人大中之法以為理。饒之理小也,不 足費其慮,無所論刺,故獨舉均賦之事,以求往復而 除其惑焉。不習吏職而彊言之,宜為長者所笑弄。然 不如是,則無以來至當之言,蓋明而教之君子,所以 開後學也。「又聞兄之蒞政三日,舉韓宣英以代己。宣 英達識多聞而習於事,宜當賢者類舉。今負罪屏棄, 凡人不敢稱道其善,又況聞於大君,以二千石薦之 哉!是乃希世拔俗,果於直道,斯古人之所難,而兄行 之。」宗元與宣英同罪,皆世所背馳者也,兄一舉而德 皆及焉。祁大夫不見叔向,今而預知斯舉,下走「之過 大矣。書雖多言,不足導意,故止於此。」不宣。宗元再拜。
《答曾公立書》宋·王安石
[編輯]某啟,示及青苗事。治道之興,邪人不利,一興異論,群 聾和之,意不在於法也。孟子所言利者,為利吾國,利 吾身耳。至狗彘食人食,則檢之,野有餓莩,則發之,是 所謂政事。政事所以理財,理財乃所謂義也。一部《周 禮》,理財居其半,周公豈為利哉?姦人者因名實之近, 而欲亂之,以眩上下,其如民心之願何?始以為不請 而請者不可遏,終以為不納而納者不可知,蓋因民 之所利而利之不得不然也。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 不及不利,而貸之,貸之不若與之,然不與之而必至 於二分者,何也?為其來日之不可繼也。不可繼則是 惠,而不知為政,非惠而不費之道也。故必貸,然後有 官吏之俸,輦運之費,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廣 之,以待其饑不足而直與之也,則無二分之息,可乎? 則二分者,亦常平之中正也,豈可易哉?公立更與深 於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於法,而世之 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蓋公堂記》蘇軾
[編輯]始吾居鄉,有病寒而欬者,問諸醫,醫以為蠱,不治且 殺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飲以蠱藥,攻伐其腎腸,燒灼 其體膚,禁切其飲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內熱惡 寒而欬不已,纍然真蠱者也。又求於醫,醫以為寒,授 之以寒藥,旦朝吐之,暮夜下之,於是始不能食。懼而 反之,則鍾乳、烏喙,雜然並進,而漂疽、癰、疥、眩瞀之狀, 無所不至,三易醫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醫之 罪,藥之過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氣為主,食為 輔。今子終日藥不釋口,臭味亂於外,而百毒戰於內, 勞其主,隔其輔,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謝醫卻藥,而 進所嗜,氣完而食美矣。則夫藥之良者,可以一飲而 效,從之期月,而病良已。昔之為國者「亦然。吾觀夫秦, 自孝公以來,至於始皇,立法更制,以鐫磨鍛鍊,其民
可謂極矣。蕭何、曹參親見其斲喪之禍,而收其民於百戰之餘,知其厭苦憔悴無聊而不可與有為也,是以一切與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參為齊相,召長老諸 先生問所以安集百姓,而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 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請 之。蓋公為言,「治道貴清凈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 參於是避正堂以舍蓋公,用其言而齊大治。其後以 其所以治齊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稱賢焉。吾為膠西 守,知公之為邦人也,求其墳墓子孫而不可得,慨然 懷之,師其言想見其為人,庶幾復見如公者。治新寢 於黃堂之北,易其弊陋,達其壅蔽,重門洞開,盡城之 南北,相望如引繩,名之曰「蓋公堂」,時從賓客僚吏遊 息其間,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夫曹參為漢宗臣, 而蓋公為之師,可謂盛矣,而史不紀其所終,豈非古 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與?膠西東並海,南放於九仙, 北屬之牢山,其中多隱君子,可聞而不可「見,可見而 不可致,安知蓋公不往來其間乎?吾何足以見之。」
《鄭子產論》蘇轍
[編輯]潁賓曰:子產為鄭,不以禮法假人,凜乎其不可犯也! 將死,戒子太叔曰:「我死,子必為政。惟有德者能以寬 服民,其次莫如猛火烈人望而畏之則鮮死;水弱,人 狎而翫之則多死。故寬難太叔為政不忍猛。鄭國多 盜,然後愧之。由是言之,子產豈徒寬惠者哉!」然孔子 之稱子產曰惠人,又以為古之遺愛。儒者由此意之。 故《孟子》言子產以乘輿濟人於溱洧,以為惠,而不知 為政。甚者又曰:「子產猶眾人之母,能食之而不能教 也。」此皆非子產之實。蓋惠而愛人,無禮法以將之,則 有所不行。若子產,則以禮法行惠者也。孔子之說雲 爾。
《鄭子產論》真德秀
[編輯]西山真氏曰:「鄭子產以鄭簡公十二年為卿,明年得 政。簡公為政三十六年乃卒,又歷事定公、獻公、聲公, 合凡四十餘年。方其始也,內則有諸大夫之爭權,互 相誅殺;外則有晉、楚之兵,無歲不至城下,國之危且 弱,幾不可為矣。子產於此,從容回幹,皆有次第。其於 內也,務息諸大夫之爭,而去其尢不可令者。然根之」 難拔者,不輕動以激其變;惡之既稔者,不緩治以失 其機。有勸懲之公,而無忿疾之過。故自子南逐,子晢 死,豪宗大姓弭然聽順,無復有梗其政者。其於外也, 事大國而不苟徇其求,故終其身免於諸侯之討,而 鄭能以弱為強。考其所為,惟作《丘賦》,鑄《刑書》,見譏當 世,自餘鮮不合於理者,然大人格心之業,則未之聞 焉。豈其所事四公,皆凡庸之主,不足與有進耶?不然, 何其無有以一善著者?至於用人,各以所長,蓋得聖 門所謂「器使」之道,《春秋》卿大夫未有能及之者。後之 以權衡人物,為識者當觀法焉。
政事部紀事
[編輯]《史記魯周公世家》: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 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 故遲。」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 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後聞伯禽報政 遲,乃歎曰:「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 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漢書趙廣漢傳》:「廣漢為人彊力天性,精於吏職,見吏 民或夜不寢至旦。尢。善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 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 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唯廣漢至 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
《雋不疑傳》:「昭帝即位,擢不疑為京兆尹。始元五年,有 一男子乘黃犢車,建黃旐,衣黃襜褕,著黃冒,詣北闕, 自謂衛太子,公車以聞,詔使公卿將軍中二千石雜 識視長安中,吏民聚觀者數萬人,右將軍勒兵闕下, 以備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莫敢發言。京 兆尹不疑後到,叱從吏收縛。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 之』」不疑曰:「『諸君何患於衛太子?昔蒯聵違命出奔,輒 距而不納,《春秋》是之。衛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 來自詣,此罪人也』。遂送詔獄,廷尉驗治,竟得姦詐。」 《三國蜀志龐統傳》:「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 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 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 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 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 《魏志梁習傳》註《魏略苛吏傳》曰:「王思與薛悌、郤嘉俱 從微起,官位略等。三人中,悌差挾儒術,所在名為閑 省。嘉與思,事行相似。文帝詔曰:『薛悌,駁吏;王思、郤嘉, 純吏也,各賜關內侯,以報其勤思。為人雖煩碎,而曉 練文書,敬賢禮士,傾意形勢,亦以是顯名。又有高陽 劉類,歷位宰守,苛慝尢甚,以善修人事,不廢於世』。」 《晉書陶侃傳》:「侃性聰敏,勤於吏職,閫外多事,千緒萬 端,罔有遺漏。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壅 滯。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殖,家給人足。時造船, 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咸不解所以。後正會積雪 始晴,廳事前餘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及桓溫伐蜀, 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其綜理微密,皆此類也。 《唐書白志貞傳》:志貞本名琇珪,故太原吏也,事節度 使李光弼,硜硜自力,有智數,光弼善之,使與帳下議, 代宗素聞。及光弼卒,擢累司農卿。在官十年,德宗以 為敏,遂倚腹心。進授神策軍使,賜今名。
《雲仙雜記》:魏博田承嗣,簽治文案如流水,吏人私相 謂曰:「世罕有此旋風筆。」
《宋史歐陽修傳》:「修知開封府,承包拯威嚴之後,簡易 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師亦治。」
《蘇軾傳》:熙寧四年,王安石欲變科舉,興學校,詔兩制 三館議。軾議上,神宗即日召見,問政令得失,雖朕過 失,指陳可也。對曰:「陛下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 斷,但患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願鎮以安靜, 待物之來,然後應之。」神宗悚然,安石不悅,命權開封 府推官,將困之以事。軾決斷精敏,聲聞益遠。
王文祿機警趙從善尹臨安,宦寺欲窘之。一日內,索 朱紅卓子三百隻,限一日辦。從善命於市中取茶卓 一樣三百隻,糊清江紙,朱塗之,即成。兩宮幸聚景園, 回索火炬三千枝,限以時刻。從善命於娼家取竹簾 束之,頃刻而辦。
開濟館某尚書家,上郊祀索白染圍鑪三百。尚書窘 迫莫應。濟教「截矮桌腳,鑿圓孔」,白糊之,取鐵鍋為 鑪,如數進。上喜詰之,舉濟。是時索燎火萬炬於上元 縣令陳煥。煥命各坊長督大小戶具門簾香燈迎駕。 遂命捲簾為燎。得如數進。上稱其才。
嘉熙間,江西峒丁反,萬安令黃炳鳩兵守備。忽五更 報寇至,炳遣巡尉領兵迎敵,眾皆曰:「枵腹柰何?」炳曰: 「第速行,飯且至矣。」炳乃率吏輩㩦竹籮木桶,沿市民 門呼曰:「知縣買飯。」時人家晨炊方熟,厚酬其直,負之 以行。於是兵家飽餐,一戰破寇。
《金史宗端脩傳》:端脩歷節度副使。汝州司候。游彥哲 將之官,問為政。端脩曰:「為政不難,治氣養心而已。」彥 哲不達,端脩曰:「心正則不私,氣平則不暴。為政之術 盡於此矣。」
《見聞錄》:「蔣恭靖瑤,正德時守維揚。適大駕南巡,六師 俱發。議者所計夫役船馬供頓,其費不貲。揚民習安 已久,洶洶將無以自存者。公惟站設二十,更番迭遣 以迎。計初議減五分之四,其他皆遞減。卒之上供無 缺,而民亦不擾。」
劉坦翁初守紹興,漢劉寵故處也。在郡精核廉敏,甫 五十日,郡聲大和。去後,越人肖翁像為「小劉祠。」 平湖陸公傑巡撫湖廣,恭遇肅廟巡幸,供億浩繁,公 處分若素定,一日旨下數次,俱酬應無失。駕入河南 界,公預令除道人各取粟禾數束,執以待駕。未出河 南,燭盡,御仗行昏黑中。比入湖廣界,眾炬如晝,肅廟 甚喜。及晉侍郎,賜御札,稱「冬曹大臣」而不名。
王元美先生撫鄖陽時,驛以一紙報公。有樂平王次 子,奉高皇帝御容金牒,祝髮為沙門,行游天下,敕郡 縣盛為供帳。公曰:「藩王有《宗正,條》錮城中不得出,而 譸張如此。」遣輕騎孟光化禁止之,而邏其從者。李汝 貴、秦太得狀,蓋以御女術游藩邸間,崇王賜以棕轎 紅杖,所至懾守令,而汝貴為之翼。奏旨鞫之,則平涼 民賀祿也。
政事部雜錄
[編輯]《韓子》孔子曰:「善為吏者樹德,不能為吏者樹怨。概者 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國者不可失平也。」 《宋史岳飛傳》論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 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 多見哉!
《續明道雜志》:王文恪以風節文詞著稱,而性好吏事, 以察為明。守西京日,長水縣申請買木錢數百千。王 視其狀,便亟呼吏作教,下縣令,迫買木,一行人吏九 十餘人皆械送府。既至,皆以屬吏,吏莫知所以致罪, 久之不得情,乃請其故,王曰:「凡公文皆先書押而後 用印,故印在書上。今此狀為先印後書,字在印上,必 有奸也。」於是鞫之,果重疊冒請盜印為之者,洛人皆 服其精明。某平生見人多矣,惟見蘇循州不曾忙,范 丞相不曾疑。蘇公雖事變紛紜至前,而舉止安徐,若 素有處置。范公見事便洞達情實,各有部分,未嘗疑 惑。此皆過人者。
呂子進說:其父正獻公平生清淡,無嗜好學問至老不衰,博習本朝典故,而不治其瑣細有司之事。嘗曰: 「賢者當識其大者。」
《後山談叢》:三司故吏高成端,襄邑人,明習吏事,自五 代以來,三司條貫無不有也。嘉祐中,嘗言事不用 《讀書鏡》。元結刺道州,承兵賦之後,徵率煩重,民不堪 命,作《舂陵行》,其末云:「何人采國風,我欲獻此詩」以傳。 考之,結以人困甚,不忍加賦,嘗奏免稅租及和市雜 物十三萬緡,又奏免租庸十餘萬緡,困乏流亡盡歸。 乃知賢者所存,不特空言而已。杜子美稱之云:「今盜 賊未息,得結輩數十公,落落然參錯為天下邦伯,天 下少安,可立待已。」夫文人作吏,非厭其煩,則厭其俗。 使摛章之士盡如元次山,孰謂詞賦家不可入循良 傳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