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0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九卷目錄
太皇太后部彙考三
皇清〈康熙十則〉
宮闈典第九卷
太皇太后部彙考三
[編輯]皇清
[編輯]康熙元年
[編輯]《大清會典》。康熙元年、
皇上以嗣位改元上
皇太后尊號曰、
太皇太后加上徽號曰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前期一日。遣
官告祭如常儀。不奏書。併免行禮。是日直班內大臣、侍衛、內院禮部官、俱朝服齊集。內院設
太皇太后冊寶亭二座。校尉舉亭。內院禮部官前引 太皇太后冊寶綵亭、至
太和殿正中陳設。陳設畢。禮部官奏請
皇上禮服陞殿。閱冊寶畢。校尉舉亭先行
上乘輿隨後。內大臣侍衛、內院禮部官隨
駕出右翼門至
太皇太后宮門外、冊寶綵亭俱止
上降輿。捧冊寶官從亭內捧
太皇太后冊寶進宮、置黃案上。禮部官導
上於丹陛正中跪。大學士捧冊寶跪進
上受冊寶、併奏書獻畢。大學士跪接。仍置案上。女官
舉冊寶案進宮畢
上還宮。是日、
太皇太后、
皇上鹵簿儀仗俱不設。諸王各官俱免朝賀。次日行
進表禮頒
詔天下如常儀。
康熙元年尊上
太皇太后尊號禮成。是日早、禮部官設香亭一座。表亭
一座。捧在京王以下文武各官具進滿漢字表一通、置表亭內。校尉舉亭。教坊司鼓樂導引、由東長安中門進、由
天安東門至
午門前陳設。禮部堂官自亭捧表入。
午門左門置
太和殿前黃案上候
上陞殿。王以下各官俱跪。大學士捧表恭詣
上前跪讀。王以下文武各官、俱行三跪九叩頭禮畢。 詔告天下各直省《文武五品以上諸司》、應進《表文》、差
官齎進賀
又定嗣後凡遇
「太皇太后聖壽、及元旦冬至各節」、俱照例齎表入賀。其
《賀表文式》,內院撰擬,交與禮部頒發。依式齎進。康熙四年、
《大清會典》:「康熙四年,大婚禮成,加上。」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徽號曰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太皇太后。一應儀。
制俱與元年同
康熙六年
《大清會典》。康熙六年
「躬親大政。」加上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太皇太后徽號曰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太皇太后。前
期一日
皇上躬詣
太皇太后宮恭獻奏書、如順治八年儀。其餘一應儀注
悉照康熙四年行
康熙八年
《大清會典》。康熙八年題准元旦日
太皇太后儀仗樂器、陳設宮門前。
上具禮服陞輿、率諸王內大臣侍衛、及都統尚書、精
奇尼哈番以上、俱朝服至
太皇太后宮門外。
上降輿入。
慈寧門。陞東階、至丹陛上東旁立。奏請
太皇太后陞座。
太皇太后御宮。樂作。陞座、樂止。執事官設
上拜褥於丹陛上正中。禮部堂官引
上就位立。王以下、公以上在門內。大臣侍衛等在門。
外排立。鳴贊官贊「行禮。作樂。」
上率諸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頭禮。禮畢。樂止上復原位立奏請
太皇太后還宮,作樂。
太皇太后入宮、樂止。
上陞輿出。 次日、
太皇太后儀仗樂器、照前陳設宮門前。和碩公主親王
妃以下、縣君、鎮國將軍夫人以上、民公、侯伯都統、內大臣、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命婦以上、俱朝服於
太皇太后宮門外西旁齊集。隨從大臣命婦俱朝服於
太和殿旁右翼門齊集。禮部堂官奏請
皇后具禮服陞輿、由右翼門出。大臣命婦八員在前。
導引餘俱後隨至
太皇太后宮門外。
皇后降輿入。
慈寧門。陞西階、至丹陛上西旁立。奏請
太皇太后陞座。
太皇太后御宮。作樂。陞座。樂止。執事女官設
皇后拜褥於丹陛上正中。引禮大臣命婦八員兩旁。
排班引
皇后就位,立和碩公主、親王、妃以下「縣君、鎮國將軍。」
夫人、民公、侯、伯、都統、內大臣、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命婦以上、俱於門內分班排立、「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 、作樂。禮畢、樂止。
皇后復就原位立奏、請
太皇太后還宮,作樂。
太皇太后入宮、樂止。
皇后率公主王妃等俱出
康熙八年題准冬至節
皇上躬祀。
「南郊禮成。」次日、
皇上率諸王大臣等、詣
太皇太后宮行禮。次
皇后率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婦、詣
太皇太后宮行禮。一應儀注。俱與元旦同。不設筵宴
康熙十二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二年題准
「太皇太后聖旦。」是日早
太皇太后儀仗樂器、全設於宮門前。王以下、民公侯伯
內大臣、侍衛、都統、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以上,俱朝服齊集。
隆宗門外。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具禮服陞輿、率諸王大臣詣
太皇太后宮門外。
上降輿入。
慈寧宮丹陛上東旁立。禮部堂官傳令太監奏請 太皇太后御宮陞座。作樂行禮與元旦同。禮畢、 上出陞輿還宮次
皇后率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婦、赴
太皇太后宮行禮。引禮大臣命婦傳令太監奏請 太皇太后陞座。作樂行禮與元旦同。
康熙十五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五年,以冊立。」
皇太子加上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太皇太后《徽》。
號曰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太皇太。
後一應儀注俱與六年同。惟是日。
太皇太后儀仗、俱陳設宮門前。
康熙二十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年,滇、黔蕩平,功成加上。」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太皇太。
後徽號曰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
皇太后前期一日、遣官告祭如常儀。是日、
太皇太后儀仗全設宮門前。禮部鴻臚寺堂官、預赴 太皇太后宮、設黃案一。於宮前丹陛正中、又設黃案一。
於
隆宗門外。又設黃案一於
中和殿內正中。大學士捧奏書置匣內、由御道之
左至
中和殿案前設
太皇太后奏書匣於正中。預捧奏書出匣。陳設畢。禮部
堂官奏請
皇上禮服出宮陞殿、至案前北面立。閱奏書畢。仍置
匣內大學士二員捧奏書。禮部堂官導引前行。
上陞輿、由右翼門出。至
永康左門降輿。禮部堂官導捧奏書。大學士前行。
由
慈寧門中階入、至中門西旁東向立。禮部堂官導 上由東旁上階、至丹陛上、東旁立。禮部堂官傳諭內
監奏請
太皇太后陞慈寧宮座。
太皇太后禮服御宮。樂作。陞座。樂止。大學士捧奏書進
丹陛上東旁立。禮部堂官導
上詣正中拜位立。鳴贊官奏「跪。」
上跪。大學士捧奏書在左旁跪進。
上受奏書、恭獻、授右旁。大學士跪接置正中案上。鳴
贊官贊宣奏書。宣讀官由案上捧起跪。宣訖、仍置案上。鳴贊官奏「叩頭」 、樂作。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樂止。鳴贊官奏「禮畢。」
上復原位立。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還宮。樂作。入宮。樂止。禮畢。
上還宮。 次日、禮部鴻臚寺堂官、預赴
太皇太后宮、設黃案一。於宮前丹陛正中、又設黃案一。
於左旁。又設黃案一於門正中。
太皇太后儀仗全設。
皇上鹵簿大駕。陳設
太和門前。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俱朝服於常朝
處齊集。未入八分公以下、鎮國將軍以上、內大臣、侍衛都統、精奇尼哈番、滿漢大學士尚書等官、俱朝服於
雍和門外齊集。文武各官俱朝服於
午門外齊集。內閣禮部堂官、設冊寶綵亭二座、校
尉舉亭自內閣起,由中路至。
太和門內設
太皇太后冊寶綵亭於正中。鴻臚寺官引王以下入八
分公以上至
太和門丹墀分翼排立。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禮服。鳴鐘鼓陞
太和門閱冊寶畢。內閣禮部堂官捧置亭內。校尉
舉亭次第前行
上陞輿、禮部堂官前導。詣
太皇太后宮、作《中和樂》。王貝勒貝子公等隨後行。其冊
寶綵亭至
雍和門齊集。諸大臣侍衛跪候綵亭。
駕過隨行至
永康左門
太皇太后冊寶綵亭、由中路前行。
上降輿、隨後行。至
慈寧門內丹陛上東旁立。大學士於亭內捧出冊寶。
置門內所設案上。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陞
慈寧宮座。
太皇太后禮服御宮。樂作。陞座、樂止。大學士捧冊寶、由
中門進設冊寶於正中案上。設紙冊寶於東旁案上。
上詣正中拜位立。「王以下、公以上在門內。大臣侍衛。」
在門外排立。鳴贊官奏「跪。」
上跪。王等諸臣皆跪。鳴贊官贊「進冊寶。」大學士由左
旁案上捧紙冊寶,依次跪進。
上受恭獻授右旁。大學士跪接置正中案上。鳴贊官
贊宣冊寶。宣讀官從案上捧紙冊寶跪宣畢,仍置案上。四女官舉冊寶案置宮門外正中。鳴贊官奏「叩頭。」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王等諸臣皆隨後行禮。其行禮
時作樂設御史於
慈寧宮門外。
永康左門外
午門外三處侍儀其
午門齊集各官。鴻臚寺官由內接傳、亦隨班行禮
鳴贊官奏禮畢
上復原位立。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還宮,樂作。入宮,樂止。
上出陞輿。諸王大臣出。仍各照常處齊集。候
《上陞》。
中和殿座。內大臣、侍衛、內閣、翰林院、禮部、都察院、
詹事府及鴻臚寺執事官、行三跪九叩頭禮畢。〈不贊。〉
上乘輿出、陞
太和門座。王以下文武百官進表行慶賀禮。頒
詔天下如常儀。是日,公主、王妃以下縣君、鎮國將軍、
夫人以上、民公侯伯都統、精奇尼哈番、內大臣、大學士、尚書等官命婦以上、俱朝服。在
永康右門外齊集。其引禮前引後隨、大臣命婦、俱
朝服、在右翼門齊集。禮部引至
隆宗門。禮部堂官傳諭內監、奏請
皇貴妃等詣
太皇太后宮行禮。
皇貴妃
貴妃
諸妃禮服陞輿、依次出。
隆宗門。引禮大臣命婦前導。公主王妃以下大臣
命婦等後隨至
永康左門降輿入
慈寧門丹陛上西旁立。引禮命婦傳諭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陞
慈寧宮座。
太皇太后禮服御宮、樂作。陞座、樂止。
皇貴妃等前進
皇貴妃在左
貴妃在右
諸妃分左右立,稍後,率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婦、
依次排立,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 ,樂作。禮畢、樂止。
皇貴妃等復原位立。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還宮。樂作。入宮。樂止。禮畢。
皇貴妃等出。乘輿還宮。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婦、
等皆退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一年
太皇太后七旬聖旦、行慶祝禮。前期、王以下內大臣滿
漢大學士、尚書、都御史、侍郎、阿思哈尼哈番以上、及在外將軍、總督、提督、巡撫、總兵等官、進獻禮物於
午門外陳設。轉交內務府。是日、
太皇太后儀仗樂器、全設王以下內大臣、侍衛都統、滿
漢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以上、俱朝服在
隆宗門外齊集。二品官以下、有頂帶官員、並直省
進表官員俱朝服於
午門外齊集。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具禮服陞輿。禮部堂官前導。由
隆宗門出。諸王大臣後隨至。
永康左門
上降輿入。
慈寧門丹陛上東旁立。禮部堂官傳令太監奏請 太皇太后陞
慈寧宮座。凡行禮作樂、及接傳侍儀、俱同元旦禮畢。 上復原位立。禮部堂官傳令太監奏請
太皇太后還宮,《作樂》。入宮,樂止。
上出陞輿還宮。 是日、公主王妃以下、縣君鎮國將
軍夫人以上、民公、侯伯、都統、內大臣、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命婦以上、俱朝服於
太皇太后宮西旁門、齊集、候
皇貴妃
貴妃
諸妃具禮服陞輿出
隆宗門。大臣命婦前引。公主王妃以下、俱隨至
慈寧宮行禮與元旦禮同。不設筵宴。
太皇太后陞座,中和韶樂作,奏《昇平之章》:
嘉樂
聖母慈徽穆穆、協德坤元。以涵以育、以天下養。永綏天
祿
皇情展慶,禮明樂淑。億萬斯年,受茲介福。
太皇太后還宮,《中和韶》樂作,奏《恆平之章》:
天祐
皇家景命洊申宮闈重慶。繁祉川臻。如《南山》。壽集嘏。
斯純我
《皇樂只》,燕及臣民。薄海內外,罔不尊親。
太皇太后宮行禮時。丹陛大樂作。奏《晉平》之章
彤庭景麗,旭日祥風。繽紛綵仗,奕奕璇宮。
鴻慈,燕喜,歡洽。
聖衷。萬方一軌。來賀來同。千官拜舞。樂胥有融。維《壽》
《維祺》,「天地並隆。」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二年題准元旦節。
太皇太后儀仗樂器、照常陳設。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
及內大臣侍衛。滿漢大學士等、俱朝服於
隆宗門外齊集。未入八分公等文武各官、俱朝服
於
午門外齊集。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具禮服出宮陞輿。內大臣等前引後護如常儀。
禮部堂官前導由
隆宗門出。諸王大臣侍衛俱隨至
永康左門外、兩翼序立。
上降輿入。
慈寧門丹陛上、東旁立。諸王大臣侍衛、於門外排立。
禮部堂官傳令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陞座。
太皇太后御宮,作《中和樂》,奏《昇平之章》。陞座,樂止。執事
官設
上拜褥於丹陛上正中。禮部堂官引
上就位立。鴻臚寺官引王以下、公以上在門內內大
臣、大學士一等侍衛、在
慈寧門外。「二等侍衛」、三等侍衛、在
永康左門外。俱照次排立。鳴贊官贊「行三跪九叩。」
頭禮作丹陛樂、奏《晉平》之章時。
午門外。文武各官聽鴻臚寺官接傳。亦同行禮設
侍儀御史二員於
《慈寧門外》、二員於
《永康左門外》。二員於
午門外。俱相向立。鳴贊官贊「禮畢。樂止。」
上就原位立。禮部堂官傳令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還宮。作中和樂、奏《恆平之章》。入宮,樂止。 上陞輿出,王等俱隨後出。 次公主王妃以下縣君
鎮國將軍、夫人、民公、侯、伯、內大臣、都統、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命婦以上、俱朝服在
太皇太后宮西旁門、齊集、候
皇貴妃
貴妃
妃各具禮服陞輿出
隆宗門。大臣命婦前引。公主王妃以下後隨。詣永康左門
皇貴妃等降輿入
慈寧門內丹陛上西旁立。引禮大臣命婦、傳令內監
奏請
太皇太后陞座。
太皇太后御宮,《作樂》。陞座、樂止。
皇貴妃等於丹陛上序列。
皇貴妃在左
貴妃在右
妃等分左右立。稍後。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婦等。
在後排立。俱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 、作樂。禮畢、樂止。
皇貴妃等退立原位。引禮大臣命婦傳令內監奏
請
太皇太后還宮,《作樂》。入宮,樂止。
皇貴妃等俱出
康熙二十四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四年議准、凡遇
慈寧宮行禮。一等侍衛在
永康左門外行禮
太皇太后鹵簿。
龍鳳旗四對。用黃紅青黑雲段為質。上描金龍鳳各一、長四尺五寸、闊五尺四寸。紅油薰竹竿、長一丈四尺九寸。間纏以藤。下釘鐵箍、上安金頂、飾以紅纓
金節一對。硃紅攢竹竿、長一丈五寸。下釘鐵鐏、上安貼金銅鵝項鉤、攜銅索天盤。下繫紅線圓絛。間掛紅纓毬八箇。各罩綠皮帽。四角綴貼金銅鈴。外用黃素紗繡五色《龍鳳》為衣籠之吾杖二對。硃漆攢竹為之、長七尺。兩末貼金銅箍、瀝粉貼金雲二段
立瓜二對。硃漆攢竹柄、貼金木瓜、立置其首、承以貼金龍頭。下釘貼金銅箍、共長六尺八寸三分。瓜及龍頭、長一尺六寸三分
臥瓜二對,與《立瓜》制同。但瓜臥置其首,共長七尺三分。
黃段九鳳曲柄傘一把。頂徑五尺,冒以黃段繡雲文,垂三簷。上簷高一尺。中下簷各高八寸五分。每簷繡彩鳳三帶二條、各長三尺、寬二寸。上繡雲文風衣二箇、方一尺二寸。四角繡雲文傘骨三十二根。鐵竹相間、銅絲銅葉拴釘。當柄曲處用鐵心貼金龍頭承傘高二尺。紅油攢竹柄長一丈一尺。間纏以藤。頂安貼金木葫蘆。黃段寶相花直柄傘四把,黃段為之,每簷各繡「寶相花」 直柄、長一丈五寸。餘制同曲柄傘。紅段瑞草直柄傘二把,紅段為之,每簷各繡「瑞草」 文。餘制同黃段傘。
青段九鳳直柄傘二把。每簷各銷金鳳三。《帶》及風衣、俱銷金雲文。餘制同黃段傘
黑段九鳳直柄傘二把。制同青段傘
紅方傘把。紅素段為之,頂方五尺,垂三簷。餘制同青段傘
黃段龍鳳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闊二尺四寸。邊闊五寸。面繡龍鳳。背銷金團龍。挾口兩面貼青綠片金六塊。紅油合竹,柄長一丈九寸。下釘黃銅箍
紅段龍鳳扇二把。制同黃龍鳳扇
金黃段素扇二把。制同黃龍鳳扇
紅段鸞鳳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闊一尺九寸。面紅段繡鸞鳳。邊白段繡雉尾。背青段銷金火焰雲文。黑油合竹柄。制與龍鳳扇同
拂子一對。用紅馬尾為之、泥金樺木柄、長二尺
六寸八分,兩末釘鈒金鳳頭尾
金爐一對。以硃紅漆竿舉之。兩末、雕貼金鳳頭尾。竿首釘鍍金鉤
金瓶一對
金香盒一對
金唾壺一個
金盆一面。已上俱赤金質、鈒龍鳳山水、雲珠、火焰、蓮瓣、花草。嵌珊瑚、青金松子等石
馬杌一座。高一尺四寸五分、方一尺八寸五分。面厚一寸三分。木質硃漆彩畫金雲鳳、鈒花雲金葉裝釘
金交椅一把。面闊二尺二寸。進深一尺。後高三尺。前高一尺七寸五分。木質埽金罩,漆鈒龍鳳。金葉裝釘,穿以黃線匾絛,四垂黃線流蘇。織金黃綺褡襠
金腳踏一箇。闊一尺八寸、深九寸五分、高四寸二分。木質、埽金罩、漆鈒花、金葉裝釘。織金黃綺踏褥
鳳輦一乘。柱高三尺六寸,面闊五尺二寸,進深五尺二寸。頂高一尺,方五尺七寸。座高一尺八寸,面闊六尺五寸,進深六尺四寸。周圍欄柱絛環雕花卉,硃漆貼金飾。中設寶座,下有仙橋。座穿以藤。窗槅穿以石。青線。頂衣用黃結羅為之,銷金鳳瀝水二層,黃段裏衣。外垂珠簾。直杆四根,各長二丈。內槓四根,各長八尺;外槓八根,各長五尺六寸;短槓四根,各長四尺二寸:俱硃漆赤金、頂鈒鳳文,嵌青金珊瑚松子等石。槓末裝金鳳頭尾事件全。
「紅油凳四條。」 《拓叉》二件。
黃布幰衣、油綢雨衣、各一件
鳳輿一乘。面闊三尺一寸五分,進深四尺九寸五分。柱高三尺三寸二分。門闊二尺一寸,高二尺八寸。頂闊三尺九寸五分,進深五尺七寸五分。頂樓六瓣,每瓣闊一尺五寸,共高一尺二寸。轅長一丈七尺五寸,輪高五尺。俱施黃油,彩畫金龍鳳,赤金頂鍍金葉片裝釘。黃素綾衣,上銷金龍鳳瀝水二層。
黃布幰衣、油綢雨衣、黃氈頂、各一件
儀輿二乘。面闊三尺二寸,進深四尺九寸。柱高三尺四寸。頂闊三尺五寸,進深五尺二寸,高九寸。轅長一丈七尺五寸,輪高四尺八寸。俱施黃油赤金。頂鍍金葉片裝釘,黃雲段。車衣重簷瀝水紅綢裏。
黃布幰衣、油綢雨衣、黃氈頂、各一件
大儀轎一乘,面闊二尺九寸,進深四尺、高四尺八寸。頂闊三尺五寸,進深四尺六寸。頂樓八瓣,每瓣面闊一尺、高一尺五寸。俱施黃油貼金雲龍鳳絛環,嵌五色寶石。黃綾衣,上銷金龍鳳瀝水二層。直竿二根,各長一丈七尺五寸;橫竿二根,各長九尺三寸;短槓四根,各長二尺八寸;肩槓八根,各長五尺八寸;撐竿二根、各長二尺六寸。俱硃漆。轎頂飾金鳳十二。金頂鈒海馬文、嵌青、紅、藍三色寶石。轎槓裝鍍金銅鳳頭尾事件全。
黃布幰衣、油綢雨衣、黃氈頂、各一件
太皇太后冊寶、
玉冊每頁長八寸一分,寬三寸七分,厚二分七釐。連以黃線匾絛。上下二頁。面刻「升降」 龍文,冊文填青。
徽號填金。
金冊,每頁長七寸二分,寬三寸一分。連以樞紐,面鈒升降龍文。餘制同。
玉寶交龍鈕,鈕高二寸六分,臺高一寸八分,共高四寸四分。面方四寸四分,鐫滿、漢文。
太皇太后冊寶箱架,雕鈒彩畫龍鳳文。餘並與 皇帝制同。
《太皇太后聖壽表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臣〉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歡誠忭,稽首頓首上言。伏以
「《坤》德無疆」 ,首立。
母儀之極。
天庥滋至聿彰
聖壽之隆。《慶積》
重闈,歡騰函夏。恭惟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
皇太后陛下
齊莊中正
光大含弘
開曆服,億萬年,燕天昌後。
「《邁春秋》,八千歲。」 「錫類施仁」 茲當。
壽豈之辰。咸切尊親之戴。〈臣〉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守封圻土官職在邊方,武官職典戎行。
欣逢盛節。《伏願》〉瑞靄宮庭,常集介眉之祐。
化行寰海,永昭恆月之輝。〈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
《太皇太后正旦表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臣〉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上言。伏以
乾元啟瑞
「《坤厚》凝禧。」 欣瞻四序。《回春》永賴
重闈有慶。恭惟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
皇太后陛下
敬孚壼範
德著徽音
「慈恩篤祜」昇平。
聖善,弘開景運。化日舒長於萬國,太和光被於昌辰。
〈臣〉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守封圻 土官職在邊方 武官職典戎行〉躬逢正旦。轉璇樞而獻頌,望切瞻雲。祝嵩壽以陳詞,誠抒拱極。〈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
《太皇太后冬至表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臣〉等。〈凡在外宮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上言。伏以
初陽來復
六宇昇平
龍樓瑞靄昌時
鳳曆和舒化日恭惟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
皇太后陛下
肅雍葉慶
純敬昭徽
配德端位於
《重闈》。
啟後著功於
「皇極」,「安貞《體順》。」
尊養凝庥。〈臣〉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在封圻 土官職在邊方 武官職在戎
行
欣逢《長至誦》。〉孝慈之則,四海回暄。《見》。
天地之心,萬靈受泰。〈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