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00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七卷《目錄》:
《氏族總部,彙考七》
王應麟《姓氏急就篇》一。
《氏族典》第七卷。
氏族總部彙考七
[編輯]《王應麟姓氏急就篇一》
[編輯]姓氏
若古,後皇錫氏姓。
若氏。《廣韻》云:魯人古氏。《風俗通》:「周太王去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說苑》:晉舟人古乘,亦作固。漢有古霸,孝子古初,蜀有廣漢功曹古牧,後魏古弼,北齊古道子唐古之奇、古元應、古神感,《抱朴子》古強,《神仙傳》:古元之,宋古耕道,見東坡文。又複姓古冶氏。後氏,孔子弟子,齊人後處,字子裡。戰國齊有後勝,越有後庸,漢有後倉,晉有後綿,見《蘭亭詩》。
皇氏、宋戴公之後。有皇鄖、皇父、充石之後。皇國。
父皇瑗、皇非,我皇奄傷。又:鄭有皇武子、皇戍、皇頡。《莊子》,齊有皇子告敖,魏將皇欣。《漢·藝文志》天文家有皇公,吳有皇象,梁有皇侃,《神仙傳》有皇初平。錫氏,漢平帝時交趾太守錫光,梁北涼州刺史錫休儒氏氏。吳是儀本姓氏,孔融嘲曰:「民無上。」 乃改為是後。梁氏。叔琮氏,延賞,《姓氏》《漢·貨殖傳》:臨菑姓偉。
祖黃宗文支葉盛。
祖氏,商祖己之後,有祖伊,出范陽。後漢祖郎,晉祖逖,宋祖沖之,梁祖皓,後魏祖瑩、祖侃、祖鴻勳,北齊祖珽,唐祖孝孫詠,宋祖士衡,祖無擇。黃氏柏翳之後,嬴姓封黃,以國為氏。又金天氏之後臺駘封汾川,其後黃國守其祀。《左傳》:晉有黃淵,衛有黃夷,楚有黃歇、黃齊,《秦博士》黃公疪,漢四皓黃公。《功臣表》:黃極忠,《循吏》黃霸,《西京雜記》:「黃公,東海人,後漢黃香子瓊、黃憲穆,唐黃碣璞,宋黃庭堅、黃中裳」 葆光。宗氏,周卿宗伯之後,出南陽。《唐世系表》:「出自子姓,宋襄公弟敖仕晉,孫伯宗州犁奔楚,少子連家南陽,以王父字為氏。」 《左傳》:齊有宗樓,衛有宗魯,陳有宗堅,漢有宗均、宗俱、宗姚、宗廣、宗訢、宗資、宗慈、宗預,晉宗岱,宋宗炳、宗慤,南齊宗元卿,號宗曾子,北涼宗舒,後魏宗欽,後梁宗如,周後周宗懍,唐宗楚客,宋宗翼、宗澤,文氏老子弟子文子,蔡有文之鍇,楚有文之無畏,吳王闔閭,師文之儀,越大夫文種,宋良醫文摯,《孔叢子》:魏文咨,漢文翁文,齊文讋穆醜,穎文叔良,魏文聘欽,晉有文立,宋文仲興,梁文雲生,唐文元忠,南齊文獻叔,宋文同、文彥博。本敬氏,避諱改為文。支氏,《姓苑》:琅邪人。《戰國策》:魏有支期,晉有沙門支遁,後趙支雄,唐支叔才、支許,宋支漸。葉氏,楚葉公、沈諸梁,食采於葉,音「攝」 ,今如字。吳有都尉葉雄,唐葉法、靜善、孝辯、靜能,閩葉翹,宋葉清臣、夢得、顒衡,適濤、謙亨。盛氏,姬姓。《穆天子傳》有盛姬,盛國女也。秦盛橋、漢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諱改有《盛吉》《盛修》《盛兌》、盛包、盛憲、《盛道》《盛孔叔》、吳盛沖暹、晉盛彥、唐盛彥、師盛均、宋盛度、僑陶京。
「曾禰昭穆」家法正,
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為曾氏。蒧參、元西始有聞。《左傳》有天阜。後漢尚書曾偉,唐曾元裕,宋曾致堯、鞏布肇、曾公亮,子孝寬、孝序、曾幾、懋開。禰氏後漢平原禰衡。昭氏、楚同姓,與屈景為三族,有昭奚恤、昭陽、昭睢、昭常、昭獻、昭鼠、昭魚、昭應、昭翦,莊子、昭文、鼓琴。穆氏又作繆氏於諡。漢有穆生,後魏改丘穆陵為穆氏。有穆壽觀,唐穆寧四子贊、質、員、賞,北漢穆令均,宋穆修、穆衍。珣。家氏出於周《詩》。《春秋》有家父,晉有家僕徒。《風俗通》:漢家羨,為劇令,唐孝友傳家師諒,宋家安國、定國。頤。法氏,齊襄王法章之後。後秦滅齊,子孫不敢稱田姓,以法為氏。宣帝時徙三輔,世為二千石。後漢法雄、法真、法度,蜀漢法正。正氏,宋正考父之後。《左傳》:魯有正常,秦博士正先,蜀漢益州太守正昂,後魏永昌太守正帛,《史記》:正伯僑,古仙人。音征。
「來昆」仍雲「世孝敬。」
來氏、殷之別族,子姓食采於郲,因以命氏,後單為來。漢有來平、來歙、來歷、來機,蜀漢有來敏。梁來嶷,隋來護兒,子恆濟,在唐以學行稱,相高宗。來曜,子瑱、來鵠、鵬。來擇。昆氏,夏諸侯昆吾之後。戰國有賢者昆詳《莊子》黃帝昆閽。後車仍氏,周有仍叔。
見詩。《春秋姓苑》:仍,國名。《夏後緡》有仍氏女。雲氏,黃帝以雲紀官,出縉雲氏之後。又後魏宥連氏改為雲氏。隋有雲定興,唐雲弘嗣。雲得臣。世氏,《風俗通》:《戰國策》:秦大夫世均。《藝文志》:儒家世子名碩,陳人。孝氏,《風俗通》:「齊孝公之後。敬氏出陳,公子敬仲完,在齊以諡為氏。」 後漢有敬歆,後魏敬珍,北齊敬顯雋,隋敬肅,唐有敬暉。「播、羽、括、晦、皞、會真冕」 ,後梁有敬翔。
授汝童蒙習孔孟。
授氏,出《姓苑》汝氏,商有汝鳩、汝方,晉有女叔,陳有女叔。戰國楚有女阿,魏有女商,漢有汝章、汝都、汝雲、汝敦、汝臣。晉汝班。童氏,顓頊子老童後為氏,出東莞。後漢循吏童恢,又童仲玉。東莞童厚之,吳隱之母童儈女,宋宦者童貫。蒙氏,其先齊人,秦蒙驁子武,武子恬毅,楚有蒙穀。習氏出襄陽。漢有習郁,晉有習鑿齒。蜀漢習隆。孔氏與宋同祖,子姓閔公生弗父何,曾孫正考父生孔父嘉,仲尼其後也。又衛有孔達、孔烝鉏。鄭有孔叔,又子孔之後孔張。陳有孔寧、孔奐。齊有孔虺,仲尼之後。漢孔臧、安國、光融。唐有穎達、巢父、戣戡《緯》,宋有孔道輔、文仲、武仲、平仲。孟氏魯桓公子慶父之後。仲孫為三桓之孟,號孟孫氏,其後稱孟氏。有孟公綽、孟子,即孟孫之後也。《呂氏春秋》:「孔子學於孟蘇。」 又衛侯之兄孟摯,亦曰孟子。衛孟賁,秦孟說,漢有孟舒、孟卿、孟喜、孟柳、孟敏、冀布,吳有孟宗,晉有孟觀、孟嘉,唐有簡郊、雲卿、浩然、昭圖、詵元陽,後蜀孟知祥,宋孟忠厚、孟醇。
覽載籍,
覽氏,《姓苑》云:彭城人載氏。《風俗通》云:「姬姓之後」 ,春秋有載國、籍氏,晉孫伯黶司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後有偃談。漢高祖時,佞幸有籍孺,又有籍福。後漢小黃門籍建,《游俠傳》籍少翁,《外戚傳》籍武。
《涉篇章》。
涉氏,晉有涉陀、涉賓,秦有涉間,漢有涉何,《神仙傳》有涉正篇氏,周大夫史篇之後。章氏,《戰國策》:齊有章子,秦將章蟜、章邯,漢御史章贛,陳章昭達、章華,唐章孝標、章八元碣全益,宋章得象。《望之衡世本》章姓任。
稽《堯虞》。
稽氏,《呂氏春秋》:「秦賢者稽黃。」 《漢·貨殖傳》:「稽發,黃帝臣太山稽之後。」 堯氏,帝堯之後,魏人司農堯暄,又堯雄,隋有堯君素。虞氏,帝舜之後有虞思、虞閼父,又有太伯之弟仲雍,曰虞仲,武王封其後於河東,謂之虞公,其後亦為虞氏。戰國有虞卿,漢有虞初、虞延放、虞詡祁,吳虞翻,晉虞悝潭,宋虞願,唐有世南,宋有太熙、允文。
監夏商。
監氏。《風俗通》:衛康叔為連屬之監,其後氏焉。《呂氏春秋》:秦大夫監突。《韓子》:宋之富賈有監止子。又《史記》:田常與監止俱為齊左右相。監一作闞。《宋登科記》有監長世。後魏李彪受業於監伯陽。夏氏。陳宣公子西,字子夏,別其族為少西氏,生御叔,御叔生徵舒,始以王父字為夏氏。後有夏齧區夫。又齊有夏禦寇,衛有夏戊、夏育,一雲夏后氏之後。《列子》:湯問、夏革,趙有夏說,漢有夏勤、夏方、夏恭、夏馥、夏蘭,晉有夏統,隋夏典,宋夏竦噩。商氏、商容之後。《說苑》:「康叔、伯禽見。」 商子,孔子弟子商瞿、商澤,齊有商子、車子遊,魏有商文,後漢商升,唐商價,宋商瑤、飛卿、守拙。
《禹啟湯》。
禹氏,夏禹之後。王僧孺《百家譜》:「蕭道游娶禹氏女,南唐將禹萬誠。」 啟氏,後燕將軍啟倫。《通鑑啟籥》
湯氏,成湯之後。宋有沙門湯惠休,南齊湯休武。
唐湯嘉惠、湯賁、《湯緒》南唐殷崇義入宋,避諱,改為湯悅。宋有思退、鵬舉、邦彥。
《武成康》。
武氏,周大夫武氏子,見《春秋風俗通》云:宋武公之後,氏於諡,秦末武臣,自立為趙王,項羽之客有武涉,魏將武滿,漢有武虎、武讓、武勃,魏武周,晉武陔、武延,唐武后之族:攸緒、平一、元衡、儒衡、少儀,五代,武行德,宋武守琪。成氏,周文王子成叔之後,又周之采地。卿士有成肅公、簡公,又楚令尹子玉若敖孫也,號成得臣,「亦為成氏,大心熊其後也。」 又晉有成鱄、成何,齊有成秩、成瞷,宋有成讙,秦有成差,並為成氏。《戰國策》:周有成恢,《韓子》:成竅善琴。《三苗》有成駒。《說苑》:「成回,學於子路。」 《淮南子》:成慶,漢有成信、丹璡。嚴翊世,梁成景雋。後魏有成淹,唐成元英、成元、成伯、璵如。璆康氏,衛康叔之後,齊康昕,梁康子元,秦康回、康權。《世說》晉有康僧淵,疑是裔人。唐有康子元,國安康軿希銑,亦西裔,姓康,日知靈。
州人。祖植,開元時,縛康待賓,平六裔。州後唐康澄,宋康保裔允之。
《周叔季》。
周氏,周平王子,別封汝州,人謂之周家,因氏焉。一雲報王之後為氏。又周桓公宰周公,繼守官邑,故為周氏。又周任之後,亦為周氏。魯有豐,戰國有最,周之公子,趙有舍袑,魏有訢、市霄叔。楚有文,漢有勃。亞夫、昌仁、堪、舉、燮章、磐,吳有瑜,晉有處、訪顗,齊有顒,唐有墀,宋有惇、頤、行己、邦彥、必大、葵操、武仲,執羔、叔氏,魯宣公弟叔肹,其後為叔氏。有叔老、叔弓、叔鞅、叔。〈缺。〉叔詣。又周有叔服,鄭有叔詹,《呂氏春秋》:齊有叔無孫。漢光武時,破鹵大將軍叔壽。後魏乙旃氏改叔氏。季氏,魯桓公子友,《春秋》曰季子,其後為季氏。有季冶。又隨有季梁,《列子》:楊朱之友。季梁。漢有季布,《功臣表》季必,宋有季陵、季南,壽
侯暴強。
侯氏,鄭大夫侯宣多侯羽之後也。《唐世系表》云:「本出姬姓。晉侯緡,子孫適他國,以侯為氏。」 又魯有侯叔、夏侯犯,齊有侯朝,魏侯嬴,漢侯公、侯應、侯嘉、侯霸、侯輔、侯文、侯登、侯芭、侯汶、侯瑾,陳侯瑱,後魏侯辯,唐侯喜,行果、高雲長,宋侯仲良叔獻。暴氏,暴辛公之後。周畿內國。《詩序》:「暴公為卿士。」 《世本》「暴辛公」 作塤。韓有暴譴。暴䳒,一作「鳶。」 漢有暴勝之,新野人暴利長,淮陽太守暴汜。北齊有暴顯,晉建平都尉暴重。《強氏》。鄭有強鉏,《漢功臣表》有強瞻,宋強元明。後魏強蚪,唐有強循、強蒙,宋有強至、子淵明。
桓莊霸。
桓氏出姜姓。齊桓公後桓公作伯,支庶用其諡,立族命氏。齊有桓跳,又出子姓。宋桓公孫鱗鱹號桓子,因為氏。向魋號桓司馬,《戰國策》:「楚桓臧」,《列仙傳》:「桓良,秦有桓齮、桓楚、楚、桓嬰,漢有桓生、桓寬、桓譚、桓虞、桓」〈缺。〉「桓榮郁焉典文」,魯國桓公、桓梁,魏桓階、桓範,吳桓彝,晉桓雄、桓宣彝、溫沖、伊景,齊有桓康,梁有桓和,隋桓法嗣,唐有桓彥範、執圭。莊氏,楚莊王之後,氏於諡有莊辛、莊豪、莊蹻,宋有莊朝、莊堇、莊周,趙有莊豹,齊有莊賈。〈缺〉莊霸暴,越人,莊《舄漢》,莊忌助,《青安》《忽奇》,翟遵光,莊不識,宋莊徽,莊夏。
霸氏。《益部耆舊傳》有霸相。
《燕荊王》:
燕氏、姬姓。召公奭封燕,其後以國為氏。又南燕,姞姓。孔子弟子有燕伋。《史記》:「趙將燕周」,漢有燕倉、燕瑗、燕廣,後漢燕宗、燕鳳,北齊燕子獻,唐燕欽融重,宋燕肅。又百濟。〈缺二字。〉有燕氏。荊氏,𦬒姓,粥熊之後。封楚,亦曰荊,其後為氏。燕有荊軻,魏有荊伯柳,漢荊邯,唐荊浩,宋荊罕儒。王氏太原、琅邪,周靈王太子晉之後。北海、陳留,齊王田和之後。東海出自姬姓,高平、京兆,魏信陵君之後。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殷王子比干之後。又金城、廣漢、長沙、堂邑、河南,共二十一望。《左傳》齊有王向、猛湫、甲豹,晉有王生,吳有王犯。又魏文侯子孫稱王,因為氏,龔暢、粲其後也。秦有翦賁離,琅邪吉駿、祥導之先也。文中子出於太原,漢徵士霸,過江為僑,姓王、謝、袁、蕭為大,山東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唐王珪、方慶,宋王旦、曾禹、偁、堯臣、安石、十朋、居正、大寶。
《戰秦》、項。
戰氏,見《姓苑》。後漢戰兢,宋戰貽慶。秦氏嬴姓,非子,封秦後,以國為氏。又舜七友有秦不虛,魯有秦堇父丕茲。周遄,孔子弟子秦祖冉。商非,燕有秦開、舞陽,楚有秦嘉,《列子》有秦青、韓子、秦西巴。秦越人。漢有秦恭、充同、彭景頡。蜀漢有秦宓、吳秦松、晉秦季,後魏秦道靜,唐秦叔寶。景通系韜玉,宋有《觀檜傳序》:玠,項氏,姬姓「國。為齊桓公所滅,子孫以國為氏。項橐七歲,為孔子師。楚有項燕,世為楚將,封於項,生梁。梁兄子籍,漢項曼卿,吳項峻,唐有項斯,宋有項安世。」
興高光。
興氏。後漢有謁者長興渠。後魏慕容氏破後,忌而誅之。時有免者,不敢復姓,皆以興為氏,後詔復舊姓。高氏。齊太公之後,食采於高,因為氏。有高傒。又惠公孫竈子疆亦為高氏。又鄭有高渠彌、高克,宋有高哀,孔子弟子高柴。《詩釋文》:「子夏授高行子」 ,即《詩序》及《孟子》所謂高子也。《穆天子傳》「七萃之上曰:高奔戍。漢高起」 ,高不識、高相袪、高彪鳳,魏高柔,後魏高允,後周宣帝改高為姜。燕高雲:高句麗之支屬。唐高,馮仲舒士廉郢適,宋高瓊、防登懌。光氏,燕田光之後,秦末子孫避地以為氏。《史記·光羽傳》,《易》《水經注》:後漢符縣吏光尼和女終。北齊光弁,晉有樂安光逸,苻秦有光祚。《南史》:宋光順之,唐有光楚客,樂安人。《宋登科記》有《光垂》。
晉、代、魏
晉氏,姬姓。唐叔虞封晉,其後氏於國。楚有晉陳,魏有晉鄙。漢淮南八公有晉昌,晉有晉灼。後漢晉文經、晉馮魏、晉宗,西晉有晉邈,後魏晉鴻、唐晉暉、隋晉文衍。晉平東。代氏,國名。趙襄子取其地,後以國氏。趙有代舉,漢有代武,宋有代淵。魏氏,姬姓,國在河東,為晉所滅。又畢萬,畢公之後,仕晉封魏,後因為氏。周命魏斯為侯,後稱王。秦魏冉,齊魏慶,漢魏無知相,晉魏舒,北齊魏收,隋魏澹,唐魏徵,元忠知古,謨扶弘簡,宋魏仁,浦羽掞之,了翁矼杞。
齊更《梁》。
齊氏,姜姓。太公封齊,其後氏於國。《春秋》衛有齊惡豹,六國有齊明,《列子》趙齊嬰,漢有齊受,唐有齊澣夔、善行,光又映抗。宋有齊恢、齊得一,又複姓有齊季氏。齊公子季奔楚為氏,有齊季窺,見後更氏。魏有更嬴,見《戰國策》。梁氏,嬴姓。周平王封秦仲少子康於夏陽梁山,為梁伯,後為秦所並,子孫奔晉,以國為氏。晉有梁弘、由靡、益耳。丙嬰,孔子弟子梁鱣,漢有梁統,益耳之後。又鴻僅、鵠相。魏梁習,《王莽傳》:「梁護,奉少昊後。後魏拔列蘭氏,改為梁氏。」 《會稽典錄》:「句章梁宏,苻秦、梁熙、梁成,燕梁琛,隋梁毗士彥、彥光,唐梁載言肅,宋梁周翰、顥、適、燾、克家。」
《隨吞陳》。〈吞他前切〉
隨氏,姬姓隨侯之後,以國為氏。漢有隨何、隨蕃、隨昱。又晉士會受隨邑,亦曰隨會。隋文帝去辵為隋,《說文通釋》曰:「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 殊不知隨從辵。辵,安步也,而妄去之,豈非不學之故。唐隨德素《藝文志》:隨翽吞氏,漢有吞景雲,見《廣韻》。陳氏,媯姓,舜後滿封陳,後為楚滅,子孫以為氏。陳公子完奔齊,為陳氏。孔子弟子陳亢,孟子。陳良,《戰國策》:陳軫,陳筮,魏陳餘,漢陳嬰,平萬年,湯寵,龜蕃實,魏群泰,晉陳壽,梁陳霸先,稱陳,唐陳叔達。子昂,宋陳堯叟、堯佐、堯咨,恕瓘,康伯,俊卿,從《易》,襄薦,師道、師錫,與義、傅良。
宋《過唐》。〈過古禾切〉
宋氏,子姓。周封微子於宋,其後氏於國。《左傳》:晉有宋勇,宋有宋牼,齊有宋郭,韓有宋赫,楚有宋玉、宋觚、宋義,漢有昌忠疇、畸弘,後魏宋弁涼、宋混、宋繇,北齊宋遊道,唐有宋璟之問、務光,後唐有宋令詢,南唐宋齊丘愈,宋有宋湜、白綬、敏求、庠、祁、偓、咸。過氏《世本》:「任姓,夏諸侯後為氏。」 《漢·百官表》有過期,《風俗通》有過栩,宋有過勗、唐氏,唐堯之後。又武王子叔虞封於唐。又春秋唐惠侯,亦姬姓國。魏有唐尚、唐睢,鄭有唐苟,宋有唐鞅,梁有唐舉,楚有唐狡、唐勒。漢有唐厲、唐蒙、唐郁,晉有唐彬,唐有唐儉、休璟,宋有唐介、詢庚、仲友、《坰》。
《魯春秋》。
魯氏,姬姓,伯禽之後,悼公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公羊傳》:魯子,戰國有魯仲連、魯丹、句踐,漢有魯伯、魯賜、魯恭、魯奇,吳有魯肅,晉有芝褒。充宗之;唐魯炅,宋有魯宗,道有開隋。魯世達春氏,《尚書大傳》:齊宣王時有春子。《呂氏春秋》:齊有春居。又《姓苑》云:「春申君之後。」 秋氏,《姓苑》:魯有秋鬍子,宋中書舍人秋當。
《左丘明》:〈明葉音芒〉
左氏,周有左儒。又左丘明,魯之左史,繼守其職,遂為氏。又楚左史,倚相末裔,亦為氏。又齊公族有左丘公子,後為氏。又商紂有諛臣左強,楚有左爽,周有左尚,秦有左成,《戰國策》:魏左華,漢有左咸、左隆、左雄、左原、左承祖、左慈,晉左思,吳左奕,唐左震,後秦左雅、丘氏,陳有宛丘居者,以為姓。又邾有丘弱,後亦為氏。又《風俗通》:「魯左丘明之後。」 又齊太公封營丘,支孫以地為氏,世居扶風。漢末丘俊持節江淮,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吳興。《列子》丘邴章,漢有丘子明、丘常、丘季智,南齊丘靈鞠、宋丘淵之、梁丘遲。又後魏丘敦氏,改丘氏。丘堆又複姓。匈奴有丘林氏、唐丘行恭、丘為、丘悅、丘光庭、敬伯啟期、宋丘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苟晞、從事明預,宋有僧紹、僧暠,梁有山賓,後魏明亮,齊有明慧昭,《唐志》《明氏世錄》六卷、明粲;西域有明氏,唐有明崇儼,宋有明鎬、明橐。
《易田何》?
易氏,齊大夫易牙之後。晉有易雄,宋有易元吉祓,唐李白詩有《贈易秀才》。田氏之先職賦田,因為氏。晉有田蘇,宋田丙,魯田饒,魏田子方、燕田光,又陳厲公子完奔齊,世為卿,遂篡國,其後亦為田氏,蓋以陳、田聲相近雲。有穰苴、單駢巴,漢有田叔、田何、千秋、延年、豐翕、盛晏、終術。魏有田疇豫,唐田弘正季羔、游巖、仁會,宋田況錫畫,後魏田益宗蠻也。
何氏,唐叔虞後,封於韓。韓滅,子孫分散江、淮間。
以「韓」 為何,字隨音變,遂為何氏,又複姓公何氏。《左傳》:「魯公何藐」 ,見《後漢》武敞休熙,臨顒魏夔晏蜀何。
〈缺〉晉何曾充無忌,宋何承天尚之,隋何妥、唐易子彥先、蕃承天,撰《姓苑》,南唐何敬洙,宋何步去非,「《郯群》中立繼筠。」
《費京房》:
費氏。《史記·夏紀》云:「禹姒姓,其後分封有費氏。」 又《秦紀》:「女華生大費,是為柏翳。大費生子若木,實費氏。」 元孫費昌,為湯御殷有費中。又魯有費邑。《左傳》有費庈父。又季父氏受費為上卿,其後亦為費氏。《孟子》有費惠公,楚費無極。戰國費紲,漢費直治。《易》又有費連、費貽長房。蜀漢費禕《詩觀》晉費慈恬。又後魏改費連氏為費氏,有費穆,隋費曜,唐費冠卿,宋費樞士寅京氏,《風俗通》云:「鄭武子段封於京城,京城大叔其後氏焉。」 漢京房受《易》,本姓李,吹律自定為京氏。《儒林傳》:又有一京房,梁丘賀從之受《易》。晉有京相璠,宋京鏜。房氏出祁姓,堯子丹朱,舜封於房子陵,以父封為氏。周昭王娶於房,曰房後。戰國有房喜,漢房鳳、房植,南齊房伯玉,宋房崇吉,後魏房景伯、法壽、房諶,四子裕、垣、邃、熙,號四祖。裕孫法壽。又後魏屋引氏改為房氏。北齊房謨,隋房恭懿、房彥謙,唐有元齡、融琯。後唐房暠,宋房庶。
《詩申公》。
詩氏,《後漢·馬援傳》:「交阯女子徵側,嫁朱鳶人」 詩索。
申氏、姜姓國申伯之後。周有申向喜,晉有申書。
齊有申鮮虞、申蒯,鄭有申侯,魯有申繻豐須詳,楚有申舟無宇、包胥鳴,孔子弟子有申棖,一作「黨。」 齊將申縛吳。申胥,即伍子胥。申陽,為河南王。韓申不害,漢申培公申輓、申咸,宋申篡、申坦、申元吉,晉申永,魏申儀,後魏申徽,燕申紹、申引,宋有申顏公氏,漢有主爵都尉公儉,見《姓苑》。
韓嬰萇。
韓氏,周武王子封韓,後為晉滅,因稱為韓氏。晉大夫韓萬,曲沃桓叔之子,晉滅韓令萬食其地,後為氏。韓非,韓諸公子。《列仙傳》:韓終,又複姓有韓餘氏。韓宣子之後有餘子,奔齊為氏。漢有韓信、安國、延壽、增昌、嬰棱、韶,魏韓暨,晉韓伯,字康伯,延之,後魏韓茂、韓子熙,唐韓思彥、會愈、偓翃,後周韓通。宋有韓億、絳琦、忠彥、世忠,元吉,溥。嬰氏,《風俗通》:「晉大夫季嬰之後。」 萇氏,周大夫萇弘。後漢:袁術將萇奴。唐萇總。《五代》萇從簡。
《樂制竇》:
樂氏,宋戴公子衎,字樂父,元孫、樂毅,豫為樂氏,其後有樂喜。又楚有樂伯,晉有樂王鮒、樂徵、樂霄,孔子弟子樂欬,鄭有樂耳、樂成,魯有樂頎,魏有樂羊、樂騰,燕有樂毅、樂間,趙有樂乘、樂池、樂祚,漢樂說、樂恢、樂松、樂闈;魏樂詳,晉樂廣、道融,隋樂運,唐樂彥瑋、思晦、朋龜,宋樂史、樂京、亮臣。制氏,漢樂家有制氏,世在太樂官。竇氏,夏後相有窮之難,後緡逃出自竇,生少康,其後氏焉。晉有竇犨,魏文侯樂人竇公。又竇屢,漢有竇嬰融;唐有竇威德、元易直。又竇常、牟群、序、庠、鞏《聯珠集》,五代竇儀、儼、侃、偁值,號「五龍。」
《禮戴慶》。
禮氏、衛大夫禮孔禮。至後漢禮震,受《尚書》歐陽歙。
戴氏、宋戴公子文之後,以諡為氏。有《戴惡不勝》。
盈之《韓詩外傳》:「戴晉生見」《梁王莊子》:「戴晉人」,「漢有戴聖德,野崇長樂憑,良就恢宏,晉有邈逵,唐有冑,至德叔倫,慶氏,鬻子湯七佐,有慶輔,陳有慶虎,慶寅,晉有慶鄭,齊有慶克,佐,封慶。」〈缺。〉《史記》:「趙將慶舍。」漢禮學有慶普,後漢慶鴻、慶純,避安帝諱改為賀。隋有慶整、荊軻,衛人謂之慶卿。又複姓有慶師、慶忌、慶父,三氏,見《姓苑》,又見後。
《史蒼頡》。
史氏,周史佚之後,子孫以官為氏。又有史籀、史伯,晉有史蘇、史趙、史黯,秦有史顒,衛有史朝、史狗、史鰌,其後並稱史氏。楚有史皇、史裨,魏有史起。《古今人表》:史舉,韓有史疾,漢有史高丹、史弼、史舉、史柱國,隋史萬歲,唐史務滋,宋史浩。蒼氏。黃帝史官蒼頡之後。漢有江夏太守蒼英,又複姓。《淮南子》蒼吾繞,見後。頡氏。《風俗通》有頡衛,古之賢者。
《琴師襄》。
琴氏。《家語》:琴牢字子開,一字子張。《左傳》《孟子》雲「琴張。」 《列仙傳》有琴高。《吳越春秋·陳音》曰:逄蒙傳楚琴氏。師氏,晉有師服、師曠,魯師己、師摰、師冕、師乙、師襄、師亥、師金,鄭有師叔,楚師祁犁,其後皆為氏。漢有師丹、師史、師臨雅。琴師氏,名中師曠。後魏師纂、宋師覺,授宋師頏渾甫。襄氏,魯公子遂襄仲,子孫以諡為氏。又《左傳》:齊有襄罷師、襄伊。《韓非子》:魏有鄴令襄疵。楚有襄疆。漢人謁者襄章。後漢襄楷。《風俗通》:楚大夫襄老之後。又複姓公襄氏。魯公襄昭見後。
宰我貢
宰氏,周宰孔之後,孔子弟子宰予,字子我。《呂氏春秋》魯有宰讓,《淮南子》:「魯宰折睢。」 《漢藝文志》農家有宰氏。後漢有宰晁,晉孫拯門人宰意。我氏、《漢·藝文志》墨家有我氏。貢氏,孔子弟子子貢,其後以字為氏。漢有貢禹,高帝時亦有貢禹。
子《游張》。
子,姓契,以元鳥生,為舜司徒,封於商,賜姓子游氏。鄭游吉,穆公子偃之孫,以王父字為氏。《左傳》:周有游孫伯。《史記》:周有游騰,魏游楚,前趙遊子遠,前燕遊邃。又《漢·藝文志》有游棣子,梁游君公,後魏游明根、雅肇古,唐游重彥,宋游酢侶。張氏自軒轅子少昊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莊子》:「黃帝張若,《前馬》,周有張仲,晉有張倓老骼趯,宋有張丐,趙有張孟談,魏張儀,韓張翠,秦、張唐,漢張耳、張良蒼,相如、釋之湯,後漢張湛,堪、霸、純、敏,酺、綱、升,晉張華,唐張行成、說九齡、柬之、嘉、貞、鎬,宋張、齊賢、詠、載、舜民、庭堅、浚、栻、燾、九成、孝祥、觀、闡。」
《楚·屈原》
楚氏,以國為氏。晉趙襄子家臣楚隆,後唐楚匡祚,宋有楚昭輔建中屈氏,楚武王子瑕食采於屈,因氏焉。屈重、屈完、屈蕩、屈建、屈申、屈生、屈平,其後新序:楚屈廬,韓有屈宜臼,宋有屈穀。《淮南子》有屈商,後漢有屈充、屈豫,吳有屈晃,後魏屈遵,唐屈貞筠。三輔諸屈,漢時所徙。宋臨海屈元應。原氏,周文王之子,封原伯,其地在河內,後為晉所滅,遷於冀,因稱原氏。晉更以原封大夫先軫號原軫,其後亦為原氏。又趙同亦曰原同,周之采地亦名為原。有原莊公、襄公、原伯魯,其後亦命族。鄭有原繁,陳有原仲,孔子弟子原憲、原亢、原壤,趙有原過,漢有原涉,後漢原展。後魏原靈度。
《趙荀卿》。
趙氏。周穆王封造父於趙城,後稱趙氏。晉趙夙弟衰之後趙籍為侯。秦趙良,漢有趙堯充國、廣漢禹後,漢有憙岐典、孝康曄,唐有趙憬宗儒,宋有趙普概、抃鼎、安仁。荀姓。《國語》「黃帝子十二姓有荀。」 又文王之子郇伯,其後去邑為荀。晉有荀息、荀林父,林父始將中軍,稱中行氏,其弟荀首,分族稱知氏。趙有荀況、荀訢,漢有荀彘、荀淑、爽、悅、彧,北齊荀士遜、荀濟。卿氏,《風俗通》云:「趙相虞卿之後。」 燕有卿秦,後漢有卿仲遼。
先董、賈。
先氏,晉大夫先丹木友軫且居縠。《集古錄》:「後漢先讜,今瀘州有先氏。」 去聲。董氏,本己姓。飂叔安之裔子曰董父,能擾龍,舜賜姓曰董。又周大夫辛有二子適晉,與籍氏俱董督晉之史籍,因為董氏。董因、董狐、董叔、董安於、董褐,皆其後也。《韓子》有董不識,漢三老董公、董仲舒、董子儀、董扶,蜀漢董允,魏董遇,後魏董琬,文《中子》董常,晉董養,宋董弅耘,漢牂柯大姓董氏。唐董、晉、賈氏,姬姓國,唐叔虞少子公明,為賈伯,晉滅之,後為賈氏。晉有賈華、賈伯、賈辛。又狐偃之子射姑,食采於賈,稱、賈佗;又齊有賈舉、賈寅,陳有賈獲。趙賈偃。漢有賈山誼、捐之、安國、壽護、延逵、琮、彪。晉賈疋,後魏有賈思伯彝、顯度,唐有賈耽至、賁、循島,宋有賈黃中昌朝黯,同晉賈弼撰《姓氏簿狀》傳子匪之,匪之傳子希鏡,撰《姓氏要狀》。希鏡傳子執,更作《姓氏英賢》,著《百家譜》。執傳其孫冠,撰《梁國親簿》。
後《班揚》
後氏五代漢有後匡贊。班氏、楚令尹鬥子文之後。子文名穀於菟,楚人謂虎班,其子班亦為令尹。秦滅楚,遷晉、代之間,因氏班焉。漢有班伯彪、固超勇,唐有班景倩。宏揚氏,其先出自周伯僑,以支庶食采於晉之揚,揚在河、汾之間,漢有揚雄,英後也。華陰之族。從木。
寶慈儉。
寶氏見《姓苑》。慈氏,見《急就篇》。高辛氏才子之後,美其宣慈惠和,因為氏,唐慈州,因慈氏縣名之。儉氏見《姓苑》。
帥典常。
帥氏,本師氏,避晉景帝諱為帥氏。晉有尚書郎帥昺,唐帥夜光,宋有道士率子廉,見《東坡集》。典氏,《魏志》有典韋、常氏,黃帝使常儀占月。又有常先、常從,《老子》師之。《莊子》有常季,齊有常之巫,越有常壽過,漢有常惠、河間中尉常麗,後漢有常沖、常少,魏常林、常彫,蜀常璩、冉閔臣、常煒,蜀漢常播,宋常珍奇,後魏常爽、景陟,後周常善。隋常得志。《唐世系表》:「衛康叔支孫,食采常邑,因以為氏。」 唐常何袞建敬忠伯熊達濬謙光。南唐常夢錫。宋常安民秩同,又複姓伯常氏。《莊子》伯常騫。
直,諒「友
直氏、楚人直躬之後。漢有直不疑。諒氏,《戰國策》「趙辯士諒毅。」 後漢獨行諒輔。友氏、《後漢·梁冀傳》有友通期。
《箴諫防》:
箴氏,《風俗通》衛大夫箴,《莊子、左傳》作「鍼」 ,其廉反。諫氏,《風俗通》漢有諫忠防氏,後漢有防廣,為父報讎。
清·伯夷
清氏。《漢歷志·考德》曰:「少昊曰清。清者,黃帝之子清陽也。」 《左傳》:晉有清沸魋。《古今人表》:舟人清涓伯氏。《風俗通》云:「氏於字。」 晉有伯宗子、伯州犁,宋有伯氏,齊有伯氏。《呂氏春秋》伯牙豉琴注云:伯姓,楚人,孔子弟子伯虔夷氏。《論語》逸民夷逸,周大夫夷詭諸夷采,地名。邾有夷射姑。《孟子》:墨者夷之後。漢有夷長公,莊子夷節楚臣,《世本》云:「夷牟作矢,黃帝臣。」
《狂接輿》。
狂氏,《左傳》:宋大夫狂狡。《韓非子》:太公望殺狂矞。東海居士接氏,《史記》齊有接子。《三輔決錄》有接昕子。《莊子》曰:接子之或使輿氏,周大夫伯輿之後。後魏有輿珍,《左傳》:萊大夫正輿子。
列禦寇。
列氏,《風俗通》云:「列山氏之後列禦寇著書。」 《呂氏春秋·列精子高》,六國賢人御氏,《左傳》:「魯有御孫、御叔。」 註:御叔,御邑大夫。《史記索隱》《風俗通》有御氏,為漢司空御史,名長卿。寇氏,《風俗通》云:「蘇忿生為武王司寇,其後以官為氏。」 後漢寇恂,後魏改若口引氏為寇氏。有寇讚,後周寇雋,後梁寇彥卿,宋寇準、寇瑊、寇庠。
路溫舒。
路氏。《國語》:妘姓:陸終子求言之後,別封路。《廣韻》《唐世系表》:「姬姓帝摯之後,封路以國氏。」 《急就篇》註:「路,水名,在涿郡界,居者氏焉。」 《呂氏春秋》有路說。漢有路中大夫路博德、充國、溫舒、恭粹、賈執《英賢傳》:「路中大夫之後,以路中為氏。」 魏路蕃,後魏路邕,唐有路敬淳嗣恭,隋路巖,宋路振允迪。溫氏、己姓。周蘇忿生以溫為司寇。春秋時,狄滅溫,溫子奔衛,蘇公之後也,國於溫,故曰溫子。其後晉取溫大夫郤至,食采,號溫季,子孫因氏。漢有溫疥,後魏溫子昇,北齊溫君悠,漢有溫順、溫序,晉溫嶠幾,唐有溫大雅彥博造,宋溫仲舒益。舒氏,《姓苑》云:「出廬江。」 《春秋》有舒庸、舒鳩、舒蓼舒,又有龍舒,謂之群舒,皆偃姓皋陶後。《世本》云:舒鮑偃姓國。又云:舒,任姓。後漢舒仲應為沛相。又太史令舒承梵《詩疏》有舒瑗,唐舒元輿、元褒,南唐舒雅,宋舒亶、舒煥。
鄭元鄉。
鄭氏,周宣王弟桓公友封畿內咸林子,武公徙新鄭,其後以國為氏。宋有鄭翩,孔子弟子鄭國。魏有鄭安平,韓有鄭疆、趙、鄭朱、韓王、鄭昌。漢有鄭當時、弘吉、崇子真、興眾、元純。唐鄭餘慶、珣瑜、覃畋。後周鄭仁誨,宋鄭起、文寶、戩、獬、樵俠、喬又複姓。晉鄭丘緩,見後。元氏。《列仙傳》:元俗,河間人。《博物志》:元石《千日酒》,宋玉《釣賦》有元淵,即蜎淵也。後漢宕渠卿佐元賀,南齊元元度。鄉氏見《姓苑》。
段干閭。
段氏,鄭武公子共叔段之後。《風俗通》云:「段干木之後。」 韓有段規、段喬,漢有段會宗、段嘉、段仲溫、段彭、段翳、段志、段穎,後魏段承根,北齊段韶,隋段文振,唐段秀實,《志》元文昌平仲,宋段少連。又出遼西者,鮮卑檀石槐之後。晉有段匹磾龕、干氏,宋有干犨,陳有干徵師。《吳越春秋》:干將,吳人。楚有干象。《呂氏春秋》:干辛,桀之諛臣。又盰氏。《戰國策》:盰夷,一作干。又複姓。漢有干己衍,見《姓苑》。後漢干吉,晉有干寶。閭氏,出衛國頓丘。《荀子》:梁王美人閭娵。後漢閭子真。《藝文志·五行家》有閭昭,吳廣州刺史閭豐,晉閭和,後魏閭大肥、閭龍駒、閭根、閭文祖,唐宦者閭興貴。《集賢注記》:閭知節,為詳正學士。
南州「潛。」
南氏。《周雅》有南仲,《春秋》有南季,《左傳》魯有南蒯、南遺,《論語》南容、南宮,縚字子容,衛有南文子,楚有南公,晉南之威。《韓詩外傳》南假子,《周書史記》篇有南氏。唐有南霽雲、楚材、南卓、南巨川。州氏,國名。《春秋》州公,國在淳于縣。又周有州邑,後屬晉,以為氏。有州綽、州賓、州侯。漢有宦者州輔,魏有州泰。《司馬貞三皇紀》州氏,姜姓之後。潛氏,見《姓苑》。臨川人。宋有潛敷。
東《里居》。
東氏。舜七友東不訾。《漢·藝文志》兵家有東父里氏。晉里克、里鳧須、鄭里析、魯里革,太史克也。居氏。漢有粵桂林監居翁、東城侯居服。
嗣羲獻
嗣氏,《風俗通》云:「衛嗣君後,唐神策將嗣光審。」 羲氏,《風俗通》云:「堯卿羲仲之後。」 獻氏,《風俗通》云:秦大夫有獻則,見《戰國策》。
紹充符。
紹氏見《姓苑》《韓子》「宋有紹積昧。」 充氏,出《周官》充人之後。《孟子》弟子充虞,《急就篇》注,「古仙人充尚之後」 ,見《史記封禪書》。符氏,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為符璽令,因氏焉,瑯邪人。後漢有符融,《藝文志》符載,《唐忠義傳》符令奇。
懿閔騫。
懿氏,《左傳》「陳有懿氏」 ,衛有懿氏,因姓以名城。《秦錄》有懿橫,後秦吏部郎。閔氏。魯閔馬父。閔損,漢閔仲叔堪。林純業貢。閔鴻,後魏閔弼。閔湛,唐閔頊。騫氏,閔子騫之後。後漢騫宏,《吐谷渾》視熊博士騫包,唐相騫味道,《集賢注記》:處士騫無哲。
偉,《黔婁》。
偉氏。後漢有光祿勳偉璋。黔氏,《呂氏春秋》「黔如作慮首。」 《禮記》:「齊黔敖。」 《列女傳·藝文志》:齊隱士黔婁,齊威王臣有黔夫。後漢方與人黔陵。婁氏,邾婁國之後。又遂國有工婁氏。漢有婁敬、婁發。《唐·世系表》:出姒姓,夏少康裔孫東樓公封杞,子孫食邑於婁,因以為氏。後漢元儒先生婁壽。又後魏改伊婁、匹婁、一那婁氏為婁氏,有婁悅。北齊有婁昭定遠,唐有婁師德。《五代》婁繼英,宋婁機。
《仰閎散》。
仰氏,見《姓苑》。《呂氏春秋》:舜時仰延益瑟八絃,為二十三絃。吳越有寧國節度使仰仁詮,宋仰忻,以孝稱。閎氏,《急就篇》注云:「本周之閎人。一雲周閎夭之後。」 漢佞幸有閎孺。散氏。《古今人表》:女皇,堯妃散宜氏,女複姓也。周有散宜生書。註:「散氏,宜生名。」
《欽雋疏》。
欽氏,見《姓苑》。雋氏,漢有雋不疑、雋舍。疏氏,漢有疏廣、疏受,亦作「疏。」 《後漢·黨錮傳》有疏耽,廣曾孫孟達自東漢避難元城去,疏之,足為束氏。
養吾真。
養氏,楚邑名以為氏。有養由基,鄧有養甥。《後漢·五行志》:「養奮字叔高。」 又《孝子傳》:吾氏,漢有廣陵令吾扈,吳有吾粲,晉有吾彥。真氏,漢有太尉長史真祐,太醫令真欽,《北史》:百濟大姓有真氏,宋真德秀,本慎氏,避諱改。
遂《昔初》。
遂氏,《左傳》「舜之後封遂國,在濟北。」 四族有須遂氏,漢有遂義。昔氏,漢有烏傷令昔登,唐有《登科記》昔安仁。昔豐初氏,見《姓苑》。宋有初暐,初虞世。
卑管晏。〈管一作筦〉
卑氏《風俗通》:「鄭卑諶之後。」 漢北平太守卑躬,議郎卑整。《史通》:西域人有卑氏。魏有遼東將卑衍。管氏、周文王子管叔之後。齊有管至父、管夷吾、管於奚、管修、管穆。《戰國》齊有管燕,魯有管周父。楚有筦蘇。漢有筦路,魏有管寧、管輅,後魏管恬,宋管師仁、師常。晏氏、齊公族有弱嬰、圉父、戎氂。漢有晏稱,唐晏封,宋晏殊敦復。
訾孫、吳。
訾氏。《國語》:「晉范宣子家臣訾祐,漢有樓盧侯訾順,後漢訾寶,宋有訾虎。」 《河東將。姓苑》:「齊人。本祭氏。唐有訾亮、訾嘉珍,桂州有訾家洲,見柳文。」 孫氏、「衛武公子惠孫曾耳為衛上卿,因氏焉。有良夫林父,楚有孫叔敖,齊有孫書、孫臏,吳有孫武,漢孫寶,魏孫該,晉孫楚綽,唐孫思邈、逖樵,宋孫何覺。」 洙。吳氏、周太王子太伯封吳,其後為氏。魏有吳起,漢有吳芮、吳公,漢良祐雄,晉隱之,唐兢融,宋吳育、充奎、遵路棫芾,趙孟姚吳,《廣韻》:「舜之後。」 《史記索隱》:「舜後封虞。」 虞、吳音相近,故舜後亦姓吳。
《洛中程》。
洛氏,南涼洛肱,後魏有宦官洛,齊虎賁洛子,淵中氏。《呂氏春秋》:中尚,魏公子牟之後。魏得中山以邑之。《風俗通》:漢少府中京。《戰國策》:秦有中期。《史記》:中旗。程氏,本重黎之後。周有程伯休父,因為氏。又晉程鄭,荀驩曾孫程季之子。又有程嬰。《韓詩外傳》:齊程本子。秦程邈,漢程不識,《貨殖傳》程鄭。魏程昱,後魏程駿,吳程普,唐程知節、異、務、挺、《千里晏》,宋程琳、顥、頤、迥、《大昌瑀》。
眉山蘇。
眉氏,《少儀外傳》有眉浩山氏。周有山師之官,掌山林,後以官為氏。一雲烈山氏之後。晉有七輿大夫山祈。王莽封山遵,奉皋陶後。《列仙傳》:山圖,隴西人。後漢山冰、山昱,晉山濤簡遐,宋山謙之後。魏有山偉、唐山行章,又複姓大山稽,黃帝師蘇氏,己姓昆吾之後。蘇忿生為周司寇,後為氏。戰國蘇秦代厲。燕有蘇射,秦有「蘇涓,漢有蘇意、蘇建、蘇武,後漢蘇章,魏蘇則,西魏蘇綽,北齊蘇瓊」 ,《列仙傳》蘇耽。
唐蘇味道瓌頲、源明、冕;宋蘇易簡舜欽、紳、頌、洵、軾、轍、安世、庠。
談論《既》
談氏,晉有徵東將軍談巴,唐長洲尉談戭,又談佼,高州首領談殿,宋有談鑰。論氏。西秦有論叔達,唐有論惟明,吐蕃相號大論,其大族祿東贊父子世居其位,因以官為氏。其孫歸唐,故中國有武威論氏,蕃將論弓仁,惟貞惟明,宋有論程既氏,吳夫概王之後。
《悅忻》如:
悅氏,前燕悅明、悅希、悅綰,後燕悅真,南燕尚書悅壽。忻氏,見《姓纂》。如氏,衛有如耳,魏有如姬,《漢貨殖》有平陵如氏,魏有如淳,又後魏如羅氏,改如氏。《王莽傳》「諫大夫如普。」
濁猗頓。
濁氏,《漢·貨殖傳》「濁氏以胃脯而連騎。」 《元後傳》「掖庭令濁賢。」 猗氏,河東縣名。《貨殖傳》有猗頓。頓氏出頓子國,秦有頓弱,《魏華佗傳》有頓子獻,《廣州先賢傳》有頓琦,宋有頓起。
賤陶朱。
賤氏,《風俗通》:漢有北平大守賤瓊。陶氏,陶唐氏之後,或單稱陶。又虞閼父為周陶正,其後亦為氏。又成王封唐叔,殷民七族,亦有陶氏。周司徒陶叔,《風俗通》云:陶氏於事,晉有陶狐,漢有陶舍、陶青、陶謙,晉陶侃回、陶潛,梁陶弘景,唐陶沔公達。又宋陶穀,本唐氏,避石晉諱改。又陶弼朱氏,《急就篇》註:「舜臣朱虎之後。」《廣韻》:本自高陽,後周封於邾,後為楚所滅,子孫去邑,氏朱焉。又《後漢·朱暉傳》《東觀記》曰:「其先宋微子之後,以國氏。周衰,諸侯滅宋奔碭,易姓為朱。」《論語》逸民朱張,齊有朱毛,魏有朱亥、朱倉,楚有朱英,《莊子》朱泙漫,漢有朱建家買臣,邑雲博。〈字贛。〉《穆浮輔儁》《㝢震》,魏朱鑠,後魏渴燭渾氏,改朱氏。唐有朱敬則子奢,宋有朱壽昌光庭、長文震熹,又複姓公朱氏,楚大夫宋高,見後。又邾氏,梁將軍邾菩薩。
俠便儇。
俠氏,韓相俠累之後,見《急就篇》。便氏,《漢·恩澤侯表》有便樂成,枚乘《七發》。便蜎,即蜎子也。儇氏,《國語》:司空季子曰:「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 ,為十二姓,儇其一也。
《權利移》,
權氏出自殷,武丁之子封權,南郡當陽權城是也。周衰入楚,為權氏。《姓苑》云:「楚武王使鬥緡尹權,後以為氏,居天水。」 後漢有左輔都尉忠苻。秦有權翼。後周權景宣,唐有權皋子德輿,又有權萬紀寅獻若訥,宋有權邦彥。利氏,漢有利幾、利乾,《史記·功臣表》軑侯利倉,宋有利師道令建昌軍,有子利元吉,見《朱文公集》。《移氏,〈風俗通〉》:「漢有弘農太守移良,齊公子雍,食采於移,其後氏焉。」
譽,《淵生》。
譽氏。晉有平原太守譽粹。淵氏。《世本》有齊大夫淵湫,又複姓子淵氏。《左傳》齊頃公之孫子淵捷,見後生氏,見《姓苑》。
《計晁危》。
計氏。粵有計然,濮上人。《史記》:文子姓莘,名妍,文子其字也,號曰計然。《吳越春秋》作計𥓋,一號計研。後漢有計子勳,宋有計用章、有功。衡晁氏,《風俗通》:衛大夫史晁。後漢有晁錯,亦作晁。中常侍晁閎。後魏晁崇、晁清,唐晁良貞,宋晁迥、宗慤、補之、說之、詠之。公武危氏,南唐危全諷,吳越危仔倡,更姓元氏。宋危整、危稹。
《審富貴》,
審氏出周司空屬官,主審曲面勢者。漢審食,其後。漢審忠、審配,魏審固。富氏,周大夫富辰、富辛,鄭大夫富子,衛富術,楚富摯,趙富丁,後漢陳留太守富宗,唐富嘉謨福信,宋富弼,孫直柔。貴氏出自陸終之後。《風俗通》:漢廬江太守貴遷。
安《佚遺》。
安氏,《風俗通》云:「漢有安成為太守。後漢末有安息國王子世高入朝,因居洛陽。」 後秦安鸞,後魏安頡、安原,唐安金藏,李抱玉本。武威安氏賜姓。後唐安重誨,胡人。宋有安德裕、守亮、燾、丙。佚氏,《左傳》:鄭有佚之。狐遺氏,魯季氏家臣南遺之後。
萬鍾祿:
萬氏,孟子弟子萬章,漢魯國萬生,後漢萬修,吳有萬彧,晉長沙大守萬嗣,宋萬幼宗,燕萬陵,後魏萬安國,代人;隋萬寶常,唐萬敬儒、《國俊》,宋萬適。鍾氏,楚有鍾儀、鍾建,《列子》有鍾子期,漢有鍾元、鍾皓、鍾興,魏有鍾繇,晉有鍾雅;《唐世系表》:「楚鍾離昧次子接,居潁川長社,為鍾氏。」 唐有鍾紹京、鍾傳,南齊鍾嶸。《五代吳》有鍾泰章祿氏,紂子祿父之後。宋
有《祿禧》,為吳曦用。
印鈕纍。
印氏、鄭穆公子宋子印,其孫印段以為氏。子《印癸》。
鈕氏,見《姓苑》。吳興人。東晉有鈕滔,陳章,後本姓。
鈕又有鈕氏。隋有鈕回,以孝稱。子士雄。纍氏。晉有七輿大夫纍虎。
守不變,〈不甫鳩切〉
守氏,見《姓苑》。不氏,晉有汲郡人不準。變氏,見《姓苑》。
寧寒饑。
寧氏,與秦同姓,秦襄公曾孫諡寧公,支庶因以為氏。《史記》:甯越,趙人。《呂氏春秋》:楚有寧國,一曰寧甯本一姓,衛甯俞之後。《史記》甯成作「寧成。」 寒氏,《左傳》寒浞,《呂氏春秋》寒哀作御。寒風相馬。《漢·游俠傳》寒孺,後漢有寒朗。晉地有寒氏。饑氏,《左傳》:周分康叔殷民七族,有饑氏。《史記》:西伯伐饑國。
處。顏冉
處氏。《史記》:趙有處子。《漢·藝文志》法家。《風俗通》:漢有處興,晉賴川處穆,又複姓。《韓詩外傳》:「陳之富人處師氏。」 顏氏,魯伯禽支庶,食采顏邑,因著族。又顓頊之後,封邾邾武公,名夷父,字顏。《公羊傳》謂顏公,其後稱顏。孔子弟子顏氏八人,回為四科之首,有顏無繇,幸高祖之僕噲何,魯有顏闔、顏丁、鳴息羽;齊有顏庚,衛有顏讎由,趙有顏最、《莊子》、顏成子游。戰國有顏率、顏斶,漢有顏駟、顏異、安樂。魏顏斐,晉顏含,宋有顏延之,南齊顏見遠、北齊顏之推,後周顏之儀,唐顏師古、杲卿真卿,宋顏大初復冉氏。魯有冉會、冉猛、冉豎,孔子弟子冉耕、冉雍、冉求、冉季、冉孺。漢冉弘、冉璆。顏師古曰:「今夔州開州首領多姓冉,西南裔種也。」 唐冉仁德。
《遇》「《皋》《夔》。」
遇氏,《風俗通》:漢有遇沖。皋氏,皋陶之後,越大夫皋如,《韓詩外傳》有皋魚,漢東平中尉皋丹,漢有皋弘、皋伯通,吳郡人,陳有皋文,奏。夔氏,𦬒姓國。熊繹六世孫熊摰,自棄於夔,其子孫有功,王命為夔子,後以國為氏。《呂氏春秋》:孔子學於夔靖叔,趙有夔騰、夔安,燕有夔逸。
衛《蘧甯》。
衛氏,姬姓。文王子康叔封衛,其後以國氏。宋有衛平,秦有衛先生號。漢有衛綰青、衛胠毋擇廣衡,後漢衛安、衛羽、衛茲,魏衛臻恂,晉衛瓘玠展,後魏衛冀隆,隋衛文昇,唐衛次公大經、包伯玉。北漢衛融,宋衛膚敏、《涇》、蘧氏。衛有蘧瑗,宋有蘧富獵,後漢中常侍蘧政,宋徐州典籤蘧法生,又璩氏;《唐登科記》有璩抱朴。甯氏、衛武公之後有甯跪速、俞殖喜。又齊有甯戚,周有甯越,漢有甯成、甯壽、甯乘,《列仙傳》:甯封子為黃帝陶正,隋欽州刺史甯猛,南平渠帥。有甯氏。唐有甯原悌嘉勗,宋有甯子儀。
殷箕微。
殷氏,商子姓。盤庚遷殷,於是殷商兼稱。武王克紂,子孫分散,以殷為氏。又殷水在穎川,居者亦以為氏。《呂氏春秋》:「殷整甲」 ,《戰國策》:「衛殷順且。」 秦有殷通,漢有殷仲、殷廣德。殷周崇、陶肅謨,晉有殷浩、仲堪,宋殷景仁,後魏殷紹,唐有殷開山、仲容、踐猷、寅侑、文圭,又複姓。《史記》:子姓分封,有北殷氏、箕氏。殷有箕子。箕,國名。《左傳》「晉有箕鄭、箕遺、箕襄。」 箕,邑名,太原陽邑。《新序》「魏有箕季。」 《王莽傳》:「漢有箕閎。」 《周勃傳》:「箕肄,臧荼將箕肆,晉代將軍箕澹。」 微氏,殷有微子、微仲。微,國名。《左傳》「魯有微虎。」 《牧誓》:「微人,國在巴蜀。」
《展禽》是。
展氏,魯孝公子,字子展。孫無駭,以字為展氏。後有展禽、展喜、展莊叔、展瑕、展玉父,又吳大夫展如彪。漢有展隆,後魏改輾遲氏為展氏。隋有展子度、禽氏,魯有禽鄭,秦有禽息,墨子弟子禽滑釐,漢有禽慶、禽堅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賜姓齊氏,見《集賢記》注。
洩冶非。
洩氏鄭有洩駕,陳有洩冶,魯有洩聲子,吳有洩庸,亦作「泄。」 魯有泄柳,趙有泄鈞,衛有泄姬,漢有泄公。
冶氏。《左傳》:魯有冶區夫,衛有冶廑非氏、柏翳。
之後有《非子》。漢有大司農非調。
尚父呂。
尚氏。呂望為周武王太師,號尚父,其後以為氏。《戰國策》:韓有尚靳,漢有尚但、尚長,蜀漢尚充,唐有尚馳、尚衡。《方技傳》尚獻甫,《宦者傳》尚衍、尚國忠。又蕃將尚可孤、尚延心,宋尚霖父氏。《呂氏春秋》:吳有父之儀。呂氏,姜姓。四岳為禹心呂之臣,賜氏曰呂,呂尚其後也。《世本》:「呂,姜姓。」 又晉呂錡。呂相,本魏氏。戰國周相呂倉,齊相呂禮,秦相呂不韋,楚呂臣,漢呂季主《步舒》,吳有呂蒙岱,唐有呂元膺,《諲才渭》。
溫延祚:「宋有呂端、餘、慶誨、蒙正、夷簡、公著、大防、大臨、祖謙、頤浩、夏卿。」
阿衡伊。
阿氏《風俗通》。阿衡之後。又後魏阿伏干氏改阿氏。
衡氏。其先伊尹阿衡之後,因而氏焉。漢衡咸衡。
方衡胡,唐衡方厚、衡守直,宋衡規。伊氏,商伊摯、伊陟,其後為氏。《漢·儒林傳》有伊推,御史中丞。伊嘉,王莽封伊元奉、伊尹,後魏伊馛,北齊有伊長游。蜀漢有伊籍,唐有伊慎、伊超,後蜀伊審微。皇甫謐云:「堯初生,寄於伊長孺之家。」
廉、藺壯。
廉氏,孔子弟子衛人廉絜,趙有廉頗,《韓詩外傳》:「越有廉稽,漢廉褒、丹范忠,魏廉昭,唐廉坦,宋廉正臣、廉布。」 藺氏,晉穆公之後,韓獻子元孫康,食邑於藺,因氏焉。趙有藺相如,漢馬後母藺夫人,《王莽傳》有藺包唐、藺果,唐尚藥直長藺復珪,右武衛將軍藺謨,并州長史藺仁基。又藺興粲。壯氏,《國語》:晉大夫壯馳茲。
良,平奇。
良氏、鄭穆公子去疾,字子良,孫良霄,以字為氏。後漢有良賀,《王莽傳》「羌豪良願。」平氏、齊晏平仲之後。漢有平當、子晏,《王莽傳》有平憲,燕有平規,北齊平鑒,唐有平〈缺。〉在安祿山幕府。「平曾」、平貞慎、平善政。平致美。奇氏,後魏改奇斤氏為奇氏。高車種有異。奇斤氏,後魏奇道顯。
耿鄧奮
耿氏。耿在河北,祖乙所都居者以為姓。又耿國,姬姓,晉滅之,其後亦稱氏。又晉以耿賜大夫趙夙,亦為氏。漢有耿壽昌育豐,後漢有耿奄純,唐耿仁智湋,宋耿傳南仲秉。鄧氏,曼姓國,其後為氏。一云:殷王武丁封叔父於河北,為鄧侯,因氏焉。楚有鄧析,陳有鄧元,漢有鄧弱、鄧公、鄧平、鄧馮禹彪,魏鄧艾,晉鄧攸騫粲遐,漢有《鄧氏官譜》。後魏鄧淵。苻秦鄧羌。唐有鄧世隆、《景山惲》。宋有鄧潤甫,名世肅。奮氏。楚有奮揚。
馮汲遲。
馮氏,其先本歸氏。又畢公高之後,食采馮城,因命氏。鄭大夫有馮簡子,齊有馮驩,魏有馮離,趙有馮忌,韓有馮亭,秦有馮章、馮毋擇、去疾、勃劫。漢馮唐。奉世。商異、衍、勤魴、緄良。晉馮懷,後魏馮元興,隋馮慈明,唐馮宿,《五代》馮道,宋馮拯。元京、時行。康國汲氏、衛人。漢有汲黯,後漢汲廉,晉群盜汲桑。後魏汲固,唐汲嗣,宋汲靖,遲氏,《商書》遲任,古賢人。王莽時平原女子遲昭。平,晉湘東太守遲超。
依於義。
依姓:《國語》:黃帝之子十二姓,有依於氏,黃帝臣於則、造履。《漢功臣表》:涉安侯於單,唐初於士澄以魏州降義氏。《商書》有誼伯。《古今人表》云:義伯,漢有義縱,博士義倩。《呂氏春秋》:「周威公得義蒔而禮之」 ,唐有義逸。
俟厥時。
俟氏,《漢·藝文志》儒家有俟子乂,後魏俟奴氏改俟氏,複姓俟分氏。高車姓厥氏,京兆人,見《姓苑》。漢賜衡山王妾厥氏,《衡山王賜傳》:美人厥姬。時氏。《世本》:子姓,《孟子》:「齊有時子,魏有時苗,晉時延祖,隋時德叡,唐時常春。」 《孝子傳》:時惠珣,唐末時溥,宋時彥、時俊。時瀾。
《巢由隱》。
巢氏,有巢氏之後。堯有巢父。又國名巢伯,殷諸侯。《左傳》:楚有巢牛臣。後漢司空巢堪,宋巢尚之,隋巢猗。又巢元方,《著病源》,唐巢孝儉,宋巢谷。由氏,秦相由余之後。又楚大夫王孫由於,有忠勇之節,楚人亦謂其族為由氏。《風俗通》漢有由章隱氏,《風俗通》:漢有隱翁,吳有隱蕃。
彭薛歸。
彭氏。陸終子曰:「籛封於大彭,謂之彭祖。」 楚有彭仲爽、彭名、彭生、彭陽,《孟子》弟子有彭更,《莊子》有彭蒙,《韓子》有彭喜,漢彭越、彭宣,後漢彭寵、彭閎、彭璆,唐彭景直,宋彭乘、汝礪、《思永》《龜年》。薛氏《世本》:任姓,夏奚仲封薛,周有薛侯,其後為氏。宋有薛居州,趙有薛公,《越絕書》:相劍、薛燭,《列子》:薛潭,漢有薛澤、薛廣德、薛宣、薛方、薛包,吳薛瑩,《後魏》薛聰,隋薛道衡,唐薛收,元超稷、逢存誠,宋薛奎、居正,田季宣、歸氏,《春秋》:胡:歸姓國,魯昭公母齊歸,唐有歸崇敬、登融。
諶《靖虛》。
諶氏見《姓苑》。《南豐集》有諶郎中靖氏,齊靖郭君之後。《風俗通》又云:單靖公之後。隋靖德,元唐靖君亮,號「陳留八俊」,涇州別駕靖延,五代靖長官靖。𡷣
虛氏,見《姓苑》。《說苑》有「虛子羔。」
《道勝肥
道氏,國名。《左傳》楚有道朔、勝氏。《呂氏春秋》「勝書說周公。」 《戰國策》:齊有勝股目,《漢·藝文志兵技巧》「有公勝子。」 肥氏。白狄,國名。趙有肥義,後漢有肥親,黥布將肥銖。
《集翁孺》。
《集氏風俗通》:「漢有外黃令集。」〈缺。〉翁氏,《漢貨殖傳》:「翁伯販脂」墨子:「夏後開使翁難乙灼白若之。」〈缺〉唐翁承贊宋翁彥深蒙之孺氏,《論語》魯人孺悲、唐少室山人孺登注《龍虎篇》。
臨《園池》:
臨氏,《公羊傳》:「魯有臨南,後漢臨孝存,前趙臨深,隋臨孝恭。」 園氏,《風俗通》云:「氏於四皓有園公。」 《陳留志》:「園庾,襄邑人,號園公。」 《列仙傳》:有園客池氏,《風俗通》:「漢有中牟令池瑗,又有池仲魚,宋池聖夫。」
賓《旅滿》。
賓氏。周有賓滑、賓起,齊有賓胥、無賓媚人。旅氏,《漢·功臣表》有旅卿、旅罷師。滿氏,《風俗通》:荊蠻有瞞氏,音舛變為滿。一云:「陳胡公滿之後。」 《莊子》有滿苟得,漢有滿昌、滿宣、滿黔、滿殷,魏有滿寵,晉有滿奮,梁滿騫,唐滿存,宋滿中行。
《征繇》希。
征氏,《列仙》有徵伯僑,見司馬相如《大人賦》,《宋登科記》有徵復,處士。征君,見《荊公集》繇氏,咎繇之後。漢有繇延、希氏,《三輔決錄》:希海,字子江,《戰國策》希寫,見趙建信君。又有希卑。
頌「難老。」
頌氏,見《姓苑》。難氏,百濟人老氏,宋戴公五世孫老佐。韓子,魏有老儒。《史記》:老子姓李名耳,諡曰聃,又複姓老萊子,著書,《列子》師老商氏,宋宦者有老氏。
《湛毋為》,
湛氏,後漢大司農湛重,晉湛方生,陶侃母湛氏,梁湛僧智海珍,又複姓湛。盧氏,見後。毋氏,毋丘或為母。唐集賢學士母嬰,右補闕母景,五代蜀相母昭裔,宋有母守、母湜,沆為氏。《風俗通》:漢有常郡太守為昆,後趙始平人為勖,後魏改大洛稽氏曰為氏,又複姓公為氏,魯昭公子公為之後。魯士官公為珍,見後。
「籛」,《聃偓》。
籛氏《姓苑》云:彭祖姓籛,名鏗。聃氏,周文王子聃季後以國為氏。《左傳》:周有聃啟,鄭有聃伯,鄧有聃甥偓氏。《列仙傳》:偓佺,《廣韻》韋昭云:姓偓,槐里採藥父也。
《曼壽期》,
曼姓。《春秋》鄧國。《左傳》鄭有曼伯,又複姓曼丘氏。漢韓王信將曼丘臣,見後。壽氏。吳王壽夢之後。《左傳》:吳有壽越、壽於姚。又魏有壽餘,後漢有壽光、壽緝,《王莽傳》有壽良期氏。《風俗通》有期。〈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